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课文解析(共11篇)
《绝句》课文解析 篇1
古诗绝句解析
什么是绝句
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绝句的体裁已经固定为两种,一是五绝,也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二是七绝,又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除了要求的韵律平仄外,还有字数行数的规定。五绝每行为五字,一共四行。七绝每行七字,也是四行。
按格律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所以,七言八句不是很常见。
按字数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
五绝
(1)平起式两字压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绝句》杜甫,崔国伟书
《绝句》杜甫,崔国伟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三字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
(1)仄起式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两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式三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中
除了“平平仄仄平”没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
七绝中
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
注:句末是平的.字要押韵。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但这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
Units1-2课文要点解析 篇2
1. …that the longest moustache reached a length of 1.6 metres and that the longest poisonous snake is 5.71 metres long. ……最长的胡须长达1.6米,最长的毒蛇长达5.71米。
reach动词,作“到达;达到”解时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The wave may only be a few metres high in the ocean but when it is near the shore and reaches shallow water, the wave builds up very quickly in height. 波浪在海中或许只有几米高,但是在靠近海岸进入浅水的时候,高度迅速增加。
〖提醒注意〗
⑴ reach作“到达”解时是个非持续性动词,用于完成式时,不可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
我到北京已经一个多月了。
I have reached Beijing for more than a month. (误)
I reached Beijing more than a month ago. (正)
I have been in Beijing for more than a month. (正)
⑵ reach作“传开;深入”解时为不及物动词,其后须用介词与宾语连接。如:
声音一直传到大厅的后面。
The sound reached the back of the hall. (误)
The sound reached to the back of the hall. (正)
〖拓展延伸〗
reach还可作名词用,作“伸出;触及的距离;伸手长度”解。如:
make a reach for sth./sb. 伸手拿某物(抓某人)
He got a book on the shelf by a long reach. 他伸长手到架子上拿了一本书。
2. Impressive as the record is, it fades next to the story of Armstrongs struggle against disease. 虽然这项记录令人难忘,但阿姆斯特朗与疾病抗争的故事比它更加令人瞩目。
⑴impressive adj. 意思是“给人印象深刻的;感人的”。如:
an impressive scene 难忘的场面
〖发散思维〗
impress v. 给……极深的印象;引人注目;铭刻;印,压印n. 印记;印象效应
impression n. 压印,印记,压痕;印次,版;底色;印象,感想,模糊的观念;效果,影响
impressionism n. (绘画、文艺等方面的)印象主义;印象派
impressionist n. 印象派艺术家 adj. 印象主义的
impress on/upon sb. 给某人极深的印象
⑵as conj. 作“虽然;尽管”解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Tired as they were, they walked on.
尽管很累,他们还是继续走着。
Child as he is, he knows a lot. 尽管他是个孩子,但他知道的事情很多。
3. In 1996 Armstrong, the then No. 1 cyclist in the world,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and many thought that it meant the end of his career, maybe even his life. 1996年,阿姆斯特朗——世界上的自行车赛冠军被确诊为癌症,许多人认为可能结束了他的比赛生涯,乃至生命。
mean vt. & vi. 作“意味着;意思是;意指”解。如:
The red light means “stop”.
红灯表示“停止”。
I mean to go tomorrow.
我打算明天去。
I said I would help him and I meant it. 我说过我要帮助他,我说到做到。
〖辨析〗mean to do 与mean doing
前者表示“……打算做……”;后者表示“……意味着……”。如:
I didnt mean to start an argument. 我并不想(跟你)争论。
Accepting the job means living abroad. 接受这个工作就意味着在国外居住。
4. No records that are dangerous to the person who is attempting it or to others are allowed. 不允许有对尝试着的人或对他人有危险的记录。
attempt vt. & n. 意思是“企图;试图;尝试”。attempt作及物动词时,它的宾语不能是动名词短语或that从句,只能是名词或动词不定式。如:
The doctor attempted to save the womans life.
医生试图挽救这位妇女的生命。
〖帮你归纳〗
make an attempt to do sth.
试图做某事
make an attempt at doing sth.
试图做某事
make an attempt on (或upon)
试图夺取
The prisoner made an attempt at escaping (to escape) from prison.
这名囚犯试图越狱。
The enemy made an attempt on Loushanguan fortress.
