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论文

2024-10-07

北京晚报论文(共12篇)

北京晚报论文 篇1

摘要:张鸿声教授及其学术团队近期出版的《北京文学地图》一书, 为近年来城市文学的研究无疑是开辟了一方新的领域。该书以文学叙说、地理景致为基点, 融政治变革、历史文物、民俗风情、文化流变为一体, 讲述了北京城的前世今生。语言行云流水、而不失深沉厚重, 俚俗通透, 而不失典雅凝练, 可谓雅俗共赏, 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备。《北京文学地图》既是北京城里的文学故事, 也是文学故事里的北京城。读者在文学阅读的同时也在进行一次深度旅游。

关键词:北京,文学地图

一、开创了“文学中的北京”全新的书写范式

将深度旅游和文学阅读结合, 论及城市文化的著作最开始出现在西方。比如, Richard Lehan的《文学中的城市》, Karl Suss的《世纪末的维也纳》, Ian Cunningham的《作家的伦敦》, 以及Malcolm Bradbury的《文学地图》。西方学者笔下的城市形象, 自然带有浓重的异域色彩和西方文化内涵。然而这种研究范式, 却为近年来中国城市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借鉴。1999年, 日本学者木之内诚的《上海历史导游地图》, 2008年中国学者陈平原的《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这些都市书写, 都是新鲜而卓有成效的学术探索。其实, 对北京的书写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开始, 从《帝京景物略》、《国朝宫史》、《日下旧闻考》、《燕京岁时记》到侯仁之的《北京城市历史地理》, 林语堂的《辉煌的北京》, 齐如山的《北平怀旧》, 周汝昌的《北斗京华》, 不可胜数。历史风云变幻, 文人笔下的北京城也在不断展现其历尽沧桑的面貌。然而, 上述对北京城的叙写, 要么属于史学、民俗学、地理学、建筑学或是旅游考察的范畴, 要么只是特定时期文人对北京城的都市想象和历史观照。人们似乎忘记了, 学术记录和文学表现并非完全对立, 文学诉说所呈现的城市印象更能体现精神的深度和历史的厚度。可以说, 《北京文学地图》开创了“文学中的北京”一种新的书写范式, 即打破了过去纯学术层面的讨论。在本书中, “永远的中轴线与消失的城垣”, “北京的水系与园林”, “平民的南城”, “北京的近郊”这样的城市地理名词, 由于渗入了像朱光潜的《后门大街——北平杂写之二》, 冰心的《北平之恋》, 刘震云的小说《单位》等文人书写, 由于投入了文人特有的“文本性”观照, 才会超越纯客观的城市历史记录和城市状貌描绘。正是这种以城市格局为坐标系, 以文学书写为线索的点、线、面的全面结合, 使得该书与以往从历史、民俗、政治视角的著述截然不同, 给“文学中的北京”赋予了焕然一新的城市概念。

二、雅俗共赏:学术性与民间性, 史诗化与通俗化的完美融合

城市文学本身是一个学术命题, 但《北京文学地图》却并没有固定在学术研究的单一模式中。蔡元培一手创立的孔德学校, 尽管如此令人眷念, 但终究抵挡不住岁月沧桑。唯有一对曾经的门墩和一口破钟还能依稀证明, 战乱中的孔德也有过山花烂漫般的笑声和琅琅读书声。画栋雕梁、绿琉璃瓦的燕园, 因为政治变革归入北京大学的名下, 风华依旧, 却已伊人不在。无论是风光旖旎的未名湖, 还是雄视一方的红楼, 抑或是钟灵毓秀的清华园, 无论风云如何变幻, 这里依旧从然淡定、依旧自由散漫、依旧质朴凝重。“学府梦忆”恰恰是最能体现北京的城市性格和文化内奥的。胡同里的俚巷之语, 厂甸的风车空竹, 信远斋的桂花酸梅汤, 因为源自民间, 才会产生民俗失落的切肤之痛;因为文学记录, 才会重新唤醒灵魂深处的温热之流。学术研究和民间话语融合, 深邃、谨严而不失活泼生趣。

北京, 这座历史古城, 在朝代更迭中, 已经承载了太多心酸而沉痛的历史情节。正阳门明清历经三次大火重修, 又因庚子之乱, 遭到列强炮轰。“国门”受辱, 本不忍言说, 更令人遗憾的是, 解放后被拆迁修缮的前门城楼已风干为一座孤独的标本, 残存一丝“思古之幽情”的慰藉。昔日陶然亭附近的荒冢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唯有静静的高石墓还能给莺歌燕舞的陶然亭带来些许的沉思。繁华落尽, 终于惘然。著名的音乐人陈升高歌一曲《北京一夜》, 沧桑的男声与幽怨的花腔交相辉映, 不知那追逐流行的人们, 是否会想到:如今的地安门, 已是物是人非!九十年代, 现代民谣《钟鼓楼》, 在呐喊般的放歌中, 歌者似乎也在追问:钟楼、鼓楼啊, 您为何沉默了这么多年!钟鼓楼前的人们, 生生不息, 重复着琐碎而庸常的人生。这就是《北京文学地图》所阐释的北京城, 在沉重得让人有点窒息的历史潜流下, 涌动着川流不息的凡尘俗世。

三、文理兼备:融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从《北京文学地图》这一书名, 即可知, 这既是一部文学史书, 也是一册文学地图。与以往那些以交通要道、山川形胜和地理风物为基点的地图不同, 在这本别致的地图里, 地理景致因文学表现的参与, 承载着更多人道情怀的力量。文学表现也因地理景致的布局, 强化了文学本身的“文本性”功能。换言之, 手执这本地图册, 你完全可以以文学的线索, 来畅游北京的人文景观, 也可以以城市为据点, 去重温古城的前世今生。无论何者先入为主, 都不会失望, 因为总能体会到古都北京的城市内奥和历史神韵, 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无论是介绍北京的帝王景观、水系园林, 还是重述早已面目全非的南城旧事, 或者还原琉璃厂、报馆当年的繁华景致, 这些文学故事串联成的城市历史, 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体系。在传播和接受的良性互动中, 实现了文学的价值。

只要你对北京这座城感兴趣, 只要你对关于这座城的文学书写感兴趣, 那么丰富的文学故事和浓厚的历史积淀必定给阅读此书的读者以启迪心智的力量。报馆的起源, 报馆的结构, 报人的生活, 排版工的工作, 这些原本枯燥的学术考察, 因文人笔墨的雕琢, 在还原历史情景和生活细节的真实性中, 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可谓趣味盎然、姿态横生。齐如山对紫禁城的旧时记忆, 给原本威严的帝都形象, 也增添了不少大厦将倾、气数将尽的孤独落寞和不为人知的平民谐趣。再如西四砖塔胡同, 因老舍、鲁迅、张恨水等现代作家在这里留下过或深或浅的足印, 才在杂乱黑暗的贫民窟小巷里, 涤荡起一股文人雅士的风流。笔之所即, 皆有雅趣。《北京文学地图》在一目了然的城市地图上内嵌深沉跌宕的文化历史, 在彼此的交融对话中, 文学的功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三位一体, 和谐统一。

