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2024-08-01

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精选9篇)

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篇1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

西汉末年的刘向在《烈女传》中先重述了《左传》中杞梁妻的故事,然后他继续写到:杞梁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死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十天以后,“城为之崩”。唐代的有关记载,使杞梁妻的故事大变了模样。杞梁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的名字出现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筑于城墙之内的死尸实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认骨才能辨别。杞梁妻的故事经过六朝、隋唐时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不小的创造。

元代,中国的民间剧种十分发达,出现了很多杂剧大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作空间的故事,自然也成为戏曲创作的源泉。范郎的名字从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纪良、万喜良,出现很多种变异,故事的情节被铺陈得一波三折,与他们有关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亲也出现在戏曲之中,使故事日渐丰满。

明清以来,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所以叫“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的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取向,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篇2

在20-30岁的阶段,人们开始追求全部属于自己的爱情价值观。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经历过物质的诱惑,在某种程度上,物质的诱惑是对爱情美的憧憬的强烈刺激。这时的大部分男女会更加渴望自己梦幻中的最完美的爱情故事的发生。所以在寻求爱情的大路上会不同程度的夸大爱情的比例而忽略了物质条件的分量。

就如佟丽娅在电影中扮演的人物所说,他没有房,没有车,没有户口,但他——真!这里的真可以解释为,面对生活真实;或者更贴切的说他能给我最真实的爱情……我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处在20-30岁阶段的年轻人都会这样相信——爱情胜于一切!这恰恰抓住了大众对爱情的憧憬和回忆,并实现的观众跟随演员的心理变化而接受这样的心理安排。

二、忍耐生活的平淡,不容爱情的背叛

在30-40岁的阶段,男人和女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压力。大部分女人会主持家庭,每天柴米油盐负责孩子学习生活的平淡日子,除了工作以外的附加工作她们一并承担,没有怨言。除这些事情,她们再也不会像上一个阶段有自己的时间,此时的女性朋友会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落差。个性好一些的她们会找寻自己释放解压的方法,而个性本就不开朗的女人就会将情感寄托在爱人回到家后的情感沟通上。

这阶段的大部分男人,刚刚走进成熟的区域,正是事业有成诱惑增多的时候,释放压力就会成为这个阶段男人们出轨的借口。家中的“黄脸婆”与外面正直年轻貌美的女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恰巧给男人的心理防线重重的一击。就如电影中看到的,王学兵扮演的角色每晚“喝醉”后瘫软在妻子的怀中。

这时妻子的心理变化是有的,习惯,抱怨,心疼等等复杂的情感纠葛在一起,一直压在她的心里。此时,爱情的坚守似乎是他们维系关系的唯一出路。直到她看到了手机中刺激心灵的视频及图片。这种不爆发的呐喊似乎更加能给观众思索的时间,妻子说出“离婚”的平静与王学兵扮演的角色痛彻心扉的哭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爱情的心理比例失衡打破了这原本幸福的家庭。

三、爱情融化为亲情,不可缺失的完整

跨过30-40阶段的人们,大部分对爱情的看法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习惯生活中的平淡,并可以将爱情恰当的转化,更爱“忠诚”的比例。到了40-50的阶段, 电影中演绎的爱情故事恰当的反应了事业有成的家庭中两人的爱情观,价值观。

到了这个阶段,爱情这个词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才会表现出它的作用。激动、兴奋、羞涩、感动这样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才会重新上当。经历过了背叛,修复的过程使他们的感情更加坚定而平稳,更多的是彼此的习惯、了解和默契。 经历了那么多才知道爱情占据的比例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重,更多的是“不可或缺”的一家人的完整。

四、爱你大于爱自己,生命结束而爱不熄

我想在观众心中这段小故事是最赚取眼泪的,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相爱的两个人的生离死别。陈思成导演能够将离别前对老伴儿的关心以“相亲”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别出心裁的一段。以一个个引人笑的场面而引出面对生死的无惧,将爱分隔两个世界的故事推向高潮,给观众的心灵又一重锤。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老人要离开人世时说的,谁先离开谁就是幸福的,而遗憾的是在那个未知的世界你能不能找到我……两鬓斑白的老人,爱对方大于自己。死亡不是爱情的终结,唯一不幸的是不能照顾你,陪你到最后。

这无疑是对爱情的最好升华,从自己拥有爱情到将爱情,更恰当的说将爱完全献给对方,给观众最丝丝入扣的情感切入,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理解这样的爱情观,和爱情心理转变的过程。给观众带来一次最细腻的心灵洗礼。

五、最简单的爱情,最纯真的祝福

初恋,对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大多人都会有那么一段回忆不会讲出来而深埋在心里。初恋可以是积极的乐观的,也可以是胆怯的悲观的。

