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筹建国际化高水平医学院

2024-11-10

南科大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筹建国际化高水平医学院(共2篇)

南科大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筹建国际化高水平医学院 篇1

中新网深圳7月19日电 (记者 郑小红)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疗国际部19日在此间签署协议,联合筹备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化高水平医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在签约仪式上说,此次南科大与约翰霍普金斯建立合作关系,对提升南科大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丰富教育的多元性,加强双方人员交流、促进学术交叉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学副院长罗伊·齐戈斯坦表示,霍普金斯团队将发挥好专业化、国际化医疗学术体系的重要支撑作用,全力做好共同筹建工作。

根据协议,两校领导层、教授和管理层将通力合作,注重理念和实操两个层面,打造新型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未来医疗领域的领军人才。双方将成立医学院规划委员会(简称“规划委员会”),其成员由南科大代表和霍普金斯代表组成。筹备委员会将在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招生工作、技术设备开发和临床实习与附属医院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霍普金斯将对联合筹备建立的医学院在规划远景和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引进、招生工作、设施规划与设计、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教职工培养、临床实习管理以及附属医院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南科大通过引进霍普金斯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将以不断为国家培育顶尖医学人才为目标;同时,双方的合作也将有助于南科大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持续提升深圳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障民众健康提供支撑。

约翰霍普金斯医疗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学术医疗体系之一,该机构通过设定医学教育、科研及临床医疗服务的卓越标准,提高社区乃至全世界的健康水平。约翰霍普金斯医疗国际部是约翰霍普金斯医疗集团的全球机构。

南科大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筹建国际化高水平医学院 篇2

关键词:办学理念,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大学

一、办学理念及其对大学发展的意义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纲领、思想体系和教育哲学反映着一所大学办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是对大学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等大学办学发展基本问题的概括性论述。办学理念一旦形成、承继下来, 并为大学全体成员所认同, 对一所大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全局的影响, 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其具有文化建构的功用。任何一所大学的文化都有一个核心理念, 它处于文化体系中心, 构成该文化的深层内核, 决定该文化的本质特征。在大学的文化系统中, 办学理念就是其灵魂与核心, 办学理念集全校智慧的结晶, 把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原则等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其具有目标导引的功用。办学理念是从实践出发对未来办学应达状态的设想和期待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理想性, 反映着办学的取向和追求, 而这种目的性与理想意图引导着学校运行的全过程, 起到了学校发展的指向标作用。

二、苏州大学办学理念的承继与创新

苏州大学主要前身之一的东吴大学在建校之初即确立了“注重学业, 培养品格, 树立优良学风, 提倡服务精神”的办学宗旨。1927年, 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就任后致力于培育身心、学养与品德皆臻健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注意引进西方大学的教学标准,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 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学业、品格、服务精神并重, 构成了东吴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具有重要的地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 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 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 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在江苏师范学院的办学历程中,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强调夯实基础,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江苏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 为满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紧迫需求, 经国务院批准, 江苏师范学院改办为苏州大学。随后我国最早成立的蚕桑专业高等学府———苏州蚕桑专科学校, 以丝绸和艺术为特色的苏州丝绸工学院, 以核医学和放射医学为品牌的苏州医学院先后并入苏州大学。学科结构互补的四所院校合并, 使苏州大学完成了从单一师范院校向以文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再到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的转变。近年来, 苏州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为己任,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全面深化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各领域改革, 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当今时代,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信息化、大众化的浪潮冲击下, 国内外高校间全方位竞争加剧, 作为一所百年历史的地方重点大学, 苏州大学要保持长青的活力, 就必然要在继承办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理念的创新, 找寻一条符合自身定位和时代使命的发展路径。苏州大学始终将办学理念的凝练与实践创新作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过程, 科学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愿景, 初步形成了包容学校办学理念的基本精神, 其具体内容是:第一, 提出了“立足苏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办学定位;第二, 树立了“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导向;第三, 明确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创建目标;第四, 实施了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 学校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要予以着重考量和重点突破。

1. 国际化办学。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必须正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强调“国际合作和交流是促进全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地方大学, 要成功走出有区域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此, 学校树立了“以国际知名推动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以全球视野和国际前沿为行动目标, 妥善处理好国际战略与本土特色的关系、外向扩展与内涵建设的关系, 逐步实现了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者为主角、学生为中心的国际交流机制与格局, 实现学术交流与管理交流水平的并重提升。

