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处个人工作总结

2024-05-21

学校学生处个人工作总结(共9篇)

学校学生处个人工作总结 篇1

,学生工作部(处)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校师生鼎力支持,坚持以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及《重庆科技学院第二战略发展期改革和发展规划(-)》、《重庆科技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第三次学生工作大会相关精神,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校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全面发展,遵循规律,面向社会”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厚爱、严管、善导”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学生工作结合学校20六件大事,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成绩: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录取任务,生源质量持续提升;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群策群力、奋力拼搏,实现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0%的工作目标;本科生导师制全力推进,实现了级新生的全覆盖;安全稳定工作持续加强,确保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其它敏感时期的平安有序;阳光关爱工程持续加强,全年共为学生办理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近400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扎实推进,6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工作队伍显著加强,10余名学生工作者先后获得重庆市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辅导员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等市级以上表彰奖励,配合组织人事部完成了首批11名人事代理制辅导员的考评及转正定级工作,举办了学校首次辅导员技能大赛,选送7批次32名辅导员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课、创新创业课和出国深造等学习交流活动;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世界网络炼钢大赛、建筑结构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国内市级以上的表彰奖励450余项;学校分别荣获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和就业市场建设先进集体、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成长论坛优秀组织奖、重庆市“动感求职”杯大学生职场模拟招聘大赛优秀组织奖、重庆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优质课程资源一等奖等市级奖项。

一、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综合素质教育为载体,不断探索学生教育工作新思路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采用课内与课外相补充、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相联系、教师与学生相互动的教育教学方式,学校及各学院领导亲自给学生上课,讲活、讲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二是调整思政课程的学习内容结构和学分比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中的3个学分48学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及评价一体化工作。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考核体系,采取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兼任政治辅导员,思政干部和专职辅导员承担相关课程教学的方式,主要担当了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及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军事理论教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四是规范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通过召开军事理论课集体备课和教研会等形式,加强教学师资培训,统一教学内容和要求,本年度38位教师对级共62个新生班级进行了32学时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育,50位教师和100名教官对2013级5230名新生(含成教)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军事技能训练工作,强化了学生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信念。五是开展大学生开学思想动态调研,及时报送学生思想动态情况。通过校长、书记与新生代表、学生干部代表、贫困生代表调研座谈会,及时、全面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及现实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六是充分发挥宣传橱窗教育作用。通过《共铸辉煌,实现梦想》、《改革促发展,开启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执礼明爱、学会感恩》、《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等七个部分的宣传橱窗学习教育园地的展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七是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通过辅导员微博、微信、QQ联络群、专题网站等多种信息渠道,进行评优评奖公示、先进事迹宣传、紧急信息报送、就业信息发布等,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便捷化。

(二)持续稳步推进学风建设

一是落实文件制度抓学风。学生工作部认真贯彻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学风建设规划,强化学生日常教育,坚持晨读、晨练考勤,并通过每期学生工作简报通报考核情况。2012—第二学期早自习出勤率为89、63%,课堂平均考勤为93、02%,2013—第一学期早自习出勤率为91、82%,课堂平均考勤率为95、67%。二是主题教育导学风。全面启动了学校2013年“中华魂”读书活动暨征文、演讲比赛,深入开展大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毕业生教育及书包工程等学风建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考研帮扶强学风。通过制作全校考研光荣榜,宣传考研成功先进事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2013年我校共有719名应届毕业生报考了硕士研究生,其中332人上线,最终256名学生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等78所国内大学,莫纳什大学等6所国外大学以及中科院所属4所研究院录取,考研率比去年增长29、3%。四是评优表彰促学风。本年度,学生工作部认真做好了2013届优秀、优良大学生评选、表彰和重庆市2013届优秀大学推荐工作,52名毕业生获重庆市优秀毕业生称号,483名毕业生获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630名毕业生获校优良毕业生称号。全年共评选表彰先进班集体标兵44个,“先进班集体”87个,“十佳栋梁班级”11个、学风建设示范及进取班级25个,“文明寝室”255间,三好学生”764名,“优秀学生干部”826名,“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学生”750名,“自立自强优秀学生”742名、“优秀青年志愿者”684名、“科技创新优秀学生”530名、“体育活动优秀学生”616名、“文艺活动优秀学生”673名。五是生涯规划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生涯规划培训并开展示范课教学、举办生涯规划课程研讨和培训会、集体备课等形式加强学生生涯规划工作,全年共有35名教师对103个班级的4386名同学进行了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六是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成才。全年共计900余名师生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共收到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和社会调研报告近3000余篇(条),校级编发工作简报26期,其中向重庆市教委推荐带薪实习材料23篇(条)。全年共编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11期,汇编了《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带薪实习心得体会汇编》等资料。

(三)大力推行综合素质教育

学生工作部会同教务处等部门,积极推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结合我校实际而制定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及审美情操的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思想道德修养实践为项目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模块、以科技创新、学术讲座活动、技能竞赛、创业教育、文化名著阅读、文化活动、课外体育为项目的科学与人文教育模块和以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为模块的职业素质教育,目前已结合学校2013年人才培养新的方案和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整合了校团委原素质拓展论证、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社会实践记录册等方案和材料,形成了全校综合素质教育总方案和11个实施细则方案,汇编了《本科生素质教育记录及认证手册》并从2013级新生起全面实施,其它年级参照执行。同时开展了全校100万元大学生素质工作量的申报和认证工作。

