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如何写(五)积累语言

2024-07-02

小学生作文如何写(五)积累语言(共13篇)

小学生作文如何写(五)积累语言 篇1

积累语言

谈到没词没话,这是同学们作文中常遇到的困惑问题。老师告诉你们一些好办法,或许能帮得上忙。

1.多读书读文章,感受文中的语言和词句,来熏陶、感染自己的。

读书与读书不一样,有人只是看热闹,看过之后如过眼云烟,全无印象;而有人则边看边琢磨,体会文中词句的妙处,会记下来或背下来,对好的片断还会熟记于心。这样的读法,久而久之,必有大益。到写作时,会信手拈来,以免“文到用时方恨少。”

2.建立读书笔记,分类摘抄,积累语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一些佳词佳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咱们给它起个漂亮的名字叫《浪花集》,好吗?如果把每一个词句比作一朵金色的浪花,那你记得越多,浪花就越多,一朵、十朵,千百朵浪花就会汇成一条“语言之河”,你还愁心中无词,脑中无句吗?但是胡乱抄记,却不知怎样用,也不行。怎么办?咱们“分类摘抄”,即用标签,按“A名人名言、B佳词、C佳句、D佳段、E佳文”五大类,“B”和“C”、“D”再分小项,把词句段按不同类别细分:“B佳词类”可分“B1描写人”、“B2写动物”、“B3写植物”、“B4写景物”、“B5写场面”、“B6其它(写人或物都行)”;“C佳句”可分“C1人物”、“C2动物”、“C3植物”、“C4景色”、“C5场面”’“D佳段”分“D1好开头”、“D2好结尾”、“D3好片断”。你喜欢的词句段属于哪类哪项就写到哪里,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还学会了分辨了它的属性及用法。那“A类”记什么呢?包括名人名言、俗话、格言、谚语、歇后语及警句等,为了便于查找,你也可以把它们分一分类。多积累这类内容,可以在作文中借用,帮你叙述说明,或说理,多有份量呀!

有了这本《浪花集》,日积月累,就等于自学自记自编自创了一部《作文语言辞典》,既实用又有趣,你不高兴吗?同时也是培养你持之以恒的毅力品格的好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3.不放过点滴机会,在生活、交往中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

我们学习语言,不一定全是在学校正规课堂、书本里学习,还有很多情况下,是在非正规的场合,如课外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或看电视节目时,发现好的语言,记在《浪花集》上。还有,就是在生活中,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比如:人家看你着急去玩,父母又不让你去时,开了个玩笑:“喂!你怎么急成这个样子了?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好了好了,我给你说个情,看你抓耳挠腮的样子,真是好笑。”这里,红色的词句好不好呀?多形象啊?那赶紧动笔写在“C1”和“B1”里。这样,你不又采撷(xié)了两朵金色的浪花吗?

4.巧记成语,多练“接龙”,玩中积累语言。

成语,是我国语言瑰宝之一,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典故,多运用成语,会使说话、作文的语言精炼,有深度。为了记忆方便,可按:

(1)数字成语。即由“一”至“十”、“百、千、万” 打头的成语。如:“一法不染、二虎相争、三人行必有我师、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里挑

一、千方百计、万无一失”等。

(2)生肖成语。即十二属: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猪狗不如、鸡犬升天、牛鬼蛇神、羊入虎口、马失前蹄、虎啸猿啼、尖嘴猴腮、蛇蝎心肠、兔死狐悲、龙马精神、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3)反义成语。如:“天地、前后、出入、生死、高低、大小、黑白、是非”等。如:“天翻地覆、前赴后继、出生入死、生死与共、高低不平、大事小情、黑白颠倒、是非分明”等。

另外,你们在玩累的时候,一边休息可以一边玩一玩“接龙”游戏,也是一个玩中取乐、乐中积累的好办法。

①成语接龙。前边成语“尾字”是后边成语的“头字”,取同意、谐音即可。如:“大事小情——情不自禁——今非夕比——比比皆是……”②词语接龙。不受词语字数限制,两字、三字、四字均可,前词尾字为后词头字。如:“今天——天明——明月——月空——空气……”③词句接龙。给你一个字,往下接一句话,往后都要用前一句尾字同音、谐音即可。如:“金——金光灿烂——烂菜吃了会生病——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回大地好风光——光芒四射人间暖……”

如此看来,学习和积累语言不难了吧?

