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语言表达

2024-08-25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精选7篇)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 篇1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便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大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得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2)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3)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1)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2)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3)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说,他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势,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而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则能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 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语言表达能力;修改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并不理想。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简而言之就是文学素养的提升。从一个人的谈吐能看出这个人的读书层次和文化层次,从一个人写出的文章能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所以说,语言是作文的第一要点,更是作文的核心观念。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找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学生的这些特点应用在教学当中。

例如,在班级中可以建立一个图书角,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喜欢的图书类型,将自己的书带到班级,标记好自己的名字,按照书的种类放置在班级的图书角中。每周選出一节课,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看到的书说一说这本书的好处和内容,然后推荐给其他的学生。

不仅如此,还应该针对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到本上,组建学生自己的读书笔记,针对一些比较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长此以往,学生所积累的不再是一句话、一个句子,而是在脑海中酝酿出了更大篇章的优美文章。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词穷或者是没有词的现象,从而将学生的作文从低水平带入到了另外一个层次。

二、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

所谓学生的写作修改能力,就是要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错别字或者是错句、病句的情况。那么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修改能力,就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写作的类型,其分为很多种,有散文、叙述文、言情、记事等。

在进行描写的过程中,要着重从描写物体的角度进行分析。

比如说,要掌握好描写的方法和方式,要采取相关的色彩和经验,强调其写作风格和内涵,要牢牢掌握好写作对象的特征。在文章结束之后,还应该反复进行阅读和矫正,避免出现错误的现象,保障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要本着多读书,读好书的概念进行教学。要将作文教学和读书融合在一起,要着重重视作文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为主,使得作文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写出作文,能够在自己的笔下用文字表述出更加优美的文章。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J].语文教学研究,2006.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 篇3

伊旗第四小学

三年级数学组

王桂梅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认为是语文科老师的事。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容易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学生只要会思考,能解对题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与同学交流时经常因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欠缺,缺乏起码的完整性、应有的条理性和内容的准确性,无法正确地阐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精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得到锻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能够准确、流畅、合理、完整地把自己的思想、见解、问题向他人表述出来,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了升国旗、推窗门、风扇、水龙头、电缆车、风车、滑滑梯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完整地说一说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会说国旗作直线运动,推窗门、电缆车也是作直线运动,风扇、风车作转圈运动,水龙头的水作直线运动、水龙头的开关作转圈运动、滑滑梯作直线运动。接下来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有什么不同之处,可以怎样分类?有了这些观察、比较,再加上老师对平移与旋转的阐述,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就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了。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示范用小刀“切萝卜”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看清“切”成长方体的过程。要求学生说说:你从老师“切萝卜”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是怎样形成的;再通过对实物(如火柴盒)的观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等实践活动,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把观察的结果,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整理后,用数学语言表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所有特征。这样,通过学生观察感知,动脑理解,动口表述,不但能深刻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说理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说理的表述,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而且可以检验学生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完整、有条理、准确。特别是在解答应用题时,说理训练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国庆节挂彩球,每隔10米绳子挂一个彩球,挂十个彩球需要多少米长的绳子?”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马上反映出答案是10乘10等于100,但有个别学生会提出不同意见,觉得答案是9乘10等于90,可一下子说不清自己的理由。于是,我及时改变题目,改成“国庆节挂彩球,每隔10米绳子挂一个彩球,挂2个彩球需要多少米长的绳子?”。通过这样一改,很多小朋友说只要10乘1等于10。接着又有学生编出挂三个彩球的题,大家得到一致的答案为10乘2等于20。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理由,大部分学生都能发现“间隔数要比挂的彩球数少一”这个规律。

在应用题教学中,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表述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按运算意义口述列式根据、解题程序和解题方法。通过口述解题思路和解题程序,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的能力,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教学,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所决定的,其体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看、想、推、说”进行。摆:让学生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成不同的长方体;看:引导学生观察①沿着长每排有几个小方块?②沿着宽共有几排?③沿着高共有几层?④这个长方体一共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想: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②根据长、宽、高的厘米数,可以知道什么?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算出来的?推:①根据长方体长、宽、高的厘米数与摆小方块时的“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之间的关系;②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③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表述的?表述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应具备哪些条件?表述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高各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而计算正方体的体积为什么要“棱长×棱长×棱长?”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考并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来源及公式运用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 篇4

