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共12篇)
北京师范大学 篇1
中国作家网消息, 10月11日, 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办的“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聘任仪式。据介绍, 北师大文学创作方向研究生面向全国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选拔, 今年共招收了10名学术型硕士。他们不仅能享受校内的导师资源, 同时还能以校外的作家、诗人为导师, 学习文学知识和写作经验。首次担任该方向作家导师的有李敬泽、格非、欧阳江河、邱华栋、李洱等, 莫言担任导师组的组长。同时, 文学院也根据创作专业的学科特殊性进行了创新的课程设置与管理。北师大教授童庆炳表示, 作家导师不仅能教授同学们成熟的写作技巧、创作经验, 更能培养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个人思想。李敬泽在聘任仪式上谈到, 虽然此前许多人认为“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 但是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 写作技巧的教授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方法上, 如何从具体的创作规律出发, 对一个作家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训练和引导, 对于创作者来说很重要, 在这方面应该借鉴美国的写作课程, 逐渐探索出一套办法和经验。邱华栋、李洱等受聘导师与在场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 北师大文学院的校内导师张清华、张柠、梁振华等也发表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教育问题的想法。
北京师范大学 篇2
05211116 支二娟
【课程名称】铁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单质铁、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和 科学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测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归纳,进行研究和思维训练,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研究的艰辛,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提问: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与铁相关的物质?
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补充学生答案。然后PPT展示相关知识和图片,讲述一些铁制品(铁锤,铁锨)铁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形式也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要以氧化物形式(FeO、Fe2O3)存在。铁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仅位于铝之后。(5min)
2.展示一些铁制品让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物理性质和一些化合物。(5min)
总结:铁是一种有光亮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密度较大,熔点1535℃,沸点2750℃。纯铁的抗蚀力很强,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导电性比铜、铝差,能被磁铁吸引。
介绍铁的化合物
(1)铁的三种主要氧化物的分子式、颜色
FeO
Fe2OFe3O4 黑
红棕色
黑(磁性)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3.通过PPT展示铁及其化合物,并带领学生回忆初中所学铁单质的化学性质。
FeO2 FeCl2FeH
4.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15min)
02+3引入:我们从以上的知识中知道,我们熟悉的铁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形式
Fe、Fe、Fe存在,那同学们想一下它们之间是否能够相互转化吗?如果能,又是怎样转化的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然后,继续说:同学们已经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三种铁存在形式的转化,那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路用我们提供的仪器来完成自己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相应方程式。
学生做实验 实验结束后老师总结,并给出所有的设计方法和答案。
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铁三角之间的转化,并给出氧化剂、还原剂。板书。(5min)6.扩展:铁元素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生命必须微量元素。铁的化合物在生命体内承担者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以血红蛋白的功能最为显著。血红蛋白中含有Fe,正是这些Fe使血红蛋白分子具有载氧功能。2+2+人体内的铁元素主要来自食物。关于铁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不清楚。但有实验结果显示,来自食物的铁元素主要在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被吸收,并且认为只能吸收Fe。由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将Fe还原为Fe,所以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动物血、肝、骨髓以及蛋黄菠菜、红枣等食物含铁量,丰富,可以多食用。需要指出的是,人体对铁元素的再利用率很高,合理的膳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孕期妇女和儿童需要摄入较多的铁元素,健康的成年人并不需要每天大量补充铁元素。(5min)2+3+2+【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
课时回顾:系统回顾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
思考题:课本知识迁移部分。
作业:自我评价3、4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篇3
建设珠海分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实现21世纪新百年辉煌的重大战略举措。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珠海分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派出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负责分校的行政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选派以知名学者和教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承担分校相关专业的部分教育教学工作。
珠海分校秉承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化传统,依托其优质学科资源,按照教育部有关批复精神,大胆进行教学模式,管理方式、国际合作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的改革尝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一流大学。
珠海分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面向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着力培养人文科学素养宽厚、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过硬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大力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实行弹性学制、二次专业选择、学分制、辅修制等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外语教学、注重培养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多所高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学分互认及多种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开设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和知名大学教学计划,部分专业实施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以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目的。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坚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着重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实现自我设计、追求卓越人生开拓广阔空间。
学校目前设有国际商学部、文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不动产学院、特许经营学院、物流学院,法律与行政学院、国际传媒设计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公共体育教研部等16个教学单位,开设40多个专业。2009年新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和专门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专业。
学校位于广东海滨城市珠海,环境优美,教学和生活设施一流,是莘莘学子潜心求学之处。学校于2002年在广东省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自2003年起面向全国招生,至2008学年,在校本科生已选17000人。为保证教育质量,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在各地本科二批录取,生源遍殛全国二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志愿录取考生比例连续五年呈上升趋势,至2008年已达97.8%。
北京师范大学开设文学创作专业 篇4
《人民日报》消息, 日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 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学生导师。此前, 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 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的, 北师大还是独一家。这个全新的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校内导师加一位作家导师。第一批作家导师共有6位, 包括李敬泽、格非、严歌苓、李洱、欧阳江河与邱华栋, 每位带1- 2名学生。“文学创作”专业培养模式有何特殊?作家, 真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制造吗?北师大的尝试, 让这一争议多年的话题, 再次摆在人们面前。
北京师范大学 篇5
历史学院简介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盛世清北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北师大考研辅导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历史学专业院校分析
2006年 3 月,该校作出决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 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 个博士点,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现任院长为杨共乐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盛世清北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北师大考研辅导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历史学专业院校分析
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为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华民族史等。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政治史等。世界史学科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日本史等。历史文献学学科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等。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史、博物馆学等。
北京师范大学 篇6
南华大学——知道什么是“核”心专业吗?
