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精选7篇)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 篇1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 http:// 2009-02-16 考研论坛 pamelajiao
语言学理论 09年 真题
一、名词解释:1.克里奥尔语 2.能指 3.语言的地域变体 4.历史比较语言学 5.借源文字
二、分析题
1.饭卡 彩霞 航线 麻花 分析以上字的韵腹、变体及原因 2.层次分析 3.歧义句
(1)小王说故事很有趣。(2)连校长都不知道。
4.毕婚族、股民、晒工资、车奴、绿客、电话门、驴友……通过以上词分析新词语的产生 5.义素分析:椅子、沙发、凳子、草垫
三、简答
1.语言的功能 2.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3.韵律及其作用 4.间接言语能力
四、论述
1.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为什么汉字是仅有的意音文字? 2.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综合考试【语言1】 现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音位、发音方法、部件、语义场、形声造字法
二、填空(其他几个非常基础,没记)2.舌尖中、送气、清、塞擦音()5.汉字结构方式()()()()6.汉语的语素义包含()()两部分
三、分析 1.辨析异同
(1)雪崩——雪白(2)可笑——搞笑(3)合并——合格(4)笔友——笔误 2.判断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假如 端倪 星星 锋利 放大 老板 垂直 3.辨析(1)出太阳了——太阳出来了(2)打算调查——进行调查
四、简答
1.汉字辅音特色 2.汉字会意字 3.词的兼类和活用 4.汉语语序重要性
五、论述(五选三)1.汉语音节特点
2.汉语词的音和义的关系 3.汉语词法特点 4.汉语表达的得体性 5.谈谈当今全球“汉语热” 古代汉语
一、找出古今字或通假字
1.……庄公寤生……2.辩乎荣辱之境 3.亡不越竟 4.能为文收责于薛乎? 5.小知不及大知
二、造字法:及 斤 碧 旦 止 北 刀 尖 悶 颖
三、翻译(文章选自孔子《大同》——《礼记•礼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之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将军族》中,“三角脸”和“小瘦丫头”五年后相逢在()
A、台北市的一个咖啡馆 B、大陆的一个火车站
C、一个牧场 D、一个乡村的葬礼上
2、小说《女房东》以独特的构思,写了一实一虚两个人物,他们是()
A、乔治和沃克太太 B、老柴和沃克太太
C、乔治和女邻居 D、老柴和女邻居
3、开篇提及水粉画《患难小友》的作品是()
A、《怀念萧珊》 B、《记波外翁》 C、《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D、《鲁鲁》
4、《与李贺共饮》中李贺性格的主要特征是()
A、狂放傲岸 B、文雅沉静 C、木讷厚道 D、积极入世
5、《太阳下的风景》以两代人所走过的人生历程的对照为叙述线索,这两代人是()
A、胡适、沈从文 B、郁达夫、沈从文 C、沈从文、黄永玉 D、沈从文、张兆和
6、余秋雨《夜航船》一文的主题是()
A、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因循守旧、脱离实际的传统的批判
B、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文人气质的赞美和弘扬
C、对中国古代文人博学、散淡境界的向往
D、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重义轻利、重情轻理思想的批判
7、《苹果树下》一诗中,诗人用苹果来比喻()
A、勤劳 B、姑娘 C、思念 D、爱情
8、《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在参军前的职业是()
A、唱戏的 B、卖灶糖的 C、拖毛竹的 D、弹棉花的
9、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是()
A、欲抑先扬 B、欲扬先抑 C、辛辣的讽刺 D、精细的心理描写
10、下列属蓝星诗社的作家是()
A、白先勇 B、余光中 C、洛夫 D、邵燕祥
11、台静农《记波外翁》中的波外翁是作者的()
A、恩师 B、朋友 C、学生 D、父亲
