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共8篇)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 篇1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简析
在毕业前给要来北语读对外汉语的同学做一点简单介绍。我用最普通的口语大致解释下对外汉语专业在北语的形势,希望你能懂,如若还不明白建议你选择其他专业。语言类专业真的可能不适合你。
这里是北京语言大学,传说中全国第一的对外汉语专业,就在这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四年前的我一样,完全不知道对外汉语究竟是干什么的。至少我在高考结束后填志愿的时候是不太清楚,可笑的是还要装得很大头蒜地回答各路亲戚朋友的同一个问题:“对外汉语是什么?”。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我在这里学到的东西,或者确切地说是我在这个专业里学到的东西,很多都被我用于生猛地吐槽自己和吐槽别人了。这里马上就可以说到学对外汉语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将自己学到的各种一般人不知道,甚至根本不会有兴趣了解的中文知识用于调侃。在言语上生动活泼地糟践自己也偶尔糟践糟践别人,当然如果有足够的热血,糟践糟践这个世界也绝对是可以的。那看起来还真不是一般高智商的恶搞,用某位古代文学史老师的话说那叫“与人斗也,其乐无穷”
这么说吧,很多人问过我对外汉语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用我能够想到的最简单说法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答案就是教外国人学中文。至少从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英文译名(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来理解差不多是这样的吧。
所以你可以想到的,这专业的英语就不是那么好混了,至少不是只要过四级就算完成任务,当然平时的英语课也不是随便对付得过去的,至少在北语不是。在北语,对外汉语专业要学的英语类课程有精读、口语、听力、写作什么的,总之是对英语应用能力会有比较全面、比较高的要求。英语基础对这个专业来说很重要,但高中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们大概是不必担心什么的,至少在大一的起步阶段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水平比别人低。好的,那对外汉语的英语到底是要学到什么程度算完?这么说吧,按照北语一贯的安排,大二上学期需要过普四(CET4),大二下学期需要过专四(TEM4),同时大二下学期可以考普六(但普六是可以选择不考的,随个人意愿而定)。大四理论上需要过专八,但如果你不想到发达国家的孔子学院做汉语教师,只要专四过了,专八不过也不是问题。虽然这么学英语是有点累,但英语是挺有用的不是么?
为了“对外”,这专业除了英语之外还会涉及到一些文化史类的知识,不过教文化史的老师都很可爱,上文化史课也是个挺好的事。另外多提一句,如果碰到比较好的英语精读课老师的话,在精读课上也会听到很多关于英美文化以及其他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的文化知识。又因为这个专业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汉语教师,所以还会涉及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但在北语的课程设置中这些都排在后期。
汉语的部分其实跟中文系也是很相似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绝对的必修课程,那些用于吐槽、恶搞、抬杠的各种语言知识基本上都是从现汉这门神奇的课中学来的。最开始当然会觉得这门课很枯燥而且内容相当诡异(比如你会突然发现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时代就开始用的汉语拼音居然有国际音标!),然后慢慢地,这些各种诡异得简直可以称为神奇的东西会不断地出现,越来越多。到了大二,专业课里面还会增加一些更深入的语言学课程,比如句法学、形式逻辑学等等,都是些有难度的课,这些课都是属于“开头难”的类型,真正的难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度过最初的适应期。
当然不能少的是基本的汉语写作课和文学史类的课程,汉语基础写作课大一上学期就结束了,而文学史类的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等。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其中最有趣的一门课,遇到可爱的古代文学史老师的话,这门课甚至会变得充满各种萌点,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连骂人都可以变得特别含蓄、特别迂回、特别有深度,下次不要说谁谁谁长得丑了,那样很伤人,我们说他“貌甚寝”就好。哈哈。
既然北语的对外汉语号称全国第一,多少是有过人之处的。至少师资力量是绝对不用担心的问题。这么说吧,全国其他各大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都需要经过北语的审核通过才能成立,全国最权威的汉考中心也设在北语,可想而知北语的对外汉绝对是占据了权威地位的。老师们的来头各种凶猛,名门之后一个接一个,师从各大名家硕士博士什么的不在话下,汇集了现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各路专家和学科领头人。引用一个学姐的话来说就是:“咱对外汉的老师全都是百度百科留名的人物”。英语类课程的外教(尤其是口语课的外教)口音都相当地道,而且中文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平,交流基本没有障碍。因为北语的留学生资源是全国所有大学中最丰富的,所以外教的质量很高。北语英语教育中心的中国籍老师们几乎全部都有在英语背景国家留学的经历,英语水平完全可以放心。如果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信心不足,或者还想学一门第二外语,又或者想要提前实习一下对外汉语教学的话,北语的留学生们为你提供了很好的语伴资源,还有各类小语种的培训课程可以考虑。
在北语,对外汉语是公认最最辛苦的一个专业,课程量大而且专业课占多数,我们对外汉语要学的是汉语言基础类专业中最难的英语,同时也是英语类专业中最难的汉语,外加教育学、心理学,这是个超级复合专业。如果想要保证比较好的课业成绩,甚至想要争取出国交流、保研的名额的话,允许你参加社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时间还有出去玩的时间自然会比别的专业少。要耐得住寂寞,真的。
说到底,大概十个人里面总有七八个都会对自己的专业有怨言,那是太正常的事情了。实际上,不论最后选择的是什么,大多数人都总会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那些看上去都很美。但那只是看上去而已,这大多数人里面的大多数最终还是没有体会到选择其他专业的人真实的生活。张爱玲说过:“生在这世上,没有哪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同理可证,在大学里,没有哪一个专业不是千疮百孔的。我不想用“高就业率”、“新兴专业”、“覆盖面广”什么之类的词或短语来吹嘘对外汉语是个多么有前途的好专业,因为对不同的人来说,“好专业”的定义本身就应该是不一样的。而且,并不是说选了一个高就业率的专业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这与个人素质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北语有一些很末流的专业也出了不少进央视、普华永道、路透、新浪等行业巨头工作的牛人,这些人的工作恐怕比许多从北语对外汉毕业但自身素质不怎样的学生都要好得多。
