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2024-10-23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精选11篇)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篇1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步骤,练习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野外研究工作的方法;掌握各类动物标本的采集、测量、制作和保存的方法,学会使用检索表鉴定动物种类,认识常见的代表动物;了解动物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意义

动物学野外实习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去了解形形色色的动物种类及生态习性,这是比课堂教学更为复杂、生动的学习方式,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动物学野外实习中的标本采集、制作、动物生态习性的观察研究等大部分内容是课堂教学无法涉及或侧重的,这些重要的知识只有通过野外实习来学习,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又是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补充。

人类对自然界了解还很有限,有许多自然现象引人入胜,启人深思,在与自然界接触中,学生的好奇心被开启,结合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能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

许多生物系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把在野外实习中获得的知识结合到教学中,无疑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一些学生即使将来从事其它领域的工作,野外实习时获得的一些实践知识与基本原则方法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自然保护最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就是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深入大自然,能充分感受到自然界中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流,丰富的物种,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会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十分有意义的。

野外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野外作业工作量大,时常还要忍饥挨饿,跋山涉水,顶酷暑冒风雨,这种艰苦的环境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不同的生境,不同的物种具有千差万别的形态结构,动物学教学若离开了标本,就会变得抽象而空洞,动物学野外实习为积累标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积累的标本还可向学生及社会开放,普及环保知识。

动物学讲授的是关于动物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与环境相统一的学问,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同样需要深入自然,进行观察研究,动物学野外实习每年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机会。甚至有不少学术论文即是长年野外实习积累的结果。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篇2

中国传统的体育是指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传承发展下来,益于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体育锻炼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个时期、不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体育文化传统知识。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蕴含着古代文人义士的思想精华,更值得人们去学习和领会。

一、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我国的教学课程当中,留学生的课程教育是国家教学课程当中的重要一部分,是传播国家的文化传统、人文素养、扩大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尽快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上扩大认知和认同。因此,在大力倡导留学教育发展的时代,对留学生进行体育传统教育也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 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

我国具有5000年的传承文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包含着人生的哲理。例如太极拳,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运动。易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但是,太极拳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刚柔相济,相互融合。从其动作的要领、姿势和展示的形态以及其打法和发挥的威力,都是值得去学习和反思。更值得留学生去认真的思考和体会。从中能够体会到我国体育的传统文化内涵,逐步建立起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的将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其都认同中国。令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更好的发扬出去,传播出去。

2. 提升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

留学生教育是项国际化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民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知识层面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教育。留学生在各高校的学习过程当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当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本质习惯,能够增进对当地国家的认同感和接受其传统的文化内涵,从而将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将国家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机遇,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国。当今,是大力倡导和发展留学的时代,是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时代,我国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旋律,奏响时代的凯歌,利用这一机遇扩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3. 推动国际化教学发展的步伐。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国际化的发展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留学生教育将是推动时代融合重要桥梁。留学生既能够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了解国外的传统文化知识,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融合。这也将是我国进入国际化轨道的重要纽带,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留学生教育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准,适应国际化潮流的方向,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提高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意义

21世纪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融合发展,高校的教育也呈现出融合之势,留学生的队伍不断壮大,对留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声誉。

我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特色的体育精神,例如中国的功夫,在国际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深受外国友人的推崇。但是,他们都是在膜拜功夫的暴力,对暴力的崇拜或是种可以宣泄的工具,不能够理解其内涵。因此,要通过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转变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误解,转变思维,充分诠释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树立体育大国形象,提升国家的体育文化声誉。

2. 便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

随着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已成为社会上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是国家文化交流、传承的重要媒介。例如中国的武术这类项目,学校要对留学生专门开设武术课程,提升他们对武术的内在认可。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到世界,在各地得以推广,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国家地位的提升。

3. 促进对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讲究身心和谐统一的关系。对留学生的教育要从本质上进行教育,让其深受文化的熏陶,思想随着学习发生转变,摒弃本国的思维束缚,对国家传统的体育文化形成认同感。

结语

预测未来几十年内来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只增不减,留学生队伍必将随之不断地壮大,对留学生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的方法,对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提升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推动国际化教学发展的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留学生教育的目的。

摘要:留学生是高校教学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将助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让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快速的推广,获得国际上的认可,提升国家的声誉和国际地位。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留学生,高校

参考文献

[1]汪军.论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体育社会科学,2014年9月.

[2]石鸿儒.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04期.

