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2024-08-25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通用14篇)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篇1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2011年的9月份我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了异地上学,第一感悟:为了那个遥远的梦 想,为了心中的那片天空,为了那个远大的目标,在一个星辰满天的夜晚,带着对亲人们深深的眷恋,带着他们对我的期望,踏上列车我离开了温暖的家,离开了我生活20年的故土------“家乡”。

离家的那一刹那我明白了很多事,原来一个人的成熟只需要一刹那,一个熟识的城市随着列车的行径,慢慢的落在后面;相继伴我而来的将是一个陌生的城市接近了。然而,我是投入生活还是让生活迫近我?

来自远方的人,相聚的人不一定相识,相识的人不一定相知,相知的人又不一定相聚。不敢不忍心又不能不看父亲远去的背影,稀疏的头发,弯曲的背影,瘦小的身曲„„但此时的父亲在我的眼里变得更高大。挥别的手沉沉如行囊,再也无法抬起。

此时的我,在陌生人群里旁若无人地流泪,任凭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襟,但我并不刻意顾及,因为它包藏着我20年的亲情,此时我只有让它痛痛块块的流出来,才能给我的心以最大的安慰,旁人看到我,问道:热吗?马上回答真的很热,在这里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

学院并不是我的终点,人生唯一的终点“死亡”。因此,这里只是我的驿站,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尊严来自实力,假如我们今天没有纤夫的沉实和磨练,未来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将并非精彩,而只有无奈;美丽的格局,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青春的年轮总是在投入和汲取中不断扩展,生命也因此而精彩„„

现在的我生活在异地,看到了许多发小是不可能遇见到的和想到的东西,在期间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力量在支持着我“父爱与母爱”,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早和发小们一样。此刻对生活的感触就是几个字:

礼貌、宽厚、克治。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篇2

前几天, 我们的学生参加了市里的一次美术联考, 色彩成绩一塌糊涂。很多学生在还没认识到素描的原委, 就开始画色彩了, 这个结果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学校重的是结果, 为了弥补时间上的不足, 立即把一天中所有的时间都给安排上了。临摹—写生—默写, 学习生活按部就班, 一切都波澜不惊, 专业成绩没有预想的突飞猛进, 画室的气氛却更加沉默。我明白学生的状态如果怠惰了, 是需要调整教学方式的信号, 如何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色彩成绩, 成为那段日子我苦思冥想的问题。

一次, 我发现一个坐在窗边的同学老是出神的看着窗外, 从早到晚的画, 也许是太累了, 面对他的走神, 我没有批评他, 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彻底的走出去, 进行一次风景写生。

我的学生都来自农村, 没有多少美术基础, 色彩知识欠缺, 固有色观念十分牢固, 这是教学的最大障碍。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就要使学生明确大自然中色彩产生的原因。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注重技法课上的, 熟练的技巧及大量的训练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直觉审美天性。而包豪斯色彩教学早就明确提出了“感知的教育”这个课题。我想适当地画一些风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手段, 而且风景写生的空间相对于静物可谓色彩丰富, 层次分明, 造型多样, 很多在静物写生中学生很难理解的色彩关系在风景中一目了然, 教学效果会很显著。

但是要实施这一想法, 我似乎要面临着这一系列问题。首先, 现行的美术高考色彩一般只考静物, 极少涉及风景题材, 而此时面临考试, 时间又是如此紧迫, 组织不好, 学生将会像一盘散沙, 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其次, 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弱, 以前从没有过画风景的经历, 会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我精心为这次教学准备着, 认真书写教案。我把此次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欣赏与写生训练两个部分。

外出写生的日程安排一经宣布, 同学们就如过节般的欢呼雀跃, 显得异常的兴奋, 为了便于组织学生, 我把他们分成了四个小组, 由四个专业基础过硬的学生任组长, 带领自己的组员去校园寻找切入点。

晚自习, 画室里没了以往的压抑, 学生在激烈的争论, 在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兴奋与迫不及待。当我问及学生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景点, 却听到有人抱怨学校的景色太平庸, 不如到校外找景点, 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季节没有什么可画的东西。

我用投影仪投射出具有代表性的莫奈的《干草堆》, 问大家知道画里面表现的是什么东西, “柴草垛”,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们对此并不陌生。干草堆在法国秋季的乡下随处可见, 但是莫奈却为此作了24幅不同风格的作品。我们的同学是不是更应该善于从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美, 表现美。其实在自然的天光里树立着的任何一个朴素、可爱的对象, 都可成为描绘的对象。接下来我顺利的把学生带入了我事先安排好的欣赏教学中。

打开多幅干草垛作品, 有的是中午烈日下的干草堆, 有的是雪后初霁的干草堆, 有的是清晨薄雾中的干草堆, 有的是黄昏薄暮时的干草堆。“普通的干草垛, 为何却能给人这么多震撼心灵的感觉, 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认识。

对色彩的变化观察的不够仔细, 对色调把握的不够统一准确是我们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这里, 我要让学生认识到光与色彩的规律在大自然中会有更好的体现, 要学会整体地观察、对比分析, 而不是只注重局部色彩的描绘, 对大的色调把握不佳, 过多地考虑景象的固有色。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能力, 使学生在各种光线变化的条件下, 观察和描绘物象, 捕捉色调, 我要求明天, 学生练习时间不宜过久, 画幅以八开纸为主。

紧接着我给同学们打开了了莫奈的代表作《卢昂教堂》。它表现了雾中的卢昂教堂, 前后共20幅。每幅作品的色彩都诉说着不同的表情和故事, 古老的石墙仿佛要融化在光线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我他们尝试着去分析画面的中构图、色彩、技法等相关知识。

我还给同学们讲了莫奈的一些故事:为了表现每时每刻光与色都在变化的雾中的教堂, 莫奈在教堂对面租了一所房子, 在几个不同的位置上, 同时作画若干幅, 每幅画表现确定时间中教堂的光与色。莫奈的作品忽视对物象形体的写实, 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 还有的同学向我检讨自己:“老师, 怪不得我画不好, 以前你摆了静物我们画一遍就认为不需要再画了, 原来是我们学习方法不对, 更不善于观察。”

