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高中演讲稿

2024-09-02

理想高中演讲稿(精选8篇)

理想高中演讲稿 篇1

同学们,也许我们会时常问自己,什么是理想?我们的理想又是什么?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荒野中的跋涉,那么理想就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北极星;如果把人生比做大海中的航行,理想就是指明方向的灯塔。

理想,就是那盏灯!点燃理想之灯,我们便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勇气。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迎着风雨前行。

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会丢失很多的东西。但是我们把理想始终紧紧地抱在怀里,贴在心窝,决不能丢失。因为,有了它我们便不再寂寞,不再孤独,不再彷徨。没有理想,我们的人生

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折了翅的小鸟一样将不再飞翔。当然,光有理想若不付诸行动,再美好的理想也将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必须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也许会荆棘丛生,也许会暗礁重重,也许会风狂雨骤。

这些,我们都不在乎,只要我们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身残志坚的小钢琴家何宇轩,出生刚3个月就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视网膜发育不全,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练习,8岁时一举成名,成了“钢琴小王子”。还有在无声世界里翩翩起舞的邰丽华,2岁时因药物过敏而失去听力,在那无声世界里,她虽不能聆听跳动的音符,但她从没有放弃踏着音符的舞蹈,因为那是她的梦想。

当别的伙伴都在阳光下尽情玩耍时,她却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对着镜子练习舞蹈,一遍一遍又一遍,跌倒跌倒再跌倒。15岁时,一支《雀之灵》终于让她成为了舞蹈精灵。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她与同伴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世界各国的朋友。但有谁知道,她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艰辛,洒下多少汗水呀!

同学们,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挥手间,勾勒出人性的高洁,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他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理想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范仲淹用毕生精力书写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用无私奉献镌刻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雷锋用平凡生命谱写了“为人民服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我们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它就会带着我们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同学们,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生命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划出一朵朵美丽而璀璨的浪花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我们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它就会带着我们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隐形的翅膀,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生命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划出一朵朵美丽而璀璨的浪花吧!

理想高中演讲稿 篇2

物质上的丰富并没有带来精神上的富有。虽然我们的电视频道从过去几个、十几个, 到现在的一百多个。饭后可供享受的“精神粮食”也是越来越多。饭后从激情的“中央5台的体育频道”到“各个地方台”都要轮流走上一遍。真让他说出看了个之所以然, 一拍脑子, 似乎什么也没有。朋友间的小聚会, 也成了暗地里叫劲的见面。每个人都挖空心思, 恨不得把自己打扮成“名牌标志的logo秀”。见面后, 虽然自我感觉得意洋洋还要装得特别随意和不着痕迹, 似乎总要体现出一种比别人强的优越感。而最要命的是见面后谈话, 让旁人听简直庸俗不堪。家长里短的内容算是高尚, 大部分谈话都与钱有关, 并且那种走寻常路线挣钱的方式已无法得到众人的共鸣, 如何一夜暴富成为最为热议的话题。顺带杂夹着不时的“噱头”和“脱口而出”的脏话, 便构成了当今社会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次小型聚会。

社会风气的“功利化”和“务实化”, 让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也很受冲击。教育并不是空中楼阁, 是随于社会的。当整个社会开始浮躁化, 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

作为高中生, 刚刚接触社会, 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建立。这个年龄在人的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古有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而我常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为什么要让你们在这个年龄上高中, 拼高三?因为你们这个年龄的精力、体力是最好的。就像一棵小树一样, 虽然瘦小, 却从内到外透出一种勃勃的生机。”每次说到这话时, 学生都会微笑看着我。他们年轻的脸庞总是散发着一种朝气, 让我从心底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每当这时候, 我总会想起那种老话“人之初, 性本善”。而在有的时候, 看到有些穿校服的学生带着社会的坏习气, 游走在大街上。我总在与他们擦肩而过后, 望着他们的背影感叹道:“这真的是学生吗?”那种冷漠, 那种淡然, 那种愤世的神情, 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高中生对生活的热情。于是, 我常常在想:“有什么动力, 能保持一个人对学习的无限热情。”我问过很多人, 也和不同身份的人讨论过这个问题, 不过, 答案最后还是被我找到了, 是“理想。”

在这个耻谈理想的时代, 人们开始“拒绝理想”。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刚从监狱里放出来。”可是我们却羞于说:“我有理想。”连中学生的作文, 也透着玩世不恭的痞子味, 并名正言顺更名为“新概念作文”。这让做传统教育的我们情何以堪。

我承认, 现代的社会已经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 各种思想和流派杂夹在其中。我们接受并且包容这些文化。但是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 他也可以是一种开放式的姿态或是一种互动的形式。在传统教育中, 重要的一课就是谈“理想”。做一个积极的, 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不管是来自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的好莱坞式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还是小资们的最爱, 小清新电影的鼻祖浪漫之都的法国。主人公, 总会在徘徊和迷茫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并最终找到希望之路。而理想, 正是支撑这一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谈“理想”成为我每年第一堂课的重要内容。