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篇3

[关键词] 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审美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难以离开的是科学所带给人民的便利,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达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在科学发达的同时,艺术教育也相应的飞速发展,结果是艺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前进。以日本为例,尖端的科技无疑受惠于艺术的国民化教育。在工业发展的早期,日本的产品粗糙而廉价,后来的工艺提高是日本产品占据了世界市场的重要因素。这仅是科学和艺术联姻的一个结果。在国民素质教育上,日本同样是坚决执行艺术国民化教育。日本民众对艺术的普遍关注和热爱,有展览举办时,会有很多的民众到展览馆参观。而且,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对艺术的热爱使我感慨很多。在国内时,一般的展览尤其是油画的展览的观众寥寥无几,所有的也是圈内的人士,老百姓一般对油画的知识少的可怜。另外,对一些工业产品的包装标志的等知识,大部分的人更是所知无几,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样在于成教化,助人伦。

艺术可以使人优雅从容。这点在具有古老艺术传统的欧洲社会,体现的更加明显。我们的很多社会政策要求民众保护环境,厉行节约,其目的是建设一个和谐幽雅的社会。但是要是民众粗俗不化,你的政策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都知道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他于“而立之年”主动放弃清朝翰林院编修的高位,回到浙江和上海创办新式学堂走“教育救国之路”。其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路就是蔡元培首倡。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在谈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谈论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回头看看蔡元培对现代教育的精练全面的概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为一体,以健全人格、发展共和为宗旨。

蔡元培把艺术教育的意义概括为几个方面:一、艺术与生活:二、艺术与科学三、艺术与民众。

关于艺术与生活。他说:“所以,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和感情的调和”。

关于艺术与科学,他说:“治科学之外要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有了意义,有了价值。就是在治科学时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呢!”

关于艺术和民众的关系,他说的更加深刻:“时全民抗战期间,有些人以为无鉴赏艺术之余地,而鄙人则以为美术乃抗战之必须品。抗战所需要的乃是人人有清醒的头脑,又有坚强的意志,为养成这种宁静和坚强的精神,固然有专门的机关从事训练,而鄙人以为推广美育,也是养成这种精神之一法!”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在以后的教育推广中蔡元培都在提倡科学的同时,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力手段。把艺术作为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现在教育救国已经有了更新的含义,我们的教育在培养科学人才的同时应该提倡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的审美水平,在艺术的领域包括音乐美术方面。艺术教育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一种实现道德教育的手段,但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仅从教育上来说。他也不是单纯的形式。艺术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他的功能是其他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教育在技术之外于思想层次的诸如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激发创作冲动和想象力,增加高尚的文化修养、追求超越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是别的学科所难以替代的。

今天,社会的发展日益“现代化”,这“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就是全面发展。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具体指人的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情操、意志、审美等。就是说,对人的教育,既要有认识能力的内容,又要有社会功利的内容,还要有情感的内容。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教育的具体内容也是如此。现在我国把每年的正月十五晚,定为科学家和艺术家聚会日,1994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国际《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这说明。国家、人民重视科学与艺术的“嫁接”。并期盼结出丰硕果实。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由于“认真学习艺术和人文学科会促使科学进步。因为科学家会通过学习艺术而获得发展”(美国科学基金会认为),所以,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之于学校,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认识文明和走向文明的重要途径

所谓认识文明是对人类已有文明的了解,人类对古老文明都是通过艺术来认识的。世界通过青铜器和陶器认识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湖北出土的“曾候乙”墓中的编钟了解到当时中国的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铸造技术的文明程度: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通过巴台农神殿和荷马史诗认识了古希腊的文明,通过佛教认识了古印度的文明。如果对这样高超的人类文明成就一点都不知道、不理解,就无异于文化上的文言。孔子曾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培养人达到最高境界“仁”的最重要手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此,可以毫不忌讳地说,人类文明的质量可以通过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以及文学作品来衡量,必须使后一代的受教育者认识并理解文明的最深刻的作品,因为对过去文明的理解、认识,直接影响着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新的文明。所以,理解、认识以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的自己,理解和创造未来的文明。

(二)启动思维、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一个受教育者若能象真正的艺术家那样,用钢琴弹出乐曲,奏出旋律,在白纸上作画、用胶片摄影,不仅能使他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当他运用这些技巧来直接创作或二度创作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感情和心灵的体验。如歌咏比赛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一是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整体意识,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二是身临其境地进行情感、思想的体验和表现,有助于情操意志的陶冶。

艺术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借助语言、声音、色

彩、线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正是在同艺术家的相互交流中(包括艺术家的作品的交流),在对生活的重新体味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写他欣赏音乐时的心理活动,可以这么说,完全是白居易的联想、想象在起作用。随着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白居易一会儿联想到急雨。一会儿联想到私语,一会儿联想到莺语,一会儿联想到泉声,即使在音乐暂时休止的时候,也没有停止他的联想,他觉得另有一种幽愁暗恨,胜过有声之时。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同样。这想象的“产物”更能激发人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又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所以,创作、欣赏的体验过程本身就是积极地参与创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可以起着充当自由、文明、想象和理解的工具的作用。