(四)积极推进文明养成教育

为引导全校大学生讲文明、树新风,建设积极向上的“美丽重科”人文校园,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工作部积极推行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以学分的方式纳入学生必修课教学工作,积极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拟定了《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方案》,主要包括学习文明、寝室文明、举止文明、交往文明、衣着文明、网络文明、娱乐文明、就餐文明等内容。

(五)不断深化创业创新教育

一是深入推进国家级和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继续深化国家级和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审报与项目指导工作。二是强化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育工作。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训练计划”、“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为牵引,加强申报培训、强化指导教师过程指导与过程监控,浓厚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质量。三是通过“学科竞赛平台”检验创新创业活动成效。四是积极推进创业课程建设工作。学校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了21世纪本科规划教材《创业基础》和《创业实务》两本,共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学》、《现代企业管理》创业类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三门。五是积极指导创业实践活动。

2013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中,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6项(创新项目4项,创业实践项目2项);重庆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24项(创新项目16项,创业项目8项)。校内“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立项11项;“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20项;“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立项10项“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9项。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40余项,共获得校级以上奖项10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3项;重庆市一等奖奖1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1项。10余个团队已申请重庆市“微企”注册,2个团队完成“微企”注册入驻沙区科委创业孵化园、1个团队在巴南区完成“微企”注册。以学校为第一作者单位的学生科技论文、调查报告发表28篇;学生为主要研究者的新型实用和外观专利10余项、发明专利1项。全校“赛课计划”项目立项10项,参与学生近4000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参赛团队50余个,参与学生300余人,大学生创业助学基地全年共吸纳勤工助学学生近1000人次。初步确定了助学创业基地约1400m2的建设方案。

(六)全力推进本科生导师制

第三次学生工作大会召开后,导师制的推行是目前学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为积极做好导师制的推行工作,学生工作部会同组织人事部等部门,精心研究相关工作,梳理出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管理与考核、工作条件保障等相关实施细则,6月26日,学校正式印发《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暂行)》(重科院委〔2013〕16号)。文件印发后,学生工作部积极制定实施方案,9月份,已组织各学院从学院和机关报名的导师中聘请756名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老师担当2013级新生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大学生活进行辅导,把个人关爱与学业指导、学风建设和职业发展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同时编印了《重庆科技学院导师工作手册》并配发给每位导师,2013级学生导师制工作全面铺开,同时,学生工作部也分别组织召开学院分管领导、导师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导师制推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导师制的相关工作机制。

二、以奖助贷工作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就业水平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服务工作新水平

(一)积极做好学生奖助贷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及校内外奖助学金的各项工作。在市教委的统一安排下,顺利完成了52名获得国家奖学金与653名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的证书制作与发放工作;会同计划财务处为592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顺利完成了30名中国石油奖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工作;顺利完成了1760名学生综合奖学金、110人次学生创新奖学金、30人次新生奖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工作;顺利完成172名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学生奖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共为19名在校生和毕业生办理了参军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手续;统计完成了全校已设立的所有勤工助学岗位数共230个,并根据各部门实际考核情况对在岗的同学进行了工资发放;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共为876名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教材补贴8、6万余元。三是通过大学生创业助学基地帮扶学生。指导大学生创业助学基地对寝室饮用水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完成了大学生创业助学基地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3年,创业助学基地为全校160余名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工资21、7万余元,向学校青年英才基金捐款1万元。四是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转发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学生中开展了以“助学·筑梦·铸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五是做好贷款工作帮助学生。全年共为33名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组织学生与农业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为164名2013届毕业生办理了毕业还款手续;做好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工作。

(二)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用人单位降薪、减少岗位等诸多困难,且为历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在此形势下,学生工作部紧紧围绕就业促进、就业服务、就业管理三项主要工作,及时启动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实施了包括巩固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进行帮扶等具体措施。同时,以举办就业形势讲座、就业“双选”会为举措,积极促进学生就业。2013届毕业生就业中,学生工作部已经成功举办就业形势讲座4场,成功举办了包括中石油、中海油、冶金、杭州市萧山区企业、重庆市人社局等十一场大型专场“双选”会,吸引了600余家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累计为毕业生提供了1500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学校还举办了400多场小型招聘会。截止2013年6月30日,5049名2013届毕业生中,签约3883人,签约率76、91%,就业4567人,就业率90、45%,签约率和就业率与2012届毕业生基本持平,实现了学校提出的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的目标。同时做好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截至6月28日,全校2013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共确认报名249人,占全校2013届毕业男生数7、27%,完成了市教委要求报名确认人数占毕业男生数不低于5%的要求。

9月份,全面启动了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全校共组织2014届毕业生石油类、冶金类等大型专场“双选”会六场,六场大型“双选”会共到会单位300余家,签订就业协议和达成就业意向共1000余名同学。另外举行小型招聘会近200场。截止12月10日,我校2014届毕业生5375人(本科生5045人,专科生330人)中,签约率达到31、96%(本科生签约率31、42%,专科生签约率40、30%)。

