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

2024-07-06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共12篇)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 篇1

小学语文因为受小学生年龄的限制, 更需要讲究语言艺术, 需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让孩子们的小学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艺术的享受, 从而让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体验。从这个以意义上说,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毫不过分。

一般人们侧重将语文教学艺术理解为较实用的技术:1.备课艺术。2.教学过程的艺术。3.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艺术。4.课外辅导的艺术。5.教学非语言的艺术。6.教学的板书艺术。7.教学的语言艺术。现在我重点谈一下语言艺术。

一、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概念与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形式传达语文教学信息, 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和沟通的艺术。语言本身就有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之分, 而语言的实际选择与应用更有艺术性, 即使是艺术语言, 如果应用不恰当、不贴切, 也产生不了艺术效果, 相反会弄巧成拙。而语文教学语言更复杂, 因为它往往是用艺术的语言表达科学的内容, 要做到精确、恰当、简洁、明了、易懂, 有趣而不低俗, 需要具备一定的修养。

教学语言的艺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无论教师具有多么高深的理论水平, 具有多强的研究能力, 如果没有掌握好这门艺术, 教学也是失败的。教学会变成没有听众的“一言堂”, 又何谈什么教学效果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讲课时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逗得学生非常开心,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讲得妙趣横生,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觉得听这样老师的课, 简单易懂, 掌握知识既快又牢又有趣。相反有的教师上课, 用学生的话说简直是受罪, 是“催眠曲”在催眠, 本来学生精神百倍, 可是一上课就哈欠连天, 老师讲什么, 根本就不知道。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呢?关键就在于教学语言的艺术运用如何。有专家指出, 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 只有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 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 把语文教学语言当成艺术来表现和学习, 才会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享受”, 而不是“受罪”。

好的语言艺术应该表现在教学方面巧妙地运用语言的技能, 对于教学语言能力的掌握和运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 他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 不仅能根据教学内容清楚明白地传授知识, 而且流畅准确、饱含真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启智导学、风趣机智, 具有美的素质和美的魅力。他的问与答, 善于巧设机关, 开启智力, 一问一答之间有柳暗花明之巧;他的讲述语言恰如行云流水, 娓娓道来, 一词一句充满了情感和灵性;他的解说能够点石成金, 一语中的, 一言一语恰似春雨润物渗透学生的内心;他的语言声情并茂, 精于变化, 一吟一读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

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通过高超的语言艺术, 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 使学生不但注重接受, 乐意接受, 而且热切盼望接受。因此, 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 就体现在这三方面:可受性、乐受性和迫受性。

1. 可受性。

所谓可受性, 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 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表达、交流来实现, 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师的教学语言,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可受性的教学语言是流畅准确、饱含深情的。要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气氛中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 教师的语言就一定要流畅、准确、生动。

2. 乐受性。

这就是说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作为一门艺术, 要求教师具备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生动的能力。无论什么时候, 都要使语言富有表现力, 具有艺术性, 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 快乐主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那么, 这种教学的高效性也就可想而知。

3. 迫受性。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 这个“迫”并不是强迫、逼迫, 而是“迫切”的意思, 即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产生一种迫切接受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的语言经常可以表现出一种充满机智风趣的意味, 可以把枯燥乏味变得妙趣横生, 可以把新的教学矛盾、偶发事件、自身失误等弥合得天衣无缝, 让自己的教学真正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 学生经常迫切地想要欣赏老师精彩绝伦的“表演”, 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的源泉。

三、提升语文教学语言魅力的方法

1. 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

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有声有色, 就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也就是说要“懂得多”。渊博的知识保证了讲课时需要什么知识点, 就会“信手拈来”, 成为征服学生的“法宝”。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相声, 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 演员们又如何会有精彩的表演?

2. 多向语言艺术类节目学习, 学会幽默的本领。

电视上、广播里有许多优秀的节目, 都是我们语文教师学习幽默的活教材, 可以从里面学到生活中没有的幽默智慧, 使自己的语言也变得幽默起来, 吸引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的气氛。当然不能照搬文艺节目的语言模式, 要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让自己的语言幽默而不失高雅。

3. 加强教学内容熟练程度, 准确把握教学节奏。

语文教师在教课之前, 必须对所教授内容成竹在胸, 准确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 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根据所授内容, 调节自己的语言的抑扬顿挫和感情色彩。不要废话连篇, 东拉西扯, 与所授内容关联不大或干脆毫无关系。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是教师个人魅力与文化底蕴的完美结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 积累经验, 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 改进自己的不足, 才会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这门艺术永远没有止境, “活到老, 学到老”, 还要勇于创新, 不断超越自己, 不断超越别人, 形成自己的语言艺术风格。