阴天, 满目是阴灰的色调。我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采点, 讨论如何立意、构图、表现。这样一路下来早饭前同学都确定了自己的描绘对象, 不会拎着画具满世界去找景点了。其实在自然的天光里树立着的任何一个朴素、可爱的对象, 都可成为描绘的对象。习惯于室内光线静物色彩写生训练的学生一下子走进大自然面对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的光色景象, 显得措手无策。

此时学生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选景困难, 不知从何起笔, 构图不会取舍, 画面主次层次不清。但是在辅导的过程中, 我并不以自己的构图习惯和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 我引导鼓励他们在取与舍方面动脑筋, 取景时, 多寻找自然界美的元素, 先从看似简单平凡的小而精美的角度入手。构图方面自由创新, 多观察和思考, 多进行小构图试验, 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

虽然为深秋季节, 但是各种物象色彩极其丰富, 秋天的金黄;冬日的暖紫灰。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分析所取之物的空间、结构、色彩、明暗诸关系, 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 明确自己写生的画面表现什么情感, 追求什么意境, 认真审视画面, 减弱和加强哪些色彩对比和体感关系, 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等节奏韵律感, 才能够在写生最后阶段把画面调整好, 最终体现画面整体和谐之美。

晚上看了部分同学的作品, 同学也来看了我的作品。同学作的画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各具特色的表现确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虽然在技法上普遍尚欠成熟和熟练。但有些稚气未脱的表现, 却很好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看着眼前一幅幅作品发现他们更多的是去用心体会的。他们更主动, 更自信了。在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中, 我们过于偏重对色彩理论的经验认知, 多采用模式化教学与训练, 如三要素对比以及视知觉对比等等。这些方法虽然有利于明确把握和积累颜料的色彩经验, 但往往会使作业显得呆板、程式化, 缺乏新意, 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束缚了学生审美能力的自我提高。

后来逐渐发现, 学生的造型能力虽不是很扎实, 但也逐渐显示出比以前更好的优势, 那就是感受能力比较强, 胆子大, 条条框框的约束少了。

摘要: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真正能够使学生掌握写生的要领并不在于讲解了多少绘画理论, 罗列了多少构图形式, 学画过程是一种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分析的活动, 因此不如从感性的启迪开始。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实践做起, 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麻烦和问题, 只有在试图克服自己面临的故障时, 他们才会主动地从知识上寻求解开疑难的钥匙。

第一次离家出走作文 篇3

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乖女儿。乖女儿是不会让父母伤心、失望的。父母在我身上寄予了很大希望,我却带给了父母更多的失望,不能让父母露出笑脸。

中三那年,因年少无知和轻狂,我做了一件连自己也无法原谅的事情。中考后的那段时间,我因成绩不理想极度烦恼。父母不但不理解我的痛苦,反而批评我不努力,不思进取。我本来烦恼的心情更加烦恼,离家出走的念头就在此时产生了。我背着父母收抬了几件简单的衣服,踏上了远行的列车。我忍受不了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我要逃避。临上车的那一刻,我还很自信,我这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我望着家的方向默默告别:“别了,我的父母!”我心中窃喜,从今夭开始,我就不用再听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了,我自由了!

上了车我才知道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难住我的是到何处落脚的问题。我一个女孩子又能逃到哪里啊?我迷惑了。思前想后,还是去姑姑家较好,一是因为姑姑家离我们较远,二是因为我平日里一般不去姑姑家玩,父母是不会怀疑我到姑姑家去的。

在姑姑家住了将近一个星期,由于姑姑不知内情也没询问我原因,我安稳地住了下来。

在姑姑家的日子我很轻松,却并不快乐。身边没有了父母的唠叼,心里总像少了许多。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但是我固执的性格决定我不会轻易回头。回到家,我又该怎么对父母说?免不了一场暴风骤雨。我还是住下去吧!

父母在家里可吓坏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最疼爱的女儿会离家出走,一下子慌了。父母四处寻找我的下落,问遍了所有的亲戚,找遍了我的同学,依然没有我的消息。母亲生气了,开始埋怨父亲,说父亲不该说话太严厉,害得我离家出走。父亲原本沉默的性格更加沉默,总是一言不发地蹲在地上抽闷烟。那段日子,父母总以为我是赌气才出走的,相信我会很快回家的。等了几天后,仍然不见我的影子,父亲再也沉不住气了,也踏上了去姑姑家的列车。

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我正在姑姑家望着窗外发呆,我在想家。父亲哭了,我也哭了。我不是一个懂事的女儿,一点也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严格要求我,还不是为了我能出人头地呀?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走他们的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夭,做一个平平常常的庄稼人。而我却伤了他们的心啊……

第一次离家出走作文 篇4

妈妈雷霆大怒,抬手狠狠地摔在了我的脸上,我的泪花顿时如山洪一般涌了出来,我捂着发热的脸颊痛苦的呜咽着,一怒之下我沖出家“浪迹天涯”!黄金似的夕阳笼罩了整个世界,晚风鬼神般的嗤笑着。我漫无目的地游荡着,双脚早已磨出了豆大的水泡。这次离家出走,他们一定认为,我只是生气而己没地方去就会回家。不,他们弄错了!想着想着,我一溜小跑着向前,硬撑着不听使唤的身体我行我素。

天又换上了一块黑色的幕布,好像要压下来似的!我走上了一条走不通的小径,一条小河阻断了我的前路,河道两旁尽是一座座的坟墓,我顿时吓得心惊肉跳,转身撒腿就跑,心中像揣了一只兔子又蹦又跳,身后又仿佛有一群恶狼紧追不舍。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在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落停了下来,我大口大口地呼着气,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我无力地垮了下去,望着前路发愣,现在我只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了!我蜷缩在角落里,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时此刻的我只有寒冷与寂寞陪伴。我的嘴也渴得像烟熏火燎一般,肚子也饿得直打鼓。全身空空如也,该怎么办呢?难道我的“一世英名”就要毀于一旦吗?屈服必被毒打一顿,可是坚持又该怎么办呢?

