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优秀教案

2024-11-21

年月日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年月日优秀教案 篇1

年月日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有的使人高兴,有的使人忧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事情会渐渐淡忘,但有些事情会给我们留下永久的记忆。谁想说说你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呢?

生1:我最难忘的.日子是xx年6月21日,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还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我非常喜欢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所以很难忘。

生2:我最难忘的日子是xx年2月15日,因为这一天我的姥姥去世了,我很伤心所以很难忘。

生3:我最难忘的日子是xx年10月12日,这一天我国“神州六号”飞船发射胜利,并且在10月17日这一天胜利返回陆地,所以感到很难忘。

师:xx年 10月 17日这一天,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那么在这里用到了哪几个时间单位?

生(齐答):年、月、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师板书)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使同学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记住各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同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和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同学数学思维的发展。

3、结合教学情景,培养同学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同学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学目标)

[自评: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同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同学对数学有亲切感,更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认 识 年月日教案 篇2

(小 学 三 年 级 下 册)

认识年、月、日

师:刘雪梅

2010 年月

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教材第46-48页的例一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个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爱国思想,渗透珍惜时间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

教具学具:

课件、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

空。

1时 =()分

1分 =()秒

1时 =()秒

240分 =()时

1分25秒 =()秒

82秒 =()时()分

2、谜语。

3、导入新课。

出示一张日历,让学生了解数学小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研究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是在哪一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吗?(1949年)

申奥成功又是在哪一年呢?(2001年)

(4)请同学们在年历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2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6)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年**月**日

一年 12个月

365天或366天1、3、5、7、8、10、12

31天4、6、9、11 30天28或29天

(7)质疑:你们每个同学手中的年历卡片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在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这几个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8)认识大月、小月

介绍大、小月(并随之板书:大月、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

2、记住大月、小月

介绍左拳记忆法和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3、巩固。

刚才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小月?

三、课堂作业

1、出示今年的年历卡。

2、教材第48页下面的“做一做”。(1)出示题目。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判断。

(3)提问:你知道一、二、三月又称为什么吗?(第一季度)

一年中的12个月可分为4个季度,一、二、三月为第一季度;四、五、六月为第二季度;七、八、九月为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月为第四季度。

四、再介绍一首年、月、日歌诀

一 三 五 七 八 十 腊 三 十 一 日 永 不 差 四 六 九 冬 三 十 天 每 逢 四 年 闰 一 日 一 定 要 在 二 月 加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 篇3

24时计时法

学习内容:教材第52页-53页例3,练习十三

学习目标:

1、知道一日有24小时,学会从0点到24点的计时法。

2、会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互改与

3、能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学习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学习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学习准备:钟面、、卡片、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导入:

1、你知道1天有多少个小时?

2、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是一天?

3、演示拨钟面:从夜里12时开始,到中午12时开始,再到夜里12时,时针刚好走2圈,也就是24小时。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自学交流:

1、出示钟面

(1)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2)外圈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下午1时、2时、3时……11时、12时分别叫作13时、14时、15时……( )时、( )时

2、出示52页画面

(1)根据24时计时法,百货商场营业时间21:00是几时?

(2)上午9时用( )时表示

晚上9时用( )时表示

下午5时用( )时表示

3、用24时计时法分别说出下面时刻:

早上7时、下午1时、晚上8时、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你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4、连一连

睡 觉 吃午饭 下午放学

15:30 12:00 21:00

你平时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5、出示例3图画

(1)从图上你知道哪些信息?

(2)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下午2时40分—7时45分

(3)计算:下午2时40分=( )时( )分

17时45分—( )时( )分=( )时( )分

6、15:02用的是哪种计时法?

填写:18:06_____ 23:38_____

下午4时_____ 晚上8时_____ 凌晨4:45_____

三、展现提升:

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评议,补充纠正

四、达标测评:

1、早上8时30分___________

过4小时:___________

过4小时:___________

2、春蕾画展:8:00—17:00展出多长时间:

中午11:00—14:00

晚上17:00—20:30

(1)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_____时到晚上_____时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制作年历

学习内容:教材第56—57页

学习目标:

1、巩固学生学过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知道年历的制作过程

3、小组合作制作年历,标出重要日子

学习重点:制作年历的步骤

学习难点:设计制作有特点的年历

学习准备:各种不同的年历、彩笔、卡纸等

学习流程:

一、了解年历:

1、年历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很大,可以告诉我们有关年月日的时间,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你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2、出示不同的年历

翻页历挂历 单张挂历

立式挂历 书样台历

你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二、制作年历

1、讨论交流

(1)要制作一份年历,有哪些步骤?

点拨:首先要确定每月1日是星期几

(2)你是怎么设想的?

画表格→写月份→分星期→填天数→装饰→张贴

2、小组合作制作

(1)小组内6人分工协调完成

(2)构思设计

(3)整理完成

三、展示交流:

1、展示各小组制作的年历,其他小组评议

2、制作人谈一谈各自的设计过程

3、将自己的年历卡装饰更美观

四、利用:

1、在年历卡上标明重要的日子。谈谈你标的是哪一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说说年历还能作什么用?

3、统计班上过生日的同学

(1)分小组统计:

姓名

月份

日期

(2) 以班为单位统计

4、张贴年历

评出最佳设计奖

五、达标测评

1、算出第一季度共有多少天?

2、计算全年的天数,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六、全课总结:

1、通过制作年历,你知道了什么?

2、我的年历卡怎么做的?

