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

2024-10-22

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精选12篇)

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 篇1

21世纪是科技、人才、信息竞争的时代,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会发生重大改革,而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将肩负更大的历史使命。

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职业规划一直是大家想要了解的事。以下是HR对职业规划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对HR有多大的作用?

支招:首先,业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会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其次,结识更多的人脉,参加CHRP学习的话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大企业HR经理,和他们交流使我们视野更加拓宽,掌握更多的业内资讯;第三,加入中国人资源开发研究会参加每年举办全国HR高峰论坛,近距离接触全国业内知名专家,了解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2、HR的职业规划要怎么做?

支招:第一,结合自己的现状,盘点自己确定目前能力特长、经济现状、性格特点等;第二,环境分析、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分析;第三,确定自己发展方向,结合在自己的现状和环境确定自己3-5年职业发展路线。另外,HR发展的有两条路线:1、人力资源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力资源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2、向专业发展咨询顾问、测评顾问、培训讲师等专业岗位发展。

3、HR现在转猎头还有前途吗?

支招:有没有前途关键还要结合自己职业发展来看!如果自己喜欢这个行业,那就是有前途。其实猎头也是在未来几年发展很有潜力职位之一。

4、人力资源六大块我该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

支招: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按照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必须进行规范管理,规范依据标准。标准提升品质,品质创造品牌!品牌成就未来!建议学习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

5、人力资源能有什么发展?考哪些证书比较合适?

支招: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尤其是民营企业急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前途非常广阔,大有发展!“开发者首先要自我要开发,教育者首先自我受教育”。人力资源从业者要系统学习人力资源选拔与配置、企业绩效管理、薪酬体系管理,然后考取中国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

6、人力资源证书是不是只有国家承认的一个加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两种证书?

支招:(1)目前国内人力资源资格证书有两种,一种是社保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种是行业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因此,行业的标准相对比较专业。

(2)如果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好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硕士。相对而言,这个更加专业。

(3)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较为知名度高的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4)首先要熟悉行业基本知识,无论是从事业务工作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必须先了解行业知识、行业情况及行业前景。

7、做了几年的HR,感觉好像没啥出路,是不是该转行了?

支招:要做工作分析,首先要记录从上班到下班工作内容,然后对工作内容归类,与相同行业标准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出岗位说明书!

8、请问菜鸟如何才能快速炼成HR呢?

支招:只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持续的学习和思考,自己成长的才会快些,如果在参加一些HR培训,你的提升会更快!

9、做HR的适合自己去创业吗?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呀?

支招:这和你从事行业、自己性格、以及所从事创业的行业有很大的关系!

10、职业生涯发展中遇上了瓶颈,如何才能调整好自己心态?

支招:些事情结果固然重要,但我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有过程正确了,结果才能够正确!要审视自己的过程!用彼得。圣吉的一句话回答你,看对你有没有帮助:“持续准备、不断计划、即兴推出、行动学习”。

[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

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 篇2

结合平时的实践, 笔者认为, 学生在评教中应注意以下十个问题。

一、对评教抱无所谓的态度

学生参与评教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的体现。对教师教学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是对教师最大的尊重。广大教师从学生的评价中受到鼓舞或找到不足, 也有利于师生交流, 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 所有学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对教师教学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但由于各种原因, 有的学生却对评教抱无所谓的态度。如有的同学从来不参与评教;有的同学评教时从众心理太强, 总是人云亦云, 从不发表个人见解;也有的同学对评教采取极不负责的态度, 要么全选A, 要么全选B;更有的学生拿评教作儿戏, 用转动笔头的方法来决定自己的选项等等。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对广大教师是极不公平的, 最终也有害于学生自己。对这部分学生来说, 评教已完全失去了意义。

二、以关系的亲疏作为评价的依据

测评固然会带有评价者的主观色彩, 但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主观思想对自己评价客观事实的干扰, 更不能以主观臆断去裁剪客观事实。有的同学在评教过程中, 只考虑被评教师和自己的关系怎样, 关系好就笔下留情, 关系不好就将其归入末等。在他们的头脑中, “公理”的观念是十分淡薄的。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参与评教, 势必会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结果很可能造成那些工作认真、敢抓敢管的教师得分偏低, 而那些不负责任又能一味迎合学生的教师得分偏高。长此以往, 不就太有失公允了吗?

三、因害怕报复而不敢讲真话

有的同学担心如果自己在评教过程中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或给老师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甚至会招致有关老师的报复。因此, 他们在评教过程中, 总是力求尽说好话, 说尽好话, 对所有老师都一视同仁, 一律评定为“优秀”, 最后一团和气, 谁都不得罪。其实,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一方面要相信广大教师是讲究职业道德的, 他们是希望学生给自己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的。另一方面, 也要求有关领导在向教师反馈评教信息时, 只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 而不是原始数据, 以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诚然, 也有些学生会借评教之机, 对平时曾经批评过自己的老师进行恶意评价。这就要求广大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严格要求, 公正、公平地履行自己评教的权利和义务。对个别有恶意评价行为的学生, 有关部门要进行批评教育, 严重者要给予纪律处分。

四、只重形式而轻内容

有的同学在评教时, 总是抓住教师的一些表面的东西不放, 而对于其内涵性的东西却不曾涉及。如有的同学总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篇幅去评价老师性格是否开朗、讲话是否幽默、声音是否宏亮、上班是否及时、板书是否工整, 却往往忽略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以及教学效果等实质性的东西, 而这些恰恰应成为我们评教的主要内容。

五、仅仅以所教学科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

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 固然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等有很大关系, 但教师因素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有的学生评教时, 只要某老师所教学科班均分或优秀率较高, 就将该老师各项评为“A”类, 否则, 就打入另类, 降级处理。这就完全割裂了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孰不知, 有些老师教学水平一般甚至较差, 但他也可以通过无节制地挤占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来使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生成绩得到提高, 你能说这样的老师各方面都优秀吗?显然不能。因此, 我们在评教过程中, 应把过程和结果综合起来评价, 而不能仅仅以结果论“英雄”。

六、偏重主科而轻视副科

主科和副科的区别是相对的, 不管是主科还是副科, 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有的同学心目中, 主副科的区别却过于泾渭分明。表现在评教上, 他们对主科老师大加赞美,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对于副科老师, 他们却不屑一顾, 匆匆下一个不负责任的结论了事。以这样的心态应对评教, 对副科老师显然是极不公平的。

七、以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科的科任教师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因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有时候我们也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更好或最好。有些学科知识性较强, 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在考试中的地位相对重要, 哪怕老师上课讲得死板一些, 学生也仍可能听得“津津有味”, 评教时甚至还会大赞该老师“很风趣”、“很幽默”。而其他一些学科就不一样了, 内容相对枯燥, 高考根本不考, 学生丝毫不感兴趣。尽管科任老师教学水平很高, 也曾“千方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但学生就是无动于衷, 最后评教时, 学生还可能给你下个“讲课索然无味, 课堂气氛沉闷”的结论。你说这样的老师冤不冤!因此, 我们在评教时, 必须摒弃以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科的“一刀切”的形而上学做法, 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

八、不能只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出发

学生感兴趣的学科, 抑或是学生学得相对较好的学科, 其科任老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在评教中, 这部分老师的得分也相对较高。但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 结果就相反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某科不感兴趣, 势必导致课上不想听, 课下不愿看, 考试成绩也就难以达到“理想化”。尽管这些老师可能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 但学生评教时, 还是很难给他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这难道不会挫伤这些老师的积极性吗?

九、评价名师, 盲目崇拜, 或“鸡蛋里挑骨头”

名师之所以出名, 肯定有其过人之处。但名师也是人, 也有其缺点和不足。因此, 即便是评价名师, 我们也必须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既不能肯定一切, 也不能否定一切。但学生心理不成熟的一面在评价名师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盲目崇拜, 认为名师什么都好。也有的偏偏要挖空心思, 力图在名师身上“挖”出几种缺陷来, 以示自己的“才能”。有的学生实在找不出像样的“证据” (只是学生们没有找到) , 只好给名师们下些“长相一般”、“行动迟缓”、“衣服不得体”等不伦不类的评语。这不仅偏离了评教的基本内涵, 也给人一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

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以个人意见取代集体意见

锻炼身体的十个问题 篇3

1、我每天做一百个仰卧起坐、一百个侧弯腰,已经练很长时间了,为什么我腹部多余的脂肪没有被去掉呢?

