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2024-06-14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精选10篇)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2、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通过例4首先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从而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通过例4和例5,使学生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的定义。

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4、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画平面图,引入比例尺

1、出示学校平面图,问:谁来帮老师介绍一下我校的各种建筑物的布局?

2、设计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教室长8米,宽6米。师: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到纸上去吗?该怎么办?

3、讨论引出学习要求:⑴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图;⑶写出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⑷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4、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学生小组学习。

6、根据图片组织汇报:⑴选择不同方法的平面图;⑵讨论反馈: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各是多少?(小组代表回答)

板书: A 、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B、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3、揭题 ,回顾:

⑴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分别是多少?

⑵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

⑶怎样理解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100倍画在图纸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

4、师: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

(三)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1、求比例尺。

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图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⑴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⑵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

2、求实际距离。

⑴出示例题: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⑵组织同桌同学各用一种方法来解答(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

⑶汇报交流并总结。

师强调:①把1:6000000化为分数形式来解答;②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化聚。

3、求图上距离

⑴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⑵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照片上的比例尺。

⑴估计照片的比例尺;

⑵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

⑶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

2、操作发展练习:

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司令台、传达室、喷水池)

⑴引导讨论出求实际占地面积必须知道实际的长、宽或直径;

⑵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

⑶汇报交流,讲评。

师强调:求实际占地面积,就是实际的长乘以实际的宽;通过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以求出实际的长或宽。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编号是4号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 五 年级 上 册第 3单元第一个信息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等四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信息窗一呈现的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知识的系统学习。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述的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感受三峡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定为: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知识的自主探究与建构的过程,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分析讨论,我则适当点拨,适时引导。这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教学等。

关于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本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展现三峡的宜人风光,出示情境图,带领同学参观三峡大坝的五级船闸并配以文字说明,这个时候我会问:同学们,你能得到哪儿写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读懂图中信息之后,进一步问学生:同学们,你能得到哪些数学问题?

意图: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展开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数学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在这个重点环节,我设计了6个层次:

1.提出问题:

承接上一环节,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2.解决问题

确定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式子(教师板书:9.84除以3)明确用除法的原因,体会除法意义

3.算法优化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同时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算法,鼓励独立用竖式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面对新的问题,被除数是小数,让学生充分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有的可能说用估算,有的可能改写单位,有的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用竖式计算。选出最优的算法。

4.探究算理,在重点处设疑,在关键处引领,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板书

对于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可能受到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影响,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现根据整数除法去做,然后,根据整数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微微被除数扩大了100倍,所以上就要缩小到它的一百分之一,从而发现商里的小数点正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个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9表示9个1,除以3,得3个1,商3写在个位上。8表示8个十分之一,除以3,商是2,商2写在什么位置上呢?引导学生理解应该把2写在8的上面,并且在3的后面点上小数点,这样才能表示2个十分之一,也就是上例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商3和2表示的意义及书写的位置是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解决了,下面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整数除法的迁移获得,可以放给学生了。

接下来,再通过谈话:除到被除数的十分位仍有余数2,应该怎么办?启发学生想:余下的2个十分之一看成20个百分之一,与百分位商的4个百分之一合起来就是24个百分之一,再用3去除,商是8。8表示什么呢?应该写在哪儿一位上?

5.多媒体出示问题

解决另一问题:长城号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什么?

先让学生列出算式,(板书)独立计算,交流算法(板书),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比较,问学生: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当被除数个位商的数比除数小,个位不够商1的时候,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商0。

让学生通过验算验证商的结果

这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出错,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6.完善算法

出示问题:“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经验,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总结(板书书上的式子)。通过这一道题目的教学,使学生知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意图:在这一大环节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尝试练习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1、自主练习2:竖式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件)(1)自主练习1:哪种笔便宜?