(三)能更有效地进行非语言的交流

人类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多样的,仅语言就有上百种,可以通过文学等语言形式,也可以通过非语言进行交流。列宁说过,“不论走到何方,单凭国际歌那熟悉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朋友。”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德国音乐家德尔松)所以,音符具有语言的功能,因为曲调感是人的天性。著名音乐家李斯特说:“音乐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理解。同样,造型艺术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罗丹说过:“一位由于热情和理智而闻名的伟大的雕像,不应该是他的肉体的再现。而应该是一种结构。结构的线条应该表达出这位伟大的灵魂……”所以,尽管他的巴尔扎克雕像结构单纯,线条简练。可是雕塑语汇却显得更深刻,通过人物带有倦态的表情,蓬松的头发。仰首凝视的神态,表现出巴尔扎克蔑视权贵,傲然独立的全部性格,非常集中地再现了这位伟人的内心世界。可见,除文学语言之外,也可以通过音乐及舞蹈、绘画等造型艺术进行非语言形式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交流。在今天,一些语言和非语言结合在一起。更易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如话剧、歌曲、电视、电影等。尤其是电视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日益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人们理解这种非语言的交流就显得更加重要。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音乐应成为国民的必修课。”我国从先秦时代就已对付艺术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术教育思想和艺术理论。《尚书·尧兴》上就记载有据说是舜的话:“奎,命汝曲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这可以看出奴隶主是很重视用艺术教育子弟的。再如《乐论》、《画论》等,甚至把风、雅、颂全部配置了曲谱。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乐被列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加强非语言的交流。古人早已认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日本的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我不以培养演出家为主要目的,我要培养孩子们有优美的心灵,敏锐的感觉和高尚的能力,使他们都成为优秀的公民。”由此可见,对受教育者加强非语言内容的教育,是有助于思维的全面发展的。正如语言的知识与技巧对走上社会是必不可缺少的一样,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与技巧也同样重要。

(四)不会审美就不会生活

不会审美就不会生活。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就不能欣赏美,不懂美的规律也就不能进行批判、进行创造。不知美也就影响对丑的认识,反过来。知道了什么是美的。还愁分不清丑的东西吗?让青年学生接触大量的(严肃、通俗)艺术作品,使学生从中判断艺术作品的优劣,并作出理智的选择。而他们的这些选择,反过来一定会影响艺术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在今天青年人欣赏艺术的王国里,涌动着通俗歌曲的大潮,如有正确的导向,使青年人能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并进行鉴赏,其意义远非今日青年人对艺术的理解。一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二是通过这样的欣赏,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三是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良好风尚的培养。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对当代优秀艺术的鉴赏。意味着更新的文明的诞生。

同样,艺术教育对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心理也有影响。如在商品的选择上。在发达国家,家庭首先购买的是汽车、洋房和钢琴,而在我们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钢琴可谓是个很高的消费品,可在我国众多的钢琴持有者中,大多数却是收入不高的知识分子家庭(近几年面在扩大)。这种消费倾向反映出一个问题:知识阶层受教育的层次高。接受艺术教育的质量比常人要高。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影响也较深刻。在其他商品的选择上。也表现出这种影响。今天人们购买产品既注重质量又注重外形设计。换句话说。要注重使用价值,也要注意欣赏价值。撒切尔夫人说:“设计是英国工业的命脉。”消费者购物讲究物品的两个价值:使用与欣赏。这对生产部门来说。就要促使他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必须注重外观,否则产品将败北。因为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人类审美能力的提高。导致人们的消费心理的变化。事实上,生产者对消费心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消费质量。日本的汽车、家电在全世界的市场上畅销,原因之一是日本人对消费者所需产品在造型设计艺术上的爱好有较深入的了解,能投其所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追求使用之外的“使用”(欣赏)。这不能说不是美化生活,美化人的本质力量,走向新的文明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五)有助于思想灵魂的求真向善

