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英语范文

2024-08-22

说课稿英语范文(共11篇)

说课稿英语范文 篇1

高中英语语法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了解感知动词过去分词做宾语补足语。2.记忆能在其后加宾补的常用动词。3.学会使用过去分词做宾补。

学习重点:过去分词做宾补的使用。考纲规定:

过去分词做宾补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出现的形式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在阅读,完型等题目当中也有所体现。学习内容能够接过去分词作宾补的三类动词: 1.表示感觉或心理状态的动词。如:see, watch, observe, look at, hear, listen to, feel, notice, think等。

2.表示“致使,使役意义的动词。如:have, make, get, keep, leave等。3.表示“希望”、“要意义的动词。如:like, order, want, wish, expect等后用 “vt +(to be)+pp”。

4,做各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了解并使用这一语法现象。语法分析

:这一语法现象并不是很难,但是很常用,无论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还是在将来高考的时候都可以见到,所以不可不学,但也不必死学,毕竟重点和难点是练习使用这种语法。所以出题时,既要有代表性,又要前连后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给予适当的点拨和纠正,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辅助教具:多媒体教学设计理念:呈现,练习,成果。(3p)教学过程:

1.导入。呈现课文中出现的过去分词作宾补的句子,让学生找出这几个句子的共同点,并归纳语法现象。2.过去分词作宾补表示的意义。组织学生们自己读,自己记,同桌间互相检查,老师抽查。3.习题练习:

1)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各小组派一人起来 说出答案。2)单项选择题,共

10个题。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讨论,探究结果,展示汇报,学生评判,陈述理由3)高考链接。选择2-4个比较简单的高考真题让学生试做,初步感受高考出题思路 4)处理学案上的习题,加深过去分词做宾语补足语的理解和应用。4.作业。笔头总结过去分词做宾语补足语的意义,并做相关练习。

说课稿英语范文 篇2

一、把握内容,定位目标

这一内容主要围绕“寻找物品”这一话题展开,介绍了几个表示物品名称的单词,。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动词be的过去式was,were。

知识目标: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was,were,a CD用本课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walkman,roll,film,mobile phone,earphones,a diary,a pair of glasses,a moment ago,just now。2、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句型Where’s the…?It’s…It isn't…there now.It was there a moment ago.Where are your…?They're on/in behind/….They aren’t there now.There were there a moment ago.3、能初步学唱歌曲Where’s my diary?

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be动词的过去式was,were。

二、根据目标,构建思路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重在交际”的理念,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

能力目标:能在实际情景中运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生活为情境,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过程。采用任务型模式,以教师引导点拨为线,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基调展开教学,努力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交际,在交际中学会语言。

三、依据思路,设计教学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步教学过程。

(一)激活思维,调动情感

在Warming up环节中,我利用动画歌曲the months热身,轻快的旋律,既营造轻松的氛围,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接着进行Free talk,复习there be句型,接着在听口令,做动作的活动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巧设情境,感知体验

接下来,展示小狗所在位置的不断变化,复习介词in,on,under,beside,between,behind.以及句型Where is/are……?这牢牢吸引住学生的视线,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同时,这里一改“发言必先举手”的常规,让学生抢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中。根据小狗所处的不同位置,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既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很自然地引到生词的学习中来。

由复习介词到引入生词diary,(呈现小狗坐在日记本上的图片,问学生Where is Bobby?学生回答On the book运用水印效果处理的日记本,看上去书,这时,教师告诉学生,It’s not a book.It’s a diary.)两者间实现了无痕过渡。接下来,通过展示两幅照片,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让学生练说句子:I was

eleven_last year.I was in_Grade5_last year.学生能初步感知was这个词。接着,动画故事的呈现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过去式这一难点。灵活运用教材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猫和老鼠”的故事是5A第二单元的内容,它以幽默、有趣而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今天的课堂上使用,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符合过去式情景教学的需要,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较好地运用了本课重点语言知识。

