如何教小学生写读后感

2024-06-26

如何教小学生写读后感(共13篇)

如何教小学生写读后感 篇1

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

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如何教小学生写读后感 篇2

一、教小学生写汉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教小学生写汉字, 应从执笔入手。

要想写好字, 先得拿好笔。正确的执笔方法, 是写好字的前提;而错误执笔法是使学生陷入写汉字困境的罪魁祸首。因此, 我认为, 学校在学生入学的初始阶段上好正确执笔这一课至关重要。根据目前的教育情况, 除了边远的山区农村以外, 应该把执笔教学的课程下放到幼儿园。否则, 学生从幼儿园出来, 执笔的毛病也就落下了。学校有了执笔这一课, 学生执笔“一人一个样”的局面很快就会得到改善。而且绝大多数学生拥有的将是正确的执笔方法, 而不是错误执笔法, 这将会给学生的写字水平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2. 教小学生写汉字, 应重视运笔动作教学。

运笔动作决定着书写的质量, 笔画的形状和姿态也是由具体的运笔动作来完成的, 动作到位, 才能写好笔画。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 能写好笔画, 那么写好字也就不难了。且教会学生横、竖、撇、捺的运笔动作并非难事, 只要教师多做示范教学, 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汉字虽然很多, 但基本笔画却仅二十余个。写字教学, 从运笔动作入手, 会变得容易而简单, 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小学生写汉字, 提、按、顿、收应弱化, 不宜强化。

小学生写汉字主要目标是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笔画应以挺直为主, 不宜弯弯扭扭, 起、收笔的提按也应尽量简易, 以免影响整洁和速度, 切不可用毛笔的提按之法来教硬笔。而目前, 学校里的硬笔写汉字教学多数采用比毛笔更强化的提按之法来教小学生写汉字, 致使学生为了表现顿笔的粗重, 起收笔处不惜笔墨反复涂画, 进行画字。最突出的现象是横两端的弯头和捺脚着靴等。写这样的一横或一捺, 用正常写法最起码可以写三遍。这无疑是给学生找麻烦。最可悲的是, 这样的书写方法, 是教师教的。

二、教小学生写汉字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指导写字, 除了教给他正确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笔画、笔顺, 注意间架结构, 让他规规矩矩写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外, 面批、板演、展览,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 学生有了写字的热情, 便对写规范字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 面批。

和批改作文一样, 学生的练写也可以面批。学生写完的生字, 利用课间我都要当面批改, 遇到写得好的, 我都要问一句:“这么好, 谁的?报上大名。”一个个小小的声音就会响起:“我的。”“老师, 这里。”羞涩的语调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自信。旁边围观的同学便争着要看, “我看看我看看”, 报过大名的学生便会把本骄傲地递过去, 围观的学生便会竖起大拇指, 既夸他人, 也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 并且迫不及待地要教师给他批改。而批改过的学生, 放下本会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当面批改, 报上姓名, 全班表扬, 给了学生一个正信息:我今天能写好, 明天能写得比今天还好!从而树立起了写好字的信心。而对于没写好的同学, 我都从里面尽量找一两个写得好的给他树立一个榜样, 并将没写好的字, 当面给他在本上示范一个, 然后让他下去重写。这样学生感到了教师的关心, 再拿上来的练习, 就会规整好看许多。

2. 板演。

有时一节课我们只指导书写一课生字, 我便创造机会让学生板演。我把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整齐规范地写到事先画好的田字格里, 让学生们观察找规律, 说怎样写才好看, 在田字格中怎么占格, 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先描后练写, 再在本上练写。写完后, 四个人围成一个小组, 在组里评出写得最好的和最有进步的进行板演。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 好坏分得很清。组内评选其实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 这个力量有时比教师的口头表扬还大。写完后同学评价打分, 并说出打这分的理由, 他们自然会说出哪笔写得好, 哪笔需改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 能上黑板写汉字才让学生感到很难忘。某某同学在笔记中曾写道;“上黑板写汉字, 是今天最高兴的事, 我又紧张又兴奋。虽然现在我的字还不够漂亮, 但我相信我能写好, 一定能!”有些同学板演几次后, 书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字已经很漂亮了。

3. 展览。

一周一节写汉字课, 我都给每人发一张田字纸, 写好后贴在大白纸上展览, 评出一、二、三等奖, 有时发小奖状, 有时发个田字本, 有时奖两块糖, 虽然都是一些小东西, 却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另外贴小红旗、粘小红花都是很好的表扬和鼓励的手段。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篇3

