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业务法律法规

2024-07-02

新技术新业务法律法规(共8篇)

新技术新业务法律法规 篇1

 快递业务

第五十一条 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

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国内快递业务,是指从收寄到投递的全过程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快递业务。

第五十二条 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企业法人条件;

(二)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五十万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一百万元,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三)有与申请经营的地域范围相适应的服务能力;

(四)有严格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和完备的业务操作规范;

(五)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十三条 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或者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应当向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请书和有关申请材料。

受理申请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邮政管理部门审查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申请,应当考虑国家安全等因素,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申请人凭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后,方可经营快递业务。

第五十四条 邮政企业以外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以下称快递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合并、分立的,应当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十五条 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

第五十六条 快递企业经营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以外的信件快递业务,应当在信件封套的显著位置标注信件字样。

快递企业不得将信件打包后作为包裹寄递。

第五十七条 经营国际快递业务应当接受邮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管。邮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可以要求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企业提供报关数据。

第五十八条 快递企业停止经营快递业务的,应当书面告知邮政管理部门,交回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对尚未投递的快件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妥善处理。

第五十九条 本法第六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第三十六条关于邮政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规定,适用于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第十一条关于邮件处理场所的规定,适用于快件处理场所;第三条

第二款、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关于邮件的规定,适用于快件;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关于邮件的损失赔偿的规定,适用于快件的损失赔偿。

第六十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依法成立的行业协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其章程规定,制定快递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为企业提供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对其从业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

新技术新业务法律法规 篇2

近来, 不断有律师因为执业中的不当行为被委托人起诉、被吊销执业证书、甚至被处以刑罚。笔者认为,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 又恰逢司法改革时期, 律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做好法律谈判业务:

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亚里士多德将“法律”定义为“不受任何感情因素影响的理性”, 这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一切法律工作者都必需具有的品格, 而律师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一切手段、方法为当事人赢得诉讼, 在社会道德、法律伦理、职业道德间寻求平衡, 从而对于理性的要求则更高。

律师职业道德是指律师职业所应遵循的道德及律师执业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律师的职业道德不同于社会道德, 在律师的职业道德中有些内容要求会高于对一般社会道德, 有些要求则会低于一般社会道德。比如, 为了当事人的权益, 律师需要为众人眼中所谓的“坏人”辩护。我们祈祷有罪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律师则需要用更客观公正的眼光来对待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律师为当事人利益考虑, 坚持保密原则, 为委托人服务。

当然, 想做好法律谈判业务, 在职业道德方面当然要求律师有正确的执业观、价值观。艾伦·德肖维茨说“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 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取得成功”。而对于律师而言, 更需要进行利益的衡量, 做出不违理性的抉择。“对于法制而言, 最大的价值不是效率而是公正, 不是利益而是信赖, 所以律师行业一定要与一般商业活动划清界限”。在正确执业观、价值观的引领下, 律师谈判业务才能走得更远。

二、业务能力方面

律师属于法律服务型行业, 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律师也应该具有专业的业务意识:

首先, 时刻保持委托人意识。律师在工作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自己在为谁服务, 为委托人服务———这一律师执业的基本理念, 能让律师找到工作基准, 在法律的框架之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其次, 要有目标意识。律师在明白自己的服务对象之后, 需要明白委托人希望达成怎样的目标, 得到多大的利益或者权利实现。特别是当事人的诉求在法律上具体表现为什么或者有无意义, 需要律师运用专业思维将目标明确, 方可实现委托人利益。

最后, 当然, 在委托人意识及目标意识的基础之上需要律师有过硬的业务知识, 对国内法律、法规的运用规则有较熟练的掌握, 善于利用法律, 同时善于把握对指导案例的研究运用, 用专业的思维对委托人的诉求、理由及程序方面的选择加以确定, 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三、切忌过度承诺

实践中, 不乏有律师为了揽案源或者扩大影响力, 往往会对委托人夸下海口, 过度承诺, “这个案子保证赢”“这个案子保证拿到巨额赔偿”。律师在为委托人服务时应保持法律理性, 切忌过度承诺。过度承诺一方面会面临“食言”的风险而招致委托人的不满, 另一方面, 若事先过度承诺会加大自身负担, 而在重压之下便会做出一些成为自己污点的非理性行为, 在证据收集或者庭审中难免进行暗箱操作, 将自己推至达摩克里斯之剑———《刑法》第三百零六条以及《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之下, 由刑事辩护人变为刑事被告人。

四、提高风险意识

当今社会是风险社会, 而律师行业更是面临诸多风险, 就需要律师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及风险预见能力, 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首先, 在委托人方面, 需要做到审慎注意, 如对于委托人提供的某些材料证据不能收取原件, 也不能做出过度承诺, 对委托人的诉求要理性分析不能全盘答应, 做到理性与合理性兼顾, 最大程度降低来自委托人方面的风险。

其次, 在刑事辩护中, 要严格依照程序, 同时对公安、检察机关予以尊重。同时, 在会见当事人、调查举证方面要谨慎行事, 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时, 可以向公检法等机关求助, 兼顾法律伦理与职业道德, 避免自己由刑事辩护人变为刑事被告人, 不越《刑法》第三百零六条、《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半步。

第三, 给予对方尊重, 在目前律师面临的执业风险中, 一部分来自对方当事人, 律师要时刻谨记尊重对方, 摆证据、讲法理, 坚持“有理不在声高”, 给对方以尊重以赢得尊重, 以避免来自对方当事人的风险。

五、做一个好人

上述所述的均是律师做好谈判业务需要具备的硬性条件, 而“做一个好人”则是软实力要求———坚定的品格内核。

艾伦·德肖维茨曾说过最让他喜欢的一次推荐是来自一名在押犯, 他没能让此人上诉成功, 但此在押犯认为他已经做得很好了, 所以将他推荐给其他客户。艾伦·德肖维茨能成为美国的大案律师, 其成功当然仰赖于其软实力———勤恳、尊重、正直等等。这种软实力体现的是一种过程中的法律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 和结果不同, 是个人内在品格的闪现。正如“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 律师行业更需要好的品格, 这种端正的品格植根于内心, 能在面临各种利益冲突时做出最适当的平衡。

正如伟大的犹太法师希勒尔所言“如果我不为自己, 谁会为了我, 但如果只是为了我自己, 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参考文献

[1]李红丽.论律师职业道德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 2008 (21) .