远方传来哭怆般的呼唤,我像上了发条似的直扑向妈妈的怀抱,泪水夺眶而出,妈妈痛哭流涕道:“孩子,你是妈妈的心头肉啊!妈妈是‘恨铁不成钢’呀!”我热泪盈眶。

第一次离家出走作文 篇5

说出来不怕你笑。我是一个脾气很差的小孩,如果有人要说我几句,我要么跑开,要么大发脾气,坐在地上大哭,要么一边捂住耳朵,一边摇头一边大声喊到:“不听,不听,我不听!……

去年期末,我考得不错,就是字太丑了被扣了不少分。妈妈对我说:“小婷(我的小名)你看你的字是不是太难看了,不如,我们趁着放假,好好练一下字。练完字才可以看电视。你说好吗?”我听了妈妈的话后头像小鸡啄米似的,点个不停。

有一天,我正在练字,突然看了一下手表,呀,都快六点了。《猫和老鼠》快演完了。认真写完这些字是来不及了。只好胡乱写几个字去应付老妈了。“画”完了这写字。我就急急忙忙地跑到楼下去看电视了。

正当我看到精彩的地方时,老妈像天兵天将一样,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问我到:“你今天的字练了没?”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头也不抬地说:“早写完了。”“那拿来我看看。”没办法老妈的话就是“圣纸”我只好不情愿地离开电视机。到楼上去拿来我的“杰作”妈妈只看了一眼,脸色马上就“晴转阴”了。问我到:“这就是你的作品?”我没底地点点头。妈妈有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拿起一根棍子,向我追来。

我急忙向一个同学家跑去。想等妈妈气消了再回家。可是当我跑回去后却看见妈妈正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地玩:“斗地主”。不知是为什么,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想:“哼,你都不在乎我,我还回来做什么?”就这样,我离家出走了……

后来,我被她们找到时。我十分后悔。后悔莫及。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一定不会跑,不会……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篇6

一、“消元”思想

消元思想是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其实质就是由构成方程组的多个方程经过变形、代换、加减运算等,最终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出一个未知数,再逐渐解出其他未知数,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深刻领会这一思想是灵活、简捷地解方程组的关键.

例1求下列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根据方程组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

1+2得,4x=12,消去了未知数y,解得x=3.

把x=3代入1得3+2y=1,解得y=-1.

∴方程组的解是

方程2中x恰好用y的代数式表示,

所以可将x=2y+1代入到方程1中,

得到2y+1+y=34,从而消去了x,解得y=11.

把y=11代入2得,x=23,

∴方程组的解是

【感悟】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当方程组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较小且可以由另一个未知数的整系数代数式表示出来时,通常用代入消元法解比较简便;当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用加减消元法解较简单.

二、“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就渗透着这一类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2已知

则x ∶ y ∶ z=______.

【解析】此方程组中含有三个未知数,只有两个方程,是一个不定方程组,要直接解出三个未知数的值,无法实现. 我们可以化“未知”为“已知”,把它转化成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将字母z看作“已知数”来解决该问题.

【感悟】本题借助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采取化未知为已知,化三元为二元,化复杂为简单等一系列转化方法,从而很简捷地解决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能把生疏化成熟悉、复杂化成简单、抽象化成直观、含糊化成明朗,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经常使用的思想方法.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篇7

生词与课文 第一段:

作者有什么愿望?这个愿望实现了吗?实现这个愿望容易吗?你怎么知道的?作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的心情怎么样?

1、愿望:美好的~ 强烈的~ 共同的~ 上大学的~

实现~

愿望实现了

我来中国学汉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希望(动/名)

愿意(名)

2、终于:表示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或等待,最后出现了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多为希望的。

(副)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以后,我终于到了北京首都机场。“终于”一般放在主语后,动词前。主+终于+动词

最后:(名)最后的结果

~的成绩

~一排

昨天的足球比赛我没有看完,最后谁赢了。(*终于)

我们先去买东西,然后去看电影,最后去饭店吃饭。(*终于)

3、实现:实现理想

~愿望

~目标

无法~ 早日~ 一定要实现

~不了

你的计划从来没实现过。

第二段:

作者什么时候开始联系学校的?父母知道吗? 他们为什么不知道?(我瞒着父母)作者问什么要瞒着父母?如果把出国学汉语的事告诉父母,他们会怎么样?(多半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独生女)你是独生子女吗?在你们国家独生子女多吗?

如果你有很多钱,你最想做什么? 如果汉语说得很好,你就会——

如果你觉得在这个班学习太难了,那么——

你的朋友让你周末跟他一起去颐和园玩,可是你觉得要看天气的情况。你怎么说? 作者是独生女,如果把去中国学汉语的实情告诉父母,——

因此,在联系学校的时候遇到问题,作者怎么办?(跟朋友和老师商量。)父母什么时候才知道作者要来中国的事情的?“才”表示父母知道得早还是晚?父母听作者说要来中国,他们怎么样?“果然”不大愿意。为什么要用“果然”?父母都说了些什么?用“不是„„吗”改写句子。(他回国了。这件衣服很漂亮。我想去美国旅行。)

4、联系:(动)联系工作/学校

经常~

电话~ 联系过几次

(名)保持~ 失去~ 有~

毕业以后我和他~不多。

5、瞒

瞒着父母/老师/同学

6、独生女/独生子/独生子女

7、多半:(大多数)我们学校的学生~是亚洲人。

(可能)天阴了,今天多半会下雨。

8、因此:因为这个,所以„„

我的同学学了汉语以后,很多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因此我也想学汉语。(所以)由于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了,因此很了解这里的情况。(所以)你已经退休了,因此,就不用天天去公司上班了。(所以)

用了这种新药以后,妈妈的病情因此而稳定下来了。(*所以)

因为每个同学学习都非常努力,所以老师都愿意教我们班。(*因此)

9、果然:(副)真的是这样。表示真正的情况跟别人说的或自己原来想的一样。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主语前。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现在果然下雨了。

大家都说《哈利波特》好看,我看了,果然觉得很有意思。

我回家的时候,家里很安静,我想父母可能出去了,开门一看,果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大夫说吃了这种药,我的病就会好的,——

来中国以前,他就听说颐和园的风景特别美—— 第三段:

作者要到中国学习汉语,是因为我已经打算好了将来要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说实话”还可以怎么说?(说真的,说心里话)什么时候用这样的词语?

