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店小学记叙文

2024-05-13

管店小学记叙文(精选5篇)

管店小学记叙文 篇1

管店的作文400字

今天,我去了二外婆家,为他们管了一下午店,从中我也知道了一个道理。

来到二外婆家,二外婆要出去一下,叫我帮她管一下店,我答应了她。她前脚刚出门我便打开电视机看电视。过了一会儿,有一个人来买东西。我虽然人走了过去,但是我的眼睛却还死死地盯着电视不放。“来一包‘红双喜’”。“好。”我接受了“命令”。可不知是电视的缘故还是别的,我就是不专心,竟拿了一包“雄师”给顾客,顾客说:“小妹妹,这是‘雄师’,不是‘红双喜’。”“哦,对不起,我看错了。”我满怀歉意的说。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大意,免得出洋相。可是后来又出了洋相。,你瞧。“4瓶‘冰红茶’”。顾客说。我拿起4瓶“冰红茶”给顾客。顾客给了我10元钱,我拿了钱还找了那人1元钱。

过了一会儿,那人又进来了,对我说:“小妹妹,我刚才买了4瓶‘冰红茶’共10元钱,我给了你10元钱,你却还找了我1元钱。”我红着脸,接过1元钱,并说:“对不起,阿姨,又麻烦您走一趟。”心里却想:阿姨真好,为了这1元钱,竟还走了一趟。从这一次管店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管店小学记叙文 篇2

一、把握层次与要素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层次性,抓住记叙文的重点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点、涉及的人物、引发事件的成因以及具体的经过、最终的结果。通过要素指导,学生便可掌握写作要领,简化学习难度。例如,在指导命题作文:那一次,我哭了的过程之中,首先要叙述我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哭了,当事人都有谁,为什么哭,而后要叙述具体的经过怎样,最终哭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内心的感受如何等。通过该叙述过程,学生将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找到方向,理顺思路、清晰结构,依照六大要素设定提纲,做到层次分明。围绕要素创作的过程中,只要学生稍微修饰,便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二、明确重点、细致入微的描绘

每一个文章均包含重点,即突出中心的内容。记叙文之中、事件原因、最终结果以及经过则是组成情节的主体环节,而事件过程则是最为重要的重点。围绕此重点进行阐述与表达,便可把握最能够显现作者感情思想的内容来创作。还是以那一次我哭了这一记叙文做例子,应引导学生将叙述我哭了的经过作为文章重点,而我为什么哭最多的原因来自于父母的高期望值以及不理解。因此,该过程之中,描绘父母语言便成了文章叙述的重点部分。针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无须刻意的要求他们对人物形象、语言或是心理等层面做一一的描述,而应依照作者当时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这恰恰是以往语文教学阶段中经常出现的弊病。较多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创作能依照预期计划开展,总是会给学生强加一些标准。例如,描写外貌可采用炯炯有神来形容眼睛,或是采用浓眉大眼等词汇,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创作的文章千篇一律、过多雷同,没有体现出新意与特色,这与新课改目标恰恰相违背。

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在较多时期并无法快速地抓住重点、明确重点。因此在教学指导阶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由主题构思入手理清重点内容。

三、细心观察、积极动笔

倘若说把握要素、划分层次为核心基础,则明确重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可有效的突出中心,而细心观察、积极动笔则可使学生的体验不断丰富,培养他们形成更好的写作、创作习惯。首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应由其日常生活的点滴事情入手。从个人来讲,每一个人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均不尽相同。而观察便是要从这些之中察觉不同,并通过恰当丰富的语言进行描述。再者,针对不同人物的语言,应由其话语的态度以及预期、表情等层面仔细的分析观察。而针对景物的描述需要由顺序上开始。例如,描述学校校园之中的一棵槐树,应由树根至树叶描述其有怎样的不同,这样在创作的阶段中方能依照顺序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由身边的各个人或者事物开始,从观察每个物体开始。就好比教课教师一样。各个学科教师、各个人长相、采用的语言、性格特点均有所不同,而学生是否能够抓住并参透此类不同,便要看他们观察的是否细致了。