【责编张景贤】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 篇2

一、概念解读,体现教学语言规范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体现准确性、规范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语言有一定考量和预设。教师上课不是背书,教师语言不能太书面化,也不能呈现机械化,要体现自然、大方、条理、响亮等基本特点。特别是在对数学概念、定义、公式、性质、定律等内涵进行表述时,要特别讲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数学教师不能像语文教师那样追求语法的规范性,但对概念解读时,还是要求教师要有规范意识,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做好推敲,不然就会造成一些错误。如果因为教师教学语言不准确而出现误差,势必对学生学习造成负效应。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也会产生质疑,给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时,为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有清晰认知,一位教师这样解读相关概念内质含义:“因数和倍数必须成对出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在这段因数和倍数相关概念解析中,教师不仅对因数和倍数之间的依附关系阐述清楚,还对最小、最大因数,以及因数个数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讲解。由于语言清晰明了,学生获取的信息自然是准确无误的。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就会更加顺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思路引导,体现教学语言启发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主动者,需要主动设计教学问题展开教学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引导设计时,注意引导问题、引导语言要有极强的启发性。只有通过正确、简单、生动、简洁的教学语言,才能顺利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课堂教学正效应。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师教学语言有较强敏感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权威性特质,对课堂引导策略进行多元设计,利用教学语言丰富性特征,针对学生学习思维实际展开教学语言创设,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切入,形成重要教学促进动力。数学有较强逻辑性特征,教师在解题思路引导时,要针对文本生本思维契合度展开。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教师给出具体引导策略:“‘被除数-除数=’这个文字表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是两个整数相除呢?”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悬疑问题展开思维探索,并很快理清学习认知脉络。教师利用问题作为引导策略,帮助学生从问题中找到突破角度,这样形成的学习认知带有主动探索成长色彩,其可贵性显而易见。

三、课例讲解,体现教学语言趣味性

数学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启发等特点,但并不排除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幽默等特性。为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特别是讲解课例时,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对课例展开多元讨论互动。教师不妨放下身段,用生动、诙谐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有效掌握课例内涵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学语言生动化,还能够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谈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篇3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这些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本文拟就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展开探讨。

一、语文课堂语言的精致美

精致的语言是教学艺术化的媒介。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要力求“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 但讲究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字字珠玑,句句似诗,出口成章,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上生成的资源随时调整自己预设的语言。

(一)要讲标准普通话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因为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首先,教师必须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并讲究语音的抑扬顿挫。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语文教师如果经常说不准普通话,不但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且还会动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对教学质量也会有影响。而讲究语音的抑扬顿挫,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调节语速语调,以形成跌宕起伏、张弛相间的节奏美,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只有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流畅自然、娓娓动听,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把自己的真切情感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抑扬顿挫的语音中受到感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讲课中尽可能使用妥当的词汇,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正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感情。避免口头禅,话语罗嗦,语无伦次, 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拖泥带水。最后,要讲究语言的畅达精炼,应如行云那样舒展自如,应像流水那样从容流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教师的每句话、每段话都应像血液流贯全身那样,脉脉相通,而且有生命力。

(二)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生动美

深入课堂,我们发现教师语言常常令人嚼之如蜡,黯然无色。1、“流水帐”语言:一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没有重点突破。一堂语文课教师问“是不是呀?”“对不对呀?”“懂了吗?”的问题多者加起来不下五十次,毫无价值的语言占了三分之一,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率。2、“指令性”语言:“我再说一遍。”“请大家给我听好了。”“打开书,读第一自然段”。 3、“处处铺石搭桥”:生怕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学生因为受教师的前半句的牵绊,后半句的回答往往毫无深度,说法单一,毫无个性。4、简单打断: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 “你能不能多想想?”“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能有更好的回答。长此以往,学生爱说、爱动、爱幻想的天性,就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泯灭。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世界是多彩的,学生是鲜活的,课堂是灵动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是灵活、有灵气的。“活”的语言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钥匙,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感知敏锐、想像活跃。教师的语言经过锤炼、加工,提取“精华”,化难为易,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

二、语文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虽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因为语文教师所教的作品大多数属于“文学”一类,加上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与文学融合,使之带有文学性。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作到文学语言讲文学作品,力求在语言上使学生受益。

(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语言要生动形象。给学生讲课,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描述事物。三是适当运用故事或谜语讲述。

(二)推理严密,环环相扣

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每一学科的知识处处充满辩证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叙述严密、论据充分,要有鲜明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学生从教师逻辑性强的语言中对知识有一个清晰、透彻、深入的了解,那种罗嗦、自相矛盾、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堅决摈弃。不然就会使所讲内容尤如一堆沙子,没有一点粘性,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要抓纲张目,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像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三)富于激励,启发引导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教师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当。

三、语文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就说明了老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幽默的语言也好像一串鞭炮,一点就响,一讲就笑,在笑声中绽开了智慧的花朵。幽默的教学语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行为时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教育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欢迎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引起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从而顺利地达到教育目的。综上所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就必须把课文讲得生动、形象、有一定的感染力,并带有趣味性、启发性。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篇4

一、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规范凝练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 只有准确的表达出所要传授的知识, 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对动作要领和动作结构的编排顺序, 要精确地、条理地表达出来, 让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准确的动作结构形态的定位。

体育课的教学,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和技能, 并通过反复练习, 达到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目的。通常情况下, 每堂体育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 讲解时语言必须凝练, 抓住关键, 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跳远中的助跑与起跳, 学生最容易出现起跳腿没有充分蹬直, 展髋不够, 低头含胸等现象。这时, 教师在直接帮助学生纠正动作的同时, 可同时采用体育技术术语进行语言强化, 如“蹬直腿”“展髋”“抬头挺胸”, 提醒学生改正错误, 按正确的技术完成动作。

