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征文(共9篇)
晚报征文 篇1
2016年齐鲁晚报中小学生暑假征文启事
征文要求:征文作品以暑期生活实践和体验为主,反映“旅游见闻”、“暑期社会实践”、“生活感悟”,也可记叙“读书感悟”。结合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征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征文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投稿邮箱:qlwbzw@126.com
暑假征文结束后,本报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对热心组织征文活动的单位和学校设立优秀组织奖。本报将对优秀作品予以刊发。
来稿时请将作者姓名、学校、班级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有指导教师的请注明指导教师姓名。本次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参赛费!只要热爱写作,就快来参加暑假征文活动吧!
晚报产生的背景 篇2
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城市不断出现,城市功能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些都为晚报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不仅停刊的13家晚报复刊,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新创办的报纸。这其中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武汉晚报为代表的4小龙,领潮流先声,富有生气与活力。
都市报产生的背景:第三阶段为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不再批准一个城市办两张晚报,于是一些日报办起了具有晚报性质的都市报。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一批都市报,以市民报为标榜,以报道市民生活、为市民服务为宗旨,以市民为服务对象,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也对传统的晚报办报思路和运营手段带来很大的冲击。至目前,全国各类晚报已发展到160多家。
都市报特点:民生化、通俗化、贴近性、题材广泛性、商业化广告、.“批评性报道”、“故事化”、“娱乐化”
发展:1.突破体制底线,占领主流资讯领域2.跨区域办报,多种产业经营3.发挥看家本领,拓展文化生存空间4.打造都市报竞争力,实现品牌化竞争
晚报的特点:
1.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除报道当天国内外重大新闻外, 还大量采集、发布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闻;及时发表群众的意见、要求;深入市民家庭,密切联系群众。
2.注重报道社会新闻和文化、体育新闻;提供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知识,做读者衣食住行的参谋;为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娱乐服务。
3.晚报送到读者手中已在傍晚,读者阅读心理与读晨报有所不同,所以晚报注意生动活泼,短小精悍,有人情味和可读性,重视读者共同兴趣。
4.注意新闻时间性,体现“报晚信息早”的特色。
5.强调办好副刊。
《新民晚报》: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
第一阶段:新民晚报总编辑赵超构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即“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以扬子晚报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则在新民晚报理论的基础上,嫁接了日报重视主体宣传,即雅新闻的优势,大信息量、强综合性、全方位报道、时效快捷,成为这一代晚报的显著特点。第三阶段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嫁接各类各家报纸的优势,以市民角度去选择新闻,积极干预生活,强化批评报道。对文章的长短,则坚持该短必短,该长必长的原则。同时注重新闻策划,吸引读者参与。
但不管怎么变怎么定位,晚报的新闻特点都离不开市民生活,离不开世俗人情。因此晚报在选择新闻时,多以市民为视角,写作手法上也以市民看懂读懂,乐于接受,渴望获取为前提。因此晚报特色,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爱看的新闻,老百姓关注的新闻。
从整体来说,晚报新闻的特点,可以用16字概括,即地域性、市场性、社会性和娱乐性。其内涵可以用4个字概括:早、全、近、软。
地域是指地方性,以本地读者为主要对象,即使报道外地新闻也要以本地读者的兴趣和
关心角度出发;市场也是读者的市场。晚报以灵活多变的办报机制,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调整版面和内容。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日报是计划经济,晚报是市场经济;社会性是指晚报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群众,做到雅俗共享,老少皆宜;娱乐性指晚报的新闻要轻松活泼,具体可感,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日报的直灌式宣传和厚重风格,是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去接收信息、增长知识、受到教育。
