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恒2010年度述职报告

2024-06-09

张养恒2010年度述职报告(共4篇)

张养恒2010年度述职报告 篇1

述 职 报 告

单位:钱营矿机采科姓名:张养恒

工号:

职务:技术员

日期:15282010-11-1

52010述职报告

伴随着各项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忙碌而又充实的2010年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也按照组织安排,由安装一队调至机采科液压车间继续担任技术员工作。近一年来,在公司和区科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积累,思想和工作方面都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就近一年来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向领导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

一、坚定思想信念,提高思想修养和理论素质

在这一年中,我坚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深入体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自身的党性修养,使我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我还积极响应公司号召,深入学习公司下发的各类文件,坚持做到自身思想与公司的方针政策的统一,并且以此作为工作和学习的指导。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实际的结合运用,使我受益匪浅。

二、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安装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公司综采工作面综采设备的安装及拆除,涉及到的设备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大,技术工作的工作量大,安全性较难把握。因此,我深感到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作的重要

性和关键性。每当公司布臵一个新的工作任务,我都及时进入施工地点,进行现场系统的勘查,把具体地点具体的情况做到详细记录,及时同单位领导结合制定出详尽的规程措施,确保现场的安全生产和可操作性,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安全生产。

在-692倒装-691工作面工程中,由于-692工作面采煤收尾后搁臵时间较长,加上受采动的影响顶板压力及煤壁侧压较大,工作面高度低、空间小(最低处不足1米、最高处不足1米5),支架的拆除工作十分艰难。经过多次的深入现场,勘查工作面实际情况,同单位领导进行沟通研究施工方案,经过多次研究,制订出方案。并且在整个倒装过程中,深入-692工作面拆除迎头和-691工作面安装迎头观察施工情况,保证了公司生产的需要,安全的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2071E工作面三机安装工程中,及时深入现场,制定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采面支架打完好过程中,我多次动手同工人师傅一起打采面液压支架的完好,不但加深了对支架完好情况的掌握,而且保证了工作面支架打完好的进度。

通过对历年的安全事故分析,我发现安全隐患很大一部分发生在顶板及“一通三防”工作中,所以我坚持把顶板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技术工作的一个重点。在顶板及“一通三防”管理上加大隐患排查工作的检查和落实,加大检查的力度,并且认真执行了公司的关于顶板及“一通三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每次下井,都要对工作面的顶板及“一通三防”情况进行排查,并且并且督促班队长都要对各自的区域顶板及“一通三防”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2010年9月底,我从安装一队调到机采科液压车间。面对新的领导同事和新的工作环境,我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应,积极调整心态,用最短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新的工作是一种新的考验,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虽然工作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我工作对象依旧是我接触了两年多的液压支架,这使我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这个新的工作环境。液压车间主要负责液压支架的检修工作,我利用对液压支架原有的知识积累,积极的向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交流学习,以使自己能够尽快的掌握液压支架的修配知识。同时,我及时查找有关的资料和书籍,力求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液压支架和液压传动控制等方面的参数和知识。自担任机采科液压车间技术员工作近两个以来,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现场同工人师傅一起操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在矿山企业中,安全工作是生产中的头等大事。人员的素质、理论水平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重点,为了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提高工作中的安全系数,真正落实“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价值观,我积极组织各工种的各种培训工作。同时,各项培训内容力求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并保证最终的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检验只有通过现场对规程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验,日常组织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应知应会等的学习以及闭卷考试等项目,是对员工实践中实际操作能力和员工掌握的安全生产的基础常识的检验,做到了培训贯彻率100%,考试、考核合格率100%。通过培训及考评,保证结果的实用性、操作性、真实性,从而保证生产的安全、有序的进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都以身作则,日常工作中切实转变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时刻按党的要求去做,党指到哪里,就战斗到哪里,与党组织高度保持一致,为职工、群众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党员的力量。

三、正确认识自身能力,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不论是在安装一队,还是在机采科,作为技术人员,深感责任的重大。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但与领导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体总结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还较短,某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学习、完善自身,克服不足;另一方面不断规范自身的个人行为,提升个人的综合水平,增加自己的掌控力和执行力,牢固树立用安全统领一切工作的思想,为安全生产夯实思想基础。

2、在严细管理上还有差距,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加严加细,全面考虑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细节问题,制定出详细的应对方案。

3、还需要在工作的超前性上下功夫,超前谋划,超前准备,时刻走在前头,搞好安全和生产的协调关系。

4、工作执行力还有待提高,应加强这一方面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执行力,真正发挥管技人员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时刻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积极按公司各项要求去做,为共同实现在钱矿公司和机采科的安全生产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养恒2010年度述职报告 篇2