二、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富有启发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关键、本质, 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于要害处稍加点拨指导, 则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四年级体育课“立定跳远”教学时, 学生总感觉难度大, 太复杂。因此, 每当上这样的课, 学生总显得有些缩手缩脚, 课堂气氛非常沉闷, 学生也没有多少生气。我们可以创设情境, 带着学生去森林的动物王国游玩, 问:“什么动物跳得最远?什么动物的后腿肌肉很发达?哪种动物跳得最有节奏性?”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跳来引出人类的运动———跳远, 人类的运动和动物们的本领有着密切的联系。接着我们向学生发出比赛的要求, 要求学生用兔子、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来进行比赛, 从而启发学生的跳跃动作, 接着宣布比赛结果, 告诉学生找出最适合人类的运动跳远———让学生自己讨论, 自由找搭档练习。并结合青蛙过荷叶等游戏让学生逐步体会整个跳跃动作, 慢慢纠正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定跳远动作做练习,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饱含鼓励

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 能给学生自信, 激师教学技能的价值和作用, 都把教学技能作为教师选拔和聘任的标准之一。判断一个教师合不合格, 不仅看他的知识水平, 道德品质, 同时也要考察其教学技能水平。

七、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具有责任心的教师往往能以一种认真负责、勤于钻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 以认真的教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 既了解一般情况, 又了解个别差异。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 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 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例如, 在跳山羊的教学中, 一名学生跳过山羊落地时没有站稳, 趴在了垫子上, 这时教师可以迅速上前把趴在垫子上的学生扶起来, 用手轻轻摸着他的头说:“这次失败了没关系, 但是你非常勇敢, 只要下次注意动作要领, 你一定能成功的。”教师这番言语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的失败、错误进行袒护、掩盖, 而是把尊重、理解、信任留给学生, 让学生从失败的尴尬中走出来, 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 还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

当然教师也不可一味投其所好, 高帽子满天飞, 无原则地滥表扬, 这不但不能激起被表扬者心中的波澜, 反而会引起未被表扬者的反感, 所以教师要认准时机, 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四、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言之有度

要使小学体育课堂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在引导、点拨学生的时候掌握一定的分寸和火候, 把握好一个“度”。所以, 教师要学会把握大而化之笼统说的方式。例如, 在穿越障碍的练习中, 由于学生素质不同,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作出的回答也是多元的, 教师评价这些回答用肯定或者否定的方式都是不尽恰当的。在教学中, 我是这样笼统评价的:“哦, 你的方法是这样的”, 或是“你的办法和别人不同”。这样的评价不会影响学生情绪和体育的练习兴趣, 也比较符合素质练习的语言指导方式。

五、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教师富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例如, 有一次教学生学习排球垫球时, 看到部分学生的双臂始终不能并拢, 我便模仿着学生的动作说:“你们的胳膊是篮筐吗?”大家都笑了立即修改动作, 达到了教学目的。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 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 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 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 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体育教师如果言语丰富, 措辞优美, 含蓄幽默, 富有魅力,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学生就会心情愉快, 兴味盎然, 思维敏捷,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总之,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就一定能把体育教学工作搞得活泼生动、轻松愉快, 就一定能吸引和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南通市通州区东余小学)

力比较好的同学, 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心, 面向全体学生, 树立榜样, 以严谨细致、文明的教态, 高尚、忠实、敬业的师德, 以有意、有机、有序、有效的教学来教育学生, 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 尽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每个学校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各类学校只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先进、作风过硬、品格高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不断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积极进行新的尝试, 才能形成自己学校的管理特色, 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人才。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 篇5

广西桂平市金田镇田江小学

黄梅

电话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极为重要,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总希望学生的回答是自己预设内的答案。当课堂出现意外,或者是学生有不一样的发现时,老师匆忙下评价,草率结束了学生可能是很精彩的回答,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课堂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评价语言,实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自身课堂评价语言的品位和水准,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要具有激励性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听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于老师。

我认为,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现在有些教师上公开课,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激励性评价能提高学生成绩。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心剂,推动着他们向前。评价不紧紧是左右着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情绪,还会延伸到课外。所以在我们的评价中尽可能地多激励孩子,尽量少一些批评,这点对于后进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要具有巧妙幽默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明确地给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所以教师的评价也不可缺少幽默风趣的语言,它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课堂中的幽默能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在课堂中师生能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

充满巧妙有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上《草原》一课,有一位模样可爱的男孩对草原为什么美得不空洞时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草原美得不空洞。”教师马上称赞道:“你也可爱得并不空洞呀,你看,样子可爱,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可爱草原呢?”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开心地笑了。这样巧妙有趣的评价是根据教学进程随机生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

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我们班的学生们经常发出的一阵阵笑声。一些老师会问:“为什么你们班的上语文课的时候老是有笑声呢,在搞什么?其实,这些笑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幽默式的言语评价。我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文中课后拓展部分提到杂草被祖父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同学们都笑了,该 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这样的幽默评价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生活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幽默的语言会无处不在。

