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游记散文(共12篇)
山城游记散文 篇1
山城顾名思义就是依山而建的城市或城镇,而我所在的这座小县城四面环山,可算是名副其实了。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尽管脚下的山城没有太多的矿产资源或者珍奇之物,但是也有它不同于别处的独特魅力。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憨厚朴实的风土人情,都值得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感到自豪和骄傲,也足以令天南海北的客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这里有历史上著名的“三贤”——春秋时期的燕伋,赴鲁从师孔丘,归里设教,育化桑梓;西汉丞相司直郭钦,执法不避权贵,闻名于世;唐将段秀实,奋击叛贼,以死报国,朝野上下赞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燕伋,他是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二十多岁前往鲁国拜孔子为师,学成之后返回故乡创办私塾,在山城开启了教育的先河,传扬孔孟之道近二十年。由于相距千里,燕伋日益思念自己的老师,于是每日清晨用衣襟装一捧黄土到开阔地带垫在脚下遥望鲁国,日久年深形成了高约十几米的土台,后人尊称“望鲁台”,因其距今已两千四百多年,亦称为“中华尊师第一台”。它地处山城的西北角,背靠大山,目浴大河,可以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如今修缮一新的望鲁台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从东边进入山城,顺着横贯东西的一条省道,不足十分钟车程就会来到燕伋望鲁台的牌楼前,路北的正前方立着一块功德碑,铭记着一些历史的印记,大理石的路面上深深地刻着“念师、尊师……”等等用来表现燕伋高尚品质的文字。再往北行走十几步就是高高挺立的大理石牌楼,两边静卧着巨大的石狮镇守门户,威武之气浩然冲天,使人由此开始便产生了几分敬畏的情愫。走过牌楼向西转弯二十多米就能够看见开阔平坦的燕伋望鲁台广场,广场两侧则竖立着一排排迎风招展的彩旗,最引人注目的是旗座上镌刻着孔子七十二贤弟子的名讳、生辰等资料,从微小之处彰显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广场正北方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汉白玉燕伋雕像,古朴的服饰,长长的胡须,双眼炯炯有神,双手持一卷竹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气息从春秋一下子传到了今朝,让人心底不由得升起一腔“行千里路,破万卷书”的豪气。
雕像身后由下至上延伸着三层近百级的台阶大道,拾级而上到第一层平台之后往东行进,路过一排老屋便会看见最古老的燕伋望鲁台入口。沿着一条两米左右宽的石阶缓缓地爬坡,台阶的顶层正对着“燕伋塾坛”遗址,简朴的门楼上是双层的雕梁画栋,透过门缝仿佛可以听见从院子里飘出来的朗朗读书声,那抑扬顿挫的音调如天籁一般令人陶醉。推开两扇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陈旧但却整洁的窑洞,它们分别为思师亭、尊师祠、启文坛、燕伋望鲁石刻图、民俗宫等人文景观,内部陈设或记录着燕伋求学、育人、尊师的物品和故事,院子西边的竹林旁边立着一块六棱碑,上书“木铎千秋”,其蕴意相当深远。一边用心汲取着浓郁的儒家思想精华,一边出门转向东边走过一段陡坡台阶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宏大的古建筑,踏进红色的铜钉大门迎面又是一尊较之前小一些的燕伋塑像,唯一不同的是他手中的竹简是展开的,虽然个头小但气势没有一丁点减弱,一个用来祭奠的石鼎装满了香灰。大院正北方,二十四根粗壮的红色柱子支撑起最宏大的“燕伋祠”,抬腿轻轻地步入大殿,一缕不知从何而来的清风犹如醍醐灌顶,使人瞬间变得神清气爽,心境也豁然开朗。大殿前方是一尊泰然而坐的燕伋铜像,此像更加栩栩如生,面含微笑,慈眉善目,右手持一卷书简,左手则轻轻放在三卷书简之上,身后从右往左摘录着数行《论语》,好像他一刻都不能离开书籍似的,那勤奋好学,严以致学的风范更是力穿古今。迈出“燕伋祠”的大门,在它的正背面便是最神秘也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望鲁台”,“中华尊师第一台”几个中国繁体书法苍劲浑厚,金字塔式的土台四周绿草盈盈,疾步登上台顶放眼望去,山城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使人们更加对燕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筑台望鲁的尊师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山城还有碧波荡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千湖、休闲胜地——莲花山狩猎场等优美的自然风光,虽然比不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也是山水依依、鸟语花香的清新秀丽之地。
这些自然景致中最受都市人喜欢的莫过于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了,它的水域面积达八千五百多亩,既是一个植物园,也是一个动物园,更是一座大型的天然氧吧。千湖公园由西往东全程七千多米,可以驾车也可以选择步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步行应该是上佳之选,这样一来就可以仔细欣赏沿途的美景、呼吸干净的空气。步入公园的门户区迎接人们的是两行金黄色的旗子,可以让人感受到古时皇家的贵气,在它的尽头往北行至湖边就会踏上隐藏于茂密杨树林里的木栈道,弯弯曲曲的木质走廊别具一格,恍如穿越了时光。木栈道上不对称地布置着几座长亭,设有长长的椅子,悬挂着珍禽、鱼类等等的介绍,供游人休息和了解千湖。每到盛夏时节,杨树厚厚的叶子遮天蔽日,凉风习习的长亭便成了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偶尔也有羞涩的情侣相依而坐,诉说着甜蜜的情话,畅想着幸福的未来。而到了中秋时节,树叶相继变色,大片大片的金黄气势壮观之极,在一阵阵秋风里木栈道上时不时会飘落几枚枯黄,令游人能零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并从萧瑟的秋景中悟出几许处世的道理。
走出木栈道不远就是观鸟台,在这里可以观赏湿地公园里的大天鹅、白鹭、绿翅鸭、豆雁等一百多种珍禽,当然不能一次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鸟类,到底能够目睹多少芳颜,那就要看运气如何了。由此再往湿地公园深处行走,有秦风民俗园、亲水湾景区、纸坊湾风景区等等建设风格不同、娱乐项目众多的景区……最不能遗忘的是漫漫黄沙、层层碧水,这是自然中的自然,没有半点人为的雕琢,如若遇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日子,脚踩着绵软的沙粒,用手触摸着平静的湖水,吸一口潮湿的空气,那心旷神怡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如果遭遇雨丝纷飞、风浪拍岸的天气,撑一把雨伞观赏烟云密布的湖面上“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盛景,倾听滚滚浪花此起彼伏弹奏“十面埋伏”的佳音,都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等待游玩结束之后,一定要去公园内的农家乐品尝一下风味独特的饭菜,要是大酒店具有大家闺秀的瑰丽和大气,那么农家乐就独有小家碧玉的柔美和精致。热情好客的农家乐主人从来不按饭菜算账,只按人头收费,每人二十到三十元之间,苜蓿芽、荠菜、豆芽、凉皮、凉粉等各种各样的野菜和小吃,还有味道鲜美的千湖鱼,汇聚在一起散发着让人垂涎的浓浓香味,食之难忘,流连忘返,着实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城的魅力几天几夜也说不尽,唯有到此一游,唯有来此一尝,方能领会这美景、美食的悠悠神韵,方能体会这一方水土醉人的风土人情。
