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2024-11-14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精选12篇)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1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亲切、激励的语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评价语言要精当有效

课堂评价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中最快捷、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且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 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以欣赏和鼓励的语言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其积极性,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某个问题不错, 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回答得真精彩”“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学生的回答比较独特, 可用惊喜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 你有这么独到的见解!”

(二) 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教师评价学生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激励与引导相结合。对于学生的优点, 要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 要及时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比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一时语塞或说错, 这时教师要鼓励:“别紧张, 再想想, 你一定能说好!”引导学生写字时, 我这样说:“××同学不但字写得大方美观, 而且他的坐姿、握笔姿势也很正确, 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这样评价,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暗示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方向, 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 评价语言要新鲜善变

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 要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语惊人, 让学生爱听、想听, 听而不倦, 学而不厌。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言简意赅、琅琅上口的精辟短语, 也可以恰如其分地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比如在评批习作《我爱读书》时, 我用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 会使你更加聪慧。”这样的评语虽是只言片语, 却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期待。看到评语, 学生的心里会很甜蜜, 在受到赞扬的同时, 既学习了知识又懂得了道理, 信心会更足。

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课堂评价方式是多样的, 如果总是说些好听的话或是拍手欢呼进行评价, 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倦。人们大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渴望变化, 期待惊喜。教师必须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 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指导的作用。

(一) 口头语和体态语评价相结合

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 甚至是拍一拍学生的肩膀, 握一握学生的手, 再加上真诚的赞语, 都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信任和激励。这样的评价更具亲和力, 更能感染学生。

(二) 灵活运用多向评价

1.学生自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晏子使楚》时, 我在组织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之后, 就组织、开展了学生自读自评的练习:当一名学生在读完课文中“宴子回击楚王讽刺齐国无人”这一段时, 要求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了自己在朗读这句话时所存在的不足, 如对晏子的机智聪明、能言善辩以及对楚王的阴险卑鄙等几方面把握的不够好。这样的评价要比通过他人指出不足的收效好得多。

2.生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及敢于负责、善于欣赏、乐于分享的品质。教学《夜莺之歌》时, 在进行完学生自评这一环节后, 我引导学生对同学的分角色朗读进行评价, 学生指出朗读者对小夜莺的天真可爱、机智勇敢把握得不够好, 语气比较呆板。经过同学指点, 他们再次朗读后, 进步不少。

3.师生互评。师生互评要倾向于学生评价老师。这种评价形式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使学生熟读深思的目的, 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 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而设计的。如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时, 我运用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 明白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在表演时, 我特意设计了一些小错误, 让学生在评价时轻易地抓出了老师的缺点, 清楚了错误所在,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信心——老师也会读错, 然后我加以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 让学生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这一环节, 真正做到了课堂上师生平等, 学生听的很仔细, 参与也很积极, 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 适当使用实物评价

运用实物评价, 教师可以赠送学生一些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奖励一颗小红星、一根铅笔等;对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是一只书签、一片好看的树叶、一样教具等。这些微小的举动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摘要: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 它内蕴丰厚, 贯穿于整个课堂, 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的点滴进步, 及时予以肯定和激励, 并有效地运用各种课堂评价的方法, 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学生在评价中全面发展、享受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方式

参考文献

[1]陈雪.“别样的”语文课堂评价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3 (10) .

[2]王书琴让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式多姿多彩[J].吉林教育, 2009 (3) .

[3]吴娟.新理念呼唤语文课堂的发展性评价[J].学周刊, 2011 (5) .

[4]刘希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艺术探究[J].中学时代, 2014 (5) .

[5]刘永泽.讲求互动规律, 提高课堂实效--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探究[J].学苑教育, 2011 (3) .

[6]赵丽辉, 刘改.ASP.NET精品课在教学中改革与创新[J].才智, 2011 (2) .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2

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在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以耐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延迟终结性评价,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空间,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评价语言要分层把握、即时有效、适度延迟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评价语言要根据学个体情况分层把握

1、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困难的学生通常表现在理解能力、在记忆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既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起到评价的作用。老师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如: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进行鼓励,对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刚柔并济,不仅能让差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方等。

2、对语文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诚挚的欣赏性。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有发挥的潜力,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班里的优等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语言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及方法就会逐渐增强。在课堂语言中,对这部分学习的过程也要进行客观的点评,学生听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感到比较满意时,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层次也会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3、对语文感悟能力强的优等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

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上,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获取由一定难度的新知识,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

此,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教师的评价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角度等方面,不但对这部分学生给与直接的肯定,同时让其他同学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既和谐又有深度。