南华大学的低调和“南帝”有着相似之处,这是因为该校的特色专业都涉及军工领域。南华大学是我国核类本科专业齐全、本科生培养规模大、核类人才培养层次最完整的高校,并建有湖南省核工业南华大学科技园。南华大学核技术与应用全国排名第二,学校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计亮年、国家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亚雷等大师。同时南华大学以核为特色,工、医、管理等学科交叉,形成了12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特色专业。可见南华大学虽地处一方,同样具有绝世武功。
西华大学——工科之花
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国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北华大学——北大+清华,简称“北华”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成立冰球队 篇7
在北京申冬奥之际,北师大实验小学举办了以"冰雪项目进校园,实小助力申冬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时该校首支校级冰球队也于当天正式成立,并将征战2015年度北京市校际冰球比赛。
据了解,北师大实验小学此前便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冬奥项目进校园”活动,围绕申办冬奥会举行了讲座,通过展板等形式介绍冬奥会及我国冬奥会的优势项目。在校内开展了"冬奥申办我参与”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结合美术学科,绘画冬奥会体育场馆、冬奥会吉祥物、冬奥比赛场景等;结合语文学科畅想孩子们自己参与冬奥会的情境,写感受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 篇8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励耘楼(教学楼),共有4层,受外力作用、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差变形、材料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渗漏部位分布在墙体、天花楼板、落水管、窗周边、女儿墙与沉降缝转角、梁与墙交接处等位置。
2 渗漏原因分析
经现场勘查,分析渗漏原因有以下几项。
1)墙面节能型加气砌块性能不稳,砌体密实度不够,砂浆抹灰层局部空鼓开裂以及墙面砖勾缝密实度不足、遗漏勾缝是导致外墙渗漏水的主要原因。
2)因外力作用及温差变形,天花板混凝土楼板出现开裂现象,保护层开裂破损,导致天花板渗漏水。
3)落水管下水口损坏、堵塞,原防水层老化,密封失效。
4)窗与外窗墙的连接部位密封不良,导致窗边渗漏水。
5)女儿墙、沉降缝转角为防水节点关键部位,因伸缩变形、结构开裂,原防水层被拉裂。
6)梁与墙交接部位,因混凝土与砖墙材质弹性模量不同,收缩变形不一致产生裂缝。
3 治理方案
1)墙体部分:检查、清理墙面装饰砖(石材装饰条),对渗漏墙面砖缝整体连续勾缝。
2)天花板裂缝:对楼板裂缝进行灌浆以修复裂缝,加固楼板,然后涂刷防水层。
3)落水管:凿开落水管周边,进行防水堵漏处理后,更换破损、老化的防水层。
4)对窗与外窗墙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后,在窗边区域涂刷防水层。
5)女儿墙、沉降缝转角部位:转角部位开凿至原防水层,修补渗漏部位后,重新设置防水层。
6)梁与墙的交接部位:沿裂缝凿开后,修补裂缝,然后进行多道防水设防。
4 治理技术
为了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根据现场情况及渗漏原因,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遵循性价比优、防水效果好、材料耐候性好及不破坏原建筑物结构的原则,在保证质量安全和工期要求的基础上,对渗漏水部位进行一次性综合治理。
4.1 外墙渗漏治理工艺
4.1.1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高空作业准备→现场警示→安装吊板施工系统→清理受污墙面,丙酮清洗砖缝施工基面→采用SIK防水浆料对墙面装饰砖(石材装饰条)水平及竖向缝,反复勾缝3遍→清洁墙面→验收检查、清理。外墙渗漏治理见图1。
4.1.2 施工要点
1)清理受污墙面时,应使用吹尘器或毛刷,严禁采用锤凿,以防石材装饰条脱落。
2)勾缝时,水平及竖向凹槽内缝隙必须封闭密实,不能有任何遗漏。
3)渗漏治理施工区域必须高于内墙湿痕处3 m以上,且周边应大于湿痕1 m以上。
4.2 天花板裂缝渗漏治理工艺
4.2.1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沿裂缝凿“V”形槽,槽宽8 cm、深3 cm(图2)→使用丙酮清洗凿除位置→埋注浆管→灌注高渗透改性环氧材料→快硬水泥填充严实→2mm厚SIK防水浆料防水层→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恢复楼底天花饰面层。天花板裂缝渗漏治理见图3。
4.2.2 施工要点
1)了解天花板裂缝及渗漏水情况,查清裂缝发生的部位及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和贯穿情况,并予以标注。
2)沿裂缝凿“V”形槽,槽宽8 cm、深3 cm。清理干净凿槽内的浮渣和灰尘等杂物。清洗凿槽后,用快硬水泥埋注浆铝管,管距为20 cm。
3)对裂缝处灌注改性环氧材料,注浆结束时,应持续加压2 min且压力不小于0.2 MPa后再封管。
4)人工搅拌SIK防水浆料(乳液∶粉料=1∶1.5)3~5min后,作好涂刷准备。用刮板分2遍涂刮防水浆料,总厚度控制为2 mm。
5)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好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
4.3 落水管渗漏治理工艺
