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语言学名词解释

2024-07-19

共时语言学名词解释(精选6篇)

共时语言学名词解释 篇1

从共时差异看道孚语使用变化过程和语言活力

语言的共时差异往往反映历时的演变.走向濒危的语言也一样,其濒危的状态及演变趋势能从共时呈现出的差异得到证明.本文对道孚语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相关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共时描写研究,通过对道孚语语言活力降低,并且已经显露出的濒危特征进行不同类型的共时比较,分析道孚语活力降低、走向濒危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作 者:根呷翁姆 铃木博之 作者单位:根呷翁姆(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铃木博之(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吹田,565-8511)

刊 名: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NGDING NATIONALITY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7(1)分类号:H214关键词:共时差异 语言使用 语言活力 道孚语

共时语言学名词解释 篇2

关键词:延边朝鲜族,语言,共时

1.引 言

语言学家费尔狄南·德·索绪尔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学研究过程中的‘共时’和‘历时’两种观点。具 体分析,共时语言学是研究某一特定状态下的语言系统,即研究特定时间中独立的形式系统。索绪尔强调共时性研究,因为语言单位的价值取决于它所在系统中的地位而不是它的历史。索绪尔指出语言学研究采取的合理形式是语言应以共时 状态的语言体系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共时性角度分析延边朝鲜族语言的使用情况。

2.语 言的共时性

索绪尔提出:“我们看来,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 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 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部分。”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分离或者说确定语言研究的对象, 即把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与实际的语言现象或语言材料区别开来,并且将研究重心放在“语言”上。语言是在时间过程中流动的,它是有发展的。现在朝鲜族使用的语言与几十年前使用的语言有不同的部分,也有相同的部分。之所以出现与现在使用的语言不同的部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但是有些部分是没有变化的, 这是朝鲜族语言的相对静止状态。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既有相对的静止状态,又有绝对的变化状态,这是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静止的部分和变化的部分,是划分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理论依据。语言发展过程中某一相对的静止的部分叫做语言的共时性。

3.延边朝鲜族语言中的共时性分析

目前中国朝鲜族人口约为200万,主要分布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包括东北三省一些地区和其他地区散居或与汉族杂居。其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一个地区。 延边朝鲜族语言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已深深地扎根在朝鲜民族身上。调查延边地方语言使用情况,对于考察和了解中国朝鲜族语言使用的共时性有代表性的意义。

3.1本民族单一语言中的共时性

在延边朝鲜语族的语言使用方面, 双言并用指的是标准方言和地方方言的并用。延边朝鲜族的双言并用现象表 现如下:

第一,延边朝鲜族在正式场合(如课堂授课和公开发言等),一般使用标准方言,在非正式场合,一般使用地区方言。比如: 朝鲜族在家庭或与朋友之间交流时一般使用非标准朝鲜语。比如:‘Ni,Mwo Meok jaeya?或是‘Neo,Mwo Meok eotteo? (你是不是吃什么东西 ? )’的方言。

第二, 延边地区的方言对其他省或地区的朝鲜族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及吉林省内除延边以外的部分地区朝鲜族的语言中夹杂着延边方言词语,这对该地区的人来说是一种方言混用现象, 对朝鲜族语言来说是方言词语整体化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因使用不同方言词的人长期互相接触的结果。 比如:黑龙江地区及吉林省内除延边以外的部分地区朝鲜族中有不少人使用朝鲜语西南方言,但又因受到延边地区方言的影响,会“借用”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的借用(混用),促使该地区方言词产生变异。

第三,朝鲜的朝鲜语和韩国的韩国语对延边朝鲜族语言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朝鲜制定的语言规范原则对延边朝鲜族语言规范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中韩的建交,韩国语对延边朝鲜族语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延边朝鲜语言中产生了语言混用现象,导致形成了多余的同义异形词,进而影响了书面语的规范化。虽然延边朝鲜族语言里有规范词语,但作为同义异形词的韩国词语在我们身边泛滥。比如,

3.2多种语言混合使用中的共时性

生活在以汉语为普通话的中国, 朝鲜族语言必定会受汉语的影响,更何况中国朝鲜族人口的增长幅度,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小。195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时,朝鲜族人口曾占延边地区人口的65%, 而到1976年下降到了41%,1996年下降到了39.9%。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锐减到20%,2050年将会下降到15%左右。正因为人口的减少,随之语言环境的缺失,使用本民族语言人数逐步减少。延边朝鲜族语言特征正在逐渐弱化,朝鲜族不得不把多种语言混合着使用。

