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024-09-30

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7篇)

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篇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简介

今年以来,永康镇按照“设施完善、功能健全、品位提升、机制长效”的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沙坡头区管委会农村“五大工程”建设任务,扎实推进了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的建设。永康镇成立了“五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督查考核小组,实行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的包保责任制;镇政府与各村签订了《农村“五大工程”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逐一落实,促使了领导和干部各把一关、各带一片、各负其责、以点带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了“五大工程”的顺利完成。

按照“科学规划、统一部署、精心打造”的原则,永康镇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了阳沟、城农、永南、永新、永丰和徐庄6个环境整治示范点,建成文化体育广场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525盏;全镇共拆除危房土坯房354户,建成348户;铺设路牙8600米,硬化巷道120条26.7公里,敷设排水10.3公里;以卫宁路、迎大线和高速公路两侧清理“三堆”、治理“三乱”为重点,开展了多次重点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共拆除残垣断壁2971米,清理棚圈2113平方米、清理三堆10452立方米,整治门头广告牌136块,改造大门30个,粉刷墙面129695平方米,完成村庄巷道绿化植树6564株,培育绿地面积22232平方米,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0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31台;垃圾清运系统配备垃圾桶1577只,垃圾车21辆、吸污车2辆、提升车6辆、摆臂车1辆、装机车1辆,脚踏三轮车15辆、以及垃圾清运人员69人,具备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同时制定农村卫生保洁员管理工作制度;建立“队(组)保洁、村收集、镇村转运、市处理”四级垃圾转运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评促会的方式进行督查考核,让各村互相找差距、充电、鼓劲、加压,使全镇各村基本达到了村内无积存垃圾、无卫生死角、沟渠河道无漂浮物、道路清洁无垃圾、田间地头无裸露垃圾的“五个无”工作目标,全镇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我镇“硬化、美化、绿化、亮化、人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篇2

2002年底, 在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 要求把秦淮河主城12.5km段建设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

在2002年底至2005年9月近三年的建设期里, 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动迁了4356户居民和97家工企单位, 完成拆迁面积38万平方米;改造防洪墙20公里;铺设污水截流管道25公里, 截流大小排污口550个;沿线修缮城墙5公里、改造出新房屋110余幢, 美化亮化桥梁13座;在两岸形成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累计完成投资约25亿元。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召开之前, 圆满实现了工程预定目标:外秦淮河水质从整治前的劣5类水提升为4类水, 十多公里的河道碧波荡漾、垂柳依依, 曲折穿行于古城墙和现代化楼群之间, 重现秦淮美景。工程效果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秦淮河石头城公园段视察时就称赞:“南京是最美的城市”。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也受到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的关注, 该署先后4次来南京实地考察, 其执行主任安娜·迪蒂贝琼称赞:“秦淮河环境改善是政府财力、公共资源成功用于环境治理的一个榜样”。

在如此短的建设周期内, 建设者们能克服拆迁、汛期等重重困难, 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目标, 不仅提升和改善了城市形象, 还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到了政府满意、百姓满意。纵观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历程, 其项目运作和管理模式是工程顺利实施最重要的保障。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形成了一套具有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特点的成熟、完整的建设管理模式, 对工程建设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一、健全、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

南京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专门成立了工程指挥部 (下称指挥部) , 指挥部由市委书记担任指挥长, 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由城建分管副市长负责,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由工程涉及的各个专业部门和区政府组成, 指挥部办公室进行具体的协调、指挥, 同时按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组建了项目运作平台, 项目公司按项目法人管理制的要求全面负责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融资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为调动秦淮河沿线各区及涉及的有关专业部门的积极性, 项目公司根据“条块分工, 各负其责”的原则将部分工程交与有关专业部门或区政府牵头组织实施, 委托有关建设单位进行具体的工程建设管理, 委托建设单位在工程组织建设上服从项目公司的统一部署和管理。

二、高起点、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建设精品工程的基础

在项目启动之初, 南京市以规划、建设部门牵头, 环保、水利、市政公用、交通、园林等部门通力合作, 编制形成了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建议稿, 经工程指挥部认可后, 在此基础上邀请了多家国际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市场化招标, 经专家评选, 确定澳大利亚BAZO (巴硕) 公司提供的规划方案中标, 规划思路为:通过防洪工程, 消除洪涝隐患;通过治水工程, 实现碧水长流;通过环保工程, 达到河清岸绿;通过安居工程, 实现安居乐业;通过景观工程, 展示山水城林;通过上述措施, 实现河道及沿线土地的功能转换和提升,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项目运作实施中工程指挥部又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建筑、规划、环保、水利、市政、景观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9人专家组对每个重要的设计方案节点进行论证把关, 保证了规划实施的延续性和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三、顺应投融资体制改革需要, 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特许经营权, 搭建融资平台, 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

按传统思路, 水环境治理等公益性项目应由政府出资建设, 但依靠现有地方财力和管理模式难以支撑秦淮河整治工程的投资和建设。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 大胆创新, 探索出一条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径。

利用政府提供的配套政策和特许经营权, 南京市城建集团组建了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融资运作平台, 承担整治项目的融资、建设管理及运营职能。

项目公司在市场化运作中, 充分利用政府赋予的20年时限内从全市每年新增污水处理费中提取的一部分资金, 以及部分划拨土地的收益为信用担保, 通过“用时间换空间”, 以增量资本盘活存量资产。获取银团贷款和个人投资委托贷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水利专项资金, 在不增加市政府财政负担的情况下, 实现了25亿元工程投资的资金平衡, 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同时项目公司紧紧抓住政府给予的旅游、广告开发的两个特许经营权, 精心策划、努力打造一条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河道。秦淮河旅游功能的开发利用消除了项目公司的发展的后顾之忧,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 按绿化面积的一定比例建设经营设施和部分管理用房, 通过经营权转让拍卖形式解决了建设形成的100多万平方米绿地和大量公共设施的管理养护经费来源, 实现了以设施养资产, 不给市政府增加任何负担。一位城市管理专家如是评价:“具有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秦淮河环境整治工程建成后, 给城市管理留下的不是包袱而是不断产生放大效应的财富。”

