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隧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24-05-30

高青隧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共8篇)

高青隧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1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减轻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岩溶陷穴、落石等地质灾害对施工带来的影响和对设备造成的损害,提高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

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等为依据编写本预案。1.3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地质灾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灾害应急以保证人身安全为最高原则;灾害抢险要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人员,在抢修通车后应立即进行加固,尽快恢复正常施工;铁路地质灾害应急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装备,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水平。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贵广铁路指挥部三项目部高青隧道施工时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项目部成立领导小组 指挥长:邝文峰; 副指挥长:张新;

成员:刘炳志、李学强、刘从阳、兰朝阳、郑田见、陈长红、王宝福、赵越超。

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质量部,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2.2地质灾害指挥机构职责

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处所,研究预防措施,组织领导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及善后处理,工作总结。2.2.1主要职责

检查和掌握施工沿线地质灾害危险处所,做到预防为主,特别是在天气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在地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将抢险用料运到指定地点,组织灾害工地的运输工作,调拨抢险备用车辆,沟通运输、灾情等信息;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抢修供电线路,提供照明和抢修用电;保证灾后受灾区域生活饮用水;做好抢修现场生活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保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以及宣传工作。3预警预防

项目部各部门要按照权限和职责划分对管内施工沿线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对危及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必须采取措施整治,消灭灾害隐患。特别在汛期要进行例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预评估,制订预防对策。一旦接到地质灾害报告,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行动 4.11应急预应

①在接到地质灾害报告后,项目部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领导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部抢修。

②组织有关各个部门保护好职工人身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全力组织抢险、抢修,尽快恢复施工。

③对于抢修技术复杂、施工困难、工期较长的,咨询有关设计院、专业专家联合抢修。

④项目部可根据需要,邀请当地政府支援地质灾害抢险。4.2响应启动

在接到上级部门关于地质灾害的相关通知后应立即启动该预案,并做好相关救援和抢修工作。

4.3应急结束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结束后应以书面的形式宣布并通知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防洪指挥部各部门。

4.4事件评估

应急响应行动结束后,项目部应该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处置过程进行总结,并将事件评估报告上报指挥部。内容包括:对预防预警、设备状态、铁路周边环境、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总结抢险工作量,参加部门、单位,采用的方案,所使用人力、机具、材料,抢险时间、费用和处置效果等。

5后期处置 5.1地质灾害抢险工作完毕,项目部对抢险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点收入账,做到工完料净,剩余材料储备以备后用。

5.2抢通施工线路后,地质灾害重建工程要按照彻底消除地质灾害根源、不留后患的原则。

5.3财务部门应对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坏、抢险和工程复旧费等进行统计,经核实后报上级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

5.4项目部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总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书面上报局指挥部。

6保障措施

6.1对于施工沿线地质灾害集中、易发区段的山区地段,在未采取工程措施之前,应做好以下抢险救灾的准备:

(1)抢修料具应存放在便于装卸的地点,以便迅速抢运。(2)要有一定数量的石料、木枕、编织袋等物资储备,配备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运输车辆等抢险设备。

(3)备用抢险设备要定期进行状态检查,确保抢险使用。(4)抢修物资和设备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或补充。6.2各个部门应结合部门职责对职工和施工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教育和培训。

6.3施工队应做好准备,一旦发生灾害能迅速组成防灾抢险队。各级抢险队伍组成后,要结合防洪抢险准备进行技术演练,提高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能力。

6.4地质灾害办事机构应配备较先进的通信、数据处理等设备,以便快速、准确传递地质灾害信息,提高办公效率。通信设施必须服从地质灾害工作需要,优先为地质灾害抢险服务。

6.5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要建立地质灾害抢险相关专业专家数据库,保持联系,必要时应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要求,请专家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7奖励与处罚 7.1奖励

对参加防灾抢险的人员和单位,有下列事迹之一者,可参照国家和铁道部关于防洪工作奖励的有关规定制订具体实施办法,给予表彰奖励:

(1)在灾害地点及时设卡、拦停车辆,防止交通事故者;(2)检查巡守检查,遇有险情及时报告,减少灾害损失成绩显著者;

(3)在执行救灾抢险任务时,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护得力、奋力抢险,完成任务出色者;

(4)灾情测报及时,情报传递迅速,及时供应抢险物资等,因而减轻灾害损失者;