晚报新闻写作特点:
一、经济新闻社会化
二、科技新闻生活化
三、社会新闻人情化
四、会议新闻信息化
五、文化新闻大众化
六、深度新闻精细化
晚报的概况:现状:晚报依然主导市场(2005年)
(虽然很多晚报改为早上出版,但是目前晚报依然处在主导市场的地位,也是具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品牌报纸。)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报业发展经验来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晚报扩张的势头不再。美国1960年有早报(日报)312种,1993年发展到621种;同期,晚报却由1459种下降到956种。1965年以后,晚报的发行量开始持续下降,到1994年,早报的发行量有4305万份,而晚报只有1676万份。在英国,1961年晚报的发行量有887万份,早报(日报)发行量是1758万份。1963年开始了晚报的倒闭高潮,到1994年,晚报发行量下降到495万份,日报仍然维持在1546万。
两极分化:几家大报影响力大,发行量大,一般地方性晚报无法与之相比。
《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坚持下午出版的品牌晚报,在长期的经营中,使读者形成了对它的“版面忠诚”和“报纸依赖”,虽然受到了都市报和晚报早出的冲击,依然是雄霸市场,处在主导性的地位。
首先,市场份额相对萎缩,相对于都市报而言,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增长速度有些落后。
比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增速相对缓慢更为需要警醒的是,晚报的理念不再处于潮头的位置,风格不再引领读者注意力,锐气已经有所下降,边缘化危机潜伏。近几年来,一些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和办报理念似乎已经远离了晚报,都市报成长的步伐加快,在时政新闻、财经报道、时事评论等各方面都显出勃勃生机;传统的机关报也开始注意吸纳都市报、晚报的成功经验,着力改革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报道的方式和手法,反而是市场化改革较早的晚报显得有些“落伍”了。
晚报与都市报的比较、异同:(版面、标题、舆论引导、选题策划等方面)
《大河报》《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全国版:立足中原,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体育新闻事件,弘扬正义,针砭时弊。省会郑州市区:聚焦省会,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追踪热点话题,关注百姓生活,倡导时尚消费;《大河报·大河财富》作为《大河报》全力打造的一份财经类周刊(周日报纸,周五发行),聚焦财经动态,透视经济风云,点评企业成败案例,关注企业家群体,彰显创业精神。具有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阅读率高等特点,高密度覆盖河南省,全国日发行量达100万份,郑州市日发40万份,年广告收入4.3亿元,成为中原报业市场第一品牌,并跻身世界日报发行百强,综合竞争力位居中国报业第四位。
《--晚报》创刊十周年致词 篇3
《**晚报》创刊十周年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捷报送旧岁,凯歌迎新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又高兴地迎来了《**晚报》创刊十周年的日子,受各位来宾的委托,我向《**晚报》的全体编辑和记者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对你们辛勤的耕耘和丰硕的成果致以一名读者由衷的敬意。
与各位来宾一样,我也是《**晚报》的一名忠实读者,坚持订阅,长年不断。因为通过它,不但能及时了解新闻时事,大政方针,倾听党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它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群众疾苦,抒发大众呼声,真正走入百姓当中,勇于反映社会热点难点,积极为市民做实事好事,成为政府和市民之间的连心桥,深得广大市民和读者的欣赏和喜爱。这也说明报社的全体编辑和记者坚持了正确的办报方向,落实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艺方针。
晚报的广告词 篇4
2. 用心报道,精彩读到。
3. 引领先进文化,关注百姓生活。
4. 一字一句常思报人职责,一文一图勿忘读者期盼。
5. 一种高境界念念有词传八荣八耻,万般上智慧头头是道讲为国为民。
6. 一纸晚报,包罗万象。
7. 一天不能没有你,吃饭睡觉都看你。
8. 一天不把晚报看,胜似当日少顿饭。
9. 一年少吸半条香烟,天天享受文化大餐。
10. 一份真情,一份精彩。
11. 一份晚报情,一览天下晓。
12. 一份好报纸,喜欢一辈子。
13. 一城晚报,人文家园。
14. 卓越,只因不断精彩。
晚报宣传湘渌学校 篇5
从“白卷学生”到学习委员的启示
晚报记者徐滔
核心提示:从“白卷学生”到班级第七,从“混世魔王”到学习委员。转学仅仅一年多,究竟是什么魔方,让他在这里发生质变?
