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游记散文(共13篇)
初二游记散文 篇1
11月11日下午,我特意请了半天假,与爸爸妈妈和爸爸单位几家十几人一起去游黄山。我们乘车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花了整整一下午,终于到达黄山脚下的一个宾馆,刚一下车,导游阿姨热情似火地迎了过来。
经过一夜的好好休息,第二天清晨6点钟,我们大家就早早地起了床,乘着汽车向黄山进发。汽车将我们送到半山腰。我极目远眺,雪白如棉花般的云雾飘洒在群山之中。
我迫不及待的想爬上山顶。后来,我又将注意力放在导游讲解之上。她说:“远处的云雾缠绕着山峦那叫‘云海’。”云海多美的名字啊!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到了一个排着长长队伍的地方,我把耳朵凑近导游,哦!导游说将坐索道。“耶”我一蹦三尺高。当我踏上索道第一步时,我心中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当缆车在空中行驶着,我拿起相机拍下了漂亮的画面:一碧如洗的蓝天,密密麻麻的奇松,形态各异的石头。在缆车上,我发现了好多好多美景。到了索道终点,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缆车。我们来到一条长约300米的坡梯前,导游说:“这叫好汉坡!”我想:看来我爬上这个坡就是好汉喽!这是我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我一定要登上去。
当我登上后,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这时,导游让我们注意一棵松,没错,那就是闻名于世的“迎客松”!有句古语说的好:黄山游玩不见迎客松,回家没脸见老祖宗。迎客松是黄山的象征。我们继续前进,到了一线天,这是一条很窄很窄的一条山路,与地面几乎垂直,从这你一定能想象出一线天的陡峭。在爬一线天时,我心里非常害怕,越来越窄的路道、险陡的阶梯,搞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当离成功还有一步之遥时,走道突然变得更窄了。呀!体胖的人不就卡在中间过不去了吗?就这样,我们成功地爬上山顶,我边走边听导游讲解,我还认识很多怪石如:猪八戒照镜子、唐僧师徒、鳌鱼驮金龟、金龟下金蛋……
经过我的一番努力,我终于登上了山顶,一幅“水景画”显现在我的眼前。这次登山真是又惊险又有趣呀!
初二游记散文 篇2
一、苏轼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与精神
苏轼 (1037—1101) 一生宦海浮沉, 共创作游记散文约64篇, 其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 艺术价格高。总体上看, 其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与精神体现在: (1) 游记散文反映的思想和艺术风貌呈阶段性, 即初入仕途、在朝任职、外任、谪居等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 苏轼所创作的游记散文都有现实的影子。如果以非文学家的身份来审视苏轼, 后人会明了他是一个忧国忧民、勤政爱民的官员, 但其文人的性格与当时复杂多变的政局不吻合, 其文人的性格和求真的态度让他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在这种人生大的波浪下, 苏轼所创作的游记散文既求游记之实, 又在游记中不断注入个人内心思想。 (2) 苏轼的散文注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注重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这种思想在其游记散文中几乎贯穿全部。苏轼有言“言必中当世之过”, 就是指文章应该具有批判精神, 应该立足于现实, 对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加以批评。散文同样如此, 总体上要做到以文载道, 歌颂、传扬美好的社会价值, 对现实敢于切中时弊, 治理和疗救不良的社会病害, 体恤、关心民间疾苦。 (3) 创作自由, 为文立意。苏轼的游记散文姿态横生, 这与其性格放达又追求散文创作的自由的思想相关。苏轼的游记散文不拘泥于人和物, 他提倡自然为文, 反对尚奇猎险, 反对束缚, 正是他的思想和个性在游记散文创作理论中的体现。因此其游记散文纹理自然, 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塑造对象也鲜明生动。
二、苏轼游记散文及文化背景分析
1. 初出茅庐, 重视现实。