答:要想在某个特定部位减肥这根本不可能。艾德尔菲大学人体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说,仰卧起坐对调节腹部肌肉有利,但不会使脂肪“消失”。那么怎样才能减肥呢?道理很简单:每天消耗的热量大于你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美国摔跤队的医生认为,身上脂肪最多的地方是最不易减肥的地方。他说:经过锻炼,你身上其他部位先减肥,以后才是脂肪最多的地方减肥。

2、如果我坚持举重,那么以后我的体形会像个肌肉暴涨的建筑工人了。

答:不要忧虑,你不会的。除非你碰巧带有阿诺德·施沃恩格尔(在美国电影中以典型的建筑工人著称)的遗传基因。如果真是这样,那实在很遗憾。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医学教授说:“通常每周练三次,每次练半小时的人看上去都不是那副模样。”

3、我并不想减肥,我只想使脂肪更结实、更健美。

答:这不可能。如果你想保持你基本的体重不变,那么你得分两个步骤进行:在减掉多余脂肪的同时,也必须获得健美的体魄。没有一个简易的方法能使脂肪结实,并组合进肌肉中去。

4、我并不想使肌肉强健,我怕停止锻炼后会发胖。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肌肉不会变成脂肪,脂肪也不会生成肌肉,所以肌肉的强健不会导致脂肪的增加。很多转业的运动员显出超常的体重,这是因为他们停止锻炼后,肌肉松弛了,而他们的食量如故,所以脂肪增加,身体发胖了。

5、加大锻炼的强度,身体就能更快地释放出热量。

答:不对。在热量消耗方面,时间比强度更重要。一般人都不能长时间地疾跑,但能长时间的户外散步和慢跑,而这恰恰比短时间的锻炼效果更佳,释放的热量更多。

6、锻炼时没有疼痛,就没有收获。

答:不一定。如果你是为参加鹦林匹克运动会而进行训练的话,这也许是对的。但对一般人来说,疼痛是一个警告,而不是见成效了,不是需要进一步锻炼的标志。锻炼时会产生紧张和压力,但这与疼痛不一样,真正的疼痛意味着损伤,而治疗损伤的方法是休息,不是更多的锻炼。如果身体受了伤,就要停止锻炼。

7、我想快些减轻体重,因此在锻炼时就穿了两套运动服。

答:身体散发热量主要是通过皮肤,穿双层或胶皮运动衣锻炼不利于身体散发热量。所以锻炼时穿衣要轻便、宽松。

8、如果某种训练对身体有益,就要多练。

答:过最训练对初习者不是好事,因为身体需要时间来休息,以便恢复体力。事实上,正是在这段休息时间里,我们追求的健美在悄悄诞生。一般说,一周只要练三次,效果就很好。如果你一周练六次,效果并不会增加两倍,虽可能有小小的提高,但由于过量训练,你扩大了损伤的可能性“锻炼要适度”,这是对所有问题的答案,吃饭、吸烟、锻炼,莫不如此。

9、锻炼之前不能吃饭。

答:这样说有点绝对,吃不吃饭只是个人的喜好。有人认为,饭后适度的锻炼能散发出更多的热量。所以,饭后散步有医学功效。

10、早晨训练比较好。

职业规划要记住的十个重要提示 篇4

1、只要有选择,就做自己喜欢的。没有选择,就做自己能做的。

2、有一些培训班,或者一些民间社团,或者论坛,都是可以先去试试的地方。比如你喜欢艺术,可以在相应论坛上发帖子,发表言论。有类似活动,可以去看看。有培训班,先去学点。每一步都是给自己搭个桥。

3、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好好理理自己,做好下一次起步的准备。走专业化的路线,可以持续走很长。只要坚定,坚持。

4、现实问题还是要考虑的。所以,先坚持现在的工作。但是可以为未来作准备。找不到待遇不错适合的工作,很可能是因为你现在的积累和市场的需求有距离。准备的方式是:研究行业、研究你想从事的工作,做好知识积累。有机会的话,写些文章,认识一些人,或者兼职做点什么。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自我激励,这也是本事。

5、在同领域找工作,突出自己的经验优势;看看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如果承受力强,应聘市场销售一类的工作,如果承受力弱,应聘生产、行政一类的工作;不用太在意位置,从某种角度来说,人还在成长,所以不在意什么样的职位,主要考虑你想做的事情和企业希望你做的事情一致就好。

6、不要轻易换行业,如果企业不错,尽可能敬业,获得更多的信任,也就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先把这份工作做好,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事情做好了,才会有机会。

7、报告中反映的你是一个创意型,主要的特点是喜欢深度探索,对于经常和信息观念打交道的工作比较喜欢。这样的工作,如果你过去没有涉及,你需要“搭桥”。比如,你现在做的工作是商务型,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把你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做出自己的体系来,教给后来者,这就是培训师或者咨询师的角色。未来有机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咨询师,再转换工作。测评的最主要目的是帮助你了解自己,至于是否需要转换工作,还要看时机。职业选择必须具体四个条件:

1、职业方向是自己喜欢的;

2、职业是自己可以胜任的;

3、相应的资源条件是具体的;

4、有合适的时机。

8、练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问问自己,这个领域需要练就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用此来决定是走是留,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在哪里。你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竞争力,2年,你看到了企业的运作特点,也看到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时间很短,你对现状还不够满意,是企业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你可以到外面看看,投简历,经历面试,你会知道别的企业给你的薪资和机会是不是不同。至于是否读研究生,只要搞清楚,研究生是不是有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读了研究生是不是更加容易被企业接受。

9、你把一个领域做熟了,再补自己的短,否则,补短的时候会心慌。如果你确定了方向,就可以坚持了,除非你找不到方向,可以作职业方向定位测评。

猎头最常用的十个问题 篇5

“有一家年销售额800亿美金的欧洲公司,想请您担任大中华区的行政事务总监,您看有没有兴趣?我们想跟您聊聊。”当你接到类似的电话时,恭喜你,你被猎头相中了。

相信不少高级人才都接到过这类电话,不过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么好运。对于信息缺乏的中高级职业人来说,如今流行的不再是坐等机遇,而是主动找到猎头,毛遂自荐,掌握主动权。那么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猎头?如何与猎头对话?

近半人欢迎猎头到访

随着上海外资投资企业的增多,更多研发中心的设立,猎头行业生存的土壤越来越肥沃。据女性经理人[lady.icxo.com]消息,近年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猎头公司多达200多家,猎头成了“人见人爱”的角色:一方面是市场信息的“晴雨表”,另一方面给职业人提供了更好的职业机会。一般猎头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有一套,他们负责“包装”个人,促成“交易”,即使不想跳槽,职业人也不会拒绝一次免费的职业咨询。一项调查显示,48%的人非常欢迎猎头的到访,另有48%的人则稳妥地表示“不排斥”,只有4%的人明言拒绝。

如何主动成为猎物

猎头的到访无疑是个人职业成功的一次证明。那么,怎样的才能主动得到猎头的垂青?

首先,寻找合适途径靠近猎头。猎头是相对隐秘的行业,经常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因此高级人才需要积极寻找猎头的信息,网络搜索、业内人士介绍、进入猎头论坛发言、通过猎头们的相互推荐等,都是有效的渠道。当然,猎头公司有大小数千家,还需分辨规模和专业性。其次,寻找合适的猎头。各家猎头公司都有“特长”,比如有些公司专注于做德资企业,有些猎头则重点为日本客户挖掘人才。又比如有些公司熟悉擅长IT行业,拥有大把IT知名企业客户,有些公司则在快速消费品、汽车、金融等行业拥有良好的口碑。当然,还有一些较大规模的公司做综合行业的猎头工作,拥有来自各个行业的优秀客户。职场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行业定位,寻找契合的猎头公司。

最后,致电和发送简历。找到猎头公司,可以马上致电说明来意。大多猎头都非常欢迎高级人才毛遂自荐,完全不用担

心自己的冒昧。拿到专业猎头顾问的邮箱后,发送并确认简历。一个猎头的人才库中,优秀人才成千上万,在投递简历后,最好能主动约见一次,以增加印象,事后也可经常联系,保持良好的关系。猎头最常用的10个问题

上海伯格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陈维女士表示,专业的猎头公司拥有专业的资质和人才甄选手段。面试是企业客户筛选人才的第一关,很多企业将自己收到的简历交给猎头审阅,让猎头帮助其把关。

大多数猎头顾问相信,过去行为是未来表现的最佳预测,因此他们会在面谈中着重提出类似“行为面试”的问题。候选人在与猎头对话前,需要做些准备。以下罗列了你可能遇到的10类问题:

1、你最喜欢目前工作的那些部分?最讨厌那些部分? 提示:由此可以看到你的职业兴趣,拥有哪些技能,这些技能有多少可运用到新职务中。候选人应避免谈不喜欢的事,避免批评雇主或提及对人际交往的困惑。

2、目前你工作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提示:应说明自己如何把握职务带来的机会,及捕捉机会的能力。

3、为什么现在想找猎头?