单词教学是通过展示生日礼物的方式进行的。在单词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里用生日礼物来引出新词,同时对单词的教学中又进行了拓展,用不同的方法操练,如:讨论你想要CD随身听做生日礼物吗?谈谈你爸爸的手机是什么样的?在巩固词汇时,我询问学生想要作为生日礼物,当学生说到想要CD walkman时,我便带他们走进我创设的真实情景中。CD walkman不见了。在这一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乘学生不注意藏起CD Walkman.,然后问学生,Where is it?很自然地过渡到It isn’t there now.It was there a moment ago的学习。

(三)交际运用,巩固创新

通过展示情景1、手机原先在包里,后来不见了。2、胶卷原先在桌子里,后来不在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was这一过去式。在课堂中我进行了常规的练习,注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两首极具韵味的rhyme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抓住,抑扬顿挫的节奏,生动的语调,这一设计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氛围,更有利于新知的巩固学习。

Where,where?Where’s your doll?

Where,where?Where,re yourballs?

It’s,it's on your chair.

They’re,they,re behind the door.

No,no,itisn’t there now.

No,no,they aren’t there now.

It was,it was there just now.

They were,they were there justnow.

Where,where?Where’s yourdoll?Where,where?Where,re your balls?

It’s,it,s on your chair.

They’re,they,re behind the door.

No,no,it isn,t there now.

no,they aren,t there now.

It was,it was there just now.(刚才)They were,they were there justnow.(刚才)

两则rhyme的练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播放歌曲Where’s my diary?,在听听、唱唱中巩固本课所学语言。另外,小组合作的游戏将知识融入玩乐之中。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做“东西在哪儿”的游戏。具体做法是:小组内进行。学生闭上眼,其中一位任意收掉桌上的几样东西,然后问:“Where is your…?请学生说出物品的位置。如果不在了,即说It isn’t there now./They aren’t there now.lt was/They were there just now.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巩固本节课内容,游戏中可以任学生发挥,让学生轻松地运用语言,发挥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开放练习,课外延伸

综合英语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内容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Section A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如何给人留下好印象。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程以及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学内容中的第一环节——课程地位。

“综合英语”是商务英语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开设两年。商务英语的职业能力分为外贸业务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语言应用能力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是基本的专项技能,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培养商务方面的英语能力。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模块中,综合英语重点培养读和写的技能,它是阅读与写作能力模块的主要支撑课程。综合英语培养的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信息的提取、理解、筛选等能力,以及略读、速读、详读等阅读方法;培养的写作能力包括对所获取信息的重组、再创作等能力,以及套写、改写等写作基本方法。

从课程的前后续关系来说,综合英语是后续的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公认的英语水平能力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证和剑桥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考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获得职业资格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英语中的重要知识点是上述职业资格考证的必考内容,其培养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上述职业资格考证重点检测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本次课的地位。

根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的特点,我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1,9,10单元作为college板块,2,3,10单元为family板块,4,6单元为job板块,5,7单元为society板块。

本单元的话题为Body Language,在外贸行业中体态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在这门课程中地位重要。而本次课的话题为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为这一单元的第一次授课,它属于读写课,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第二次阅读课和第三次习题课打下基础,那么从综合英语课程的目标来说,本次课是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

第三个环节,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整体英语水平较好,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在信息的提取,筛选以及重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根据综合英语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整个课程是采取以学生实践为中心,通过案例呈现、项目分析、任务设置、讨论实施以及评价反思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本次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生-生滚动交流为主要互动方式,以任务教学法为教学的基本方法,体现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

第二个板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与完成任务相关的词,词组和句型

单词:conscious,encounter,interview,focus;

词组:rang from,be committed to,lighten up,take seriously;

句型:a: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evidence / study / facts / experience / data) show(s) (proves / suggests / indicates)that…(

b. sb. does one thing, does another thing, …(a list of examples).The secret / basicproblem is that…(作者的观点)

(2)了解面试技巧和礼仪,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体态语言。

2.能力目标:

(1)阅读能力目标

能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并摘录要点;

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能利用上下文猜测新词汇。

(2)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用从课文中提取、筛选的信息重组信息,

表达意图,构写短文。

(3)职业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得体的语言,正确使用肢体语言,

掌握必要的面试技巧。

3.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的面试问题,激发学生完成实际任务的成就感,同时了解人际交往的礼仪和技巧,培养职业精神。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