[2][美]艾伦·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M].单波译.北京:法制出版社, 2014.

[3]季卫东.法律秩序的构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理财业务的法律视角 篇3

提及“理财”,人们往往会想到层出不穷的金融工具、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林林总总的金融机构,于是乎,理财往往被当成纯粹的财务问题,一种金融经济活动。然而,当实际理财事务发生时,会发现总是要和各种各样的合同打交道,法律的作用就不可小视了。事实上,法律不仅在具体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理财业务基础运行模式产生着深刻影响。换言之,理财既是金融活动,某种意义上也可算是一种法律活动。

法系比较与金融系统

公众往往认为法律和金融在不同的轨道运行,殊不知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联系。当今世界存在两种金融系统:一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中介主导型金融系统,其特点是融资以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为主导,主要代表国家有德国、法国等;另一种则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其特点是融资以资本市场为主导,主要代表国家有美国、英国等。同样为人熟知的是并行于世界的两大法律系统:一是立法权至上的大陆法系,主要代表国家还是德国、法国等;另一种则是以司法权为核心的英美法系,主要代表国家则是美国、英国等。

上面的列举显示了一个有趣的联系,即大陆法系国家的金融系统均属中介主导型,而英美法系国家的金融系统均属市场主导型,这就是当代金融研究领域中极有影响的法和金融相关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表明,法律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系统的形态。

规范和救济理念的差异。半个世纪以来的资本市场发展表明,金融创新是推动资本市场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的专门研究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管制是推动金融创新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说至关重要。大部分金融创新在本质上都是对既有制度的规避,从而取得制度外收益,而政府为防止金融创新可能引致的各种风险,被迫随之不断推出新的制度对他们加以规范。当大陆法系面对这种以规避制度为目的的金融创新时,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出现了:大陆法系坚持立法权至上,没有法律,司法机关便无法对法律空白处进行规范,这就是所谓的“法无明定不为罪”——凡是没有通过立法明确的侵权行为均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罪错,法律救济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一旦出現了规避现有制度的金融创新产品,除非修订法律,否则这种新型金融产品就逃避了法律的制约和规范,即使出现严重的侵权行为,法律对此也无能为力。从长期看来,投资人参与金融创新工具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用脚投票的结果只能是不参加金融创新活动。以我国为例,证券市场大股东侵犯小股东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法律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出台制约性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证券市场多年来发展缓慢的重要制度因素。相形之下,资产庞大实力雄厚的银行等机构则居于强势地位,遭受侵权的风险要低得多,因而银行等金融中介在大陆法系国家就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则不然,判例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形式,法官可以凭借正义和良心进行“造法”,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制定新的法律,只要出现侵权行为,法官均能凭借正义感和良知进行规范和救济。因而在英美法系国家,投资人参与金融创新工具投资的安全水平很有保障,积极性很高,资本市场由此迅速壮大并占据主导地位。

立法理念的差异。大陆法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前瞻性的事先立法,即现在的立法要能规范未来,甚至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有效。如果立法者的理性水平能够达到无所不知的程度,通过前瞻性立法自然可以实现很好的规范制约作用。然而立法者的认知水平事实上很有局限性,为保证法律的有效覆盖,只能使条文趋于抽象和原则。同时大陆法系国家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非常有限,只能依据现有法律进行机械的法律套用,这决定了大陆法系的立法总是滞后于活动的发展,因而无法对新事物形成及时有效的规范和制约。而英美法系国家则强调事后立法,即根据已经出现的具体争议形成判例,每一个判例中蕴含的法律原则和精神就构成了对类似事件的有效规范。正是由于英美法系这种注重具体和细节的特点,才能通过判例不断累积对资本市场的制度规范。因此,英美法系的法律完备性并非来自立法者的逻辑推理,而是来自于法官的司法实践。

由此可知,金融创新的发展变化极为频繁,大陆法系对成文法律的过度依赖使得法律规定往往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变化,法律只能机械地对既有金融活动进行制约,而无法快速规范创新金融活动;而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传统能够让法律与金融创新基本保持同步,通过快速及时的立法来保护金融创新的有序发展。法律运行机制的不同在基础层面上对金融体系形成了影响。

当然,尽管两大法系差异明显,但各自的特点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和内在要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法律发展也渐渐呈现出融合趋势,与此相适应,金融体系的融合趋势也日益凸现。

法律视角下的理财业务

基于前文分析,法律与金融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金融体系的运行无法摆脱法律体系的特征而孤立存在。理财业务与法律的关系则更为密切,忽略法律背景的理财模式很难得到有效发展。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理财规划的内涵:理财规划以实现客户财务安全、追求客户财务自由为目标,对客户一生的财务问题进行有效规划和预先安排,具体表现为以下八个工作内容: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税收筹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显然,理财规划涉及的是客户一生的财产事务处理,既有增值服务也有保值服务。如以增值为目的需更多借助于金融工具;如以财产保护为目的,法律工具显然占了上风。而无论金融工具抑或法律工具,必源于其法系背景及其金融体系,因此,发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理财规划业务进入中国势必要进行调整,并且这种调整决非简单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方法的修饰,而应彻底适应我们中国的法律、文化、经济背景。这种调整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基于法系归属的模式选择:银行为核心。一般而言,理财业务是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其业务运行必定依赖于一国金融体系。理财业务的模式选择应当以是否符合金融体系运行特征为判断标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日益出现融合的趋势,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我国虽然尚未正式采用判例制度,但在现实中已经出现了司法判例的萌芽,这集中体现于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某些司法解释,并且这类司法解释已经出现日渐增多的趋势。司法环节影响力的不断加强,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的法律运行机制。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大力发展过程当中,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公众金融理念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势必日益提高。这一切都昭示着我国的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无论法律体系还是金融体系,其形成与演变都将是极为缓慢的进程。中国现代法律传统主要借鉴自德国和日本,是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这一根本属性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转变。同理,我国的金融体系也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中介主导型,这一特征在短期内也不可更易。简言之,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的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都将保持基本属性不变。因此,我国的理财业务发展必须与我国的金融体系相适应——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以商业银行为主导型机构。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国家,商业银行并非惟一的理财服务提供者,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机构同样是重要的服务提供者。尤其在高端领域,投资银行的影响力更为显著,如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著名投资银行机构在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领域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显然与美国资本市场发达,资产管理业务成熟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尚未健全,资本市场尚在发展初期,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机构远远不具备提供有效理财服务的能力。因此,坚持商业银行作为理财服务的主导型机构具有现实意义。在我国,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优势非常明显:有效的信誉担保、庞大的资产规模、众多的营业网点事实上,目前相当大比例的基金和分红险就是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与此相类似,以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德国为例,该国90%以上的基金销售是通过银行代销的方式完成,而在英美法系国家,这一比率则小得多。