在朦胧的月色下看到真实的你,美丽而心动。初恋是心灵的超人,行动的白痴。第一次有了想要努力奋斗的动力, 即使面对无法改变的离别的伤感也会选择祝福着离开的遗憾。初恋是手心紧张的汗与脸颊的泪水交织的温柔。

人生中的情感是最处及心灵的部分,而爱情恰恰是最难以捉摸,最难以割舍的部分。《北京爱情故事》这一电影, 恰当的将不同年龄阶段对爱情的解读完整的表现出来。将每个阶段爱情在自己、在对方心中的比例变化展示给观众,在观众欣赏各位演员的精彩表演同时也经历了一次爱情的洗礼,潜移默化的将爱情的心理转变透露给观众,使人们体会到爱情在人们心理变化中的转换值……

摘要:爱情作为情感的一种占据着人们四分之三的生命。从不到二十岁懵懂的初恋到步入花甲不离不弃的相依相伴,爱情始终是美的情感化身。在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中,以四对间接相关联的爱情故事作为线索,恰当的诠释了,在不同阶段,对于爱情美的心理变化的深入探讨。本文将就电影中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爱情如何感动观众的思想变化进行简要分析。

历史铭记的著名爱情故事 篇3

—Bob Marley

Do you believe in true love? Do you believe in love at first sight? Do you believe in love lasting forever? Perhaps the true love stories below will make you believe in love.

你相信真爱吗?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你相信永恒的爱吗?也许以下这些真实的爱情故事会让你相信爱情。

Antony1) and Cleopatra2)

The love story of Antony and Cleopatra is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intriguing3) and moving of all times. The story was later dramatized by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is still staged all over the world. Antony and Cleopatra fe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powerful people put Egypt in a powerful position. But their love affair outraged4) the Romans who were wary5) of the growing powers of the Egyptians. Despite all the threats, Anthony and Cleopatra got married. However, the Roman general Octavian6) destroyed their combined forces a few years later. Hearing a false report that Cleopatra was dead, Antony was shattered7) and fell on his sword. When Cleopatra learned about Antony's death, she took her own life.

Shah Jahan8) and Mumtaz Mahal

When they first met in Agra, Shah Jahan and Mumtaz Mahal were only 16 and 15 years old. They got married a few years later, in 1612, Mahal being Jahan's third and favorite wife. But in 1631, Mumtaz Mahal died while giving birth to her 14th child. Shattered, Shah Jahan decided to build the Taj Mahal9) in the memory of his beautiful wife as a symbol of their eternal love. Yet Shah Jahan was never able to complete a black marble mausoleum10) he planned for himself. Deposed11) by his son, Shah Jahan was imprisoned in the Red Fort of Agra12), and spent lonely hours staring across the Jamuna River at the monument to his beloved queen. Eventually, he was buried beside her in the Taj Mahal.

Queen Victoria and Prince Albert

Victoria was a lively, cheerful girl, fond of drawing and painting. She ascended the throne of England in 1837 after the death of her uncle, King William IV. In 1840, she married her first cousin, Prince Albert of Saxe-Coburg-Gotha. Victoria loved her husband deeply. She relied on his advice in matters of state, especially in diplomacy. When Albert died in 1861, Victoria was devastated. She did not appear in public for three years. Her extended seclusion13) generated considerable public criticism.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rime Minister Benjamin Disraeli, Victoria resumed public life, opening Parliament in 1866. But Victoria never stopped mourning her beloved prince, wearing black until her death in 1901. During her reign, the longest in English history, Britain became a world power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

Robert and Elizabeth Browning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and her husband, Robert Browning, led lives suited for leading Romantic poets. Their story contains all the elements—a secret courtship14), elopement15), love poems, and the beautiful Italian landscape.

Writing poetry as a child, Elizabeth published a book, Poems, in 1844. The work impressed Browning, a poet himself, and he began a correspondence16). The two later met and fell in love. Opposition from Elizabeth's father forced them to elope in 1846. They later fled to Italy, where they lived and worked for 15 years. Much of their work was inspired by their own long romance, including Elizabeth's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After Elizabeth's death in 1861, Browning returned to England where he continued to write until his own death in 1889.

Marie and Pierre Curie

Unable to continue her studies in Poland because universities did not admit women, Marie Curie traveled to Paris in 1891 to attend the Sorbonne. She spent every spare hour reading in the library or in the laboratory. The industrious17) student caught the eye of Pierre Curie, director of one of the laboratories where Marie worked. Pierre ardently18) wooed19) Marie and made several marriage proposals. They were finally married in 1895 and began their famous partnership. The couple discovered polonium and radium in 1898, and then won a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1903 for discovering radioactivity.