山城游记散文 篇2
一、苏轼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与精神
苏轼 (1037—1101) 一生宦海浮沉, 共创作游记散文约64篇, 其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 艺术价格高。总体上看, 其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与精神体现在: (1) 游记散文反映的思想和艺术风貌呈阶段性, 即初入仕途、在朝任职、外任、谪居等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 苏轼所创作的游记散文都有现实的影子。如果以非文学家的身份来审视苏轼, 后人会明了他是一个忧国忧民、勤政爱民的官员, 但其文人的性格与当时复杂多变的政局不吻合, 其文人的性格和求真的态度让他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在这种人生大的波浪下, 苏轼所创作的游记散文既求游记之实, 又在游记中不断注入个人内心思想。 (2) 苏轼的散文注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注重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这种思想在其游记散文中几乎贯穿全部。苏轼有言“言必中当世之过”, 就是指文章应该具有批判精神, 应该立足于现实, 对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加以批评。散文同样如此, 总体上要做到以文载道, 歌颂、传扬美好的社会价值, 对现实敢于切中时弊, 治理和疗救不良的社会病害, 体恤、关心民间疾苦。 (3) 创作自由, 为文立意。苏轼的游记散文姿态横生, 这与其性格放达又追求散文创作的自由的思想相关。苏轼的游记散文不拘泥于人和物, 他提倡自然为文, 反对尚奇猎险, 反对束缚, 正是他的思想和个性在游记散文创作理论中的体现。因此其游记散文纹理自然, 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塑造对象也鲜明生动。
二、苏轼游记散文及文化背景分析
1. 初出茅庐, 重视现实。
苏轼真正开始创作游记散文始于其第一次入官之时。24—27岁 (1061—1064) 的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期间, 大约创作了《滟滪堆赋》、《喜雨亭记》、《凤鸣骚记》、《凌虚台记》等4篇游记散文。这一期间苏轼的游记散文量虽少, 但从这仅有的几篇散文中仍可窥见苏轼当时的鲜明的治国抱负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苏轼与其他文人的重要不同就是他在骨子里面认识到文人参政应少一些浪漫主义精神, 更多地重视社会现实。这四篇游记散文中其实也就深刻的反映了他这一思想。1061年宋英宗即位, 1063年宋英宗即位, 1067年宋神宗即位, 这期间朝局动荡, 党派纷争严重, 社会矛盾较多。作为知识分子, 苏轼深刻认识到要有为国作贡献的抱负, 但又要实事求是。《滟滪堆赋》的本意是说明因船沉没而埋怨和愤恨江中礁石是没有道理的, 不仅如此, 这些礁石还因为阻碍汹涌的河水而没有产生更大的危害而有功, 汹涌的江水也因为滟滪堆的存在而认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 而“安行而不敢怒”地向东流去。苏轼认为, 人要意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样遇到危险时就能从容应对, 迎难而上。该游记散文因水而写, 但其实也是其自己的写照, 其后来也能够乐观应对一切困难。《凤鸣骚记》是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的名篇, 该文记述了凤鸣骚的变化和修整过程并由此发感慨。“古之君子不择居而安, 安则乐, 乐则喜从事, 使人而皆喜从事, 则天下何足治软”, 苏轼赞扬那写从小事做起的改革精神, 也说明苏轼当时有着一步一步踏实干的思想。再看此时的《喜雨亭记》, 该游记散文由“亭”而始, 也由“亭”而终。作者雨中观亭, 亭中观物, 把“亭”“雨”和百姓的“忧”“喜”融汇一起, 充分体现了他与民忧乐与共的思想, 但是整个文章总体上又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苏轼深刻的认识社会现实的想法还体现在《凌虚台记》中, 游历凌虚台时, 因其以前的繁华到现在的破旧衰败, 苏轼大有感慨, 但他尊重这种社会变迁, 并认为万物皆有废毁, 繁荣的宋王朝也将化为垄亩丘墟, 虽刚入仕途但忧患意识极强。
2. 入京为官, 忍辱负重。
1064—1072年是苏轼入京做官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游记散文只有三篇:《墨君堂记》、《四菩萨阁记》、《北海十二石记》。这一时期北宋党派之争开始, 新旧党中人多为科举而入仕的文人, 他们有感激论事的参与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精神, 各方人士各陈政见, 但因为神宗时期其反对新法和后来与司马光政见不合、与程颐等争古礼而先后与新旧两派产生隔阂。这一期间苏轼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政治斗争中, 游记散文少也成必然结果了。《墨君堂记》是游历时因竹子而写的一篇散文, 但正如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用竹来描绘自己心境一样, 苏轼也用竹子对世人进行了一番评论, 文中有关竹子的描写:“风雪凌厉以观其操, 崖石牵确以致其节。得志, 遂茂而不骄;不得志, 瘁痔而不辱”, 苏轼赞扬竹子这种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忍辱负重的品德, 其实也间接反映了身在官场斗争漩涡中苏轼采取的一种为人处世态度。至于《北海十二石记》, 是以石头的坚硬来赞扬吴子野异于他人之处在于做事有毅力, 正所谓“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此散文写于苏轼临登州观大海之后, 当时仕途不太如意, 这篇游记散文应是苏轼当时内心写照:好事多磨、忍辱负重。《四菩萨阁记》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表达作者对四版画的珍爱, 借父亲对的四版画的喜爱流露对父亲的怀念。这三篇游记散文看似没有什么联系, 都只是其生活中因点滴事情而引发的感慨, 但总体上可以窥见其当时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郁闷, 已经看不到当初苏轼的那种豪迈与情怀, 也与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豪放派”苏轼相去甚远。事实上, 这一段经历促使他有了心慕江湖、潜心追求文学艺术、崇尚自然的思想。
3. 出任地方, 勤政爱民。