苏轼真正开始创作游记散文始于其第一次入官之时。24—27岁 (1061—1064) 的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期间, 大约创作了《滟滪堆赋》、《喜雨亭记》、《凤鸣骚记》、《凌虚台记》等4篇游记散文。这一期间苏轼的游记散文量虽少, 但从这仅有的几篇散文中仍可窥见苏轼当时的鲜明的治国抱负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苏轼与其他文人的重要不同就是他在骨子里面认识到文人参政应少一些浪漫主义精神, 更多地重视社会现实。这四篇游记散文中其实也就深刻的反映了他这一思想。1061年宋英宗即位, 1063年宋英宗即位, 1067年宋神宗即位, 这期间朝局动荡, 党派纷争严重, 社会矛盾较多。作为知识分子, 苏轼深刻认识到要有为国作贡献的抱负, 但又要实事求是。《滟滪堆赋》的本意是说明因船沉没而埋怨和愤恨江中礁石是没有道理的, 不仅如此, 这些礁石还因为阻碍汹涌的河水而没有产生更大的危害而有功, 汹涌的江水也因为滟滪堆的存在而认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 而“安行而不敢怒”地向东流去。苏轼认为, 人要意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样遇到危险时就能从容应对, 迎难而上。该游记散文因水而写, 但其实也是其自己的写照, 其后来也能够乐观应对一切困难。《凤鸣骚记》是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的名篇, 该文记述了凤鸣骚的变化和修整过程并由此发感慨。“古之君子不择居而安, 安则乐, 乐则喜从事, 使人而皆喜从事, 则天下何足治软”, 苏轼赞扬那写从小事做起的改革精神, 也说明苏轼当时有着一步一步踏实干的思想。再看此时的《喜雨亭记》, 该游记散文由“亭”而始, 也由“亭”而终。作者雨中观亭, 亭中观物, 把“亭”“雨”和百姓的“忧”“喜”融汇一起, 充分体现了他与民忧乐与共的思想, 但是整个文章总体上又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苏轼深刻的认识社会现实的想法还体现在《凌虚台记》中, 游历凌虚台时, 因其以前的繁华到现在的破旧衰败, 苏轼大有感慨, 但他尊重这种社会变迁, 并认为万物皆有废毁, 繁荣的宋王朝也将化为垄亩丘墟, 虽刚入仕途但忧患意识极强。
2. 入京为官, 忍辱负重。
1064—1072年是苏轼入京做官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游记散文只有三篇:《墨君堂记》、《四菩萨阁记》、《北海十二石记》。这一时期北宋党派之争开始, 新旧党中人多为科举而入仕的文人, 他们有感激论事的参与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精神, 各方人士各陈政见, 但因为神宗时期其反对新法和后来与司马光政见不合、与程颐等争古礼而先后与新旧两派产生隔阂。这一期间苏轼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政治斗争中, 游记散文少也成必然结果了。《墨君堂记》是游历时因竹子而写的一篇散文, 但正如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用竹来描绘自己心境一样, 苏轼也用竹子对世人进行了一番评论, 文中有关竹子的描写:“风雪凌厉以观其操, 崖石牵确以致其节。得志, 遂茂而不骄;不得志, 瘁痔而不辱”, 苏轼赞扬竹子这种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忍辱负重的品德, 其实也间接反映了身在官场斗争漩涡中苏轼采取的一种为人处世态度。至于《北海十二石记》, 是以石头的坚硬来赞扬吴子野异于他人之处在于做事有毅力, 正所谓“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此散文写于苏轼临登州观大海之后, 当时仕途不太如意, 这篇游记散文应是苏轼当时内心写照:好事多磨、忍辱负重。《四菩萨阁记》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表达作者对四版画的珍爱, 借父亲对的四版画的喜爱流露对父亲的怀念。这三篇游记散文看似没有什么联系, 都只是其生活中因点滴事情而引发的感慨, 但总体上可以窥见其当时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郁闷, 已经看不到当初苏轼的那种豪迈与情怀, 也与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豪放派”苏轼相去甚远。事实上, 这一段经历促使他有了心慕江湖、潜心追求文学艺术、崇尚自然的思想。
3. 出任地方, 勤政爱民。