四、随笔体的语言:行云流水深沉洒脱

与其说《北京文学地图》是一部研究城市文学的学术专著, 毋宁说这是一部笔之所触、心之所及的随笔集。北京, 这座千年古城独有的帝都风情、文化遗迹、前情往事和文化轶闻, 无不在作者的笔下流转涌动, 如涓涓细流, 娓娓道来。凝望改造过的前门大街, 消失了的城墙, 被迫失语的钟鼓楼, 作者在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索间徘徊:太过理性的改革是否从一开始就已经有悖理性本身?那无法视而不见的凡尘俗世或许才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本真?严谨的学术著作看上去也颇像是自由体的文化漫谈, 信笔展开的文字间, 渗透着学者兼作家出自本能的文化良知和人道关怀。作者因观照历史, 抚摸伤痕, 而涌动起的深沉凝重的思想潜力, 从容不迫地幻化在行云流水的笔致之间, 这种巨大的情感张力, 最终得以归于世事洞明者的超然度外, 豁达通脱。既然是北京文学的地图, 那么考虑到作者本人的能动性参与, 又不妨把这地图看做是游记方式的文学思考。古老的北京城, 一砖一瓦都负载着沉重的现代问题, 在无声地言说着历史文明的兴衰沉浮和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历史曾经大开大合, 作者的情感也因之大起大落, 面对现代文明的异军突起和步步紧逼, 作者的情感基调始终是淡定、从容而深沉、厚重的。他始终站在文化的立场上, 反思文学历史, 观照现实人生, 用沉着冷静的声音, 进行深入骨髓的文明批判。张鸿声教授的《北京文学地图》, 从文体上考察, 可谓是一部“文化散文”或称“哲理散文”, 实践着“散文创作的‘理论干预’”[1]。情感虽泛漫, 但理智最终使之归之于平静。散文化的语言文字, 丝毫没有弱化深沉内敛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 这正是精英文化所特有的高雅格调——深沉而不失洒脱。

因为爱北京, 因为爱得太深沉, 所以要将这发自肺腑的爱恋, 化作行云流水般的文字, 呼吁更多的人去爱这座城。当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国家, 正在大踏步地进行国际化建设时, 这座曾经古老辉煌、历经劫难的帝都, 虽然繁华依旧, 但风干的历史遗迹也还是阻挡不了文明失落的命运。张鸿声教授的这本《北京文学地图》, 在城市图解文学, 文学阐释城市的双向互动中, 实现了城市建构与人文关怀的合一。无论手执这文字的是在高校里潜心钻研学术的学究, 还是胡同尽头卖糖葫芦的老叟, 抑或是高楼林立的写字间里敲击键盘的白领, 或者是初来乍到, 即将游览北京的旅人, 总免不了会心一笑:原来, 北京, 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故事还有如此之多!

参考文献

[1]、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北京晚报论文 篇2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又称先师庙,现在是首都博物馆所在地,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至今已有 600余年历史。光绪三十二年(19),祭孔升为大祀,进行大规模修缮,原来正殿原来正殿七间三进,改为九间五进,工程到民国五年才完成,

资料

艺术北京+经典北京 篇3

学术与商业结合×立足本土市场

说到中国内地的艺术博览会市场,就不得不说到“艺术北京+经典北京”、CIGE和“上海当代”三家艺博会的三足鼎立,三家艺博会可谓各具风格、平分秋色。然而根据本刊编辑部此次 “成长2011”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除ART HK以外,“艺术北京+经典北京”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同。看看他们过去一年中走过的路,似乎这一结果也并不意外。

2011年,为完善学术和商业的结合,“艺术北京+经典北京”对展会组织和外围活动进行了各种调整和改变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今年他们精心遴选了75家当代艺术画廊、10家影像画廊以及13家特别参展机构参展,并且邀请了来自美国、法国、西班牙、德国、以色列、意大利、荷兰、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和中国的13家文化中心、大使馆以及非营利组织作为特别参展机构参与其中,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文化展示平台。另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外围活动吸引了更广泛的人群走进“艺术北京+经典北京”,包括与海外艺术机构、学院开始合作举办的塞万提斯学院特别论坛、UCCA特别论坛以及草场地草场地摄影季之夜、银泰之夜等外围活动。还有各种与艺术品收藏直接相关的艺术经济论坛活动,为藏家提供了直接的投资指导,也为业界市场研究人士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这些努力为“艺术北京+经典北京”带来了更高的交易额和更多的观展人数。2011“艺术北京+经典北京”现场成交额超过4000万元,85%以上的艺术机构都有成交。全年持卡及请柬入场的VIP人次相比2010年增长了33%。购票入场观众人次相比2010年增长250%。

面临上海、香港等多家同业的竞争局面,艺术北京更加清晰地以本土市场需求调整招展策略,赢得了众多参展画廊的青睐和信任,同时卓著的成长让“艺术北京+经典北京”得到了政府的支持。2011年,在得到了北京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补贴后,近期北京市文化局还拟将“2012艺术北京博览会”作为年度重点扶持的文化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些都为“艺术北京+经典北京”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晚报论文 篇4

一、传媒的嬗变与传媒价值的迁移

纸媒传统意义上是指报纸、杂志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媒体。而如今我们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以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2016年1月22日,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15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 占比提升至90.1%, 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 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 (1)

新媒介传播价值优于纸媒的关键——主要集中在“3F+P”。一是快速的资讯 (Fast) 。二是碎片化的时间与碎片化的信息 (Fragment) 。三是年轻一代的注意力 (Fans) 。四是广告业务 (Profit) 。

二、针对北京晚报微信订阅号的纸媒运营转型策略

通过对现有纸媒微信订阅号的资料收集梳理, 笔者大致总结出了它的“三分天下”, 即三种生存形态:坚守风格型的《读者》“读悦文摘”, 重起炉灶型的《新京报》“政事儿”, 另辟蹊径型的《壹读》。《北京晚报》自1958年3月15日正式创刊深得老百姓的喜爱, 如今已走过58个年头。据“新榜”统计, 《北京晚报》微信订阅号仅有活跃粉丝3384人, 对比其他纸媒品牌略显薄弱。

(一) 《北京晚报》现有微信订阅号主要问题

现在的《北京晚报》订阅号好像是一个大杂烩, 包含新闻、影评、小贴士、赤裸裸的广告等等, 内容错综混乱, 却又几乎没有具有传播力度的原创内容。作为微信订阅号, 如果没有优质内容, 受众无法从其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很容易就会选择取消关注。例如“蝈蝈读报”栏目以图文形式推送新闻, 但只是对新闻的罗列和概括, 既没重点也没分类。有不少新闻是从其他报纸上转载的, 如《人民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 内容也是包含了全国各省。每段新闻下面的插图都是报纸版面的截图, 读者若对某条新闻感兴趣想要点击图片发达阅读, 无法看清报纸上的字。因此一个没有为受众提供良好阅读体验的微信订阅号无法得到受众的认可和理想的收效。

(二) 《北京晚报》微信订阅号内容策略

笔者认为《北京晚报》订阅号要延续《北京晚报》作为纸媒一直以来服务大众的特性, 输出针对微信订阅号而专门设计的互动内容、功能性内容。可以为受众获取到最独家的资讯和视角。在定位上, 《北京晚报》订阅号可以力求做真正属于北京人儿的微信公众号。以在北京生活的80、90后为主来确定定位, 通过对定位的确定从而确定推送内容, 不妨对推送栏目进行整合分类。规划后的导航栏3个主要板块及板块中的子栏目:

1. 板块一:“我们的大北京”

该板块可以分为三个栏目:栏目一“北京那点事儿”。这个栏目是对每日头条新闻的推送。作为报纸, 在微信公众号上仍应该每天进行头条新闻的解读推送。将纸媒上的内容进行整合、精炼, 简明扼要、抓住重点, 并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以及内容的真实性。配图可尽量选择动图, 微信编辑者也可以从新颖的视角对新闻进行短评, 运用新媒体语言, 令受众享受轻松化阅读。栏目二“北京那点地儿”。集合老北京里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历史小故事, 为读者揭秘北京街头巷尾的文化底蕴, 真正地让每一个订阅者都能成为地道北京人。栏目三“北京那点路”。在这个栏目中大家可以看到自己所在地周围的路况信息, 让即使没有下载百度地图APP的人也能进行导航定位。并附带一张2016年最新北京地铁线路图。