通过三天的深入采访,记者深感这所名校之与众不同:“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招生、治学模式;城乡学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独特优势;全市收费最低的名校,让工薪阶层子女和农家子弟照样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名师荟萃,更有自始至终贯彻“绝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公平理念。整个校园,严谨务实而不乏灵动,淳朴宁静而不缺活跃。
“进我校的学生,50%不是一流,但他们毕业的时候,90%必将成为一流。”校长刘新充满信心。
先是“张铁生”后成榜样人
杨一洲,男,16岁,株洲市天元区人,株洲湘渌实验学校(简称株洲“湘渌”)初三63班学生,1.75米的身高,清俊的脸庞,自信的微笑,就一可爱学生的模样。
但在一年多前,他却让株洲某贵族学校的老师们伤透了脑筋。在那里,他度过了初一和初二上学期。
“可以说,我在那里简直就一‘混世魔王’,同年级13个班,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哪个不认得我。”他不好意思笑着回忆起昔日的“风云岁月”:上课专门捣蛋,不听老师讲课,老师批评,则当众顶嘴,脾气一来,还开口骂老师。后来更是带领同学,和老师对着干。隔三差五,老师就将家长叫到了学校,他成了写“检讨书”的专家。
“成绩,那更是一塌糊涂。”他说,考试,一般都是“交白卷”。记得有次期中考试,数学只考8分,英语只考20分,最好的成绩,是有一次考了一个60分。考试只做选择题,而且是用“抓阄”方式做出来的:用四张纸坨,上有ABCD。抓中哪个,就填哪个。
初二上学期,班主任建议他转学。
“讲的难听一点,其实就是劝退或者开除之类的。”他说。
2009年9月,他转学来到株洲“湘渌”,也就是原来的株洲县五中初中部,就读初二。“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96分,英语88分,语文83分,物理92分,历史96分„„”杨一洲说,成绩现在班级第七名。
“刚来时,我坚决不收,怕耽搁自己大量精力,更怕带坏全班的学生。”班主任易小玲说,通过杨一洲曾经的老师,对这个“名声在外”的学生有所了解。但让人欣慰的是,通过一年多时间,在多方努力下,杨一洲不仅学习成绩冲进了班级前十,更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典型。在这期班干部选举中,被全班推选为学习委员。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学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低进高出 高进优出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地处株洲县县城,特殊的地理位置,激烈的竞争环境,一个民办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就会被淘汰出局。
校长刘新坦诚,株洲市区的顶尖学生,一部分去了长沙、湘潭,一部分留在了了市区的名校。他们学校的生源,聚集的是全县最优秀的学生,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市区,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分层教学人人成功”,在经过多名资深教育专家多方论证后,这十六字方针,成为该校立校之本、生存之基。学校规定,所有的老师,必须围绕这个方针开展工作。杨一洲对于“低进高出”体会最深刻。他告诉记者,自己刚转学来这里的时候,成绩很差,纪律性也差。但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后,就感觉到这里和其他学校的不同。
“这里是从最基础的东西教起,然后才让我们掌握那些复杂的内容。”杨一洲说,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不因他成绩差而歧视,课余时间,还给他补习,加之对那些基础的东西,仔细听课后,还是听得懂。慢慢的,自己学习兴趣上来了,也不断得到老师的表扬,成绩慢慢好转,形成了良性循环,直到现在冲到了班上的前十名,还成了班上的学习委员。
“考个重点高中,肯定没有问题!”杨一洲自信的说。
胡任,女,15岁,该校初三学生,株洲县白关镇人。“小升初”时,以湘渌实验学校全年级前二十名成绩顺利入学,成绩一直位于全年级前十名,现任校团委副书记,校园广播站负责人,负责学生各类大型活动,校园新闻广播„„
“我从一个乡下的胆小女孩,成为一个学生群体的管理者,各类活动的组织者,深感这所学校锻炼人。”胡任说。
杨一洲的蜕变,胡任的快速成长,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功,更是该校十六字方针成功的一个缩影。
该校近2000名学生,又何尝不是这十六字方针的受益者呢?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盲目选择那些所谓最好的名校,很可能成为阻碍自己发展的绊脚石。
师生平等德育为先
如果缺乏有效措施予以保障和执行,再好的方针,只是一句空口号而已。
德育为先。学校首抓德育教育,重点推行“树目标、养品德、育心理”活动,规定任何一个新生入校,必先认真学习学校自编的“学规八章”和“心理教材”,使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养成良好习惯。
其次,每个新生入校,必须制定三年的学习目标和一年的学习计划,并将之交到班主任手上,班主任以此作为鞭策、鼓励学生的依据,也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没有理想,学习就不会有持续动力。
而对于“师德”,则要求“师生平等、以德服人、绝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
“第一次月考,杨一洲不肯参加,说参加了也是零分,并说为什么只能学生听老师的,为什么老师就不能听学生的„„。”班主任易小玲说,当时她就和杨一洲“谈判”,达成的结果是“杨一洲可以不参加第一次月考,但必须制定学习计划,期末考试,进入班级前20名”。