另外,从学生创作抒写的习惯来讲,教学阶段中,教师可利用两类方式进行引导。首先,可通过连词成段的方式,也就是在每周可固定布置一个主题,并在主题之中每日选择三至五个词语,引导学生依照该词语抒写一段简单易懂的话语。该方式做起来不难,学生可较好的完成,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方能卓有成效。另外,应激励学生养成每日记日记的习惯。在往常记日记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存在一定的创作瓶颈,因此会渐渐丧失了写日记的兴趣。我们认为,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记日记的过程中,教师应引领他们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进行构思,重要的是自身在该类事情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或是对某种事情的看法如何,而不应仅仅的作字数上的要求。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应牢牢把握这一基础环节。教师应循序渐进的做好引导,使学生全面掌握记叙文的抒写要素,并由要素入手做好构思。在层级展开的过程之中,应学会如何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内容。同时应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丰富素材,养成更好的写作创作习惯。只有这样,方能令学生不断的进步、持续的提升。广大教师应积极突破以往作文模板的陈旧套路,注重学生体验,以此为根本的写作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叙文写作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文体形式,是学生后续学习写作、掌握技巧的重要基础。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虽然记叙文篇幅不长,却可透过字里行间抒发笔者的感情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写好记叙文可激发其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捕捉生活细节的兴趣,对学好语文知识,发展综合素质极为有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小梅.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J].师道:教研,2011(7).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浅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是小学记叙文的主要特征。记叙文是小学阶段最熟悉、最常用的一种作文体裁。小学阶段,学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把握层次与要素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层次性,抓住记叙文的重点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点、涉及的人物、引发事件的成因以及具体的经过、最终的结果。通过要素指导,学生便可掌握写作要领,简化学习难度。例如,在指导命题作文:那一次,我哭了的过程之中,首先要叙述我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哭了,当事人都有谁,为什么哭,而后要叙述具体的经过怎样,最终哭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内心的感受如何等。通过该叙述过程,学生将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找到方向,理顺思路、清晰结构,依照六大要素设定提纲,做到层次分明。围绕要素创作的过程中,只要学生稍微修饰,便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二、明确重点、细致入微的描绘

每一个文章均包含重点,即突出中心的内容。记叙文之中、事件原因、最终结果以及经过则是组成情节的主体环节,而事件过程则是最为重要的重点。围绕此重点进行阐述与表达,便可把握最能够显现作者感情思想的内容来创作。还是以那一次我哭了这一记叙文做例子,应引导学生将叙述我哭了的经过作为文章重点,而我为什么哭最多的原因来自于父母的高期望值以及不理解。因此,该过程之中,描绘父母语言便成了文章叙述的重点部分。针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无须刻意的要求他们对人物形象、语言或是心理等层面做一一的描述,而应依照作者当时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这恰恰是以往语文教学阶段中经常出现的弊病。较多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创作能依照预期计划开展,总是会给学生强加一些标准。例如,描写外貌可采用炯炯有神来形容眼睛,或是采用浓眉大眼等词汇,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创作的文章千篇一律、过多雷同,没有体现出新意与特色,这与新课改目标恰恰相违背。

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在较多时期并无法快速地抓住重点、明确重点。因此在教学指导阶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由主题构思入手理清重点内容。

三、细心观察、积极动笔

倘若说把握要素、划分层次为核心基础,则明确重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可有效的突出中心,而细心观察、积极动笔则可使学生的体验不断丰富,培养他们形成更好的写作、创作习惯。首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应由其日常生活的点滴事情入手。从个人来讲,每一个人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均不尽相同。而观察便是要从这些之中察觉不同,并通过恰当丰富的语言进行描述。再者,针对不同人物的语言,应由其话语的态度以及预期、表情等层面仔细的分析观察。而针对景物的描述需要由顺序上开始。例如,描述学校校园之中的一棵槐树,应由树根至树叶描述其有怎样的不同,这样在创作的阶段中方能依照顺序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由身边的各个人或者事物开始,从观察每个物体开始。就好比教课教师一样。各个学科教师、各个人长相、采用的语言、性格特点均有所不同,而学生是否能够抓住并参透此类不同,便要看他们观察的是否细致了。

另外,从学生创作抒写的习惯来讲,教学阶段中,教师可利用两类方式进行引导。首先,可通过连词成段的方式,也就是在每周可固定布置一个主题,并在主题之中每日选择三至五个词语,引导学生依照该词语抒写一段简单易懂的话语。该方式做起来不难,学生可较好的完成,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方能卓有成效。另外,应激励学生养成每日记日记的习惯。在往常记日记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存在一定的创作瓶颈,因此会渐渐丧失了写日记的兴趣。我们认为,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记日记的过程中,教师应引领他们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进行构思,重要的是自身在该类事情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或是对某种事情的看法如何,而不应仅仅的作字数上的要求。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应牢牢把握这一基础环节。教师应循序渐进的做好引导,使学生全面掌握记叙文的抒写要素,并由要素入手做好构思。在层级展开的过程之中,应学会如何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内容。同时应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丰富素材,养成更好的写作创作习惯。只有这样,方能令学生不断的进步、持续的提升。广大教师应积极突破以往作文模板的陈旧套路,注重学生体验,以此为根本的写作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叙文写作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參考文献

[1]刘小梅.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J].师道:教研,2011(7).

