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2024-08-31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共8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篇1

九年级上册理解型诗句汇总

(管乘民整理)

一、《岳阳楼记》范仲淹

1.作记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2.迁客骚人: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滕子京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6.文中描写鸟类活动的句子:沙鸥翔集。7.文中描写鱼类活动的句子:锦鳞游泳。

8.文中描写植物的句子: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9.课文第二段中概括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0.文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11.文中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文中从空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3.文中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4.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5.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浮光跃金 16.写无波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17.“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18.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9.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1.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2.全文的中心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4.表现作者胸襟开阔(情操高尚、思想境界、心态)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5.作者坚定的志向及对友人的勉励:微斯人,吾谁与归?、26.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27.心怀天下百姓是许多有志之士一生的写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更进一步的体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8.《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9.《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0.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二、《醉翁亭记》欧阳修

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2、“醉翁”的由来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醉翁”的由来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5、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7、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写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0、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14、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4.《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三、《湖心亭看雪》张岱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行路难(其一)李白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被朝廷重用,功成名就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悲愤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5、《行路难》表现李白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慨,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行路难》(其一)中,可反映李白的诗浪漫主义的特点及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行路难》(其一)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8、《行路难》(其一)中,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句子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9、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0、《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1、“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现,他们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诗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自然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7、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诗中借用典故写出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诗中诗人回首坎坷经历,抒发心头感慨之情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1、词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7、词中表达作者美好的祝愿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作者豁达态度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七、《月夜忆舍弟》杜甫

1、诗人在“有”“无”对比中,抒发深沉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诗人由天气变化而心生悲伤,思念家人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杜甫的《月夜亿舍弟》的“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形成了照应,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4、抒发了作者感情的一句景物描写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诗中表明作者感物伤怀,思念家乡的句子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1、诗中“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诗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2、诗人将自己的遭遇通贾谊、屈原两位先贤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主题的一句诗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3、诗中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出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的诗句: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4、“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韩愈

1.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点明时令,“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2.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诗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5.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十、《商山早行》温庭筠

1、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作客他乡之人的感情共鸣的句子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用白描手法、纯名词组合,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山野美景的句子: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4、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点明“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十一、《咸阳城东楼》许浑

1、《咸阳城东楼》中暗写唐朝政治腐败,已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诗句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3、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的句子是: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4、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的句子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5、含蕴深刻,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6、写晚眺近景,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7、暗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在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的句子是: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十二、《无题》李商隐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神话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象征了爱情的艰难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6、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7、以浅显易懂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写青春易老,顾影自怜,道尽相思之苦与无奈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十三、《行香子》秦观

1、词中从色彩的角度描绘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的句子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写春意之浓,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的句子是: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4、言明时令,点名心情,写出作者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句子是:倚东风、豪兴徜徉。

5、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的句子是: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6、与辛弃疾《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词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相似的句子是: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十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1、后人常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有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而词中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则常被用来表示那种多愁善感,很爱强说愁的无端愁闷情绪。

2、写词人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的句子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3、生动的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话可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十五、《沁园春·雪》毛泽东

1、概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写作者想象中茫茫雪野景色,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点明全词主题,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十六、《我爱这土地》艾青

1、最能表现诗人献身精神的句子是: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篇2

一、编排上的问题

1.教材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节中删去了关于物质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物理性质的简单介绍, 但是在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节中,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对于压强的理解, 而此时, 初三学生物理学科中压强部分的知识还没有讲到, 这样使得本来浅显易懂的知识成为学生们学习中的难点。

2.教材上第8页关于化学性质的例子举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新、旧教材中例子没有变化, 但新教材中表示性质的能、会、可以等字眼好像有意去掉了, 包括教材第10页课后练习与应用中关于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判断的第3题中的 (3) 水变成水蒸气, 也好像有意去掉了“能”字。尽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关系密切, 但对于初学者而言, 教材上关于性质的描述都没有了“能、易、会”等关键字, 还是会让他们对于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描述区分不清, 从而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3.新教材第32页第2题的第4个选项说的是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 出现了印刷错误, 应该是0.94%。