(三)有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一年来,学生工作部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德心共育、自助助人”为主要工作模式,通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助互助系统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系统,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级预警机制和心理保健网,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出色完成了“三级心理之家建设”、“心系家乡服务基层”、“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算亲情账、知父母恩”、“看红片、谈人生”等五大特色活动,实现了德心共育的“三有”(校院有阵地、班级有活动、宿舍有心灵通道)和“五进”(进班级、进宿舍、进家庭、进军训营、进社会)工作,有力推动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还重点做好了大学生“青爱”工程的相关建设工作。积极做好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全年共组织全校学生工作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1次,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校内外的专业培训420人次,举办心理委员培训5场,为2013级4650余名同学开设了“青春路上结伴而行”、“青春之树常青”、“宿舍你我他”、“算亲情账,知父母恩”等4个教学专题,邀请中国青爱首席专家陈一筠教授等为学生讲授“天涯何处觅佳偶”等“灵湖心语”青爱系列专题讲座7场。先后开展了“心理情景剧”、“心理运动会”、“学爱·防艾讲课比赛”,“心理成长征文”、“青爱”公益海报招贴设计大赛海报设计、心理趣味辩论赛以及“三级心理之家”建设成果评比等活动数十场,参与学生20580余人次。完成2013级4653人的心理建档工作;日常心理咨询645人次;干预心理危机17人,共54次,较好地维护了学生身心健康,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组织参加了由中国青爱办、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大学生成长论坛,共有20个项目成果获奖,市级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1人,优秀组织奖1项;学会奖17项,其中一等奖2项,学会优秀指导教师2人。

三、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强化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新方法

(一)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一是认真落实“四进”公寓工作。辅导员把走访学生寝室及开展学生的个体教育作为“四进”公寓中日常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密切了学生工作者与全体学生间的联系和沟通,为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困惑提供了有效保障和便捷服务。二是大力加强学生公寓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公寓管理的相关工作,强化了学生自律委员会的检查工作,将各学院每月寝室评比相关数据如寝室卫生、违规用电、晚归等情况在学生工作简报上进行通报;调研论证了寝室改造方案,7—8月份,对禾园三号部分学生寝室进行了改造,11月份,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公寓损坏设施物品进行了全面维修,共维修学生寝室2870间次,各类损坏设施物品0余件;配合总务处,做好了学生公寓空调安装的相关调研论证工作;积极做好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对各学院申报寝室进行检查和考核,全校共有62间寝室获得“雅室设计大赛”奖项,6个学院获得和谐之家建设先进集体。三是强化学生活动管理。要求各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类大型活动,如体育文化节、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四是认真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6月份共组织4900余名毕业生开展了“一本纪念册、一枚纪念徽章、一块纪念石、一次授位活动、一次谢师宴和一次主题班会”的“六个一”主题教育。五是严格学生违纪处分管理,积极正确引导、教育全体学生,2013年共处理学生违纪事件71人次,学生违纪率为0、34%,与学生违纪率0、73%比较,学生违纪率下降了0、38个百分点。

(二)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认真做好学生系统值班工作。学生系统每天组建值班工作小组,学生工作部值班人员为小组负责人,各学院值班老师为值班成员,由值班小组负责人召集值班成员,对学生公寓集中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学生安全稳定状况、学生在上课及自习时间在宿舍打网络游戏情况、宿舍私拉乱接电线、违规用电、清洁卫生等问题。二是充分发挥自律委员会学生干部作用。加强自律委员会学生干部公寓检查工作,做好学生安全用电、寝室卫生和晚归等问题的检查工作,检查结果每周汇总后信息反馈至相关学院进行整改或处理。同时自律委员会要更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信息并及时向学生工作部报告。学生自律委员会两学期共查到违规用电寝室1105间次、晚归1545人次,并对违规寝室和学生进行了通报,各相关学院及时对违纪学生进行了教育引导,确保了学生的安全稳定。三是加强学生的安全稳定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理性关注国内、国际时事动态,坚决拥护中央各项决定,正确认识形势,理性表达情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四是确保信息畅通。各学院要做好信息了解和掌握工作,要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同时做好安稳信息报送工作,各学院每周要及时认真的报送安稳工作信息,有突发情况及时上报,两学期学生工作部共向学校上报学生安全稳定报告34份。并要求各学院、各辅导员必须对学生在校、在学的情况掌握清楚,做到信息畅通。五是会同保卫处等部门,做好了学生公寓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部门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以及消防演练组织等工作。六是会同保卫部等部门,积极稳妥地处理了法政与经贸学院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突发事故学生的相关工作。全年来,学生工作部配合学校认真做好了H1N7禽流感时期、雅安地震时期、钓鱼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及其他重要敏感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了学生的安全稳定大局。

(三)学工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本年度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学工系统建设的牵头部门,学生工作部会同教务处、信息化处等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进一步完善了学工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参数,确定了以学生服务、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为构架的学工系统基本框架,11月初完成了系统招标相关工作,目前中标单位已入住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开发前期功能需求等相关调研工作,预计部分功能在明年4月份投入使用,此项工作的推进,对提高学生工作现代化管理手段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结合目前工作实际,做好了信息化建设项目(迎新、离校系统项目升级)的申报工作。

(四)学生工作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强化工作职责,提升队伍素质。通过学生工作例会、部门职工会议、处务工作会等形式,不断探讨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同时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栏和展板,明确各个科室工作职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提高队伍素质和工作效率。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今年共考核引进新辅导员9人,完成了学校首届11名人事代理辅导员的转正考评工作(其中10名辅导员顺利转正,1名辅导员延期转正),选拔了第三批公派出国深造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辅导员)1人,评选出了20校级“十佳”辅导员。三是做好学生工作科研教学及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本年度学生工作申报立项75项。四是积极组织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6月份,我校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拉开帷幕,18名老师参加了学校的比赛角逐,此项活动的举办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同时组织了第二届辅导员博客大赛等活动。五是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相关培训。全年对新进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6次,共送出9批次46人次辅导员参加了军事课、创业课、安全稳定工作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和出国、走访云贵、川陕等用人单位等培训和学习活动,开展了第一批公派出国老师深造工作总结交流活动。六是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培养。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岗”、“党员先锋岗”等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

