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价

2024-10-03

北京房价(精选10篇)

北京房价 篇1

距2010年4月17日国十条出台至今已有一年有余, 距今年2月16日北京楼市调控细则出台至今, 也已逾百日。在限购、限贷、限外等一系列“严控需求”政策的影响下, 北京楼市成交量出现了大幅萎缩, 虽然近期中高端住宅成交量有小幅反弹, 但是北京楼市住宅的整体成交量仍徘徊于较低的水平。虽然目前北京的房价从总体来看仍然没有丝毫的松动, 但是楼市成交量的持续低迷, 以及在持续加码的一系列楼市宏观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影响下, 北京局部区域, 尤其是像通州、顺义等远郊区县的房价已经呈现出下跌迹象, 北京的房价遭遇到了自去年中旬以来最大的下行压力, 人们对后市房价下跌的预期也几乎达到了顶点。

新房市场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分析表示, 5月中旬北京一手住宅供应量为5230套, 环比上旬上涨221.0%, 6月份, 北京还将有近40个左右的楼盘相继入市, 房源供应的井喷势必对后市成交形成一定利好。随着供应进入实质性放量阶段, 需求阶段式跟进, 成交量将逐步回涨企稳, 成交均价也会有小幅回落, 预计在10%-15%之间。

远郊区县新房价格已现松动

打折优惠促顺义新盘热销。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1年1-4月顺义区新建商品住宅几乎没有新增供应, 成交套数为2542套;成交均价为11630元/平米, 环比下降31%;供销比高达到1∶150, 市场成交以消化待售为主 (详见图表2) 。在如此悬殊的供销比的前提之下能实现成交, 主要是房价下降的功劳, 调研顺义区后沙峪、马坡等地的项目发现, 多数在售项目已经开始打折, 或通过赠送花园、露台、车位等方式变相打折, 切实降价促销迎合了需求的市场预期, 从而加速了待售量的消化。

数据来源: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

存量突破2万套, 通州房价或将成为压倒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 今年5月北京市商品住宅待售量达到1134万平米, 同比增长6.7%。而具体到各区域来看, 北京各主城区基本呈现待售量下降的态势, 增长的待售量主要集中在通州、大兴、房山等近期热点区域, 待售商品住宅面积同比去年5月分别增长了50.8%、62.9%和33.6%。针对待售量增长的上述三个区域, 进一步结合成交数据可发现, 今年1至4月, 大兴、房山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长了7.4%和55%, 而通州则大幅减少了67.1%。通州楼市在近年来的轮番炒作后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过饱和态势, 其长达两年半的销售周转速率已经严重超出了市场正常水平, 在接下来一个时期除极少数优质楼盘外, 多数项目将面临较大的销售困难。在市场压力下, 通州楼市已经处在降价促销前夜, 通州或将成为北京楼市首先出现价格实质性下降的区域。

二手房市场

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 5月份以来二手房源登记量环比上月同期上涨了26%, 其中有近47%的房源业主主动调低了房屋报价, 每平方米的降价幅度在500~10000元不等, 据统计, 1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房源和交通不是十分便利的远郊区县的房源降价幅度较为明显。

五环以外的北苑、回龙观、天通苑、大兴、通州果园和梨园等区域出现了较多价格松动的二手房源;四环以内的城市核心区域, 崇文门、方庄、马连道等区域也出现了不少降价房源。降价幅度一般在5%~10%左右。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 虽然目前二手房市场上降价幅度超过20%的房源还仅是个例, 但是部分二手房价格开始松动的态势已不可更改。房贷门槛的不断提高, 利息的不断提升, 以及未来进一步加息预期的增强, 面对高昂的房贷成本, 购房人更加偏向于中低总价的中小户型房源, 120平米以上, 尤其是15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房源, 由于总价较高, 二手房市场上对大户型房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少, 需求的持续减少, 将促使这部分业主重新调整房屋报价, 使价格下调至更加合理的区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改善型购房者逐步结束观望出手购房, 这部分购房人在置业升级过程中以小换大、以远换近的购房需求也将增加城市外围区域, 以及城市核心区域优质低总价中小户型房源的供应。

5月份, 随着新房市场开盘量的持续增加, 保障房供应逐渐迎来高峰, 受其影响, 二手房市场的降价房源还将进一步增加, 全市的二手房均价也有望稳中有降。

楼市调控仍面临通货膨胀之忧

从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来看, 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 与去年同期相比, 住宅投资增长38.6%, 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24.4%, 住宅竣工面积增长13.8%, 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从5月中下旬的开盘情况, 以及6月份即将开盘的情况来看, 北京住宅市场的供应是十分充足的。这表明房地产住宅市场将有充足的市场供应来满足人们的购房需求, 这是可喜的一面。

但是, 4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 5月份的CPI还有可能再创新高, 这表明我们目前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受此影响, 使得房地产市场依旧面临着投资避险型购房需求不断增长的压力, 这是楼市调控中值得担忧的一面。

对此,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建议, 在加大普通商品房和各类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同时, 尽可能开拓更广阔的投资渠道, 尤其是保值避险型的投资产品, 满足人们保值避险的需求, 从而避免因为通货膨胀的压力, 而导致的人们保值避险型需求集中在房地产市场爆发。

北京房价 篇2

[微博]表示,北京发布自住型商品住房文件,其准入门槛明显低于经适房,且供应量巨大。必定冲击明年北京房价,有望稳住房价。

北京今日发布《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今后将加快发展自住型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销售均价比同时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低30%左右。

对此,杨红旭评论认为,北京发布自住型商品住房文件。玩创新,将原来的“限价房”,现在换成了“自住型商品住房”,实质仍是经济适用房,但其准入门槛明显低于经适房,且供应量巨大。必定冲击明年北京房价,有望稳住房价。

北京房价跳水的信号 篇3

在任何有关降价的新闻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房子降价。如果降价的幅度被称作“跳水”,谁不为之心动?近日媒体传出“北京房价集体跳水”的新闻,就特别引人注意。虽然“跳水100多万元”的“降价房”与绝大多数消费者无关,但人们最关心的是,北京二手房价的跳水是不是打响了全国房价大降的信号。

房地产市场的此轮下行已持续半年有余。但总体来看,主要是成交量持续下调,而房价整体仍在高位运行。但是,就像开发商所言:“房价还没怎么跌,地方政府比我们还着急”。近日,南宁、无锡、杭州等多个地区纷纷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此次北京和上海房价跳水,是房地产的“熊市”已露端倪了吗?还是让救市变得刻不容缓的噱头?