4.由于教材顺序的调整, 水通电分解的内容被编排在第四单元, 教学中在学习到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节中, 原来老教材上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自然也被删减, 根据前面学习情况, 教材列举了过氧化氢分解的例子, 可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 没有再配上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不便于学生理解。

5.教材第49页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实验中, 学生初学化学, 不了解酚酞试液遇到氨水的变色情况, 更不了解浓氨水的挥发性, 实际教学中讲授到此处时很费劲, 需要补充给学生一些关于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知识后, 学生才能明白。如果教材能在此处增加一个关于这些知识的资料卡片, 则可以给学生以提示, 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原理, 效果会更好。

6.新教材第60页下面,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图中, 在列举分子构成的物质时, 列举了氨水, 感觉不太恰当, 因为氨水属于混合物, 对于混合物直接说其由分子构成不是特别合适, 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就像教材第52页的习题中有一个选项,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一样, 是不对的。在这一点上老教材列举的是水, 而不是氨水, 感觉更好一些。

7.教材第98页练习与应用栏目中的第4题 (1) 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 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原来这道题教学参考书上说是对的, 今年又改成错的。并且解释原因为:生成物的总质量应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那么到底什么是反应物呢?一般我们的理解:反应物即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所以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有些牵强。

8.教材第113页介绍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这部分探究内容, 建议安排在第45页实验活动处介绍为好, 因为在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已经涉及到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再者学生也已经学习了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方法, 通过分析对比基本上可以通过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对实验的发生装置做出合理选择, 再加上教师的引导, 掌握相关知识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 也都把第113页介绍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这部分内容提前介绍了。

9.教材第118页第6题中的填空:家用热水瓶内胆壁的银白色金属是___。对此空, 教师指导用书中所给答案为“银”, 但据了解, 目前暖水瓶内胆壁上除了镀银外, 也有镀铝的, 过去还有镀金属汞的。这样就造成了答案的混乱。

10.书上第123页联系与应用栏目中第1题:选择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填空。 (7)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如果从题目中选择的话, 学生只能填二氧化碳, 可是学生刚从教材第118页获知: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混乱。不如把题目改成:“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 能看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更为合理。

11.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下册教材第43-44页编排了两道例题:例一是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例二是关于浓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对于课后练习与应用中的第5、6两道题则属于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这种类型的计算教材上没有安排例题, 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因此建议本节教材再增加一道关于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综合计算方面的例题, 让学生体会到溶液与化学反应这两个知识点的融合, 也便于学生对于教材第45页“练习与应用”栏目中相关题目的顺利解决。

二、实验设计上的问题

1.教材第21页实验1-5对于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高低的探究中, 仍然采用了将火柴梗平放于酒精灯火焰中1-2s后, 观察火柴梗炭化程度从而得出结论的做法。我们知道, 木材的炭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 其炭化程度是由受热温度、受热时间和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 木条的炭化程度不能准确反映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并且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 酒精灯内焰的温度最高。所以, 新教材仍然沿用原来的做法不太合适。

2.教材第14页“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1) 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设计欠妥, 因为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的, 而空气中又仅含0.03%的二氧化碳, 因此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后用来和空气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比较, 做法欠妥。 (2) 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中关于水蒸汽含量的比较, 实验设计中没有很好地控制变量。本实验的设计是通过比较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哈呼出的气体与放置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上的现象, 得出结论。我们知道, 哈出的气体与空气温度不同, 哈出的气体是热的气体, 遇到冷的玻璃片容易出现水雾。如果实验中能改进一下, 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那会让实验更严谨, 结论更科学。

3.教材第27页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 使用的是着火点较高的红磷, 需要在集气瓶外用酒精灯点燃, 这样势必会造成五氧化二磷的扩散, 污染空气;另外导管内如果不装水的话还会造成实验误差, 而装水又比较困难。因此, 建议不如改为用50ml玻璃注射器进行实验会更加简便直观, 具体可以这样操作:首先将过量的白磷装入玻璃注射器, 密封后通过热水浴使其燃烧, 观察注射器上活塞的移动即可说明问题。这样不但避免了污染, 减小了实验误差, 而且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4.教材第92页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方案一中利用红磷燃烧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 使用烧红的玻璃棒点燃时不太好操作, 并且容易造成白烟的逸散, 不但污染空气而且导致实验误差。如果实验中将长的玻璃管换成短玻璃管, 用着火点较低的白磷代替红磷, 采用热水浴加热的方法将白磷引燃, 不但可以简化实验, 而且也可以避免污染、减小误差。