全班交流完善想法:比较出哪种笔最便宜。

(2)自主练习6:林丽出生时体重是3.25千克,3个月后体重是7千克,林丽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在组内交流,能正确分析解答,积极进行小组讨论。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合理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面对挑战充满信心。

(四)总结反思,培养能力

在这一环节,我会向学生提问两个问题: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儿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

(五)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布置的作业是:自主练习余下习题。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用简洁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表现主要内容,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题,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一)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是存在相互联系的。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篇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孩子们对分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计算能力的日益提高,也使得孩子们有更深一步探求的欲望,因此,利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本节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基本技能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基本思想目标:在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建模、迁移等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通过以下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电脑课件中国王的故事的演示,突出单位1这一重要知识点。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篇5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第 1 页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 2 页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

第 3 页 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

第 4 页 的人。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篇6

剪市镇喜雨完小:郭华松

一、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时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第一课时,我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知识、能力、诸方面得到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探索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

每小组一把米尺、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为了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复习旧知,唤醒记忆(小黑板出示)设计意图:通过的练习,唤醒学生对旧知识回忆,为下步做铺垫。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商店商品价格让学生说。

2、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商品价格外还有见过哪些小数。

3、谈话导入: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对小数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可谁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见机行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小数认识,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回忆,为下步导入新课做铺垫

(三)学习新知,自主探索

1、教学小数的产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1)学生以四人小组实际操作,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①各小组测量课桌。

②让两名学生上讲台测量黑板并汇报。

③问:在刚才测量时,你们发现了什么?(往往不能得到整数)如果要求还是用米来作单位,怎么办呢?

(2)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从而小数就产生了。(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2、教学小数的意义。(迁移学习,讨论交流)

2、教学小数的意义。(迁移学习,讨论交流)

(1)一位小数的学习课件出示米尺图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指一指每份所对的位置。每份是多少?以米作单位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②根据分数的意义,1分米= 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 0.1米。(板书:1分米 1/10米 0.1米)

③(指图上3分米处)这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引导学生说出3分米,3/10米,0.,3米

④(指图上7分米处)你能说出这里用整数、分数、小数分别怎样表示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指名汇报,板书:7分米,7/10米.0.7米

⑤同学们从刚才的学习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使学生明确整数、分数、小数之间有联系,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认识两位小数 ①课件出示米尺图

讨论: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100份?1份、4份、7份、17份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又怎样表示?(观察米尺,以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②1厘米、4厘米、7厘米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呢? 学生会说出,1厘米是1/100米,4厘米是4/100米,7厘米是7/100米(板书)

③引导1/100米可以用小数0.01米表示。

那么4/100米、7/10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根据学生的会答板书:0.04米、0.07米

④讨论:17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是多少米? 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汇报。(17厘米是7/100 米用小数表示是0.17米)

(3)认识三位小数 ①课件出示米尺图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将1厘米放大出示。②分别指出1份、6份、13份所在的位置。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并板书(1/1000、6/1000、13/1000)③同学们请想一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组织学生小组中讨论,并指名汇报。板书(0.001米、0.006米、0.013米)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熟悉的米尺直观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 7/10 米、7/10米、7/10米→写成 0.1米,0.3米,0.7米 的变化,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思考、交流发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直至总结概括

小数的意义。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⑷认识小数的意义

①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数,你们 发现了什么?请你们在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根据每组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你

发现小数的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引导出平均分成10份,用小数表示是1位小数,100份是两位小数„„)

如果继续分下去如平均分成10000份,就可以得到

几位小数呢?如此类推,小数会出现五、六位甚至更多位。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课件出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3、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提出问题,自主学习)①让学生看书P51 ②学生汇报,并使学生明确: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1/10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100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1000 或0.001。

③思考:0.3是计数单位吗?为什么? ④练一练。(课件出示)0.03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计数单位。0.006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计数单位。

⑤思考题:谁能说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多少?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 数单位的掌握,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⑥汇报

