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精选12篇)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篇1
张洪镇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张洪镇位于旬邑县中部塬区,全镇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4116户,16858口人,耕地面积2679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着眼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性,推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文化站基本现状
镇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3名,事业编制,其中站长1名,工作人员2名。高中文化程度2人,大学文化程度1人;45岁以上1人,40岁以下2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由县财政负担,年平均工资2.6万元。无专门办公场所和活动设施。
文化站运行状况
近年来,镇上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先后投资2万多元,为文化站购臵乐器、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桌、象棋等文化体育器材共110套,订阅报刊杂志9份。同时,镇上每年拿出1万元,组织群众积极举办各种文化娱乐和培训教育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我们侧重于果业、畜牧、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先后聘请县果业局、司法局、畜牧站、职教中心技术人员,坚持至少每月举办一次科技知识培训班,将村级“农家书屋”向群众开放,鼓励群众借阅
图书,教育群众学文化、懂科技,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了解农业生产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充分发挥电教器材的作用,坚持经常性组织群众观看教学录像,放映科教电影,努力拓宽群众知识层面。镇文化站每年组织集体活动8-10次,发放学习资料6万多份,培训群众10000多人(次),全镇80%左右的群众都掌握了1-2门科技文化知识,有力地提升了致富本领;另一方面,我们致力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引导。镇文化站召集各村能拉会唱的群众200多人,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青年唢呐队、女子锣鼓队、老年秧歌队、秦腔自乐班等群众组织,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和农闲时节为群众表演,并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一显身手。社火表演、秦腔演唱会、赛歌会已成为节日期间群众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与此同时,由镇文化站牵头,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农民运动会,设立象棋、拔河、篮球、乒乓球、跳绳、老年门球等文体比赛项目,引导群众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力争让农村老人都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幸福日子。镇文化站在联系群众、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村级文化活动室状况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各村相继建成了功能齐备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配套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镇现有村级文化活动室8个,平均占有面积20平方
米,以秦家、陆胡、高平、下皇楼村为典型,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各类文化活动器材。各村文化活动室按照镇文化站的统一协调,在完成各项重大文体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各自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使村级文化活动室成了农民群众学习致富信息、增长见识的好地方。同时,我们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依托,充分利用村级文化资源,各村每年至少举办两次以上的群众秦腔演唱会和社火、秧歌表演等文化活动,举办群众篮球赛、拔河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活动3次以上,坚持每月放映数字电影2次,为群众自娱自乐搭建了平台。按照县委宣传部倡导,充分学习原底社区“一创四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创建“和谐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公公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改变了村风民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使得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团结等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知识、文化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届六中会全也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人们憧憬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目前现有的基础设施、经费保障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资金欠缺。镇文化阵地、设施落后;村级文化活动室,在新农村建设中虽列为一项硬任务,但仍是多室合一,阵地设施、活动器材等仍很紧张;农家书屋发展态势较好,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文化书籍”下乡。
2、政策性扶持较少,项目投入不大。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扶持较少,诸如文化单位的建设、人员的培训与提高、经费的落实等方面没有十分有力的促进措施。在项目建设上,虽然有镇文化站建设等项目,但项目较少,争取有难度。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不高。在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农村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员较少,加之国家在文化人才的培训提高上扶持的政策不够强,使文化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更深层次的培训。国家对文化人才的鼓励不够,虽设有许多大奖的评赛,但都是层次较高的,对农村从事文化人才的评奖、职位晋升重视不够。这样文化人才搞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学文艺、专文艺的人员太少,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从事文化事业的人更少,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4、文化产业发展的难度较大,文化产品质量较低。产业的发展是需要政府支持的,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国家在资金、项目、推介上做的较少,主要靠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个体劳作,发展起来难度较大,没有形成一个政府支持、群众闯事业的大好氛围;在人员素质上参差不齐,受文化程度、个体素质的影响,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发展不景气。