中心小学 莫丽珍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有对口语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两项说明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曾有学生闹出这样的笑话,我问学生:“我国的首都在哪里?”一个学生马上指着自己左手拳头上的五个凸起指根关节说:“在这里。”大家一看,全都大笑起来。

听了这个故事,大笑之余,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在山区农村,人们的普通话水平普遍太低,用普通进行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更差了。而山区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也亟待教育工作者去提高。因为普通话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所以培养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对每个社会个体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为了提高农村人民的普通话水平,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学校抓起。只要方法得当,山区农村的小学生也能说好普通话,也有较强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一、改变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普遍认识,即说话不用学,生来就会说。而且一个地方一个口音一种方言,比方我们四川人就是说四川话,湖南人就说湖南话。平常在家从不说普通话。如果有人在家乡平常用普通话讲话,那么,大家就会对他另眼相待。不是认为他是外地人,就是以为他出风头。而在学校,虽然学校规定上课时老师必须用普通话讲课,这一点老师们也做到了,可是,下课以后,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对话仍是使用方言。本来山区地方农村学生普通话就差,一些老师的普通话水平也不高,这样,即使上课使用普通话,可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是有限度的。以至于造成老师不重视说普通话,老师的普通话水平也不高,所以教出的学生普通话也不高,用普通话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就不强。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山区的老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既要自己多向别人学习,又要重视学生口语的发展。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由于地方的差异,很大一部分人说普通话都带有方言,以至闹出不少笑话。学校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推广普通话的号召,强调老师上课用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老师的教学语言,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如果仅此而已,所取得的成效是甚微的。如果能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效果就会更显著。

古语有话:“近珠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出了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所以,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收效,就必须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除了强调师生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之外,课后的一切交谈,一切的集会,也必须使用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学校的通用语。虽然刚开始时师生不习惯,但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形成一种风气,这样,大环境形成了,个别的学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也会不自觉地跟着说。久而久之,学生的普通话口语交际水平就会提高。

三、形式多样,提高兴趣

学习的兴趣是对学习最有效的最得力的催化和促进。兴趣为成功之母,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兴趣为中心。”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都会开心愉悦,胜任愉快。学习也是如此,快乐地学习,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活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因素,产生学习兴趣,达到更好地学习的目的。

(1)有效利用晨会课十分钟

语文老师要加强思想认识,把提高学生口语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各个学校每周周一到周五课前都有晨会课,可以利用这十分钟的时间,锻炼每个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形式可以是诗歌朗诵、演讲、讲故事、说笑话、推荐精文、朗读新闻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让同学们锻炼了口才,又锻炼了胆量,既增强了说普通话的乐趣,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开展诵读绕口令的活动

四川人说普通话,最大的特点是吐字不清,翘舌音和平舌音分不清。为了训练学生能准确地朗读,说绕口令是一项最好的活动。可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再推荐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评出优秀学生。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又可让同学学会欣赏,学会包容的品质。

(3)开展朗诵比赛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实际中,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形成唱读,未能注意节奏的停顿、轻重音的变化、缓急的速度,文章的感情表达不出来。朗读水来未达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除了放录音或老师进行示范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可开展朗读比赛活动,提高学生朗读文章的兴趣。

(4)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演讲,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口语水平和普通话能力,可以开展班际、校际的演讲比赛。

(5)推选普通话能手

榜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为了让同学们学有榜样,可在班级内推选说普通话能手,让这些能手带动其他同学。