小学生作文如何写(五)积累语言 篇2

一、引导学生走近文本, 让学生的个性飞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 在教学设计中, 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 创设诗意的对话情景, 让学生直接面对如诗如画的文本, 充分读书, 积极交流, 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构建理解的桥梁, 追寻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情境。

课堂导入,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部分必须是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笔者有幸参加盐城市小学语文“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我有幸聆听了其中的八节课。其中射阳实小的张丽丽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伊始, 张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了讲台, 同学们以惊奇而陌生的眼神看着她。张老师首先出示一组词语:

粗壮 稠密 保持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崇敬瞻仰 纪念 繁衍后代 枝枯叶落

(学生读过词语后)

老师问:“还记得瞻仰的意思吗?”

生:瞻仰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看。

师:人们瞻仰什么呢?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

师:读完这段后, 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生: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

师:让我们一齐去看一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吧! (出示一组图片) ,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些樟树吗?

生:郁郁葱葱, 枝干粗壮……

听到这里, 我顿悟:张老师在“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自然得能给人一股清风扑面的感觉。出示的词语与樟树的外形有直接的关系。张老师在上课前首先进行铺垫, 让学生对上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师生从同一起点共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 开始有感情地朗读起来……

语文是富有情感、能够感受生命活力的学科。学生的个体不同, 其表现出来的情感及生命意识也就不一样, 我们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去捕捉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个体情感、生命意识, 让文本真正为学生所学、所用。

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引领学生潜心领会文本, 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精典, 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 语文课堂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语文课堂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二、引导生生对话, 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学生是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个性的独特个体, 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历练、生存状态的差异预示着他们有着多元的理解, 多维的思考, 多样的解答。于是,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 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呼唤必将衍生出精彩的动态资源, 演绎出生命撞击的火花, 绽放出生命对话的灵光。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 他创设生活情景, 表演儿子和爸爸的对话, 薛法根演儿子, 让学生当爸爸, 表演中“儿子”抛出一个又一个的刁难的问题, 让“爸爸”进行耐心解释, 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生活性语言训练。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 对学生的情感性训练也做得相当出色。他让学生品读天鹅破冰三个自然段, 抓住重点句“利用下落的冲力, 就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进行剖析讨论, 让学生用心体会语言的精致和微妙, 学生感悟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的精妙, 并获得了语言智慧的滋养, 学生在揣摩、品味语言的同时, 情感受到熏陶, 学生的情感性语言训练得到了提升, 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意愿, 分组辩论, 展开对话, 进行心灵的对接, 意见的交换, 思想的碰撞。学生妙语连珠, 精彩纷呈, 创生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创生着一种“人性”流淌的自然和开放;创生着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诗的睿智。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教者不仅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 更可贵的是努力挖掘文本中所蕴涵的精神元素,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不断升华学生的生命体验, 使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生命体验达到和谐、统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与,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我们必须注重情感体验, 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借助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营造浓郁的课堂情感氛围, 触动学生的心灵, 拨动学生的情弦, 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地外现和升华, 这样才能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语感, 提高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语言积累 篇3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Z(2015)02-0125-02

陶行知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下面就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朗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绚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并且让学生观看西沙群岛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在读中想象西沙群岛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二、品析中积累

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如《大海的歌》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我稍加了一下修改,改成了“只见海港两岸, 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读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的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这些句子,然后从句中描绘景物、用词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体会海港兴旺、繁忙地壮观景象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如 “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可先指导学生从装卸吊车的高大、数量入手,想象朗读,品味描述装卸吊车样子的词语:“钢铁巨人”体会想象它的高大、“有如密林,数不尽”,体会想象它数量的多,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三、说话中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文章语言文字优美,但不做重点讲读,我就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说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如教学《我爱三峡》一文,在学完瞿塘峡一节后,让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瞿塘峡,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课文的语言。文中不少描写山的比喻句、排比句,形象又具体,又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四、运用中积累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如《下雨啦》一课,我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照第三、第四行诗(柳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桃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进行说话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一年级的学生也能说出优美的句子。如: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小树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成参天大树。”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钻出来看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五、课外积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自然会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如何指导农村孩子进行语言积累 篇4

梁思毅

(福建省南安市东田中心小学)

