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维学院介绍

2024-06-19

贝尔维学院介绍(精选7篇)

贝尔维学院介绍 篇1

Unit 4Alfred Nobel-A Man of Contrasts

Alfred Nobel, the great Swedish inventor and industrialist, was a man of many contrasts.He was the son of a bankrupt man, but became a millionaire;a scientist with a love of literature, an industrialist who managed to remain an idealist.He made a fortune but lived a simple life, and although cheerful in company he was often sad in private.A lover of mankind, he never had a wife or family to love him;a patriotic son of his native land, he died alone on foreign soil.He invented a new explosive, dynamite, to improve the peacetime industries of mining and road building, but saw it used as a weapon of war to kill and injure his fellow men.During his useful life he often felt he was useless: World-famous for his works he was never personally well known, for throughout his life he avoided publicity.but since his death his name has brought fame and glory to others.Alfred Nobel was cold to material gains and honor, and extremely honest.Once he stated why he was able to won so many honors in a letter: his medals did not come from his invention of dynamite.For example, Swedish government awarded his medal because of his talents in cooking;French government gave his medal because of his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ne French minister;Brazil presented his medal because of becoming a friend of a Brazilian VIP by accident.He also gave us a story in his autobiography in humorous words:

Alfred Nobel, his poor life was nearly ended in the hand of a kind-hearted doctor when he came to the earth.Major merits: always keep his hand nail clean and nice-looking by own and never by others.Major shortcomings: no family, low spirit, poor digestion.Only wish: never being buried alive

Most evil: never worship Plutus.Life achievements: none

This is Alfred Nobel, a person who boasted himself “no achievements” and always kept his nail clean and nice-looking, had created mas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roperty and left us lofty ideology of hardworking, looking down up material gains and honors.

贝尔维学院介绍 篇2

一、对话部分

张:您认为荷兰与中国在建筑教育方面主要有哪些差异?

何:国内大部分建筑院校致力于建筑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美学基础、建筑及城市理论基础之上,偏重于培养学生应对当下市场化建筑实践的能力,以使其在踏足社会后能很快适应设计院/公司的工作。这种标准化的批量式“匠人”教育,不仅在中国很普遍,在世界范围也是如此。荷兰的传统建筑教育同样注重对实践型建筑师的培养,但也有像贝尔拉格学院(Berlage Institute)这样的国际建筑研究所在建筑教育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作为一个“实验室”,拉动整个荷兰的建筑设计及建筑教育的发展。贝尔拉格学院定位为国际性的建筑、城市、景观实验室,其教育一方面注重培养学员对这些领域及其涉及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在整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建筑师创造性解决这些问题的论点(argument)及设计方案的能力;另一方面亦提供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环境让学员找到自身定位,培养出具有独立视野、自主方向的个性化建筑师。但是,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下一代英雄式的建筑师,而是培养下一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

张:贝尔拉格学院与传统建筑学院的区别有哪些?这种差异有何意义?

何:荷兰政府于1991年出台的第一部建筑政策的实体化成果就是两所成效显著的建筑中心—NAi(荷兰建筑师协会)与Berlage Institute(贝尔拉格学院),它们为荷兰建筑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前者提供良好的建筑气候,后者提供卓越的建筑教育。贝尔拉格学院特殊的定位,注定它与传统建筑学院有所区别。学院将学员视为有能力研究各种问题的研究员(participant)而不是学生(student),强调自身作为研究所/实验室(institute/laboratory)而非学校(school)的定位,每个项目都是建立在实际的研究需求之上,以保证其展开的各种讨论是基于建筑师角度对现实世界所持的态度,而非学术化的纸上谈兵。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教育机构,主要课程为设计课程、理论课程、大师课程及讲座研讨会。

设计课程第一年为两个半年期项目,第二年为一个全年期项目。第一年项目的导师中既有维尼·马斯(Winy Mass)这样追求实际风格建筑的方法论者,也有米圭尔·罗伯斯·杜兰(Miguel Robles Duran)这样追求批判性建筑的理论学者;第二年项目的导师中既有开设方法论的参数设计“关联设计”(Associative Design)的彼得·楚门(Peter Trummer),也有开设理论性的批判主义“首都城市”(Capital City)的伊利亚·曾格里斯(Elia Zenghelis)与皮埃尔·维克多·奥瑞利(Pier Vittorio Aureli)。

理论课程是一门平行课程,由勒默·凡·托恩(Roemer van Toorn)领导的建筑射影理论(Projective Theory)及其他几位建筑师、哲学家开设的社会、政治、哲学、历史等理论组成。射影理论为贝尔拉格学院的核心理论,主要研究和探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在城市尺度上的反应,及其投影作用到单个建筑尺度上的具体表现。

每学期持续一周的大师课程,邀请活跃在当今建筑实践及建筑理论前沿的建筑师与建筑教育家、理论家、批评家与学员一起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研究,得出阶段性结论并提出设计方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得(Zaha Hadid)、伊东丰雄、亚历山大·左拉·保罗(Alejandro Zerea-Polo)等明星建筑师皆曾到贝尔拉格学院教授过大师课程。

每周举行的讲座及研讨会既有对当前建筑趋势的品评,也有对过去建筑实践的反思。学院不仅邀请当今活跃的建筑师与理论家,如本·凡·贝克(Ben van Berkel)、威尔·艾瑞茨(Wiel Arets)、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等,也邀请老一辈的建筑师与理论家来此开讲,其中包括安德里亚·布莱兹(Andrea Branzi)、彼得·库克爵士(Peter Cook)、肯尼斯·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等。

张:贝尔拉格学院制定每年研究的选题和方向的依据是什么?

