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故事

2024-10-17

逝去的故事(共11篇)

逝去的故事 篇1

逝去的故事

在我的生活中走进过这样的一个人,他做事永远那么鲁莽,对女孩子来说不能用太多的词语形容他,只能说是一个什么都不会说来给他定义!但他确实是一个率直,真诚的,值得回忆的朋友。但是„„

他是我初中同学,我们三年的友谊,互相的了解维系着我们的感情一直到我高中毕业,他成为藏兵两年,在我的内心永远都知道他当我是兄弟,我当他是哥们,是的,就是这样,我们在分别的时候总是说“咱们是兄弟,要保重”,我是女生,有那么一刻有些煽情,就像和自己的男朋友撒娇,只为更多的在意和关注,而对于他我只能在心里想:某些时候想起初中的那些过往,我心里有想起他这样的人,或者想念!但是,在某年某月的时候,这段感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突,他从西藏回来探亲,对于我们这群在云南等候他的人来说有那么几天特别的激动,我们为他准备惊喜,计划着怎样去接他,接下来又怎样陪他去玩,或者大家叙叙旧,但是,我们得到的是失望和愤怒。当我们在站上整整等了十几个小时后接到的短信是:我和她一起在吃饭,你们过来嚒?那一刻我们几个不知用什么语言可以形容,只是内心有一股涌流一直逼着自己愤怒!我们所有的计划都像玻璃一样碎了,或许是我们的心碎了,而他还是那样,连一句对不起都没有!那时我还安慰大家,欺骗大家他在给我们道歉,说是特殊情况,没有解释,没有对不起应该是他一向的作风,距离现在应该是快两年了,没有问候,没有见面。

直至今天我一遍一遍的编辑短信,又一次一次的删除,最后发了条:哥们,什么时候给张军照啊!简短,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心里还有那么一点怨气,只是时间的流逝,没有当初那样的生气和不理解,现在想起来只是觉得我们应该还要是当初那样的兄弟,几个人一起吃饭,一起奋斗,一起坐在操场上乱唱,没有掉,没有笑话,只是感觉很开心!是的,那些日子久远了,但是还是历历在目,我还是那样的在意这段感情,在乎这样的一个他。

回复了,他给我回复了,“对不起,一直以来不知道和你说什么,我知道你在怪我,看到你的短信,我十分的激动,我哭了,也许你不信,很开心,你还好嚒?”语无伦次,第一感觉就是这样,还有一些惊讶,说出这些话我不知道他又怎样的变化,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说,或许有太多的话不知道怎么说,疏远了么?还是很久很久没有了彼此的声音,问候!我编辑:哥们,我们还等你回来,就看你了。“恩,回来请你们吃饭”很简单的短信,我们回复各自的短信,这段感情可以说是尘埃落定嚒?可以这样形容嚒?当说出那些话以后,内心却是如此的轻松,又有些欢喜,我想,我们会是永远的兄弟~

逝去的故事 篇2

一、关于“童年”概念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对于“童年”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 “童年定义的部分含义即宣称童年需要回避成人的秘密, 尤其是性秘密”。[1]他认为所谓“童年的消逝”, 是指“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已经模糊不清。印刷术普及, “童年”在这种历史中被“发明”出来。但是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 弱化了“童年”的概念。由于电子媒介的出现, 成人世界对于儿童而言再也不是秘密, 成人与儿童的知识差距在缩小, 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可以是同等的。

二、“童年”消逝了

时至今日, 电子媒介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文化, 电子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和全面推广, 以及当代人们对于它的依赖程度, 从电视文化批驳论出发, 可以想象儿童在虚幻的网络世界更容易迷失方向。以此类推, 那么我们处在这个社会化、工业化、经济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里, 在多种社会形态的驱动下, “童年”的概念在未来20年或者更短的时间里会销声匿迹。

小时候, 唱一首歌,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这是我们的童年回忆, 谷堆、月亮、妈妈, 还有那些远去的美丽故事。不可否认这样的童年时光已经远去了, 这样的“童年”概念连同它所包含的内涵已经悄悄地远离。而当前儿童更多的是坐在电视机前听主持人阿姨讲奇妙的故事。仅从两句话做一个对比分析, 就显而易见。

我们坐在 (1) 高高的谷堆上面听 (2) 妈妈讲那 (3) 过去的故事。

我们坐在 (1) 电视机前听 (2) 主持人阿姨讲 (3) 奇妙的故事。

1. 谷堆——电视机

当前儿童的生活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自然环境接触减少, 多数孩子的生活环境已不能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空间。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 促使儿童待在家里, 守在电视机前, 等待有趣的电视节目。

2. 妈妈——主持人阿姨

这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转换过程, 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加快,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从以前三代同堂的传统型家庭转变为核心家庭的过程中主要是家长与子女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上辈对下辈的影响教育作用明显减弱。

3. 过去的故事——奇妙的故事

这反映了当前儿童对过去了解愿望的降低。这种现状的产生带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从“过去”到“现在”, 仅以我国50年前后变化为例, 已是两重天, 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致使他们已经无法理解, 也无法感受到成人对于童年的回忆, 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儿童客观认识上的差距是无法改变的, 也是一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关于“谷堆”“月亮”“妈妈”的记忆确实远去了, 连同那整个时代都已经远去, 我们所认同的“童年”的概念也在渐渐地模糊, 更明确地说是成人自己经历过的“童年”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在渐渐瓦解。成人用他们所经历的“童年”的样子来判断今天的“童年”是否走远, 那“童年”确实“逝去”了。

三、“童年”消逝了吗

童年消逝了, 但是, 消逝的是谁的童年呢?今天的“童年”也逝去了吗?

质疑一:“童年”的概念是静止不变的吗?

当今儿童的童年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正如所有的历史现状一样, 童年的概念属于一种历史范畴, 它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每个时期的儿童都有不同的童年经历, 享受着不同的童年快乐, 今天无论是哪一个孩子都不会否认他曾经或现在正享受着童年的乐趣, 这是属于他们的一种权利。波兹曼是以一种静态的观点审视童年的发展, 他对童年概念的界定, 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个人经历中对于童年的经验、理解, 以他个人的主观体验为依据, 怀旧童年。但是童年概念既然属于一种历史范畴, 就有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转变, 它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变量, 绝非是静止不前的。换言之, 发展中的“童年”仍然是“童年”,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儿童”的主流定义看

童年的发展、变迁, 属于一种历史的变迁过程, 在发展的过程之中, 它的外在属性有了属于它的新形式, 但它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主流定义并没有发生变化。简单、单纯、天真、纯洁仍然是童年时期最重要的特征。童真是儿童所具有的天赋秉性。

(2) 从儿童本身的生活经验看

童年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 得益于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 童年发展为一种秘密的文化范畴, 即童年生活的秘密化, 这不能笼统地看做是儿童的成人化, 这是属于新时代的儿童的特有的秘密——童年的秘密。其次, 儿童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导致了儿童概念的变化, 当儿童还处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时, 人们判断的惯性使然, 不自然地将“学生”与“儿童”的概念混同起来, 因此, 儿童受教育年限的增长也导致儿童概念的变化, “儿童”的概念更加宽泛, 涉及的范围更加广阔。

因此, 童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童年的内涵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要以一种动态的视角审视童年的变迁,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童年, 即童年观内涵的发展与重新构建。在新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中, 我们不应该固守于对过去那个自由与嬉戏之黄金时代的缅怀与眷恋, 而要赋予“童年”概念新的内涵。

质疑二:儿童对于信息社会中新事物的迅速吸收, 是否正在建构儿童与成人之间新的区别?

我们所处时代的儿童具有他们自身的特点, 社会赋予他们更多新的社会特性。

(1) 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

当前的儿童通过电视、网络及其他媒介获取更多的私人信息、私人空间, 在这些几乎完全自由的空间里, 成人难以监督信息的内容, 对于儿童的限制也就大大减少, 相应地就加大了他们的自由度。

(2) 游戏空间的转变

游戏场所由公共空间转向家庭空间, 再转向私人空间。儿童的游戏形式向个人化、私密化的方向发展, 游戏不再必须是多人才能组织的活动, 可以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3) 受教育年限的增长

学校始终是一个将儿童区分于社会, 区分于成年人的地方, 学校的存在, 使得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别相对增大,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发挥了“隔离”作用。当前儿童的受教育年限与过去比较, 明显地增长, 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学校的“隔离”作用发挥的效用延长, 儿童与社会、与成人间的差别也就被“延长化”。

“童年”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甚至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童年”的概念在重构, 成人记忆当中的童年与当今社会下不断变化、发展、重构了的童年形式产生了冲突。当前的儿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活、童年乐趣, 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多、速度快, 这是现代儿童独具的特点, 是成年人不及的, 这造成成年人与儿童之间新的差别。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言, 从儿童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言, 儿童的概念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而发展, “童年”不是静止的, 是在不断的变迁中发展的。今日的“童年”在重构。

四、对待变化了的“童年”