其次,谨慎使用创新金融工具。前已述及,大陆法传统不利于保护金融创新的发展,这是大陆法国家无一例外选择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深刻原因。在大陆法系传统下,无论金融工具创新抑或组合模式创新,都存在脱离现有法制框架的可能。进一步地,中国当前仍坚持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立法,金融产品创新更易落入法律空白区域。显然,理财规划在中国将面临一种很高的潜在法律风险,一旦出现高风险的新型理财工具,即使导致个人遭受损失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补偿。这一差异使投资者更要选择成熟的金融产品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而非以英美模式为范本。因此,我国理财业务不能盲目追求金融工具创新,如果过度使用法律无法有效保护的创新工具,有可能会导致潜在的损失。根据这一判断,由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种工具如人民币理财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基金公司提供的指数基金、配置型基金,信托公司提供的非直接融资信托或保险公司提供的投资性产品等等应当是本土理财规划师优先重点考虑的理财规划工具。

综上,受我国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综合影响,我国的理财业务应当以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为核心展开,优先使用发展成熟的金融工具,英美模式难以符合我国实际。

基于法律的理财能力完善:熟知财产法。无论证券投资规划、保险规划、不动产投资规划、退休与社会规划、教育规划抑或是财产传承规划,理财规划涵盖的方方面面均涉及金融工具的运用,毫不夸张地说,金融工具是理财规划得以实现的最主要载体。但是,在很多理财规划业务中,法律工具的作用往往显得尤为突出。

在为高端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诸多财产增值、财产保护工具中,“信托”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灵活的运用方式,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私人财富管理工具。而就信托工具本身而言,它首先起到的是法律保障功能,而非金融功能。可见,理财规划师的工作除了要运用大量的金融工具,还需要法律工具来支撑。掌握必要的法律工具,理应成為理财规划师为客户制定有效的理财规划方案的前提。

重识财产传承规划:遗产不仅涉及税收。作为生命周期现象的最好注解,财产传承规划是个人理财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我国传统理念影响,遗产管理一直是社会公众刻意回避的话题,目前对财产传承方面的关注与研究在我国表现得相当空白。因此,公众对财产传承方面的理解主要源于海外,并逐渐形成了如下认识:海外主要国家均开征遗产税,遗产税规划就成为财产传承规划的核心内容甚至是全部内容。根据这一认识往往会得出如下结论:既然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因此就无需注重财产传承问题。这显然是一个偏颇的理解,财产传承顾名思义是财产的跨代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尽量降低费用成本——如遗产税的缴纳,更要实现财产转移的良好效果。就转移效果的好坏而言,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避免财产纠纷。据权威机构统计:2004年到2006年,全国法院审理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一审案件总量都在100万件以上,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甚至治安、刑事案件日渐增多。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是财产传承规划未能深入人心,只注重财产增值而不注重财产保值管理。二是实现长期管理。千百年来,“创业难,守成更难”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可谓根深蒂固,“富不过三代”的问题如今重新出现,对于先富起来的一批高端客户,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已经被摆上了仪式日程。殊不知,对被传承的财产进行有效的风险隔离和管理,是财产传承规划的主要内容。显然,财产传承规划并非仅为税收而去,还有更复杂的工作目标存在。显然,这一规划所依赖的主要工具是法律规则以及法律属性明显的理财工具——如信托。

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个人理财在内的金融业务的发展水平与法律传统密切相关,近年来关于法系与金融发展相关性的研究已经对此加以佐证。在理财方面,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国别差异之根源就在于法系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使我们无法照搬英美法系国家的现成模式,而是在自己的法律传统及法律框架下有借鉴地开展我们自己的理财业务。理财离不开法律。

新技术新业务法律法规 篇4

一、土地管理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6.《土地登记规则》(国土[法]字第184号)7.《土地登记办法》

8.《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9.国土资源部《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44号)

10.《关于印发〈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审批意见(试行)和〈土地估价报告备案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42号)

二、用海管理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国海发〔2006〕28号)3.《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75号)

三、建设、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6.《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 7.《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8.《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

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

10.《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9号)

1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部令第80号)1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

14.《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2002年自治区政府令第9号)

15.《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2号)

证券法律业务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篇5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近日,中国证监会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对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进行全面规范。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就《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时指出,《管理办法》出台的目的之一是“借助律师法律专业技能和特殊的职业信誉,赋予其市场‘守门人’角色,使其担当第一线的监督功能”。“守门人”的角色和“第一线的监督功能”正是通过律师在证券业务中核查和验证有关事实,并形成法律意见来实现的。其中核查和验证事实即法律尽职调查,是律师在证券业务中的基础工作。

以下我们结合在证券法律业务中的实践经验,以担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的发行人律师进行的法律尽职调查为例,对法律尽职调查的目的、范围、方式及有关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法律尽职调查的目的法律尽职调查工作是从事律师工作,包括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基础,律师无论是对相关事实作出判断,还是就相关问题发表法律意见,都必须建立在扎实、详细的法律尽职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尤其是证券法律业务中,如果调查工作不细致,很可能无法发现发行人没有披露的法律风险或问题,从而导致发行人信息披露的不完整,公众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在担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的发行人的律师时,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保证律师充分了解拟申请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即发行人)在主体资格、规范运作和业务经营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从而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上市的条件、是否存在可能影响公众投资者利益的风险、是否存在上市的法律障碍等发表明确的法律意见。律师根据法律尽职调查形成的法律意见将直接影响股票是否能够发行、股票发行价格的高低、公众投资者的购买意愿,从而影响发行的成败。

