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2024-11-06

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通用13篇)

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篇1

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赞美学生,那么哪位学生都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这种教育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常常听到有的教师这样说:对学生就应该毫不保留地说出他的缺点,这才是严格要求呢?我们听起来似乎觉得此话言之有理,但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严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强调反面批评、教育,而忽略从正面积极地引导、激励的作用,低估了赞美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力量。在教育工作中,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逊之言而心灵受到伤害并因此一蹶不振;也有因为一次表扬、赞扬而走向成功,并能使之终生难忘。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会赞美学生这种方法是何等的重要。较之优秀生,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鼓励。因为他们由于长期受歧视、遭冷落,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看起来好像缺乏自尊心,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极渴望老师的理解、信任,他们仍然十分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尤其是身上毛病多的学生,有的教师对该生的批评也经常是攻击一点还及其余,挖苦、讽刺、揭伤疤,严重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增加了教育转化的难度,甚至造成严重的教育失误。在我教育的学生中,有一位当年在班里是赫赫有名的“闹生”,我与他也是在“战斗”中不断增进友谊。从闹生变成我的助手。一次偶然的班级活动,我发现他有领导才能,于是在班里对他的一番赞美,并大胆地让他当了班委。他本人也觉得十分受宠若惊,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向他委以重任,尽量发掘他的能力,结果他所做的工作都很出色。当他毕业后不久来到学校看望老师时,他说:“我永远忘不了老师对我的高度评价,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老师不说,我还不知道呢?”从他那一脸灿烂的微笑中我似乎悟出:教师对学生的赞美的价值、意义是无法估量的。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基于这两种动机,若要让学生能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的各种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

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篇2

问题的提出:笔者这节公开课抽到的题目是钱钟书先生的《一个偏见》, 由于钱钟书先生学通古今, 所以他的文章大多引经据典、巧用比喻、委婉含蓄, 所以解读很有难度。为了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文章,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课例呈现: (1) 文章大量的笔墨用在写什么上面? (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学生大多数都能回答出“天籁”和“人籁”。 (2) 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天籁”和“人籁”?作者对“天籁”和“人籁”分别持一种什么态度? (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学生也几乎都能回答出在2~5段。能从文章中“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 天籁是能和寂静溶为一片的, 风声涛声之于寂静”等地方得出对“天籁” (喜欢) “人籁” (厌恶) 的态度。紧接着我又通过一个问题:作者把这矛盾对立统一的整体自嘲地解释为自己的什么?在这一段中, 作者怎样看待他这种偏见的? (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了这种“偏见”难以避免, 从而让学生明白了第六段的段意。

接着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在这一段内容中找出文段中直接描写作者观点的句子, 并分析概括作者对偏见的看法。通过讨论让大家明白了偏见产生的根源、作用等, 揭示了偏见的必不可少。 (客观存在) 最后我把这篇文章做了一下疏理。我自认为通过问题的设置, 学生基本上己经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 本人对课文的解读, 分析已经基本到位了。但反思了一下整个课堂我发现了问题。我这是在用“牵”代替“导”, 牵着学生顺着我的思路来理解这篇文章, 而不是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 是在“授之以鱼”, 而不是“授之以渔”。试想学生对这篇文章理解了, 可下篇文章呢?

总结:“组织者”的职责是什么?“组织者”的职责是要高屋建领地做好组织筹划工作。让学生“充分自由”、“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

首先, 要认真组织文本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重点;组织教学活动形式, 制定教学方案, 搭建好现代化语文课堂的新型教学活动平台。总之, 要尽最大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精心安排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点拨的内容、方式、过程及时空分配与交替, 把语文课建构成学生、教师、文本、环境等诸要素优化组合、协调互动的“语文学习共同体”。

其次, 要组织相关教育资源, 选择运用教学手段;“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学记》) ”我们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真正洞察教之兴废, 确定为与不为, 恪尽职守, 当好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的教学行为应当是“语文指导”———建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语文指导。“引路人”不是背人走路的脚夫;“导游”不是代人去游。“引导”的关键一是要“引”, 二是要“导”。要因势利导、开启悟性, 指点迷津、圆融沟通, 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倡引导与启发, 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 达到疑难能自决, 是非能自辨, 斗争能自奋, 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结合文本的特点, 我觉得如果这样来设计的话会更好地体现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用“略读法”和“精读法”自己找出每段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关键句, 去粗取精地找出作者的观点。教师从旁给予适当的方法提示和指导。如:要找那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然后给予合适的评价和归纳。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完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会因为“越俎代疱”从而助长学生的惰性, 作劳而无功的“代偿性”行为。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还要因势利导、开启悟性, 指点迷津、圆融沟通, 熟悉点拨的技巧。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取决于语文教师本身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语文教师要在点拨上见成效, 要想方设法达到高手弈棋的艺术境界, 首先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即有把握相机点拨的能力;其次要学会思考上的催生力, 即催促学生将探知的结论迅速地发表出来;再次要注意争议时的拨乱力, 即善于从众家意见中找出相通的地方, 并加以提炼, 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上完这节课后我深感语文阅读教学点拨功夫之重要。

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所谓洞察力, 即识鉴通透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合格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是:“教师之教, 不在于全部讲授, 而在于相机诱导。”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篇3

关键词:尊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工作中怎样去尊重学生呢?