1072年, 苏轼自请外任以避祸, 先后为官多地, 直至1079年, 这为他大量的游记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另外为官地方之后, 苏轼有了更多的心情来处理地方事务, 党派纷争没有了, 政治抱负可以再次施展。总体上这一段时期的苏轼积极向上、进退随缘但以进为主。从京师到地方, 苏轼也经历了曾经的政治斗争, 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因此这一时期苏轼的游记散文较多, 约20篇, 思想表现也颇为复杂。《沁园春》为地方上任途中所作, 描述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想建功立业又想安然遂性, 最后他选择了“中隐”, 也即进退随缘但以进为主。《超然台记》反映了他这种思想, 游历亭台堂阁之后, 他写道“人之所欲无穷,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说明了一个人的苦与乐, 关键在于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不是物质生活。类似的游记散文如《宝绘堂记》、《游桓山记》、《墨妙亭记》、《醉白堂记》、《盖公堂记》等无不反映了这一点。以《盖公堂记》为例, 作者游历盖公堂 (盖公为乡人治病) , 引出治国的良方, 他认为劳民、伤民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 而是要遵循“一切与之休息”“治道贵清净”的原则。事实上当时北宋因为急于求成的变法而导致民怨四起。这一时期的苏轼已经不再追求在官场上大有作为, 但不代表他忘记了对大众的关怀。游记散文《雩泉记》写的是关于东武郡民向常山求雨的事情, 苏轼有“呻吟其所疾痛, 亦多矣”的感慨, 《墨宝堂记》批评了世人不得其法而好恶不当的陋习。作为豪放派大文豪, 这一时期的游历散文佳作还有《放鹤亭记》, 这篇文章中作者不言国家大事, 寄情山野, 寻求超逸, 全篇紧扣“鹤”, 以“鹤”寓人、寓物与意境, 散文尽显豪放, 但这种“乐”仍然只是表面的, 关心民众、忧伤朝局的文人心思仍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文中所说“处之期年, 而貌加丰, 发之白者, 日以反黑”。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苏轼尽管不如意, 但仍然积极向上, 勤政爱民, 但面对顺境逆境、面对政令得失时, 苏轼更能从容、坦然面对。
4. 被贬黄州, 凤凰涅槃。
1079年, 因“乌台诗案”他一夜之间从名满天下的士大夫沦为性命堪忧的阶下囚, 及至被贬黄州。这一段生活经历洗涤了苏轼, 让其出了世俗的羁绊, 能静观社会人生, 体悟自然和社会的真实的存在, 为后期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及至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苏轼游记散文的代表作赤壁前后赋就创作于此期。一游赤壁, 有美景“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有心迹“桂掉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有宇宙人生的阐释“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和“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思想何其豪放。作者忘却了此时被贬的郁闷, 而是将自己置身于魅力的江水美景和宇宙世界, 万物永恒, 豪情自然喷发。该游记散文从“乐一悲一乐”出发, 将作者复杂的心态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展露无遗。三个月后二游赤壁之时, 江山已面目全非。同样是游记散文, 《后赤壁赋》另有一番味道。作者弃舟登岸, 但见环境幽峭冷峻, 山川奇险, 同游客人不能至, 作者自觉不畏艰险, 奋力攀登, 曲高和寡。结合当时苏轼所处的政治环境, 由此可见即便被贬, 苏轼仍然有着远大豪情, 不敢沉沦, 而是决心挣脱政治现实的羁绊, 勇于探索追求, 只不过此时苏轼的追求已经转向文学和诗词创作上, 那首伟大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创作于此时期。此时的苏轼再游历之时, 多以超然脱俗的姿态来描绘自己。如《雪堂记》, 游历学堂之后苏轼认为这是一个世外桃源, 其乐融融, 尽管深陷政治漩涡, 但他感到了欣慰和满足, 没有丝毫的沉沦和颓丧。后期的《陈氏草堂》、《赠游浙僧》、《记游松风亭》、《游白水书付过》、《题合江楼》、《过大庚岭》等无不说明苏轼此时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游历民间也关心民众, 但豪放、乐观, 追求自然和道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邓妙慈.雨洗东坡月色清[J].汕头大学学报, 2008 (1) .