敌人试图夺取娄山关要塞。
5. …after a long journey wandering through Arabic countries, he returned to the motherland by boat in 762. ……经过长途跋涉,流浪着经过阿拉伯国家,他在762年乘船回到了祖国。
wandering是现在分词,在句中作伴随状语。
He sat in silence, doing nothing. 他静静地坐着,无所事事。
The girls came in, following their parents. 那些女孩跟着他们的父母进来。
6. The earliest Asian cultural relic found in Africa also dates from this period. 在非洲发现的亚洲最早的文化遗物也始于这个时期。
⑴date from意思是“(从某一时代)开始;回溯”。
This custom dates from the 16th century. 这风俗起源于16世纪。
〖拓展延伸〗
date back to 回溯(到某个时代)
This building dates back to 1823. 这栋建筑是1823年所建。
⑵found in Africa 为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过去分词作定语与所修饰词之间为被动关系。单个的过去分词作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分词短语则置于被修饰词之后。
Everyone attended the meeting held last week. 所有的人都参加了上周举行的会议。
The paper must be finished in a given time. 必须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卷。
7. The exchange of goods had a symbolic meaning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value of the goods themselves. 物品的交换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远比物品本身的价值重要得多。
far在修饰more时表示程度。
〖拓展延伸〗
能够修饰比较级的副词有any, far, still, even, much, rather, a lot, a great deal, a bit等。
〖提醒注意〗
① quite, very, fairly等副词不能修饰比较级,只有一个例外,表示身体康复时用quite better。
② how不能修饰比较级,如果用how引导的疑问句中有比较级时,可以用much来连接,构成 “how much+比较级”结构。
How much further do we have to go, Smith?
我们还要再走多远,史密斯?
8. Some suggested it could not be accomplished.
有的人提出这不可能实现。
suggest 意思是“提议;建议;暗示”,主要用于以下结构:
⑴suggest+n./v.-ing+(to)(向……)提议
He suggested going there by train. 他建议搭火车去那儿。
⑵suggest+that从句。意思是“建议;提议”。从句谓语动词常用(should)+动词原形。
I suggested to him that he (should) join the club activities.
我建议他应该参加该俱乐部的活动。
⑶suggest+n./that从句。意思是“暗示;委婉地说”。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failed. 他的表情表明他失败了。
9. The local Tibetans and Sherpas laughed at the strange bottles containing what they referred to as “English air”. 当地的西藏人和夏尔巴人都讥讽那些带着装有所谓“英国空气”瓶子的英国人。
refer v. (referred, referring) 意思是“提及;涉及;查阅;求助于;与……有关”,与介词to搭配。如:
refer to a dictionary 查字典
refer to the facts of history 提及史实
refer to…as…
将……称为……
Zheng He has often been referred to as the Chinese Columbus.
郑和一直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哥伦布。
10. …were the first to make it to the summit of Mount Qomolangma.
……是首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
⑴不定式作后置定语,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是逻辑动宾关系,因此不定式应用及物动词的主动形式,不及物动词要搭配相应介词。如:
She refused to go to the ball because she had no jewellery to wear. 她没有任何首饰可佩戴,因此拒绝参加舞会。
They had only a little room to live in. 他们住在一间小屋子里。
[帮你归纳]
主语+be+adj.+不定式“某人/物做起来……”,其中不定式作状语,也使用及物动词的主动形式,不及物动词搭配相应介词。
⑵make it(口语)做成,成功;达到目的;设法安排
——Can we catch the train?
我们能赶上火车吗?
——I hope we can make it.
希望能赶上。
教材课文解析 篇3
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
选择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圈划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主人公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4、教学重点:
圈划并有感情的朗读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
5、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说教法
提问情境探究
1、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讨论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说学法
朗读自主比较合作: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
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格言进入题目解读,由窃读记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同学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窃读又是什么意思?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
(设计意图:从读书的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过渡语:好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找看我究竟是怎样窃读的呢?并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四人小组交流:假装问价钱来窃读。
贴在大人身边来窃读。
下雨天窃读。
饥肠辘辘的窃读。
三、品读赏析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很快找出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在学生比较准确的说出自己的体会之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搭石》课文词句解析 篇4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对词语的理解:
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课文阅读尊严课题解析 篇5
《尊严》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个人尊严,赢得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写了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几次对话。在对话中,哈默称呼杰克逊大叔都用“您”,杰克逊大叔称呼哈默都用“你”,如:
哈默:“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杰克逊大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做。”
哈默:“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杰克逊大叔:“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等你吃过饭,我再给你派活儿。”
哈默:“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杰克逊大叔:“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哈默捶了几分钟)“好了,小伙子,你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哈默吃完饭)“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这很好理解,“逃难人”哈默对杰克逊大叔当然要敬称“您”,而杰克逊大叔对“逃难人”哈默只要一般指称“你”就行。
而《尊严》再次编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2004年9月版)时,编者把杰克逊大叔称呼哈默的.“你”都改成了“您”。
编者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如果需要改,还有没有其他更恰当的改法呢?
