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中毒应急处置方案(精选6篇)
沼气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篇1
防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防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防食物中毒事件预防措施
1.1 保证食堂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的健康证齐全;
1.2 定期对食堂及变电所厨房进行卫生检查,加强食堂卫生管理,食堂必须有冰箱或冰柜,冰箱食品生熟分开,冰箱门上有明显生熟标志。库房内堆放整齐,有防蝇、防尘、防鼠灭蟑措施。采购应确保食品在有效期内,尽量实现食品的定点采购。禁止有腐败的食物进入厨房。
1.3对就餐职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1.4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食具件件消毒,生熟食具严格分开,不使用再生塑料桶、盆和铝制锅、盆盛装熟菜。
1.5 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
1.6 定期组织防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方案演练,整改不足,不断完善预案。2 应急处置方案 2.1应急上报
当触电事故时,项目部接警后经过初步评估确定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突发事件时,应在启动本单位应急方案的同时,在30分钟内,将突发事件的情况报电力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2.2救援队伍的组织
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召集抢险人员和抢险车辆、后勤物资的保障工作。2.3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方案启动后,现场指挥小组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掌握现场情况,协助专业机构进行处置。
2.3.1 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事故现场就近的医院报告,请求支援; 2.3.2 在医护人员未到前,要进行现场临时抢救。
2.3.3 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事故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当日就餐的职工到医院进行检查或观察治疗;
2.3.4 食堂要保留现埸的食物及残留餐具,为公安人员调查和侦破案件提供证据。2.3.5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对突发事件后的现场处理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秩序; 2.3.6现场应急小组组织开展对事件的剖析,分析引发事件的原因和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沼气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篇2
船舶海上运输被称为“世界贸易载体”,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海上运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球重大海上溢油事故频频发生, 并常常带来灾难性的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1]。溢油事故发生后, 应急人员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果断行动, 能够将事故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然而, 要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果断行动, 就需要依赖于高效的应急决策体系。然而, 应急决策体系是在多项相互联系又有所矛盾的目标下进行的, 应急过程必须将事故危害后果降到最低, 同时也要考虑尽可能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溢油应急决策体系[2]。近年来,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海石油环保服务 (天津) 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了海上溢油应急指挥系统[3,4,5]。然而, 这些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得较为单一, 还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环境气象条件、水文条件、溢油规模及油膜特性等不同状况下的污染事件。因此, 本文针对这一不足, 对应急决策过程中的处置方案及应急资源优化选择进行了多属性分析。
2 应急处置方案分析
在面对不同阶段、不同事故点的溢油事故时, 决策者应首先对事故状况进行分析, 并分析设计不同的处置方案。
2.1 一般情况下的溢油回收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 事故发生初期, 溢油油膜较厚, 范围比较集中。通常采用各种溢油回收设备进行早期的溢油回收。