二、评价语言即时有效

1、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最能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程度,语文课堂是“人文关怀”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敏锐的作出反应。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课堂评价来维持,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积极的和谐氛围。即时评价语言很丰富,如:真诚的赞美语;鼓励的身体语言;安慰和解困的幽默语言;启发思维的引导语言等,这样的语言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之,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和谐课堂文化的前提,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师生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

2、有效即时评价的评价语言,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而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的内容具有太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景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特别是要运用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来。师生共同发展,这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即时评价”来鉴别,作出价值判断,评价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家斯塔佛尔曾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注重点拨、启发、引导的艺术性,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增长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有效性不仅是课堂生成向良性发展,而且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致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3、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感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简约、转换而成为知识与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要考虑知识传授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能及时调节好这种关系,特别是学生在课堂认知发生偏差或疑惑的时候,更需要教师即时评价,进行必要的课堂引导,纠正学生的认知方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问题设置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随课堂情景的而即时调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更宽泛的层次,而不是狭窄的死胡同,也不应该刻舟求剑,死守教学设计,忽略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把学生的主动认知过程,变成了来时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因此,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三、适当延迟终结评价语言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纲要》中有这样的表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死板的过早的给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语言,有时会误导学生“标准答案是唯一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作终结性评价,这样会压抑学生、打击学生,致使语文课堂像一团死水,彰显不出应有的生命力。“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

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免犯这样的错误:一听到学生的答案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万分激动,高度赞赏,“非常正确”脱口而出,过早的对学生的答案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发言者和其他同学一起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延迟课堂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这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讲究课堂教学评价的技巧,用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存问题

第一,课堂评价过于随意。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会十分随意地应用评价语言,在实施评价时,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心理状态与上课情绪。这就会使课堂评价具有主观性,所用评价语言具有单一性。学生总是听到同样的表扬或者批评,未免心生厌烦感,影响课堂评价语言作用的发挥。课堂评价过于随意,是因为教师没有重视课堂评价,也没有将课堂评价视为一种教学手段。随意的课堂评价,会使其丧失教学评价的作用。

第二,课堂评价语言匮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很好”、“继续努力”、“不行”等语言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这些评价语言虽然能够起到教学督促作用,当学生第一次听到时,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或者对自己的期待。但如果教师对谁都用这些评价语言,会让小学生觉得教师对谁都好,没有得到评价的特殊感觉。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丰富度,受限于其所投入的精力。教师没有在课前开发表扬学生的语言,自然会在课堂中一时语塞,反复利用单一的评价语言。

第三,忽视评价语言反馈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否有效,要看评价是否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发现哪些语言适合语文课堂,有利于小学生深入学习语言知识,能够促进小学生积极配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哪些就是有效的评价语言。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重点放在课堂内容上,忽视了教学评价环节,影响了评价语言反馈作用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

(一)课堂评价应当准确得体

准确得体的课堂评价,能够提高教师的亲和力。用准确的语言对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才能使课堂评价发挥作用。在评价中,告诉学生现在有什么优势、不足,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才能让学生认可教师评价的作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小学生在读课文时,声音较小。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非常有感情,咬字也很准,只是声音小了一点,放心大胆地读,提高声音,就更好了”。听到这样的评价,小学生知道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应当怎么做,有利于学习方向明确。

(二)課堂评价应当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课堂评价,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教师也应当将自己与小学生同化,用活力四射的方式与小学生交流,提高课堂评价的生动性。教师可以适当夸张自己的表情与语气,和小学生站在统一的年龄平台上,让小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得以调动。

比如在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写得真是太好了,用了拟人手法,比老师描写得还要好呢!再读一下你写的句子,让大家欣赏一下”。当教师充满感情地用这样的语言去评价小学生,小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写作学习的成就感。除了评价对象,其它小学生的写作学习热情也会得到调动。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生动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课堂评价服务于小学生的写作学习。

(三)课堂评价应当机智巧妙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如何用课堂评价去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机智应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情况,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之一。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难免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在课堂中,教师会让小学生读课文,当教师让学生读第二段时,有的小学生读成了第三段。这时,其它小学生会快速指出他的错误,让读错的学生十分害羞。这时,教师要可以这样评价犯错误的学生,“你是想多读一段给我们听吧,你就继续读,我们大家好好聆听”。用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缓解尴尬,有利于体现课堂评价的人性化,促进课堂评价效果的发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艺术性显得十分重要。艺术化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引导,对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加以解决,用教学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松茂.略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J].考试周刊.2011(90)

[2]郭莉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华章.2011(09)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4

