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培训体会(二年级)

2024-06-15

教材培训体会(二年级)(共13篇)

教材培训体会(二年级) 篇1

一二年级数学教材培训体会

我校组织了一二年级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培训中各位老师认真听了讲座中对数学教材的分析,参与培训的几位老师针对教材、学生和教学等实际情况,从教材编排体系特点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讲解与辅导,尽可能多地为我们提供学习借鉴的实例,提高了我们对教材的理性认识,增强了我们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为新学期中顺利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我们也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新版数学教材编写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精彩。会后我们就这次活动的带来的体验感受进行了交流,总结如下:

1.张校长所读的文章让我们笑后有思考,笑后有压力。不能再稀里糊涂的做教育,不能再做知识的搬运工,储藏器。教师不是生产流水线上工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灵性的有个性的学生,我们的工作要对明天中国的未来负责。

2.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乐中学,趣中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如:口、眼、耳、手)参与教学活动。要注意利用学具,为学生理解算理,数量关系服好务,带给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

3.教学中不要告诉学生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要放手让学生思考,让自己体会那种方法好,那种方法最适宜自己。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能力。

4.教学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设计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减少学生的书写负担,数学教学可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设计的作业要能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

5.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的设计意图,读懂练习题的设计意图,读出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教好数学。

6.青云里小学俞博老师讲座中关于学情的前测给我们一定启示,我们的工作不是把课本教完,而是让学生会学。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会向俞老师学习,也用多种方式了解学情,设计好新知识的起点,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

感谢几位讲座教师的精心准备,此次讲座对我们的教学有一的定帮助,希望这样的活动能长期扎实的开展下去。

教材培训体会(二年级) 篇2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 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 ,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 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 ( 2) 将 “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这种紧密的安排, 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 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3) 教材将 “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 “图形的运动 ( 一) ” 单元, 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 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 内容简单明了,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更形象、直观。 ( 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材中对 “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 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 “数据收集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 以前的以一当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 降低了难度。 ( 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点多, 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 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 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 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 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 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 学生2 - 6 的表内除法、7 - 9 的表内除法, 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 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难度, 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 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 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 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 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 都是生活内容, 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 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1. 教材主题图的内容未考虑学生的生活差异。教材中的主题图丰富多彩, 但其实没有考虑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主题图中提到的游乐场、公园等等, 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2.概念性的知识模糊, 缺少明确的概念。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 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到底是什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讲解它所具有的特点, 概念的东西缺少了。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 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 教材应该出现这些概括的内容,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意识, 以便学生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3. 教师布置作业环节困难。在本册教材中, 书本中过多的呈现图文结合的地方, 简单看起来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能够在书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少了。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的东西少, 自然而然的会增加其他的巩固练习的任务,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 教材的练习题有相似部分,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在教材的习题部分, 有前后题目是可以互逆的, 有些题目还很雷同, 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感觉是在重复不断的做一件事,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烦躁。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 就会捡漏, 不计算、不思考,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立松.对二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08, 03:15-17.

[2]卢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介绍[J].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4, Z3:6-9.

[3]刘丽, 赵中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J.河北教育 (教学班) , 2014, 01:19-21.

教材培训体会(二年级) 篇3

关键词:用好 用活 活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46-01

在数学教材二次开发实践中,我依据高中数学教材整合与二次开发的理念、要求,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注重了例、习题的改造和变式,提炼系统的知识与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调整和加工,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现就此次实践中,印象较深刻的几个方面与广大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重视数学概念引入和理解

一堂课中的导入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对于概念、特点的引入上,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精心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新教材要注重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供选择。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概念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本,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结构。

2 熟练地理解和运用定理、公式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定理和公式应用中,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同时也要注重逐层深入、由易到难的特点。也就是说:新教材要注重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过程,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运用一些重要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熟练掌握。对于重要定理、重要公式尤其如此。要使学生懂得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去解题,往往会化繁为间、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认真抓好基本运算的训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高中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很差。因此,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教学中,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和成绩,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怎样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重视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培养;加强练习,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

4 认真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整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标。教材整合的探索,不是理论研究,而是针对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教材整合要在课标指导下,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教师进行教材整合的前提,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本质、学科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样才能站在学科的全局和高度看教材,而不是直接一头扎进教材,只看到眼前知识的枝枝蔓蔓,理不出头绪,抓不住主干。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导学案,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节的知识要点,学生易错点,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也就是说:新教材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思维过程。