除律师发表法律意见需依据法律尽职调查的结果外,发行人、保荐机构及承销机构在招股说明书等公开披露的文件中也需要依据法律尽职调查的结果。例如招股说明书的风险因素部分,很多法律风险提示是在律师、保荐机构的尽职调查基础上做出的。而风险因素的提示,对于发行人来说是将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披露给公众投资者,对于公众投资者而言是影响其投资的重要因素。如果尽职调查没有做好,导致发行人不能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法律风险提示,则发行人及有关中介结构将承担相应的披露不实、甚至是虚假陈述的责任。

法律尽职调查的范围

通常,法律尽职调查的范围包括发行人的主体资格、与本次发行上市相关的权力机构的授权和批准、本次发行上市的实质条件、发行人的设立、发行人的独立性、发行人的股本及其演变、发行人的业务、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发行人的主要财产、发行人的重大债权债务、发行人的重大资产变化及收购兼并、发行人的章程、发行人的“三会”及其议事规则、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发行人的税务、发行人的环保、本次发行涉及的募集资金的运用、发行人的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律师法律尽职调查的重点是就与发行上市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核查和发表意见,并不对审计或资产评估等专业事项进行调查和发表意见。律师在发表意见时引用有关审计报告或资产评估报告中某些数据和结论,由于出具这些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的机构是独立的专业机构,因而可作为律师做出判断的依据。但并不意味着律师对这些数据、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认可或保证,因为对于这些文件的内容律师并不具备核查和做出评价的适当资格。

法律尽职调查的方式

《管理办法》规定,“律师进行核查和验证,可以采用面谈、书面审查、实地调查、查询和函证、计算、复核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律师在从事证券业务中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办法,目的是保证最终出具法律意见时所依据的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法律意见真实、准确和完整。

在股票发行上市的证券业务中,通常律师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形式是以实地调查结合书面文件的审查进行的。律师根据对发行人及其业务的初步了解,按照发行人的组织结构、业务的惯例制作一份全面而详细的尽职调查问卷,将律师希望了解的事实及所需提供的文件以清单的形式明确列出,并且在文件的准备方面给予发行人一定的指导。在发行人将第一批尽职调查文件准备好后,律师将从书面文件的审查开始工作,并从文件审查中发现需要进一步注意或调查的问题,通过补充书面文件、与发行人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走访及咨询相关政府部门、查询工商基础档案等对书面文件的审查予以印证与补充。对于重要又无法得到独立证据支持的事实,律师将依赖于有关政府部门或者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出具的证明文件而作出判断。有时政府部门等公共机构并不能直接出具证明或其他形式的文书,律师可以将咨询或访谈结果制作成书面的备忘录或记录作为工作底稿,依据法律专业人士特别的注意义务及专业知识,对咨询或访谈结果进行核查和判断,并以此作为发表意见的依据。

有时候律师在尽职调查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些事实并没有政府部门的书面规定或其他形式的书面文件给予支持,发行人可能会提出可以由发行人自行出具书面证明,以代替相关法律文件的审查。律师在处理类似的情况时,不宜直接以发行人的书面证明来取代对事实的核查。我们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律师可以在工作报告或法律意见书中明确说明核查的实际情况,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所作出的专业判断与意见。

法律尽职调查中的勤勉尽责要求

法律尽职调查是最能体现一位律师的业务综合素质的工作。因为尽职调查不仅仅是搜集文件与资料、整理与录入的工作,还需要律师有能力在进行法律尽职调查时发现没有文件或证据印证的事实或问题,同时在得到相关的文件或资料时也要根据其专业知识或经验对该等事实作出法律判断。因此,在尽职调查问卷的准备、访谈的内容、尽职调查报告的起草、法律风险的提示以及法律意见的出具方面,无一不体现律师的专业水平。

律师在法律尽职调查中应尽的勤勉尽责义务贯穿于尽职调查的全过程,这要求律师在进行尽职调查时以事实为依据,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调查和判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律师在出具法律意见时通常要求发行人承诺并保证律师发表法律意见所必需的、真实的、完整的文件或资料已经提供,一切足以影响律师发表意见的事实和文件均已向律师披露,并无任何隐瞒、虚假或误导之处。但是,前述承诺与保证并不能当然免除律师在法律尽职调查中应尽的勤勉尽责义务。对于在法律尽职调查过程中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就能发现的问题,如有些文件或资料发行人并没有提供完整,发行人所提供的文件存在虚假的可能,即使有发行人的承诺与保证,律师仍应勤勉尽责地进行独立核查。

新技术新业务法律法规 篇6

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商品期货主要包括__。A.外汇期货 B.农产品期货 C.能源期货 D.金属期货

2、投资者以96-22的价位卖出1张中长期国债合约(面值为10万美元),后又以97-10价位买进平仓,如不计手续费时,这笔交易__美元。A.亏损625 B.盈利880 C.盈利625 D.亏损880

3、在对股指期货投资者的基本情况评估中,学历评估分值上限为()分。A.5 B.7 C.10 D.15

4、对投资者交易行为持续开展风险教育的有__。A.中金所 B.期货公司 C.证券公司 D.证监会

5、______是指由期货交易所指定的、为期货合约履行实物交割的交割地点。A.期货交易所 B.期货公司 C.交割仓库 D.会员

6、下列关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

A.在期货交易发达的国家,期货价格可以作为一种权威价格,成为现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

B.期货价格是由合约持有量最大的投资者决定的 C.期货价格能连续不断地反映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D.期货价格体现了过去的商品价格

7、在会员制期货交易所中,是负责期货交易所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A:董事 B:理事 C:监事 D:总经理

8、下列关于投机交易者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空头投机者预计未来期货合约价格将会下降,则买进期货合约 B.多头投机者预计未来期货合约价格将会上升,则买进期货合约 C.多头投机者预计未来期货合约价格将会下降,则卖出期货合约 D.空头投机者预计未来期货合约价格将会上升,则卖出期货合约