第一, 根植于学生的观念中。虽然这件事不难, 但是刚开始, 大家表现得都很迷悯。因为, 这个时候很多高中生的父母已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理想对于他们来说, 已经是过眼云烟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既不想“提”也不想“谈”自己的理想。因为生活已经让他们变得麻木。如何让他们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孩子的理想也是一种很困难的事。他们中会出现两种极端的人, 一种是因为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失败了所以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成为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另一种是因为自己年轻时理想成功了, 成天和孩子说“我年轻时如何如何……”引起学生反感, 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客观和正确地引导孩子的“理想”, 也是我在家长会上对家长所说的话。因为教育不一个人的责任, 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的理想都是考一本。这是一种“过于务实”并且“不现实”的态度。而是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理想”。通过一番话教育, 很多同学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第二,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在小的时候很容易判断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坏的。并且能脱口而出, 不加掩饰。现在想想, 那是属于孩子的幸福。伴随着年龄的成长, 我们却发现判读“好”和“坏”越来越困难。社会就像一个麻辣火锅, 谁也摆脱不了他的“辣”味。没有绝对的“好”, 也没有绝对的“坏”。高中生本身的判读能力有限, 很容易陷入思想怪圈, 无法自拔。而我教给他们一种办法, 就是跟着自己的“心”走, 不要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要妨碍他人。就像上课说话, 就讲话而言, 也可能是有价值的谈话。但是, 放在课堂这个环境就显得不合适, 并且, 妨碍到了别人, 这就是不对的。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 只要他是积极的, 向上的, 并且在为之努力, 这种行为本身就应该得到尊重。学会尊重别人的理想是起码的道德观。

第三, 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理想。当每个学生思考过这个问题后, 他都会拥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可以是就近的, 也可以是长远, 也可能是变化的, 这都没有关系, 只要适合自己就好。我们今后的人生轨迹其实一直沿着这个“理想之路”在行走。有的时候, 可能路线会很吻合;有时候, 路线也会出现偏离。但是, 没有关系, 只要理想还在, 总会朝着方向不计成败地前进,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当他们上到高三快结束时, 我将他们当年写给我关于理想的纸条发给他们时, 大家才唏嘘感叹其实自己一直没有走远。

在这个理想失落的年代, 让我们重建理想吧!危机也罢, 困惑也罢———这一切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属于中国当代教育的。他出现在特定的时期, 特定的年代。他就这样淡然地走到我们面前。我们这一代教育者所要做的, 就是要摆脱困境, 走向未来。重新塑造有理想的高中生, 重塑民族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

高中物理理想模型初探 篇3

1 理想模型的特点

1.1 近似性

理想模型的近似性主要表现在任一理想化模型都是以一定的客观实体为基础并做出近似处理.如“质点”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1.2 抽象性

理想模型与实体不同,它在实际生活中不存在,这又表现了它的抽象性.如“质点”生活的一切物体都有形状和大小.

1.3 局限性

理想模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离开了这一条件理想模型就不能使用.如“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4 相对性

某个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可视理想化模型而有时则不可.如火车,在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可视为“质点”,但在研究火车过长江大桥时则不可视为“质点”,这就是理想化模型的相对性.

2 高中物理理想模型的分类

2.1 对象理想模型

实际物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往往可抽象为理想的研究对象,即对象理想模型.如质点、理想气体、弹簧振子、单摆、点电荷、试探电荷、无限大平板、纯电阻(纯电容、纯电感)、理想变压器、点光源、绝对黑体、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等.

2.2 过程理想模型

将实际物理过程进行处理,忽视次要因素,考虑主要因素,使之成为典型过程,即过程理想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恒定电流,等温变化、等容变化、等压变化、绝热变化等等都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模型.

2.3 模拟式理想模型

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形式上是抽象的,在内容上是具体的,因此,我们可以用模拟式理想模型来描述.如:电场线、等势面、磁感线和光线等就是模拟式模型.

2.4 条件理想模型

物理过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条件模型将条件理想化,以便突出主要的物理现象和过程.高中阶段此类理想模型有:匀强电场、匀强磁场、光滑斜面、“均匀”、“轻质”、“理想电表”、“薄透镜”等都属于条件理想模型.

2.5 理想化实验模型

在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依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对过程进行分析、推理、总结得出规律.最典型的当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理想实验是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比实际实现具有更大的魅力和作用,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作用.

3 理想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1 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

高中物理理想模型的提出与发展揭示了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理想化的方法也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基本思路.

如电场强度概念教学时,首先引入了“试探电荷”这一理想模型,即忽略电荷的形状和大小,忽略电荷产生的电场对需要研究电场影响,然后利用q所受电场力F,2q所受电场力2F,3q所受电场力3F……从而得出描述电场的本质属性的物理量电场强度,本过程从“试探电荷”的引入,到电场力的逻辑推理都能体现出理想化模型在概念的建立时的重要性,通过这种理想化使学生更容易认识概念,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此后进行点电荷场强的表达式和电场强度的叠加时,学生理解就变得简单.

