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2024-08-09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概括母亲形象,体会细腻的语言。

2、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3、体会母子之爱,唤起现实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2、截取法和夹叙夹议法。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从中感受到深沉厚重的父爱,但平时在生活中,给我们无微不至关怀的往往是母亲,母亲的爱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一样,照亮我们整个的生命。今天,我们要跟随我国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的脚步,走进他那慈爱可亲的母亲。

(二)初读课文,走近母亲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

参考:母亲背我元宵赏灯(元宵节的“巡阅”)

讲述小说娓娓动听(涌动的泪珠)

儿子受罚母亲流泪(丰富的内心世界)

灯下熬夜为儿做鞋(劳碌的身影)

2、读了这些片段,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以“读了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这样的句式来谈谈你们的理解。

参考:读了母亲背我元宵赏灯,我感受到了一位慈爱、美丽的母亲。

读了讲述小说娓娓动听,我感受到了一位善良多情有文化的母亲。

读了儿子受罚母亲流泪,我感受到了一位怜惜、疼爱子女的母亲。读了灯下熬夜为儿做鞋,我感受到了一位辛苦、勤劳能干的母亲。参考: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三)再读课文,认识母亲 参考:

原因不同:母亲在前件事中哭,是被小说中孤女患难、义妇含冤的凄惨情形所打动;在后件事中是因为我背书不出挨打心疼而哭。

情状不同:母亲在前件事中哭,是“热泪盈眶,泪珠尽往上涌”;在后件事中是“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呜咽着、断断续续的声音”、“饮泣吞声”。

我听后的感受不同:前件事我的感受是莫名其妙、后件事我的感受是感念母亲。

2、仔细读读第三件事,想想母亲为什么要“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同时又硬着头皮说“打得好”?是不是矛盾,这反映出了母亲的什么心态? 参考:反映出母亲的“严训”而又“心疼儿子”的矛盾心态。

总结:两件事同写母亲的哭,但两次哭不同,反映的母亲精神也不同,前件事反映的是母亲的可爱、情感丰富的一面,后一件事反映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2、从描写人物的角度,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不同的事例反映人物性格的不同面,要善于写出人物心灵中复杂矛盾的一面,语言要细腻、真诚。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2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3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4

【范例1】

他的个子不高,皮肤有点黑。眼睛不大,却非常有神,每次我犯了错误,他的眼睛总是瞪得如同铜铃般,让我非常害怕;当我学习上取得了号成绩,他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好像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博士。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他就是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可是一位钓鱼高手啊。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只要他有空,就会去鱼池钓鱼。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亲戚家吃饭,看见那儿有个鱼池,刚吃完饭,爸爸就急匆匆的拿着鱼竿,拎着水桶去钓鱼了。我看着爸爸心急的样子,有望了望当空的烈日,叹了口气,说“哎,这么热的天还去钓鱼,这是个钓鱼迷。”我被爸爸那股痴迷劲吸引了,跟着他来到池塘。爸爸先把水桶装满水,再把鱼食小心翼翼地挂到鱼钩上,然后慢慢地把鱼钩伸进河里,接着坐下来,目光注视着河面,一动不动地等待鱼儿上钩。我忍不住问了一句:“爸爸,你热吗?再说哪有什么鱼呀!”爸爸转过头,瞪了我一眼,说:“别吵。”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太阳射出那火辣的`光芒,树上的知了也叫个不停,仿佛在说:“热啊!热啊!”而爸爸却依然静静地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水面。虽然他的额头上滴下了黄豆大的汗珠,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但是他认真依旧。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大鱼上钩了,爸爸快速地把鱼拎上来,再轻轻地把鱼放到水桶里,高兴的说:“热怕什么,只要心情好就行!”就这样,爸爸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肥鱼。太阳快落山了,我数着鱼,哇!一共十三条,看着桶里活泼的鱼儿,再看看爸爸那黑黝黝的脸庞,想:爸爸真是个钓鱼狂人哪!“

我有个这么可爱的爸爸,你们羡慕我吗?