重视语言积累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精神,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而积累语言则体现语文教学的双基性,因此,指导农村孩子进行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实质,更是提高农村孩子语文素养的一个突破口。如何做到正确指导农村孩子进行语言积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中积累语言

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说,课堂是他们获得知识、积累语言的主阵地。他们不能像城里孩子那样放学回到家有学识渊博的父母能再学习,也不能拥有各种各样的书籍看个够。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媒介更好地学习,积累语言。

1.学好”双基“

据调查,叶圣陶所写的《倪焕之》近14万字,其中3039个汉字不同。它表明扎实的”双基“是语言积累的铺路石。对学生而言,达到这种境界很不容易,但是教材中的”双基“是积累语言的工具,还得扎实训练好。根基牢了,思维发展了,提高就有了保障。积累才得法,才能不断发现捷径。试想,一位没有良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生,他的语言积累是受限制的。

2.从阅读中积累

阅读教学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不仅有了语言的积累,而且能把语言内化再转化为肢体语言。如《春天的手》一文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大地新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户外活动多起来的`景象,通过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读多了,读熟了,理解了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再让学生到校园里、到田野去找春天,体会春天的无穷美妙与勃勃生机,在此基础上配上优美的音乐朗读、表演读,再进行诵读,学生心通其意,自然而然的与优美文字相联系,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们更应重视从生活中去积累语言。

1.利用书籍,扩大积累语言的空间

农村孩子在课外时间,参加活动少,一般都是游玩于山间、田里,想看书也是甚少,然而,扩大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能力又具有重要作用,我从四方面着手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1)设立班级图书角。我让他们每人尽量买一本,再加上我自己儿时的一些书刊,以及为他们订阅的《小学生周报》《小学生汉语拼音报》等,在班里,一起交流着阅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语言积累当然也会丰富起来。(2)大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保证孩子们在家里有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3)与寄宿的生管老师交流,向学校图书室借一些书籍,利用在校的晚自修、课余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看,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摘录课外的精妙词句,并定时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信息或开展比赛,扩大信息量。(4)建立成长档案。从本学期开始,我班每位学生都使用了《我的采集本》,记录课外阅读的情况,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老师们通过《我的采集本》上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2.利用日常交际,积累运用语言

在平常的朋友之间对话、同学之间对话、师生之间对话都需要运用语言,只有拥有丰富的语言才能言之有物。因此,我让学生坚持说普通话,在游戏中、在聊天中用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把自己学到的语言带入生活中,为以后的写话做准备。

3.利用农村特有资源,积累语言

对联,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内容大多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愿望、对自然的感受、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有很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农村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对联,对此,我利用这个优势让学生回家收集对联,并记一记,再定期进行交流,一段时间后举行一场对联大比拼,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活动中都能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从电视中、各种广告语、肥料袋的文字等多渠道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三、在语文活动中积累语言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对语句理解、运用还不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在单纯的朗读中进行语言的积累,还必须指导学生如何较好地组织所积累的词句,使所学语言更丰富、更系统。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首先,在讲读课文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如,在讲”阳“字时,让学生组成”太阳、阳光、阳台等“,再让学生从这些词中选一个说一句话,教师要从中进行引导。在讲”野“字时,让学生组成”田野“,再让学生把”田野“造成句子,”田野大得望不到边。“然后让学生用句子说话,提问学生:田野里有什么?都怎么样?这样,把学生头脑中的零碎词语都串起来了,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其次,在理解课文时,要加强句式的训练。如基本句式的训练(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和变换句式的训练等,通过训练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进行描述,从而把握语句的实质。

语言积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语文活动,作为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语言积累的条件,教给他们进行语言积累的方法,让他们能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参考文献:

小学生作文如何写(五)积累语言 篇5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很多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根本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积累材料。本人根据教学实践,采取以下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那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晓之以理

俄国着名作家契诃夫说过:“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者!”这话虽是对作家讲的,但对学生写作同样有指导意义。教师应结合课文讲解,让学生从实例中懂得:能将文章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的作者,没有不善于观察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在写作中的地位。如向学生讲高尔基如果没有苦难的童年,就不会有自传体三部曲;魏巍如果不去朝鲜战场亲访,就不会有感人肺腑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2. 从“小”察起