2. 板块二:“乐在北京”

该板块可以分为三个栏目:栏目一“吃喝在北京”。顾名思义, 这个栏目就是介绍北京的各种美食攻略, 从小吃到大排档到西餐, 分门别类地介绍不同档次的美食。在周五和周末每天发布一条, 便于人们的小聚和娱乐生活。这个栏目还可以与“大众点评”APP和“ENJOY”APP合作, 夹带优惠券, 和具体地址定位。栏目二“玩乐在北京”。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栏目了解到近期北京周边的近郊游攻略或展览。如“一起去看樱花海”“北京最适合慢跑的地方”“4月在北京的你不可错过的十大展览”等, 可在周末或小长假之前集中推送。栏目三“嗨在北京”。在这个栏目中, 可以不定期地推送《北京晚报》的一些公益活动或者座谈活动, 让受众参与。比如春天可以组织踊跃报名的读者一起去植树、放生等。

3. 板块三:“北晚陪你侃大山”

栏目一“聊一块钱儿的”。一个成功的微信订阅号一定是与受众有充分互动的。所以《北京晚报》若能和用户“玩”到一起, 受众才会对订阅号有所依赖, 并产生亲切感。《北京晚报》订阅号可以发起一个与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 每周推送两次。比如:“你听过最好听的北京地名是____。”“哪些职业是你极其向往, 这辈子却没有可能从事的____。”这种类似问答的形式可以调动人们的热情与参与度, 因为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 都是渴望自己被聆听的。栏目二“影评下午茶”。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 电影也成为了平时伙伴们在一起时的热议话题。所以《北京晚报》订阅号还是可以延续之前的设定, 保留影评栏目。但不妨改成一周只推送1-2次, 影片选取近期上映引得热议的电影或经典影片, 以深度评论的形式成文, 底下列举一些与用户的互动, 挑选出有意思的评论或吐槽。栏目三“我们都是北晚er”。这个栏目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与用户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的想法, 接受吐槽, 接受评论。读者有任何建议、想法或合作意见都可以在这里发表。需要注意的是, 管理微信订阅号的负责人看见了这些反馈一定要及时回复, 做值得受众信赖的媒体。

(三) 《北京晚报》微信订阅号运营策略

过于简单的插图、并非原创的内容、直白的广告赞助都让《北京晚报》订阅号看起来很不走心。订阅号三大运营改变。

首先, 作为一个有群众基础的纸媒微信订阅号还是应该尽量让其内容丰富起来, 导航栏是一定要设置的, 便于受众查找往期内容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性阅读, 且提供受众与订阅号互动的机会。其次, 笔者认为在推送时间上也需要调整。《北京晚报》订阅号即使没有高质量的内容, 依旧平均每天都会推送2-3次。笔者认为可以一天只推送一次, 且既然是《北京晚报》就要突出“晚间”, 且从现在运营比较成功的订阅号来看都会集中在晚上8点至晚上10点之间推送, 这样也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最后, 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互动, 尤其是要从线上线下来设计更多的活动。《北京晚报》应该创造一种品牌效应, 不仅仅局限于纸媒或微信订阅号某种特定的媒体形式, 而是通过线下的各种互动活动让受众可以真正走进《北京晚报》。

线下活动:通过官方订阅号组织报名, 开展一系列互动活动, 如读者沙龙、绿荫植树节、北晚进校园等等。借助官微用户入口, 实现O2O品牌营销, 收集用户反馈, 维系提升用户忠诚度。线上活动:通过官方订阅号定期发布一些福利活动 (摇红包等) , 同时在互动植入的同时也可以开放给第三方品牌, 实现联合营销, 同时给用户带来更多收益 (如大众点评等) 。更好地去推广自己的品牌, 设置一些线下线上活动, 改变一传一受这种相对单一的单向传播形式, 才应该成为微信订阅号“校对员”的工作。

(四) 《北京晚报》微信订阅号广告策略

内容即广告。微信订阅号软文已经成为很普及的广告合作形式, 严格把控软文植入内容输出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具备除广告本身外的用户体验价值。如果均具备以上两点, 纸媒微信订阅号相较于传统纸媒对于文字的输出, 无论是立场还是措辞都相对自由, 更适合开展多种多样的广告合作。一篇优质的软文一样可以产生好的口碑, 因为如今的广告不是展现在受众面前, 而是每个人都已生活在广告中。

功能即广告。纸媒微信订阅号可以实现比纸媒更多的功能性, 如上文所述, 无论是基于惠民的旅游美食攻略指南或者便民的交通出行建议,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纸媒微信订阅号的平台优势从而将企业主和大众消费者连接起来, 一方面让广告主的产品更好地落实到自身平台, 另一方面也更精准地找到特定的受众群体, 而背后促成广告合作的契机正是源于纸媒的受众更具包罗性。

互动即广告。纸媒微信订阅号的互动远远高于传统纸媒, 传统纸媒的广告形式是三大传统媒介中最薄弱且收效甚微的广告。然而订阅号的互动形式可以为纸媒在互动广告上弥补不足。之前提到的优惠券福利, 从用户角度可以定义为是更好的阅读体验、额外福利。然而从纸媒自身角度来看, 互动更是一次开放的合作形式, 引入更多的跨界品牌, 纸媒微信订阅号的价值远不止是一个新媒体形式, 而更应该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内容平台。传统纸媒无法将维度从平面的纸张中突破更多, 而订阅号可以弥补并形成一个集内容、用户、广告主于一身的纸媒盈利新常态。

三、研究结论

在纸媒影响力式微的当下, 如何适应社会形态, 如何打破纸媒固有的产业边界, 这将是所有纸媒必须面对的课题。

如今, 微信订阅号已经渐渐成长为渗透到各行各业中的传播载体平台, 其功能可以承载内容、用户、变现等等。移动媒体、碎片化时间、交互体验, 这一切都是会左右内容本身的价值传播。纸媒作为传统媒介中的元老, 需要放下身段去迎合如今的社交习惯, 重视新媒体市场, 成立专人团队, 把优质的内容重新整理, 像个许久没见的老朋友一样与自己的读者重新建立起联系。我想在未来, 微信订阅号一定可以成为纸媒突破自身局限的利器之一。

“纸媒不死”不是终点, 纸媒更是要学会借助微信订阅号, 实现与新媒体时代的共生。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报纸、杂志这些传统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瓶颈与挑战。但与此同时, 受众注意力的转移以及阅读习惯的改变也给纸媒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 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来拓宽纸媒的传播路径, 整合运营策略, 正是需要探讨研究的课题。希望更多的纸媒不要随波逐流, 而是设立“走心”的微信公众号, 借助这种新媒体形式来延伸自身的品牌优势, 实现新时代下纸媒和微信公众号的完美融合与共生。

关键词:纸媒,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晚报简介-北京晚报》.http://www.hyssad.com/bjwbw/index.asp

[2]陈力丹.我国文摘报数字化转型鉴戒[J].新闻界.2015 (16)

[3]段忆涓.马丽萍.莫让微信公众号成为纸媒运营的鸡肋[J].数字传媒研究.2015 (4)

[4]姜花.理性看待报业生存之困[J].新闻研究导刊.2015 (17)

[5]刘鸣烈.从数据分析看纸媒微信运营发展之道[J].中国报业.2014 (7)

[6]马莉英.纸媒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试验[J].新媒体研究.2015 (1)

[7]全昌连.宋识径.马俊茂.《新京报》“政事儿”快速成长的秘籍[J].中国记者.2015 (12)

[8]杨珺.纸媒微信的得失及趋势研究[J].编辑之友.2015 (12)

[9]支庭荣.邱一江.外国新闻传播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10]邹一沛.微信对传统媒体的反哺分析——以《壹读i Read》杂志的微信运作为例[J].青年记者.2014 (2)