加强学生工作制度化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学生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保障。一年来,学生工作部经广泛征集个学院学生工作分管领导、辅导员、学生代表意见,拟定出《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方案》和《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文化活动管理办法》。会同组织人事部拟定出《重庆科技学院人事代理辅导员转为正式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办法》(现已试行)。制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育人工作合力打造本科品牌的意见》(重科院委〔2013〕15号)、《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暂行)》(重科院委〔2013〕16号)两份学生工作文件。同时结合当前学生工作实际,对《学生手册》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各项制度。

(六)招生录取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教育发展规划及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遵循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系统全面地分析和理清了影响招生计划的因素,科学合理编制了2013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2013年我校43个专业在全国31个省市原始计划招生4400人。二是开拓招生宣传渠道,丰富招生宣传。今年招生宣传通过制定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的宣传方案,制作相关招生资料,充分发挥学校招生网站的宣传作用,注重现代传播媒介的组合运用,充分利用电话咨询、外出巡展、校园开放周等各种有效宣传途径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保证充足优质的生源。三是规范招生录取制度。在整个招生录取工作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在原有招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对招生录取工作全过程中的政策、纪律、管理、信息、录取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编印了《重庆科技学院招生工作手册》,加强了录取软硬件建设和招生录取人员选拨培训工作。从7月4日广西省艺术类本科投档开始,至8月13日新疆定向录取结束,历时近一个半月,共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录取本科新生4815名(其中男生3293,女生1522名;艺术生239名,定向生69名。),录取重庆籍新生2500名(其中高职本科60名,预科直升3名)。截止10月8日,本科新生到校报到4652人(其中男生3164,女生1488名),报到率96、6%。

四、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掘和整合力度还不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发展,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

2、导师制推行过程中各学院重视程度不一,合力育人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3、各学院基础工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强化,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面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怎样在新时期更好地健全学生教育服务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

五、20工作打算

1、深入开展十八大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宣传贯彻活动,工作中认真应用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2、继续落实第三次学生工作大会精神,修订学生工作相关教育、服务、管理制度,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3、拟定全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和计划,继续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以“建机制、搭平台、强督查”为抓手,突出以学风建设工作为重点的检查、教育及评比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

5、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活动,不断强化重科大学生形象。

6、通过开展创业对策研究、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大学生创业助学基地建设等,继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7、深入推进本科学生导师制,做好导师工作培训,工作研讨等工作,努力构建“全员育人”新机制。

8、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做好学工系统建设和迎新、离校项目升级等信息化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服务水平,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9、继续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0、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德心共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1、加强指导,拓展基地,推进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下大力气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12、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认真做好招生录取工作,密切关注招考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13、规范流程,提高效率,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迎新和新生军训工作。

14、加强引导,强化管理,努力形成一批示范学院、示范班级和示范寝室。

15、继续深入实施“阳光关爱工程”,努力做好学生的奖助贷工作。

16、继续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工作,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开展安全、诚信教育活动,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大局。

17、继续深化学院制建设,努力形成“工作规范、基础扎实、保障有力,特色鲜明”的学生工作格局。

18、以学生工作能力建设为根本,认真组织第二届辅导员技能大赛,做好辅导员的引进和考评工作,不断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19、以“合校升本”十周年为契机,梳理汇总学生工作十年成效,总结成绩,找准问题,明确方向。

通过扎实工作,2013年,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校风学风得到较大改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学和学生整体联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格局初步形成。成绩已是过去,在新的一年里,学生工作部将结合新的形势,戒骄戒躁,总结经验、找准不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以全新的姿态开创我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学生工作部(处)

2013年12月30日

学校学生处个人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个人信息管理,信息素养

一、背景

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时代背景下, 人们面临着冗余信息过载、有效信息缺失、新媒体与新应用多样化、信息存储位置分散化等问题。每个人和组织都要有一种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方法和工具, 才能在海量、分散的个人和组织信息中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并支持自身的决策和活动。个人信息管理 (PIM,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是当前的热点议题。个人信息管理以个人为主体, 以个人信息为对象, 把管理贯穿于个人信息搜索、获取、处理、存储等活动中, 实现个人对个人信息的有序存储、快速提取, 为个人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①。个人信息管理研究关注于如何高效地获取、存储、组织个人信息, 如何在需要时迅速找到所需信息。个人信息管理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信息远远超过个人需求, 需要把信息保存下来以备需要时检索。在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学习日趋普遍的情况下, 大学生只有具有高效的个人信息管理, 才能在个人信息管理空间内快速获得信息以完成学习任务。高效的个人信息管理是信息时代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 是个人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就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 由于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不同, 其在信息需求表现形式和满足方式、利用信息资源的行为与心理、潜在信息资源开发形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因此, 有针对性地了解职业院校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现状, 对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应的教育与培训具有指导意义。