对于发展中的“童年”概念, 以及儿童个人, 成人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勇敢地承认在这样的社会发展速度下, 儿童应享有的权利不再局限于原始童年内涵所包涵的内容, 在不泯灭儿童纯真特性的前提下, 适度地解放儿童。每一个孩子在小时候都有一个梦想——快快长大, 信息时代、媒介时代的到来将这一希望放大了, 变成了一种需求, 或者有意识、无意识的,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具体而言, 首先应该认识到作为“人”的儿童是儿童的一种权利, 必须承认儿童具有成人一样的人格, 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当作为“儿童”的儿童时, 应该承认并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 而不能仅仅将其看做成人生活的预备阶段;当作为自我权益的表达者的儿童时, 应该给予儿童更多的话语权, 保障儿童说话的权利;当作为特殊的社会成员的儿童时, 应该认识到, 不可能将儿童与社会 (或者说“成人世界”) 隔离, 要培养儿童的鉴别能力、自我管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儿童的成长阶段, 应该为儿童提供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 儿童个人的权利、尊严应当受到社会的保护。

有人可能会质疑:在这样“宽松”的条件下, 儿童是否会迷失自己呢?波兹曼认为儿童自身就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 不是政治力量, 而是一种道德力量, “儿童不仅懂得他们与成人不同的价值所在, 还关心二者需要有个界限;他们也许比成人更明白, 如果这一界限被模糊, 那么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就会随之丧失。”这是波兹曼对于儿童本身的一种希望, 他希望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 保全他们在童年时期的权利。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儿童这种“特殊”的能力, 相信儿童。

参考文献

追忆逝去的老北京故事 篇3

精进的画风复活记忆中的老北京

我很好奇,印象中的国画不都是挥挥洒洒、不求工细的吗?为什么霜毫笔下的世界,却是细腻婉转、分毫毕现呢。你几乎可以从他的画里,看清每片错落有致的瓦片,和每条纵横交错的树枝,而这样的瓦片和树枝多以万计。而且每片瓦、每根枝上竟都密密地覆盖着白雪,层次分明到令人叹服。霜毫这种形态的画作,既沿袭了宋代的“立体山水”画法,也创出了其独特的风格。当霜毫用这样的风格来呈现北京胡同和老建筑时,他记忆中的北京竟然可以活灵活现的复刻出来。

用这种工笔手法描绘老北京雪天的景象,随着霜毫画技的精进,变得独一无二起来。这些画面很早就在霜毫的脑海里汇聚,但当时苦于画画功底、生活阅历的桎梏,一直无法诉诸笔端。这样一幅意趣盎然的画面完成仅需要一周,但在头脑里的构思、画笔上的探索,就用了他几乎半生的时间。霜毫说,同样一个题材、一副场景,一个画家要在上面表现出独特的画风、独到的思想,真的很难!

当然,也不是画中的每一笔都是细致的工笔,霜毫国画中的“留白”让画面更疏朗、松快,至繁、至简的法则在画幅中的每一寸自然展现。这有点像画家的处世态度:该细腻的时候不放过每个细节,该大度的时候不拘泥于任何小节。对于每幅画里都有的雪,画家着意计较起来,传统的白粉式画法,让大片的雪景显得呆板、死兴,画家断然放弃。而树枝则采用双沟填墨的方法为之,隋唐便盛行起来的工笔画法在霜毫的画作上熠熠生辉。下这么多功夫,花这么多心思,只是为了看画的人不会一眼就把画看完,“一过眼便看完,就没意思了。”霜毫用泉水般通透的语言解释着复杂的画技,“一张画要能画出四五个层次来,无论画面、意境还是个人主观意识,都要给人最大限度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画家和欣赏者间的微妙关系,有时画家是自顾自地作画,有时,他又会瞻前顾后,反复品观者的口味。

老北京里浓浓的童真

几乎霜毫的每幅“老北京”画作中都有孩子,不难想象,那孩子里有霜毫童年的身影,那是快乐、疯狂、毫无心机的童年。原本宁谧、萧索的冬日风景,一旦融入了孩子,就仿佛注入了生命和活力,一切景致都活过来了,无数条盖着白雪的树枝在你面前摇曳起来,孩子清脆地叫喊声跃出了画面。霜毫说,孩子是画中的点睛之笔,使作品活泼起来。否则建筑是死的,树木也无法移动,是孩子让一切有了力透纸背的生机。

当我问霜毫,你想从你的画作中传达什么思想时,他思忖片刻,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我,是对儿时的回忆!是的!这才是艺术家的思维,也许不需要什么深奥的逻辑,但一定是蘸着浓浓情感的思绪,一种让艺术家血脉喷张、不吐不快的情绪。

霜毫总是在反反复复地描画老北京胡同、老北京生活,不知疲倦。他说,今后,他还会在这一领域孜孜以求。寻找以前的老资料、老画片、老城门、老胡同,不仅仅为了怀古,更为今后一套老北京主题新画做准备。但谁又能否定,反复表现这些主题,不是为了内心更深重的回忆呢。“小时候经常玩的胡同,基本上都没有了,都拆了……”霜毫像是在喃喃自语,以至于忘记了,同样的话他已说过好几遍,一遍一遍地说,就像一幅一幅的画,可以消解童年场景消失殆尽的遗憾。

带着“童心”追求艺无止境

除了国画,书法也是霜毫一直研习的对象。“中国画是线的艺术,书法运笔练的也是线,不练书法,‘线过不了关,怎么画国画?书法必须要练!”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画同源,被霜毫解释地到位、贴切。那绘画和书法的区别在哪儿? “画画要保持一颗童心!”不谙美术的我有点顿悟了!难怪霜毫的画调动起我新鲜的观感,令我好奇心大发!哦,老北京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动一静是如此动人,让我的目光不舍移开。画家带着童心作画,自然也能让人体味到此心。“好奇心、敏锐的眼力、平常心都是好画家必须具备的!”霜毫强调,放松的心态才能出好作品,总想着一画成名、复制成功画风是不可能有好作品的。

平常心对待艺术,就是始终保持学习、进步的状态研习艺术,不怠慢、不事故,始终真诚地抱持艺无止境的想法,不断研究、改进画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把中国画画到头了,齐白石也不敢这么说。你看真正优秀的画家,一年和一年的画都不同,而不是轻易就能看出他的套路。”霜毫拿平时很少用的断定语气说。

霜毫拜下的各路名师,从他8岁学山水至今,一直在给他灌输各种艺术营养,画唐代仕女闻名的孙老师,画老北京称雄的马海方老师,还有齐派名师,谁都不能让霜毫停止追索的脚步,“画老师的东西画得再像,也是在重复他人!”更何况,老师传统技法和自己的新思维有时还会交锋。用了五年时间,霜毫把几位名师的精髓融合起来,再加上自己独特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画风,这一天,霜毫才觉得自己真的出师了。

逝去的故事 篇4

小姨的骨灰从南京运回,被安放在达州凤凰山公墓。小姨是在安徽突发脑溢血离去的,这是她刚过五十四岁的生日又七天。她走得很匆忙,临别时没有与同事、亲人说上一句话。小姨父坐飞机从达州赶过去,当他捧起小姨的手时,小姨已经无法说话,也不能表情,她手脚冰冷,只在眼角流出来一滴泪珠,这是小姨这辈子给他最后的见面礼。她是在病发的第二天早晨被同事发现的——从来不缺席迟到的小姨那天没去上班,手机通了也没人接,热心的同事破门进入到她的住处,发现并把她送进医院,后来又托人转到南京军区医院,但是一切都太迟了。

前来送行的人并不多,都是至亲的朋友和家人,小姨留学的女儿得知消息从美国归来已是三天以后。在淅沥的小雨中,墓碑上照片中的小姨笑得很灿烂,齐耳短发,一对浅浅的酒窝,还是她年轻时的样子,真好看。

小姨的坟茔坐落在凤凰山公墓区的山脚,四周松柏环绕,山风呜咽,涌起一阵阵松涛。“三妹,吃饭啦!”我仿佛听见小姨在门外笑盈盈地叫我的乳名,象往常一样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吃饭。我五岁时在小姨家住了一年,每天与小姨同行同吃同睡,我们一路下田掰苞谷,一起上山采蘑菇,一同在院坝里做游戏……那时我还小,只知道在这世界上,小姨是除了母亲以外与我最亲的人。

我长大后,小姨去了外地打工谋生,我便很少再见到她,我对她的思念与日俱增。小姨是个妇产科医生,从村庄到乡镇到县城再到外省的大医院,整日东奔西走,救死扶伤。她操劳一生,送儿子和女儿都上了名牌大学,女儿还去了美国留学,晚境却落得如此凄凉!更没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竟然以这种方式在凤凰山公墓相见!

我的小姨永远地去了 !我知道我再也不能见着她了!以往我觉得死亡离我们太遥远,那都是别人家的事,与自己无关。在这一瞬间,我才真实地感觉死神离我们那么近,只是有的人幸运,有的人不幸罢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就十年五个月零五天了。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每次登山,我总带上爱人和孩子去凤凰山转转,因为那里郁郁苍苍,那里长眠着我最亲近的小姨。

作者|雨儿

逝去的故事 篇5

不求名利,只求相伴君之左右,仅此,足矣。

——题记

你,以女侠形象出场,亦以女侠形象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点。你的一生,注定是以悲剧落幕,苦恋岳飞终无果,却甘愿为他奉献一切,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所爱之人报仇!