“你”是一般的指称对方的代词,“您”是“你”的敬称。一般来说,长辈对晚辈、年长者对年幼者、上级对下级都用“你”,反之用“您”;从情感上说,用“你”更显亲切,甚至有亲昵的感觉;从场合上说,庄重的、正规的场合用“您”。
我想,编者把杰克逊大叔称呼哈默的“你”改为“您”无非有两个意图:一是表现杰克逊大叔对“逃难人”的尊重,二是与哈默的话相对应。
我认为,如果要做改动,应该从一般指称“你”到敬称“您”再到一般指称“你”,这样可以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杰克逊大叔的心理和情感变化相联系,即:
第一次用“你”,表示杰克逊大叔初遇“逃难人”的一般态度:“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做。”
当哈默坚持不做活儿,就“不能吃您的东西”时,杰克逊大叔以为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还是一般地指称“你”:“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等你吃过饭,我再给你派活儿。”
然而,哈默坚决坚持先做活儿后吃饭。此时杰克逊大叔的内心世界如平静的湖中投进了一颗石子荡起了涟漪,对这个逃难的年轻人产生了好感,所以杰克逊大叔是“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用“您”表示尊重,更恰当:“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
故事情节继续流动,人物情感继续发展。当哈默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完背,令他感到“十分惬意”时,他再次夸奖年轻人,还用“您”表示尊敬:“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
杰克逊大叔看着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似乎早已看出眼前这位年轻人非等闲之辈,产生要留下他当帮手的想法,甚至于把他当做“自己人”──未来女婿来看待,于是从尊重、尊敬到长辈式的亲切、随和,所以他“微笑”着称“你”:“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篇6
【解读难点】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然后作者在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由此摆出现象。作者先写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这样写,是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的界定,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那么,为什么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呢?文章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做了具体说明。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进行探究。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第6、7段揭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的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这在上面已经分析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这样安排说明方法的好处。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达比方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仅仅在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两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两句话中的数字,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出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学法指导】
阅读科技类文章,应学会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一篇科技文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科学知识信息,有社会历史信息,有关于作者生活与创作方面的信息,如本文中提到的各种例子。这些都是显性信息;阅读文章还可以学到一些相关的写作技巧,这是隐蔽信息,需要读者去感悟,如:写作的顺序、运用的说明方法等。如果能较为准确地筛选信息,那么就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问题研究】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4、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如果有,说给同学们听听。
5、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6、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7、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8、本题启发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下面就是一则关于生物入侵者的最新报道。这则报道告诉我们:
⑴ 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仍随时都有入侵的可能;
颐和园课文预习解析 篇7
重点生字
皇:huáng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皇后。皇宫。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皇权。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古同“遑”,闲遐。古同“惶”,恐惧。姓。
笔画数:9;部首:白
造句:唐太宗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廊:láng
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廊子。前廊后厦。庑下,殿下外屋:廊庑(堂前廊屋)。有顶的过道:长廊。走廊。画廊。游廊。
笔画数:11;部首:广
造句:学校的走廊里静的能听见呼吸声。
槛:(檻)jiàn
栏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圈(ju乶)兽类的栅栏:槛车(a.运兽用的有栏杆的车;b.古代押运囚犯的车)。槛阱。槛圈(ju刵)。槛(檻)kǎn
〔门槛〕门下的横木。亦作“门坎”;亦称“门限”。(檻)
笔画数:14;部首:木
造句:皇宫的横槛上都有一幅字画。
琉:liú