二、调查研究设计

琼斯和蒂凡认为个人信息管理包括三类基本活动:保存、查找与提取以及映射行为。映射行为用于建立、使用、维护信息与需求之间的映射联系②。本调查研究以个人信息管理三类基本活动为问卷设计理论基础, 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分层抽取80位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以了解职业院校学生个人信息管理水平与自身特点, 本次调查的回馈率为100%。图1为调查学生性别的分布情况。

三、职业院校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现状

(一) 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及应用

被调查学生需选择出自身拥有且能够使用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 备选管理工具包括个人电脑、ipad、手机、个人掌上电脑、优盘以及电子邮箱。问卷结果显示, 接近一半的被调查学生 (48.7%) 只有1个个人信息管理工具;17.2%的学生拥有2个工具;20%的学生拥有3个工具;11.3%学生拥有4个工具;1.3%的学生拥有5个工具;0.7%学生拥有6个工具。持有且使用人数最多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是手机, 其次是个人电脑、优盘。最不常见的管理工具是个人掌上电脑与ipad。被调查学生按照要求列举出其保存文件的格式, 最常见的文件保存格式是音频, 其次是Word、PPT和Excel格式的文档。

(二) 个人信息管理水平

问卷为学生设定了基本任务, 要求其选出较为擅长的任务, 并使用管理工具进行实际操作。保存任务包括拷贝文件、截图、保存文档、剪切、创建书签和收藏夹、录入和打印行为;整理任务包括创建文件夹、重命名文件、拖动与释放、移动指定文件等行为;提取任务包括系统搜索、手机搜索联系人、滑动浏览联系人、打开文件夹、使用导航文件夹等行为。完成每项任务需至少完成两个及以上个人信息管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 大约一半的学生只能完成一项任务 (如图2所示) , 随着任务行为数量的增加, 能够进行熟练操作的学生人数骤然下降。

(三) 个人信息管理保存实践

被调查的学生按照要求对保存的文件数量进行了估算 (如表1所示) , 存储文件数量较少 (20—100件) 的学生占据大多数, 存储文件数量较大 (201—1000件) 和存储数量中等 (101—200件) 的学生, 多使用非纸质文件格式存储文件。

学生拥有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数量与非纸质文件存储数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5, 学生拥有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及应用越多, 其存储数量也越大;学生保存任务完成数量和文件存储数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1, 学生能完成的保存任务数量越多, 其文件存储数量也越大。

(四) 个人信息管理整理实践

与存有纸质文件的学生相比, 存有非纸质文件的学生整理次数更为频繁, 配对样本t检验p值为0.01<0.05, 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生整理非纸质文件最为普遍的方法是每20个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表3列出了平均每个文件夹中的文件数量与学生数量的关系。文件夹中保存的文件数量越多, 具有相应行为的学生数量就越少。在管理非纸质文档的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每个文件夹中保存较少数量的文件。

(五) 个人信息管理提取实践

问卷要求学生描述其从个人信息管理空间中提取信息时所用到的方法。提取非纸质文件, 50%的学生会首先尝试通过个人信息管理工具搜索文件名称, 32.5%的学生选择搜索能够记起的文件夹信息, 10%的学生提到会通过导航文件夹挨个寻找, 直至找到为止。提取纸质文件, 61.25%的学生直接到放置该文件的地方将其取出, 21.25%的学生会查找文件可能放置的地方, 13.75%的学生会挨个查看文件, 直至找到需要的文件为止。

7 5%的学生保存个人信息用于保持和好友的联系, 其次目的是用于学术作业 (72.5%) 、休闲娱乐 (53.7%) 、事件提醒 (62.5%) 、记录美好的回忆 (67.5%) 和职业目的 (44.5%) 。

(六) 信息记忆

学生信息记忆情况如表4所示, 17.5%的学生表示经常记忆文件夹名称, 27.5%的学生表示较为经常, 37.5%的学生表示有时, 17.5%的学生表示不经常记忆。

四、分析与思考

如上所述, 职业院校学生在管理纸质和非纸质文件的效率上没有太大差异, 其个人信息管理实践存在多样性, 存在的挑战主要包括碎片信息管理困难、个人信息管理操作技能缺失、个人信息管理习惯有待培养等。由于个人信息管理并不是单一独立课程, 其知识和技能渗透于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信息类、管理类等课程教学内容中, 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应在图书馆教育与培训、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素养课程三个层面加以改进, 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人信息管理能力。

(一) 碎片化信息管理

学生以不同格式管理不同种类的信息, 既需要保存纸质文件, 也需要使用不同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 (手机、个人电脑和优盘) 管理非纸质文件。调查显示, 学生并非把所有信息存储在一个地方, 往往使用不同的工具把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地方, 大多数信息分散于多个设备以及多个位置, 这导致了信息碎片问题。图书馆的使用培训中应增加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宣传等内容, 使学生能够了解如何使用一些个人信息管理工具, 通过特定的格式把不同设备以及不同位置的信息整合起来以更好地管理信息。

(二) 个人信息管理能力提升

调查显示, 学生掌握的个人信息管理实践技能越多, 越能更好地保存和整理文件。但仅有一小部分学生存有巨大数量的文件, 大约一半的学生只能完成一项保存任务与文件整理任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应该重点培训学生如何使用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完成基本的保存操作, 尤其是剪切、打印和创建书签。

另外, 学生存储信息量较少可能因其无法根据未来的需要对信息进行评价, 建议在相关信息素养课程中关注指导学生如何评价检索到和已经使用的信息, 帮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确定哪些应该保存以及如何管理这些信息。