4.3.1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找出渗漏的给排水管,沿管口边缘凿开半径为20 cm的开口,直至结构层(图4)→用丙酮清理、清洗管口边缘→管周6 cm×6 cm凹槽采用“堵漏灵”嵌填密实→涂刷高渗透改性环氧材料3遍→涂刷2 mm厚SPU单组分聚氨酯(水固化)防水涂料→涂刷20 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回填细石混凝土→恢复各构造层至饰面→落水帽有损坏则需更换→垃圾清运。落水管渗漏治理见图5。
4.3.2 施工要点
1)查出渗漏的管,予以标注。沿管道四周20 cm凿除原构造层至结构层,将管道周围清理干净。管道与找平层接触部位剔成6 cm×6 cm的凹槽,清理干净凿槽内的浮渣和灰尘等杂物,用丙酮清洗管口边缘后,嵌填“堵漏灵”密实凹槽。
2)用毛刷涂刷高渗透改性环氧材料3遍,涂刮时要均匀一致,利用该材料的渗透性和良好的固结性,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坚固的防水层。
3)分两遍涂刷SPU单组分聚氨酯(水固化)防水涂料。新做防水层与原防水层接触部位采用防水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封严后收口。
4)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恢复原饰面层。
4.4 外窗边渗漏治理工艺
4.4.1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高空作业准备→检查渗漏窗框接缝、清洁表面→耐候密封胶嵌缝→涂刷2遍有机硅防水剂→清理窗框现场卫生→验收[1]。外窗边渗漏治理见图6。
4.4.2 施工要点
1)工人进行高空作业施工时必须绑系保险安全绳,施工时必须注意施工安全。
2)检查渗漏窗框接缝,铲除老化密封胶,用丙酮清洗、清洁基面,清除接缝内的杂物及浮尘,待接缝干净干燥后再进行下道施工工序。
3)采用高级耐候密封胶嵌填窗框接缝:使用普通推枪,同时运用均匀的力度连续挤出密封胶,使密封胶全部填充入缝隙内而不留空隙,要求密封、饱满、密实。施工不到位的接缝需进行二次嵌缝处理。
4)在接缝靠外墙100 mm范围内涂刷2遍有机硅防水剂。
5)清理窗框上的施工污染,然后验收。
4.5 女儿墙、沉降缝转角部位渗漏治理工艺
4.5.1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沿女儿墙、沉降缝转角部位向上凿30 cm,深至砌体;楼板部分凿宽50 cm,深至结构层→用丙酮清洗凿除位置→涂刷高渗透改性环氧材料3遍→涂刷25 mm厚聚合物抗裂砂浆找平层→涂刷2.5 mm厚SPU单组分聚氨酯(水固化)防水层,内置胎体增强材料→施工25 mm厚聚合物防水砂浆保护层→细石混凝土回填,抹面压光→分格缝及接缝嵌填聚氨酯密封材料2 cm×3 cm→垃圾清运。女儿墙渗漏治理见图7,沉降缝渗漏治理见图8。
4.5.2 施工要点
1)用切割机切缝,沿女儿墙、沉降缝转角部位向上凿30 cm,凿至砌体;楼板部分凿宽50 cm,深至结构层,凿除切割线内原构造层次(包括挂瓦层、防水层、找平层、隔热层)。
2)将凿槽内的浮渣和灰尘等杂物清理干净,用丙酮清洗凿除位置。
3)清理完毕后,用毛刷涂刷高渗透改性环氧材料3遍,涂刮时要均匀一致。
4)做25 mm厚的聚合物抗裂合成纤维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层应压实平整。
5)分2遍涂刷SPU单组分聚氨酯(水固化)防水层。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应边涂抹涂料,边铺设增强材料。
6)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好水泥砂浆保护层,并恢复原屋面的各构造层次。
7)分格缝及接缝采用聚氨酯密封材料嵌填,封严收口。
4.6 梁与墙接触部位渗漏治理工艺
4.6.1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高空作业准备→现场警示→以外墙与梁接触缝为中心切20 cm宽、深3 cm的开口,凿除切割线内表面批荡层→聚合物抗裂合成纤维水泥砂浆批荡→涂刷2 mm厚的SIK防水浆料(内置胎体增强材料)→恢复饰面层→涂2遍有机硅防水剂(300mm宽)。梁与墙接触部位渗漏治理见图9。
4.6.2 施工要点
1)搭设和锚固吊板的施工平台,工人进行高空作业施工时必须绑系双保险安全绳,确保施工安全。
2)了解裂缝及渗漏水情况,查清外墙与屋面梁接触部位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和贯穿情况,并予以标注。以外墙与屋面梁接触部位为中心线,两边各100mm弹施工墨线后,用切割机切出两条平行于墙与梁接缝的线,深3 cm,凿除切割线内的表面批荡层。
3)清理干净凿槽内的浮渣和灰尘等杂物,采用丙乳砂浆对墙与梁接缝处进行嵌填。
4)嵌缝完毕后,做聚合物抗裂合成纤维水泥砂浆批荡层,先抹底层砂浆,再抹面层。
5)人工搅拌SIK防水浆料(乳液∶粉料=1∶1.5)3~5min后,作好涂刷准备。分2遍涂刮防水浆料,第1遍涂刷后将内置胎体增强材料用抹子拍压入浆料中,也可采用钢钉固定(钉距≤100 mm),待增强材料固定后再抹第2遍防水浆料,总厚度为2 mm。
6)防水层施工完毕后恢复饰面层,外墙饰面层所用材料的色泽、外观应与原外墙使用材料基本一致,不得因修缮造成外墙面污染。
7)恢复饰面层后,涂刷2遍有机硅防水剂,宽300 mm(间隔时间为1~2 h)。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再次清洁外墙面,检查验收。
5 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物渗漏问题普遍存在,为了有效治理房屋渗漏,修缮时应遵循“查勘是首要步骤,方案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控制是关键”的综合治理原则。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励耘楼渗漏治理过程中,施工人员仔细、全面查勘渗漏点,分析渗漏原因,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严格按治理方案精心施工,确保了渗漏修缮质量。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励耘楼出现了渗漏现象,分布在墙体、天花楼板、落水管、窗周边、女儿墙等部位,在分析渗漏原因后,根据各部位的特点分别制订了渗漏治理方案。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同渗漏部位的治理技术,包括施工工艺流程、选用材料及施工要点。