一、报道突发性事件, 感性与理性齐驱

大灾大难面前, 主持人的声音成为鼓舞中国的中坚力量。2010年4月,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舟曲泥石流, 在这些天灾面前, 有一种声音来自一线, 传达坚定信念, 为逝者默哀为生者祈福。灾难面前, 媒体成为民众与受灾同胞之间沟通的生命线, 主持人的声音则是沟通生命线的灵魂所在。

有成功报道四川汶川地震的经验在前, 各地媒体均以最迅速最权威最客观的态度将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的消息播报出来。新华社在震后第一时间播报出第一条消息, 央视则在发生地震的当天上午9点29分播出了玉树地震消息, 并第一时间制作了《玉树72小时》等直播玉树地震的节目。全国各地媒体克服高原反应等种种困难, 自发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期间全国不下3000名主持人、记者奔赴玉树。

两年前曾因直播“5·12”汶川地震时落泪而感动观众的央视主持人赵普, 4月14日在《朝闻天下》中直播青海玉树7.1级特大地震, 追问玉树县百姓情况时再度哽咽落泪, 一个传媒人浓浓的人文关怀和真性情令观众感动。

4月17日晚, 央视新闻频道在《新闻调查》中直播地震专题节目《玉树72小时》时, 主持人董倩与前方记者李小萌进行了现场连线。董倩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发生两次这么大的地震, 是一个不幸的事件;但对于中国国家救援队说, 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进行两次这样的实践练习, 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此语一出, 立刻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网友纷纷指责主持人在大灾面前过于冷漠, 没有考虑受灾群众的情感。在报道突发性灾难事件面前, 如何兼顾客观表达和情感宣泄, 成为主持人面临的一个挑战。

总体而言, 主持人在报道玉树地震时, 科学、客观、充分、及时, 不仅真实还原了人的感情, 散发出人性光辉, 更突出了理性的智慧。直播过程中, 主持人除了给出“玉树不哭, 玉树人哭出来”的人文关怀, 还给出了“用理性挽救每一个生命”的号召和“让专业人士先行”的理性态度。

二、从上海世博到广州亚运, 华语传媒与外媒同台竞技

2010年, 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为华语传媒和境外媒体提供了同台竞技的机会。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上海世博会成为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 媒体记者入园采访达18.4万人次, 其中境外媒体记者达1.3万人次。2010年11月12日,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 媒体注册人员达9585人, 其中境外媒体人员2000多人。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不久, 英国广播公司主播在新闻中以《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对世界展示的新窗口》为题进行了直播。在世博期间和闭园当日, BBC均有报道。同时, 美联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等媒体均有报道。

澳大利亚西澳话语电台主持人卡莉, 不仅多次在公开场合代表澳洲华人表达对世博会的期待和祝福, 还在世博会期间主持制作了不少世博节目, 将世博之声传递到澳大利亚的土地上。

华语主持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国外传媒对华语传媒的关注上, 还体现于异国友人对华语主持的热忱。“第5届多伦多大学中国论坛”的文化使者——美国小伙子赵恩世就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华语主持人。

2010年5月9日, 为庆祝世界气象馆荣誉日, 来自国内外五湖四海的气象主持人云集上海世博舞台, 一改往日严谨的荧幕形象, 展示多才多艺的表演。舞台上, 来自海内外的主持人使用中文同台竞技, 展示风采, 并在演出的最后发出“四海一家的气象人践行天职”的宣言。

华语主持人与外媒主持人同台竞技, 不仅展示了华语主持人的风采, 见证了华语传媒的进步, 更表达了华语主持人对境外主持人话语权的挑战。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就是新一代华语主持人的典型代表。作为年轻的耶鲁学者, 他多次参与国际重大经济活动论坛, 凭借其流利的英语和优秀的个人能力多次与世界各领域顶尖人物对话, 成为华语主持人国际化的代表。

在与境外媒体合作和竞技的同时, 不应忽略华语传媒的独特魅力和核心竞争力, 不能一味模仿境外媒体, 华语主持人应以平常心面对境外媒体的误解和歪曲, 在国际舞台上以不屈不挠的态度发出中国人的声音。

三、主持风格多元化, 主持群成为新趋势

风格多元化不仅给华语主持人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也为节目的多元化创造了良好基础。因此, 节目主持人都在不断追求和创造多样化的主持风格, 实现节目风格和主持风格的统一, 形成个性和共性的完美融合。赵忠祥可为其中的佼佼者。