【范例2】

对我来说,我的爸爸我再熟悉不过了,但我想让大家也了解一下我爸爸。

我爸爸是个善变的了。好一会儿很好,坏一会儿很坏。总而言之,我爸爸是个让人摸不透的人,除我例外。

我爸爸好在一有空就带我出去玩,坏就坏在他动不动就骂人。让我有时喜欢他,有时讨厌他。

“快去做作业”在爸爸的一声令下,我老老实实地走进房间里做作业。在我奋力苦战下,我终于做完了作业。“走,我带你出去玩”耶!我欢呼起来,只可惜好景不长,在路上,堵车了,爸爸等不下去了,一气之下,干脆就不去了。555我好苦呀!

对我来说,我的爸爸我再熟悉不过了,但我想让大家也了解一下我爸爸。

我爸爸是个善变的了。好一会儿很好,坏一会儿很坏。总而言之,我爸爸是个让人摸不透的人,除我例外。

我爸爸好在一有空就带我出去玩,坏就坏在他动不动就骂人。让我有时喜欢他,有时讨厌他。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5

一个周日,我躺在床上,又陷入了去冬奥现场的遐想中。忽然,一个身上裹着冰晶外壳、两颗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闪发光的熊猫宝宝跳到了我的眼前,它的头盔里面流动着明亮的彩色线,它伸出手和我招手,掌中还有一颗鲜艳的“红心”,好漂亮的`熊猫宝宝啊!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就在这时,又一个身着红装,散发金色光芒的宝宝飞过来,它的头部造型是大红灯笼,如雪一样洁白的脸上镶嵌着两颗黑黑的、亮亮的眼睛。它对我说:“你是禄禄同学吧,我们是冰墩墩和雪容融,知道你想要去参观奥运会,特意过来接你,跟我们走吧。”我高兴地跟着它俩飞到了张家口,这里太热闹了,各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在这里,大街上也多了很多外国人,他们亲切的和我身边的冰墩墩和雪容融打招呼,还不时地发出感叹,“中国的城市发展的太快了,中国好美丽啊!”听了这些,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自豪。

冰墩墩和雪容融带我参观了冬奥会的场地,向我介绍了参加奥运会的各个国家和项目,有滑雪,滑冰,冰球,冰壶……还有很多我没听过的运动项目。它们还告诉我,参加冬奥会的每一位运动员都不简单,之所以能参加冬奥会是和他们平常的刻苦训练分不开的。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6

她是一个很大方的人。有一次,她带来了一本《一百个公主的故事》,这可馋坏了我们这些整天做公主梦的女孩子,大家都抢着要看,郭巍然笑眯眯的不紧不慢地说:“不用抢,你们一个一个的看,我都答应你们。”直到现在,同学们还都轮流着看呢。虽然书皮都有些损坏了,可她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我真应该向她学习。记得上回我也带了一本书叫《单翼不孤独》,王晓涵很想看,但是我不愿给她,结果她不和我玩了。看看郭巍然,再想想自己,我心里更佩服她了。

她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手工课上,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就是不能说话。老师说:“可以去拿书看。”我就去书架上找我课前看的那本书。我看到郭巍然也在选书,又发现她的手中拿的那本书正好是我要找的那一本,我后悔自己来晚了一步,内心的失落明显的写在了脸上,她看出了我的失落,就关心的问我怎么了?当她知道我想要看她手里拿的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地给了我,我十分高兴地拿回去,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下课了,当我抬头看到她时,才发现她没有找到书,都一直在默默地坐着。我那时很感动,也十分后悔。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7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指导(一) 篇8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思路点拨:

林则徐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领导的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而且现在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本题就是由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延伸至现实意义,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参考答案:

(1)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危机。

(2)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不要求学生答出时间)

(3)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宣传、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即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林则徐在上书道光帝时沉痛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这反映他

()

A.热爱和平的愿望

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

2.19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的大门首次被打开

B.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大量外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

3.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是()

A.刀矛弓箭抵挡不住坚船利炮的进攻

B.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C.清政府官员腐朽无能

D.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

4.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许多都有割占领土的内容,其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5.2007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一精美的艺术珍品是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与右图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抗击洋枪队 ②收复新疆 ③洋务运动 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再现历史史实、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展现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件是()

A.青浦大捷B.慈溪战役

C.甲午中日黄海大战D.威海卫战役

8.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割占中国领土

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

11.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

12.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2)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13.观察下图,请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

(2)当时有人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诗句,这是指何年发生的何事?“海军”指的是什么?