何:第一年与第二年的项目选题不大相同。第一年的项目主要由导师根据自己及研究支持者的需要提出详细的课题议案,再由五人研究领导组(Ben van Berkel,Winy Maas,Robert E.Somol,Alejandro Zaera-Polo,Elia Zenghelis)共同商议决定;设计内容大多探讨在当今全球化大环境下城市及建筑发展的新方向,推崇新的设计策略及创意。第二年项目一般为长期项目,比如“首都城市”持续了5年,“关联设计”将持续6年;这类课题旨在探索新的理论或方法论,因此在立题之初就同五人研究领导组商议其研究方向,并在项目进行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最后通常会形成一个新的完整体系,进而推动建筑及建筑教育的发展。

张:在贝尔拉格的建筑教育中,导师是否会更多关注政治、经济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何:虽然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切入点与关注点,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会在不同层次关注政治、经济及社会因素对于城市及建筑产生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新的策略。这是受贝尔拉格学院核心理论—射影理论影响的结果。例如皮埃尔·维克多的“首都城市”是探讨绝对建筑的可能性—由建筑形式表述城市的研究,着重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角度探索首都城市的集权性、纪念性和功能性在当下的适应性等,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批判性建筑实践,只能在对其理论及意识形态确信不移的前提下成立,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研究的当代延续(勒默称其为新现代主义),研究所得的设计成果亦十分简洁有力且具有强烈的纪念性。而彼得·楚门的“关联设计”是一种参数设计方法论研究,尝试将关联式设计技术运用到建筑城市问题的高度,重点关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人居环境及其相关的人文需求、政策作用、市场运作机制、城市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追求实际”的建筑实践,实际上是对射影理论的一种实践;研究所得的设计成果往往出人意表,因为它是对实际环境的表达,一开始并不知道结果,不同于批判主义建筑那种一开始就有居高临下姿态的“我们知道的就是最好的”家长式作风。

张:批判性与“追求实际”的争论是否对荷兰建筑实践有所影响?

何:如果说批判主义建筑是一种对过去的反思,那“追求实际建筑”则是一种对未来的考量。批判主义建筑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对当时风行的现代主义建筑采取一种辩证的反对态度,对抵制国际风的滋长起了一定作用。但批判主义建筑表现出对现实的抵制及与主流力量对峙,被指责为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主义。荷兰建筑师通过对批判主义失败之处的思考,认识到对现实的热情是必须的,进而意识到“追求实际建筑”的意义。射影理论实际上就是对这种“追求实际建筑”的研究,一种建立在现实项目(Project)研究之上的建筑实践研究。“追求实际建筑”尊重周围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并对其进行重新整合,进而得出对这些环境因素的物化表达,以此作为对现实及未来趋势的射影,承载大众文化和社会意义,使建筑具有了“第二现代性”的特性。它为荷兰建筑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张:从学院最近的讲座主题是否可以看出建筑潮流的某种变化或趋势?

何:近期的讲座系列是为庆祝伊利亚·曾格里斯执教40周年,因此邀请到与其同时代的大师级人物来讲述20世纪60年代前后建筑界发生的事件以及他们今日的想法。主讲者包括安德里亚·布莱兹(Andrea Branzi)、彼得·库克爵士(Peter Cook)、肯尼斯·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等,在这里以彼得·库克的讲座/研讨会为例来讲述贝尔拉格讲座系列的作用。

在研讨会中,彼得聊了很多故事—正如研讨会的主题—那些与Archigram(建筑电讯)发生在60年代建筑界的故事,亦表达了对于受他们影响的“高技派”(high-tech)的看法。他表示建筑电讯的初衷并不是想引出此类建筑,而是在受战后国际风压抑的环境中创造新的可能性,因为在建筑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时,建筑本身的存在就会成为被质疑的对象,探索新的可能性就成为必然。彼得接着对同时期类似的日本“新陈代谢派”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那种做到极致精美细节的东西过于夸张,就像高技派“用多做少”;他认为建筑电讯在做着“用少做多”的事情,这在20世纪60年代充斥着末世情节的作品中能有所体会。他戏称他们自己是“烂技派”(crap-tech)。他说“建筑就是一种说话的方式”,不过话锋一转他又说道,“建筑师要掌握必要的常识,建筑电讯的作品也不是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