再如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时,平抛运动的概念提到“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的运动,用分解思想在处理时,将平抛运动分成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再利用相关直线运动规律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处理速度和位移,最后进行合成得出平抛运动规律,该教学过程的处理,从概念到规律的得出,都体现了理想化模型的作用,只有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时才能更加准确和简单的理解规律的本质和意义.因此理想模型的教学既是认识和理解规律的过程,也是应用规律探索新知的过程.

3.2 有助于学生物理思想和思维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关键,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物理思想和思维力(即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则是一切能力的核心.理想模型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同时也是对学生物理思想和思维力培养的良好途径.

如“单摆”模型的教学时:首先应明确“单摆”是在细绳、球和空气阻力都理想的情况才是单摆模型,证明单摆为简谐运动时,学生首先找出平衡位置,找出位移,并对质点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回复力,思考曲线运动的位移如何才能和回复力在一条直线上,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使用极限思想,得到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证明单摆运动为简谐运动.[HJ1.3mm]

再如教学中处理“速度选择器”模型时:带电粒子在忽略重力的影响下,沿平行板电容器方向进入相互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发现只有当洛伦兹力和电场力平衡时粒子才能沿直线运动,并通过推理得出只有当的粒子才能沿直线运动,引导学生发现“速度选择器”选择的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而与粒子的比荷无关.再次展示“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等模型,让学生通过上述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两例可以发现,在进行理想化模型教学时,通常用类比法、微元法、近似法、极限法等物理思想,欲理解清晰必需具有较强的物理思维力,理想模型教学中不仅是认识理想模型,更是对高中学生物理思维的锻炼,所以高中物理理想模型的教学过程更是培养和提高物理思想和思维的过程.

3.3 有助于学生解决高中物理问题

解决高中物理问题基本过程:“审视物理情境→构建物理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还原物理结论”.高中物理问题大都是有多个理想模型组合而成的,因此对理想模型的理解程度就直接影响到具体的问题解决.如:

通过上述解析过程可以发现,本压轴题由多个理想模型堆砌,解答过程需要学生深刻理解高中各个理想模型,明确模型的物理本质,并能通过具体分析,构建出熟悉的模型,最后将每个模型之间的联系挖掘出来,便能轻松解决物理问题.

高中生理想的力量演讲稿 篇4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三xx班的xxx,今天是我鼓起勇气第一次站在这里面向大家演讲,我内心无比激动和紧张,同时也要向大家表示感谢,给我机会站在这里。那我今天演讲的一个题目是《理想的力量,给你我无限的力量》。

大家应该都知道,理想是什么吧。理想是大家对美好事物寄予的希望和想象,是大家在实践它的过程中有可能实现的追求,它是一个人的`志向和抱负,它能够影响自己在未来发展的样子。有理想才能够有动力,我们读过很多书,书中也有很多有了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到最后他们都成功,有一定的成就。

而我们作为高三的学生,目前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那时自己未来要努力的方向。有了这个理想,我想它会带给我们前进的无限力量,不管过程中遇到多大的艰难,我相信都会一直往前进发,不会因为遇到点挫折就因此退缩,这不是有理想的我们能做出来的事情。有理想者,必定经历千辛万苦,经历无数的孤独岁月,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高三进入了最重要的阶段,真是一点都不能松懈,一个班级都是这样的状态,但是有理想的人,是一定能坚持到最后的,因为他有一颗不放弃的心,有自己不想要得到的东西,那是无论如何都要向前的。半路放弃不是他们会做的,理想使他们不怕艰辛,不怕孤独,只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是他们最终要做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理想要接近现实,不能远离这个社会,不然就是空想。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理想既是人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激励人们励志前行的强大动力。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顺着自己这个目标走,不断的奋斗,不断的激励自己,一定会有动力实现理想。

高三是很辛苦的,所有首先就是要相信自己,不要有消极的心理,理想才会给自己力量去做,高三的生活每天都是无止尽的做试卷、做题,就是为了在高考那时拿到好成绩,进入一个好大学,最后能够坚持到底的都是心中的理想在给他们动力。

同学们,我们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要有自己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不畏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中学生理想演讲稿:放飞理想 篇5

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流逆勇而上。

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金色的童年,沉淀着儿时的快乐、沉淀着淡淡的稻香。就像陈年的女儿红,愈久愈香,愈久愈让人不满足于回味。小时侯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妈妈能多给我买些玩具和好吃的。现在看来,才觉得儿时的我多么的天真。

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理想,不在于一朵娇嫩的鲜花,需要我们渴望的目光去滋润,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灵去呵护。” 的确,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踏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当然,理想也是一股动力,推动着我们前进用不气馁。让我们为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

有关人生的演讲稿:战胜挫折 放飞理想

放飞理想演讲稿:当一名为民请命的律师

放飞理想主题演讲稿范文

放飞理想演讲稿700字

小学生放飞理想演讲稿精选

小学生梦想演讲稿 放飞理想

XX小学放飞梦想演讲稿:放飞理想 扬帆远航

放飞理想演讲稿范文1000字

最新放飞理想演讲稿800字

理想高中演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交流一下我的择业心得.大学四年转眼飞逝,我们即将面对的是就业的压力.在众多应届毕业生中我们如何脱颖而出,如何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摆在每位应届毕业生面前的问题.