9、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制定。A.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 B.国务院财政部门

C.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 D.国务院

10、在我国,__具备直接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A.非结算会员 B.结算会员

C.普通机构投资者 D.普通个人投资者

11、在套期保值操作中,需要将____与现货市场承担风险的时间段对应起来。A:期货合约月份的选择 B:期货头寸持有的时间段 C:期货头寸的交割月份

D:期货头寸的持有时间和交割月份

12、是影响股票市场供给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A:上市公司的数量 B:上市公司的规模

C:上市公司质量与经济效益状况 D:宏观经济环境

13、应当建立期货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公示并且及时更新从业资格注册、诚信记录等信息。A:中国证监会 B:中国期货业协会 C:期货交易所 D:期货公司

14、期货交易所变更名称、注册资本的,应当经()批准。A.国务院 B.中国证监会 C.期货业协会

D.期货交易所员工大会 15、100000美元面值的3个月期国债,按照8%的年贴现率发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

A.3个月贴现率为2% B.发行价为92000美元 C.发行价为98000美元 D.实际收益率为8%

16、期货交易的结算,由统一组织进行。A:期货交易所 B:中国期货业协会 C:国务院

D:中国证监会

17、从交易头寸来看,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可以分为. A:多头投机者和空头投机者 B:大投机商和中小投机商 C:基本分析派和技术分析派

D:长线交易者、短线交易者、当日交易者和抢帽子者

18、目前最主要、最典型的金融期货交易品种有__。A.贵金属期货 B.外汇期货 C.利率期货

D.股票价格指数期货

19、中国证监会重新修订和发布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于起施行。A:2006年3月 B:2007年4月 C:2006年5月 D:2008年3月

20、百分比线中,最为重要的三条线是__。A.1/

4、1/

2、3/4 B.1/

2、1/

3、2/3 C.

1、1/

3、2/3 D.1/

3、1/

2、1

21、下列关于美国利率期货的说法,正确的有()。A.中长期国债以贴现方式发行

B.短期国债期货按指数报价,中长期国债期货按价格报价 C.中长期国债期货以实物交割 D.中长期国债通常是附息国债

22、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的检查方式包括()。A.现场检查 B.非现场检查 C.书面审查 D.谈话

23、申请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的任职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有()。A.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 B.通过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资质测试

C.具有从事法律、会计业务2年以上经验

D.具有从事期货业务3年以上经验,或者其他金融业务4年以上经验

24、下列属于期货公司风险的是__。

A.交易所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严 B.期货公司从业人员操作失误给客户带来损失的风险 C.客户投资决策失误或违规交易等行为所产生的风险 D.对期货市场监管不力、法制不健全

25、我国的期货交易所是()。

A.按照章程实行自律管理的非法人单位 B.按照章程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单位 C.行业自律性的法人社团 D.行业自律性的非法人社团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某投机者2月份时预测股市行情将下跌,于是买入1份4月份到期的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看跌期权合约,合约指数为750.00点,期权权利金为2.5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合约以点数计算,每点代表250美元)。到3月份时,4月份到期的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价格下跌到745.00点,该投机者要求行使期权,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一份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合约。则该投机者的最终盈亏状况是__美元。A.盈利1 875 B.亏损1 875 C.盈利625 D.亏损625

2、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成立源于英国商人回避__的价格变动风险的需要。A.铜 B.铝 C.铅 D.锡

3、从事期货交易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A.公开 B.公平C.公正

D.诚实信用

4、美国期货市场由__进行自律性监管。A.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 B.全国期货协会(NF C.美国政府期货监督管理委员会 D.美国联邦期货业合作委员会

5、关于对称三角形态说法正确的是__。

A.对称三角形的出现说明价格可能按原有趋势运动

B.如果原有趋势是上升,对称三角形形态完成后是突破向下 C.对称三角形有两条聚拢的直线,两直线的交点称为顶点

D.对称三角形一般应有六个转折点,这样上下两条直线的支撑压力作用才能得到验证

6、某投资者以65000元/吨卖出1手8月铜期货合约,同时以63000元/吨买入1手10月铜合约,当8月和10月合约价差为__元/吨时,该投资者获利。A.1000 B.1500 C.2000 D.2500

7、下列不属于反转突破形态的是__。A.头肩顶 B.三重顶 C.矩形 D.双重底

8、期货公司申请停业应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材料包括()。A.债券、负债结构报告

B.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核准文件 C.停业申请书 D.停业决议文件

9、下面蝶式套利的做法正确的是__。

A.买入近期月份合约,同时卖出居中月份合约,并买入远期月份合约,其中居中月份合约的数量等于近期月份和远期月份数量之和

B.先买入远期月份合约,再卖出居中月份合约,最后买入近期月份合约,其中居中月份合约的数量等于近期月份合远期月份数量之和

C.卖出近期月份合约,同时买入居中月份合约,并卖出远期月份合约,其中远期合约的数量等于近期月份和居中月份数量之和

D.先卖出远期月份合约,再卖出居中月份合约,最后买入近期月份合约,其中近期合约的数量等于居中月份和远期月份数量之和

10、以下期权价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正确的有 A:看跌期权中,标的物价格与期权价格成正相关 B:看跌期权中,执行价格与期权价格成正相关 C:标的物价格波动与期权价格成正相关 D:到期日剩余时间与期权价格成正相关

11、下列关于我国期货交易代码的说法,正确的有__。A.阴极铜合约的交易代码为CU B.黄金合约的交易代码为G C.天然橡胶合约的交易代码为RU D.燃料油合约的交易代码为Pu

12、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品种,按生长季节划分的品种包括__。A.春小麦 B.夏小麦 C.秋小麦 D.冬小麦

13、以下属于期权买期保值的有 A:买进看涨期权 B:卖出看涨期权 C:买进看跌期权 D:卖出看跌期权

14、下列关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

A.在期货交易发达的国家,期货价格可以作为一种权威价格,成为现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

B.期货价格是由合约持有量最大的投资者决定的 C.期货价格能连续不断地反映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D.期货价格体现了现阶段的商品价格