研讨会中我问及彼得:“建筑电讯的贡献是在战后工业机械化时代中创造了对于未来建筑可能性的前卫设想,而现今在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巴特雷学院(Bartlett)、贝尔拉格学院等建筑院校里盛行的参数设计,可以说是在数码时代中开拓的对于未来建筑可能性的大胆探索,您对此是怎么看待的呢(因为我认为作为拥有勇于探索未来精神基因的建筑电讯成员,他应该是最有话语权的)?”彼得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与当年对于高技派的担忧一样。他认为一旦参数设计达到某种智能化并席卷全球的时候,就会是另一种国际风盛行的时候,那时候甚至会出现“反参数设计”,有人会说“我的东西全是‘手工制品’”。另一方面,参数设计本身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在英国的参数设计总是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难以论述好坏,因此那些结果都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它能做什么?(个人认为这与参数的把握及控制密切相关,如果纯粹让计算机来生成从环境研究参数提取之外的工作,而在此之前并不确定所运用的参数在不同的条件下的预期反应,所产生的结果确实是会让人打个问号)。在此,彼得再次提及常识的重要性,强调这正是当下“前卫建筑”教育中所缺乏的。

由此可见,各种思想的碰撞是有利于深处信息洪流中的建筑师进行反思的,可以向大师请教,但又不迷信一家之言,而是加以辩证的思考,这正是贝尔拉格的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张:您认为是否一种争鸣的氛围对于建筑学的发展更为有利?

■:是的。现代主义以后,没有什么派别能被简单描述或定义了。特别是全球化互联网时代以后,所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相互影响。在贝尔拉格学院,学员会受到各个层面的影响。对我们间接影响的建筑师是几乎所有能叫上名的建筑师们,通过亲身体验他们的建筑、研习他们的出版物,我们接收了他们的很多思想和信息;这些影响是潜在的,是一种广泛性的学习—用直接的体验间接地理解整个建筑史和当今建筑发展方向。对我们有直接影响的建筑师也有很多—那些在贝尔拉格学院开讲座的建筑师,那些在国际会议上发言的建筑师,那些在访问时候接触到的建筑师……这种影响比单单体验学习他们的建筑或者理论强烈得多,最重要的是能和他们交流,因为一些问题是需要问清楚,然后听他们当面解释或再解释的。而那些对我们有深远的直接影响的建筑师—我们的导师们,是构筑我们作为建筑师的重要元素,他们背景各异,以不同的建筑观和世界观以及个人魅力影响着我们。我认为这种争鸣的氛围更利于个人分辨好坏、认识真知,进而确立自己的建筑道路。

二、案例解析

张:请以你们与MVRDV合作的研究项目为例(如NL 28),具体描述研究主题、所发现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建筑的手段解决问题?

何:NL28是荷兰奥组委委托贝尔拉格学院与MVRDV及荷兰建筑师协会合作研究的项目,由MVRDV的维尼·马斯领导贝尔拉格学院9人小组承担主要的研究任务,研究20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周年)荷兰举办奥运会的可行性(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与城市等方面的可行性)。基础研究部分由小组合作完成,在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假设性提案由小组成员分别独立完成。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奥运历史(特别是历史上的奥运主办城市与奥运村的关系),与之相应的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图1),各个奥运场馆的相关内容(比赛场地面积、容纳的观众数量、场馆各配套设施的规模、比赛的时间安排等)。小组成员在研究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与某些问题相关的假设与设计策略,在研究各场馆类型的基础上,探讨场馆组合的“型”的各种可能性,在对各类“型”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其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再研究申奥城市(阿姆斯特丹)在世界现状和未来趋势下举办奥运的具体可能性与可操作性,以此提出更贴合具体情况又符合发展需求的假设性方案;最后由导师及来自荷兰建筑师协会、荷兰奥组委、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等成员组成的专家组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与甄选,最后的入选方案被收录到出版物《NL28》一书中,并在荷兰建筑师协会的荷兰建筑博物馆中开设“NL28”专题展览(该展览历时半年,之后会在多伦多、悉尼与北京展出)。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水之净化奥运”(Water Cleaning Game)及与日本建筑师邦义合作完成的“机场岛奥运”(Island Airport Game)被收录于该书并参加了展览。

“水之净化奥运”是在研究了当前和未来世界的水环境状况以及阿姆斯特丹艾梅尔湖的环境恶化状况后提出的方案,旨在利用举办奥运会这一城市更新催化剂的契机将湖水净化,将其作为阿姆斯特丹的持续水源地及未来水上城市的发展基础。该方案运用了“圆圈型”(“圆圈型”与“直线型”是研究中总结的两种场馆组合的基本“型”,图2),中最大步行距离为3小时(奥委会规定)的型来布置场馆,配合计算得出的阿姆斯特丹奥运期间用水量及城市用水量后,在艾梅尔湖上距湖岸周围2km的位置修建水上奥运村。该奥运村作为奥运项目举办地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场馆环境及便捷的环路交通,还使享有“水之国度”美誉的荷兰为奥运会提供特有的水之体验(图3)。此外,它还是阿姆斯特丹的“净水器”,其净化的原理是在修建的场馆及环路连线的桩基础之间配置超滤膜,内外滤膜之间的宽阔空间为芦苇生态净水区,经过净化的洁净水因城市汲水产生的水流而流入中部的储水区,在奥运会结束后,原本计算的奥运期间用水量将返还湖水,以达到净化湖水的目的。