(1)掌握与完成任务相关的词、词组和句型

单词:conscious,encounter,

词组:rang from,be committed to,

句型:sb. does one thing, does another thing, …(a list of examples).The secret / basicproblem is that…

(2)运用信息筛选和提取能力。

2)难点

运用信息重组的能力,即撰写短文。

5.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当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总的是运用任务教学法,通过模拟面试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6.教学资源包括学生用书,综合练习,自学光盘,网络课程,教师用书以及教学课件。本次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授课。

7.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按照以训练阅读和写作技能为主、听说能力为辅的课程要求,我设计一个写作任务,以如何顺利通过面试为主题,写作一篇短文,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解决这个问题来实施。首先提出任务,以招聘广告和面试视频为导入提出此次课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和找寻具体信息的阅读任务,深刻理解课文、把握作者意图,接着通过模拟面试的形式,让学生运用与解决任务相关的所学词汇、词组和句子,达到熟练使用它们的目的,最后以相关的词汇、词组和句子进行信息重组为基础,完成写作任务。

第三个板块、教学进程

Pre-task:

Pre-class: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job interview(课前准备:收集面试的资料)

While-class:(7 分钟)

1.Lead-in(导入)

通过一则招聘行政助理的广告导入,观看一段面试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How can we succeed in an interview ?

What qualities are preferred?

从而引出本次课的任务: Task: Write an essay: 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写篇如何顺利通过面试的文章)

这是任务前阶段,目的是激趣与引入,使学生认识本节课总任务,同时也是为完成总任务扫清认知障碍的阶段;通过激活已有信息,使学生具备摄入新信息的心理定势。运用视听法,观察图片及录像这些辅助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视觉化,有助于记忆与理解。

Task-cycle: (3 steps)

Step 1: Reading:(38分钟)

1. Fast-reading: (8分钟)

A: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找出文章大意)

B: Fill in the form. ( 分析文章结构)

2. Detailed-reading:(30分钟)

A: Find out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How do we show our true feelings during the first seconds when we meet someone?

(提问在第一次与人会面时,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自我?)

B.Language points.

(通过翻译法以及介绍词缀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词汇、短语以及句型)

C. Retell the text (口头复述)

这是教学的重点,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略读、详读的方式,培养各种阅读技能。在对信息进行分类、理解和重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智能则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语言交流过程得以提高。

Step 2: Job interview (20分钟)(角色扮演方法)

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6.

3 Ss are interviewers and the others ar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They are applying for the job of A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

(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在表演时对于学生的肢体语言和面试技巧进行评价与总结,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个部分属于教学的难点。采取面试情景的设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活动使学生能实践语言知识,语言的实践与讲练结合,才能使知识及学生的才能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讨论,在纠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同时这也是以对学生学习的小检测。

Step 3: Writing (20分钟)(写作短文)

You are allowed 2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on the following topic.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How can we succeed in the interview?

(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写作范文)

这是本节课的任务后阶段,写作不是课文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力的扩展、知识的再生与运用。整节课输入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了写作信息框架, 从而完成写作任务。

Post-task:

Present what has been finished by groups. (任务的展示与交流)

作文评分标准

2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但多数为严重错误

5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8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过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错误;

11分—— 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

14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较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误。

Further Sources

1.Websites: http://www.job-interview.net/

http://hotjobs.yahoo.com/

2. Books: Ace the IT Job Interview!

Great Answers! Great Questions!

第四个板块:考核评价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评价: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评价

《瑞雪图》说课稿[范文]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语文第7册主题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美景。课文通过对这一场瑞雪的描述,表达对这一场预兆来年丰收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2、教学目标的设定。

(1)、研读课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也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4、教学准备。

(1)、由于部分孩子生活在南方,没见过雪,搜集关于雪景的多媒体课件,有利孩子对雪的认识。

(2)、收集有关雪的诗歌、图片,以及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3)、圈划描写雪的重点句子。

二、说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意,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感情朗读法:运用感情朗读法,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三、说学法:

1、读-思-议-读法:在学文时,我从“导-扶-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2、学法迁移法:在教学“雪后美景”这段时,我引导学生迁移上一段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四、说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问题引入→品读词句→抓住中心→朗读回顾→提高能力 第一步: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大家已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下雪的图片,用课前收集的诗歌和积累的词语赞颂眼前的情景。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1、自由读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2、谁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内容。

(这样设计利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文章的重点,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第三步: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一)体会雪大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并结合“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

1读:指名读了解内容。

2思: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问题: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这一特点,你从哪几个方面来体会雪下得很大?