12、以平常心和普通人的情感,来描写表现“文革”时期夫妻离情、母女别意和女婿之死,提示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关系的作品是()
A、《怀念萧姗》 B、《记波外翁》 C、《太阳下的风景》 D、《下放记别》
13、下列具有散文化的特点的小说是()
A、《“锻炼锻炼”》 B、《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C、《陈奂生上城》 D、《受戒》
14、散文《庐山面目》重点记叙描写的是()A、天桥和含鄱口 B、小天池和仙人洞 C、花径和五老峰 D、黄龙潭和白鹿洞
15、将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作为题记的诗歌作品是()
A、《冬》 B、《听听那冷雨》 C、《草木篇》 D、《将军族》
16、穆旦的《冬》写作于()
A、文化大革命初期 B、文化大革命高潮期 C、反右运动后期 D、新时期初
17、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的作品是()
A、《相信未来》 B、《岁月》 C、《有的人》 D、《太阳下的风景》
18、通过枚举有关和尚的民谚逐步加深对现实的批判力度的杂文是()
A、《法门寺》 B、《三个和尚》 C、《和尚之喻》 D、《受戒》
19、塑造了一位走了三十里夜路,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的乡村少女形象的作家是()
A、张洁 B、铁凝 C、宗璞 D、杨沫
20、小说《棋王》的主人公是()
A、阿成 B、阿城 C、王医生 D、王一生
21、下列属于“朦胧诗”一类的作品是()
A、《有的人》 B、《慕尼黑》 C、《双桅船》 D、《与李贺共饮》
22、《陈奂生上城》中,将陈奂生送进医院看病的是()
A、招待所服务员 B、陈奂生妻子 C、县委书记 D、车站服务员
23、小说《“锻炼锻炼”》在艺术上的特点是()
A、线索比较多,但情节完整、结构精当
B、叙事写人多用白描手法,注意刻画人物形象
C、语言典雅洗练,幽默风趣
D、积极探索心理描写的新方法
24、《游园惊梦》中,被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的是()
A、朋红 B、露凝香 C、蓝田玉 D、桂枝香
25、虚拟的啤酒店主妇这一形象出自()
A、《慕尼黑》 B、《与李贺共饮》 C、《春天,遂想起》 D、《麦地》
26、“„„牛比较老实,一轰就走;猪不行,狡诈之极,外相极笨,走得飞快。貌似走了,却冷不防又从身后包抄转来,„„”这段文字出自下放期间的()
A、钱钟书之手 B、杨绛之手 C、沈从文之手 D、穆旦之手
27、下列散文中属于文化随笔的是()
A、《茶花赋》 B、《法门寺》 C、《巩乃斯的马》 D、《髻》
28、在琦君的《髻》中,“髻”是()
A、作者的传家宝 B、爱情的象征和见证 C、主人公喜爱的挂饰
D、女子青春美丽的象征
29、下列描述与诗歌《相信未来》不符的有()
A、以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意象组接表现独特的个人体验
B、表现了一代人内心的失落、迷茫和悲哀
C、表达了在绝望之中对未来的朦胧而坚执的希望
D、揭露了历史的黑暗和现实的丑恶
30、海子在《麦地》中藉以表现诗歌意蕴的主要意象是()
A、麦地、麦子、太阳 B、麦地、麦子、白杨 C、麦地、麦子、月亮
D、麦地、麦子、金子
二、多项选择题
31、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刻画的主人公性格心理有()A、清贫自守、鄙视虚名 B、厌恶权贵、旷达宁远 C、爱憎分明、直言不讳
D、超越世事、超越生死 E、胸怀天下、壮心不已
32、散文《秦腔》的内容和特点是()
A、描述了秦腔专业演员的精湛演技与动人唱腔
B、描述了秦人自导自演自观自评秦腔的传统风格
C、表现了秦人刚烈、粗放、忍耐的民族气质和精神
D、叙述视点上采取内视结构,将外在景物作为个体情感投射对象
E、富于历史感和史诗韵味
33、《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采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
A、比喻 B、暗示 C、反语 D、排比 E、拟人
34、《陈毅市长》中陈毅的形象特征是()
A、豪爽率直 B、幽默风趣 C、平易近人 D、快人快语 E、狷介孤高
35、《关汉卿》一剧中,属于反面人物的是()
A、阿合马 B、何总管 C、郝祯 D、王和卿 E、白和甫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
36、为什么《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社会主义者形象?