房价跳水百万无人问津

“五一”,对于楼市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关键时点。过去多年“五一”楼市甚为火爆,使其成为窥视一年楼市走向、房价涨跌的小小风向标。

北京楼市“五一”黄金周在寂静中度过。“东三环双井合生国际137平方米三居,市价750万元,现在600万元急售。”房屋总价直接跳水100多万元,房屋还是无人问津。

北京二手房已出现滞销。“我本人在2013年也在卖一套房子,100平方米的房子,就卖不掉。”万科副总裁毛大庆“五一”前夕在一次内部交流会上透露,“现在是越等越卖不掉,经纪人让我降价,我告诉经纪人,我是以成本价卖的,都没计算利息,结局就是我不卖了,收租金。”

相关数据统计,北京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

在二手房价格跳水的影响下,北京一手房市场发生分化。调查发现,在资金压力下部分楼盘通过打折的方式“以价换量”,而另外一部分不愿让利的楼盘却面临无法定价的局面。

合生国际,位于东三环内,该区域每平方米均价都在5万元以上,只是目前有价无市。“相比而言,这个137平方米的房子是目前降价幅度最大的,但还是没有人来买。”该中介都不记得打了多少个电话,也没有推销出这套房子。

四环外的房子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去年年底,位于管庄的远洋新悦,81平方米要价260万元,业主负责税费。“当时钱都准备好了,最后房主临时决定放到今年再卖,想再涨价。”如今,王先生庆幸当初房主反悔。

目前,这套房子叫价250万元,房主承担税费,但还是没有人来买。“像这样直接降价10万元以上的二手房已经开始普遍。”我爱我家一门店经理介绍。

统计数据显示,二手房价格也已经从去年12月以来连续4个月阴跌了。中原、链家、我爱我家等大型中介机构调查,有多套房的业主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担心未来房价会掉头。

目前北京楼市观望情绪浓郁。根据中原地产的数据,至4月27日,4月北京二手房成交6317套,环比下降18.2%。这是接近最近6年以来的最差纪录。

在二手房影响下,一手房市场出现了分化。由住总万科橙率先降价开盘售人市,位于通州的东亚印象台湖紧随其后。东亚印象台湖将二期住宅人市价格从预期的2.6万元,平方米调整为2.2万元,平方米起,且产品由原先预期中的毛坯调整为精装修。

同样是万科的楼盘,位于通州太湖的中粮万科公园在去年年底造势时曾将价格预定在30000到32000元/平方米,目前价格则为26000元/平方米。包括万科,多个新开盘项目,都加大了推盘力度。同时,变相降价也已经拉开。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目前企业集中在此时推盘抢先入市,还能争取一部分客户,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窗口,下半年市场依然还没有好转,开发商就只能通过低价甚至降价来换量。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目前北京楼市释放长效调控政策信号、银行信贷持续收紧,购房者实际购买力正在下降,市场供需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未来房企不得不选择舍价换量。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上半年价格已经基本停滞。“房企选择了以价换量。”统计显示,2014年4月,中国城市住房(一手房)价格288指数为1098.3点,较上月下降0.3点,环比微跌0.02%,同比上涨6.90%,全国一手房价格指数自2012年7月以来连续21个月上升后首次出现下跌。

上海降价现象开始蔓延

4月的长三角房地产市场,降价像是卷入了一场传染式的蔓延。多名房产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根据样本价位比较,境内房价最稳定的区域之一上海,近期亦有松动的趋势。

“以前业主报价,普遍会随着时间提价,而且议价空间很小。但现在不但可以议价了,一些房源,还可以每平米降个几十元。”传家房产中介机构的资深顾问建英说这实质上就是降价。该现象的出现,分水岭是马年春节。

建英根据自己在上海市场房地产中介领域从业16年的观察发现,降价形成的逻辑是,開发商融资压力增加,一手楼盘首先开始降价,二手房市场紧跟其后。

不仅是零散的二手房源,一些机构也开始将储备的大量房源出手了。比如长宁区某社区的整幢房产,共计120套住宅,2万多平方米,挂牌价格为4.94多亿元。但至今仍无人问津。

知情人士介绍,一些地产商的锐气,显然被陆续抽紧的融资链耗得差不多了。一方面,融资压力加重,利润也在大幅削减,抓紧推盘成了他们资金链运营生死存亡的一道关卡。

加速推盘背后是开发贷、个人房贷的收紧。事实上,银行系统对开发环节融资已连续数年保持收紧。部分开发商从银行系统转走其他通道融资,挺过开发环节,但是,随着个人房贷优惠利率取消,加强相关审核,其资金回笼的销售通道,又被限制。

但是,即便资金流并不顺畅,开发商还在想办法投入更多资金到土地市场“托市”。“在开发的同时,我们基本又会投入资金启动土地储备。”一位开发商称,“这像是一个套子,一头紧缩,另一头却在膨胀。”

实际上,由于融资压力增强,一些机构对房地产循环开发投资也开始削减。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区域内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28.59亿元,增幅同比回落了12.6个百分点。

房价拐点将至?