我们常说,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风浪中前进的航标。而理想不只是想,需要我们实实际际去做。我们的理想最终能不能实现,不在于我们的理想是否宏伟,不在于我们的理想是否高尚,也不在于我们的理想是否远大,更不在于我们的理想是否绚丽多彩,而在于我们的理想有没有社会意义,有没有去实现这个理想的个人能力和社会基础。

择业是一个人职业理想的现实表现,我们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个人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知识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社会的角度看,今天的社会有着众多的行业,从而也就有了无数的职业选择。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无论选择什么行业,都有可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看,选择职业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具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们知道,任何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脱离现实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便是我们自己的奋斗。他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付出我们的鲜血和生命。一旦我们选择了对社会具有意义的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地用自己一生的的努力去实现它,去发展它,去延续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排除人们的理想带有一定的物欲成分,但在这里,请允许我用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下的一句话来表达职业与理想的关系——马克思始终认为个人的解放、个人的尊严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整个人类的解放与尊严的获得,他自始至终将职业选择与人的个性的完善、人的尊严获得放在一起考虑,正因如此他才最终选择了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伟大事业,这正是他考虑职业较之旁人(包括为他设计具体职业的我们)高远的地方。正因为他选择的职业如此崇高,所以,马克思自信地宣称:“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流下热泪。”因此,如果我们选择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我们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面试.一旦你收到了面试通知,这就表明你离这个岗位的距离接近了一大步,用人单位录用与否就得看面试的结果了.因此面试的质量是重中之重.我先来谈一下之前提到的面试前的准备.这对于面试的成功很重要.1 自我介绍:每场面试都需要自我介绍,我们在平时就应该准备好(包括英文的介绍),自我介绍一定要突出重点,无需面面俱到.2 了解公司的一些背景资料.3 准备一些问题.面试是双方一起谈,再用人单位问完一些问题后,你可以适当地提出你的问题,以此表示你对对方很感兴趣.4 着装.根据你应聘的岗位来确定着装,但一定要整洁,大方.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切忌紧张.说话时要有条理,忌语无伦次.

最后,我说一下心态.其一,切忌“懒,拖”.择业方面的准备在大四初就应当步入正规.但有一部分同学在9,10月份(期中考试以前)时,仍然没有动向,什么都不准备.其后果就是到了需要的时候,就来不及了,缺这缺那,最后机会都流逝掉.其二,面试没有成功(包括没收到面试通知)时,千万不要灰心放弃.你要从面试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把这经验用到以后的面试中.要知道面试的机会多的是,看就看机会到时,你如何把握.其三,信心.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肯努力,肯学,什么事都可以现学现做.

浅析高中物理中理想化方法的教学 篇7

理想化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一种特定形式,是人们运用理性思维的方式之一。我们知道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事物及现象都是很复杂的,往往是各种因素都交织在一起。为了找到研究问题的思路和简化程序,人们就在一定场合,一定条件下把现存的实际事物当作理想形态处理,对这些复杂的实体或实体过程进行思维加工。因为在一定现象中,并不是所有的条件,所有的性质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实体(或过程)给予简化,纯化,抽取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舍去次要因素,排除偶然性,揭示必然联系。所谓理想化就是在思维中,用理想的客体代替现实的客体,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通过设想,推导,论证揭示事物的思维过程。

2 理想化方法的分类

2.1 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是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形成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并用之来代替原型,建立描述这种客体本质属性的方法。先将物理问题经过科学抽象简化成某个物理模型,然后研究模型,推导有关物理规律,再运用这些物理规律去分析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物理模型有实物模型和过程模型。

2.1.1 实物模型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实际物体,通过简化,抽象建立起来的物理模型叫做实物模型。翻开中学物理课本,映入眼帘的是“质点”,“刚体”,“单摆”,“弹簧振子”,“点电荷”,“理想气体”,“光滑斜面、导轨”等,这些模型正是事物在某种条件下的近视,即实物模型。

我们拿“质点”模型来加以说明。一般情况下,我们研究一列火车沿铁轨运动,严格说来是很复杂的,其中有火车车身的运动,车轮的转动,车厢的晃动,蒸汽机活塞的运动,水和水蒸气的热运动,发电机中的电磁运动等等。假如我们只考虑火车沿轨迹的整体运动,即研究火车车身的运动,便可以忽略那些与火车车身运动关系不大的次要运动,即认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完全一样——平动。这样,我们便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的运动来代替整体的运动,也就是把火车看成是一个“质点”来处理。同样,地球绕太阳的运动,雨点的下落运动,飞机在高空运动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把它看成是质点运动,都可以用质点的运动规律来描述。所以“质点”模型是一个通用模型,它是从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反映了形形色色作同样形式运动不同个体之间的共性。