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各级财政每年应给予一定投入,支持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二要从日常活动经费保障、设备配备、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增加投入,使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有固定的活动经费来源,保证其正常开展工作。三要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培训和业务进修,提高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农家书屋基本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镇党委、政府以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农家书屋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镇建成“农家书屋”8个,现共有各类图书1.5万册,以高平村“农家书屋”最为典型。该村先后购臵书柜5个,图书2900册,文化活动器材45件,电教设备3套,健身器材25件;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省文化厅、市文化局、县新华书店先后为该村农家书屋增添图书1500多册,报刊杂志1000多份,党员教育和农民培训电教片50套,图书总量达到6200多册,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
农家书屋运行情况
各村都先后制定了图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工作等7项制度,并确定每周一、三、五为图书免费开放日,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专人专管,图书统一编号,造册登记,凭证借阅,按时归还,使农家书屋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了图书不遗失、不损坏。同时,还设立了果业、畜牧、法制3个文化普及小组,聘任了5名有文化、懂技术、奉献意识强的农业技术骨干担任宣传员,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10次,印发科技文化宣传资料5000余份,着力推广苹果生产新技术、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大力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为了提高群众的学习效果,村上每年定期组织举办科技文化知识竞赛,大大激发了群众借阅图书、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读书学习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存在问题:一是缺乏资金,各村农家书屋设施落后,书本只能靠上级配套,赠送,自己无力购买,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待遇低,无法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农家书屋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相当一部分群众还没有形成自觉借阅书籍学习的良好习惯。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 学校文化建设 问题 建议
一、调查的方式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旺茂镇玉李村小学和旺茂镇中心小学部分师生。
(二)调查方式
1.访谈法:根据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方案,编制访谈提纲,对师生进行访谈。
2.观察法。参观校园,记录校园环境建设情况。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办学理念、一训三风、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制度建设、课堂教学文化品性、教师教学文化理念以及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期待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一)旺茂镇玉李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现状
1.办学理念:把学校打造成一个乐园,使学生喜欢来学校,热爱学校,热爱学习,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2.校训:文明守纪,团结奋进;校风:尊师爱生,求实创新;教风:勤恳耐心,探索创新;学风:勤学好问,多思求解
3.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地址位于农村,各种基础设施较差,学校除了一栋教学楼,一块空地,一个升旗台之外就没有其他的硬件设施,没有标准的操场,篮球场。
4.学校制度建设:基本是口头制度,暂无明文规定
5.基于学校文化的课堂教学文化品性
每周一安排写字课,每周二经典朗读,每周三阅读,每周四才艺展示,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定期编写校本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6.教师学校文化理念
教师具有较明确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并且积极投身于其中。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着学校的文化理念。该学校最大的特色是双语教学,学校将英语渗透到到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师都会在日常和学生说英语。
(二)旺茂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现状
1.办学理念与特色发展定位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发展
特色发展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极具现代化的人文教育特色学校,让师生享受到“美的教育”。
2.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团结求实,勤奋向上;校风:文明和谐,活泼进取;教风:严谨博学,开拓创新;学风:谦虚好学,积极进步
3.校园环境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较好,有教学楼3栋,教师住宅2栋,3个标准篮球场,15张乒乓球台,单杠双杠1套,1个标准沙坑,校园环境布局合理规范。
学校拥有校徽,但是没有标志性建筑,墙上喷绘的“教育培养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标语倒是十分醒目。此外,校园内果树丛生,为校园增添许多绿茵。
4.学校制度建设
校长以人文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校长每天“三巡”,巡各班教室,巡教师办公,巡校园环境。班主任及副班主任也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5.教师学校文化理念
教师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并无较多的了解,也无法说出自己的见解,但是对本校的教学活动掌握的很深,了解的也很深。但是对学校的特色活动了解并不多,认为一些很多学校都有的活动为本校的特色,教师平时的注意力对集中在了日常的教学之中。
6.学生学校文化理念
受客家文化影响,学生多才多艺,热情好客,尊老爱幼,乐于分享,懂得感恩。
(三)旺茂镇玉李村小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现
1.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双语教学处于探索阶段,不够成熟,教师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2.在双语教材编写方面,教材的阶段性不明显,连接性不强,没有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编寫。
3.在教师队伍方面,教师的资历较一般,很多教师没有进修的机会。此外,教师的数量短缺,多呈现一位老师教多门课或者多个年级的情况。学校短缺美术及音乐教师。4.学校教师流失严重,全校一共三十多位教师,有十几位教师顶着学校的编制在外校上课,新老师进不来,导致学校师资短缺。5.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硬件设备短缺。6.校园环境建设急需改善,教室环境简陋,需要精心布置。7.学生没有进行才艺展示的专门舞台。此外,才艺展示每周仅有半小时,对学生来说有些短暂。8.教师工作繁重,每天的上课文字记录已经沦为应付检查的苦差事。9.教职工住宿条件极其简陋。10.学校缺乏体育活动。11.在规章制度方面,学校尚未明显的针对自身的规章制度,很多制度处于口头表达阶段,执行力不理想。
