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

2024-10-07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通用7篇)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 篇1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1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汇报今年来,我院在市中院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三 项重点”工作,能动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 主题,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人民法官为人民”、“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 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审判管理、文化建设等工作,认真开展“两评查”、“基层建设年”等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我 院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审判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审判管理机构设置。为加强审 判管理工作,我院建立由院长主抓,分管院长亲自抓,部门 领导具体抓,承办人员为第一责任人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 落实,齐抓共管的审判管理工作格局。今年来我院多次召开 审判管理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和部署审判管理各项工作。在 审判管理实践中,审管办不干涉法官具体案件的审判,主要 以评查、通报、考核、督促检查审判质效等方式行使职权。

二、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判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 建立健全案件流程管理监督制度。由立案庭对全院案件进行 统一立案、统一分案,审管办对案件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对1 审限将要届满的案件进行催办督办。二是建立健全案件评查 监督制度。围绕提高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的要求,对全院 已结案件按季度逐一评查,并将评查结果在院务会上进行通 报和点评。对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及引发涉诉信访案件重点 评查,科学、合理、准确界定差错案件,厘清责任。

三是建 立重点指标月通报制度。审管办通过简报、内网通报当月各 业务庭和法官的收结案数、结案均衡度、陪审率、简易程序 适用率等重要指标,促使各审判庭和法官有意识地保持领先 数据,优化接近数据,提升落后数据。四是审判态势分析制 度化。定期对审判执行工作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和通报,及时 发现和解决影响审判质量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 手段,加强审判的程序监控和节点管理,实现对案件质量的 有效监督和指导,确保裁判公正高效。

三、强化流程管理,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一是做好审执 案件流程跟踪。充分利用审判管理流程软件,不断加强各个 节点的监管,每日网上核查审执案件流程情况。在审限变更 环节,严格审批程序,履行书面批准手续后,再报审管办进 行审查备案,避免审限变更的随意性,从而有效提高审限内 结案率。二是规范案件信息录入。每周核查案件信息录入情 况,对案件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全、漏录的及时督促并给予 通报。三是严格案件报结手续。在结案环节,实行归口管理,严格案件报结,对结案信息填写不全、法律文书引用不规范、2 电子卷宗与纸质卷宗不一致、拖延报结等案件一律不予结案 并予以通报。

四、狠抓案件质量评查,提高审判工作质量。一是认真 抓好案件的质量评查。我院在年初认真讨论修订《考核 办法》,健全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成立案件质量考评组,由 分管院长任组长,从各业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依据《霍邱 县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从实体、程序、法律文书 制作、卷宗装订等方面对所有生效案件实行一季度一检查一 通报。对有瑕疵、不合格的案件实行通报,并在院务会上进 行评析。

二是重点抓好差错案件评查。

对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全改案件和本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全改的案件,由我院审管 办负责统计,并交由考核组按照《差错案件责任追究办 法》逐一进行评析,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将评析结果及 时通报给各部门及承办人,依照规定追究责任。对上诉率、全改和发回重审率较高的业务庭和确定有差错案件的个人 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三是抓好裁判文书评比。各业务 庭按人员每月报送不少于一篇法律文书,由分管院长牵头成 立优秀裁判文书评审委员会,对报送的裁判文书评出优秀等 次予以通报,并对优秀裁判文书制作人给予物质奖励。

(二)取得的成效

一、办案质量显著提高,案件陪审率上升。截至九月份,在已结的 719 件普通程序案件中陪审员参与陪审的案件有3 426 件,陪审率达 59.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24 个百分 点。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克服了法官因职业习惯所形成的 思维定式,弥补了法官的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与法官取长补短,使审判工作更加贴近民情民意,贴近社会 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使裁判更加合情、合理、合法,增 强了法院裁判的社会公信力和认同感,更好的实现了法律效 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办案效率明显提高,结案均衡度上升。今年来我院 高度重视均衡结案问题,通过奖惩机制强化均衡结案意识,调动法官参与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拖沓结案、突击 结案现象,实现了案件进出动态平衡与存案量相对稳定,消 除了审判工作任务“前松后紧、时紧时松”等现象的发生,使审判工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截至九月份我院结案均衡度 为 0.7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0.28 个基点。