(6)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一所学校,一班同学,总存在城乡差别,城镇的同学大胆,敢讲敢说,乡村的同学胆小、怕讲怕说。在全校开展说普通话的活动,让普通话成为学校的语言,就要消除怕讲怕说的现象。可开展互帮互助活动,结成互助组,让普通水平好的同学帮助稍差的同学,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通过开展以上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让他们在趣味中学习,学习中觉得有趣味,相信山区的学生也一定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 篇5

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声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录音机的使用,电视机的普及,语言留传技术和转换技术的发展,都标志着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越来越普遍,口语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已经远远超过了书面语言,时代迫切要求人们加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但是现在学生口语交际时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有的学生作文洋洋洒洒很会写,可让他口头说,却难以开口,或是愿意说但说不清楚。有的学习成绩相当好,但就是在班里默默无闻,不善于口头表达,从不惹事,也从不发言。考试了,得满分,而要搞活动了这些人总是躲在后面,长期这样,学生的语音能力、语言组合能力、谈吐等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相应的阻碍,同时,还会影响以后的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和传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语言素养,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通过系统的培养,使未来的国民具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见,强化学生“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势在必行之事。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的能力。中高年级要说普通话,力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的停顿,控制说话的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速自然合度,大方得体。能大方地谈自己的看法,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轻松有条理地说话,甚至能演讲辩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影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因素;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影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因素,探索教师的有效的教学行为;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发表自己独到观点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文献资料,了解和课题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各种新鲜事实、观点和见解。

2、教育实验法

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各种假说,运用必要的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语言感悟、表达、运用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3、经验总结法

4、个案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口语交际课上营造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情境。

1、消除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畏惧心理,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激发学生说话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敢说,大胆说。

2、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到音高适量、态度大方、有礼貌。

3、充分利用引起儿童兴趣的因素:听音乐、看画画、动手做、开口唱等方式创设交际的情境,调动学生愉悦的情感,引发表达的需要。

(二)采取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

1、课堂教学上,进行“读--说”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识字、阅读和作文之中。语文课堂要以“朗读”和“口头表达”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串起“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2、模拟交际情境,进行“演--说”训练

以口语为基础,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手段等使学习内容与之适应的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表演中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发展交际言语能力。

3、跟课外阅读相联系

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在教室里开设图书角,使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日渐高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不断增强。

七、研究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209月--1月)

1、收集信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信息,查阅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相关资料。

3、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月--年9月)

研究第一阶段

1、调查原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分析现状。

2、探索在日常生活、语言教学、各领域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的创设,使学生乐意说、说得好,促进语言的发展。

3、记录好相关信息、资料,并开展课堂实践。

研究第二阶段(2011年9月--1月)

结题阶段(201月--年9月)

1、资料搜集整理

2、撰写研究报告

3、填写课题手册

4、撰写结题报告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 篇6

低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是很爱表现、很爱说话的。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相对较弱,一旦课堂上发言出错引起同学们的嗤笑甚至老师的批评,就会绷紧小嘴不愿意再发言。因此,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是引导他们正确进行口语表达的前提。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探究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来改变学生上课不愿发言、不敢说话的状况。

一、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帮助学生树立说话的勇气。

要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得让学生想说。学生是有情感有个性的。在整堂课中教师要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给每位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学生由在课桌旁说慢慢发展到教室前说,由提前准备地说发展到口头即兴地说,由被动地说发展到自告奋勇地说。另外,教师还要及时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做到三多三少:多关注、多鼓励、多表扬;少漠视、少贬低、少批评。

教师引导时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创设轻松愉悦的语言情境,营造自由发挥的语言氛围,例如分角色表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课文续写、改编剧情等。

二、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语言表达训练的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因此教学中可抓住结尾处再次为学生创设想象表达的空间。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课文感悟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的水平就能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如《狐狸和乌鸦》是经典的寓言故事,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结束,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把读者带入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读完课本后,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一次说话、写话练习。