When Pierre died in 1906, Marie was devastated. She noted that, as of20) that moment she suddenly had become "an incurably and wretchedly lonely person". Later Marie took Pierre's place at the Sorbonne, becoming the school's first female professor. In her exhausting work regime she sought a meaning for her life. In 1911, Marie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to win a second Nobel Prize. She continued to experiment and lecture until her death of aplastic anemia21) in 1934, driven by the memory of the man she loved.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是史上最令人难忘、最让人着迷、最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之一。他们的故事后来被威廉·莎士比亚写成剧本,现在仍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一见钟情。这两位手握重权的大人物间的亲密关系使埃及成为势力强大的国家。可是,他们的恋情激怒了那些唯恐埃及的势力越来越强的罗马人。尽管有种种威胁,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还是结为了夫妻。但几年以后,罗马将军屋大维击溃了他们的联军。当安东尼听到克娄巴特拉已死这一假情报时,他伤心欲绝,举剑自尽。得知安东尼的死讯后,克娄巴特拉也殉情自杀。

沙·贾汗和穆姆塔兹·玛哈尔

在阿格拉初次邂逅时,沙·贾汗和穆姆塔兹·玛哈尔分别才16岁和15岁。几年后,他们于1612年结婚了,玛哈尔成了沙·贾汗的第三个妻子,也是他最爱的妻子。但在1631年,穆姆塔兹·玛哈尔在生第14个孩子时难产身亡。悲痛欲绝的沙·贾汗决定建造泰姬陵以纪念自己美丽的妻子,象征他们之间的永恒爱情。然而,沙·贾汗永远没能建成一座计划用来埋葬自己的黑色大理石陵墓。沙·贾汗被儿子赶下王位后,囚禁在阿格拉红堡中,凝视着贾木纳河对岸挚爱王后的陵墓度过了孤寂的时光。最终,他被葬于泰姬陵内,陪在玛哈尔身边。

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

维多利亚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女孩,喜欢绘画。在叔叔威廉四世国王死后,她于1837年继位,成为英国女王。1840年,她嫁给了最大的堂弟,萨克森-科堡-哥达王子艾伯特。维多利亚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她在国家大事特别是外交事务上十分仰赖他的意见。1861年艾伯特去世后,维多利亚身心交瘁,有三年时间都没有公开露面。这次过长的隐居行为招致大量的公众批评。不过,在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影响下,维多利亚于1866年召开议会,重新回到大众中间。然而,维多利亚从未停止对自己深爱的亲王的悼念,她始终穿着黑色的衣服,直至1901年去世。她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她统治期间,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罗伯特和伊丽莎白·勃朗宁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和丈夫罗伯特·勃朗宁的生活正符合他们杰出的浪漫诗人身份。他们的故事包含了所有浪漫元素——暗中追求、私奔、情诗,以及美丽的意大利风光。

伊丽莎白从小就开始写诗,1844年,她出版了《诗歌》一书。这本诗集打动了同为诗人的勃朗宁,他开始和她通信联系。两人后来相见并坠入爱河。由于伊丽莎白父亲的反对,他们被迫在1846年私奔。之后他们逃往意大利,在那里共同生活和工作了15年。他们许多作品的灵感都来自两人之间浪漫长久的爱情,包括伊丽莎白的《葡萄牙十四行诗集》。1861年伊丽莎白去世后,勃朗宁回到英国,继续写作直到1889年离开人世。

玛丽和皮埃尔·居里

由于波兰的大学不招收女性,无法继续学业的玛丽·居里于1891年来到巴黎,进入索邦大学读书。她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实验室做实验。这名勤奋的学生引起了玛丽工作的一间实验室的导师皮埃尔·居里的注意。皮埃尔对玛丽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并多次向她求婚。终于,他们于1895年结为伴侣,并开始了两人著名的合作。夫妇二人在1898年发现了钋元素和镭元素,后又因发现放射现象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过世后,玛丽深受打击。她写道,从那一刻起,她突然变成了“一个无药可救、愁苦可怜的孤独之人”。后来,玛丽接替了皮埃尔在索邦大学的职位,成为那里的第一位女教授。从令人精疲力竭的工作中,玛丽探寻着自己生活的意义。1911年,玛丽成为首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直到1934年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去世之前,她一直以对爱人的追忆为动力,继续做实验,继续给学生授课。

1.Antony [ˈæntənɪ] n. 安东尼,全名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83~30BC),古罗马统帅与政治领袖。

2.Cleopatra [ˌkliːəˈpætrə] n. 克娄巴特拉(60~30BC),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貌美,有权势,恺撒和安东尼都为之倾心。

3.intriguing [ɪnˈtriːɡɪŋ] adj. 引起好奇心(或兴趣的);有迷惑力的

4.outrage [ˈaʊtreɪdʒ] vt. 激怒,激起……的义愤

5.wary [ˈweəri] adj. 谨防的;唯恐的(of)