〔琉璃〕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的釉料,多为绿色或金黄色,用于烧制砖瓦、缸、盆以及一些工艺品(“璃”读轻声)。
笔画数:11;部首:王
造句:金色的琉璃在阳光下光彩夺目。
阁:(閣)gé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小木头房子:阁子。阁楼。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古同“搁”,停止。
笔画数:9;部首:门
造句:这个可怜的孩子就住在阁楼里。
痕:hén
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亦泛指斑迹:痕印。痕迹。痕瘕(疤痕。喻曾犯有罪案的人)。伤痕。泪痕。裂痕。
笔画数:11;部首:疒
造句:岁月几乎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
舫:fǎng
船:画舫。游舫。石舫。舫楼(船楼)。
笔画数:10;部首:舟
造句:远处行来的画舫坐着三个人。
煌:huáng
光明,明亮:辉煌。星火煌煌。
笔画数:13;部首:火
造句: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
杆:gān
较长的棍:杆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杆。桅杆。电线杆。杆gǎn
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杆秤(区别于台秤等)。笔杆儿。杆菌。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杆笔。一杆步枪。
笔画数:7;部首:木
造句:不要碰电线杆。
殿:diàn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宫殿。宝殿。金銮殿。殿堂。殿阁。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试。〔殿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在最后:殿后。殿军。
笔画数:13;部首:殳
造句:这座宫殿真是雄伟壮丽。
郁:(①②鬱)yù
树木丛生:郁葱(a.青翠茂盛;b.形容很盛)。郁闭。忧愁,愁闷:郁闷。郁悒(苦闷)。郁愤。郁怒。郁积。郁结。郁忧。抑郁。有文彩:郁郁(a.文彩显著;b.香气浓厚;c.草木茂密;d.心中苦闷)。香气浓厚:郁烈。馥郁。姓。笔画数:8;部首:阝
造句:盛夏里,花香浓郁。
辉:(輝)huī
闪射的光彩:光辉。满室生辉。辉煌。照耀:辉映。辉耀。辉照。
笔画数:12;部首:车
造句: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更朝着美好的未来迈进。
慢:màn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迟慢。慢性。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缓急快
笔画数:14;部首:忄
造句:速度缓慢的小龟居然在比赛中跑了第一。
狮:(獅)shī
哺乳动物,雄的脖子上有长鬣,多产于非洲及印度西北部(通常称“狮子”;古亦作“师子”):狮子舞。狮子搏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不轻视)。
笔画数:9;部首:犭
造句:《狮子王》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部电影。
姿:zī
面貌,容貌:姿容。丰姿。姿色。天姿。形态,样子:姿态。姿势。舞姿。风姿。英姿。
笔画数:9;部首:女
造句: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掌声。
重点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金壁辉煌:金壁,金黄色和碧绿色。辉煌,光辉灿烂。形容精美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
栏杆:遮拦的东西。
长廊:有顶的过道。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2、4自然段。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文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穷人课文的哦字解析 篇8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穷人》的第三大段中,渔夫和妻子桑娜的对话里共出现了四次哦。细析这几次哦,字字见真情,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很有意义。
1、哦,是你!表示醒悟、惊讶。桑娜正在思考如何对丈夫谈抱回孩子的事,丈夫推门而入,桑娜从深思中醒悟过来,不知如何面对丈夫,内心十分紧张。从这里反映出桑娜善良纯朴的品格。
2、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表示话题的转折。桑娜与丈夫谈论天气,心情得到了弛缓。接下去询问的是生计,毕竟打鱼关系到一家人的生存,这说明桑娜一家生活的窘困、艰难。
3、哦?什么时候?表示吃惊。桑娜告诉丈夫西蒙已死,渔夫颇感意外,为邻居的悲惨命运而吃惊。反映出渔夫善良、关心他人的品格。
4、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表示转折、商谈。渔夫要桑娜把两个孩子抱过来,又担心桑娜不同意,便转过来做桑娜的思想工作,同妻子商量,以消除她的顾虑。这反映出渔夫的朴实、善良的品格,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课文《女娲补天》预习指导和解析 篇9
●重点生字
娲:(媧)wā
〔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帝王,她曾炼五色石补天。(媧)
笔画数:10;部首:女
造句:女娲是传说中人类的母亲。
塌:tā
倒(d僶),下陷:倒塌。塌方。塌台。塌架。塌陷。下垂:塌秧。安定,镇定:塌下心来。
笔画数:13;部首:土
造句:这是一栋危楼,有倒塌的危险。
冶:yě
熔炼金属:冶炼。冶铸。冶金。好过分的装饰打扮(含贬义):冶容(a.打扮得很妖艳;b.妖艳的容貌)。妖冶。古同野:冶游(原指春天或节日里男女出外游玩,后专指狎妓)。姓。
笔画数:7;部首:冫
造句:冶炼厂被建在郊外。
燃:rán
烧起火焰:自燃。燃料。燃烧。燃点。燃眉之急。引火点着:点燃。燃灯。焚烧
笔画数:16;部首:火
造句:工人们的怒火被点燃了。
熄:xī
火灭,灭火:熄灭。熄火。熄灯。
笔画数:14;部首:火
造句:都已经夜里12点了,爸爸房间里的灯还没有熄。
●重点词语
轰隆隆:像声词。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课文重点
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绝句》课文解析 篇10
一、艺海撷珍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大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之间的凡夫俗子中也不乏奇人高手,就像本文所介绍的“刷子李”和“泥人张”,你能否再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有难度哦!)