一、尊重学生正确的认识

学生虽然是儿童,知识不足,但他们已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经历。他们对自己所接触的客观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并且个别学生的看法十分正确,还给老师一定的启发。这时教师不能否定学生的看法,而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采纳学生有益的建议,尊重学生的表现。学生体会到老师尊重他,也会更加信任老师。例如有位老师讲《狼和小羊》到最后结尾时老师温和地问:“大家想象小羊会怎样?”一个同学抢先说:“正在这时来了一个猎人把狼打死了。”老师的微笑消失了。又一位學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用力过猛,撞在石头上死了。”老师的脸涨红了。很显然这些学生的答案和老师的设计不符合,因为这篇文章的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还有很多同学想发言,但老师就没有给学生机会,直接告诉学生:“小羊被狼吃了,这是唯一的结果。”对于老师的结论多数同学不同意,还有的反驳说:“不,小羊没有死,书上没有写小羊死了。”但老师还是坚持说小羊被狼吃了做结论。然后老师又说:“狼这么狠毒,你喜欢和他做朋友吗?”教室里鸦雀无声了。老师也没有再解释。正是老师不尊重学生才出现了冷场的结局。

二、尊重学生的权利

尊重学生的权利,也要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有的个别老师为了抓好自己的那门课的成绩,他的学生完不成作业,就让他去办公室做作业。也不告诉其他的任课的老师,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听新课的机会,这难道不是剥夺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吗?还有的老师下课已经好几分钟了,还在喋喋不休地训导学生,这样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就少了,这也是不尊重学生的权利。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学生虽然不是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但是在人格上和成年人是处于平等的地位的。我们教师必须承认这样的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的个性也是有差异的。如有的同学好动、灵活、但无持久性,易激动;有的爱静,办事较稳重,但活动能力弱,不善于表现自己。我们教师要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发扬个性中的优点,克服其中的弱点,最终做到全面发展。

四、尊重学生的劳动

学生的劳动主要是学习。我们教师除了认真去批改学生的作业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劳动给予关注。并且用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批评也要委婉,让学生容易接受。例如:有位老师给一位作业差的学生这样写批语:虽然你的作业这次不是很理想,但老师相信你能行,老师期待着你的好消息。一位学生的作文得了个高分,老师的批语是这样的:你的成绩像五彩斑斓的风筝,能否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上,它的生命之线就在你的手中。这样的批语体现了老师的个性,也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受学生的喜欢。

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篇4

这次批改的作文在布置时,我给了两个文题伴我成长),让学生自选,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在文后写出“自己最欣赏的亮点”,可多可少。交上来一看,顿觉眼前一亮!学生们大都写得很用心,字迹比每次都清楚、工整,层次井然,美文、雅句可观、可品。几乎每个学生都在作文的后面写出了亮点,比如,“选材好,有新意”,“首尾呼应,点题恰切”,“开头引用了名言,吸引读者”,“层次分明,每段结尾都有富于哲理性的句子”,“描写生动,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字写得工整”,“内容真实,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自己读着感到很有趣”,“终于写够600字”,“老师,这次作文我只用了40分钟”等等。我发现,让学生们自己给自己找优点简直如数家珍,谁不喜欢被夸呢,哪怕是自己夸自己!何况,仔细看来,每个人都夸得其所,确有闪亮。前两次的作文,减分最少在五分。这次因为写得用心,出现了不少比较优秀的文章,减三分以内的有好几篇。个别同学甚至语出惊人!雨欣同学在《诗歌伴我成长》一文中,写道:“人言李煜误国,我言国何尝未误李煜!”对于诗歌的喜爱,继而生发出对诗人的仰慕与同情。读诗,碰触出心灵的感悟,实为难能可贵!个别出现一些问题的作文,将在作文课讲评或课下指导中做处理。这次作文的经验启示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自我欣赏的能力。一个人,倘若时时处处能够肯定并发扬自己的优点,那么他会把每件事都到力所能及的最好。万物因阳光而生长、壮大。个人的能力发展、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自信力的强弱。每个成功者的背后,定然有许多强大的支撑,其中,必不可少的却是自信。但是,自信力并非天生而来,许多孩子因为自己的先天条件、生长经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原因造成了很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学习上的困难和个性的压抑。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更应该对他们多加关注,发现每个人细微的闪亮之处,积极鼓励,大胆张扬,通过各种丰富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在一些名师的事迹中,几乎每个人都认识并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教师,努力成全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自我实现,不也是丰盛了自己的人生果园?

本学期,我们围绕名著阅读开展的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活动,激发了一部分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其中,老师同学的赞赏和掌声极大刺激了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第一次因为不敢面对带墨镜讲故事的夏同学,后来又主动申请了一次。第二次,不仅摘掉了墨镜,表情也更加自然、舒展,声音也很活泼,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肯定!