(四)旺茂镇中心小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现
1.教师的数量短缺,多呈现一位老师教多门课或者多个年级的情况。学校短缺美术、音乐及体育教师。此外教师的业余生活单调,很多教师已经缺乏对工作的热情,激情。2.教师的资历较一般,但每学期有二三十名教师有机会外出进修。3.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影响教学质量。
三、学校文化建设建议
(一)旺茂镇玉李村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建议
第一、继续深入加强双语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第二、学校应当建设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在建设制度的过程中体现人性,赏罚分明;广泛争取师生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并重。第三、双语教材的编写应当根据本校学生及教师的英语基础编写,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有一定的情景设置,而不是简单罗列英语句子。可以通过上网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第四、在外出进修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在本校进行学习,学校应当有领导负责教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阅读书籍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评课。第五、发动学生,精心设计教室环境、校园环境。第六、建造一个才艺展示的舞台。
(二)旺茂镇中心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建议
××镇文化站工作报告 篇3
我镇文化站工作坚持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以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增强服务,目前,我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活力得到明显增强,文体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各项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体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年我镇投资*万元,完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和标准化社区文化广场的建设,文化站拥有乒乓球活动室、图书室、文体器材室、广播室、露天舞厅等文娱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包括篮球场、多套体育锻炼器材,并于*正式向群众免费开放,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和开放制度,完善了文化活动室功能,为我镇群众丰富知识、娱乐身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
文化站自开放以来,成功的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比如在“七一”建党90周年举办了镇区庆祝晚会;七月七日,协助*市技联在我镇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台文艺演出;八月份,举办了一次机关篮球比赛和一次羽毛球比赛;并组织了*村的文艺汇演。夏季的时候,在露天舞厅举办了多次消夏舞会,群众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同时每月在文化广场放映一次电影,极大的丰富了我镇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多形式、多层面发展。文化站的开放和精
心组织的多次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而且促使大家养成了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在文化广场都有锻炼身体的群众,大家打羽毛球、打篮球、跑步、跳舞等,为文化站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同时积极配合我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多次出动宣传车辆,书写横幅、标语等,做好工作开展前的宣传活动。
在文化科技方面,始终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宣传政策、法规,突出中心工作,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坚持科技下乡活动。去年以“文化站下基层服务三农”为指导思想,密切联系、配合就业中心等部门,多次对我镇群众进行了养猪技术培训、早实核桃和花椒栽植管理技术培训、花椒芽菜培训等,累计参加培训群众700余人。同时,8月份针对各村环卫人员,组织了一次环卫工作培训会,参与人员50余名。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就业能力。
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4
**镇位于新密市东北部,距新密市区18公里,距郑州市区15公里,是新密市与郑州市产业对接的重要支点,总面积 91.8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02个村民组,总人口63300人。近年来,我镇进一步加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力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宣传教育、狠抓基础建设、开展各类活动等措施,促使全镇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战线干部基本情况
只有做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才能做好全镇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工作中,我镇实行宣传、文化分开进行的工作机制。我镇单独设立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文化的全面工作,其中1名为站长,公务员编制,另外1名为科员级干部,事业编制。宣传方面,我镇抽出1名副科级领导任宣传委员,同时,配备1名宣传干事,其中宣传委员享受副科级领导待遇,宣传干事享受科员级事业干部待遇。镇宣传文化干部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人,大专(高中)文化程度3人。
(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人员配备情况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基层宣传文化设施建设。一是2010年投资158万元完成一初中标准化餐厅及跑道建设;投资36.5万元建成高标准镇文化站一处;二是全镇高标准完成15个村级标准文化大院建设。三是高标准完成文化信息共享站点建设15个村,配备电脑8台,投影仪7台。四是高标准完成科普书屋2个,老年活动中心15个,农村全民健身达标广场23个。五是投资30万元完成镇办幼儿园改建工程。
目前,镇综合文化站共有人员编制2个,实际工作人员2名。此外,镇政府在财政收入困难的情况下,尽量保障基层宣传文化设施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三)基层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民间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我镇非常注重基层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与民间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镇共有省民族协会人员1名,民间作家3名,郑州市特色文艺队伍23支,其中,以翟沟村、周家寨村的文化广场为我镇的主推队伍。
(四)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经费保障情况
随着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企业运行困难,停产半停产企业逐渐增多,加之石子厂、煤矿全部停产整顿,财政收入明显受到影响。我镇在财政支出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尽量保障宣传文化工作日常支出、人员培训、党报党刊征订、基层宣传资料订阅和文化活动组织费用支出,每年都在15万元-20万元之间。