5 做好课后辅导和作业的布置,注意分层教学

课后辅导是教学系统运行的环节之一,是课内教学的辅助、补充形式,因此,课后辅导要有的放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对优生的辅导,我们可以辅导一些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感性,让他们“吃饱”。鼓励他们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多思考、多做一些课本之外的题目,进一步训练优生思维的灵活性。

此外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觉得对用好教材二次开发,有了以下体会:用好—— 尊重教材,不能完全抛弃教材,要保持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用活—— 理解教材;活用—— 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李炳亭.高校课堂教学范式[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二年级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1 篇4

沁源县官滩乡中心学校 学科:数学

2014年9月12日至14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二年级教材教法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感到受益无穷。这次“学教材,通课标”培训学习,主讲人是介休市教研室孟老师。她从教材的内容变动、每单元乃至每节的编排特点、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例题编排意图及课后练习等几方面与原实验教材进行了对比与说明;并对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打开了我对课程设计思路的新观点,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的认识。经过这次的疏理、引导、启发让我对二年级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解惑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充分挖掘课本的资源,有了新的认识和措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了我对新教材编排意图的认识

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教材编排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使抽象的数学密切联系实际,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真正的不同的发展。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扩大了学生计算知识的面,提高了计算的能力。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了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动手操作活动,经历了过程,水到渠成的建立了米和厘米的空间表象,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和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直观认识角的概念以及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思想。引导学生找出实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践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的新编排呈现出知识面广,结构上章节自成层层递进关系,知识得到很好的类推迁移;这样抓住了重点、疏理了难点。通过孟老师的细致讲解,我对教材整体编排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编者对例题的编排意图,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二、明确了新教材呈现出的新特色

在加、减法笔算方面,重视算理算法教学,摒弃了旧观念,找到学生算错的病症,今后的教学中就可对症下药了,以往的困惑迎刃而解;更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使枯燥的数字个个富于意义和生机,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重视“笔算计算法则”的概括和呈现,引发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动作过程和结果。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和有效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集合直观、空间观念的发展。表内乘法的教学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落实“双基”、“四能”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教学方法和可操作性步骤。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是如何去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新教材的资源,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教师,再不可把学生当成白纸一张任自己涂抹,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经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最后归纳概括并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从而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本册教材中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提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但在解决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时,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提示语。例如,“角的初步认识”和“观察物体

(一)”的解决问题步骤,中间一步分别采用“应该怎么做?”和“可能是什么?”等多处小聪聪提示语,引发了教师对此的关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老路子,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时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

四、明确了教学的目标

由于本册教材的重点是以计算为主的二、四、六、七单元,教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题,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感情,由厌学变为好学,这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发展能力!

本册教材中,乘法的教学都为学生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这次教师培训,使我更加深入的把握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框架结构、教学建议;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更好的做好数学教学工作。

二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 篇5

实验小学

张娇

2017年9月15日,我校二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语文统编教材网络培训。那些全新的教育理念,那些精辟的教材分析,那些精彩的教学情景,那些科学的教学建议至今回荡在我的脑海,于是写下如下心得,以备践行。

在培训的开幕式阶段,培训讲座教师就对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原来新教材实行先识字后学拼音是为了强调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强调拼音的辅助功能;新教材中编排了大量儿歌形式的课文,脍炙人口,要求做到每个孩子都能熟读成诵;低年级的古诗要求会背、识字即可,不要求理解意思情感;新教材的课文篇数减少了,但阅读量却大大提高了;新教材更重视课外阅读以及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体现低中高年级的阶段性。

紧接着,培训老师进一步剖析了二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内容板块和教材重难点,提出了新教材中的不同之处,并强调了一二年级开始看图写话的作用以及二年级的关注重点仍要放在汉字结构的认识及汉字书写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培训讲师还提别提出,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即“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板块精心挑选了流传广泛的故事,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更加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同时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以读促学,以乐促智。

总之,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回归自然,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听明白;大胆说,说清楚。这无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新教育理念。

通过培训,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要有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广泛涉猎各科文化知识,时时关注教育改革动态,站在教育革新前沿,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贯彻实践,为学生带来科学崭新的教学模式,也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教材培训也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是一个新教学理念与旧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二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网络培训心得 篇6

2017年9月15日,我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网络直播培训会,在培训过程中,由谢先云、韦志榕、郑宇和帅小梅主讲。会议中,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与写话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建设性的教学建议。

首先,培训讲座教师对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们全面地了解了新教材的内容,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对教材的分析,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我们老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信心。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性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其次,网络平台上,老师进一步剖析了二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内容板块和教材重难点,帮我们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思路。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再次,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

总之,通过参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我们老师对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今后将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材培训体会(二年级) 篇7

思考一:教材展现的情景图告诉我们什么?