你喜欢吃饺子吗?——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饺子。你常去图书馆看书吗?——说实话,我很少去图书馆。你爱你的女朋友吗?——说实话,我更爱她妹妹。

用“说实话”的时候,常常是与希望听到的相反的话,但是这是真正的情况。作者没有想好将来要做什么,为什么还要学汉语?“自由自在地过一年”,“过”是什么意思?作者对父母说了什么?听了作者的话,父母同意了吗?他们为什么会同意?有几个原因? 作者的性格怎么样?作者的想法?“只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父母只好同意了?他们有更好的办法吗?

原来我打算下午去故宫玩,可是现在下雨了,怎么办?——只好呆在家里。

我不喜欢吃方便面,可是家里没有别的吃的东西,——只好吃方便面。我的自行车丢了,——只好再买一辆。/只好坐公共汽车上班。

10、实话 说实话

11、对于:(介词)

对于有没有外星人的问题,科学家也说不清楚。

下个学期你还在首师大学习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考虑好。你习惯这里的生活吗?——对于这里的生活,我还不太习惯。看中文电视,对于提高听力有好处。

12、古老

13、而:a.又:古老而(又)年轻

她的眼睛大而圆。这个故事简短而(又)生动。

b.但:这种苹果好看而不好吃。哈尔滨还很冷,而广州已经春暖花开了。

14、鸟

一只鸟

一群鸟

15、独立: a.不依靠别人:独立生活/工作/完成作业

b.美国是哪一年独立的?(1776年7月4日)

16、自在:自由舒服

自由自在学生的生活自由自在。

她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讲话的时候,感到很不自在。

中国人一般不喜欢住在别人家里,为什么?

住在别人家里不自在,住在自己家里自在。

17、考虑:(动)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

考虑问题

~得很周到

~过几次

考虑了很长时间

对于毕业以后的工作问题,你考虑好了吗?

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重要的问题。

(名)对于这个问题,他们有自己的考虑。我觉得父母的考虑很有道理。

18、今后

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19、事情

一件事情

20、改变

改变主意/决定/想法

情况改变了。

21、想法

第四段:

父母同意我到中国学汉语,他们也对我提出一些要求。他们有什么要求?(妈妈:每周打一次电话。爸爸:常发伊妹儿。)临行前,他们都做了什么?拼命往里塞是什么意思?

22、临: a.快要:

临„„时/的时候/前

临来时,她从国内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到机场去接她。

小王临去英国前来向我告别,我们一起吃了一顿饭。

b.靠近:我们教室临街,很吵,因此我们只好关着窗户上课。

c.到达:欢迎光临。

儿子结婚,女儿又考上了大学,你们家真是双喜临门。

23、拼命: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

拼命努力/拼命记单词/拼命学习

有一个坏人跟在你后面,你会怎么样?——拼命往人多的地方跑。

24、塞: 把东西放进有空隙的地方;填入。

第五段:

谁送作者去的机场?离别时,父母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看到父母恋恋不舍的样子,作者怎么样了? “一下子”说明什么?

小学的老师一点也没变,我看到她时,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考试时有一题不会做,考完试,刚打开书,一下子就明白了。

她昨天逛批发市场了,发现那儿的衣服又漂亮又便宜,因此一下子就买了五六件。

25、离别:比较长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

离别父母/亲人/家乡

离别的时候/日子

我终于见到了离别已久的亲人。

26、望: 向远处看 远望/遥望

27、挥

挥手〈——〉招手

28、眼泪

一滴眼泪/两行眼泪

流眼泪

29、恋恋不舍

很留恋,不舍得离开。

~的样子

我~地离开了家/父母/朋友

我在这个大学学习、生活了四年,离别的时候,真有点恋恋不舍。

第六——七段:

到中国以后,父母常常来信嘱咐我什么?我呢?

30、嘱咐

告诉对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同屋嘱咐我别忘了带钥匙。

临出门,妈妈一遍又一遍地嘱咐我注意安全。

31、放心〈——〉担心

32、表达:表示(思想、感情)

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感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他很想用汉语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总是表达不清楚。

33、想念(动)我非常想念我的父母。

(名)我打电话给妈妈表达我对他们的想念。

词语辨析: 终于/最后 终于:(副)表示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或等待,最后出现了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多为希望的。“终于”一般放在主语后,动词前。主+终于+动词 最后:(名)可以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位置。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还可以做宾语。做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前。结果好不好没关系。

我早就想来中国学习,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最后)

我的狗已经十岁了,它病了,虽然医生给他吃了很贵的药,但最后他还是死了。(*终于)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以后,我终于到了北京首都机场。最后的结果

~的成绩

~一排

因为个子高,排队时他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后。

昨天的足球比赛我没有看完,最后谁赢了?(*终于)

我们先去买东西,然后去看电影,最后去饭店吃饭。(*终于)

“终于”一般用于已经实现的情况,“最后”可以用于已然,也可以用于未然。

对/对于

1)都是介词。都有引进动作、行为对象的作用。一般可以用“对于”的时候也可以用“对”。

这种做法对/对于学好汉语没有好处。2)“对”的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对于”的宾语一般只能是事物,不能是人。我不同意他对/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他对我笑了一下。(*对于)我对父母说,我想去中国留学。(*对于)服务员对我们很热情。(*对于)

一切/所有 1)“所有”是形容词,“一切”是代词。“所有”只修饰名词,不能单用。所有+名词

“一切”可以做定语,也可以做主语、宾语。

一切手续都办好了。(所有)

这里的一切都很好,请你们放心。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忘掉这一切,我们重新开始吧。

2)都可以修饰名词。“所有”修饰名词可以带“的”,也可以不带。“一切”只能直接修饰名词,不能带“的”。

所有(的)问题/一切问题 3)“所有”着重指一定范围内某种事物的全部数量,“一切”必指某种事物所包含的全部类别。

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每一个)一切困难都不怕(各种各样的困难)4)“一切”只能修是可以分类的事物,不能修饰不能分类的事物。“所有”不受此限。所有生物都有生有死(一切)