15、套期保值的方式主要包括 A:循环套保 B:套利套保 C:预期套保 D:策略套保

16、期货合约标的的选择标准有______。A.规格或质量易于量化和评级 B.价格波动幅度小且频繁 C.价格波动幅度大且频繁

D.供应量较大,不易为少数人控制和垄断

17、关于基金,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__。

A.商品基金与共同基金在集合投资方面存在共同之处

B.对冲基金作为私募基金,按照操作方式和投资者数量可分为两类 C.对冲基金经常运用对冲的办法去抵消市场风险,锁定套利机会

D.共同基金投资组合的资金不得以任何方式配置到期货等衍生品市场领域

18、金融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包括。A:有价证券 B:利率 C:金属

D:金融产品的相关指数产品

19、若某账户的总资本金额是10万元,为了规避投机风险,该投资者的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

A.每份黄金期货合约的保证金要求为2 000元,该投资者持有5份黄金合约头寸

B.每份锌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是5 000元,该投资者持有2份锌期货合约头寸 C.每份黄金期货合约的保证金要求为2 500元,该投资者持有10份黄金合约头寸

D.每份锌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是4 000元,该投资者持有1份锌期货合约头寸 20、一般情况下,结算会员收到通知后必须在____将保证金交齐,否则不能继续交易。A:七日内 B:三日内

C:次日交易所开市前 D:当日交易结束前

21、与商品期货相比,金融期货的特点有__。A.交割便利

B.全部采用现金交割方式交割 C.期现套利更容易进行 D.容易发生逼仓行情

22、期货从业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修订)》,下列人员或机构可以向中国期货业协会举报的是()。A.其他期货从业人员 B.其他期货经营机构

C.聘用期货从业人员的期货经营机构 D.投资者

23、三角形的种类分为__。A.上升三角形 B.对称三角形 C.下降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4、期货投机和套期保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__等方面。A.参与市场 B.交易目的 C.交易方式

D.交易风险与收益

25、期货公司交易、结算、财务业务的办理应当坚持__原则。A.相同部门的不同人员分开办理 B.不同部门和人员分开办理 C.所有部门统一办理

网上银行业务中的法律责任 篇7

关键词:网上银行,交易风险,法律责任

1 网上银行业务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银监会在对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监督和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上文所述情形之一的,将根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有关法规进行处理,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强制停办部分或全部网上银行业务。

《电子签名法》第27至33条,规定了违反该法的相关行为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为网上银行交易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2 事故、故障造成损失时当事人的责任

网上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对服务系统的依赖性极强,网络系统的事故和障碍所引发的法律责任的追究是银行和客户均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法律对此问题尚未专门规制,我国立法有必要对此进行完善。

2.1 电子交易的硬件与软件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交易错误或交易不能

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有赖于计算机系统、手机等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硬件质量存在问题可能带来银行客户的损失。由于法律一般都规定银行有义务保障对当事人服务的及时和准确,因此由服务硬件所导致的错误或不能,也应由银行负责。美国《统一商法典》在确定银行对迟延、不当、失败履行支付令时,银行有义务向基金移动的受益人或支付指令发出者支付利息。该法典并未对发生迟延、不当或失败的原因作具体限定。很显然,这种事故的发生的原因也包括硬件系统存在的问题。该法典还进一步强调,银行的责任不能由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所改变。其目的是为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当然,如果硬件所引发的事故是由于硬件设备本身的质量不合格所致,则银行在对客户承担法律责任后,可向设备提供者、生产者追究有关责任。从银行与其客户的关系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法律不宜要求客户直接向设备提供商追究责任。

软件或具体操作程序问题导致服务上的迟延、不当或不能,有关的法律责任之承担同硬件质量问题所致的责任承担应是一致的,即应由银行承担责任。由于网上银行业务所需的软件技术的条件如何,直接关系到网上银行服务的质量高低,诸如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报文摘要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都是网上银行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银行的准确、安全的服务承诺,也是对这些技术条件准备的承诺。如果银行的有关技术条件不足,则自然应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但是,问题在于技术条件的要求无法用明确的量化指标来指明,银行在此时的责任承担是基于过错责任还是基于无过错责任原则呢?倘若基于前者,不仅对消费者不利,而且难于确定过错的有无;基于后者,虽然看起来对银行不公平,但既有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助于促进技术的改进。

由于网络经营商的过失所致的事故或障碍,应由网络经营商承担法律责任。从网络商、银行、消费者三方关系的角度来看,应由银行先行承担法律责任。因为银行在利用网络建立银行服务项目时,网络商对其服务的安全性给予了相应的承诺,而银行又与其客户之间存在服务安全的承诺关系。相反,银行客户则未与网络商建立直接的法律关系。另外,从保护消费者角度来看,也应由银行先行承担责任。当然网络经营商的责任并不能由银行与客户的协议来约定,而只能由银行与网络商的服务协议来进行约定。

2.2 不可抗力导致的事故或障碍

在各国,不可抗力通常都是民事责任全部免除或部分免除的根据之一。在网上银行交易中,因不可抗力所导致的事故或障碍,有关的法律责任应纳入全部或部分免除的范围。但是,不可抗力的具体界定则是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因为网上银行交易不同于传统的民商交易,影响电子交易而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事件可能有新的表现。传统立法所含纳的战争、自然灾害等事件仍然应该纳入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之中。对于某些网上银行在网银协议中将难于预见、难于克服、难于避免事件引发的问题,纳入不可抗力的范围是值得商榷的。

2.3 网上银行交易中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

网上银行在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主要有:(1)消费者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在网上银行交易中,消费者的资金风险可来自于消费者所用卡被盗窃或经电子计算机系统传递的电子信息被操纵或被干扰等国际化的违法行为。消费者的损失风险还偶尔来自于电子交易操作中的错误。另外,网上银行发生无清偿能力或破产或其他原因致使银行无法承担有关的法律责任。(2)网上银行未能按消费者要求的时间、地点、数量来完成网上银行交易的风险。这类风险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银行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过错,也可能是由于当事人在发出交易指令时有误所致。(3)消费者个人隐私被披露。网上银行交易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银行及网络服务提供商都可能掌握消费者的许多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会被不适当地利用或披露,以致遭到他人的欺诈利用或用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目的。(4)针对网上银行交易发生的刑事犯罪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