关键词:作文;写作;方法;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11-01

一、从基础做起,从片段练习开始

写片段是学生作文基础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写片段练习,能使学生掌握写作的要领,提高写作水平,无论是什么题材的作文,都是由许多片段组成的。记叙文中写人物也要通过“外貌”、“语言”等的描写几个片段组成,总之文章的整体是由片段组成的,写好某一个局部,才能写好文章的整体,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章来,就必须加强写片段的练习。

二、注重体验生活,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就是对日常生活所记的日记。写观察日记是以观察为基础,以生活为内容的。所以,写观察日记,首先必须学会观察,观察的方法很多,有细致入微法、总揽全局法,同中求异法、形成于思法、勤于记录法、持之以恒法、对比观察法、反复观察法、顺序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定位观察法等等。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以后,要对身边的人、事、物进行有意观察,观察必有所得,然后把观察所得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观察日记,观察日记可一日一记,也可数日一记,因为写观察日记,在表达上不受过多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的限制,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难题。所以抓好观察日记的写作,也就成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是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如对各种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的描写。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原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深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总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中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

四、作文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1、说真话,“一字真言”。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他不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避讳语言。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毫不掩饰地写在纸上:“我手上扎了根刺,疼得直哭。”、“我最爱吃土豆。”从这些,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如果你非要他写他如何坚强、非要他把“土豆”改成“马铃薯”,不觉得是对纯真的扼杀吗?因此,尽管文中的语言并不优美,尽管文中没有用任何修辞方法,但只要写的是真话,就是一篇好文章。鼓励学生写真话,也是在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2、写真事,“句句真诚”。与学生们谈论作文时,他们异中同声地说:“实在没什么可写的。”是啊,路上没捡过钱包,没遇到过落水儿童,没赶上老爷爷推车,更没遇到过盲人过马路,没遇到过一件“有意义”的事,的确不知该写什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都是鸡毛蒜皮式的、琐琐碎碎的小事。一首歌中唱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写身边发生的平凡的小事,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不仅要写好的,也可写一些不良现象,只要不是纯心捣乱,不是成心要坏谁,那些生活中的小片段:同学之间的友谊、矛盾,课间的游戏,因为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大发脾气,都可写入作文。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写起来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虽然文章中透着天真、洋溢着稚气,却认我们看到了一颗颗闪亮的童心。一群乳嗅未干的小学生,硬要他们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来,岂不是对天性的掠夺吗?

3、抒真情,“我手写我心”。小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天真的,甚至是无知的,他们常常会异想天开,反映在作文中也是这样。他们常常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兴高采烈,也会因被人误解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了学生的“情”,淡淡的,纯纯的,这种情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的,这是学生的真情读白。你非要他们“要爱就爱个死去活来,要恨就恨个咬牙切齿”,不是强人所难吗?

如果以这三“真”为原则来评价小学生的作文,那么学生再也不会因“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发愁了,再也不会望“题”兴叹了。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而且拉近了学生和作文的距离,使他们清楚地感受到作文就在身边,作文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从而激发他们的作文欲望。

五、挖掘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引发新思维

多媒体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素材,农村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基本上局限于在学校、家庭,所以,写起作文来胡编乱造的现象较普遍。然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网络学习,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需要的素材,继而萌发感想、体会,学生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丰满精彩。再者,多媒体课件,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网络中的“图、像”可以提供写作的基本素材,“声”可以创设情境、陶冶性情:“文”可以给与学生范例、提示和启发。

六、认真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要到位,在班级里组织评讲,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增强写作的喜悦感。一次作文评讲中,一位学生写出这样一句话:弟弟听见妈妈的声音从屋里飞出来了。最初他是这样写的:弟弟听见妈妈的声音从屋里跑出来了。他说他经过思考后将“跑”改成“飞”,更体现出弟弟的可爱、活泼和即将见到妈妈时的迫切心情。看到学生用词如此准确,我着实感到欣慰。学生听到我的夸奖更树立了对写作的信心。

如何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觉得教作文难,学生觉得写作文难。作文难,难在哪里呢?为什么难?我认为原因有三个,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至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小学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偏高,收效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教学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那么,怎样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写好作文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写好作文的基础是大量阅读

以教材为引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读书,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课标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而小语教材共12册中的课文不超过30万字。教者要做的工作就是由学生阅读30万字产生的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实现课内外的衔接和整合。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让学生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半小时,星期天不少于两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教师每周挤出一接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课(推荐读物、指导方法等)

2、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活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杰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比赛、优秀诗文朗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辩论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