关键词:外墙,屋面,渗漏,裂缝,防水浆料,高渗透改性环氧材料,有机硅防水剂
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 篇9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诞生已近200年的学科,为促进世界教育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深化比较教育研究,为各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国外相关经验,为全球教育改革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和智力贡献。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会长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说,比较教育学正在经历着一场身份认同危机,为此,我们需要理解与教育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理解全世界在入学机会、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各方面存在的难题,并确立比较教育学在解决这些难题中的优势。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表示,中国20多年前就开始申请举办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但因为各种原因一波三折。此次大会在中国召开,不仅有利于各国学者了解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的教育现状,也为中国向世界各国学习提供了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 篇10
陈宝生在致辞中表示,享有更好的教育,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为推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实现全民教育的各项目标,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坚持发展抓公平、坚持改革抓体制、坚持整体抓质量,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刘川生在致辞时指出,比较教育对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人员交流,加深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时代,广大比较教育学者更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不同国家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Carlos Alberto Torres)在致辞中说,比较教育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而全球化对这一领域及其导向产生着重大影响。此外,比较教育学正在经历着一场身份认同危机。为此,我们需要理解与教育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同时理解全世界在入学机会、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各方面存在的难题,并确立比较教育学在解决这些难题中拥有的比较优势。卡洛斯指出,比较教育学已从其诞生初期的不确定性逐渐发展进步,以各种标准来衡量,如今这一领域已颇具规模并拥有其相应的学术地位。
顾明远在致辞中感慨万分,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中国加入世界比较教育学联合会、申请举办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艰辛历程。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自1980年参加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以来,至今已有36年历史。其间,中方在世界比较教育领域广交朋友,也期待着有一天世界比较教育大会能在中国召开,但却不期然遭遇重重困难。他回忆道,原定第八届大会于1991年在北京召开,后因某些西方国家学者的偏见而推迟。随着1993年第九届大会未能如愿在北京召开,北京与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缘分似乎也渐行渐远。他激动地说,作为比较教育学科最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大会寄托着中国比较教育学者的梦想。整整等待了23年,我们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实现了。顾明远指出,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中国召开,不仅给各国学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教育的机会,也为我们向世界各国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需要用另一种思维来考虑未来教育的发展,今后比较教育学者的联系与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和紧密,比较教育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教育中的辩证法:比较的视角”。