教师要学会反思 篇5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是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状态。因此,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它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基础上,如果个体需要不被满足,就不会产生幸福的感觉。幸福是多元的,满足不同的需要就会有不同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也不例外。它既包括生活的幸福感,也包括职业的幸福感。这两种幸福感总是交织在教师的生活中。当然我觉得职业幸福与人的生命质量更为紧密,是人幸福的重要源泉。

肖川博士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让人深思,在平日里,我们总是忙碌着,却甚少去思考我忙碌的目的是什么?预期是什么?有效吗?如何在发展呢……其实,在肖川博士的书中隐含的一个劝诫就是教师要学会停下来思考,也就是要学会反思,而不要盲目地前行。他谈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谈了如何管理班级、谈了如何沟通等等问题。其实,但我们一直是惯性地工作着,不善于调节自己的工作节奏,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梳理自己的思路、反省自己的所为、布局自己的未来呢?我们的工作是繁琐的、忙碌的。每天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家长、学生、自身。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就能慢慢地清晰起来,思考也就周密起来。

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会发现学生小小的异动,就会想着去深究。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能学会倾听家长的话语,听到家长的心声。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会反思我今天课堂上有哪些精彩和遗憾。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会反省对他人的举动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从而减少这样的伤害。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会想着自己的专业发展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瓶颈问题,该如何去解决。总之,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我们的心才如明镜般清晰。

教师要学会倾听的随笔 篇6

一、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情景(一):在开展“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组织的桌面游戏内容是“交通工具”,让孩子们利用各种积木进行拼搭交通工具,在拼搭过程中我发现了男孩子最感兴趣,而且还发明了一些新型的交通工具,我及时让他们在同伴面前介绍,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表现。晨间活动结束了,我便组织孩子开始收积木,这时我发现陆浩天小朋友一边拆积木,一边哭,我赶紧走过去,关切地问:“天天,怎么了?”一旁的臻臻抢着说:“ 孙老师,别理他,他假哭!”这时天天说:“我没有假哭,我是真的哭,因为我舍不得拆掉我的飞机,老师,能不能不拆啊?”我微笑着说:“当然可以啊,你可以把你的飞机展示在窗台上啊!”“太棒了,老师,谢谢你!”“那,我们的汽车也可以不拆吗?”臻臻等几位男小朋友都问,“当然,只要是你们亲手搭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在窗台上!”我肯定地回答。一会儿,窗台上整齐地站立着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富有创意的“交通工具”,俨然成了我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都感到十分欣慰。在这个活动中,当孩子想方设法不拆玩具时,我不是一味地到了桌面活动结束时一定要幼儿拆掉拼搭的玩具,而是尊重了孩子的愿望,耐心倾听了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们把自己亲手搭的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展示给大家欣赏,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给孩子自信,让他们在自信、成功中健康成长。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是孩子形影不离的朋友,更是活动的观察者和倾听者,当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会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假哭”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做出积极回应的行为,满足孩子内心的期望。因为在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一种期待,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耐心倾听幼儿内心世界的声音,才能成为他们信赖的朋友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心灵不再存在距离,而达到了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境界。

二、要学会善于启迪孩子的智慧

情景(二):有一次下午游戏活动,我们组织孩子拼搭汽车的比赛,将幼儿分成三组,要求他们每组拼的车子样式不同。三组幼儿都开始各自动起了脑筋,搭起了三种不同样式的车子。可是由于桌面光滑,车轮不稳,车子都倒下去,怎么办呢?此时,我没有直截了当地将办法告诉孩子,而是给予充足的时间,鼓励孩子想不同的办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过后,第一组的小朋友想到了应该由四个小朋友各扶一个轮子。第二组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在讨论,忽然一个孩子说,我看过司机叔叔修车的时候,在轮子的前后用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垫住。他们很快找来了三角形的.积木在轮子两边卡住,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轮子不滑了。第三组的孩子,他们商量了一会儿之后,几个幼儿兴奋地跑到教师外面,捧来了沙子,把沙子铺在车轮下面,车轮果然稳住了。我感到有些惊讶,也为他们这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办法高兴。比赛结束了,三组孩子获得了并列第一,孩子们高兴地呼唤起来。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有可能有益于他们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在这个活动中,要解决车子不倒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教师告诉孩子。简单的告诉不是好的教育,因为幼儿认知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具体的过程,没有过程体验的认知是没有生命的。这是由于幼儿处在被动接受状态,达不到认知的自主建构。我让孩子自己去摆弄,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做可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体验中获得经验,得到认知能力、情感、意志的培养,有效避免依赖心理产生。教师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启发、鼓励,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当幼儿在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时候,要更多地鼓励他们想出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让孩子在其过程体验中生智生情,逐渐培养问题思维习惯。

三、要学会支持孩子的探究

情景(三):早上,孩子们把家里心爱的玩具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带到了幼儿园,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老师让孩子们轮流介绍、交流、欣赏。孩子们都抢着介绍自己的玩具,当吴舟宇小朋友介绍时,大声地说:“我的汽车会变大,也会变小。”说着,演示给大家看。我故意装作不懂,问他:“这是怎么一会事?它们这么粘合在一起的?”吴舟宇得意地说:“是这上面黑的东西帮忙的。”我说:“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他呆呆地回答说:“不知道。”我又问了其他小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大家说:“不知道。”于是,我找来了一块磁铁,一些回形针,绘画纸,布头,锁,记号笔,放到教室前面的柜子上。我对小朋友说:“老师这里也有一块圆圆的、黑黑的东西,请吴舟宇小朋友玩一玩,看一看,它会和谁成为好朋友?”吴舟宇小朋友接过磁铁,专注地玩起来,突然大叫起来:“哇!它和回形针、锁做好朋友了?”接着,他朝老师,看一看,问:“老师,这是什么东西呀?”这时,我才告诉孩子们,它的名字叫磁铁,过后舟宇小朋友似乎也明白了:汽车上的几何模型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就是在几何模型上面装上了一块圆圆的磁铁。