6.Octavian [ɒkˈteɪvɪən] n. 屋大维(63BC~14AD),即后来的奥古斯都(Augustus),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恺撒的继承人,在位时扩充版图,改革政治,鼓励文化艺术。

7.shattered [ˈʃætəd] adj. 震惊而悲伤的

8.Shah Jahan [ˈʃɑːdʒəˈhɑːn] n. 沙·贾汗(1592~1666),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在位时征服了德干各国,兴建泰姬陵和德里新城。

9.Taj Mahal [ˈtɑːdʒməˈhɑːl] n. 泰吉·马哈尔陵,即泰姬陵,印度著名风景名胜之一,通体使用白色大理石建成,是沙·贾汗为纪念爱妻穆姆塔兹·玛哈尔所建。

10.mausoleum [ˌmɔːsəˈliːəm] n. 陵墓

11.depose [dɪˈpəʊz] vt. 罢免;废黜

12.the Red Fort of Agra: 阿格拉红堡,位于贾木纳河畔,是莫卧儿王朝国王与王后们居住过的王城,距泰姬陵15公里左右,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3.seclusion [sɪˈkluːʒn] n. 隐退,隐居

14.courtship [ˈkɔːtʃɪp] n. 求爱期

15.elopement [ɪˈləʊpmənt] n. 私奔。elope [ɪˈləʊp] vi. 私奔

16.correspondence [ˌkɒrəˈspɒndəns] n. 通信,通信联系

17.industrious [ɪnˈdʌstriəs] adj. 勤奋的,勤劳的

18.ardently [ˈɑːdntli] adv. 热情地;热烈地

19.woo [wuː] vt. 向(女子)求爱(或求婚)

20.as of: <美> 自……起

唐朝的历史人物故事 篇4

据陈鸿祖《东城老父传》记载,开元间童子贾昌由于善养斗鸡,深得玄宗宠幸,因而“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时人既羡慕又嫉妒,嚯称其为“神鸡童”。

当时京城长安流行的歌谣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其中最突出的是大诗人李白。

唐玄宗天宝初年,时任宫廷翰林的李白很看不惯这种现象,他针对宦官、侍童、斗鸡者仰仗皇帝,豪奢无度、威势逼人的情景,愤而作《古风》加以嘲讽。诗中有:“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这四句写供奉唐玄宗斗鸡侍者的冠服、车盖十分光彩,气焰很高。

李白以“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作该诗的结尾,借用“尧”(明君)和“跖”(恶人)的典故,影射唐玄宗昏庸,慨叹当世君王不辨贤愚,乃至奸人作乱。

果然,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7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6月,叛军破潼关直逼京城长安,唐玄宗被迫率文武百官逃向西南入蜀避乱。

至此,风行20多年的“神鸡童”现象完全结束。

历史人物成功的故事励志 篇5

1948年,他进入伊顿公学求学。在第一次班会上,他郑重地告诉大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伟大的生物学家。尽管对生物课抱以很大热情,但是他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问题总是云里雾里,以至于课余时间总要追着生物老师解答各类疑问。他经常要问多次才能弄明白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以致生物老师对他无比头疼。即便如此,他的生物课成绩还是非常差。在一次250人参与的全年级测试中,他的生物课成绩排最后一名,其他学科也非常靠后,他因此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在这次成绩报告单中,他的生物课老师对他如此评价:“你是我教过的最笨的学生,我相信你真想成为伟大的生物学家,但以你现有的成绩来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对于你以及想教导你的人而言,根本是在做无用功。依我看,你换个理想或许更为实际。”

看着这份差生评价报告,联想到曾经的付出,他潸然泪下,感到无比难过和委屈。当他的父亲看到这份成绩报告单时大发雷霆。正在为他的母亲看病的家庭医生舒伯特先生将他偷偷叫到一个角落里劝他:“孩子,不要气馁,据我所知,这世上不缺聪明的孩子,但他们却没有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辜负了上帝的恩赐,忽视了努力的重要。其实,那是上帝在提醒你,你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成功。”他破涕为笑,将那张成绩报告单装裱在精致的相框中,以此来告诫和鼓励自己。

快毕业时,鉴于他身体健壮,他的父亲曾希望他去参军。为了进入大学深造,他私下里向舒伯特医生求助,舒伯特将他的小感冒故意诊断为支气管炎,从而中断了他的参军之路。

在申请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他只能就读古典文学专业。但他还是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动物学知识,旁听动物学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后来,他经过多次申请,成功转向动物学研究,正式开启了他的科研生涯。