最想说的是,任何一个专业总有缺陷,也总有好处。正如北语的对外汉语,虽然课很多,虽然人很累,虽然有些课实在是学了不知道干什么用,虽然是那样„„但它还是有很多的好,那是没有学到这个专业的人不会知道的事。
好了,就这么多吧。希望对于那些不了解对外汉语是怎么回事的或者说是要报考北语对外汉语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07级葛焰燃2011.6.24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 篇2
1 教学语言特色分析
我们选取了初级, 中级, 高级班的对外汉语阅读课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选择同一课型是避免不同课型可能带来教学语言的一定差异, 选择阅读课是考虑这一课型教学语言比较多, 而且也是三个阶段都设置的课程。
1.1 语速慢
这一项特点勿庸置疑,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的语速自然会较平时讲话慢些。一般有三个层次:课文对照包括领读课文, 就课文内容机械提问, 基本没有信息要求;课文内容对话是指和课文内容相关, 但是文中没有直接答案的交谈, 有一定信息要求;普通对话包括闲谈, 联想性提问, 一般信息要求较高。研究除了得出教师语速逐级递增和普通对话语速最慢外, 我们还发现越到高级段, 三个层次的语速差别越来越小。这时的语速已经和普通话语段测试 (三分钟450字) 的要求相同。但是和普通说话的200字/分钟的速度还有一定差别。整体看, 这是一个适应汉语节奏, 建立音义反应的渐进过程, 最后归于比较稳定的语速段。
1.2 重复多
在日常对话中不停重复会带来非议, 但是在外汉教学中, 反复是很自然的语言使用。重复出现的场合主要有:新单词:难词, 关键词, 生僻词没有引起学生反应, 对理解有帮助的词语:提问中引导性词语:
1.2.1 确认词
这里我们提到的“确认词”是教师在教学流程中, 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求学生的反响。例如“明白了?”“理解了吧?”“懂了没有?”“记起来了么?“知道了吧?”屡见不鲜。经过统计, 这样的形式在初, 高级频率大于中级阶段。初级是教学初期, 教师会努力寻求学生对汉语的认同感, 所以老师特别留意学生是否理解, 是否跟上教学节拍, 防止学生对汉语产生恐惧;中级是一个巩固过程, 学生对汉语的陌生感消失, 但还不宜引入太多的新内容, 教师更多的只是着眼对课文本身的理解;高级阶段, 教师给学生的空间很大, 引入课外难词, 生僻词, 甚至俚语的数量大大增加, 这时老师的确认是对学生拓展能力和课外知识的试探。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中级阶段教师对学生把握性比较大之外, 其他两个阶段的不定因素相对较多, 所以需要确认的几率也高。
1.2.2 使用母语或媒介语
钱钟书曾经戏谑中文中夹杂洋文是“牙缝里嵌肉屑, 全无用处”, 但是在外汉课堂, 使用学生母语或者媒介语 (一般是英语) 不无裨益, 特别是遇到比较难解释的抽象词语时, 用了反而省事。当学生都来自一个国家, 比如以日本学生为主的班级, 老师会使用日语来解释, 而在混合班级则偏向于英语。
1.2.3 身势语和辅助手段
这是二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手段:手势, 身姿, 画图, 和一些卡片。直观的方法就省去了语言不能解释, 或者很难解释的麻烦。所以这样的方法在初中级阶段使用要多于高级班。比如讲到水果, 没有比看卡片更简单方便的了;练数字, 老师会拿来超市的促销单让学生念价格。不过在高级班, 身势语和辅助手段让位于语言解释, 以语言解释为主。
1.2.4 对比
对比是外汉教学讨论的比较多的项目, 比如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 目的语中相近项的对比。我们注意到, 在从初级向高级进阶的过程中, 对比从结构对比向意义对比过渡。所谓结构对比, 是给学生一系列同一结构的句子, 让学生知道怎么用一个词语或者句型。比如在初级阶段提到:
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老师就列了如下的句子, 而非灌输术语。括号中是教师隐含的意思, 想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句子领会的内容:
我把录音机修
我把录音机修好了 (动作补语) 。
我把录音机丢了 (加时态标记) 。
我把录音机放在桌子上 (地点补语) 。
我把录音机给小王 (宾语) 。
我把录音机修一修 (动词重叠) 。
而在中高级阶段, 老师则在句型对比的基础上, 加入了让学生体会意思的句子对比。这个时候, 老师选择不解释词义, 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比如:
嫌:
我不喜欢喝咖啡, 我嫌它苦。
我不喜欢这个女孩, 我嫌她丑。
我不喜欢川菜, 我嫌它辣。
我不喜欢数学, 我嫌它难。
1.3 相关联想多
要有生动活泼的课堂, 单词和课文的相关联想非常重要。以下我们列举课堂中出现的联想种类。
(1) 文化背景:如中山装。
(2) 习俗:7长寿面。
(3) 传统信念, 观点:绿帽子。
(4) 社会问题:包二奶, 沙漠化。
(5) 相关提问:吃饭——你喜欢吃什么。
(6) 评论:讲到水土流失——问学生如何看待, 应对方式。
(7) 同源引申:如, 理发—理发店—理发师等。
1.3.1 鼓励性词语
这也是教学中常用, 而日常交际中罕见的。如“**说得很好”、“很好”、“完全正确”。如果日常对话中只因为对方说出了一句“合法”的中文你就夸奖对方, 一定会被认为有病。但是这是一种教育策略, 树立信心的方法。
1.3.2 大段空白
教师在提问, 领读后都有大量空白留给学生思考、整理。这个空白时间大大长于普通的句间停顿。
1.3.3 自问自答多
因为教学中的问题都是有目的的, 有组织安排的。所以这些问题或答案明了 (就课文内容提问) 或设定了思考框架 (联想类提问, 讨论) 。因此, 课堂问题并不是以寻求新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老师自问自答主要就是提供给学生思考思路, 回答方式或者范式;比如课堂中有这么一个对话。
老师问:如果你是老板, 你会选哪一个人。
停顿。
老师——如果我是老板, 我会选***, 因为……
这里老师就向学生提供了回答的模板, 即“假设分句—选择—原因”。
1.3.4 回指多
老师会有意重复前面或者以往补充过的新内容。在单词讲解中, 教师倾向于用已学过的单词造句, 引发对新词语的理解。这样就一举两得。
2 个例分析
以上都是教学语言的构成性特点, 也就是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的特点;而其余的都是策略性的, 即可以选择使用的。
我们仅选取单词讲解时教学语言的特点作为分析对象。以下数字就代表上述提及的各个特征。而策略性规则的使用是多重的, 重叠的。以下几个词语的讲解可以综合体现教学语言的策略性特点:
帽子:策略7 (7) , 量词用“顶”动词用“戴”。
策略7 (5) ,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帽子?
策略7 (3) , 没有“绿帽子”。
表演:策略7 (7) :表演做名词动词。做动词后面要加宾语。
策略6:表演武术。表演京剧。
策略7 (5) :日本的孩子什么时候有全校表演?