具体的应急方案为使用专用的或兼用的船舶, 将回收设备运载到事故现场后回收溢油。在风浪较大的海域, 使用溢油回收船回收溢油的效果明显优于收油机。该方案的优点是将溢油影响区域化, 以减少污染, 将溢油从海面上回收以便进一步的处理和回收。
该方案需要调用的应用资源包括:溢油回收船、收油机、收油网等。
2.2 不同事故点的溢油回收方案
2.2.1 近岸事故
水面溢油依靠自身的重力和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 在潮流、风和波浪作用下, 迅速扩散。在没有潮流的情况下, 溢油将会在风的作用下, 以风速的3%~4%速度, 顺着风向漂移扩散。在无风时, 溢油将以潮流的速度, 随流漂移扩散。在海上, 由于风、浪都比较大, 海况也比较复杂, 使海上溢油控制比在近岸发生的溢油控制困难得多。为减少溢油影响范围, 溢油发生时, 作为处理措施, 应首先把溢油围起来, 防止其继续扩散, 以便于回收和处理。
(1) 使用溢油分散剂。该方案适用于风速小于2 m/s的情况, 使用溢油分散剂防止扩散。分散剂应喷洒于整片溢油区的外围, 阻止溢油扩散, 缩小溢油面积, 使油层厚度增加5~10 mm, 便于进一步的回收和处理。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溢油分散剂。
(2) 使用围油栏防止溢油扩散。将围油栏铺设在油膜周围, 或者铺设在敏感资源和岸线周围进行保护, 也便于溢油的进一步回收和处理。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主要为围油栏。
(3) 气幕法[6]防止溢油扩散。该方案多用于港区、内河流域或潮流流速在0.6 kn以上的水域。气幕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防止溢油扩散装置, 它是由空气压缩机、多孔管构成。多孔管铺设在水下, 由空压机供给压缩空气, 当空气从管孔中逸出时在水中形成气泡上浮, 同时伴随产生的上升水流在海表面形成表面流, 利用表面流来防止溢油扩散。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主要为空气压缩机、多孔管等。
2.2.2 远海事故
以下的情况可不采取应急行动, 仅采用溢油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的溢油监视。
(1) 当溢油远离岸边且不向岸边运移; (2) 没有重要的环境敏感区和资源会受到威胁; (3) 当时的气象和海况没有可行的行动方案。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包括溢油监控浮标、遥控飞机、直升机等。
2.3 油品持续泄漏的控制方案
船舶发生海难性事故后, 货油及燃料油发生泄漏, 留在货舱内的货油或燃料舱内的燃料油还将继续从泄漏点溢出, 造成泄漏量持续增大, 事故等级升高。因此, 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将液货及燃油卸载和回收, 防止油品继续溢出。另外, 如果船舶翻沉, 还需要在水下把沉船油舱中的油抽出。
(1) 水上应急卸载。主要通过应急卸载泵对船舶液货过驳或通过破损油舱油品实行舱口对舱口过驳。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应急卸载泵、溢油回收储运船等。
(2) 水下抽油。对抽油位置进行清障和清理, 确定蒸汽加热孔、抽油孔的位置, 在沉船油舱底部适当部位进行钻孔, 安装球阀、抽油泵, 连接蒸汽管、液压管和抽油管, 启动蒸汽锅炉通过蒸汽管将沉船重油舱内的重油进行加温, 通过液压泵带动卸载泵对沉船舱内的重油进行抽吸。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水下钻孔机、水下抽油泵、高压蒸汽锅炉和污油回收储运船等设备。
2.4 少量溢油的回收方案
当大部分水面溢油回收后, 仍剩余少量溢油, 或者油层很薄时可采用吸附回收方案。而当油层面积较大, 油层较薄, 可以考虑先将溢油凝胶或凝成块状, 再进行回收。
(1) 利用吸附材料本身的吸附功能吸收水面溢油。溢油吸附回收也是一种不改变溢油形态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手段将油从水面分离出来, 以清除溢油。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主要为吸油毡、吸油拖栏和稻草等。
(2) 通过喷洒凝油剂, 使溢油凝胶或凝成块状, 再使用收油网回收。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凝油剂、喷洒装置、收油网等。
2.5 溢油回收无效时的处置方案
(1) 溢油分散
当天气较差或油层较薄, 使用收油机或吸油材料回收溢油效果较差时, 可考虑对溢油进行分散处理。
具体方案为将溢油分散剂喷洒到水面, 经搅拌或波浪作用, 将浮油分散成微小颗粒, 并聚集增厚或凝固, 改变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从而降低溢油在水体中的污染程度, 减少溢油污染损害。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溢油分散剂、空中喷洒设备、船用喷洒装置和人工喷洒装置等。
(2) 现场焚烧
当常规应急处置方案不能够达到清污目的, 或者清污作业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环境条件时, 可以采用现场焚烧的方法。此方法一般用于开阔海域, 且油膜厚度达到2~3 mm, 现场气候、海况和溢油的乳化程度适宜等。需注意的是, 现场焚烧所产生的巨大油烟会影响到人员、设施、船舶和飞机的安全。