你,注定一生平顺,有爹爹的关怀,娟儿的照顾,你,本该过着小姐的生活,却固执地要习武、进忠义社,直到遇见他——那个使你人生颠覆的人,为他,你参军;为他,你不止一次冒险;为他,你最终被奸恶之人的乱箭射中因此葬身于“血海”之中,凝结!时光的罗盘,静静地旋转着,回忆你一生的点点滴滴,一切仿佛是电影的.画面,一个女孩知道她爱的男人已有家室,却还要默默地为他付出。没错!这就是你,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执着的你,巾帼女侠——吴素素!

不得不提,你是一个“双面人”,但这里,不能用作贬义词,因为在战场上的你,是那样的勇敢,那样的英姿飒爽,就连男儿也未必能比得上你;而身处闺房中的你,则是一身清秀女儿装,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把战场上的英气、豪迈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只留下女儿应有的乖巧可爱。这样的你,不仅让人感到惊艳,还让人着迷,甚至让人忍不住地想要保护你!

你,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医术高明,治好了心爱之人岳飞的眼疾,还让一直处在黑暗世界中的高宠之妻高杨氏重见光明,高宠的跪地谢恩,却被你给拒绝!你是如此善良,也难怪梁小哥对你一片痴心,只是…只是,你只对岳飞情有独钟!但是,你却也没让爱你的梁小哥失望,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你,在身边陪着他,让他幸福地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同时,也离开了他最爱的人!这一刻的你,是伟大的;这一刻的你,泪因他而滴;这一刻,不需“我爱你”,只是无声的泪珠,就足以让他满足!

巾帼红颜,不求名利,只求陪伴左右,这样的你,让我佩服;大家闺秀,活泼可爱,清新自然,这样的你,让我心动不已。

本以为你的结局会不错,至少不像现实中的那么凄惨,如果你的结局是,不可能和岳大哥在一起,但有着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不管是一直为国奉献自我,或者回到自己的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平安的,这样就好。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6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逝去的童年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1

当傍晚的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当黑夜的最后一颗流星划过地平线,我的心不禁黯然神伤。因为意味着我的童年即将结束。想到以前的生活,我陷入了沉思中……

记得刚上幼儿园时,我总是不肯去上学。但没办法啊,我只得每次在爷爷的哄奶奶的骗之下去上学。而每当爷爷送我去上学时我总得唠叨一阵子:“爷爷,你要记住放学了早点来接我。”“爷爷,你要叫老师早点放学。”而此时,爷爷总会慈爱地摸一摸我的头,笑咪咪地说:“好。”虽然只有一个字,爷爷总喜欢把它托得好长,好像那样才能表达出爷爷对我无限的爱意。这时我就会假装乖巧地扭过头转过身。不过等爷爷走了很久了之后,我又大声地把爷爷叫回来,又对爷爷反反复复说那几句话。在我记忆中,爷爷对我那几句话好像百听不厌,他对我的态度从未变过……

现在我懂事了,上学不用爷爷哄了,更不要爷爷送了。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但我不明白:难道这就是长大?

后来,我上小学了,每年都有六一儿童节,每次学校总会排许多节目。或童话剧,或歌舞,或小品。每个节目都会给我们惊喜,给我们快乐。这段时间无疑是我最快乐的回忆。

但是,有一天我猛然发现:六一儿童节的舞台不再属于我。舞台上的孩子还是那么快乐,但看不到我的影子。我突然觉得,我从一个演员变成了观众……

逝去的童年仍有许多故事,但我何时才能找到它?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2

童年是一抺彩红,当你看到时,也许是多姿多彩的。但是随着时间的转瞬即逝。你在看它时,它可能消失的只留下一点影子。在飞逝一些时间,又一次看见它时,你可能丝毫看不到它了。时光不待人,现在能做的也许只是把童年那美好的记忆倾注在这笔尖上吧。

回忆那时,对我十分严格的父亲,总会向我问一些简单的数学题。记忆最深的是元、角、分之间的互换。但这小小的互换,也对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每次做题时,元与角、角与分是我拿手的。但元与分之间,我确一头雾水,这是令我最窘迫的时候。父亲期待与严厉的眼神注视着我,只要停顿很长的时间,就会受到父亲的批评。每次受批评时,我的脸总是烧烧的,低着头,眼泪在我眼中转。这个时候母亲每次都会来阻止父亲:“她还小,还反应不过来?不要强求孩子。”在我心里,母亲就是我的救世主,父亲每次听后也便摆摆手做罢了。这是我童年最难过的时候,但现在想起也不由对父亲的用心良苦产生一丝感谢。这毕竟也是为了我好。

难过与快乐的往事总是相伴着童年,又想起全家的九寨之行,这又是我童年感到最快乐的过往。神奇的九寨,如画的风景。当我看到圆滚滚的大熊猫,嘿嘿的笑了一整天。看到美丽的五彩池儿,而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但那时的惊叹又能是什么呢?不过是说句好美呀!罢了。但最令人兴奋,最有回念的是在那陡峭的山峰之上,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山脚的风景,手中拿着熊猫玩具,让我感到自己就是月亮上嫦娥抱着玉兔一般。从山峰之上又转入一座古老的寺庙之中。我又把这想成是自己的月宫,在月光中飘飘而然了。现在想想真感到自己又傻又可爱。

童年的趣事、傻事、难忘事就这样一件件、一桩桩在我心底里留下了烙印。要说是最深刻的事还真有让我记忆犹新的。

一次陪妈妈去超市时,刚买完东西结账,我嫖了一眼旁边人的小货车。呵!有袋破了边角的豆浆从车中流了出来,仔细凑近一看,又把它想成是水龙头。边用手去接着一滴一滴的豆浆,没想到竟被货车的主人误解了。她竟然说我把她的豆浆弄破了,妈妈也相信了。我正想反驳她们,只能听到一次又比一次的严厉批评。现在想想,有时我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大人总不放弃任何机会来批评我?这件事令我记得很深。

童年如风,微风拂面的清爽;童年如画,情怀如景记忆绵长;童年如歌,久唱永传;愿童年永远记忆在我们的心中。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3

又一次,在梦中惊醒。万籁俱寂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闪过,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渐渐浮现出来,一件件难忘的趣事闪电般掠过脑海。12个春夏秋冬,仿佛弹指之间。街上的杜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增加着一圈圈的年轮——原来,不知不觉,我来到这世上,已经12年了……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和全班同学一起去参加一个野外拓展生存训练,名为“小铁人”,是在郊外。那次我们的任务是在野外做饭!我们自己找柴火,扔到直径一米的锅下面,还去池塘里捕鱼,菜地里拔卷心菜、摘草莓,还在一块不小的地方抓鸡。鸡跑得可快了呢!大家东追追西跑跑,硬是没抓到一只鸡!有人不耐烦了,抛石头,可准头也差劲儿得很。但是大家玩的都很开心,因为我们是第一次接触野外的做饭方式。第一次捡柴火,拔菜,抓鸡,捕鱼,生火……虽然炒菜的时候大家都掉了链子,只能由家长们亲手下厨,但是我们依旧对这次经历难以忘怀。

六年级的最后一次军训,我们都已经明白了毕业的含义,也开始准备同学录,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哀伤。短短五天的军训,不少人都哭了。可不是因为想家,是触景生情。这山,这宿舍,这基地,我们是最后一次看了——将来我们再回到这里,会不会感叹物是人非呢?而在第四天晚上的联欢晚会,大家的情感都达到了一个顶峰。《那些年》和《北京东路的日子》这两首专门描写毕业的歌让我们全班同学都百感交集。六年啊,最天真,无忧无虑的时光,就要跟我们说再见了!这段不短的时间里,我们五班都是一同走过!三次军训,各种踏青,出游,比赛——时光锤炼了不灭的友谊之光,我们五班早就是一体了!毕竟,人生又有几个六年都是跟相同的人在一起呢?

时光荏苒,年轮飞逝。再过几个月,我们真的就要面临我们一直在逃避的东西了。我们要告别小学,告别童年,从“儿童”到“少年”,从懵懂到成熟,从游手好闲到壮志凌云,从迷惘到坚定,从脆弱到坚强…。这些年,我们真的学会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未来有一天,当我们回到教室时,看到的不是自己曾经的同学和那些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也见不到我们班同学在走廊上屡教不改地追跑打闹,我们心中该是怎样的失落?时光,真的太无情了!我多么想留住它,留住时间老人,可是——我能留下的,却只有记忆。

分开是注定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么作为一个学生,我只能以加倍的努力来回报我曾经风雨同舟六年的兄弟姐妹们。上了初中,学业的负担将会越来越重。我更不能懈怠。就算拼,我也要拼出未来!而在以后的时光里,我也会时常以这六年我们班所经历的事情来鼓舞自己,让自己更加坚定地朝理想走去。因为,在我的心中,五班一直与我同在!