课外阅读成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实施检查制度,让课外阅读稳步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交流、评价、统计阅读篇目、字数,检查阅读笔记,促使学生形成习惯,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的阅读速度快了,阅读范围广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习惯也逐步形成。只有努力构建以“小课堂”为中心的语文学习“大课堂”,给学生开辟语文的广阔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写好作文的前提是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甚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们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 要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小时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的观察能力,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

1、细致地观察

2、有顺序地观察

3、抓住重点观察

4、用多种感官观察

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鱼虫、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

三、好作文的取材是写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他们写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2

因为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逐渐淡化、消失。

四、写好作文的关键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学作文的小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练习,确保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作文写作,文题要注意避免成人化,又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激发其想象。

(二)多鼓励,少批评,化整为零降低训练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少学生有写作热情与兴趣,但在写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选材不典型,描写不生动,更不用说错别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没写几次学生的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应以肯定为主。即给高分,多表扬。对于学生来讲,也许他记不住别人受过的表扬,但他不会忘记自己曾受过的表扬,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一次大的促进,并且会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保持自己的优点。

放低位置,委婉批评。当然一味的表扬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时间一长了他们会麻木,而且他们的文章中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提出缺点也是必要的。对于批评,把自己放到与学生相等的水平上指出缺点,并共同探讨修改的最好方法。我常用这样的话来指出他们的缺点:“这个词不是很准确,请换另一个。”、“这句话不太通顺,请试着改一改。”、“这里这样改,你看行不行?有没有更好的改法?”。这样,让学生觉得你尊重他的意见,自己也就会去想着如何修改。在这样一次次的修改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兴趣也增加了。

(三)采用作文比赛、创办作文园地、向报刊投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写作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时,他的写作欲望会随之高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别人的作文是否被表扬了,他不记得了,而自己的作文被表扬了,特别是被当作范文来朗读后,他们是终生难忘。我在班级创办“优秀作文园地”,评选“个人作文进步奖”。每次写完小练笔,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榜上有名”,让他们亲身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接着选出好的文章向报刊投稿。另外要特别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不但要在课堂公开表扬,还要在课后进行个别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写作文,觉得“我能行”。

(四)减少条条框框,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话

如何教二年级的学生写作文 篇5

如何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本一口气就想读完的书,却因家事缠身断断续续读了三天才读完。真是一本好书。不仅是自己受益匪浅,而且帮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不敢说现在的起色有多大,最起码是找到了方向,让身为父母的我们懂得了如何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其实,书籍并不简单地告诉我们如何教孩子写作文,感觉也是在帮助我们如何学,再如何写。

孩子升读三年级了,语文作文很明显就有了压力。不担心孩子写不出,毕竟熙熙坚持写日记也有三年多。内容是有的,关键是如何写好。也许是因为习惯成自然,熙熙并未养成先腹稿再下笔的习惯,虽然初初写日记时也是从口述日记开始,但那也是脱口而出,事前并没有认真整理。很赞同肖老师文中提到的先说后写。只是说说话,一点难度都没有,慢慢的,孩子也就提起了兴趣。因为没有及时纠正,如今熙熙写作文,完全是将作文当作日记来书写,而日记只是一日一记,发发感想要,述述小事,全凭自己的情感渲染,无体裁无数字之限制,行云流水,想到哪写到哪。而作文则不同。熙熙现在是三年级,记叙文是好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文章四要素构成一个基本框架,加上环境、心理之描写,再加上些好词好句或几个成语添些枝叶,只要有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即使文句不够通顺,文章也会感人。因为写日记的时间不短,文字而言,熙熙是不陌生,但要如何驾驭却又另当别论了。

目前熙熙总是不能很好处理文字,段落不分明,中心思想不突出,而且没有一些必要的修辞词,文章也过于苍白,这很大原因也是自己不懂得如何引导。其实熙熙在平日里说话是头头是道,但下笔却总是力不从心,掌握了新知识却没有好好消化,我想,这是不懂得学以致用。知道孩子作文的症结所在,但要如何纠正却始终找不出最有效的好方法,而肖老师这本《我教儿子如何学作文》的确让自己豁然开朗。肖老师不仅是位好父亲,也的的确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正因为有了这么优秀的好父亲好老师,也就有了象肖铁这样如此优秀的好儿子好学生。这也证实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只是一张白纸,着色的涂抹完全在于家长们的执笔与坚持。