[2]李淑慧.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40).

浅谈小学语文写人类记叙文教学 篇4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编写了大量写人类记叙文,它们通过鲜活的生活故事和难忘的生命经历阐述哲理、抒发性灵,相比散文的随性而喜、古典小说的精致凝练,更容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接,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就学生的心智水平和阅读能力来说,写人类记叙文更加明白晓畅,往往不需要教师讲述,学生就已经能有所把握。然而,也正因写人类记叙文强烈的故事性、情节性,在学习和教学中比其他类型文本更容易滑入“内容分析式”的泥潭。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常常看到老师领着孩子在已知的内容层面上滑行,却忽视了语言本身。这样教,显然就失去了这类教材的语文价值,使之异化成了“品德教材”,使写人类记叙文的教学极易走入狭隘的路径,甚至演变成空洞苍白的说教。因此,正确解读、教学写人类记叙文十分重要。

一、分析文章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对于一类课文来说,其特殊性就是它的文章特征,只有抓住了文章的特征,我们才能像“庖丁”那样将该类课文看得清楚、看得透彻,才能找出适当的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1.完整的事件描述。

每一种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规律。诗歌讲究独特的“意象”的创设,说明文讲究准确的说明方法,写人类记叙文就是叙述事情,就是以书面的形式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写人类记叙文就是讲故事的,不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是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情的叙述为主,文章的根本用途是讲故事。既然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自然故事性就是记叙文的本质特点,也是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所在。

2.丰富的细节描写。

细节,即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写人类记叙文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环境烘托等细节描写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创造典型环境、突出人物的品质。如《百合花》中,“被面上撒满白色百合花”这一细节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结尾更以此细节点题,可称为“点睛式”的细节。

3.激烈的矛盾冲突。

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的目的更在于写人。不管是一件事还是多件事,不管运用何种细节描写,也不管情节是如何的跌宕起伏,写人类记叙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突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正如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样,叙事性文章也讲究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它常常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或许,正是那一个又一个激烈的矛盾冲突,才能使人物品质得到凸显。如《给予树》中,课文的一、二自然段都在讲述给家人买礼物,从讨论到选购到买到后的欣喜。第三自然段却描述了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买了洋娃娃,令妈妈大为吃惊,出现矛盾冲突。第四自然段用回溯的方式写明了金吉娅买礼物的过程,让故事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综观全文,语言清新自然,情节跌宕起伏,读来让我们的心中弥漫着一股其乐融融的亲情滋味,也让读者在情节的撞击中更加懂得了“给予”的意义和快乐。

二、精选教学内容

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了“教什么”远比弄清楚“怎么教”重要。根据以上对写人类记叙文特点的分析,笔者结合《地震中的父与子》谈谈这一类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1.事件内容。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梳理文中的事件。课文先写在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课文中,父亲抱着坚定信念救儿子这个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文章描写了父亲不顾劝阻、历尽艰辛救出儿子的过程,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对话描写。让高年级学生归纳好这几段对话,也是教师梳理事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理清了事件,学生就初步感知了这对父子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信念与强大的勇气,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初步建立了起来。

2.细节描写。

梳理事件只是粗浅地了解故事内容,浅层次地感知人物形象,要想更深入地感悟人物品质,必须借助细节的品味。比如,描写父亲在废墟上挖了很久:“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人物细致的外貌描写生动地揭示了父亲为了坚守承诺历尽艰辛。在别的父亲都慢慢放弃、纷纷离开的时候,在别的孩子都失去希望、陷入黑暗时,这对父子心中反复出现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更是坚定地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对伟大的父子形象,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着实令人钦佩!文章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点,在两个集体中的对话描写中,都出现了相同语言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如“你是不是来帮助我?”通过父亲的反复追问,更表现出父亲的坚定决心,一再出现,更令读者感受到了强大的文字冲击,对人物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不管是在语言积累与表达上,还是在体会文章价值上,这些都是不容错过的教育资源。