(5)有其他特殊贡献,成绩显著者。7.2处罚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项目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拒不执行经批准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或者拒不执行指挥部的防灾调度方案抢险指令者;(2)玩忽职守,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临阵退缩者;(3)挪用、盗窃、贪污地质灾害防治物资或其钱款者;(4)妨碍指挥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者;(5)盗窃、毁损或者破坏防灾设施者;(6)其他危害防灾抢险者。

8本办法未尽事宜,按铁道部、贵广铁路有限公司和中铁十八局有关办法办理

9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铁十八局集团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

第三项目部

2012年8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2

1.1编制目的

提高地质灾害发生后或出现重大地质灾害临灾征兆时的应急反应潜力,科学有效地指挥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减轻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阿坝州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阿坝州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州范围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危害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4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坚持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以县人民政府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为有效防治和处置地质灾害,成立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州指挥部),地质灾害发生后或出现重大地质灾害临灾征兆时,指挥部负责全州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州指挥部由州人民政府分管副州长任指挥长(特殊状况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阿坝军分区领导、州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武警阿坝州支队领导、州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成员包括:州政府办公室(州政府应急办)、州国土资源局、州委宣传部(州政府新闻办)、州监察局、州发展改革委、州经信委、州教育局、州公安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畜牧兽医局、州商务局、州卫生局、州环保局、州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州旅游局、州安监局、州防震减灾局、阿坝日报社、州公路局、州广播电视台、州工商局、州气象局、州食品药监局、阿坝军分区、州公安消防支队、武警阿坝州森林支队、电信阿坝分公司、移动阿坝分公司、联通阿坝分公司、阿坝电力公司等单位负责人。

职责:主持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会商,根据灾情或险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统一组织指挥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制订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抢险救灾;执行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州委、州政府下达的其他关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任务。

2.2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州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

职责:了解险情、灾情后,及时向指挥部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级别推荐,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抢险救灾初步方案;贯彻州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和相关县指挥部的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指挥部决策带给依据;负责汇集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进展状况,及时统计、核实、上报相关信息;指导相关县指挥部工作。

2.3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工作组

发生较大以上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成立综合协调、专家技术、抢险救援、医疗卫生、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善后处置、宣传报道等应急处置工作组。

2.3.1综合协调组

由州政府办公室(州政府应急办)牵头,州国土资源局、州公安局及相关县政府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任务是传达现场指挥部领导的指示,报告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状况,协调有关抢险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3.2专家技术组

由州国土资源局牵头成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带给技术咨询服务,必要时邀请省国土资源厅技术专家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带给技术咨询服务。

2.3.3抢险救援组

由现场指挥部确定成员单位,主要由参加抢险的救援力量组成。任务是迅速抢救遇险、受伤人员,安全转移人财物等。

2.3.4医疗卫生组

由州卫生局牵头,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重伤人员转运救治,带给医疗救治中必要的技术支持,并承担卫生防疫等相关工作。

2.3.5监测预警组

由州国土资源局牵头,州气象局、州水务局等有关单位参加,主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展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3.6应急保障组

州经信委牵头,组织协调电力、通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破坏的设施设备,协调相关企业带给燃油、电力、通讯等应急保障。

州民政局负责协助灾区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申请、管理、分配灾民救济款物;做好农村居民倒塌房屋恢复重建的资金安排;负责州级物资的组织储备、调拨和供应工作;负责死难者的善后处置等相关工作。

2.3.7善后处置组

由事发县政府牵头,负责做好遇难、受伤人员的赔付、安抚和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等工作。

2.3.8宣传报道组

州委宣传部(州政府新闻办)牵头,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提出新闻发布、报道工作意见,指导组织新闻发布、报道工作,协调解决新闻发布、报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跟踪舆情,组织舆论引导,负责对互联网的监控、管理及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负责受理港澳及境外记者的采访申请及管理工作。

2.4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州政府办公室(州政府应急办):负责突发性地质灾害重大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指导工作。

州国土资源局:负责州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提出应急防治与救灾措施推荐;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治理工程,减缓和排除险情,提出灾后重建总体设想及治理措施推荐。

阿坝军分区:负责组织所属部队、民兵应急营投入抢险救灾,侦查灾情,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应急动员,重点是抢救被埋人员,救扶受灾群众、工程抢险、处置次生灾害。在受灾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外区部队支援的协调配合工作及相关保障工作。