他将那份成绩报告单放在实验室的案头,以此告诫自己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会成功。为了学习动物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闲娱乐,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一天晚上,他在实验室做实验,由于实在太累,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只猫闯进来将酒精灯打翻在地,桌面燃烧了起来。好在他的妻子为他送夜宵时,恰巧看到,才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时,他就会看看这成绩报告单,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懈,不然真的就被那位老师说中了。

1958年,他用从蝌蚪细胞提取的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此后,他在这次实验中用于细胞核移植的工具和技术被动物学界广泛使用,他因此被称为“克隆领域的教父”,并荣获诺贝尔生物学奖。他就是现年79岁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

历史上感人的爱情故事 篇6

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晋阳,“醋”也成为唐宫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宫储存极多。据说,唐太宗年间,宰相房玄龄惧内是有了名的。其妻虽然霸道,但对房玄龄衣食住行十分精心,从来都是一手料理,容不得别人插手。

一日,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酒足饭饱之际,房玄龄经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几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几分酒意的唐太宗乘着酒兴,便赐给了房玄龄两个美人。房玄龄不料酒后吹牛被皇上当了真,收了两位美人,想到霸道且精心的妻子,愁得不知怎么才好。还是尉迟敬德给打了气,说老婆再凶,也不敢把皇上赐的美人怎么样,房玄龄才小心翼翼地将两个美人领回家。不料,房玄龄的老婆却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见房玄龄带回两个年轻、漂亮的小妾,大发雷霆,指着房玄龄大吵大骂,并操起鸡毛掸子大打出手,赶两个“美人”出府。房玄龄见不对头,只好将美人送出府,此事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李世民想压一压宰相夫人的横气,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龄和夫人问罪。房玄龄夫人也知此祸不小,勉勉强强地跟随房玄龄来见唐太宗。唐太宗见他们来到,指着两位美女和一坛“毒酒”说:“我也不追究你违旨之罪,这里有两条路任你选择,一条是领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过日子,另一条是吃了这坛‘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

房玄龄知夫人性烈,怕夫人喝“毒酒”,急跪地求情。李世民怒道:“汝身为当朝宰相,违旨抗命,还敢多言!”房夫人见事已至此,看了看二女容颜,知自己年老色衰,一旦这二女进府,自己迟早要走违旨抗命这条路,与其受气而死,不如喝了这坛“毒酒”痛快。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举起坛子,“咕咕咚咚”的已将一坛“毒酒”喝光。房玄龄急得老泪纵横,抱着夫人抽泣,众臣子却一起大笑,原来那坛装的并非毒酒而是晋阳清源的食醋,根本无毒。唐太宗见房夫人这样的脾气,叹了口气道:“房夫人,莫怨朕用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过念你宁死也恋着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得了这么个结果,虽酸得伸头抖肘,但心中高兴万分。

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篇7

一、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1、历史故事的引入和初中生的特征相一致

历史和学生生活的年代相差遥远,如果老师单纯靠知识讲解和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学生定会觉得无趣,逐渐的还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吸引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使班上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的运用,让学生大概了解历史事件的开端、过程和结果,再加上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为历史课堂增加趣味性,进而逐渐达到显著地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可以根据了解到的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初中生在初中这个阶段,对于故事情节记忆力非常强。由此可见,相对于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历史故事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历史内容记忆更加深刻,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改变了对历史学科的看法。

2、历史故事的运用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化复杂为明了

历史故事的教学形式特点便是栩栩如生的描述历史上的一些细节,完整精短的讲述了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将历史实践中的情节还原后呈现在初中生的眼前。而对于历史课本中比较难懂的事件、时间、地点等,都可以很好的转化为历史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能够轻松的记忆住。同时,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老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与历史内容相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其变得具体化,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深刻印象,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性。

3、历史故事运用于历史课堂中成为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

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年代非常久远,而许多历史事件都用故事的形式保存下来。历史故事可以详尽的还原当时情景的原貌,进而传承给一代一代的人。与此同时,历史故事简短精炼,以这种口头传播的形式进行,速度非常快,可以快速成为众人皆知的事情。通过历史故事的描述,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而是要让学生从所学的历史知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进而不断总结,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人生道路。所以,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有了解历史,不忘历史,从历史故事中汲取经验的意识。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需要,选取有效的历史故事穿插于历史课堂中,进而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选择历史故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历史故事的选择不单单是为了营造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更多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历史故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到史学知识的精髓。所以,如果老师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总结出选择历史故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1、历史故事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事物的喜好主要还是由兴趣主导的,所以,老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必须要遵循趣味性这一特点,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和故事的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和学生多交流,努力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心灵上的朋友,进而去了解班上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一定要注意不要以老师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去判断学生,同时,历史故事选择是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多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节,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感悟故事的主旨,内容方面不仅要生动有趣,选择的故事情节还要具有积极向上、乐观等情感,这样的历史故事才可以对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引导,进而使学生还不太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正确的指引。