山上所有桃花都开了(*一切)所有流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一切)

所有的开水都喝完了(*一切)5)习用语“一切的一切”:强调对事物的最大概括。一切的一切,它都在所不顾了。

离别/分别 离别:(动)可以带宾语。离别家乡/亲人 分别:(副、动)

我和王老师分别教精读课和口语课。作动词不能带宾语。只能说“跟朋友分别”

改变/变/变化

1)这三个词都可以作动词。“改变”和“变”可以带宾语,“变化”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改变”书面语常用,要求双音节宾语。“变”是口语词。

情况改变/变/变化了。变心/变脸

变魔术

大变活人。

改变计划/面貌。2)“变”可以带补语,“变化”一般不带补语。

变好/漂亮

变得更美了

变出来

变了一次又一次

3)“变化”有名词用法,“变化”和“变”没有名词用法。例:这个地方最近几年变化很大,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我们决心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听写:

1.愿望

2.终于

3.果然

4.说实话

5.古老

6.拼命

7.恋恋不舍

8.离别

9.嘱咐

10.放心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篇8

一、教学语言幽默, 感染力强

语言幽默, 感染力强,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这几位老师共同的特点。我尤其欣赏的是几位老师优秀的课前交流过程。 教师与学生素未谋面, 相互不了解, 陌生的教师来授课, 学生心理无疑会有一些抵触情绪, 或有些许不适应, 但是这一过程使本来陌生的师生关系瞬间变得熟络, 为课上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 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的解答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能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 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堂优秀的课, 成功与否, 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倾听, 是否跟着老师的思路在前进, 关键在于学生对这节课是否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这几位老师都非常尊重孩子的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使孩子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不强求一律, 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积极性, 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发展。

二、立足文本, 深挖教材

陈金龙老师说过:无论是怎样的一节语文课, 要想享受课堂带来的精彩和师生发展的幸福, 不老老实实读懂文本, 立足文本, 终归是不妥的。因此, “亲近”文本, 真正读懂文本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做好这一点, 值得我们深度思考。我感觉这几位教师的备课都非常深入细致, 挖掘了教材本源。这告诫我们平时要深入了解教材, 多方参阅各种资料, 力求深入理解教材, 准确把握重难点, 并应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突破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 要注意随时掌握学生学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依据此进行教学。”我们在课堂上, 要做到的就是让“文本”真正走向“学本”, 充分考虑学情,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地方。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几位优秀教师的讲课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的同时,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几位老师的讲课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主动参与学习, 积极思考问题。例如, 孙世梅老师在讲《不留余地的狼》时, 就打破常规的先预习再讲读的方式, 让学生在完全不知文本的情况下, 边读边思考边想象。这种新的教学尝试, 让学生一边阅读, 一边建构意义, 发展思维, 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创造出了一种积极探求的阅读效应。这种方式把文本阅读引向学生思维的发展, 同时让学生爱上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又如, 管建刚老师讲解《理想的风筝》时, 让学生概括文中的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其基本架构是:第一, 故事两个———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讲故事”、“写板书”发生在课堂上, “放风筝”、“追风筝”发生在课余, 这样的精心安排, 就是作者的“构思”;第二, 故事, 一长一短———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故事”长短, 是有讲究的, 要“构思”好了才能写;第三, 故事, 内在联系———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四个故事“有内在的联系, 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第四, 故事, 其间的连接———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构思”要注意不同故事间的过渡与照应。管老师的这堂课, 让我对文本的把握又多了一重思路, 对于以课文为例指导写作的教学方式也生发了一些思考。

四、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所有语文课堂中, 对听说读写基本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在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的能力中, 听的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应多加培养。听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听课;一部分是听别人说话。学会倾听也是应该提高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听清, 听准老师的话, 还会听记、听辨,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课上, 应利用各种机会, 要求学生达到以上要求。在听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并运用语言表达想法, 从而锻炼说的能力。

读写能力的结合。在听课过程中, 我重点观察了所有老师都非常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 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体会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应通过不断朗读实现。朗读指导的过程非常到位, 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已经和作者融为一体, 从而体会到了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当感情进一步升华到一定的程度, 就可以加进写的训练。同学们有写的欲望, 写出来的东西带有真情实感, 便达到了语文锻炼的目的。

俗话说:“课上一分钟, 课下十年功。”本次观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课, 我看到了自己与优秀语文教师的差距, 并找到了自己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教学语言幽默, 感染力强;立足文本, 深挖教材;重视学生的朗读,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并作为教学的立足之本。观摩活动在留给我许多启发和思考的同时, 让我感受几位名师多年来脚踏实地不断实践和研究的历程, 他们的执著和敬业,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整个观摩活动还告诉我们: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 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 把握教材, 创造性地感悟教材, 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使我得到了很大启迪,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将不断学习, 不断汲取丰富营养。

摘要:作者去北京观摩了几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课, 而且与专家和优秀教师课后进行了互动评课, 感觉收获很多。教学语言幽默, 感染力强;立足文本, 深挖教材;重视学生的朗读,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作者观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课, 从感受和收获中看到了自己与优秀语文教师的差距, 并找到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观摩教学,感受收获,寻找差距,解决困惑,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02) .

[2]张步云.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 2009 (10) .