[2]张惠民.张进.士气文心[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 篇3
明·徐宏祖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
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
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导者止供炬爇火,无肯为前驱者。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既低而复隘,且水没其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火炬,平出水上,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余,然俱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尺五,高二尺,而水没其中者亦尺五,隙之余水面者,五寸而已。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守衣外洞,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余亦曾没膝浸服,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而洞当风口,飕飕弥甚。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出洞,披衣犹觉周身起粟,乃爇火洞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已在枣橡岭之西矣。 (选自《楚游日记》)
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由洞出,有二派 派:通“脉”,支流
B. 遇樵者,引至上清潭 引:带领、引导
C. 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蛇:一种爬行动物
D. 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 循:顺着、沿着
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俱以沛公言报项王
B. 余闻之,益喜甚/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 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若无罪而就死地
D. 俱温然不觉其寒/苏子愀然
3. 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一个注重实地考察的游记作家,尚且会被《志》所“误导”,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
B. 作者听了当地土著居民关于“神龙蛰伏藏处”的话后,“益喜甚”,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能见到“神龙”的强烈愿望。
C. 作者在上清潭的洞里“解衣伏水,蛇行以进”,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探奇揽胜而亲身实践的精神,也从侧面启示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游之乐”。
D. 本文短小精悍,记游清晰,不仅在写法上注重详略得当,而且善用对比,如通过“我”和“导者”、“仆”人的对比,反衬“我”注重亲身实践、甘冒风险以求得“游之乐”的精神。
4.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
②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
③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
5.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水 由 洞 出 有 二 派 自 洞 后 者 汇 而 不 流 由 洞 左 者 乃 洞 南 旁 窦 其 出 甚 急
6. 文章写“土人”“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和“导者”“无肯为前驱者”的用意何在?
游记作文初二 篇4
第一站首先来到了王景府,一阵阵喧闹声传来,原来是讲解员在讲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出于好奇就踮起脚尖,睁着大眼看来看去,我使劲往里挤,终于可以见到古代时候那些官员们用过的椅子,桌子,不得不说,那些人用的椅子,桌子,茶杯都太精致了。我真想钻进去坐一下那椅子。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后花园,蜜蜂嗡嗡的飞着,在花蕊上停着,我好像能想象出来蜜蜂在花芯上贪婪的吸食花蜜,一个池子一种花。香香的,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第二站是天安门,天安门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果不奇然真的天安门上方挂着毛主席的相片。天安门广场宽阔无比,中间站着英雄人民纪念碑。上面刻着好多字,走到里面,再往前走走就到故宫了,我好兴奋呀!故宫里是皇上居住的地方,听说后面还有一个大花园叫御花园。听说还特别大,里面还陈列这许多文物,有皇上使用过的,有太后用过的,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真的是太精致了。过了这么多年还能保存的这么完好,除了工作人员的保养,还有古时候工匠用料的精致。
走出了故宫来到鸟巢,听说这是国家办了奥运会提议建造的,外形像鸟巢所以因此得名。闻名中外是中国运动健儿的骄傲。
这次游览我又到了万里长城,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我看来还真是,长城有嘉峪关、山海关等很多很多,长城从眼底往下望是又高又险。从这望去中国的大好河山是那么壮观那么宏伟。我听说过有关长城的故事有孟姜女哭长城等很多故事。
这次北京一次游真是让我惊叹,如果这次我没来,我还不知道,
初二游记作文 篇5
在黄金沙滩边,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宽阔的沙滩里隐藏着一个个绚丽多彩的贝壳,在海的远处有着浓浓的白雾。正当我陶醉在这番美景中时,人已到了黄金沙滩的入口处。我又蹦又跳地奔向沙滩,去大海里玩耍。
我换上泳装,飞奔而去。走进湿润的沙子里,我踩出了一个个脚印,如同一个个坑洞!我一边拾贝壳一边向海边走去。踏进冰凉而又刺骨的海水里,像雪水一样冷!
我向深处走去,海水太冰了,让我发颤,但我很快就适应了,海浪扑面而来,我翻身越起,跳过了巨浪,我自豪地摇头晃脑。不一会儿,第二个巨浪迎面扑来,我来不及躲闪,“哄”的一声,巨浪把我淹没了,我在水里扑腾着,挣扎地浮出水面,呛了好几口水,那水真咸,眼泪都流出来了,鼻子火辣辣的酸,嘴巴,哎!简直就想吐。
我慌慌张张地游上岸,心想:在海里游泳跟游泳池里简直不能比,海水又咸,难辨深浅,沙地凹凸不平,站都站不稳。不过海阔天空,景色迷人,我躺在柔软的细沙上,看着金灿灿的阳光照射着大海,巨浪上溅起了一层亮晶晶的浪花。
突然,一团泥球扔在我的泳装上,我气得要命,而看见扔泥球的爸爸轰然大笑。我拿起一把泥向爸爸回击,就这样我和爸爸一直躲躲闪闪,相互攻击,四处乱窜。最后,我俩成了“泥人”,逗得妈妈开怀大笑!