提示:你必须说明你目前的职业瓶颈,希望达到的职业飞跃,希望加入新公司的动机。

4、如果××公司有个高级主管的位子,你有什么能力胜任?

提示:详细了解职务说明书,然后从行业经验、技能、管理经验、人脉网络等方面突出自己的优势。

5、你在5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怎样?

提示:对目前的发展状况做一评估,然后说明你对行业职业机遇的理解、职业目标,让猎头相信你是个有良好职业计划并主动实施的人。

6、你最突出的工作成就是什么?

提示:列举多项你负责的大型活动或成功计划,说明你扮演的角色和对该计划的推动作用。

7、叙述你下一阶段的事业目标。

提示:表明希望继续提升专业能力、个人素质、管理能力等。

8、描述你曾经碰过的问题或危机,并说明你是如何处理的。

提示:事先选定两个问题或危机,说明你如何化险为夷的。

9、描述你曾参与的一个重要项目,曾为公司提出且产生重大影响的方法或计划。

提示:通过事实举例,突出你的经验、与人合作的能力、领导能力、政府企业等方面的疏通能力、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等。

10、列举一个你向直接领导提出的最棒的点子,并说明你怎样使他们相信这是个有价值的主意?

提示:说明如何以企业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关心企业的发展。并且说明你建议的可施行性。

Tips:猎头看重的能力

在与猎头首次对话的时候,你需要明白猎头关心的两大因素:

A、背景因素。猎头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有以下几种:卓越的工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拥有知名公司的经验、领导魅力、学历。

结婚前必须了解的十个问题 篇6

第一:你们彼此都是对方最好的朋友,不带任何条件的,喜欢与对方在一起。

第二:彼此很容易沟通、互相可以很敞开地坦白任何事情,而不必担心被对方怀疑或轻视。

第三:两人在心灵上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并且对这些观念有清楚的认识与追求。

第四:你们都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而且双方(特别强调“双方”)都坚定地愿意委身在这个长期的婚姻关系中。

第五:当发生一旦发生冲突或争执的时候可以一起坐下来来解决,而不是等以后集中起来发作。

第六:相处可以彼此逗趣,常有欢笑,在生活中许多不惬意处,双方都会以幽默相待,一笑了之。

第七:彼此非常了解,并且接纳对方,你知道对方了解你的优点和缺点,仍然确信你是被他所接纳。

第八:从最认识你,也是你所最信任的人之处,得到支持、帮助和肯定。

第九:有时你们会有浪漫的感情,但绝大多数的时候,你们的相处是非常满足而且自在的。

建立客户关系的十个问题 篇7

1、X先生,生产的环节都是您在负责吗?(“哇,您很优秀啊!看来我是找对人了;X先生,我想请问下,像生产这方面的培训是否您都可以安排?目的是了解生产部门他是否有绝对的权利,趁机赞美下他,如果他说他安排不了,你就要继续问他;“那这方面拍板一般是由哪位高层?”客户和你说了谁以后,你可以继续问他:“哦这样啊,他好不好讲话?我一般什么时候打电话给他?一般怎么样说比较好啊?”这主要是了解他和他企业的决策者)

2、您来咱们企业有多长时间了?(如果他回答了,顺便夸他一下,“哇,那看来您可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了!)接着问:在X年的时间里,您觉得公司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目的是对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

3、您以前是学什么专业的?(一般的管理层之前学的专业都和现在不一样,他们一般都会说,我的专业和现在不一样,这时候,你继续说:啊,这样啊,那您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呢?您是如何熟悉这个行业的?

这个时候,客户会有一大堆一大堆的和你说,你只需要认真聆听并不时地做出回应,然后针对他说的内容发发问,这样就可以把这次谈话变的很愉快,其目的是拉近与客户的关系;)

4、X总,您的声音听起来感觉好亲切,您应该是本地人吧?(这时他就会问你,你是哪里的?如果碰巧是老乡的话,拉近关系,顺便可以谈回家过年的一些趣事;您也可以问:您的家人也都在这边吗?听您的声音这么年轻,小孩应该不大吧?现在几岁了?(把信息了解全面,为下一次沟通做好铺垫,以后你就可以和他谈一谈小孩的近况)

5、您真的很成功哦,我很羡慕您这样的企业高层,事业和家庭都那么成功!(一般的客户都会很客户的说:哪里哪里,随后和你聊很多)X先生,我刚毕业没多久,很想了解下像您做得这么成功,您有哪些成功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让客户很有成就感)

6、像您的工作这么忙,平常下班后有那些业余爱好呢?

7、“×总,您好!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公司,感觉和别的公司不一样,贵公司的员工都非常和善,而且工作安排也很紧密。我得向您请教了一下您是怎么管理公司的呀?

8、X总,像现在经融危机的影响下,您公司的效率还这么好,您个人认为企业最具有优势的地方是在哪里呢?(对他公司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9、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现在公司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超越对手?

10、“×总,我看您的书架上摆了好多的书,您一定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人都说什么样的人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我想贵公司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团队吧!哇,真历害,学习型的团队是成长最快的,怪不得,我一问这个行业,别人都知道贵公司做的棒。学习型的团队,应该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吧?。。。”

(二)、针对成交新客户我们要设计的问题:

1、在这个经济寒冬中,有给您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吗?

2、面对这个寒冬,咱们公司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呢?例如裁员?例如减少培训费用?(举例)

3、现在所有的制造业都在疯狂的学习日本丰田(精益生产),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呢?(间接了解)

4、目前公司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5、在您看来,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您个人觉得最快能够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7、您个人觉得哪方面进行改善会对公司起到最大的效益?

8、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或不改变现状,会对公司和您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9、您对我们华制了解有多少?

10、您希望我们华制给您带来什么?

(三)、针对维护老客户我们要设计问题:

1.您在与我们合作的过程中,您觉得最满意在哪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您,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做的?

3.在一次成功的买卖关系中,您最看重哪些方面?

4.当您评价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您使用的三个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5.您的主要客户是谁?您又是怎样令您的客户满意的?

6.面对很多培训公司给您打电话,您最想避开什么?

7.我们怎么做,才能使您的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呢?

8.您接触过的培训公司的销售人员中,哪一家给您留下的印象最与众不同?

(四)、如何判断高质量客户?或者可以拜访的客户?

1、企业经常参加培训;

2、企业老总很好讲话

3、曾经是某某培训公司的客户

4、企业某高层参加过中大或其他MBA的学习

5、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错

6、企业受经融危机影响不大,效率很好

7、企业每年都有固定的培训费用

8、某个联系人自己很爱学习(在公司有一定的地位)

9、有决策权,但老是说考虑考虑

10、企业的发展属于飞速发展期(5、6年内就发展到1000-2000人)

学习商标前应该知道的十个问题 篇8

1、中国商标保护采取注册原则

商标即标记,是使用在商品上用于区别他人商品来源的标记,企业主在自己生产或经销的商品上使用这样的标记称涉及到这个商标所有权利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保护问题,那么,创造这个商标的人将面临自己的品牌标记谁都可以用,这样显然不符合公平原则,也非常容易造成市场混乱,试想一下,你本来买一件觉得信得过的品牌,结果发现并非真正商标所有者生产加工出来的,那样将给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造成极大的不便。

在中国,给予某个商标的保护是基于注册原则的,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的注册须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提出申请,经审查通过并核准的商标才给予法律上的保护,从这条法律规定我们便可以知道,中国采取的是注册原则,未注册的商标一般很难得到保护。由于采取注册原则,那么就得确定以什么标准来审查通过商标,商标除了要符合法律规定外,最重要一点是不得与在先注册过的商标相冲突,因此,请记住,在中国商标注册,申请在先原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哪怕你比别人只晚一天,也是会先核准在先申请的这件商标,而驳回在后所有的相同/近似商标。

2、未注册商标保护力度薄弱

前面讲到,商标的保护需要主动提交经核准后才给予法律保护,但并不代表未注册商标不可以使用,也不代表未注册商标一点也不给予保护,由于我国采取的是注册原则为主、使用原则为辅,比如当商标同一天申请时,商标局便会启用使用在先原则,让双方提供在先使用的证据以便于确定商标核准给谁,另外,商标法31条也有规定,如在当地在先使用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