四、坚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确立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有利于正确把握工程建设的方向

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个系统工程, 战线长, 涉及部门多, 在工程建设初期, 各辖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各有想法, 专项工程建设思路与工程总体建设思路、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也存在不一致之处。为了实现工程总体目标, 工程指挥部牢牢确立了项目法人在建设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重大经济和合同问题由项目法人决策, 充分发挥项目法人对各方的协调作用, 项目法人与委托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关系职责全部以合同形式进行规范, 用合同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约束和规范各方的行为。在整个项目管理中, 项目公司作为项目法人, 在工程建设指挥部领导下, 承担整治项目的融资、建设管理及运营, 指挥部不干涉项目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项目公司在项目管理活动中严格按合同进行管理, 并通过《南京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变更管理暂行规定》、《南京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计量与支付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的实施, 控制了工程造价, 实现了各项工程的同步推进。

项目法人责任制解决了多头向政府负责、参建单位权责不清的问题, 明确了责任主体, 形成了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建设管理框架, 为取得工程优质、工期提前、投资节约的好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举也使政府有关部门从繁杂的工程建设事务中解脱出来, 降低了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服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就有了动力

秦淮河综合环境综合整治是南京市规模空前的综合性大型公益性工程, 也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在工程建设初期, 指挥部就提出要把体现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分享整治成果, 作为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赞成度, 作为检验整治工作的重要标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坚持走群众路线, 重点项目及时向广大市民公告, 让广大市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使整治过程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在整治建设过程中, 各参建单位坚持“整治为了人民、整治依靠人民、整治成果由人民分享”的原则, 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 办实事。沿线各区在动迁过程中, 坚持依法拆迁、科学拆迁, 在加快拆迁进度的同时, 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利益, 取得了被拆迁居民和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保证了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摘要:本文结合南京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运作管理实践, 对该项目的建设背景及成功作了简要的介绍, 对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及运作经验进行全面总结。

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篇3

摘 要: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玉龙县白沙村传统村落是纳西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然而白沙村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该地区进行方案设计,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将项目区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及村民身心健康,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污水;垃圾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7000年文明农耕史,在全国各个区域遍布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我国传统村落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个性鲜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急速退化的现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7个乡镇(办事处)102个村委会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玉龙县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玉龙县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白沙村隶属玉龙县白沙镇,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当地土壤、水体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着生态食品的安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为有效保护、深入研究幸存于世的形式与类型丰富、地域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传统村落,改善项目区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项目区基本概况

1.1 地理位置

白沙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为行政村,辖兴都村、岩脚村、忠义村、三元村、街尾村、新文村6个自然村(其中三元村、街尾村、忠义村和新文村四个自然村位置相连,以下称这四个村为“古街”)。东邻木都村,南邻丽江市古城区,西邻文海村,北邻新善村。村委会所在地离乡政府1.5 千米。村内交通便利,村道以五花石板路、水泥路为主。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本项目区域范围为南起新文村,北至三元村,东北向太平村与白沙完小齐平以南,东边以束白公路为界,西边以岩脚村紧邻山体等高线为界,西南向包括兴都村。

1.2 自然环境概况

白沙村所在地为平坝区,周边多为平整的农田,源自玉龙雪山融水的青龙河从村落西面蜿蜒流过,是当地重要用水供给河流。白沙村西面紧邻山体,地势较陡峭,山体自然风貌保留较好。白沙村紧邻玉龙雪山,项目区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白沙村河流流入青龙河,属漱河流域,金沙江水系。

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白沙村委会,属于坝区。 国土面积12.90平方公里,海拔2430.00米,年平均气温8.90℃,年降水量935.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5565.00亩,其中人均耕地3.70亩;有林地16286.00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6户,有乡村人口1622人,其中农业人口1507人,劳动力8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23人, 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见表1)。

2 项目区传统村落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对本项目区环境现状查看,白沙村饮水为自来水厂供应,设施完善,家家户户通有自来水,自来水水质卫生部门定期检测均合格,且水源点已做保护,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2.2 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分析

据现场查看,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石板路。项目区农村生活污水涉及1622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33153.68t/a,主要污染物有COD 10.89t/a、TN 1.26t/a、TP 0.24t/a。项目区村庄三元村、街尾村、忠义村和新文村(以下称这四个村为“古街”)分布集中,古街排水已经统一规划,主干道上已经建有污水收集沟,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但次干道的污水收集沟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收集率,需另增设污水收集设施。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距古街较远,污水不能纳入古街的城镇污水管网,村内无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对村内环境造成污染,需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对收集后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村民生活习惯基本相同,自来水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洗浴等。依据《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规定,Ⅱ类区域(亚热带)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生活用水定额为60~85L/(人·d)。白沙村位于坝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平均用水量约为70L/(人·d),污水转化系数取0.8。污水收集率按60%计算。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负荷COD、TN、TP分别按23.00g/人·d、2.56g/人·d和0.51g/人·d计。

2.3 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分析

目前白沙村无完整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其现状表现在如下几点:

2.3.1 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有所增加,种类增多。

2.3.2 村民家中户用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分类不够清楚,村庄内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产生的垃圾堆放地零散,不集中,部分村民垃圾乱丢至附近沟渠,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2.3.3 虽然村中已经有拖拉机清运车清运垃圾,但清运不及时,不能定时定点相结合收集运输。