在《我教儿子学作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肖铁的作文是怎样在肖老师的引导下进步与完善。我是一名母亲,我虽没有肖老师的知识渊博与见多识广,但我有着肖老师同样的爱子之心。孩子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的耐心教诲,同样也需要环境的潜移默化。也正因为自己的知识贫乏,面对现今新时代的教科书,即使是小学低年级的知识,有时候自己也不能非常确定地给予回答。所以说,无论是小孩还是家长,学习于我们都是迫在眉睫。生活有生活中的体验与沉淀,而书籍更有着它无穷的魅力与知识的积累。书今天是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适时细细总结了这几年熙熙的学习经验,并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1、坚持写日记。曾经质疑过自己的坚持是不是过于严厉太不通情达理,看完肖老师如何引?儿子肖铁作文后,心里稍感安慰,庆幸自己没有犯错,也坚信这份坚持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忠实见证,也是一种学习的积累。熙熙说,他现在是越来

越喜欢写日记了。

2、睡前朗读。这也是多年的坚持。当初只是为了哄孩子入睡,没想到熙熙完全着迷,而且这一读就是好几年。多年过去了,到底读了多少本书已经记不清,《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不一样的卡梅拉》、《小木偶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皮皮鲁传》、《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喜乐与我》、《时代广场的蟋蟀》、《五毛钱的愿望》、《爱德华的奇妙之旅》、《风之王》、《白比姆黑耳朵》、《大森林的小木屋》等,时间之久已是无法一一罗列。孩子是不是都还印象深刻我不敢打包票,但兴趣那是愈加浓厚。现今自己想偷偷懒都觉得对不住孩子,可有时候实在太晚太累只好暂时取消,结果,因为少了临睡前的十分钟朗读故事,熙熙居然连觉都睡不着,更别提美梦香不香了。所以,再忙再累,哪怕只是念上一小段,孩子也会心满意足地甜甜入睡。喜欢这样的坚持,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3、多看书。诗集、传记、故事、小说等等都要涉猎,读书不仅仅贵在?持,信号灯亮起,幸好能及时发现错误,要不然,因为自己的个人偏好而误导孩子。赞同肖铁所说,“读书贵在广泛,作文是一种混合体,只读文学书的人,不会写好作文的„„”。所以说,一定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吗?当然,孩子年小时阅读书目的选择还需家长们的火眼金星。

4、读书笔记。这也是一种学习态度。边读边记,读完再记,有感而记都可以。看完一本好书将当时的感想一一诉诸于笔端,这份感觉,那是无法用言词来形容。尤其在刚刚合上书籍时,那种感觉是?样的强烈而震撼。别看记笔记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倘若坚持,其成效却非我们所能预料。而且这份坚持不懈,也非人人可以。坦白而言,读书笔记这点我做得很不好,因为自己的疏懒,也因为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引导恰恰就少了这一环。孩子爱看书是事实,但从来没有让孩子有目的地写写读后感之类的笔记,总觉得这无形加重了压力会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看来,以后还需逐步加强,在孩子再大一点,让他将其阅读之所感所想一一记录下来也未曾不可。当然,这也是下一步计划,目前而言,首先得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5、摘录。好词好句好诗的摘录,记得在小时候曾手抄过好几本诗集,反倒是长大了,兴致就渐渐淡了,到后来,也仅限于书中的圈圈点点。其实,抄抄写写本身就是一种积累,而且还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于摘录,熙熙也只限于课文的好词好句,大概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虽爱看书,但让他舍弃有限的玩乐时间静下心来摘录课外书籍的好词好句好段时,于孩子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件累人的活儿。我想,最主要还是熙熙还没真正投入进去,还没真正尝到读书的乐趣。也许再大一些,兴趣来了,自然而然的,孩子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这点,我倒是不担心。慢慢来,欲速则不达。

6、出外走走。出外游玩是孩子最喜欢的,走出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开拓视野也是必需的。看完肖老师的这本《我教儿子学作文》后,肖老师的耐心与坚持让人佩服之余,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肖老师夫妇经常领着孩子四处参观浏览。相比之下,我们又为孩子做了什么呢?总说很忙,总觉得这是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总觉得孩

子还小,时间有的是,殊不知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孩子的童年也一天天地减少。我们都知道,成长中的知识沉淀很大因素都是童年时开始养成的良好习惯所日积月?。我们并不需要踏遍万水千山,也不一定要浏览所有的名胜古迹,一切都量力而为,在小城市周边转转一样可以收获多多。多了解民情,了解历史地理,而四周的花花草草就是一堂生动的生物课,每座小城不都有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吗?艺术及文艺展览呢?抽空领着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走出书本,从生活中亲身体验,吸取着来自天地万物的精髓养分,哪怕只是逛逛书市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知识无所不在。就让我们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携手并肩做一个真?的点灯人。