就主持界整体而言, 主持群的发展成为新的趋势。2010年12月, 央视1套综合频道推出的全新生活服务类栏目《生活早参考》, 再度打造“主持群”模式。该节目每期有三位或多位主持人同时出现, 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还原真实任务, 重述社会生活。节目共确立了包括阿丘、王雪纯等在内的15人主持群。湖南卫视也宣布将由李湘、张翰等人联袂组成主持群主持2011年芒果台周末综艺节目。

主持群是近年较为火热的提法, 即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自“2008中国电视榜”开始, 主持群备受关注。当年“年度节目主持人”和“最佳娱乐秀主持人”获得者分别是包括白岩松、张泉灵等在内的《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特别节目主持人群体, 以及汪涵、欧弟等组成的湖南卫视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主持群。

主持群是一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不同受众需求的产物。针对不同受众的喜好和传播接受效果, 囊括各种个性风格的主持人能最大程度吸引不同爱好的观众。主持群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发展趋势, 在不断的尝试中正慢慢走向成熟。

四、《华语主持人报告》发布, 新媒体时代主持个性化

2010年6月23日, 第三届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颁布盛典, 主持人李静获得“2009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主持人”。2010年11月20日, 由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家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的大学生电视节上, 撒贝宁和董卿获得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新媒体环境给华语主持带来新的挑战。2010年6月, 就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怎样的主持人,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调查了18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共收回有效问卷3618份。《大学生视野中的华语主持人关注度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表明, 在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首要关注的主持人类型为电视栏目主持人, 所占有效百分比为83.5%, 其次为网络主持人和广播电台主持人, 各占8.5%和5.4%。认为最具竞争力的主持人类型中, 电视栏目主持人仍排在首位, 所占百分比为57.5%, 随后为百分比占28.1%的网络主持人和百分比占8.3%的虚拟主持人。

就报告中主持人获认可原因的调查, “个性魅力和主持风格”排在首位, “文化修养”紧随其后, 而“节目所属频道和电视台”以及“节目知名度”则排在靠后位置。可见, 新媒体环境下, 受众对主持人个人魅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相比从前, 电视节目带给主持人的认可仍旧重要, 但新媒体时代, 主持人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受众面前, 更加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成为主持人竞争力的核心部分。

报告还比较了传统主持人与新媒体时代主持人的特点, 认为新媒体时代, 主持人更具有“新潮创新精神”、“幽默感”、“观点更为犀利”、“商业包装更完善”、“趋于年轻化”等优势, 但在“权威感和公信力”、“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逻辑思维”、“节目中发挥的作用”、“新闻采访经验和功底”等方面, 传统主持人更占优。由此可见, 新媒体时代下, 主持人被认可的方面更多体现在主持人年轻、个性化、商业化角度, 而职业素养和专业技巧等方面有待提高。

五、华语主持竞合发展, 全能型主持呼之欲出

从近年各种评奖中获奖的主持人主持节目类型的多样化, 可以窥见主持界的悄然变化。在金鹰电视艺术节上获“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的毕铭鑫, 是《乡村大世界》的制片人和栏目主持人。作为中国最早的农业电视节目主持人, 他凭借本色、亲和、质朴的形象, 代表农业电视节目主持人获国家级奖项具有特别含义。首次允许军事节目主持人参评的“金话筒”奖, 央视军事节目中心《中国武警》主持人燕菲, 凭借其主持的《用荧屏讲述忠诚——新装走过天安门》, 成为首次捧得“金话筒”奖的军事节目主持人。

农业节目主持人和军事节目主持人获奖, 均可看成是国家传媒关注华语节目, 华语主持人的视野在不断开阔。评选条件的拓宽, 反映了我国华语传媒不断反思和兼容并蓄的发展趋势。

在几个大奖中, 以往央视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央视与地方台平分秋色。“电视节目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榜单中, 央视主持人入选46位, 其余均为各省市卫视的优秀主持人。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有助于主持人在竞争中, 互相交流学习, 形成自己的风格。

2010年9月1日, 央视1套推出一档全新原创综艺节目《我们有一套》, 开创电视节目主持新局面。

节目前几期邀请央视主持人刘芳菲与辽宁主持人于洋搭档, 央视花旦王小丫与北京卫视主持谭洪海同台, 央视朱军合作浙江卫视朱丹等, 可谓强强联合, 在主持人的挑选上, “全国总动员”。央视名嘴与地方台柱的主持搭配让观众耳目一新。自开播以来, 《我们有一套》不仅成为收视冠军, 也成为一个考量谁是国内当红节目主持人的测评器。《我们有一套》旨在为各地主持人提供展示机会, 也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提供一个打破区域局限, 整合资源, 跨网合作, 同台竞技的平台。