今年以来,杭州打响楼市降价第一枪后,许多城市都纷纷跟进,房价接连下调。但一线城市貌似岿然不动,特别是北京、上海的房价依然坚挺。这使得许多分析人士认为,降价潮不会波及一线城市。然而,“五一”期间北京上海房价双双下跌也许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全国房价走势的风向标,或许标志着房价拐点已经来临。

财经评论员余丰慧撰文表示,看房价走势,必须分析本届政府的系列经济政策精髓。政府多次表态不再依靠短期刺激政策。否则,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房价上涨的大投资和放水货币基础已经彻底坍塌,4月份起金融机构已经进一步收紧房贷,卡死流动性,房价不降都难。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多年来房价暴涨主要原因是吃“货币信贷伟哥”太多。一旦停用,药效就会慢慢失效。

眼下铜陵、南宁、无锡、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或放松调控,或采取部分刺激举措的行为,仍是高度敏感,备受关注,且无一例外地被市场解读为“救市”信号。

专家认为,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制,本身无可厚非,从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来看,也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纯粹为了“救市”而出台刺激政策,则大可不必,也有悖于楼市调控的初衷。

余丰慧认为,对于楼市,关键在于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不要去乱摸。对现有调控政策既不匆忙调整,也不需要进行任何加码。在此基础上,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引导房价走势。政府一定要保护好市场机制自动自发形成的买方市场和房价向下的市场预期,只有房价回归理性,才能消除经济金融风险隐患,调整好结构,稳健良性发展。

聪明的开发商要清醒认识到,这一轮房地产非政策性调控的萧条,有可能会带来房地产长时间处在难以反弹的局面。正确选择应该是尽快去库存化降价销售,坚持现金为王的理念,才能争取主动。

(本刊据《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京华时报》综合整理)

北京房价 篇4

关键词:挤出效应,高房价,房价收入比

前言

西方经济学理论上习惯把住房归结到投资下, 而现实生活中住房支出又具有消费的性质。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居民住房支出的增加将降低其他消费需求的支出水平。房价不合理的高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严重脱节, 大大抑制了消费水平的增加。本文通过研究北京居民住房支出与消费支出的关系验证北京市高房价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挤出效应。

一、北京高房价成因分析

(一) 供求严重不平衡。

首先, 我们把对商品房的需求简单地分为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 这样居住需求就只包含所说的刚性需求, 这部分需求不会因为价格的提高而消失, 过高的房价只会暂时抑制部分低收入者的需求。在土地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居高不下形成的供求不平衡提高了北京的房价上涨趋势;其次, 投机需求对于推高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价格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特点外资大量涌入国内, 大量外资投机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最后, 在国内保障体系的不完备和金融体制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 房地产市场成为国内资金的最佳选择。

(二) 土地供应不足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本身供给就存在缺乏弹性的特点, 而在我国土地供应一般由地方政府控制, 这样就形成了供给的畸形。政府出让土地后, 开发商为了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经常又出现囤地的现象, 加剧了商品房市场的供不应求现象。

(三) 房地产的垄断经营。

相比较购房消费者而言, 各地房地产生产商实质上已经形成了市场上的卖方垄断。在土地高出让成本和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房地产商倾向于达成垄断势力集团。开发商不仅对出售的商品房形成高价格垄断, 而且干预房屋租赁市场, 使得刚性需求下没有能力购买房屋的消费者承担高额的租房成本。

二、预期

预期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北京市高房价的形成过程中甚至是推波助澜的。一方面居民住房刚性需求在已经形成的上涨预期里被释放, 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形成更大压力;另一方面投机需求在上涨预期的有利可图情况下增加, 使投机者对北京房地产市场更加青睐。

三、双向挤出效应理论分析

(一) 理论分析中相关变量的选取。

在研究居民住房支出影响消费水平时, 选取的理论分析基础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这主要源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中的永久收入或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财产性收入在北京市居民购置房产时并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考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并不能够立刻转化为居民收入, 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国五条”提高了交易成本。存在一套住房的家庭, 即使房价上涨到很高程度, 由于居住习惯、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和其他社会因素影响, 并不能导致居民出售自有住房获得收入。因此, 转换另一套房产的交易成本会很高, 以至于居民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轻易变卖自有住房。不考虑永久收入的原因在于新的调控措施下居民购置房产多用于自住而非投机需求, 而不论是全额付款还是分期购房居民都会受到流动性限制, 由于居民的有限理性并不能准确预期永久收入, 甚至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下扭曲了人们的预期, 造成永久收入并不可靠的结论。如果是全额付款购房自然这部分支出占据居民绝大部分可支配收入, 必然造成相应的消费支出挤出, 而由于受到流动性限制永久收入并不能填补现时的贷款压力, 也不能避免由此造成的消费挤出效应。

(二) 双向挤出效应的定义。

通常的挤出效应只是研究一项经济活动的当期的挤出效应, 而忽视了对经济作用的前期和后期的双向挤出效应, 在高房价对消费者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中如果只研究当期挤出效应, 则消费者的挤出效应被严重缩小, 导致的结果就是严重偏离现实经济实际。消费者的经济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消费的长期低迷对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认为, 房价过高对于居民消费消费水平的挤出效应是双向的, 不仅仅是当期的挤出, 而且是前向挤出和后向挤出的。假设当期为T时期, 则前一期消费时间为T-1时期 (广义上也将T-1期视为消费者消费支出受到消费者住房支出影响的前几期) , 后一期消费为T+1期 (广义上也将T+1期视为消费者的消费受到T期住房支出影响的后几期) 。

1、T-1时期的挤出效应的作用机理来源于消费的理性预期。

理性的消费者对于自己的住房支出将会依据以往的房地产市场房价做出相应的预测, 理性的消费者将在购房支出的前几年进行储蓄, 除去为购房的储蓄剩下的部分中预防性储蓄占据大部分, 预防性储蓄根据其特点并不能直接形成消费, 这种储蓄不仅是为完成跨时期消费而储蓄, 更是为以后各时期临时性支出和意外支出而做的准备。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储蓄意味着消费者要减少消费, 这样较高的房价通过提前储蓄的形式对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形成了前向挤出效应。