初二游记作文 篇6
我与王嘉辰、高上,和他们的家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山东征程,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4个小时飞快地度过了,我们这就来到了济南。我们先去了宾馆,将笨重的行李放下之后,就去了“趵突泉”啊!‘趵突泉’的泉水真清呀!尽管水有两米多深,但是水底的小鱼还是清晰可见,让人看了,真想一口把这些水给喝了,这样必定会让人神清气爽!接着我们又去了“大明湖”,我们乘上观光车,行驶在大明湖畔,“柳树姑娘”甩着辫子,悠闲地欣赏着‘大明湖’的风景。看!湖中央还有一座小岛呢!我们又乘着游船荡漾在‘大明湖’上。我们下了船开始欣赏风景,啊,多么凉快呀!岛上时不时地吹来一阵阵的微风。很快就到了傍晚,我们搭了一辆“黑车”回了宾馆。
第二天,我们又乘了高铁,乘到了曲阜,我们先吃了一顿饭之后,就去孔庙玩儿去了到了孔庙门前,就是一堵城墙。城墙上还写着“万仞宫墙”4个镏金大字。这4个大字代表:孔子的学问很高,就像万仞的宫墙一样。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牌子,比如:“太和元气”······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门,例如:“大中门”、“弘道门”······里面最吸引人的就是树和石碑了。厚重的石碑是由龙的九个儿子之一——“赑屃”给背起来的,上面的石碑都是皇上立的;这里一棵棵笔直粗壮的大树,一棵比一棵高;一棵比一棵壮,听说这里的树有几千棵呢!去过了孔庙就该去孔府了。孔府里令我映像最深的就要数后花园中的“五柏抱槐”了,这棵树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可是“雷公一怒”就将这棵粗壮的柏树一分为五。过了很久,有一只小鸟在树中央觅食,可是它不小心将口中的槐树籽儿给吐了出来,过了很久,它长出了一棵苗苗,最后他与柏树一起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我们原来想去孔林里玩玩,但是我们为了赶高铁,就没有去孔林,不过听导游说孔林里全是孔家后代的坟墓。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第三天,我们该去爬泰山了。我们一个个都精神焕发,做好了爬山的准备。我们乘车到了泰山脚下,每个人都买了一根登山杖。拿好我们就开始爬山了。我们一个个大步流星地爬着山,我们虽然爬得很快,但是也不忘记观看山上的风景,山间也有许许多多的小溪流,我们也在溪流边留了念。爬到500多米时,我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但是我们为了上“中天门”,就努力向前进,又经过了20多分钟,我们终于登上了‘中天门’,由于过于疲惫,我们就乘车,从“盘山公路”上回了宾馆。这整个下午的都在房间里休息。这美好的一天,又度过了。
终于到了最后一天,我们准备去“岱庙”游玩,一看‘岱庙’的鸟瞰图,我们一个个都惊叹不已,哇!好大的一个庙呀!里面也有许多的碑文,还有泰山上的动物、植物、化石······。我们把整个‘岱庙’游览完之后,才得知,要先来‘岱庙’再去爬泰山,我们刚好反了。在寂静的夜晚,我们各自回到了自己最温馨的家。
初二游记散文 篇7
一、联系时代,把握品析重心
我们在教学中应依据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有针对性地对诗文进行品评。
例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参与了王叔文发起的变革活动,作者株连获罪,被远放永州,做了永州司马。到那以后,他的母亲亡故,王叔文也被处以极刑,自己则在一片质疑、诽谤、诬陷声中抑郁消沉。永州风光绮丽雄伟,为常人所不知。柳宗元便带着朋友一起游玩赏景,饮酒作诗,怡然自乐,甚至到了红日西沉而不觉的地步。此时的柳宗元觉得自己身心与瞬息万变的造化万物相融为一,遁入物我两忘之境。于是这时才感觉到,先前所谓 “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历,而“始得西山”之后才明白,现在才是“游”的真正开始。作者这一感悟非常珍贵,这是其内心明朗、境界提升的真实表现。仕途坎坷,遭逢贬谪,给了作者沉重的打击,此时才得以解脱,有了希望,看清了将来,这便是柳宗元西山宴游的主要收获。