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4读:指名读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

(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同时在学生自读后总结该如何有感情朗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得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

(二)体会景美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并运用上一段中的“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雪后美景这一部分。

1读:雪后美景这一部分。

2思:组内思考,梳理出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

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

3议:组内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4读:小组通过朗读,表现出雪景的美。

(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还让学生动手勾画出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最后总结: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收获?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最后再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样的方法教学“雪中”“雪后”,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体会人欢

对于“雪后人欢笑”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个问题: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来吗?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了表达喜悦之情。这样可以看出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第四步,抓住中心,理解情感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联想,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所以我引导学生理解“瑞雪”是指什么,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再次谈谈为什么称这场雪为瑞雪。使学生明白此时此刻作者愉快的心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

(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抓住中心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五步: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学生一定能读出最好的水平!

第六步: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作者在写雪后美景这一段中: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从而总结出作者的写景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雪后美景这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学写片段“这场雨来得多及时啊!„„”

(这样的设计符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提高写作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重点和作者的写作特点,我的板书设计为: 瑞雪图

下雪前

天气变化大

下雪时

下雪后

美(粉妆玉砌)感受

《小管家》说课稿范文 篇5

大杖子学区车河堡小学

王新华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四课时《小管家》。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特色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课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要求是: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景,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材在活动的安排上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决策。首先是学生每天向爸爸妈妈了解家里的每一笔开支,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内,算出小计,在一周结束时做好总计;然后根据每天的小计绘制一周开支的折线统计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小组中交流;最后是依据统计结果给父母提出相应的理财建议。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

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一定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家里一周的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习做个小管家。出示课题:《小管家》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了解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家里一周开支记录单。全班交流,各小组内选派代表汇报其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①你是怎样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②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表的制作。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

师:如果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你应该怎样设计?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照老师提供的统计图样,也可以向小组内同学学习绘制方法。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现家里一周开支情况的周期性。

3、展示、交流、汇报

浮力说课稿范文 篇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力》。

一、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教材,对浮力这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这一常识的基础上,综合的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等知识而展开的。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浮力,如何测浮力的大小及阿基米德原理。为接下来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的内容及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将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1、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3、理解阿基米得原理

4、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定性认识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学习使用探究学习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关观:

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认为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1)浮力的概念,经历探究过程,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1)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及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方法。即在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基础上,辅助以观察、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真正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测量,明确浮力的大小,然后通过简单的生活现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的规定到思维的具体,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争取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五、教学过程

1、浮力的概念:

浮力的概念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后归纳得出,生生交流后,学生汇报,教师点评。1)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3)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4)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的感受,准备2个小实验,一个是释放氢气球,一个是往水里压空矿泉水瓶。

在这一环节,也许有各种问题出现,特别是概念的建构与生活经验的冲突,比如正在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另一个生活经验去反驳,比如在水里提物,比在岸上提物轻松。从而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浮力的测量:

明确了浮力的概念之后,在手压矿泉水瓶的实验中,提问学生有没办法测得浮力的大小。给出器材,小组讨论,得出方案。

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细绳

实验步骤:在空气中称出石块的重力,将石块浸没在水里称出此时的视重。

根据现象能说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

除此,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会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正好等于浮力的大小。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

关于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利用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盛有纯水和浓盐水的容器各一个。实验步骤可以参考书上P92。学生按照步骤记录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个实验比较简单,计划让同学们自行完成,有问题的举手示意,完成后一起交流。

关于探究浮力的大小,在已经知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质量、重力)有关。

《小刺猬》说课稿 篇7

橡皮泥是现代泥塑材料, 可塑性强, 色彩鲜艳, 塑成的作品效果好, 适合小学教学用。本课要求学生以橡泥作材料, 以小刺猬为例, 塑造出可爱的小动物。

《小刺猬》要求学生能抓住刺的剪法, 探讨剪的技巧, 并用此方法, 学做其他小动物。同时注意先整体后局部的制作方法。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塑造各种小动物,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也抒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颗爱心。