在这个活动中,吴舟宇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汽车上各个部件会合在一起,是因为上面黑的东西的原因,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教师机智地把握教育契机,可以让孩子在问题情景引导下,拓展问题思维,提升探究问题的层次,对孩子提出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于是,我找了一些可以比较的材料,让舟宇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验并得出结论:有的东西磁铁是能够把它们吸起来,而有些东西,磁铁是不能把它们吸起来的,从而获得有关磁铁的知识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充当了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才能真正成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才能给予孩子探究问题的最大支持。

教师要学会看作业 篇7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课堂再精彩, 知识梳理再到位, 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掌握了多少, 掌握的程度怎么样, 会在作业上有一个直观的反映。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作业书写, 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至少反映出在当次作业时的心情:书写流畅无误, 说明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心情愉快、态度认真端正;书写得潦草混乱, 则说明学生怀着应付的态度在写作业;有常用的字写成了错字、别字, 学生写作业时肯定注意力不集中;而如果前边认真后边潦草, 则可能是作业量较大, 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

学生的学习特质。学生的学习特质会在作业中有一个显著的表现:做题思路完全模仿课本案例或教师的课堂例子, 说明学生喜欢循矩蹈规、按部就班, 这类学生模仿力强但创新不足, 应给他们多布置一些变化较大的题, 锻炼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步骤尽量省略, 避繁就简, 说明学生自主能力强, 学习有大局观, 应在规范性上对他们多做要求;作业思路另辟蹊径, 不按照老师的路子走, 说明学生有创新意识, 善于拓展, 自学能力突出, 自选作业应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学会爱学生、赞美学生 篇8

一、学会爱学生

当母亲的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既疼爱身体健康的孩子,又疼爱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通过母爱减轻孩子的痛苦。当老师的要爱学生,既要爱优等生,又要爱后进生,通过爱后进生,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力量,让他们赶上来,减轻掉队的痛苦。当然,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只有对这些孩子的爱,就是一种偏爱。我们爱学生不仅要爱得深,而且要爱得广。学生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的傲,有的娇,有的顽皮,有的文静,有的积极上进学习用功,有的马虎大意,目的不明确,就连有的家长也抱着“让他们在学校混”的消极想法。在我们老师的眼里,他们都是一只只羽毛未丰满的小鸟,需要锻炼;都是一块块无瑕的璞玉,需要雕琢;都是一棵棵小苗,需要浇灌。我们给予的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这些信任和尊重,犹如甘露,体贴和感化他们,使他们有了“被承认的欣慰”,消除了心理障碍,激发出心灵深处美的东西。让我们学会爱学生,就像爱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吧!

二、学会赞美学生

“把最差的学生交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这不是巴士卡里雅博士的自我吹嘘,而是包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的。 心理学家史纳京发现:有良好行为而得到奖励的动物,比有不良行为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而且巩固得更牢,人类也有同样的情形,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多赞扬肯定,少指责批评。赞扬进入教学便成为一门艺术,我们使用的方法也直接影响到赞扬的效果。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赞扬要及时

有效的赞扬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许多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的人生时,将自己走上成功的道路归功于当初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从心理学讲,选择的契机在与情感的相对集中与高涨,而赞扬则是形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心理性研究证明:在学生产生渴望赞扬心里的最高峰时进行赞扬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渴望心理也会逐渐减弱,在进行赞扬已事过境迁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去寻找和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为形成情感的高潮创造条件。

(二)赞扬要适度

“过犹不及”,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赞扬也不例外。过分夸大的赞扬,不但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会使学生形成骄傲自满的情绪心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不要把赞扬泛化,以面代点,譬如:某学生仅是劳动积极便表扬说他是“三好学生”,作对一道数学题便说“你真聪明”。这样不但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且只会使他们骄傲自满滞步不前;另一方面要尊重事实,符合实际,例如某学生一次数学成绩优异,便夸奖说“你将成为第二个华罗庚”,这是很不应该的。

赞扬不是吹牛——吹得越大越好,也不是奉承——捧得越高越好。越脱离生活实际的赞扬,越难产生实际效应。

(三)赞扬要讲究场合、对象

我们常常见到同样的几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对于不同的对象,便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时还会恰好相反。这如同尘土,在田地里则成为孕育万物的泥土,飞上天空则成为遮天蔽日的尘埃。因而我们要具体事例具体考虑,区别对待。

(四)赞扬要讲究方式、手段

由于学生千差万别,时间的过程又是错综复杂。因而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是该正面表扬,还是侧面鼓励;是说出来还是写出来;是单个说,还是整体讲;适当面谈,还是间接传达。比如,因种种客观原因大部分同学劳动较少,而个别同学劳动较多,这时则不宜面对全体表扬他们,而应在下面单独表扬。此外,还应注意的是:赞扬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诸多手段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手段特,别是批评结合而发生作用的。

教师要学会享受职业生活的美 篇9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老师都会产生职业倦怠,究其原因,其一主要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使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其二是把职业对人生的挑战看成是压力,而不是动力。只有学会享受教师职业生活的美,才会让快乐一直伴随着自己到永远。

