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2024-07-28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共12篇)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1

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言积累也进行了量的规定。这充分说明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有鉴于此,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研究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在朗读中理解词语

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反复的训练。为此,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重视课文的朗读,化烦琐讲解为诵读,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强化初读,有重点地指导精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如,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时,要让学生弄清整首诗的主题、内涵,首先,应引导他们反复朗读,在具体语境中了解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祖国的幅员辽阔,哪一些句子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悟情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能理解祖国的可爱之处。然后,让学生畅谈祖国的山川美景,说说家乡的风俗、特产及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等。最后,以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等词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二、通过熟练背诵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期。教师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在学生的小脑袋里“装”些诗文佳作,有利于他们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教师必须先会背,与生同背,与生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1.每日背一句。语文教师可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2。每周背一诗。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形式也多种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三、通过阅读迁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适宜的补充材料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以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等。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如,学了《鸟的天堂》一课后,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学习课文中写鸟声、鸟影和榕树的句段,让他们以那只机灵可爱的但课文中并没有详细描写的小画眉写一段话,注意写出小鸟儿自由自在地在乐园中飞翔、嬉戏的情形。这是练习对课文句段的迁移来积累语言。

四、重视语言的运用

积累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因而,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开展一些课内活动,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促进学生语言的运用和发展。如,学《同学录》时,让学生模仿此诗的格式进行仿写;学了《爸爸的鼾声》后,让学生模仿着写诗歌。在评价学生习作时,笔者常把运用好词好句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对文中的好词好句圈圈点点,讲评时大加表扬,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词句,以提高作文的水平、说话的技巧等。

五、重视课外大天地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但积累的习惯还是没有养成,为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笔者在班里设立了图书角,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并让学生在积累簿上摘录课外书中的好词佳句,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此外,为了使学生的课外积累能有效地坚持下去,笔者还多次举办手抄报活动,开展我从书中知多少、故事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积累的兴趣。每天布置一定的读书和积累任务,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读书半个小时以上,以形成读书和积累的习惯。每天让学生轮流在教室黑板的右下角抄一首古诗,在早读时简单地给同学作一讲解,扩大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随着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其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积累,朗读,背诵,运用,课外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2

【摘要】

语言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要求。但是,就这一方面而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主要靠的是死记硬背。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本文进行了一些剖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积累 优化策略

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它是我们人类交换看法、交流情感等的最重要工具。基于此,作为承担母语教学主要任务的语文学科来说,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就显得举足轻重。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这种积累是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这一过程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是逐渐积聚有价值事物的过程,是让学生能力慢慢增长各方面素质得以逐渐完善的过程。所以说,我们平时教学之中要加强语言积累这方面的工作。

一、引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夯实积累基础

影响学生语言积累的因素有大有小,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就积累的途径特别是有效途径来说,笔者认为,还是从课堂教学中积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一主要方法应该是熟读成诵。我们先用的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文笔极佳的精品。我们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将其整篇,当然更多时候是将其最为精彩的部分,通过反复诵读给背下来。

比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篇课文。笔者在对学生已经有了熟读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之后,笔者就引导学生重点背诵这篇课文的第2自然段。在背诵开始之前,我要求学生先考虑自己将会怎样去做才能记住,然后同桌或者同组之间交流一些记忆的`方法。之后,笔者在综合一些学生有价值的记忆方法的基础上,又给学生提出了一条仅供他们进行参考的记忆脉络:告别(注意亲友的表现和当时的心情)一送行(哪些人送行;用什么方式)一嘱咐(何人嘱咐;嘱咐什么;体现了什么)一离去(做了些什么;那时那地的所思所想)。末了,让学生试着练习背诵。这时,我们可以当堂对学生的背诵情况做一调查,了解诵读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主要是从记忆线索上给学生提出背诵参考。事实上,对于很多文章来说,如果抓住了篇段的主线,循着这一主线进行背诵,就能提高背诵的效率和达到持久的效果。当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适当的向课外进行拓张性背诵,以进行这方面的积累。就这些方面,可以说,