策略7 (1) :中国学生毕业, 六一儿童节, 新年……有表演。
策略7 (7) :表演的人——演员。
指导演员的人——director策略4——导演。
3 结语
教学语言, 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它和教师在课下或日常生活中说这种语言时不同。我们提出自然目的语这一概念, 相当于正常本族人讲话或对话使用的语言。而教师用语则是一种为了顺应教学需要而做过相应调整的目的语, 它不同于自然目的语。首先, 这种教学语言本身和自然目的语有交集, 语言一定是正确的;其次是相异性, 也就是教学语言和自然目的语在语言习惯上有所不同, 比如重复, 对比, 语速很慢, 确认语或鼓励语在日常使用中不太会出现;教学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动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让学习者进展的语言, 也就是帮助中介语向目的语过渡的语言。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特有的一种语言系统, 这一系统在语音, 词汇, 语法, 交际和文化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 也不同于自然目的语, 是一种随学习者学习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教学语言随着中介语的发展而发展, 理想状态是成为自然目的语 (即语言本身和语言习惯完全地道) 。所以教学语言也是动态的。
我们用图1表示自然目的语与教学语言的关系。其中绿色是自然目的语, 紫色是教学语言。注意, 两者不重合部分并不是表示接应语是错误的语言, 而是表示不同于自然目的语的比例, 即上面总结的11个教学语言特点出现的比重与自然目的语的关系。
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后, 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 进一步提出二语教学机会评估理论。这也是下一步可以研究的课题。
摘要: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 全面总结了外汉教师语言的基本特征, 并将其分为策略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即有些规则必须要遵守而有些是策略性选择。本文从中介语角度看待教师语言, 认为其是动态性向目的语靠拢的系统。
关键词:教学语言,中介语,目的语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 篇3
关键词:语言实践 探索问题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 偏误分析
一、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现状
对外汉语专业要学习语言学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需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及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进行中外语言比较、中外文学比较、中外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应具有从事语言与文化等方面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的语言分析方法,具备基本的语言分析能力。而对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不间断地进行语言分析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从一年级起就开设各种语言类课程,但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追踪却发现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实践意识和实践技能。面对语言现象不知道应该从何处着手,怎样理性地去分析,而是习惯于用“我认为”或“我觉得”之类感性的经验主义的表达方式对具体的、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表述,在表述时也习惯于直接套用某些相关的规律,不考虑可能出现的特例情况,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对判断标准缺乏选择,对意义的理解不全面,理性思维意识相对较差。
(二)学生在遇到具体的语言现象时,对语言知识掌握不熟练,无法进行偏误分析,出现随意杜撰语言现象和结论的情况,这种不严谨的态度对学生在专业层面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针对语言要素进行语言对比的能力薄弱,缺乏把语言理论和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学汉语就是学汉语,学英语就是学英语。缺乏主动进行语言对比的意识和能力,严重影响到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对外汉语专业结合现代汉语学习进行语言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现代汉语课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的基本知识,覆盖面大,涉及内容广,细致繁杂。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基本规则。
为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们在授课的同时结合具体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次实践尝试。在语法部分的学习中,通过利用语料库语料,以留学生的语法使用偏误作为实践对象,通过对相关语料的筛选、分类、分析,最终给出留学生应该注意的具体意见,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针对专业需求,我们选择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语料进行相关专业的语言实践。利用语料库进行相关分析,需要熟悉基本的选择标准,需要对所研究内容进行手动输入并选择所需的标注方式,这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还需要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专门做了利用语料库进行趋向动词偏误分析的语言实践,对专业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索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
我们之所以选择趋向动词作为实践操作对象,主要是因为趋向动词在作为补语入句时除了词汇意义之外还要考虑语法意义,是表现形式较复杂的一类语法现象。
我们要求学生自行组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错词标注找出至少10个涉及到某个具体趋向动词使用的句子并进行分析,总结出现偏误的原因。
学生在接受任务时,教师对语料库的使用进行了示范,在确认学生可以自行操作之后要求学生15天内上交小组报告,共计上交5份小组报告。
通过对小组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主要有下面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选择错误
我们要求做趋向动词的分析,但有部分小组的选择对象不是趋向动词或者根本就无法在语料库中检索到。例如:
(1)说起来容易办的难……
(2)江涛猛的抬起头。
这两个句子经过教师验证,按照错词标注方法根本检索不到。
(3)他去到北京。
这个句子里的“去到”不属于复合趋向动词范围,只有“到……去”或“到……来”才属于,这说明学生对趋向动词的基本构成不熟悉。
再有,第四小组提供的10个例句中有的是复合趋向动词的混用,有的是简单趋向动词的混用,没有按照要求做某一类趋向动词的分析。
(二)不进行趋向动词对错的标注
在五份小组报告中,仅有1份报告做了对错标注,其余四份报告要么是不做标注,要么是标注了但不确定对错,学生不按要求对趋向动词进行对或错的标注,增加了教师检查的难度,这也说明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要求没有领会。
(三)对研究对象考虑不全面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只考虑语法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有些趋向动词的使用错误是语言迁移现象的体现。例如:
(4)在日本有个成语“集合三个人就文珠之智慧”,我想这可能是从中国传过来(到)日本的。
(本文所有引用例句中括号内为正确用法)
学生在分析偏误原因时认为这个句子的问题是“到”和“过来”的混用,这个句子是日本留学生写的,是学生对立足点的确定受到自身国籍影响导致的,只是一个理解性错误。
(四)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语法功能意义不熟悉
趋向动词一般都有趋向意义、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出现偏误是其中某个意义还是多个意义出现问题?若是某个意义出现问题,会是什么角度出现问题?若是多个意义出现问题,那么是理解的问题、选择的问题还是搭配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对相应的趋向动词进行细致地了解。但从学生的报告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到学生自己对趋向动词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例如:
(5)过了一个月,雨还没下下来(起来)。
(6)我就大声哭下来(起来)。
这两个句子都是“下来”和“起来”的混用,学生在分析其偏误原因时认为“下来”是状态意义,而“起来”是结果意义,实际上出现偏误是因为 “下来”和“起来”在状态意义上表现不同。“下来”是由动到静,“起来“是由静到动,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导致的偏误。
(7)人们跟我一样慢慢改下来(过来)以后,这个世界是充满爱还有和平。
这里出现的偏误应该是“下来”和“过来”在结果意义上的混淆。“下来”表示的结果意义有分离,而“过来”表示的结果意义是转变到一种好的状态。学生在分析时却认为“下来”表示状态,“过来”表示动作,完全没有从“结果意义的不同”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8)随着科学的发展,农药也是不断地发展下来(下去)。
这里出现的偏误是“下来”和“下去”在状态意义上的混淆。“下去”表示状态的继续,“下来”表示状态由动态转入静态。学生的解释却是“下去”是从高处到低处。
(9)他们的想法是走出去(走出)树林(去)。
“出去”和“出”在趋向意义上是一致的。这里出现的偏误是“出去”和“出”的混用。“出去”的立足点在处所内部,但学生却认为“走出去”是不及物动词,“走出”是及物动词。
这几个例子都说明学生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偏误原因,说明学生对趋向动词的语法意义不熟悉。
(五)规律总结随心所欲
我们要求学生在逐个分析后做规律性总结,但从报告的总结内容来看,很多总结是随心所欲的,完全没有从偏误的实际出发。
如第四小组在规律总结时根据例句中“‘下来有时表示结果意义有时表示状态意义”得出“趋向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发展”的规律。实际上趋向动词本身的语法特征就是有多个语法意义,学生的因果推导正好是因果倒置。
对例(9),学生给出的规律是“由词性决定怎么搭配”,认为“走出去”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而“走出”是及物动词,可以跟宾语,认为动词跟趋向动词的搭配由趋向动词的词性决定,这个所谓的规律毫无理论依据,是对趋向动词语法意义的随意更改。
在教师对小组报告进行具体分析后,很多学生都承认自己的语法知识掌握完全不如自己想象得那么好。缺乏选择判断标准的能力,对语法意义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想当然的东西太多,感性的东西太多,理性思维的意识相对较差。
三、对外汉语专业结合现代汉语学习进行语言实践的启示
现代汉语是一门专业课,其内容涉及到现代汉语的多个方面,特别是语法部分,涉及的规则数量庞大且划分细致,学生在学习中要接触到大量的语言基本理论和判断方法、标准,而这些基本的理论、方法等单凭记忆无法转化成为具体的分析能力,因此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进行强化,进而提升学生结合理论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能力是可行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偏误是大范围、大批量出现的,如果不能做分类处理,一个一个地进行分析是不可行的。通过语言实践,学生可以切实地认识到学好语法对实践的积极作用,进而确立必须把学到的语法理论与具体的语法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意识。这种亲自操作后得到的感受远比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来的更清晰、准确。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学会了针对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何选择判断标准,既完成了对课本上各种语法规则的再认识,又提升了分析、选择的能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引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是可以切实地提升学生结合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实践能力的。这种课程设置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教改项目《对外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引入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2JG-16706630]。)
参考文献:
[1]朱志平.汉语双音复合词属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国栓.趋向问题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 篇4
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考研辅导班推荐
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考研辅导班选哪家好呢?考研2018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该选择那个辅导机构呢。首先先看看北京语言大学汉硕专业的情况吧。
一、北京语言大学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又是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经过49年的发展,北京语言大学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
二、北京语言大学汉硕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语言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
北京语言大学汉硕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
1、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国家汉办(也就是孔子学院总部)会通过各高校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招募对象主要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及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这个大家可以多关注国家汉办官方网页,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可以说是这个专业比较好的一个出路。一般在一个国家的任职期限不超过三年,任职期间国家汉办会给一定的生活补助,并给安家费等费用。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任职,通过考试确定之后都要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汉办的培训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提高个人能力非常有好处。而且培训期间的花费都是公费,不需要自己支出费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网,http:///hanyuguoji/