37、结合作品内容,从“重知识、重趣味”和“议论与抒情结合”两个方面说明《社稷坛抒情》的文体风格。
38、诗歌《山民》中两次提到“疲倦”:“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儿子也使他很疲倦”。通过这两个“疲倦”,简析《山民》的主题意蕴。
四、论述题
39、分析《我与地坛》一文的主题意蕴和提示主题的特点。
五、阅读分析题
40、阅读小说《猎人与狼》,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学评论。要求:
(1)紧紧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
(2)不要借题发挥,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猎人与狼
侯希辰
猎手穿行在灌木丛中,查看前几天挖下的陷阱,可惜一无所获。当他走进一片米槠林时,微微有些心跳,那是最后一处的陷阱了。
伪装的树枝不见了,陷阱露了阴森森的洞口,猎手狂喜,端着枪走近阱口。猎物是只成年的公狼,金黄色的皮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阱底嗥着,焦躁地团团转。
靠近点,再靠近点,猎手告诫自己。小心地挪动脚步,边举枪瞄准,他只有将尖锐的弹头射进公狼的前额,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狼皮。猎手觉得手心有点湿,全神贯注地往前挪步。突然,他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耳边响起尘土和落叶的坠落声,猎手意识到,他正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他忽略了昨晚的那场大雨。
现在,猎手和凶恶的公狼,共同被困在狭小的阱底。四周是3米多高垂直光滑的泥壁。猎手心中滑过一阵苦笑:这大概就是报应吧,打了一辈子猎,结果却要死在亲手挖掘的陷阱和已捕获的猎物口中。
在猎手掉进陷阱中的那一刻,公狼被突如其来的坠物给镇住了,它转过身,目光凶狠地盯着近在咫尺的猎人,龇着白森森的狼牙,鼻孔里发出威慑的低嗥。
赤手空拳的猎手知道,无论如何是敌不过眼前凶狠的公狼的。凭他多年狩猎的经验,他很快镇定下来,也龇着牙,目光狠狠地瞪着公狼不动。
人和狼都不敢轻举妄动,互相对峙着,时间似乎静止了,不知过了几分钟或是几小时,公狼也许感到眼前的人对它并不构成威胁,也许无暇顾及,逃命要紧,公狼盯着猎人后退两步,见猎人没有反应,便掉转身,不再顾及背后的人,开始义无反顾地用尖锐的前爪飞快地扒着阱壁。
雨后的土很暄,老狼很快就在脚下扒下一堆土,把阱底垫高了一层。公狼用后腿跳上土墩,竖起前爪,继续往高处抓。
猎手很快就明白了公狼的意图,不禁在心里骂道,他娘的,狡猾的家伙!旋即,跟在公狼的身后,把公狼抓下的松土踩实、垫宽,做成台阶状。
狼和人,在这一刻成了同舟共济的合作者。人和狼,为了求生,竟配合得如此默契和协调。
只用了两个多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上的地面。狼一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
猎手最也艰难地攀援上洞口。他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
公狼见到猎人上来,全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而是偏着头,对猎人眨眨眼,然后缓缓起身,慢吞吞地朝着密林深处走去。在转过山脊时,又回过身来望了望猎人。
猎手端着枪,怔怔地瞄准着渐渐远去的公狼,僵硬的手指,没有扣下扳机,一任猎物从容地隐入林间„„
从此,猎手不再进山。他告诉别人,他已失去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 篇2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方向错位,缺乏科学性。
与理工科的实践教学有明确的技能目标、相关实体企业的实训支撑相比,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往往对本专业实践能力的目标认识不清,导致内容空泛、形式单调。具体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放羊式”的分散实习。由于一家企事业单位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只能是一两个,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社会实践难以批量组织,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课内学习脱节,与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形式上局限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化采风等,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打通行业实践与专业研究,“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从谈起。一种是就业导向的技能教学。盲目引入职业资格认证,如北京印刷学院、金陵科技学院以岗位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将获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秘书资格证书、驾驶证书等作为实践能力的标志,显然是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能力简单化为操作技能,使人才的发展潜力严重不足。上述两种教学实践将专业本位与岗位本位对立起来,缺乏立足专业本身,以综合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能力定位。
(二)实践教学的层次与模块混乱,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全局性、可持续的建设思路和发展规划。在教学管理方面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设计,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任课老师各自为战,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衔接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内专业实践与校外社会实践缺乏贯穿性,实习单位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社会实践内容的安排随机性强,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较差。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缺乏一个从课内教学、校内外实践课程全面整合的分阶段、分模块的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僵化,缺乏有效监控。
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通常与理论课教学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无法到位。
二、定位于综合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我们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综合创新能力,围绕着综合创新能力建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并没有与行业直接挂钩的专业技能,因而我们在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培养方向上,面向社会应用,提出综合创新这一实践能力的基础平台。综合创新这一能力平台向下可以涵盖教育、文化行业所需的各类技能,向上可以拓展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使纯理论的文科专业与社会应用相对接。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写作、设计、制作与解读作品中体现的创造力;二是在教育行业、出版社、媒体、文化企业等实务经营中的管理能力,以综合涵盖管理能力,以创新涵盖创造能力,两者紧密联系。学生缺乏创作经验与文学感悟能力,无法组织管理好教育、文化产业实务;缺乏组织能力,无法将个人创造融入产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以综合创新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依托实务,通过“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全面整合理论课、实验课与实践课,构建一个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教育培训、办刊物、报纸、网站与广告业务经营中参与实际工作,训练实用技能,并进一步转化、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一)改革思路。