2、T+1时期的挤出效应作用机理源于流动性限制。

首先, 全额付款型消费者在储蓄达到一定规模且住房需求迫切时进行了购房活动, 这意味着消费者将缺乏必要的资金用于其他消费活动, 而且在购房活动发生后的住房装修等隐性房价也开始发挥作用, 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其次, 选择分期付款的消费者显示出挤出效应更强的冲击效果。消费者首先要完成高额的首付款, 然后在较高的住房贷款压力下签订长期分期付款合同。分期付款在长期利率的条件下造成高于全款购房的事实, 并且分期付款的签订意味着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部分剔除, 显然这必将导致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减少, 产生长期的后向挤出效应。高房价下分期付款导致的后向挤出效应更加严重也源于消费对经济的影响, 消费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受限, 具体在我国表现为内需不足。内需不足甚至是消费需求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进而加重购房者还款压力及可支配收入水平, 从而形成消费降低与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恶性循环。

3、双向挤出效应从整体上降低了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随可支配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但在购房支出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到很低的水平之上, 加上部分分期购房者长期的贷款压力影响, 理性的消费者不得不改变其消费计划甚至是消费习惯, 这样在长期中降低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四、双向挤出效应对经济的影响

(一) 经济发展畸形。

高房价产生的双向挤出效应导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下降, 在我国首要的表现就是内需不足。目前, 按照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看, 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内部需求, 居民的消费需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的双向挤出效应造成内需不足, 使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 反过来经济的不景气又会对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进一步降低居民消费,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 社会的不公平分配现象加重。

房地产市场的高价格造成的社会不公平再分配不仅指物质财富的不公平, 也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的不公平再分配, 最终的结果就是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首先过高的房价实际上在执行着新一轮的财富再分配。

对于其他社会公共资源的不公平再分配也不容忽视。一般认为, 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过高的房价压力下, 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受到购房支出的影响而降低, 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加上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导致了工薪阶层在劳动力再生产上的劣势更加明显了。一方面工薪阶层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受流动性约束无法为自己或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即使工薪阶层有决心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条件, 由于北京市教育资源与住房市场的特殊结合现状, 作为稀缺资源的学区房价格也成为工薪阶层购买的障碍。这种公共资源的不公平再分配更加剧了贫困传递的轨迹, 形成低收入陷阱。

五、结论和建议

以绝对收入假说和预期理论分析的结果显示, 北京市高房价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而且这种挤出是双向的。高房价挤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生活消费的那部分必须指出, 造成居民生活质量下降。住房价格上涨预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情况。过高的房价不仅对居民经济生活造成影响, 而且极大地造成了其他方面的社会不公平, 如教育、医疗不公等。

对于这种社会不公, 政府必须做出有效对策。首先, 供求不均衡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 政府必须采取高度重视。对于商品房和保障房供应必须增加,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提高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打击投机房地产的各种行为, 规范房地产中介的各种变相违规, 达到政策的有效执行;其次, 居民消费水平的被挤出在很大程度上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关,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者居民收入, 政府必须强化收入二次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创新更加公平的收入二次分配方式;最后, 必须高度重视预期的作用, 引导市场建立正常的价格预期, 合理的房地产价格预期将会对房价的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莉亚, 苏毅.海房地产价格的合理性研究[J].经济学 (季刊) , 2005 (上) .

[2]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 2009.2.

[3]朱国林, 范建勇, 严燕.中国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 2002.5.

[4]王斌, 高波.房价上涨与我国居民福利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 2008.1.

[5]万宏伟, 唐建伟.资产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J].消费经济, 2003.6.

[6]曹振良等.房地产经济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北京房价 篇5

北京市近十年来各环商品住宅房价、年人均收入及GDP信息表

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二环 11060.2 11917.3 13869.6 17342.1 19940.3 25790.1 32110.7 32155.8 35364.6 46903.1 52655.2

三环 12792.5 13500.5 15221.7 16264.2 18231.1 23554.2 27698.0 29466.1 36502.6 35538.3 39842.0

四环 8600.4 8768.2 10108.0 13466.3 14914.3 19591.3 22501.9 25408.5 24393.3 27539.5 31061.4

五环 7388.7 7748.0 8431.7 9448.0 11147.2 14987.8 17122.5 16458.1 18082.1 22918.4 24967.7

年平均工资(元)GDP(亿元)

20728 20405 28348 32808 36097 39867 44715 48444 50415 56061 61386

4315 5007 6033 6970 8118 9847 11115 12153 14114 16252 17801

从2002年到2012年北京市大宗商品(石油,大米价格,钢材)的价格变化表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石油价格(元/桶)大米价格(元/斤)钢材价格(元/吨)

328.4

364.04 400.67 454.6 548.5 574.7 668 718.38 824 911.34 936.3

1.08 2.85 2.4 2.16 4.2 4.335 4.05 4.5 4.62 5.1 5.7

北京的房价还会涨 篇6

任志强:我现在职务多着呢。第一个职务,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主席副会长。还有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本届阿拉善会长,是中国最大的NGO环保组织。

一年我大概要90天的时间忙活这事儿(指阿拉善的事),又种树又爬山,我十一爬了4公里山,2900多米海拔,还感冒了,融了400多万元,感冒也值了。阿拉善这个活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也准备大力宣扬,10月7号在西安开会员大会,修改章程,也很热闹,省里面很重视,西安片区的会员也很积极,要在秦岭种1万棵树,所以阿拉善是我至少这一届的重要工作。明年年底换届,最少要发展200个会员,忽悠半天只有100个,公益不像你们想的那么简单,除了掏钱还要掏时间。我们各种活动参加都是自费的,我们AA制,公益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

另外,读书会的院长、金融博物馆书院院长,官不大,还要自己掏钱。去年我捐了45万元,我把拍卖时间的钱捐了。三个博物馆,北京天津苏州,一个月有好几次活动,还得搅和,其中北京就两次。这个月是科斯先生的助手,他24号下午到金融博物馆,讲罗马人的故事。

忙的一塌糊涂,今年公益和社会时间占到了2/3。所以社会活动还没有截止,但不是我的正式工作。退休是两个概念,第一次退休是国有企业的官方职务,现在是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性职务,剩下的都跟经营性无关了,不对股民负责了。

问:怎么看郁亮的“白银时代”理论?