被他人恶意抢注后,便可以通过异议程序来取回商标权,还有著名的”小肥羊”未注册商标认定成驰名商标的案例也是例证之一,因此,从这些条款上来看,未注册商标不是不可以获得保护,但是其保护力度非常薄弱,如果你的证据或相应的达不到有关要求,那么很难得到相应的保护,因此,清楚本文所提第1、2点商标概念便可以明确自己的商标应该尽快提交注册才能有效防止他人模仿。

3、商标TM标记代表什么

随着加入WTO后,中国参与世界竞争越来越多,但是包括我们广大商标代理人在内,仍有很多人不清楚®与TM的区别何在?TM是英文trademark的缩写,就是指商标的意思,未注册的商标、已注册的商标均可以称为TM,由于中国这边有些地方工商管理机关会去查处一些仿牌商标或侵权商标,因此,有不少未注册商标的企业就会在申请商标过后在商标右上角打上TM标记,表示我的商标是已经提交过申请的,久而久之,很多人便相传TM便表示商标已经申请了,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因此,请看过本文的朋友理解清楚,只要你的商标还未获得注册,便不能标注册标记®,除此之外,TM标记的概念没有特别规定。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国外很多知名企业在使用商标标记时非常有规则,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可乐产品包装上使用商标标记便会将中文商标右上角标上中文的圈注,在英文商标COCACOLA在中角标上®,由此可见,TM只是表明商标的意思,尤其美国、加拿大这种以使用作为保护原则的国家更加注重TM的运用。

4、普通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三者的区别

还有很多朋友搞不清楚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是什么意思?还经常遇到有人问,我怎么样来注册一个驰名商标这样的问题,因此,搞清楚这样三个商标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所有符合商标法规定的商标经过注册都是普通注册的商标,包括一般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而在这些商标中,有一些比较知名了,被人熟知了,便有了”著名”或”驰名”的概念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著名商标、驰名商标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

再来说下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分别是什么?著名商标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家工商局给当地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商标企业评定出来的,市里的有市里著名商标评定办法,省里有省里著名商标的评定办法,到国家一级是不是就是驰名商标了?你也可以大致这么理解,但驰名商标除了荣誉评定这一层概念外,它还是个法律概念,我们知道,商标的保护通常都只是在类似的商品上的,不同行业的即不类似的商品上通常不存在冲突问题,也就没必要给非类似商品上的扩大保护,但驰名商标不一样,从驰名商标管理办法上可以看出,驰名商标是在需要扩大保护事由的时候,可以通过请求认定成驰名商标来达到跨类保护的目的,如”雅戈尔”服装可以通过驰名商标认定扩大保护到”床上用品”上,因此,驰名商标是享有法律特殊保护的概念,当然,您也不要觉着驰名商标是万能的,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个是驰名商标呀,可以全类保护,这样的说法极不专业也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事实上,驰名商标只是保护关联性行业,尤其是当非类似的商品上确实造成对驰名商标产生不良影响时才可以得到保护,因此,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还需要把握三个原则:1)商标显著性问题,显著性强的商标得到保护的范围大;2)商标驰名程度问题,驰名程度高的商标得到保护的范围大;3)商品关联程度问题,商品关联强的得到保护机会大。

5、误把商号当商标

很多企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经常把商标理解成自己的商号,或者把商号理解成商标,比如,有人来咨询商标注册,问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样能把我公司的司标给注册一下,不要指定什么商品,就是司标!通常这样的问题,就是没有搞清楚商标是什么?商号是什么?实际上,商号是企业的名称,从广义上理解,也是知识产权的范畴,但与商标保护的对象确实是不同的。

商号是一个企业的字号,通常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商号来作为市场主体名称的,但一个企业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商标,商标必须是使用在商品之上的,商号的设立也需要明确经营范围,因此,在有些时候,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商号也是可以注册成商标的,一旦注册成商标,那么,两者便是统一的,所以才经常容易混淆。

6、正确合理地使用商标

有不少企业,在商标注册后不按注册的样式来使用,有的时候甚至变化非常大,简直就是变成一个新的不同的商标了,这样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而且非常容易出现侵权的可能性,还有的企业把商标注册了,但实际中又不用这个商标,而是改用他人的商标,或者把这个商标故意包装成一个可能会被广泛使用的通用名称,这个现象在农药、化肥等行业中十分普通,实际上述这些使用行为都存在极大的隐患,一方面可能使自己的商标弱化成通用名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你想

禁止他人就不可能了,另一方面由于改变了最初的注册样式,那么有可能违反商标法44条的规定进而被撤销掉,又或者被他人提起三年不使用的撤销时拿不出来使用的证据最终被撤销掉,又或者因为自己改变了样式而与在先他人注册的商标造成混淆被提出侵权,进而面临高额赔偿,因此,种种不利于商标保护以及可能给自己带来非常不利因素的使用行为均不可取,我建议正确合理地使用商标才是正道。

7、商标的绝对排他性

什么是排他性?排他性就是不允许他人在相同类似商品上与你有相同近似的商标,这就是排他人,商标领域的排他性是绝对的,只要你的商标受到法律保护,那么就可以基于商标权进行排他保护,禁止他人在相同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相同近似的商标。可能觉得提这个概念有点啰嗦,但实际上仍然有不少人不能真正理解这一点,总是想着要模仿他人,怎么样接近怎么样来,其实这样的做法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的。

8、什么名称不能称为商标

法律规定不允许作为商标的名称不能称为商标,那么,在中国,哪些名称是不允许被作为商标来使用的呢,具体参见商标法第10条规定,这条规定明确指出在中国哪些名称是完全不能作为商标来使用的,请记住,是不允许你作为商标来使用,不仅仅不允许你注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称、国旗、国徽等全都不可以作为商标来使用。

9、怎样理解商标名称显著性

商标是有显著性强弱及有无之分的,有的商标天生就是有强显著性的,比如”海尔”,有的商标天生就是弱显著性的,比如”大海”,因此,理解商标显著性的强弱有利于起一个响亮的商标名称,既有利于获得商标核准,又利于商标维权保护,但切记,不要起完全没有显著性的名称,这一点从商标法11条规定中有详细规定,具体的则视情况对待。

10、商标地域保护的属性

商标还有地域保护的特点,不要觉得商标在中国注册了,就可以在全世界都获得保护,其实不然,商标注册是有严格的地域性的,在中国注册的则只在中国大陆获得保护,就连港澳台也不

会给你保护,因为是不同的司法制度和管辖,那么,你的产品如果出口,且需要用到商标品牌的,请你提前做好商标保护事宜,以免真正到该国时发现已经被人抢注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已经屡见不鲜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OEM加工厂商帮助老外制造订单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这个商标在中国是否已经被人注册过,如果是,有可能在出关时被海关查处,所以,这也是地域保护的特点之一。

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 篇9

【摘要】公司法务在一个经济组织中的作用与价值究竟何在?法律逻辑下的大道理并不能说服企业决策层和核心业务部门将更多的资源向法务部门倾斜。公司法务人员必须学会用管理逻辑和经营逻辑来思考,从企业决策者和业务经营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法务对于企业和业务的价值究竟在何处?

随着整个中国法治体系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部分,自然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这些基本的法制观念已经成为企业普遍认同的常识。但是,企业毕竟是一个经济组织,不是靠法律事务来生存发展,法务也不是企业最核心的业务部门,如何看待企业中法律工作的作用与地位,要有系统性的认识。

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在120户中央企业中,有117户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占98%。在1155户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中,有1058户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占92%。中央企业规章制度法律审核率平均达到97.3%,经济合同法律审核率平均达到98.1%,重要决策法律审核率平均达到99.4%。应该说目前是企业法律工作环境最好的时期,法律工作作为企业架构中的一个基本职能部门的地位已得到基本明确,究其原因最根本当然是市场经济中法律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不可否认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推进也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法律工作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公司法务人需要考虑的是,公司法务如何依靠自身的价值获取持续发展的基础?