5.教材第128页燃烧条件的探究试验中, 把白磷和红磷放在铜片上燃烧, 污染较大。虽然教材提示演示本实验时可以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但是中学的教室一般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即使是实验室, 很多学校也没有这样的设施。所以不如把实验改进一下, 例如可以把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大试管中, 并在试管口套上气球, 然后将装有白磷和红磷的大试管放在热水 (水温高于40°C) 中, 便会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对于热水中的白磷, 只需用一只大试管将其倒扣, 便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下的燃烧。这样改进后该实验在一般的教室就可以演示, 非常方便, 并且几乎没有污染。

6.教材第132页观察与思考栏目中安排的面粉爆炸实验, 实际操作中成功率不高。即使实验成功, 由于金属罐不透明, 学生也很难完整地观察到面粉在金属罐内剧烈燃烧继而出现爆炸的现象。如果将实验改进一下, 用透明的塑料油桶代替不透明的金属罐完成实验, 则效果要好得多。具体做法如下:把塑料油桶从中上部剪开, 下部作为爆炸筒, 上部作为盖子, 实验时盖在爆炸筒上面, 形成一个密闭容器。在爆炸筒的中上部打一个合适的小孔, 然后在小孔内插入一支粗细合适的玻璃管, 玻璃管两端分别连上扎有网状小孔的小塑料瓶和鼓气装置 (如图所示) , 用铁丝固定一支蜡烛, 点然后放入筒内作为火源。实验时, 先向小塑料瓶内加入适量干燥的面粉, 接着点燃蜡烛, 放入筒内, 盖上盖子, 立即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便会成功观察到面粉剧烈燃烧继而出现爆炸的完整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浮力》教学设计 篇3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用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器材,自主设计方案完成探究,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真正做到发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

2教材分析

《浮力》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五节,主要内容是浮力概念的建构以及经历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力现象,并结合学生已有的力学知识结构,综合应用密度、重力、平衡力、合力和受力分析等知识来展开,因此本堂课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又由于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课内容又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3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1)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2)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观察、交流,了解浮力的存在;(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

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用身边物品自制教具与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5重点难点

重点:(1)建构浮力的概念;(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6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了突出本堂课的重点,综合应用了直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了突破本堂课的难点,设计了两个相关的探究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但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难度较大,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在实验中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多,实验方法较多,所以在教学中采取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各小组进讨论,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小组成员各自的知识结构的优势,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分组实验的成功完成.

7教学仪器

弹簧测力计、细线、圆柱体、小圆柱体、小石块、水、盐水、酒精、小桶、乒乓球(2个)、烧杯(大小各1个)、矿泉水瓶(大小各2个)、跳棋子、溢水杯、口服液瓶、水槽等.

8教学过程

8.1新课引入

活动一:观察对比实验

师生共同分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乒乓球与放置在水面的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回忆浮力现象,从而引入新课——浮力.

8.2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认识浮力

活动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提出问题:通过挖掘学生生活记忆——直接引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那么,石块、铁钉这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说出猜想的原因,强调猜想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设计实验:初中物理课堂中浮力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因此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找到间接测量浮力的方法.

交流与评估:(1)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2)点明这是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活动三:讨论浮力的方向

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的概念.

第二部分:阿基米德原理

活动四: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提出问题:有些物体受到的浮力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那么,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猜想与假设:设计一个小船载重的实验来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表各种意见.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仪器,自主设计实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解决两大难点:如何测量物体浸在水中的浮力大小F浮? 如何测量此时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

收集数据:让学生自主收集实验数据.

分析与论证:从数据的分析中得出F浮=G排;点明这是阿基米德原理.