信息素养能力包括能够分类、储存、处理和改写收集到的信息③。信息素养课程的重点不仅在于指导学生怎样从外部资源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 还应指导学生以较为节约时间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整理、回忆、安排和归类。在传统信息检索的教学环节, 应加强培训学生在个人信息管理空间中查找信息时应用的检索方法。此外, 笔者建议一些职业院校根据自身院校学生特点, 开发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指导标准④, 既要关注外部信息来源检索, 又要关注个人信息的管理。

(三) 个人信息管理习惯培养

调查显示, 存有不同数量、不同格式文件的学生展现出了多样性的个人信息管理习惯。多数学生选择在特定的地方保存纸质格式重要文件, 而有些则将文件散落在不同的位置;多数学生采用归档的方法在每个文件夹中放置少量非纸质文件, 然而有些人则采用堆叠的方法, 每个文件夹中放置大量文件。职业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应开展相关培训鼓励加强学生个人信息管理习惯的培养, 并推动个人信息管理的社团等组织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

注释

1 谢笑.关于个人信息管理的若干探讨[J].情报科学, 2014 (32) .

2 Antoinette Lush.Fundamental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Organisation, finding and keeping:a literature review[J].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 2014 (63) .

3 Fourie, I.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management:librarians’increasing creativity[J].Library Hi Tech, 2011 (29) .

学校学生处个人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个人魅力、职业生涯、自身素质、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是负责一个或N个班级的组织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角色,是沟通、协调方方面面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由于教育对象中大多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不适应,学习成绩差或是受到歧视,要切实做好班主任工作,恪守“责任、牵挂、诚信、奉献”的职业道德,还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积极引导学生,班主任必须在班内塑造自己的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形象魅力,团结、感召、带动全班学生,使大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合力,从而把班级各项工作做好。

1要加强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做魅力班主任,要用無声的人格力量感染、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为职业生涯确定一个方向

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在知识成倍增长,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竞争、发展成为社会与经济的重要特征,人力资源开发、组织职业生涯设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本质任务应在注重学生就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目标,明确选择专业的目的及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获得人生的愉悦感,满足感与成就感服务。

一个班级主要是班主任的模板,是班主任个性的延续,因此班主任应该率先垂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是为人师者人格魅力的首要体现,这样学生在走上职业道路时候,班主任的言行会影响这个学生的一生,给他的职业生涯确定一个坚定的理论基础。

2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要以深厚渊博的学识滋润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崇拜感,这样老师在帮学生设计职业生涯的时候,能有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厌学,究其原因是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普通高中的学生有高考这一共同目标,动力十足,而对大多数中职生要说目标那就是就业了,老师要有能力为引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不但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中职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有重大的意义。那么老师就应该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深厚渊博的学识来带领学生看清楚前面的道路。

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班主任来说,只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当前,学生的求知欲望十分旺盛,他们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他们希望老师的解答能超出教科书的范围。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互联网快速普及的新形势下,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班主任。如果班主任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攀登知识高峰的热情,那么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就会很高。教育是“一切艺术中最渊博、最复杂、最高的和最充分的艺术”。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既要有理论家的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的想象概括、表现之才,既要有科学家的观察、试验、推理之才,又要有语言家的凝练、形象、表达之才”。所以,班主任必须勤奋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古今中外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既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又要补上自己的短缺,做到文理相通,一专多能,既是专家又是杂家,最好成为“大家”。

3豁达虚怀,尊生爱生;要以深沉的师爱感召学生。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新树立信心,获得关爱,可以帮助他们走入职场后,能正确对待各种委屈和不公平的事情

职业学校学生由于自我意识不够键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我们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感叹“这些学生真不知道好歹”、“这些学生真难教”等;其实,我认为这都是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缘故。学生是人,他们都是有感情的,都有善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受传统的“以分数来划分好差生”等的影响,使我们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失去了“重心”,从而经常性地在“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无意识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本来的“模糊目标”变得更加“模糊”,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无疑是我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最好的方法。

班主任的胸怀应像包容百川的大海,对待学生永远充满爱和宽容,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即使学生冒犯了你,你都应大度海涵,毕竟那是你的学生,需要你的教诲和引导。在你的人格力量感召下,学生也会宽以待人,学会和别人和睦相处,甚至在你不计前嫌、一如既往的关爱影响下,学生将成为奋发向上、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班主任还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真诚热忱地关爱各种类型的学生,不要因学生学习、行为或品德上的问题不合自己的心意,而对学生存有偏见。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爱心的去管理学生和班级是班主任父母般的关爱很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依赖,从而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对你的尊敬和依恋。这种感情的赢得是班主任走学生心灵世界的金钥匙,更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总之,在职业学校担任班主任,做为一个班主任更要有广博的知识,并善于传播。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让学生诚服。所以我们不仅仅要能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学会启迪、开发、创新每个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读书,读杂书;多了解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只有在交流中,班主任的魅力才能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才更近,学生信任我们,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欢乐与忧愁,也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郭毅、《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学校学生干部的个人工作计划 篇4

2.每月底将班费的收缴明细情况在全班公示,并附上收费凭证,做到了帐目分明,用款得当,在组织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每笔支出都与其他班委共同讨论商量;

3.将班费支出合理化。即购置班级用品尽可能做到物美价廉,反对一切奢侈乱用和财政赤字的现象;

4.积极配合学生会生活部的各项要求与指导;

5.及时向学生会生活部反映学生对食堂、后勤生活管理的意见和本班同学生活情况;