在研究气体性质时,由于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条件下的实际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其微小,分子所占的空间与其自由活动空间相比亦甚微小,在此情况下,可把所研究的实际气体作理想化处理,即要求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气体分子不占空间,从而使研究问题的过程大为简化,这就是理想气体模型。

2.1.2 过程模型

物理学的研究任务之一是要找出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如果不对这一运动过程进行近视处理,忽略次要的因素,保留本质因素,那么几乎不可能得出结果。因此就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这一运动过程进行理想化,抓住主要的因素,建立理想的过程模型,从而找到运动规律。如在公路上行使的汽车,虽然公路并不是一条几何直线,汽车的位置随时间变化也不是绝对均匀的,但若公路偏离直线很小,汽车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不均匀也不明显,那么都可以进行忽略。任何运动若能忽略这两点,都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又如一个铁球在空中静止落下,影响铁球运动的首先是地球引力,严格说来,这个引力并不是恒力,小球越接近地面,引力就越大。其次还有空气阻力,这个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还须考虑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的影响。这样,铁球的下落运动相关因素十分复杂,几乎很难研究得出研究结果。但如果物体在近地空间下落,可不考虑高度变化引起的引力变化,也可不计地球自转的影响,若在略去空气阻力,那么铁球就仅在不变的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理想化为“自由落体”运动。其实,在热力学中,理想气体的“等容”,“等温”和“等压”过程实质都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过程模型,是实际过程中的一种近视。还有匀速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简谐振动,完全弹性碰撞,绝热过程,稳恒电流,正弦电流等,也都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

2.2 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实验,思想上的实验,它也属于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是科学抽象的产物,它往往是人们在物理实践中遇到某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根据逻辑法则由大脑构想出来的一种无法实现的实验。由于理想实验存在着它的客观根据,即理想实验的实践基础,故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从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惯性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

3 理想化方法的教学

物理理想化模型能清晰反映问题本质,有利于分析和发现规律。建立正确的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运用理想化方法进行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对理想模型的概念,要让学生明确三点:概念、特点和目的。如质点,概念:有质量的几何点;特点:有质量,无尺寸,现实中不存在,假想的,虚构的;目的:用它代替现实中的实际物体,使问题难度降低和容易表述。对于学生,某一理想模型定义的本身并不重要,而人们之所以要引入它的目的却十分重要。如无内阻的理想电源、理想气体、光滑表面、点电荷、磁感线等等,在教学的应用中要经常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它的目的性,更要让学生知道,这种思维方法是简捷的、高明的。对理想模型运用的意义包括。第一,是抽象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这种训练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语文课上背诗词一样,是个逐渐熏陶而成的过程。第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实际问题是复杂繁琐的,不能直接研究,必须先从理想模型入手,再向实际问题过渡。

3.1 理想化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例举

在课堂上,能把理想化方法的思维渗透到学生中去,使学生对于课堂上建立起来的理想模型和实验,能够很好地接受,领会并能简单运用,这是教师的一大任务。

我们以高中物理《电场强度》一节为例,讲述一下怎样用理想化方法来进行教学。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为了研究电场的这种特性,我们需要在电场中放入一个电荷去“试探”,那么对该试探电荷有哪些要求呢?首先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类比一下:要用一把尺子去测量水的深度,如图(1)所示。当把尺子插到容器里后,水面的高度将会有所升高,这表明测量的工具会影响测量的结果。为了使这种影响尽可能地小,应该把尺子做的薄一些,最好尺子根本就没有厚薄,这样水面的高度就不会随着尺的插入而上升。我们回到前面,当把“试探”电荷放入电场中时,它多少也会影响被研究的电场的分布。例如图(2),金属球A上带有正电荷Q,当A孤立时,其中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球外电场的分布也具有对称性。但当我们在A球右边附近的B处放一个负电荷q(试探电荷)后,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球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A球上的电荷将是左疏右密。这样,电荷q试探到的电场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电场了。要使不影响原来的电场并且希望试探电荷能探明电场中每一个点的性质,我们要求该试探电荷应没有线度和形状,并且电荷也要足够小。可见,该试探电荷是一个理想的点电荷。即使我们拿一个线度和电量非常小的电荷去实验,测量它所受到的电场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们就采用理想实验,一切操作都在脑子里“思维地”进行。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对电场力的性质的准确认识,建立了电场强度的概念。经过引入理想化模型,采用理想实验所处理后得到的电场强度概念是科学的,而且也只有这样处理才能得到结果。

3.2 理想化方法在解题教学中例举

很多学生都说物理题难解,其实之所以认为难原因就是不知道运用理想化方法去处理问题也就是不知道建立何种物理模型来解题。针对如此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让学生掌握如何采用理想化方法根据题目建立理想模型,并让学生会用所得的理想模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看以下例子:

例:汽车以一定速度在宽阔水平路上匀速直线行驶,忽然发现正前方出现一堵长墙,为了尽可能避免碰到墙壁,司机急刹车好呢?还是转弯好?为什么?