武警阿坝州支队、州公安消防支队、武警阿坝州森林支队:根据灾害需要,按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在事发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相关工作,负责抢险救灾、营救群众、转移运送物资等。

州委宣传部(州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提出新闻发布、报道工作意见,指导组织新闻发布、报道工作,协调解决新闻发布、报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跟踪舆情,组织舆论引导,负责对互联网的监控、管理及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负责受理港澳及境外记者的采访申请及管理工作。

州监察局: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救灾工作中履行职责及对救灾物资、资金的使用管理实施监督;对国家工作人员因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查处。

州发展改革委: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及投资计划的协调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协调安排应急抢险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政策争取重大应急工程建设纳入国家基建计划;负责协调应急抢险物资。

州经信委:负责组织、协调电力、通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破坏的设施设备,协调相关企业带给燃油、电力、通讯等应急保障。

州教育局:负责指导全州教育系统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处置工作。加强教育,提高学校防范地质灾害的潜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州公安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参加地质灾害抢险救援,维护灾区社会治安、交通秩序,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重点目标安全和救灾抢险物资运输畅通,协助相关部门动员疏散受灾人员。

州民政局:负责协助灾区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申请、管理、分配灾民救济款物;做好农村居民倒塌房屋恢复重建的资金安排;负责州级物资的组织储备、调拨和供应工作;负责死难者的善后处置等相关工作。

州财政局:负责牵头组织灾情的核实和统计汇总工作;应急防治与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防治与救灾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州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负责协同做好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转移、临时安置等工作,指导灾后群众住房和灾区公共设施恢复重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质量监理工作。

州交通运输局(州公路局):负责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交通基础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协调组织运力,保障救灾物资运输。

州水务局:负责水情和汛情的监测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的处置;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灾情动态;组织、协调、指导全州水利工程抢险工作,负责督促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储备防汛抢险物资。

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畜牧兽医局:负责农业、林业、畜牧业灾情核查、统计、救灾工作,指导灾后农业、林业、畜牧业恢复生产。

州商务局:负责协调组织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做好灾区肉类、食糖、食盐等重要商品的市场调控;加强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运行监测。

州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为灾区群众带给医疗保障和精神、心理、卫生健康咨询服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爆发流行;组织开展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及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执法监督检查。

州环保局:负责水、气、辐射环境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

州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州广播电视台、阿坝日报社:负责地质灾害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准确报道经指挥部审定的灾情和应急工作动态,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向公众发布灾害警报、紧急通知及重要天气预报等,及时报道抢险救灾动态信息。

州旅游局:负责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排险,指导和协助做好旅游景区、景点游客的疏散工作。

州安监局:负责指导、督促各非煤矿山企业、各加油站点的地质灾害应急防范和抢险救援工作。

州防震减灾局:负责带给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

州工商局:指导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用心动员经营户开展生产自救,为群众带给生活必需品;负责灾区物资供应的市场管理工作。

州气象局:负责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带给天气趋势分析和预警预报服务;带给天气实况资料服务;灾情发生后根据需要开展现场气象服务。

州食品药监局:负责救灾期间药品、医疗器械和餐饮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根据灾情需要,做好药品、医疗器械供应协调工作。

电信阿坝分公司、移动阿坝分公司、联通阿坝公公司:负责所属通讯设施、设备的抢险、抢通工作,迅速组织力量恢复灾区通讯;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带给应急通讯保障。

阿坝电力公司:负责所属设施、设备的抢险、抢通工作,迅速组织力量恢复灾区供电;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带给应急电力保障。

2.5其他应急指挥机构

根据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状况及应急处置需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由州、县相关人员和部门共同组成。

根据需要县、乡成立相应指挥机构。

3预防、预警

3.1预防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定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构成覆盖全州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国土资源、水务、气象、经信、安监、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连接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汛情和气象信息,坚持汛期24小时值守制度。

3.2监测预警

3.2.1信息收集与分析

县政府负责落实地质灾害监测单位和监测人员,组织应急监测。州国土资源局负责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信息,组织调查、核实灾情、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实时掌握灾情、险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并及时上报灾害发生状况和发展趋势。

3.2.2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职责人。

3.2.3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县级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状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2.4“防灾明白卡”发放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潜力,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资料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3.2.5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地方各级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政府,同时透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当地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职责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职责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4突发地质灾害报告

4.1信息报送

4.1.1信息速报

县政府接到出现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报告后,立即报告州政府、州国土资源局。州人民政府、州国土资源局根据灾情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对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中型及以上的地质灾害也要按上述要求速报。