“我已接触到了苦难俄罗斯人民的灵魂深处。”这是托尔斯泰在听了柴柯夫斯基的弦乐器重奏“如歌的行板”之后,潸然泪下所说。恩格斯在听完“贝五”交响曲之后说:“这里有完全痛苦的绝望,有悲歌似的忧伤和温暖的申述,又有坚强有力而又充满青春气息对自由的欢乐,这是真正的交响乐!”通过聆听,仿佛身临其境,在这欣赏的过程中,不仅有强烈的感情冲动。而且还包括了认识和理解。伦理判断与理性的丰富内涵。再如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画中通过小伙子拉卡尔,突出表现了这个有反抗情绪的人物。整个画面行列表现了沉重的劳动和纤夫不甘心忍受奴隶般生活的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阶级的愤怒抗议、对我们欣赏者来说,这幅画似乎可以听到那低沉压抑的“伏尔加船夫曲”……这聆听一感受——理解的过程,起到了“悲剧能净化人的心灵”(亚里士多德)的作用。可以这样说,艺术还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她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护理实习目的和意义 篇4

高级护理专业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的一门专业课程。 高级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医院中,护理人员按技术职务可分为初级技术职务:护士、护师;中级技术职务:主管护师;高级技术职务: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等三个层次。高级护理专业培养的便是护师。

一、实习的目的

(1) 实习是专业教育的必经之路,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措施。通过实习,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际工作水平,为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打好基础。

(3) 培养医学生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学会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事物,判断是非;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实习的意义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篇5

有些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简历上满满的实习经历,而有的大学生大学期间玩了几年,到了毕业要找工作时,才发现简历上根本没有东西可写。对于大学生是否要实习这个问题,每个人看法可能都不同。小编认为,只有当你明白你为什么要去实习的时候,你的实习才是有意义的。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要实习呢?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就将和大家探讨一下,大学生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小伙伴们快来一起看看吧~

关键词:大学生为什么要实习,大学生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由于对社会了解不足,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在求职过程中便缺乏优势。实习作为大学生们提早接触社会的途径,显得愈发重要。

* 实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不错,但真正工作起来,未必就能胜任岗位职责。实习提供给大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通过不断摸索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提升大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 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完成心理转换。实习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平台,作为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转换的一个过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让大学生们提前认识到社会的残酷,为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此外,大学生往往都是靠家里给的生活费生活,实习赚取工资可以让大学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就业的困难,更加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而在校园招聘时,你也会感谢你的实习经历锻炼培养了你,让你有自信选择更好的工作机会。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篇6

扶余县第一中学邹宏利

㈠德育渗透的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升学率”重压下的普通高中教育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价值观奠定基础。从而全面完成高中阶段的教育任务。

㈡德育渗透的意义

⒈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认为“知识即美德”、用“学习好”代替“思想品德好”,把对高中学校评价的目标指向分数,学校教育的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可以避免把德育、智育相互对立,彼此割裂,克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不尊重老师、家长,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差,无远大目标,不懂节俭,喜欢享受,等等这些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运用政治教材内容,实施德育渗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篇7

关键词:管理水平,综合素质,现实意义,深远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 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亦即“高技能”人才。对于技能的培养, 金工实习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金工实习涵盖的专业众多, 参加的学生众多, 学生素质层次复杂, 实习时间较长, 实习工种多样化是摆在学校和实习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理清头绪, 做好实习的管理工作, 有它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下面从两个层面加以论述, 即金工实习的管理与金工实习的现实与深远意义。

一、金工实习的管理

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 实习前上好实习动员与安全教育课。

实习前一天, 由实习管理者集中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做好实习动员, 重要讲解实习的目的、性质、详细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各工种分组、实习内容、实习考评办法) 和后勤保障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对实习过程一目了然。

学习安全知识, 重点学习国家下发的《安全知识普及材料》中的有关内容, 强调其中的“三不伤害”, 分析出现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种种危害, 阐明技能与安全的关系, 并布置一定的安全知识作业让学生完成, 以引起学生对安全工作的足够重视。

在实习操作环节提前打预防针。告诫学生到真正实习的时候由各实习工种的小组长把学生带到实习场地, 由各工种实习指导老师具体讲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安全操作规程, 并进行示范性加工讲解, 强调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重点强调因违反操作规程带来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 如戴手套操作车床可能发生手臂被绞断、长头发学生不戴工作帽头发容易被绞、不戴护目镜容易被切屑伤眼;焊工实习不戴绝缘手套容易触电或被烫伤等。通过岗前的安全教育, 使学生对安全的重要性有了直观、具体和理性的感受, 学生在实习前脑中就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 后续实习有了安全保障。

(2) 实习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 饮食

告诫学生就餐要合理安排时间、讲究卫生、合理饮食, 确保实习当中不会发生身体不适, 保证实习效率。建议学生到卫生条件过关的餐饮机构就餐;如果就餐地点离实习地点较远, 学校可提前安排好送餐服务事宜, 由学生自愿办理订、送餐服务, 确保学生吃上满意放心的食品;如果天气炎热, 可安排一些饮用水服务,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 休息