一说观察,有人就只想到那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似乎只有这些才值得观察。其实不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大雪后的田野、细雨中的青山;潭中鱼儿怎么游泳、林中鸟儿怎么唱歌,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群体,都是观察的对象。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工作学习;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亲朋好友的穿着打扮等都是观察的内容。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之,要从“小”察起,这样,会觉得生活中有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会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3.全面细致

所谓全面,就是对事物的`全貌、事物的发展全过程、事物构成部分,以及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从头至尾、由此及彼地进行观察。如对于人,可以从外貌、行动、语言等方面去观察。例如从《故宫博物院》一文,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观察很全面,抓住了故宫的总体特征,使人们对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结构、宫殿房屋等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当即布置了一篇作文《我们的教学大楼》,要求学生课后仔细全面观察教学大楼的位置、总体特征、布局等,然后作文,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很科学。

观察细致就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并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其内部规律,把握住事物的个体特征。例如:鲁迅先生把百草园软泥墙根一带写得妙趣横生,正是因为他观察细致:他不仅眼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而且用耳听------鸣蝉低吟、油虫低唱、蟋蟀弹琴;还用手摸------翻开断砖,按住斑蝥的脊梁,拨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还用嘴尝------覆盆子“又酸又甜”。试想,没有如此细致的观察,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的文字吗?

当然,全面观察同细致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往往是同时进行,有机结合。

4. 精于思考

茅盾先生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就愈加丰富。”观察离不开思考。当你看到一处景致迷人,选什么样的词语,用什么样的比喻将它描述出来呢?这就需要思考。当你见到一件事而感动得泪盈满眶时,把这件事及这段情描述下来,这就需要思考,如果没有思考是写不出的。

5.讲究方法

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而且要训练他们善于观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学生观察的范本。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文章的分析,可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累观察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 。

例如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教学时按照“夕阳落山-----不久,夜色加浓――-夜已深了”的时间顺序进行讲读,并从作者善于观察这一角度加以分析、启发,帮助学生懂得顺序观察的方法。又如朱自清《春》中运用的“分类观察法”,刘鄂的《明湖居听书》中采用的“侧面观察法”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6. 持之以恒

要勤于观察,有恒心,长期坚持观察活动。契诃夫说:“要把自已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为第二天性了。”而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观察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7. 勤于练笔

要把观察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就需要把观察中看到、听到、想到以及感受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养成勤于写观察日记、生活札记的好习惯,老舍先生《出口成章》一书中提倡“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以练笔促观察、促思考。实践证明:善于观察并勤于练笔的学生,他们的写作水平都提高得较快。

总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的观察的积极性,坚持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掌握方法,坚持在练笔中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二.精心设计活动和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1][2][3]下一页

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生活单调,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地、精心地设计各种活动和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使学生具体地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大自然之中的美,广泛地搜索写作素材,从而达到“见多识广”的目的。

1.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之源。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太小。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如春游、秋游、野炊、故事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在写作中就有话可说,从而也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例如: 我曾带了一个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在他们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来临时,精心组织了一场“庆祝元旦”的文艺晚会,由于事先作好了充分准备,同学们能在晚会上各显神通,发挥自己的特长,尽情地表演,而且又面临着毕业分别。所以,晚会搞得丰富多彩,激情满怀。第二天,我让同学们写一篇题为《难忘的晚会》的作文,结果许多同学写得非常精彩、感人。

2.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虽然这是对作家而言,但对学生也同样有启发作用,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思考、体验,才能真正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才能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例如为了让学生增加对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后不断提高的感性知识,我曾带领学生到农贸市场观察。学生观察后发现:市场物质丰富,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反映生产发展了;市场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反映人民群众购买力强、市场繁荣;大家还发现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或西装革履,或腰挂BP机、手机,或开着摩托车,这些都说明群众的生活水平着实得到提高,学生透过市场这个窗口,深刻地领会到改革开放后的广东真正大变样。事后,学生以《市场一瞥》、《家乡巨变》等为题,写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文章。

叶圣陶说:“作文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在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多观察、勤思考,才能解决学生写作“皱眉头”的现象。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从小学升上初中,学生的负担加重,整天生活在考试的指挥棒下,甚至一些教师、家长禁止小孩阅读课外书。

其实,加强课外阅读是有益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各科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写作时通过自已的观察所积累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积累知识、拓宽思路、丰富想象,从而在写作中可以谈古论今、旁征博引。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1.写阅读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作笔记,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阅读笔记常见的类型有下列一些:(1)做摘记:根据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2)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3)写心得:写出感想和收获、疑问和评价。