用。出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可以增加你的实践能力,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如果是在读研期间就作为志愿者出国任教,不但对写毕业论文非常有帮助,还不会耽误毕业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2、国际学校:不愿意出国的学生会选择到国内的一些国际学校里教汉语,国际学校里的学生一般都是华侨或者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这也是很好的机会,待遇也不错。
3、对外汉语培训机构:语言培训行业是比较挣钱的,培训机构里对外汉语教师的工资会更高一点,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招对外汉语教师,如果你有一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历,进这些机构还是比较容易的。
4、其他方向:大部分学校里都会有专门的像国际文化学院这样的学院,各个学校基本都有与国外大学合作的项目,这些项目会招一些助教,会有专门的老师带你,集体备课,如果你表现好的话很有可能会被那些国外大学直接招走。如果你不想从事对外汉语,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留在国内学校教语文,这些都可以,有一个硕士学历就会比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
三、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试科目介绍
其考试科目如下: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
一、202俄、203日、254德任选一门
③ 345汉语基础
④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四、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材(全国版参考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网,http:///hanyuguoji/
汉语基础
《现代汉语》增订 3 版上下(2002 版)黄伯荣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重订本(95 版)胡裕树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符淮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 王力吉 常宏 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修订本 2010 年版)叶蜚声 徐通锵 王洪君 李娟 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中国文化要略》 程裕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07 版)刘珣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国文化史》 孟昭毅 曾艳兵 北京大学出版社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 1001 文化常识(外国卷)》(2008 版)李文勇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教育学、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07 版)刘珣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2008 版)徐子亮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2006 版)张灵芝 厦门大学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勤思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网,http:///hanyuguoji/
五、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研专业课复习建议很多同学对于汉硕专业不清楚怎么复习,在这里勤思老师系统介绍一下如何高效率复习汉硕专业综合,供同学们参考。
复习前勤思老师会带领同学们通读大纲,这个大纲,在你看过一遍书以后就会发现大纲真的很大纲,非常概括,就拿统计来说,大纲上只有“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八个字,这八个字基本就是统计汉硕的全部内容。所以这样的大纲,各个学校出什么样的题都可以,无形中就给我们增加了复习的难度。但是根据勤思老师多年的辅导经验,会帮助同学们总结出经常考的知识点和同学容易错的知识点,减少同学们复习的压力。
教材的选择上,专硕有全国大纲,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书。既然各学校自主出题,那么各学校的参考书也应该不同,在参考书的选择上勤思老师给出以下建议:
1.要看报考学校导师出的书
2.问到报考学校本科汉硕专业用哪个版本的教材
3.问到报考学校汉专业研究生阶段用什么教材
4.学校招生简章中复试所用教材,在准备初试时也要着重看
5.在搜集不到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多看几个版本的书
6.其中选择一个版本的书钻研透关于汉硕考研真题。勤思老师辅导学生特别注重真题的训练。这些真题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英语复习中的近10年真题。勤思老师教授学生在复习完参考书的每个部分后,就把相应的真题拿来复习。比如在复习完一本书之后,就把这本书上的几套真题拿来仔细研究一番,对于一些重要的题目,要求同学们能把答案背出来。
对外汉语语言学高频名词解释 篇5
语音的社会属性——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一方面可以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体现出来,即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就是说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另外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参考现代汉语上册22-27页)
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情趣别特征,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揭示词义时把它的义素排列出俩,通过类属关系同别的非本类事物相区别,在根据某些特征同本类内部其他事物相区别。
世界语——随着航海事业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打破语言的隔阂,需要一种都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作为各族人民往来的工具。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理想,世界语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部分取自日尔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它世纪上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
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意音字——兼用表音、表意两种方法的文字体系。(1 分)一般是在表意字的基础上由表意字、借表意字充当的表音字、兼有 表意表音的意音字来记录语言中的词或语素。(1 分)
区别特征——语言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音位之间的对立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这种由区别因为的作用的发音特征,称为区别特征。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虚词——不能够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虚词,可以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
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也叫词形变化。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彼此并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作用(即不肥区别意义),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也就是音位变体。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半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如果气流受到的阻碍很小,只是在通过时稍微有些摩擦,发出的音节近毫无阻碍的元音,叫半元音。比如英语yes中的y[j],walk中w[w]就是半元音。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见间接体现者。语体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交际目的不同,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参考现代汉语下册307页)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音素——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
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称为亲属语言。
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是由语法结构规律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
语系——从发生学角度对语言进行分类后得出的结果,它是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所归成的类别。语言的谱系分类依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世界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这样,同一语支的语言关系最近,共同点最多;语支不同而语族相同的语言,关系就比较疏远一些;语族不同而语系相同的语言,关系最为疏远,但是仍然有来源上和结构上的共同点。至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就毫无共同来源。例如汉语和藏语同属汉藏语系。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把词的语法形式,即形态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归成类就成为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态、式、体、人称等。
语言的普遍特征——尽管语言有不同的类型,但各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语音、词义、语法等也有共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是称为语言的“普遍特征”。普遍特征反映了语言结构的一般原理。(从共性方面考察,各种语言的结构可以归为少数的类型,各种结构类型又有共同的特点。最一般的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结构的设计原理,这跟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有直接联系。语言用声音作为物质的载体,它的几十个音位形成种种组合,去和意义相结合,构成语素。语素又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词、词组、句子。语言里面的音位,意义,音义结合的语素、词,各有自己的种种聚合,为进行组合提供选择的可能。整个语言就依靠各层单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运转。不同的语言结构类型具有同样的结构原理。)
语法手段——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归成类就是语法手段。常见的语法手段有:附加、内部屈折、重叠、重音、异根等综合性语法手段和词序、虚词、辅助词等分析性语法手段。语调也是常见的语法手段。
内部形式意义——是指“词的内部形式意义是词的构成成分之一,它指的是给事物、现象命名时,作为命名依据的特征在词里所表现的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 篇6
2005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题(10分)
8、学
9、教学目的
10、行为主义
11、课堂教学
12、化石化
13、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14、目的语
15、成绩测试
16、交际工具 交际能力
二、选择题(10分)
17B 18C 19C 20A 21A 22C 23A 24C 25D 26D
三、术语解释题
27、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极爱哦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2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的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9、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料哦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30、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同种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可见,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四、论述题
1、举例说明第二语言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6分)答:举例如下:
(1)以旧词释新词。用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用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的理解此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讲新词“恰巧”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正好”来释义。(2)根据语素推测词义。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词义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义。比如,学习“服装店”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店”是已经学过的语素,是“商店”的意思,“服装店”就是卖服装的商店。利用旧语素来教授新词,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有帮助。
(3)近义词比较,通过对词义相近的词(通常是借助学过的词引进新词)的比较分析来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词义的细微差别:比如“保护”和“保卫”,词义的褒贬:比如“成果”和“后果” 词的用法:比如“或者”和“还是”
(4)例句释义。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来体会词义。比如,讲”难怪“一词,教师可以举出几个例句:
难怪两个星期没看成他,他回老家了。
难怪教室里这么冷,原来没有暖气了。