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加深, 跨行业和跨区域的合作加强, 华语主持面临着行业内外的种种挑战。行业内, 网络主持人、虚拟主持人对华语主持人的传统地位不断发起冲击。行业外, 背囊记者、出镜编导等新媒体融合下的综合型人才不断涌现。怎样发挥主持职业优势, 保持自身的影响力, 成为越来越多的华语主持需要面对的问题, 全能型华语主持呼之欲出。

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1月9日, 国际广播协会主办的“2010最佳国际传媒奖”在伦敦揭晓。代表华语传媒声音的凤凰卫视重磅推出三部作品, 其中《地球的温度》打败BBC、CNN、SKY Television等强劲对手的作品, 获得了“人民选择奖” (People’s Choice) 。另一部选送作品《朝鲜纪行2009》亦获得了“历史纪录片评委会最高评价奖”。

《地球的温度》是2010年凤凰卫视特别策划的一次大型电视行动。年初, 凤凰卫视向气温升高最快的北极、受海平面上涨威胁最大的南太地区、中国北京、天津、上海、四川等地派出摄制组, 实拍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的种种变化。奔赴各地的拍摄团队由资深的主编带队, 拍摄采编制作一体, 节目中的主持人在思想传递、客观描述、现场沟通、专家访谈、画外评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贡献。凤凰台的这种主持人也应和了社会对全能型主持人的期待。

六、泛娱乐时代, 华语主持的坚守和聆听

在华语传媒迅速发展的当下, 信息传递的混乱和内容良莠不齐, 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2010年10月27日晚, 国内网络突然疯传央视知名主持人白岩松自杀的消息。次日, 一家媒体报道了详细经过, 一时间议论纷纷, 舆论高涨。事实上, 这只是娱乐时代的一场闹剧, 折射了现今传媒普遍存在的浮躁和功利。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公共环境下, 以主持人为代表的传媒人该如何坚守底线?以两起传媒人在直播过程中的表现为代表。一为万峰在杭州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节目中用犀利的言辞怒骂某局长, 二为邱启明在央视直播江西抚河汛情时, 善意打断被采访官员的话, 质问民众转移情况。二者看似都是主持人在节目中打断被采访对象, 却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态度恶劣, 将自身凌驾于采访对象之上, 不仅激怒了采访对象也会招致受众的不满。后者却在采访对象的搪塞下, 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 善意打断, 赢得了观众的称赞。

主持人与被访问者是平等的人际传播的双方, 完成主持人、采访对象和受众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是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要求。采访过程中, 个性确实是主持人风格的重要表现, 但公正客观的态度却是获得真相的重要砝码。主持人不是审判者, 更非执法者, 在节目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姿态, 学会聆听, 与采访对象相互接纳和融合, 才能达到采集和核实新闻的目的, 获得客观公正的社会认知, 做出节目的内涵, 体现节目的个性。

七、电视频道改版热, 华语主持“转会”忙

2010年6月起, 央视新闻频道全新改版, 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 新增年轻主持人。《朝闻天下》改版后赵普、从中文国际频道转来的胡蝶和张泉灵加盟主持, 石琼麟参与主持《360°》。新闻频道《共同关注》的主持人欧阳夏丹和《海峡两岸》的主持人柴璐也分别从央视经济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转会”而来。频道改版, 新主持人的加盟, 使主持的整体风格获得改善, 新闻播报节奏感更强, 主持人也获得了更多个性发挥的空间。

2010年12月起, 央视一套又进行了全新的改版, 新增生活服务类栏目《生活早参考》引入阿丘、王雪纯等15位主持人, 推出《我们有一套》和《看见》栏目。频道的改版伴随发生的是主持人的“转会”调整。

除去央视内部主持人跨频道跨节目的“转会”外, 伴随着品牌节目转入不同频道, 其主持人也跟随着“转会”到新频道。《小崔说事》和《艺术人生》分别从新闻频道和文艺频道转到综合频道, 《东方时空》从综合频道调整到《新闻频道》。原财经频道的品牌节目《开心辞典》、《咏乐汇》和《非常6+1》转到文艺频道, 主持人王小丫和李咏也转入文艺频道。

省级卫视的频道以及节目改版也带来了系列的主持人“转会”。2009年, 贵州卫视改版时, 原央视主持人倪萍复出主持《中国农民工》, 湖南卫视的舒高和曹颖出现在新节目《人生》中。2010年3月, 江苏卫视改版, 原湖南卫视的主持人李响、李好和马可集体“跳槽”, 主持江苏卫视的新节目《时刻准备着》。2010年年初, 央视名主持方琼也正式“转会”湖南卫视, 接替谢娜主持《百科全书》。