三、办案效果得到提高,调解撤诉率上升。我院牢固树 立和谐司法理念,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建立诉讼和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大民事案 件调解力度。积极探索行政案件协调处理机制,把协调机制 纳入“大调解”格局,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截至九月份我院 协调调解撤诉率达 56.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18.2 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片面认识审判管理。审判管理是新时期人民法院科4 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产生的时间不长,审判管理工作发展有 所滞后,许多法官对审判管理存在片面认识。一是对审判管 理权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审管办是一个监督和处罚的机构,是一个挑刺的部门,导致审判管理权与审判权对立。业务部 门对审判管理有抗拒心理,法官的纠错意识不强。二是对审 判管理的职责和内容存在错误认识。许多法官认为审管办的 日常工作就是评查案件、司法统计、案件报结、审限变更和 纠错整改;认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质效考核就是审 管办的事,与其他业务庭和人员无关,导致相关部门对审管 办的工作不够配合,审判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二、网上办案能力不足。我院在编法官 93 名,其中四 十岁以上办案法官 48 人。据统计不会或不完全会使用电脑 办案的占四十岁以上法官的 20.8 %。他们主观上对网上办案 系统不重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过分依赖传 统的纸质办案和手工办案方式,忽视网上办案。部分案件网 上结案拖沓,结案时间随意更改、普通程序案件合议庭人员 不录入等情况经常发生,导致案件纸质卷宗与网上信息不一 致,司法统计数据失真,质效评估指标数据和全院办案效率 受影响。

三、质效评估体系不完善。案件质量效率评估体系是通 过利用各种司法统计指标,结合各种统计资料,运用多指标 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建立审判质量与效率评估量化模5 型。

目前评估指标的设臵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内容不尽合理,无法反映审判质效的真实情况,相关评估、考核指标的科学 性还需进一步反思与修正。指标评估体系中针对中级人民法 院和基层法院分别设臵了指标权重,根据综合评估可测出分 数,但针对业务庭和法官的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基层法院缺 乏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研发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审判管理认识,更新审判管理理念。审判管理 是人民法院为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是促 进司法为民、公正执法的必然要求。审判管理是全方位的立 体式管理,它是法院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审判委员会委员、院长、庭长、审判长及广大法官的共同责任。因此,广大法 官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对审判管理的 认识,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有责,通过组织、领导、指导、考评、监督及制约等方式,对司法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对审 判质效进行科学考核考评,对审执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保 司法公正、廉洁、高效。

二、量化质效考核指标,创新质效考评机制。开展质效 考评是落实审判管理、提高审判质效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 障。针对业务庭和法官量化审判质效考核指标,突出案件的 服判息诉率、陪审率、简易程序适用率、结案均衡度、上诉 率、发改率、执行案件申请执行率、执行标的到位率等指标。6 年初将全院的审判质效任务目标分解到各业务庭,由各庭制 定计划,逐月分解,责任到人。通过创新质效考评机制,调 动内力、激发活力,建立科学、操作性强的质效考评制度,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审判质效评估体系。审判工 作是一门应用法律的科学,审判质效评估系统的建立必须注 意到审判工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建立和完善适合业务庭 和法官的质效评估体系则要立足于法院自身的实际,综合权 衡各业务庭和法官的案件类型,科学设臵部门和法官质效评 估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在操作上力求便利,使评估指标的结 论具有明显的规范审判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行准确、实时的评估有赖于高效便捷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要以加强审判管理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 设,增加法院工作的科技含量,为更好地开展和加强审判管 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7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2

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根据工作安排,现在由我代表澄迈法院向调研组汇报我 院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情况的情况。

一、审判流程管理部门及管理队伍建设情况

(一)审判流程管理机构的名称、人员配置及工作职 责 我院负责审判流程管理的部门是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简称审管办),办公室现有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和内勤 一人,共三个人。审管办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协助院领导对审判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和协调本院审判工 作。

负责审判委员会会议准备记录和决定事项的督办。

2、评查监督案件是否超审限。审查监督法律文书的质量。

3、管理、监督、推进网上办案系统。

4、负责网上公布裁判文 书的组织协调工作。

5、组织协调“法律六进”法官进乡村 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关于建设合格的审判流程管理人员的建议 我院目前从事审判管理的人员基本上是法官和书记员,他们在知识结构、专业背景方面与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并没有 什么区别。