⑦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10个1/10是1,10个1/100是1/10,10个1/1000 是1/100。

那么小数的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板书)。

三、应用反馈

⑴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引导学生:平均分成了多少份,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⑵学生独立完成55页练习九第1、2题。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篇7

涌泉完小

王涌

一、说教材

现在,小学数学四年级选用的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其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的放烟花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想买烟花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购物等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在自主选择购物的过程中,探索出小学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上个星期六我看到了好美的烟花,你们想不想看课件播放放烟花场景。看了后你想不想玩?想玩就要会去购物,现在我们涌泉鞭炮厂为我们设计了好多烟花,课件出示

天线宝宝:12。58元

蜡笔小新:28。42元

海绵宝宝:18。6元

师:请大家看,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1)

收集信息(2)

交流信息

(3)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随学生的回答将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1)

探索尝试(2)

汇报交流 小数加法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的。谁有补充?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小数点要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的要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小数加法?(进一步加深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师:选择一个小数减法的问题。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请学生直接说说是怎样做的?其他学生可作适当补充。

(3)

总结算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4)

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生说验算的方法。得出: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请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 综合应用

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亮到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师:他们买了什么?你还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竖式算一算。爸爸付了50元,要找回多少钱呢?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师:亮亮又和爸爸逛到了球类区。(课件显示情境图2)观察图:,你又有什么发现?亮亮可能会怎样买呢?需要付多少钱?同桌商量然后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除法的评课稿 篇8

小数乘除法的评课稿

今天下午听张老师讲“小数乘除法的复习课”,讲到某个环节,张老师就上去讲了一会儿。听完这一节课后,感触颇多。现把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及思考记录如下。教师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就口算”,几分钟过后,郭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已完成,就开始了对答案,其中有的`同学回答错误,就又让其他同学更改过来。

就在对完马上结束时,张老师走上讲台。张老师笑容可掬地说:“同学们,刚才郭老师说,能口算的要口算,那么大家看,刚才哪个题能进行口算?你是如何口算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每一个题目的口算方法、口算过程进行了充分的展示。我就在想,真高!这个过程中,难到不是学生在复习应用小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吗?但是张老师又没有说“下面我们复习小数乘法中的简便计算”而不是把复习的内容蕴含在六道小小的口算题的口算过程中。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像第一题2.4×3=7.2学生的口算方法是先把2.4分成0.4和2,再用2×3=6,0.4×3=1.2,1.2+6=7.2。第二题2.4×5张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口算方法与第一个题目相同了。这不是同学们在口算过程中,就复习了乘法分配律吗?

人教版5上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篇9

教学内容:P32例

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可以采取口答,也可以做在作业本上)师:首先我们看看这几道题。

3.2÷0.8

0.81÷0.09

2.4÷1.2 2.6÷0.13

35÷0.5

4.8÷0.04 42÷0.7

6.4÷0.08

36÷0.06 84÷0.7

6.3÷0.09

72÷0.6(做在作业本上)

二、新授:

1、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运算,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教学例11: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初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抽答并板书已知:3头牛 上周220.5千克)

师:这些是我们已知的条件,那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抽答并板书求:每头奶牛平均每天的产奶量)

(2)再读题,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师:这里上周表示什么意思?3头牛和上周跟220.5千克有关系吗?如果只有2头牛,还会有220.5千克的产奶量吗?如果是2周呢,产奶量有变化吗?(让学生明白产奶量随着头数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这道题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平均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把你的方法做在作业本上,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样做的。(师巡视)师:谁愿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73.5÷7=10.5(千克)

31.5÷3=10.5(千克)

请你来说一说220.5÷3=73.5和73.5÷7=10.5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再抽两名同学来说说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写出来(补充):(1)1头奶牛一周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2)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3.5÷7=10.5(千克)分析第二种方法:

220.5÷7=31.5和31.5÷3=10.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再抽两名同学说说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同样: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写出来。