一、评价的作用

1. 课堂指向性 。 课堂指向性是指在教学进程中,课堂向合理方向进行的步调和节奏。因为小学生思考结果多样性, 所以教师适时、适度地使用评价艺术,能把教学拉回正轨, 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2. 课堂示范性 。 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低年级段的课堂, 一定是“精彩纷呈、百家争鸣”的状态,如何在这样的“众相” 中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做到有目标地学习,还得看教师的评价本领。

3. 课堂鼓励 性 。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被肯定、被鼓励,这对于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具有促进作用。当学生回答稚拙甚至错误时,教师如果不留情面地全盘否定,这对学生一定是“致命”打击,教师应多用“你的思考够全面”等评价语给学生以鼓励。

4. 课堂和谐 性 。 虽然知识是严谨的,但小学课堂却应该是宽松且活泼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打造和谐课堂呢?仅仅依靠教师平易近人的微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课堂评价来实现。

5. 课堂挑战性 。 课堂生成远比预设更出人预料,说白了,你永远也不知道站起来的学生会说什么、怎么说。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学习方法,评价艺术的运用不可小觑。“你有更好的想法吗?”这类的评价往往能在教学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评价注意事项

1. 评价需要有 针对性 。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评价讲求多鼓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评价就要多用“你真棒”、“你太厉害了”这样的句子。其实,这样的评价可以用,但是不能多用,因为这种泛泛的评价并没有让学生明白自己棒在哪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努力的方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会失去目标,课堂会失去激情,教学也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2. 评价需要 有激励性 。 例如,语文课上教师叫学生起来读词语,学生因为胆怯,朗读的声音非常小,课堂因此出现片刻骚动。此时,教师可以先用眼神制止大家,并走到这个学生旁边,微笑着说;“老师知道你刚才已经尽力了,但是大家还想再听你大声读一读,能给大家这个机会吗?”这样,该学生再朗读时,声音会比之前大。

3. 评价需要讲 客观性 。 虽然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但教师不能忽视了实际情况,一味地使用浮夸溢美之词来称赞。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答问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指出回答问题好在何处,如何改进则更好。这样不仅能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而且是尊重学生和课堂的表现。评价语切忌一味贬低或者过分拔高,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混乱,更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4. 评价需要宽松 适度 。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发言过早下结论,尤其是不能对一个可能有多个精彩回答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这样会扑灭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评价需要宽松适度,教师不应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5. 评价需要 饱含情感 。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饱含情感的,或是赞赏或是引导。因为只有有情感的评价,才会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灵感,换取他们表达自身情感的积极性。课堂上切忌“虚情假意”的赞赏,忌讳没有目的的 “空头支票”,这样只能招来学生的反感情绪,为课堂蒙上不良阴影。因此,教师应该用饱含热情的话语,真诚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自信的人格,使其更加具有朝气和活力。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篇5

人们常说,“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掌握了提问的方式就等于掌握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在当代,课堂提问仍然魅力不减。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的必要性

“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提问则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可见,没有提问的课堂是沉闷的,不会课堂提问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没有问题,小学生就不可能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会提问题,小学课堂就难以走出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樊篱;教师提不出好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任就难以落实。在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重任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其提问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去,并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位置,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课堂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的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第三,课堂提问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可据此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难,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结构,起到师生互动协作的作用。再次,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2.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席卷中华大地,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优化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就不能忽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的研究。然而,纵观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种种纰漏。下面就从课堂提问的内容、方式、对象和评价结果几个方面谈一谈存在的一些误区。

2.1课堂提问的内容上的误区

2.1.1提问内容缺乏科学性,学生理解有歧义

提问内容合乎科学性,它包括提问要明确、具体;表达必须准确无误;用词要恰当,无歧义。例如,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在解释蝙蝠飞行原理时,若问:“蝙蝠在什么时候才能飞行?”部分学生答出:“在夜晚飞行。”这是再提问中用词不当造成的学生答错,其中的“时候”一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答案必须和时间因子有关系”的暗示作用。如果改为“蝙蝠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飞行?”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提问内容的科学性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认识。

2.1.2提问内容缺乏启发性,不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内容要具备启发性,它是指通过提问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它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否则只能做表面文章。我在顶岗实习中,明显感到自己的提问能力很有限,有时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表面上气氛热闹活跃,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却得不到真正的培养。总是会不自觉的提一些琐碎的、肤浅的、甚至是无聊的问题。什么“好不好”、“美不美”、“是不是”、“对不对”,等等,看起来实在搞启发式,实际上是“启”无“发”。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学生可以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这样的“答对如流”又有多少的意义和价值呢?