三、概括性评价

在教学中,概括性评价语言是重要功能之一,好的概括性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巧妙地点拨、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学生读书时可以这样评价:“古人说,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读完后可以说:“读得非常响亮、流利,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语气,同学们会更佩服你的,继续努力!”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金色的鱼钩》时,在一学生朗读后指出:“你已经理解了,但是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感受没有感情更不行,请你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学生思维自然活跃升华而灵光闪动,当再一次朗读时,读得入情入境。教师短短的几句评价语言,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概括性的评价语言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概括学习方法,掌握知识要点。我上关于写信的内容的时候,问:“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写信呢?”学生说:“我给好久不见了的爸爸或妈妈写信。”我点评:表达思念之情。学生说:“我心里不愉快的时候给我的朋友写信。”我点评:“倾述自己的烦恼。”学生说:“我在遇到快乐事情的时 候给好朋友写信。”我点评:“跟别人分享快乐。”学生说:“在过新年的时候,我给亲人写信。”我点评:“节日上的祝福。”这些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有帮助,让他们愿意去写真实的东西。因此,概括性评价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导向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的语言艺术教学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具有相同的科学性,但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还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具有好奇心强,精神不容易集中的特点,他们还没有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遇到新事物也不能主动地分析,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的使用方式上下工夫。如果能够将语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再融入到语言当中去,那么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好口语化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和语言理解力不强的小学生交流时,语言应具有儿童特色,要用贴近童心的词汇与学生交流。如一次早饭后,一位教师看到一群学生在教室里打闹,非常生气,便怒吼到:“同学们,坐好!你们来学校读书,就要闻鸡起舞,发奋图强!”教师看似精炼的话并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竟然还有个学生模仿老师说话。这引起了该教师的深刻反思。在该教师所说的话当中,闻鸡起舞和发奋图强这两个成语是小学生不易理解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老师话的含义,又如何按照老师的意思来做呢?第二天,当学生们再次在教室打闹的时候,该教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爸爸妈妈送你们来学校读书,每天要早起给你们做法,还要一天接送两次,非常不容易,你们要是不认真学习,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妈妈知道了会伤心的,大家说,对不对啊?”这样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口语化语言运用,教室里马上静了下来,学生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运用好幽默化语言

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学生写字时的笔顺颠倒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回”字写法时,很多学生都是先写外面的口,再写里面的部分。对此,一位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课堂上教师故意按照小学生错误的笔顺把“回”字写在黑板上,并幽默地说:“你们真不礼貌,看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爸爸进不了家,会生气的。”学生听了哈哈一笑,个个心领神会。这样的小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笑声中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写字笔顺,学生对这个字的写法也会一辈子忘不了。再如,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学生写的一段文字忘记了标上标点符号,该教师特意拿出来范读。在范读时,老师故意表现出自己被憋得无法呼吸的痛苦状。孩子们在哄然大笑中明白了标上标点符号的作用。当然,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不可滥用幽默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好情感化语言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所以教师要用情感化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用情绪化的语言帮忙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朗读《我给江主席献花》中“江主席,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自己的香港。江主席来到我们的面前,我把一束鲜花献给我们的领袖”这句话的时候,老师非常诚恳地请求同学们监督: “同学们,请听教师朗读的这句话有没有感情啊?欢迎大家来评价?”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语言中饱含着的真挚情感,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课本,认真地听老师朗读后,指出了优点和不足。

四、运用好角色化语言

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与小学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相适应。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言辞虚浮、矫揉造作,要能够保持自我本色。小学语文教师需扮演的角色很多,有“传道者”的角色,有“朋友”角色等。运用好“儿童化的音色和音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使小学生听了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例如,教师的语言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变化。如教师给低年级的学生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会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母亲用轻柔而甜美的声音,给孩子们讲解,使他们感觉到柳叶轻轻抚慰湖面的轻柔。当教师给高年级学生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教师又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朋友,语言中多了一份坦诚,就像朋友之间拉家常,道心曲一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不仅要力求准确地表达意思,还要考虑自己话语表达是否和自己的身份相符。这有助于提高情感表达的有效性,也对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进行融洽和谐的交流起到关键作用。

五、肢体语忌呆板生硬

在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中,除教师的声音要悦耳动听、展示的板书或课件要提纲挈领之外,教师的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教学中,有时“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无论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还是一个点头示意,都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肢体语才是恰当的呢?要自然得体。教师的肢体语言要自然、协调、落落大方,不要过于夸张,或过于拘束。比如,站应挺拔,走应稳健。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表情愉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那么会让学生觉得难以亲近。相反,亲切和藹的笑容可以给人力量,真挚期待的目光则可以给人信心。因此,不妨对学生竖一竖大拇指、拍一拍肩膀,用这些轻松愉悦的肢体语言,拉近和学生的关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师只有掌握了这种职业语言,把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切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D].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D].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 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语言艺术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材,语言艺术