从教10年来, 笔者一直在《劳动与技术》这块土地中耕耘, 十分喜欢这门课程, 几年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纵观平日的教学, 学生仍然是“跟我学, 跟我做”, 并没有完全摆脱“你教我学”的学习方式, 与新一轮课改中强调的“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 显然是有差距的。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知识目标:学习剪的技法塑造小刺猬, 并能用此方法做其他动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对彩泥作品的兴趣。在小组的分工、讨论、评价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环境的创设, 抒发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热爱。

4.本课的重点:通过探究, 学会用剪的技法来塑造小动物。要始终牢记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二) 说教法

劳动与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动手创造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个体探究、全班讨论、实践交流、展示评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欢乐、紧张、和谐的气氛中, 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技术素养的形成, 也从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合作成功的愉悦。

(三) 说学法

新课程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所以在“小刺猬”这一课中, 可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实践、乐于体验的环境 (小刺猬邀请动物朋友们到大森林里分享丰收的快乐) 。本节课, 学生学习的技术术养是“剪的技巧”, 所以“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 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 (2) 动手尝试的学习方法; (3)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法和学法, 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 (展示用“剪“的技巧塑造的其他动物) 、橡皮泥、森林的情境。学生动手、动脑, 尝试、探索, 由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 并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美丽与创造的快乐,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 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发散技巧。“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好朋友,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用橡皮泥来塑造动物, 要让橡皮泥听话, 就得用基本操作方法。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在接触橡皮泥时用到过哪能些技法?每个同学拿一小团橡皮泥, 耳朵听老师的指令, 完成相应的动作:捏、揉、搓 (听清要求, 搓成一个象老师一样的近似圆稚的形体)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你觉得这个圆稚体有点像什么?预设 (老鼠) :如果请你把他制作成一只老鼠, 尾巴要掉下来怎么办?胡须可用什么代替?) ; (刺猬) , 刺猬身上的刺你想到了哪些表现方法 (剪刀、针、火柴、牙签来表现) 。”讨论得出:为了使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除了用手捏制以外, 可以使用技巧, 巧妙地运用到橡皮泥的制作中, 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本设计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材特点, 学生直接用手来回忆橡皮泥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制作想象,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一些工具与辅助性材料在橡皮泥中造型中的作用。同时老师用语言渲染情境, 激起了学生对制作的兴趣与冲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2.突破难点, 探究技巧。用剪刀剪小刺猬的刺是本堂课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 做如下设计:

(1) 自学课本内容。学生对刺猬的刺的表现方法有自己的想法, 顺着学生的思路, 让他们自学书上的内容:小刺猬的制作分成几步;课本中小刺猬的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2) 师生互动交流。以小刺猬的制作举一反三, 明白橡皮泥造型的方法:先整体后局部。

(3) 自主探究“剪”的技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着在刚才搓好的圆椎体上剪刺。老师巡视, 把较好的作品与存在问题的作品收集起来。

(4) 全班交流、讨论。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半成品, 比一比, 谁的刺剪得更形象?得出剪的技巧 (翘;深度;角度) (要突破难点, 此步骤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探究, 表达, 学生暂时表达不清, 别急, 耐心地引导, 不要急于求成, 轻易灌输。)

(5) 再次实践“剪的技巧”。通过交流, 学生对如何剪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趁热打铁, 让学生再次尝试, 用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角度剪刺, 感受刺的效果。 (这一步的实施, 让讨论的结果得到实际意义上的体现。)

(6) 完成作品。小刺猬的其他几个步骤比较简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掌握, 所以老师没有一一加以示范, 而是放手让学生实践。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3.发散思维, 紧扣技巧。如何剪刺是难点, 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项技术。相信通过难点的突破, 全班同学都能做一只刺猬, 如果到此为止, 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可做如下设计:

(1) 看到刺猬身上的果子, 最先跃入你脑海的是个什么情景? (这是秋天的森林, 树叶已落了, 果子都成熟了, 你们看, 小刺猥正忙着运果子呢。) 这么美的森林, 小刺猬很孤单, 你有什么好办法?