老师学生还可以这样“讨价还价”,也许在其他学校,这不可思议。但在这里,不足为奇。因为学校建校之初,就奉行“育人先育德,治校先治班”的理念,学校要求老师“蹲下来”看学生,打造平等师生关系,提倡“走近学生身旁、走近学生心里、与学生交心交友”教风,改变“我教你学、我导你跟、以我为主”的师生观,从而走出“老师居高临下,学生受压抑被指责”的怪圈,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杨一洲以前和老师对着干,就是觉得老师是专门欺压学生的代名词,而在我校,老师和他都成了朋友,很快就扭转了他的敌对观念。”易小玲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教学治学方法,势必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师生平等,以德服人”,奠定了杨一洲蜕变的思想基础。
正是因为学校狠抓德育,这里校风严谨务实而不乏灵动,淳朴宁静而不缺活跃。良好的校风,为学校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撑。
分层教学四清验收
很多的学校,将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重点班,实行的是所谓的“精英化”教学模式。
“这其实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说严重一点,简直就是对其他学生的歧视。”校长刘新对此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成绩好的,就一定是精英吗?北大的学生,最后不也有街边卖肉的屠夫吗?”他说,他校的教学模式,就是八个字:分层教学,四清验收。他们的分层教学,不是将所有的优生,集中在一个班上。
过去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标准,一种方法,一套作业,教育所有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缺乏科学,必须实行差异化教学,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确定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作业,践行不同的考核标准。
“这里的试卷和别的学校不一样”,杨一洲对于这个“分层教学”模式,印象深刻。第一次参加数学月考,老师给他们发了三套试卷,每套试卷分数分别为100分、20分、30分,总分150分。
“基础学生100分,中间层学生120分,优秀生150分。”杨一洲的数学老师晏柳云说,这只是分层教学的一个方面,平时的作业,也分三个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做上一层的题目,所有的考评,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评价。
晏老师说,杨一洲正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成绩逐步提升起来的。这种方式,不会挫伤成绩稍差学生的自尊心,但同时可刺激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人人争先,确保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克服了学生因欠账过多、考试分数不高而形成的畏学厌学情绪。
所谓的“四清”,则为“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当堂课,当场消化;晚自习,复习当天所学课程重点,预习次日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利用学习小组方式,以强带弱、以好带差,进行“日清”;每周选择重点学科,出一套30分钟即可做完的试卷,涵括本周所学重点,进行“周清”;“月清”,也就是进行月检测。
城里娃少了娇气乡里娃多了灵气
“未转学前,我们同学间比吃的、穿的、玩的心态比较普遍。”杨一洲说,转学来到这里不久,有一件事对他触动极大:他班一个农村的女同学,一个学期,竟没花一分钱买零食。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向家人提出购买名牌衣裤鞋子之类的要求。
“很多的同学,都十分节约。”他说,班上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
杨一洲的妈妈彭女士对儿子转变感触最深,她告诉记者,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对杨一洲的要求,一般都答应。但儿子在这里读书只有2个月,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学习慢慢好起来,而且不再随意问她要零花钱,有时回家,还帮她拖地、洗碗,她为儿子的转变,高兴得偷偷流泪。“换一个环境,为何能如此改变一个人?”她对这所学校,十分感激。
尹丽,女,14岁,初二87班,株洲县太湖乡桐梓坪村人。
她告诉记者,每当她向城里的同学讲起自己在乡下插秧割禾、洗衣做饭之类的事时,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刚进校时,看到同寝室的同学,将一周穿脏的衣服,全部带回家去洗时,她有点不理解。在她的教导和带动下,全寝室的同学,都学会了洗衣服。
“不过,城里的同学,性格开朗,见多识广,胆子特大,能歌善舞,各种新奇事似乎都知道。”她说,这些,也让她羡慕不已,三年来,在同学的影响下,自己也慢慢“被城市化”了,自己一定要努力,好好学习,争取做个城里人。
校长刘新解释,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学校“城乡互补”的天然优势。城里孩子聪明、视野开阔,灵气十足、“见多识广”,但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心强,恃才傲物,瞧不起人,怕吃苦。农村孩子朴实、勤劳、敦厚、节约、感恩心强、吃苦耐劳,但胆子小,基础知识不全面、交际能力差。
为取长补短,将“城乡互补”的天然优势发挥至极致,根据学校城乡学生差不多各半的现实情况,学校近年来进行了大量探索,初获成功。
首先,在编班和分配寝室上,注意城乡孩子的比例,基本做到五五开。在狠抓德育教育的基础上,让城乡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上,相互影响、渗透、学习、兼容。
“中学生接受能力强,学生之间的真实表现,胜过任何的说教!”
其次,学校有意识组织“城乡孩子对对碰”活动,让城乡孩子相互去对方家做客,充分感受城乡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我们这里的城里学生,少了一份娇气;我们这里的农村学生,多了一份灵气!”