3.矛盾冲突。

细细观察,我们会觉得这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也是曲折起伏的。在大地震面前,别的父母都选择了安全地离开,而“父亲”却疾步走向废墟动手挖掘,这让我们捏了一把汗。“父亲”为什么要冒这个危险呢?如果此刻放慢镜头,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猜测。消防队长、警察都来劝他了,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离开废墟,或者是和其他父母一样离开?最后,父亲的举动让所有人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用一双手挖了36小时,终于听到了儿子和同学的声音,救出了他们,也让所有人为之钦佩不已。此时,我们不得不为作者巧妙而跌宕的情节设置拍手叫绝。

教学写人类记叙文,就要像这样紧紧地扣住故事本身,去梳理文中的事件,品味细节描写,体会情节的跌宕起伏,围绕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开展一些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

三、确定教学策略

达尔文曾经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换句话说,最有价值的学习就是学习方法的学习,事实莫不如此。对于写人类课文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交给学生学习该类课文的有效学习策略。

写人类记叙文独具特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理应与其他文章体现差异。

1. 聚焦文章题眼,调动情感,以点辐射全篇。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有利于尽快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

如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抓题眼“情深”,用这条情感主线串起四大板块:出示课题,提出“情深”;初读课文,聚焦“情深”;研读课文,感悟“情深”;简介作家,升华“情深”。引领学生从“母亲工作的环境”及“母亲自身的形象”这两方面感悟慈母情深。

像《将相和》《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唯一的听众》等课文,我们都可以抓住题眼来展开教学,以起到举纲张目、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调动学生静心研读的情感。

2. 站在学生角度,开发支点,引起阅读期待。

教师在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时,要尝试转变角度,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作为原始读者,推想学生读到这个文本的时候心中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文本与学生的经验、思考和情感产生冲突的焦点在哪里,必须要有一个颇具震撼力的问题来刺激他们,发动他们,使进入文本、解读文本成为他们自然的内在诉求,而且使他们自发地关注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上来,从而得以顺利地进入文本。要以此视角为情感支点打通全文,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3. 立足文本整体,梳理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理清了课文中的事件,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人物的品质。在教学《理想的风筝》这一课时,有了前期的学习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课文的主人公———身患残疾的刘老师,找到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校园里,时间是作者苏叔阳上小学的时候他们也发现了课文中4- 13小节叙述的三件事。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三件看似相互独立的事情共同反映了刘老师不向命运低头的乐观主义精神。但是,这三件事在结构上又是彼此独立而完整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是抓住基本要素,理清课文的脉络,既做到心中有丘壑,又能为接下来的紧扣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品质做下铺垫。岂不是一举两得!

4. 紧扣语言形式,创设情境,实现言意兼得。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探究文本中那些颇具深意的语言现象,这既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过程,也是体味作者表达特色、学习语言表达形式的主要途径。作为文学作品,它有自己独特的语文价值,我们的编者在编写这类文章的时候已经开始有所提示。面对这类文章的教学,我们必须唤醒自己的语文教学意识,升起敏感和警觉,从语词、句段、篇章等多个维度发现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并由此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1)字词。

作家在表达过程中,比如描写一处景物或者事物的时候,会用到大量有特点的词语。课堂中,我们就应该把它们呈现出来并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些词的内在特点,积极地去理解、积累、运用这些词语。如此,学生会形成一种对词语的敏感,也会在碰到这类词语现象的时候产生兴趣。

(2)句段。

在叙事性文章中,常常会有一些有价值的句段,看似不起眼、含而不露,但却能让读者在品读后产生巨大的认知冲击,从而形成文本语言上强大的张力。这些句段,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和意象的功力,所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句段,激发冲突,发动“引擎”。

(3)篇章。

在教学叙事性文章时,除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章法结构,要有强烈的篇章意识。阅读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写作的预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结构有明显特点的文章,要及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进行着力渗透,使学生形成深刻的烙印,并逐渐影响他们自己写作,让他们也可以这样去结构全文。

语文教学 应该是留 下语言,留下情感,留下形象。语文课堂的“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应让学生在品味词语时、在分析段落结构时、在推敲词语时,在思维记忆里去追寻文本的价值,从而实现“教学是向孩子们传递生命的气息”的追求。

5. 品读文本语言,熏陶情感,以读文促悟情。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宗旨。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迁移运用、熏陶情感。