中国是一个以诗为本的国家, 古代诗歌对中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 小学语文教材中引用诗歌是有必要的。而语言就是诗歌的载体, 要想理解一首诗, 就要先弄懂它的语言文字。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通常体现于语言的关键字、整篇诗歌的语言艺术形式等方面。当诗歌的语言艺术升华到一个深的层次时, 就可以体现出诗歌的灵动, 展现出诗歌内在的独特的潜质。

一、把握好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语音

在小学语文诗歌教材中, 语音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代人们写诗歌, 目的就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让读者感受到其中连绵不断的情感, 一种久久在心中萦绕的艺术效果。要想掌握好诗歌中的语音, 就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音律。诗歌的节奏就像音乐学习中的节拍一样, 它的长短、快慢都是诗歌中语言的高低决定的, 把一些声调不同的词语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 使它们具有强弱性、间歇性, 这就形成了节奏。语音里最重要的便是诗歌的节奏, 这也是诗歌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如果诗人在写作时不讲究节奏, 用散文的语句来写诗, 可能句子中词语也是押韵的, 但那也只是一种散文诗, 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诗歌。所以, 掌握了诗歌的节奏特点, 就能较好地朗读诗歌, 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更好地读诗时, 可以先教给学生平仄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 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讲解平仄的理论知识, 更应该从四声入手, 让学生更易理解。比如, 古代诗人陆游的诗歌《游山西村》中有这样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 先为诗中的每一个字注音调, 标在每一个字的上面。然后告诉他们一些平仄声调方面的知识, 适当便可, 不宜多讲。毕竟小学生的理解有限, 多讲是徒劳的。之后就让学生给这两句诗标出平仄的关系, 就变成: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 学生也可以自己看出其中的规律:出句中, 平仄是交替的;对句中, 平仄是对立的。教师就可以强调平仄对诗歌节奏音律的重要性, 是句式更加多样化, 增加读诗是诗歌音调的美感, 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原本较难的平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了。诗歌中除了节奏还有押韵、对仗等具有美感的语音艺术, 这些语音方面的艺术在小学语文诗歌的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增强了人们对于诗歌的审美。

二、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语法

诗歌虽然也是抒情的, 但是它和散文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 所以两者的语法是不同的。诗歌虽然有许多语音方面的限制, 但是它在语法方面还是比较开放、灵活的。这并不阻碍学生对于诗歌情感大意的理解, 相反它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氛围, 令学生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感情。学生在学习其他文体时, 教师总是强调一个句子中主谓宾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缺少了哪一个, 这个句子都是不完整的。而诗歌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它可以没有谓语、宾语, 甚至于有的时候诗人为了语言更具有艺术都可以没有主语。比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这首诗是这么写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是马致远一个非常有名的诗, 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在外, 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荒郊图。这首诗中简简单单的九个名词构成了前三句诗, 并不遵循如今诗歌中的语法规律, 没有谓语、宾语, 却表达出了作者苍凉凄苦的意境。诗人把这九中平淡无奇的景物连在一起, 将诗人的无限的忧愁自然地寄托在这九个景物中, 让读者在读诗时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中的情感, 比起那些规规矩矩的句子更有情感上的感染力。所以, 诗歌与众不同的语法方式让它有了区别于其他体裁的魅力。

三、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语象

很多人在学习诗歌时总会把语象和形象归结在一起, 这两者是有具体区别的, 形象包括语象, 语象是形象里面具体的一部分, 形象包括描述、场景、人物、比喻、象征, 而语象只是描述、比喻和象征, 场景和人物都太过于宏观, 不适于语象的表述。语象中的描述就是对诗歌中人物、环境等具体的描绘, 能够体现人物心理活动或是诗歌情感的细腻的描绘。就像作家在写推理小说是会写一些对于主人公心理或是其他人物动作、细节方面的描写。而比喻和象征是两种古老的修辞手法, 能够为诗歌渲染出更好的氛围。比如, 诗人李商隐写的诗歌中语象就是极为丰富的, 且极有特色。他诗歌中的语象是极多的, 如果把他诗歌中的语象找出来, 那么就会构成一本厚厚的书。以李商隐诗中写到的“蝴蝶”为例, 蝴蝶经常为中国古代诗人所用。《锦瑟》一诗中经典的“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 就是用到了庄生梦蝶的典故, 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此典故的喜爱之情, 诗人更是用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诗歌想要表达的已经寄托在蝴蝶上, 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总而言之, 要想体会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语言艺术特征, 教师在教授时就应从语音、语法和语象这三个方面入手, 学生只有通过朗读, 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 掌握诗歌的语法特点, 了解各种语象的手法, 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情感, 感受诗人心中的意境。

参考文献

[1]王立华.论儿童的诗性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汪燕宏, 沈大安.让诗意随生命成长而拔节—儿童诗写作课《落叶》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教学 (语文版) , 2011 (Z1)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8

一、教学语言要规范、科学

数学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专用术语. 如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后, 以为例, 正确的表述是“12 是6、2 的倍数, 6、2 是12 的因数”而不能说成“12 是倍数, 2、6 是因数”. 因为因数和倍数都是两个在整除前提下相互依存的概念, 它们各自不能独立存在. 又如“除”与“除以”、“等式”与“式子”、“扩大了”与“扩大到”、“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 绝不能混为一谈;同时, 不能使用不规范的教学语言, 教学“圆的认识”时, 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下, 说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 有的教师因为担心小学生年龄小, 无法体会“在同一平面内”, 在日常教学中干脆就直接说成:“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所以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用规范的、科学的数学语言来上课.