4.1.2信息报送资料

灾害速报资料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规模、人员伤亡失踪数量、经济损失、可能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2通信与信息传递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有线电话、卫星电话、手机、电台及互联网等,建立覆盖全州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4.3信息发布

州政府新闻办根据相关规定和州指挥部的要求,严格把关,统一口径,及时发布应急处置与救灾工作进展状况,要充分重视并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启动

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Ⅰ级为最高级别响应。根据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的推荐,报州指挥部审批后宣布启动。

5.2应急响应行动

5.2.1Ⅰ级应急响应行动

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后,事发县和州政府同步启动应急预案,州指挥部宣布进入应急状态,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州指挥部组织国土资源、民政、交通运输、水务、城乡建设住房、财政等部门及时赶赴现场,采取措施,防止灾害扩大。请求省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赴灾区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派出专家组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其发展趋势。

(2)成立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状况确定应急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并及时向州指挥部报告相关状况。

(3)州指挥部召集成员单位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研判灾情,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根据灾情的发展变化,响应期内随时召开流动会商会。及时向省政府报告灾情和应急处置状况。

(4)州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相关县政府和州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灾情和州指挥部的指示、命令。

(5)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需要,州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时开展各项应急工作。

州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指挥部的总体部署,组织、协调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驻州部队和武警、森警、消防部队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人员搜救、伤员转运和其他抢险救灾工作;卫生部门及时派出医疗分队做好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必要时可动员当地医疗机构成立现场紧急救护站;交通运输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抢通道路,并为抢险救灾带给运输保障;民政部门为灾区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及时救助安置受灾群众;财政部门安排下拨应急经费;通信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受损通讯线路和设施,并为抢险救灾带给应急通讯保障;其他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6)州气象局加大预报密度,及时监测、分析和预测天气形势,每日不少于2次向州指挥部带给事发地区的天气预报,并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

(7)州指挥部办公室每日及时将当日相关灾情及抢险救灾工作部署等状况上报州委、州政府,并向州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通报。

(8)州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5.2.2Ⅱ级应急响应行动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后,事发县和州政府同步启动应急预案,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州指挥部组织国土资源、民政、交通运输、水务、城乡建设住房、财政等部门及时赶赴现场,采取措施,防止灾害扩大。必要时,请求省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支援。

(2)成立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状况确定应急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并及时向州指挥部报告相关状况。

(3)州指挥部召集成员单位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研判灾情,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向省政府报告灾情和应急处置状况。

(4)州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相关县政府和州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灾情和州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

(5)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需要和受灾县请求,州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时开展各项应急工作。

州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指挥部的总体部署,组织、协调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驻州部队和武警、森警、消防部队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人员搜救、伤员转运等其他抢险救灾工作;卫生部门及时派出医疗分队做好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抢通道路,并为抢险救灾带给运输保障;民政部门为灾区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及时救助安置受灾群众;财政部门安排下拨应急经费;通信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受损通讯线路和设施,并为抢险救灾带给应急通讯保障;其他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6)州气象局加大预报密度,及时监测、分析和预测天气形势,每日向州指挥部带给事发地区的天气预报,并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

(7)州指挥部办公室每日及时将当日相关灾情及抢险救灾工作部署等状况上报州委、州政府,并向州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通报。

(8)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发生期间,州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5.2.3Ⅲ级应急响应行动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后,事发县和州政府同步启动应急预案,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州指挥部组织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住房、交通运输、水务、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2)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抢险救灾工作;

(3)州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相关县政府和州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的命令及有关灾情状况。

(4)根据抢险救灾的需要和各县请求,州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组织协调抢险救灾物资调拨,州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5.2.4Ⅳ级应急响应行动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后,事发县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与救灾工作。

(1)小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由事发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2)州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相关县政府和州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

(3)州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抢险救灾需要和受灾县请求,组织协调向灾区带给相关支持;州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5.3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受灾群众灾后安置和重建工作应享受当地救灾相关政策。

由当地县政府牵头,按有关法规和政策,对地质灾害受伤人员给予救治和救济,并做好善后工作,迅速对地质灾害现场进行清理,排除障碍,保障城市功能,恢复交通畅通。

5.4应急响应结束

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指挥部批准,事发县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5.5宣传报道

突发地质灾害调查核实后,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报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审核同意,由现场指挥部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发布。