1072年, 苏轼自请外任以避祸, 先后为官多地, 直至1079年, 这为他大量的游记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另外为官地方之后, 苏轼有了更多的心情来处理地方事务, 党派纷争没有了, 政治抱负可以再次施展。总体上这一段时期的苏轼积极向上、进退随缘但以进为主。从京师到地方, 苏轼也经历了曾经的政治斗争, 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因此这一时期苏轼的游记散文较多, 约20篇, 思想表现也颇为复杂。《沁园春》为地方上任途中所作, 描述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想建功立业又想安然遂性, 最后他选择了“中隐”, 也即进退随缘但以进为主。《超然台记》反映了他这种思想, 游历亭台堂阁之后, 他写道“人之所欲无穷,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说明了一个人的苦与乐, 关键在于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不是物质生活。类似的游记散文如《宝绘堂记》、《游桓山记》、《墨妙亭记》、《醉白堂记》、《盖公堂记》等无不反映了这一点。以《盖公堂记》为例, 作者游历盖公堂 (盖公为乡人治病) , 引出治国的良方, 他认为劳民、伤民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 而是要遵循“一切与之休息”“治道贵清净”的原则。事实上当时北宋因为急于求成的变法而导致民怨四起。这一时期的苏轼已经不再追求在官场上大有作为, 但不代表他忘记了对大众的关怀。游记散文《雩泉记》写的是关于东武郡民向常山求雨的事情, 苏轼有“呻吟其所疾痛, 亦多矣”的感慨, 《墨宝堂记》批评了世人不得其法而好恶不当的陋习。作为豪放派大文豪, 这一时期的游历散文佳作还有《放鹤亭记》, 这篇文章中作者不言国家大事, 寄情山野, 寻求超逸, 全篇紧扣“鹤”, 以“鹤”寓人、寓物与意境, 散文尽显豪放, 但这种“乐”仍然只是表面的, 关心民众、忧伤朝局的文人心思仍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文中所说“处之期年, 而貌加丰, 发之白者, 日以反黑”。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苏轼尽管不如意, 但仍然积极向上, 勤政爱民, 但面对顺境逆境、面对政令得失时, 苏轼更能从容、坦然面对。
4. 被贬黄州, 凤凰涅槃。
1079年, 因“乌台诗案”他一夜之间从名满天下的士大夫沦为性命堪忧的阶下囚, 及至被贬黄州。这一段生活经历洗涤了苏轼, 让其出了世俗的羁绊, 能静观社会人生, 体悟自然和社会的真实的存在, 为后期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及至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苏轼游记散文的代表作赤壁前后赋就创作于此期。一游赤壁, 有美景“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有心迹“桂掉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有宇宙人生的阐释“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和“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思想何其豪放。作者忘却了此时被贬的郁闷, 而是将自己置身于魅力的江水美景和宇宙世界, 万物永恒, 豪情自然喷发。该游记散文从“乐一悲一乐”出发, 将作者复杂的心态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展露无遗。三个月后二游赤壁之时, 江山已面目全非。同样是游记散文, 《后赤壁赋》另有一番味道。作者弃舟登岸, 但见环境幽峭冷峻, 山川奇险, 同游客人不能至, 作者自觉不畏艰险, 奋力攀登, 曲高和寡。结合当时苏轼所处的政治环境, 由此可见即便被贬, 苏轼仍然有着远大豪情, 不敢沉沦, 而是决心挣脱政治现实的羁绊, 勇于探索追求, 只不过此时苏轼的追求已经转向文学和诗词创作上, 那首伟大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创作于此时期。此时的苏轼再游历之时, 多以超然脱俗的姿态来描绘自己。如《雪堂记》, 游历学堂之后苏轼认为这是一个世外桃源, 其乐融融, 尽管深陷政治漩涡, 但他感到了欣慰和满足, 没有丝毫的沉沦和颓丧。后期的《陈氏草堂》、《赠游浙僧》、《记游松风亭》、《游白水书付过》、《题合江楼》、《过大庚岭》等无不说明苏轼此时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游历民间也关心民众, 但豪放、乐观, 追求自然和道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邓妙慈.雨洗东坡月色清[J].汕头大学学报, 2008 (1) .
[2]张惠民.张进.士气文心[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 篇3
明·徐宏祖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
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
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导者止供炬爇火,无肯为前驱者。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既低而复隘,且水没其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火炬,平出水上,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余,然俱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尺五,高二尺,而水没其中者亦尺五,隙之余水面者,五寸而已。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守衣外洞,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余亦曾没膝浸服,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而洞当风口,飕飕弥甚。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出洞,披衣犹觉周身起粟,乃爇火洞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已在枣橡岭之西矣。 (选自《楚游日记》)
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由洞出,有二派 派:通“脉”,支流
B. 遇樵者,引至上清潭 引:带领、引导
C. 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蛇:一种爬行动物
D. 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 循:顺着、沿着
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俱以沛公言报项王
B. 余闻之,益喜甚/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 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若无罪而就死地
D. 俱温然不觉其寒/苏子愀然
3. 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一个注重实地考察的游记作家,尚且会被《志》所“误导”,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
B. 作者听了当地土著居民关于“神龙蛰伏藏处”的话后,“益喜甚”,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能见到“神龙”的强烈愿望。
C. 作者在上清潭的洞里“解衣伏水,蛇行以进”,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探奇揽胜而亲身实践的精神,也从侧面启示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游之乐”。
D. 本文短小精悍,记游清晰,不仅在写法上注重详略得当,而且善用对比,如通过“我”和“导者”、“仆”人的对比,反衬“我”注重亲身实践、甘冒风险以求得“游之乐”的精神。
4.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
②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
③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
5.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水 由 洞 出 有 二 派 自 洞 后 者 汇 而 不 流 由 洞 左 者 乃 洞 南 旁 窦 其 出 甚 急
6. 文章写“土人”“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和“导者”“无肯为前驱者”的用意何在?