二、自悟,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提升积累水平

对课文文段的背诵是一种积累,但是从学生记忆的特点来看,这种积累层次还不够深。如果学生的积累建立在自己的感悟之上,也就是学生将一定的积累对象进行了内化理解,这种的积累就具有相当的厚实性和时间层面的持久性。

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这首诗时,我就非常强调学生的自读和自悟。为了避免学生做起来有可能的盲目性,这时还是离不开我们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具体我是这样引导的:第一步,先对这首诗的意思有个粗略了解。为此,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综合上下文来做。其间,可以强调学生注意对“漫卷”“青春”两词的理解。特别是“漫卷”一词的字面意思及在诗句中的含义的理解;第二步,学生自由谈自读有何感受体会怎样。当然,这一步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之上进行;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师引导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进行。而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宜少不宜多。这里就从“喜欲狂”入手设计问题就行了:(1)这首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这一词语的字面意思是什么?(2)你是如何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心情的?请结合该诗中的具体诗句来说明?(3)是什么让诗人高兴到这种程度?这样学生经过渐进式思考,并且通过自我的吟诵,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诗句,就逐层次的解答了问题。最后,再将诗人这种心情和这些行为放到提升到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的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拓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积累动力

以上说的两点,主要还是局限在课内。从一定程度上说,课内这一块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并不全面。为此,我们还要拓展途径,让语言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一)解决好读什么。鉴于小学生年龄等因素的特殊性,如果让学生自选读物,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说读什么,需要我们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引和推荐。我们要给学生推荐好书,这是毋庸置疑的。那具体要“好”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一要对学生身心有好处;而要与课内课文同步;三要与学生生活有联系。如果能做到三个方面,就能很好的克服掉学生自我选择的盲目性。

(二)培养好的习惯。一般说来,对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把控。让学生有痕迹的去读,就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读物上可以做圈点批注(对于一些符号有必要给予指导,规范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做阅读笔记。做阅读笔记是很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本本的读书笔记放在跟前,学生自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在心头。这可是他们坚持阅读的难得的动力所在。

综上所述,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教学方面的只管看不管用的情况,课堂上要做的工作不能存在囫囵吞枣现象,要做到扎实有效。当然,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讲这种工作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它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师的‘微革命一’”【J】,师资建设, (9)

浅谈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积累;读书活动

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说话支支吾吾,含糊其辞,畏首畏尾;学生写出的作文,句子写不通或干瘪贫乏;语句平淡无奇,又由于缺乏情感体验,因此,写出的文章语句贫乏,没有真情……这是什么原因呢?众所周知,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都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不理想的关键就是缺少语言这“米”。很难想象,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能真正读懂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一个对中国语言的瑰宝——成语一窍不通的人,能充分领略到朱自清、叶圣陶散文的魅力。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呢?

一、朗读中积累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语言如一支婉转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如一杯凉爽的饮料,让人怡然自得。阅读文章,就是学习感受、理解、品味、积累语言的过程。在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涉及的字、词、句、段、篇的品味与琢磨,便是五种不知不觉的语言积累。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有中心、有内容、有条理,语言生动,堪称学生写作的楷模。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叶圣陶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師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春雨的色彩》一文景美文美,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春天处处充满鸟语花香,到处是一片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的景象。语言优美,画面丰富多彩,充满童真童趣,它以拟人的手法让学生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课件优美的画面,聆听饱含感染力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小鸟们的天真、活泼、可爱,感悟春雨细、柔、美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五彩缤纷的奇妙变化。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让孩子们感悟春雨细如丝、柔似水、美如画的特点,学生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二、背诵中积累语言

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背诵积累量应有效的落实,落实到每一节课,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背诵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在背诵中积累语言。背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背诵古诗文,让我们积累了不少诗词知识,了解了不少文学常识;背诵名家名篇,让我们体会了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和风光;背诵格言警句,让我们的身心受到洗礼和熏陶。如,《山雨》这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三、在活动中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中华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传统文化有着无比深厚的底蕴;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去开采、去发展,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应有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校图书馆犹如学校的一个“大粮仓”,有取之不尽的“米”。