6培训和演练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质灾害知识的培训力度,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潜力,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培训,并适时组织演练,充分提高群众知灾、识灾、防灾、避灾意识,到达科学防灾,主动避灾。

7后期处置

7.1后期治理恢复等工作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根据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状况,州指挥部要对后期灾害治理、群众安置、恢复生产、保险赔付等作安排,实行分工负责。

县级及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灾害点的现状调查,分析发展趋势,确定危险性、危害性、治理紧迫性,组织编写上报治理材料,根据部门职责实施治理工作。

县级及以上民政、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居民或企业灾害状况调查,由民政部门牵头制定补助救助方案,在县政府批准后负责方案实施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各类保险赔付工作。

县级及以上水务、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受灾居民或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恢复工作,由水务部门负责编制恢复生产生活方案,在县政府批准后负责方案实施。

7.2灾害事件及处置总结评估

州政府应急办牵头负责灾害状况、应急处置状况总结工作,由县级及以上宣传、国土、民政、水务、交通运输、公安、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参加。深入分析取得成效、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后序措施,完善相关预案。

8附则

8.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州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修订、完善。

各县人民政府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8.2名词术语解释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8.3预案实施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篇3

我乡位于县最南部,与重庆市梁平县接壤,幅员面积32.0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共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8万人。全乡地形以平坝为主、低山丘陵为辅,我乡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以为主,其他各村小规模的滑坡也分布较广。目前,排查发现地质灾害点5处,危及面积405亩,其中耕地235亩,威胁农户86户294人,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给我乡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乡政府成立由乡长雷勋章为指挥长,乡人大主席于世林,党委委员、副乡长李继明,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峰,党委委员、副乡长柏海川为副指挥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所、社事办、综治办、卫生院、建管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党政办,负责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若出现地质灾害问题,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及转移安置组、后勤保障组。其职责分工是:

(一)办公室: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分别从党政办、社事办、建管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传达贯彻指挥部决策;组织抢险救灾力量,协调各部门关系;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收集有关的地灾,按时上报监测报表;公布抢险救灾临时规定。

(二)抢险及转移安置组:武装部长、副乡长柏海川任组长,分别从经发办、派出所及民兵组织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指挥抢险救灾队伍及时奔赴一线,组织群众撤离;负责组织抢险车抢险当路的畅通;维护险区内社会治安等。

(三)后勤保障组:党委委员、副乡长李继明任组长,分别从社事办、财政所、文化站、卫生院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救灾款物的筹集发放,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急救队伍赶赴灾区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灾区水源、食品卫生;负责妥善安置灾民,迅速组织力量修复灾区电力、通讯设施等,保证灾区用电和通讯通畅等。

(四)村社职责:各村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救灾。

在辖区内重大地质灾害点及其危险区域设置警戒标志,确定和发布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建立监测点、落实监测人员及防灾责任人。

有地灾害险情的村、社、企业的监测人员和防控灾责任人必须在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发现险情变化,并做好记录,报告乡防灾领导小组。

广泛宣传、让受灾户人人明白,户户清楚本区域灾害发生时的预警信号及撤离路线、灾害发生前的前兆。

对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严重危房户,及时发送搬迁通知书,限期搬迁户和观察使用的危房户分别建卡,跟踪调查,随时掌握搬迁情况。

地质灾害发生后,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转移、搬迁安全区域,开展抗灾自救工作,恢复生产。

三、防灾责任人及监测员: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四、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1、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国土资源所要会同地质灾害防灾抢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部门,在每年第一季度前拟订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乡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单位与责任人。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地质灾害预防预警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监测质量。

3、加强汛期值班

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在汛期(每年四月至九月),防灾抢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实行24小时值班;凡逢暴雨时,按照县防汛防旱领导小组的部署,防灾抢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双人值班,领导带班;当发生地质灾害时,根据乡人民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值班,认真接听本辖区内的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

4、加强险情巡查

乡、村、组在汛期,要组织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巡查、监测和防范,发现灾情和险情要及时处理和报告。对已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要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5、加强汛期灾害预报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由弱到强依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三级、四级、五级时预报。

三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

四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

五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

乡人民政府接到本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后,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逐级将有关信息迅速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区域内的村民。

6、加强隐患治理和避险安置工作

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4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校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校团支部书记或副书记

职责:

(1)承担草拟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职责;

(2)承担领导小组,在地震发生后提出具体的应急工作方案;