想起一句话:“云翻滚成夏,眼泪被岁月蒸发。这条路上的你我他,有谁迷路了吗?”即将走入初中的校门,眼泪,请留在眼眶,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莫要迷茫!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4

童年,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段永远也抹不掉的限量版回忆。它,好似一个个音符谱写成的乐章;好似一朵朵鲜花围成的花圃;又好似一汪汪泉水汇成的溪流。它,是由一段段回忆组成;是由一件件往事组成;是由一个个人物组成;是由数不清的点滴组成;更是由我们的小学时光组成。

走进校园,右转,当你听见了一年级小朋友们的欢笑声,看见了他们玩闹的背影,对!没错!就是那儿!又来到那儿了!我亲爱的柚子树,那经常光顾我甜蜜的梦的小精灵们,又见到你们了!你们总是不放过各种与我们相见的机会,连我的梦都舍得去打扰,不过我乐意被你们打扰,这是多么奇妙啊!现实中,当我踏进校门,又一次与你们相会,与可爱的你们打个招呼,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

柚子树啊!你们知道吗?你们已经陪伴了我六年了。整整六年啊!多么漫长的时光,多么欢乐的日夜!我的朋友,柚子树,我常与你们诉心声,你们是否听到?就让我最后一次与你们聊天,谈心吧!你们在听吗?

六月,我们认识的日子,六月,也是我们毕业、分别、各奔东西的日子;六月,是美好的日子,也是伤感的日子;六月,是我们携手进校园的日子,也是我们含泪告别的日子。

再过二十几天,我们即将向母校洒泪挥手,告别这培育了我们六年的美丽又可爱的校园。

再过二十几天,我们将收到我们的毕业证书,将向教过我们的老师拥抱,告别,这其中,有我一向喜欢的,也有我曾经讨厌的;有严厉的,也有和蔼的;有能与我们打成一片的,也有让我们不敢亲近的……不过不管是哪一个,等到毕业那天,我们对他们都是不舍的。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以及教学方式,每一位老师,都是我们心中永远不会重复的可爱的花朵。

一张张中学录取通知书会将我们分散各地,但一份份同学录、一种种联系方式、一桩桩往事、一个个瞬间,却将我们永远地串在一起。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5

当冬日的飘雪随风散去时,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张照片和早已褪色了的童年。

梦依依,人憔悴,今夜怎能眠?

花开花落,潮涨潮汐。十几年的光阴,如同针尖上的水滴到大海里,我的日子落进时间的长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当年天真无邪的我们,恍如一夜之间长大,当年留下无数快乐的童年,早已不复存在……

还记得我最初的梦想:长大后,住在海边的小镇,每天清晨,披着朝霞,牵着小狗,嗅着花香,收集露珠,走在树影斑驳的青石树路上,路的.尽头是海,我只愿天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今,我来到了这片“海”,这不是大海的“海”,而是无穷无尽的“书海”、“题海”,接踵而来的是目不暇接的考试与历练,在离开小学的这一年里,单词、公式、考试成了火爆的话题,没有了已往的童心,我的生活也变得黯然失色,当满屋的玩具变成了一套套试卷时,当一次次游戏变成了上补习班时,我知道,我的童年是再也回不去了,那一本本印着铅字的课本才是我的归宿,是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的,鲜红的奖状更是我一辈子所追求的目标!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已经不再是只会哭,只会闹的女孩了。我早不会像以前那样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不会为一个布娃娃与妹妹打架,再也不会因看不见妈妈而大哭了……在一次次历练中,我从只有父母大腿那么高长到可以俯视他们的高度;从一个坏脾气的小妞变成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我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天真,幼稚。我正一次次走向成熟和稳重。不能逃脱,不能躲避,这更是成长;只能勇敢,选择坚强,这亦是成长。“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成为大人,而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但这,就是成长。

屠格涅夫曾说过:遥不可及的总是更好一些,远处的景色总是更美一些,在人生的旅途中,身边如眼前也要握紧。

童年是美好的,它承载着我们一代人的欢乐与美好的记忆。但我终究会成长,童年像一叶弯舟,承载我的记忆,渐行渐远,而我只能站在小河的这一端,看它渐渐消失在天际。而且,它用背影默默告诉我:不必追。

童年的小船走远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6

小时候,在学校看着学姐、学长和老师;在家里,看着爸爸、妈妈,觉得他们是那么的自由、快乐、威风,是小孩子的“贴身保镖”。那时,总是期盼自己快点长大。六年后,我从一年级的小种子长成了一棵树苗,这不是我从小就翘首盼望的梦想吗?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没有丝毫的喜悦。和我一起学习、共同走过六年学习生活的同学也即将分别;曾经令我们欢呼雀跃的“六一”儿童节也渐渐离我们远去……

在我长大的同时,学会了责任,责任是一个为人处事的基点;懂得了坚持,坚持是心中不变的信念;学会了诚信,诚信是无论如何也要实现的承诺;学会了关爱,关爱是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

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见解,也经常帮着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帮父母分担一些不顺心的事,让他们开心些。

我长大了,不开心的事也接踵而来,也经常要缓解一下心情,打游戏?这可不行,不仅引响视力,而且浪费时间,而我选择的是看书,比如《亨利王子》、《查理九世》,一个个未知的区域,一点一点的寻找线索来破案,当看完一本小说时,便会惊讶:哇!我又和多多他们破获了一起案件!这时,之前的不快便会烟消云散。

再见了,童年,未知的、全新的生活在等着我们!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7

不知不觉,我们将各奔东西,向着自己下一个目标奋斗。

——题记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看着陌生的同学,坐在陌生的教室,讲台上站着陌生的老师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

第一次写的作业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到老师办公室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第一次写的作文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时光流走,像光溜溜的泥鳅,抓不住。

时间在一片片懵懵懂懂中飞逝,儿童节过得有滋有味儿,最有意思的是五年级时,那次,我们整一个年级都动员,办下了一个最美最好的儿童节,先是文艺表演,再是娱乐游戏,看那操场上一张张绽开的笑脸,多么有活力!

渐渐地,学习变得紧张了——六年级到了!

坐在教室里,总有几分不舍,拿着同学录,怯怯地站在旁边,直到有朋友来找自己,才鼓足勇气,拿出笔,拿出纸来让他签。

淡淡的回忆,深深地记忆,留下美好。

我们拿出笔,记录下了难过、后悔、激动、高兴

我们伸出手,接过了酸、甜、苦、辣

最紧张的,还是我们长大后,每学期的大扫荡。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它,听到了老师准备清理班级信息了,那些做贼心虚的同学们总是显得不自在,最后还是被高明的老师擒拿住。

老师常常把自己比喻成如来佛,把我们比作孙悟空,怎么也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数学老师是从四年级教我们,虽然只有三年的师生情,但毕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吧!班里总有几个叛逆的同学爱和数学老师顶嘴,这一现象通常让其余同学哈哈大笑。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不错,童年就像是做梦一般,离我们远了,即使我们再怎么伸长了手,也摸不到它了;童年还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回忆起童年,泪珠一滴滴地夺眶而出,谁的童年不是五彩缤纷的呢?

20xx年5月,夏天靠近了我们,同时,小升初考试也逼近了。班里闹得沸沸扬扬,成外、实外重点中学成了优生的目标,常常会有几个同学,带来些许资料,给朋友看看。

6月8日过了,我们即将分离,那时,我们每个人会含着泪水,离开母校,离开恩师,离开同学。

或许,不能留下联系方式;或许,不能再见面

快乐嬉戏的场面,轻松玩耍的场面,紧张考试的场面,老师责骂的场面,安静上课的场面,被让罚站的场面,被请家长的场面都会再次涌上心头,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心情不是滋味。苦苦的、酸酸的。

给同学取的外号、学老师说话、想逃避作业、蒙骗老师、把垃圾扔到别人的课桌里、在课间疯笑但是自己也不知道在笑什么这些马上都会灰飞烟灭。

到了新的中学,我们也许会规矩些。

到了新的环境,我们也许会听话些。

到了新的教室,我们也许会变乖些。

同学们,人活在世上,总少不了分离,分分合合,说不定哪天我们在一条繁华的街上遇见,在一家闻名的公司里遇见,在一处美丽的景区遇见。

同学们,我们要学会适应这种分离。分离——是痛苦的,但要知道,说不定在下一秒,我们还会相遇。

人间的美丽,就是有了分离,有了舍弃。

童年,再见!

母校,再见!

老师,再见!您是我第一块敲门砖,第一把金钥匙,第一盏照明灯是您,把我引向了成功;是您,在我遇到岔路时,给我一个路标

同学,再见!记住我们第一次相遇,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叛逆,第一次玩耍!请别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同学,有了你,我的生活才多姿多彩;有了你,我找到了发泄的对象;有了你,我找的了成功的理由。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留下永不消失的联系方式,让我们永远找到对方!