名师荟萃荣誉无数
张赛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株洲市第四届、第五届语文学科带头人、株洲市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优秀主持人”、第十二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张玲,中学一级教师,株洲市第四、五届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 “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
她们,只是湘渌实验学校中的名师代表缩影。
湘渌实验学校的前身,是湖南省示范性高中——株洲县五中的初中部。学校现有教师102人,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1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高级教师20人,90%的教师,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教师平均年龄30岁。
全国科联体理事单位、全国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国家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市级先进民办学校„„这里获得的荣誉无数。
2010年,直升省示范性高中率达51.3%,5A学生128人。
收费最低的名校
在全市同类民办学校中,这里的收费最为便宜,其他学校,每学期在3000元以上,而这里,只有2600元。
“我们执行的,还是2006年的收费标准,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贫困学生,照样可上名校。”校长刘新说。
湘渌实验学校招生咨询热线:0731——27619999
最后一份晚报教案 篇6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4.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到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作者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
1.板书课题。
2.你能就课题提几个问题吗?
二、自读课文、读中悟爱。
1.自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课文,可以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速读、朗读均可,目的是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2.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习惯的符号,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作好批注。
(3)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2)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小女孩儿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
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
3.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辨析:辫——辩、辨;嗯——恩;诧——宅;怔——证。
4.指导书写。(重在自主观察)
A?观察: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丿”,右边最后一笔是“丨”。
“摊”右边部分要写紧凑。
“塞”中间是三横,上下要写紧凑。
B?范写,学生临写。
C?指导评议。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会向你的学生提些什么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什么问题是值得大家去思考与探讨的?这个问题我又该怎样回答?
(1)默读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提炼出深入学习文本的两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抓住女孩儿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达她对母亲的爱?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4)教师对各组提出的其他有价值的问题要进行评价、解决。
二、汇报交流,体会亲情。
1.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书思考的,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小女孩儿对母亲爱的依据,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1)“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扎着一条小辫子。”
这样一个看起来文静、乖巧的女孩儿,为何在晚上九点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你能感受到女孩儿此刻的心情吗?
(2)女孩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晚饭时,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多小时了……”
从最后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儿也悄悄地陪着妈妈等了一个多小时,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急切。)
(3)看到已在外面卖了一天报纸的妈妈还不能回家,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表现在哪里?
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通过朗读来感受女孩儿的心情。)
“嗯,买份晚报。”女孩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在我的手里。(抓住“塞”感受女孩急切的心情)
3.指导朗读。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默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先后有哪些变化?
(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点拨体会)
(2)体验读文。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女孩和“我”,女孩和“我”的对话该怎样读?读书其实就是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用心灵相互碰撞。请你们走进书中,和文中的人物对话,用心和他们交流,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三、想象升华回忆反思。
1.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谈一谈自己曾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四、设计作业。
《岳阳晚报》对学生说声“谢谢” 篇7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有尊敬老师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会经常从报刊、书籍、电视、电影等多种媒体中看到学生对老师的感激感恩之情,这使很多老师受到鼓舞,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老师感谢学生的文字,很少听到老师对学生道谢的声音。因此,作为教师也不妨——对学生说声“谢谢”。