任志强:中国叫房地产金融,外国叫金融房地产,大部分上市的是基金公司,而不是企业。

美国是基金持有物业占大量,而不是以开发为主,中国一定要转移开发模式才行,如果这个行业还不断有人投资,还有较大的产量,她就是黄金(时代)。(我预计中国房地产的投资)还有200多亿元的总量的增加,(这个投资过程)还有15年左右,每年还有部分的折旧,这是持续的过程,不一定年年有30%-50%的增长,数量增长会下降,但金额增长会上升。

我不觉得用“黄金”和“白银”来比喻恰当。从发展阶段来说,如果别的企业的利润额高了,肯定转做其他行业了。我最不赞成万科,一边喊着不行,一边加大投资去搅和。

问:说说房价吧。

任志强:又来让我说北京房价,说了20年,多没意思。

中央政府在北京,北京永远是先锋。所以北京只能用高铁拼命往外扩,疏散一部分人口和居住权利。但是你看最高价格呢,最近批的孙河12万元,意味着价格是随着市场的价格在走,而不是保障性住房。就自主型商品房来说,北京市政府的做法是最不市场化的做法,是违背市场化的财富再分配。

问:“任大炮”这个称呼是否还会存在?

任志强:是不是“大炮”,是你们封的,我自己从来没说过。

问:有没有遗憾?

任志强:遗憾就是没多生几个孩子,我尤其嫉妒公司的年轻人,好几个生二胎的,我心里正嫉妒,要不退休回去就有一堆孩子围着。

北京房价 篇7

从区域来看, 北京楼市的核心区域楼价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北京三环以内的房价由于其供应量非常有限, 降价的可能性较小;北京楼市的郊区房价在明年上半年之前继续保持下行的态势。当然, 降价的幅度与本区域内的供应量和前期价格涨幅相关。

如北京通州和顺义板块, 目前来看只是个别楼盘的房价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实质性的降价潮。此外, 通州板块尤其前期价格拉升幅度较大, 而且供应量又较多, 所以其降价幅度可能会相对较大;而顺义房价前期涨幅相对较小, 而且供应量又有限, 所以未来降价的幅度相对较小。

北京房价 篇8

关键词:北京房价,区域经济,SVAR模型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对住房的刚性需求越发扩大,在以北京市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市场投机气氛浓厚使房价逐年攀升,泡沫显现。价格的剧烈波动和泡沫的持续累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风险,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已经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另外,房地产市场的波纹效应使促进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成为全国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关键。

北京市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区域的宏观经济指标对房价有何影响, 房价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等问题还有待实证研究进行检验。本文基于SVAR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北京市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一、理论分析

宏观经济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途径:

第一,正向的供给变化使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增加建设成本,导致房价上涨。因此,房价对正向供给变化的响应函数是正向与负向的冲击响应函数的叠加。

第二,如果宏观经济中的总需求增加,则企业需要雇用更多的劳动力,劳动者的收入将增加,引起房地产需求的增加,致使房价上升;总需求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实际购买力下降。因此,房价对正向需求变化的响应函数是正向与负向的响应函数的叠加。

第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使利率下降,对购房起到鼓励作用,使房地产需求上升,价格上涨。收缩性的货币政策如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以降低通胀率,将提高购房成本,使房地产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降。

二、实证检验

(一)模型构建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以往的研究经验,选取了北京市居民消费同比价格指数(CPI)、北京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IND)、 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同比价格指数(HP)、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I)四个变量加入SVAR模型。

k个变量情形下p阶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p):

其中,yt是由k个变量构成的k×1向量,B0和 Γi,i=1,2, …,p为k×k的系数矩阵,ui为k×1残差向量。

可以把(1)式重写成如下简洁的滞后算子形式:

其中:B(L)=B0-Γ1L-Γ2L2-…-ΓpLp是滞后算子L的k×k参数矩阵,信息向量ut为一个正交结构扰动项Et的线性表示,即ut=CEt,C为k×k系数矩阵,Et为k×1标准正交随机扰动向量。

故本文四变量的SVAR矩阵可以设计如下:

Γ Γucpi Γ ΓΓΓ1c12c13c1 4ΓΓΓΓecpiΓΓ

(二)模型识别

在分析各内生变量的动态冲击效应之前,要使得模型(3)可以识别,需要对矩阵C施加一些约束条件,约束条件的个数应不少于k(k-1) ,才能恰好识别出所有参数。模型中包含4

2

个变量,需要施加6个约束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冲击:

在(3)式的第1行中,只有供给冲击的变化会立刻影响价格指数,因为价格存在黏性,因此需求、货币与房地产价格影响价格总水平时存在滞后,即c12=0、c13=0、c14=0。在(3)式的第2行中,由于利率对产出的影响需要经历一个传导过程, 投资和消费要最终通过乘数效应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变动对产出的影响存在外部时滞,因此c23=0,此外,房价变化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需求也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即c24=0。在(3)式的第3行中设定c34=0,反映了货币政策实际上无法改变资产价格的长期利率环境。

! " ucpi$ %! " 100 0$ %! " ecpi $ %

"" #u%hp% &"" #c41c42c43 1%%&# " "eh p %% &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用北京市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的月度数据。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供给冲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反映需求冲击,选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IND)作为GDP的替代变量;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加权平均利率反映货币政策冲击,选取市场化程度高的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代理变量。由于变量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故运用X-11季节调整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最后,除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外,对其余变量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各变量条件分布的异方差性。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序列平稳性检验