根据现场勘察及参考相关资料,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取0.6kg/人·d,参照相关文献,另参《全国总量核算技术方法》,垃圾回收率为15%,垃圾中污染物溶出率约15%,取样垃圾中含有机成分的量为10%,含N量0.5%,含P量0.2%,

2.3.4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

粪便处理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村民饲养的畜禽不多,大都自行沤肥处置,不外排,故本项目不再考虑畜禽养殖污染。

综合以上污染现状分析,项目区总污染负荷排放量见表2。

通过上表分析可看出,COD、TN、TP三个污染物指标中,COD、TN、TP对生活污水污染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生活垃圾。根据项目区实际调查情况,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村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从源头削减村庄污染源,减少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改善村庄环境状况,应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3 项目区环境整治方案设计

结合项目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实施本方案,切实解决项目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项目区生活污水进入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从而解决村庄垃圾污染问题。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3.1 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结合该村落内现有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完善古街次干道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需新建村落污水收集设施,充分利用项目区地形,将村落的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系统场地进行集中处理。

3.1.1 污水的收集 结合村落的实际情况,拟采用截污沟的收集方式,根据村落地势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村庄地形,将污水引至村落较低点,在较大的环境容量下进行处理净化,这样不仅实现了污水收集的无动力运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

3.1.2 污水的处理 由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经济条件好、地形条件不复杂、污水适宜集中收集,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可利用土地等,综合考虑各处置工艺的适用性、经济性、进水水质情况、出水水质要求以及考虑未来工艺的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及改扩建成本,长远考虑,拟选用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技术处理污水,采用的塘化处理系统组合工艺为: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污水处理主要工程设计参数见表3。

3.2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程

根据当地情况,由于白沙村村庄城镇化程度较高、离县城较远的村庄,采用“户分类 、组保洁、村收集(垃圾房暂存)、乡镇运输处置”的模式。村庄每个村民每户首先把生活垃圾自行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进行堆沤然后还田,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对于不可回收垃圾,村民自觉地放入垃圾桶中,村庄公共场所垃圾桶由村庄指派专人每天清扫;清扫后集中收集在垃圾房中,每周由村委会组织人员对垃圾房中的垃圾进行清运。根据地势地形条件,在乡镇选择适宜的位置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站,每周将垃圾清运至集中处理站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4 整治方案工程量及结论

根据该地区环境现状及方案论证,白沙村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方案结论如下。

4.1 项目区现有的污水排放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但是污水收集设施不完善,项目区将根据实际需求新建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

4.2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

4.3 结合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村民愿意在村庄设置垃圾集中房,对村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通过垃圾清运车定期收运至集中点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为解决好项目区垃圾污染问题,项目区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清运、村集中处理”的模式治理项目区垃圾。

4.4 本项目主要工程量

4.4.1 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新建污水收集系统截污沟:0.4m×0.6m的300m,0.3m×0.3m的1000m,新建白沙村污水处理系统(40m3/d)1座。

4.4.2 村落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工程:新建垃圾房(8m3)3座,垃圾桶(60L)150只,并配套垃圾减量化设施1套,户用垃圾桶406个,保洁工具6套。

通过对本方案的初步设计,工程量见表4。

4.5 主要环境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为COD:12.15t/a、TN:0.86t/a、TP:0.23t/a。

白沙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一方面能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另一方面能改善村落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协调农村生态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该村形象,促进经济产业的发展,因而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等四项文件的通知(云环发[2013]130号).

[2]《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云环通[2011]64号).

[3]《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8]《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42—2008.

[9]《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1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篇4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总结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汉旺镇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以及绵竹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部署,深刻认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标准,把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作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动员,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汉旺镇新开村列入全省示范村创建、汉旺镇列入德阳市示范镇创建、汉旺镇凌法村列入德阳市示范村创建。现将我镇“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示范镇创建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汉旺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专项整治组。专项整治组根据专项整治工作任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开展专业整治工作。各村由书记、主任总负责,要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成立工作办公室,确定专门人员,安排工作计划,保障经费,明确整治目标,编制环境整治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环境整治工作项目,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川委办„2010‟29号文件精神,联系我镇实际,制定并实施《汉旺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镇开展“五十百

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及保障措施。

三是及时制定治理规划。按照《汉旺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09-2011年工作规划》要求,我镇及时制定并认真实施《汉旺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0年工作要点》、《汉旺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塑造专项规划》和《汉旺镇“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三乱”工作方案》等多个治理规划和工作方案,切实把治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是加强目标考核。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社区)、各驻村(社区)工作组签订《汉旺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定期进行考核评比,逗硬奖惩措施。同时,镇上成立督查组,深入到村组、社区现场了解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卫生死角、“五乱”现象进行督促整改,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实效。

五是加强集镇容貌整治。对我镇人口比较集中的汉旺新城、汉旺老城、武都场镇、武都板房区各落实200余名保洁员进行保洁,并成立集镇容貌专项整治工作组,重点是治理“五乱”现象,通过镇容镇貌整治,达到“垃圾不乱扔”、“广告不乱贴”、“摊位不乱摆”、“工地不乱象”,集镇干净整洁、秩序良好、形象提升,汉旺镇集镇容貌基本达到“清洁化、秩序化、标准化、制度化”标准。

六是整治市场环境。我镇20余名城管队员划片分区负责,配合工商等部门每天对市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落实了对武都和汉旺老城市场内外环境卫生秩序的监督整治,做好对市场管理服务 2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市场食品经营秩序规范、户外广告及店招店牌管理规范和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整治工作的落实,做到座商归店。