(五)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近年来,我镇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每年,我镇都支付经费组织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参加郑州市举办的教育培训活动。另外,我镇注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与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他们文化宣传方面的理论素质提升。
二、主要做法
夯实宣传文化工作基础,是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我镇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方面均有新的突破。
(一)着力抓好基层党校建设。镇党委、政府把基层党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基层党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上级布置的教育内容,结合我镇实际,切实制定好教育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推进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各村着力抓好以阅览室、科普书屋、多功能室、宣传栏为基本设施的宣传教育中心和以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广场等为主要活动场所的文体活动中心建设。
(三)充实壮大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从各村村干部中抽出了1名干部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确保完成本村的宣传文化工作任务。
(四)切实抓好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活动为契机,制定学习意见,定期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中开展集中学习,并要求他们记录学习笔记、撰写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争做文化宣传的传播人的积极性,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对党和国家农村宣传文化政策的贯彻落实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本镇宣传文化经费主要用于日常支出、人员培训、党报党刊征订、基层宣传资料订阅和文化活动组织,每年必要的计划开支都在十几万元以上,但因我镇政府财力紧张,实际投入的工作经费不足。
二是工作队伍不够壮大。实际工作中,人员较少,队伍不够壮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文化工作的开展。
三是开展活动较少。经费不足,加上工作队伍不够壮大,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难于正常开展。即使有活动,也不能持之以恒,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保障经费。建议市财政可定期为乡镇拨付一定数量的活动经费,确保正常的宣传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另外,希望镇政府将宣传文化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必要的开支,特别是增加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培训费用及文化活动组织费用,努力保障宣传文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是加大培训。建议市委宣传部多组织乡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理论素质与业务能力。
三是文化下乡。建议市委宣传部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关部门,多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弥补乡镇文化活动空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四是加强督查考核。建议市委宣传部以督查考核激励人,强化宣传文化督导考核工作,使其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向前推进。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一)文化机构 我镇拥有 333平方米的专用文化站,拥有 1700 册图书,16 种乐 器,1 套视听设备和 1 套体育器材,设臵文化助理 1 名。全镇 12 个村 共拥有 12 个村文化活动室,拥有图书 1230 册。
(二)基本队伍的建设情况 全镇文化站有文体骨干 30 人,共有业余文艺队 3 支,业余文艺队 员 423 人。这些文艺队和文艺骨干为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 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增添农村传统节日 的欢庆气氛等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1、文化站的基本情况。镇文化站是一个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科普培训的必备场所,是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辅 导、组织、管理机构。2010 年镇政府对文化站进行了新建,但由于缺 乏资金购臵设备,至今仍无法正常使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文化室的建设情况。文化室是各村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 要场所,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镇的“农家 书屋” 工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了,全镇现在已经建立了 12 个农家书屋,存书近3 万册,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应有尽有,基础设施比较齐全。为了更好的管理书屋,我们设臵专门管理人员,多次组织相关培训,确保管理上也日趋完善。
(四)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 据调查,近几年来镇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镇财政共投入资金 12 万元,主要集中在镇村两级的重大庆典活动、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的欢 庆活动、个别村民小组公房建盖等四个方面。由于财政紧张等原因,未能将文化事业经费纳入预算,村级文化室更无经费来源,镇村文化
活动场所的更新维护无从谈起,管理难以到位,实际上处于有名无实、自生自来的状态。
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重视建好文化设施。镇政府在凉东村和 凉西村分别建设了一处文化广场,在凉水中学门前也新建了一座小广 场,安装了体育器材,供村民健身活动。在镇区南部凉水河北岸铺设 长 2.2 公里,宽 6.5 米的沿河水泥路,供镇村居民清晨、傍晚散步、锻炼。鼓励农民自办
文化。例如在镇政府、凉西村、友谊村办起了乒乓 球室、篮球队、秧歌队、门球场等个体文化产业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 文化生活、也抵制了腐朽的落后习俗。这样,在农村打破了公办单一 的文化室格局,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私办文化局面。每逢农闲时节,各村的自娱活动队就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活动。友谊村的门球场是专为老年人建设的一个较好的活动健身场所。凉西 村、西岔村的秧歌队,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都活跃在村文化广场上。为 构建和谐社会争添一道光彩。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我镇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个别村图书室,至今 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 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2、文化站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 情况来看,对文化站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 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 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 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镇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噪音 扰民问题比较突出。