具体方案如下:焚烧地点应与码头、岸边设施、环境敏感区隔离, 时间一般选择在溢出后2天内 (油包水乳状液中含水量不小于30%) 进行。同时采用围油栏 (一般采用防火围油栏) 控制溢油范围, 周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毒装备。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点火器、防毒装备、围油栏等。
3 溢油应急资源的优化选择
应急方案确定后, 如何进行应急资源设备选型、确定应急资源供给量, 也是应急决策的必要环节。因此, 本文对几种常用应急资源的优化选择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3.1 围油栏的优化选择
(1) 设备选型
围油栏的选用, 首先考虑水域环境对围油栏的性能要求和围油栏的基本性能参数, 然后考虑现场环境和围油栏的操作性能。可参考表1进行选择。
(2) 围油栏需求量估算
围油栏的需求量可根据溢油模拟预测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估算, 可参考计算公式 (1) 。
式中, L为围油栏长度, m;S为溢油面积, m2。
3.2 机械清除设备的优化选择
(1) 设备选型
选用回收设备首先要考虑水域环境, 然后再考虑溢油种类, 可参考表2进行选择。
(2) 设备需求能力估算
回收能力采用“日有效回收能力”表达, 回收能力计算公式可参照以下公式 (2) [9]。
式中, E为收油机回收能力, m3/h;T为总溢油量, t;D为机械回收占溢油的比例, %;α为收油机回收效率, 取5%~10%;d为收油作业天数;h为每天收油作业小时数;η为富裕量, 根据经验, 取20%。
3.3 溢油分散剂的选择
(1) 溢油分散剂的类型
不同水域对分散剂的使用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讲, 在开阔的海洋、水深在20 m以上可使用分散剂;在封闭的海湾和海港, 与不稳定的潮间带的相临水域, 与海滨相临的水域, 近岸沙滩、卵石、沙砾区等地, 由于水体交换能力和水深的限制, 要谨慎采用;而在环境敏感区如沼泽地、红树林、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盐滩等地, 原则上不宜使用或避免使用分散剂[10]。
目前, 各地的应急机构和组织积极研发环保型及生物降解型分散剂, 并制订了相关标准, 在分散剂选择时应优先选用此种类型的分散剂。
(2) 溢油分散剂的用量
溢油分散剂的用量可参照表3, 并可结合《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 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估算式 (3) 。
式中, G为分散剂需要量, t;T为总溢油量, t;a为溢油分散剂处理溢油的数量占总溢油量的比例;b为分散剂与油的比率。
3.4 吸油材料
吸油材料作为一种补充手段用于控制和回收溢油, 通常被用于吸附少量的油膜。主要通过两种形式, 一种是利用吸油材料表面粘附溢油, 另一种是通过吸油材料吸收溢油。
吸油材料的需求量可参考式 (4) [9]进行估算。
式中, I为吸油毡数量, t;T为总溢油量, t;P为吸附回收量占总溢油量的比例, %;J为实际吸附倍数, 取10;K为持油性保持率, %;P1为实际吸附比例, %。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有关溢油应急处置方案的属性特征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 形成便于根据应急场景选择的应急处置优化方案;并在确定方案后, 通过对应急资源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及归纳总结, 得出不同环境气象条件、水文条件、溢油规模、油膜特性、布放条件下应急资源的选择方法, 并给出计算应急资源需求量的估算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溢油事故的具体情况, 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同时进行应急资源的选择, 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借鉴和支撑, 对于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俊绵.船舶污染事故和防污染管理对策[J].中国海事.2011 (9) :18-21.
[2]Nikolaos P Ventikos, Emmanouil Vergetis, etc.A highlevel synthesis of oilspill response equi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4, 2 (107) :51-58.
[3]张静, 刘彦呈.基于GIS的海面溢油控制与清除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3.
[4]贾永刚,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0.
[5]牛志刚, 安伟等.珠江口溢油预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10) :24-25.
[6]谭敏, 徐丽娜.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J].科学中国人.1996 (10) :25.
[7]北方海区溢油应急计划.中国海事局, 2000年3月发布
[8]中国海事局.溢油应急培训教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9]中国海事局.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 [S].2011.