1. 实践教学“学科化”、“课程化”。
使实践教学本身成为一个有具体目标、有完整规范要求的学科。依托“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将认识实习、专业竞赛、技能训练、社会调查、课程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践课程的形式统一落实,使专业实践教学成为内容具体、要求明确、管理规范、效果显著的本科生的必修课。
2. 实践教学“阶段化”、“系统化”。
依托“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打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连接学校与社会资源,从改革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到技能实训、校内实践、上岗实习,分阶段实施,融实用技能于文化与传播实务中,突出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实践教学“综合性”、“创新性”。
依托实务的实践教学倡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系,不断与社会对接,在专业创造与实务经营中落实创造力与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方案。
我们以综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为指导,依托“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建构一个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评价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研究性学习贯穿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教学、打通校内外实践平台,完成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体系建设,从而实现应用型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综合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方案如上图。
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实践教学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包含以下内容。
(1)一年级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专业竞赛 (学期中) 、认识实习 (短学期) 。专业竞赛以大量的专业阅读为基础,在研读、理解文学经典 (包括传播学经典案例、作品) 的基础上,以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动手改编或模仿原创,通过经典作品的剧本改编、舞台演出等活动呈现,从而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能力、初步的创作能力,以及在活动组织中的团队合作、协调管理能力。认识实习引导学生进入社会文化产业实体,初步认识行业现状,鼓励一定程度的社会问题调研。
评价方法:专业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评价,将创作内容与创作水平、后台技术与经营组织能力均纳入考核范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认识实习以实习报告为评价依据,着重考察学生对行业的认识程度。
(2)二年级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文化主题活动 (学期中) 、课程实践 (学期中) 、社会调查 (短学期) 。文化主题活动由学生自选文化专题,检索资料,研究问题,以展板、演出、报告等多样形式呈现。课程实践主要体现在写作呈现上,重在出成果。其中,汉语言专业以创作为主,创办内刊,优秀者向外投稿;对外汉语专业以留学生课外辅导为主,培养实际教学能力。课程实践与摄影摄像、平面设计等实验课程,以及教学法、采访写作等实务性课程相结合,使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化、整体化。社会调查是前一阶段认识实习的深入,一面在行业中运用实务技能,一面以专业理论分析行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交研究报告。
评价方法:文化主题活动、课程实践以实际的组织形式展开小组或单人评价,实务技能是基本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更着重考察其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社会调查以实习日志、研究报告为评价依据,考察学生的问题研究能力。
(3)三年级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采编实务 (学期中) 、学年论文 (学期中) 。采编实务以创办校内报纸、网站为依托,全部内容由学生采访、撰写、编辑,贯穿一年的实践课程将充分培育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采编能力与实用业务技能;以实务形式的产业经营模拟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报纸、网站的内容采编、广告创作与经营打通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可有效培育应用型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其中优秀人才将与电视台、报纸、专业网站等媒体对接,由行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与考核目标,实现学校—行业的合作。学年论文则是基于实务的理论总结,应以专业理论知识进入行业实践,为毕业论文的撰写作准备。
评价方法:采编实务按学生的实际工作分为采写组、编辑组、广告部、运营部,并按周期轮换,使学生熟悉文化行业实务的全过程,成绩评价立足部门的实际功能,教师分类指导、按组评价。学年论文着重考查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
(4)四年级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毕业综合实习 (学期中) 、毕业论文 (学期中) 。毕业综合实习全面进入行业实践,在前期与行业合作基础上,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师徒相授”的全程跟踪式指导实现个性化培养。毕业论文是四年实践教学的全面总结,学生在实务活动中发现问题,以专业理论分析问题,以综合创新能力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来的研究将大大改变毕业论文选题陈旧、从文本到文本的资料堆砌状况,代之以鲜活的当下性、明确的指向性和独立的批判性。文学类选题结合文学规律,研究历史文本与当代文本的产业化运用;传播类选题紧密联系社会,思考文化内容生产与产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选题或将对社会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起积极的推进作用,或将有助于解决文化产业实务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方法:毕业综合实习以实习日志、实习总结为评价依据,由导师综合全部表现,进行个别评价。毕业论文鼓励实用对策型选题。
2. 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