仔细阅读教材, 教材的情景图是一群孩子用不同形状的工具测量书本的宽边, 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 但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 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 初步感悟用统一标准进行测量的必要性;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 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 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 如测书本用了5枚回形针, 测铅笔盒用了5把小刀, 数量都是5, 但是由于回形针与小刀长度不同, 还是不能比出两者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再次感受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用同样的立方体测书本与铅笔盒, 才分出长短。通过这一过程, 形象地让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安排练习, 分别用相同的工具 (立方体或平面图形) 估测不同的物体。然后再出现尺子和1厘米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表象后, 开始用尺子量整厘米数的物体。

思考二:有必要让学生体验“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测量长度”这个过程吗?

在研究教材的同时, 我们来研究一下学情。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是否对测量一无所知?因为赛课中好几位教师在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物体测量之前, 先说说打算选什么工具来测量时, 学生回答除了尺子还是尺子。学生已经知道了有现成的工具 (尺子) 可以用, 却硬塞给学生不同的工具测量, 他们能否感悟到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况且总是非常勉强地硬拽着学生用圆形的、弧形的或不规则的物品以及用立体的、平面的图形来进行测量, 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再者, 学生学过了“比长短”的内容, 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笔者认为二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了比物体的长短, 应该选用直条形的物品去测量, 而不是让学生用圆形的、弧形的、立体的、平面的东西去摆。奥苏贝尔曾说过, 教学的关键是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要先了解学情, 摸准起点对于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既然学生对测量长度已经有了相对正确的认识, 笔者的看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应是认识厘米, 并建立1厘米的表象。有几位赛课教师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作为教学重点, 结果基本上都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体验。如果一节课把过程性目标无限放大, 那么知识、技能目标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割裂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都是在知识的探究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自然而然渗透的, 而不是另起炉灶, 独立行事。不过话又说回来, 根据教材的安排, 这是学年初的第一课时, 考虑到此时学生还未完全进入学习状态, 心还在假期里飞翔, 所以期初第一课时内容适当减少, 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作为一课时, 先让学生培养好习惯, 也未尝不可。

思考四:如何做到教材和学情二者兼顾?

一天的听课, 笔者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 怎样既关注学情, 又尊重教材?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必要性的同时理解“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此, 我对书本情景图稍作改动, 让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测量物体的长度, 而不是用不同形状的物品测量。课前每桌下发一些小棒, 不同学生之间的小棒长度有不同, 同一桌的小棒长度相同;每桌再准备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 用小袋装起来, 并设计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形成1厘米的表象。

环节一: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小棒 (不同学生的小棒长度不一样) 量一量书本的宽边, 反馈时重点提问:为什么书本的宽边一样 (教师拿几本比一比) , 结果却不一样?是不是摆错了呢?引导学生发现摆的小棒长度不一样:小棒长一点的摆的根数少一些, 小棒短一点的摆的根数多一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同样长度的物体用不同长度的工具测量, 结果不同;只有小棒的长度相同, 测得结果才会相同。然后用PPT把画面定格在用5根小棒摆在书本的宽边。

接着投影画面出现用另一种长度的5根小棒摆在书本的长边, 与前一个画面进行比较, 让学生感受结果相同并不表示长度相等, 关键还是所用小棒的长度要统一。然后让学生练习, 用一定长度的小棒估计不同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长短不同的小棒作标准去量书本的宽边, 再让学生感受、比较书本的长边和宽边都摆了5根小棒,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环节二:体验尺子产生的过程

学生用相同长度的小棒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这两个物体比较短, 其中一个比一根小棒长一些, 另一个比两根短一些) , 设问:长的物体长多少根小棒, 能比出来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发现小棒短一点就可以了。学生换成准备好的1厘米长的小棒去摆, 都正好, 可以比较出长的比短的多了几根小棒。

然后引导学生第二次动手, 用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练习纸上的物体, 提问:为什么现在结果都相同了?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量物体的长度, 方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小棒一小段一小段接起来, 课件演示连接的过程, 形成一把尺子的雏形。向学生介绍:大家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古人也是这么想的, 用这样的方法发明了很好的工具, 你知道是什么吗?课件演变成标准的尺子。