沼气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篇3
一、当前不少中小学校在学生饮食安全管理方面几乎还是一个盲区
1、不少中小学校对食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足,食品的储存与加工等设施达不到安全标准。
2、多数中小学校对食堂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或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对食堂的环境卫生、炊具卫生、食品卫生以及食品的采购管理、食品的加工管理等根本没有到位;对食堂员工几乎没有开展过规范的业务和安全意识培训。
3、在安全隐患排查方面,很多安全管理员平时根本就不注意观察现场,只是闭门造车,填几张表格应付,多是敷衍了事。
4、多数中小学校没有关于学生食物中毒方面的应急预案,更谈不上进行饮食中毒事件的模拟演练,有些学校即使有也是在做表面文章,只是一纸空文,多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
二、构建中小学校饮食中毒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异地务工的学生家长增多,这些留守学生几乎是以校为家,尤其是国家营养午餐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多在学校吃午餐,保障学生在校的饮食安全、构建平安校园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党和政府的重要施政理念之一。尤其是为维护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国家颁布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和《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这说明维护学生的生命与健康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同时这些法律法规文件也是我们构建学生饮食中毒应急处置和救援机制的重要依据。
三、构建中小学校饮食中毒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的目的和意义
1、建立健全的应对饮食中毒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目的在于根据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措施,规范和指导应急救援工作,一旦事故发生能做到临变不乱,高效、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尽可能缩小对生命与健康造成的危害。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重视对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建立应急救助体系,及时有效的实施应急救助行动,不但可以预防事故灾害的出现,而且当灾害事故出现时,我们能够按照计划和步骤来进行行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危害,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当前中小学校饮食中毒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对构建饮食中毒应急机制不屑一顾,抱有侥幸心理,根本没有忧患意识。
2、有些学校虽然有食物中毒应急预案,但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不强,预案中的内容、处置程序、救援措施、人员分工及职责要求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很难适应突发事件应急实战的需要。
3、一般学校几乎没有稳定而专业的应急队伍,应急人员也很少参加过专业培训,缺乏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和经验,一旦突发事故发生很难快速有效地展开应急救助工作。
五、如何构建高效、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校饮食中毒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
1、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护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键在于我们平时要树立安全忧患意识,着重在于预防,构建应急机制必须与平时的预防措施相结合。只有当预防工作做到位了,才能提高突发事故应急的实战效率。
(1)利用课堂、班会、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活动、校园广播、墙报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饮食安全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健康的消费观念,提高师生食物中毒的预防、判断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理能力。(2)建立预警系统。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日常监管和饮食安全隐患的排查,提高风险预测和防范意识,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将学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点。(3)加强对食堂员工的业务和食品安全意识培训,强化学校对食堂、校园服务部的规范管理,将学生在校的饮食安全列入学校行政领导、班主任和食堂员工的年度绩效考核。(4)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演练预案,把应急演练工作落到实处,在演练中不断总结提升,以提高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实战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开展的一切工作,必须把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突发事故出现时,首先要以拯救人的生命为目的,尽最大努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并及时妥善做好事故后的善后工作。
3、建立健全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和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应急指挥队伍,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应急指挥小组下设信息联络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助组、善后处理组等,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建立健全畅通的信息联络系统,加强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应急信息报送制度。事发前能及时、迅速、有效收集和上报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事故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
5、学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助队伍。实施专业救援是事故发生时应对危机的关键环节。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食物中毒防控常识的培训,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师生自救、互救和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综合素质,丰富实战经验。
6、明确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流程。熟悉应急工作流程是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事件发生后,(1)第一时间呼救。快速向当地卫生院或医院求助,在卫生院或医院医生没有赶到之前学校应急救助人员必须开展科学合理的自救工作;(2)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物及原料,保护好事故现场;(4)学校食堂或商店立即停止生产活动,禁止相关人员出入;(5)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样,如实提供材料和样品;(6)安抚受害者家属,稳定情绪,维护校园秩序,采取积极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总之,中小学校是人口的集中地,学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亿万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国家基础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建立健全的中小学校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机制是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稳定、安全发展的保证;探讨构建中小学校饮食中毒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应该是中小学校管理者本职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2015年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篇4