在本校实习, 提醒学生休息要讲究放松身心, 不要用休息的时间来做其它不适的活动。比如说整个中午去打球, 造成体力透支, 下午无精打采;或外出闲游, 中途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延误正常实习。

在校外实习, 提前为学生找好休息地点, 与主管部门做好沟通、协商, 即要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 也要遵守外单位的休息管理制度。

3) 交通

在本校实习不用考虑此项内容, 但到外单位实习, 则必须考虑。实习地点离学校较近的话, 可以考虑步行或简单代步工具;较远的话, 带队老师必须在实习前一天把最优的交通路线考查一遍, 实习的第一天由带队老师负责把实习队伍从学校带到实习单位, 让学生熟悉交通路线, 提醒学生路途中的注意事项, 如注意红绿灯、临时交通管制、单行线、过街天桥等, 以后的往返事宜由学生自行安排, 如乘坐公交车、学校派校车往返接送、学生自行安排代步工具, 实习结束后学校统一给学生发放交通补助。

2、做好实习过程的监控工作。

(1) 严格把控学生的实习时间。

为了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完成相对饱满的实习任务, 必须让每位学生高度重视实习时间安排, 有事提前请假。这是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的大前提。这方面可通过实习学生小组长来负责上、下班的点名, 老师督导检查, 从点到面的保证出勤率。反过来说, 如果到了实习时间学生没有到, 那么我们可以早发现、早处理。因为各校的金工实习场所不太一样, 有的在本校工程训练中心, 有的是在外校实习场所, 我们可以在上、下班的时间点上定位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效地防止逃课、在上、下班路途中出现事故,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把住实习的第一关。

(2) 严格监控学生的实习操作。

简单说, 就是老师叫你做什么, 你就做什么, 没叫你做什么, 你就别做。不能凭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一时的表现欲望去做不该做的事。还有就是做就要按规定的去做。分析高职类学生的素质层次, 他们大多年轻好动, 喜欢互相攀比技艺, 在同学中有极高的表现欲, 想获得让大家赞同的成就感。对他们来说, 面对着眼前很多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设备、工艺与工具, 听完老师的讲解, 看完老师的操作, 必须让他们严格按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 操作过各程中如有问题, 必须及时向老师汇报。

比如说有的学生被分在普车13号床子上实习, 因为每组学生有三至四人, 有的学生急于动手, 没经老师同意, 私自跑到10号床子上操作, 这就是所谓的私自串岗, 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可以和他们讲, 如果10号床子有安全故障你们事先不知道, 真的操作起来很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或设备损坏。

还比如有的学生在普车实习的时候, 不仅用光了整根原材料, 而且车出与图纸要求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结果到交操作作业的时候, 却拿不出来了。这不仅浪费了实习资源, 而且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按要求达到实习操作演练的目的, 并对实习安全产生威胁。学生有责任, 我们实习管理者更有责任。类似于象以上的高发实习违章现象应坚决杜绝, 并应在实习前安全动员与安全教育课上着重向学生强调指出。防患于未然。

我们还可以拿以往的安全事例来提前警告学生, 让他们从根本上注视操作过程要服从操作规程, 比如说起动普通车床前应拿下卡盘扳手、必须停车测量等, 这也是整个实习的关键点。实习操作要“服从指挥”, 包括服从指导老师制定的工艺路线、操作规程;服从老师的指导等, 这样能为学生学会正规本领, 少走弯路, 为以后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3) 严格落实实习安全制度。

指导老师在学生每天实习前, 必须检查学生的着装, 如穿好工作服和戴好防护装备等, 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拿出一定的时间总结前一天出现的问题, 并作示范讲解, 对当天的实习内容提出新的安全要求。把安全教育贯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 让安全意识深入到学生心中, 带到以后的工作中。

实行安全员巡查制度, 要求安全员每天对实习的学生反复进行安全巡查, 在保证实习效率和实习质量的的前提下, 重点查处违反操作规程和违反实习纪律的现象, 并进行纠正和备案, 对多次违反安全规定的, 要停止其实习, 进行安全知识再教育, 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每天对安全记录进行总结上报, 及时反馈给带队老师。

(4) 严格做好实习考评工作

学生实习的考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出勤率情况、操作过程与操作结果情况、完成实习报告情况、完成实习总结情况、日常表现情况等, 考评内容要多样化, 分配的考评权重要得当, 重点放在考评学生的操作过程与操作结果、日常表现情况上, 能做到客观、实际的反映学生整个实习过程和整体的实习效果。