SVAR模型中,如果序列是非平稳的,则其对冲击的收敛程度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实证结果的稳定性,因此在估计SVAR模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最佳滞后期由SC信息准则确立, 结果(如下表所示)。

ADF-fisher法对各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上表中结果可知,房价原序列平稳,CPI、IND、I均为一阶差分序列平稳,不全部服从同价单整,所以变量之间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不需要进行序列协整检验。考虑到模型的稳定性,对非平稳变量取差分后建立SVAR模型。

2.模型稳定性检验

现大部分的检验结果都选择2阶,可以确定S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经单位圆检验发现,SVAR(2)模型的特征多项式的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满足稳定性所要求的条件,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北京房价的变动对供给、需求与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参考文献

[1]Amisano,G.and C.Giannini,Topics in Structural VAR Econometrics,New York,Springer,1997.

[2]张成思.金融计量学——时间序列分析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Bharat.Barot.Yang Zan.Housing Prices and Housing Investment in Sweden and the United Kingdom-Econometric Analysis for the Period1970—1998[J].Review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2002,(2):189-216.

[4]Iacoviello.Matteo.Raoul Minetti.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Evidence from the Housing Market[J].Journalof Macroeconomics,2006,(1):69-96.

[5]Demary.Markus.The Link between Output,Inflation,Monetary Policy and Housing Price Dynamics.MPRA Paper,2009.

[6]Iacoviell.Matteo.Stefano Neri.Housing Market Spillovers:Evidence from an Estimated DSGE Model.Bos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2009.

[7]赵昕东.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0,(1):65-71.

北京房价 篇9

城市人口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互关系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西方学者Cheshire和Mills认为, 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口、社会生产力、生产资料不断由农村向城市聚集, 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空间资源的稀缺。因此,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人口资源与城市空间资源相互竞争的局面在所难免, 其结果是人口变动与房价的相互推动与抑制作用。近年来,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 各地房价普遍攀升, 一些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居民的支付能力, 这对城市人口的生活状况必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同时, 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传统观点认为, 人口增加会对房价的上涨起到推动作用, 但从长期的角度考察这一变化的相互关系, 对房价上涨所产生的人口效应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即使有所涉及也是从很定性化的角度衡量。对此, 本文通过比较北京、深圳、成都三个城市的情况, 以发现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从而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政策和措施提供一些参考。

二、对三城市房价和人口数据的初步分析

本文考察北京、深圳、成都三城市的数据跨度为1994-2007年。房价指数采用中房指数研究院公布的全国38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为依据, 以北京市1994年末为基期, 基期房价指数为1000, 其它城市数据则是进行相应的调整, 房价指数一般以季度为公布时间, 本文则采用第四季度为准。人口指数也是以1994年为基期, 基期指数为1000, 人口指数是根据人口数量转换而成, 数据来源于各城市历年的人口统计年鉴, 其中北京和深圳的人口数量以常住人口为计量标准, 而成都人口数量则以总人口为标准, 但考虑到北京与深圳的流动人口占比较大, 而成都的流动人口相对较少, 故三城市的统计口径出入不会太大。

通过三城市房价和人口数据可以看出, 北京市房价和人口上涨相对平缓, 在样本区间内, 房价和人口的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010%和1.012%;深圳市房价在2001年后呈现加速上涨趋势, 人口在2005年前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 但到2005年以后, 增速减缓, 在样本区间内, 房价和地价的年平均增幅为1.012%和1.039%;成都市房价的年波动性较大, 总的来说趋于上涨, 人口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 在样本区间内, 房价和人口的年平均增幅为1.004%和1.005%。此外, 三城市房价平均涨幅都低于人口平均增幅这与一般人认为的情况有出入, 且房价和人口变动均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867、0.831。在2000-2005年之间, 三城市的人口上涨速度较快, 到2005年, 随着国家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和对城市人口规模加强控制以后, 三城市房价和人口加速上涨的趋势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到2007年, 三城市房价却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 这与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炒作不无关系。

三、对三城市房价指数和人口指数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

房地产市场一个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不同而使得各地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大差异性;而城市人口发展水平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呈现不同情况。这表现在房价与人口的关系上就是它们之间处于互动状态, 即房价的上涨会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而人口的增长又会推高房价。在本文中, 首先检验各城市房价指数和人口指数时间序列平稳性, 然后以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讨房价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以期对房价与人口互动现象的内在规律给出初步解释。

(一) ADF检验

从经济学角度考察, 房地产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 从长期看, 房价具有上涨的趋势, 因此房价通常不会是平稳时间序列;而目前中国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时期, 城市人口规模也会处于增长阶段, 同时, 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是大于零, 故人口指数不会是平稳时间序列。这里采用SAS9.13软件的ARIMA模型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分析房价和人口的平稳性, 考虑在方程中加入趋势项, 并根据S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其中ADF检验方程为:

这里βt为趋势项, 假设三城市房价指数和人口指数都不是平稳时间序列, 分别将三城市房价指数和人口指数代入上式进行单位根检验。

通过检验发现, 三城市房价指数和人口指数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 北京与成都的两项都带有趋势项, 而深圳不带趋势项, 这说明深圳的情况不具有持续性。其中, 北京房价指数、成都房价指数是I (3) 过程, 北京人口指数、深圳人口指数、成都人口指数是I (2) 过程, 深圳房价指数是I (1) 过程。通过比较, 我们发现每个城市的房价指数与人口指数在差分后达到平稳过程的阶数都不能够相互匹配, 这说明房价与人口之间的长期拟合关系不能够成立, 因此, 对房价与人口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便失去意义, 只能考察它们的短期水平关系。