我校充分利用现有图书资源,创设“天天阅读”的氛围,并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增加开放时间和读者借、看的时间。开展了“读在我人生,放飞我梦想”读书活动,教师精心指导,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儿歌、短文朗读比赛,现场“画诗”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成语大赛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积累语言素材,从而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们或扶或放地指导学生阅读,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有的老师还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适时进行交流、朗读、背诵,并在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在阅读兴趣和语言积累上有一定的改观,同时图书馆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尤其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激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从生活中积累语言

其实,我们的生活本身也是一本厚重、生动的大书,只要你处处留心,就一定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处处留心皆文章啊!如果你每天在生活中多留点心,多琢磨琢磨,时间一长,那该积累多少词汇啊!法国的思想家卢梭曾说:“生活得最好的人,不是寿命最长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就是启发我们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会积累,学会创造。

走在大街上,一条条广告语扑面而来。礼品店“麦琪的礼物”;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你留心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广告牌吗?里边的学问可大着呢!就拿美发店来说吧,有的起名“媚力丝射”,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师傅的技艺之高;有的冠名“一剪缘”,选用极富动感的语言,既突出了理发店的实力,又起到了招揽顾客的作用;有的别出心裁,取名“发源地”,干脆大大方方地告诉顾客,都市流行的发型都是从本店开始走俏的,不经意间就大大提升了理发店的品位;还有家店名叫“创意”,多么新潮啊,表达了一种全新理念,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家店子做不到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你看,仅仅是小小的理发店的招牌,里面居然隐含着如此多的奥妙!

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作者单位 福建省闽清县塔庄镇中心小学)

谈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4

一、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以读为本,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 ,反复诵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 ,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 材料。如 ,《颐和园》一文 ,景美文美 ,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世界遗产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想象颐和园的美景,身临其境,将自己融入优美的文字之中, 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

二、说话中沉淀积累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并沉淀积累。如,学习了《长城》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然后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其他同学介绍长城。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使学生在说话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三、运用中深化积累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运用迁移点,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这样的习题:“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有很多,抄写这些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这类习题的训练,可让学生先抄写词语、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学生在不断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了语言的再积累。

四、课外勤于积累

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在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广泛观察生活, 乐于记录生活,养成“采蜜”的好习惯。要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 多种表象 ,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 ,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 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五、补充积累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 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适当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 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教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好这两首诗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推出《赠汪伦》等一系列送别诗,并引导学生背诵名句,使学生对离愁别绪有更多的感受。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5

许厝小学一(2)班许志强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小学语文教学是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场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思维的发展,以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丰富语言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积累,从一点一滴做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词语教学是语言积累的桥梁

字词是构成丰富语言文字最小的基本单位。要让学生积累语言,首先从字抓起,从词语教学做起。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库存。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有一个固定的栏目“日积月累”,这个栏目系统编排了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内容,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语汇,鼓励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背,但不会运用,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调查,原来学生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怎么能谈的上运用呢?于是在教学中我有意理解词句的意思,感情语言的美,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运用,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运用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通过不懈努力,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话语中、文章里经常妙语连珠,语言和文章越来越生动,有趣了。我知道,这是我在课堂上有趣讲解和有效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去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

二、阅读教学是语言积累的天地

《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听说读写等基本功中最基础的一项。它对于直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具

有十分积极的科学指导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阅读教学尤为重要。每一篇课文中总有新的词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我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上,并熟读成诵、融会贯通。长期坚持,强化了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日积月累,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不仅如此,我还开辟阅读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大量优秀的课外书籍,阅读报章杂志,让学生广泛涉猎,吸取养料。此外,还创办了班级“图书角”,摆放了许多优秀书籍、儿童读物、佳作名篇等,让学生每周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或摘录到优美语言,开展读书评赛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的质量,也验证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的教学理念。更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语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古诗教学是语言积累的扩充