这是儿子熙熙的成长博客,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来一聚,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怎样教农村小学生写作文 篇7

1. 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

作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多写多练之外, 还要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让学生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广撷博采并学以致用, 定能笔下生辉。

(1) 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现在的书五花八门, 因此, 教师应在书籍的选择上给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1选择可以拓宽自己知识领域并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书籍。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推荐阅读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及报纸杂志等。3紧扣时代脉搏。为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重大时事和最新科技成果, 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推荐相关读物, 并让学生阅读报纸上的相关报道。

(2) 指导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 在阅读中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做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 这样可以在思想认识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有所收获。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及时地摘录下来。

(3) 读书激励。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学生的摘录本, 让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通过这些方式, 让学生提高兴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语文素养。

2. 注重读写结合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 提高认识, 还可以学习写作方法, 大量阅读材料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从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 才能把从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 形成技能, 使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要做到读写结合, 一是要多读书。不仅要广泛阅读, 还要多读优秀的篇章段落, 做到理解消化, 最好能熟读成诵, 通过琢磨咀嚼, 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二是要善读。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必须达到善读的水平, 养成善读的习惯, 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 通过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技巧。在思想表达方面, 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情达意的方法, 从而增长见识、扩大眼界、陶冶情感、提高认识, 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要会仿写。小学阶段的作文, 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 又要严格训练, 严格要求, 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表达准确、清楚。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 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3. 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教师要做有心人, 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辅导课, 而且要注意同其他学科的结合, 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写作。如, 在上综合实践课“冷拼盘”或“缝布包”时, 教师在讲解完操作要领, 学生独立完成操作以后, 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用笔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趣的事, 感受特别深, 可以布置学生写题目为《第一次xxx》的作文, 加上教师的精心指导, 学生写起来特别顺手。

还可以将作文指导教学与音乐结合, 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 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生活, 使学生“耳悦”“心悦”。上课前, 教师可以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 把学生带进美妙景象中, 让学生感受强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时, 我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 笔下的妈妈的形象就会丰满、感人。

总之, 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 利用其他学科的素材, 服务于作文教学, 让学生用心去描绘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 感受学习的快乐。

4. 注重家、校结合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更不是语文教师一人的任务。所以, 教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 引起家长的重视, 让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担负指导、帮助孩子写作的责任。首先, 要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多陪孩子逛逛书店, 引导孩子选购一些他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其次, 在家庭中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多和孩子说说话, 交流一些双方耳闻目睹的事情, 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还有就是鼓励孩子把平时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通过一些亲子互动, 让孩子乐于记, 乐于写, 回到学校后, 孩子就可以把日记改写成作文。这样一来, 孩子的观察、交流、写作习惯就日积月累地养成了, 见识增长了, 写作水平自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何写好教后记 篇8

关键词:教后记;更新观念;采撷学生创新火花;交流经验

教后记是教师在自己实施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进行一番精心的反思、总结而获得的教学心得。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教后记,让它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呢?本人浅谈以下几点,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而教学评价标准是否先进、科学,直接影响到教后记质量的高低。因此,教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优化教学思想,树立先进理念,掌握科学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为写好教后记奠定基础。

二、采撷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学相长

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创意的问题,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这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对教师来说,这也无疑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时机。

记得在教学“34-8=?”时,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小棒,找一找算法。当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种算法:

(1)把34分成20和4,先算14-8=6,再算20+6=26;

(2)把34分成24和10,先算10-8=2,再算24+2=26;

(3)把34分成30和4,先算8-4=4,再算30-4=26。

我刚刚把第三种想法写完,大家都说“第三种想法是错的”。我自己认真一看,也怔住了。这到底对不对呢?这时,刚才汇报第三种想法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是这样想的:先计算8-4=4,意思是说34的个位上4减去8还不够减,还差4,所以就从30里面再减去4,结果还剩26。”他的话一说完,教室里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而我自己也为备课中的疏忽感到惭愧,只好将它写到教后记里,以此来勉励自己。

总之,在每一节课后,写一个“有感则长,无感则短”的教后记,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一环,从而真正达到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音河

论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读后感》 篇9

【内容摘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后感是读书笔记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写读后感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写作能力大有好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交代“感”源 提炼“感点” 联系实际 升华“感点” 【正文】:

新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的课文外,还要加大其他课外书的阅读,以扩大知识面。

古人说得对:“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过的书多了,就会遗忘,一些收获或自己的体会就不记得了,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写写读书笔记,而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做“读后感”。写读后感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写作能力大有好处。

要写好读后感,一要读透材料,二要抓准感点。怎样才能读透材料呢?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可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读懂原文,交代“感”源。

“读”是基础,只有“读”才能引出“感”。认真读原文,读懂原文,对原文的准确理解,把握住要点,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对原文的阅读是否认真细致,是决定读后感的质量关键。读懂原文,就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字句、段落。

写读后感,一般要交代一下所读文章的篇名或书名,因为不一定所有读者都认识你所读的作品,不作任何介绍就发表议论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而如果精要地作简介,不仅使学生或读者对陌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即使对于熟悉这篇作品的读者来说,也能起到激发思索的作用;随后可以概括一下文章(或书)大意或中心思想,让读者知道你写的感想是从原文中引出来的,不是随心所欲编造出来的。

二、紧扣原文,提炼“感点”。感想要紧扣原文的思想内容,写出对原文中心思想或重要观点的真情实感。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就是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即感点),联系实际,则更容易写得充实而深入。

三、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放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会 太肤浅了。泛泛而谈,往往会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一方面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最好就是联系自己的实际,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来衡量自己以往的言行,决定取舍,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更为诚恳。

另一方面还可以联系社会现象,举古代一则寓言为例,如《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人尽皆知,若以《读<拔苗助长>有感》为题写读后感,古人、今人会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就故事论故事,只谈违背事物的规律去办事是不能办好事的,那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个道

理还是通用的,所以写这样的读后感就没有新意。如果我们把故事与现在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发现,现在的家长都有很多是违背了学生的意愿去办事的,上学时间有做不完的作业,双休日,甚至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晚上还要上什么兴趣班之类,不仅收不到成效,还落得个学生和家长都累的后果,这不也是“拔苗助长”吗?这样的的读后感写出来后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了。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融会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出“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应“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的回应“读”的内容。这样一来,文章就更完整了。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出版社、全国重点小学特级教师编写《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如何教好一二年级写作文 篇10

如何教好一二年级写作文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可以每周写一句话,不会的字可以用音节代替。如我今年七岁了、我上一年级了、我家有八口人等。到了一年级下半学期,可以让学生每周写两句话,如我今年八岁了,认识了很多字。还可以把自己做的游戏写成作文。这样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作文,写作能力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地提高了。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三天写一句话,孩子们会愉快地去写作,把写作作为一种乐趣。让孩子把自己做的游戏写成作文,把猜谜语的过程写成作文。孩子们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就不会为写作文发愁了

如何教小学生写读后感 篇11

关键词:作文 手语 口语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59-01

在聋校教语文有十几年,感觉语文的四大块“听说读写”中最难教的就是写作文。聋生因为先天失聪,他们对声音没有概念,所以语言对他们来说更无从谈起。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为了将来走上社会能与正常人沟通、交流,聋生必须要学会写作文。我在教聋生作文时,先让学生说,然后同学讨论,教师更正,最后再让学生写下来。尽管这样,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语言单调,内容空洞,条理混乱,语句颠三倒四,更谈不上思想内涵。因为失聪,他们在写句子的过程中,难度比健全孩子要大得多。有的聋生虽然上了初中甚至高中,写出来的句子仍然语序颠倒,词不达意。

作文是聋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是他们与普通人联系、沟通的重要纽带,这就要求聋校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从聋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特点的实际出发,结合聋校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聋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

1 运用完整的手语加夸张的口语,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表达

聋哑学生因耳聋导致无法接收语言信息,理解能力极差。他们往往是通过看来接收信息、认识事物的。但是我们在与聋生的交流中往往只是打出重点词、关键词的手势,只要求理解大概的意思。却不知,因为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残碎不全,久而久之,自然会造成表达的不完整,以致在作文中常常会看到“作业完了”,“吃饭有没有?”等不符合表达习惯的句子。这些句子,成分残缺,语序紊乱,更别说修辞手法的运用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与学生交流时,我总是努力将句子中的每一个词都用手势表达到位,并配上夸张的口型。目的是让学生看得更明白,通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在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中,看到了一些比较完整通顺的句子了,意思也表达得更准确了。

2 通过举实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目前,我们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老师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手势语”,因为聋生主要是凭借视觉获取信息。而仅凭手势教学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在词语教学中,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名词和动词等,老师通过实物、图片、演示,聋生容易理解词义。但意义比较接近而又抽象的词语,如“居然、竟然、果然”之间的区别,靠老师“手势”的比划,很难将其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聋生通过视觉,也难以真正地理解这类词的内涵。