从央视到地方, 各个频道和节目面临着主持人流动的问题。目前, 我国的主持人跳槽原因多样, 主要是主持人为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利益, 或是被动随着节目转入别的频道而“转会”。由此引发诸多问题, 如使人才原单位利益受损, 产生官司纠纷等。若借鉴美国NBA和欧洲足球俱乐部的人才转会机制, 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主持人流动机制, 在确保主持人和传媒集团利益双赢的前提下, 为主持人的人才流动提供机会, 则有利于华语主持人个人的发展和整个华语主持的长远进步。

2010年私募证券基金年度报告 篇3

阳光私募行业发展简评

2010年共新发279只阳光私募产品

晨星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尚在运行的阳光私募总数已达700只,2007到2009年成立的新产品数目分别为87只、112只和211只,仅有11只是在2007年之前成立。虽然受到信托账户停开的影响,但2010年新成立的阳光私募产品数量仍高达279只,平均每月成立23只,创历年新高。其中,8月份和11月份的新成立产品数目均为30只,为全年单月发行之冠,历史上仅次于信托账户停开前的2009年6月(34只)。

2010年新成立的私募公司瀚信资产成为今年发行阳光私募产品最多的投资顾问,全年共成立了14只新产品,势头强劲。瀚信资产的管理层拥有丰富的公募基金和券商任职经历,这是其能够迅速扩张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新价值也凭借着2009年全年收益冠军的头衔新发了11只产品,规模迅速扩大。此外,2009年度业绩彪炳的尚雅投资也成立了9只新产品。

上海、深圳、北京私募三分天下之势持续

晨星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85家新私募公司成立,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已共有私募投顾275家。这其中,上海共有96家私募,占比约35%,深圳有78家,占比约28%。

市场上这种信托产品的模式是国内私募基金寻求阳光化的首选道路,早期的深圳由于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关系成为不少私募投资顾问的首选。但随着近年市场的不断发展,上海已经逐渐超越深圳,成为阳光私募投顾最多的城市,并一直维持着领军优势。

阳光私募资产管理规模(AUM)已超千亿

近年来,随着信托模式被广大投资者所认可,阳光私募发展速度极快,从2007年之前的仅11只产品,到现在的700只产品,不单数量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规模也急剧扩张。晨星联系了目前市面上所有275家私募投顾公司,并收到了80家公司的有效回复;其中包括目前国内所有规模较大的一线私募公司,共覆盖了尚在运行的产品362只,占市面上阳光私募产品总数的51.7%。这80家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了660亿元人民币,平均AUM已接近2亿元。

考虑到不愿意披露规模的中小型私募公司一般规模较小,我们估算后认为,目前市场上所有私募投顾所管理的阳光私募类产品总规模已经稳超千亿大关,在1100到1400亿之间,如果算上专户账户以及代客理财等业务的资产,则这些私募公司管理的总资产规模应该在1450到1700亿规模之间。阳光私募已经成为了二级资本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这一规模较公募基金的2.5万亿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随着高端客户需求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我们相信2011年私募的资产管理规模会有新的快速突破。

部分信托公司积极拓展业务

从阳光私募的发展过程来看,2009年下半年的信托账户停开的政策对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由于可用账户数量的减少,几家较早从事这一业务的信托公司不得不采取更为严格的投顾挑选流程,以期能最有效地利用手中仅存的账户资源。相比之下,一些剩余账户相对比较充裕的信托公司则奋起直追,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发行了不少新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在中融信托、中信信托以及北京信托3家信托平台上发行的产品数目最多,分别为59只、57只以及29只。从历年来的总量来看,华润深国投仍旧占据老大的位置,平台上共有138只产品,不过中融国际和中信信托已经超越了昔日排在第二的平安信托,总共有阳光私募产品117只和85只,数量上仅次于华润深国投。

2010年阳光私募业绩点评

阳光私募业绩整体表现合格

2010年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了12.51%,成为全球经济体中表现最差的市场。因而过去一年对基金经理来说并不轻松,大盘股和中小盘股估值分化严重,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也录得了1.8%的跌幅。

不过,晨星数据显示阳光私募的业绩尚算不错,全年晨星中国·华润信托对冲基金指数(以下简称MCRI指数)上涨了4.88%,优于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成立满一年的369只私募基金中,有90.5%的私募基金战胜了同期的沪深300指数,另有六成产品优于同期的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整体表现合格。

从绝对收益来看,2010年录得正收益的私募产品有254只,占比68.8%,收益率的中位数为6.42%。各私募产品业绩呈正态分布,以收益在0到10%之间的产品为主。这样的业绩应该说多得益于私募基金灵活的仓位配置(契约中一般均为0到100%的股票仓位)。晨星数据显示,用于计算MCRI指数的百余只基金2010年的平均仓位在60%左右,在年中甚至一度接近了45%的低位,显示私募基金的仓位调整相当灵活。