二、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数学语言既非书面语言, 又非口头语言, 要通俗明白, 并富有启发性, 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 夸美纽斯就曾说:“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 如在总结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 教师说“先看这两个数是不是倍数关系, 如果是倍数关系, 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不是, 在看它们是不是互质关系, 如果是互质关系, 1 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不是, 就用短除法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寥寥数语, 把判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思路表述得一清二楚, 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德国著名演讲学家海茵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曾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就是幽默. ”幽默的教学语言, 绝不只是为博学生一笑, 而应促使学生深入思索, 悟出“笑外之音”, 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1. 活跃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的情绪

别出心裁地使用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 学生上课伊始就被学习内容所吸引,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摆脱了厌学的情绪, 减轻了学习上的心理负担,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突破, 学生迅速进入了欲罢不能的“我要学”的境界.

2. 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含量

例如解答鸡兔同笼:有头100 个, 脚240 只, 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学生看到题目, 议论纷纷, 有的用心算, 有的用笔算, 始终算不出结果, 学生思路纷乱, 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说, 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 (像人一样两脚着地) 提起前面的两只脚.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 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 上面有100 个头, 下面有多少只脚呢? ”学生齐答, 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 倍, 是100 × 2 = 200 (只) . 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 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是240 - 200 = 40 (只) . “这40 只脚到哪里去了呢? ”教师问. 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 ”师又问:“现在笼里有多少只兔子? 多少只鸡? ”学生们欢叫道:“有20 只兔子, 80 只鸡. ”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 在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中, 变得那么浅显, 生动而有趣, 让学生们在愉悦的学习中, 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含量.

3. 化解批评的尴尬

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 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也会让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 如果以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化解, 既提高了批评的效果, 又让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了.

四、教学语言要激励、启发

课堂教学语言的激励与启发, 不是 “答得不错”、“你真棒”、“好极了”等廉价的表扬, 而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的情况所作出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言语, 此时还要适当地运用无声语言, 主要有: 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 让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 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 更加富有感染力.

总之, 课堂语言的表现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磨练. 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的修养, 并注意向其他教师学习运用语言的艺术, 日久天长, 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讲究语言艺术, 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 通俗、易懂, 幽默、风趣, 激励、启发, 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 独到见解的分析, 简明扼要的概括, 恰到好处的点拨, 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 并开启心智, 陶冶情操,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赵明阁.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J].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 篇9

一、贴近生活的教学语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采取的教学语言也应当有所差异。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难点所在, 针对这项内容的教学我通常会采取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普遍的一个障碍就是无话可写, 不知道说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针对这个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 写作素材其实都是来源于生活, 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 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 学生如果能够慢慢养成观察的习惯, 并且在生活中不断积累, 久而久之在作文中自然会有内容可写。在给予学生这方面引导时, 必须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展开,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体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语言应用能力的缺乏, 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练笔的机会比较少, 另一方面也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只有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对于语言的应用技巧向学生展开阐述, 这样才能够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实际的写作技能。

某次习作的主题为“为别人画张像”, 为了以生活化的方式展开作文教学, 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的素材及源泉, 开始写作前我首先会和学生们展开探讨。我让学生们都来谈谈那些生活中让自己印象很深的人, 这些人有哪些特征。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进行语言组织, 表述的过程也是写作思路的开启。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就写作内容和学生们展开交流, 这既能够一定程度上化解他们对于写作的畏惧, 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学生开始自己着手写时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

二、细腻的教学语言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展开分析和推敲, 对于这部分内容而言细腻的教学语言是最为适用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板块, 很多古诗词作品都是富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教学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教师很有必要采取细腻的教学语言, 只有借助细腻的语言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有更深层次的领会, 进而引导学生对文字中的情感意蕴有更深刻的感知。

《江雪》 (柳宗元) 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唐诗, 整首诗为读者营造了一副非常隽永的画面。“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在引导学生逐渐感受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情境时, 我会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和学生对于诗中的文字展开细致的分析。“千山鸟飞绝”描绘了凄冷的寒江上没有一只飞鸟的冷寂画面;“万径人踪灭”则是这幅画面的延伸, 不仅没有飞鸟, 也没有任何行人;“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是这首诗的核心, 在这样一副凄清的画面下, 只见一位老翁独自坐在寒江上垂钓, 这让整幅画面有了一丝灵动, 然而那种凄凉感却也更深。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除了以细腻的语言和学生分析这幅画面外, 我也会借助诗歌配图来让学生更真实地看到作者所描述的那个情境。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教师的教学用语有更深的领会, 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或沉稳或灵动的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得最多的就是散文类题材了, 散文不仅生动好读, 而且易于学生理解, 因此, 它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绝对的主流。散文的类型有很多, 不同文章所具有的情感基调也很不一样。在进行散文教学时, 教师应当针对文章的类别及教学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语言, 这样才能够让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 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诚实与信任》是非常积极与正面的一篇教学内容, 故事讲述了“我”在深夜回家时不小心撞坏了另一辆汽车的反光镜后, 主动留下了姓名及联系方式。车主看到这一切后非常感动, 不仅没有要求“我”赔偿, 反倒向我道谢。在和学生们分析这个故事时, 我会有意识地采用沉稳的教学语言, 并且为大家营造较为严肃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诚信品质的具备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品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向学生输送正确的价值观的时期, 因此, 我必须用沉稳的语言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品质的可贵, 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主旨:人和人之间,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当然, 课本中有些内容也是十分富有灵动色彩的, 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 教师也可以采用灵动的教学语言展开。《秋姑娘的信》就是一篇烂漫而优美的小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以灵动而活泼的语言和学生一起来读“秋姑娘”的这封信, 让学生们体会与感受到秋天来临后大自然的变化, 进而感知大自然四季更迭的美。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 篇10