[11]张艳.纸媒微信平台的品牌传播与运营模式解析[J].焦点论坛.2015 (3)

北京晚报论文 篇5

各区(县)组织部、老干部局、人事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办发〔1991〕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将组织部门管理的军队退休改离休干部移交给民政部门管理,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医疗问题。现医疗体系不变,仍由区县卫生部门负责。

二、关于住房问题。仍居住现住房,现住房确有特殊困难的,由区县人民政府负责逐步解决。

三、关于服务管理问题。由区县民政局负责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负责业务指导,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仍由现管理的街道(乡、镇)负责。

四、关于经费问题。这部分离休干部的离休金、调整生活待遇、取暖费、医疗费超支等项经费,仍按现行财政体制解决。

五、移交时间。在9月底前完成交接工作。

求学北京,爱在北京 篇6

爱北京,爱她的四季。她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没有东北冬季的严寒和东南沿海夏季的湿热,四季分明。喜欢北京的晚春,树上的枝叶都现出一片新绿。小草也从泥土中露出来,越来越密,生命的气息无处不在。周末,偶尔会和几个同学去平谷或顺义踏青,看着眼前绽放的桃花,感受春天的曼妙。说到夏季,不得不提我的单车情结。北京的公共交通十分拥挤,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公交和地铁都是人的海洋,于是平时出门我一般就骑单车。大学四年,几乎每个夏天,我都会骑着单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秋天的北京。最有名的是香山红叶,大二时班级秋游时去过一次,也由此爱上了北京的秋天。常常听老狼的《北京的冬天》,在那个飘着小雪的季节里,歌声合着雪花,更有韵味。北京的冬天并不是刺骨的寒冷,偶尔飘雪,偶尔艳阳天,像个淘气的孩子。

爱北京,爱她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北京集合了全国众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是一座精英辈出的城市。我的学校在海淀区学院路。这条路上有许多著名的大学,西侧有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马路东侧依次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这八所学校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

北京的美食文化同样吸引着我,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享誉国内外。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卖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在市井小巷就可以品尝得到,因人们外出时无意中就能碰到,故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如果去北京,一定要记得到前门外的“大栅栏”,那里爆肚、炒肝、茯苓夹饼、驴打滚、果脯蜜饯等京味小吃应有尽有,在那儿吃一趟才算不虚此行。

作为中国的政治和科学文化中心,北京每年承办了大量的国际会展,是中国唯一入选全球前10名的国际会议城市。如果你热爱电影,北京也有吸引你的理由。中国电影诞生于北京大栅栏的大观楼,北京的影院数、银幕数全国最多。怀柔被称为“中国影都”,影视生产能力占全国60%,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影视摄影棚,是全国甚至全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基地。当然。这也为有志于从事影视传媒的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北京学习和生活,我们的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在这里可以最先看见国际国内各种类型的演出和展会,去保利剧院看实验话剧的演出,生活也增加了不少乐趣。“80”“90”后的我们,学习之余很多人都喜欢喧嚣的地方吧,后海、三里屯、南锣鼓巷的酒吧街是年轻人常常出没的地方。坐在后海的某个角落,和几个朋友小聚,谈谈生活,说说理想,或者听听那些北漂人的故事……生活如此多彩。

北京市畜牧业走向“北京创造” 篇7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 2015年北京市75%的种猪、85%的蛋种鸡、60%的父母代肉种鸡、95%的奶牛良种精液销往外埠, 全年销售种猪31万头、种禽1500万只、奶牛良种精液300万剂, 实现畜禽种业收入约23亿元。北京畜牧产业已不再依靠简单的肉制品交易, 而是从“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型, 向科技含量更高的良种繁育迈进。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坐落在延庆妫水河畔、海坨山下。国内外专家称这里是“名牛花园”, 不单单是因为环境美, 还因为这里汇集了几乎所有世界著名公牛的血统和后代, 面向全国提供优质乳用和肉用公牛冷冻精液。该站以种牛繁育为核心, 以种公牛培育及遗传评估、种牛质量安全控制、冻精生产技术创新、胚胎工程技术应用等为主线, 建立并完善了从种牛培育到遗传物质高效生产、再到技术服务推广于一体的综合科研配套体系。2015年销售自产冻精328.75万剂, 对全国奶牛、肉牛的遗传改良及牛群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造了“中国奶牛育种第一品牌”。

北京已成为全国畜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 拥有国家级和市级农业科研机构44家、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工程中心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功能实验室15个、综合试验站15个, 建立了生猪、奶牛、家禽产业体系北京创新团队, 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有科技人员近2万人, 科技人才优势得天独厚。目前, 以北京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为主体, 开展了生猪高产、大体型、节粮等育种方向的选育;开展了奶牛种子公牛培育, 为全国提供优质种公牛;实施了肉鸭北京鸭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北京晚报论文 篇8

2013年4月25日, 2013中国 (北京) 国际照明展览会在北京开幕。据主办方介绍, 本届展会期间有10大同期活动开展, 应邀出席的国家相关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将在中国照明论坛上共同探讨国家LED照明产品补贴政策及行业未来发展。此外, 行业内的照明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以及终端用户将围绕创意和附加值等主题, 探讨如何推动照明设计及应用的普及化, 继而创造商业价值。

2013年年初国家六部委联合颁布《半导体照明产业节能规划》, 推动LED照明在行业领域的应用。为响应国家政策, 2013北京照明展将致力推动节能减排, 向各个应用行业推广绿色照明, 中国照明学会理事长徐淮表示, LED照明在室内照明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据悉, 2013北京照明展特设“合同能源管理专区”, 由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EMCA) 组织会员企业, 介绍与展示“合同能源管理”如何助力绿色照明, 推动其市场化节能机制, 培育并引领全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北京晚报论文 篇9

一是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4年以来北京市率先实行6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执行率达100%, 截止到2009年底, 北京市建造节能住宅累计2.77亿平方米, 占既有住宅74.2%, 建造节能民用建筑3.34亿平方米, 占既有民用建筑55.18%, 居全国首列。

二是加快推进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建设。特别是政府部门率先进行试点, 截止到2009年共完成65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250栋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享计量装置安装, 占全市同类建筑的30%。

三是全面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182.4万平方米, 普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98.1万平方米。

四是积极开展抗震节能新农村住宅改造。截止到2009年共完成新建农民抗震节能住宅9700多户, 实施农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6万户。

五是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浅层地热和热泵采暖民用建筑达2千万平方米,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采暖的农用建筑超过30万平方米, 累计2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六是扎实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达12项, 总建筑面积156.9万平方米。

北京晚报论文 篇10

关键词:《江南晚报》,主流,好看,有用

晚报曾经是报人贴近群众的试验田, 是媒体都市化的最早开拓者; 晚报也曾是新闻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最早延伸了党报的社会功能。 今天,报刊前有电视的围追堵截,后有网络媒体的大兵压境,晚报的生存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新闻竞争极端残酷的环境下,晚报应该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在的资源,将新闻做得更加专业、更加贴近、更加可读。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江南晚报》提出了“主流、好看、有用”的办报方针,在无锡本土新闻市场中小有作为。 《江南晚报》不仅传递了国际新闻、国内时政要闻、都市新闻,而且还规划了无锡人的城市生活,记录和传承了吴文化的物质成果和精神价值。