3、文化室这块阵地有萎缩的趋势,维持文化室正常活动的开展很 艰难,部分文化室名存实亡。主要是因为没有经常性的专、兼职管理 人员,管理跟不上;文化室的图书因长时期得不到补充致使图书过于 陈旧老化,若不及时解决,文化室这块阵地有可能加速萎缩。
4、文艺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急待提高。目前文艺队人员基 本是由 40 岁以上的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组成,缺乏中青年的参与,文艺 骨干和文艺创作人员缺乏,现有人员素质也急需提高。
5、文化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每年 投入文化事业的资金,只能基本保证传统节日的集中性文化活动、庆 典活动、文化站人员经费,基本没有投入农村文化阵地及文化基础工 程建设和维持村文化室正常活动的经费。文化室每年新增的图书绝大 部分是政府机关淘汰的书刊或是镇里各联系部门所赠。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由于经济欠发达,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 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 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 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陈
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 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四、对加强我镇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是我镇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的 重要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全镇的文化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和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文化事业的认识。党委、政府要站在认真贯彻落实“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 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继续提高对我镇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 须加大领导力度,把我镇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我镇文化建设不断上质量、上水平。坚持以政 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民营 企业和个人兴建、管理、经营文化设施。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实行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不断 提升我镇文化建设水平。
2、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 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 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每 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建立以奖代拨的投资机制。镇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力对文化事业进行投入,希望有关部门给予 大力支持。
3、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对网吧监管,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支 持,尽快落实终端统一控制接线时间,安装过滤软件等技术性措施,
解决超时营业和黄色网页问题。加大巡查、抽检、处罚力度,严肃查 处吸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违规经营行为。积极与工商、公安、电信、消防等部门沟通,加大联合整治力度,推进综合执法。文化职能部门 要重视和研究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的内容及特点,与时俱进地制定农 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农村文化站、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工作,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管理考核力度。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篇6
导演概括“三绝”特点
导演龚胡晖概括了《异镇》的“三绝”特点:首先这些镇民都是身怀绝技的抗日志士,报国无门,才被国民党所招募,执行特殊任务;其次他们接受的是一个绝命任务,就是在敌占区守护宝藏生活,这个任务没有代码、没有记录、没有期限;最后,他们每次遇到危险都是绝处逢生,生活这个任务完成得非常艰难。
主演张洪睿美称自己饰演的铁匠常虎顶着个爆炸头,造型“可以辟邪”,但其实他是勇猛拼杀的冷兵器专家;蒙亭宜饰演的沈月红既是红杏出墙的酒坊老板娘,同时又是用钢针就可杀人的冷血杀手;而抱着洋娃娃出场的王力可,她饰演的何莜真既是粮油店的女掌柜,同时也是代号“蜘蛛”、擅用飞刀的女刺客,天天抱在怀里的孩子也是一种伪装。
《异镇》其实是部情感剧
活动现场,几位镇民异口同声的表示:《异镇》看起来是一部战争戏,其实就是在讲生活当中的事,描述的就是最普通不过的情感。王挺表示:剧中自己和沈月红是组织安排的“假”夫妻,共同生活了六年,即使产生了真感情也在不断抑制,于是就让别人乘虚而入了。蒙亭宜则表示:沈月红之所以会出轨,也恰恰是因为爱。
而在剧中与王千源饰演的李丛文产生千丝万缕的感情纠葛的王力可,也将这段感情总结为“从孟不离焦的工作关系发酵而成的真情实感”。王力可说,事实上,《异镇》讲的就是我们这59名特勤人员彼此之间的感情。
明星观众齐上阵
张洪龙事迹材料 篇7
张洪龙,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同
年七月参加工作。并在2007年担任数学教研室组长,2006年8月至今任从事班主任工作,数学课的教学工作,沈阳市数学教研室教研员,区书法协会会员。自参加工作来,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班主任工作中把安全教育作为工作重心,时时刻刻把学生的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安全问题放在心上,落实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8年,2010年班级被区评为“区优秀班级”。2008年被沈北新区教育学会评为“区优秀会员”。在2009年的班主任技能大比武中获得“二等奖”,同年被沈阳市教育学会评为“市先进个人”。
一管理育人,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在班级的管理方面,我三种方法一起用,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首先在上课期间,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多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感恩教育的指导下,我组织同学们观看了邹越主讲的《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的学生都流泪了,他们的眼泪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是人性爱的折射。借助这么一个很好的机会,开展了“父母的一天”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很多孩子讲述了他们父母辛苦的一天,有的孩子边讲着父母劳作的细节边泪流满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教育,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其次在管理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让每一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在我们班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例如:有管理胸卡的,管理矿泉水瓶的,有修理桌椅的,还有管理校服,我们班级的所有的事我都下放到每一个同学身上,这样每一个都是主人,都是管理者,当然我们还要考核与监督,我们还有检查委员会。总之班级的事就是每一个人的事,作为老师的我,同样也得值日有分担区,每天我也按时到校,给每一个同学做好榜样。最后在环境方面,为了给同学们提更好的环境,我在班级设立了,班委会的表框,激励他们学习的条幅,还有“华山论剑”的光荣榜,从而为同学们提供很好的教室环境。