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会长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Carlos Alberto Torres),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英杰,OECD教育与技能主管、秘书长特别顾问安德里亚斯·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加拿大伦多大学教授许美德(Ruth Hayhoe)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在5天时间里,中外学者围绕全球化和本土化、数量和质量、市场化和公共化、传统与现代、公平与效率、自治与问责、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多样化与标准化、集权与分权、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论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会议于8月26日结束。第十七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将于2019年在墨西哥坎昆(Cancun,Mexico)举行。
大学革命、大学理念与大学领袖 篇11
迅疾的、全面的、具有根本的进化意义的转型和变迁有时被冠名以“革命”。美国高等教育就确曾经历过这样一场革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德曾以如椽大笔写下一篇以“高等教育的革命”为题的文章,描绘了从1870年前后到1910年间美国大学大发展的壮阔历史画卷。直到大学革命来临前的19世纪中叶,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其高等教育处于源自英国传统的旧式学院(寄宿制本科教育)模式的主导之下,是一种真正的虚弱凋敝状态。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匮乏,教派对学院施加严密的控制;师资小而弱,教学内容和方法僵化陈腐;学院生活与社会和思想潮流相脱节,也与职业领域和经济发展缺乏有效关联。在哈佛任教的诗人朗费罗发出如此质问:“迄今为止,我们到底有过什么样的关于大学的理念?如此而已——两三座砖砌的建筑,一座小礼拜堂,还有一个校长在里面做祈祷。”无论是为追求学问还是为职业生活取得资质,学院都被广泛认为没有什么用处。而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回忆往往充满抱怨和轻蔑。从19世纪初到内战时期,适龄男青年中入校人数的比重居然呈不断下降趋势,到1869年,几乎两千名美国适龄男子中才有一名进入学院。高等教育的这等境况,当然是和美国在智识上在西方世界的总体低落地位密切相关。
然而到19世纪60年代末,高等教育的革命似乎突然来临。这场革命最明显的内容,就是真正的大学取代僵化没落的学院,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形式。工业化浪潮中新增的社会财富大量流入高等教育,新的大学纷纷建立,已有的学校则扩大规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加(1870至1910年间增加了四倍)。教派的制度和精神枷锁被解除,从德国传播来的“为真理而真理”(或者“为学问而学问”)原则被奉为圭臬。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科学进入大学,并确立了巩固的制度地位;知识和文化的主力,由私人和业余的学问家变为“研究型大学”里的专业化从业人员。面向“高深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起来,以通识教育为本位的本科教育也得到重塑。高等教育重建了自己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关系,也提升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大学不仅在知识的发现和传播中取得支配地位,而且成为整个现代生活的一个中枢制度,占居了“美国生产体系”和美国文化体系的核心地位。美国智识生活相对于欧洲的欠发达地位被扭转,世界科学和文化力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因而为之大变。这大概是最大、最重要的“美国成功故事”之一。
“伟大的大学”和伟大的校长
现今举世仰慕的一群美国精英大学正是这场大学革命最耀眼的成果,而有一本书正好成为标记美国大学革命辉煌成功的绝佳文本。在霍夫斯塔德所描述的“高等教育的革命”的末年即1910年,著名的《独立派》(TheIndependent)杂志记者斯洛森(EdwinSlosson)出版了《伟大的美国大学》一书。有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斯洛森,用两年时间详细考察多所美国优秀大学的状况和质量,在杂志上撰写系列文章介绍评论了其中的14所,因大受欢迎而结集为500多页的巨册。现在看来,这本书成了一种豪迈的宣告:美国有了自己的“伟大的大学”。这个名单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成斯康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康奈尔大学、滨州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大体而言,正是这些学校构成今日美国精英大学的主体。