曾听说有一位医术高明的老医生,给一名身患重病的人治好了病。当病人高兴地出院时,这位老医生紧紧地握着病人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身边的人对这位医生的道谢显出惊奇的表情,这位老医生便补充说:“这样重的病,没有你惊人的意志与毅力,没有你的配合,我是没有办法把你的病治好的,我真的要很好地感谢你。”
这既是老医生语言的艺术,也是他良好医德的体现。由此,我联想到作为一个职校老师,也应该像这位老医生善待自己的病友那样,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大家知道,一般中职生身上往往有行为习惯差等诸多“毛病”,而对于中职生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职校老师的心血。因此,作为学生确实应该尊敬教师、感谢老师。同时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进步,是老师业绩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支持与配合老师的教育并经过学生自己历练磨砺的结果。所以,老师也应当向学生道谢。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合作行为的道谢,有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它至少有这样三个功能:一是对学生合作行为、积极表现的一种有效的肯定。学生会从老师的道谢中,受到极大的鼓舞。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对学生有信心、有耐心、有爱心,给学生多点赏识、多点宽容、多点激励,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育,而且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三是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合作行为的感谢,就是面对那些不良学生多一份鼓励、宽容,少一些批评、训斥,就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和谐的情感交流。这样,既提供了一种师生之间又快捷又真实的沟通平台,缩短了师生间的沟通距离,也构筑起了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心灵驿站,从而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职校老师必须拥有一颗包容学生的爱心,容纳着新型师生关系的温馨,去体谅、宽恕学生的不足,尤其是以善意去包纳、宽待有着缺点(甚至无知的错误)的学生,给予这些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笑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只要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所至”,就一定能“金石为开”,也只有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其教育才会产生效果与力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李细田)
羊城晚报校招笔试题 篇8
2、新闻采访中的“多源求证”指的是什么?请你虚拟一个新闻事件,并根据“多源求证”做出采访安排。
3、你的专业是否与报考的职位相关?你是否做好了应聘该职位的知识、心理、实务准备?请说说你的心路历程。对你选择这份工作而言,影响最大的书有哪些(至少三本,不包括专业教材)。
晚报征文 篇9
2012-08-13
从来没有一所高校像南科大这样引人注目,又这样备受争议。
在改革路上一直步履匆匆,甚至有点仓促的南科大,开始放慢了脚步。经历一番波折之后,南科大虽获教育部批准去筹转正,却也面临“被招安”、平庸化等诸多质疑。
“办一所能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学校”是校长朱清时的目标,从去年的教改实验班教学,到今年首批“名正言顺”新生招考,南科大都用自己独特的姿态走在高校改革的道路上。
“教育必须像百花园中的草草木木那样,让各种模式都能够平等生长,这样教育才能够办好。”7月16日,朱清时在总结该校首次8省招生时说。
百花齐放中,“教改实验校”南方科技大学究竟是怎样的一朵?
这个暑假,有两件事儿让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学生杨鑫放弃了休假,留守在校园里。
第一件事是要和其他15名同学一起,参加由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合成生物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竞赛IGEM(国际遗传工程的机器设计竞赛)。这对刚经历了一年多大学生活的杨鑫而言,有着比假期更大的诱惑力。
第二件事则是要在校园等待迎接即将在下个学期开学走进这个校园的188名新生,这也意味着她在大二的这个暑假正式升格成“师姐”。
5月底才被正式批准招生,10天内在全国8省掀起招生宣传风暴,自主招生引来争议不断,这个夏天,南方科技大学再度成为社会焦点。
校长——“飞人”朱清时来了
招生前到中学宣讲的大学校长并不多见,而在10天内飞赴8省介绍学校、讲招生理念的大学校长,朱清时应该是第一人。
5月30日在“大本营”深圳,5月31日飞赴成都,6月2日到郑州,4日在福州,5日早上在武汉,当天深夜11点飞赴济南,6日下午又动身去长沙,接着是合肥„„一身深蓝色运动衣,热了就只穿着里面的短袖衬衫,10天时间,一路席卷8省媒体重点版面和时段的朱清时就这一身简单装扮。
“近30年中国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你看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选上的都是80、90岁的老先生,个别是解放初毕业的,后来几十年毕业的学生,没有一个得全国科学技术奖,这就说明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育实际走偏了,中国的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给学生,传授学生会做题、会猜题的能力,后一种能力与其说是好,还不如说会伤害创新能力。”
所到之处,朱清时毫不客气地向传统教育“开炮”,一路引来追随者无数。
6月6日早上不到8点,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胡梓彬和同学一起赶到山东博物馆来听朱清时的演讲,赶到门口时,胡梓彬发现等待入场的队伍已排了百余米。
在朱清时一个多小时的演讲里,胡梓彬和同学提出了十几个问题,递了8张条子,写字写得手心直冒汗。“我们对高考改革充满期待,很赞同南科大高考改革的做法。”
改革,正是这所学校和这个明星校长的动人之处。
不过,南科大的高调也引发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不仅亲自上阵,还要如此奔波,会不会担心被人说成是在作秀?”10天8省,所到之处,总有人委婉地问。
“我这样到处‘走穴’,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朱清时毫不避讳。
“南科大已经没有时间了。”朱清时一次次重复,语气急切,“从5月29日得到教育部招生批准,到高考已没有几天时间,我必须说明白,让大家都了解我们学校。这样招生不是要搞个新东西,而是必须这样招,中国的高考招生才有希望。”
招考——“从1写到300”简单吗/
4“有希望”的高考招生到底怎么招?南科大给出了“6+3+1”的答案。其中的“3”即该校推出的首次能力测试(复试),在最终录取成绩中占到3成比重。
不像清华玩“穿越”那样潮,不像复旦“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哪个大”那样无厘头,南科大能力测试题目曝光后却引来考生和舆论一片哗然:是不是太简单了点?