简言之,就是要明确公司法务在一个经济体中的作用与价值。我们经常说,企业所有的经济行为最终都是法律行为、企业所有的风险最终都是法律风险,但是这种法律逻辑下的大道理并不能说服企业决策层和核心业务部门将更多的资源向法务部门倾斜,公司法务人员必须学会用管理逻辑和经营逻辑来思考,从企业决策者和业务经营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法务对于企业和业务的价值究竟在何处。公司法务面临的十大问题

谈及公司法务的作用与地位,“领导不重视”是最常听到的一句反馈。这既体现了公司法务作为一个职能部门目前在企业中的实际状况,也反映出公司法务人希望提高领导重视程度的迫切要求。个人认为,如果企业法律工作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能得到系统解决,仅仅依靠宽泛的法治理念,想彻底改进企业的法律工作状况,也只能是一厢情愿。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公司法务工作、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法务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十大方面。

第一大问题是企业法务工作无法进入管理层的常规视野。传统企业法律工作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事务性的、操作性的工作多,缺少综合决策需求,需要公司领导层来决策的事项总体上看比较少,因此很多企业决策层并不知道法务部门都在忙什么,当然也不太可能让公司领导层对法律部门、法律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很多企业的领导还是从“法律很重要”这样的朴素的观念出发来看待法务工作,而不是企业的法务部具体为企业做了什么贡献。

第二大问题是法律事务很难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是俗话说的“法务业务两张皮”。如果不参与到具体的业务活动中,法务部只能做一些争议解决方面的事后救济工作,如果要参与到业务中去,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企业招投标工作,现在大多数中央企业的招投标活动,法律部门基本上都需要参加,但是企业法律顾问去了之后经常不能恰当地表达好专业意见,因为一线采购人员对于招投标的过程与主要法律问题非常熟悉,不需要法律顾问做常识性的普法建议,从而给法律顾问带来很大压力。

第三是法律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的对立与冲突。这一点是两者职能上的差别导致的,业务部门要往前冲,法务部门则要看紧风险的底线。但是即便如此,法务和业务这两个职能部门却不应该在企业中打架,二者之间要找到平衡点,就像汽车的油门与刹车一样,应该在一个企业内部系统性地解决好法务与业务的关系,法务一定不能只做业务和企业发展的旁观者。

第四大问题是法律工作总体上体现被动工作的特点。传统的法律专业事务工作,由于单纯地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只能等业务或管理有了具体问题,需要法律解决的时候,才会交给法律顾问处理,所以确实有被动的特色,比如说事后法律救济等。但是,如果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完全被动地由外界来引导和决定,那么这个部门是很难得到企业长期的资源支持的。如何才能主动地工作,这是公司法务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五大问题是企业法律顾问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要求合同必须有法律部门签字后才能生效,企业领导对于法律部坚决反对的合同一般也会掂量再三,但这并不说明法务在企业内部已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过去我们常常把法务定位成一个服务部门,但这种观念并不全面。法律的特性决定了法务工作内在的刚性,在提供法律服务之外,法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也不应当被忽视。没有管理定位的服务,不可能有权威。

第六大问题是法务参与的公司事务多,负责的公司事务少。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掺和的事情多,说了算的事情少。的确,很多企业法务的年终总结都能写出厚厚一本,公司里大到重要投资小到营销活动,都离不开法务的参与,但是企业领导在最终的全年总结中,却很少提到法务,一句话目前的法律事务工作结构中,法律部门主导的工作太少,其他部门无法取代的、必须由法律部门来管理、决策的“一亩三分地”太少。

第七大问题是企业法律顾问缺乏整体性思维。比如有的公司法务人员可以熟练地审阅合同,一年下来审了成百上千的合同,但是看不出来合同审查问题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不能从整体上分析相应的管理问题和业务问题。这与法律人本身的思维习惯有关,擅长个案分析、个案处理,缺乏统计分析基本训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与系统总结,法律工作才可以变成主动的、整体性的工作,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更大的贡献。

第八大问题是企业法律工作缺乏规范的程序和技术方法。就管理学而言,目前学界和实务界都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但企业法务领域却鲜有成熟模型,即使在合同管理、案件管理这些法务的看家本领方面,相应的经验总结和程序规范都仍亟待建立。比如企业法律工作中最基本的法律意见书,目前各家企业写法随意性很大,在结构、内容、体例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要求。第九大问题是企业法律工作严重依赖法律顾问的个人素质。由于企业法律工作程序和技术的不完善,法律工作缺乏共享和传承的机制,企业法律工作的质量依赖个人的经验和素质,最终导致法律工作质量缺乏制度性的保证。

第十大问题是公司法律工作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基础遭到质疑。由于企业之外有一个庞大的成熟的职业律师队伍,如果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的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方法和技术和社会律师没有区别,企业法律顾问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就会遭到质疑。

实事求是地说,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系统、全面的解决,企业法律顾问关注的所谓的法律部门的地位、法律队伍的建设、个人的发展空间等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重新审视法律对于企业的价值

总之,无论是从法律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大道理来说,还是法律人对自身作用的强调而言,这些都不足以让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强化法务的地位。企业法律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让企业决策层和业务部门意识到法务的重要性的问题。企业法务人员要怎样向企业决策层和业务宣讲自身的作用,他们才有可能听得进去?

因此,在法律的逻辑之外,用管理的逻辑和经营的逻辑来重新审视法律对于企业的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这种审视下的价值归纳才是企业决策者和业务经营者能够接受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法律对于企业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价值:行为规范、制度资源和业务指南。

法律本质上是一种规则,它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行为规范上,这也是传统上企业对于法律价值最为认同的一点。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也非同小可。一方面,可能企业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约束,一旦违反的后果可能不是个案的影响、而是对企业整体造成战略性影响,今年最为热闹的案件之一的“王老吉”商标案就是其中一例。另一方面,违反法律规则对与企业的整体管理以及业务安排都会造成影响。除了这项企业比较熟悉的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价值外,更需要强调的是法律作为制度资源和业务指南的价值。

首先,和企业的人、财、物一样,法律也是一种资源,也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证就是知识产权,一个具有专利的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一些高新科技企业来说,法律的价值显得尤为可贵。企业如果能够把法律的制度资源用熟用透,那么法律对于企业的价值会完全不同,这至少体现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税务安排、业务模式以及合同管控等方面。以公司治理为例,一家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表决权可以由公司章程来做出具体规定,而不一定完全由出资的股权比例来决定;再以风险控制为例,当一家公司成立时,选择母子公司的格局还是总分公司的格局会有天差地别,由于子公司只承担有限责任,因此母子公司的形式往往会成为一些高风险行业规避风险的常用手段。

所以说,法律是可以带来制度上的资源和管理上的好处的,这个方面的价值值得企业法律工作者们好好挖掘。现在一些企业常常提倡法律不仅要控制风险,还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创造价值,而不是说靠打官司给企业节省了多少资金。

第二点需要强调的是法律对于企业的业务指南的价值。法律对具体业务部门可以有指导的作用,因为每一部法律、每一个法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大量社会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凝聚,当社会生活中的冲突不断积累到需要国家强制力加以协调的时候,法律才会产生,这是一个基本的理念。在企业内部也是一样,每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合同范本等都是对大量业务实践经验和知识的总结。

以合同范本为例,一个好的合同范本一定是一部好的业务指南。现在很多大中型企业都会费时费力弄出很多厚厚的合同范本来,可是业务部门只当作填空题来做,并不认真对待。合同范本毕竟是多次经验与知识的总结,对合同范本的认真研究可以成为经营人员熟悉业务、精通业务的一条捷径。企业法务人员应当多从这个角度与业务部门交流,使业务部门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和认知。

用管理的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因此,法律对于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约束行为的规范,还在于制度资源和业务指南的价值。那么,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企业的法律工作核心应当是怎样的?一言以弊之,企业法律工作需要用管理的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所谓用管理的方法解决法律问题,首先关系到企业法律工作核心理念的再认识。也就是说,企业法律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需要法务人员重新思考和梳理,而不是依赖某位企业领导的情有独钟来推动工作。

第一,关于企业法律工作的内容或性质。一般认为企业法律工作就是专业性的工作,即审合同、打官司、做项目等。但是对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而言,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绝不仅仅是专业性工作,管理性工作也占有很大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性工作对于企业法务来说更加重要。举例而言,一个企业只有几

十、上百份合同的时候,也许有一个好的法律顾问就可以控制合同的质量和风险,但是当一个企业有成千上万份合同的时候,仅仅靠个人是明显不够的,只能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的机制和流程,才能系统性解决问题。全面认识企业法律工作的内容,对于法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关于企业法律工作的定位。如前所述,在一个经济体里,法律肯定不是主流,法律永远是为主营业务服务的,这没有什么争议。但是法律的定位不全是服务,还有刚性的内容在,这是由法律的性质决定的。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只有服务没有管理,不可能履行好管理职责。所以企业法律工作的地位应该从单纯的服务定位转向服务与管理的双重定位。