3、做好实习结束的总结工作

实习结束后, 实习管理者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 包括:总结整个实习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如组织实习的方式、分组方式、实习内容的可操作性与适应性、指导老师的教法的可操作性、操作手法、技巧等;对先进实习小组和先进实习个人进行选拔、评优表彰等, 完善实习激励机制;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总结提高, 并完成相应的学校内部与单位之间的费用结算, 对整个实习的全部流程做电子的和纸质的存档备案工作。

这正所谓实习前有准备, 实习中有监控, 实习后有总结, 整个金工实习才真正的体现其系统化与可操作性。

二、金工实习的现实与深远意义

从上课的教室到实习工厂, 从学习书本知识到现场实际操作, 所处的环境与面对的任务的转换, 很好地体现了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的特点。

1、金工实习的现实意义

通过有效管理的金工实习, 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生产产品的工艺流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亲身体验到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认识到产品的来之不易, 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对产品的价值有更深的理解;认识到完成工程任务中非技术因素的重要性, 如人际关系、处事原则等等。从而对“工程意识”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 并建立起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整体概念,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高效转化。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金工实习的深远意义

从“金工实习”的“工程意识”的感性认识出发, 随着后续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陆续开展, 学生会逐步体会到“工程全局意识”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工程全局意识”包括:社会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经济意识、管理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等, 也可以说是“人、物、场”三者的有机融合意识, 也是高级工程管理人员和企业家们共同具备的基本意识形态。

高职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 面临的就是现实的工作与经济问题和企业与个人的发展问题, 可能涉及到本企业或本岗位在社会本行业和群体中的影响力调查和对企业周边环境指数的评估和企业外协;还可能涉及到本企业相关有效证件的办理;或者涉及到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关的市场调研;也有可能涉及工程的论证、设计、改进、施工和监理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和人员的管理;更有可能涉及到招、投标和工程款的结算划拨等等诸多问题。“金工实习”有其独特的现实指导意义与深远的扩展影响意义。

“金工实习”对学校与教师而言, 完善与提升了学校与教师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 同时对学生而言, 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篇8

摘 要: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不仅符合贯彻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和提高军事人才军事职业能力与现代化水平的客观形势要求,也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人类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尤其在教育目的理论中深刻体现出来。

关键词:教育目的;军事职业教育;军事人才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四总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军事职业教育成为我军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深入贯彻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提高军事人才的军事职业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军事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不仅符合上述客观形势的要求,也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人类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尤其在教育目的理论中深刻体现出来。

一、教育目的理论概览及其根本取向

教育目的是“人们关于教育对象应有教养的预想”,任何一种类型或层次的教育,都要或明或暗地规定、设想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规格和要求,也即拥有其教育目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目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论述,如个人和人格取向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在于使受教育者顺应本性的自然发展,注重完整人格的陶冶,使人天赋的内在力量得到充分的表现,在身心、知能、道德、审美等各方面实现全面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他们的学说都深刻地指出,教育不可以偏离人的内在、全面和均衡的发展需要。文化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目的是实现客观文化价值在个体的内化,并进而实现文化的传递和创新。其中20世纪的永恒主义教育学说认为教育“是要引起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教育要传达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经典的知识和价值由于其在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理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最重要内容。生活和道德取向的教育理论,如19世纪的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阶段,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主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赫尔巴特则认为,教育应“借助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能明辨善恶,陶冶意志,养成去恶从善的品德”。他们的观点为后来职业教育的兴起以及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至于社会和政治取向教育目的理论,很多思想家都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乃至政治的需要,而且传统习惯和官方意向也大都倾向于这一点。如我国著名典籍《学记》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宋代朱熹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己伦焉”,表面上看是一种道德取向的教育目的,其实是放置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列中,最终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坚决否定“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因为“我们必须献身于某一项特定而有限的任务”,所以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一类教育目的理论,合理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对教育活动的限定和要求,为防止教育目的过于偏向“个人”一端起到了平衡作用。

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其实在于人的发展。之所以不同理论给出了不同取向,正是因为人的发展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多方面的不同要求。

(一)个体人格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要求

个人和人格取向的教育目的学说,正确指出了教育必须要首先注重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所谓人格,即人的规格,教育学上可视为方方面面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都不可放弃人格的协调全面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尤其重视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使职业教育也不可能完全无视人格基础和发展潜力而片面追求职业技能,只不过可以通过建立工作技能“附着点”的方式,实现个体人格的拓展和深化。

(二)社会化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化程度即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文化、价值、生活、道德、政治等,归根结底都是社会存在物,它们所代表的教育目的取向都是不同程度的社会化取向。所以强调人的发展,绝不能忽略社会内容,反而要强调社会要求。反过来讲,教育诉诸社会要求,却并不排斥个人发展。