2.2课堂提问的方式的误区

2.2.1提问时缺乏循序性

提问要有循序性,它是指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入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分析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提问循序性的意识,问题过难或过易,让学生不知从何答起。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这样层层导入,从小蝌蚪一次次的经历中去感受小蝌蚪情感,从而说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蝌蚪要比直接说更容易一些。

2.2.2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课堂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如在学校初教部组织的04级顶岗实习中,我所带的班级是四年级,第一次上课太紧张,提出问题就希望有同学立刻回答,没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把学生叫起来展示回答。这些突击式的提问,效果并不好,不但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的水平上,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请学生回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2.3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上的误区

2.3.1选择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

由于缺乏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很容易带有随意性。在上街区外国语小学的实习中,起初明显的感到初到班级,问题提出后,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意的喊一下某学生回答,时常会造成这些结果:容易的问题由好学生回答,由于未能切入疑难点,学生答对如流,但是得不到思维训练,回答问题是积极性不高。疑难的问题由差学生回答,学生虽经努力思考,但仍答错,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问题按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由易到难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请好、中、差生回答,就能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使他们都能形成“我能学好,我能学得更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3.2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而在发呆、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等,这引起了老师的不满。教师往往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来请该生回答,该生站起来之后,往往是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连教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也未能搞清楚,怎么能回答出来呢?而教师明知该生答不出来,却还要留一段时间等他回答,此时,其他学生都注视着他,仿佛一个声音向他传来——“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得不出来?”有的教师带有责问的口气再问一声“你刚才在干什么?”并不及时的请该生坐下来,该生的自尊心必然会受到伤害,接下来他能专心听讲吗?教师能采用旁打侧敲的方法,比如提问该生的同桌,发现提问他同座时也能给他一定的刺激,此时他会装着认真听讲的样子,教师看他同座的同时再适当的用眼神来暗示他,也能起到较好的提醒作用,有时也可以请他站起来再复述一个同座的回答。这样,该生能理解老师的用意,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爱护和尊重,会从内心发生感激之情,接下来便能认真的听讲。

2.4课堂提问的结果评价上的误区

2.4.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在实习中初期,由于经验不足,课堂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限,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很空洞,仅是对与不对,是与不是,想不想看一看,美不美等,这些无意义的评价。实际上,注意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忽视对学生回答的分析等于错过一次评价学生的机会,不正确的回答不仅表明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了分析错误答案的依据。

2.4.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有时在课堂中,提问后,一位学生答不出或答错,还未请他坐下就急于叫另一位学生回答。这就挫伤了前面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我不行”的心理。如能先请他坐下,并说:“再想想看,相信你离成功不远了。”该生受到鼓励后,会仍保持着“我能行”的心理去积极思考。对大对的同学也要及时的给予表扬肯定,如“不错,当初科学家就是这样分析出来的”,从而沟通了师生间情感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

3.课堂提问的新视角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在内容、方式、对象和结果评价上都存在着种种的误区。内容上缺乏科学性、启发性,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诱发积极思维;方式上,还达不到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积极有效的思维训练;在提问对象上不是缺乏理解,很随意,就是带有一定的惩罚性,没有达到提问的实际目的;最后在评价上不仅评价缺乏实质上的内容,还缺乏对学生的积极鼓励,不能有效地起到反馈信息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下面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3.1课堂提问重精

在语文课堂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3.2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要做到循序渐进的引导提问。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不相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的不足。

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课堂提问重情

从语文教学的对象上而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他们的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特别的。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即激发情趣,兴趣盎然的教与学。目的是让老师有感情的教,学生有感情的学。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制造一种情感的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细致的。例如一个典故,你可以就此讲一个故事,学生都喜欢故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比空洞的字词有意思的多。对于文学常识,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授,不要用记忆性的思维来回忆,溶进自己的理解,感受。如同讲故事一样讲解,这样就有意思得多。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轻松,愉快。

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使他们都能形成“我能学好,我盟学得更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选择问题对象时带有惩罚性,应切实注意以下三点:教师须具备良好的情绪自控修养,始终以平和的心态面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营造课堂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3.4课堂提问重效

能够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A: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B: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总之,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3.5课堂提问重评

教学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艺术性

小学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运用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师所运用的语言表述中,评价性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准确的使用评价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性语言不仅要准确,还要具有艺术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使用的重要性

1.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语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播模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性的语言,适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符合小学生认知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思维和习惯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使用评价性的语言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现象,而且在孩子的认知习惯中,使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性语言,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虽然是整个教学阶段最基础和必要的课程,又是我们的母语语言,但是由于中国的语言和汉字博大精深,有许多很难理解的地方。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经常会由于内容的抽象难懂而出现畏难的情绪,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出现,而如果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评价性的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使用存在的问题