一、“主流”的追求:精选的国内时政要闻,都市化的表达手段

西方人在界定“主流媒体”时主要有两个标准,即“面向主流受众和控制主要信息源”[1]。 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 课题组给主流媒体确定了六大标准:功能定位方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方针方面体现主流价值观, 引导力度方面具有较强公信力,报道内容方面是历史发展的主要记录者,受众对象方面是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 行销范围方面具有影响较广的受众群。 在我国,晚报、周末报、都市报等基本都是党报的延伸, 它们都要接受党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因此,我国媒体在主流性与非主流性方面区别不够明显。 就晚报来说,它们本身就是党报机构的合法性、有效性成员,追求和体现“主流”是各地晚报的自觉标准。 《江南晚报》显然也不例外,一方面要保持都市化媒体的贴近性, 另一方面也格外注重报道内容的主流性。

(一)精选时政要闻,浓缩历史景观

新闻是今天的记录,也是明天的历史。 媒体对时政要闻的报道实际上就是不断记录历史。 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 新华社对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报道,相当程度上就是对国家史的书写。 中国特色的领导人活动报道, 使国内媒体积累了大量的时政新闻数据, 也让媒体数据库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江南晚报》作为地方性的都市媒体,一方面要对时政要闻进行精选精编,浓缩国内外、市内外社会发展景观; 另一方面也采用都市化的表达方式,让时政新闻尽可能地贴近都市人群。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 因此成为两岸领导人无法回避的政治问题。 2015 年11 月7 日,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 这是两岸关系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会见。 《江南晚报》以较高的政治敏感性重点报道了“习马会”。 11 月5 日,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习近平马英九本周六会面》预报了见面的时间。 11 月8 日,头版用大幅照片报道了习马握手的历史瞬间,A2 版则用整版篇幅对会面情况进行细致的报道。 在A2 版报道的引题中,编辑引用了习近平在会见时的讲话:“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图片的直观报道+标题的内容提炼, 使都市读者在快速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瞬间的伟大意义。

景观是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也是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或作秀。 它是由一组可以感知、 可以观看的材料建构起来的表象(或幻象)。 德波认为现代社会是由“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分离出来的影像群” 汇聚成的景观河流,“景观是全部视觉和全部意识的焦点”,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中介。[2]不管景观与现实有多远距离,人类认识世界依然需要景观。 因此,媒体对不同景观的记录,一方面是在帮助公众认识世界, 另一方面也在用媒体书写历史。 《江南晚报》身份为“晚报”,它不像日报那样过分强调时政新闻,但是却用精简的方式记录了历史,如巴黎暴恐事件、中国谴责伊斯兰国等报道,就是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了历史。

(二)报道本土新闻,绘制地方地图

就我国媒体来说,它具有监测环境、指导工作和价值整合等功能。 《江南晚报》作为地方晚报,要及时报道地方重大、重要新闻,帮助公众绘制无锡发展的“社会地图”,通过政策解读、舆论引导指导无锡人民从事地方建设。2015 年是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年份,《江南晚报》 通过报道无锡市“十三五”规划制订过程,帮助无锡人民确定未来发展的行动路线。 11 月3 日,《江南晚报》A2 版以《准确把握核心要义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为题,报道了无锡市委常委会集中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 报道指出:要牢牢把握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发展总体要求,紧紧围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无锡未来五年发展的前进方向, 努力在“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无锡” 的征途上迈出坚实步伐。 该版同时还报道了无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结合无锡实际,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 报道还指出会议审议了《无锡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 “互联网+” 行动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 其他如《深入抓好市委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推动无锡向 “经济强” 目标迈进》(11 月16日)、《无锡地动车成“电商产业地图的新地标”(引)

实体经济一样可以逆市而上(主)》(11 月14 日)等报道虽有党报的风格,但是却为无锡读者绘制了最精确的发展远景图。

(三)解读政策法令,引导社会舆论

“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 新闻人是幸运的, 因为新技术可以扩大新闻生产的内容和传播渠道,增加新闻影响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商业选择。 与此同时,新闻人也是焦虑的,因为新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正在受到冲击。 互联网革命下,如何传承新闻媒体作为时代瞭望者、社会把关人的角色, 如何在坚守公共利益的同时求得商业上的发展,新闻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在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和所承担的必要社会责任仍是不可否认的。 晚报是党报功能在大众市场的延伸,在当前网络空间声音过于嘈杂的年代,传统媒体理应通过解读政策法令、 引导社会舆论来提高它们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政策的变动和调整不断发生。 对于政策变动,报纸应该及时给公众进行深入的解读。 2015 年10 月30 日,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对适用刑法的部分罪名进行了补充或修改,其中增加了包括代替考试罪、虚假诉讼罪在内的新罪名共20 个,修改原罪名13 个,删除原罪名1 个,即嫖宿幼女罪,嫖宿幼女将并入强奸罪,视同强奸幼女从重处罚。 2015 年11 月1 日,《江南晚报》在A5 版以《废除嫖宿幼女罪,代考将入刑 》为题对两高出台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读, 不仅满足了公众的阅读需求, 而且达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2015 年1 月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并于2014 年10 月1 日起实施,此后各省先后出台了实施方案细则。 11月23 日,《江南晚报》以《19 省份公布养老并轨实施方案(引)计发养老金将“保底限高”》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选择公众关注的四个焦点问题一一作答。其他如二孩政策、公积金使用等,《江南晚报》均做了及时细致的解读。

近几年,雾霾成为困扰中国人民的一大难题,如何治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考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治理雾霾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改变产业结构, 而这一切均离不开媒体的舆论引导。 2015 年11 月3 日,《江南晚报》在A3 版刊登了 《新秸秆收贮体系在宜兴大显身手》,报道指出,在《无锡市“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秸秆综合利用成为未来五年的“总纲领”。 报道用具体数字反映秸秆综合利用的成绩,也指出了未来的困难。 这在舆论上既引导了无锡产业结构的调整, 也提出了无锡未来环境治理中的困难。 11 月19 日刊登的《锡城最老林荫道不消失! 》报道无锡市石门路开始改造,附近居民担心300 多株梧桐树的命运。 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得到的回答是:只“理发”不移树。 类似的用“事件新闻”引导公众行为、公共行为、社会舆论,比简单地讲大道理更令人信服。

门彻曾经提出, 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溯源、验证、完整、平衡、公正、客观、简洁、清晰、人情味及责任感;新闻价值具有及时性、冲击性、显赫性、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当下性、必要性等要素。 然而,因为我国媒体体制的原因,地方媒体很难在本地新闻中有所作为,只能炒作“异地”的突发事件,或者给本地唱赞歌、贴标签。 《江南晚报》虽然坚持“主流”,但很少有本地出彩的事件性新闻,时政报道质量有待提高。

二、“好看”的呈现:精致的版面策划,艺术化的新闻语言

在视觉文化发达的时代,报纸“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上下功夫,还必须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想方设法地把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4]。 在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阅读、视觉阅读成为阅读新主流。 面对新媒体的崛起,社会舆论纷纷唱衰报纸, 报社内部也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目前新闻创新性的实践有公共新闻、互联网新闻、数据新闻等方式,这些方式从新闻报道的动机、新闻信息传播平台、信息采集和发布方式等方面打破了传统新闻生产的‘路径依赖’”[5]。 在新闻报道数字化、图表化、可视化的大背景下,《江南晚报》不断在版面设计、新闻语言上大胆尝试,通过精致的设计、优质的内容让版面更加“好看”,从形式和内容上创新纸媒的表达方式。

(一)不断出新的传统版面语言

报纸是一种平面设计艺术, 报纸编辑使用的版面语言主要有文字、标题、图片、纹饰、色彩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报纸编辑手段不断发生变革:传统编辑手段获得新生,版面语言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计算机创新出更多的电子编辑手段,报道的数据化、可视化现象明显。 在近年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 很多媒体通过抓取核心新闻要素绘制新闻关系图, 获得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和传播效果。 在视觉文化发达的时代,“图片、视频等以其直观性、易获得性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构建和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文字语篇的地位,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6]。 报纸视觉新闻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在对抗电子文化的入侵,是对报纸合法性存在的救赎。