一、语文教学中语言使用要规范

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一阶段是他们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因此, 教师的语言要“为人师表”, 具有规范性, 能够起到正面示范的效应。规范的语文教学语言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 体现着教学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小学生的语文发展水平。要实现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都要规范, 为儿童营造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活动, 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语言无论书面词语还是口语都应坚持科学运用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科学的活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只有对的教授的词语从感情色彩、语境、语法等角度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掌握、分析, 才能够使学生理解到位。另外, 口语化教学的科学性, 还体现在语言的简与精上。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 不在于冗长, 而重在简要、精炼, 要字字句句都能戳到学生的心坎上, 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做到:重点处要突出精华, 精要处要不惜泼墨如水, 次要处惜墨如金;真正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 真正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驾繁的理想状态。

三、语文教学语言不能太过书面化, 而应亲和、贴近生活

小学语文教育中口语应当贴近儿童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 表达方式要生动活泼, 这样才易于学生接受。例如, 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 教学用语上要更注重语言用词的简单明了, 表达要趣味新奇, 这样才会更加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想象思维。而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简单的抽象性语言、词语, 要多加以运用,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语文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彰显活力, 这既是语文课程的特性要求所在, 也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要求

语文教材中生动形象、值得品味的课文有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运用语言艺术, 将抽象的内容、词语具体化, 使枯燥乏味的语言风趣幽默化, 让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 体会到课文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美感, 在形象的意境中深刻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从而主动地去解其惑、得其道, 感知教材, 理解作品, 发展形象思维。

五、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 使教学语言要体现出趣味性, 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和小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简单的思维逻辑过程, 还是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个性品质综合协调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适当地以学生思维为依据, 善于巧妙地运用幽默、趣味性的语言, 将学生引入进课堂环境中, 要不仅能够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还能激起思维的火花, 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而深入的理解。学生在欢愉、轻松、展现自我的学习氛围中还能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自信与兴趣, 同时还能获取知识, 受到教育, 感受到课堂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和精神满足。

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讲求艺术性, 是教师教学高水平的体现, 是一种语言美的表达技巧, 是教师教学的高境界

语文教学中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性, 是对教学中各种语言灵活多变的运用, 是一种表达技巧的体现。它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语文本身的语言特点, 也给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语言的美学价值。其审美性具体表现为:语言的发音悦耳清晰, 语言朗朗上口;活泼生动、幽默雅趣、灵活多变的语言方式, 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内容富含灵魂与哲理, 丰盈不失含蓄;语言讲解上游刃有余, 充满丰富的逻辑推理, 能够创设出身临其境的语境美;沟通流畅自然, 导入新奇趣味, 衔接无懈可击;跌宕起伏的节奏, 结语耐人回味, 构成流程美;语言配以恰当的肢体语言和丰富表情, “演”“讲”融合, 构成仪态美。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场盛大的话剧, 在给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 也带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2]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听话和说话 (第三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4]朱山.普通话口语艺术[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3.

[5]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 2011 (2) .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篇11

关键词:表达方式;示范动作;体育乐趣

语言表达是教师解惑授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体育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体育课堂如同一个大舞台,作为教师应集编、导、演、评、教于一体。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口语语言和体势语言。

一、体育教学中口头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

1、赞赏性的语言应成为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时刻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肯定。同时也要注意使用赞赏性语言的技巧,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们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可赞赏他们活泼可爱,成绩好的可赞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肯努力,不轻言放弃拼搏精神。哪怕是学生有了错误只要教师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批评学生也能做到“良药不苦口可以利于病,忠言不逆耳可以利于行”。

2、宽容性的语言。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上压下”、“穿小鞋”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3、期望性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4、勉励性的语言。勉励性的语言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二、体育教师形体语言

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课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的又一鲜明的区别。“身”教重于“言”教,体育老师潇洒、漂亮、完美的示范动作和教学过程中乐观、自信、开朗的性格特点,以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这一特殊而良好的形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很多,主要是教师通过眼神、身体示范动作、面部表情、手势、步姿和服饰等来表现出教师的不同的情绪、意图和情感信息,从而创造出一种良好学习意境,激励学生学习。