与行业实践紧密联系的研究性学习,创新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专业理论学习从理解作品、分析案例出发,研究社会问题,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实验教学以实用操作技能训练为抓手,突破纯就业导向的岗位技能培训,结合专业竞赛、课程实践,落脚点仍在文化传播实务的内容创作,要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实践教学伴随专业学习的始终,分阶段、分模块实现,依托刊物、报纸、网站等文化传播实务,以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切入行业实体,采编实务的行业技能,采编内容则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研究,这是文学传播类专业综合创新人才的核心要义。这样,一个以课堂理论学习为基础、技能实验教学为手段、综合实践教学为载体,始终导向实践的研究性学习体系得以构建,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面向实践、面向应用的全方位转向。
3. 校内、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合作模式。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师徒相授”的个性化培养特点很难适应学校、社会教学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在校内建设“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使学生获得充分锻炼。在此基础上,导入媒体、企业等校外资源,从校内走向社会,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有所准备,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社会教学资源的整合,避免了批量实习可能导致的走马观花的缺陷,开创了具备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特点、符合社会应用需求的新型校内—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合作模式。
摘要: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属纯理论的文科专业, 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 如何建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已经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难题。本文提出, 将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综合创新能力, 依托“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 理论课、实验课有效互动、校内外资源整合, 从而建构一个应用型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 篇3
关键词:语言实践 探索问题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 偏误分析
一、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现状
对外汉语专业要学习语言学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需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及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进行中外语言比较、中外文学比较、中外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应具有从事语言与文化等方面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的语言分析方法,具备基本的语言分析能力。而对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不间断地进行语言分析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从一年级起就开设各种语言类课程,但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追踪却发现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实践意识和实践技能。面对语言现象不知道应该从何处着手,怎样理性地去分析,而是习惯于用“我认为”或“我觉得”之类感性的经验主义的表达方式对具体的、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表述,在表述时也习惯于直接套用某些相关的规律,不考虑可能出现的特例情况,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对判断标准缺乏选择,对意义的理解不全面,理性思维意识相对较差。
(二)学生在遇到具体的语言现象时,对语言知识掌握不熟练,无法进行偏误分析,出现随意杜撰语言现象和结论的情况,这种不严谨的态度对学生在专业层面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针对语言要素进行语言对比的能力薄弱,缺乏把语言理论和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学汉语就是学汉语,学英语就是学英语。缺乏主动进行语言对比的意识和能力,严重影响到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对外汉语专业结合现代汉语学习进行语言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现代汉语课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的基本知识,覆盖面大,涉及内容广,细致繁杂。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基本规则。
为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们在授课的同时结合具体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次实践尝试。在语法部分的学习中,通过利用语料库语料,以留学生的语法使用偏误作为实践对象,通过对相关语料的筛选、分类、分析,最终给出留学生应该注意的具体意见,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针对专业需求,我们选择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语料进行相关专业的语言实践。利用语料库进行相关分析,需要熟悉基本的选择标准,需要对所研究内容进行手动输入并选择所需的标注方式,这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还需要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专门做了利用语料库进行趋向动词偏误分析的语言实践,对专业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索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
我们之所以选择趋向动词作为实践操作对象,主要是因为趋向动词在作为补语入句时除了词汇意义之外还要考虑语法意义,是表现形式较复杂的一类语法现象。
我们要求学生自行组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错词标注找出至少10个涉及到某个具体趋向动词使用的句子并进行分析,总结出现偏误的原因。
学生在接受任务时,教师对语料库的使用进行了示范,在确认学生可以自行操作之后要求学生15天内上交小组报告,共计上交5份小组报告。
通过对小组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主要有下面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选择错误
我们要求做趋向动词的分析,但有部分小组的选择对象不是趋向动词或者根本就无法在语料库中检索到。例如:
(1)说起来容易办的难……
(2)江涛猛的抬起头。
这两个句子经过教师验证,按照错词标注方法根本检索不到。
(3)他去到北京。
这个句子里的“去到”不属于复合趋向动词范围,只有“到……去”或“到……来”才属于,这说明学生对趋向动词的基本构成不熟悉。
再有,第四小组提供的10个例句中有的是复合趋向动词的混用,有的是简单趋向动词的混用,没有按照要求做某一类趋向动词的分析。
(二)不进行趋向动词对错的标注
在五份小组报告中,仅有1份报告做了对错标注,其余四份报告要么是不做标注,要么是标注了但不确定对错,学生不按要求对趋向动词进行对或错的标注,增加了教师检查的难度,这也说明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要求没有领会。