张:请介绍一下贝尔拉格学院在参数设计(关联设计方向)方面的成果。

何:贝尔拉格的参数设计,即关联设计(Associative Design)简称AD,由彼得·楚门(Peter Trummer)领导项目组研究了5年。

AD1实验阶段,地点是荷兰鹿特丹,目标是城市家具(如公车站台等);

AD2实验阶段,地点是西班牙马德里,目标是城市边缘拓展的住房项目;

AD3实践阶段,地点是中国上海朱家角,目标是城市边缘拓展的住房项目;

AD4实践阶段,地点是美国凤凰城,目标是城市边缘拓展的住房项目;

AD5实验阶段,地点是墨西哥城,目标是城市中心密度再生的住房项目。

在此引用彼得在AD3阶段所归纳的:“关联设计是一个采用计算机生成技术来进行建筑城市问题实践的研究项目”。概括说来这是一种参数设计,用可量化的参数系统来控制不可量化的参数变化。关联式模型的建立基于关联性几何体,以关联性几何体来描述定义各个集合体之间的关系,以期相互制约、紧密联系的互动关系架构设计对象。关联式设计的系列研究都是围绕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固有需求展开的。比如AD2马德里的项目背景—市政当局想要拓展管辖疆域,必须在短期内找到一种能适应市场生存的主导建筑模式,同时调整政府部门对发展津贴住房所起的职能作用—这些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问题。

每个城市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属于自身的一些特质。假如用类型学的方式思考,这些特质即把事物的本质从具体的存在中抽离出来,概括为某种抽象的“型”。建筑学里这种把建筑按类型加以区别的方式在层级分明的等级制度中已经占据了首要地位,建筑类型因此成为衡量所有空间划分的唯一工具,这一点在相关法律、规范、条文、政策的制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假如我们应用类型学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里最为常见的两种城市高密集地区住宅类型—高层建筑和多层板楼的话,可以发现两者采用了非常相似的平面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实际上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解决建筑的适用功能和经济问题的设计原则—试图在满足建筑规范的前提下探索恒久不变的“完美”平面,但却在创造一个标准化平面类型的同时,否认了其他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相关变化的可能。

以关联设计的观点来看,任何城市化进程都不能脱离人文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态环境,中国古建筑就是最好的例证。木构建筑经由千秋万代的传承,自有一套既定的生成体系,营造出亭台楼阁种种,似乎大体相同其实却各有所异。“异”,从大局看是整个时代性质、社会气象、文化观念之大异,物质层面上则为经济条件、技术手段、物质资源之差异。生态学研究中将个体与各类环境因素联系起来研究差异,对我们重新思考建筑学中的变化和差异是很好的借鉴。关联设计这种设计方法不是处理已经简化的某种类型,而必须考虑表象变化的背后那些决定因素是如何去影响变化的。

张:请介绍贝尔拉格学院以城市为主题的研究,对于城市的关注和批判式介入。

何:本人所在的研究小组以“超级街区”(Super Block)为研究主题,关注荷兰鹿特丹的莱本(Lijnbaan)商业区的城市更新问题。莱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在战后浩大的重建工程中得以重生,其中包括十人小组(Team 10)的巴克马和范·登·伯瑞克(Bakema and van den Broek)设计的商业建筑与社会住宅。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莱本商业街区作为南荷兰省的商业中心一直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人口增长、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以及商业区域的扩张,莱本商业区的发展日渐呈现疲态,其原有的商住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鹿特丹市政府考虑通过提高该区域的商业密度与居住密度,以重新确立其商业中心地位。

在研究了莱本的历史、社会和经济方面(建筑环境、人口密度、容积率、商业密度、商业结构、交通现状等)的影响因素后,我们讨论决定以批判式的态度介入研究项目。从研究现代主义的经典居住/商住模式的“型”入手,分别对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于1962年设计的洛克莫提亚2号(Locomotiva 2)、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于1998年设计的岐阜集合住宅、钱伯林与伯威尔和伯恩(Chamberlin and Powell&Bon)于1966年设计的伦敦芭比肯中心以及伊东丰雄于2003年设计的东云集合住宅进行总图、立面、平面、剖面等层面的研究,再将其“型”分别植入莱本基地内。在分析此种“型”与莱本基地在环境、密度等方面的关系后,我们选取了阿尔多·罗西的洛克莫提亚2号作为“原型”(prototype)展开进一步研究。如果用皮埃尔·维克多的理论来解释,“方框原型”是一种绝对建筑的形式,“方框”清晰地表达着边界内外的隔离关系,表述着城市集权,但同时,其底层架空的形式又反映着新的民主形式对城市开放性的需求。

贝尔维学院介绍 篇3

7月12日上午,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迎来了一批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正在塞尔维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来到这里进行参观,并出席向该校孔子学院赠书仪式。