第一次工作的感悟作文700字 篇9

一天之间我珍惜了很多很多,原来生活中不一定只能用言语去激励她人,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更能激励她人,我偷偷的制定了一个承诺。但是我不太相信自己此时的承诺又能坚持多久,我的愿望也只能在我不得不放弃有不能放弃中捂住自己的脸告诉自己,想要跟她一样就只有坚持下去,不要过于顾虑那方面问题,我真的想放下,但那已经不可能了,以前的第一步我很后悔,但我相信自己以后的最后一步是无悔的。

为了我想要的一切现在不能让我轻松的实现的欲求,我只能自己暗下努力,因为那些我想要的.今天被我看到了,可惜的是,那不是方式在我身上,而是她人身上,所以心血来临,让我在这个暑假确信不去改变原先的想法,这个暑假是我有史以来最丰富的,它不是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而是辛苦忙碌的暑假,也是我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工作,我爱这份工作,此底的爱上,暑假过后我会想念这里给予我的收获,给予我的友情,给予我的满足,送给我的明白,送给我的回忆,送给我的黑暗路上一道明亮的光线。

表面上我看似排斥这份工作,其实我心底里多么多么的被这份工作所吸引。

还不到一个月已经给了我这么多我难忘的,如果一个多月后我继续自己的读书之旅,我会多么还念啊,虽然我在空闲时间能偶尔回来,但是这里的友谊,环境,感情自然而然的就不一样了,暑假后我会离开,她们也一样,等再次看到她们却是寒假了,在暑假来临而我们又要离开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她们又会怎么样。

我原本以为生活忙碌了自然不会留恋,不会思考太多,但是,我错了,忙碌并不能把脑子里的思想抛开,但自己双手双脚在忙碌的时候脑子里忙碌的位置还是有缝隙的。那缝隙正是我原来以为会被挤掉的,,我现在知道,脑子里的思想一刻都离不开自己,离不开……。

第一次培训感悟 篇10

这第一次的见习给人一种惊喜,一种向往。今天一早来到了初级职校的充分的体会到做为一个老师的辛苦,他们比我们到了更早,他们面对的学生总需要慢声细语,他们的一天永远是和学生在一起。

早上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听课。这真的应该说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课堂的教学真的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面对一群特殊儿童,不在是光对你的教学内容有要求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并不是需要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他们需要的是每位老师为他们个别化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在今天听了黄爱娟老师的课程后充分体会到了一位普教老师前来指导一个特教班级的难度。虽然整个过程,黄老师安排的挺紧凑的,但是她还有所忽视:那些特殊儿童并不是需要教学要点的填压,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一遍遍反复的操练以及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要点。

在这短短的一节课让我清晰的明白了自己方向,以及这个目标方向上的差距,对于我一个非师范生来所上课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我去琢磨,去研究的事。上的好与不好更不是现在的我所能懂得,但是我觉得面对一群这样的学生有时看着他们那种直白的问题真的很揪心,多希望他们每个都是健康的,每个都能像健全的孩子那样很快的回答我们的问题,不再纠结在一些常人觉得正常的思维上面。但是这就是你所面对的学生,你需要通过了解来引导他们学习。

在这天的下午爱心义卖过程中,更是让我真切的体会到和特殊儿童交流的艺术。我觉得做为一个特教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引导角色,在爱心义卖中学生卖报纸的对象是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引导的,但需要是对他们的鼓励。有的孩子或许非常腼腆,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想法设法的提高他们兴趣。还有个的学生因为过于活跃老师对他们的管理也是相当的复杂,不但要注意马路上的交通安全,更需要不能让这些学生过于“兴奋”,不然他们对于路人会表现出过于激动的动作。这些情况或许在普校中并不存在,但是对于特殊教育的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下午的主题班会中那些学生看到我一个新来的老师会显的特别的兴奋,不停地问你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相当的可爱,甚至有的同学还会很直接的介绍自己的成绩,拿着自己考得很好的试卷给我看。在那一刻我理解了那句话,这些特殊的孩子真的是天使,他们内心的透彻,彻彻底底的映射出我们不洁的心灵。他们的举动真的很简单,但是那种不去要你去堤防的感受真的很轻松时间。当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尔虞我诈的世界中,这突如其来的白真的很亮眼。它让我被它一刺,刺透出我正义的那一面,他让我抛开了世俗,这一刻我很感谢特教,感谢特殊儿童带给我的感受,享受着这一刻的幸福。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篇11

《笋芽儿》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散文,主要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笋妈妈的束缚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中成长的过程。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笋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教学时要让学生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引入文本

1. 谜语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竹子)

2. 介绍竹笋:

同学们见过竹子吗?(出示竹子图、竹笋图)竹子小的时候就是—笋。(出示生字卡片“笋”,老师带读字音。)笋再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就把它们叫作—笋芽儿。(出示实物:笋芽儿)

3. 揭示课题:

(课件:竹笋动画图)你看,这位可爱的小精灵伸伸懒腰,探出了脑袋,来跟它打个招呼吧!(我们把儿字读得轻一点,这样就显得特别亲切。)

4. 书写课题:

学生观察“笋”的偏旁是(竹字头),“芽”的偏旁是(草字头),再结合课件来观察“笋”“芽”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书空,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的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能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读识字,合作交流

1. 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小小的笋芽儿是怎样长成健壮的竹子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到: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画: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 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1)小老师领读。

一类生字:弹奏缩轰隆雷敲鼓痒呜斜挺挤

二类生字:唤挡挤悄顶醒芽

词语:呼唤揉眼睛漆黑轰隆隆扭动向上钻唠叨

辫子滋润山冈自豪抚摸敲鼓弹奏

(2)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3)全班齐读。

3. 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猜谜:两辆车(轰);戴着竹帽的笋儿(笋)。

动作:用嘴呼唤(唤);用手揉揉(揉);扭动腰肢(扭)

辨字组词:站(站岗)钻(钻出)辫(辫子)瓣(花瓣)

熟字加偏旁:无——抚单——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以谜语、图片、动画导入,接着又拿出实物让学生看,并以打招呼的形式认识笋芽儿,使学生和笋芽儿成为朋友,走进笋芽儿的世界,让学生感兴趣地阅读,自读识字。

三、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纠正字音。

设计意图: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教师放手让学生读、问、想、记,通过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书写生字,记住字形

1. 观察:

学生认读生字,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生互动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 交流:

3. 示范:

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要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强调“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部分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4. 试写:

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学习,同时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得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5. 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从结构、匀称、美观等方面评析,评选“小小书法家”,并将优秀作业张贴在展示区。