执教《白杨》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反复读文本,在默读中思索白杨的品质,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在诵读中升华作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情感。

6. 抓住情感错位,酝酿冲突,浸润文章价值。

如果说,中年段的写人类记叙文主要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那么高年段的这一类课文还会利用激烈的矛盾冲突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仔细阅读每一篇叙事性文章,你会发现大都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矛盾冲突或情感错位。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这些矛盾冲突处、情感错位处深入解读、层层推进,让学生从已知中不断发现求知,移情入境,切己体察。

探讨小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小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G623.2

小学生现在的知识认知水平还不足以理解议论文以及进行议论文写作,而记叙文作为写作中最为简单的一种体裁,更加适合小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故教师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最主要的便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时,最先要提升的便是学生的基础,这需要教师督促学生长期积累,然后便是要培养学生对作文题目的审题能力以及对作文框架的构思。下面我将对于对小学生写作能力这几方面的培养进行一个总结。

一、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一个最大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最为普遍的难题便是,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庞大的素材支持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缺乏是所有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各种策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有字可写。而丰富写作素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积累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每天监督学生收集素材,并且在平时上课时也注意帮助学生对素材的积累。例如:教师在讲到《秋天的雨》这一课文时,课文中有很多利用比喻手法和拟人手法的语句,如: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教师在讲到这些句子的时候便可以让学生记住这一种写作手法,告诉学生在写作文时怎么去应用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写作手法就更加丰富多彩。对于一些优美常用的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词句进行摘抄,摘抄到笔记本上便可以经常拿出来进行阅读,加深对这些优美词句的记忆。学生只有增长了素材,才能在写作脱口成章。

二、坚持每天写日记

学生在平时不仅要不断积累素材,在丰富素材的基础上,深厚的写作功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有着丰富的素材,却没有一个好的写作技巧,就好像是有着一壶水,却没有火把水烧开。学生的写作技巧便是烧开那壶水的火,怎么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呢?最有效的一个方法便是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写日记便是记叙事情,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可以使学生熟悉记叙这一种写作文体,并且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师在让学生每天写日记时应注意的便是,要注意督促学生,让学生每天都坚持写,许多学生可能开始会带着一种好奇心每天都写日记,但不过几天便会对写日记产生厌烦心理,对其敷衍了事。这时教师要每天坚持检查学生并鼓励学生继续写下去一旦坚持过一个学期,学生便会产生一种写日记的习惯,每天会自觉的将自己的事情记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

三、由简到繁,注重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起初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学生的知識积累相对匮乏,对事物的描述可能会比较单一缺乏。所以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写出简洁的文章。

例如,我今天吃了什么,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我今天需要感谢的人。这些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补充。如,学生的文章“我今天吃了一个苹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问道学生:“你吃的苹果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味道,酸的还是甜的?苹果大吗?”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渐渐地引导学生多说话,多描述,会描述。

四、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技巧,而提升写作技巧不仅可以通过自己进行写作练习来进行提升,而且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文章来进行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多进行练习,而且要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鉴赏名家的写作技巧,将自己的作文与别人的文章进行比较,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在不断的对比、鉴赏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视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仅仅是阅读一遍遍完了,而是要仔细对文章进行分析,分析文章的整体框架,文章中写的好的句子,文章中所运用的一些写作技巧,通过鉴赏别人的写作技巧而知道自己写作的不足。

五、设计作文总体框架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都有着一个小毛病,教师也很少去提醒学生,那便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喜欢提笔就写,写一点想一点,而不是先构思一个整体的框架,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强调这一点,让学生在本子上先构思好整篇作文的整体框架,先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还是总分总,学生在写作前考虑了这些因素,在写作时便可以根据构思好的框架来写,不用担心在写的时候卡壳,偏离主题。

六、带领学生观察生活

小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故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时可以多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只有多了解了生活,才能在写作是流露真情,贴切生活,不会写的华而不实。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校园的环境,然后让学生写一个以“我的校园”为主题的作文。同时教师可以经常布置一些调研小作业,例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让学生写一篇旅游日记,让学生在旅游的同时也密切观察周边的环境。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一个观察生活的习惯,增加对生活的了解,使得在写作时有内容可以描述。

七、结语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法,在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同时,也需要教师掌握一个运用的度,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只有根据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策略不断的进行完善,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最适合学习写作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增加对写作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恩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考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8:20-21.

上一篇: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