贺国强对贝大孔子学院办学成绩充分肯定,对贝大孔子学院未来发展表示了的良好祝愿。接下来,贝大孔子学院学生和塞尔维亚合唱团表演了具有中塞两国文化特色的节目。

韩国仁川大学孔子学院开设“警务人员汉语班”

最近,韩国仁川大学孔子学院与韩国仁川市地方警察厅达成汉语教育合作协议,孔子学院将为仁川地方警察厅的各级警务人员提供汉语教学服务。近日,首批参加学习的50名学员正式开课。班级分为入门、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班型,教学内容也以日常对话、警务人员常用语为主。

随着中韩两国交往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韩国旅游、求学、工作,韩国当地各行政部门与中国人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随着2014年仁川亚运会筹备工作的展开,各部门公务管理人员及基层服务人员对掌握汉语的需求日益凸显。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

近日,由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组织,坎特伯雷大学国际交流处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日”暨“中文图书角开启仪式”在新西兰纳尔逊市Nayland中学隆重开幕。紧接着是中国文化日的活动拉开了帷幕。活动分四个单元进行:太极拳、中国民间舞蹈、书法和包饺子。太极拳表演当即吸引了众多男生的关注。他们模仿着老师一招一式地练习,打得像模像样。

随着中国文化日的开展,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有意在纳尔逊市民中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更多的认识,并且帮助当地的学校开设中文课程。正如中新友好协会纳尔逊分会会长Christine Ward女士所言:“中国文化种子已经播下,开花结果季节即将到来。”纳尔逊当地的多家报纸都对孔院的此次活动进行全程采访报道。

“汉语桥·奥地利中学生夏令营”在孔子学院总部开营

7月13日,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和格拉茨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50名中学生齐聚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参加“汉语桥·奥地利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代表Mathias Steininger、格拉茨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代表Marie Moosbrugger,在发言中感谢中国国家汉办能够提供机会,使他们得以踏上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从学习语言开始,逐渐了解中国文化。

开营仪式结束后,营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汉办文化体验中心,体验了京剧行头、剪纸、书法、中国传统乐器等多个文化项目。

此次夏令营是为今年中奥建交40周年举办的庆祝活动,旨在鼓励奥地利中学生学习汉语课程,增进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加深中奥青少年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走进菲律宾布拉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7月16日,布拉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2011年中国传统文化专家巡讲活动在马尼拉世纪公园大酒店拉开帷幕,来自中国西北大学历史文化遗产学院的段清波教授和陕西中医学院的曾福海教授分别作了中国长城与兵马俑考古报告以及中医养生与保健的报告。

此次活动深受菲律宾各界人士的欢迎。他们希望曾教授能再次莅临菲律宾传播中医文化,同时希望不久的将来菲律宾的学生可以到中国学习中医。

本次活动得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文化处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全程活动还得到菲律宾华教中心的多方协助。参加本次系列活动的听众及接受义诊的华侨、华裔及本土人士共计约200余人。

华盛顿州孔子学院参加西雅图2011中国城海洋节巡游

7月24日,西雅图2011中国城海洋节巡游活动正式开始,成立刚一年多的华盛顿州孔子学院也组织了一支近50人的方队参与巡游。

西雅图中国城海洋节巡游是西雅图华人社区每年夏季的一次盛大集会,至今已举办了50多年。参加者除了华人,也有其他各个族裔,正如今年首次应邀出席的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高占生总领事所说,参加这样的盛会不仅是与旅居大西雅图地区的华侨华人共庆节日,更是向其他族裔展示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传播。

今年的巡游有不同文化团体组织的60多个方队,自发前往观看的美国民众超过2万余人。社会各界对孔子学院的精彩亮相也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表示今后要加强跟孔子学院的交流和合作。

泰国国光中学孔子课堂举办“中国主题日”活动

7月24日,国光中学孔于课堂“中国主题日”活动在合艾市金冠大酒店会议室举行。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廖恩喜院长向大家重点推介本学年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剪纸、踢毽子和象棋等文化营:加强中文应用的中文打字比赛;进行《易经》、《论语》泰文讲解等活动。这些内容吸引了众多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汉语学习者。

留任志愿者老师在教学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彼此学到了更多的教学经验。

美国举办2011“汉语桥·高中生夏令营”

7月29日,来自美国19个州204所学校的580名美国师生齐聚北京,参加2011年“汉语桥·美国高中生夏令营”闭营仪式。中国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出席闭营仪式并讲话。闭营仪式后,美国营员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汇报演出,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贝尔维学院介绍 篇4

入学要求:

(1)近两年成绩单原件;

(2)在读证明或毕业证书;

(3)申请表;

(4)申请费100加币;