七是做好重点路段、重要节点的环境整治。加强对主要交通道路的环境打造,制订了绿化方案,种植冬青、天竺葵、情丝竹、广玉兰、银杏、桂花等树木2万余株,播洒草坪1.6万平方米。用工2万余个。同时做好新城绿化工作,种植银杏、桂花等树木1.2万余株,播洒草坪7万平方米,完成新城34公顷绿化;硬化农户门前场地1.3万平方米;做好武都市场拆除重建和东汽运业综合市场建设;做好沿途临时构筑物的拆除工作。积极配合市工作组,深入群众宣传,张贴拆除公告100余份,发出拆除通知书200余份,重点做好凌法村一组群鸿商贸部临时彩钢棚拆除和武都场口邓青峰厂房修复工作。拆除乱搭乱建300余户,违章建筑5000余平方米、彩钢棚3000余平方米,临时棚8000余平方米;做好沿途房屋风貌改造工作。对沿途房屋进行仿古风貌改造,采取墙面粉白、加设屋檐、增加木圜等形式,对200余户群众房屋进行风貌改造;规范沿途店招。按照市上统一设计,对绵汉路两侧商家店招进行统一设计安装,共安装店招300余个。

八是扎实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利用广播、流动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让环境综合整治深入人心。全镇人人动手,群众个个参与。同时,为了巩固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我们成立了以镇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督查队,对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为提高群众的环境综合整治意识,提高群众素质。每个村、社区均建立了一只5-8人的文明义务劝导 3

队。对不符合环境综合整治的行为、言行进行了劝导,树立“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生活的意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新开村、凌法村为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以绵汉路、新九路、武马路沿线和武都场镇、汉旺新城为重点整治区域,推进全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截止目前,全镇疏通、清除沟渠两边杂草、淤泥360公里;清除建筑垃圾5000车;新建农房集中点排洪沟35000米,花台2200米,完成了全镇的农网改造工程;经多方协调,为全镇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对部分村、组安装了自来水。开展大型集中整治活动20余次,动员干部群众5000人次,对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新增绿化面积500余亩,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全镇基本实现了乡村水泥路面的硬化,硬化路面200余公里;新建农村医疗合作社10个、文化室、村委办公室正在修建中;公路沿线农房风貌改造700余户;拆除帐篷、彩钢棚等临时建筑26000平方米,整治山坪塘库7座;新建垃圾池126个,并在每个村配备了2名专职保洁员。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全镇村庄基本达到环境优美、干净。从村道到组道、农家院落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无人畜共居、无卫生死角、房前屋后无积水、乡村道路畅通、农田无白色污染物、垃圾。有力地推动了我镇新农村的建设。

二、关于示范村庄创建情况

一是着力提高村庄规划水平。按照打破“夹皮沟”、“军营式”要求,着力提高村庄的规划水平和布局水平,坚决杜绝在新建公路两侧夹道修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进行村落规划,切实做到错落有致,完成了110余个农房聚居点规划。

二是着力突出民居风貌特色。切实提高民居设计水平,着力打破“火柴盒”,按照“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的要求,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和特色风貌改造,使新建民居随形就势、高低错落、风貌独特。

三是着力完善村庄配套设施。合理布局通村及村内路网,做到主次分明,硬化村内主要干道150公里,着力完善给水、排水系统,新建简易垃圾池、堆放点200余个,对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地净化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

四是着力美化净化村容村貌。健全保洁制度,每个村配备2名专职保洁员,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80%,新建沼气池1500余口,让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对农户庭院、主要道路和河道两侧实现绿化,种植树木5万株,使农房之间有林盘绿地。

五是着力形成文明乡风。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大力倡导健康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每个村都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来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全镇上下形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通过宣传,让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变“要我整治”为“主动整治”,从思想上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汉旺属地震及地震极重,损失巨大。加之东汽的外迁,镇财政十分困难,对环境整治资金的投入还需上级予以扶持。

二是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历史、地理特别是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我镇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领导,把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作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目标考核,完善工作措施,切实抓出实效。

二是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并更新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洒水车辆和保洁车辆,加强公共厕所配套建设和改造,完善镇乡、村庄路网并硬化道路,加强园林绿化,努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深入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专项检查,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核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坚持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篇5

《开江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开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9月30日

开江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发展能力,县委、县政府决定,全民动员、全面参与,集中开展以“农村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确保农村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实现根本性改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好农村环境“脏乱差臭”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及容貌秩序,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村陋习,合力攻坚,助推脱贫。

二、整治范围

乡镇场镇和公路沿线、学校、卫生院、农村及农户。

三、工作步骤及整治标准

本次集中整治行动从2018年9月30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30日-10月7日)

各乡镇要层层宣传发动,召开村、社动员大会,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明确任务要求和工作重点。要制定具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迅速组织实施,为集中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10月8日-11月30日)

1.场镇所在地:随时随地无白色垃圾和粉尘,无卫生死角,无杂草,场镇主街无流动摊贩沿街经营、无骑门占道经营、无建材乱堆码、无凌乱、破烂、扭曲广告,叉街摊位摆放有序,不阻碍车辆通行。

2.公路沿线:路面干净,无垃圾和障碍物,排水通畅;

公路沿线及水沟做到“五无”:即无乱堆乱码、无有色垃圾、无杂草杂物、无残垣断壁、无污水横溢。

3.农户

(1)房前屋后:农户院坝干净整洁,做到“五无”,即无尘土、无柴垛杂草、无污水横溢、无乱堆乱码、无放养禽畜。

(2)室内:堂屋地面干净,无积尘和蜘蛛网,物品、家具摆放整齐;

卧室内枕头、衣被折叠有序,床铺干净整洁;

厨房地面干净,灶台案板干净,灶墙上的用具干净、无灰尘并挂放整齐,锅碗瓢盆要归放整齐。

(3)厕所:厕所便池、粪池清洁卫生,无池外粪便。

4.学校:操场、花坛内无杂草、垃圾和污水横溢;