(3)有人说这次战役的失败都是由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这种观点对吗?请分析。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2)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

思路点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件大事。它们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即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本题对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进行综合考查,并兼顾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参考答案:

(1)通过参观博物馆、查看书籍、上网等途径。

(2)①B ②D ③A ④C

(3)变法维新 民主科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人物的主张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人的是()

A.魏源B.李鸿章C.左宗棠D.康有为

2.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

A.仅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不改变封建制度

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

C.顽固派势力的阻挠破坏

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3.著名史学家陈旭簏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主要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C.抵抗外侮,维护天朝大国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变更国体的主张

C.向西方学习的思想D.大兴民权的意向

6.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的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抗争都是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8.高三学生梦圆今年立志报考与右图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请你猜出她要报考的是()

A.复旦大学B.清华大学

C.南开大学D.北京大学

9.八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张强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0.以下对“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和“民主、科学”四种思想的共同点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都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

D.都是在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提出的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又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这种认识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材料五体现宣扬了什么思想?表明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12.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个主题开展活动,小明同学提供了一段素材,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这些官员被称为“维新派”。他们创办军事、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一批军事、科技人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他们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四: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五: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1.C 2.C 3.D 4.B 5.B 6.B 7.C 8.D 9.D 10.C 11.B

二、12.(1)不是。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2)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我们认为战争的目的是:英国要掠夺和侵略中国。

13.(1)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2)这是指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作战,不幸壮烈牺牲。海军指北洋舰队。(3)题中观点不完全正确。李鸿章大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造成的,但李鸿章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单元

一、1.D 2.A 3.B 4.A 5.C 6.A 7.C 8.D 9.B 10.A

二、11.(1)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其实对世界一无所知。这是一种虚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的愚昧思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主张。(3)洋务派。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4)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各民族自由平等。民主、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

12.错误一:维新派改正:洋务派

错误二:京师大学堂改正:京师同文馆

错误三:陈独秀改正:康有为

错误四:封建统治改正:封建帝制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策略方法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资料。

2.自学生字词:

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

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dǎo)吆唤(yāo)

暮年(mù)缅甸(miǎn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

饱涨(bǎo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1.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

1.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赏析下列句子

(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2)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班交流。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阅读提示。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升。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交流感知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2.方法探究:

(1)条理清晰,承转自然。

(2)选材精当,描写多样。

(3)以小见大,饱含深情。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场雨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

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 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

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

【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威武壮观的景象!

(2)设问:“百万”是唯一的修饰语吗?可以换一种修饰吗?比如,用“威武”大军?

【明确】新闻的语言准确,是指给读者提供“真实的、明确的、具体的”信息。

“威武大军”不像“百万大军”交代具体的人数,用“真实、明确、具体”的数字来突出我人民解放军兵力多,作战规模大,从而自然而然地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显示出作者豪迈的胸怀和气度,有一种王者霸气。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用其他修饰语,比如用“东西中三路大军”,合理与不恰当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明确】“三路大军”,是“明确、具体、真实”的数字;“东西中”,交代了作战部署,说明我军全线展开攻势的作战情况。这是“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表达“不简洁”,新闻语言要求用语“俭省”,要高效地表达信息。(能用一个字说清楚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就不用五个字。)还有,“百万”说明的是人数,它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意味着那么多年轻战士的身影,他们汇入到集体行阵的洪流之中,根本没有清晰的面孔,但是,正是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略的语言形式,并通过“作比较”的方式,品味语言,作出合理解释。

2.接下来,再看我先头部队“中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突破”一词。

这段文字很短,语言非常简洁,一共是54个汉字,9个标点,交代了明确的渡江时间(20日夜,24小时),渡江人数(30万人),这么俭省的文字却交代了中路军30万大军的辉煌战果。

(1)设问:从哪个字眼特别能让人感觉自豪呢? 【明确】“即已”。借用同学预习的说法──这是两个文言文的副词,意思是“就已经”,特骄傲地展示了我军的辉煌战果,用现代网络词语叫“晒一晒”。

(2)设问:不过,不能光顾着“自豪”而忽略了这辉煌背后的艰难!从哪个词看出“艰难”? 【明确】“突破”。

(3)设问引导:为方便理解,换用其他说法进行比较,能否把“突破”换为“越过”或者“冲破”呢? 总结规律:辨析词句,可以尝试换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与之比较。换言之,作比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说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做动作区别“突破”和“越过”,即在座位上比划比划这两个动词的不同。

【明确】原来,这二者有难度上的差异。突破:很难。“夜”,晚上,月黑风高,风急浪高,自然条件的险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天险”;更何况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督战,人员、武器、装备充足;而我方,从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渡江的装备之简陋,没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更没有军舰、航母,只有一艘艘的帆船,甚至征用了民用的小木船。条件何其差也!要想“越过”敌阵,那是须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的,是要用血肉之躯,冒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死伤无数,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相当巩固的防线的。不可能像是“越过”这么简单和轻松!