2,为什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6分)(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就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各少数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并沐浴着中华文化,在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中,由于民族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就要小的多,而外国学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之间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就造成了对汉语的理解学习和运用zhog 的占该,甚至产生文化冲突,因此,与语言交际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对外汉口与教学的课程包括文化对比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含义。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文化意识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一差异给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造成的文化不适应症都需要我们在课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实际上,第二语言校勘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内容的校勘学。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零一个角度讲,其前提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责无旁贷。
3、试述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6分)
课堂教学识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结合教材,并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机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课堂教学识对外汉语教学的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阶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实施教学计划、贯彻教学院则、运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主要都是靠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和教材运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和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需要,并接受课堂教学的减压;成绩测试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并给课堂教学以反馈。所以说,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校国,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他的教学能力,也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6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识受心理学影响较大的学科。对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须包括对语言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对外汉语需要研究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心理过程与规律,特别是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和意志活动、情绪活动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粗精对外汉语教学。因此,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骄傲学理论的研究,大家欧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心里学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理论支柱。
历史上的每一中教学法流派,除了以一定的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外,也总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随着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心理学理论的法扎,随着对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语言习得规律的不断解释,心理学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所认识。
很多学者认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要取得新的突破,学科的发展要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特点,除了吸取语言学的成果外,需要更多的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营养。
5、偏误分析(7分)
偏误成因:目的语之时的负迁移,造成动词重叠的过度泛化。正确的句子是:我每天晚上都散布。教学策略或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的模仿,记忆和运用,并班主学习者克服偏误。比如,在上述李菊忠,教师要给学生正确运用动词重叠的方式及使用范围,并指出在“每天„.都„„”句式中不能使用动词重叠的原因。
其次,就正派内务方法要得当,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更不要伤了学习者的自尊心。最好的办法是取法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偏误。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语言学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汉藏语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汉语荷藏语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的语系叫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侗语、苗瑶语、藏缅语等。语音的社会属性——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一方面可以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体现出来,即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就是说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另外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参考现代汉语上册22-27页)
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情趣别特征,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揭示词义时把它的义素排列出俩,通过类属关系同别的非本类事物相区别,在根据某些特征同本类内部其他事物相区别。二,填空
4,任意性,多样性 5,组合位置,词类 三,简答题
6,除了语言这种交际工具之外,还有其它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身势语等。其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属于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辅助交际工具,都是符号系统,都具有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内容,其重要性都无法和语言相提并论。
7,a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比如“浙江话,福建话”等,通常指的就是吴方言,闽方言。
B汉语方言的分歧很大,一般可以分为7大方言区(具体请参考现代汉语上册5——7页的内容)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音上,比如:北方方言中的代表点北京话中,声母分平翘舌,鼻韵母分前后,有四个声调,没有入声,等等。而吴方言的声母分清浊,不分平翘舌,鼻韵母不分前后,有入声,以喉塞音收尾,等等。这就具有明显的差异。另外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体现在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务,比如:“向日葵”这种事物,河北唐山叫“日头转”,承德叫“朝阳转”山东济南叫“朝阳花”
2004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
1.评分的客观性
2.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心理学 3.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4.初中等、11级 5.语言习得机制 6.认知方式 7.学习的成果 8.言语交际能力 二.选择
1.D 2.B 3.D 4.D 5.C 6.A 7.D 8.B 三.术语解释
1.文化休克: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2.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3.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却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4.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四.论述题
1.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答: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 智力发育健全, 思维能力较强, 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 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正迁移作用或/和负迁移作用)。成年人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正式场合(课堂)进行, 因此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语言学习。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这和儿童习得 母语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要克服文化障碍, 避免文化冲突。
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
答:在第二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有组织的的教学活动和展示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并且完成,展示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操练加以掌握并进而巩固。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形式来实现的,因而培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在传授语言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运用于社会交际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有机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比不可少的辅助部分。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原则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材的选择等等要考虑是否在课堂上可行,是否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成绩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测试的结果则要考虑是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3.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
答: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被认为是“现代的语法——翻译法”。其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一)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二)主要特点 1.教学原则: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②以学生为中心
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⑥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⑦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2.不足: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4.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答: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的原则:
①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教学 ②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③把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义和表音功能识别汉字
④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⑤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认识汉字
四、论述题
【语言学】
一、术语解释
1.世界语——随着航海事业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打破语言的隔阂,需要一种都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作为各族人民往来的工具。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理想,世界语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部分取自日尔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它世纪上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
2.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3.意音字——兼用表音、表意两种方法的文字体系。(1 分)一般是在表意字的基础上由表意字、借表意字充当的表音字、兼有 表意表音的意音字来记录语言中的词或语素。(1 分)
二、填空 1.印欧
„„„„
三、简答下列问题
1、a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是一样的,正因为如此,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相同的事物。