第三,关于企业法律工作的标准。对于企业法律顾问而言,合法性的原则毫无疑问是其处理法律事务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法律顾问的专业价值,但是在企业这样一个经济组织中,法律顾问作为其中一员不能用单一的法律逻辑来思考所有问题。一个事情只讲法理,不讲事理和情理,肯定行不通的。无论怎样符合法律逻辑的意见,如果明显违反了商业逻辑和管理逻辑,那么在企业中也肯定是不可行的。

第四,关于企业法律工作的目标。不可否认,专业的法律事务处理是公司法务的基础,例如审合同打官司等,但是一个企业处于常态发展时,不可能有那么多需要事后法律救济的事情,否则就不是一个正常运转的经济体了,这种时候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尤为重要,也更加困难。如果我们能把诉讼的成本转化成管理的成本,对企业会更有价值。

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 篇10

发表时间:2011-03-27 20:06:45 [查看原文]

小学生家长最困惑的十个问题

——访后记录

问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而现在处于成长的小学生,家长对我们有怎样的问题?我进行了访问调查。

我访问了邻居阿姨、叔叔和几位同学的家长,在访问后给出的答案有十九种,重复的有三个,特殊的有一个,现在,我把这其中最困惑的十个问题归纳如下:

1、为什么失去了童真、乐趣,成学习的机器?

2、不知道怎样去学。(特殊)

3、学到的多,但真正记住,掌握了多少?

4、为什么出现自我与家长、老师成敌人?

5、为什么不认清学习重要性,学习化为被动?(重复)

6、不听话,有时怎么说都听不进去。

7、什么事孩子所谓的兴趣?(重复)

8、为什么孩子不太爱与父母交流?(重复)

9、为什么孩子出现攀比之心?

10、为什么经常出现“三分钟热度”,干事不持之以恒?

小记者:李夏玮

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 篇11

越来越多的新人学习seo, 很多都是盯着百度在做, 在国内做seo把重心放在百度上也很正常, 谁让百度是中文搜索引擎老大呢!自己和百度打交道也好几年了, 不能说对百度有多么的了解, 但是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想必大家在做百度seo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 今天就罗列15个关于百度优化的问题, 再给予一点自己的解答, 纯粹为了交流, 高手可以飘过。

1、百度排名很不稳定, 怎么办? 一个网站的排名不稳定原因有多种可能, 你的服务器稳定与否、文章更新质量如何、外链质量如何、优化频率等等, 都可能导致你的排名不稳定, seo是多项工作的集合,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 得出一套自己的优化思路, 对seo每个环节工作频率的把握, 这样才能做出相对权重比较高, 排名比较稳定的站。

2、网站每天更新, 可是百度快照却不更新

并不是你更新了, 快照就一定会走的。百度快照的更新与内容更新、内容质量、外链建设、网站稳定性、更新频率都有关系, 只有全面综合才能带动百度快照, 多去熟悉蜘蛛的习性, 你会得到更多。

3、想修改网站的title、description、keywords 修改网站的title、description、keywords, 肯定会引起一段时间的不稳定或者关键词排名的消失, 有得必有失。如果真是有需要修改这些内容, 那后续的工作就要更好的完成才能快速的恢复网站。与其守着一些我们网站根本没有竞争的关键词, 还不如选择适合自己的, 也许带来的价值更大。

4、网站不更新, 却依旧有很好的排名

这要综合去分析了, 前面我们也说过, 网站有好的排名并不是只有一个原因, 虽然这些网站不更新, 其它方面的工作也许做的很好, 弥补了文章更新的缺失。你可以去分析下他的网站结构、外链、是不是老站, 也许就有答案了。

5、百度一般什么时候更新

其实百度每天都有在更新, 只是针对不同权重的站有不同的表现, 普遍的小更新一般都出现在每周的星期

二、星期五, 普遍大的更新都出现在月底。

6、死链接对网站的危害大吗?

不能说有多大的危害, 但是没有的话肯定更好, 在用户体验上来说肯定也是更好的, 我想不会有人愿意点击一个连接是打不开的吧。百度的蜘蛛也是一样, 爬到这里发现是爬不通的, 也不会喜欢的。

7、做百度优化有没有什么好的软件

软件毕竟是死的, 永远也没法做的和人一模一样, 现在很多的seo公司的单子都是成百上千的, 靠人工肯定是比较不现实的, 一些群发软件就会被他们用上。我并不是说用软件一定不好, 我偶尔会结合软件来做seo, 但是软件起的作用就是引导蜘蛛来爬取我的网站, 比如一些互踩互访, 还是比较好的。

8、百度蜘蛛经常来我的网站, 就是不收录我的文章

百度蜘蛛经常爬取, 但是并不是爬取了就马上收录, 至少从表面上不会马上公布出来, 先要放到自己的索引里面, 经过出来, 再放出来的, 如果你的一些页面一直不收录, 那就要找找问题出在哪里, 是文章不够原创还是蜘蛛根本没找到。

9、网站被百度降权了怎么办?

这类问题在我之前的文章里面我都有写过, 首先是得找出被降权的原因, 是因为外链的问题还是网站内部的原因, 出问题了我们不怕, 怕就怕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出问题。

10、实在不知道给网站更新什么内容了

如果我们的网站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权重, 更新肯定是少不了的, 有些人更新到最后实在不知道该更新什么了, 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你就得去想想了。可以写点评类的文章、可以去书店买相关书籍、可以请编辑, 办法肯定是能想出来的, 多多思考。

HR职业规划的十个典型问题 篇12

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长张勇健

2014-12-04 民事审判参考

(一)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

民间借贷是涉及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基本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保持高增长势头,据统计,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民间借贷案件747809件,同比上升了22.9%。妥善审理好民间借贷案件已不仅是民事审判的重要任务,更是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两年来,最高法院将民间借贷作为重点调研课题进行研究,目前民一庭已经完成司法解释初稿的起草,并提交这次会议进行了讨论。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很好,我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回去以后我们会认真消化吸收。

我还想提醒大家的是,2011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专门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涉及的证据认定、复利及高利贷处理以及逾期利率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司法解释出台前,各地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要继续严格贯彻落实会议纪要精神。

当然,通过刚刚的讨论,大家也能体会到,民间借贷这类案件虽然在处理中碰到的难点相似,但因为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居民收入指数不同,所以在处理相似的案件时,各地法官有不同的认识,比如说事实查明问题,贵州高院的同志坚持认为,不能仅仅凭借一张借条或欠条来认定借贷关系,一定要严格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查清交付的事实,但是其他一些法院的同志,包括天津、厦门和浙江法院的同志,则有另外的观点。一贯以来,我们就是单纯以欠条、借条作为现金交付的凭证,但是现在我们强调要查明交付的事实,与我们以前坚持的思路相比,有所调整、有所变化。这种调整和变化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的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分组讨论时我提到的莫少军案,该案中主审法官仅凭一张借条认定了借贷关系的存在,后来债务人自杀,承办法官也被检察院以渎职罪提起公诉。这个事例表明,现在民间借贷的问题确实很复杂,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能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资金交付,就是通过现金方式交付,但是在内地,比如贵州、云南,这么大额的资金一般来说是不可能通过现金交付的,而是要通过银行转帐的方式,因为这样一些差异,导致在我们的司法解释中很难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另外,我想具体说两个问题:

一、涉及刑事犯罪时的处理问题。

大家在讨论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从各地审理的案件情况看,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之间的界限多有交织,经常出现刑事与民事交叉的情形。如何划定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合理界限,需要进一步探索,尤其要关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相关金融政策调整对划分标准的影响。对涉及刑事犯罪时相应民事借款合同效力如何认定问题,据我们调研了解,实践中很多同志主张,涉及违法犯罪的民间借贷合同一律无效,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判断合同的效力还是要审查当事人合同约定本身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必然影响合同效力,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有担保的时候,情况就更加复杂,在出借人并未涉嫌犯罪的情况下,比如合同诈骗,某人到一家商业银行通过诈骗的手段骗得贷款,借款人就是犯罪分子,而银行完全是受害者,对于这样一个借款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如果轻率地认定主合同无效,就会导致担保合同相应无效,出借人就不能向担保人主张担保债权,这就极大地损害了出借入的权益。所以在认定合同效力时,一定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进行综合判断。