2.课内与课外结合。

课本中有些课文是从中外名着中选出来的,在读课文时可以读原着,如学了冰心的《小桔灯》后,不妨再看看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读一下《水浒传》。实践证明: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系统的课本学习,可以建立知识结构的主体;广泛的课外涉猎可扩展知识领域。

3.精读与博览相结合。

知识的构成是精与博的结合。只精读不博览,知识面窄,相反,知识点就不扎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精读是为了打好基础的底子,要从历代名着和现代优秀作品中先择文质兼美的作品读。博览,博采广博,是为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

4.定向与定量、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作定向定量的阅读。定向,指的是阅读的方向,既阅读内容定何种类:或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或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论着,或是各种报刊杂志中的精华。定量,指的是一个月或是一个学期按阅读的数量来评定。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写作能力明显强,词汇量也明显大。

&nbs

上一页[1][2][3]下一页

p;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要强化学生写作基本功外,特别要鼓励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细心观察和分析新事物,博览群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无话可说”的困难,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竞赛试卷 篇6

一、成语部分(共24分)

(一) 按要求写出下列成语(8分)

1、 含有动物名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示知识渊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给下列成语找出相对应比喻意思的成语(8分)

一箭双雕( ) 飞蛾投火( )

水落石出( ) 画蛇添足( )

虎头蛇尾( ) 掩耳盗铃( )

过河拆桥( ) 螳臂挡车( )

(三) 照样子,成语接龙(8分)

例:洗心革面 -→ 面目全非 -→ 非同小可-→

1、 握手言欢 -→ ( ) -→ ( )-→ ( ) -→ ( )

2、 人一己百 -→ ( ) -→ ( )-→ ( ) -→ ( )

二、常用语部分(共24分)

(一) 照样子,写出你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4分)

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10分)

出其不意--( ) 翻手为云--( )

福无双至--( ) 捡了芝麻--( )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

( )--一波又起 ( )--败事有余

( )--弃之可惜 ( )--后无来者

( )--焉得虎子

(二) 把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填出来(10分)

猫哭耗子--( ) 太阳底下点灯--( )泥菩萨过河--( ) 狗咬吕洞宾--( )猪鼻子里插大葱--( )太平洋的警察--( )大姑娘上轿--( ) 起重机吊鸡毛--( )水中捞月--( ) 千里送鹅毛--( )

三、古诗文部分(共22分)

(一) 填写下列古诗和古文句子的上句或下句(10分)

1、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世人若被明月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经过不知难。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相处心连心。

(二)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12分)

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白居易 《忆江南》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课内外阅读部分(共30分)

(一)“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__岳,《咏华山》写的是__朝宰相______七岁时咏诗一事,他咏的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__________》,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_________》,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还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三顾茅庐》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其余三部名著是:

1、《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三)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1、( )的居处--开门见山

2、(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 )用兵--以一当十

4、(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5、(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6、( )断案--铁面无私

7、(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小学生作文如何写(五)积累语言 篇7

一、不忽视教材中的优秀课文

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素材就是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文章, 涉及诗歌、散文、农谚、成语等多种形式, 是学生一个快捷积累的素材源头。但是,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常常忽视教材的作用, 没有使教材充分发挥作用。

例如, 在教材中《我们的学校》一课, 就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教学案例。课文中那些描述学校的优美句子,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一一为学生分析这样用的好处, 在文中有什么独特的效果。其中的优秀语句可以让学生摘录或背诵, 也可以就某一句让学生进行扩展, 自由发挥, 续写出新的文章。

二、鼓励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

除了教材中的优秀篇章, 课外书籍也是学生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并从中选择优秀的语句进行摘录、记忆。不过, 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一定的引导, 为他们推荐适当的作文刊物。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可以对其中的优秀语句进行摘录, 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进行摘抄。教师定期对学生摘抄的笔记本进行翻阅, 组织学生进行分享, 翻阅其他学生的摘抄本, 从而让学生能够分享到更多的优秀素材。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以引导, 不断给予学生指导, 帮助他们学会鉴赏优秀的文章, 同时积累优秀的素材。这个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可能在短时期内看不见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是对于他们以后的作文学习却是大有裨益的。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中, 教师不能忽视教材中的优秀课文, 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从课外书籍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 进行素材积累。