8.3课堂练习(略)

9设计特色

特色1:应用建构主义思想设计课堂架构

特色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本堂课共设计了16个问题,提问学生达35人次,组织学生讨论6次,交流实验方案及实验结论2次,交流学习经验1次,课堂演示实验3个,学生分组实验2个,学生设计及实施的实验方案6个,课后小制作2个,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学生回忆、观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与交流的思维操作,非常巧妙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了的主体地位,这深刻地展示了教与学的主体关系和辨证关系,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从强调论证知识的结论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化的现代物理教学观.

特色3:体现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标理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篇4

教学目标1、2、3、学习议论文围绕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并从自己做起。模仿本文,学写能够表述自我观点的议论文。

教学重点1、2、3、熟读课文,反复品味文中句子,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本文联系生活的写作方法,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辨能力。学会体谅他人,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准备1、2、3、解决课文生字词。

了解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了解有关教养的名言和社会新闻。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养是人类自我精神与品质的升华,它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格调。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决定了周围的人是否愿意同他交朋友;决定了他做事情是否顺利;也决定了他的人生是否能够有所成就。教养到底体现在生活中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从众多事例的分析、比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去探讨教养的本质。

二、找观点——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初读课文,学生圈点勾画,找出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引起思考的句子。作者观点: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分论点:

⑴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自然。

三、理思路——教养从何而来?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怎样围绕教养去展开论述的?

教师明确:作者开门见山,引入论题。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由教养转向风度,结合生活实例告诉我们要从自身严格自律,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小组互读,讨论:①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②教养与风度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③作者所举的日常生活中有教养的行为你做到了吗? 根据以上讨论,理出本文论证思路,并写在书上。

四、演情景——生活处处皆教养

分小组情景表演:《生活中的教养》 例:①与家人相处时的教养。②饭桌上的教养 ③公共场所的教养

五、品语言——谈谈你心中的教养

细读课文,反复咀嚼、品味文中的格言式句子,在句子旁做出自己的个性化批注。

例: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批注: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比如:初次见面,一定要努力记住对方的名字;不要轻易否定他人,先肯定对方观点,再给出不同见解;你再愤怒,也不能说出真正伤害对方的话。总之,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拓展:《泰坦尼克号》片段播放 教师小结:在沉船的一刻,能改变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女人和小孩;可以独立逃生的妇女把希望留给了爱人;工作人员在船上坚守到最后一刻……教养是谈吐的文明;是举止的得体;是危难时的冷静;是困境时的微笑。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课外阅读:《谈风度》、《择善而从》、《跃出误区的艺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三、火车与铁路 1、1825年,由__史蒂芬孙__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25年,史蒂芬逊制造的火车机车

2、铁路时代的到来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__生产__和__市场__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1830年、英国掀起了投资铁路的狂潮

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坏事: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革命,其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造福人类。同时,也启示我们: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的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B.凯伊发明飞梭

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火车的出现

3.下列发明家,发明火车的是()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4.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应是()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五)、板书设计:

第2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

2、背景:

3、过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2、意义

三、火车与铁路

1、火车的发明

2、铁路时代的到来

3、工业革命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作文600字 篇6

键盘最先自荐:“嘿!你们知不知道我有多么厉害!人们用我‘哒哒哒’地就打出了一篇文章,我打出来的字呀,可工整了,还不会手疼指头酸,我多好呀!”钢笔也说:“我是第一种蓄墨硬笔,我写出来的字刚劲有力,人们都喜欢用我来练各种楷书啊,行书啊,可棒啦!”水笔说:“钢笔,你一遇到魔笔字迹就消除啦,我多厉害,直接可以写到魔笔笔迹上,人们都喜欢用我!”毛笔说:“唉!你们这些后辈,我可是从五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用我的,我写出来的字充满一种文化气息,王羲之还用我练成了著名的大书法家呢!”

“可是,为什么现在人们都喜欢用键盘打字来替代我们呀?人们现在多用的都是键盘呀!”钢笔说。

“当然是因为用你们写文章手又疼又累啦!用我打字一会儿就写出了一篇长文章呢,手还不会酸疼。”键盘昂着头自豪地说道。

毛笔、钢笔、水笔低下了头,静静地思考着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之处。

过了一会儿,水笔突然说:“人类真是捉摸不透,明明我那么好用,写起字来那么流畅!我多好啊!”