6.配合学生会生活部执行每周二对宿舍进行全面检查评分的制度,我也会充分听取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改善和整治宿舍问题。让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始养成保持宿舍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7.经常与学生会生活部取得联系,了解上级对班级工作的安排和工作要求,根据院系的工作安排和布置,提出并安排近期的工作计划;

8.对于生活上存在严重问题时,要主动与其他班干部商量,团结起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9.配合班、团支部对同学进行劳动观念、勤俭节约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培养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0.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塑造班级良好的好形象;

11.协助其他班委和团支部组织了各项活动,为各项活动做好组织和后勤保障;

学校学生资助先进个人材料 篇5

张杨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关爱学生、心系学生、团结同志,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任校长前,张杨同志一直负责学校学生的资助工作,任校长至今,张杨同志分管学生的资助工作。工作中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可以说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热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认真落实资助政策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张杨同志经常深入深入班级,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检查和督办。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上好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有的家长对张杨同志说:“是你们用辛勤的劳动播撒了阳光和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滋润,你们做的是善事,是好事!”

二、身先士卒,怀着“三心”搞资助

学生资助工作说到底,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做爱心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张杨同志总是要求大家要饱含三种心情来工作:一是要怀着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二是要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三是要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因此,张杨同志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

三、多措并举,集八方力量资助贫困学生

学校个人工作总结 篇6

1)、用语言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

教师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因而我十分注意打好自己的文学功底,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除平时主动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与学生交谈外,还十分真诚、体贴、幽默。一方面,我尽可能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感到老师那儿有学不完的知识,绝不会黔驴技穷,另一方面我十分重视新课程、新课改的实施,努力建设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在积极、愉快、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2)、关爱每一位学生:

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支持和爱护。平时我总会随时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尽可能生活在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对那些学习或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绝不求全责备,而是一边开导他们,一边以极大的热情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做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使他们在爱的感召下,努力约束自己的言行,积极为班级做好事,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3)、严于律己、无私奉献、敬业进取:

比起以前,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牢记与那些有违师德的言行绝缘,与有可能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弊的言行绝缘,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勤奋、务实,讲效率,无怨无悔。

2.选拔好班干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构筑班级管理核心: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对班级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班级是不是一个团结、奋发向上的集体,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工作作风和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接手新班后,我采取投票的方式挑选好班委成员,由他们各自主持,集合全班学生的智慧和老师的建议,制定各自管理方块的班级规章制度,并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如取得成绩时在班上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在工作上得罪了同学,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时,通过班会课的公开讨论,引导学生对班干部工作理解和支持,从而达到班干部愿管事—敢管事—会管事—管好事—独立处事的目标,另外,切忌简单的将班干部作为一名“工头”使用,只是执行班主任给予的任务,要为他们创造独立管班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尊重和信任他们。

3.全体学生参与管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学期初,除了按照学校要求的,在班中为每个学生安排人人有事干的任务以外,我还有意识地按照班级学生不同的个性、成绩将他们搭配成学习小组,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影响下,一些平时不遵守纪律、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也在互学、互教、互相督促中,慢慢地积极起来了。当然,教师要随时关注每个小组和每个小组成员的动向,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调整、教育,让班级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家”的温暖。

为防止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松懈麻痹的思想,平衡其余学生总处于“被管理”的心态,我在班中推行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管理者”制度,平时,对于那些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单独为他们设立“一日班主任”岗位,不定期进行轮换,主要让这位临时班主任负责各小组的纪律、卫生、学习等量化管理,对每个学生进行量化打分,以便于班主任每周进行一次通报表扬和批评,总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为学期末评选各类优秀学生创设依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精神得到满足。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 篇7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原来以管为主的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日益显得落后, 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发展的要求。教育运行机制的发展和招生、分配制度的变革,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比以往更加丰富,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 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已由计划分配完全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等等, 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 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 建立起适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2.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使互联网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对学生工作而言, 网络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 中职学校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 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 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击, 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 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二、以“学生为本”, 推进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 就是把学生当作教育主体, 让教育服务于学生, 以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工作能力为主旨的理念。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 通过转变角色, 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转变管理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创新中职学校学生管理, 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变管理为服务。首先, 要树立服务意识, 传统的中职学校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 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 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 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为学生利益着想, 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 一方面, 明确地告诉学生, 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 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 针对学生的决定, 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处分恰当, 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和申辩权, 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 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 以利于消除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 中职学校一般实行在学生科直接领导下的、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 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 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 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科指导下的、以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 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 又是被管理者, 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 既学到了知识, 又学会了做人,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3.依法治校,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 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不完整、不健全, 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 以至于无章可循, 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 朝令夕改难以避免, 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因此, 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规章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中职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 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 行使有效的管理。

学校德育工作应重视学生权利保护 篇8

在德育工作中落实对学生的全方位保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实施后,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对青少年教育日益重视,但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对于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权利的保护,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落实还不够,具体制度和措施还很不完善,所以在校园内还经常出现对青少年学生安全构成威胁、侵犯学生权利、妨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现象。本文结合作者的教育工作经历,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全面落实对学生的保护作一些探讨。

一、德育工作中突出学生保护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中对学生保护,就是依法保障青少年学生享有的一切合法权利,促使其健康成长,成为身体健康、思想健全、行为自治、生活自立的社会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青少年保护法律条例,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学生的生存权利,包括生存权、身体权、财产权、医疗权、言论自由权、人格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第二方面是学生的发展权利,包括社交权、结社权、学习权、受教育权等。