而在伟大的美国大学的创生过程中极为醒目的,是一个由大学校长组成的制度和精神的领袖群体。理解大学革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经由这些人的生平功业和理念思想。尽管有美国学者认为这一段历史复杂多面,不赞成以“大学校长的圣徒传”来统御大学史撰述,但在大学革命中,校长们对自己所执掌的大学的品格灵魂的塑造作用如此之强,其引领高等教育潮流方向的影响如此之巨,使人感到人物传记与制度的历史的确联系紧密,以至于缺了人物传记则制度史将无以成立。哈佛的查尔斯·埃利奥特、霍普金斯的丹尼尔·吉尔曼、康奈尔的安德鲁怀特、密大的詹姆斯-安吉尔、芝大的威廉·哈帕尔、斯坦福的戴维·乔丹、威斯康辛大学的约翰·巴斯克姆,等等,都是这样的开创性和奠基性人物。他们是大学革命最好的标志。他们当中有些即便被称为文化意义上的伟人,也算不得过份。
其中有两个人格外值得关注。埃利奥特执掌哈佛大学的40年(1869-1909年),正与大学革命的时段相重合,而他在年仅35岁时发表的就职演说正可被视为大学革命的宣言书。在他之前,哈佛有大学之名而实不脱旧式学院的形制。在他的坚定而审慎的改革努力之下,哈佛不仅经历了规模的持续扩张,而且全面奠定了现代大学研究和教学制度的基本要素。获得新生的哈佛在新的环境下继续担当美国高等教育的翘楚,而埃利奥特也成为影响超越哈佛的全国性教育领袖。吉尔曼则作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校长(1875年受任),一手打造了美国的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其借鉴推广德国大学模式,建立高深研究和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努力和业绩,使其在当时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声望和影响力仅次于埃利奥特。一个插曲可顺便一提:吉尔曼之被任命为霍普金斯的校长,正是由于另外三位校长埃利奥特、怀特和安吉尔向该校董事会的推举。
大学领袖和大学理念
美国的大学革命,如果被仅仅看成一个大学规模扩张、精英大学在专业生产知识的竞赛中胜出的故事,则不免过分简单化。正如一个人有性格和灵魂一样,特定的制度机构以特定的“制度文化”为重要属性和存在条件,而制度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以及自我延续和抗拒外来影响的倾向和能力。而正如有的职业比另外一些职业对精神力量的要求更高一样,对大学这样一种作为文化和精神场域的机构而言,它的制度文化本身的坚固性、独特性及其对制度实体的重要性必然会超过其他类型的制度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对大学来说,精神传统厚重与否,以及是否得到执守捍卫特别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美国大学”在建立、改革和成长的过程中特别珍视所谓“mission”(使命)和“ethos”(精神特质)的缘由。自然,这是在肤浅粗糙的“唯制度主义”观点下所难以领悟的。
埃利奥特、吉尔曼等大学领袖的意义和价值正在这里。在扩张大学规模、建设研究和教学制度的“务实”、“事功”之外,这些校长也在通过申述大学的使命和原则而塑造大学的灵魂和品格,为美国的知识和文化生活立言立心。他们是有强大的人格和信念力量的人,是能够从文明和文化的高度审视高等教育的人,是对学术生活的机理有专注思考和深刻理解的人,是能够超越功利世界
的庸理俗谛、抵制社会风潮的轻薄浮躁的人,因而他们也就成为目光远大、气度恢宏的知识领袖和教育家。惟其如此,埃利奥特在其就职演中才说得出这样的话:“通识教育最终延伸到专业教育之前,一所大学不应十分关心知识的应用。诗歌、哲学和科学合在一起的确能增进人类的物质福利,但是科学和诗歌一样,其存在的最主要的理由并不在功利方面。在思想和行动的各个领域,真理和正义都是超越功利的。”而吉尔曼则如一位史家所说,是把“真理(而不是效用)作为这所大学的意识形态主题而加以申述”。在董事会和外界的压力下,吉尔曼坚持他的大学的目标不是“获取财富,而是探明事物的基本法则”,始终阻挡技术学科和产业研发进入霍普金斯。
《伟大的美国大学》一开篇就说,这些大学是在“顺应和抗拒时代的要求”中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的。顺应什么?提升学问、教育和文明的要求。抗拒什么?“镀金时代”的风尚潮流。须知大学革命的时代,正与美国历史上经济高速发展、政治腐败窳劣、文化风尚庸俗粗鄙的“镀金时代”相重合。有理由认为,使那种与“时代精神”多有龃龉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得以存续和弘扬,正是大学领袖的文化功业。
拿美国说点中国的事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早已流播天下——“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不过我想,在制度创建和变革的关键时期,或许大学的制度性领袖即大学校长的作用有甚于专业学术方面的大师。想想蔡元培时期的北大,似可为佐证。
尽管我深知,对历史上的事做参对比附总是要冒过于简单化的风险,尤其是在“发展阶段”观念下把西方(特别是“例外的”美国)的过往认作中国的当今,这种思维方式已不具知识论上的合法性,但读美国大学史,总还是禁不住要想到我们所处的当代中国大学。两相对照之下,思绪感喟不免油然而生。就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及相伴随的大学内部的强劲专业化趋势(在中国以“学科建设”为口号)而言,中国今日似乎是在重复当年美国的大学革命。就高等教育的外部社会环境而言,中国的现状潮流与“镀金时代”也是庶几类似乎。但对今日中国大学而言,即便没有李零教授(在名文《大学不是养鸡场》中)引古人的话说的那么严重——“背理而伤道之处,难遍以疏举”,也实在难以认为它处在一个纯粹的进步和提升的过程之中。
北京师范大学 篇12