(5)留学360介绍,18岁以下的申请人,需要填写监护人申请表并支付300加币的监护人文件公证费;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南希坎贝尔学院(NCCI)是一所高起点的私立学校,以加拿大已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南希·肯贝尔女士(Nancy Campbell, 1905-1980)的名字命名。虽然其校舍建于1870年,但该校成立于1998年,提供从学前班直至高中的全科教育,授予安大略省高中统一文凭。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在读期间还可选修至多13门大学一年级学分课程。在短短7年中,学校就以高质量的教学标准和学生人品教育优异教学跻身于了加拿大一流中学的行列,学校被加拿大独立研究权威机构Fraser Institute排名为安大略省815所同类学校的第一名。

贝尔维学院介绍 篇5

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

为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我院广大青年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挖掘大学生创业潜力,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并组织参加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决定织开展呼伦贝尔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3年12月—2013年4月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团委、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大学生联合会

承办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竞赛设组委会,负责指导整个大赛各阶段实施工作,并组织专家组成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竞赛作品的评审与指导。

三、竞赛方式及推进步聚

1、作品宣传发动阶段:

2013年12月15日—2014年3月10日:主要利用校内的宣传橱窗、海报、传单、网络、广播等方式进行大赛的前期准备、宣传,并组织学生报名。

2、作品征集及初赛阶段:

2014年3月31日前各学院负责组织初赛,组织本学院内的作品评审,至少评选出3件以上作品参加复赛。

3、复赛阶段:

2014年4月1日—4月18日由评选委员会在各学院上报的作品中确定出优秀作品参加决赛答辩。

4、决赛阶段:

2014年4月19日—4月30日入围决赛的参赛选手将进行现场展示创业计划作品及现场答辩。评审委员会根据大赛评分细则对参赛选手进行现场评分。确定获奖名单和推荐参加全区比赛的团队。

2012年5月1日—5月31日由专业指导教师对上报作品进行完善,并准备参加全区比赛。

四、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

凡在2014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院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中国籍本专科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参赛学生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可以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组成团队,以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高效率团队。每队人数为四至六人。

2、作品要求:详见《“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另发);

3、参赛团队要填写《呼伦贝尔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表》(附件2)。

4、可参照《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另发)拟定创业计划书。

5、所有上报作品要求有文字版和电子版。

五:奖项设置

本次创业计划大赛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最佳团队(个人)奖1名和最佳创意奖1名;

金奖:2000元奖金及奖状; 银奖:1000元奖金及奖状; 铜奖:500元奖金及奖状; 优秀奖:300元奖金及奖状; 最佳团队奖:800元奖金及奖状; 最佳创意奖:800元奖金及奖状。

八、工作要求

1、“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竞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安排部署,成立活动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要结合各学院实际,制定推进方案,切实把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各学院要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机制建设工作。鼓励各学院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对参赛者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经费支持。把这次活动与大学生做好创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的衔接,为应届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提供服务。

3、呼伦贝尔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开展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各学院要切实做好竞赛各项准备工作,广泛动员、认真选拔,确保竞赛圆满成功。

团委联系人:郝新君 联系电话:*** RTX:1666

经济管理学院联系人:丰华 联系电话:***

E_mail:hlbexytiaozhanbei@126.com

2013年12月13日

附件:

1、呼伦贝尔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组委会名单

2、呼伦贝尔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表

附件1:

呼伦贝尔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组委会名单

组委会主任:李雅梅

副主任:德力、梁秀梅、张国栋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毅、王铁钢、卢明波、付宏、那木斯来、乔娟、刘秀兰、丽娜、李萍(俄罗斯语言学院)、李晓峰、吴斯日古楞、邱玉臣、张军、张民平、阿拉坦巴根、陈绍英、牧仁、周艳华、胡楚勒、敖玉文、徐成伟、郭书利、韩金凤、谢宾、刘淼(学联主席)

附件2:

呼伦贝尔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表

填写说明:1.每件作品填写一份表格,此表可复制;

徐海学院专业介绍 篇6

金融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具备金融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经济金融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操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金融、理财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保险学、中央银行学、公司理财、金融法等。

会计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具备会计师基本学识水平,能从事会计实务、会计研究和会计教学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审计工作,也可在财政、税务、银行、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财经管理、会计实务、会计教学和研究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设有硕士点。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市场营销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有现代市场经营理念、国际化视野、职业化素养、人文与科学精神和市场研究、执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和管理理论、营销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从事市场研究、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有关政策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等非营利组织从事市场营销战略、政策、理论等研究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会计学、财务与分析、运筹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研究、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分析与决策、全球营销、企业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

工业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掌握工业工程基本理论,具备工程技术技能、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方法和技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评价、改善和创新,懂技术、懂管理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以及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运行、控制等综合性技术工作,或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设置有硕士点。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矿业工程、现代工业工程、人因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经济学、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设计与控制、现代工业工程、生产设计与控制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有较好的国际经济学基础以及较强的国际贸易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与法规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到涉外经济管理部门、专业外贸公司、各类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调研、宣传策划等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设有热能工程及自动化、制冷及空调工程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火力发电厂、制冷及空调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有硕士点。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锅炉原理及设备等。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本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掌握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产品设计制造、机电系统及设备控制、状态监护及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设备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现代设计理论、机电控制技术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较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材料与机电一体化发展能力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公司企业等各工业部门单位,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有硕士点。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机械设计基础、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材料学、金属压力加工原理与工艺、焊接原理及工艺、模具设计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掌握电工、电子、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经济、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科研单位、工矿企业、工程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教学等工