1、眼神的形体语言。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及时通过目光接触,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就可以“因材施教”,提高授课质量。学生在练习技术动作时,教师辅以和蔼热情的笑脸,投以鼓励信赖的目光,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印象距离,会使学生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授课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在使用“眼神”时要合理调控眼的视角、视域和视线。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目光随排面的变化而变化。教师上课时的视角应呈正视,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对我们讲”。至于视域,要保持教师与队列之间的良好距离,应使每排或每列不同角度的学生都有同感:“老师在看着我”。教师上课时选择的视线应为短而软,可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诚意,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并对所授课程产生兴趣。

眼神的积极作用可涉及课堂的各个环节。如当教师提出排球某项规则让学生给予解答时,如能不失时机地报以颔首微笑,同时给以赞许或鼓励的目光,必然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过失时,给以一个制止的目光,就等于给一个无声的警告,从而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避免一些事态的扩大。

2、示范动作的形体语言。动作的示范在体育课堂中可用来加强言语的效果,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教师示范双杠前滚翻动作时,发现学生们表现出满脸茫然,不知所措。教师从学生表情中,明白了自己的示范超越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因而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不想学习这个动作。于是教师降低动作难度,逐步分解动作,重新示范,强调保护方法,使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单个动作到连贯动作的学习,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授课中适当地做些示范动作,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徒手操练习中,学生往往完成动作质量不高,教师可让学生停下来,恰如其分地模仿学生错误动作或采用适当夸张的手段,让示范起到一个“镜子”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继续练习。这样既可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又能使学生明确正确动作的要领和概念,同时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威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模仿动作时,应避免手舞足蹈和抓耳挠腮等消极和不文明的行为,以免破坏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而影响教学效果。

3、步姿精神状态的形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步伐姿势对提高授课效果很有帮助。特别是教师走向学生时,面对学生注视的目光,教师一定要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自然大方、潇洒矫健,步伐要轻快而具有弹力,显出自信和快乐,使学生感觉出教师身上那种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相反教师步履蹒跚,有气无力,则会让学生顿生压抑之感。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既是一门技能,还是一门艺术。通过体育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体育教学工作变得活泼生动、轻松愉快,吸引和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的乐趣,最大限度地领悟体育的无穷魅力,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海燕.小学体育课堂提问三个“度”[J]. 内蒙古教育. 2014(08)

[2] 曾小君.巧妙组织体育课堂,构建小学体育高效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下). 2014(0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探讨 篇12

一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的品格

小学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在教室里的语言艺术的表达是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的外在体现。老师语言艺术的特点能感染并影响学生的个性、学习和生活行为, 甚至有可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艺术语言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铸造学生优秀的人格, 净化学生纯净的灵魂。

2.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准确地运用语言艺术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课堂生动有趣。同时, 它可以引导学生从外到内地分析问题,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 而且还能节约教学时间, 减轻学生的负担。

3. 提高师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语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教师回答来分析思考解决方案。好的语言艺术能给学生灵感以及系统的指导, 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学生的智力。小学教师的特点就是帮助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 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小学生的心智都尚处于发育阶段,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开小差、偷偷讲话等现象, 作为小学老师,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耐心批评教育, 不能在言语上对其辱骂甚至拳打脚踢, 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而且恶化了师生关系, 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灵留下永久的创伤。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理解艺术语言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课堂练习。一位外国教育学家说过:“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的。”因此,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照搬书本内容, 按部就班。这需要根据教科书, 运用语言的艺术把抽象的知识讲得形象而具体;把深奥的知识讲得简单而浅显, 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由于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艺术如此重要, 对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教师应做些什么呢?

二提升语言艺术魅力的方法

1. 不断自我学习, 丰富知识

语言教师要使课堂生动有趣, 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知识, 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才不会被困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才能及时处理。也只有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经据典, 信手拈来, 这样能使课堂生动活泼, 还能在学生中形成人格魅力和起到榜样的作用。

2. 学会幽默的语言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 有的教师上课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高, 回答问题积极,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起来也很轻松简单。而有的教师上课则是按部就班, 死气沉沉。学生听得是一头雾水, 甚至毫无兴趣, 昏昏欲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这需要教师掌握幽默的艺术语言,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而且在幸福中思考。幽默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的感受, 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语言生动形象, 具有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确保自己的语言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形象思维, 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力又容易分散, 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上述特点, 通过具体的事物, 使学生能直观地进行认识学习, 或使用比喻、联想等方法, 发散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熟悉教学内容, 把握好课堂节奏

在课前,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如教学生读汉字拼音, 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掌握, 而且课前也不进行梳理, 那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教学内容有具体安排, 孰先孰后, 孰重孰轻, 要分清主次, 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语言是一种综合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能力的外在表现。作为小学语文老师, 应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丰富知识, 改进自身的不足。学无止境,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亦如此。在不断地自我充实、努力创新发现的过程中, 才能逐渐超越自己, 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艺术。

摘要:众所周知, 语言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应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而适当的和准确的语言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同时把握好语言艺术的使用可以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学生, 由于年龄的限制, 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好教学的艺术语言, 能够使教学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张小筱、苏春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5)

[2]韩玉.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9 (8)

[3]曹晨曦.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呈现及养成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22)

上一篇:保障措施下一篇:未来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