在刑民交叉的程序处理上,对于尚未形成群体性、大面积纠纷事件的个别案件,要慎用驳回起诉和中止审理。之所以强调尚未形成群体性的大面积纠纷,是因为群体性的大面积纠纷,常常都已经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往往已经介入。在民间借贷行为涉及合同诈骗等刑事犯罪时,实践中一些法院采取的办法是先刑事后民事。当然,先刑后民在保证认定案件事实统一,及时惩罚犯罪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等方面有其优势和合理性,特别是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的群体性、大面积借贷行为。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诉讼目的、诉讼原则、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当事人承担责任的性质也不同,先刑后民并非审理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原则。实践中,应区别不同情形适用,不要绝对化、扩大化,以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民事诉权和实体权益。对于刑事附带民事程序和单纯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问题。

最高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程序有专门的司法解释,我们认为,刑事附带民事程序本质上是两个程序的结合。刑事程序体现的是公权力对于犯罪行为的惩戒,并通过个案对社会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所附带的民事程序,是对犯罪行为或者从民事角度说是侵权行为对于受害人民事权利伤害的救济,这两个程序有本质的不同,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有它的优势和便利,但是绝不能因为有刑事附带民事而妨碍了我们全面、综合和彻底地对受害人权利进行救济。在处理个案时要准确把握什么时候可以中止诉讼,什么时候可以先启动民事程序,允许当事人通过民事程序进行救济。例如黑龙江的高山诈骗案,中行一个支行的行长高山以中行的名义吸纳多个企业存款,后卷款长期在逃,犯罪事实短时间内难以查清,但是存款企业完全是受害人,其和中行存在民事关系,而且当时的证据不能表明受害人也涉嫌刑事犯罪。这种情况下,存款企业提起诉讼主张权利,人民法院应予审理,而不必要等待刑事程序来附带民事程序。

二、要注意区分生活互助性借贷和生产经营性借贷。

随着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大幅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资金供给和需求旺盛,民间借贷已经不仅局限于生活互助,融通资金用于生产经营逐渐成为民间借贷的主要目的。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要注意区分生活互助性质的借贷与生产。经营性质的借贷。对于生活互助性质的借贷,要注重遏制高利贷行为;对于经营性质的借贷,要注重查明基础事实,无论是以借贷形式体现其他法律关系,或者是以其他形式掩盖借贷关系,均应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针对当事人之间的真实法律关系做出处理。民间借贷涉及的问题很多,分组讨论时,大家普遍提出了利率上限问题。

目前司法解释草稿中规定的是一个数字24%,脱离了原来四倍的表述,原因在于我们从人民银行了解到,最近时间他们正在就取消统一的商业贷款法定基准利率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如果取消,再规定四倍就没有意义了。另外,对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高低问题,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相应的认识和期待也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困境,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交强险赔偿的分项限额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交强险赔偿问题上,现在还有一部分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突破了交强险条例的分项限额,在审理交通事故纠纷时,只要不超出总的限额即12.2万,都要求保险公司予以赔付,没有把分项的限额予以区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交强险条例明确规定了分项限额,我们应当严格遵守。理由是:

一、行政法规对此有明确规定。交强险条例明确规定了分项限额制度,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民事案件时当然应该依法处理,这是最基本的理由;

二、分析法律规定的分项限额是否合理,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状况作出评估,需要对交通事故率作出统计,需要对赔偿范围变化对费率水平的影响进行计算,需要就费率水平的变化与民众的接受程度进行预测。应当看到,交强险条例是基于整体的、全面的、多种因素综合考量作出的规定,而这些考量、预测、评判恰恰是人民法院力不能及的。显然,在分项限额的问题上,涉及到如此深入的专业问题和政策把握问题,由立法机构或行政机关作出判断更加妥当。《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强险制度的细化规定授权给行政机关,也正是此种判。断的当然结果;

三、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司法解决问题的范围是有限的。分项限额不仅仅涉及到受害人的损失填补,还间接涉及到交强险的费率水平等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在处理个案中,我们有时会觉得分项限额不尽合理,希望能为受害人多争取一份救济,让保险公司承担更多的保险责任。当然,在个案中,注重考虑个体利益平衡有合理的一面。但不能因为绝对追求个案的利益平衡,而伤害到整个社会秩序。应当认识到,我国交强险的费率是法定的,保险公司没有定价权,保险公司必须按照法定的费率水平接受投保人的投保,根据保监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交强险的运营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这意味着,交强险的赔偿负担过重,保险公司就会产生提高保费的冲动。交强险的顺利运转不可能不考虑保险人的利益。如果保险公司所称的负担过重问题以及提高保费的利益诉求获得立法部门认可,结果就是交强险费率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投保负担增加,这涉及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衡问题。因此,打通分项限额,社会效果未必好。同时,由人民法院作出类似的决策,其正当性理由也不够充分。由于分项限额涉及到交强险的基本制度、涉及到费率水平甚至涉及到金融安全,2011年国务院对此问题曾专门开会研究,并在会议上专门提到我们一些法院不遵守分项限额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法院的任务是适用法律,而不是评价法律或修改法律。当然,目前分项限额问题在立法上是否有调整的必要,我们通过案例一直在研究,有关的部门和立法机关也在研究。从西方立法例来看,他们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规定上的调整也比较多,有些分项限额的调整幅度很大,甚至有些国家的交强险赔偿范围全部是人身损害,没有财产损害。外国有益的经验我们要注重吸收,在立法层面对交强险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这是我们力求推动的。但是在交强险条例没有修改前,还是要按照行政法规的明确规定处理案件。

(三)关于执行异议之诉的问题。

执行异议之诉是2007年民诉法修改后设立的一项制度,涉及到案外人与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之间的利益平衡,非常复杂,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对这个问题,我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要明确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诉讼排除对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或者说通过诉讼,申请人、案外人对抗对于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不仅要对当事人是否对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进行判断,还要对其实体权利是否足以阻止对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进行判断;

其次,要明确具体的判断标准。这个判断标准是比较复杂的,我想,对这个问题思路要开阔一些,要全面、客观地看待。比如,并不是所有的所有权都能阻止、对抗针对标的物的强制执行。在实现抵押权时,所有权人就不能以其享有所有权为理由来对抗抵押权的行使;再如,按照我们现有的司法解释,购买房屋之后没有办理过户登记,但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而且其对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也无过错的,在这样的情况,能够对抗对于房屋的强制执行,问题在于是不是这些条件都必须满足。例如,已经办理了预告登记的情形。

此外,上午杜专委专门提到的被拆迁入请求取得拆迁安置房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个银行基于抵押权申请对房屋强制执行,被拆迁人的这个权利也能对抗对于房屋的强制执行。

以上是从异议人的角度来看的。相反地,从申请执行人的角度看,其权利是一般债权还是经确权判决确认的所有权,情况也有不同。比如“一物二卖”的情况,判决认定。该房屋归原告所有,那么对这个房屋的执行就是基于所有权的执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异议人的权利是什么性质,他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对抗,什么情况下不能对抗,这都是我们应当考虑的因素。

所以,判断是否存在能够阻止对执行标的强制执行的实体权利,要综合分析异议人和申请执行人各自的权利性质和权利的效力边界,根据相关法律、司法解释进行全面判断。

(四)关于涉农民事审判问题。今天上午,杜专委对如何做好涉农民事审判作了重要阐述,提出了总体要求,大家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好。我再强调一点,就是要特别注重对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就涉及到民事审判如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大家对此要高度关注。

有人认为国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就是放开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性控制。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有内在的市场化需求和合理配置的需要,这是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但是也要看到,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基本生存保障的主要功能没有改变,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元,家庭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层次,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脱离这个基本点,都要坚守一条底线,就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我们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仍然要坚持这个底线,针对不同的流转方式,采用不同的保护手段和方式:对于转包、互换、出租等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归属的传统流转方式,要以合同严守为原则,综合平衡各方利益;对于入股、合作等新的流转形式,要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保护力度,对于不改变、本权权利主体,通过让渡占有、使用权能,最大限度发挥物的效用的交易安排,应当予以维护;对于以转让方式流转的,仍要严格将“有稳定的非农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为认定合同效力的实质性要件,将发包方同意作为必要的程序要件,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此外,对于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农村宅基地上房屋买卖等问题,是审判实践的难点,我认为一个总的原则应当是,要严格贯彻落实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农用地的用途管制,运用司法手段防止流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切实保护当事人权益,保障农业地位。尤其是在当前城市资本大规模进军农村的大背景下,在涉及基本农田和农业生产时,要注意把握上述原则。最高法院民一庭今年也将此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各高院要注意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入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五)关于正确理解和适用物权法的问题。