参考文献

如何指导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篇8

关键词:语言;运用;积累

现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十分重要,探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策略如下。

一、在阅读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阅读要以读为本,要有目的,有效果地读。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读有所悟,读有所思,读有所为。读出课文的人生哲理,读出个人感受,明事理,辨是非,让读者与文本语言对话,情感共鸣,态度相融。这样的阅读,才能在表达中释放出语言特有的魅力。

理解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基础。很多教师在一些疑难处,甚至是关键处,都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读出体会,读出韵味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总目标”中又提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

二、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就作文而言,生活是作文之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目前,积累生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积累并不富有。这使他们很难理解那些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削弱了积累的欲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儿童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们的日常活动,扩展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三、要积累古典诗文,同时要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

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的积累应该区别于过去私塾时代的背诵,因为学生面对的文化语境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不学诗,无以言”。出口言诗,是当时文化人的“集体无意识”,相沿下来,知识分子言谈、交往、抒情、论政,都离不开诗,或者引用诗或者创作诗。在这种环境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可能的。而现在,大众传媒文化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如果不作引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古典诗文,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现在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传承的同时,应该赋予古典诗文以新意,注重联系实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尽可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四、要重视积累,更要重视运用

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积累从内容上说,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会心一笑的内容。从要求上讲,记忆一些名言警句,对一些经典名篇有所印象就够了。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境。如通过一些活动,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的警句名言;带领他们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烂漫的春花中,让他们说说想到的有关诗句,这比单纯地让学生死背名言、诗句要有效得多。

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厚积而薄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充分、更恰当地运用祖国的语言,在表达中演绎中国汉字的魅力。

海燕仿写五年级作文 篇9

在所有的学校里,学生埋怨着作业。在学校和补课班之间,学生像不知疲倦的机器,在忙碌地奔波。

一会儿望“题”兴叹,一会儿嚼着笔头思考难题,它哀嚎着,――就在这学生不甘的哀嚎声中,老师听出了气愤。

在这哀嚎声里――充满着对减轻学业的渴望!在这哀嚎声里,老师听出了浓浓的悲愤。

学渣在考试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考试前一天疯狂复习,想把自己对考试的恐惧,掩藏到书本之中。

学霸也在呻吟着,――他们这些学霸啊,同样害怕考试,对学习充满厌倦。

成绩一般的同学,只能祈祷自己可以考个高分……所有学生都在叫喊着,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在抗拒考试。

考试越来越近,朝心头直压下来。而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往深处钻,从而拒绝考试。

考试吹哨声响了。学生在题海中求救,跟每一分做较量。看吧,考试束缚住一个又一个同学的身心,恶狠狠地把他们抓回考场。

学生哀嚎着,哭泣着,像不知疲倦的机器,睁眼开始学习,学习完了闭眼。

看吧,他做着毫无用处的挣扎,像个笑话,――幽默的、冰冷的让人发寒的笑话,――他在大笑,他又在号叫……他笑那些填鸭式教育,他因为气愤而号叫。

这个顽强的.笑话,――它从填鸭式教育的吼叫中,早就听见了灭亡。他深信,固式教育遮不住光明,――是的,遮不住的!

戒尺吼叫……教鞭轰响。

一堆堆固式教育思想,像古老的枷锁,被人们所拆卸着。人们抓住这些古老的枷锁,把它们扔在火堆中,这些枷锁活像黑色的冰块,刚被扔到火堆里就融化了。

――最后一道锁!最后一道锁就要破啦!

这是不屈的笑话,在固化的思想中,文化毒瘤里,高傲地怒吼,这是成功的战略家在呼唤:

小学生作文如何写(五)积累语言 篇10

语言积累方法指导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内外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学校纷纷把“小学语文积累”作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这些学校在小学语文积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积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阅读,自我积累,”的教学模式,将语言文字内化;有的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通过“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有的学校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分类积累等。

(二)本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还包括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个小学生语文素养好与坏,主要是以各种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种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还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还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不少于145万字。并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实践探索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广读书、丰富语言积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语文教育观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教师要胸怀远大目标,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语文书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对语文课程资源作了说明,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由此可知,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这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师的眼光只盯在课内、校内,远远适应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可见,课外、校外资源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开发和利