古诗是我国古文化财富的结晶,它是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在古诗词中,进行语言积累,既是弘扬祖国语言文字,又是锻炼学生联想和高度概括语言的再次学习。《暮江吟》这首诗,作者以明快的语言,吟诵了夜暮时江上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古诗中吟诵江上景物的诗篇很多,也很美。教学时,我补充了同一作者的同类作品《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对于补充的古诗,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读读背背,而中高年级要求除读背之外再理解一些重点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通过扩充,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这一组古诗的共同美,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并在反复的诵读、领悟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接受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作文教学是语言积累的归宿

语言积累的目的是为学生的习作服务。常言道:“厚积薄发”,唯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习作时才能文思如涌,解决“无米之炊”。作文教学是把学生积累的语言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书面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学生的语言“积攒箱”打开让学生合理使用。疏通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习作中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写起作文来思维活跃。如在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时,我先出示一些名言警句请学生欣赏:“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初步感知后,我再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通过欣赏感悟,对警句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写作欲望。问我这些警句能不能在习作中用到。我及时地作出了肯定的答复,学生迫不急待马上动笔,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这些警句。使他们的习作向深层发展,为创新思维、乐于习作打下基础。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各种处世道理,积累了语言,懂得了从小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还更好地提高了习作水平。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小接触人文观点、处世原则、社会道德,既是德育渗透,又是丰富语言的积累运用。使学生充分享受习作的乐趣,做到意到笔随、学有所悟、学用所用,让习作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成为倾诉表达的乐园。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言积累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积累对于语言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语文教学承担着语言积累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与运用,以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习作能力才能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语文知识: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这些语文知识对语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必备基础。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没有学过语法修辞知识的人,完全可以凭着正确的语感使用母语阅读、说话和写作。而我们有多少语文基础知识得满分的学生却无法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交流。这也就提示我们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途径浅谈以下几点:

一、在朗读、背诵中进行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与背诵,大量的阅读是进行语言积累的前提。汉语是意合性语言,具有相对的模糊性,汉语中的词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词语很难下个确切的定义,词典上的注释有时比词语本身还难理解。所以许多情况下,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讲清楚,而往往是越讲越不清楚。只能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凭着大脑的“模糊识别功能”,凭语感去理解、运用。有些词语的使用、搭配纯属习惯,无法解释,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课文整体的意境中去掌握内容。孟子认为:解说诗的人,不应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他反对割裂章句,或拘泥于字面的意思而歪曲诗的本义,主张从诗的整体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不要把那些破碎的、零散的语文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多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多读多背训练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减少讲解节约的时间留给学生多读多背。经过反复读,学生自能理解文义,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反对死记硬背”的口号不适合语文,就语文学习而言重要的恰恰是死记硬背。一篇课文背熟之后,它的语汇、句式就可以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储备,一旦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倾泻于笔端,成章于口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吟诵积累,在熟读的基础上加强背诵,体会、品味语言的趣味性和节奏感,装进脑子,而这种材料是活的,可以投入周转,经久不忘,终身受益。

二、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好语文仅靠教材中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问及语文学习较出色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经验,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强调在课堂上教师把教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积累语言,但我们知道,教总是有限的,学才是无限的。当我们在课堂上把方法教给学生后,就要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对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优美的词、句、段摘抄,背熟,在平时说话,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这样有利于搞好语言的积累,增加语言的储备。

三、在写作练笔中进行语言积累

写作练笔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舞台。然而在进行写作练习中学生往往无话可写,不知道如何下笔,一提到写作就会抓耳挠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积累太少,写作练习不到位。平时也看过不少的事和人,但是到作文时却忘记得干干静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的作文就是冬天的樹枝,干干巴巴,没有色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素材。对于作文来说,不是没有素材可以写,而是缺少素材的发现者。一枝一叶总关情,生活中到处都是写作的素材,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故事,皆可入文。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素材积累。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多些观察日记,多记录生活中的感动和思考。体味生活真实、细腻、深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随笔可以记录成长,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秘密,这是一个心灵的窗口、灵魂的寓所、青春的阳台,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称写随笔为“道德长跑”,认为坚持写随笔,可以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让学生们拥有博爱而敏感的心灵,重塑他们精神世界的蓝图。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无论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还是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语言积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与背诵,凭借语感去理解、去运用;同时,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大积累量,丰富语言积累素材;另外,还要注重写作练笔,让学生形成写随笔的习惯,从而积累大量的素材,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云生.语文有效教学与文学教育探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2]董慧媛.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对作文指导教学的反思[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2)