逝去的童年作文 篇8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长大成人,要注意的事物也越来越多,虽然长大后能做更多事情,但是对于童年的事,还是念念不忘。

自从升六年级后,我的行为和个性都变了很多,连我最好的朋友也不清楚我在想什么,有时候我会失去控制的打同学,但这不是我愿意的啊!我的心灵不受控制,我又 不敢主动去找同学道歉,我怕大家会责备我,就越来越不喜欢接近我的好朋友,行为就变得很孤僻,有人来找我、安慰我、找我一起玩,虽然我很想藉由一次次的互动让大家知道我不是他们想像中的坏,果然,我还是没有勇气找他们,而我最后的期限也到了。

时间像流水般的飞逝,转眼间,我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中学生,我已经渐渐忘记童年的不快乐,现在班上的同学、老师都很照顾我,这让我受宠若惊,一个没人理的 我,怎么上中学后,改变这么多?难道是我行为不一样?这问题我思索很久;这天我终于知道答案,他对我说,之前他们不理你,是因为从不帮助别人,让他们不知道怎么开口,习惯之后,就连你最好的朋友也像蒲公英的种子,随着风的速度,离你越来越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热心助人,不计较,每个人当然愿意和你交朋 友,这个答案让我惊讶不已。

逝去的故事 篇7

一、一张照片的爱情

青春的萌动很大程度上表达在了对爱情的初体验, 影片一开头就是很有隐喻性的声音, 这直指代表着爱情行为的开篇, 瞬间让观众进入到了一种对蓬勃爱情对年轻生命的渴望之中。画面上移, 结果却让带着窥探视角的世俗之心都落了空, 主人公滨子在床上做俯卧撑呢。青春就是如此幽默。

这是一张照片引发的爱情。自行车上大家肆意言笑, 风吹过衣角, 吹起发梢, 他们吹着口哨, 哼着歌, 这就是白衣飘飘的年代。有轻狂, 同样也有羞涩。直到一张照片的出现,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熊熊火光温暖了我, 我虽然欢喜却没对你说。”

爱情轰然而至。爱情能让摔倒的你站起来, 恍惚间, 为了爱情的临门一脚。爱情能让你不顾作弊之嫌, 递上自己的自画像。爱情能让你在挨过批评之后, 只因她莞尔一笑, 仍由“神往上升为痴狂”。爱情能让你不顾一切, 说出那句“我喜欢你”, 哪怕石沉大海, 杳无音讯。

曾经那些看似荒唐的日子, 现在都泛起黄色的温暖底色。不断怀念, 却越走越远。

二、一纸婚约的爱情

一纸婚约的爱情是充满责任面对现实的爱情。第二篇章的第一个镜头, 毛毛和万千朴实寻常的家庭主妇一样, 跪在10平米见方的小家里擦地, 墙上挂着她和丈夫的结婚照。青春激情不再, 人不能光靠爱情而活, 需要的是面对实实在在柴米油盐的生活。如果你是个艺术家, 那你更要为了高于生活的艺术追求而努力创造能使之实现的条件。

爱情慢慢变质了。爱情在嘈杂的四合院里变得烦躁不安, 爱情在昂贵的帽子面前不再圣洁高傲, 爱情在一个剧本, 一场话剧面前也抬不起头。最后, 毛毛的丈夫为了一笔赞助, 让他们的爱情画上了句号。当爱情被时光冲刷成了腐朽, 当爱情被世俗磨得失了光泽, 只剩最后单单一个背影, 毛毛拖着一个行李箱, 离开了。

一纸婚约的捆绑, 让生活变得为对方而活, 让现实的枷锁把自己禁锢的喘不过气。生活是琐碎的, 细节的, 这点点滴滴正是透露着生活的本质。当最熟悉的两人生活在同一空间, 彼此发生变化, 却互不相知, 就注定着分离。

爱情若只剩下一纸婚约, 那只要捅捅便破。

三、网络时代的爱情

似乎到了这一章节, 影片才开始与网络接上轨。半开放半透明的办公室模式, 来的快也去的快的爱情, 以及王菲的《闷》, 时间上离我们的时代越来越近了, 在1998那样一个年代, 速度和变化是最主要的, 网络时代的爱情, 不就是这样吗?

聊天区里的陌生女子竟然成了“女朋友”, 两人共享生活中的快乐, 工作中的烦恼。很庆幸, 三十而立的滨子依然对爱情不懈追求, 明知道遥不可及, 却依然欣然向往。

爱情慢慢酝酿。爱情让滨子顾不上露西亚是男是女, 认定是朋友就好。爱情让滨子折腾着寻找单弦老人, 为了给露西亚想要的民族音乐。滨子说露西亚改变着他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不是, 是爱情改变了他。

当见到露西亚那一刻, 画面推进, 镜头只给了《Gone With the Wind》。大家其实心里暗暗有数, 网络给滨子开了个玩笑, 露西亚就是毛毛。物似人非的时候, 悲伤很做作, 幽幽淡淡的音乐响起, 滨子和毛毛来到了毛毛曾经住过的四合院, 这儿如今成了废墟一片, 那些美好和忧伤也如同这废墟, 被埋藏起来了。生活还是要继续。

滨子和毛毛坐在学校路边, 听着走过的大学生唱《心太软》, 回想起“当年一无所有, 你还得跟我走”, 曾经的一切都化在了相视一笑中。但当滨子再次说起“我喜欢你”时, 毛毛怀孕的事实让他们的爱情不能再延续。

当滨子踩着自行车去投信时, 黄黄暖暖的光线洒下, 相信很多观众都感动了, 那是滨子在祭奠曾经的青春和爱情。

影片中出现了齐秦老狼的歌, 双星鞋, 胶片摄影, 收音机, BP机, 垫肩, 自行车, 聊天社区等等, 这些具有代表性和标识性的物件让电影充满了文化气息和历史的厚重。细细品味, 让我有了似《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给我的深深感触。整整一个年代, 社会的变迁导致着人们心理的变化, 而爱情, 电影中主要的叙述对象, 在时间流转间也发生着变化。电影是以《网络时代的爱情》命名, 却与网络时代爱情的特征并不相符。影片背道而驰叙说的主题是希望大家能有一颗珍惜与怀念的心。整个影片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那些逝去的青春和爱情, 都让我们忧伤。但是, 曾经的美好只要还能怀念, 就是幸福的, 满足的。

虽然电影的画面有点粗糙, 但是却没有阻碍情绪的渲染和表达, 反而越是粗糙越是让观众觉得离自己很近, 那些闪着光芒的年岁是不可复制的, 让你我时刻紧紧相依, 不知不觉我们就在彼此的陪伴下长大了。电影的第一篇章很多场景是在北师大校园拍摄的, 当我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母校过去的模样, 我在想象, 如今走过的这条路上, 曾经的曾经, 走过怎样的人, 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片尾, 老狼和李雪唱起了《无怨》, 是导演在表达:爱情没有对错, 没有怨恨, 那些青葱岁月我们一起走过, 那些爱的故事我们一起讲述, 结局如何, 并不重要。我们有着一份无法复制的美好回忆。

我们一直拥有, 我们不曾失去。

逝去的茶香 篇8

他在一家公司上班,天天对着电脑做设计,设计各种各样的图案,花花绿绿。红的像彩霞,蓝的像天空的颜色。

他与她相识,是因为他喜欢喝茶。他常说茶能解毒,有益健康。他常抽烟,抽烟的时候,总要喝茶。每天他的口袋里总会放着一包烟,电脑桌上总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他常去她那里买茶叶,渐渐地,彼此就熟了。每次買茶叶,她总会称多一些给他,有时还会打折。这时,他总是露出会心的笑容。他和她都知道,这个笑容可以装下整个春天。

晚上不加班的时候,他常会去她的档口坐坐,点上一支烟,悠然地抽着,然后透过烟雾静静地看着她。这时,她就会无声地为他泡茶,名贵的铁观音泡出了满屋的茶香,他喝着茶,享受着茶的醇香。

她天天坐在档口,因老板把档口交给她看,老板有几个档口,她为人忠厚老实,老板觉得她可靠,相信她,就把档口交给她看管,而老板经常不在。

老板不在的时候,她就成了茶庄的老板,只是一天到晚会感觉有些无聊,她有时想出去玩,却没时间,因为她要看档口,做生意,没人光顾的时候,她就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看得倦时,她就拿出一本亦舒或是岑凯伦的小说,静静地打发寂寥的时光。

他来的时候,她正在低头看书,见他来,抬起头,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笑容灿烂。

这样的笑容在他与她每次相见时总会出现,已经很熟悉了。每次见到她的笑容,他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欣喜和高兴。

他喜欢上了她,只是他不知该如何表白。下班之后,脚步总是被她牵引,情不自禁地迈向茶庄。

天天见面,能聊的内容其实并不多,他喜欢与她在一起的那份温暖的感觉,喜欢她为他泡的浓浓的铁观音香茶。

“你下班了?”她明知故问。

“是的,下班了。”他回答。

接着,她就为他泡茶。这已经成了习惯了。每次他来,她都会主动地为他泡茶,他也已经习惯地坐在她的对面,隔着一张茶桌,古色古香的茶桌,茶桌上摆着精致的茶杯和茶壶,由于长年累月泡茶,茶桌似乎也散发着浓浓的茶香。

茶还未泡出来,他的心却己经醉了。他又开始点燃一支烟,慢条斯理地吸着,口里吐出袅袅的烟圈。

他端起她为他已经泡好的茶,小口小口地喝着,茶很香,水很烫。

渐渐地,聊起了家乡的一些事。她说,我家乡这个时候,正是茶叶飘香的时候了,以前在家乡,每当这个季节,都会背着一个小背篓和同伴们一起上山去采摘茶叶,采回来以后晒干,让茶叶的香气溢满整个房间……