与复旦“千分考题”多到答不完不同,南科大给出的2个小时考试时间倒显得长了些,甚至有考生半个多小时就交了卷。
“和小学奥赛题差不多嘛!”有的考生还在微博上晒题目。其中一道被称为“太简单”的题目是:7分钟内,从1写到300。
“走出考场,很多学生感慨:这样的考题太容易了,也就是小学奥数的水平!在笔者看来,发出这样感慨的学生,多半是城市孩子,理由很简单:农村的孩子几乎是没有机会报奥数班的。”在一片“简单”的质疑声中,商丘市睢阳区毛固堆二中的黄齐超却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替农村孩子谢谢南科大的考题”。
南科大能力测试成绩发榜后,山东170多名学生中,近一半得了90分。又有家长担心,测试没拉开档次,会不会让这个宝贵的“3”成了摆设,南科大录取关键还是要看高考的“6”?
“从1写到300,很多记者后来也拿这道题试着做,才发现一口气在规定时间里完全写对很难。”7月16日,在南科大2012年新生录取情况说明会上,朱清时回应记者提出的“测试题是否太简单”时说。
南科大教授会主席唐叔贤抢过朱清时的话筒补充“当你面临很多不同选择的时候,有一个是最好的,我们就是要他们答到最好的。”被南科大聘为物理学科领军教授的唐叔贤毕业于香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专家。
唐叔贤打了个比方,“将来在实验室,对做事的判断,你能不能做最好的决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是训练不到的。有些学生高考成绩非常好,但是复试不好,我们也不收。将来我们怕在实验室工作时,他判断不好,这种学生会引起很大问题,整个研究队伍会花很多钱和时间跟踪一个错误判断。复试就是考他们的一种智慧、能力,是与高考互补的。”
南科大通报此次招生的最终结果是:复试中,1307名考生中6人满分,526人90分以上,还有人得了0分。再结合高考成绩和平时成绩,最终录取188人。
为了强调“不唯高考论英雄”,南科大招办主任赵红军透露,在8省都有考生高考成绩不错,但复试成绩不理想而被退档,其中还有超出一本线118分的高考高分生。
学生——被主动填满的课程表
对即将到来的188位学弟学妹来说,毕业于济南外国语学校的杨鑫并不陌生。
杨鑫出现在南科大招生8省招生期间发放的宣传册上,还出现在南科大复试广东省的考场外,回答考生和家长形形色色的问题,抑或带领他们参观实验室和宿舍。
杨鑫和来自山东淄博的同学周牧兵正在为参加IGEM做准备
现在,杨鑫和来自山东淄博的同学周牧兵,正在为参加IGEM做准备,每天在宿舍、教学楼和食堂间三点一线。
“如果说当初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自授学位’的南科大,是抱着一种参与到教育改革氛围中的理想,那么这一年多来我们所经历的,比理想要丰满充实多了。”周牧兵说,“现在国内很多大学生过得都是一些比较空虚的生活,有的课程也很水。”
两人不约而同提起一堂电工学“DIY”实验课。
学生们分别组成小组,自己想创意、设计方案、买材料,再把自己的东西展示出来,同在一组的周牧兵和杨鑫最后设计出一款温控器。
“我们的许多物理和化学实验都需要控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实验室的温控器大都是从国外买的,比较贵,我们就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能精确测定温度的温控器?以前真没想象过自己可以设计东西出来。”
回忆起这个持续一个学期的实验,杨鑫眼中满是兴奋,“这样的方式也能培养我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周牧兵的三人间宿舍里,他的书桌隔板上,除了喜欢的歌手张靓颖的海报外,还有一张“充实”的课程表。
这张课表上,从周一到周六早8点到晚8点,除了吃饭和午休外,没有空白的格子,并且每一门课程上都被划上了一条斜线,“代表考试结束啦。”周牧兵笑了笑,这点倒是和普通大学生没什么两样。
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除了数理方程、普通生物学、计算机语言设计、体育、心理学、英语等9门必修课外,他还选修了有机化学、离散数学、力学等5门课。周六有开放实验,晚上则是课程答疑抑或“DIY”实验。
这让人联想到朱清时曾在记者会上做过一次检讨。
“我们本希望学生主修必修课,选修课按照他们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但是同学们都有这种心理:什么都不愿意放过,所以选修课往往都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负担就重了。”
“我觉得还没苦透呢。”另一位山东学生小李也是主动填满课表的学生之一。在去年南科大接连经历“港科大教授退出”、“高考拒考事件”后,小李执笔写了南科大学子那封著名的公开信,表明“甘愿做南科大教改实验小白鼠”的决心。