校内及周边沟渠内无杂草、垃圾;

标语、宣传栏要悬挂摆放整齐、美观、大方;

建筑物墙面上无“牛皮癣”、杂草、污渍;

教室、宿舍及办公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无灰尘;

食堂、厕所内部及周边干净整洁,无污水横溢现象。

5.医院:院内及周边无垃圾和杂草,无杂物乱堆码,无卫生死角;

各科室、病房和厕所内干净整洁,无灰尘,物品摆放整齐,医疗废弃物按规定存放。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15日)

集中整洁阶段结束后,各乡镇对集中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总结。经村社逐户进行检查验收后,各乡镇组成环境整治考核验收组,对逐个村、逐条道路、逐条河道进行考核验收,并将各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和考核结果进行排名通报。

(四)巩固提升阶段(12月16日--12月31日)

对集中整治行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各乡镇要认真总结梳理,按照“集中治理、巩固持久”的要求,分析问题原因症结,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防止问题反弹、重复出现,确保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落到实处。整治行动结束后,请各乡镇于五个工作日内将集中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及通报结果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

四、整治方式

(一)乡镇一级。制定奖惩激励机制。在工作落实过程中,乡镇主要领导负责每周对各村及村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一次督导,分管领导负责每天对一个村并随机抽查20户村民,督查该村及村民家中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班子成员负责督促包片村(社区)及村民家中的环境卫生整治。发现问题必须当面指出督促整改到位,并严格按照奖惩机制落实。

(二)村社一级。本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由村社负责抓落实。一是务必召开村组干部、在家党员、村民代表和贫困户代表会议,统一思想。第一书记具体抓落实,村支两委成员主动配合抓落实,关键要全覆盖走访每户农户,掌握和分类(较好、一般、较差、极差)统计农户环境卫生情况,同时要利用公益性岗位对村社道路和河流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

二是召开贫困户专题会和村民小组院坝会,指出村民家里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共性的、个性的),提出整治标准和整改时限;

三是由村组干部对农户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回访和评比,对环境卫生整治和保持较好的农户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村民大会上通报表扬。对整治效果不明显、保持效果不明显的农户,村支两委要组织力量帮助整治,确保每家每户环境卫生达标过关。

五、责任分工

(一)各乡镇具体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环境卫生、容貌秩序相关工作,包括场镇、公路沿途、河流沿线和贫困村等重点区域。

(二)县5+2帮扶力量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县直工委负责对党员活动日活动主题新增一项内容,即:帮扶干部在每月走访的同时,负责对贫困户宣传、指导室内外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

(三)村社干部具体抓落实,负责督促每家农户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对室内室外整治情况进行评比验收。

(四)各帮扶干部(责任人)、驻村工作(组)队负责宣传、指导、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做好室内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五)县电视台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每周制播一期反面或正面典型节目,重点曝光脏乱差现象。

(六)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负责牵头组织县治理办、县电视台,不定期开展暗访督查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乡镇要落实乡镇领导包社区和片区、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治理办协调监管、部门分工负责、全员一岗双责”的管理责任体制。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全力配合,齐心协力,全面完成这次集中整治任务。

(二)强化宣传舆论。县电视台、县委报道组、信息公开办分别派记者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宣传报道,继续推行电视曝光制度,及时宣传整治效果,曝光不文明现象和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人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宣传入户的良好氛围。

(三)狠抓督查督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治理办安排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乡镇集中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对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通报表扬;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篇6

(2007年4月7日)

同志们: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区二次党代会上提出推进“四城”建设的突破之年,也是“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年”,自1月23日全区环境建设现场会以来,全区环境整治高潮迭起。今天召开一季度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其目的就是总结交流各地环境整治的情况,推进全区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延伸。

上午,与会同志就全区各镇(街道)、开发区的农村环境建设整治村(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的“一个工厂”、“一个学校”和农贸市场规范管理、镇容镇貌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村镇主次干道沿线市容环境长效管理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刚才各镇(街道)、开发区有关领导就各自一季度的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从所见所闻中可知,大家都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及综合整治工作,做到了宣传全面到位、工作层层推进、考核各有特色,全区环境建设整治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下面,我就第一季度全区农村环境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简要回顾总结,并部署安排下一阶段全区农村环境建设及综合整治的具体工作。最后,请许书记作重要讲话。

一、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情况

(一)农村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各地以农村环境建设为抓手,通过宣传发动赢得村民的认可与参与,各地领导高度重视,亲临农村环境整治一线,通过进一步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突出重点,由点到面,加快家前屋后零乱小屋(棚)、乱堆物品、垃圾的清理,重新粉刷立面墙面、沟通下水道、硬化道路、清理杆线,加大绿化美化力度等“八项工作”,措施扎实,成效明显。黄桥街道在去年所有行政村中至少有一个以上自然村(组)开展环境整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前期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今年提出了在全街道157个自然村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奋斗目标,一场环境整治的大会战已拉开序幕。目前整治工作进展态势良好,至4月中下旬将有88个自然村完成整治工作,占全街道自然村的56%,全部整治工作在年内结束。与此同时,该街道将整治触角向工厂、家庭、单位拓展,建立了一支由9人组成的环境监察队,每天进行巡查,开展“清洁家庭”、厂容厂貌的评比检查,不断丰富环境建设工作的内涵。开发 区召开专题会议,对新一轮的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作为一项政治性的任务,全面发动,强化责任,各村迅速行动,精心布置,紧锣密鼓地掀起了环境建设的新热潮,例上浜村主要领导亲临一线,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精心施工,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村民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建材进行统一收购,对破旧的附房进行拆除、翻修、改造,对村民的自留田重新整合,统一绿化,取缔露天粪坑,合理布点,规划新建2座公厕,同时加强村内卫生保洁,每家每户发放垃圾袋,进行集中收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镇容镇貌、城乡结合部和主次干道沿线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