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学校和教师的认可,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许多教师在评价性语言的使用上比较随意,经常受到教师自己情绪和心态的影响,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而且使用的时机也随意,不能在恰当的时间点正确的使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虽然也使用评价性的语言,但是通常只是比较单一和单调的语言,如“很好”、“不错”等,对学生评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长久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解中,都将评价性的语言与赞扬性的语言等同,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赞美和表扬并不能使学生在根本上得到提高,而应该在评价性语言当时适当加入一些批评或者建议,更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策略

1.加强对评价性语言的重视

增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首先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并且对评价性语言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仔细研究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和规律,使评价性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2.积累评价性语言词汇

为了避免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枯燥乏味,教师应该加强对评价性语言词汇的积累,形成具有教师特色的词汇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使用,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彰显教师的语言和性格特色,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

3.注重评价性语言使用技巧

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性语言的使用上要特别注重技巧,避免机械性的重复,尽量选择比较鲜活的词汇,给学生不同的新鲜感,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用具有激励作用的语言,在肯定了学生现阶段的进步同时,又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前进。小学语文教学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课堂的教学氛围来随时调整评价性语言的使用,增加评价性语言的灵活性,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

四、总结

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性语言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办法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评价性语言词汇的积累,采取适当的技巧运用评价性的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中.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33):102-103

[2]王春艳.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宦云超.提高课堂评价有效性之浅见[J].考试周刊,2013(65):28

[4]景步娟.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评价艺术[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4):67

用评价艺术激活语文课堂 篇7

一、注重激励, 引导体验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评价犹如行进中的灯塔, 能够指明学生前进的道路。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亲切的拍肩、一句鼓励的话语, , 都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要充分利用评价语导向功能, 引导学生在课文的阅读中获得知识的领悟;激励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在学习思考中经过碰撞而有了新的认识。

二、关注发展, 培养创新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会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善于捕捉每一名学生思维的火花,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与创新, 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对学生流露出的与教师意见相悖的地方, 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 要创造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进而了解学生的思想来源, 把握学生的心态, 努力从学生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这样才能在百家争鸣的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获得发展。如, 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这篇课文时, 当学生对“暴风雨、海燕、乌云、闪电”这些事物的象征意义不能正确理解时, 我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 联系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细读品味精要文段, 对文本进行多次批注, 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改变方式, 倡导多元

讲究评价艺术 激活语文课堂 篇8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更应该作为一门艺术供我们使用。特别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语言, 不仅关乎教学质量, 更加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关。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被教育者不知道自己在受教育。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在于内容, 更在于方式。正确的语言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平等的条件下促使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语文的教学中, 评价艺术更是多了一层要求, 那就是评价语言要具有汉字艺术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对于每句话, 甚至是每个字都有斟酌的必要。在语文课堂里面, 有意识地渗透语文味, 让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语文环境中受到熏陶, 这样能够让学生耳濡目染, 不自觉地就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例如教育学生们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从小事做起, 就可以使用典型的语文语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水滴穿石, 绳锯木断。相信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更加可以使自身的语文文采得到提升。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水准、有内涵的评价。

二、要注重激励式评价、公平的评价

激励式教育是肯定学生优点的教育方式, 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很多老师觉得毫不留情面地指出学生错误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记住这个知识点。其实效果往往是相反的, 很多学生在大家面前“丢脸”之后, 就没有勇气再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了。甚至很多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 厌烦这门课, 厌烦老师。所以对于同学们回答的问题, 老师首先要肯定他们答对的方面, 然后再说不恰当的地方, 并指出这是大家都会犯的错误, 非常具有代表性, 还要感谢这位同学们的勇敢和直接。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自信, 也为其他人做了表率, 慢慢就会形成一个活跃的课堂。

每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 进行评价的时候自然也会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对于老师来说, 一定要将这种感情色彩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要保证评价的公平性。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时, 要针对这个问题回答, 不能凭自己的感觉。特别是在语文作文方面, 不能够因为学生写字的好坏就做轻易的判断。虽然字迹在语文中也占一定的分数, 但是内容更为重要。再者, 要给所有的学生一样的公平回答问题的机会, 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将学生分出层次。

三、扩大评价的范围, 进行综合评价

虽然素质教育我们已经实行多日, 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深入人心”, 老师对学生评价也是根据考试成绩。但是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 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 使得教学教育工作出现偏差, 评价不全面也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发展, 成为了“残疾人”。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 老师应该扩大评价学生的范围。对于语文学习的评价, 可以从同学的课堂表现, 周记的质量高低, 参加诗歌比赛、作文比赛的积极性以及和同学的相处情况等等方面进行。同时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内容。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为语文作为一个表达的科目, 是需要交流和应用的。