(2) 除了小刺猬的家人外, 森林里还有小刺猬朋友, 他的这些朋友, 同样也用到了剪的技巧?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CAI出示橡皮泥作品 (强调用剪刀“剪”的技巧) 。

(3) 这节课, 我们要用刚刚学的“剪”的技巧来塑造小动物, 然后把他送到这个美丽的森林中。

4.在动手前, 老师应给予提示:

(1) 小组分工合作, 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主人, 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朋友; (如果塑造小刺猬朋友时, 碰到困难, 大家可以讨论、合作)

(2) 制作时间15分钟, 用上剪的技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为主,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 除了看到老师的组织与相关的引导外, 基本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 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3) 小组内评出最佳小主人和最佳好朋友。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制作小刺猬, 老师提醒他们, 制作的小刺猬能与众不同, 可以在形态上、姿势上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尝试制作其他动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 老师边巡视边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同时牵线搭桥, 让制作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互相交流。

本设计, 既承上又启下, 在书本制作小刺猬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散与拓展。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与其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方法, 既照顾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又激励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以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水平, 解决“合格+特长”的问题。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目标, 即“生成性目标。”学生有权利决定自己最想学做的, 并且越来越深入地进行探究。

(四) 创设情境, 欣赏技巧

每一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 评出了最佳小主人与最佳好朋友, 老师从不同角度把作品一一拍摄下来。

1.欣赏最佳作品。

2.学生介绍作品的亮点, 介绍自己的感受。同学互评 (评优点、说建议) 。课堂上不但有学生的自我评价, 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有教师最后的总结评价。互动评价,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 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

3.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有亮点,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小刺猬主人想把可爱的小动物们邀请到美丽的森林中。“同学们, 在送别小动物的时候, 轻轻地送上你真诚的祝福。我想采访几个同学, 你送上了什么祝福?”这节课并不只是单纯地进行劳动技术的学习, 而是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劳动实践中。

4.是呀!小刺猬主人和他的朋友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快乐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爱:朋友的爱、大自然的爱, 大家的爱。同学们, 爱动物, 爱自然吧, 在爱的怀抱中, 会更加幸福, 更加快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

说课稿英语范文 篇8

本单元的内容和旅游相关,主要是围绕Tony向他爸爸借用在澳大利亚拍的照片,通过介绍澳大利亚的景点、动物和风土人情展开听、说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

【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是我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规范比较好,而且班级学习氛围比较浓厚。虽然that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运用是个新语法点,但是因为前面有语法前置课的铺垫,只要设计得当,让学生多说多练多用,还是能够熟练掌握该语法点的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使用下列单词及词组:here we go,magical,sailing boat,keep sb./sth. away,fly,keep a diary等。

能力目标:1.能介绍参观过或想参观的某个地点。

2.能正确运用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情感目标:能够介绍中国的文化景点,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下列单词及词组:here we go,magical,sailing

boat,keep sb./sth. away,fly,keep a diary。

2.能正确运用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介绍参观过或想参观的某个地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激趣法、交际法、情感交流法、评价法。自主学习、结对练习、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视频、电子白板、录音等多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

1.预习词汇: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查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著名景点,并用英文介绍,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2.课前朗读:大声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检测预习效果

(pairwork)。

激情导入:

1.激趣导入法:让学生带着任务观看一段澳大利亚旅游的宣传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展示新知识:从单词到短语再到句子,层层递进,展现本课新知识点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并让学生大声朗读,进行初步的造句练习,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扫清障碍。可以采取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以机械性操练为主。

整合教材思路:本节课我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自己的“四步一提升教学法”,对本节课的对话教材进行了整合,使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使整节课既不像阅读课那么沉闷,还充分练习了阅读;而且比单纯的听说课内涵要丰富得多。

对话教材的整合:外研版初三课本的对话内容都比较长,我们备课组大胆地把长篇的对话材料作为阅读材料来处理,实践了我的“四步一提升教学法”,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

我们备课组从初一开始,就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策略指导,尤其是我的“四步一提升教学法”实施一年多来,每节课都进行策略指导,所以课堂上不需要老师多解释,学生就能进行有效的阅读。