山城春色抒情散文 篇4
小城的公园里,有一座湖泊,很大很大,我前一天见它的时候冰凌还冻得很厚很厚,第二天见它时靠岸边的冰凌就消了不少,第三天靠岸边的地方就消了一圈水带,再见它时水带就越来越宽,由岸边向中心迅速扩散,不几天就被暖阳彻底融化了,整个湖面全部解冻,绿融融的一湖水,被微风一吹,就掀起一层层波澜。有人向湖中投放石子,落水处就迅速向四周掀起一圈圈涟漪,刹是好看。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真的。鸭儿们摇着肥大的屁股扑通扑通地跳下水,仰着头“嘎嘎”地欢叫着,身后荡起一条条优美的波纹。
岸边的迎春花,也萌动了:骨朵儿胖长胖长的,披着红色外套,在那里招摇过市,有的已经绽放,黄橙橙的小花儿,让人目不斜视。开始是一两朵,此后就一枝枝,一簇簇,一丛丛,摇头晃脑地向人们报告着春天来临的信息……
柳树也苏醒了,孕育着一个个小苞,在微微泛出青色的枝干上吐出新芽,柔软的枝条垂下来舒展着身子,在春风的吹动下灵动起来,或东,或西,或左,或右,微笑着翩翩起舞,起舞中我用数码照相机拍下了她的容颜,起名叫“春风杨柳万千条”。
树木之间的空地上拱出了一棵棵小草,黄黄的土地上朦朦胧胧的有了一点绿色,再去时就成了一片片嫩绿色的草地,尔后嫩绿色又渐渐变成了翠绿,墨绿,就像泼绿的水彩画一样,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
花儿也梦醒了,苞儿由小而大,含苞待放,一枝枝,一树树,可以用 “数点梅花天地春“来形容,虽然还未开放,却红苞满树,已构成一幅“含苞待放的春梅园”。不几天,梅园里便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映红了多半边天。桃花也开了,白的,粉的,盛开怒放、争奇斗艳。叫不上名字的小黄花,没有叶子,属于“先花出叶”的那一类,一簇簇,一丛丛,一溜溜,蹲在路边,铺天盖地,绘成了一幅幅耀眼的“黄色彩带”,真真切切的一道靓丽风景,我漫步其中,但见红花、绿树、山水、翠柏,浓荫滴翠,姹紫嫣红,湖光潋滟,山色天成……让人既品味出小中见长、步移景异的传统特色,又感受到现代园林热情奔放、清新自然的时代气息,令人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树木中,绿带中,空地上,时有野菜出现,如山菠菜,裸里头,白蒿,灰条,蒲公英等等也赶趟儿拱出地面,撒了欢地疯长起来,游客一见就蹲下来揪拔,回到家中,再搽搽,洗洗,绰绰,调调,便是一碟美味。
适逢为养母立碑,我携全家大小回到农村,刚好“引黄渠”里的黄河水下来了,只见乡村父老们搭埝的搭埝,修渠的修渠,平地的平地,浇水的浇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所有的桃树地,苹果地,枣树地,小麦地,棉花地,都喝足了“黄”水,梦想着秋季的丰收,于是,便催生出一个个崭新的、美丽的憧憬和希望,催促着人们辛勤耕耘的脚步……不言而喻,这又是一幅美轮美奂的“春耕图”。
说话间,又下了春雨,“春雨贵如油”,我站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享受着春雨的滋味,企盼着春雨的收获……这时,家里又忽然飞来几只燕子,扒在上房的屋檐下忙碌地筑巢,孙女们见了高兴地喊着:“爷爷,爷爷,燕子回来了!燕子回来了!”
山城初雪抒情散文 篇5
小城的确很小,但小城是山城,于是具有了山的灵魂和风韵。山的轮廓绘在小城的四周,像圆圆的摇篮,或者水粉画的镜框。由关岭而下的这一截山脊,直到花果山和毛尖山,松矗杉立,一派青葱。虽是大雪时令,却并不使人感到枯萎和凋零。由东冈直下,能见到毛尖山水库,蓝幽幽的水面比近观多了几分隐秘,多了几重深邃。折回花果山,仰望高高的气象塔,觉得它竖起一根细长的食指仿佛在告诉你什么。
它会告诉你什么呢?
山城的冬天在下雪了。的确,下雪了。一两瓣轻盈的雪花,落在仰起的脸上,落在汗津津的鼻尖上。事先一点儿也没有预兆,松针那么翠,菊叶还是绿的,美人蕉昨天还殷红得耀眼吧。空气也还暖和着,小城里没有多少人穿起棉衣,一两个老人而外,多数穿的是夹克衫、长短风衣和西服,女孩子的丝袜衬着皮靴,给人感觉是春天又要来了。其实,小城的春天还远得很,但这几年,一个院子,一块隙地,一个阳台,甚至一条走廊,都植着花卉,让人记不清时令的更替,摸不准四季的交接。山城的雪来得更少,算是稀客,一个冬天就那么三两次,也不久留,像小城人走亲戚,抬抬腿就来,说说话就走。下乡去的路途中,便看见那条雪线,在半山腰,齐整整,白茫茫,线上是雪和雾,线下是灰色的田塍,是半绿的菜地,是翠竹,白墙和红门。山城永远在雪线以下,在冬至与小雪之间,在“呵呵,下雪了”的惊讶口气里。
山城的雪很均匀,家家户户分得一点,唯有松树把它顶在头上,恭敬地举给山城人看。雪的湿度很小,花瓣也小,倘在黄昏时分,落在头上,你会以为是迟归的蝶翅,或是晚风带来的菊瓣。女朋友小巧的手从男孩子的头发上拂去,像捉一只蚱蜢,一只彩蝶,男孩子也捉,当然只能捉住一只小小的手,温热的,润腻的,如一缕早春的阳光。
山城的`雪很拘谨,它本该是这样吗?近年来小城的绿化环境好了,城郊结合部的菜农、林农把自己的菜地、林地“搬”进来了,雪花应该像在乡下一样,尽情地飞舞,肆意地狂草。可是它到底放不开,仍然小心地、贤淑地走着碎步,它不敢甩水袖,不敢催急鞭,不敢舞龙泉宝剑,不敢抖猎猎长缨。我们印象中的雪应该是冬天的大手笔,应该是伴松涛阵阵随残云绺绺,直向庄前而来,呼啦啦盖满田野,冷飕飕凝住屋脊,真个是“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山城的雪很秀气,带着几分斯文。冷杉的叶子上停一停,石榴的枝丫上靠一靠,台阶上留下几个鞋印,公园里按下一方款识,争相叫相机给抢了去,也许明天的报纸上就有一幅清雅的摄影作品,有个耐人寻味的题目,或叫“山城靥”,或曰“罗敷吟”。山城有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他们盼这个时刻已经很久了,快一年了吧,不少手机的彩屏仿佛情窦初开,它们的眸子里转动着对小城初雪的无限情意。只可惜太过娇羞的雪花儿匆匆避开,一闪眼就不见了。处子的羞怯大凡都这样,这是古典的意绪,或者传统的美德,山城人不排斥她,就如同山城人不拒绝初雪一样。
游记散文《广西游记》 篇6
路途中
人人都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个靠窗的位置,一对耳塞,就可以隔绝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世界。其实我不喜欢在车上聊天。就这样,不说话,就很好。独自看着风景,看树的葱郁;看田的绿油;看云雾的缭绕;看天的苍茫。此刻,好平静。没有工作的纷扰,没有闲言碎语的复杂,没有需要担心和顾虑的一切。大概旅行的意义,就是在路上。让你和习以为常的生活轨迹相逆行。数不胜数的大自然景色能够把你镇压得平静。只是生怕每一次呼吸都会惊扰到这个静谧又安然的自然界。也难怪三毛说,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棵树。虽是雨天,但如此感激大雨所洗礼了生灵。让每种色彩都那么鲜活和纯净。是啊,比起这些植物,我们到底还是太复杂了。
黄姚古镇
来到了古镇,这样老旧的村落因为有着黛青色的苔藓,土黄色的泥块和深灰色的砖瓦而略显沧桑又不失韵味。在这里生活的大部分是老人,他们眼角与皮肤上的皱纹虽是粗糙却又那么自然地与悠久古朴的村落景色糅合在一起。在这里最美的景象就是大榕树的`根须垂落在河里,飘摇在风中。潺潺流水,在石头铺成的小桥底下,那样温和,优雅地缓缓流过,还有载着旅客的小船顺水而去,然后遇上坐在井旁搓洗衣服的妇女。只能说,一切景观与人文的融合都是那么的和谐。每一棵植物,每一艘船只,每一条小河,每一块砖瓦,每一个人,都不会有任何一点突兀的感觉,构造着这个那么平凡如画的小镇。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了。
天与山之间
站在山的顶端去俯视层层梯田,云雾在山头萦绕。只是觉得自己好渺小啊,呼吸着植物发出的清新的味道,我闭上了眼睛,早已不顾周遭那么多在拍照聊天的游客。狠狠的呼吸着,感觉自己像是飘在了这诗意的山中。张开眼睛,就看到最远处的山脉在朦胧的空中傲然挺立。没有一丝畏怯。如此坦然沉稳。这就是山的气魄吧。那刻起,我便爱上了这景象。上山前原本不算太期待,结果被这一切所感染。越是觉得梯田和山脉壮观无比,越是觉得离天空那么近,便越是觉得自己渺小。但甘愿这样渺小,因为眼界所见的都是辽阔,心也变得宽广踏实。忘掉一切的感觉竟是这样的。此时愿成为一只鸟,飞向山的深谷再冲向无际的天空。拍了好多照片,但也不能把这一整幅无际的画拍下,觉得可惜。大概世上美丽的一切都只能留存在记忆里,留在想象中。记住吧,愿它永不被遗忘。每当想起,仍会如初见时发出的感慨。
西街