(三)人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要求

人的发展呈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可能更多地适用于某个或某些教育目的取向。在特定的初始阶段,出于构造基础和拓展潜能的要求,人格全面发展的取向占主导地位;然后为了适应社会分工和治理的要求,社会化某一方面(如特定的技能要求)的取向就更重要;再后,指向专业精深的教育目的就应该与通用的取向融合,谋求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的发展

社会存在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此,人的发展与特定的职业发展相脱离是不可想象的。这样,教育一旦进入职业准备和职业发展阶段,就应该把人的发展与职业发展统筹结合起来考虑,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人的发展,在人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职业生涯的进步。

二、人的发展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形式——军事人才成长

教育目的理论对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论述,具有从宏观上匡正和规范教育活动的作用,能确保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行为符合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使教育活动相关人“形成自觉运用教育目的指导教育行为的意识”。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是人的发展,而军事人才成长既是人的发展的一个形式或表现,也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要全面考察军事人才成长,就需要放在人的发展的总体背景下进行。

(一)军事人才成长路线要与人的发展路线重合

许多学者对人一生的发展作了研究,提出了观点多样的生命历程理论,指明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一般来讲,人在青年期和成年期要经历一个先是获得较全面的知识积累、然后在专业上趋于成熟、最后实现充分专业化的过程。军人的职业成长主要发生在这个阶段,为此,其成长路线的设计应充分尊重这一时期的特点,使人的一般发展路线在军事人才成长中得到体现。当然,军人职业自有其特殊性,其成长要反映出他对不断上升的战争行动等级和复杂性的理解、把握和参与能力。而实际上,这种能力恰恰也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并持续整合相关知识、能力的具体表现。

(二)军事人才的培养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美国国会军事教育专门委员会报告曾指出,“战略家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天资、阅历和教育”。军人的成长发展一方面要在实践中进行,还要有赖于恰当的专门教育。首先,这种教育设置的时机要适应人在军事职业发展中的阶段特点,使教育行为发生在成长提高的关键时期。其次,内容上也要符合不同阶段的需要,兼顾当下实际能力的生成和今后发展潜力的建构。最后,教育也要适当超出形成单纯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军人作为人的终生和谐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军事职业发展和教育促进军人作为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通过职业发展来实现,职业发展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如美军的研究生教育有三个目的:一是满足军官受高层次教育的需要;二是提高军官岗位任职能力;三是满足终身职业发展需要;四是作为军队保留人才的手段。这种思路体现了在军事教育体系中对人的发展的较为充分的考虑,没有把眼光片面集中在职业本位,展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自觉意识。

三、军事职业教育与军事人才成长的实现

“人是战争的最终决胜因素”,这句话不仅说明要把军事人才培养放在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还说明军事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促进和保证人(军人)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以提高现代军事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在职培养新机制,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推动军人全员全时全域学习,具有完善军事教育体系格局、促进军事人才全面持续成长的重大意义。

(一)军事职业教育在层级式军事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融合作用

军事教育必须服务于战争需要,因此构建军事教育体系的关键外部制约因素是作战力量使用的要求,或者说特定战争行动等级的要求。由于战争的三个主要级别是战术、战役和战略,军事人才培养也就相应地设置三个等级,分别是按兵种设置、学习战术的初级军事教育,按军种设置、学习战役的中级军事教育和各军种联合设置、学习战略的高级军事教育。这种军事教育体系构架的设计是促进作为军官的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战术到战役再到战略,这是一个军官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专业成熟和精深的必然路径。这样的军事教育体系与作战、服役经历一起,为军人职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上升通道,我军已有的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共同构成的军队院校体系正是按这样的理念设计的。然而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及部队的岗位实践虽然各自在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都难以有效贯通和统领军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所有教育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应做的并不是重构原有教育体系,而是补充和添加,使各层级的进校培训通过在职的远程教育学习相互连接起来,融合成为整体,成为一个覆盖军人职业生涯全程、与军人成长路径并行不断线的终身教育体系,而这正是军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所在。这既是对军人个人发展负责,也是对确保军队在特定行动等级上有效形成战斗力负责,是用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

(二)军事职业教育灵活适应军事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军事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特点,一方面与其在成长路线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在军队任职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人在追求专业精深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共性特征。以军官为例,任命前的生长军官要接受基本的高等教育,通过宽口径的通识性培养,形成基本的学习、思维、创新能力和军事素养,为军官职业和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知识能力基础。其后,为适应初级任职的要求,获得职业发展良好起点,初级任职教育注重特定岗位的针对性,助其形成任职初期迅速上手的能力。经过一段时期实践,军官对部队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作战训练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产生了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思考,随后的中、高级任职教育就要同时兼顾高一级的岗位指向性、军事学科学术性和相关外围学科广泛而深刻的理解,使军官的实际工作经验结构化、体系化,促使其思维向战役和战略层面跃升。