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微机原理及系统、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基础等。

自动化

本专业设有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三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掌握从事传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计算机控制、信息处理等专业技术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自动化相关的总体设计、技术开发、安装调试、系统维护等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

主要课程: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用设备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工控软件基础、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智能仪表及测试系统、过程控制与系统、检测原理与技术、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B、供电技术等。

信息工程

本专业设有通信技术、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等技术进行科学研究与设计的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公司、科研单位,从事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等领域胜任技术开发、安装调试、系统维护、运营管理等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是江苏省确定的创新教育特色专业,设有博士点、硕士点。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电子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程控交换技术、DSP原理及应用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设有电子技术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掌握微电子、物理电子、光电子领域内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电子电路、信息处理、通讯等领域进行设计、研究、开发和综合应用工作,也可以在高校和研究部门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有硕士点。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电子系统设计、微电子电路与系统等。

土木工程

本专业设有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备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能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和市政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工程施工和技术管理,也可以在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管理与教学科研等

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建筑施工等。

工程管理

本专业设有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与造价管理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掌握土木工程及与工程管理相关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的,能从事建设项目决策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等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设有博士点、硕士点。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土木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与投资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设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应用知识,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围绕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以及个人)的需求,通过对计算技术的选择、应用和集成,创建优化的信息系统并对其运行实行有效的技术维护和管理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科研、工程技术、企业管理等部门应用计算机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辅助决策、信息处理、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的开发和研制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从事计算机系统理论及应用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有博士点、硕士点。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课程等。

英语

本专业设有商务英语、旅游与酒店管理及翻译三个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能在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经贸、工商企业、党政机关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文秘和文化交流等工作。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设有硕士点。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高级英语阅读、基础英/汉笔译、基础英/汉口译、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笔译实务、口译实务、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

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设有现代文秘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有良好语言文字功底、政策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新闻、教育、情报信息、档案管理以及其他文化宣传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专门研究机构从事理论研究。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设有硕士点。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基础写作、新闻写作、应用文写作、秘书学及实务、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艺术设计

本专业设有室内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景观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知识扎实,具有室内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建筑装饰、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建筑、园林、设计院所、装潢公司、广告公司、企业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研究部门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专业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硕士点。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设计初步、设计表现技法、艺术设计史、装饰材料与构造、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景观设计等。

工业设计

本专业设有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毕业时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设有硕士点。

贝尔维学院介绍 篇7

一、音乐学院保护和传承本土民族音乐的成果

(一)在音乐学科与专业建设上突出民族音乐特色建设

为立足特色优势,我院设立了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蒙古族民歌演唱专业,致力于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并于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特色学科。蒙古族民歌演唱专业现开设的课程由三部分组成:专业核心课(声乐、中外音乐史与欣赏等);专业基础课(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专业选修课(蒙古族简史、蒙古语言与文化等)。在合唱课、钢琴课、器乐等课程的教学中纳入了呼伦贝尔地区民间音乐,拓宽教学内容,更能体现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

(二)坚持“因地制宜”编写本土教材

为使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我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鼓励教师编写本土教材。编辑出版的教材有《彩虹·呼伦贝尔民歌创作歌曲60首》、《彩虹·呼伦贝尔集锦》、《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蒙古族声乐作品选》、《巴尔虎、布里亚特民歌》等。

(三)努力拓展校外民族音乐实习、实训基地规模

根据特色专业活态传承机制的特点,音乐学院与海拉尔文化活动中心、鄂温克旗乌兰牧骑、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等文化单位签订了艺术实践基地协议,为蒙古族民歌演唱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增长实践经验。

(四)在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展示民族音乐艺术风采

在音乐学院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及各类演出活动中,蒙古族民歌演唱专业学生的表演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获得好评。2011年参加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艺术节巡回表演并受好评;2010年、2011年在“高雅音乐进校园”演出活动中,承担了满洲里中学、海一中、谢尔塔拉中学等地的巡回演出,受到一致好评。他们在完成演出任务的同时也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播,使民族音乐成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走出去”的华彩名片。

(五)积极参与各种民族音乐学术会议

2008年12月我院教师参加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2011年7月我院教师参加内蒙古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内蒙古民歌艺术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2011年2月我院教师参加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

(六)学生获奖情况

萨础茹拉:2010年获呼伦贝尔长调民歌比赛金奖;2010年7月获“第二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学院声乐大赛”大学生组民族组银奖。

乌云琪琪格:2009年荣获“海地区首届蒙古族业余歌手电视大奖赛”二等奖;2010年获呼伦贝尔长调民歌比赛银奖。

金马蹬组合:2010年7月获“第二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学院声乐大赛”大学生组流行唱法铜奖;2011年获“草原星”中央电视台青歌赛内蒙古选拔赛决赛第二名。