拿到这个题目,首先要读懂题目的意思。题目问“急刹车好还是转弯好?”实际上是问哪种做法碰壁的可能性小。

其次,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抓住汽车两种运动的主要因素,建立两种正确模型。汽车急刹车的模型:刹车装置刹住轮子,轮子不能转动,汽车由于惯性向前冲,轮子在地面上滑行,地面对轮的滑动摩擦力使汽车作匀减速运动,甚至停下来。如果要避免汽车碰到墙壁,就必须使汽车在从刹车到停止的整个过程中所前进的距离小于司机发现墙时急刹车的地点到墙的距离。汽车转弯的物理模型:理想化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车子是否碰墙,在于轨道半径R的大小。轨道半径R又是由向心力决定的,这个向心力是静摩擦力提供的。根据题意,可以认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滑动摩擦力近似相等。

解题过程简述如下:根据动能定理,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X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为:

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公式,汽车转弯是的向心力为:;由此得出,汽车急刹车碰墙的可能性小。

这是一道说理题,题中没有一个具体数字,也没有一个表示物理量的文字符号。初看题目,似乎无从下手,然而只要仔细考虑,分析题目,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再从中寻找有关概念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题目就不难解答了。

3.3理想化方法在实验教学中例举

理想化方法对于实验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前,研究加速度a与F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也采用了理想方法来处理实验。我们近似认为挂在小车上的砝码的重力就是小车所受到的拉力。但其实这样的忽略是有条件的。由受力情况得:

mg-F=ma,F=Ma,得到,即当M>>m时,F才等于mg,我们在实验中认为F=mg是在一定情况下的近似。其实,在有电流表和电压表参加的所有试验中,我们也采用了理想化方法,把电流表的内阻近似为零,而把电压表的内阻近似为无穷大,从而使研究实验处于方便状态。

通过上面的分析,培养学生掌握理想化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让学生明确我们所研究的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理想化模型代替实际物体和实际过程,也就是采用理想化方法;(2)要告诉学生我们对物理问题进行理想化时,一定要抓住其本质特征,同时应清楚这种代替带来的偏差时可以容忍的,也是科学的;(3)要求学生运用理想化方法研究问题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戒绝对化,力争用最简单的模型进行代替。

总之,理想化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于知识的传播,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理想化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阐述了理想化方法的含义、种类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理想化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论述了教师怎样培养学生掌握理想化方法。

关键词:关健词,理想化,理想模型,理想实验

参考文献

[1]王沛清主编.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途径.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

[2]储文启.论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化思维方法.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4).

理想课堂教学范式的三星高中样本 篇8

关键词:理想课堂;教学范式;“三簿四强化”;样本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A-0026-04

传统课堂如何成功实现向现代课堂的转变,历来是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核心课题。三星高中,作为普通高中群体中相对弱势的一类学校,正面临群体性发展方向的迷茫和对前途的集体不自信:不少三星高中办学规模急遽缩减,生源质量江河日下,部分学校甚至维持生存也勉为其难。在这种边缘化的趋势面前,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并扭转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我校近年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的实施为引领,积极探寻适合学生学情的“最近发展区”,成功开辟一条“碎花细叶,无处不生长”的课改之路。

一、追问理想课堂的本质特征

老实说,即使在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大多数教师深层次上的课堂教学观以及实际课堂状况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传统教学超常态稳定。然而,时代毕竟在进步,任何“目中无人”、基本不考虑学生接受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课堂,都是“没有生命活力的”。

有人问,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呢?新课程实施以来,无数的典型如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濮阳四中、杜郎口中学等用他们精彩的实践已经完满回答了这个问题。典型的意义,不是为了引导机械模仿,而是想召唤起“更多的能够在多样变幻的社会风浪中把握自己命运、保持自己追求的人”[1]。对这些典型进行理性的分析和价值追问,可以获取许多内蕴的成功密码。

1.成功的课堂总是面向生命的

朱永新先生领导的“新教育”认为,“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2]。因此,凡理想课堂都需要教师的生命在场,需要学生的生命参与,教师丰富的生命能量、蓬勃的生命状态是最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条件,正所谓“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着教学的品质”[3]。叶澜教授是最早倡导生命教育的专家,她始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她笔下的课堂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号称“课改疯子”的李炳亭老师提出好课的六个特点,并美其名曰“好课的DNA”,首当其冲一条如此说,好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4],“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合而成,一个无法让学生45分钟快乐的教师其实就是在对学生的生命犯罪”[5]!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教育都是从挚爱生命、尊重个体开始的。

2.成功的课堂总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李炳亭说,好的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6],因此要注重展示。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好奇和展示是其两大天性,而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办法,其所力推的杜郎口中学就一直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展示环节,并将之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当然,好课还须动静结合,要努力让课堂动起来,身、心、神俱动。一味强调静是反人性的,一味强调动也不行,要动静有序、相得益彰。“新教育”强调理想课堂应该做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内容和方法的统一、主导和主体的统一、开与达的统一、严与爱的统一、导与牵的统一。朱永新先生还提出理想课堂的具体指标——“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在于“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7]