教师要使自己对职业的感受焕发出美的光彩,就要学会探寻教师职业生活美的源泉。教师职业生活的美是教师以想象力丰富的生命之光倾心工作的结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惟此,教师在教学的生活中以丰富的相像和独创的美去熏陶学生,常常胜过强迫意志的说教。而师生间美的情感上的双向交往大大缩短了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学生从教师的审美情感中感受到人生的美。教师也从自己的审美情感中感受到激情与活力,体验着生命的律动。当教师以自己的审美情感在学生的心灵中盖上深深的美的印记,以自己极大的审美热情在学生的周围形成强有力的“美的磁场”时,教师的职业活动就富有了美的魅力。如,教师能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美的探索,那是一种美的体验,师生在审美情感激流的荡涤下淘到珠宝般新的知识,这时师生在分享着共同成长的快乐。这时的老师就会感到自己比以往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加机智、更加强健、更有风度。这时的课堂会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学生如矢在弦、跃跃欲试。课堂因为有了美的体验,师生都一同咀嚼出一种韵味、一种芬芳、一种醇美、一种清香。作为教师审美的感知力,展现着自己知识积淀、文化气质、学识水平和教学机智。

教师只有用审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活,才可能对教学内容钻深钻透、入木三分,挖掘出其中的精髓内涵。然而,你的教学才能“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末见”,一针见血、一语破的、一点就明、一触即通。正可谓“居高”才能“临下”,“深人”才能“浅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情趣得以提升,兴高采烈的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教师要学会在自己所教学科中,带领着学生寻找美,品悟美和创造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教一个公式,讲一段历史,观察一种现象,常常是通过有限的美的相像,领悟到那日常生活的无限的内在的联系,师生也将在这一迷人的领域中品味知识的甘淳与甜美,体验着成功的愉悦。教师只要学会以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活就会丰厚教师的学识、修养,拓宽教师的视野、情趣,增添了教师的魅力。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间真善美的体现。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可以找到一条攀登智慧高峰的捷径,从中获得走向世界、创造生活的底蕴和勇气。这就使得专业化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区别开来,具有了不仅教师本身要追求真善美,而且还具有引导学生求真、向善、趋美的特殊意义。这是人类赋予教师职业的使命,教师职业也因此而树立起伟大、神圣、崇高、纯洁的社会形象。如语文课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就是真善美的颂歌,教材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就是语文教师每天都在接触并用来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果再加上语文教师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精当解读,辅之以热烈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语音,潇洒奔放的板书,便演绎出语文教学耐人寻味的意义。数学课中大量奇妙的数、奇异的形、奇特的式和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构成了数学的美,这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如果再加上数学教师严密的推导、清晰的思路、简明的演算和直观的作图,便营造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美妙奇境。物理课所涉及的物质三态,所揭示的物质空间位移规律和运动形式的转换规律具有平衡、和谐的美。化学课所研究的物质构造和化合、分解的规律具有复杂、变幻的美。生物课所展示的生命本质和生态规律的有序绚丽。外语课所呈现的文法词汇和语音语调的异国风情。历史课所描绘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地理课所掀开的悠远浩瀚神秘博大的山河面纱。音乐课的婉转、美术课的瑰丽、体育课的矫健、手工课的精巧等等,无不与人类的真善美相联。而学科的真善美又都统一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就是要把这些静态的知识活化。因而,知识的活化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本义。一是教师将书本上凝固的文字与火热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书本知识具有现实性和生活性,使科学富有人文价值,成为学生在自主的发现中认识社会、理解生活的指南,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活化过程就是他发现真理的过程。知识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与学生的生活毫不相干的东西,而是学生成长的必需,是学生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知识就与学生的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步履坚定走向世界的强大支持。二是教师将某门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这样,文化就不再是静止的来自于过去的知识,也不再只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贮藏式的书橱,而是学生现时的生活,是学生生长所不可缺的“阳光”、“空气”和“水”。文化就与字生的生命紧密相连。特别要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的美是一种动态生成的美。它是教师全部知识、能力、智慧的展现,也是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它把活化的知识通过师生分享的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财富。

让教师享受学生的赞美 篇10

面对学生评教遇到的阻力与问题,我们采取了规范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校长动员培训等措施。“阳光教师”评选活动让学生发掘教师身上的优点,让教师充分享受学生的赞美,极大地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

在进行学生评教之初,我们曾遇到不小的阻力。有些老师不理解,担心出现以下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评价老师,今后老师如何管学生?如果教师一旦严格要求学生,考评时出现“低满意率”情况怎么办?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好而其“学生评价满意的率低”,这样的教师算不算优秀教师?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规范了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以确保评价过程的严谨有序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每次评教前都有校长亲自讲话并对学生进行培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老师。同时,还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协商之后再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于评价结果不搞绝对化,也不在全校公开,只在最后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其他教学业绩结合使用于“教师综合评估系统”。每次评教结果通知教师本人时,校长都要在评价结果后面附上这样的“按语”:

满意度代表学生的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它并不与教学质量完全划等号,所以希望大家一分为二地看待。

学校并不提倡教师为取得学生好感而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反,那些对学生高度负责、严格要求、方法得当的教师,最终获得了较高的教学质量,也必然会取得学生较高的满意度。

教育有一个规律,那便是“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如果学生不喜爱教师,那么教师百倍的辛苦换来的将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满意度评价既是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对校长的评价,所以愿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让家长和学生满意”而共同努力。