食物中毒事件卫生监督应急处理预案
1、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导、规范和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抢救中毒病人,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盐城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规定,结合我所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1.3 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3.2依法规范,措施果断。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完善食物中毒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及时、有效地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工作。
1.3.3依靠科学,加强合作。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食物中毒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科室要通力合作,有效预防和处置食物中毒事件。
1.4 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及应急响应原则 1.4.1 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
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达到30人及以上时,或造成严重影响时,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理,具体分级如下:
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级):对影响特别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由卫生部报国务院批准后可确定。
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Ⅱ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发生在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较大食物中毒事件(Ⅲ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
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Ⅳ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1.4.2 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
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Ⅱ级)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较大食物中毒事件(Ⅲ级)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Ⅳ级)由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市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参与各县(市、区)管辖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必要时,也可将直接管辖的食物中毒事件指定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管辖。
2、卫生监督应急处理工作组织 所成立食物中毒事件卫生监督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黄洪同志任组长,韦广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杨应、黄中、彭兴琼、罗庭刚组成,负责对该项工作组织、指挥、协调和督查等工作,全力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3、接报和准备工作
3.1接报者应详细记录和核实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临床表现、举报者联系电话(最好二个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同时能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吐泻物,并立即报告所领导。
3.2职能科室负责人应核实情况,向所领导报告,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区卫生局和市卫生监督所。同时,迅速召集食物中毒事件卫生监督现场调查处理组人员,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调、样品采集及检验准备等。
3.3食物中毒事件现场调查处理组人员应着装、携带监督证件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箱,于路程时间加一小时内赶赴事发现场。
3.4调查过程中通过传真、电话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及时做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工作。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食物中毒单位、地点、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疑中毒食物、中毒原因的判定、危害范围及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
3.5 处置所需资料和器材 3.5.1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及调查表
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产品样品采样记录、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封条,个案调查表及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等。
3.5.2调查取证器材
采样工具(无菌棉签、容器、摄子和无菌生理盐水试管,肛拭管,酒精灯,采样标签、记录笔、抽血针筒和试管等),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温湿度计、ATP荧光检测仪、紫外线辐照仪等),照相(摄像)机、录音笔等。
3.5.3有关法律文本及参阅资料
《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等。
4、现场调查处理 4.1 现场调查处理程序
4.1.1食物中毒事件现场调查处理组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保护事件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取证和控制工作。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及可疑中毒食品,填写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予以封存。对已售出的可疑食品,设法追回,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公告追回。对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等,责令其彻底清洗消毒。
4.1.2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结束后,撰写技术分析报告,并按规定报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4.1.3根据卫生学调查、取证结果提出卫生监督意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行政处罚建议,报区卫生局决定,并执行处罚决定。
4.2 现场调查处理有关要求 4.2.1 流行病学调查
4.2.1.1了解72小时的食谱,特别是共同饮食食谱,有无续发病例,对与中毒病人有共同饮食史而未发病的人,人群中有对照意义的健康人同样也要做好个案调查。
4.2.1.2向病人和接诊医生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以及事件相关的情况,病人的症状、体征,发病人数、经过,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特别是首发病例的情况。
4.2.1.3调查内容一般应由患者自述,病重或无力表达者,可由其监护人代述。