(3)协调各专业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制定和定期修定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5)负责宣传报道,起草简报,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6)组织开展学校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模拟演练。

(7)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负责接待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8)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5、抢险救灾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各科室非上课人员、后勤各场管理所人员及领导小组非其它组人员。

职责:

(1)负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

(2)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

(3)开展或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

(4)负责轻伤员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

(5)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6、应急疏散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所有班主任、上课教师、各年级班长

职责:

(1)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就近避震,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和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包括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标志等。利用学校操场、绿地和空旷地带,以方便疏散为原则,当地震发生时,谁上课谁负责组织学生就地避震并在震后有序疏散。

(3)组织开展师生避震、疏散、简单救护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做好灾情调查、统计、上报(指挥部)工作。

(5)妥善安排应急的生活必须食品(吃、穿、住、用)等工作。

7、安全保卫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门卫保安、学校安全员、招办科员

职责:

(1)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

(2)负责维护治安,协助开展伤员救治和火灾等扑救工作。

二、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一)震前应急准备

震前应急准备工作是在本预案颁布后,当预报发布后的紧急情况下完成的。

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法:指挥部设在校办公室,固定联系电话:xxxxx

2、指挥部办公室(校办公室)定期修定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装备、工具等,并落实数量明确到人;校团支部经常组织学校广播、宣传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疏散组要制定人员疏散方案,各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环境平面图并在校办公室备案;

4、抢险救灾组熟悉预案,明确职责,尤其对水、电设施及火险等事件要经常开展训练;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5、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6、出现地震谣传,校办公室、团支部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安定。

(二)临震应急反应

学校接到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破坏性地震预报后,校领导主持召开应急会议,宣布校区进入预报期,布置防震工作,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迅速进入临震应急状态,按本预案和各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学习和熟悉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广泛开展防震科普知识的培训、避震及疏散演练,落实保障抢险救灾设备、物资,检查并排除水、火、电、电器设施和危险建筑物安全隐患。

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

1、召开校防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通报震情,部署紧急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

2、向上级抗震救灾领导机构报告防震减灾措施。

3、向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组长宣布有关抗震救灾方面的规定。

4、掌握地震动态并随时向上级抗震救灾领导机构和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组长通报。

5、根据上级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范围。

6、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7、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秩序。

8、督促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9、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掌握的各类灾情信息(校办公室为灾情速报小组)。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情况可越级报告。

三、震后抢险救灾

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即刻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学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

1、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指挥各部门按职责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根据灾情,及时组织救援队伍的任务,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及时上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

6、必要时请求援助。

四、安全防护及救援行动

1、应急疏散组:具体制定师生疏散的方式、程序、行动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师生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2、抢险救灾小组:协调组织开展前期校区内搜救工作;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出现重大灾情,请求上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开展校区搜救救援行动;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电、校内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请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迅速请示调集部队和组织师生员工抢救被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险。

3、医疗救护小组: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部门开展校区疾病预防控制和水源监督、食品卫生监测工作。抢救被压埋人员,协调医药管理部门迅速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4、安全保卫小组:维持治安。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园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实验室的警戒。

五、奖励和处罚:

(一)奖励

为地震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有效的开展,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及其防震减灾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1、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和抢救人员有功的;

2、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3、有其它特殊贡献的。

(二)处罚

在地震应急和抢险救灾的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不服从命令,拒不承担地震应急任务的;

2、贪污、挪用、盗窃地震应急工作经费和物资的;

3、不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临阵脱逃和玩忽职守的;

4、在临震应急期或震后应急期哄抢集体和个人财产的;

5、阻碍抗震救灾人员执行公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

6、不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报告灾情的;

7、散发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

8、有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

六、附则

(一)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二)本预案由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并负责解释。

1、临战待命

接到上级指示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破坏性地震抢救工作。各有关部门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2、检查现场

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3、重要、危险品管理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电脑房、配电间、财务室、服装间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抗震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宣传教育

加强对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掌握情况、维护秩序

加强各类值班、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落实物资

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7、抢险救灾

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校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供水系统和各种明火,防止滋生其他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医院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资的保护,加强校园值班,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8、汇总上报信息,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上报。

七、其他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校指挥部根据上级发布的命令,领导小组将通过文件、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2、在抗震减灾行动中,各科室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我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5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或者临灾时的应急处置反应。

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2 组织体系和职责任

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市人民政府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其组成如下:

总指挥长:主管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人民政府主管副秘书长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军分区司令部、武警支队等部门负责同志。

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安康军分区司令部、武警安康支队迅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指导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他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军分区司令部、武警支队和市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及有关部门联络员为成员。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市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市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布;起草市应急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市应急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市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市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3.2 预防预警行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同时要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对出现的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当地县区政府应当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3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立即如实向市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4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照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或潜在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造成河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

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造成铁路干线、公路主线、民航和航道中断,或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5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分为险情应急和灾情应急。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5.1 险情应急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及时上报,同时应当立即派出专业人员(专家组)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省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市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

地质灾害险情确定为临灾状态时,当地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立即成立现场险情应急抢险指挥部,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启动“防、抢、撤”方案,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加强监测预报,有序组织抢险防灾各项工作。必要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市、县(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县级人民政府应解除险情应急状态,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管制措施,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并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

5.2 灾情应急

5.2.1 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ⅰ级)

市和县人民政府的应急行动

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紧急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政府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组织动员全市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请求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紧急支援。

5.2.2 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ⅱ级)

市和县人民政府的应急行动

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政府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当地人民政府和基层组织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救助申请。

5.2.3 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ⅲ级)

市和县人民政府的应急行动

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政府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派出工作组开展应急调查,核查灾情,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范措施,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将应急调查报告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灾害发生现场应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并根据需要和部门分工,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监测预警,划定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抢救受伤、被埋人员,转移受威胁居民并安排好灾民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及死难者的善后事宜等工作。

5.2.4 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ⅳ级)

(1)县级人民政府的应急行动

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市人民政府及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迅速派出由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组成的应急调查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核查灾情,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范措施,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灾害发生现场应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并根据需要和部门分工,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监测预警,划定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抢救受伤、被埋人员,转移受威胁居民并安排好灾民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及死难者的善后事宜等工作。

(2)市人民政府的应急行动

市人民政府可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灾害现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并在事后上报应急调查报告。

5.2.5 应急响应结束

灾情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建议,及时解除灾情应急期,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

6 部门职责

6.1 紧急抢险救灾

由安康军分区司令部、武警安康支队、市公安局、建设局、水利局、安监局、安康供电局、旅游局、教育局、市扶贫办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2 应急调查、监测预警和治理

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地震办、气象局、环保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3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

市卫生局、农业局、经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4 治安、交通和通讯

市公安局、交通局、西安铁路局安康办事处、安康民航站、无线电管理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5 基本生活保障

市民政局、商务局、粮食局、盐务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6 信息报送和处理

市广播电视局、国土资源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7 应急资金保障

由市发改委、财政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7 应急保障

7.1 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建立抢险救灾应急队伍,并与当地同级武警部队建立抢险救灾的协调机制。抢险救灾应急队伍要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储备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加强救灾装备建设,配备专用越野车辆、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抢险救灾装备等。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7.2 通信与信息传递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7.3 应急技术保障

市国土资源局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工作力度和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

7.4 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7.5 监督检查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各县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落实相关责任。

8 预案管理与更新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区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备案。

本预案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修订更新,修订更新后的预案,报市政府批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9 责任与奖惩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10 附则

本预案由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堕嘎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6

为有效防治我村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六盘水市、的部署,结合堕嘎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工作组:在乡镇政府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村成立应急工作组,组长由杜吉先担任,成员有刘传芳、黄初应、吴召辉、吴永亮、刘泽顺、何雄、杨丽红、包梅、杨素仙、吴永宽。应急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民兵营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地质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刘泽顺担任抢险小分队队长;成员有何雄、包梅、杨素仙、吴永宽组成。

(3)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发布本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地质灾害点监测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各村根据实际进行分工。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巡查范围见村(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表。

二、防灾抢险

1、汛期值班人员表

值班人姓名

注:值班采取一人一班制,具体以当时安排为准。

2、地质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见附表一、二]。

3、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密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4、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5、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地质灾害点“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地质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何雄保管。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 篇7

㈠成立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谋慧

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

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

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乡国土所,杨忠兼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

㈡成立乡地质灾害应急分队

队长:袁谋慧

副队长:陈托杨忠

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

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

各村村主任

二、工作责任

(一)乡国土所负责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初步地质调查,确定有无后续灾害,划分危险区,指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估和提出灾后重建方案以及防治措施。