3.2.1朝 汉双语并用

延边朝鲜族的双语并用因居住地区、生活环境、社会阶层不同,使用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延边自治州朝鲜族人口占自治州总人口的40%, 虽然有关文件明文规定在自治州内以朝鲜语为第一语言,但实际上使用的第一语言是汉语,朝鲜族中层干部及事业单位的人如果不会说汉语就会受很多限制。一般朝鲜族中城市居民、干部和职员、男性公民的双语水平相 对高些,农村人口、家庭妇女中的中老年人的汉语水平则相对低些。

3.2.2词 (汉 ,日 ,英 ,俄 )的 借用

最近几年,朝鲜语与英、日、俄等外国语也有接触,吸收了新的外来语,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与此相反,借代汉语的词语较少,尤其是音借的词语为数更少。朝鲜语吸收汉语新词术语的方式,除了音借法和意译法外,还有朝鲜语所独有的方式“音读法”。朝鲜语按照朝鲜语汉字词音读法吸收的汉语新词术语为数甚多, 比如,‘Keopi’咖啡 (英),‘Kabang’包 (日 ),‘Georeumai’衣兜 (俄 ),‘Kungtyo’空调 (汉 )。

3.2.3语 言的干扰

语言的干扰是指双语接触中发生偏离语言规范的现象。这种干扰往往是由两种语言互相影响产生的(如:语言干扰不仅表现为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干扰, 还表现为第二语言对第一语言的干扰),同时表现为方言对共同语的干扰。在朝鲜族的语言表达上,这种现象是常见的,在用词和造句方面都有所体现。在用词方面,通常是把汉语里的单词随意按照朝鲜语汉字词 的音读习 惯来使用 。比如 : 把‘Jeongwon’错用为 ‘Myeongaek’,把‘Gongjja’错用为‘Myeonbi’等。

3.2.4语码的混用

语码混用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语码混用是指以一种语码为主,而夹杂其他语码的语言现象。在语码混用中,一种语言作为基础, 另外一种语言的成分是插入在作为基础语言之中的。本文讨论的语码混用是指以朝鲜语为基础语言,汉语为插入成分的语言现象。朝鲜族一般在日常生活中用朝鲜语交流时,随意夹杂着汉语原词(即按照汉语语音来读词),这是一种语言的混用现象, 一般学术界的人士或者本民族语掌握好的人是很少混用的。比如:‘Jidogyosuga Nuguibnikka?’把“导师是谁 ? ”这句话里的导师‘Jidogyosu’混用为‘Ttosseu’等。

4.结 语

浅析对共时语言学同一性的认识 篇3

关键词:共时语言学;同一性;认识

共时语言学又叫做静态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具有共时同一性,现实性和价值。这里所说的同一性,不是指历时的同一性,所以不是指某种语言或语言的某个方面从历时的角度看如何保持了同一性,而是指共时层面的同一。

一、语言间和语言内部的同一性问题

说到共时同一性,语言之间和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世界上有上千种语言,很多语言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的同一性,即使是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也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同一性。例如,汉语和英语的词类划分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而且这两种语言的主谓宾结构也具有同一性,都是SVO结构,这是就语言之间的同一性问题来说的,同一种语言内部也是如此。

举个例子来说,“花”的语音形式是“xu?”,语法功能是可数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宾语,这样看来,“花”的语音、词义、功能的同一性是稳定的。但是,“花”也可以作“花费、花销”的意思讲,这时,词的语音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而且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词语的内部同一性破坏了,便分化成两个词。我们不认为“花朵”的“花”和“花费”的“花”是同一个词,“花”之所以不是兼类词是因为二者之间没有引申或者隐喻的关系,仅仅是两个独立的词用了同一个字形,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体现出语言内部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同一性会影响到词语词类的划分。

另外,不同的词语或者语段在表达功用上会具有同一性,尽管形式上差别会很大,“往前看”和“往后看”就是典型的例子,二者都属于状中结构,“往前”和“往后”作状语限制中心语动词“看”,当我们单独看这两个方位词时,它们表示空间位置的对立,具有对立性。我们从CCL语料库中检索出下面这些例子,

[1]赵艳芳老师,您大胆地[往前]走!”