b但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际上世界上各民族的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主要通过语言的差异体现出来,因为每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因此,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c比如,汉语中将父母的兄弟或其姊妹的丈夫细分成:伯父、叔父、舅父、姨夫、姑父,而英语统称为uncle.2、a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它表达和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 一般由一个词根构成,具有全民常用、稳 固、构词能力较强等主要特点。
b正是由于基本词汇的上述特点, 它使用频率高, 而且是大量的一般词汇的基础, 牢固地掌握了基本词汇就等于掌握了整个词汇的骨干, 因此, 在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中, 基本词汇教学是基础与中心,且往往基本词汇都是意义复杂、用法灵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分次教学。
2003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
1、语言学习理论、一般教学理论
2、第二语言
3、教材
4、交际性、科学性
5、言语交际技能
5、长时、短时
6、教学法
二、选择题
1、B、课堂教学
2、C、成绩测试
3、D、内容
4、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6.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
三、术语解释
3、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
1,区别特征——语言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音位之间的对立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这种由区别因为的作用的发音特征,称为区别特征。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2,虚词——不能够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虚词,可以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3,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填空
1、语法意义,词汇意义 2,声母,音高
3、语音 4有限 5,混合语
三、简答题
1,a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个方面。所谓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但完全统一的词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同义词都是意义基本相同,但又细微的差别。b这些差别可以表现为词义所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由所不同,因而在理性意义上表现出细微的差别,且这种不同又往往影响到搭配的习惯,比如:“采取”“采用”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前者多用于方针政策措施手段等抽象的现象上,后者则多哟浓郁一些具体的事物。
c另外,对于同样的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同,词在运用的范围方面也多有不同,所以同义词可能会有不同的附加色彩,比如:“结果”和“后果”,前者属于中性词,后者属于贬义词,“母亲”和“妈妈”一个属于书面语另一个属于口语。
2,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接来的词。外来词有以下几种类型:(1)(2)(3)(4)音译外来词,即照着外语词的声音对译过来的,比如:休克,扑克
音意兼译外来词,即把一个外来词分成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比如:浪漫主义,沙文主义 意译加意译外来词,即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比如:沙皇、芭蕾舞、拖拉机
字母外来词,即直接用外文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比如:MTV,BP机,B超 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 1.2.3.4.5.6.7.8.9.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转换生成语言学 中介语理论 针对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
(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主观性 外语教学
10.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学习目的/教学目的
二、选择
1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C格式塔心理学派 3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4D语言技能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5A分立式测试 6C课堂教学
三、解释术语
(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二)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三)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四)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论述题
(一)(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二)同:
(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异:
(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
(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
(三)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四)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
一、解释术语
(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二)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三)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
二、填空
1.屈折语 2.音位 3.社会 4.发音体、发音方法 5.形态变化 6.词的借用 7.合成词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②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③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④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
2.简述语言发展的特点
①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交际要求主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② 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词汇发展最快,语法发展速度是很缓慢的,它的稳定性甚至比语音还要强。
③不仅语音、语法、词汇、词义各部门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就是在一个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④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2001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 1.2.3.4.5.6.7.8.9.说和写 交际性练习泛读 语法-翻译法
功能法习得 皮亚杰 临界期 预测
10.挫折期
二、选择题
1、C第二语言教学
2、D周祖谟
3、C《汉语教科书》
4、C课堂教学
5、A听说法
三、解释术语
1、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3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四、论述题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2.可能有两种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少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的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3
1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2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 4
1同意“有错必纠”。认为: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2不要“有错必纠”。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5、5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从重在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转向重在研究总体设计、大纲制订和课程设计等。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重点由“教”转向“学”。注意研究交际性教学的途径。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一、解释术语
(一)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也叫词形变化。
(二)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彼此并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作用(即不肥区别意义),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也就是音位变体。
(三)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二、填空
1、字母,音标
2、音节
3、句子
4、聚合关系
5、灵活发音,先天,后天
三、简答题 1.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是:
主谓结构: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如“赵先生来了”、“苹果红了”。述宾结构:反映动作和受动支配等的事物的关系。如“杀敌人”、“摘桃子”。
述补结构:反映动作及其程度、结果、趋向等的结构关系。如“写完了”、“拿出去”。偏正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中国产品”、“大力提倡”、“黄绸子”。
联合结构:其构成成分在语法上是平等、并立的关系。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2.a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也可以用相同、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这些都是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表现。b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任何人都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和可能,而只能被动地接受。
2000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
1、学生,以学习为重点 2汉字难
3、语言学习、语言教学
4、听、说、读和写
5、认知法
二、选择题
1、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B、中介语理论
3、D、课堂教学
4、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三、术语解释
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2、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
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四、论述 2.
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
(1)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
(2)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
(3)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它是以一种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是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比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一部分偏误,许多偏误还需用中介语来解释。
一、名词解释:
半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如果气流受到的阻碍很小,只是在通过时稍微有些摩擦,发出的音节近毫无阻碍的元音,叫半元音。比如英语yes中的y[j],walk中w[w]就是半元音。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见间接体现者。语体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交际目的不同,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参考现代汉语下册307页)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二、填空题
1语法功能 2音和义 3交际 4音位 5换喻 6语法 7音质(或音色)8亲属关系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三、简答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语言好比打字机的字盘,说出来的话好比是打出来的文章。
b言语是运用语言的结果,而语言则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个体和抽象,无限和有限来概括。
c而语言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把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找出来,把隐藏在无数言语中的语言找出来,这是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1)a介词b动词c动词d量词(2)b句是把字句
(3)b c属于一词多义的“把”的句子,b中的意思是“拿、抓住”c中的意思是“把手看守” 1999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
1、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
2、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_课堂教学_
4、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潜能测试,水平测试_
5、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
二、选择填空
1、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2、D、《实用汉语课本》
3、D、70年代初的西欧