《江南时报 》的很多标题很有特色,它们不仅浓缩了新闻事件的精华, 而且也通过巧妙的编排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如2015 年11 月19 日封面标题《党员自己花钱奢靡享乐(引)中纪委:要管(主)》,引题分两行加底纹,主标题用特大号黑体,标题既生动简练又铿锵有力,具有非常好的震慑作用、传播效应、视觉效果。

如今是一个高速度、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读报更加强调快速和有效,因此《江南晚报》的很多标题基本上是提炼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匆忙的读者如果没有时间阅读新闻主体内容, 只要阅读标题就能够大致把握新闻的核心内容。 如《穿越太湖连接南泉雪堰(主)苏锡常南部高速常州—无锡段明年开工(副)》(11 月14 日)、《山东游客跳河失踪搜寻一天未果(主)水下暗藏的渔网成救援拦路虎,落水者生存希望渺茫(副)》(11 月18 日)、《半自动流水线和“掌上千里眼”等高科技手段都使上(引)“双11”快件增六成也没爆仓(主)》等。

11 月1 日,《江南晚报 》在 “看天下”版面用整版篇幅报道俄国客机坠毁事件,版面既浓眉大眼,也清新简洁(见图1)。 报道的主标题、副标题浓缩了新闻事件,报道用两个次级标题分析了飞机失事的原因,即“失联起飞23 分钟从雷达消失”“搜寻客机坠毁后断裂成两半”,其中“失联”“搜寻”用白色字体蓝色底纹,非常醒目。 这样的编排无疑可帮助读者对事件进行快速阅读,节省了阅读的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新闻内容的到达率。

中国有句谚语:“百闻不如一见。 ”西方也有同样的说法:“一张照片胜于写一千字。 ”过去图片仅仅是美化版面、提高传播效果的手段,今天则是报纸坚守阵地的重要武器。 报纸精选的图片要努力与文字稿配合,要使文字与图片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图片应像岛屿竖立在文字之海之中, 而不应是一叶孤舟,浮在‘海面’上。 ”[7]《江南晚报》和其他晚报一样,非常重视图片与文字的配合, 相当多的稿件都配有图片。 2015 年11 月13 日晚,法国巴黎遭遇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 11 月15 日,《江南晚报》在封面刊登新闻标题《“浪漫之都”遭遇“恐怖袭击”》,并打通A2、A3 版以《血洗巴黎史无前例》为题报道。 头版选择的大幅照片中有受伤者的惊恐和相互扶持, 体现了恐怖袭击的残酷和对巴黎人民的伤害(见图2)。 A2、A3 版的压题照片是一对恋人的相互依偎, 女伴的眼神中透露出无限恐惧和心有余悸。

从《江南晚报》的照片选择来看,外稿的新闻图片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读者能够从图片中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 但《江南晚报》关于本地新闻的报道,图片拍摄较为一般。 现代晚报都要在报摊上销售,因此报纸封面图片必须有视觉冲击力,但《江南晚报》的很多封面图片均表现平平, 没有新闻眼和视觉中心,缺乏细节特写和人物情感的捕捉。 有些图片感觉就是为了图片而图片,图片中没有细节、没有冲突、少有表情,也缺乏必要的都市气息。

(二)电脑实现的版面语言创新

“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的新闻可以利用所有的传播形式,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和图表,还有正在出现的技术比如360 度视频。 这些技术使得记者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报道模式, 不必受以前模拟媒体时代传播形式的限制。 ”[8]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出现了数字化、可视化、全景化、情境化、个性化、超媒介、互动性等特点。 就平面媒体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传统的编辑手段, 也使报纸版面语言变得更加生动。 《江南晚报》利用电脑制图技术让版面有了设计感,也让新闻有了更多的审美趣味。 如2015年11 月1 日,《江南晚报》关于俄罗斯客机坠毁事件的报道,通过计算机设计的俄机飞行路线图,非常直观地再现了飞机坠毁的全过程(见图3)。

新闻既有信息传播的功能, 也有视觉审美的功能。 新闻之美有标题之美、版面之美,有现场新闻的动感之美、新闻人物的情感之美,也有新闻文本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创造了一种经典的消息写作模式———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实际是快速交流的逻辑:及时快速表达的逻辑,也是快速接受的逻辑。 ”[9]因此,倒金字塔结构一直被新闻业内奉为圭臬。 然而,现代编辑手段创新出更多的新闻表达方式,如时间轴模式、问题线模式等。 在很多重大事件中,媒体报道不再用严谨的消息结构,而是在时间轴线上直接罗列新闻要素, 这种结构既直观也节省阅读时间,更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2015 年11月2 日,《江南晚报》报道《如何避免二孩“抢生”》,该新闻没有导语,整个新闻内容就是四个问题。 报道回答完四个问题,消息也就结束了。 这种简洁明快的报道模式显然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创新。

(三)新闻故事造就的内容之美

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认为要做好新闻必须强调“三个还原”:“一是将内容还原为新闻,二是将新闻还原为事实,三是将事实还原为事件。 ”[10]同时还应该坚持“三个深化”:“一是将事件深化为调查,二是将调查深化为策划,三是将策划深化为整合。 ”[11]日常生活是一部叙事史诗,人们每天都在生产故事、聆听故事,“故事”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 因为普通人对故事感兴趣,所以“生产故事”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标准。 “为了确保报道被人们所阅读,新闻记者必须以一种呈现个人亲历的戏剧性事件的手法进行报道。 新闻记者要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之一是:使用人们常用的词汇讲述故事。 记者通过寻找到与事件有关的人,使新闻人格化和戏剧化。 ”[12]《福布斯》杂志到我国985 高校招聘,明确提出要雇佣会写故事的编辑、记者, 同时要求他们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深度分析的能力。

《江南晚报》发挥晚报贴近读者的特长,在国内、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中强调事件报道、故事报道,即将新闻要素还原成事件、结构成故事,从而让新闻内容呈现出更多的内容之美。 中东王室是一个神秘的群体,迪拜更是世人心目中“奢侈”的代名词,那里拥有全球第一所七星级酒店、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塔,那里还有巨大的棕榈岛、世界地图岛。 2015 年11 月1 日,《江南晚报 》在A20 版刊登了 《马背上的迪拜王室 》,让读者“窥视”到迪拜王室的内幕。 2015 年9 月19日,阿联酋迪拜酋长长子谢赫·拉希德去世,报道以此为由头揭开了迪拜王室的神秘面纱。 文章开头引用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拉希德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那样英俊、富有、健康,知情人士称,拉希德生前吸食毒品,服用激素,热衷于性爱派对。 ”简短文字塑造的“人性的两面性”,立即将读者引入故事情境,为读者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悬念。 其后,报道从“【财富】王室资产达数千亿美元”“【生活】酋长花十亿美元养马”“【继承】兄终弟及不乏越级继承”“【问题】过分靠外资安全存隐患” 等四个方面对迪拜王室进行了具体解剖。 文中关于拉希德与王储擦肩而过、以高端房地产和金融业主导的“迪拜模式”、与西方大国保持安全联系的生存战略等的描写, 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东王室的生活与神话。

好的新闻报道需要有好的新闻事实, 好的新闻事实包含必要的新闻背景。 《马背上的迪拜王室》的新闻由头是拉希德的去世, 但文中主体内容则是丰富的背景材料,这就需要记者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材料积累。 “在不同层次上的人,机遇对他们的概率是不同的。 一般说,越是处于较高层次的人,机遇的概率越高。 ”[13]从《江南晚报》的稿件来看,引自国内知名媒体的稿件可读性、故事性更强,而自身采写的稿件则较为平淡。 期望《江南晚报》在今后的报道中,能够有更多的独家策划、更好的独家报道。