可以说,上述思路在军事教育体系设计中得到了广泛遵循,具有理论上无可置疑的科学性;然而实践中其问题则在于,各层级体制化教育培训对军事人才成长阶段特点的判断是总体性、一般化的,很难全面考量并尊重军事人才个体成长的特殊性与个别需求,那么这种军事教育对人才成长阶段特点的适应就很可能是比较“僵硬”的。而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的补充,以自主学习、远程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主,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符合教育体系构架对军事人才成长特点的整体判断,又灵活适应军人个体和具体工作对学习教育提出的独特要求,从而实现军事教育体系的整体“柔韧性”,把教育目的和人的发展取向进一步充分体现了出来。

(三)军事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形成

“职业军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激发战略思维的形成”。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军事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以培养战略思维为核心的;二是军官任命前的高等教育和任命后的初、中级职业军事教育,尽管不以战略思维的形成为重点,但也要兼顾战略思维潜能的培养。战略是战争行动的最高等级,也是一种思想,是立足国家安全和军事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和执行军事使命的能力。在我军新型的管理指挥体制下,具有战略思维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愈加重要。为了达到培养各级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目标,军事教育各层级都应当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和丰富性,但限于时间、内容弹性等客观条件,一般难以做到。而军事职业教育正由于其灵活性,在各个阶段把恰当的战略思维内容充实进去却是可能也可行的。而且也正是通过军事职业教育把战略思维贯穿到军事人才培养全程,军事教育体系才从完整意义上构成了一种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因为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战略是一种把尽可能全面的相关要素整合进思维过程的宽广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包括军事教育在内的任何教育活动,要避免人的片面、单向度发展,尽管有专业化的重点,也要提供受教育者适当的知识视野和背景。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美]赫钦斯.普通教育[G]//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法]涂尔干.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G]//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普通论与专业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6]熊川武等.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美国第100界国会军事教育专门委员会报告.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编译,2008.

[8]马立峰,卢伟.全军军事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理论骨干集训材料汇编[C].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意义 篇9

动物学野外实习中的标本采集、制作、动物生态习性的观察研究等大部分内容是课堂教学无法涉及或侧重的,这些重要的知识只有通过野外实习来学习,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又是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补充。

人类对自然界了解还很有限,有许多自然现象引人入胜,启人深思, 在与自然界接触中,学生的好奇心被开启,结合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能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

许多生物系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把在野外实习中获得的知识结合到教学中,无疑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一些学生即使将来从事其它领域的工作,野外实习时获得的一些实践知识与基本原则方法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自然保护最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就是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深入大自然,能充分感受到自然界中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流,丰富的物种,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会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十分有意义的。

野外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野外作业工作量大,时常还要忍饥挨饿,跋山涉水,顶酷暑冒风雨,这种艰苦的环境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不同的生境,不同的物种具有千差万别的形态结构,动物学教学若离开了标本,就会变得抽象而空洞,动物学野外实习为积累标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积累的标本还可向学生及社会开放,普及环保知识。

动物学讲授的是关于动物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与环境相统一的学问,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同样需要深入自然,进行观察研究,动物学野外实习每年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机会。甚至有不少学术论文即是长年野外实习积累的结果。

1.动物学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2.关于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3.野外实习目的与意义

4.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5.毕业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6.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7.毕业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8.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9.认知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暑期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意义 篇10

四、实习岗位基本情况

在公司我所在的岗位是客户经理助理,主要的工作是负责新客户的开发,并向客户介绍证券类金融产品;收集、整理各类市场信息和客户建议,及时向公司汇报;

向客户提供与证券经纪业务相关的其他服务,介绍公司产品及公司提供的各种服务; 负责渠道和存量客户的日常维护工作。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篇11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体育教育目的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1956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规定,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21978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

31987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4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初中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5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初中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使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创新

1弊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体育课程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都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全过程地关注学生健康体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力求把健康要求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它是培养终身意识的前提。2币岳砺畚指导,深入联系实际

体育教学注重实践操作,体育教师在转变和提高认识的同时,应以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切实改变体育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 ,学校体育场馆的扩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学校在体育课的编排上要充分考虑不把体育课集中在一起上,教师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多想办法,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安排上尽量做到减少相互影响,发挥场地设施的最大功效,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多功能作用。

3碧逵教师的评价要实现多元化和网络化

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的内容、形式、要求具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应当形成一种交互式的评价网络,形成各方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加上家长和社会部门,使评价体系更为开放,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使体育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重大成功。

4弊变体育教师角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上一篇: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考点归纳下一篇:高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