教学设计第一步,可从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入手,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学生基础出示提示,让学生填空:乌鸦开始以为狐狸是(),后来知道了狐狸是()。这一环节,既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是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丰富学生的词汇,使他们知道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事后乌鸦越想越觉得(%%),它要把这件事告诉所有的朋友们。想想乌鸦的朋友还会有谁?它会怎样告诉朋友们?乌鸦对朋友说:(%%)。朋友们听到乌鸦受到狐狸的欺骗,会怎样安慰乌鸦?朋友安慰乌鸦说:(%%)。又会怎样帮助乌鸦惩罚狐狸呢?乌鸦朋友的主意是(%%)。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通过写话规范学生的表达,使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后表达,使学生言之有物。除了利用教材外,教师还可以用心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素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辨别优劣,评定是非”。“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养成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语言表达训练素材的选择对于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至关重要,好的素材能激发兴趣,事半功倍;坏的素材不但不能激发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适得其反。

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阅读相同水准的训练素材,必定导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对此不屑一顾,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则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优秀教师必定会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制定语言表达训练内容,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共同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在随时随地不断地训练中增强自信,最终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口头问答训练,这种方式是语文教学中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促进教学互动的有效交流方式。口头问答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开阔的发挥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极佳途径。另外,教师在进行口头问答训练时,还应指导学生在问答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场合,采取不同的语速和语气进行作答。

学生进行了老师认真设计的大量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必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从敢说发展到想说,最后上升到说话能力的最高层次:善说。教师可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公共场合独立开口讲话。例如,可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说话训练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学生可依据个人优势自由发挥、自选话题。话题的内容要广泛,学校生活、家庭趣事、所见所闻都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学生说完后及时进行评价,评价原则是以鼓励为主,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全面进步。

浅谈小学语文的语言表达教学 篇7

【关键词】语言 表达 语文

在平日里,教师应重视对待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深层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眼睛,善良,热情,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赞美心,真诚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一、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1. 语言表达教学中,激发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是写好语言表达关键。为了调动学生语言表达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兴趣和积极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借助聊天激发语言表达情感。小学生和大人一样喜欢聊天。当他们感情起伏跌宕时候,教师相机点拨,启发他们把心中感受抒写出来。结果学生都能很顺利地完成了习作。

2. 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最先认知,历来是各类考试必考而且是首考科目。语文课程是基础课,它是工作和学习基础。以直观形象激发写作欲望。使学生从说一句完整话提高到一段具体话。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活泼。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都做到了观察仔细、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情绪高昂,学生兴趣都提高了,并获得了足够语言表达材料。说完后,再让学生把这些刚才说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通过创设和谐、愉悦氛围,与学生兴趣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教学中激发语言表达动力。

3. 按学生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语言表达又换人批,看不同学生对自己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要尊重他人劳动,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一起探讨。

二、引导小学生学会听说观察

1.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观察不仅是获得语言表达素材途径之一,而且是写好语言表达基础和前提。语言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物体由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组成,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观察;写景,景是由哪些景物组成,以所看、所想、所感等内容为素材。

2. 教师根据训练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花坛,树木,假山,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揭示。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

三、引导学生做好素材的准备

1.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

小学语文创新也是人整体素质的最高表现。经历是最真切感受,小学生经历不多,交际圈子不广,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很丰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记录到笔记本上,定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同时为丰富学生生活经历,我还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关注身边人、事、物,到大自然怀抱中吸取日月精华,到海边去感受海的博大,到山顶感受山的壮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很好语言表达素材。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自己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

2. 语言表达评改是整个语言表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往,学生语言表达,教师批改,几乎成了传统语言表达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我认为,语言表达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互评互改能力。这样不仅能让所有孩子都参与进来,加强协作,培养主人翁意识,还能使学生在互评互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反复训练,在修改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目的。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语言表达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了满足感,也就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3. 必须明确,指导学生相互评改语言表达,并非为了减轻教师负担。其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修改文章作为语言表达训练的必要环节。所以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语言表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因人而异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确立在学习过程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主动性、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批语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的错误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风气更浓了。教师只抽看部分互改结果,当然节省了大量时间。这样可将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和教法及学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效果。

上一篇: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邓小平南方谈话下一篇:帮助别人的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