[3]贾杰.初中语文教学中字词积累的重要性[N].学知报,2011(C08)

高中阅读课语言积累途径研究 篇7

一.突出朗读, 丰富积累语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古人为学, 无一例外要求学生朗读如流。清代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夏丐尊、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一书中说“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 不该只用眼与心, 须于眼与心以外, 加用口及耳才好。读, 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一个人的通与不通, 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 只须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可见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 积累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语文阅读课上也应把朗读放到重要位置。为此, 我们依据文体特点, 选择了诗歌、散文、文言文作为朗读的重点内容, 并且细分出一些具体的朗读学习单元。

二.扩大阅读, 做好摘录, 丰富积累语言

现今中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 他们整天被作业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 很少有学生光顾图书馆、阅览室, 这样的现实, 极大限制了中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改变这种现状, 在学生入学之初, 我们就为每位学生印发了《中学生必读书目》, 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著作,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们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著作, 并对每天的阅读量做出规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做摘录, 对每天的摘录量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对学生摘录的东西我们要求学生做好分类整理和消化, 并定期展示共享。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我们把课本和阅读课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设置了多节由教材课文延伸出去的阅读课,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阅读。

三.利用校本教材, 丰富积累语言

我国刚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程类型, 进一步突出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地位, 这也为学生丰富积累语言创造了条件。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是语文。报纸、电视里的新闻、故事,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精辟的广告语, 人们口耳相传的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 甚至门上的对联, 风景区的古诗词或名人的题句, 景点的介绍词等等, 这些都是语文, 这些都是值得积累的语言。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进行语言积累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为了进一步上好语文阅读课, 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 我们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如《邯郸成语典故集锦》《邯郸历史文化》等。这些课本的知识有很强的趣味性, 并且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 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既学到了文化知识扩大了语言积累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 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四.学以致用, 在写作中积累语言

作文训练就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 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 因此, 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而训练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写作过程中, 要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所积累的语句运用到写作中, 这样慢慢的积累在本上的知识就内化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素养。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学生语言的积累也是这样, 是一个长期的, 艰巨的过程。只有通过不同途径, 运用多种方法, 多多积累, 学生才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才能由量变引发质变,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不够, 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单一,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学生语言匮乏, 写作能力低下, 语文素养难以得到真正提升。本文就阅读课如何进行语言积累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进行语言积累的方式方法。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8

写话, 是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初级训练, 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练习。新课程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低年级孩子的学习重点是词和句, 写话肯定有难度。这主要是为了三年级作文能平稳过渡, 如果不早点开始练习, 那三年级的时候学习作文, 学生会觉得很难。低年级的孩子对写话还处于懵懂状态, 对于“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几乎为零。我觉得要让孩子学会写话, 就要让孩子学习积累, 夯实写话之基。每一段话都是由词语和句子所组成的。在指导孩子写话时, 我发现孩子们能熟练运用的词句太少了, 如果要在短时间内积累词语, 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孩子们在大量的阅读之中, 可以学习两方面的知识:一是优美的辞藻, 二是作文的结构。只有多阅读, 多积累, 才能拥有写话的“源头活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低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写话, 缺少的就是煮饭的“米”。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 只要我们留心, 帮助孩子积累词语和句子的渠道还是很多的。