她说着,眼神充满了对过去采茶光阴的留恋与怀想。

“难怪你的茶泡得这么好,香气怡人。”他由衷称赞。

“这都是我妈教我的。”她常说,“泡茶就像爱一个人,要用心,要去了解对方的个性,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水温,才能泡出好茶,才能把茶香全部泡出,就好比去爱一个人,要用热情和诚挚的心去待对方,这样才能打动对方的心灵。”

他惊讶,好感一下子油然而生,这好感更包含了几分敬佩。

爱上一个人,有时就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没有更多理由,一切如流水般静静流淌,流淌在他的心底。

时间静静流逝。转眼间,竟又是几个月的时光。这几个月里,她几乎天天为他泡茶,他每天如期而至。然后坐到夜深人静,转身回宿舍。

她清楚,从眼神里早已看出他的“醉翁之意”。

他却未曾开口,只是一任时光流逝,聊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面对她的眼睛,多少次欲言又止。爱上一个人,为什么这么害羞和胆怯呢?他想不清楚,却又无可奈何,也许是爱到深处,反而无言。

春去秋来,她泡茶,他喝茶,茶的浓香沁入他的心田,只是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那思念无法排谴,举头望月,月光如水,淡淡的,好寂寞。

又是冬季,好快啊!他在心里感叹。天空已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装饰着大地,千里冰封,银装素裹。

他顶着满身的雪花,又走进了茶庄。她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安静得如一株山百合,见他来,嫣然一笑,依然露出两排洁白好看的牙齿。

她还是照例为他泡茶。在冬天,喝一杯暖暖的香茶,整个身体都变热了。茶香依然,只是喝在嘴里,他明显感到香味变了。她这次泡的不是铁观音,换了福建的乌龙茶,虽然都是名茶,但香味已变。已经习惯了铁观音茶香的他,竟是那样的不适意,不自在。

她告诉他:“我明天就要回家了。”因为家里的父母帮她介绍了个男朋友,漂泊多年,也该找个人家把自己嫁了,父母在为她安排这一切。

她一边泡茶,一边说着,尽力把自己掩饰得很平静。

有股酸酸的味道,从心里溢出,冲击着鼻孔,他感到窒息。他把眼神移向门外,雪花飞舞。很美,但很冷。

茶香已变。

他无言,端起眼前的一杯乌龙香茶,一饮而尽,第一次感到茶香里有几分淡淡的苦涩。

“明天什么时候走?”他问。

“明天晚上十点钟的火车。”她回答。

她依然静静地面带微笑,手在不停地泡着茶,心却有种期待,说不清的期待,似雾般朦胧,似秋雨般落寞。

门外的雪花依然在使劲地飘,夹杂着呼呼的北风。风把雪花吹进屋内,洒落在地上,迅速融化,只留下一地的湿。

他又点燃了一支烟,手有些颤抖,眼神恍惚。

“能为我再泡一壶铁观音茶吗?”

她于是倒掉乌龙茶,迅速地洗干净茶壶,换上铁观音。泡茶的动作还是那么优雅娴静,迅捷熟练。从开始泡茶到茶香充溢房间,只不过几分钟时间。灵巧的双手在茶与茶壶之间有序地游走。在他面前,她永远是那么听话。

“香吗?”她问。

“香。这么久来已经习惯了这种香味。”他眼神里透着几分忧郁。

沉默。

空气仿佛也凝固。

只有那雪花还在门外放肆地飘洒向大地。

艰难地,他开口:“你真的要离开吗?”

她望着他,若有所思,却依然安静地点了点头:“车票都已经买好了。”

“以后还会来这个地方吗?”

“不知道。”她眼神里透着迷惘,转眼又笑了,“也许,我们还会有相见的一天。”

他掐灭烟蒂,继续喝茶。她继续往空的杯子倒茶。

时光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彼此都感到已经弥漫在空气中的那份难言的尴尬与忧伤。

他很想说:“我很喜欢你,你能为我留下来吗?”

她很想听到他的表白,然后在他的表白下甜蜜地留下。在她心里,她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他抽烟的样子,喝茶的姿势,还有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的烟草味。

只是彼此都选择了沉默,一任雪花在门外飞舞。

也许沉默是最好的结局,但却伤了两个人的心。

从此,他们分散了。

所谓再见,常常意味着再也见不到了。人海茫茫,多少路人匆匆而过,能重逢的又有几人?

缘分有时是要靠人去争取的。所谓顺其自然,失去的也许是一生的遗憾。

她离开了这个城市,离开了茶庄,回到她的家乡,去为另外一个男人泡茶去了。老板在她走后,又请来了一个女孩,他偶尔还是会去茶庄坐坐,幻想着对面的影子。那女孩出于礼貌,依然为他泡茶,可他总觉得牵强,那份感觉已经不在,虽然还是铁观音,他总觉得再也没有从前的醇醇香气。

于是,那天他买回了几大包上等的铁观音。在以后的岁月,他再也没有去过那家茶庄,他已学会了自己泡茶,而每次泡茶,思绪总随着那淡淡的茶香迅速飘舞,飘舞在从前的那个熟悉的影子周围。

纪念逝去的父亲 篇9

父亲走了。时间真快,一年的时间就在这思念中溜走了,觉得是如此的短暂。但是,与时间的流逝相反的是,我对父亲的思念与日俱增。白天的时候,我正常工作,没有人能看出我2011年经历过什么。但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会为父亲和我经历过的那些事感动伤痛,夜不能寐。任何的遗憾和假象都无济于事,我的思念和伤痛也无法挽回父亲的生命。父亲走了,是悲痛的。但是,我因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觉得幸运。父亲病重的时候,我曾在病床前伺候他照顾他,爹,回想着您对活着的渴望,令我终生不能忘怀,成为我心底最深的遗憾和痛楚,爹,没有了您,咱们的家不完整了,没有了您,咱们的家多了些凄凉,没有了您,我的心空空的了!

爹,在你病重住院期间我并没有太深的感到要离别的伤痛,可着一年里让我很怀念他-我亲爱的父亲。自己有时对自己说:爹,就农村的角度,田地、粮食、房屋、邻里关系,你不比其他人差。从子女的教育的角度,培养我们姊妹三个为人的道理,要与人为善、为人诚恳、勤奋努力、肩怀责任。我深知自己任何的自责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是希望这种微不足道的自责能减轻父亲的顾虑,让他走得更安心,更放心。

爹,今天是您在那边的安家日,我回不去看望你,我在远方心里祈祷你:我的父亲!在那边好好的善待自己吧,好好地经营自己,让自己快乐开心啊。

怀念你我亲爱的父亲!

思念你的儿子,祥敬上!

23日安徽芜湖

逝去的情感散文 篇10

风轻轻的吹着,总会撩动别样的回忆。雨缠缠绵绵的下着,总会给人留下湿润的心。

这风不一般,这雨不一般,总会勾起曾经的太多太多,你看,雨落在树叶上,是那么的悠悠我思,你看风刮得树叶嗖嗖作响,是那么的心情波浮,你抬头看去,左边是摇晃的树,右边是湿透了的树。

我总在总在这黑夜里默默的想起你的脸庞,我总会在梦里呼喊着我给你起的外号,我总会爱屋及乌的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情景,我不停的摇动着我的身体,我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谁也不曾发现。

想相望,却远隔千里,想相忘,却会时时浮起你的面孔,

你说让我忘掉你,我努力了很久,发现这是很难很难,根本做不到。

你说你已经忘了我,却总会在半夜里偷偷思念着我,偷偷的哭泣,当天明时,泪水浸湿了枕巾,而你却沉沉的睡去。

夜色里,你总会默默的听我讲话,而你却一言不发,我问你怎么了,你说你喜欢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让你留恋。

记忆里你说你很累很累,却只是因为有了我,记忆里,你说你很轻松很轻松,却是因为我的离去。

记忆里你说你想跟我做朋友,而你却心痛的不知所措,默默的在哪里一个人默默的哭泣,你说你流泪了,让我的心无比的难受,让我真的那你没办法。

声音里你说你很轻松很轻松,轻松的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自我。好像这世界已经走到了尽头。

夜色里你说你很想很想跟我说话,我问你为什么,你说你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痛痛快快的说些心里话了,你说很忙很忙,忙的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你说我根本不了解你,不懂你的心,我说我懂的,你却哭泣的在也说不话来。在这这黑色的夜里谁也看不出你我的伤心,将它遮掩的无比严实。

黑夜里,你说你很快乐很快乐,我却看见你日益憔悴的面庞,憔悴的让人不忍心。不知道这是不是发自你的内心。

声音里你问我你是不是变了,变的很坏很坏,变得面目全非,我说没有,我说在我的心里你永远是那么的温柔与善良,你依然泪流满面的结束了声音,在也没有继续。

梦里里,你说你已经精神恍惚,不远在到外面的世界去观察新的东西,愿意一个人呆着,愿意一个人静静的感觉,因为在这个时候你说才会想起我清清的面庞。

我已在也不能忍受着这让人憔悴的感情,让人变的.那么的堕落,那么的低沉,那么的不现实起来,那么的让人越想心越忧愁。

逝去的天籁之音 篇11

他是80年代的文化标签——太空漫步、霹雳舞,以及浓厚迪斯科节奏的音乐……

他是最具争议的整容明星——经历大小数次的整容,改变了自己的鼻子、下颔、嘴唇、乃至肤色……

他就是被称为“流行音乐之王”的迈克尔·杰克逊。他于北京时间2009年的6月26目的凌晨,在洛杉矶病逝,终年50岁。生前一共卖掉了7.5亿张唱片,其中《颤栗者》更是卖出了1.04亿张拷贝,至今无人能及。他的一生到底是神话,还是一个悲剧?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准确定义。