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积累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的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语言积累”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本选题的创新程度。

积累有助于表达,好的词句、精彩片断有助于学生说话和习作。更为重要的是,积累是一种“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学习,一旦燃烧起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理解词义除了用到字典、词典外,还需要生活积累的参与。推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除了联系上下文,离不开自己各方面的积累。材料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也就浓了,学习效果就好,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研究分析省内外兄弟学校的研究的经验成果出发;从农村乡镇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出发;从我中心校师资现状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小学生语文积累运用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途径 :

1.(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语言积累的看法及对语言积累运用的建议。(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省内外相关小学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信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3).实践行动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路线。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用心的教育学理念做指导,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质,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

3.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骨干教师是教育科研的排头兵,让他们做课题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依靠骨干教师的带动示范作用,传播信息,辐射成果,推动新的教

育理念,新的教法、学法在全镇开花结果。从学校规模来说,以1所驻地小学带动2所非驻地小学。边实践边总结把成功的做法推广到各小学。

4.寓课题与常规活动之中,把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与校本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重要观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成人一样,赋予他们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和诱导。尽可能为学生语文积累提供更多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个性潜能得到做大限度的发挥。

2.遵循整体性原则。树立大的教学观念。注意各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构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与学法的紧密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3.把握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阅读是表达的基础,从阅读到写作,必须要跨越积累这座桥梁。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学语文新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使学生在潜心学文中读中积累。

4..注重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进行积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将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学习资源有机结合,通过课外阅读书报刊、看电视电影,听广播,上网,参加各种活动等,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积累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5.探索实践积累与运用间的关系。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为更好地表达服务,为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反过来,运用亦是提高积累质量的重要手段。运用可加深理解,唤起学生的记忆。

6.引导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7.提高教师指导课内与课外积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三、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教育理念,本着以“教材为根本,适度拓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分类积累”活动,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了“十一五”市级课题“小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活学”研究课题。

(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可能和时间保证:

学校以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后勤人员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处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1.从学校和学生情况来看,一直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低年级从“ 一日一词一句积累 ”入手,中高年级开展了“ 一二五工程 ”,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积累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主动积累的习惯,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积累和运用,这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从课题研究的人员来看,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颇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并且多次在县和大学区级教学活动中做课,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

3.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2)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收集文献及实践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制定研究方案,准备开题报告,培训课题组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1)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新课标等基础理论,并深入实践研究。

(2)各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开展具体研究,重视个案积累。根据各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及时总结反思,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3)完成阶段研究报告,及时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2)推广研究成果。

(三)资料设备:电脑、多媒体、网络、图书、科研场所等。学校责成一名教导主任专门负责课题所需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在保存书面文档的同时,保存电子文档。

(四)科研手段:我们将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修工作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3所完全小学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引领,聘请教研室同志做课题顾问。通过组织开展理论讲座、听课评课、主题研讨、小小展示台、学习小标兵评比等活动,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积累成果。走出去,请进来,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把课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五、课题研究的成员组 长:任翠琴

成 员: 刘引娣 付晓波

如何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几点尝试 篇11

一、抓住语文课堂教学不放松,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语言积累,在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1、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句子的美

《黄继光》一课中,有这样两个句字,敌人的机枪对准黄继光射过来。敌人的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扫射过来。训练时,教师先让学生说主要意思,主要将了子弹向黄继光社过来,第二个句子更加形象,具体,使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特别是“扫、冰雹|”的词的使用,更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的品评词句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利用学校校本课程《记诵读本》进行记诵

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或课文片段,以及《记诵读本》进行归类记诵“古诗”、“散文”、“名言”、“歇后语”|“成语”等。在记诵中理解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和真情实感,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内容美、结构美,使之在诵读的潜移默化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教育,提高其理解能力

3、据课文类型进行语言积累

《新型玻璃》一课,写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消音玻璃作用和特点。归纳各种玻璃的特点作用,可以列出下表进行训练:

4、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仿说训练

模仿也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方式,我在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作者在描写狮子姿态时,使用了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所以,我让学生利用这些关联词也进行了仿说训练。