在还没有来之前,他们说,西街是个适合我的地方。谁叫我就是个文艺狗呢。其实遗憾的是我更想白天过来观赏。因为夜晚,人真的很多很热闹。感觉已经不能安静去欣赏这里的建筑。因为那些不同色彩的灯光互相辉映,早已经吸引了你的目光。但也是夜里最美的一番景象。每家店面都按照自己的特色布置。有让人狂欢的酒吧,有让人放松的西式餐厅,有摆满了特产的商铺还有吸引了无数少女的工艺品店,都以不同色调的光亮与精美的手工挂饰点缀着整一条西街。天空如此漆黑,但西街的所有灯饰那么璀璨闪烁,真的可以给人一种视觉冲击。我没有选择光亮的卖银饰的店,反而进来一家专卖明信片的店。在这条喧闹的街道上应该是相对安静的店铺。有书,有明信片,有温暖的灯光。有悠闲而又有所挂念的人儿,执笔写下自己的心事与祝愿,早已忘却身处闹市中。为远方的你,分享当下的感受,虽然不能马上收到,但正因为每一字而显珍贵。希望很多年很多年以后,你们还会翻出这古老的明信片,想起我是愿意与你们分享的。我曾说,写下文字或拍照摄影都是保存记忆很好的方式啊。总的来说,西街的夜晚,其实并不是太适合我,或者白天的西街更适合我吧,毕竟还是爱着属于安静的小资情调。
离别之际
山城农事乐,乐写“农”文章 篇7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获得写作的第一手资料, 这是作文的前提。山城学生贴近农村生活, 引导他们“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才能“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一) 热爱周围环境
让孩子们尽情地拥抱大自然:看春天大佛寺的绿树红花, 听千丈幽谷声声鸟鸣;赏沃洲湖秀美山水, 品唐诗之路篇篇诗韵。新昌自然风光秀丽, 人文古迹众多, 素有“东南眉目”之称。四面环山, 亦称“山城”。山城的学生毗邻乡村田野, 对“农”事或多或少有些接触和了解, 以此为平台, 让学生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 学生习作定能写出特色, 表现出真情。
(二) 关爱身边的人
我们山城人特别珍视邻里之亲, 乡亲之亲。这种和睦相处之情, 尊老爱幼之德, 勤俭节约之风等方面的事例层出不穷。爱自己, 爱父母, 爱别人, 互助互爱。我们在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爱人仁爱及感受爱的能力, 学生有感于此, 在写人记事中才能情动词发。
二、爱观察才能丰富习作内容
小学作文教学中, 我们一直在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帮助学生捕获写作材料 (写什么) 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 学生也就具备了捕获作文材料的能力。
(一) 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 城市学生多半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 缺乏感性认识, 而这方面我们山城学生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学生们往往没有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也不能对事物有个全面本质的认识, 所以一拿起笔来, 发现看过的能写的全烟消云散了。我们只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作文才能有话可写, 写自己的话, 朴实创新。
(二) 爱家乡, 爱生活
引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从校内走向校外, 走向社会, 使各个领域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提倡家长带领孩子数新房, 看高速公路, 赏家乡美景;参观高山蔬菜基地, 深入个体加工厂;并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过去。在今昔对照中感受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班里展开讨论, 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此刻, 让他们习作定会个个挥笔疾书, 下笔成文, 毫无畏难情绪。
三、从生活中来, 到作文中去
老师们可能都有共同的体会, 很多学生习作内容枯燥单一, 或瞎编或滥用好段, 文不达意, 也难以表达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也不排除是我们现有教材中有些习作题目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造成的, 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 何来真情实感。我们山城孩子, 能看到高楼大厦, 车水马龙, 也可以看到山乡村野, 田耕细作, 相对来说有着更为广阔的活动天地。我们何不因地制宜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多布置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让学生写呢?
(一) 多写观察日记
鼓励学生熟悉农事, 并能亲自实践。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 把动植物的变化留于笔端, 把自己亲身的经历、感受写下来。
(二) 播撒创新种子
从学生身边、与生活周围发现问题, 找寻生活中的不方便、不顺手的地方与物品, 探究各种解决方案, 分析比较, 找出最佳方案, 自己设计动手制作, 改进完善与发明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物品,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发现、发明、小制作写下来, 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在乐中写。
(三) 探究生物奥秘
我们以小学科学教材的生物知识为基础, 引领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走上了一条“明目标、细观察、详记录、善思辨、得结论”的科学实践探索之路。《无土培植番茄娃娃试验》《无土培植草莓对比试验》《菊花与蒿苗嫁接的最佳时期试验》《古生物木化石考察》《食用咸菜腌制方法调查与研究》等等实践活动都倾注着学生的心血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然后指导学生写一些科技小论文, 不断充实习作素材。
四、学习语言, 提高习作水平
有了作文素材, 也有了自己的观察, 接下来就是如何表达了。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 甚至干巴巴, 没办法写具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在生活中学语言, 用语言。
(一) 学习农谚农语
如“春雨贵似油, 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 遍地都是米。”这是农村雨水与农作物生长的谚语。又如:“麦里苦虫, 不冻不行。冻断麦根, 挑断麻绳。冷收麦, 热收秋。”这些农谚既阐明科学道理, 又生动易记。运用这样的谚语既读来朗朗上口, 又写出农村生活的特色。
(二) 学习农村俗语
民间的俗语是经过数千年经验积累总结而成的真理。短短的一两句话, 即顺口押韵, 又通俗易懂, 其中不乏精彩的总结、丰厚的经验和深刻的道理。如“水缸出汗蛤蟆叫, 工夫不大大雨到。清晨凉中午热, 要想下雨得半月。”等, 这是多么精练的语言, 多么形象的表达。教学中, 引导学生收集, 交流农村俗语, 推敲比较, 学习用词的准确, 美化习作语言。
总之, 辽阔的山乡是个“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作文天然题材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然和谐的人文景观。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针对学生的特点, 因地制宜, 适时利用我们身边的有利环境和条件, 紧扣农村这片广博的天地, 积极开发农村作文教学资源, 做好“农”字文章。
摘要:《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因此, 作为山城山乡人, 教师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挖掘习作资源, 做好“农”字文章。
关键词:农村习作资源,激趣,体验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J].陕西教育, 2001 (1) .