二、边疆高校保护与传承本土民族音乐的策略

(一)构建研究科学歌唱技法的蒙古族与“三少民族”声乐艺术中心

我院应成立一所研究科学歌唱技法的蒙古族与“三少民族”音乐艺术中心,使之成为呼伦贝尔地区高层次民族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艺术中心里,可鼓励学生以传统形式组织多种民间乐队演奏婚嫁礼仪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指导学生排演传统演出剧目,还可成立具有多种演唱形式的歌唱队和专门负责整理、挖掘呼伦贝尔地区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机构,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编辑出版,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而且也会使呼伦贝尔本土民族音乐成为一种得到国家“认证”的普遍性知识。

(二)减少“舞台化”交流模式,增加国内外“学术化”互动

蒙古族民歌演唱专业学生参加的多数活动仍旧停留在“舞台化”式的交流模式,而忽略了与国内外“学术化”的互动,而且相同节目重复上演,缺乏新意。我院不但要营造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的艺术氛围,更要构造传统音乐的学术氛围。我院可与当地文化局、群众文化艺术馆合作,进行校办产业发展,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民族音乐学术中心。主要任务是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研项目,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与资源,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底蕴结合起来,不仅能形成我院的办学理念和风格,突出我院的办学特色,而且对研究开发地方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三)加强课程建设,拓展学科和专业建设

为弘扬本土民族音乐,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强课程建设迫在眉睫。呼伦贝尔地区传统民族音乐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在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原有课程和专业基础上加强课程建设,拓展学科和专业建设。如开设《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赏析》,加快蒙古族呼麦、四胡、好力宝、三弦,鄂温克族诺仁卡琴(三弦拉奏琴)、奥茸琴(五弦弹拔琴)1,达斡尔族的口弦琴等传统音乐专业,并在学院内部通过课程整合,取长补短,围绕民族音乐特色,集中力量合力打造“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学科优势”。同时也为当地所需的相关新专业在社会上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四)大力引进优秀民间艺人,保护和发展传统音乐的“活态”传承

为弘扬本土民族音乐,学院特聘请呼伦贝尔地区长调民歌传承人布里亚特、巴尔虎蒙古族歌唱家道力金、苏古尔等优秀教师。但这对于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将各地区各类型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请进课堂,为学生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民间艺人是传统音乐的传承者,民间音乐通过他们口传心授的方式才能世代相传,造就传统音乐这一“活化石”。将民间大师引进课堂,是抢救、保护传统音乐的关键,也是高等艺术教育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积极举措。我们青年教师有责任与大师共同为推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五)加强本土传统民族音乐各类教材的建设

在本土教材建设方面,我院教师编辑出版的民族音乐教材种类繁多,他们自觉承担挖掘与发扬民族音乐的责任。但还存在音乐分类模糊,类型单一等问题,多以民间歌曲为主,而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教材仍存空白。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集中力量,组织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与整理、挖掘呼伦贝尔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机构合作成立教材编委会,编写一套涵盖面广、音乐分类规范、音乐类型丰富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三、对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形式

(一)通过作品展演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演形式可包括独唱、二重唱、四重唱和合唱等民族传统演唱形式。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们自由高歌,相互切磋交流,提高歌唱技巧,克服紧张情绪。此外还可以排练传统演出剧目,让学生感受剧中人物鲜明的个性。这些都需要以良好的声乐技能作为基础,以真切的情感作支配。同时,由于作品的风格和韵味、人物形象的表演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十分有利。另外演出剧目的展示是在舞台上完成的,这对学生的舞台实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对外演出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外演出是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直接有效方式。学院可以与当地演出服务部门、媒体、企业等合作,开展传统节日、单位庆典、主题联谊等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作,有组织地创造、编排各类雅俗共赏、符合各单位活动主题、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民族节目,既可丰富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借鉴“书院”式管理模式,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书院式管理模式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体魄、道德、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体验。”2在书院里,教学科研人员和专家作为学生的生活导师,关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为自己进行学术规划,通过言传身教增进学生对人类知识创造的认识,启发学生思考为学为人的准则。

长期以来,蒙古族民歌演唱专业的声乐课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模式,长期固定在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制约了学生博采众长。因此,设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可以弥补一对一授课的不足。如,由不同年级学生与导师形成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并建立辅导咨询、兴趣小组、名家谈艺等非正式的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现阶段在学习声乐当中所产生的问题留在辅导咨询一栏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师科研课题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考察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主体能动性。通过与教师的配合,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有效设备和资源,既有利于科研创新队伍的合作,又壮大了学院的科研团队,为培养高校民族音乐科研创新人才积蓄力量。

我院应发挥地域优势,民族特色,全院各民族师生共同努力推动现代化教育的本土化,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本土民族音乐充分纳入到边疆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中,使濒临失传的民间音乐走进校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传承,为自治区实现民族文化强区立下汗马功劳。

摘要:现代教育模式正在消减地方传统音乐的存承,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践行自治区提出的实现民族文化强区的精神,文章以边疆高校呼伦贝尔学院音乐学院为例,探索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保护和传承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优势和途径,以体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

上一篇:特惠促销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