由于思想工作到位,各个环节措施得当,这项开放办学工程逐步被老师接受认同,形成了教师、学生及家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育合力,也使学校的教育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我们认为,学生评教只是学校“教学监控”的手段之一;它不能靠校长、副校长等少数人去掌控,必须实行“大众监督”。这个大众就是学生和家长,要敢于把监督权和评价权交给他们。有人担心这样学校会失去管理的自主权,其实不然。学校的教学管理不能因某一个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而随意放弃原则,但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必须认真听取,这也是广义上的“教学相长”。

为了发挥学生评教的正面导向作用,我们在开展学生评教的同时,还在全校开展了“10位最让学生感动的阳光教师”评选活动。对评出的“10位最让学生感动的阳光教师”,我们会在全校隆重表彰,相关颁奖词由学生撰写,颁奖仪式有家长代表参加。例如,黄晓波是2011年评出的“10位最让学生感动的阳光教师”之一,学生撰写的颁奖词为:“黄晓波,八(4)班班主任、数学教师。黄老师对待工作认真严谨,讲课效率高,教学生动有趣、方法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她工作勤奋,一切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每天来得早、走得晚,与学生同进同出,对学生尽职尽责,无私付出。虽然班上学生多,但她对学生作业、试卷批改分析认真细致、不厌其烦,任劳任怨,常常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她把学生当作亲人,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耐心且善解人意,与学生同忧共乐。她用自己的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人和求知。她是一位很阳光的好老师。”

教师要学会管理校长 篇11

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把管理从单纯关注组织目标转变到在关注组织目标的同时关注个人目标,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与校长作为一对矛盾,影响和控制是相对的。如果说校长管理教师是正向管理的话,那么教师管理校长就是逆向管理。美国著名管理专家米切尔· 拉伯夫说:“在今天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完全独立行事。由下至上的管理和由上至下的管理同样重要。”[1]

一、教师为什么要管理校长?

1.学会管理上司:管理大师们的共识

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说:“管理上司是下属的责任和成为卓有成效的经理人的关键。”他还说:“你不必去喜欢和尊敬你的上司,你也不必去恨他,然而你确实必须去管理他,这样,他才会成为你达到目标、取得成就和个人成功的资源。”大凡成功人士都很重视对上级的管理。国外有一份研究表明:高效的经理人在管理同上司的关系中,要花10% ~ 50% 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有一个支持并赏识自己的校长,这有赖于教师有效地管理校长。但是正如米切尔· 拉伯夫所说:“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相反地,他们却浪费时间在埋怨上司,而且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和改善与上司的关系。如果你也这样想的话,那么,请记住这一点:在你和上司的关系中,你有50%的影响力,而在控制你自己的行为上,你有100%的影响力。你对待上司的方式,会教他如何对待你。”[2]

事实表明,一个教师的成功与否与他管理校长的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教师不擅长管理校长,其能力也许就会被校长否定,职业生涯也许会障碍重重。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老师必须要学会管理校长,以获取自己最佳的成长空间。

2.校长:教师工作环境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

工作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校长在学校中具有行政权威,掌控着学校的资源,对上一级领导者和下级教师起着承上启下、组织、协调、平衡的纽带作用,对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起着主导作用,在工作环境诸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

只有处理好与校长的关系,教师才能获得更多的信任、支持、帮助,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会有所成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杰克· 韦尔其曾讲,一个幸运的员工有三个条件: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有一个爱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支持、赏识自己的上级。这充分说明了上级对于下级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师如何管理校长?

管理本身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管理校长更是“关公面前舞大刀”,智慧和策略决定管理的成败。

1.管理校长的前提:了解校长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任何管理都必须建立在对管理对象的了解基础之上,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只有全面地了解校长,才可能科学地管理校长。这种了解主要包括了解校长的工作目标、压力、偏好的工作方式、过去的职业经历、为人处事的特点、性格和脾气秉性,以及校长希望教师采用的工作方式、希望得到教师什么样的支持和协助等。

2.管理校长的起点:理解校长

理解校长就是换位思考。人都希望被他人理解。在与校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感到最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得不到校长的理解,于是就会呼唤“理解万岁”。其实,理解应该是相互的, 你要想得到校长的理解, 就必须理解校长。要理解校长的角色地位,从校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校长的做法、想法、说法给予同情,向校长传递这样的信息;假如我是你,我也会这样说,这样做。当教师觉得自己不被校长理解时,要尽量理解校长的不理解,相信校长的不理解总有一定的原因,并尽可能地了解这一原因,在工作中尽量采用让校长容易理解的方式,以使其理解自己。

3.管理校长的关键:尊重校长

校长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因为教师的尊重是校长提高领导威望、增强领导控制力和驾驭力、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应该时刻维护校长的领导地位,尊重其权威,不要在人前与校长争论,不要在人后与他人议论校长,不要做使校长难堪的事,不要说导致与校长关系紧张的话。教师在细小处尊重校长,校长就会在被尊重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管理。

4.管理校长的最好策略:支持和帮助校长

教师要尽其所能地去支持和帮助校长,对校长正确的工作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给予公开和私下的支持,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校长解决难题。在实践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⑴教师要恰当地展示自己,显示自己的实力,让校长欣赏自己的才华。⑵教师要与校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校长的信任。⑶教师要适时地为校长成为一个特定的成功的个人提供帮助。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校长也是如此。当校长处于困境时,教师要给予他及时的帮助;当校长需要完成困难的任务时,教师要主动分担他的任务并承担责任。帮助校长成功,就是帮助教师自己成功。