(3)小结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求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的?(抽答,师补充我们可以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再算一头奶牛一天产奶量;也可以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再算一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强调:把解答计划写出来。

(4)观察对比: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分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先算的是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再算一头奶牛一天产奶量;第二种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再算一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2、P32做一做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3、总结

师: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你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我们要看清楚题目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再根据条件来判断该用乘法还是除法,最后要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P34第3题: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生先独立思 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2、独立完成P34第1、2: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五、作业

《口算除法》说课稿 篇10

《口算除法》说课稿篇1

今天,我所执教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第78和79页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首先我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的学习作了铺垫。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1)和(2)是分气球和分彩旗的情境图,让学生探究口算除法的方法,都是先口算再进行估算练习。我在设计这节课是稍做了调整,把例1(1)分气球和例1(2)分彩旗的口算部分放在前面,把教材中例1(1)后面的估算算式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估算方法,在掌握估算方法后再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和教具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事:1.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探索口算除法的算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境的创设。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分气球和分彩旗,我认为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于是就想到了元旦开联欢会,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把学生推上了学习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让学生多说,说算理,说想法。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多练,练速度,练准确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在课中安排了“夺红旗”、“拔萝卜”、“摘桃子”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本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求在课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六道口算乘、除法题和两道估算题,主要复习表内除法和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及乘法的估算方法,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教室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分析同意列出算式“80÷20=”,从而揭题导入新课。接着请先学生思考“80÷20=”的口算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我板书主要方法。

第二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情景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指名说一说“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

第三步:出示4道夺红旗的口算练习,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方法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3.拓展估算,巩固算法

第一步: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大约说明要估算,然后合作讨论估算方法并全班交流。

第二步:估算变式练习,把原题中的每班分20根彩带变成每班分19根彩带,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步:是两道估算的题:有了前面两道估算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四步:出示三组口算估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估算就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就把估算转化成口算了。让学生明确估算和口算之间的练习。

4.综合练习、提高技能: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设计了摘桃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八道口算估算练习题,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口算、估算方法。

接着我设计了两道乘船、乘车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口算估算练习,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知道乘车、乘船时绝对不能超载。

5.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学校庆元旦联欢会的准备工作。新的一年里就要有新的气象,老师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快乐成长!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口算除法》说课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也就是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笔算除法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已完全掌握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所以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估算,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

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五大块:

一、复习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几道口算及估算题,比如:20×4﹦ 30×7﹦ 80÷2﹦ 210÷7﹦ 81÷8 ≈ 122÷4≈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评议。总结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也就是算除想乘。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做除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第二步:练习60÷20 = 90÷30 = 80÷40 =

第三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要求学生说的完整表述的更具体。

第四步:总结算法,巩固练习180÷30 = 240÷40 = 420÷60 =

第五步:探索估算

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交流并总结估算方法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估算122÷30≈ 120÷28≈。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内容:

例如比一比:准备几道口算和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

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和估算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还有赠书活动:新年到了,学校准备了一些书打算赠送给希望小学各班同学寒假阅读。一共有240本书,你打算怎样捆包呢?

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再次巩固。

五、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口算除法》说课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资源库中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运用资源库中的图片、练习等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10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学习例1,(多媒体出示)在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并汇报。

教师总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大屏幕出示书中“做一做”作为练习,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

第三步:我把估算改成了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示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列式,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给学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第四步:学习例2,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然后找学生代表汇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我还是用了书中的“做一做”作为练习,让学生体会了口算和估算的联系。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习,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习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习,还要注重练习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口算除法》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口算除法》说课稿

2.《口算除法》的说课稿

3.小学数学除法口算说课稿

4.《口算除法》的说课稿范文

5.《口算除法》说课稿范文

6.口算除法说课稿怎么写

7.《口算除法》评课稿

8.口算除法的评课稿

上一篇:2022度安全工作计划书下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