4、B、美国、G、转换生成语法
三、术语解释
1、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法学和认知心理学。
2、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3、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4、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四、论述
1、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语言本身的结构法则,另一种是指研究语言结构法则的学问或著作。我们一般所说的语法用的是第一种含义,把第二种含义称为语法学。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具有以下特点:
1、抽象性(概括性)。语法是对各语法单位之间的聚合、组合规则和共同格式的概括,所以具有抽象性。
2、生成性。用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很像数学上的“递归性”(recursive),同样的语法规则可以重复使用。
3、稳定性。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结构因素,它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要慢。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4、民族性。各民族语言都有语法,各种语法既有共同性,又有民族性。
从以上语法的特点可以清楚看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是关系全局的。语法的影响是系统的、持久的。如果学生把某一条语法规则理解错了,那么他所造的所有跟这条规则有关系的句子都是错的。语法教学不但不能减弱,而且应该加强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2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1)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2)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3)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4)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5)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受的语言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2、设计听力课教案
一、辨音,划出你听到的音节:
1.2.3.1.2.3.jīngcháng jīntiān kāifàng kāiwánxiào dìyīcì dìqīcì
彼得经常跟女朋友跳舞。彼得的爷爷是英国人。彼得的姥姥是意大利人。
二、根据你所听到的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三、听后填空:
彼得的爷爷是_______人,奶奶是_______人,姥爷是_______人,姥姥是_______人,爸爸是_______人,妈妈是_______人,所以彼得说自己是“联合国人”。
一、解释术语
1、音素——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
2、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称为亲属语言。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3、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是由语法结构规律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
二、填空
1、条件变体。
2、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
3、语义,音义结合的符号
4、不平衡性
三、简答下列问题
1、a 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就是口语。书面语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b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书面语和口语不可能完全一致。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体。
2、义素是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每个词的意义都是由义素组合而成的。义素分析是从义素的角度分析义项的方法。义素分析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
例如同属植物语义场的“灌木”和“乔木”。其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灌木”是“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乔木”是“树干高大,主干和分支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最后,将寻找出的义素用结构方式描述出来:灌木=+矮小+丛生+木本+植物,乔木=-矮小-丛生+木本+植物。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
1、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
3、实用性原则、_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二、选择填空
1、B、信度
2、C、行为主义心理学,H、华生
3、D、对外汉语教学
4、B、80年代中
三、词语解释
1、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2、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论述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1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b)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2002年论述题第三题又考了)
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3)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4)5)6)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一、举例说明下列术语
1、语系——从发生学角度对语言进行分类后得出的结果,它是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所归成的类别。语言的谱系分类依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世界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这样,同一语支的语言关系最近,共同点最多;语支不同而语族相同的语言,关系就比较疏远一些;语族不同而语系相同的语言,关系最为疏远,但是仍然有来源上和结构上的共同点。至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就毫无共同来源。例如汉语和藏语同属汉藏语系。
2、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把词的语法形式,即形态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归成类就成为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态、式、体、人称等。
3、语言的普遍特征——尽管语言有不同的类型,但各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语音、词义、语法等也有共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是称为语言的“普遍特征”。普遍特征反映了语言结构的一般原理。(从共性方面考察,各种语言的结构可以归为少数的类型,各种结构类型又有共同的特点。最一般的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结构的设计原理,这跟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有直接联系。语言用声音作为物质的载体,它的几十个音位形成种种组合,去和意义相结合,构成语素。语素又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词、词组、句子。语言里面的音位,意义,音义结合的语素、词,各有自己的种种聚合,为进行组合提供选择的可能。整个语言就依靠各层单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运转。不同的语言结构类型具有同样的结构原理。)
二、填空 1.分化、统一 2.词序、虚词
3.辅音字母、音素文字(音位字母文字)
4、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三、简答下列问题 1.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即从声音在语言中的作用)分析出来的,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
同样一个音素,如果按其自然属性,对各种语言来说都是一样的,但它在各种语言里所起的作用可能很不一样。凡是处在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凡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就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2.语言符号是形式和内容(意义)的统一体。形式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我们的听觉可以感知的;语言符号的内容是意义(语义),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音义结合构成语言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即不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而是由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由社会“约定俗成”,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一旦音义结合的关系确定,符号进入交际,表示某一特定的客观事物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关系的改变也要由社会来决定。
2006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
一、填空
(一)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二)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三)中心,主导。
(四)客观、尊重
(五)_汉语水平考试,母语非汉语,八
二、选择正确答案
(一)C.《汉语教科书》(二)B.美国、E.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C.《语言教学与研究》、G.季刊
(四)D.3000
三、解释术语
(一)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三)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四)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四、回答问题
(一)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1.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2.3.4.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
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5.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三)近几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已出现了综合化或折衷化的趋向,试举例说明之。
目前我国学者正在研究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结构——功能大纲)是C.Brumfit在“阶梯螺旋方法”中,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优劣,提出的一种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模式。他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法大纲为中心阶梯,围绕这阶梯,功能意念逐步上升。”我国学者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结构——功能大纲。其教学模式是:“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之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去进行。”根据结构——功能大纲的原则编写的我国英语教材有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实验版)。
一、解释术语
(一)语法手段——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归成类就是语法手段。常见的语法手段有:附加、内部屈折、重叠、重音、异根等综合性语法手段和词序、虚词、辅助词等分析性语法手段。语调也是常见的语法手段。
(二)内部形式意义——是指“词的内部形式意义是词的构成成分之一,它指的是给事物、现象命名时,作为命名依据的特征在词里所表现的意义。
(三)词根语——又叫孤立语,主要特点是是缺乏词形变化,不用词内部形态的变化来表示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和其他语法作用,而是靠词序和虚词表示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和其他语法作用,所以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如汉语、壮语等。
智睿千里 树立汉语-睿立汉语
2005-1996年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睿立汉语2007全新整理版 理论和语言学
二、填空
(一)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具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二)原始基础语、母语
三、判断正误
(一)(×)
(二)(√)
(三)(×)
(四)(×)
四、回答问题
任何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除了本身所具有的词汇意义以外,还具有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单位在聚合或组合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意义。语法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说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者。比如词形变化(形态)就是词的语法形式,它是有些语言词与词组合时,组合的结构关系所要求的。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 篇7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 尤其要注意适当应用非语言交际。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 如果老师能配合一些动作或表情, 甚至一个鼓励或认可的眼神, 这些对学习的效果是很大的。这样的课堂是双向的, 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矛盾的对立体, 而是互动的关系,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课堂, 学习效果会好得多。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 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对象大都来自于不同国家, 有一些时候理解会有障碍, 单靠语言交流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 分类