有的游记散文重在欣赏诗文内容,有的作品重在体味思想感情。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评文章的时候,可以依照文章的时代特征,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使他们乐在其中。只有如此才能够引领他们走进作品深处,探寻游记散文的“真滋味”。
二、多元对比,升华主旨情感
读者在欣赏古代游记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诗人描绘的景物,徜徉于“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林,陶醉于“涛澜汹涌”的江河。如何走入这美景,让文章的内涵更加明朗呢?多元对比便是不二之选。
例如苏东坡的《赤壁赋》,这篇散文从月夜泛游写起,酌酒作诗,作者完全被此时的美景吸引,忘记了尘世的烦恼,获得了心情的释放,沉浸在快乐之中;再写兴亡变化,顿觉人生的短暂所以又因客观现实的不可抗性而深感苦恼;最后通过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物我共存的超然洒脱的人生感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进行对比此文也是作者官场失利而沦落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游历之前内心苦闷难解,游历之后心旷神怡,抑郁冰释,冥冥之中与万物合为一体,柳宗元利用这篇文章来表达他被贬谪之后的心理变化,借此表达其纵情天地的情怀。两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无论在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创作思想方面都有相通之处,通过多元对比,使文章主旨越发突显
三、内外链接,引导知人论世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让学生把课文与课外读物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景、情、议论间的关系,知人论世。如此有利于同学们更深层次地探寻文章的深意。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首先找到“于是饮酒乐甚”“哀吾生之须臾”“客喜而笑”几个重点句,从而明确作者的感情轨迹是“乐——哀——喜”。这个情感轨迹是如何产生的呢?探寻作者的内心不难发现,“乐”源自于山水景致,即使是“乐”,也是暂得其乐,紧接着便在雄伟无尽的长江面前感受到天地之无边无穷,而自己却是那么的渺小可怜,“哀叹”便理所当然了。“喜”源自于“悟”,羡慕只能平添愁怨,倒不如“共适”来得轻松自在,而这种在宇宙万物面前的思考与《兰亭集序》有着类似之处。因此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兰亭集序》来讲解,这篇文章的情感轨迹是“乐——痛——悲”。与朋友相聚在风景优美的会稽山,流觞曲水,吟诗抒怀,这是“山水之乐”,然而这种“乐”也是暂得之乐,面对无穷的宇宙,作者也展开了思考,自己短暂的生命在无尽的时间与空间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提,“死生亦大”的悲叹油然而生,成为千古悲叹。
古代诗文距今久远,写作背景比较复杂,所以运用内外链接、知人论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底蕴。
初二游记作文 篇8
——题记
去年的八月份,一个正值炎热又烦燥的季节,我和妈妈去乌镇游玩。游玩中才发现乌镇的意外之美。
乌镇分东栅和西栅,其中西栅最为著名,乌镇位于浙江省的嘉兴市,为5A级景区。
八月十二日那天,我和妈妈乘高铁从上海到浙江乌镇,用时半小时,到乌镇高铁站后,又换乘公交车至乌镇,那儿正是旺季,人山人海,人满为患。
我和妈妈先去东栅游玩,但没有什么景可观看,便乘车回西栅。
西栅景色与东栅景色是不能相比的。
一进西栅,就看见一条河。翠绿的河水上飘着棕色的船只,河的这边与河的另一边中间有一座乳白的石拱桥,再看见石板路的两旁,便是一个个有韵味的小商铺,正形成“小桥流水人家”。
我和妈妈坐上了船只。河水翠绿平静,好似一个安睡的少女,船只古朴摇荡,一动一静,即使周围喧嚷却也突然安静了,心也静了。
我和妈妈游玩了一下午,回到住宿处,那里环境清幽,有一座石拱桥,我踏上去后,又看到另一头有一架秋千,好不舒适!