各地继续对出入口及主次干道沿线两侧的市政道路设施、景观绿化、河道治理、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交通设施、建筑立面等方面实施整治改造,阳澄湖镇大力深化镇域出入口和主次干道环境整治活动,对凤阳路等主干道进一步改善,沿线铺设了侧石,两侧绿化内新增木本花卉,着力打造景观道路,同时,切实加强镇容镇貌的长效管理,一是以城管中队为主体,强化镇区环境卫生明查暗访,每周下发明查暗访通报,并督促整改落实;二是镇政府组建 了一支专业的水上保洁队伍,解决了以往村与村之间水面保洁工作相互扯皮的弊端,使河道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责任落到了实处。北桥街道加强领导,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除北渔村全面铺开外,其他各行政村至少有一个以上自然村(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并安排能力较强的村干部到试点村(组)一线工作;加大投入,今年1至3月份,投入250万元对镇区主次干道沿线及出入口进行立面粉刷20万平方米,镇级新增环卫保洁队员32名,使镇区所有的主次干道实施全覆盖;加大考核力度,在村书记全年报酬中,拿出1万元进行考核,对区创建指挥部每月一次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及街道暗访的问题每处扣1000元,镇容镇貌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元和街道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专门成立了爱卫城管办,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完善考核机制,今年对村书记的百分考核中,20分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分值,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评,全年考核三次为最后一名的扣村书记报酬5000元。娄北村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投入资金180余万元对虎啸自然村实施了全面整治,硬化道路,粉刷立面,疏浚河道,建造驳岸,拆除破旧房屋,平整河塘废潭,将农民的蔬菜地进行整合,请有关设计部门进行绿化规划,由一个破旧、脏乱的自然村改变为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管理有序、村民和谐的新农村。

(三)“五个一”整治试点工作初露端倪。

按照“整治试点、推进全面”的原则,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了一个街区、一条道路、一家工厂、一个社区、一所学校的综合整治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各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容貌。太平街道逐步推进“五个一”整治试点工作,加大了道板、沿线绿化美化力度,镇域出入口设置了一批花卉小品,提升了环境面貌,重点加强了一个工厂、一个学校的试点整治,以点带面,拓展延伸。

(四)各类创建活动逐步实施。

为了推动全区环境建设整治工作,今年区城管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包括“洁齐美”街巷、市容环境卫生红旗街道(镇)、安全卫生小区、“天堂杯”市容管理达标路(示范路)、省级卫生镇(村)、苏州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镇(先进村)创建活动以及清洁家庭、健康家庭评比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在一季度市容环境卫生红旗街道(镇)检查中,元和、黄桥、渭塘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全市其他市区相比名列前茅,对年内创建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希望这三个镇(街道)继续努力,保持良好的创建热情,取得更大的成效。应该讲,经过大家的努力,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各地的农村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是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和领导意识还不到位,环境整治活动进展不平衡,总体来说动作还不快,覆盖面不够广,在细节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对各项标准及要求理解有差距,环境整治工作与周边兄弟单位、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还有存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等,希望各镇(街道)、开发区在下阶段工作中,认清形势,把握重点,吃透标准,大干快上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二、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突出新农村建设亮点。

农村环境建设还应该是下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由点到面、全面推开的总体思路,扎实在点上和面上做好环境整治工作,除了继续做好拆除房前屋后零乱小屋、棚,收购或清除乱堆物品,种好房前屋后绿化,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刷新立面墙面,沟通下水道,铺设路面,清理整治杆线这八项工作外,还应该对属于动迁集中居住区的示范点加快前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下阶段开展物业管理奠定基础。各镇(街道、开发区)要重点着力培育一批高档次、高水平的示范点,重点扶持,加快培育,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使其成为区、镇级乃至更高层次的新农村建设亮点,并在集中实施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全面推进全区农村环境建设工作。

(二)加强老集镇区的整治改造工作。

目前全区各地都有老集镇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人口聚居众多,管理还存在盲点和死角。为此,下阶段要集中精力加强老集镇区域的整治改造工作,主要做到:

1、整治建构筑物立面。要保持建构筑物立面及门窗的整洁,做到无污染、无破损、无乱拉挂等现象,临街住宅楼阳台外和窗外不得吊挂杂物,未封闭阳台内堆物不超出阳台护栏高度,临街建筑物外立面上安装的窗栏、空调外机统一规范、安全整洁,遮阳(雨)棚整齐规范。

2、整治户外广告。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符合城市容貌和设置技术规定,规范统一,与街景风貌特色相协调,无缺损、无安全隐患、无缺字、漏字、错字、别字,使用霓虹灯制作的店招店牌保持其亮化设施完好。无过街横幅,无布幔,无烟草广告,无擅自设置店招、地脚牌、落地灯箱、指示牌等乱设广告现象。

3、整治市政及公共设施。道路设施完好,无破损及坑洼,无擅自占用、挖掘道路;各类窨井盖完好无缺损,各类公共设施整洁完好,定期维护;绿化养护良好,无空缺绿化带,无缺株死株,无黄土见天,无依托树木乱拉乱挂;各种景观灯光、亮化设施整洁美观,开闭正常。

4、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市容环卫人按照法定义务在责任区内履行市容环卫责任,保持市容整洁、环境卫生整洁、建(构)筑物立面整洁。

5、整治市容秩序。临街无违法建设,无未经批准的道路作业、堆物、搭建(擅自破墙),店容店貌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无乱设摊点、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无乱堆乱放,无占用盲道,车辆停放整齐,各类便民亭、棚、摊点周边整洁、规范管理。