二,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爱教育感化学生。
那是在2009,学校让我离开九班去接当时全校最乱的班级三班,当时我虽然教三班的数学课,但与他们的接触也就是在上数学课上,平时没有深入了解,毕竟有自己的班级吗。那时心里很矛盾自己辛辛苦苦组建的一个很好的新班级,就要让其他老师接手,还有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学生,现在回想起来都很心酸,心里总有些愧疚,但学校的工作需要是最重要,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以大局为重。面对新的班级,和新的同学,我首先让他们坐住板凳,而且做好板凳,在我接这个班级之前,逃课的人很多,做严重的时候集体逃课,整个下午都没有来上课的,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做的是,写承诺书,让父母签字,有什么事必须请假,而且是父母请假,否则通知家长,并给予惩罚。逃课的没有了,接下来就是,迟到问题,职业高中学生在初中没有老师的关注与关心,为此我规定了,迟到的同学在班级站军姿,我陪他们一起站,这样既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又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很多同学看到老师很“讲究”他们也就不再迟到,而且在很多事情都主动帮助老师解决班级的问题。在有就是参加劳动,我们班所有的劳动我都参加,而且我会最卖力气去干,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干,给他们以榜样,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我们同舟共济。记得那时冬天,早晨到分担区除雪,我照常和同学们去除雪,大家都很卖力气,我关心的问一名同学,累不累,他说老师都和我们一起干活,累也不累了,这句话很朴实,但却映射出,孩子与老师的心心相印。各种外部因素都具备的时候接下来就是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众所周知,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差,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我都给他们讲讲上几届考上好大学的例子,让他们心里有理想,接下来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要求他们每一学科都要做笔记,而且我要检查,规定是一周检查一次,写的好的要表扬,写的不是很好的我就找他谈话,帮助他怎样做好笔记,这样一来,很都学生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竞争是最好的提高,在我们班有“华山论剑”的光荣榜,成绩的前几名在大榜上,进步最快的也在上面,拾金不昧的也在上面,这种竞争,赛出了成绩,赛出了努力,也赛出了人品,通过同学的努力和学校领导的帮助我们班在今年获得了“区优秀班级”。并在高考报考总人数中我们班站来一半。
教书育人,顾名思义,教书即传授知识,育人即培育人才,包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教育、个性培养,总之是关于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而非单纯传授书本知识。我本着这样的教学目的总结出几点: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2.思想比知识更重要。3.智能比知识更重要。4.人性比知识更重
要。5.创新比知识更重要。6.想象、梦想、激情和正确的人生目标比知识更重要。我对学生更强调人的内在的、品质的、观念的、思维的、个性的、情感的、意志的、能力的、习惯的、方式方法的培养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重视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掌握、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和优秀心理品质在个体成长与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强调人的内在的、持久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作用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品质与素质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春华秋实,在自己的努力下收获自己丰硕的果实
学校里,细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认
张洪对报社学员干部职工提要求 篇8
张洪要求报社学员干部职工,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积极投身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部署上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思想警醒,满腔热情。作为新闻媒体,要增强政治敏感性,深化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不仅本单位要做好教育实践活动,而且要宣传好、报道好全市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明确任务,剖析深刻,要抓住问题,切实解决。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警醒起来,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整改、大扫除,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方法,切实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报社的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把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开展下去,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出特色。结合报社党员干部作风状况,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加强作风建设的具体制度和规定。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要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篇9
石碁镇占地面积大、人口众多,其屯兵文化底蕴浓厚、历史悠久。明朝屯兵所涉及的村就有官涌(含永善)、石碁、沙涌、新桥、石岗等。这些村发展至今,依然保存有可以探究的文物古迹或民俗风情,例如九成书院、鳌鱼舞等。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新课标的精神,组织开展了学生活动课程,具体情况如下。
活动课程主题名称:石碁镇屯兵文化探究
活动课程目标:
1. 了解石碁镇各村落屯兵文化的根源和现今某些历史遗址文物及风俗民情。
2. 在采访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屯兵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
3. 通过活动课程的开展,让同学们掌握一些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分析和总结,形成最终的调查研究成果。
活动课程方案的设计:
1. 由指导教师主持召开开题活动课。内容是指导教师简单介绍石碁镇屯兵文化的含义和概况,并布置好学生进行实践调查的具体事宜。
2. 学生进行采访调查活动。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设有组长),分别对本镇屯兵文化底蕴较深的4个主要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访谈、查阅资料、摄影拍照等方式,了解各村有关屯兵文化的姓氏族谱、历史遗址文物和风俗民情等。(由指导教师带队)