四步即四步读:1.第一步读,让学生快速阅读对话,理解对话大意或中心思想,设计整体性的比较简单的题目。

2.第二步读,学生详细阅读全篇对话,理解对话内容的内涵,进行多层次设计,题目形式要多样化(选择题、问答题、表格题、句型转换……),注意梯度性。本节课设计的是一个表格题,怎样介绍一个景点,题目把澳大利亚的三个著名景点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一目了然。

3.第三步读,首先学生自己仔细朗读,找出重要知识点和语言点,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找出共同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随后自己巩固。

4.第四步读是让学生大声分角色或自己朗读,加深理解对话内涵,培养语感和朗读的技能。

本节课我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没有让学生朗读全篇对话,而是重点突破了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让学生找出来并大声朗读,然后两人互查,班内抽查进一步突破了重难点。

一提升(学以致用):

一提升即读后说的环节,指的是以编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活动引领设计说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吃透对话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描述一个地方应该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小组成员根据范例编对话,小组内从老师给出的三个著名的地方或者学生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中任选一个地方进行描述。

(1)要求每个同学至少说一句,多说不限,并加分。这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面。

(2)为了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我要求小组至少运用一个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为了鼓励学生多运用,只要额外正确运用一句定语从句,小组加5分。对于新语法点,由于前面各个环节的层层递进,本环节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读多练多说,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因此本环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各小组争先发言,教师要注意调控好课堂。

欣赏英文诗:此外,我还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情感培养。以欣赏我自编的小诗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客观评价,鼓励先进,鼓舞后进。

课后提升:最后我对课后提升即家庭作业进行了分层次布

说课稿-青花瓷(范文) 篇9

小黄中心学校 陈艳艳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花瓷》。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自选教材,课题《青花瓷》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呈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主要让学生掌握青花瓷纹样,学生可以在纸盘上随意画出任何图案,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图形表现能力。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和乐趣,并且能够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感受其典雅高贵的美,知道青花瓷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尝试用不同的图案装饰青花瓷。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1)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2)用不同的图案装饰青花瓷。

一、学情分析:

在美工表现方面,一直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自己的思维,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多是根据范画或范作进行模仿的一个过程。本课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青花瓷,也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对他们的进步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美工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通过一个元代青花瓷,引出本课的内容。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在展示大量图片的时候,分析青花瓷的图案特点,为学生自主创作打下基础。

(三)示范(2分钟)主要是通过在多媒体的展示,再一次向学生巩固青花瓷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创作的方法。

(四)学生练习

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评价

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自评,互评。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说教法:

《气体的压强》说课稿范文 篇10

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儿向大家汇报的课题是《气体的压强》。本节的教学是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延伸,在压强一章中有着较重地位,气体压强不象固体、液体那样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大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去理解、去感悟,这其中就渗透了一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即“间接推断”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感悟,来理解大气压的存在。这对今后磁场、电现象的教学也起了一个教学的铺垫作用。

下面我就本节课教学的有关方面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本节的教学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事例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二是让学生能通过科学的探究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并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三是让学生知道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四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具体这一节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通过“易拉罐被压扁”、“硬纸片托水杯”等实验首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引出“大气压”的概念。书本对与大气压概念的提出放在后面,而在课的一开始便直接出现“大气压”三个字,我认为这样安排顺序是不太合理的。其实对于“大气压”概念的教学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递进启发的方法让学生得出,我的教学是这样的:“提问:固体为什么对它的支撑面有压强?”学生会很容易的报出答案:因为固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接着提问:“那么液体为什么对容器的底面有压强呢?”学生也会很容易的报出答案:因为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空气是否也要受到重力的作用?空气内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学生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样学生便很顺利的得出了大气压的概念。

在学生知道大气压存在的基础上,立刻提出问题:大气压多大呢?于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塑料吸盘进一步让学生亲身感悟大气压的威力。而后通过小组分组实验根据针筒实验的步骤让学生粗略的测出大气压的值。学生测出的值大多都不同,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便可引出托里拆利实验。其间的教学可以简单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FLASH动画来实现实验的过程。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水银是有毒的,进而提出:能否改用水来做这个演示实验呢?启发学生们根据公式P=ρgh去讨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总结出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对于“大气压的变化”一部分可以通过山体植物的垂直分布和气压的数据,让学生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夏天雷雨天气的闷热,老人的呼吸困难,水中鱼儿跃出水面呼吸氧气等现象让学生感知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