设计意图:设计中让学生用统一的小棒测量长度, 使学生经历实物测量的过程体验, 贵在检验“测量标准要一致、测量工具要统一”的重要性, 从而明白“尺子”产生的必要性, 为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做好铺垫。

环节三:认识1厘米

先介绍尺子, 然后认识1厘米, 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尺子上找1厘米 (顺着数倒着数均可) ,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 用手指比划表示1厘米, 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品, 再从准备好的图中找出长约1厘米的线 (有画成水平的、竖的、斜的、也有大于1厘米的和小于1厘米的) , 并用尺子验证。接着不用尺子,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 (不说线段) , 同桌比一比谁画的准, 再用尺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认识尺子, 通过在尺上找、用手比、闭上眼想、身边找、图上找、徒手画1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活动,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 使学生对1厘米有了深刻的认识, 逐步建立长度观念, 为后续学习几厘米和其他的长度单位奠定基础。

六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小语

(六)教材培训

2018年9月13日,我有机会参加了徐召芬老师在中枢小学举行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培训活动。虽然整个培训只有几个小时,但中间的内容安排却十分紧凑。有对新教材编写介绍和特点的高层次解读,又有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解读和实用性教学建议与指导,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回味整个培训活动,使我受益无穷。

一、整体感知,精文归类;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整体的把握课本安排让我们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招。

二、抓住教材,细悟特点;

1、专题新颖:双专题形式;

从内容和语文的读、写点两方面入手。首先,将读写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联想上,其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住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再次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并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2、主题的延续发展; 例如:本册关于环境主题为“珍爱我们的家园”(放眼于全球,关注人类未来)——三年级主题为“爱护周围的环境”(定位于社会)——二年级“保护环境”(立足于)生活。纵观整个小学,主题不仅在延续,而且层次不断地递进。

3、选文精美,引人注目;

入选名家作品,形式多样,有散文、小说、说明文、鲁迅诗歌等,体裁多样化。

4、导学有方,精心设问;

恰当关注激发学生兴趣的单元导语,合理利用引导生质疑问难的思考练习和连接语,以及课后帮助学生归纳拓展的回顾拓展,引导生课外读好书,让每个角落都能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充分发挥其价值。

三、把握目标,有效教学;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俗话说:“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故而言之,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

六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六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方法,促进各学校、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平衡,8月31日教研室组织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培训,这次培训包括教师对全册教材的概况、对单元教学的解读、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反思等环节,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研室对我们教师的关心,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注。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我们培训的目的是让老师不再茫然,不再无从下手。让我们借助这次培训的东风,实抓我们的备课、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老师会上数学课,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

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学习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在教学中,我要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教材中的导语,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每级课文后的“词语盘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等为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提供了依据。教材不单单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领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以前,对于单元导语,我们往往是“读一读”再“划出一些单元学习要求”。今天,听了沈老师的教学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 篇11

东平县旧县乡中心小学

崔秀荣

2010年10月20日我参加了泰安市教研室组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感觉收获颇丰,收益匪浅。现在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有的放矢,抓重点。

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复习巩固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的能力;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激发作文的兴趣,培养谴词造句的能力,其意义重大。其次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朗读、默读;掌握阅读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

2.关于习作教学

什么叫作文?要在学生完成一次作文以后,清楚地告诉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想的东西,用文字写出来,就是作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也可以说是作文的起步。习作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写好一段话。注意做到:用词正确、句子完整、句子与句子之间要连贯。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讲怎么开头和结尾。在教学中做到:学生的习作批改,要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习作的得分要适当偏高一点。要多鼓励,少批评。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

三、我们常说,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一、注重核心素养内涵

最新版课标特别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同时强化了课程内容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并加强了学段衔接。

新版课标中新增加了课程内容,也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重大变化。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这一项课程实施标准给了做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明确育人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的课标修订里,指引我们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融合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这些内容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要有体现。为此,我们在阅读课标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这样的一种必然导向。比如说,在课程性质部分,就强调了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个给长关键的变化,就是国家课改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做为低段教学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明确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首先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个学习任务群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六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

三、教育践行在有效学习路上

教材培训体会(二年级) 篇13

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9月15日,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观看了三科统编教材(语文)网络培训直播开幕式。陈先云、帅晓梅、郑宁几位专家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了详细解读,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教材的编撰意图、框架结构,随后还就统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教学提了许多新颖的教学建议。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这次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收获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这一次培训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懂得了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让我耳目一新。专家老师主要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详细讲解。这一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识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 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并适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

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三、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 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

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上一篇:隆力奇产品定价策略下一篇:各队口号及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