[2]所以呢这个柏拉图的理想里面也[往后]退。

但是,当我们以一个时间点为中心,从时间或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不可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会以为,当我们要考虑在这个时间点以前发生的事情时,我们说,“这件事咱们往前数数,那是三年前了”、“往前数三百年,没人能比”,当我们要关注在这个时间点以后存在的事物,我们既可以说“日子还要往前看”,又可以说“生活还是要往后看”,在这里,“往前看”和“往后看”非但不是对立的,而且竟然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具有了同一性,在这个时候它们的语用价值是一致的。

[3]虽然说,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可以[往前]追溯到很长的历史。

[4]在[往后]的岁月里,这个人又会将这种”病毒”传播给其他人或者他的下一代。

这样看来,如果我们把时间比喻成一条指向前方的直线,那么我们选取这条直线上的一个点作为定点,这个点之前的时间和事件我们统统可以说“往前”,这个点之后的时间和事件,我们应该说“往后”,但实际语用中,我们谈到时间的概念,通常在这个点之后的,我们既可以说“往后”也可以说“往前”,在这种情况之下,“往前”和“往后”的语用价值不对等了,很显然“往前”的应用范畴更广泛一些。

像这样的语言形式不同但表达功能相同的,只是变体的问题,功能一致依然是具有同一性的。这是因为语言中有不同的变体,但核心的东西是一定的,是不变的,这时候我们就说它们具有同一性。

在语言内部系统中,同音词具有同一性,同义词也具有同一性。同音词除了在语音听觉上是同一性的,例如,“枪、腔、羌、锵”,语音形式完全相同,这就是语音上具有同一性,有的同音词运用的形体是一个字,那不仅在语音上有同一性,在形式上也具有了同一性,例如,“一把锁”和“锁门”中的“锁”是两个不同的词,借用同一个形体。同义词在语义表达上会具有同一性。

索绪尔认为,“语言机制是适合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后者只是前者的对等物”,这也就是承认了语言机制的共性和个性,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但有差异的同时也有相同点。索绪尔在他的举例中认为语言中的某种机制负责着语言的语法表达是固定不变的,就像一趟车、一条街道,它在空间位置上的存在是客观的,有一定的边界,它的存在是被我们每个现实里的人所能感知到的,构成语言的不完全是纯粹的语言单位,语言还有以一定的条件为基础。

可见,共时语言学里的同一性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会具有同一性,同一种语言内部的各个方面也会具有同一性。

二、結论

共时语言学的同一性问题其内涵是十分广泛的,涉及的内容是多个方面的,本文通过列举汉语中的同音词、同义词以及语用功能价值一致的“往前”、“往后”词语进行分析,进一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了同一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对外汉语语言学高频名词解释 篇4

语音的社会属性——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一方面可以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体现出来,即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就是说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另外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参考现代汉语上册22-27页)

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情趣别特征,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揭示词义时把它的义素排列出俩,通过类属关系同别的非本类事物相区别,在根据某些特征同本类内部其他事物相区别。

世界语——随着航海事业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打破语言的隔阂,需要一种都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作为各族人民往来的工具。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理想,世界语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部分取自日尔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它世纪上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

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意音字——兼用表音、表意两种方法的文字体系。(1 分)一般是在表意字的基础上由表意字、借表意字充当的表音字、兼有 表意表音的意音字来记录语言中的词或语素。(1 分)

区别特征——语言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音位之间的对立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这种由区别因为的作用的发音特征,称为区别特征。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虚词——不能够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虚词,可以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

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也叫词形变化。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彼此并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作用(即不肥区别意义),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也就是音位变体。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半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如果气流受到的阻碍很小,只是在通过时稍微有些摩擦,发出的音节近毫无阻碍的元音,叫半元音。比如英语yes中的y[j],walk中w[w]就是半元音。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见间接体现者。语体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交际目的不同,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参考现代汉语下册307页)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音素——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

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称为亲属语言。

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是由语法结构规律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

语系——从发生学角度对语言进行分类后得出的结果,它是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所归成的类别。语言的谱系分类依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世界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这样,同一语支的语言关系最近,共同点最多;语支不同而语族相同的语言,关系就比较疏远一些;语族不同而语系相同的语言,关系最为疏远,但是仍然有来源上和结构上的共同点。至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就毫无共同来源。例如汉语和藏语同属汉藏语系。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把词的语法形式,即形态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归成类就成为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态、式、体、人称等。

语言的普遍特征——尽管语言有不同的类型,但各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语音、词义、语法等也有共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是称为语言的“普遍特征”。普遍特征反映了语言结构的一般原理。(从共性方面考察,各种语言的结构可以归为少数的类型,各种结构类型又有共同的特点。最一般的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结构的设计原理,这跟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有直接联系。语言用声音作为物质的载体,它的几十个音位形成种种组合,去和意义相结合,构成语素。语素又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词、词组、句子。语言里面的音位,意义,音义结合的语素、词,各有自己的种种聚合,为进行组合提供选择的可能。整个语言就依靠各层单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运转。不同的语言结构类型具有同样的结构原理。)

语法手段——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归成类就是语法手段。常见的语法手段有:附加、内部屈折、重叠、重音、异根等综合性语法手段和词序、虚词、辅助词等分析性语法手段。语调也是常见的语法手段。