“明明我才是最好的!”钢笔说。

“唉唉,你们这些后辈都落后了,毛笔才是王道!”毛笔说。

“我好!”

“胡说,我才好!”

键盘看不下去了,说:“你们能不能别吵啦!”“那你倒是说说谁最好啊!”毛笔、水笔和钢笔异口同声。“要我说啊,你们都最好……”“你这不等于没说嘛!”“别急,听我说完。人们太依赖科技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太快了,你们是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汉字的书写工具,人们不会因为科技的方便而抛弃你们不书写的,你们各有各的好处,所以就别吵啦。”键盘说。毛笔它们点了点头。会议到此结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篇7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them.

II.Te a ching ke y a nd difficult points:

A.Vocabulary

bright, soft, sad, energetic, stressedout, tense, scientific, lighting

B.Target language

a.Loud music makes me tense.

b.That movie made her sad.

c.Loud music makes me want to dance.

C.Structures

make (s) me+infinitive, make (s) me+adjective

III.Te a ching me thods:audio-lingual methods

IV.Te a ching a ids:a tape, a tape recorder, PPT

V.Te a ching proce dure:

Step 1.Revision

Task 1.Check the homework.

Task 2.Revise the vocabulary.

Step 2.Warming up

Task1.Write the following list of activities on the blackboard:

parties, exams, school vacations, gym class.

Task 2.Ask students how they feel about the activities.

Step 3.Grammar focus

Task 1.Read the three target sentence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ir structure.

Task 2.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make as many sentences with“make (s) me+infinitive”, “make (s) me+adjective”structures as possible.

Step 4.Viewing and saying

Talkaboutthepictureof restaurants on page 102.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go and why?

◆I like to go to the one on the left because the music there would make me excited.

◆I like to go to the one on the rightbecausethemusicthere wouldmake me quiet.

◆I like to go to the one on the left because the pictures there would make me tense.

◆I like to go to the one on the right because the things there would make me happy.

Step 5.Listening and completing

Task 1.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my and Tina talking about eating in restaurants.While listening, pay attention to the“make (s) me+infinitive”, “make (s) me+adjective”structures.

Task 3.After listening, complete the unfinished sentences in the chart on page 102.

Step 6.Doing pairwork

Task 1.According to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ask 2.The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in class.

P P TCultureba ckground, gra mma r focus a nd pra ctice.

1.Some wonderful slogans of advertisements.

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美容)

When there is no tomorrow. (快递)

Good to the last drop. (咖啡)

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 (可乐)

Don’t leave home without it. (美国通卡)

Everything we do is driving by you. (汽车)

A diamond is forever. (钻石)

We do chicken right. (炸鸡)

Ford has a better idea. (汽车)

Air France making the sky best place on earth. (航空)

2.make作使役动词及一般行为动词的基本用法结构。

(1) make作使役动词时为“迫使”, “导致” (某人/物怎么样) 之义, 这时常见下面结构形式:

(1) make sb./sth. (+形容词) 使某人/物…… (怎么样) ;导致某人/物…… (怎么样) , 即在make的宾语某人/物后直接用形容词作宾语补足语。

eg Rainy days often make me sad.Mr.Li usually makes his lessons interesting so that we all like to listen to him in class.

(2) make sb./sth.do sth.使某人/物做某事, 一般作使役动词宾语补足语的不定式结构在该使役动词用在主动语态句中时, 要省去不定式符号“to”。

eg Some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make robots look like human beings.

You mustn’t make others wait for you too long.You’d better get there ahead of time.

(3) 注:当make, 包括其他使役动词在被动语态句中运用时, 作其宾语补足语的不定式结构不省去to, 即用成“be made to do sth.”———“被使去做某事”。

eg The boy was made to apologize because he came to school late.