离家的伤感说说 篇12

2) 你明明在异乡旅行,许多东西触手可及,但又像是在隔着玻璃看一场流动的展览。

3) 街灯摇曳,人影聚散,词语迷失在夜空中。有时候我觉得朗诵并非为了让声音留下痕迹,而是为了消失,特别是消失在异地他乡,归于虚无,那是一种能量的释放。

4) 离开家的日子,有苦有乐,有笑有泪,友情与关爱伴随我一块成长。离开家的日子,我找到了在家的那一份感觉。

5) 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6) 他那么那么的哀伤,就像吹笛者在异乡遗失他的笛,基督教徒看不见主的光。

7) 可见异乡人总是爱附会,以想象来安顿百折千回的心绪。那么期待被懂得,又害怕被看穿。

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小妹登高处,遍燃花炮独一人回

9)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离家的日子作文 篇13

・署假爸爸和妈妈没有时间带我出去玩,又想让我换个环境锻炼一下,于是就征求我的意见,最后选择前往芜湖的小姨家过一阵子。

我非常开心,这下可以远”离哩吧嗦“喽。到了小姨家大人们都很喜欢我,也很宠我,给我买玩的,吃的,不限量的哦,我呢也无拘无束的,来者不拒的。似乎有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满足感。小姨带我吃芜湖的各种特色小吃,我也甩开膀子大吃。到了晚饭时间大家吃饭 ,我一点食欲都没有,到了体息时间我一点睡意都 没有,肚子胀的难受,坐立难安的。好容易在小姨的按摩下渐渐地睡着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好象一下子就好了。下午又一个阿姨又给我送来了一大堆的零食。“不要一下吃太多零食”,小姨交待了一下,就上班去了,我很有“把握”地说“”放心吧“。但每一样零食都是我的最爱,都是我平时不能吵缘模我不停地自言自语:这是最后一个零食。一不小心吃了很多,到了晚饭时间,为了证明我没有“多吃”零食“。我还硬撑着吃了饭。但是睡觉时间到了,我的小胃也开始”折磨“我了,很饱胀的,胸闷极了。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家中的妈妈,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哭着喊着要妈妈,妈妈听了我的哭诉,一下就明白我是吃伤了。妈妈的`“指挥”下,小姨的帮助下,我催吐了些东西,就好了些,我第二天食欲大减看什么都 没有胃口,一心就想回家了,想我的妈妈了,于是央求妈妈接我回家,我一见到妈妈就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委屈地哭了,我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我还真的离不开妈妈的”哩吧嗦“哎。平日里一进超市时妈妈就会说,这是垃圾食品不能买,那是垃圾食品不能买,有什么防腐剂啊,色素啊,零食 要少吃啊,等等。现在再也不觉得这样的话讨厌了。

第一次离家的感悟 篇14

2013年5月, 我校承办了七县市英语教学研讨活动。我参与了我校参赛老师一节五年级语篇教学课的磨课过程, 颇有感悟。

本教学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5B第八单元, 课题为Atthe weekends。本节课为该单元的第一课时“A Look andsay”, 主要教学目标为 : (1) 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 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 四会单词:talk, weekend, very, learn... from..., sport, often, spend, catch, butterflies。 (3) 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日常交际用语和词组:I can learna lot from it. Of course, I do. (4) 能初步理解并运用句型: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I often... Sometimes I...并会用第三人称的转述。

二、 磨课过程

1.第一次课堂教学记录

(1) 课堂记录

Step 1导入

上课伊始, 教师与学生一起唱英文歌曲Days of theweek, 之后师生进行Free Talk。

T: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Ss: There are seven.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Thursday.

T: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s weekend.

教学weekend / at the weekends并揭题

Step 2新授句型

教师与学生围绕“at the weekend”进行游戏“Brainstorming”, 说与周末有关的动词词组, 并引出新句型“How doyou spend your weekends?”及答句“I often... Sometimes I ...”。

再出示日历, 区分了“often”与“sometimes”。随后同桌操练这一句型时, 教师用第三人称转述。

Step 3学习Part A

①教师整体呈现Part A动画, 让学生Watch and tick, 看动画勾出每个孩子的周末活动。接着学习书上60页的对话。给出问题:How do the boys spend their weekends?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对话完成。教师随文教学:sport/ learn alot from并完成板书。接着教师与学生校对刚才Watch andtick中的练习。

②在学完男孩的周末活动后, 教师带领孩子学习女孩的周末活动。要求学生大声读对话, 找出女孩是怎么过周末的并随文解决catch butterflies/watch cartoons。同样在教学后进行Watch and tick中的剩余练习, 并进行了整个对话的录音跟读和分角色朗读。

③老师示范复述Part A, 学生看板书模仿复述。

Step 4写作练习

语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仿写, 训练其写作的能力。教师展示My friend’s weekend, 并让学生模仿写作Our______weekend。

(2) 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第一次试教时教师设计了围绕语篇进行的听说读写的任务, 通过“Watchand tick”“Read and answer”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语篇的学习并进行语言的输出, 完成采访任务。

(3) 课堂观察

本节课中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和节奏理解短文, 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在教学男孩和女孩的周末活动时, 采用的方法雷同, 学生兴趣不高, 没有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4) 问题分析

①拘泥于教材, 导入Part A时间长

教师在这次授课过程中, 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走过场, 在新授句型时花费时间较长, 14分钟后才带领学生学习Part A。这样导致学生的思路没有被打开, 之后的语篇学习也草草收场,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和对新知的实践运用, 教学效果不佳。

②教学手段单一, 评价语针对性不强

虽然教师能较好地解读文本, 分为男孩与女孩的周末活动带领学生学习语篇, 但是采用“Read andfind”相同的方法找孩子们的周末活动, 导致学生们的听觉疲劳。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出的评价也只是“Good.”“Wonderful!”“I like your English.”只是泛泛而谈, 不易激起学生真正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的问题分析, 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2.第二次课堂教学记录

(1) 课堂记录

Step 1导入

上课伊始, 教师与学生一起唱英文歌曲Days of theweek, 之后师生进行Free Talk。

T: The song is about “Days of the week”. What day isit today?

S1: It’s Thursday.

T: One day later , weekend is coming.

教学weekend/at the weekends并揭题。

Step 2新授句型

T: I often surf the Internet, sometimes I read books.