为防范消费者利益受损,可通过两方面的途径:一是消费者和银行的个人防范措施,如消费者个人注意防止交易工具的遗失、密码的泄露;二是国家以法律的方式确立强制性的消费者保护机制。

从目前各国的实践来看,国家保护机制主要有:法律要求网上银行将电子交易的具体风险、交易的操作规程、交易工具的技术革新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等进行披露。这有助于消费者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并提前预防交易风险。如美国联邦法规定电子资金的移动的条件应在订立有关资金移动的合同时向消费者披露,该披露应以具可读性和可理解的形式作出,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事项:1)消费者对所授权的电子资金移动应承担的责任,及根据金融机构的选择权负责通知电子交易工具的遗失或被盗;2)电子资金移动的种类和特性及有关频率的限制;3)进行此项交易的费用和权利;4)消费者要求停止支付预先授权的电子资金移动及重新启动该项程序的权利;5)消费者根据法律规定享有接受电子资金移动有关文件的权利;6)金融机构依法对消费者的责任,等等。

参考文献

[1]朱绵茂.金融电子化与法律概述[J].金融法苑,1998(1).

[2]朱绵茂.网上银行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问题[J].金融法苑,1998(3).

[3]刘卫宁,宋伟.电子商务中在线支付的安全保障[J].计算机应用,1999,19(7).

[4]唐应茂.网上银行的支付(二)——电子支票的法律地位[J].金融法苑,1999(16).

新技术新业务法律法规 篇8

关键词:银行理财;快速发展;异化问题

银行理财业务“井喷”式的增长,在拓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增加投资者理财可选范围的同时,也因制度设计与执行、资金运作与管理、风险识别与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而演变成为变相高息揽存和规避监管指标控制的工具,严重削弱了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对此笔者对某市多家银行进行了专题分析和调研。

一、当前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异化问题”

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如至2012年9月末,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已达6.73万亿元,比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增加2.14万亿元,增长近47%。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拓宽了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接轨速度。但由于管理相对滞后与不足,理财业务在资金归集、期限设计、运作模式上所出现的“异化”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资产池理财因资金运作混乱而潜在资金错配和收益计算失实风险。由于资产池理财产品滚动发行,长期占用,池内理财资金与自营资金隔离不清,运作不透明,无法与项目一一对应,给一些银行借机互持次级债、违规自买自卖等带来机会,潜在严重的资金错配风险。同时,还由于部分资产池理财资金未进行实际投资,产品募集后即留存于托管专户,预期收益率也基本参照市场及同业竞争对手的定价情况确定,产品到期后直接按预期收益率兑付收益,也使每期理财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无法准确计量。如2009年至2012年6月末,某银行金融市场部向社会发行“非保本”、“保本、“天天开放式”等五类资产池理财产品,募集资金91589亿元,每期理财产品在设计时未明确具体投向,预期收益率不是依据具体投向及比例、成本和收益等测算得出的,而是参照市场及同业竞争对手的定价情况确定,理财收效计算失实。

(二)结构性理财因模式设计异化而成应对监管指标考核推手。结构性理财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基础上,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债券、一揽子股票、基金、指数等各类参数挂钩,使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保本的同时,有机会获得比传统存款更高收益的一种理财业务。由于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的本金部分可纳入存贷比中存款的计算口径,所以部分银行为缓解存贷比压力,便以结构性存款理财之名发行未设计收益挂钩模型的理财产品,其目的就是增加存款规模以应对监管部门的存贷比考核。2011年7月短期和超短期理财限发令后,结构性存款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明星”就是一个例证。而实际上,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大多数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名义上收益部分和外汇期权等挂钩,操作模式也与理财产品无异,但实大都与外汇期权等没有直接关系,到期后却按照与客户约定的利率进行返还,这已经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结构性存款,而是打着结构性存款旗号涉嫌高息揽存的理财工具。如某银行青岛市分行就曾经利用该类产品兼具理财与存款的特性,向公司客户发行不含收益挂钩模型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再为其办理理财质押贷款,以达到虚增业务规模,并满足销售理财、营销存款及贷款等多项考核要求。

(三)非保本理财因规预期收益率兑付而使其会计核算失真。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一般由购买客户自行承担,所以一般都在银行表外核算,而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与银行按约定的方式承担,所以一般都在银行表内核算。但调查发现,由于多数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纳入了银行资产池管理,具有资金与投向不能对应,每期收益不可计算,并多按预期收益率兑付收益等特征,已具各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特质,应全部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而未纳入表内核算,导致会计核算失真。如某行由于营运管理部和托管业务部没有核算其非保本收益资产池内理财产品的负债、资产净值以及应付客户收益状况,截止2012年6月末,该银行共有4502亿元非保本、非保本一对一和滚动开放式理财产品未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核算,严重违反了监管部门关于理财产品发行“三不准”原则。

(四)利用理财产品绕道发放贷款变相突破信贷规模控制。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遵守信贷资产和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各项规定,不得使用理财资金(即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汇集的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但由于受存贷比及信贷规模控制,某些银行基于效益考虑便利用投资于信托受益权(如股权、企业应收账款)的理财产品变相向企业融资,从形式上看,这种信托收益权(含股权收益权转让)转让方式业务,具有明显的理财产品特征,但实质却是银行贷款,却没有在银行贷款科目中统计,相当于变相突破了监管部门的信贷规模控制。如2009年至2012年6月,某银行金融市场部和公司业务部通过理财业务累计向企业融资3801亿元。其中,保证收益类相关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自营单位理财投资成本”和“自营个人理财投资成本”科目中核算,却未在贷款科目内反映。而非保证收益类相关业务即未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业未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外反映。且这些变相融资业务,银行买断收益权日期多在信托计划成立的当天,有的甚至先将资金支付转让人,再通过虚构信托受益权转让方式为客户融资,变相规避信贷规模控制意图十分明显。如,某银行于2011年5月以其年金理事会名义与铁道部签订委托贷款合同,同日即将该委托贷款的收益权转让给金融市场部,并以企业年金理事会名义、用理财资金池中的资金委托总行营业部向铁道部发放委托贷款100亿元,融资业务在委托贷款中核算,却没有体现在银行信贷规模中。