数学教案-年月日的认识 篇4

教学内容:第七册课本102页例1,《作业本》65页[75],《口算训练》37页(1)

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比较、然后进行概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能找出平年和闰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认知)

(2)能判断某一年是属于平年还是闰年;会计算经过时间的简单应用题。(技能)

(3)有从小爱惜时间的想法。(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并建立相应概念。

教学关键: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

分层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口算训练

设疑引入

学习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提高练习

出题

1.请说说你们的生日是几月几日?过了几个生日?

2.小刘今年13岁,才过了三个生日,你们想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出示课题)

1.观察年历表,请做题1.

2.我们规定一个月有31天的叫大月,例如:

一个月有30个天的叫小月,例如

握拳识记大小月。(示范一次)

3.报出月份,判定大、小月(二月除外)

4.平年:2月是28天的那一年。

闰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

说出1992年、各是什么年?

平年有多少天?

闰年有多少天?

5.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属于闰年还是平年?

还有一种是找4的倍数法。详细讲解。

6.P104№1

7.P104№2

8.自学例1

9.P104№4№3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1.现在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13岁的小刘才过了三个生日?

2.P104№3

3.P104思考题选做

报答

先回忆 个别回答

适当将猜测结果讨论,个别回答。

做题1

举例

举例

练习二遍(边数边说)

一个报一个说

齐答

先计算后汇报

(1)看二月天数

(2)看一年的总天数

复述一遍

独立判断

1985年有( )天,有( )天。

齐说 个别回答

讨论

一年有 年月。

每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

每个月有30天的月份是

20二月是 天,全年共有 天。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案 篇5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过程与方法

4、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5、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7、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

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2、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4、在设计上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

5、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

7、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

判断平年、闰年,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学时间: 10课时

年、月、日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各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时=分 1分=()秒

1时=()秒 240分=()时

1分25秒=()秒 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三、巩固练习:

1、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3)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2、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于?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内容习题

教学反思:

年月日优秀教案 篇6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学习了时、分、秒,本单元继续教学年、月、日。全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实践活动。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实践活动。

1、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内容。

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材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

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2、平年和闰年。

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月和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2008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

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

3、实践活动《生日快乐》。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7

1、激越导入。先出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又自然引出课题“年月日”。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走近年月日。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交流最开心的日子或者重要的节日,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感恩父母的品质。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完成统计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

4、多种记忆方法记忆大小月。儿歌记忆法,和左拳记忆法。儿歌记忆法师生共同完成。左拳记忆法学生自学并交流。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8

1、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构成的过程,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潜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减少了本节课的难度,重点认识了时光单位年月日,知识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决定方法本。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即有利于学生的各种潜力的提升,也增强了学习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教学大小月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让学生自行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3、学生的数学潜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构成学习新知识的潜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在练习的设计中注重联系实际,练习具搞笑味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进一步深化新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不仅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性学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拓展性学力。

《认识年月日》听课心得 篇9

今天我们参见了“三区”人才及党员教师送教下乡联片教研活动,我们听了红寺堡三小姬老师执教的《认识年月日》,整节课结构严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方式多样化,使人受益颇深。

上课前,姬老师就通过自我介绍和学生互动,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一上课,姬老师提出了问题1.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学生们通过短暂的思考,纷纷举起了小手,说出来自己的生日。姬老师给于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紧接着姬老师抛出问题2.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特殊的日子?学生纷纷说出十一国庆节、六一儿童节、九月十日教师节等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姬教师通过节日图片的展示,加深了学生对节日的理解,让学生初步的认识了年月日,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姬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学生手里面4张年历卡和统计表,让他们小组通过观察年历表,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完成统计表。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小组的统计表,发现一年有12个月,其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1月有31天,4月、6月、9月、12月有30天。2月有的是29天有的是28天。姬老师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出一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的2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你有记忆大月小月的好方法吗?姬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说出了歌谣法和左拳法,师生共同互动,学习掌握了歌谣法和左拳法具体的运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结论的获得,尽可能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姬老师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材料,如通过4张不同年份的年历表,探究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等,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有与同伴进行交流、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教师真正的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姬老师教学的思路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等规律。我觉得这种设计思路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小组合作意识。这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在《认识年月日》的教学设计中,姬老师设计了许多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兴趣很高,整堂课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还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年月日说课稿 篇10

大家好!

我是新站镇中心校的王小雨。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42—44页《年月日的认识》一课。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利用年历进行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我将利用课件进行“三球运动”的演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理论依据与落实设想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的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指出:“数学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双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年历转盘。

五、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深知这一道理的我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今天是我生日。一大早,我就吃到了香喷喷的生日蛋糕。真高兴!可是我的朋友芳芳却特别难过,因为她今年已经九周岁了,可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借机引出课题。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教学年月日间的关系

本着“以学习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将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时,我着重启发:每用天数是多少?然后板书知识点,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在脑海中形成时间观念。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将自己的想法得到交流、完善。

第二层: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

首先我向学生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让学生结合板书说出一年中大月、小月的具体所指。在学生认识它们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明确:“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想出办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几种识记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拓宽思路,再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学习左拳记月法。

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击掌;平月来了,伸胳膊”的游戏。

第三层:平年、闰年的认识、计算和判断

因为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着随意性,所以我先提出问题:“在观察年历卡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两张年历中2月份不同。于是我抓住这一点,指出:2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课件出示)并让学生到课本44页中寻找答案。随后指导学生计算全年的天数,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对于探索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首先,创设和平、闰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课件出示1992年—20xx年2月的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访“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计算、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总结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原因。

环节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基础题:

1.吃水果,做游戏

课件出示几种水果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题。

2.动动脑,来判断

课件出示判断题,学生以抢答方式进行。

开放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不寻常的日子。

环节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能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出示一个自制的年历转盘,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动手设计一个。

环节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六、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我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课上,同学们都将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老领导生日祝福语下一篇: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