有关于非语言交际的分类有很多种, 我觉得在教学中比较合适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中国跨文化交际领域权威的专家毕继万先生给出的分类。分别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除此之外, 我认为也可以包括一些多媒体等手段的应用、教师的板书, 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真诚等一些情感的投入。
体态语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体态语是语言教学最重要的辅助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语言的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汉语中有很多形容笑的词语, 如:哈哈大笑, 莞尔一笑, 嘲笑等等, 老师可以用面部表情加上特定场景表演一下。
副语言的定义是指有声现象, 是伴随话语而发生或对话语有影响的, 有意义的。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多得是教师说话的节奏。比如:教师在讲解交通工具时, 会说:“小红坐……去北京”,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 教师会适当地在坐后面停顿一段时间, 等待学生说出今天学习过的生词“火车、飞机、汽车等。”其次, 副语言还包括有话轮转换。
客体语指的是与人体有关的相貌、服装、饰品、气味、字笔等。这些东西在人际交往中也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非语言交际手段。
环境语主要指的是空间信息、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
多媒体技术也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者动态图像的展示出所要讲解的内容。但是, 板书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它可以弥补现代教学手段的不足。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十分特殊的, 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也会影响他们对汉语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和持久性。教师应该自己做到自信、乐观和平易近人, 在课堂上积极投入情感。
(三)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教师的语言并不是加深学生理解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非语言教学手段在课堂的运用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记忆。中高级阶段,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基础, 对教师的课堂用语也都了解了, 此时, 教师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就可以不用很频繁。
(四) 在不同语言要素教学中的应用
非语言教学手段在不同的语言要素教学中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语音教学中, 一般采用的有图表法、板书法、手势法、吹纸法、示范法等。这种教学技巧形象而且易懂。
词汇教学中, 生词的讲解一般是通过图片、实物展示或体态语言来进行解释的, 这样可以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最快最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语法是汉语学习难点, 可以运用一些特别的教学手段。比如, 在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和书写固定格式;在讲解程度副词的时候配合形象生动的表演来区分。这样可以使复杂的语言点变得直观易懂。
汉字也是比较难学的部分, 可以通过一些形象和图片的展示汉字的起源,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
非语言交际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手段, 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 它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协助语言完成交际, 完成教学任务, 使表达更简洁、明确;甚至可以替代语言进行交际教学。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 非语言交际手段的运用也有其局限性, 全面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 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要不断研究非语言交际手段, 从理论和时间上都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孙雁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设计
一、引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于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国外,国内的外语教学界开始有意识地介绍、研究、实践任务型语言教学从上世纪末开始,后来这一教学途径被对外汉语教学界注意,国家汉办2008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已经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这部大纲的颁布标志着任务型教学在汉语教学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不再停留在介绍、讨论阶段,而进入广泛运用、实施的阶段”。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基于任务的教学途径,它将任务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本文研究分析的正是对外汉语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二、任务的定义
对任务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纷纷给出过自己的解释,有代表性的如:
Long任务是为自己或为他人而承担的工作,有偿或无偿,包括粉刷篱笆,给小孩儿穿衣服,填表格,买鞋,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参加驾驶考试等等,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游戏中做的事。
Numan把Long的任务称为“目标性任务”或“真实世界的任务”,这类任务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在现实生活中最终要做的事情,是学生学习外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此外,Numan认为还有“教育性任务”,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操练语言形式上。
Bygate、Skehan、Swain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一种活动,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而且根据学习者的理解,可以有变化,在任务中,学习为了某个目标,需要使用目的语。
Willis给任务的定义是,学习者因为交际的需要,为达到某种结果,而使用语言的活动。
Skehan提出了任务应具备的特征。
国内学者对国外学者所给的定义已发表了不少见解,吴中伟概括了人们依据上述定义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活动能否被看为“任务”;程可拉在列举了国外较有影响的15条关于“任务”的定义后,认为有6个方面的内容是多数定义涉及到的:情景、活动、目标、结果、意义、语言。龚亚夫、罗少茜认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马箭飞指出,任务指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让学生完成的语言活动,它不是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而是按学生将来使用语言的需要而设计的交际活动。我们认为吴中伟和程可拉对任务的把握较全面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笔者在这里阐述一下对任务定义的理解。目前,任务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任务是指那些只有为了某种交际目而使用语言的活动才可以成为任务,这个任务的结果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狭义任务与语言练习有着严格的区分,语言练习的结果一定是语言的。广义任务在狭义任务的基础上将语言练习包括进去了,并将原本狭义任务的内容称为交际任务,语言的学习即为学习任务,学习者通过学习任务学习词汇、语法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是执行交际任务的基础。
又有学者提出了真实任务和教学任务,真实任务是指现实世界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如打电话预定房间。教学任务是指为了培养学习者具有运用语言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而有意识设计的,与现实交际行为有不同程度相似的活动。真实任务和交际任务有时是合而为一的,如要求学习者向老师请病假,这即是生活中真实的也可以是课堂的一个练习活动。
笔者所理解的任务是狭义的,即为了交际目的而使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处理、生成、互动的活动才可称为任务,是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它以现实生活为模仿对象,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客观实际,以表达意义为中心而不是语言形式,它不包括语言练习,任务一定会有结果,这个结果是衡量任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活动、任务和练习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这三个概念经常出现,是任务型教学的必需部分。“活动”原是交际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概念,被任务型语言教学所采用。活动是任务和练习的上位概念,通常说的任务活动和练习活动就是任务和练习。Willis任务型教学的活动类型有:前任务语言活动、任务活动、文本任务、语言练习活动,她的这一分类也体现了活动、任务、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一个活动到底是任务还是练习,主要看它有没有真实的意义交流。练习主要是语言形式的练习,如替换、翻译、连词成句、用固定句式回答问题等。笔者结合魏永红和贾志高的研究成果,将任务和练习的异同总结如下:
有学者认为没有必要关注任务和练习的区别,因为二者也是相辅相成,可以互相交替的,学生通过练习学习执行任务会用到的语言,又通过任务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笔者认为任务和练习关系很紧密,但正因紧密才更要区分二者,如果不给以关注的话,任务型教学也就失去它的意义和特色了。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设计任务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形成任务链。任务型语言教学里,每一课设计的任务都要形成一个任务链,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发展,难度上逐渐加大,所以设计任务时,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如果某一课里,难以形成任务链,那就不要用任务型教学法,用传统的3P教学模式,即按教师展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操练,学生产出会这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任务设计结合具体课型。通常一个任务并不是仅仅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里某一项相关,而是涉及多项,所有的创造型任务都涉及了听、说两项技能训练,所以要考虑这些任务用在什么课型上,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上各任务侧重点当然不一样,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应用的课型。同一个任务目标,在不同的课型上,设计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如《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里的一个任务目标:能简单描述身高、体态,大纲设计的任务是“看照片,描述人物的体貌特征”,这个任务如果采用口头形式,可用于口语课,若采用笔头形式,则可用于读写课,当然也可用于综合课,如果改为:听一段关于一个名人外貌描述的录音,猜一下这个名人是谁,那么这个任务就用于听力课了。
3.任务操作形式要多样化。任务操作形式要多样,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增加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避免形式单一,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任务操作形式多样化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4.任务可操作性要强。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有班级规模的影响,所以任务的操作性要强,步骤繁简适当,占用时间不太长,简单易行。
5.任务要多采用小组互动形式。任务应多采用小组多人合作的形式完成,这样各组员之间才有互动的基础。小组之内,各组员可以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以好带差,使一些性格内向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避免了和全班同学及老师直接面对,有逐步锻炼提高的机会。学习者通过执行任务中的交流互动来锻炼使用语言的能力,由于双方的激发作用,各自都能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照搬套用。同时互动也大大增加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各方都可以从对方的言语中学到东西,通过意义协商,也可以对自己的语言做出及时修正,在互动中,参与者都会尽量模仿生活中真实交际场景进行会话。大纲里所有的创造型任务、交流个人经验意见任务和绝大部分问题解决任务都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完成,体现了互动性原则。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推荐阅读: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06-19
北京语言大学论文10-14
北京语言大学自荐信05-18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06-17
语言文化对外汉语教学06-29
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研究生评阅及答辩申请09-03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交流会08-08
汉语语言文学09-17
与汉语最接近的语言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