在周牧兵宿舍的书架上,除了英文原版的理工类书籍,也有《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等文史类图书,“阅读就是种放松嘛。”
这个暑假,这批学生大都没有选择休息。
除了包括杨鑫和周牧兵在内的16名备战IGEM的学生外,9名学生随该校一位瑞典访问教授,投入到一个薄型太阳能项目实验中,还有十几名学生应一家跨国投资公司邀请去了北京,到该公司的国内企业中实习。
书院——知道哈利波特魔法学院吧
在南科大,还有一件事经常被学生们提起。
一天夜里10点多,一位同学关于一个微积分的问题想不通,在网上给教授留了言,5分钟后,住在楼下宿舍的教授敲开了该男生宿舍的门,开起了“夜灶”。
“小楼大师”的书院制,正是南科大吸引着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一个教育模式。朱清时为南科大的书院题字——“致仁书院”。
“书院制的理想状态就是一个学校有很多书院,每个书院有自己的一个理念或者是信仰。有相同志趣的老师和同学进入一个书院交流、学习,导师就会为学生提供生活或者是学习上的一些指导,同学们之间也有很多交流。”杨鑫说,这在香港的一些大学里,是一种流行的教育模式。
“知道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吧?有点类似。”周牧兵补充道。
目前,南科大已经引进了70余位教授、老师,在“致仁书院”里,一楼是讨论区,二楼、三楼是老师们的宿舍,四楼和五楼是学生们的宿舍。
“一般的大学,一个老师可能对着上千名学生,学生认得老师,老师却不认得学生。在我们这儿,学生有啥不懂的,课下可以讨论,吃饭时可以讨论,实在不行,你到楼下来敲敲我的门,也可以讨论。”南科大数学系教授张贤科说,最喜欢南科大的这种氛围。
这其实像极了林语堂对“理想大学”的描述: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宇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
与其他许多热热闹闹的万人大学相比,南科大的校园总让人感觉安安静静,甚至有点冷清。
“我觉得是清静,更适合搞科研。”周牧兵纠正。
他的同学杨鑫则补充,学生少了,老师多了,同学之间往往以学习小组的方式组合,没有什么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之类的竞争,“关系很简单、很单纯。”
理念——带你重新发现一遍
其实,“书院制”在目前很多国内大学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中也有所涉及。
曾在中科大、清华大学任教的张贤科教授认为,南科大教改的不同和可贵之处在于,“要按照教育自身的规律发展教育,而且要给它自主性。”
从清华大学来到南科大,张贤科做的第一件事是重新修改讲义和课件,包括讲课的路线、内容、课外思考题等,均重新修订编写。
“首先,在课程上,对南科大的学生要量体裁衣。”张贤科说,“不光是我一个,别的很多老师也是重新组织。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这45个孩子有他们的特点。他们本来就是破章程来的,并且他们更特立独行、更有创造性思维,这样的学生是不好教的,对老师是一种挑战。”
同时,张贤科认为,所谓的教材革命、教学改革,归根到底是“讲法不同、角度不同,让学生的实践不同”。
“怎么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更深刻地理解、更好地应用?我比较赞同的教学方法是带学生自主发现。好比,这个定理历史上是爱因斯坦发现的,但现在我带你重新发现一遍。”
张贤科说,这就是南科大的启发式教育与传统灌输式教育最大的不同。
这种启发式教育,对杨鑫和周牧兵们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课堂上,老师会时不时停下来,让学生问问题。“后来就变成学生随时有问题随时问,与传统‘拘束’的课堂不同了,我们的一堂课可以被打断N次。”
敢于表达自己,是杨鑫总结自己南科大一年多学习生活的最大收获。
在朱清时心中,南科大这个“教改实验”也有着底限和失败的标准,“如果南科大办成跟中国现在2300所大学一样毫无特色、千校一面的这种学校,那可能南科大就算失败了。”
【晚报征文】推荐阅读:
晚报编辑06-24
武汉晚报10-23
羊城晚报07-26
燕赵晚报08-02
北京晚报论文10-07
钱江晚报广告发布10-25
城市晚报新华印刷厂认知见习报告07-31
晚报小记者团的未获奖感言怎么写06-12
每月征文 : [3月征文]学习雷锋 与爱同行800字12-02
征文活动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