10月26~27日“全球化背景下拉丁美洲教育发展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此次教育国际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西班牙等7个国家的中外学者,共计6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的外方嘉宾包括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会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教授、墨西哥比较教育学会会长马可·奥莱利·欧纳瓦罗博士。中方嘉宾有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徐世澄教授,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王英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光巨副校长、社科处副处长周晓旭、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副部长李家勇等出席了会议,陈光巨副校长致欢迎辞。顾明远会长致大会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徐世澄荣誉学部委员和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会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拉丁美洲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的发展》、《拉美地区高等教育改革与全球化:高等教育与世界公民教育中“后新自由主义”之困》的主题报告。
目前,我国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及合作不断加强,但我国对拉丁美洲教育的研究与交流相对薄弱。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拉美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拉美的发展与变化。另外,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方面,拉美各国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与改革举措,研究其国际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如跨境办学、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资格证书的国际化与多样化等,研究其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次拉美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举办可以积极推动我国与拉丁美洲教育的交流及合作,进一步拓展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区域研究。本次会议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拉丁美洲教育发展研究”,共设两个分主题:全球化背景下拉丁美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拉美各国的教育发展与变革:问题、政策与改革。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上述主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会议研讨议题广泛,涉及拉美的教育国际化政策、拉美国家的教育改革、拉美的职业教育、全纳教育等话题。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王英杰教授致闭幕辞。此次拉丁美洲教育发展研究国际研讨会是我国高校首次就拉美教育议题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具有教育学术研究的开拓性。一些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中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产生了比较大的学术影响。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拉丁美洲教育发展研究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中拉双方高校间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机会。这次研讨会也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对拉美教育的研究,促进中拉双方在人才培养与科研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会议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也对会议进行了专门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推荐阅读:
北京师范学校05-23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2-15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07-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06-16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论文07-17
北京师范大学寒假放假时间06-21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试题09-0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09-20
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0-09
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试题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