3. 开展交流评价活动课。各小组对本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评价,主要是调查结果的对比,调查过程中的经验交流等。
4. 开展成果展示活动课。由各小组组长为主要负责人,将各组调查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课件,内容包括各组调查的情况和学生的分析总结。最后由科代表在课堂上利用此课件做最终成果展示。
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1. 开题活动课
内容一:指导教师简单介绍石碁镇屯兵文化的含义和概况(利用课件展示主要内容并印发文字资料):“屯兵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制度,番禺地区的屯兵主要始于明朝。明朝(1368~1644)改革元朝军事制度,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洪武八年(1375年)有令‘州分前后左右四卫’。陈德被任命为广州左卫将军。据了解,我镇的新桥、石岗、沙涌、石碁、官涌、永善等村就是当时左卫所辖屯兵后人发展而来。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就是要同学们对这些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有关屯兵文化的情况以及遗址文物、风俗民情等。”
内容二:布置学生进行采访调查的具体事宜。
调查内容:各村屯兵文化的历史(有关姓氏)、村内有关屯兵文化的历史遗址遗迹文物、村内有关屯兵文化的民俗风情等。
调查方式:访谈(学生记录资料)、查阅相关资料、摄影拍照等。
调查对象:村委村干部、村中长者、有关学者等。
因为涉及范围较广以及时间的限制,我们根据区域特点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
内容三:让学生提问,解答一些相关问题。
2. 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
按照之前的分组,由科组老师分头带队,利用课余时间到所负责的各个村进行考察。(事先与村委会联系好,确定时间、访谈对象和提供相关资料)
第一组:负责新桥村(包括石岗村)。主要调查与屯兵有关的姓氏、九成书院、新桥村名来源等。
第二组:负责沙涌村。主要调查与屯兵有关的姓氏、民间习俗鳌鱼舞等。
第三组:负责石碁村。主要调查与屯兵有关的姓氏、同安社学遗址、永靖营的水井——四方井等。
第四组:负责官涌村(包括永善村)。主要调查与屯兵有关的姓氏、官涌牌坊、“拜将军山”习俗等。
期间,同学们还查阅了有关书籍资料,例如《番禺县志》《岐山拾趣》等。(在教师帮助下)
3. 开展交流评价活动课
各小组将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后,在交流评价活动课上互相交流,总结各村的具体情况和考察经过。经过讨论,得出一些结论:
(1)所考察的各个村的主要姓氏都起源于明朝屯兵于番禺的军籍人。
(2)所考察的各个村都有一些有关屯兵的遗址或传统的风俗民情。
(3)由于年代久远或者书籍记载不详,部分遗址或传统民俗的起源说法不一,无从考证。
(4)由于考察经验不足,很多问题解决要在老师的协助下才能完成。
4. 成果展示活动课
由4个小组组长为主要负责人,将各组的调查结果综合起来并加上同学们的分析阐述,制成一个课件,在成果展示活动课展示。
部分活动成果展示(课件形式和展板展示):
一、总体概况
明朝(1368~1644)改革元朝军事制度,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
明初广州左卫所所辖九屯的屯垦部队。当时全国设卫547个,所2592个。其中广州府属驻有6卫30所。 据史书记载,广州左卫,洪武八年设。官四十一员,旗兵一千三百二十四名。 左卫辖3所。中所辖明经(右里黄、陈、郭、龙姓)、田步(含应塘、岳溪2村)、官桥(含新村)3屯;右所辖官涌(含永善和化龙草堂北约的关、龙、朱、陈、胡汤、廖姓)、石碁(孔、简、叶、梁、陈、邝6姓)、沙涌3屯;后所辖榄山、新桥、石头岗(石岗钟姓和市头陈、梁、关、车、萧、吴等姓)3屯。
明军屯垦,每屯编制为112人,因部分人有家属随军,实际人数肯定超过上述数字,但“人丁一经入军,一家便为军户,世代相沿,不许变更,违者治罪”。所以九屯后人皆称为“军籍”。在明朝“民户、灶户、匠户、军户”四民中,军户社会地位最低,征集作战时,常被克扣粮饷,在平时亦备受奴役,缴纳赋税也比平常民户“重十倍,甚至十余倍”。
清朝以后,实行“摊丁入亩”,“军户”处境稍有好转。后来又裁并卫所,其屯田粮丁并归附近州县。左卫归番禺办理。“军户”改为“民户”后,九屯后人大部分成为自耕农,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人口逐渐增长。各屯(村)先后修族谱、建宗祠,其中沙涌、新桥等屯已成为大村。
至今,九屯后人,已发展到10多个村庄,1万多人口。
二、各村现存遗址或民俗与屯兵的渊源(二例)
1. 新桥村(包括石岗村)
(1)新桥村的来源。石碁新桥于明初建村,建国前属同安乡。一小河流经全村,河东名金边村,河西名村屋陂。明洪武八年(1375)广州左卫将军陈德属下的屯垦部队驻此始建九龙桥,把河两岸合二为一称新桥村。
(2)九成书院。是九屯人(俗称“军籍人”)为其子弟兴建的读书场所。据书院有关资料记载,书院内原存黑色石碑多块,于“文革”时被毁,始建年代,无可稽考,说法不一。据老人忆述书院于清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始建。重修时换上嘉庆门匾。后庭中间,供奉“大明镇守广州左卫带领九屯旗甲官兵陈德将军”的神主牌。(现已为新桥小学)
2. 沙涌村
(1) 沙涌江氏起源。《沙涌江氏族谱》记载:江水庆“原籍江南直隶宁国府旌德县同贵乡二十一都。仕广州左卫小旗,遂居番禺南沙都沙涌乡,以为始祖焉”“永庆生于大元顺宗至正壬午二年(1342年)十月十一日,终于大明永乐二十二年甲辰(1424年)九月二十日,寿享八十三”“生二子:长子添德,字广居。承职小旗,因屡战有功,升总旗。次子源德,字广源”。由此可见,沙涌江姓与明朝屯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民间习俗沙涌鳌鱼舞。沙涌鳌鱼舞始于明代,相传是明洪武初年,江氏始祖到番禺屯垦时从原籍传入。它是一种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民间艺术,通过歌舞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再现了古代一个书生刻苦学习,在上京考试途中遭女妖追逐而投海,后经鳌鱼相救且日后中了状元的故事。成语“独占鳌头”便源出于此。这本是中原地区文化,因明朝屯兵于番禺而传入。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篇10
宝泉岭局直中学 张洪霞
习主席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让我获益匪浅。我认为,它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师队伍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
通过学习,我觉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要让家长满意,首先要热爱学生。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要做到从心底来爱护他们,那是真的很不容易的。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爱,我认为要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最基本的就是热爱学生,没有学生,又何谈教育呢?其次教法要高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科学的教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优秀的教师很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法的运用要灵活多变,具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不必盲目求新,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有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才能“不管白猫黑猫,都能逮到老鼠”。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令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在学习知识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 篇11
一年来,青桥驿镇文化工作在县文广局的正确领导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县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在全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我镇和谐、祥和、欢乐的文化氛围。下面,根据一年来所做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严密,组织工作到位。