一、课堂教学, 积累语言的初级阵地

课堂是低年级孩子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我都会引导孩子们去划一划好的词语和句子, 并用朗读来记忆。比如, 苏教版第四册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中有很多好词好句, 如色彩斑斓、五颜六色、金光灿灿, 这些表示色彩多的词语我会让孩子“一词不落”地摘录在本子上。两年里我和孩子们边学边摘抄, 总共摘录了500多个词语。同时, 我还会补充一些同类的词语, 使得我们积累的词语又多了200多个。另外, 我还抄写了平时在课堂中学到过的各种句式, 并把学生说的比较好的句子归类整理好, 在晨诵午读时, 让孩子们反复地读背, 这样积累的“米”就能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里去。另外, 像《品德与生活》上也有很多值得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 把这些句子给孩子们, 更是一种很好的语言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可以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还可以从中学习一些积累的方法, 为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源头活水”打下基础, 而且, 还可以学习句子的基本构造, 标点符号的使用, 为孩子的写话打下基础。

二、课外阅读, 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既是学语文的方法, 也是语言积累的最有效手段。在指导学生读书时, 我主要通过背诵美文和圈画积累词句。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笨狼的故事》时, 我和孩子们一边读, 一边圈, 把好词好句画下来并背出来。由于孩子们年龄小, 我着重做好指导工作, 主要指导:记些什么, 可以是好词佳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名人名言等;该怎么记, 要求在书中圈圈、画画、点点, 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 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做这件事的时候, 不能给他们太多的压力, 兴趣是最重要的。为了使孩子们做这些事能兴趣十足, 我每周会下发一张阅读积累卡, 一周评比一次, 评出勤劳的“小蜜蜂”, 得到三次就可以和我交换一张“能仁激励卡”, 两张卡片就可以交换一件小礼物。在这样的诱惑下, 孩子们做起来更是兴趣盎然, 想停也停不了了, 只有让孩子在兴趣中读书, 孩子读书的兴趣才不会减弱, 他们才能有最大的收获。

三、生活积累, 丰富语言的素材库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 老师就是搀扶他们走路的拐杖, 除了从书本上积累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积累。比如, 在上《学棋》时我们学到了一个成语“专心致志”, 我送给学生一个成语“全神贯注”。并且, 教师要尽己所能呈现给学生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 最大可能的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优美的词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 孩子们对语言的感受力也会变强, 孩子们的积累在不知不觉中就丰富了。同时, 教室布置、校园环境、体育活动课、各类比赛、各类活动等, 都是学生生活积累的对象。在校外的生活中, 如在家里做的家务、房前屋后的景色、去超市等外出的活动、和家人之间发生的事等等, 都是学生比较容易积累的。我们要时刻提醒学生留心观察, 让学生刻意地去记一记, 刻意地说一说, 努力培养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来观察身边的事物, 并能用心来记一记。当然, 校外的生活积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我想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多姿多彩的艺术, 和学生一起揣摩好这门艺术, 就能为学生的写话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9

一、研究教材, 寻求“优”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 是跟随教材即课本而走的。它是依据一定的模式, 而不是凭空乱学。所以, 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里, 把教材的内容统观一遍, 寻求一种好的、高质量的教学方法, 不能呆板地照本宣科, 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其主动学习。例如, 在教学生学习几何图形时, 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 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 在自己动手感觉这些事物的过程中, 不仅让他们认识了教材上说的几何图形, 并能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动手, 可以去感触学习书上没有描述的其他几何图形。通过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习, 更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在不断动手动脑过程中, 让学生感悟到抽象到具体的关系, 为今后学生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经验的不断积累, 促使学生把感性的知识整理、归纳、上升为理性的知识, 更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知识点串接, 让学生动手动脑

经过大量的数学活动, 学生会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点, 可是这些东西都是零散的、不连贯的、粗浅的、浮于表面的, 没有逻辑性。之前我们就强调过数学是锻炼逻辑思维, 可这些东西没有逻辑性怎么办呢?所以, 需要教师指引学生通过复习巩固知识点, 把零散的知识点连贯起来, 引导他们在理解这些知识点后能够融会贯通, 把知识点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在学生连接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加强了他们逻辑思维的锻炼, 强化了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例如, 数学活动中, 测量不规则物品的体积。在几何学中, 我们只学习到了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或者可以通过很多拆分方法把不规则体拆分成规则的几何图形, 运用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那不能拆分的东西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多动手, 可以利用溢水法求体积。像这种活动,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加强知识点的巩固理解。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促进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三、加强运用, 把理论用到实践中