(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恩格尔-葛兰杰法则 (Engle-Granger, EG) 的性质可知, 三城市房价指数与人口指数均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房价指数与人口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的趋势关系, 因此分别采用三城市的房价与人口的水平值检验其相互关系, 即基于水平VAR的短期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假定有关X和Y变量的预测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之中。检验采用的VAR模型为: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标准是检测方程 (2) 和方程 (3) 的β1, β2, ......βm和δ1, δ2, ......δm的值是否有异于零的情况, 如果存在, 则说明在一定的置信区间上拒绝Ho的原假设, 即存在因果关系。结果包括四种情况:一是X是Y的原因, 但Y不是X的原因;二是X不是Y的原因, 但Y是X的原因;三是X与Y的双向因果关系;四是它们之间相互独立。

本文采用eviews3.0软件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对三城市滞后1-4期的房价指数和人口指数时间序列分别采用VAR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显示:北京在滞后1年的情况下, 房价与人口变动水平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人口变动是房价的因, 反之, 不成立;在滞后4阶以后, 房价与人口变动的因果关系不明显。深圳在滞后1年的情况下, 房价与人口变动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房价是人口变动的因, 反之, 不成立;在滞后2年、3年的情况下, 房价与人口变动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人口变动是房价的因, 反之, 不成立;在滞后4阶以后, 房价与人口变动的因果关系不明显。成都在滞后1年、2年的情况下, 房价与人口变动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房价是人口变动的因, 反之, 不成立;在滞后4阶以后, 房价与人口变动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 Granger因果关系并非指变量之间就是真正逻辑意义上的完全因果关系。它的含义是, 给定回归模型中的其他变量, 如果X Granger引致Y, 那么X就是Y的一个有用的预测因子。实际上, 计量经济学中专业术语“Granger因果关系”更准确的含义是“Granger预测能力”, 也就是说是变量之间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四、结论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房地产与人口的互动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只是通过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检验来考察房价与人口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和人口领域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 通过分析我们还是得出如下有益的结论:

(一) 房价和人口变动之间的确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

这种关系对每个城市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 不光表现为人口变动为房价的因, 也可能表现为房价上涨是人口增加的因, 如成都的情况, 这是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二)

房价和人口互动的过去信息对预测未来短期趋势有一定的帮助, 这为我们制定有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三) 房价和人口的长期因果关系不存在。

这说明从长期来看, 房价和人口规模都由相关的其它因素所决定, 而且是随着时期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总之, 在城市发展中所表现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系统化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经济原因, 也有社会历史原因。如何化解矛盾、因势利导,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牛凤瑞, 李景国.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刘金华, 史学斌.成都市房价上涨所带来的人口效应分析[J].西北人口, 2008 (1) .

北京房价还能涨多少? 篇10

这是自2003年以来,北京的房价首次超过上海。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5年末,北京的平均房价达6725元/平方米,而上海的平均房价为6698元/平方米。

北京房价的全线陡然上涨,一方面令众多有着购房需求的市民不无抱怨,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各界关于“北京是否将成为下一个上海”的争论。上海房价自1999年开始新一轮攀升,如今虽在宏观调控下应声小幅回落,其涨幅却已迈入第七个年头,年涨幅一直保持两位数,自2003年起已突破20%。

似有无形之手,在推动北京房价的飙升。真实上升的刚性需求、狭窄的投资渠道、松弛的银行信贷、不会为资金链发愁的外资热钱,个个皆成其因。然而实际上,房价之源,在于土地。

自2004年8月31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下称招拍挂)政策实施以来,地方政府纷纷实施了“不饱和供给”政策以迫使开发商消化存量土地。围绕于此的供需博弈正是京沪两地乃至全国房地产业高热难退,房价飞涨的深层次原因。有形之手在土地市场翻飞,渗透到二级市场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未来供需曲线的走势。

这一政策的严重后果,则直接导致开发商惜地如金,间接导致北京房价的继续飙升。尽管从政府到民间至今多有“盘活土地存量”之吁,但已是积重难返。“长远来看,至少在2008年以前,北京房价仍未到顶。”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

京沪“地荒”

4月4日,北京市国土局发布的2006年供地计划显示,土地的计划供应总量为6500公顷,与2005年持平。北京国土局官员亦先后在不同场合强调,保证住宅用地是此计划的执行重点。

然而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土地的实际供应量仅完成计划供应量的93%,其中商品房住宅用地仅完成三分之一强。“土地供应不足是这一轮北京房价上涨的关键。”高盛的一位分析人士向本刊指出。

“地荒”之说始自2005年年初,盛行于京沪等主要城市。两地官员虽屡次澄清,仍在地产业内争论不休。并非开发商妄言,地荒之根源正在于政府的调控之手。

2003年7月,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之后的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71号文”,饬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日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是为“8·31”大限。

“8·31”大限实为“收地令”,旨在盘活长期滞留在开发商手中的闲置土地。2004年年初的数据显示,上海有3600公顷闲置土地当在被收之列。

然而,北京究竟有多少土地闲置,至今并无官方说法。据悉,目前北京开发商手中至少有四五千公顷土地闲置,在2004年约有4000公顷历史遗留用地。

有据可查的是,2004年“8·31”大限前后,开发商突击办理手续入市的土地就达1290公顷,一倍于北京2005年完成的商品房住宅供地。仅此1290顷土地何时将得开发尚属未知,遑论开发商手中未知数目的其余闲置之地。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地荒,指的是在政府减慢供地节奏下,开发商所能获取的土地供应量减少。于是,京沪两地的土地拍卖价格在2005年一路走高——

2005年8月,北京北五环路外建筑面积逾70万平方米,招拍挂政策实施以来面积最大的清河地块,被包括华润、顺驰、富力在内的九家开发商竞价,最后被华润置地历经80轮竞争,以25.65亿元天价拿下。

2005年6月新鸿基以31.85亿元拍到上海浦东新区潍坊新村地块,今年1月,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北侧地块(俗称“邮轮城”项目) 被印尼金光集团以35.3亿元拍得。