(二)发生灾害的村委会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设立警戒区和疏散危险区群众。

(三)派出所负责维护抢险秩序,协助政府组织人员转移。

(四)卫生院负责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染病预防工作。

(五)财政所负责救灾资金运作,保证抢救及善后工作顺利进行。

(六)民政所负责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调配、发放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配合政府共同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

(七)交通、公路部门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断的道路进行抢险,恢复交通,保障交通畅通。

(八)供电所负责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施维护。

(九)水利站负责对水库、防汛设施的监测工作。

(十)电信所、广播站负责保障通讯畅通。

三、组织及准备

各职能部门负责成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地质灾害分级及上报程序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村委会负责提供灾害的损失情况报告(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确定灾害等级,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予以上报,同时做好灾害初步评估分析。

五、地质灾害调查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分队负责调查地质灾害情况,包括发生地点、时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类型、规模、原因、发展趋势,对采取的防范对策和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二)根据调查结果,由应急分队将地质灾害情况上报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六、预警信号及避让搬迁

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预兆后,各村应及时安排具体责任人搞好监测,发放避险明白卡,确定并公告预警信号,保障通讯畅通,以便村民在灾害临界点前能够得到报警和及时避让搬迁。

七、转移路线及疾病控制

XX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篇8

1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地质灾害事故主要有地面下沉、塌陷、裂纹、岩层移位等。地质灾害事故一般发生在采空区内,多发生在汛期内。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此类事故,要做到预防为主、群测群防,当有灾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地加以控制和消除此类灾害。

11.2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地面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大宣传,群测群防”。

11.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1.3.1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

11.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处理分5个小组进行。

1、技术处理组:

长: 成员:

职责任务:(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

(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长:

成员:

职责任务:调集并组织煤矿救灾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负责组织救治伤员,安抚受害者家属。

3、后勤保障组:

长:

成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

(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长:

成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长:

成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11.4事故的预防

(一)预防地质灾害事故措施:

1、专门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地点设在调度室)。

2、从各科室中抽出专人组成矿井地质灾害巡查小组,在全井田范围内定期巡查,每10天巡查一次。对于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天气如大雨、暴雨时,坚持雨中巡查。每次雨后由技术科负责对井田周围的水库、河流、泄洪沟、采空区地面进行了专项检查,地表塌陷及时测量,随时掌握地表下降数据及规律,并采取应急措施。并把1、2、3、4号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地点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设立了警示牌,建立了详细的巡查记录。

3、根据气象预报,对地表岩石移动的范围内及时预报,尤其夏、秋季节。该避的就避,每次大雨过后由技术科负责对地表及时测量,随时掌握地表下降数据及规律,并采取应急措施,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4、成立三个抢险小分队,每队30人配有2名队长,1名技术员,1名安全员,1名电工,1名铲车司机。并要求所有抢险队员在汛期期间,必须在矿职工宿舍分队居住,一旦遇有灾情能及时组织抢险做到有备无患。配备了足量的抢险物资。设专库、专人负责保管。

4、对于因开采引起的裂缝在及时排查后,限期进行填平夯实,尽量减少地表水渗漏程度,保证井下安全生产。

5、值班人员按时收听收看中央台和当地气象预报,做好记录,经常与×××××××气象台联系。遇到灾害性天气或矿井涌水有异常变化情况时,要及时汇报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灾害事故的发生。

6、公开联系电话,与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加强联系,并发放避险明白卡、防灾明白卡,加了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测群防意识。

11.5事故预警与信息报告

1、巡查小组发现有地质灾害事故后,必须及时汇报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汇报方式采用电话汇报,必须派专人进行警戒。

2、汇报内容应包括灾害地点、灾害性质、受灾人数、影响程度、现场情况等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调度室、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抢险队和有关人员。

4、主要领导、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有关人员必须24h开手机,以便及时进行联系。

5、矿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如实汇报给县国土局、市行办。

11.6应急处置

(1)现场抢险人员立即在队长带领下,利用铲车、镐、锨等工具对塌陷区进行填充。有积水的要排净积水;有裂缝的地方要夯实填平,尽量恢复原貌。

(2)设立警戒防止无关人员入内。

11.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地面材料库必须备有以下物资:

锨30把,镐30把,草麻袋300个,雨衣50件,抬筐10个,扁担10条,电筒20个,水泵5-17KW两台,3寸胶管300米。另外还有水泥10吨、黏土10吨。

上一篇: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下一篇: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