神童与“被掠夺”的童年

1958年8月29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普通蓝领家庭里,诞生了他们的第七个孩子,爸爸约瑟夫是当地一家钢铁厂的工人,母亲则是一个地道的家庭主妇。约瑟夫出身在阿肯色州的一个路德教牧师家庭,从小就受到严厉的家庭管教。而当他当上父亲以后,也将这种严格的管教强加于他的孩子身上。

约瑟夫他很爱音乐,擅长演奏电吉他,当时经常在一个叫“费肯思”的乐队演出,以赚取一些额外收入来支撑这个家庭庞大的生活开支。而作为母亲的凯瑟琳,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强烈的爱好,她不仅会弹钢琴,还会演奏单簧管。在父母的音乐熏陶下,几个孩子都爱上了音乐,他的父亲约瑟夫也注意到了孩子们身上的潜力,便给孩子买来各种乐器,并安排他们到附近的夜总会演出。后来他和四个哥哥组成The Jackson 5(杰克森五兄弟)乐团。开始登台演出。那时,他不过5岁。在无数次的采访中,迈克尔都提及,小时候最想做的就是出去玩,而自己却不得不工作工作再工作……

1964年,对大多数五、六岁左右的美国儿童来讲,正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刚刚踏进校园,生活中充满儿童时代无穷无尽的乐趣。而对迈克尔来说,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与四个哥哥一样,为了家庭演唱队的成功,不得不接受父亲严厉的管教。父亲约瑟夫带他们登台演出,通常都是用来娱乐的周末,有时,一个周末的演出多达十几场,直到星期一的凌晨4、5点钟,约瑟夫才载着疲惫不堪的孩子回到家中。一路上,约瑟夫还会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任何兄弟的失误,都会成为他责骂的借口。童年生活的阴影,为他以后种种怪诞的行为埋下了伏笔。于是,当同龄的孩子们在游乐场疯玩的时候,迈克尔只能待在家里苦练唱功,而这显然不是他最想做的事情,为此他没少挨父亲的打。迈克尔的一个哥哥回忆说,有一次父亲约瑟夫用一只手拎着迈克尔的一条腿把他倒提在空中,另一只手对着迈克尔的后背和屁股一阵猛揍,打得他连声哀求。

1968年,“杰克逊五人组”被摩城唱片公司签下,正式进军歌坛。“杰克逊五人组”从一开始就成为摩城公司进入主流乐坛这个发展方向的主力。1969年推出的首支单曲《我要你回来》刻意淡化了黑人音乐元素,最终成为杰克逊有生以来第一首排行榜冠军单曲。那年迈克尔只有11岁,因此他便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单曲主唱。此后“杰克逊五人组”在“摩城”推出的前5首单曲均成为美国排行榜冠军。迈克尔无疑是乐队里最受欢迎的一个,他的形象乖巧,嗓音高亢,极富穿透力,被誉为美国歌坛的神童。

神坛之上的“流行之王”

1975年,“杰克逊五人组”和摩城唱片公司解约,投奔了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哥伦比亚也没能挽救“杰克逊五人组”的颓势,他们的形象太单纯了,听众逐渐厌倦了他们那些简单的歌曲。只有迈克尔是个例外,他的才华明显高出哥哥们一大截,哥伦比亚顺应了听众要求,鼓励迈克尔脱离“杰克逊五人组”,尝试单飞。

1978年,迈克尔在拍摄一部童话片的时候认识了电影音乐制作人昆西·琼斯(Quincy Jones)。琼斯本是一个爵士乐小号手,出版过几张还算不错的唱片。但他最大的才华是制作音乐,非常善于整合各种流行元素,因此深得好莱坞的青睐。迈克尔意识到他最需要一个像琼斯这样既熟悉黑人音乐又会玩白人音乐的制作人,便邀请琼斯担当自己的制作人,并于1979年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子公司Epic旗下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墙外》(Off theWall)。这张唱片在黑人疯克和灵歌的基础上融合了白人摇滚、迪斯科和爵士乐等各种音乐风格,开创了一种新的流行音乐形式。专辑一共10首歌,其中有4首被拿出来作为单曲唱片单独发行,结果它们全都打入了排行榜前10名。

70年代的美国唱片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有专辑的整体水准才能体现歌手的艺术性,单曲则仅仅用来去电台打榜,反映的是歌手的流行度。通常情况下,一个高档次的歌手只会从专辑中挑1~2首歌去打榜,他们害怕出版太多的单曲会造成听众审美疲劳,甚至降低专辑的艺术性。但杰克逊不信这个邪,他破天荒地挑了4首歌去打榜,使得《墙外》成为美国乐坛到那时为止在单曲市场最成功的一张专辑。

但杰克逊还不满足。“为什么不能出版一张每首歌都是流行金曲的唱片呢?”他这样质问唱片公司。Epic同意了杰克逊的意见,于是杰克逊和制作人琼斯从300首候选歌曲中精挑细选了9首,于1982年11月底出版了《颤栗者》。这张专辑想要黑白通吃的野心昭然若揭,琼斯请“披头士”乐队的保罗·麦卡特尼和杰克逊合唱了一首慢歌《这个女孩是我的》,并将此歌作为首支单曲推出,最终登上了美国单曲榜的第二名,可算打响了头炮。专辑中的另一首重点歌曲《打它》(Beat It)则请来著名的白人摇滚吉他手埃迪·范海伦(Eddie Van Halen)演奏了一段长长的吉他独奏,并依靠这个小噱头把这首歌成功地打入了白人摇滚电台。

接着,唱片公司投入巨资拍摄了3部音乐录像,其中标题歌曲《颤栗者》的导演是著名的白人导演约翰·兰蒂斯(John Landis)。在这部长达17分钟的音乐录像里,兰蒂斯把杰克逊塑造成一个身穿红色皮夹克的吸血鬼,在一群面目可憎的僵尸的伴舞下载歌载舞,充分展现了杰克逊的舞蹈天才。可惜后来因为害怕被观众误解为宣扬魔鬼,此片没有被送到MTV播出,而是作为单独的一部音乐录像作品在美国出版。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统计,这部音乐录像带在全世界一共卖出了900万张拷贝,威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音乐录像。

当时被送往MTV的是《比莉·琼》和《打它》,结果却遭到MTV的断然拒绝。MTV给出的公开理由是这两首歌不够“摇滚”,但业内人士都知道,MTV拒绝播放这两首歌的真正原因是杰克逊的肤色。当时美国乐坛的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MTV开播一年半后居然没有播过一首由黑人担当主唱的歌曲。最后还是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老板发话了:“如果你们不播杰克逊的音乐录像,我就不再给你们提

供任何东西!”听到这句狠话,MTV这才答应让步,杰克逊的舞姿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的电视上。

事实上,这件事即使在唱片公司内部也是有争议的,但原因不是种族歧视,而是担心音乐录像降低了杰克逊的身价。原来,那时的美国唱片业还处于“有理想”的阶段,唱片公司把歌手的“艺术水平”看得很重要,而“艺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声音上,歌手的形象只不过是一种副产品。所以,音乐录像一直被当作唱片的广告,上MTV就意味着歌手自甘堕落,打算把自己划归到“流行口水歌”一类了。受此风气的影响,当时的唱片公司企宣们最怕的就是手下艺人曝光过度。那时的美国演出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绝对不让一个艺人一年内在同一个城市演出两次,原因就是怕观众看见他太多次,造成审美疲劳。

MTV可不管这些。一首歌一旦上了MTV的播放名单,每周的平均播放次数都在30次以上。杰克逊就是要让自己曝光过度,越多越好。光上MTV还远远不够,他要上全国性的电视节目。正好“摩城”打算办一场纪念晚会,杰克逊本来不打算再和兄弟们一起登台演唱那些过时的老歌了,但最后盛情难却,只好答应去捧场,条件是他必须单独唱一次那首《比莉·琼》。这首歌是《颤栗者》专辑计划推出的第二首单曲,但唱片公司并不看好它,因为这首节奏强劲的舞曲唱的居然是一个名叫比莉·琼的有点神经质的女孩以生了男人的孩子为由头骚扰对方的故事。作为一首打榜歌曲,这个主题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太另类了。

事实上,当初琼斯根本没打算把这首歌放进专辑里,他觉得这首歌不好听,但杰克逊特别喜欢这首歌。“一听见这首歌我就想跳舞,因为它的节奏部分是我自己在鼓机上鼓捣出来的,我特别喜欢。”他后来回忆这首歌的创作过程时说,

“当初写这首歌时我非常专心,整天都在琢磨它。有一次我一边构思一边开车,车子着火了我都没发觉。”