4.2.1.4应尽可能对所有中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中毒人数不足100人时,至少应调查80%以上人数;超过100人时,至少应调查60%以上人数。《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完成后,由2名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分别签字。
4.2.2 样品采集与送检
4.2.2.1采集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中毒病人发病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选择发病者中未用药或较晚用药的病人采集肛拭样品。必要时可做动物试验,观察毒性强度及主要受损器官和临床表现。
4.2.2.2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分别取样,对熟食间操作台面,存放熟食品冰柜、熟食,常用工具、刀具、容器,熟食操作人员的手、肛拭、使用的抹布、可疑昆虫等视情况采样检测。所采集的样品在冷藏条件下,4小时内送达化验室;无冷藏条件的,于采样后2小时内送达化验室。化验室在检样送达后必须立即进行化验。
4.2.2.3对疑似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应尽可能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4.2.3 卫生学调查
4.2.3.1对中毒餐次食品加工场所进行卫生勘验,了解中毒餐次的菜谱、食物来源、原料质量、加工方法、储存条件、存放方式与时间、操作场所的卫生与消毒情况,并做好现场笔录。4.2.3.2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特别是在中毒发生前3天内人员变动、患病情况,有无不卫生习惯及操作过程的不卫生行为。
4.2.4 食物中毒诊断,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规定执行。
4.2.5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中毒标本的初步检验结果,初步认定食物中毒后,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继续发生和蔓延。必要时应及时通知中毒食品的来源地和流向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4.2.6 确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一般采取蒸煮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的还可加消毒剂杀菌后排放。
确定为化学性、动植物性、真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应采取相应的分解、灭活措施后焚烧或深埋,严禁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动物饲料使用。
4.2.7 根据不同的中毒因素,对中毒场所应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接触细菌性中毒食品的餐具、容器、设备等用1—2%碱水煮沸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擦拭。对接触化学性中毒食品的容器、设备等应针对毒物性质采取相应的消除污染措施,必要时予以应销毁。
5、善后处理 5.1 后期评估总结
在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总结,评估内容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种类和性质、事件对社会、经济及公众心理的影响、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调查结论等。评估内容应包括有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评估总结应报区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由区卫生局报区人民政府、市卫生局。
5.2 资料收集整理
应分别将食物中毒事件的有关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查处等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食物中毒事件档案。
5.3 责任追究
5.3.1 对在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3.2 对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餐饮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条款予以行政处罚。
5.4 信息发布
经区卫生局批准,定期发布食物中毒事件统计处理信息或公告,及时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发布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及进程,涉及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规定。
6、保障措施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方针,应加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6.1 技术保障
加强食物中毒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能力。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演练。
6.2 物资保障
要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各类物资储备,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应急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应得到及时补充,以确保应急供应。
6.3 宣传教育
认真落实餐饮单位及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工作,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要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食物中毒事件,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草桥中心卫生院
沼气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篇5
一.可能引发师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原因
由于幼儿园向师生提供的食品的进货渠道、质量以及气温、消毒、加工、存放和操作人员的健康等原因,稍有不慎极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二.预防办法
1.幼儿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制订制度,落实措施,加强教育检查,责任到人。
2.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无健康证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
3.严格把好食品验收关,杜绝不洁、变质或三无食品流入,做好验收记录。
4.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烧透,加工好的食物及时要进入熟食间冷却。
5.严格熟食间的管理,防止熟食品再污染。
6.做好留样食物的记录和签名,留样食品须保留48小时。
7.严格各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确,时间要保证。
三.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故,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立即报局办公室和业务科室,同时报区卫生监督所,托幼单位还要报区儿保所,幼儿园应立即把患者送往区级以上医院救治。
2. 幼儿园主要领导要召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情况,制订有效措施,具体落实人员分工。
3. 幼儿园保健老师要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专册登记,统计好患病师生的具体情况(包括:报价、人数、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就医情况等),积极主动配合区卫生监督所进行调查。
4. 听从区卫生监督所和专业部门的专业指导。
5. 积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谅解。
四.责任追究
沼气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篇6
水灾事故现场处置组织机构:
组长: 赵德忠
成员:潘小丽魏立若李长贵李绍宏杨峰
抢险组织成员及组织成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组长:赵德忠***
组员:潘小丽***魏立若***
李长贵***李绍宏***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矿井有水害发生时,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迅速投入到现场避灾、救灾过程中,做到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及控制事故事态扩大,经矿研究制定本方案,并且在有水害发生时,迅速启动。