清晨起来,便听见清脆的鸟鸣声,欢快活泼。随后飘来一阵香味,那是民宿主人为我们做的饭菜。
一出门,路还湿漉漉的,天空还飘着蒙蒙的细雨,河流上飘着花瓣,让我想起一句诗:“一夜落花雨,满溪流水香。”
下午我和妈妈便回去了。
初二桂林游记作文 篇9
第二天早晨4:50分到达桂林市。刚走出火车站,环顾四周,这不禁给同学们火热的心上泼了一瓢冷水——周围几乎全是平房,灯光也十分黯淡。一晚上没怎么睡觉的同学们登上大巴,倒头就睡。路上,太阳逐渐爬上了山坡,照亮了四周,道路两旁全是奇特的地貌,植被茂密,草木葱茏,丘陵起伏。
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山水闻名于世的阳朔县。下了车,移步来到漓江边,一幅优美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小学曾学过的一篇课文,这亲眼所见与那文中的描绘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继续向内深入,驻足观赏、留念,手机相机中的每一张照片都可以做电脑的屏保。到达漓江上游处,美不胜收的画卷映入我们眼帘,大伙不禁感慨道:“真漂亮啊!果然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啊!”途中导游还向我们介绍了20元人民币的背景取景地。
下午,草草解决了中饭,来到十里画廊步行欣赏。望去,远处的山峦重重叠叠,层峦叠嶂;植株繁茂,种满了农作物。紧接着又来到了西街,在行车的途中,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风俗人情,本地特产,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自由活动时间,大多数同学都选购了自己心仪的纪念品和赠送给家人朋友的礼品。
第三天,早起的同学叫醒了还在沉睡中的,吃过早餐,上了大巴,一清点了人数,完了!还有两个同学没有上车。于是立马派了两位同学上去叫,过了好一阵子才将其叫醒。那两位晚来的同学没吃早餐,揉着眼睛,红着脸上了车。
初二游记作文 篇10
我们是7月17号去的北大,来北大参观的人可真多啊,必须排队用身份证验证身份才能进去,我们15号就排了大约一个小时,好容易排到了门口,保安说下班了明天再来吧,真是气人。17日我和妈妈早早的就来排队,排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终于进去了,我高兴的大喊“北大我来了。”我在北大还拍了照片,看,还不错吧。
北大的校园可真大呀,还有租自行车的,妈妈说还是走着吧,走着自有想到那就到哪,还可以爬山。我看到这里的教学楼都是用蓝色的砖建的,上面都有飞檐,妈妈说这是原来的古建筑风格,我看着很漂亮。这一天天气很热,妈妈给我买了一顶伞帽,看,我戴着很帅气吧,我还可以用它来跳伞呢,一伞两用,我很聪明吧!
妈妈说北大的未名湖是最有名气的,原来北大叫燕园,这里最美的地方就是未名湖。
我们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湖水清清亮亮的,湖的周围是绿丝飘飞的杨柳,妈妈说这是在湖中照影的新娘。
湖边有一座高塔,妈妈说那叫雁塔,是北大的水塔;湖中还有一条石鱼,雁塔和石鱼也都跑到水中来照影子了,这就是未名湖中最有名的湖光鱼塔影。
清清的湖水倒映着美丽的树影,让我真的想在湖中一游,可惜我不是小鱼,只好折一艘纸船,让它在这我的愿望徜徉。我们在这里玩了一个下午,仍然意犹未尽,我还做了一个漂流瓶,在里面写下了我的愿望——我要考上清华、北大。
我们在未名湖边玩了好久感觉很累,就到湖边的假山上休息,看我找的这个地方,不错吧,我感觉真是妙极了。
古城游记初二作文 篇11
来了一看,古城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从南北大街口进入,街的两边都是复古建筑,人们租下了商铺,卖各种特色小吃:冰激凌、油炸糕、涮串、炸串、糖葫芦、糖画、烤羊腿、烤鸡爪、各种蛋糕……据说全国多地特色的上百家风味小吃云集于此。各类名吃小店前人头攒动,想买点好吃的东西还真不容易呢!东大街道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错落有致,构成了美丽的小吃一条街。我们边吃、边看、边玩,开心极了!
我们边走边看,时不时还有表演助兴:戏曲、小品、二人台、舞龙狮、乐队表演、秧歌……表演精彩纷呈,我们看的眼花缭乱,不停地鼓掌、称赞,为他们加油喝彩!