当学生累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种经验也就只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 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去, 就没能得到升华。这就需要教师指引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运用, 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大脑思维的动力, 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是学生学习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作业, 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 让学生做一张统计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会认识到很多不同的东西, 让他们自己去了解这些数据应该怎么统计。在统计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分析的形式也不一样, 会促进他们多元化地学习。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处理, 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得出大量的信息, 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在实践过程中, 数学活动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升华, 加强他们的理解记忆, 在以后的生活中, 碰到类似的问题, 通过大脑的反射, 就能快速地解决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 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演讲, 而且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只有形成了这种经验, 学生对于数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难点, 才会自觉地去摸索解决方法, 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让自己的数学知识呈螺旋式的增长。教师应该通过这些方法, 加强锻炼学生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袁仕理.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四个“着力点”[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2 (12) .

[2]刘加霞.对“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与形成的思考[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1 (12) .

[3]王崇先.浅谈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10

一、小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原因

作文的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认真观察, 而小学生的生活环境通常只有家庭和学校, 他们对生活很难有细致的认识与观察。小学生由于对生活缺乏观察, 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 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感到茫然。比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 有这样一篇作文习作要求: 模仿 《莫高窟》 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介绍家乡的自然风景或名胜古迹。可是由于小学生对家乡的山川河流与名胜古迹都不太关注, 不知道如何来介绍自己的家乡[1], 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容易感到无从下笔。

教师不注重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是小学生缺乏语文写作素材的又一原因。小学作文的写作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不仅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各种写作技巧, 还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下笔时文思如泉涌, 有用不完的素材。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素材积累量的有效途径

1. 通过观察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想要写好作文, 就必须对身边的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很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小学生一定要注意观察, 才能逐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2]。正如苏轼的那句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丰富多样, 学生如果采取不同的观察角度, 就会发现不同的写作素材。一次春游、一次象棋比赛、一场有趣的游戏、一次家务劳动, 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写作文的素材, 只要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 就不难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素材。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 只是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如果能够敏锐地发现写作素材, 那么就一定能够写出精彩的作文来。比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 有《有趣的发现》这样一篇课文, 讲述的是达尔文认真观察海岛上的昆虫, 从而领悟出科学奥秘的故事。这教导学生要对事物进行认真观察。

2.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 小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作文素材, 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些素材来进行写作。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不可能有深刻复杂的社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 想要增加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量, 就应该鼓励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 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 会产生对课外阅读强烈的兴趣。比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 有 《三打白骨精》 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悟空和白骨精斗争, 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名著 《西游记》, 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量。

3.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提到了一个突出的层次, 要求教师定期组织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能够亲眼观察事物, 能够亲身经历事情, 能够用心感受。因而学生有更加细致的描绘、更加真挚的情感和更为真诚的表达, 为写作积累更为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

作文写作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量,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小学生充分发现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素材的同时, 教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让学生多读些和课堂知识有关的课外书籍, 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以丰富的课外知识来增加小学生的作文素材。对于有价值的作文素材, 教师争取让学生把它们全都记录下来。本文具体研究了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 对我国小学作文教育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写作素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张明霞.如何上好苏教版语文教材[J].文学教育 (下) , 2014, (12) .

阅读是小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积累知识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他们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而语文阅读则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开启心智,还能使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所有知识都是通过我们的阅读与思维获取的。在我从教的几十年里,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首先就是先抓好语文阅读的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好拼音知识,为下一步阅读奠定好基础

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时,虽然对什么都感到好奇,但对于课本上的图画与文字知识则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和拼音的学习。拼音这一块知识既是语文的基础,更是学生下一步识字读文的基础。通过教材中的图画字母学习声母、韵母、音节及拼法等知识,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不仅是要读准字音,还要学好拼法与写法。当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课件动物图片、不同的颜色图片,将拼音知识糅合进去,牢牢地让学生把握好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下一步识字读文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熟练掌握拼音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的内容,利用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灯谜”活动、“故事会活动”、读书比赛活动、图文画册阅读活动、办手抄报展活动、诗歌朗诵会活动等,利用这些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那些短而小的文章里(或者活动里)获得乐趣,获得激情。让他们自读自学自办,教师引导,循量而进。一般一至三年级的课文都是一些拼音配文字的文章,教师加以指导即可。在阅读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停顿,学会调整语气,学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会注意作者的描写方法与技巧。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情感,烘托出阅读氛围。真正让大家都身处在书声琅琅、书香四溢的活动环境之中。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阅读活动中的趣味性、故事性和知识性。