为了确保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到位、开展有序,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镇领导班子多次召开有关活动布署会议,认真研究组织活动细节问题、现场指导文体活动安排,对活动的组织、规模、形式及具体措施、落实情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继续做好文化站软件建设。在县局统一部署下,我们继续积极做好镇文化站内部设施建设;自镇文化站建设完成后,为了更好地管理运行,对群众正常开放,为村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今年,我们新添置了新版图书500余册,并加强了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对借阅的书籍一律登记,实现管理无漏洞,保证书籍有借有还,市、县多次参观、检查、视察中,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三、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年来,各村积极参与活动,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展现了我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民族与时俱进的良好局面。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资源,通过放映农业科技光盘,对我镇香菇、木耳、猪苓、玉米等种植户进行农业技术专项培训,全年开展培训5次;利用文化站配备的投影仪为全镇居民免费放映电影24场,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悬挂条幅6幅、发放宣传单600张、出黑板报12期,利用多种载体大力宣传了国家惠农政策、党的方针政策、科学种养殖技术、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青桥驿镇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四、积极参加上级各项文化活动。
我们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对上级和县上主办的重大文体活动,我们都能积极参与,做好组织工作;今年来,我们组织参加了**县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县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打锣鼓草”等节目更是获得了评委的认可,获得了优秀奖。
2012年,在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村、驻镇各单位积极组织实施,乡村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群众反映: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多了;喝酒、打架闹事的少了,参与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的人多了。这些都是因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先进文化、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实践证明,这要比生硬、呆板的说教更加有效。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不仅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今后,我镇将继续一如继往地认真组织好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振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稳定、祥和的青桥驿镇而努力奋斗。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篇12
新圩镇位于青原区中部,地处赣中吉泰盆地底部,距吉安市中心城区约30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抢抓发展机遇,致力于打造成具有庐陵文化特色的生态镇,先后获得“全省卫生镇”和“全省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小城镇建设市级示范镇”和“吉泰走廊卫星镇”等荣誉,通过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办事,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城乡同治,共建美丽乡村
当记者来到新圩镇时,“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文化特色建筑错落有致,小康示范村、商业街、农贸市场甚至农民自建房屋等建筑都融入了庐陵文化元素,令记者尤为感叹。整齐和谐,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进一步提升了该镇品位。为此,在2012年12月21日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好评。
在圩镇建设上,该镇规划了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在做好吉泰走廊卫星镇建设所要求的“九个一”项目基础上,完成“千吨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安居养老工程、青东公路沿线及江南路立面改造、新圩大道“白改黑”以及沿线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入600万元新建新圩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新圩“出入口”重点打造新圩天赐公园、曲塘公园,如今曲塘已是一派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的“山水田园”风貌。
在新农村建设上,扎实开展“空心村”改造,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璋塘村筹集各类资金240余万元,“三清三改”、疏通排水排污沟、修筑环湖塘坎、搭建菜园围栏、铺设吸水砖环村路,建设东门广场,编绘美丽乡村文化墙。下一步该镇还将投入400万元重点建设青东公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彻底让新圩旧貌换新颜。
创新工作,农业经济产业发展
新圩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农业资源丰富,境内90%是良田沃土且灌溉条件好。因此,镇党委政府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为此,该镇建立了规划面积达8000亩的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引进龙头企业从玉集团建立了3000亩的蔬菜产业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扶持壮大了炉下火龙果产业以及将黄塘竹篙薯产业做大做强;开发了新圩水产养殖产业,并有计划地在全镇推广了水产养殖整合工程,形成产业链,水产养殖业增产增收效果凸显。
主动出击,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围绕“工业做强”这个目标,牢牢把握招商引资工作这一主线,始终坚持“三个到位”,主要领导主动亲力亲为到位,主动对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到位,主动服务重大项目发展到位。目前引进内资3亿元,外资60万美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引进园区内项目3个,园区外项目4个。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淄博名师课堂听课体会张洪10-19
张洪学校冬季取暖工作实施方案06-14
刘寨镇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05-19
关于凉水河子镇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08-03
新墙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10-20
镇文化建设10-07
镇一中校园文化建设设计10-06
悦庄镇社会文化工作汇报05-30
洪庄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材料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