(三)对研究对象考虑不全面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只考虑语法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有些趋向动词的使用错误是语言迁移现象的体现。例如:
(4)在日本有个成语“集合三个人就文珠之智慧”,我想这可能是从中国传过来(到)日本的。
(本文所有引用例句中括号内为正确用法)
学生在分析偏误原因时认为这个句子的问题是“到”和“过来”的混用,这个句子是日本留学生写的,是学生对立足点的确定受到自身国籍影响导致的,只是一个理解性错误。
(四)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语法功能意义不熟悉
趋向动词一般都有趋向意义、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出现偏误是其中某个意义还是多个意义出现问题?若是某个意义出现问题,会是什么角度出现问题?若是多个意义出现问题,那么是理解的问题、选择的问题还是搭配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对相应的趋向动词进行细致地了解。但从学生的报告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到学生自己对趋向动词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例如:
(5)过了一个月,雨还没下下来(起来)。
(6)我就大声哭下来(起来)。
这两个句子都是“下来”和“起来”的混用,学生在分析其偏误原因时认为“下来”是状态意义,而“起来”是结果意义,实际上出现偏误是因为 “下来”和“起来”在状态意义上表现不同。“下来”是由动到静,“起来“是由静到动,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导致的偏误。
(7)人们跟我一样慢慢改下来(过来)以后,这个世界是充满爱还有和平。
这里出现的偏误应该是“下来”和“过来”在结果意义上的混淆。“下来”表示的结果意义有分离,而“过来”表示的结果意义是转变到一种好的状态。学生在分析时却认为“下来”表示状态,“过来”表示动作,完全没有从“结果意义的不同”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8)随着科学的发展,农药也是不断地发展下来(下去)。
这里出现的偏误是“下来”和“下去”在状态意义上的混淆。“下去”表示状态的继续,“下来”表示状态由动态转入静态。学生的解释却是“下去”是从高处到低处。
(9)他们的想法是走出去(走出)树林(去)。
“出去”和“出”在趋向意义上是一致的。这里出现的偏误是“出去”和“出”的混用。“出去”的立足点在处所内部,但学生却认为“走出去”是不及物动词,“走出”是及物动词。
这几个例子都说明学生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偏误原因,说明学生对趋向动词的语法意义不熟悉。
(五)规律总结随心所欲
我们要求学生在逐个分析后做规律性总结,但从报告的总结内容来看,很多总结是随心所欲的,完全没有从偏误的实际出发。
如第四小组在规律总结时根据例句中“‘下来有时表示结果意义有时表示状态意义”得出“趋向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发展”的规律。实际上趋向动词本身的语法特征就是有多个语法意义,学生的因果推导正好是因果倒置。
对例(9),学生给出的规律是“由词性决定怎么搭配”,认为“走出去”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而“走出”是及物动词,可以跟宾语,认为动词跟趋向动词的搭配由趋向动词的词性决定,这个所谓的规律毫无理论依据,是对趋向动词语法意义的随意更改。
在教师对小组报告进行具体分析后,很多学生都承认自己的语法知识掌握完全不如自己想象得那么好。缺乏选择判断标准的能力,对语法意义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想当然的东西太多,感性的东西太多,理性思维的意识相对较差。
三、对外汉语专业结合现代汉语学习进行语言实践的启示
现代汉语是一门专业课,其内容涉及到现代汉语的多个方面,特别是语法部分,涉及的规则数量庞大且划分细致,学生在学习中要接触到大量的语言基本理论和判断方法、标准,而这些基本的理论、方法等单凭记忆无法转化成为具体的分析能力,因此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进行强化,进而提升学生结合理论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能力是可行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偏误是大范围、大批量出现的,如果不能做分类处理,一个一个地进行分析是不可行的。通过语言实践,学生可以切实地认识到学好语法对实践的积极作用,进而确立必须把学到的语法理论与具体的语法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意识。这种亲自操作后得到的感受远比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来的更清晰、准确。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学会了针对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何选择判断标准,既完成了对课本上各种语法规则的再认识,又提升了分析、选择的能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引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是可以切实地提升学生结合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实践能力的。这种课程设置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教改项目《对外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引入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2JG-16706630]。)
参考文献:
[1]朱志平.汉语双音复合词属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国栓.趋向问题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英语专业考研语言学试题 篇4
语言学的资料很少,看完书后想找些习题或往年试题做做,可以起到练兵,巩固所看书本知识的作用。我收集了一些高校语言学的`往年试题供大家参考,讨论,交流一下做题的感受,也希望大家可以把自己所考学校的往年试题发表在上面,给大家一起讨论。
1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our human language is arbitrariness .Can you briefly explain what is this feature refers to ? Give examples if necessary(10 points). <北师大试题)
2 In english we can describe a story as ”a successful story“ or ”a success story ".Do you think they mean the same ? Please explain and give your reasons(10 points) ,<同上》
3 Expain the following terms ,giving examples where necessary.(50 points) <中山》 design feature macrolinguistics vowel minimal pair folk etymology aspect anopho r error analysisr metaphor
4 Language can change through blending ,metanalysis ,back-formation, analogical creation and borrowing.Give two english words for each of them (5 points) 清华试题
5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briefly.clearly,grammatically and correctly.(10 Points ) 湖南师大20
What is it wrong to assume that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the sum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which compose it ?