6、整治工地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围挡并保持完好,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工地出入口硬化,配有车辆冲洗设备和污水处理设施,保持周边环境整洁,并做到工完场清。

(三)以点带面推动“五个一”整治工程。前阶段,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对“一个街区”、“一条道路”、“一家工厂”、“一个社区”、“一所学校”的“五个一”整治试点工作进行了尝试性整治,下阶段要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将这五个方面工作全面铺开。使个个街区规划有序,环境整洁,居民素质文明,背街小巷无破墙开店(门)、暴露垃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涂乱贴、乱停车辆、乱摆摊点等现象,沿线店面文明经营,建筑立面粉刷一新,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绿化种植美观大方,体现出各自特色和地方风貌。条条道路绿化美化,环卫基础设施健全整洁,市政配套工程符合要求,广告设置整齐美观,店面经营文明有序,建筑立面清洁刷新,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基本达到市容管理达标路标准,并将基础好的道路逐步创建为示范路。更多的工厂环境优美整洁,生产安全、文明,绿化覆盖率达标,有丰富的宣教活动,员工卫生习惯良好,无卫生死角、无乱扔垃圾、无丢弃烟头,排污、噪声符合国家要求和标准,落实厂区周边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每个社区软硬设施均有所提高,做到管理有组织、有制度,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违章搭建、无乱涂乱贴、无乱堆乱放,绿化美化点缀环境,居民生活方式健康向上,成为居民群众温馨的港湾,并在其中凸现一批市级安全卫生小区。全区所有学校的内外环境整洁优美,教育秩序良好,师生素质高,人文环境好,学校周边无乱设摊点、无乱停乱放,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四)全面提高农贸市场环境整治水平。

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对照标准,对辖区内已建的农贸市场实施全面改造,同时规划建设管理好村级农贸市场,使农贸市场管理规范,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市场内配置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有活禽销售的要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年内,通过一系列整治工作,使全区的农贸市场全面达标,为居民百姓营造良好的市场购物环境。

(五)重点在“洁齐美亮”上做文章。

一是突出一个“洁”字,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行环卫保洁全覆盖、全天候制度,达到条条路巷两侧洁齐,个个村庄、单位屋内外洁齐,条条河道洁净。

二是突出一个“齐” 字,加强对主次干道沿线建筑立面墙面的统一规范,坚决取缔乱搭建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涂乱贴、乱停乱放。

三是突出一个“美”字,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市政道路平坦,公共设施整洁、美观。按照“花城”建设要求,在提倡节约型绿化美化的前提下,对路边、村边、河边、单位内外、公园等,除建筑物、农田外,空地全部种树、种花,充分利用绿化、花卉打造美景、美化死角。

四是突出一个“亮”字,加强路灯覆盖率,提高灯光景观档次,采用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提高亮灯率,达到主次道路两侧亮化。

下面,结合下阶段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落实,再提三点要求:

一要提高整治标准,落实措施大干快上。

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共同治理、实现长效”的要求,破除自满心理和畏难情绪,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提高整治标准,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周密组织,全面承担辖区内环境综合整治的相关任务。

二要加大工作力度,凸现各地环境亮点。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落实属地管理制度,针对各自工作范围,形成良好的工作热情和氛围,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挖掘潜力、树立典范,使各地呈现出各有特色的亮点,打造“四城”建设的新景象。

三要巩固整治成效,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各地要切实从注重突击整治向注重长效管理转变,狠抓长效管理措施的落实,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机制,坚持 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合理分工,把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环境水平进一步提高。

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篇7

以郑州河道整治为例, 当河水污染程度较浅时没有重视对河道的整治, 在河水终于以干涸、发臭等形式表现出被污染时整治工程已经成为了一项时间长、规模大的计划性工程, 需要通过项目设计、完善等操作结合考虑项目实施带来的影响综合制定出可行性项目。本文针对郑州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展开如下分析:

1 郑州市河道状况分析

本文研究的郑州市河道以西流湖为研究对象, 针对其水污染进行研究。西流湖曾是郑州市储备水缸之一, 四十年前也是郑州人民为之骄傲的重要河道。但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污染物企业的设立, 该河道已经逐渐成为了污染的代名词。早在2007年年底, 西流湖宋庄河段就有上千条死鱼漂浮在水面, 次年报道提到百家商户将烧碱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水中, 2009年北湖段湖水干涸, 一些裂缝甚至达到了近10cm宽, 深度最深为半米, 直至2010年, 西流湖周边部分河段已经被堆放了大量生活垃圾, 少部分地区甚至直接将裸露河床作为垃圾场使用, 百米护墙也逐渐被偷拆损毁。

由此可见, 郑州市河道的综合整治迫在眉睫, 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出完善的河道整治方案以及规划, 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还原河道原本洁净、水流清澈的状态。但河道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同样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因此在方案制定时必须考虑到环境影响因素, 完善整治方案。

2 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研究

2.1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郑州市河道整治项目计划涉及到的河段较长, 在大面积施工整治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行难免产生噪声污染以及废气排放。例如自卸汽车、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挖泥船、运输车辆等均会由于发动机运行产生废气排放与噪音。噪音污染对河道周边居民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而废气排放则污染更重。

废气排放主要由船只、车辆以及燃油机械产生, 整治中各类设备的尾气排放即为废气, 影响大气层状态。同时, 混凝土搅拌以及水泥运输时易产生粉尘。粉尘同样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影响到河道两岸居民短期空气质量, 增加空气中粉尘指数。