山城游记散文 篇8
一、联系时代,把握品析重心
我们在教学中应依据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有针对性地对诗文进行品评。
例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参与了王叔文发起的变革活动,作者株连获罪,被远放永州,做了永州司马。到那以后,他的母亲亡故,王叔文也被处以极刑,自己则在一片质疑、诽谤、诬陷声中抑郁消沉。永州风光绮丽雄伟,为常人所不知。柳宗元便带着朋友一起游玩赏景,饮酒作诗,怡然自乐,甚至到了红日西沉而不觉的地步。此时的柳宗元觉得自己身心与瞬息万变的造化万物相融为一,遁入物我两忘之境。于是这时才感觉到,先前所谓 “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历,而“始得西山”之后才明白,现在才是“游”的真正开始。作者这一感悟非常珍贵,这是其内心明朗、境界提升的真实表现。仕途坎坷,遭逢贬谪,给了作者沉重的打击,此时才得以解脱,有了希望,看清了将来,这便是柳宗元西山宴游的主要收获。
有的游记散文重在欣赏诗文内容,有的作品重在体味思想感情。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评文章的时候,可以依照文章的时代特征,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使他们乐在其中。只有如此才能够引领他们走进作品深处,探寻游记散文的“真滋味”。
二、多元对比,升华主旨情感
读者在欣赏古代游记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诗人描绘的景物,徜徉于“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林,陶醉于“涛澜汹涌”的江河。如何走入这美景,让文章的内涵更加明朗呢?多元对比便是不二之选。
例如苏东坡的《赤壁赋》,这篇散文从月夜泛游写起,酌酒作诗,作者完全被此时的美景吸引,忘记了尘世的烦恼,获得了心情的释放,沉浸在快乐之中;再写兴亡变化,顿觉人生的短暂所以又因客观现实的不可抗性而深感苦恼;最后通过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物我共存的超然洒脱的人生感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进行对比此文也是作者官场失利而沦落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游历之前内心苦闷难解,游历之后心旷神怡,抑郁冰释,冥冥之中与万物合为一体,柳宗元利用这篇文章来表达他被贬谪之后的心理变化,借此表达其纵情天地的情怀。两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无论在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创作思想方面都有相通之处,通过多元对比,使文章主旨越发突显
三、内外链接,引导知人论世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让学生把课文与课外读物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景、情、议论间的关系,知人论世。如此有利于同学们更深层次地探寻文章的深意。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首先找到“于是饮酒乐甚”“哀吾生之须臾”“客喜而笑”几个重点句,从而明确作者的感情轨迹是“乐——哀——喜”。这个情感轨迹是如何产生的呢?探寻作者的内心不难发现,“乐”源自于山水景致,即使是“乐”,也是暂得其乐,紧接着便在雄伟无尽的长江面前感受到天地之无边无穷,而自己却是那么的渺小可怜,“哀叹”便理所当然了。“喜”源自于“悟”,羡慕只能平添愁怨,倒不如“共适”来得轻松自在,而这种在宇宙万物面前的思考与《兰亭集序》有着类似之处。因此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兰亭集序》来讲解,这篇文章的情感轨迹是“乐——痛——悲”。与朋友相聚在风景优美的会稽山,流觞曲水,吟诗抒怀,这是“山水之乐”,然而这种“乐”也是暂得之乐,面对无穷的宇宙,作者也展开了思考,自己短暂的生命在无尽的时间与空间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提,“死生亦大”的悲叹油然而生,成为千古悲叹。
古代诗文距今久远,写作背景比较复杂,所以运用内外链接、知人论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底蕴。
山城游记散文 篇9
最感兴趣是莫家沟月牙山溶洞,它位置于赤峰市喀喇沁旗中东部的十家满族乡楼子店上烧锅村。月牙山庄正处在宁城、喀喇沁、平庄、赤峰与辽宁建平金三角地带,交通便捷、景色宜人,它享誉“天然氧吧”及“洞疗别墅”之美称。这里,山庄生气勃勃,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以及华北地区罕见的溶岩洞,经国家地质学家考究,叹为观止!现有景观以一、二层溶岩洞和万亩山杏林为主。距赤峰市区仅56华里,政府距306国道仅700米,有承德至首都北京的一级公路运行,北与锡林郭勒大草原,西与承德避暑山庄,东南与京城遥相呼应。近几年,曾在这里接受了国内大量游客。
“天然氧吧”月牙山溶洞为两层,都是呈天然状态,溶洞全长500米,内有一个大洞厅,三个小洞厅,最大的高30多米,面积为25平方米,最小的仅有2平方米,内分若干个洞,位置跟第一层呈垂直状态,相距约6米。其洞中有洞,洞上套洞,洞下藏洞,洞壁上星区棋布的石笋、石花、石葡萄、石珊瑚、石瀑布等,在后天装置小巧玲珑的一串串灯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玲珑滴翠、熠熠生辉,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地下迷宫。洞内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并含有大量的空气负离子和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植物神经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极大的观赏、保健功效。所以,这些奇特景观,我们在溶洞里没有感觉不舒服。由于,碳酸钙的自然雕塑艺术品,天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画卷。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是后天进行一番装饰灯光与几段两旁的铁护栏,从而,愈加构成了美丽神奇的地下仙境。
当我们走在溶洞口时,一个中年女性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一顶安全帽,文友们戴在头上,立刻精神抖擞起来,好像下井工人似得。仰头,只见外洞口最醒目的两行壁联映入眼帘:
“溶洞幽宜人近闻水潺,
莫山苍翠临风听鹰啼”。心里赞叹:“好妙哉呀!”
这时,我们又继续走进里洞口,抬头又见,溶洞内口两壁又题着:
“长歌聊酒复乐古洞虎啸龙吟,
籁寂人憩细听山庄空山鸟语。”
两幅横批皆是:“月牙山溶洞”字行,妙笔横生!