(五)理财业务托管职能异化导致自己托管自己现象发生。关于理财业务托管问题,银监会在《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中明确,“商业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应委托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托管理财资金及其所投资的资产”。由于相关制度没有对托管行应履行职责的具体规定,也没有禁止具有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不得为自身理财业务实施托管的限制性条款,一些银行便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和管理上便利的考虑,对理财业务托管实行了“自己托管自己”的管理模式,由于这种托管方式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受到限制,致使托管职责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等现象不断发生。以某银行为例,由于其具备托管行资质,故其大部分理财资产均采用行内“自己托管自己”的管理运作模式,比照基金托管业务要求的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职责履行存在差距,使理财业务的合规风险不断扩大。

(六)银行理财产品法律主体资格异化导致理财购买中的法律关系混乱。虽然银行理财业务在近几年迅猛发展,但它主体资格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特别是银行与客户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中发生的法律关系,究竟应该定位为“委托代理”关系还是“信托”关系,法律界一直存有争议。

理财产品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首先,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交易对方只能是银行,而非真正的相对方(理财产品),这违背了客户与投资对象之间的信托约定;其次,很多不同的理财产品由同一家银行代理,彼此间缺乏独立交易,这不利于理财产品市场的做大做强。再次,客户购买的是理财产品,却完全按照银行程序进行,手续繁琐,流程复杂,不利于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与自营业务之间的隔离;最后,客户在购买的过程中,可能会把理财产品与银行自营金融产品相混淆或产生歧义,从而作出错误决定,可能导致银行违规运作。

二、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异化问题”带来的风险

(一)利用理财业务“曲线”发放贷款,弱化了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目前,各银行除了将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为同业存款外,很大一部分还将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用于购买银行间市场企、公司债。企业债、公司债,进而转化为实质上的银行贷款。这些贷款由于管理不规范而投向了监管禁止的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形成了事实上的“影子信贷”。而银行通过“理财”捷径,在不占自身信贷规模的情况下进行表外融资,既满足了大客户融资需求,又赚取期间利差,并将银行或有的表内资产“表外化”,绕过监管部门对信贷规模的调控,客观上减弱了国家宏观调控、抑制通胀的政策效果。

(二)银行记账方式不科学不审慎,影响了部分监管指标的真实性。由于多数非保本型机构理财产品被赋予了保本性质,却要按非保本型理财进行会计核算,不计或少计风险资产;由于“自己托管自己”模式在会计核算、托管监督、托管核算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使;由于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的本金部分可纳入存贷比中存款的计算口径,虚增存款规模;由于各银行均不将授信类机构理财产品计入信贷资产,在拨备覆盖率指标的计算中未将其合并入分母,银行风险资产总量计算不足,会计核算失真和失实,导致监管考核指标被人为调整,进而影响了部分监管指标的真实性。

(三)理财产品风险承担主体错位,加大了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难度。对占绝对比重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机构理财产品而言,根据买卖签订的理财合同,购买方应承担产品到期兑付风险,发行方主要承担声誉风险。但如果通过签订“隐性契约”或“阴阳合同”,使理财产品正式合同成为名义合同,甚至在附加合同中注明该基础资产到期时以银行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作为还款来源等情况。一旦产品到期无法兑现本金和收益,银行必须按照隐性条款或合同保证兑付,使银行成为融资方违约风险的实际承担者。同时,银行在配置资产池管理模式下的理财产品资产时,有时需要通过自营账户进行购置,然后再过渡给理财产品销售部门,导致理财业务所持有的资产与自营业务持有的资产缺乏物理性的防火墙,给银行机构利用理财业务资产和自营业务资产之间转移风险或收益提供了方便,导致理财业务的管理难度被加大

三、加强理财业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地位。亟需修改《信托法》,将包括银行理财产品、银行资产计划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明确定性为信托业务,为确保理财资金稳定、严格独立核算等基础性问题解决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要达到此目的,关键是要让投资者意识到不同产品间的风险。亏损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应该引导商业银行发行不同风险属性的资管产品,在商业银行履行了卖者有责的情况下,应该让投资者完全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在实质承担风险后,会理性选择产品,从而达到合理引导理财资金之目的。”

(二)强化资产池理财业务管控力度。要明确开办资产池理财业务的基础条件要求,包括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业务运作流程、专业人员储备以及其它审慎性准入条件等,督促各商业银行按照“内控先行”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资产池理财业务的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要严格资产池理财产品的发行,确保资金资产的匹配,防止风险在池内蔓延,严防银行利用隐性保证条款实施监管套利。要规范资产池理财产品的管理行为,防止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理财和复杂理财交易变相自买自卖和资产不对应情况,防范资产捆绑运作产生的道德风险。要统一资产池产品会计记账,统一资产池产品核算标准和会计科目,防止各银行各自为政,乱入科目,规范商业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可允许投资结构相同、产品性质相同、品种相同的理财产品实行“资产池”组合管理,但必须做到每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计算,否则坚决禁止。

(三)校正银行理财业务经营导向。商业银行绕开监管开发理财产品,拓展理财业务,实施冲时点、稳存款的行为,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管理部门虽然要求商业银行改进存贷比考核方法、每日报送存贷比指标,但实际上仍以月末、季末指标考核为主。为此需彻底改进存贷比指标考核办法,监管部门要以每日存贷比替代期末存贷比指标,以强有力的监管指标引导商业银行校正经营导向,规范业务行为,并辅以及时必要的风险提示和监管意见,制止商业银行的违规行为,宣示监管部门的政策意图,督促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的合规意识,明确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

(四)完善理财业务市场管理环境。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创新行为,使其或者成为规范的、以资产管理为特征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或者成为商业银行新型的存款类业务或负债类业务。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理财与资金信托统计监测信息系统,通过对全国商业银行理财数据逐产品进行统计,一方面,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叫停违规业务,避免风险取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严格执法,依法惩戒,达到有效监管的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适时运用监管、行业自律和内部监管结合的措施,引导和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

作者简介:

上一篇:拒接“舌尖上的浪费”500字倡议书下一篇:城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