总结:“越过”,仅仅是“结果”;“突破”,背后还有激烈、惨烈、残酷的战斗过程。

总结规律:当某个词不是很容易辨析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这样,文字背后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情感意蕴就更容易浮出“水面”了。

(4)设问引导:“越过”之后,就该换“冲破”了。这个更难辨析。“突破”“冲破”的区别是什么,在这里真的需要非此即彼吗?

【明确】鉴赏和评价,形成解释,都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和能力。把这两个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突破”,说的是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是“突破”一段区域;“冲破”,是三路大军,全线进攻。“突破”是点、段,“冲破”是线、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语准确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近义词之间的比较,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对语言形式形成准确全面的解说。

3.“东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设问:能删掉“歼灭”“击溃”“一切”“抵抗”中的任意一个词吗?

【明确】“歼灭”“击溃”,删掉其一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即所谓“不准确”;“一切”,表范围;“抵抗”,谁敢不投降,就拍死你!──这是“霸气”!删掉了,“情感不足”。所以,为了表达“准确”和“情感”需要,有时甚至可以牺牲“简洁”。

【设计意图】除了对语言形式的“形成解释”,阅读新闻作品还应包含对“思想感情”作出“合理全面的解说”。

4.布置作业:编题、做答案。

语言的体味和推敲,让我们发现了那么丰富的意蕴,我们也来尝试做发现者:

在本则新闻中再找一处(有余力的同学多多益善)你觉得值得品味和鉴赏的语句,仿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编成练习,并给出参考答案,下节课用你的题考考同学们。

【设计意图】将“形成解释”拓展到课外学习,既发现值得品味鉴赏的语言点,还能通过“做答案”这一要求,尝试作出“合理判断,并形成全面、准确的解说”。

第一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继续掌握新闻的五要素。2.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括新闻的五要素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者及历史事件;通过品味新闻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闻写作者的观点和立场,体会歌颂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2.难点

体会背景介绍在本则新闻中的作用。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配乐朗读。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了解了新闻的基本要素,也体会了当百万大军渡过长江,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我们内心的喜悦之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新闻,发生的背景也在解放战争时期。

二、范读

1.播放音频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配乐朗读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指导

师:体现感情的词语应该重点读。比如:“他是怕对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

三、整体把握

1.划分五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握的新闻五要素,现在我们以这则新闻为例,再来尝试下寻找新闻的五要素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背景——南阳为古宛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主体——在过去的一年中„„最后。结语——本则新闻没有结语。2.划分层次

师:这则新闻的内容比较翔实,但是其实条理十分清晰,我们试着来划分文章的层次。

学生小组讨论,统一答案。师:

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四、背景资料补充

(资料: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我们每位同学对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这里老师不一一赘述,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到网上查找资料,对这位伟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五、问题探究

1.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是概述一年多以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以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以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以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2.这则新闻为什么要介绍南阳的历史背景? 介绍南阳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为了体现南阳的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

六、拓展延伸

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比较下面两段话:

(1)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我们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明确: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繁茂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七、教师总结

1.《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八、作业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11

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对广东地质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从结果中分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现状

地理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获取地理知识,从而获得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地质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地理》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地理活动,实施效果值得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南充市所使用的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广东地质版(2013年7月第2版)中的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活动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的特点

1.类型功能多样化,导教导学情景化

本文参照尹燕立总结的中学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1],以及张晓芹总结的活动系统分类体系[2],结合广东地质版活动系统内容,将八年级上册活动分为三类:认知性活动、操作性活动、综合体验性活动,其中认知性活动占70%,操作性活动占24%,体验性活动占6%,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活动具有多样性,活动功能也因此多样化。这使单一的讲解—接受式变为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需要问题及生产生活现象等营造情境,且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本教材的活动系统能促进师生互动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的形成。