7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10 points) 中国海洋大学
Phoneme ,consonant,morpheme,lexicon,syntax,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emantics,hyponymy ,language ,design feature
8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20 points) 苏州大学 allophone morpheme assimilation internal authority interlanguage phatic communion
closed-class word government semantica triangic lingua franca
What is the main gramma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a sentence and a clause ? 同上
6 Translate into chinese and exemplify each of the following.(10 points )
Example : dialectal synonyms
Answer , 方言同义词, Fall and autumn are dialectal synonyms .
homography homophony gradable opposites endocentric constuction
exocentric construction
9 大连外国语学院1992年语言学全部试题 100 POINTS
List the six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language .
What are the types of morphemes ?
Illustrate the deep and surface structures .
What do u know about the semantic features ?
How does language change ?
10 Words in our mental lexicon are known to be related to one another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ds ,using examples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15 points ) 北外2003年试题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 篇5
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复习备考的这段期间,很多考生都会出现这样一段时期:学习效率很低,感觉学习的进程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更甚者,学过的知识出现模糊记忆,文科生尤为明显。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瓶颈效应”。那么,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遭遇了学习的瓶颈效应后,我们该如何克服呢?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首先、学习态度或散漫或过度紧张
经过一个暑假的放松时间,现在突然变成了学习时间,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不习惯,一部分自律性强的学生可能很快就会进入状态,但是也会有一些同学迟迟无法调整好心态,造成复习时间断档,学习计划中断,不仅大大影响强化阶段的复习,对于之后的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不良作用,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将暑假这个复习的好时机掌握好,及时调整好心态,投入到强化复习中。
然后、考验复习参考书的选择
在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参考书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多上一些考研网站去看看有哪些材料比较好,以前我是经常到那个文成暨大考研网去找复习资料的啦,在这里顺便推荐几本个人觉得比较好的,那就是《高级英语》(修订本,第2册)张汉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级英语》(修订本,第1册)张汉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汉翻译教程》 张培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语言学教程》(第4版)胡壮麟 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德语》(第3册)张书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德语》(第2册)张书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德语》(第1册)张书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大学法语》(第3册)李志清 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大学法语》(第2册)李志清 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大学法语》(第二版)(第1册)李志清 高等教育出版社。其实选择考研参考书在于精,不在于多,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
最后、做题一定要讲究方法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 篇6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间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就造成了对汉语理解、学习和运用中的障碍。“你长得很漂亮”这样的句式与表达方法于他们不陌生,而在诸如“你吃饭了吗?”、“上哪去呀?”这样的“中国式”打招呼的方式,在外国学生看来严重涉及到了个人隐私,不仅不能表示友好关爱,反而还不受喜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解决这类问题不能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上,要将文化教学结合重视起来,告诉留学生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极其背后的原因,理解才能运用于交际。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 篇7
关键词:语言,性别差异,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语言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变异。从性别角度来看,有性别语言:从广义来说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和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男性和女性在使用语言时究竟各自具有哪些特征呢?能否利用这些特征来进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呢?以下,笔者将从性别差异体现较为明显的两个角度入手进行简要分析。