我最喜欢的是和大家一起玩国风游戏:跳房子、抓石子、五子棋、投壶、数独、鲁班锁、平衡球、踢键子、剪纸、门球、姜太公钓鱼……好玩的我都不想走了。
最让我佩服的是:一个叔叔用人们的名字和属相作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叔叔用我的名字和属相为我作了一幅画,看着画上优美的风景、活灵活现的动物,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高兴地不得了!
天渐渐黑了,肚子也感觉饿了,阿姨请我们吃了美味的网红螺蛳粉,顿时感觉身上和心里都暖暖的。吃完饭出来后,灯都亮起来了,古城看起来更漂亮了,游人也更多了,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感觉到生活太美好了!
海南游记初二作文 篇12
清晨,根据当地村民的指点,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沙滩边,来欣赏一下早晨的海景。只见半轮金灿灿的太阳从云端间探了出来,它把白云映成了一片橘红,也把自己的金色光辉倒映在海面上。这时海面上好像有无数飘动的金箔在闪闪烁烁,一直延伸到天边。忽然听见一声笛鸣,寻声望去,原来是一天渔轮正在向江面撒网。
中午,骄阳似火,这时太阳仿佛不把一切烤熟不罢休。我想海南的太阳就是辣啊!我赶紧跑到椰子树下乘凉,只见这时海上翻起巨大波澜,把平静的海面掀了起来。
到了晚上,我赤着脚踩着细软的沙滩,吹着清凉的海风,看着夜晚的海,只见一弯月牙低垂在海的尽头。海面上泛着迷人的海光,它把大海映衬得更加深邃迷人。这种光像一条发光的巨蟒悄无声息的趁着夜色爬行到天边,它又像一条明亮并通往天边的道路,让人感觉能通过它走到海的另一边。正因为它给夜中的海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使这个夜晚显得多姿多彩。安静下来闭上眼睛,似乎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哗哗”的海涛声,此时似乎是我最轻松的时刻了。
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惟独海让我这样着迷,这样神往。海的主色调是蔚蓝的,在那片蓝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纯洁。徜徉在海滩上踩着松软的沙滩,任冰凉的海水拍打着我的脚趾,聆听海鸥的鸣叫,远眺海平面上的点点波光,心情是如此的平静。如天堂里轻拂的微风吹着我,让我的身心清爽到了极致,原来海是这样的绝妙啊!
游记长城初二语文作文 篇13
长城,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啊!
早就听说,长城是雄伟壮观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今天,我有幸来到了北京,一睹八达岭长城的风采,心中无比激动。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我跟着队伍向长城出发。走到长城脚下,我一抬头便望到了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好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巍峨的山间。在我的印象中,长城是很好攀爬的,一会儿就可以到达顶峰了。可是当我真正走近长城时,才发现我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长城的台阶又多又陡,一眼望不到边,它是用一块块石头砌起来的,高度不一,有的甚至高过小腿,爬起来非常不容易,稍不留神还会摔下来。
我扶着栏杆朝前走,三三两两的游客从我身边走过,在这一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时的情景:有的人挑着几十斤重的石块,一步一步艰难地爬上顶峰,他们一年又一年不停地挑石头砌长城,重复同样的动作可能有上万遍吧;还有的人双手捧着沉重的石块,站成一排,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后传递石块,他们留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有的人肩上被石头勒出一条条深深的红印,有的人可能手上被石块磨破了皮,有的人甚至丢掉了性命,建造长城是多么的艰辛与不易!望着眼前宏伟壮观的城墙,我不禁慨叹:长城真不愧为世界奇迹啊!
万里长城万里长,
何故激发少年狂。
莫叫有生空余恨,
勿笑当年秦始皇。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到达了顶峰,回头一看,有种一览众小山的感觉!连绵起伏的山峦,险峻的悬崖峭壁,把长城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峰顶的空气真新鲜啊,心旷神怡的我瞬间把所有的疲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初二游记散文】推荐阅读:
小七孔游记初二作文06-01
青岛游记作文600字初二12-02
初二记叙文:江郎山游记07-18
北戴河游记作文600字_初二作文08-11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初二作文11-19
游记散文鉴赏:梧桐山游记08-11
风景游记散文07-03
古代游记散文09-06
校园游记散文09-09
三日游记散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