四、让评价成为一种艺术, 甚至可以登上语文课堂

其实评价别人也是一种能力, 有的人就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评价他人, 不仅得到别人的尊重, 还能够加强和他人的交流。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文体, 格式是否恰当, 内容是否得当, 感情是否真挚, 都是评价的标准。这样评价完全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之一“登上”语文课堂。一方面老师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内容要涉及到优点, 也要涉及到缺点。另一方面, 学生也可以对老师进行评价, 学习对长辈评价时词语感情色彩的把握。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锻炼, 也是对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一种培养。从语文课本的安排, 我们就能够发现, 语文课文不是按照系统的语文知识来安排的, 而是按照文章的内容和题材来加以集中安排的。也就是相似的文章, 或是精神主旨类似的文章放在一起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总结, 可见语文教学的目的更加偏向于体会和感悟这一方面。而在评价方面, 也是通过对一个人综合的认识到总结展开的, 是同样的能力的训练。在中国的文学史上, 有很多评价类的文章, 语言犀利, 内容中肯,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采用到语文写作当中的。在语文课堂上, 老师可以利用这些评价性的文章教同学们每个词语的感情色彩, 让同学们形成通过文字揣摩作者心境的能力, 利于阅读类文章的解答。

五、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

自我评价是评价方式中的重要的一种, 也是效果很好的一种。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 独立思考判断, 解决问题的时候再思考成功和不足之处。通过这样一个对自我的认识,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机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后, 及时自我反省, 发扬优势, 改正劣势。老师可以定期让学生提交一份自我评价, 说明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老师针对这个评价再给予二次评价。而在评价时要注意, 对其优点进行肯定, 对其缺点可以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并表达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改正的心情。

语文课堂是一个学习语文的地方, 而评价则是一个汉字艺术, 是一种语言的组织和积累。在评价中展现汉字的美, 在语文课堂中激活评价的力量, 二者相融, 彼此促进。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 我们的说教方式日益改变, 越来越人性化。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地被重视, 也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受师生的喜欢。语文课堂是一个老师教授中国文化、语言魅力的课堂。在语文的课堂上面, 实施文字的艺术, 也就是我们的评价艺术。即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收集, 然后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所以老师应该借助这种模式, 在纠正同学行为的同时, 鼓励学生, 丰富教学形式, 同时增加学生信心。本文针对语文课堂, 提出几点恰当运用评价艺术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艺术,激励教学,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陈燕萍.讲究评价艺术引路语文课堂[J].少年儿童研究, 2012, (12) .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9

一、丰富内容, 让评价全面化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 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 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且将它作为唯一的尺度。可喜的是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既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如, 讲解《春》时, 在导入新课时, 可用回忆有关春的古诗句导入, 学生展示: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教师评价:“能大胆的举手, 搜寻记忆, 勇敢地诵读绘春诗句, 你们是好样的!”进行新课时, 学生们带着欣喜的语气自由去读, 语调上扬, 整体节奏为轻快型时, 教师评价:“什么是最美妙的音乐———你们的饱含真情的读书声。”评价时神情应是专注的、投入的。当有一位学生很幸运地展示了他的朗读, 教师评价:“听你朗读, 我仿佛走进春天的乐园里, 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赏析春风图时,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教师设问:吟诵佳句,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学生品悟: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 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 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 形象逼真。教师评价:“作者荣幸地找到了知音, 你们都是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实践证明:教师适时地且恰如其分的评价,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给学生以信心, 有效地推动教学发展。

二、讲究语言, 让评价艺术化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评价方式之一。客观正确的教学评价语言, 促进学生智慧的产生、思维的飞跃、激情的涌动。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 激活学习的欲望, 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 激励性评价, 激发学习的动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不能吝啬赏识和赞许, 要用适当的语言, 真挚的情感不失时机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和激励。教师发自内心的一个鼓励眼神, 一次温暖的抚摸, 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能促使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自我;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2. 机智性评价, 点燃智慧的火花