(2) make作一般实义动词用, 意为制作;做。后跟表示金钱的名词等时, 还有“赚取”;后跟有“mistake”等时, 则有“犯错”等意思, 已学相关宾语如下:

make meals做饭

make tea泡茶

make kites制作风筝

make the bed整理床铺

make sentences造句

make noises制造噪音

make mistakes犯错

make money赚钱

make friends with...与……交朋友

另:make作“制作”等含义时, 用在被动语态句中的重要短语结构有:

be made of...被用……制成, 后跟原料, 原料在制成成品后看得出原料;

be made from...被用……制成, 后跟原料, 原料在制成成品后已看不出原料;

be made into...被制成……, 后跟成品, 此时, 做句子主语的是表示原材料的名词或代词;

be made up of...由……构成, 相当于“consist of”。

eg The table is made up of wood, and the bread is made from wheat (小麦) !

Our class is made up of/consists of 28 boys and 26 girls.

3.Practice

(1) Why don’t you make your wife_____?

A.sad B.sadly C.happily D.happy

(2) Hard seats also make customers want__eat quickly and leave.

A.of B.to C.in D.for

(3) The children were made___homework first.

A.do B.to do C.did D.doing

(4) They make__clear to the public that they’re doing a necessary job.

A.it B.that C.this D.its

(5) Colorscanchangeour moods and make us____happy or sad, energetic or sleepy.

A.to feel B.feeling C.felt D.feel

(6) —I tried to make Amy____her mind, but I found it hard.

—Well, I saw you___that when I went past.

A.change, do B.changes, doi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篇8

2.《梅岭三章》--《陈毅诗词选集》-- 陈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绝句

3.《月夜》--《沈尹默诗词集》-- 沈尹默-- 诗人书法家--诗歌

4.《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选集》-- 戴望舒-- 现代诗人、翻译家--诗歌

5.《断章》--《鱼目集》-- 卞之琳-- 诗人、翻译家-- 诗歌

6.《风雨吟》--《芦荻诗选》--芦荻--诗人--诗歌

7.《统一》--《聂鲁达抒情诗选》--聂鲁达-- 智利诗人-- 诗歌

8.《海燕》--《高尔基文集》-- 高尔基--苏联作家--散文诗

9.《孔乙己》--《呐喊》--鲁迅--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

10.《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小说

11.《溜索》--《遍地风流》--阿城--现代作家、编剧-- 小说

12.《蒲柳人家》--《十月》-- 刘绍棠-- 作家--小说

13.《鱼我所欲也》--《孟子 告子上》--孟子及其后学--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14.《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魏策四》--刘向整理--刘向,西汉人

15.《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全集》--宋濂-- 元末明初文学家

16.《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7.《江城子 密州出猎》--《东坡乐府笺》--苏轼--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8.《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稼轩词编年笺注》-- 辛弃疾--南宋词人

19.《满江红》--《秋瑾集》--秋瑾--清朝末期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20.《谈读书》--《玫瑰树》--弗朗西斯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21.《不求甚解》--《燕山夜话》--马南邨--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 杂文作家

22.《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论文集》--李可染--现代画家

23.《无言之美》--《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 现代美学家、译家

24.《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

25.《屈原》--《屈原》--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剧

26.《天下第一楼》--《天下第一楼》--何冀平--作家、编剧、制作人--话剧

27.《枣儿》--《剧本》--孙鸿--戏剧

28.《曹刿论战》--《左传 庄公十年》--相传左丘明著--春秋时期

2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齐策一》--刘向整理--刘向,西汉人

30.《出师表》--《诸葛亮集 文集》--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31.《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编纂--郭茂倩 北宋

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集校注》--岑参--唐代诗人

3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 辛弃疾--南宋词人

34.《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选》--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35.《山坡羊 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 元代文学家

36.《定**》--《东坡乐府笺》--苏轼--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7.《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集 无住词十八首》--陈与义--宋代诗人

38.《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南宋词人

39.《浣溪沙》--《纳兰词笺注》--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

40.《南安军》--《文天祥诗选》--文天祥--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41.《别云间》--《夏完淳集笺校》--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

42.《山坡羊 骊山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 元代文学家

43.《朝天子 咏喇叭》--《王西楼乐府》--王磐--明代散曲家

名著导读:

44.《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45.《围城》--钱锺书--现代文学家

46.《格列佛游记》--乔纳森 斯威夫特--英国作家

47.《简 爱》--夏洛蒂 勃朗特--英国女作家

48.《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契诃夫--俄国作家

上一篇:儿童英语教学计划下一篇:初中毕业生学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