2.活动与正文互补,巩固与教学并存

部分活动置于知识点之后用于巩固知识,但更多是穿插于课文系统之中。部分知识由学生探究和思考完成活动得出,用于补充正文进行教学,教材因此也增强自身探究性和实践性。且学生沿一定思维在思考中进行整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能力提升,体现情感培养

活动系统内容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读图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表类活动(约占41%)及问题分析类活动(约占23%)共占总活动的6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约占总活动的12%。在所有活动中都体现情感培养,尤其在综合体验性活动中更为明显。

二、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的现状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充市11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及相应的地理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共发放1 093份问卷,实际回收1 082份,有效问卷为979份,有效率为90.48%。对教师发放25份,回收与有效问卷均为25份。

1.对地理教学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显示,仅20%的学校和96%的地理教师重视地理教学。多数学生认为地理学习重要,73%的学生认为地理重要,1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仅1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学校、教师、学生对地理重视程度各不相同,绝大部分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大部分学生重视地理学习,多数地理教师重视地理教学。

2.活动实施频繁且效果一般

在地理活动实施中,教师经常实施活动占36%,有时实施活动占48%,偶尔和很少实施活动分别占12%和4%。由此可见,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较频繁。教师实施活动的题材大部分源于教材,自主设计地理活动较少。活动实施效果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很好、一般和不理想分别为24%、68%和8%,而学生认为很好、一般和不理想分别为39%、54%和7%。由此说明,实施效果总体一般,但学生比教师对活动效果更满意,说明学生易于接受开展活动。

3.活动实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期望

调查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而实施最多的是认知性活动,说明实施最多的活动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在实施活动过程中,认知性活动多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基本能满足学生期望,非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基本满足学生期望,这两类活动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期望基本一致。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几乎不开展,但学生希望开展此类活动,体验性活动多采用观看视频和讲述的方式,而学生最期望的是真实体验,其次是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此类活动,因此,学生更乐意参与活动并亲身体验活动。

4.活动系统功能基本体现

活动系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引导教师情景教学,转变授课方式,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调查显示,68%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76%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对教师授课方式影响较大,48%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能经常引导情景教学,94%的学生认为活动对自身学习方式转变影响较大。因此,活动系统功能基本能得到体现。

三、地理教材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

1.分析课标不深入

教师上课效果跟其对教材加工程度及对课标的研读深度有关。40%的教师只对教材活动略微加工,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价值,不能使用各种可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易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60%的教师会对教材活动充分加工,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心理特征、学校资源及环境、教材实施难易度等因素设计地理活动实施过程。但教师分析课标不深入,易局限于教材,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活动。

2.实施活动与学生兴趣不匹配

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但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几乎不实施,体验类活动很少真实体验。其原因主要是:课时太少;活动设计缺乏必要材料,活动可操作性低,硬件设施不允许,课堂纪律难控制;安全因素与学校不重视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因此,教师实施最多的是认知性活动,由于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3.课外活动开展少

由于各学校有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和教师担忧安全问题,不愿意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因此,导致活动不开展最主要原因是安全因素,学校不重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甚至持否定态度。其次是地理课时少,三是与考试无关及难度太高。然而,五谷不分的学生大有人在,生活常识严重缺乏,所以带学生进行野外实践并了解自身生活的环境非常重要。

四、地理教材活动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应投入资金建立地理实践考察基地,增添地理实验器材,设置地理兴趣课堂,增加地理课时。学校应以长远发展为目的实施教育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开展地理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自上而下地建立地理实践成果评估体系,学生与指导教师均参与评比,将地理活动开展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结合,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2.强化素质,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除掌握过硬的地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其它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运用地图、图表、数据的技能,具备地理考察、调查、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分析方法。此外,需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制作课件及电子挂图,运用google earth遥感图像讲授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将GIS技术运用于中国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的教学中。

3.研透课标, 灵活安排活动

教师设计活动时需对课标及教材进行研读,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或重新设计活动。例如,“土地资源”一节安排学生搜集资料的活动,教师可灵活地将“搜集资料”改为“读图表分析”,教师准备图表资料,引导学生读图读表思考,训练其分析问题的思维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耗时性活动,教师可设计颇具价值且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灵活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如地理小报、班级小规模调查等。对于野外考察、调查研究,由于考虑到安全及时间因素,教师可分批带领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周末到野外进行考察和调查,这样的活动有针对性且效果更好。