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 预设的课堂缺乏活力, 没有生机。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知识生成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 面对突发情况, 教师课堂评价应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其表现为:反应快速, 反馈及时, 应对巧妙。当学生读错字时, 教师评价:“这个字, 正是老师要强调的, 谢谢你帮老师这个忙。”当课堂出现意料之外的“偶然事件”时, 教师根据意外情况快速做出反应, 灵活运用评价语言, 把学生从“偏离的轨道”上拉回来。实践表明:教师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语, 既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 小心地呵护了学生的心灵, 又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 幽默性评价, 唤起课堂的生机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 是口语交际的润滑剂, 是课堂教学的助手。教师幽默诙谐的评价能为课堂生色, 为教学增辉。学生大脑略感疲劳的时候, 教师适时、幽默的评价可以消除学生心理疲倦, 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思路受阻时, 教师风趣的评价启迪学生的学习智慧;当拓展知识时, 教师诙谐的评价能增强学生信心, 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总而言之, 教师的幽默评价使课堂妙趣横生, 唤起课堂无限生机。

如, “海内存知己”这是王勃的诗句, 其中的“己”字, 学生容易出错, 将其写成“已”, 教师评价:难怪你们出错, “己”和“已”只有一点点的小差别, 请眼花的同学, 赶快擦亮眼睛, 仔细观察, 认真书写。教师幽默的话语, 既弄清了字形, 又让课堂教学散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

三、活用方式, 让评价多元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提倡综合采用自评, 师评, 同伴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深刻认识多元评价的好处, 并发挥其最大效益。学生自评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前提, 有利于彰显长处, 调动兴趣;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发展的关键, 有利于明确方向, 增强效果;学生互评是促使学生发展的动力, 贴近他们的生活, 突出主体, 真实民主, 富有情趣。语文课堂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能融洽师生关系, 激活师生思维, 激发创新意识, 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情感体验, 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如, 讲评《感恩父母》的作文, 佳作大多取材于家庭细微的小事, 深夜妈妈为自己掖被角, 端咖啡, 送水果……师生共同评点, 既分享同学们的故事, 体验其真情, 又能借鉴其写作亮点, 研讨精彩之处, 加深印象, 作文讲评高质量高效益。

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 还要重视评价的内容。教学内容不同, 教学情境有别, 课堂评价内容也不尽相同, 课堂评价语言也不拘一种形式,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 虽不是蜜, 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泉, 但可以滋润学生;虽不是磁, 但可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 我们要注重课堂评价, 积极创设“磁性”的互动平台, 妙用评价艺术, 彰显课堂魅力, 演绎生命精彩。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充分发挥语文课堂评价的教育功能, 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内容, 让评价全面化;讲究语言, 让评价艺术化;活用方式, 让评价多元化。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10

一、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学生一般都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学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掌握良好的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心理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行为做出合理化的评价,使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教师应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评价的内容,客观积极地评价学生,实现教学评价的作用。

二、利用合理的评价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合理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学《火烧云》一文,学生看到火烧云千奇百怪的形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一位同学站起来就说:“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匹马,后面还有一堆堆的马粪。”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火烧云的天空那么美,出现了马粪很不卫生,我们还是把天空变得干净清洁吧。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位美丽的清洁工,她把马粪清理走了,天空又恢复了本来的美丽。幽默式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课堂上出现的尴尬,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知识。

三、鼓励性评价

教师应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还需要在评价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鼓励性评价的作用,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赏,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进行分段阅读。教师选了一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进行阅读。他在读文章时,声音比较小,而且断断续续,还读错、漏读了几个字。读完后,教师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你的声音真好听,要是声音再响亮一点,相信会更好,你可以坐下来再读一读。”学生坐下后,读的声音果然响亮了许多,也流畅了许多。教师鼓励他说:“你读得果然比之前好了很多,相信你下一次会更好的。”这种鼓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

四、评价要具有导向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向性的评价语言能够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由于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时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导向性的评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燕子》这节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燕子是从南方飞来的,为什么作者在文中用“赶来”而不是“飞来”呢?有学生可能会说,“赶” 和“飞”是一个意思,用哪个都可以。还有学生认为“赶”字具有拟人的效果,能够表现出燕子来得比较匆忙。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位学生能够根据字的形态、意思进行分析,能够看出他是一名爱学习、爱读书的好学生。”通过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五、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评价时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最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及时认识到自己回答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声母“j、q、x”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声母的读音。有学生会说,由公鸡我猜到这个声母读“j”。回答完毕后,教师马上对学生回答做出评价:“你的观察能力很强,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一朵会观察的小红花。”教师再次提问“:你们能够想出什么样的方法对三个声母的外形进行记忆呢?”有学生会说“:把单韵母i加长再拐弯就是声母j。”教师及时评价“:你能将新旧知识相结合,真棒。”还会有学生说“,q”很像我们学过的数字9。教师及时评价“:你能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很了不起。”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得到教师的表扬,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六、结束语