杰克逊用鼓机做出一盘小样送给琼斯,后者几乎没有对它做任何改动。录音时杰克逊的演唱部分一气呵成,只录了一遍就OK了。但混音师却大费周折,混了91次才算满意。“摩城”25周年晚会只给了杰克逊一首歌的机会,他想都没想,执意要唱这首《比莉·琼》。为此他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为它编排了一组舞蹈,灵感来自洛杉矶的街舞。作为一个黑人,杰克逊当然对这种来自黑人社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很感兴趣。他虽然不太喜欢这种没有旋律的音乐,但对嘻哈舞蹈十分在意,从嘻哈小子们那里学到了很多高难度动作。在舞蹈方面杰克逊是个天才,他四肢细长,关节灵活,尤其是双肩十分窄小,非常适合快速旋转。

1983年3月25日,“摩城”的纪念晚会在洛杉矶帕萨迪纳剧院隆重上演,一大批老艺术家重回舞台,现场充满了怀旧气氛。“杰克逊五人组”再次团聚,表演了一段老歌联唱。唱完后,4个哥哥退下,偌大的舞台上只剩下迈克尔一人。只见他头戴一顶黑色礼帽,压低的帽檐遮住双眼,左手戴着白手套,上身穿了一件黑色夹克,里面是一件银色衬衣,上面缀满了闪闪发光的金属片,下身穿了一条黑色瘦腿裤,裤腿故意收短了一截,露出了白袜子和黑皮鞋。

蹦~擦~蹦~擦~蹦~擦……一阵强劲的节奏响起,杰克逊摘下那顶礼帽,往后台一扔,然后开始了一连串令人匪夷所思的舞蹈动作。台下立刻沸腾了,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少女们发出阵阵尖叫,顷瓤间把一座富丽堂皇的礼堂变成了喧闹的迪厅。这首歌的节奏并不快,但鼓声处理得非常干净。贝斯和弦乐伴奏也很有特点,为这首歌营造了一种神秘紧张的气氛。杰克逊的声音尖厉,充满了愤怒,就连他的表情也像是在和谁较劲,高潮部分甚至面带痛苦,但台下观众仿佛被施了魔法,一点也没觉得在如此隆重的场合演唱这样一首怪异的歌曲有什么不妥。快到结尾时候,杰克逊突然挺直身体,像一个幽灵一般向后滑去,但脚步看起来却像是在往前走,仿佛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传送带,无论杰克逊如何努力向前,却还是被带向后方。台下立刻爆发出一阵尖叫,不少人张大了嘴巴忘了闭上。

确实,当这场晚会于1983年5月16日在NBC电视台播出后,4700万名电视观众立刻意识到,那个声音稚嫩的童星不见了,代替他的是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性感的漂亮男人。但杰克逊的性感和别人不一样,无论他做出何种貌似不雅的动作,却都一点也不猥琐。因此,父母们不但自己喜欢,也不介意自己的孩子喜欢他。自那天晚上起,杰克逊就变成了一个黑白通吃,老少成宜的明星。在他之前,似乎只有神才能做到这一点。

杰克逊登上神坛之后的第二天,美国民众纷纷涌进唱片店购买那张《颤栗者》,不到一年该专辑的销量就突破了1000万张,专辑中的9首歌有7首被做成单曲,并全部登上单曲榜的前10名。杰克逊的版税是每张唱片2.10美元,税率是当时美国歌手当中最高的。于是,杰克逊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全美国最富有的歌手。

杰克逊的成功带来了整个唱片业的兴旺。歌迷逛一次音像店,总会再多买几张唱片,于是《颤栗者》之后出版的唱片销量纷纷见涨。杰克逊的成功启发了很多人,美国摇滚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模仿杰克逊的做法,从他的新唱片《生于美国》中挑选了7首歌送去电台打榜,结果这张唱片成了他演艺生涯中销量最高的一张。女歌手麦当娜也模仿杰克逊的做法,在音乐录像中大胆展示自己的性魅力,结果她变成了世界公认的流行乐女神。如今上述几位都已经成为流行乐坛的殿堂级人物,但他们谁也比不上杰克逊。他自封为“流行乐之王”,从此便再也没人敢用这个称号。后人还为杰克逊起过一个绰号,叫他“单人救援队”,因为他单枪匹马拯救了整个流行音乐市场。据统计,1984年美国唱片业的销售额终于首次超过了1978年的最高纪录40亿美元,达到了43.7亿美元。此后10年一直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到1994年时竟达到了惊人的120.6亿美元!其中部分原因是CD的出现刺激了消费,但杰克逊开创的造神运动肯定起到了很大作用。

永远的孩童

作为这场造神运动的始作俑者,杰克逊一开始表现得真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不吸烟,很少喝酒,拒绝服用毒品,女色更是从来不近,完全不像一个在娱乐圈混的大明星。成名后他依然保持着每周禁食一天的习惯,同时继续吃素,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跳舞体型”。虽然他的舞姿越来越狂放(比如他越来越喜欢把手放在裆部),化妆却越来越女性化,性别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他的这些动作没有受到太多指责。他的声带也很奇怪,多年来一直没有明显改变,依然保持着鲜明的童声,极难模仿。

如果说以上这些都可以被看做“敬业”的话,那么杰克逊很快就超出了“正常”范围。比如,媒体爆料说,他为了保住自己的高音,一直在注射雌激素。为了长寿,他每天晚上都在氧气罩里睡觉。为

了获得“象人”(一个因遗传病而相貌奇特的英国人)的神秘力量,他买来“象人”的遗骨,每天枕着它睡觉。人们后来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更奇怪的是,这些小道消息都是杰克逊本人透露给媒体的。

不管那些小道消息是真是假,有一点是无法隐藏的。杰克逊的外貌发生了惊人变化,他显然隆了鼻梁骨,削薄了嘴唇,甚至连皮肤也变得越来越白。

“杰克逊讨厌自己的黑人相貌,想依靠整容术把自己整成一个白人!”来自媒体的暗示很快变成了来自民众的指责,人们可以忍受一个怪僻的明星,却无法忍受一个忘本的黑人。

正当人们认为杰克逊的怪癖达到顶峰时,媒体又传出一个惊人消息,杰克逊被指控犯了娈童罪!指控来自一个曾经和杰克逊住在一起的男孩,他指责杰克逊邀请很多男孩子同住,并且经常和大家一起玩恶作剧,偷偷喝酒,浏览色情网站,甚至同床共眠。这下终于捅了马蜂窝,因为娈童是美国人最不可饶恕的一种犯罪行为。

虽然这项指控最终以庭外和解的方式了结,但美国媒体依然不依不饶。杰克逊向来不喜欢接受采访,但面对如此严厉的指控,他也终于忍不住了,接受了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的采访,公开澄清了一些谣言。比如,他之所以显得越来越白,只是因为他得了白癜风,不得不依靠化妆品来掩盖身上的色斑。他之所以隆鼻,是因为他的鼻子受过伤,不得不进行整容手术。他和男孩子们的交往也是清白的,只是因为他喜欢孩子。

而今天,在迈克尔杰克逊阖然长逝之后,当年的那个男孩承认迈克尔是受到冤枉,根本没有娈童之事。事实真相到底怎样?因为没有来自第三方证明,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但是,如果我们回看杰克逊的一生,也许可以换另一种思路来理解他。从6岁那年起,杰克逊就就没有过过一天正常人的生活。他为自己的庄园起名“梦幻庄园”(Neverland),这个名字来自著名的童话人物彼得·潘,那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的家就叫Neverland。也许,杰克逊在潜意识里一直希望自己变成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永远享受一个孩子应有的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他的许多行为,包括搞恶作剧,养怪异宠物,随意改变自己的模样,甚至聚众浏览色情网页,对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来说都是很正常的。只可惜他本人早已不是那个童心未泯的孩子,公众也从来没有把他当成孩子来看待。

事实上,当公众集体讨伐杰克逊的“怪异”行为时,却都选择性地忘记了他曾经做过的好事。当年他和莱昂纳尔·里奇合写的《我们就是世界》曾经感染过很多人,并为非洲饥民募得75000~美元的捐款。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杰克逊独自支持了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

不管后人怎样评价他,杰克逊的死都是一个悲剧。他一直试图把自己变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依靠整容来消除性别差异,也可以依靠化妆品来消除种族差异,但他最终没办法战胜时间。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他用死亡打败了时间。

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

全名:Michael Joseph Jackson

中译名: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

其他译名:台湾译名:麦可·杰克森;

香港译名:米高积逊;米高积臣

简称:MJ.

生卒年月:1958年8月29日中午

12:13——2009年6月26日(北京时间5:26:洛杉矶当地时间25日14:26)

信仰:基督教(新教)

血型:A型

身高:178cm

星座:处女座

出生地点: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市Jackson街21号(Gary,Indiana,USA)主要音乐风格:新杰克摇摆舞曲(NewJack Swing),俱乐部舞曲(Club/Dance),流行/摇滚(Pop/Rock),摩顿黑人音乐(Motown),都市流行(Urban),放克(Funk),节奏布鲁斯(R&B)

主要歌唱特色:假声,痉挛,活力,热情,伤感,警醒,快乐,自信,丰富,时髦,真诚,盛典,神秘,口技

上一篇:教育科学方法论复习题下一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