2. 多元化办学。

苏州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深切地感受到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办学中又必然要着眼和强化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培养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为主旨, 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 既培养精英人才, 也培养大众化人才, 并试行了完全学分制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在科研领域, 学校确立了“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 从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面向地方经济市场两个方面进行学科定位:既瞄准国际科学前沿, 又面向地方经济市场;既面对国家重大需求, 又考虑社会实际需要, 并不断以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来推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

3. 特色化办学。

特色是大学的生命线, 有特色才有优势和竞争力。苏州大学牢固树立一流大学也是特色大学的理念, 坚持以特色谋发展。大力弘扬各前身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 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于一体的通识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积极引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扎根苏南深厚的经济、社会、文化沃土, 服务江苏“两个率先”进程, 全面提升海内外的辐射力、贡献力和影响力, 构建了学校与地方及行业深度渗透、全面互动的良性机制, 促进了学校、地方、行业的协同发展, 在丝绸、国防、体育、吴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和优势。

三、苏州大学办学理念的实践与成效

第一, 充分拓展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层次和影响力。苏州大学借助苏南地区国际制造业集聚的优势, 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 不断拓宽交流合作领域, 培养具有全球眼光和国际背景的高素质人才, 形成了“1-2-1”、“2+2”“3+2”等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国王氏基金会资助下, 苏州大学自2004年起举办了开国内法学教育先河的“中美欧法律暑期学院”。

苏州大学目前已与日本、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与多家海外教育机构联办高等教育文凭合作项目。同时, 聘请了数十位外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 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 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学校目前有各类在校外国留学生达1500余人, 成为江苏省接受留学生数量最多的高校。2004年, 韩国大真大学苏州分校落户苏州大学, 开创了留学生教育的全新形式、全新载体。同时, 留学生的层次不断提升, 2004年开始面向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招收医学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印度驻沪总领事齐湛先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苏州大学还努力探索走出国门、国际办学的路径, 2007年与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孔子学院”, 目前正积极筹建老挝万象—苏州大学。

第二, 有效满足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科技需求。近年来, 苏州大学主动适应苏南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按照“保老、改特、创新”的原则对专业布局进行调整, 与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共建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与金螳螂公司合作成立金螳螂城市建设学院, 与摩托罗拉等10家在苏通信电子类企业联合成立IT专业企业指导委员会, 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无线通信辐射测试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建成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360余个, 着力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据统计, 学校近5年来毕业生60%以上在苏南地区就业,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德才兼备的新江苏建设者。

学校在科技研发中坚持以区域科技需求为主攻方向, 走出了一条校地合作双赢共进的科技创新之路。先后与苏州市、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东南大学、中科院纳米研究所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进一步完善“学术大师+创新团队”的人才集聚和团队建设模式, 依托“苏州光谷”和苏州大学科技园, 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依托学校科技成果成立的、包括苏州工业园区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大维格公司等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0余家, 产值稳居江苏高校第二位, 拉动地方和行业产值数亿元。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 则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切实加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索。与苏州市共建了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 为“和谐江苏”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省委宣传部支持下成立了苏南发展研究院, 指导苏南模式转型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 其成果《苏锡常发展报告》被誉为“苏南发展白皮书”, 受到省委及苏南各市的关注和好评。与苏州市联合设置了苏州人力资源研究所、妇女发展研究中心等, 有多名教授受聘苏州市政府专家咨询团, 服务苏州朝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目标迈进。

第三, 有力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苏州大学以2002年江苏省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苏州大学协议签署为契机, 重点建设了光学工程、纺织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机化学等4个具有国防特色的主干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专业的国防特色进一步汇聚。放射医学形成了目前我国该学科唯一的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 建设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全国培训基地。近年来承担国防科研项目26项, 参与12项国防横向项目, 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鸣球、潘君骅领衔的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卫星相机、导弹制导等光学元件研究的国防重要项目, 并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合作共建了“空间精密光学工程中心”。2006年学校获“江苏国防科技工业‘十五’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目前, 学校正积极筹建国防科技学院。原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和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相继并入苏州大学后, 学校形成了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的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纺织再到服装设计及表演的完整的学科专业链。学校先后与中国丝绸总公司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家蚕天然彩茧开发、高速喷气织机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乃至国际领先的标志性成果。苏州大学继承了主要前身之一东吴大学的优秀体育传统, 体育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和江苏省领先水平。学校设立了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生态批评研究中心、东吴书画研究院等机构, 加强对吴文化遗存保护与承继的研究, 成为吴文化研究的重镇。

(朱秀林, 苏州大学校长、教授, 江苏苏州215006)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别敦荣, 等, 译.高等教育研究, 2006 (01) .

上一篇:逛早市叙事作文下一篇:企业领导深刻反思王晓林案件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王晓林案件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