中小型私募领跑,各私募业绩分化严重

与往年明星私募领跑所不同的是,2010年收益排名靠前的主要以成立在2009年的中小型私募为主。对这些私募来说,一方面由于没有2009年的全年业绩排名,因此从市场的角度出发,需要在2010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另一方面,虽然大盘股下跌,但是中小盘有不少个股涨幅相当可观,这也为规模较小的私募资金利用择时能力抓住市场热点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此外,由于2010年市场本身波动极大,因此私募之间业绩也分化严重。我们在此统计了那些已经满两年的近200只阳光私募业绩,结果显示这些产品近两年的业绩并没有相关性。通俗的说,就是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将来的业绩,这对于这两年风格变化较快,波动较大的市场尤其如此,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鼓励投资者过分关注短期业绩的重要原因。

多基金经理制逐渐增多,同一私募公司业绩差别扩大

在阳光私募市场发展初期,由于规模有限等原因,各私募公司多采取单基金经理制,而且为了维护品牌和拓展市场,大多数公司在发行多个产品时均会尽可能采取复制策略。不过随着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仓时点的不同,单基金经理制以及复制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不少私募公司已经转为多基金经理制度,同时许多私募旗下的不同产品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业绩差异。如下表所示,我们统计了一年期以上产品数量超过5只的私募公司业绩数目,结果显示部分公司的产品业绩相差极大,主要是由于不同基金经理或者不同产品策略造成的,而星石、民森和淡水泉公司则控制得较好。

阳光私募的未来发展

信托模式制约市场的继续发展

中国市场的私募从地下逐渐转入阳光化,应该说信托模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早年的地下私募由于鱼龙混杂,使得投资者缺少应有的信任,极大地限制了市场的发展。而信托模式的引入正是起到了为投资者增加信心的作用,在早期很好地促进了这一市场的发展。

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信托模式的缺陷却慢慢显露。由于政府对信托账号的限制,现在一个账号动则需百万的账号使用费,而一般中小型私募公司募集1亿资金所收取的管理费也就在百万元级别,这样的费用让不少有意阳光化的地下私募望而却步。而且,由于阳光私募近年来发展过快,不少信托公司的业务水平也没有跟上,在诸如净值复核、披露等环节上并无规范化的流程,对于银监会要求的每周披露一次信托净值,有少数信托公司至今未能遵循。这一切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托模式也并不是一种常见的模式。我们统计了晨星对冲基金数据库中的上万只对冲基金,结果显示仅8%的对冲基金采用信托模式,这其中就包含了中国市场上的这700只阳光私募,公司制、合伙制等模式才是国际上对冲基金的主流模式。

阳光私募市场急需法律认可

必须指出,从法律的角度讲,中国现在所谓的阳光私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公司,他们在法律上只是信托公司发行产品的投资顾问,只是契约制中的一个参与者。而且从实际操作来看,目前的信托法以及相关的指引对契约型阳光私募的规管上应该说是监管不足,管治过紧;一方面限制了新开信托证券投资账户,另一方面指引式的条款对现有的信托产品又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管。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合伙制的私募公司出现,规避了契约制,但因为没有现成的法律可以参考,所以架构相对复杂,也无法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未来中国的对冲基金市场要想和国际接轨,建立真正的公司制、合伙制私募或对冲基金,还需监管机构的相关法律给予认可。

阳光私募市场潜力巨大

不少私募公司在筹建之初并没有太多的人力财力来组建相关的市场营销团队,不过近年来阳光私募逐步受到投资者认可后,第三方代销,尤其是银行渠道的介入,成为了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私募以及对冲基金对客户投入资金的要求较高,国内的入门门槛一般在100万左右,这一特点恰恰满足了银行高端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因此各银行均纷纷介入相关的市场。此外,据统计,至2009年底,中国的千万富豪已经超87万人,面对这些高净值客户的理财需求,银行渠道显然有更多的动力进行维护。因此未来的阳光私募市场潜力十分巨大,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一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张养恒2010年度述职报告 篇4

从整体来看,2010年重庆市全市经济呈现出了农业发展稳定、工业生产平稳、投资结构改善、消费热点旺盛、进出口总额增长、存贷款增量放缓的宏观特点。在此背景之下,重庆市牢牢把握“国发[2009]3号文件”等重大政策机遇,切实推进“314总体部署”相关举措,在众多利好因素的支撑下,全市会展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一、全市会展经济发展概览

就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和奖励旅游四大范畴所占的比重来看,会议活动仍然是重庆会展行业的重头戏,展览和节庆活动次之,奖励旅游活动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1.1重庆市主要会展经济指标统计表(2010年1月-12月)