三、从低段抓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源于一种习惯的形成。”有了这种习惯,就会积累很多知识。小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知道阅读教材内容。这时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让他们利用一定的时间在家里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读一些与自己密切有联系的书籍。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包括一些图画书,等等。这些资料也都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们可以利用朝读的时间进一步引导,强化训练;也可以让他们制订一个家庭读书计划,计划一周读哪些书?一个月读哪些书?又如何做读书笔记?等等,使他们减少盲目性、随意性,让他们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由学校拓展到家庭,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当他们进入阅读角色以后,兴趣很浓。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朝读、午读进行引导示范,逐步增加阅读量,选取阅读内容,获取阅读信息。传授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法、默读法,分角色朗读,快速浏览,细细品读,等等,像一些数字诗的对读、植物诗的猜读、名言警句的悟读等方法。都可以使他们通过不同阅读方式获取知识,获得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有效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把握好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以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一些阅读技能。在哪些情况下快速浏览,那样的情况下粗读,那样的情况下细细品读;阅读时如何做读书笔记,对于那些好词好句好段如何处理等一些问题都应该让孩子了然于胸。一般阅读都要做一些读书笔记。除了旁注以外,对那些好词好句好段都应该抄写下来,进一步品味。一是可以让他们积累知识,二是可以让他们了解文章的大意及作者的材料布局。由阅读升华到思考与理解,为他们下一步的习作奠定基础,既强化他们的阅读效果,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通过阅读,抓好习作知识的引导

习作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交际的一种体现,而且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写作方面的技巧。如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因此,教师在抓好学生语文阅读的同时要抓好学生的习作技能的训练。习作也是我们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升华。在小学教材里都安排了很多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以及诗歌的文章,这些都是我们阅读、习作的样品。比如:写人写事的文章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如何描述的,又如何写物写景的,等等。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在边阅读边引导边训练中完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渗透习作知识,抓好习作训练,将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获。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篇12

一、注重素材积累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很多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这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他们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因此,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适当地带领他们走进社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至关重要。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提高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素材的能力。实践证明,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渐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和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进而提高作文能力。比如,指导学生先阅读优秀的文章,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仿其法(仿范文中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思路)。学生经过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从仿到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一起努力。

(三)写好日记

要写好作文仅仅靠多说、多读、多背还不够,还要多练。怎样才能做到多练呢?那就是写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他们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

二、注重方法指导

(一)选材

1. 选材要围绕主题。

如果所选的材料脱离了文章的主题,即使材料非常生动,也写不出一篇成功的文章。

2. 选材要新颖、独特。

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也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所选的材料必定有独特之处。

3. 选材要体现出多样化。

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留心观察整个社会,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要看到那些不良现象。

(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文章的开头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样,文章的结尾也要引人思考,让读者读完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文章的细节描写

1. 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描写对于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很重要。鲜活生动的语言描写,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鲁迅笔下的“圆规”、“孔乙己”便是很成功的范例。

2.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一般是指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简洁而传神的外貌描写一能表达人物感情,二能暗示情节发展。

3. 心理描写。

一是通过面部表情描写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感情变化,首先表现在面部;二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的心情变化最容易体现在语言上;三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

(四)注意文章的动态、静态描写

1. 动静结合,突出特点。

如《翠鸟》一文中,合理利用动态、静态描写,把翠鸟捉鱼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

2. 动静结合,显示美景。

如《月光曲》一文中,先静后动,把那个美丽的夜晚衬托得淋漓尽致。

3. 动静结合,巧用修辞。

如《荷花》一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上一篇:总分公司下一篇:药品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