一、事故特征
采掘工作面水灾预兆
(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集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仔细观测新暴露的煤壁表面,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矿井水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面时,会出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它水源已经接近了。若是煤岩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采掘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另外,发生透水前还可能出现压力明显增加,底板鼓起,顶板淋水,岩隙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各种征兆,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观察。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为搞好现场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各基层单位成立井下突水事故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各基层单位值班室,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区队长担任组长,技术员任副组长,由区队副队长、班组长和后勤保障人员为成员,形成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明确指挥部成员的具体职责及应急处理工作任务。
1、区队长: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的事故情况、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公司经理及矿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的任务。
2、技术员:是区队长处理灾害的第一助手,在区队长的领导下负责制订、处理灾害的协作抢救方案。
3、副队长及带班队长:是根据矿营救方案和区队协作抢救方案,按照队长指令现场指挥人员安全有序的进行避灾自救,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若无法撤离灾区时,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待救工作。如果与救护队联合救援,积极配合其救援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4、区队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向下传达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灾区人数。
5、地面材料员:根据井下救援情况,按时领送救灾所需物品,做到随叫随到。
三、应急处置
(一)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现场区队长或带班队长立即查看水害的范围大小等水害情况,应根据现场实际,按照避灾原则,能救先救,不能抢救时,应清点人数,立即向矿调度汇报清楚,在矿没有派来救援人员前,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能撤离灾区时,立即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当上部来水无法撤离时,则就近找上山巷道进行避灾,此时所有人员必须静卧,不能急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外部来人救援。如果巷道内有压风管,可打开压风管供人员呼吸,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并经常敲打管路,向外部报警求救。
2、队长、技术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3、区队值班人员根据公司调度及队长的命令,立即通知井上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组织不少于20人抢救小组,在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的带领下,配合矿救护人员,共同进行抢救。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营救工作要在指挥部负责人的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下进行。首先,营救人员要排查水害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加固。若遇险者被困里段,一方面通风排水,维护巷道,防止冒顶堵人,另一方面积极救助,输送食物和药品,若被困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利用管道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和空气。被困人员救出后应采取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创伤检查和处理。
2、技术员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指挥部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一起立即制订抢救措施和计划。
3、区队长要按计划和措施组织实施抢救。
4、技术员根据事故处理后的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维护及修复措施,报矿审批,为尽快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5、恢复被淹井巷的安全技术措施
(1)增设排水管路,增加排水泵,增大排水能力,直接将所突积水排干。
(2)当涌水量特别大,补给丰富,用强力排水又不能排干时,必须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补给水源,然后再排水。
(3)当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全矿有被水淹危险时,待下部水平人员全部撤出后,可向下部水平和采空区放水。
(4)如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设备受到威胁可用装有粘土,砂子的袋子构筑防水墙,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5)安装排水管路都必须佩安全带和自救器。
(6)发生透水时,严禁在独头巷道躲避,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点或被水、泥沙堵塞和小眼和上山,以防二次突水冲击,在清理巷道时,需要打防护墙。
(7)救护队员进入围困地点后,先打开氧气瓶,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8)排水时,要保护通风良好,经常检查气体,随水位下降,积存在被淹井巷中的有害气体CO2、H2S、CH4等可能大量涌出,应安装局扇,随排水工作的进行,逐段排除有害气体,对井下气体应定期取样分析,每班取样一次,当水位降低可能涌出气体时,应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排水看泵工作由救护队担任。
(9)在处理老空积水时,应仔细检查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气体中毒。
(10)在修复巷道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冒顶与坠底事故。
(三)水害处理与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在水害围困人员救出后,区队立即组织人员按措施修复水害地点,预防再次发生水害事故。在水害事故处理完后,接矿恢复生产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四、注意事项
1、发生突水事故后,有害气体可能随涌水溢出,被困及救援人员应及时佩戴自救器,尽量沿进风巷道行走。
2、人员在撤离过程中,不得进入盲巷。
3、人员撤离时应结伴行走,不得私自行动。
4、遇事要冷静,不要慌张,认清来水方向。
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应注意:
【沼气中毒应急处置方案】推荐阅读:
沼气中毒的救治分析10-25
防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2-24
防中毒投毒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06-06
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10-19
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处置方案07-24
中毒中暑应急预案01-01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07-22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演练10-28
防中暑中毒应急预案12-19
小型沼气施工方案写作范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