5.管理校长最有效的手段:恰当地奖励校长

教师对校长的管理完全是一种艺术的管理,没有制度的支撑,没有行政权威的力量,教师靠什么去获得期望的管理行为呢?管理科学告诉我们:人们所获得的行为是人们所奖励的行为,奖励得越多,获得就会越多。当校长的行为是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哪怕是稍微类似于希望的行为)或校长有任何积极改变的迹象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如果在校长表现良好时,教师去关注校长,给校长以奖励,那么校长的这种表现就很可能会重复出现。

奖励校长不是庸俗的献媚,而是要挖掘校长的优点,诚心诚意地赞美校长。教师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来赞美,也可以通过别人的话语间接来赞美。教师无法给校长晋升级别、增加工资,但是可以给予校长很多精神上的奖励和道义上的支持,这在教师与校长的管理关系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3]

管理校长是教师的一种生存和发展智慧,它不是讨好校长,不是溜须拍马,不是玩弄权术、欺上瞒下,不是玩政治游戏,而是要力求在教师和校长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积极和健康的工作关系。它是改善教师和校长工作关系的“一项诚恳而又光明正大的计划”。[4]每个想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应该对此有所思考。

参考文献:

[1][2][3][4] 米切尔. 拉伯夫著,徐海波编译.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篇12

一、学会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

轻松学语文,应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要在解决学生的乐学、善学上下工夫,改变以前“填鸭式教育”的教学模式。调动积极性,就应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看作是一个宝库,想尽办法去激活它、开采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尝试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让学生尽情地发言、尽情的表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感受语文的魅力。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这样可以做到学生们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平时的课堂上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李煜的《虞美人》教学时,通过导入设计(以用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导入课文);感悟设计(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选出代表当堂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品析设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和感悟);积累设计(以古筝名曲《虞美人》为背景音乐,播放配乐朗读,在理清思路,把握诗人的感情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吟咏、诵读文章,从而提高学生诗歌朗诵能力)。尝试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效果自然也好了。

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把“学生的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起来。这些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主动深入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在小组探讨和合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发现学习,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从而让学生主动构建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可以学会礼貌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二、教学放手,探寻语文学习的方法

高中语文学习是需要方法的,死记硬背是是学不好的。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实际采用一些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如读写互动方法,自由发问方法。课堂上要时常提醒学生语文就在身边,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观察、体会、挖掘、收集语文知识和素材的好习惯,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

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不懂的东西或生字词时,就让他们自己来解决。例如,在讲到陌生字词和成语时,就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让学生把查到的字词或成语的意思默写到黑板上来,让大家一起共同分享,每课的生字词也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而对于课文里边疑难的问题就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碰到同学们出错时,及时让其他学生加以纠正,最后由老师再来进行点评。如果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然后师生一起共享找到的资料,一起分析问题,一起解决问题。渐渐的,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在语文教学中,写应该放在首要位置,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基础,写是读的目的。在进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朗读”“从写作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展开。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朗读”常常运用“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的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部分,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所运用的意象,写作和抒情的艺术手法。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诗歌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将这首诗歌该成现代写景短文,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在教学中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每周都要求学生摘抄课外古诗、文章、精彩片断、名人名言,并对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然后定期进行检查。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找出时间开展朗诵会、故事会,举行阅读知识竞赛,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且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课堂放手,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课堂上,我们摒弃“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把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和作者作品交流的过程,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使语文课堂开放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和情感价值,注重提炼文本中隐性的情感触发点,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特点和整体素质情况,精心创设课前背景,选择能引起大多数学生共鸣的题材来提炼、加工、完善、甚至改造。精选背景方案,或热情洋溢的气氛;或欢快流畅的情感;或触目惊心的灾祸;或情意绵绵的话别;或含情脉脉的恋曲。只要能达到所设想的师生情感全部投入的效果,无一不可采用。然后,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转化、生成,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人文积累、情感体验的成果通过备课时的综合考虑融入教学设计中。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把时代生活与教材内容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为了让学生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本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先拓宽知识,讲到古代“七出”之条: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让学生比较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体会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刘兰芝勤劳、能干、孝敬公婆,为什么得不到婆婆的包容,被婆婆逼迫儿子“休妻”?这样,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可以带着浓厚的兴趣分小组进行思考和分辨。之后再引导学生感知形象,感悟出作者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想象中的情境、感情上的反响和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通过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给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给学生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让他们显露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真正爱上语文!

摘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融进新课程,就应该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放手,探寻语文学习的方法;课堂放手,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大胆地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学会放手,教学放手,课堂放手

参考文献

[1]王传湘.新课改新理念新实践.

[2]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3]语文学刊.

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篇13

目录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本站 推荐..)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伟大的祖国么?

心中有集体,为集体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温暖的集体么?