2、历史故事的主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一个优秀的历史故事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可以是描述历史进程,朝代的更改,也可以是描述某个英雄人物的事例,还可以是某一工业时代的进步等,如果历史故事没有一个明确主旨,便会使初中生们思维混乱,这样的历史故事教学形式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且,对于一些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很有可能会逐渐打消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倦历史学习的思绪。因此,老师在筛选历史故事时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在主题之中还要具有层次明晰、思路明确和意义明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此历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这样历史故事的讲解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真正的作用。同时老师在讲解历史故事之时,要把话语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处理好,使讲解的过程逻辑清晰、论点明确、思考周全,而老师的语言要精简有趣,要善于把复杂的故事情节简单化,最终达到教学设计之时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帮助学生学到历史故事教学形式中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式。

3、立足课本,创设情境

初中历史课本是老师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老师教学的基础条件,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历史课本,历史故事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并不是随意的讲故事,更不是单纯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是要选择的故事内容要和教学大纲的内容一致,最好要扣准教学大纲的重难点,把重难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便可以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便于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消化。我们都知道,学习必须要进行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思考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质疑和设疑,从而在创设好的情境中让学生也能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进而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和历史故事内容环环相扣、紧紧结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活跃思维,使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同时,老师对待班上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采取不同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们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可以不断的提升,使学生们能够一起进步。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主要类型

历史故事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恰当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老师要把这些类型研究透彻,以便于更有效的进行历史的教学。以下是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的历史故事类型的划分:

1、根据历史课本的研究分期进行历史故事的分类

目前教学中的初中历史课本内容是根据史学研究学中的阶段分期来进行统一的分类。根据这种统一的分类形式可以将我国的历史分为远古的古代、相距较近的近代和科技发达的现代三个阶段。对应的,初中历史中运用的历史故事也要分为远古的古代、相距较近的近代和科技发达的现代三个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比较权威的分类方法。因此,老师要遵循这个分类原则,根据所学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规划好相对性的历史故事,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区分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指引,进而在指引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划分、归纳和整理的学习习惯,使以往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转化为轻松有效的学习。同时对于这些学习总结能力强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中描述一下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让其他学生能够有效的效仿,进而使整个班级的历史学习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2、根据历史故事的内容来划分

根据历史故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可以分为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另一方面是以历史事件为历史故事。人物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运用传记的方式记录,事件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运用记事本末体的形式记录,这便是历史使用最频繁的两种主要记录的方式。同时,以人物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对历史的功绩和历史行为来开展的,而另外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主要以开展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细节为主,突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真实感。因此,无论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亦或者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都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形成独立思考、感悟、理解和深化的思维意识。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高尚精神或者失败的教训,从中感悟出更多的道理,帮助学生正确的发展自身的人格,朝着人生积极的方向发展。

3、从历史故事与史实的关系进行划分

根据历史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可以把故事分为几类,即史实性的故事、传说性的故事和虚构性的故事。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史实性的历史故事,每个历史故事经过长时间的传承,或多或少便会存在浮夸和演绎的成分。因此可以得出,真实的历史情节是没有办法得到证实的,所以,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内容的备课时,必须多方搜集资料、查阅资料,多进行整理和归纳,尽可能的保证史实的真实性,让学生了解到的历史故事具有真实性和可查阅性,这是每个初中历史老师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到的,要认真对待教学,对初中生以及教学负责任。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

1、新课导入时,引入历史故事

根据初中课堂教学可以观察到,许多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讲课时总是大篇幅的侧重于理论知识,也能够观察到初中生对于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一点点的兴趣,这样长期下来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一点点的耗尽,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老师讲再多也是徒劳的,这时老师便可以在学习新课时,在课堂的前5分钟左右可以引入新课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全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循序渐进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目标,继而顺利的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老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下林则徐先生小时候的事迹:林则徐年小时候参加过一次童子试,他的父亲怕他走路累了影响考试成绩,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到了考场,考官见林则徐年龄小,想考考他,便出了上联,让林则徐对下联,以此作为进考场的条件。上联是“子骑父作马。”林则徐不慌不忙,一边下地,一边说出下联:“父望子成龙。”主考官听了林则徐的下联,不断点头,对其赞不绝口,很高兴地放林则徐进了考场。故事讲完之后,学生们都对林则徐从小的聪颖连声称赞,对林则徐的事迹都非常感兴趣,这时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把握住这个契机,引入新课——鸦片战争,通过巧妙的历史故事将教学内容直接过渡到该节课的内容中,顺利的完成对新课的导入,同时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的导入,真正了解鸦片战争所讲的知识,掌握住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情况,鸦片走私给我国当时社会带来的危害,还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事迹等等。同时,老师要注意的是在新课导入时,历史故事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占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更不能使历史故事的运用导致起到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因此,选取历史故事时可挑选导入效果强且精简的小故事即可,这样才可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在教学中插入历史故事