3.成功的课堂总是特别关注思维品质这一核心要素

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博士长期研究“审辩式思维”。他多次强调课堂学习应有四个境界:“认真听讲,此第一境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此第二境也;举手向老师提出问题,请求老师答疑解惑,此第三境也;质疑老师的看法,据理论证自己的看法,此第四境也。”[8]在他的语境中,所谓教师其实只是一个助学者,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思维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品质才是第一重要的。他认为,理想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课,而且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回答问题,而且要积极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甚至质疑老师的看法。谢小庆教授的观点触摸到教育的核心价值。学习需要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智能的发展与思维的品质!放眼当前,学生欠缺的恰恰就是思维的品质。

长期不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必然导致整体性“审辩式思维”的不足。相对而言,英语国家对此比较重视。当然,西方所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深植于其基督教文化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简·奥登(Jane Orton)博士在《文化和教育思想——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的演讲中曾说:不同于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送孩子到学校门口总说“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英语国家的父母更强调孩子“精彩地过上一天”(have a good day)。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倾向,只有那些努力克服自己做错事的倾向并努力做正确的事的人,才能够进入天堂;否则,就会进入地狱。而人生的目的就是进入天堂。如此意义上,西方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孩子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能让老师为自己负责,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每一个人都要了解世界上的因果关系,了解事物之间具有因果联系。[9]

二、“三簿四强化”的内涵和实质

作为盐城市教育局直辖的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长期以来,我校为摆脱过去的发展迷茫,反复研究先进学校优秀课堂改革案例,发现所有优秀的课改典型其实都严格恪守以下一些基本的要求:一是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且将之落到实处;二是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坚决杜绝“一言堂”;三是努力开展检测性教学,保证当堂训练(作业、检测、实验);四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对照我们的教学,这些基本元素和要求恰恰是传统课堂欠缺的,又是经努力可以完善的。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准备,2013年秋,我校提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张:“三簿四强化”。endprint

1.“三簿四强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四强化”,简言之,即“进一步强化预习检查环节的落实,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师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与互动,进一步强化课堂的输出性检测”。“四强化”是当前课堂教学必须达成的目标,也是具体的教学手段。要保证“四强化”不落空,学校已为每个学生至少配备以下“三簿”:即“反映个人真实自学情况的预习簿、当堂训练或检测用的练习簿、课后整理心得与收获必备的反思簿(理科或为错题集)”。“三簿”的设置,强调的不是必须有三个本子,注重的是预习、检测和反思等查漏补缺环节的完整。

需要强调的是,“三簿四强化”为一种教学范式,而不是教学模式。何谓范式?“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本文所指称的“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其实就是集束在一起关于教学的校本“规则与要求”。考虑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范式只强调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拒绝圈定各学科课堂的基本结构、流程和环节,因而并不僵化、封闭和死板,相反是灵活、开放,充满创造的。

2.“三簿四强化”的实质

三星高中,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浓厚,自觉性也相对缺失。我校根据这样的学情,推动课堂教学实现“四强化”,倡导一种简朴、贴近、务实的教学追求,下大气力刺破长期盘踞在课堂之上的教师讲解过剩的泡沫;努力改变学生在课堂上长期压抑所形成的萎靡精神状态,弘扬一种“动口、动手、动脑”的学风。“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的实质是“让学引思”,促使课堂由教学为中心转到以师生共同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之所以要强调“预习检查环节的落实”,是想通过一种倒逼机制,敦促学生形成预习、自习的良好习惯;“强化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其实是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明晰,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可接受性,避免浮泛、无序、低效,更要杜绝“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懂”的含糊以及“会讲什么讲什么,不会讲的就让学生猜”的满嘴跑火车现象;“强化师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互动”旨在通过情境的营造、活动的开展,使学习最大限度地活跃师生的“双手和大脑”;“强化课堂的输出性检测”则是保证每天学有所得,教师教得具体,学生学得明白。

3.“三簿四强化”的基本特征

“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是教学的底线要求,不同学科、不同班级据其基本特征,有充分的创新空间。学科性: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要求,因而运用范式需要考虑不同的体现方式和实施模式,切忌“一刀切”。如果对本学科的基础属性把握不准、研究不细,就无法真正用好教学范式。规范性:虽说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主导方向、实施样式,但“四强化”的实质必须得到恪守——课堂主动权必须适时还给学生。我们承认,在现实的课堂上实际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现象,只强调教师这个超级主体(“主导”),实际上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学如果完全漠视教师在课堂上的特殊作用,课堂又会沦为一盘散沙。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认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个概念,非常精当。操作性:“三簿四强化”范式的运用,要远离概念的阐述与纠缠,凸现“方法与习惯”。理论只有转化为实际的操作,其价值才能得到根本性的体现。灵活性:“三薄四强化”强调“四强化”,并不是说教学就需要四步或四个环节,实际上即使“强化预习检查环节的落实”也是可以在教学的不同时段有区别地加以实施的,“四强化”更是可以相互打通、穿插进行的。所谓“三薄”,如前所述,也可以合二、甚至合三为一。