2.2 对水环境的影响

虽然河道整治有利于河道两岸环境的优化并促进河流的更优状态, 但在综合整治过程中 (尤其是施工初期) 河道两岸土壤被挖掘时易产生杂物落入河流, 造成河水浑浊度上升。施工初期, 混凝土搅拌、平整场地、水力冲刷机疏浚以及防汛墙施工都会释放底泥污染物并将施工中产生的一些杂物带入河中, 影响到水环境。

另外, 施工过程中由于河道整治项目涉及到的人员数量较大, 因此施工人员生活、操作中会产生较大量垃圾, 这些垃圾可能由于施工人员不注意落入河中。同时在河道整治时使用的设备机械动力来源均为燃料, 油料若发生外溢流入河中对河水的影响较大, 随着河水流动可能影响整个河网水体。在整治中, 疏浚表层淤泥中可能包含较多杂草、石块等物质, 加上高含水量, 若随意堆放会造成二次污染, 严重时疏浚开挖弃土会引起水土流失。

2.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包含的范围较广, 例如植被、泥沙、动物等。生态环境影响不像大气环境与水环境, 在几年时间内能够逐渐恢复。生态环境的破坏通常需要几年甚至上十年才能够恢复到破坏前状态。

2.3.1 植被环境的影响

河道综合整治项目中包含了对河道周边河床上植物的改变, 原因在于只有将原有一些大树挖除并将草地铲除才能够让综合整治设施展开施工。因此河道两岸若存在已经生长了数年的树木将面临被移栽的可能。另外, 护岸抛石以及疏浚等操作都会影响到原本生态环境发展状况, 改变植物分布及自然生长状态, 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2.3.2 对河水环境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河水环境与上述描述的河流浑浊状况并不完全相同, 这一方面的河水生态污染主要在于河水水体环境方面, 也就是河水深处生物生长环境。换言之, 当综合整治项目开始实施后, 泥沙以及垃圾的影响可能造成河流水体质量的变化, 不仅造成河流透明度降低, 还会对浮游生物的产生、生长、繁殖产生影响, 造成浮游生物种类减少、数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河道本身水体会发生变化, 动植物间相生相克易造成生物链的变化, 可能造成某种生物的天敌被消灭而肆意生长现象。

2.3.3 对动物的影响

河道整治工程必然会对河道两岸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尤其是动物生物。以底栖动物为例, 堤岸抛石或是护堤操作都会影响到这类动物的生存环境, 让其不得不另寻住所。而对于一些居住环境较深、常年居住在洞穴中且行动速度不快的动物而言, 疏浚工程可能直接影响到这类动物的生命安全。

另外, 多数底栖动物能够快速感应出沉积环境的变化, 且这类反应会影响到其生活状态以及生活习惯, 在不适应情况下易引发身体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沉积物涉及到动物生存的方方面面, 例如食物获取方式、生活基本环境、摄食机制以及猎食对象等, 从多方面影响着底栖动物的生存。并且部分悬浮物可能再次发生沉积, 这类影响将对底栖动物产生长时间影响, 甚至影响到水体底部环境结构, 需要几十年才能够恢复。

3 河道综合整治项目优化策略

3.1 利用土壤固化剂

土壤固化剂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将土壤加固的一种化学药剂, 能够对减少水土流失起到较好作用。实际上, 土壤固化剂是一种将特殊药剂加入到水泥主体中形成的一种可硬化土壤的物质, 能够让土壤表面形成一种类似于混凝土状态的物质并保障土壤深处仍旧为其本身松软状态。换言之, 土壤固化剂能够让处于河底的土层表面结一层硬壳, 既能够保障水底生物正常繁殖, 不受到土壤引起的水体混浊影响, 又能够起到固土保沙作用, 减少水土流失程度,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3.2 减少粉尘飞扬

若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运输具有粉尘类材料, 首先应使用防尘布将运出车辆载货部位遮盖严实, 尤其是当车辆行驶路线需要通过城镇时, 应事先将车轮上沾有的粉尘冲刷干净, 以免车辆行驶将粉尘带入市区并在行进中引起粉尘飞扬, 加重空气中颗粒污染物含量。对于粉末状材料的施工现场存放, 应使用单独仓库或自建隔离区域存放。仓库需保障有顶棚, 以免雨水打湿粉末材料造成使用效力下降。同时在仓库周边修建排水沟系, 以便于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防止自由漫流。

3.3 工程机械的优化与垃圾处理

在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实施下, 施工方应尽量选用先进机械, 减少机械设备本身废气排放量。同时在施工期间对于垃圾、弃渣的处理应及时, 严禁将废弃物长期堆放在施工现场形成垃圾堆现象, 同时也能减少尘土向周围环境的扩散。另外, 垃圾处理不应单纯采用焚烧方式, 若垃圾中存在废竹木料、废纸、废包装带等物质, 应尽量采用降解方式处理, 减少费少带来的大气环境不良影响;水泥肥料需放在散装水泥罐中处理。

4 结语

在现如今绿色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传统城市发展中, 多数企业或单位都运用着先污染后治理理念, 将生态整治时间放在企业发展之后。但大量实践经验证明, 当生态环境发生污染时, 污染程度会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恶化, 极大程度的增加日后治理所需资金与人力资源。总之, 河道治理不应建立在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基础之上, 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应考虑周全环境影响评价思路, 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提升河道综合整治有效性。

摘要:河道综合整治指的是对河道本身以及周边环境的优化。在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背景下, 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加强,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本文基于这一背景, 以郑州市河道整治项目为例, 在环境影响评价思路下简单阐述了郑州市河道现状, 分析了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优化策略。旨在优化河道整治工程, 提升河道整治效率。

关键词:河道整治,环境影响,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根.河道整治工程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05) .

[2]周达.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J].民营科技, 2014 (01) .

[3]郑杰.适应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整治[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11) .

上一篇:形容山的词语集绵下一篇:班主任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