二、全市会展经济发展特征

(一)项目创新能力持续加强

2010年,重庆市会展业界紧紧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围绕政府工作重点、围绕民族文化习俗,积极拓展思路,提出了重庆零售商大会、中国(重庆)老字号博览会、中国(重庆)妇女儿童商品博览会等15个新的会展活动项目,并召集全市20多个会展企业对各个项目进行方案策划和承办权招投标,成功举办了中国(重庆)妇女婴童博览会、首届重庆休闲产业博览会、重庆市名酒博览会、首届中国(重庆)航展年会等会展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重庆会展的内容。

(二)会展项目层次有所提升

2010年,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指导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重庆)美容产业博览会、重庆立嘉国际机械展已上升为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会展活动。其中重庆立嘉国际机械展的规模同比增幅为38.96%,达到4万平方米。同时,6月份成功举办的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展出面积首次突破8万平方米,成为重庆市自主培育的第一大展会活动。第五届老年产业博览会呈现涉老产品多、外地参展企业多、专业观众多的“三多”特点,是涉老企业最多,专业性和综合性最强的一次综合性老年产业盛会。

(三)对外项目引进成绩显著

通过多方努力,全国工艺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亚太兰花大会暨中国(重庆)兰花博览会、世界华人保险业大会、2010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博览会等一批国际国内的知名会展活动成功举办。全球华人媒体大会、全国园林博览会、中国零售商大会等会展活动已确定来渝举办。牵头引进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博览会落户重庆,首届已于2010年10月28日至31日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位国家级领导和7位以上的副部级以上领导参加开幕式。成为重庆市最高规格的会展活动之一。

另外,经过初步洽谈,中国汽车用品展秋季展(春季展固定在北京举办)将落户重庆,合作方案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通过与英国励展集团和德国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国际知名会展企业进行洽谈,给上述会展公司留下了“重庆会展业前景好、服务好、政策好”的印象,均表示认可重庆的优势,争取“落户重庆、整合资源、举办展会”。

(四)会展产业竞争能力增强

重庆会展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奖励旅游四大范畴活跃程度空前,且各自占据会展市场的比例日趋合理,据统计,规模以上的会展项目在各行业所占比重如表2.1所示。

重庆会展业的环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自然条件事宜,办展条件不断完善,城市产业基础发展形势良好,社会环境治理效果喜人,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众多因素一起推动了整个重庆市会展产业竞争能力的持续、快速提升,“最佳会议目的地”、“会都”、“西部会展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概念逐渐明朗。

表2.1重庆市规模以上会展项目行业分布比重统计表(2010年1月-12月)

(五)会展活动国际化程度提高

2010年度,重庆市继续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三大显著优势,克服了现有会展场馆选址、面积、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的劣势,举办规模以上国际性会展活动30余个,较2008年、2009年比较有大幅度增长。据统计,全年在渝举办的各类会展活动规模分布情况如表2,2所示。表2.2重庆市规会展项目规模分布比重统计表(2010年1月-12月)

本年在渝举办的众多展会项目中,第二届中国(重庆)美容产业博览会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仅韩国参展企业便超过50个。第十一届立嘉国际机械展的国际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参展的国外及境外企业比例达35.4%,涉及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瑞士、英国、西班牙、瑞典等十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六)展会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近年以来,重庆市自主培育了中国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中国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暨迎春展销会、中国重庆大足龙水五金博览会和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其中7个由国家部委参与主办,5个由全国相关的行业协会参与主办。同时,市内各区县也涌现了一大批品牌展会,初步形成了国家级、市级、区县三级品牌会展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立嘉国际机械展自2000年创办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相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精心培育、打造,展会得以快速发展,已发展成为与北京、上海、广东齐名的四大区域性机械装备展览会,并享有“中国西部第一机械装备展览会”的美誉,对重庆及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重庆市相关部门积极引导会展企业按照国际化、专业化要求策划实施会展项目,争取早日通过国际展览协会(UFI)、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认证,进一步提升市内会展品牌的影响力。

三、全市会展场馆建设情况

据统计,重庆市现已建成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展览中心、重庆农业展览馆、重庆规划展览馆、三峡博物馆等5个会展场馆,展场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

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3公倾,总建筑面积为23.8万平方米。展览中心共三层,面积13.3万平方米,拥有西部最大的无柱式展厅,室内展厅面积4.5万平方米,配有各种先进的硬件设施、设备;会议中心共设5层。面积4.2万平方米,拥有千人宴会厅、千人演讲厅等33个会议室,会议大厅配置了先进的数字化会议系统、投影点子屏幕以及同声传译设备;广场面积1.5万平方米,另外配有停车场2700个。