三、从“范式”走向“现实”

作为一种“规则与要求”的集合,任何新的教学范式从提炼到实施,都有一个教师逐步认可、反复完善的过程。我们深知,任何一项改变,由蓝图到现实,不仅要克服认识上的分歧,更需要路径的指导,抵达成功最便捷的通道是践行。为提炼出各学科实施范式的标准操作模型,学校鼓励一部分优秀教师先尝先试、大胆创新,并请教研人员进课堂点对点跟踪分析,一年多,“三簿四强化”的教学范式在各学科的实施才具备雏形。

所谓“课程和评价才能改变人的价值观”,一个新的教学范式冲破传统课堂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双重束缚,为大多数人所掌握,还要有评价的跟进和具体问题的聚焦。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变一般倡导为制度化推进,学校将范式的积极探索、完美呈现与广大教师的业务素养评定、职称评审结合起来,强化对教研的要求与集体备课的规范,强化由点及面的试错与总结,力求范式在各学科都能以成熟的形式落地生根、开花结实。

针对践行阶段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我们集中力量讨论,予以聚焦:

课前预习。学习学习,“学得”是次要的,关键是人的自我“习得”。以前预习工作落不到实处,现象存在在学生身上,根子其实在教师,部分教师太迷恋自己的“讲”,对学生的预习不重视,既缺乏任务引领、时间保证、检查措施,也缺乏认真和热情。唯其如此,杜郎口中学才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东庐中学才把“讲学稿”在上课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率先尝试完成“讲学稿”上的问题。我校要“进一步强化预习检查环节的落实”,首先需要的是补上教师思想的短板,其次才谈得上落实好“任务”、“时间”、“检查”等相关要素。

问题引领。这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上教师的问题满天飞,“你的解题策略是什么”这类让听课老师都瞠目结舌的大问题也动辄得闻,学生经常一头雾水。这种无序教学的根子在哪?在教学思想不民主,问题设置能力欠缺,“急于赶路”的教学总是只问奔跑不问效果,更不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居高临下“逼供”式的引领,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洋思人摸索总结出如下要求: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少讲、精讲,多做点拨性的引导。我校“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需要规避上述的低级错误,还要不断研究学科的课程属性,力求在问题的引领上能够靠船插篙,以提升教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endprint

师生互动探究。这里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活动组织不到位,不愿或不善于组织活动。原因也不复杂,教者教学时过多考虑知识的覆盖与掌握,致使学习内容过于碎片化,“拎”不起来;部分教师课堂推进节奏太快,思维跳跃太大,与学生的节奏不合拍,致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和程度不充分。在“进一步强化师生的探究与互动”方面,我校以为,除了增强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外,还要重视课堂文化的构建。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个体性思考,怎样对待或评价学生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课堂教学怎样造浓民主氛围,对特殊学生的学习是否关爱到位,这些具体细节和问题的处理,直接关乎课堂文化的存废与优劣。

输出性检测。所谓输出性检测,是相对课堂上的“输入”而言,如果学生接受并消化了相关信息,那么他理论上应该像春蚕那样吐丝出来。我们的不少课堂一味讲,没有检测和训练,训练也常常与课堂的学习内容脱节。如何才能保证学有所得,唯有通过“输出”来验证,这就叫验证性教学。“输出性检测”强调课堂检测与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相匹配,坚决反对基础年级的教学、训练动辄直奔“高考题”。

“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的实施是我校根据新的校情,寻找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的努力之一。它或是三星高中当前自我救赎的样本之一,并不具典范意义,但我们相信,随着这个1.0版本未来形态的多样化,我校还会有2.0版本、3.0版本。当下,互联网对世界的改变强烈而迅猛,毋庸置疑也会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未来的教室或许仅是个智能的个性化学习社区,在交互式大屏幕、摄影头、3D打印、可以随意组装的桌椅面前,教师只需指尖轻触,所讲内容会以音频、视频及图片方式呈现,并给学生这个主体提供更切实的活动空间。在一个由技术所推进的全新的个性化学习时代,“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所带动的理念更新、结构优化和思维生成应该能与时代和未来很好地对接,体现出更多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内生力的深度解读[J].人民教育,2016(Z1).

[2][3][7]朱永新.理想课堂的六维度与三境界[J].中小学管理,2014(12).

[4][5][6]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8]谢小庆.课堂学习的四个境界[EB/OL].审辩式思维微信公众号153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2v2lw.html,2014-10-16.

[9]简·奥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EB/OL].审辩式思维微信公众号第133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2v1ga.html,2014-09-24.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for educators to seek ideal classroom teaching suitable for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rect teaching paradigm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aradigm of “Three Notebooks and Four Reinforcements”, which advocates a simple, plain and pragmatic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sample of regular three-star high schools shifting from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to modern classroom teaching. It can effectively reinforce the examination of preview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cultivation of question-oriented awareness, explor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necessary output-based tes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aradigm” to “practice”, we need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s in recognition and be guided by right paths.

上一篇:高危药品管理制度201下一篇:幼儿园秋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