4.合理设计,提高参与积极性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因此讨论法成为地理活动常见的教学方法,应用最广泛的讨论方式为问题式讨论[3]。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常对新奇有趣的教学材料感兴趣,故教师应选择新奇的主题,如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地理现象、微小但充满大学问的地理问题等。设计问题时,应设计具启发性及方法渗透与逻辑追问的递进式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并延长问题链,引发学生多向深入地长链条思考,问题解决后有反思也能向其它方面发散。教师需提前设计好引导方式而不是直接由学生的答案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尹燕立.高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内容、功能与教学方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 张晓芹.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系统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篇12

( 一)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大量的听说练习, 不断操练, 反复刺激, 从而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以八年级上册为例, 教材中每章的Section A部分都设有许多对话和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两两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由浅入深, 逐渐增加对话的长度和难度, 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 二)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这套教材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的。书中学生的操练部分明显比教师讲授的部分多, 且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生活经历, 将语言知识分为各个功能进行学习, 如讨论过去的事情、问路、对将来的打算等, 这些都符合学生的需求, 便于未来学生将所学内容自如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 三) 教学内容情景化

教材中无论是听力部分、对话部分还是阅读部分都给学生设置了语言的情景, 便于学生理解, 而且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中操练语言, 能让学生感受到运用语言成功的进行交流后所获得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材编写的思路

新目标英语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 在研究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编写了本套教材, 竭力使其满足地方学生们的需求。这套教材的基本编写思路是: 每一章都以某一特定的话题为主线, 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 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教材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学会运用英语与人交流。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的语言的基础上了解文化差异, 发展健全的人格。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

这本教材以话题为核心, 以功能为主线, 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材中各个单元的话题、功能和结构紧密相连, 交织在一起。教材明显的进步就在于设计了许多任务型的活动, 它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 掌握技能, 学生应当在用中学。每一单元的设计都试图通过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形式, 设置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 如学习了相关的的语言材料后, 要求学学生用英语制作节日贺卡, 就某个话题向笔友发出邮件, 制作蔬菜色拉并写出制作的步;学习了有关摇滚乐队的语言材料后, 要求学生讨论自己喜爱的歌手, 并写一篇小短文, 上网搜寻有关某位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的信息并写出报道等等。此外, 教材中还包含大量的活动, 如角色扮演、信息交流、解题、猜谜游戏等。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运用英语的语言情景,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学会不同情景中的表达方式, 如问候、道歉、建议、邀请、描述人物和行为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参与这一类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 能够感受到成功运用语言的愉悦。而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需要进行情感和策略的调整, 需要独立的思考和合作学习,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这一层面上, 任务型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们的潜能.

( 二) 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 切合青少年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本教材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并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内容取材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符合生活实际, 便于学生理解和领悟;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 形式多样, 对学生极有吸引力,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且复现率高, 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跟上教师的思路。

( 三) 教材配套, 方便教学

教材系列化不仅利于教师的教, 也利于学生的学。有了视听教材的配合能够在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 使他们能够看到、听到、学到地道的英语。单单使用一本教材已经难以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了, 需要用成套的教学包, 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辅助读物, 配套习题册, 音像, 视频, 配套的课件等。因此这本教材配有齐全的师生用书, 练习册, 试听材料甚至是做好的幻灯片。这些都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也能够节省很多教师备课的时间和精力。

( 四) 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套教材为了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帮助师生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束缚, 设计了很多交际性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较充分地动员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这本教科书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 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 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教师们也普遍反映, 使用新教材,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后, 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特别是听和说能力显著提高, 减少了以往学生们只会答题, 却不擅长听说的哑巴英语的现象。

四、总结

《新目标英语》的编写者力图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现象。提倡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加强英语学习活动的情景性, 强调英语的交际性。这套教材确实有许多优点, 但这不意味着它是完美的, 它也有不足之处, 教师不应该将它视为圣经, 照本宣科, 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适当的修改、删减教材, 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将弊端减到最小, 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最大、最全面的发展。

摘要: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是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改编的一套供7-9年级学生使全套教材。本文分别从教材的理念、编写思路、教材的特点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特点

参考文献

[1]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学校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2011公司新年晚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