以上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利是保障他们正常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准则,我们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遵循这一准则,才能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第一,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是德育工作的第一步。以德育人首先要求我们教师以德待人。教师、班主任及相关部门甚至于所有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有影响的人员,在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自身正直明理的言行影响他们,要做到尊重学生。学生正处于社会化、成人化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态度言行直接影响他们处事待人的态度,我们教师做不到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又如何能培养学生去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规范要求。

第二,以理服人必须重视以法护人。传统德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强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要为了孩子好。忽视了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合理和合法性,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特别对于中学生,处在个性要求十分强烈的阶段,我们如不注意对其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就很难达到以理服人。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法律保护,才能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准确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养成遵守学校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第三,以纪管人首先应以法定纪。我国教育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教育工作中行政指令化影响很深,直到现在,很多学校的纪律规范还没有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加以修改,对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形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制约,如对违纪学生的体罚、限制其正常上课、甚至不让注册入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行使学习的合法权利,影响了学生对学校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教育行为规范的合法性,依法制定学校的相关教育纪律,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当前学校德育中

忽视学生权利保护的常见现象

当前在一些中学,特别在高中学校(非义务教育阶段)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忽视学生权利保护的现象较普遍,主要是对于违纪现象的教育和处理。很多学校、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合法权利的尊重,归纳为以下几类:

1.对学生行为公开评论,忽视学生隐私权的保护,侮辱人格。如:对男女学生的“亲密”行为,有关教师在未作详细了解的情况下,主观判断为早恋,并在食堂、教室等公开场合对有关学生发表不利于学生的看法;对身材較胖行动不便的学生在同学中的不雅评论,教师不加以阻止;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以不当语言讽刺等。

2.违法设立惩戒的政策。如:对有违纪行为学生给予跟班试读、劝退、转学、取消学籍,甚至经济处罚等惩罚,特别是对于屡犯学生,视其为麻烦,以各种方法迫使家长和学生接受学校的处理。

3.以主观意志对学生作出教育评价。对学生违纪,如缺旷课、同学间冲突现象,有的教师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凭对学生的主观印象和别人的传说就对某学生做出处罚;对经常未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不注意帮助辅导,而往往在成绩评价时简单进行贬低。

三、学校德育工作贯彻

对学生权利保护的要求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一是要转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观念,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平等的,要使德育工作有积极效果,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主体,尊重其合法权利和要求。二要确立依法德育观念,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所以强化教育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十分重要,特别要转变有的教师思想中“我怎么样做都是为你好,能有什么错?”的观念。

其次,依法改进和制定适应当前德育要求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重视对学生的权利保护。学校一些违反青少年学生权利保护的惩戒类土政策,是教师落后教育观念难于转变的庇护伞。所以取消这些制度性依据,是落实对学生权利保护的关键措施。没有了这样简单压制的德育制度,就是要激励我们教师探索以更人性化、更重视思想交流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感化心灵。

再次,要重视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保护要求的体现。硬件方面,校园的教育设施和文体活动条件的具备是一个基础,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条件,也是校内健康的课余生活开展的需要。软件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样的学校活动、形式各异的教育学习形式是对学生有效的保护,它们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独立正直的人格形成。所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教育过程是最好的德育形式,也是对学生最好的保护。

学校学生处个人工作总结 篇9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己近七个年头,这份美好的工作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次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回回与学生的心灵碰撞,都让我的生命多了一份惊喜,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期待。我惊喜于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幸福于学生无尽的求知热情,更期待着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

一次偶然的翻阅,让我知道了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而且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一次新课程的培训,—次新课程讲座的聆听,一次新方法的尝试,让我隐隐感觉到了这场变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就是说,新一轮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所处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让我欣喜,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

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智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新时代、新思潮、新理念、新尝试、新改变„„一切都会悄悄的发生变化。

第一、我将由原来的美术知识的传授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角色。

在此之前,反思、剖析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种不中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以前我们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且,老课程本身具有许多的弊端,且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学习内容单—、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完全背离了个性发展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则不然,它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更不能以知识者的身份横在学生面前,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大朋友”,愿意和你接近,愿章和你交流,愿意你分享他们的欢乐„„

有了这些新的思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些新的尝试,慢慢的觉得这些变化是可行、效果是不错的。

第二、我将改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围绕教科书做一些新的资源开发和累积。

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越发的觉得新课程迫切需要的、呼唤的是知识面广且多才多艺的综合型的教师,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一直以来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分科进行的,各自的角色—旦确定,就只管吸收自己领域内的知识了,往往在自己所教学科的外围砌起下高墙、且悠然自得的满足于现状。如今的改革,使我很敏感的意识到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艺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了。如我年教艺术七年级下册《春日抒情》之《播种希望》一课时,里面所涉及到了乐器知识、语文中的诗词解读知识,还有关于春天气候方面的知识等,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所以,越发的感受到新的艺术课程迫切的要求艺术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除了要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对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解决起来游刃有余。以综合艺术课程为例,每—个单元都是—个主题,比如《艺术与数》、《秋天的节日》、《线的情感》、《黄土地的畅想》等,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和其它的学科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美术、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各种知识的快乐。作为每一个美术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不断的攀登知识的颠峰,以尽自己的努力给学生—个艺术的诠释。

上一篇:财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下一篇:新河中学举办首届成人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