我们随同已经走过溶洞的文友,一步步前行。我惊奇的发现,溶洞里面,有悬崖峭壁,有怪石嶙峋,色彩不异。我们一边走一边交谈。不时,我与文友提醒要注意安全的呼唤:“注意呀!弯着腰走,不要抬头,手掌要扶着左右洞壁。”是呀!要是稍不留神,很可能就要碰破头的。
随在后面。有一拨文友秋子、君怡乐、百合等几位美女跟随秘书长梅林,谈笑风生,看她们虽然有一点儿胆怯,但似乎也无所畏惧,只是一个目标在驱使行动。溶洞两壁,并且安装了灯光,好像对我们微笑:欢迎!欢迎!脚下,有的路段在流水淙淙,只有迈过去才行。在险要地带,我们只有爬行,小心翼翼。一会,有的文友拿出照相机抢拍,留下一段深刻、美好、永远记忆的画面。
莫家沟月牙山溶洞,现有三名管理人员在月牙山看守,他们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坚守工作岗位。我独自与他们交谈时,他们总是笑靥带着爽快。工作人员有一名住宿,其他两名美女家就在山脚下。他们说:每天都会接受我国大量游客,门票每人三十元,不到一米的儿童是不收票的。莫家沟月牙山溶洞,他们工资仅有两千多元,也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坚守岗位……一席话结束,我们又继续前行。
这时已经中午了,乡里年轻的耿书记接待了我们,吃中午餐了,他说:今年又正在着手投入,新建蒙古包,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景点,让海内外游人尽情领略现代都市风情和地方民族特色的美景。我们听后暗暗赞叹不已!是呀!十家满族乡干群一条心,信心十足,为国家旅游景点贡献力量。莫家沟月牙山溶洞工组人员,为满足游客的兴致,并给予温馨的欢快和拥抱。
我们出了溶洞,同月牙山恋恋不舍的拜别了。走了一程,又来到乾隆皇帝的女儿和硕端静公主陵,公主陵碑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怀前她拥抱着大片面积黄花,一片金黄闪烁在陵园墓前。我和静波等几名文友走近一些,去亲身感受、触摸、留影。的确,给我留下一个难以忘怀的镜头,它使我进入另一番感慨、遐思,浮想联翩……
作者:清 颇
厦门游记散文 篇10
五月的某天,我若一只飞翔着的鹭鸟,即将降落在一个陌生的鸟巢,从班机的机窗往下俯瞰,看见碧波中的厦门,如浮现在水中的,一只泛着青绿色的椰子,还没有到达地面,似乎就闻到她四处散发的清香,和品味到她内在的甘泉。
飞机到达地面,正是接近中午的时分,厦门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下,如一个丽雅的成熟海女,海洋、森林和建筑,赋予这个城市一种中西合璧的哲学,并通过初夏之风,迎面扑来。感觉到这个城市的美丽和热烈越走越浓烈,沁入心脾;感觉到这个城市的海洋夏天,顷刻间越走越深。
……
我作为这个“鹭岛”之岛城的一只鹭鸟,抖一抖旅途的疲惫和兴奋,便停栖在海边“环岛路”,一张洁净的长凳上。让身后排排依偎的四季桂花树的花香,以及眼前淋漓的海涛,沐浴我的中午。看到风的颜色多姿多彩,最浓郁的,是那从身后的山麓上,透过高大的棕榈和温柔的桂花,吹拂而来的风,碧绿碧绿,带着甜滋滋的味道,宛如一条无形的空中的绿流,流进游子干燥的心窝;而眼前茫茫大海里吹拂过来的海风,带着一丝咸味,带着风的蓝色,毫无顾忌地拽着我的衣角,亲吻着我,让我无法躲闪。两种颜色的风,两种风的味道,在身边流连忘返,此起彼伏,似那舞蹈着的山涧的仙女,和跳跃着的美人鱼之风,轮班诱惑我的眼帘。
厦门女神,我坐在簇拥你的海的身旁,让海和她的波澜也簇拥着我,我坐在银色裙带一样沙滩的身旁,让这系着你的裙带的美丽也系着我,令我无法逃脱;我背靠着身后的巨大的山椅,也让这绿色海洋的风,簇拥着包围我。就让我的心思,在这两种色彩之间荡漾,让我的爱情,在这两种风的诱惑中迷茫。
我坐在蓝绿之间,回望身后的山和遥望眼前的海,遥望海的夏天,遥望遥远的北方。
厦大青春绿
曾经在几所国内大学学习培训过,再没有比厦门大学更能唤起浓郁的学子情怀,还有那已逝去的回忆。这天,远远看着傍晚的夕阳,在厦大的绿云中伏落,我便像一只登陆的海龟,慢悠悠地光着脚丫子,从海浪的喧闹和沙滩的柔软中离开,“爬”向通往厦大的白城天桥,让一种宁静的欢喜潜入厦大。
走在校园洁净的银色水泥小路,五彩的石子路,严谨的柏油路,欣赏着风格别具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倾听蟋蟀和蝉的鸣叫,和校园里沉思的雕塑,叙说劳累和向往;绿茵场上的球赛,悻悻学子的微笑,以及夹着公文包,匆匆行走的教授,从我身边河水般流过……我在一洼漂浮着莲蓬的池塘边蹲下,想像自己成为校园的一条鲤鱼,快活地蹦入水中,然后倾听夕阳下的琅琅读书声,和天空中已经出来的一只月亮鸟遥相呼应。夜色渐渐渗入校园,渐渐渗入一个曾经书生的我的遐想。身边的迎春花和塔松,以他们守护的姿态陌生地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们的姿态,鸡蛋花的香味沁入心池,那是最惬意的空中美餐。
从不远处传来了悠扬顿挫的箫笛声,一时唤醒我岁月少年的旅程。记不起是二十多年前的哪一天,也是在这样的傍晚,也是这样的褪去夕阳色彩的夜晚,在新旧建筑交错的杭州,留下金融干部管理大学,我吹奏一支刚从西子湖畔买来的斑竹箫,在学院崭新宽敞的宿舍楼,沉静在吹奏的乐趣中,同宿舍的学长,也拿出他拿手的口琴,和着我一起,吹奏我们自认为天下最美好的乐曲。但那生疏尖锐的笛音,引来了无数的抗议,同楼的许多学兄学长掩耳逃走,说我们的吹奏声功力太深,犹如那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的萧笛声,会不战而伤人,实在不敢恭维。结果第二天早上,班主任便把我们班整个迁移,住进那低矮的平房子。哈哈!而眼前的银笛声如流水流畅,如虫鸣鸟叫,如秋云闲散,如露珠闪烁,听了叫人如雪梨润肺,荔枝甜心。
是一个玉石一样的小伙子,身边依偎着一个紫罗兰一样的姑娘,在夜幕中吹奏着一曲爱情。我远远地离开,不愿哪怕只一丝的干扰,但那悠远的笛音不会走远,已经留在我的记忆里,如一小段美好的岁月。我们也曾经年少多情,我们也曾经风华正茂,如夜幕中不远处婉转唱歌的黄鹂鸟,如早晨照耀环岛路厦大白城天桥的初夏的阳光……肚子饿了,我便去厦大的食堂里,吃了许多物廉价美的海鲜美食,厦大食堂里的美食很丰富,有蛋煎牡蛎饼,各种活蹦乱跳的鱼,爬行还无忧的海蟹,新鲜的蔬菜,鲜美的各种肉食……我在这里,从视觉到听觉和味觉里,装下了一个厦大的美好夜晚。
快乐男生 放歌山城 篇11
“快乐男声”全国巡回演唱会作为快乐男生们今年最大的动作,给全国各地的粉丝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豪华的视听享受。这次在重庆共有上万名观众观看了快男们的演唱,现场气氛火爆,13位快乐男生卖力的演出也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上万名粉丝举着灯牌、荧光棒共度了一个狂欢之夜,快乐男生们也为他们今年的巡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期待明年再会!