物权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性法律。在民事审判中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物权法,对更好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切实落实物权平等保护原则。这是物权法颁布以来最高法院民一庭一直强调的问题。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平等保护,就是要着力纠正以往对于国有、集体和私人财产差别保护的思维惯性,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杜绝漠视甚至牺牲集体、私人财产权利的行为。要看到,对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权的平等保护,是民法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现实要求。只有坚持和贯彻好平等保护原则,创造财富的源泉才能充分涌动,财富增长的动力才会永不枯竭,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根基才会足够坚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对财产的保护,涉及三个方面:一个是产权归属,一个是财产收益,一个是财产安全。当前形势下,尤其要关注对财产收益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这就要求我们在民事审判中,加大对民间投资的保护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实体产业而不是仅仅向股市、房市等领域聚集。要努力发挥司法审判的独特作用,为民间资本投资热情最大限度地释放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要妥善审理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纠纷,谨防以公共利益之名侵害私人财产,加大对财产安全的保护力度。

第二,要准确理解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

在审理物权纠纷案件中,要正确理解登记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关系,既要严格贯彻法律关于登记制度的规定,又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民事审判的物权确认功能,合理确定物权归属。要特别注意区分不动产登记的内部和外部效力。不动产物权原则上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但并不意味着物权这一私权利是由政府登记机构赋予的。私权利本来就是权利人的,登记只是政府部门的确认,绝不能因为法律将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而错误地认为财产权是政府赋予的。在审理涉及物权归属的内部纠纷中,不能唯登记论,要以审查基础法律关系为抓手,查明真实的权利状态。在审理共有物单方处分、一物多卖等纠纷中,要坚持贯彻不动产物权变动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合理协调物权变动和合同关系;交易合同本身不具备无效情形的,要在依法认定合同有效的同时,通过违约责任等制度实现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要全面理解物权法占有部分的有关规定,正确认识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妥善处理占有与登记之间利益冲突,依法保护合法占有人的权益。

(六)关于房地产纠纷审判的问题。今天上午,杜专委从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维护诚实守信市场交易秩序的高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杜专委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大家要吃准吃透讲话精神。

我讲一个具体问题:在审理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中,合同被认定无效或撤销之后如何处理。这是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按照合同无效理论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无效的后果是双方返还,通过缔约过失责任保护当事人信赖利益。但是在一方出资、一方出地,合同全部或部分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出资一方的投入已经物化到建筑工程中,如果机械地适用上述法律规定和民法理论,仅判决返还出资方的投入,房产项目全部增值收益均由出地方享有,可能会带来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尤其是出地方对合同无效存在过错的情形。

实践中,大家要认真研究,妥善平衡双方利益;还有的情况是,合同在被认定无效之前的履行过程中,一方存在明显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形,导致另一方的损失,是否属于信赖利益的损失。按照合同法五十八条的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这里的损失是仅指因过错导致合同无效的损失,还是包括先前履行过程中因其他过错造成的损失,值得进一步思考。

同样,在合同解除时,也存在上述问题。合同解除权是法律赋予守约方的一项权利,守约方是选择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等违约责任还是解除合同,完全是其利益衡量的结果。如果合同解除后,守约方仅能收回原始投入,任由违约方坐享房产增值收益,那么他可能就不会选择解除合同,而是采取不断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方式,结果是使双方困守在已经失去相互信任基础的合同枷锁里,这不仅有违合同效率原则,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最终损害双方的权益。在审判实践中,我们要多研究、多思考,在处理相关纠纷时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即合同无效或者解除后的双向返还、赔偿损失以及恢复原状等,要避免简单机械地采用返还原始投入及利息的做法,要准确把握合同法等法律的目的与宗旨,结合个案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应当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总的清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过错大小、房产升值利益等情况,妥善平衡各方利益。

我个人感觉房地产纠纷有商事纠纷的性质,在审理商事纠纷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维持现状、不折腾。对于合同无效或合同解除,在商事纠纷裁判中有一个理念就是尽量少用恢复原状、少用互相返还,而多用损害赔偿。在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中,商事裁判中的这个理念也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七)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纠纷案件的审理。

食品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频发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时触动社会公众敏感的神经,“舌尖上的安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强烈的关注。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通过修改犯罪构成要件、增加罪名、加大刑罚力度等方式,在刑事处覆方面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作出了回应。近几年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案件数量大幅上升,说明刑事审判领域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在行政管理方面,据了解,目前各地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均有较大动作,通过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等方式,从源头上控制食品药品的安全,比如北京今年4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条例》规定,食品经营者违法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从民事角度看,大家要充分认识民事诉讼对防止和遏制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重要意义。我想民事诉讼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行政监管的补充。对于假冒伪劣商品,行政监管只有一双眼睛,如果民事诉讼能够充分开展,那么对于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人来说,就有无数双眼睛全天候地进行监督,加大了监督的范围和力度;

第二,加大了违法人的违法成本。虽然行政处罚也可以采用罚款的形式,但是不管行政处罚还是刑事罚金刑都有一定限额,相比较违法人获得的高额利润,相应的处罚力度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民事诉讼这个手段,其违法成本就会因此无限放大。当然,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相关民事纠纷在总量上还比较少,原因有多方面,但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着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小额诉讼、公益诉讼制度的逐步开展,相关案件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我们要做好充分的研判。

目前,最高法院民一庭正在积极进行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司法解释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力争早日出台,更好规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经营行为。各高院也要注意总结本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纠纷案件的特点,探索解决此类纠纷的办法和措施,总结问题和经验,多为司法解释的起草出谋划策。要积极发挥民事审判平台作用和引导作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为行政监管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同时,要注重解决民刑交叉的程序衔接问题。

(八)关于小额诉讼问题。

小额诉讼程序是这次民事诉讼法修订新增加的一个独立的诉讼程序,也是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立法的一个重大贡献。由于我们前期对小额速裁程序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的试点,大家对这个新的诉讼程序并不十分陌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利用好这个程序。对这个问题,我再强调几点:

一、小额诉讼与小额速裁试点最大的区别是小额诉讼程序的强制性,大家要从司法大众化、程序效益最大化的高度提高对小额诉讼程序的认识,对于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要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同时,也要做好释明工作,真正让当事人感受到小额诉讼“方便又快捷、省心又省力”的制度优势,减少对抗情绪。

二、要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小额诉讼程序虽然没有普通程序那样严格的程序限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审理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不能因为强调“快审快结”“程序简化”,忽视对当事人陈述意见权利的保障。

三、要注意适用案件的类型选择,虽然民事诉讼法没有对适用小额诉讼的案件类型作出限制性规定,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类型的案件都能适用,比如对于离婚、收养等涉及人身性质的案件,就要慎重适用或者不予适用。

(九)关于加大对重大敏感案件指导的问题。对下级法院审理的重大敏感案件,提前介入指导,是上级法院发挥业务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平台。近年来,最高院民一庭在天津许云鹤案、广东紫金矿业溃坝案等一系列重大敏感案件的指导上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高院也要注重对本辖区法院的业务指导,当然,我们也了解,目前大家办案任务普遍繁重,对下指导又增加了工作压力。但是一定要看到,民事案件近90%在基层,只有提高一、二审质量才是解决上级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根本途径。对重大敏感典型案件进行业务指导,应当成为各高院对下指导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主动考虑、敏锐捕捉、提前预案、及时应对、持续跟进、综合联动”的要求,加大对下级法院重大敏感案件的前期指导,提高敏锐性和工作主动性,力争将纠纷解决在当地,同时以点带面,统一裁判尺度,力争实现“审理一案、指导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十)关于提高裁判文书质量问题。去年,最高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集中开展了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我具体参与了这项工作。通过对裁判文书的“体检”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文书格式不规范。不同法院、同一法院的不同业务庭,甚至一个庭的不同合议庭之间,裁判文书格式都不统一,这个问题在各级法院甚至最高法院都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查明事实与裁判说理部分不能有效对接。有些裁判文书在“本院认为”部分进行论证所依据的事实,在本院查明事实部分完全没有体现,给人感觉缺乏事实基础;三是裁判的说理不恰当,当繁不繁,该简不简。裁判文书质量不高,不仅对当事人权益造成损害,也严重影响了法院形象,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借这个机会我重点强调一下,希望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大家要从深化审判质量管理、规范审判权运行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通过加强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裁判文书质量。

上一篇:数据签名下一篇:假如我与英雄生活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