审判管理是一项不同于审判工作的专门工作,它 需要法律知识之外的专门化知识涵养,如数学、统计学、管 理学、经济学等。审判管理人员不仅要懂法律,而且要懂其 他方面知识。

1、要具备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 力,具备良好的全局意识和协调能力能在全局的角度协调、处理好审判流程管理的各方面关系;

2、要经过法律专业相1 关知识的学习,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审判经 验,熟悉各庭室的审判流程,还要有一定的统计知识基础。

(三)关于加强审判流程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强化各审判业务庭的内勤的审判流程管理职能,负责各庭的案件登记、结案、上诉案件移送等工作,夯实流程 管理的基础。

2、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集中学习流程管理有关方面的知识。

各级法院针对审判流程管理先后 制定了不少文件,但仍有一些审判流程管理人员对相关内容 了解不够。

客观上,他们中的有些人至今还不能熟练地使用 电脑,不知道各个程序中应当输入什么信息;主观上,他们 缺少学习和了解相关规定的动力,对新的管理政策不作认真 的研究,对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四)法院人员结构情况 目前我院在编人员共 80 人,聘用人员共 21 人,法官 31 人,一线办案法官 25 人。法官中,审判员 26 人,代理 审判员 5 人。一线法官中,审判员 22 人,代理审判员 3 人。

我院干警平均年龄为 40 岁,法官平均年龄为 45 岁。30 岁 以下 25 人,其中法官人数占 12%。31 岁至 35 岁 7 人,其中 法官人数为 0 人。36 岁至 40 岁 6 人,其中法官人数占 66.67 %。41 岁至 45 岁 11 人,其中法官人数占 72.73%。46 岁至 50 岁 10 人,其中法官人数占 60%。51 岁以上 21 人,其中法官人数占 47.62%。

我院干警中,大专学历人数比例占全院人数的 23.75%,本科学历人数比例占全院人数的 60%,硕士以上学历人数比 例占全院人数的 6.25%。

法官中大专学历人数比例为 25.8%,2 本科学历人数为 54.84%,硕士以上学历人数比为 9.68%。

我 院工作人员中法律专业毕业人员的比例为 73.75%,法官中 法律专业毕业人员比例为 77.42%,一线法官中法律专业毕 业人员的比例为 76%。法官男女性别比例为 26:5。法官与 审判辅助人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配置比例为 31:22。

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一)制定的制度 我院制定了 《澄迈县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定》,各业务庭室这个规定进行审判流程管理。

审判流程节点按照 收案、立案、分案、排期、开庭、送达、上诉、退卷、归档 等环节设置。

每个节点之间、各业务庭室之间的案件流转均 由各个业务庭的内勤负责。

(二)推动和落实审判流程管理的具体措施我院推动和落实审判流程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是

进行 审限预警、通报制度。对审限届满前15日尚未办理结案手 续的案件,立案庭应向有关责任业务庭进行审限警并发出 《督办令》,由立案庭进行通报并抄送纪检监察室备查。对 审限届满但未办理结案手续的案件,未按规定办理审限扣 除、延长审限的,一律按超审限处理。对超审限办案的有关 责任人,纪检监察室要及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两个办法” 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案件审限管理的执行情况,纳入法官、审判庭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案件审限的延长,由院 长审批。

(三)裁判文书的签发流程 裁判文书一般由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的审判长或独任 审理案件的独任审判员签发,由承办案件的审判庭庭长审3 核。疑难、复杂、重大、发回重审、再审以及上级督办的案 件,由分管院长审核后由审判长并签发。

(四)案件审判流程 我院立案庭共 4 名法官及 2 名书记员,4 名法官分别负 责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案件的立案审查工作。刑事、民事、行政 赔偿案件及其他类型的案件工作模式及审判流 程都是由立案庭立案后,统一进行案号编排,并排定案件承 办法官、合议庭成员以及书记员。