我在辅导学生写作文时,首先,重点帮助他们积累词汇,而文中重点的词语,是聋生积累词汇的主要基地。如:上面谈到的“居然”一词,是《落花生》这一课出现的词。理解这个词时,我先要求学生通过查词典初步了解其含义,接着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指出作者家后园本来是一片荒地,意料之中荒地是很难结出花生的果实,但经过作者的一番辛勤劳动,出乎作者意料之外,“居然”收获了果实;再接着就是练习巩固了,我举出一个例句:“真没想到某某同学平时学习成绩那么好,这次考试居然不及格。”让学生从例句中进一步理解“居然”一词的含义。同时,把“居然”一词和“竟然、果然”等词进行比较:“公交车上,看到旁边站着一位体弱的老大爷,他竟然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丝毫没有让座的意思;”“早晨,气象台预报:傍晚有雨。吃过晚饭,果然哗哗地下起雨来。”启发学生运用“居然、竟然、果然”造句,在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再鼓励学生在以后的“读”和“写”的训练中,反复体会运用。这样,“居然”一词就进入了聋生的词汇库。

其次,在句子的训练中,要加强课后加点词语的造句练习。例如:在《草船借箭》中,给学生讲“私自”这个词。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居然把这个词和自私混为一谈,然后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老师未经领导同意把公共财产借给了别人。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然后又举了一个学生之间的例子,对这个词进行了巩固练习,学生才真正掌握了。

3 通过作文讲评,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规律

作文讲评对聋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作文讲评,可以对学生作文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以帮助他们写好作文。聋生的作文讲评课可采用综合点评、单独辅导、实例分析等方法进行。

例如:综合讲评,这是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它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评出“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然后按照不同层次的作文逐一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讲评中可采用对比的方法,为学生确定学习的榜样,还可挑选出作文中有普遍性的病句等,让学生集体分析修改。如在学生的作文《我的老师》中,学生高洋的作文将老师的外貌特征写得非常详细,还加入了对老师的感情,她写道:“看到李老师这么辛苦,每天教我们知识,还要为我们的生活琐事操心,就像妈妈一样。”句子很通顺,很流畅,表达的思想也很真切。我就把高洋的作文放在投影仪上让全班学生欣赏,重点给学生分析描写和表达感情这一部分。肯定了这篇文章。而丁新月同学写老师的动作和语言时,将老师踏入教室的一言一行都写下来了:“李老师走讲台上,看我们说:‘同学们好!’”这个句子显然不通,我让其他同学修改这个句子,只有一个学生改对了:“李老师走上讲台,看了看我们说:‘同学们好’”。我告诉同学们,像这样的错误,其他同学也有,以后一定要注意。

总之,聋校的语文教师,在辅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只要坚持以聋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断地探讨研究聋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和他们掌握语文知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耐心地辅导,久而久之,聋生就会写出比较像样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研究[M].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1,5.

如何写好观后感 篇12

一周后, 我收上的观后感却令我大跌眼镜。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花了三四页的篇幅, 来详尽的描述电影的主要情节, 最后结尾处用了一段文字来谈自己的感受;还有一部分同学写一个情节, 谈几句感受, 面面具到, 因为没有抓住侧重点, 文章显的杂乱无章。其实, 电影凝聚了编剧、导演的智慧结晶, 他们总是会通过电影这种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有的启迪智慧, 有的揭露丑恶, 有的赞美人性, 有的针砭时弊……观看电影就是要从中明辨是非, 去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在观后感中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电影中展示的情景进行比照, 从而指导自已的思想和行为。如何让学生掌握观后感的写作技巧呢?我想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 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 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 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 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 如一个同学在写《克里斯》观后感时, 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 再写克什纳的超能力如何令人惊叹, 再写祖母如何怕失去孙子, 而把他藏起来;接着写克里斯因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的苦恼, 甚至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克什纳在新加坡的救火经过。最后结尾时才写到:克里斯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 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 记住了影片的情节, 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 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 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 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 写偏了, 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 从文字上看, “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 是为“感”服务的。因此, 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 不要具体叙述, 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二、“感”是重点, 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 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 大有启发”等字样, 以后就脱离了原片, 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 牛头不对马嘴, 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 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 然后收了部分习作, 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 有的根本无联系, 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 就写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 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 一定要学好本领, 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 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 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 使文章全文一体, 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 深入发挥, 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 不是单指自我实际, 还包括他人实际, 社会实际。