快乐男生的小秘密
苏醒个人很喜欢歌手克雷格·大卫,他的MP4里大部分都是克雷格·大卫的歌。
吉杰、王栎鑫、俞灝明都是快男里的“活跃”分子,另外郭彪也算一个;而安静分子除了众所周知的陈楚生外,就是了,两个人都喜欢静静的坐在一边看看书,想想事儿。
最爱睡觉的就是魏晨了,连在演唱会后台化妆的工夫,都要眯着眼睛打个盹儿。
张杰演唱时如果忘词就现场即兴编,而且编得都挺好的。有一两次歌迷还以为是他故意改的呢,但是据他本人透露也有顽皮故意改的时候。
余灝明和王栎鑫私下是非常好的朋友,喜欢相互抬杠,互损对方取乐。另外,王栎鑫还是VITAS的忠实FANS哦,难怪他的海豚音那么厉害!
喜欢他,就让他知道
知道吗?快乐男生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他们并不是遥不可及、触摸不到的,全国各大城市的巡回演唱会,万千粉丝与自己的偶像齐聚一堂,“零距离”接触。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但是《课堂内外》却可以让这份幸运有一天降临到你的头上!
方法很简单!只要动动你的大拇指,发送短信,下载你喜欢的“快乐男声”彩铃,就有机会与你心中的偶像亲密接触!并且下载最多的还有机会被评为“贴心FANS”!
“喜欢他,就让他知道!”到时候,我们会将你的名字告诉给你的偶像,让他只为你一人写上祝福,是只属于你一人的哦!还犹豫什么呢?快快叫醒你的大拇哥来做个快乐运动吧!
我与偶像亲密接触
活动内容
1我心中的天下无双——我为歌狂
你想拥有与偶像亲密接触的机会吗?你想拥有偶像的亲笔签名礼物吗,马上发送短信,下载快男歌曲,你就有机会得到演唱会门票以及签名CD。
活动时问:本期已启动参与方式:详见下图快男铃声下载
2我的行星术——我为偶像出谋划策
通过短信,对偶像近段时间以来的造型(发型、服饰等)、演唱歌曲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赢取积分。每期我们会选出5条最具价值的建议,刊登在《课堂内外》初、高中版上,并由你的偶像亲自回复。
活动时间:本期已启动 参与方式:发送2+留言到9168082
3我们是最炫的**(粉丝代称,如花生、玉米)——最佳粉丝团体评选
通过短信列举团体的各项活动,从活动的影响力、创新度等赢取积分,加上前面两项活动积分,评出最佳粉丝团体若干。 具体活动时间及参与方式敬请关注《课堂内外》初、高中版
心动大奖
1快男全国巡回演唱会门票+与偶像合影机会;
2明星签名CD/海报;
3明星曾用过的钢笔、笔记本、帽子等收藏,附签名。
积分方式
1下载偶像歌曲一首积2分;
2发送偶像意见一条积2分;
3意见刊登并得到回复积10分。
积分查询
山城游记散文 篇1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山区,随着2015年冬奥会申办成功,经济文化发展借京津冀一体化正在起步。高职高专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涉外业务能力。其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未来高职高专人才全面发展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促进张家口市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迫在眉睫。作者以河北北方学院与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借此冬奥会申办成功之际,有助于推进山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善。
1.学生生源不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据调查,以河北北方学院南校区的一个自然班为例,南校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既有来自普通高中又有来自职业高中的对口类学生。众所周知,英语课程在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受重视程度差异很大,要求也不同,因此不同生源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要求》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高职高专时,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000个(较低要求)-1600个(标准要求),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对于部分入学学生访谈后发现:词汇量或多达2000个左右,或少至200-300个;听说方面,有的能听懂大部分英语课堂用语,能用英语简单回答教师提出的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比较流利地表达简单的思想;而有的学生却听不懂最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听说能力很低。阅读与发音方面:发音不准,26个英语字母发音少有正确。反馈发现:中学阶段极少数学生学习过语音知识,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语音知识,读课文段落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吃力地读出来;语法方面,优秀一点的学生能够识别大部分复合句(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等);大部分学生或者高考后已经忘记了很多语法知识,或者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少部分在最基本的名词单、复数、时态方面也是频频出错。
另外,规模扩招来的不少学生入学水平低,高职高专高考录取分数线最高500分左右,最低200多分;艺术类100多分就可以入学。
2.教材层次单一
教材是有效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一环。据了解,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只有《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河北北方学院南校区高职英语教材也是《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而河北北方学院东校区的高职教材是《高职高专英语》,西校区高职英语教材是《实用英语》。就目前学生使用教材后反馈来看,50.8%的受试者认为“自己所在校区教材层次单一,不能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要”。由此可见,各学院并未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或不同专业选择使用不同层次的分级教材。这种使用同一层次教材的现状一直难以改变。
3.教学方法受到大班教学的制约
目前河北北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以二级学院按专业划分的班级合班方式进行。每自然班一般50人左右,只有艺术类10多人。至少2个班级,最多4至6个班合班进行大班教学,人数70至200左右不等。学生人数多,教室大,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无法大量互动交流,如果个别学生参与交流,其他同学听不到,秩序易乱,学生不便主动大量参与课堂语言应用实践活动,结果只能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记笔记等。学习气氛不活跃,所学难以得到巩固与提高,教学效果打折扣。这种合班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4.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随学习目标不同而迥异
53%专科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这门公共课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拿毕业证,找工作,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30%过了公外四级,方便找好工作,英语学习有主动性;14%想努力过六级,专升本,英语学习有自主能力;3%想继续考研,英语学习积极性很高。
综上所述,同一个自然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基础的学生共用层次单一的教材,吃不消与吃不饱的弊端共存;大班授课制约效果;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随学习目标不同而迥异等。这些结论将会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山城游记散文】推荐阅读:
山城随感01-10
小山城诗歌12-19
鹤壁市山城区小学05-23
三项惠民工程叫响魅力山城10-25
山城街道实施家风家训评选助推好风尚形成06-09
山城街道中心小学教职工奖励表彰制度10-07
游记散文鉴赏:梧桐山游记08-11
风景游记散文07-03
古代游记散文09-06
校园游记散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