课本通过“高压锅”、“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来阐述气压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实教学中还可以穿插的事例还很多,例如:飞机起飞与降落人耳为什么感到难受?从深海中捕捞上来的鱼为什么没有活的?航天员费俊龙能穿着我这套衣服上太空吗?等等,虽是一些小小的问题,但解决了学生平日的许多好奇,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对于气压计的教学只要让学生知道它是测量气压的仪器即可,无须太多的补充,更不须要介绍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对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吹纸条”、“吹风机”等实验学生便可得出:“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的结论。而对于运用这个知识点来解释生活的某些现象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通过特定的事例来分析加以解决,可以放在第二课时。

新课改,新教才给我们的感触是很深的,它并不是我们所象的那么简单。新课改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是可以不断延伸和拓展的,本节气体压强就是一个很好课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很好的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标的要求,充分挖掘书本上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所隐藏的深刻含义。

《致橡树》说课稿 篇11

关键词:学情;教学目标;诵读;意象;爱情观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诗歌。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二、说学情

这一阶段的学生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对人生、尤其是对爱情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而这一时期又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利用学习《致橡树》这首诗歌,使学生在赏鉴诗情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中明确提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任务,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因此,围绕着三维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找准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内涵,理解作者倡导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意象及内涵。难点:对诗歌中的意象及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我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自主探究为主线,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通过这五个步骤,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导入激趣。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点亮你心灯的那把火;也有人说,爱情就是出门在外时的一个电话两份牵挂,可以让彼此的心在等待的相思中一起回家……“爱情”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曾引出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恩恩怨怨、酸甜苦辣……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呢?是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吗?是“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一夕欢愉吗?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抽象虚幻吗?我如果爱你,不应该怎样爱,又应该怎样爱呢?那么就请大家听一听美丽的木棉是如何为我们解答的?语文课应该是诗化的,是渗透着美和激情的启蒙课、召唤课,假如没有丰富的诗意的情感和溢满审美清泉的语言,就不可能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诗意的放逐。因此,用诗化的语言对诗歌进行导入,一方面,意在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本诗的学习兴趣。随后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查找的关于朦胧诗及诗人的情况。教师通过投影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把握本诗的内容、主旨。

2.诵读感知。学生试读,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创设意境;教师范读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是不讲之讲,是熏陶,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有了美的体验,这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由诵读,体味文本。在音乐中学生自由地诵读诗歌,和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3.品读赏析。通过几轮的诵读,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知,为品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读的过程中设置如下几个问题:诗中出现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每种意象有什么特点,分别象征了哪种爱情观?作者否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又肯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对诗人否定的这几种爱情观你持什么态度?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你喜欢哪些诗句,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诵。前三个问题都较为简单,学生通过教师点拨都可以顺利完成。第四个问题是开放性话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鉴别、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师要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让讨论适可而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诗歌的诵读和理解上。第五个问题:这是一个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表达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应对重要的诗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所赞赏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观。以上的这些设计,改变了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符合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美读回味。个别诵读,分享体验。先由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学生评点,教师指导;然后请这名或另一名学生再次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配乐,诵读全诗。通过配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再次体味诗人倾注在诗行中的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观。

5.拓展思考。爱情是美好的,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能不能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在此,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帮助者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学生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用幻灯片出示短文《藏好爱的种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感情;除了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爱?这一问题是对前两个问题的升华,是对爱的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发现除爱情外,人类还有更博大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6.推荐阅读:小说《简爱》,《简爱》是一部关于自尊和爱的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虽屡经磨难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所阐释的主题是:人的价值=尊严+爱。推荐学生阅读这部小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内化,同时也达到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七、说作业

尝试创作一首朦胧诗。这一设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对其有很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热情,同时也检验了學生学习诗歌的成果,更是对本单元诗歌学习的总结。

八、说板书

上一篇: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发言材料下一篇:项目技术负责人应聘测试题(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