一般来说,男孩比较喜欢参与冒险、体力性的活动游戏,女孩喜欢参与文静、较手工性的活动游戏。比如说,男孩喜欢打球、玩“警察抓小偷”,而女孩更倾向于玩布娃娃,办家家酒。这种兴趣差异也影响到其长大的兴趣爱好取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身边的朋友谈论话题的差异。一般来说,男性更喜欢谈论各种体育活动,发生的国家大事,各自的工作情况,并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女性更喜欢谈论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家庭工作琐事,或是身边朋友的琐事,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阳刚之气”形容男性,用“婉约若水”形容女性的原因之一。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绝不是说男性只谈论政治、军事、性、金钱、体育等,女性只谈论儿童、家庭、家务、情感、时尚等。以往的社会中,女性总是深锁闺房中,因而能接触到的也就仅仅是家庭、家务等琐事,男性主外,接触的也常常是政治、军事等。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与社会接触的多样化,女性参与到了职业群体中,各行各业都有女性的影子。女性谈论话题也会涉及国家大事,男性谈论话题也会涉及家庭教育。不同性别的人在使用语言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只能说是一般特点,但并不是绝对的。
男性和女性在交谈的话题选择上存在差异性,那么如何利用此特点组织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呢?根据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目标的四大特点:“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我们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讲求按照不同的年龄、不同目的的学习者的需求来编写教材;编排也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要讲求语言的交际性原则,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生动形象。以中高级教材编写为例。倘若现编写“女性教材”,即可以采用以话题为纲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方式,然后寻求在话题中体现功能和结构,从女性常接触到的场景来提取话题点,如:家庭生活、商场购物等。相应的,课文所要展现的语言项目也就有所不同了。从词汇上来看,重点词汇将是聚焦于“生活”等,而表达技能训练也将聚焦于“如何讨价还价”,等等。同样的,倘若编写“男性教材”,即可以从男性常接触到的场景来提取话题点,如:工作单位等。重点词汇主要是关于“公司、薪金、职位”等专业词汇,从表达技能上来看,男性教材主要训练学习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议论功能要多于抒情功能。所编写的教材还可以配套相应的视频短片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巩固学习者所学知识点。例如,学习“美容化妆”话题课时,可以配套介绍各种流行化妆品或是化妆方法。一方面课文本身就是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加之以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就可以把教材的趣味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从表面上看,谈到词语的使用都离不开其依托的话题。正是因为男女在谈论的话题上的差异,造成了各自使用词语的差异。女性使用到“家庭生活、商场购物、孩子教育、感情问题、美容化妆、瘦身减肥”等方面的词语要高于男性,男性使用“工作单位、政治军事、体育竞技、科技自然”等方面的词语要高于女性。其次,究其深层原因,从心理差异上来看。有人研究得知:女性在视觉反应上(包括分辨颜色和表情变化)要强于男性,因此,女性使用颜色词要比男性更为精准和多样化。比如说,形容同一种颜色,男性使用的词语可能只是“蓝色”,而女性使用的词语能够精确到“天蓝色”。可见,女性对颜色词语的要求量要大于男性。
从词类上看,正是因为女性更加注重于感情的表达,所以女性对感叹词、语气词的使用频率要高于男性。女性在表达惊讶时,常常使用“呀!”“哎呀!”“妈啊!”“天啊!”等。但是男性一般对惊讶都是“不露声色”,这样才能体现出男性沉稳的特点。在表达不满的情绪时,女性可能使用“真是的”、“太过分了”等语句,但是男性可能倾向于使用“哼!”“呸!”等词,甚至使用一些脏词脏话。另外,从语气词上看,有人研究得知在疑问句中,“吗、嘛、啦、呢、吧、啊”等语气词在女性言语中的出现频率大大高于男性。(曹志斌1987)而语气词用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都是后附和轻声的。说话轻而柔即是女性说话的一大特点。男性说话重而刚,如果使用过多的语气词,容易给人一种“没有男子气概”的感觉。与话题选择相似的情况是,词语的选择也没有定式,并没有规定女性只能选择使用哪些词语,男性只能选择使用另外哪些词语。它们中间并没有明显的过渡带。
既然男性和女性在词语的使用上存在差异,那么又如何将这一特点编排入对外汉语教材中呢?同样,根据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目标的四大特点,要按照学生的需要来编排教材。例如,女性对颜色词的精确度比男性要高,那么在女性教材中,就要把生词表中的颜色词编排得比男性教材生词表中的颜色词丰富。同样的,因为女性使用语气词、感叹词的频率要比男性高,那么在课后的习题中,女性教材就要适当地提高对这两种词类的操练度。从此教材存在的问题上来看,这样的性别教材不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现行的课堂基本上都是由男女生混合而组成的,但是性别教材的投入使用就需要一个实验组进行教学。所以笔者认为此类教材更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同时,从教学对象来看,此类教材只适用于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学习者使用。
总之,利用语言的性别差异来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有着常规教材所没有的优点,但是如果想要投入真正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则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齐沪扬, 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
[2]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
[3]艾晓明.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推荐阅读:
四川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2008年考研试题06-21
20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考研经验12-27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06-17
语言文化对外汉语教学06-29
语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02-09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08-0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复试01-29
应用语言学概论试题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