(出示日历) 区分“often”与“sometimes”

T: This is my weekend. What about yours? Let me ask,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Ss: I often... Sometimes I....

老师就答句用第三人称转述。

T: What about your partners’ weekends?

Ss :同桌问答并展示, 让其他学生模仿进行第三人称转述

Step 3学习Part A

① T: 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our weekends. Whatabout the children’s weekends?

(出示图片) Who are they?

Ss: They are Wang Bing and Mike.

接着老师出示问题:How do they spend their weekends?带领学生看动画, 了解男孩的周末活动。在看到男孩进行了哪些活动后, 老师又抛出问题:What does Wang Bingoften do? What does Wang Bing sometimes do? 引导学生再次读60页的对话, 完成问题, 并随文教学“sport”“Ofcourse”和“learn a lot from”。

②在学完男孩的周末活动后, 教师也给出了问题:How about girls’weekends? 这次老师则通过呈现女孩周末活动的图片, 先引导学生读图说一说他们的活动, 并教学play on the swing / watch cartoons/ catch butterflies。T: What else do they do?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61页上的对话, 继续找周末活动, 并进行了整个对话的录音跟读和分角色朗读。

③老师示范复述Part A, 学生看板书复述。其他/备课参考

④就上述周末活动,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有意义的, 哪些是快乐的。

Step 4写作练习

教师根据刚才归纳的, 引出以下写作内容:

Our______weekend

At the weekends, I ofen______.Sometimes I______.My father often______, sometimes he______. My mother often______. Sometimes she______.

We all like our weekends.

这种写作框架的提供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

(2) 设计思路

在第二次试教时, 老师通过“Watch and find”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男孩的周末活动, 并利用文本中的图, 通过带领学生读图, 学习女孩的周末活动。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语篇教学, 并让该任务贯穿整个课堂, 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

(3) 课堂观察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条理清晰, 对于老师抛出的问题, 学生都积极参与,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所给的写作练习好似填空式的练笔, 学生做得不太好, 所展示的内容均为今天所学的动词词组。

(4) 问题分析

①教学手段多样, 但缺乏教师恰当示范。第二次试教时, 从师生歌唱到揭示课题只花了4分钟, 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 并引入新授内容的学习。此次, 语篇教学授课老师仍将Part A分为男孩与女孩的周末活动带领学生学习。由于采用了看动画学习男孩周末活动, 看图学习女孩周末活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学习, 避免了疲劳, 使得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中。由于缺少教师必要的示范, 某些学生对男孩的周末活动没有画出动词词组, 而是所有的句子。

②评价语运用恰当, 但练习设计的拓展性不强。因为教师所设计的各部分活动凸显出了梯度性和层次性 , 使得师生间互动真诚, 而多样的评价语犹如甘露, 避免了千篇一律和泛泛而谈。《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每个环节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二次试教时要求学生所写的周末活动, 让每个学生有话说, 但大部分学生只局限于教师所提供的key words。反映出所设计的填空式的写作练习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灵动, 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针对上述的问题分析, 又进行了第三次试教。

3.第三次课堂教学记录

(1) 课堂记录

Step 1导入、Step 2新授句型 (同上)

Step 3学习Part A

T: 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our weekends. Whatabout the children’s weekends?

(出示问题) Who are they?

Ss: (看动画回答这个问题 ) They are Wang Bing andMike.

接着老师出示问题:How do they spend their weekends?和书60页上的对话。教师先示范读书上的句子“How doyou spend your weekends, Wang Bing? I surf the Internet.”然后画出动词词组“surf the Internet”, 接着让学生模仿画出他们俩周末活动的词组。

(以下教学同第二次磨课Step 3学习Part A中2, 3一样)

就上述周末活动, 教师追问:Whose weekend do youlike best? Why?

这次教师仍先示范: I like Helen’s and Yang Ling’sweekends. Because they help their mum with housework.

Ss: 在教师示范引领下, 阐述自己的观点。

Step 4写作练习

为了降低写作难度, 教师仍给出以下key sentences。

My weekend

At the weekend, I often... Sometimes I... This weekend, Iam going to... I’ll have a ... weekend.

并给学生提供部分动词词组。

(2) 设计思路

在保持教学活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了教学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并巧妙地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了细化,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坡度, 为后面的语言输出打好了基础。通过学生的所思所说, 激发学生过有意义、快乐的周末。最后写作的展示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堂观察

由于教师示范清晰, 引导方法恰当, 学生对语篇掌握扎实。拓展环节, 在教师提供的key sentences and phrases的帮助下, 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周末活动设计和写作,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4) 教学分析

①恰当示范, 开拓学生思路。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如何画出男孩Wang Bing的周末活动, 再让学生模仿完成WangBing和Mike的其他周末活动。为后面让学生找女孩的周末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使学生在读读、画画中自主地学习。

②主线贯穿, 循序渐进。教师教学思路清晰, 过渡语自然, 难度循序渐进, 整个语篇教学围绕“weekend”这条主线层层推进, 并推动学生步步深化地去思维、分析与表达, 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③增加学生自我总结环节, 升华情感教育。在进行拓展活动前, 教师通过问题“Whose weekend do you likebest? Why?”来让学生自主回顾语篇中孩子们的周末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为之后的综合拓展做好了铺垫。同时教师引出周末活动要“happy/ healthy/meaningful”, 进而凸显语篇的育人价值, 引领学生思考过怎样的周末。

三、总结与启示

1.文本解读要到位, 目标设置要明确、适度和合理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解读文本首先要尊重文本。本次磨课前后, 文本处理方式的变化, 要求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 目标定位不能过于笼统、琐碎, 在设定文本教学目标时, 应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制订出科学、全面、准确和具体的多维教学目标, 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性, 否则会加大教学难度、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2.活动设计要与学生的需求相衔接

毋庸置疑,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才具有吸引力。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实施才更有效。本次磨课从最初的单纯的知识教学, 到最后调整和重新设计教学活动,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链接, 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境, 学会利用原有知识去进行分析、思考, 展开探索, 得出结论, 并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达到真正语言的输出。

3.教学过程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首次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 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古诗词中意象的赏析下一篇:小学教育发展回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