有效的新课导入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而每节课的时间有四十五分钟,如果想要学生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注意力应该不是每一个初中生能做到的。因此,老师要考虑到全班的学习效果,可以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半时,适当的插入一些简短的历史故事,以此来改变不太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再次活跃起来,继续保持学习历史的热情,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时,此文主要讲的便是两弹一星,还有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对中国发展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时老师可以讲一个短小的故事:“1958年8月的一天,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对一个年轻人说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个工作。’这句话一说出来,这个年轻人就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岁月。”这时老师可以进行设疑:这个大炮仗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年轻人又是哪个人呢?这时在课堂中学生的求知欲又被重新激发起来,进而进行学习和探究得出正确的答案。以这样的质疑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了当时历史的情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忘我牺牲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理想。从中也感悟到自己学习中这点小的困难简直是微不足道,进而更加发愤图强的学习。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同时,老师不能够局限于现有的小小成就,还要继续研究历史故事的运用,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历史课堂,把历史故事的应用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孙洪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

[2]范莉.巧用历史故事,创设初中历史灵动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14(04).

[3]刘春华.巧用历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4]卢春建.选择怎样的故事来开展历史教学——以《历史教学》刊登的部分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09(36).

[5]王素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5(12).

[6]徐波.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7]沈丽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2(09).

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篇8

【关键词】历史故事 历史教学 高效

现阶段,由于受中考历史分值相对较少的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很多老师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历史。然而初中历史本身就是一门故事叙述性的课程。受当前的教育制度、中考模式的影响,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缺乏灵活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大胆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教学创新。我通过总结多年初中历史一线教学经验,当我们在历史课堂上讲某一个历史典故或者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甚至听到入神①。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故事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笔者就借助历史故事,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提出浅微见解②。

一、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借鉴历史、联系当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等。这就凸显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学习大致就是由历史课程的筋骨——历史线索,历史课程的灵魂——历史规律,历史课程的血与肉——历史史实,历史课程的细胞——历史概念,历史过程的还原都是靠这些过程规律统一结合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联系这些过程规律,让学生做到有效记忆学习。可是,这些规律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些繁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构成。大量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非常吃力,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会逐渐出现厌学情绪。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的强行记忆教学,这就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烦躁情绪,加上历史中考的分值较低,很多学生和家长根本就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些不良现象,给我们历史课堂的有效展开增加了很多障碍。

二、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和内涵

历史故事就是以历史图籍和历史文献为素材,借助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对曾经的历史通过历史书籍和故事给予重现。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枯燥的历史事件和时间,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更加直观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故事通常都有跌宕起伏的情感和悬疑的故事情节,能调动人们的热情,如果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必然会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整个课堂都保持高度专注,学习效果也会出人意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三、借助历史故事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历史故事,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精选一些历史典故和片段,对学生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渲染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悬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狂热追求。例如,学习明清朝代的文化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历史典故,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故事片段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当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故事里的人物,合作对话。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的分析当时人物存在的社会背景和情感态度,更好的模拟人物,参与对话模拟。在此过程中,就会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文化欣赏能力和高效的学习效果。

2.精心选择历史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

历史教学之所以很难推进,根本原因还是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投入时间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精选历史故事,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扩展他们的视野。在教学中老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优选合适的历史故事来充实课堂。同时教师要有感情的讲说这些故事,慢慢的使历史情景融入学生的脑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近代抗日战争时,老师就要优选当时的一些抗日英雄人物故事。通过这些传奇人物故事,英勇抗敌、保卫国家的大无畏的精神,感染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3.借助多媒体播放历史故事电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历史故事题材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例如,学习一些历史事件时就可以选择一些剪辑好的影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或者让学生通过影片感受到那些伟人如何的勇敢、如何改变社会、改变国家的命运。学习他们的艰苦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中、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就可以有效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总结

故事教学法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作用,让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艺术欣赏能力。这样就可以丰富历史教学结构,灵活教学模式③。从而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历史知识,在故事中培养历史价值观,从而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

【注释】

① 王磊、王志. 初中历史的故事教学法探讨[J]. 方法交流,2012(8).

② 刘华. 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8).

③ 彭秋凡、王东瑞. 谈“故事”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6).