内部形式意义——是指“词的内部形式意义是词的构成成分之一,它指的是给事物、现象命名时,作为命名依据的特征在词里所表现的意义。

语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篇5

补码:

计算机处理带符号数的编码,正数的补码就是其本身,负数的补码是原二进制码取反后加一。

BCD码:

用4位二进制表示1位十进制数的编码;分组合BCD码和非组合BCD码两种形式。

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逻辑地址由两个16位的地址分量构成,其中一个为段基址的高16位,另一个为偏移量。

段寄存器:

用于保存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和附加段的段基值(即段基址的高16位)的专用寄存器,分别是CS、DS、SS和ES。

IP寄存器:

即指令指针寄存器,用于保存下一条指令在代码段中的偏移量。

偏移量:

逻辑地址的一部分,又称为有效地址,为某存储单元距离段基址的字节数。

寻址方式:

指令获取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寻址方式包括“寄存器寻址”、“立即数寻址”、“存储器寻址”、“I/O接口寻址”等。

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

立即数:以数值形式直接给出的操作数称为立即数,立即数不能作为目的操作数。

位移量:直接以数字形式出现的偏移量的分量之一。

伪指令:用于指示编译(汇编)程序如何进行编译的指令。

位操作指令:

能精准到位对其进行读写的计算机指令,包括逻辑运算和移位及循环移位指令。

PF标志位:

用于标志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后,运算结果的低8位中包含“1”数据位的奇偶结果。如果运算结果包含偶数个“1”,PF置1,否则被清0。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篇6

摘 要

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後次序,它们是共时态存在的文化的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由此出发,本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实体、共时态、整体。

英文标题:The Synchronism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ization

从十七世纪德国法学家普劳多夫初步确立文化的概念后,学者们就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展开了诸多争论,形成了许多流派。本世纪中叶,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为大家公认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架构,包括各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系统习得或传递;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历史传统;文化具有清晰的内在的结构或层面,有自身的规律。”『1』这样看来,文化是人自己的生存活动,也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正如兰德曼所说:“尽管文化只是源于人类,而且为了保存文化的生命力,人作为承担者使用文化,并用文化来充实自己。但文化并非附属于人,而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事实上,文化可以与承担者分开,并可以由一个承担者向另一个承担者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与我们分离,如同自然先予的世界与我们分离一样。我们无法逃脱地站立在我们创造的文化世界中,也就象我们站在自然世界中一样。”『2』 个体的人一旦出生,就已经落入某种文化环境中了,这是他无从选择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文化中生存和活动并参与文化的创造的。“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的和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人与动物不同,“支配动物行为的本能,是动物物种的自然特性。…人的行为则是靠人自己曾获得的文化来支配。”『3』 支配人的行为的,表面上看是外在于人的事物及其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它们必须转化为知识、价值、意义才能内在地控制人的行为 。前人、他人的生存活动对自己的影响也是如此。这样看来,文化一方面是正在进行、不可停顿的生存活动,另一方面是寓蕴于这种当下的生存活动中并规范、调节、控制、影响着这些生存活动的知识、价值、意义。

文化活动既然是人类的生存运动,这种生存活动的基础既然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那麽,文化活动的`第一方面首先就是体现“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传递前人生存活动的经验和教训的传统文化。这是人一出生就置身于其间的、不可超越的。“人要成为全面的人,只有生存于承担了传统的同类群体中。人的文化方面只能以这种方式发展。”『4』人要成长,“个体首先必须吸收与他相关的文化传统。个体首先必须爬上他出于其中的文化高度。”『5』 这说明,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知识、价值、意义,是前人生存活动的智慧的结晶。 按照伽德默尔的看法,人作为有限的存在,是处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不管他是否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也不管他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都不可能超越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我们始终只能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理解。不管意识到与否,传统文化总是影响并形成我们,始终是我们的一部分。它当然不会是躲在久远的过去,而是就存在于人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就存在于人当下的生存活动中,存在于这种当下的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里。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思维的前提。我们固然也有许多无法控制的成见和思维定势,但我们必然要调整、修正、剔除和补充它们,在此基础上展开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新的思维活动及其成果马上就构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思维转化为行动,行动产生成果,我们就这样也参与了传统文化的创造。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存在、发展和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还是使社会的各个部分、使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保持紧密联系和统一性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基因。它从物质技术、行为规范、精神意识等等层面表现出来,集中表现在语言符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方面。

这样看来,文化包含两部分:作为文化活动的结果的这一部分,是传统文化;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修正、补充、更新的另一部分,就是现代化。它们作为文化的一体的两面,是共时态地位居于个人、社会当下的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里。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现代化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

为此,应该避免陷入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 [2]

上一篇:湖北中考优秀作文:个性真我下一篇:远离烟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