二、明察秋毫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错误注音的是
A、天津(jīn)绰(chào)号规矩(jū)吃荤(hūn)B、发蔫(niān)褒(bǎo)贬擅(shàn)长扎(zhà)眼C、难堪(kàn)发怔(zhènɡ)怵(chù)谁沫(mò)子D、起哄(hònɡ)蘸(zhàn)了甭(bénɡ)信有诈(zhà)
三、超级模仿秀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
请仿照上面句子,用“一……都……甚至……”造句。(就看你的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知识迁移
看完了两位俗世奇人的绝活,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下面这种匪夷所思的特异功能……
女教师的`特异功能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
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pì的小村庄,村庄里有一个小小的学校。
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zhàn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
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
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
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
这以后,每当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便渐渐适应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她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zhàn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五指,zhàn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
可她想想,又笑了。磨秃了自己的手指头,却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值得。
她从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难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陈旧了,陈旧得能让人想起这个古老民族的沉重历史。
没水,怎么板书?
没水,怎么上课?
也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的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亮晶晶的水珠——
水!水!有水就能上课!
女教师猛地转身,在黑板上源源不断地写了起来。她写得飞快,孩子们也记得飞快。
就这样,每当她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了出来。
天!她从此有了特异功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种古怪教育的奇异结果,便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记忆、高速运算的神童。
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批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特异功能,即,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地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
那么,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偏pì____________zhàn____________着水
2、“女教师”的特异功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结尾“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
4、作者写本文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艺海撷珍
清末,京剧唱小丑的表演艺术家“刘赶三”人称“天下第一丑”。制剪刀的“王麻子”,王致和等。
二、明察秋毫
C(因为A项中“绰号”的“绰”读“chuò”,“规矩”的“矩”读“jǔ”,有两个错误注音;B项中“褒贬”的“褒”读“bāo”,“扎眼”的“扎”读“zhā”,也有两个错误注音;D项全对;而C项只有“难堪”的“堪”应读“kān”,所以选C项)
三、超级模仿秀
一看见班主任进来,全班同学都停止了说话,甚至连最调皮的张明也低下了头,看起书来。
四、知识迁移
1、僻蘸
2、需要蘸水写字时,手指尖会渗出水珠。
3、女教师写字时手指尖渗出的水饱含老师的情感,一如泪水一般
语文课文难句解析之我的母亲 篇11
1、难句解析: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野蛮”并无贬意,“野蛮的孩子”主要是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
2、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装”,本意是作假的意思,这里应该理解为虽然实际上不是先生,但自己刻意追求像先生的意思。这有一点“贬词褒用”的意味:用一个含有贬义的词语,表达自己在母亲、长者的鼓励下刻意追求的正当目标。“野”,与上文的“野蛮”,在文中都是游戏、贪玩的意思,跟举止安稳、专心读书相对。这是长辈指责孩子只顾游戏、贪玩的用语,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深受长辈影响的特点。
3、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双重否定,加强对“打了一点底子”的主观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也是谦虚的说法。
4、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懂事”,在这里是明道理、辨是非、不胡搅蛮缠的意思;“不懂事”。自然是不辨是非、胡搅蛮缠的意思。“窄小”,在这里是心胸狭窄,对他人难以宽容的意思。一个不明道理,一个心胸狭窄,自然容易“闹气”。介绍两位嫂子这种脾性,然后写到母亲对她们的宽容,是运用侧面描写手法反衬母亲仁慈、温和的性格。
5、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混”,表明了作者谦虚的态度,也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6、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如果”是假设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讲自己待人处事的优良品德来源于慈母的`教训和影响。用“如果”来假设自己只要具有那些美德。寻根溯源,就要归功于母亲。这一假设,既表现了作者的谦虚品格,又不妨碍对母亲表示敬重感激之情。
7、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8、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这两句话表现了母亲待大哥一家宽厚仁慈,对亲生儿子要求严格的优秀品质。
9、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绝句》课文解析】推荐阅读:
感旧绝句,感旧绝句陆游,感旧绝句的意思,感旧绝句赏析05-26
《伤仲永》课文解析09-01
全神贯注课文解析10-19
铜官山醉後绝句,铜官山醉後绝句李白,铜官山醉後绝句的意思,铜官山醉後绝句10-20
杜甫《绝句》09-12
千古绝句06-27
《绝句》(杜甫)10-04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二,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06-10
绝句宋志南10-24
9、夏之绝句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