语文课堂口头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篇11

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如,有位老师在一堂看图作文指导课上,看到一位同学写他用五元钱买了两只大公鸡。于是,老师就在点评课上说;“同学们,今天我去农贸市场,看见一家鸡店老板在吆喝‘快来买呀,大公鸡五元两只咯’……”还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就已经在下面小声议论其中的问题了,用这种带有幽默性的明确评语,使学生明白了写作要符合实际,这样有针对性的评语无疑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广度。

二、评价语言的生动性

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富感染力,评价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如,在一堂作文点评课上,一位教师用了一些这样的评语:“这是我看到的很不寻常的见解,可以展开写。”“全文新颖的选材,巧妙的结构,看得出你真费了一番心思。”“你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别自卑,昂起头,继续前进吧!”……诸如此类的评语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引导和期待,是教师一腔关爱的真挚流露。

三、课堂评价要适时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让评价恰到好处。

例如,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四、评价语言要多一些欣赏和鼓励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教师适时的评价语言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关注着其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着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12

一、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 影响着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评价, 能激发学生兴趣, 启迪学生心智, 拓展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日常教学中, 教师用得最多的就是语言评价, 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 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它的直接性、及时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 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贯穿于《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新课标》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 我注重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优化自身的课堂评价语言, 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技巧

1.准确得体

有人说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像雾像雨又像风”, 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 无论学生说什么, 不是“很好”就是“太好了”, 不是“对的”就是“你真棒”, 丝毫不敢指出学生不足之处;要么哼哼哈哈, 不置可否, 好在哪儿, 问题在哪儿, 从教师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准确得体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 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 无论用词多么考究、语句的华美, 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 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 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办法。

2.机智巧妙, 富有智慧

一篇课文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又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 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将预设的口语流程, 快速反应, 巧妙应对。这样, 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灵光, 才会充满生机, 才会活力无限。

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佳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掌声响起来!”“你真行呀!”“让掌声为你响起来!”“多么精彩合适的引用。”“啊!精彩!掌声在哪里?”“把掌声也送给你!”充满激励性的语言巧妙地、适时地出现, 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还有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说得好, 人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学生在课堂上被尊重, 有了安全感后才会产生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教师精彩的点睛之笔荡起的是学生心中自信的涟漪, 收获的是最美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尊重个性与创新

点睛之言要重视学生独特的、闪耀着创新思维火花的独特见解并给以充分的赏识、鼓励与尊重。“教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去苛求学生, 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掘学生的优点, 并以此激励他,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阿姆斯特朗曾说:“如果一个孩子某学科表现较差, 我们应该从他的强势智能项目入手去补救有缺失的项目, 而不是一直针对他不行的智能拼命的补习, 用他较弱的智能去改进他已经落后的技能。只会增加学生的无助感, 最后让学生学习兴趣完全消失。”如果教师会用“火眼金睛”去捕捉学生言语中细若纤尘的亮色, 那么也会漾起学生自信的心波, 让学生收获自尊、自信的果实。

三、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方式要多元化

语文课堂的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 应该是多元的评价, 一个手势, 一个拥抱, 一个大拇指, 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都应是评价。美国心理学家雪茄艾伯特·梅拉别恩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人们获得的信息百分之七来自文学, 百分之三十八来自语气, 百分之五十五来自面部表情。一个动作, 能让讲解形象生动, 引人入胜;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一次暗示, 能悄悄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正如窦桂梅老师说过的那样:“课堂要有温度, 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 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 点燃学生, 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 对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摩, 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我指导、引导、鼓励学生, 很爽, 很舒服。老师时时有温度, 堂堂见温度, 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四、努力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作文一名语文教师固然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学功底, 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 幽默风趣、睿智巧妙的课堂评价语言能牵动每一个上课学生的心。听特级教师的课, 你的眼神会被他们的无声语言所牵引, 心灵会为他们的有声语言而折服。学生的心扉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打开了, “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学习心态充盈课堂。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中肯、富有激情的评价, 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 把课上得驰骋潇洒, 激情动人。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虽产生于即兴, 却根植于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努力提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丰富自己的语言, 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在课堂上, 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学生眼神里的光彩, 小手高举的自信, 言语中闪烁的奇异火花——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 虽不是蜜, 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 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 教师精彩的点睛之笔, 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 听到的是学生的欢声笑语, 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张扬。语文课堂用“你画龙, 我点睛”的语言表达对孩子们最真挚的赞美、鼓励与关爱, 用真诚的爱心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 让温暖充盈孩子的心灵!

摘要:课堂评价这门语言艺术成了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需慎之又慎, 思之又思的重要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可见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 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点燃智慧的火花, 焕发出人文气息。

上一篇:催生学习情感下一篇:三、四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