“我们在北京已经没地可开。”作为北京永泰房地产公司的副总,王峥曾参与该公司2005年底对北京通州区马驹桥15.98万平方米地块的竞买,却因3亿元的出价最终出局。

北京通州区马驹桥地块最后被金地集团以4.08亿元高价获得,相当于每平方米土地价格2553元。拍卖成交后,该地段周边房价应声上涨,自4200元每平方米上涨至5200元每平方米。业界普遍认为,高价地块必将导致房价联动,带动周边房价走高。

今年的情况不会比2005年更好。房地产咨询公司伟业顾问出具的《2006年北京房地产市场预测报告》指出,2006年的新房供应来源于2004年初至2005年末出让的土地。虽然2004年供应的土地有3800公顷,但2005年1~10月的土地供应是历年最低,只有约500公顷。

“2006年新房有效供应持续减少,二手房的房源虽然供应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相对于购房需求而言,仍会出现房源供给相对不足的局面。”该报告称。

何去何从

北京通州区马驹桥地块周边房价的瞬间涨幅,显见地价飙升对于房价的决定性影响。北京一位开发商直言,目前土地成本已占整体开发成本的40%左右。

中国《房地产开发统计年报》对中国35个城市的研究结果亦证明了这一说法。数据显示,土地价格每上升1%,楼盘价格会上涨0.78%。相比之下,同样的银行信贷对房价的推动作用只有0.05%。

几年来,土地的计划供应量与实际出让量的巨大落差,已经成为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的共同特点。地方政府既欲从土地转让中获得巨大收益,同时又在借减少供给以调控市场。

北京房价将涨到多少,能涨到何时,大半取决于未来政府对土地价格的操盘,视乎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结果。

在这方面,上海的样板力量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上海的大型开发商多有政府背景,当地房地产企业50强中,过半为当地市区两级政府的国有企业,并持有大量土地储备。

例如,由上海政府直接投资管理的城开集团,在上海本地拥有600公顷的土地项目,其中30公顷位于市中心城区。而上海土地储备中心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华企业(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75)在上海的土地储备更多达930公顷。以上海开发商之实力,即便今后数年政府无地可批,上海的诸多大型开发商也无需为土地发愁。

北京开发商的储备尚未及上海。华润置地在3月27日披露的2005年年报中透露,其土地储备为395.56公顷,其中住宅用地达331.87公顷。除华润外,富力、珠江、顺驰等开发商均无多余土地储备在京。由于这些开发商和政府并非利益共同体,拿地成本必将居高不下。

事实上,对于2006年的供地计划,北京市国土局官员屡次表示,要保证住宅用地的供应,使住宅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达到1900公顷。北京市建委官员亦宣称,“十一五”期间,北京每年的新增住宅要保持在2600公顷,其中住宅商品房在2200万公顷。但计划的贯彻结果每每不尽如人意。

以北京市2005年的供地计划推行情况为例。按计划,2005年须供应6500公顷土地,其中包括2500公顷住宅用地。然而时至2005年10月,已供应的各类用地指标仅为1644公顷,住房用地仅500公顷,尽管北京市国土局在随后的两个月中集中发放土地指标约452公顷,仍为时已晚。

“只有供地计划真的能够实现,闲置土地真的能够转变成供应量,才可以平抑得了市场需求。”中原地产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上海的房价在今年3月的小幅回调让部分市场人士为之乐观,但唱空仍占主流。数据显示,经历了去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打压,上海的外环地区住宅尚有1000万平方米的积压供应量。而去年上海的施工面积高达13586.9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000~30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价格竞争仍将持续。

相比于上海,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北京的房价仍将上涨。“农村土地的征用和拆迁都非常困难,政府的现有土地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今年政府的土地供应计划。”

实际上,一切诸如加大供应量等举措只是对房价短期内的平抑。北京市发改委等四个部门尚在一月间联合发文,收回了开发商手中五块在“8·31”大限时尚未过关的闲置土地,但事实上此类土地均已被切割成小型地块并被部分开发,政府已无力真正收回,只能寄望于未来的土地供应上予以调控。

这一设想能否成为现实仍有待观察。伟业顾问的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北京房价至少将维持20%的涨幅。“从长远来看,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将没有在建工程,而需求持续刚性,则房价必将稳步上涨,而上海则提前透支了世博概念。”中金公司一位分析人士称。

近期房地产政策(最新)

4月18日

据市建委城建研究中心透露,今年北京经济适用住房预计供应规模约240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约40到55万平方米,相当于5000套左右住宅,新增经济适用房将主要安排在南城、四环外轨道交通沿线。

4月17日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宣布,今年内,要对9类建设用地的供应进行限制。其中,东、西、北四环路内和南三环路内新增的经济适用房,除了比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的危改文保项目,以及房改带危改等项目以外,都被列入限制之列。

4月14日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5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的平均水平约为每平方米123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城市综合地价增长了4.44%。近期国内个别大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幅度已经接近20%,而住宅地价增长仅为5.67%。

4月8日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李海洋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采访时透露,将出台对“别墅”的准确界定,并对高档住宅和别墅用地、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像独门独户独院、占地面积又相当大、容积率非常低的住宅,可能今后要纳入这个别墅范围,那肯定是要严禁的。而目前部分城市郊区的联排、双拼别墅以及TOWNHOUSE项目,并不属于别墅,应划入高档住宅的范围。对这类住宅用地,要进行严格限制。

4月5日

北京2006年土地供应计划出台。该供地计划优先支持中小户型,并且首次提出鼓励各区县清查闲置土地,清查后可直接入市交易。

4月1日

《北京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执行,采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个人,贷款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首付最低比例将由5%上升到10%,商品房期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则由10%上升到20%。此外,公积金的提取条件及贷款条件均有变化。新增借款人年龄限制,贷款期限最长限定到借款人70周岁。

3月20日

上一篇:国际打印机市场动向下一篇:农业环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