三、“有用”的指标:及时的新闻资讯,实用性的生活指导

在对媒体核心要素的认识上,曾经出现过“渠道为王”“内容为王”和“产品为王”等说法。 随着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逐渐从“福利性媒体”向“市场型媒体”转变,更多媒体人越来越将报纸当成产品。 吴海民认为“报纸是作为用来交换而生产的、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14]。 报纸作为产品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需要”。 《江南晚报》作为都市晚报,扎根吴文化土壤, 一方面给无锡人提供及时新鲜的新闻资讯,另一方面也给无锡人带来实用的生活指导,帮助无锡人民过好现代都市生活。

(一)及时传递新闻资讯,帮助市民生活决策

现代社会人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人们的工作、生活空间快速放大,公众的决策机会、投资机会不断增多。 《江南晚报》找准晚报的“服务”本位,通过及时的新闻资讯传播,帮助公众进行生活决策、投资决策。2015 年11 月4 日刊登的《今年无锡国外代购进口车百余辆》,记者从如何选购、如何上牌、如何维修等方面帮公众“掌掌眼”。 《人才》专版鼓励读者创新创业,《再不创业就老了》(11 月11 日) 讲述了一个女研究生创业的故事: 放弃在国企发展的机会, 自己“折腾”,在网络上做“爱宠邦”项目,让宠物交易有了保质期。11 月9 日A9 版刊登《网购“四大陷阱”,你要看清了》,在双十一购物节来临前,帮助读者擦亮一双双慧眼。 11 月12 日,《江南晚报》拿出多个版面做双十一专题,其中A4、A5 版打通策划了一篇重头稿件:《双11 从全民疯抢到理性冷静》。 文章内容依然以信息报道为主,但标题明显有理性引导的倾向。 如果该期报道能够从经济学、社会学、互联网金融等方面有思想地策划,报道效果可能会更好。

投资理财是当今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提供投资决策咨询是都市类报纸的重要任务。 《江南晚报》以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国内资本市场,不失时机地为无锡市民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如2015 年10月24 日央行推出降准、降息“双降”政策,这是2015年央行第5 次降息,“利息似乎低到了 ‘地板价’”。2015 年11 月3 日,《江南晚报》A4 版刊登《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如何理财》,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双降 ’ 后市民对投资的信心似乎有些飘忽不定,有市民从银行将储蓄搬出去,有市民不知道该买理财产品还是该投股市”。 对此,“银行理财专家建议,今年不要刻意去追求收益、 增值, 关键以求稳为主。 ”该报道中记者消息来源不够明确,只是“记者了解到”;理财专家也没有具体的姓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新闻的可信度。 期望以后记者要更加重视决策咨询类报道的消息来源问题。 11 月11 日,《江南晚报 》还出现了一篇广告 “新闻”———《刷光大银行卡各种优惠多多》, 期望以后报社要明确打出“广告”字样。

(二)创办各类文化专刊,构建精彩城市生活

美国报人普利策一生追求让报人有地位、 有品质,因此,他捐款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办新闻学院,目的是让媒体记者有教养、有尊严。 都市报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因此,都市报理应在城市人文精神建构方面发挥更多的信息服务和舆论导向作用。 《江南晚报》办有多个文化专刊,通过一些有品位、有价值的文化报道,提升无锡人的精神气质,构建无锡人的城市生活。 《江南晚报》创办的都市杂志《人文》从版面设计、 图片配置和文章选择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吴文化细腻、优雅和小康的特点。 《人文》包括读城、影像、方言、二月泉(副刊)等专版。 “读城”版通过挖掘无锡历史文化故事,帮助无锡书写“人文历史”(见图4)。

如11 月29 日该版刊登 《江南处处皆春申》,讲述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封吴十年中在无锡治水筑路的故事,文章通过关于春申君历史景点的考证,增添了无锡城市的文化内涵。 “影像”版用图像波的方式反映无锡人日常的城市生活。 11 月22 日,《丰收的田野》 压题照片视野广阔, 再现了乡村秋收的热闹景象。 这样的场景是城市化后,不可多得的乡村记忆。11 月29 日,“影像”版通过一组瑜伽照片,让读者体会《融合在大自然之中》的豪爽。 “方言”是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 因为语言随时代变化也在快速演变,所以,《江南晚报》对无锡方言、民谣的记录,实际上是在记录、 拯救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是《人文》杂志让无锡城市多了一个文化符号。

《人文》杂志的文学副刊“二月泉”分心情、文学、逸事、书苑、美文、市井等板块,用艺术性的方式建构了无锡人的精神空间。 如果细读其中的文字,品味文字背后的内涵, 我们会发现它的味道要胜于当地的“新闻报道”。 正是这些艺术化的文字,让域外的读者对无锡有了更多的遐想。 其他还有《江南艺坊》关于紫砂、书画、收藏的报道和介绍,既有艺术情调,也有市场回报。

最难租房季北京,北京! 篇11

北漂7年,第9次搬家,闻西遭遇了史上最难相房季。

闻西不想折腾。第一次搬家是从地下室迁出,之后是因为房东卖房、换工作后离地铁太远等种种原因。这是住了近3年、时间最长的一次,可唯有这次是因为房租涨得实在太离谱。

“新国五条”细则实施后,房屋相金持续高涨,又加之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时至7月,租房需求继续暴涨。东三环小两居每月5000多元其实不算天价。不过,从3700元突然涨到5000元,低性价比、普通装修以及房东老太太周扒皮一样的语气,令闻西和同学下定了决心。

于是,炎热酷暑的盛夏多了两个奔波看房的姑娘。

闻西迈进各个中介的大门去问询,也在网络上广撒网,到58同城、赶集网、豆瓣网、好租网、久久租房网,甚至是大学的社区、论坛都去翻寻租房信息,然后顶着烈日或者摸着黑到处看房。

面对频频被炒作起来的离谱价格加上一个月房租的中介费,两个姑娘想认了。可看来看去,她们发觉,中介手里的房子大约分两种,要么极为破旧,要么价格昂贵。

整租的房子几乎90%以上都在中介手中,网络上也是。各类租房网上,有一些房子看起来似乎性价比不错且附有照片,但慢慢闻西发现那些描述、照片大多虚假。一些明显不符合时下房价,有的当闻西打电话问询房子是否如图一样时对方回答,照片是同事帮忙上传的不一定是真的。

还有些不需要中介费的非个人代理公司,虽然闻西心里没谱但也不放过,通过他们也看了几套,看来看去发现代理公司手里的好房子也少之又少。

闻西当然希望能不通过中介租房。两个姑娘也跑到一些小区各路熟人非熟人去询问,楼上有家房子在装修,她们甚至也上去查看了好几番,在便利店买水的工夫,闻西也要抓住机会打听一番。

可是,渠道不畅,好房子——那种房东通过熟人出租的房子不知道在哪里,而房东亲自发帖租房的且性价比高的房子是要“秒杀”的。

有着丰富租房经验的闻西深知“秒杀”的重要性。网上有很多冒充个人的中介,她也练就了火眼金睛,往往判断出哪套房子大约值得去看,就迅速联系打电话联系立马“杀”过去,但这一切依然要靠机缘。

各类搜寻中深觉气恼,不断失望的希望里持续折腾。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刷新、刷新,再刷新;打听、打听,再打听;掺杂着一趟趟跑中介……看房跑断腿。两个姑娘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继续5000元续租现住的这套。

两个姑娘还算幸运,最后,闻西“秒”到了一套中意的房子,而且是直接和房东签合同,省了一笔中介费。

看上那套房那会儿已很晚,原房客还在,闻西给房东电话说要定下来。第二天是周一,于是,晚上9点多两个姑娘就近找了个肯德基解决晚饭然后等房东去打印合同过来签约。那一天天气闷热得如蒸笼覆盖,回家时地铁已经停运,闻西对那种疲惫得拧出水来的感觉印象深刻。