现已开工的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60万平方米。展场面

积23万平方米,有16个平层展馆和1个2.5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会议中心面积10万平方米,超五星级酒店面积4.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0万平方米;停车位11000多个。项目西面建设滨江大道,东面建会展大道,6车厢编组地铁直通,公交枢纽和换乘站台配套。

此外,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等部门、机构和组织致力于积极引进营运战略合作伙伴,先后与意大利博罗尼亚展览集团、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和城市规划局联系,先后邀请了德国汉诺威、慕尼黑到重庆考察场馆项目并进行了洽谈。预计到2012年,全市会展场馆面积规划将达到50万平方米,到2020年,全市会展场馆面积将达到60万平方米。

四、全市会展法规出台情况

2010年6月底召开的重庆市会展工作会议出台了《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重庆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0]40号文件),提出了“到2012年初步形成‘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框架,到2020年,全面建成设施先进、品牌汇集、服务优质、管理规范、氛围浓厚、功能彰显的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区域商贸会展中心”的发展目标,建设会展经济核心区、会展经济中心区和会展经济特色区三大会展功能区,明确了加快建设会展场馆、打造品牌会展、培育龙头会展企业、推动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建立会展业统计体系和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六大主要任务,出台了设立2000万元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征收税费、对会展场馆进行税率优惠、对品牌会展活动进行财政补贴、对参加会展培训人员进行补贴等共计十条具体扶持政策,从政府支持层面极大促进了全市会展经济发展。

此外,还成立了重庆市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出台了《重庆市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重庆市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配套办法,目前正在加紧制定《重庆市会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

五、全市会展对外交流情况

继2009年中国会展经济年会、福布斯中国城市投资与发展论坛、浙江义乌小商品展销会、广东佛山产品展销会、香港时尚购物节、澳门活力周、台湾周、宁波周等外来会展活动在渝成功举办并且取得良好反响之后,2010年,重庆市积极利用会展活动推动重庆产品“走出去”,分别与沈阳、北京、杭州、徐州、郑州、宁波、广州、西安等地的会展经济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了协作机制,相互支持办展办会和组展,并互通信息。

六、全市会展教育培训情况

高度重视政府、协会和行业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一是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明确调研员分管会展教育、培训相关工作;二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主办、重庆市商业信息中心承办的专项培训已纳入议事日程,各会展企业主体自行开设了多种类型、多种途径的在职培训,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三是全市开设会展相关专业方向的本科、高职院校对于会展人才教育培训力度空前,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等院校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从业资格培训认证紧密结合,探索出了“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会展专业人才储备规模持续增长;四是行业企业与院校关于人才教育、培训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

2010年11月,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两所院校分别代表重庆市高校本科组、高职专科组参加2010年(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总决赛,成绩喜人,重庆文理学院荣获本科组策划类和设计类共计两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2项,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荣获专科组策划类一、二、三等奖各1项和优秀组织奖2项,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特聘专业教师李路遥荣获“全国会展专业优秀教师”殊荣。

2010年12月,重庆大地会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探索实现学生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育的“双赢”。

上述成绩的取得,有力证明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重庆市会展教育正在快速发展和崛起,一批会展高级专门人才投身“会展之都”建设大潮之中指日可待。

七、全市会展行业组织情况

重庆市人民政府于6月29日组织召开了全市会展工作会议,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商贸流通部门主要领导、市商委直属事业单位、部分商贸流通协会负责人以及部分会展企业负责人共300人参加了会议,重庆市人民政府周慕冰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按照会议精神,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办积极与全国会展行业加强联系,参与全国性的行业活动,不断推介重庆会展,提升重庆在全国会展界的影响力。持续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与市经信委、贸促会、体育局等办展部门共同主办展会活动,与市工商局、公安局、交委、市政委等市级部门互通信息,营造良好的办展环境。

此外,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积极致力于协调各会展主体工作开展,通过一系列举措,盘活了业界主体参与“会展之都”建设的理念、思路和工作途径:助推了重庆市参与评选并荣获全国会展业殊荣;培育了重庆大地会展等众多民营会展企业品牌和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等会展专业高等教育品牌;评选2010年度“十强会展企业”、“十佳会展人”,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主任范光明、重庆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刘韵秋等有关领导亲自为获奖企业和个人颁奖;举行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换届选举大会,公开选举重庆市会展业新一批领军人物,新当选的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陈尉纲博士成为目前全国同行最年轻的协会领导人。

截至2010年底,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注册会员单位共计72家,其中包含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内的本科、高职院校7所,包含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JW万豪酒店、重庆天翔国际商务展览公司等在内的会展场馆、相关接待场所、行业企业共计65家。

上一篇:关于开收入证明的申请下一篇:机械实习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