著名人物的历史故事 篇9

1947年,雷锋的妈妈死后,7岁的小雷锋成了孤儿,贫苦的叔祖母收下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叔祖母家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雷锋年纪虽小,但生活的磨难,使他过早地懂事和成熟了。为了减轻叔祖母家的负担,小雷锋经常上山去砍柴、放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每当小雷锋可怜巴巴的身影在哪家门口出现,哪家就叫他:“庚伢子,来吃口饭吧!”小雷锋胆怯地靠拢桌子,他往嘴里扒着饭,眼泪禁不住扑扑簌簌地往下掉。小雷锋再也不忍心给叔祖母家和乡邻们增加负担了。1948年一开春,他就瞒着叔祖母开始沿门乞讨去了。 讨饭,有谁能体味到其中的滋味?穿得破烂不堪的小雷锋,打着一双赤脚,拿着一个破碗,背着一个黑布袋,一家一家地哀求着,“爷爷,奶奶,伯伯,婶婶行行好吧!给一点吃的吧!”那凄楚的声音,那饥饿的目光,那黑糊糊枯瘦如柴的小手,令人心酸泪流。有一次,可怜的小雷锋东家西一家的讨了一天,也没有讨到什么吃的东西,饿得他两腿打颤,虚汗直淌。他壮起胆子向一扇朱红大门走去,还没等他喊开门,一条恶狗就窜了过来,对着小雷锋狂叫不止,吓得小锋一边用木棍打一边跑。这时地主婆从屋里走出来,看见小雷锋用木棍打他的狗,便破口大骂:“你这小叫花子,好大的胆……”说着便唆狗咬雷锋,小雷锋哪里躲得过,恶狗猛扑过来,一口咬住了雷锋的大腿,顿时鲜血直流。小雷锋疼痛难忍,大哭起来…… 也不知在外流浪了多久,一天,小雷锋终于回来了。他老远就喊:“叔祖母!”叔祖母赶紧从屋里奔出来:“是庚讶子回来了吧?”叔祖母仔细一看,见庚讶子瘦得不成人样,一身又脏又臭,叔祖母一阵心酸,一把搂住小雷锋的头泣不成声他说:“讶子,你再莫去讨饭了,我们喝粥多放一碗水,有叔祖母在,就不会把你饿死的。”听了叔祖母的话,小雷锋在外受的苦和委屈一下涌上心头,他扑在叔祖母的怀里大声地痛哭起来。 1955年下半年,乡里组织扫盲,决定把没进过学堂门的婆婆姥姥及中年青年人组织起来办夜校。消息传开,人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报名非常踊跃,可就是没有物色好老师,这可急坏了我这个当乡长的。雷锋当时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听到办夜校的消息后,想到了自己能进学堂是多亏了党和毛主席,现在乡里办夜校,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给每一位乡亲。他便约了他的好朋友小芳一道来找我。“彭叔叔,我们帮乡里教夜校,好不好?”“你们能行吗?”我仔细地端详他们。“试一试吧!我教语文,小芳教算术和珠算。” 夜校办起来了。教室就在黄花塘钟二婶的堂屋内。夜校上课的第一个晚上,荷叶坝完小的老师和我都来了,我们担心雷锋是否能上好课,就在后面听他讲。雷锋将自己入学第一课学会的“毛主席万岁”教乡亲们写,像老师为他上课一样反复讲笔画的名称和笔顺,然后带领大家写:“一撇、一横、一横、一竖弯钩…… 在雷锋的耐心教导下,乡亲们都学会了写“毛主席万岁”。雷锋望着乡亲们写的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领略到了教夜校的光荣,他感受到了乡亲们的信赖;他为自己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出力而感到无比幸福、欣慰。从此,每当晚饭后,雷锋便挨家挨户地叫他的“学生”去夜校上课,成了夜校出色的“小先生”。 夜校没有固定教材,教什么,怎么教、这可难倒了他们。雷锋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将农村常用字、农村俗语编成了顺口溜,如:“钟二叔打车子,一车二百斤”啦,“李一婶插田,二天两亩”啦,“白菜萝卜,扁豆黄瓜”啦,这种教材和教法,很受夜校学员的欢迎。 有一次,小芳上珠算课,一位大哥哥与小芳吵了起来,这可气坏了小芳,她这位“小老师”哭了起来,不肯再教了。雷锋理直气壮地批评了那位大哥哥,其他的叔叔婶婶也帮他们说话。雷锋又耐心地劝导小芳,鼓励她继续干下去。 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收获,不识字的开始识字了,不会算的初步能算了。后来,我们乡里有了自己的小文书,有了自己的小会计。在年底,县里组织夜校检查评比时,雷锋他们办的夜校名列全县榜首。乡亲们都称赞道:“雷庚讶子这位小先生还真能干哩!”面对乡亲们的夸奖,雷锋总是说:“距离党和毛主席的要求,我们还相差很远,以后一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上一篇:幼儿园小朋友的评语摘抄下一篇:春游作文800字-春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