二、开发课外资源,进行课外积累。

1、广泛涉略、博览群书

语言素养除了在阅读课上培养外,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使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潛移默化的积累素养。在此,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本中的语言十分有限,真正地培养还得依靠课外的多方面积累。此时老师只是一盏指引的明灯,落到实处得靠学生自己去把握。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兴趣是先导。因此,我常常利用所学的课文内容,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讲授《蜜蜂》后,我会借机向学生简单介绍关于蜜蜂的知识,激起他们了解蜜蜂的强烈兴趣,从而自主地阅读,汲取文化瑰宝。当他们在读物中肆意驰骋,尽情的吮吸时候,阅读的兴趣便已自然的形成了。

2、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难,选择增长学生见识的读物更难。如今,市场上充斥大量无益于学生,甚至有悖伦理、歪曲事实的读物,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会产生严重的负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应对学生的正确选择做一定的指导,使其选择到真正益于自己的优秀读物。

(1)组织学生选择《小学生优秀作文》等作文书,便于学生吸收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等优秀的刊物。

(3)购买《课程标准》推荐的童话、寓言、故事、名著.。

3、利用媒体多渠道的进行语言积累。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在仅限于书本,学生可以利用媒体进行语言积累,例如在《少儿频道》上看动画,少儿新闻等来积累语言。

4、另外,发挥学校资源,使“红领巾广播站”为学生积累语言发挥作用。

注重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篇12

针对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惧怕写作, 厌恶写作的现状, 我觉得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 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 缺乏耐心;第二, 缺乏技巧;第三, 不爱写作。其实, 归根结底, 主要是他们对写作缺乏兴趣。如果教师能有利引导,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当然,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的耐心与毅力。因此,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排除惧怕的心理非常重要。在我们班, 我做过调查, 喜欢写作的只有寥寥几人。不是因为缺乏写作的耐心, 就是不会正确地运用语言。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便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刚接触写作的时候, 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语言产生兴趣, 那么, 要让学生去学写作, 他们就不会害怕了。相反, 如果一接触写作就产生了惧怕, 那么要想再拉近他们的距离就难了, 要想让学生热爱它就更难了。因此, 教师要巧妙地加以诠释, 让学生乐于接受, 否则, 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难上加难了。

二、有效指导, 促进写作

虽然写作源于生活, 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要把这些用语言文字完美地记录下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 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方法非常必要。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非常必要。会观察是写作的先提条件, 它就像我们的眼睛, 只有看到了, 才能感觉到。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观察方法。比如, 观察一种水果, 我们可以让学生先从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入手, 再观察它们切开后是什么样的, 味道怎样……然后再把这些观察到的讯息用语言有序地整合起来, 就是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了。再比如, 观察一样家具, 我们除了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外, 还可以让学生从它们的功能入手, 如果能结合自己的感受, 效果则会更好。当然, 除了教会学生怎么观察, 我们也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美, 发现值得写的人、事、景、物……当然, 这些都需要耐心地培养, 不可能一蹴而就。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是生活的体现。我们只有对所选的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之后, 才能更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 哪些详写, 哪些略写, 哪些先写, 哪些后写?……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初始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 让学生知道, 写作不是只要写下这件事就可以了, 而是要通过语言的组织, 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要抓住重点, 有的放矢, 使要表现的内容更加显而易见, 浅显易懂。

(3) 积累素材, 提高写作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都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就如溪水, 泉水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流个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写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 帮助学生积累各种素材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他才能够运用自如。一般的学生接触面都比较狭窄, 特别是农村里的孩子。那么, 教师适时地给学生储备素材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 自身的素材。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比较难忘, 也比较容易表达。如果能把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 那便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勤动手, 多动脑筋, 随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如果能够坚持下来, 这些便是学生最珍贵的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2) 他人的素材。多看课外书, 多读一些同龄人的好文章, 通过自己的理解把他们积累下来。或摘记成小卡片, 或写下读书笔记。久而久之, 这也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而且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 而且还能培养写作的兴趣, 有益无害。

四、语言积累与运用与作文开头 篇13

1、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花坛暖房里,它不开;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风霜气中,它绽开。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作文开头

写与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的事

1、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2、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

写生活中难忘、成功、失败、伤心等的事情

3、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4、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写你读过的书或书带给你的快乐

5、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甏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醆香;生活是一本书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生活是一首讗,充滁着“大江东䎻浪淘尽”的豪情。

写腪己的理想追求

7沁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朁方ᐑ。

歌颂母爱或写与毌亲之铴的亲情

上一篇:2020年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报告下一篇:日记格式4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