看了《林则徐》后, 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 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 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 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 委糜不振、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 针对现今社会, 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 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 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 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 同学们畅所欲语, 一下子有话可写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写好观后感, 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 还能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 比老师严肃地说效果要好得多。

父母如何教一年级的孩子写作文 篇13

作文作文,等孩子慢慢上了高年级,可能会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吧。我并不想让孩子到时候临时抱佛脚,搞的手忙脚乱,所以我从孩子九月一日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就开始让孩子开始写简单的日记了,算是个小小的预热,就算是胡抹瞎画也好,多少让孩子养成一点写作的习惯,毫无经验的我在教丫丫写日记的同时,也算摸索出来了一点儿小小的经验。

一、对于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子,首先不要逼孩子写。具体到细节就是不限定题材、不限定字数、不考究用词、不强迫孩子改正常识性的错误。尤其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帮助孩子去写一些超越孩子认知范围的所谓完美的文章。这一个阶段就是让孩子养成写的习惯,哪怕一天只写出我很高兴,或者我很悲伤就值得高兴,因为孩子已经开始写了,既然开始写了,那就会写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二、写作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读书,有声读物、绘本读物、童话、百科要交叉混合,不但能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和识字量,而且让孩子能初步掌握一些词汇的运用方法,这才能逐步让孩子能对写作产生兴趣,其实很多孩子不愿意去写,大多是因为识字量小,词汇比较贫乏,造成孩子无米下锅的困窘,进而对写作产生厌倦。

三、可以先引导孩子讲作文开始,等孩子讲的逐渐顺畅起来的时候,再进入写作阶段,这样会避免孩子编写故事和记录事情的时候出现不适应的感觉。不过千万别沉湎于孩子讲的很精彩就满足了,因为从说到写其实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差别太大了,有些孩子讲故事犹如花团锦簇一般,可谓精彩纷呈,但是一落笔就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依然是几个贫乏的词汇,拼来凑去,和说的文章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四、丫丫最开始的作文,思路很狭窄,经常使用固定的格式开头和结尾,让我也很困扰。于是我开始引导孩子想一些不一样的开头,每次她只要运用新颖的开头,不管合适不合适,我都会大力夸奖她的想法有创意,后来丫丫就很愿意尽量去想一些不一样的开头和结尾方式,写一些不一样的开头和结尾,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孩子肯思考还怕写不出好文章吗?

五、孩子最开始写作文,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主题散乱,没有重点和中心,平铺直叙,松着开始,散着结束。我慢慢的就让丫丫给没篇日记写题目,就算不写题目,心中也要给这篇文章定个题目。定下题目的好处就是,让孩子能确定这篇作文要写什么,一切围绕着这个主题写,慢慢地就会让写作主题散乱的毛病改进不少。

六、最开始写作文另一难题就是,孩子对人物、静物还有环境描写差强人意,孩子总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怎么写。我给丫丫想出的办法是加强对环境的观察能力,采取递进式的方法,逐渐丰满对物体、环境的描写。比如说,我会拿出一块蛋糕,让孩子逐级描述,从这是一块蛋糕开始,一步步描述到这是一大块

美味的奶油蛋糕、哇,这块巨大的蛋糕颜色鲜艳,味道鲜美,好诱人啊等等等等,和孩子一人一段交替描述,不但能诱发孩子的描述欲望,还能让孩子借鉴你的方法,丰富自己的描写手段,简单且行之有效。丫丫甚至从单纯的描述蛋糕,发展到从蛋糕联想到四川灾区的孩子,真是意外的收获。风景人物的描写也是如此,关键是挖掘孩子的观察能力,发现细节,丰富描写手段。

七、耐心耐心还是耐心,家长的耐心也至关重要,要善于倾听,才能让孩子饶有兴趣的讲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难上加难。因为孩子的描述基本是几个词汇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对于大人来说那就是枯燥了,不打断孩子还真是不太容易,但是打断孩子的描述,会中断孩子连贯性的思维,打击孩子的讲述兴趣。

八、不要主动参与孩子的创作,记得自己是教孩子怎么写,而不是教孩子写什么,要不然孩子不管写多久,还是会禁锢在你的思维中,孩子每一次的写作瓶颈都会期望你帮他突破,那你付出的越多,孩子进步的就越慢。

上一篇:没蕃故人,没蕃故人张籍,没蕃故人的意思,没蕃故人赏析下一篇:《俗世奇人》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