闻西这个北漂的剩女真的累了,有了想撤离的念头。眼下她期望住到脱离单身或者哪天真的离开北京。否则,再也不搬家。

在北京,合租混租是常态,闻西庆幸自己是与好友兼高中同学一起在面对。从前不觉得折腾的苦,如今恍然已逼近而立,各种感觉才更重。

这就是北京。

北京晚报论文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 并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课教学力求体现课标精神,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激发学生情感,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二、教学内容

《北京亮起来了》是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分2课时教学, 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读准、记牢本课15个二类字, 写好10个一类字。初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后作业: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抄写在积累本上。

三、学情分析

课前, 让学生查找关于北京的资料, 拍一些北京的夜景照片或录像。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逐步提高, 词汇量在逐渐丰富, 他们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 因此, 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搜集北京夜景的图片, 录制、编辑北京夜景的短片, 制作演示课件。制作课文中景点名称卡片。

五、本课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幕、临”等15个生字。认真写好词语“辉煌”。

2. 在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含义, 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初步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 借助录像、图片, 通过朗读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 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点

1. 认真写好词语“辉煌”。

2. 理解文中词语。

3.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

六、教学过程

(一) 读写词语, 感知美

师:上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了《北京亮起来了》。在初读课文后, 夜晚的北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

生:灯多, 色彩多;灯光耀眼, 北京很亮。

师: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生动优美的词句, 才使你感到北京特别美丽。上节课, 我们积累了一些词语, 谁能读读你积累的词语?

生: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一幢幢、一束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积累的文中词语, 达到复习生字导入新课的目的, 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师: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词语, 读一读, 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词语“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等。)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灯光很亮的。

师 (小结) :积累词语时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或特点进行归类整理, 这样便于我们日常应用。

(设计意图:在复习词语时, 教师教学生归类整理词语的方法。如把描写灯光的词语归一类, 或者把一束束、一幢幢这样的叠词归一类。)

师:“辉煌”这个词语要求同学们能够书写。下面请先观察它的结构, 说说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课件“辉煌”两字变大, 并出现两字的辅助线和结构图。)

生:“辉”左高右低, “煌”左窄右宽。

师 (小结) :今天, 老师用加辅助线、画结构图的方法, 使同学们了解了字的结构特点。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观察字的结构。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 之后让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结果, 反馈并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结果, 目的是让全班学生讨论书写不规范的笔画和结构。学生对照范字比较, 总结自己书写中的问题, 并独立修改。)

(二) 品读课文, 体会美

1.理解、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文中的好词佳句真像那华美的灯饰一样, 使课文也亮起来了。下面, 就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灯的海洋又是怎样的?

生:灯很多,连成一片,就像海洋一样。

师:这么多的灯,每一盏都放着耀眼的光芒,连成一片,就形成了“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出示一组北京夜景图片。见图1。)

师:在看过“灯海”后, 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北京夜晚的实景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在这里, 学生看到了灯火辉煌的场景,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带着对夜景的想象, 带着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师:作者不仅告诉我们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还对不同地方的灯光进行了描述。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用括弧画出文中介绍的景点。

(设计意图:教师向学生渗透画批的方法。)

师: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点?

学生一边说景点名称, 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画北京城位置图, 并将印有景点名称的卡片贴在图中。

(1) 夜晚的长安街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 作者是按一定顺序介绍景点的。那么就让我们跟随作者, 一起浏览第一处景观——夜晚的长安街。

师:文中哪些词语表达长安街亮起来了?

生:灯光闪烁、彩灯勾画……

师:作者用一句话描写了“灯光闪烁”, 即“川流不息的汽车, 灯光闪烁, 像银河从天而降”。

师: (出示银河的图片) 这就是银河, 无数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构成了银河。 (运用多媒体播放长安街上车灯的录像) 看, 长安街上闪烁的车灯像银河中流动的星星。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银河图片与长安街动态的车灯录像, 使学生理解夜色中车灯闪烁的情景与银河中星光闪烁的情景是多么相似, 借此突破教学难点。)

师:我们平日都用彩笔来画画儿, 而作者却以黑色的夜幕为背景, 用彩灯作画笔, 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运用多媒体播放录像, 有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

师:从彩灯勾画的轮廓中,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建筑?

学生看录像联系实际, 说出各建筑物的名称。

(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夜幕中熟悉的建筑物轮廓时, 不需要教师用更多语言去讲解和描述, 学生自然就能理解“彩灯勾画”的含义。)

(2) 环形路

师:下面, 我们将要游览环行路了, 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夜色中的环形路的?

生:环形路上,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师:谁能把句子中的“犹如”换个词, 表达这句话的含意。

生:一座座立交桥好像道道彩虹。

生:一座座立交桥仿佛道道彩虹。

(设计意图:用换词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好方式。)

师:将此句话改为“一座立交桥犹如一道彩虹”好吗?

生:不好, 因为“一座座”表示有很多座桥, 像很多道彩虹。“一座立交桥犹如一道彩虹”只说一座桥像一道彩虹。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文章语言的精妙, 用词的恰当。)

(3) 商业街

师:我们再去游览北京著名的商业街王府井、西单。每当夜幕降临,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也亮起来了。 (课件出示句子:“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 明亮的橱窗, 绚丽多彩的广告,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师:你们想看看过去的商业街吗? (课件出示图片:旧的商业街)

师:没有绚丽多彩的广告、也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有的只是破旧的楼房和窄窄的街道, 一到夜晚, 商业街便没有了人。而现在的商业街…… (课件出示图片:明亮的橱窗、现在夜晚的商业街)

师:你能够用什么词语形容新老商业街的变化?

生:“旧”和“新”。

生:“冷清”和“繁华”。

师:文中有个词语表达了你们现在的感受, 快找一找。

生:焕然一新。

师:请同学们带着“焕然一新”的喜悦情绪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实景照片对比, 让学生了解西单商业街的发展变化, 使学生复习反义词知识, 帮助他们理解词语“焕然一新”。)

(4) 故宫

师:“一束束灯光照着她, 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 银光闪闪, 十分动人。”作者为什么用人称“她”来描写故宫?

生:少女很美, 故宫也像少女一样美。

师 (出示故宫夜景图片, 图2) :长长的城墙就像少女的长裙, 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就像是少女在梳妆。

(三) 回顾课文, 欣赏美

师:老师录了一段影片, 是夜幕下北京城的美景, 名字叫《北京亮起来了》。我想请同学们给影片配上解说词。

师:要想配好解说词, 首先要把想解说的内容背下来。在播放录像时, 如果遇到你喜欢的部分, 就试着背诵出来, 背不下来的同学也可以读。 (播放全文录像。)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 事先编辑短片, 引导学生背诵全文。在画面的提示下, 绝大多数学生能轻松地背诵全文。)

(四) 课后作业

(略)

设计思路

以游览北京的形式去学习课文, 让学习变成有趣的旅游活动, 是教授“写景”类课文的好方法。本课, 我设计了旅游路线图, 带领学生游历夜色中的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等景点, 使教学活动成为了一次实践活动。

借助信息技术, 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词语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边想像边阅读, 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好方式。如学生对“川流不息的汽车, 灯光闪烁, 像银河从天而降”一句难以理解, 我出示银河图片,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形象, 再播放长安街车灯闪烁的录像, 让学生体会每盏车灯犹如一颗灿烂的星星。当学生入情入境后, 自然能体味作者比喻的恰当, 理解句子的含义。我则抓住学生感悟的瞬间, 让学生边想象边阅读, 大大提升了阅读情感。

上一篇:流互感器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