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生活中的每个人么?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的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

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演讲稿《学生演讲稿:学会感恩父母》。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我不会忘记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学逛街,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前面跑了过来。因为已经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动物园坐哪趟车,我告诉他就在那边坐4路车。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学就往前走。我们都走得挺远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你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谢,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

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学生演讲稿:学会感恩父母》 们把心存的感激对关爱我们的人表达出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的心,感谢有您》。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都会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从小生活在蜜罐儿里的我幸福的像花一样,温馨四溢的家庭、生机盎然的校园、和谐安宁的社会……我要感激的人很多很多……。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因为有您,我才衣食无忧,健康快乐地成长。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关爱中,似乎已习已为常。父母的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灵,她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爱有谁能够掂出它的分量,又有谁能够真正地偿还呢?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因为有您,我才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有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花开花落几春秋。您迎来晨曦,送走星辰,用您的信念用您的热情,还有您滚烫的汗水耕耘着我们的心田,稚嫩的原野溢满了您的希望。

老师,无瑕美玉不足以形容您品质的高贵,阳春白雪不足以形容你内心的纯洁。如果我是诗人,一定会用满腹的激情、炽热流畅的诗行写下对您的感激;如果我是画家,一定用七彩的画笔描绘你一生的高尚,留给这平凡的世界一幅不平凡的长卷。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感谢你们对我的培养和关爱,我知道您们对我的心愿,今后一定刻苦学习,顽强拼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材,把我所有的才华和爱心奉献给社会,以报答您们对我的养育之情、培育之爱……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

今天我们学习《母爱》这篇课文我非常感动,讲的是一头老牛拼死挡在水车前为小牛索要水的故事,小牛喝到水后流下了泪,这是感恩的泪。做为一只小小的动物都知道感恩,何况是我们人呢? 回想起往日的一幕:当落日的脉脉余晖洒满那贫瘠的土地时,一缕缕缥缥缈缈的阳光便将母亲和大地染成一汪金色的光轮,母亲,清瘦的双颊便被悄然映红,脸上沟沟壑壑的皱纹便将儿女们心中的太阳勾画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我也总是在呢喃的还乡梦中将母亲描绘得至善至美!多少个风风雨雨,多少个寒风霜雪,母亲,在人生道路的岔道口,总是将我拉上充满泥泞、布满荆棘的阡陌小道——我跌跌撞撞!我曾在凹凸不平的泥道上摔倒,而母亲,从不用那双瘦骨嶙峋的大手扶我起来,我爬起来了!爬起来了!这时,母亲总是欣欣然。

勇敢些,孩子,跌倒了,爬起来!接着走!接着跑!于是,母亲便把我10岁的年轮塑造得花朵般艳丽。母爱从来就是伟大的!到了现在,这朵花慢慢长大了,也终于懂得理解了,懂得理解育花人的辛劳与不易。亲爱的母亲,感谢您,感谢您近十年如一日的体贴与无微不至的照顾。看着您不再挺拔的身体,不再光洁的脸庞,女儿的心忍不住阵阵的抽痛,女儿很感激您。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女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自然给树木一片沃土,大树反赠给

大自然丝丝阴凉。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报答,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身旁,对于他们的付出,我只能暗暗回报。

点点滴滴的成功,开开心心的学习,平平安安的生活,也许这才是最真的感恩。最后,我想用一首诗作为结束语,这首诗是——

天远惠山下,冷月伴清吟。佳节已渐过,依稀离乡情。小坐静忧思,心乱无所倚。感怀情犹怯,冒然长叹惜。

细心的观众知道这首诗的奥妙了吗?那就是每一句的前一个字可以连成一句话:“天冷加衣,小心感冒。”

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父母,希望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膜拜父母神圣的爱!

感恩,因为感恩的时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温暖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的心情渐渐舒畅,渐渐平和;如果你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逐步释放重负、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个只顾索取的人,你更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变得会适当地给予;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也应学会感恩,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取之不尽......对别人感恩,相应会得到他人对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两份好心情。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了长存感激之情,永存爱心。

如果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真情的存在,人世间将会是一片孤独与黑暗,懂得感恩,你就会愈发地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世界将会变得五彩斑斓!朋友们,让我们学会感恩,感恩于生养我们的父母,感恩于教导我们的恩师,感恩于关心我们的同学,感恩于身边的人和事,感恩于生活中的每一天,让感恩永远充盈于我们的美好的心灵之中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学会感恩演讲稿 感恩演讲稿范文 高中生感恩演讲稿:学会感恩 感恩演讲稿:学会感恩父母 感恩教育演讲稿:学会感恩 感恩同学的演讲稿:学会感恩

学生感恩演讲稿:我们要学会感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前不久,我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书的主人公海伦从小又盲、又聋、又哑,但是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抱怨父母没让她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给了她生命,用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学会了多种外语,最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她用笔写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作品回报社会和父母。正因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海伦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是感恩,让她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而我从来没有为——看到蔚蓝的天空,聆听美好的音乐和大声呼唤我的心声而珍惜过,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得到的,是属于我的。与海伦比我能够自由地看,能够痛快地听,能够放声地唱,谁说这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谁说这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感激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有父母对我们的关心、爱护,有父母对我们的无私奉献,我们应该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幸福。

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感激学校对我们的培养,她给我们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她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感激每一位教过我们的老师,是她们把我们从一年级的无知;二年级的天真;三年级的顽皮;带到一个懂事、诚实、有丰富知识的少年。这中间他们洒下了太多的汗水和辛苦。

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感激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蓝天白云、湖泊大海、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使我们的生活无限广阔。

同学们,不要让爱我们的人伤心,不要让爱我们的人失望。只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和谐和美丽!

学会感恩吧,为父母留下一个真心的微笑;

学会感恩吧,为朋友伸出一双友谊之手;

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学校因我而更加精彩。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学习家风家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