诉讼文书在不同阶段分别 由法警、书记员送达。立案环节完成后,由内勤将案件移送 其他业务庭内勤。

再由业务庭的内勤统一登记后,将卷宗移 送给承办人。

案件审结后,由书记员将裁判文书交给内勤报 结案,各业务庭内勤在每月 22 日前向研究室上报结案情况。

案件生效后,书记员将卷宗装订完整再移送档案室保存,各 庭室移送案件给档案室均有移送清单和专人签收。

各业务庭 室的上诉案件由内勤移送立案庭,立案庭由专人负责统一登 记并移送上级法院。

上级法院退回上诉案件后,由立案庭负 责统一登记二审结案情况,并将案件卷宗退还各业务庭室的 内勤。

三、案件在执行、信访、反馈情况 执行案件执行局一般向原承办案件的业务部门、承办人 反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信息。案件审限预警工作由立案庭 负责。由立案庭专人负责具体的信访工作。

一般向原承办案件 的业务部门、承办人反馈申诉、信访情况。由审监庭负责申诉及再审工作,一般向原承办案件的业 务部门、承办人审反馈申诉、信访情况。进入再审程序的案4 件一般向原承办案件的业务部门、承办人反馈情况。对建立和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建议加快审判流程 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三级法院审判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做 到对每个案件的审判流程进行监督,力求做到案案上网,时时监控。

四、审判流程管理信息化软件使用情况 现在办案工作没有使用审判流程管理信息系统。

之前由 于软件问题,高院曾要求停止使用该软件。我院目前实现了 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人均一台台式电脑,全院干警人均一台 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扫描仪在各个业务庭都配备了一台,设立了专门人员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管理,维护。

(四)司法公开德信息化情况

1、对外提供案件信息查询渠道。

2、依靠人工手段进行查询。

3、基本可以了解到规定范围内允许告知的信息。

4、配备了 LED 电子屏。

5、对审理信息和超审限等情况进行经常性滚动显示。

6、裁判文书能够上网。上网标准依照《海南省高级人 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管理办法》 实行。上网比例是 60%。

(五)网络化办公情况 1、20—35 岁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接受程度,使用程度,熟练程度较高。35—45 岁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接受程度,使 用程度,熟练程度一般。45 岁以上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接受 程度,使用程度,熟练程度较差。

2、目前尚有大约 30%左右的法官依赖传统纸面办公,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5 3、控制延长审限案件数的措施是由院长来审批,控制 比率是收案数的 5%,有效地控制了延长审限案件数。

4、根据研究室每月汇总的结案情况及案件立案时间,由立案庭对可能超审限的案件发出预警提示。

5、审判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分为立案、审理、审批、上 诉、移送和归档等流程节点,立案时间为 7 日,审理过程中 审限前 15 天发出审限预警,审批时间为 5 日,上诉和移送 日间是 5 天,已办结的案件应当在结案后 3 个月内装订归档。

(六)对使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审 判流程监督的建议:尽快开发审判流程管理软件系统。

四、审判流程管理配套机制的转化运用

(一)在案件质量评查方面

1、目前我院还没有进行信息化管理,之前由于软件问 题,高院要求停止使用该软件。

2、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的方式主要是过对每一季度结案 的案件进行抽查,以一案一表的形式,从办案程序、实体处 理、裁判文书、卷宗质量四个方面对案件进行检查评价。评 查机构和人员主要由审委会专委和审管办的工作人员组成。

3、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的主要措施是开展案件质量评查 后,形成案件质量通报和《审判管理专刊》。

4、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评查激 励和保证机制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评查应有作用。

且案件 评查工作本来是对事不对人,但由于评查法官因顾虑将来对 自己评议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而有怕得罪人思想和畏难 情绪,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影响评查工作发挥的 应有作用。

(2)没有统一的质量评查规程和标准,实践中很6 难操作。根据基层人民法院自身的特点,采取了自查自纠、全面评查等各种形式对案件进行评查,并将评查结果予以通 报,要求业务庭及承办人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予以说明、检 讨及整改完善。

但是在目前的案件质量评查中法院没有形成 统一的质量评查标准,评查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办案人员的 实际能力和案件质量水平,还有可能造成相同的案件由不同 的人员评查,产生不同的结果。

主要原因是:

(1)评查人员工作压力大。

(2)质量评查 标准不易掌握。

(3)质评人员积极性不高顾虑较多。由于案 件质评人员与被检查案件承办人均在同一法院,严格执行评 查标准,极易引来一线审判人员的误解,认为评查人员故意 “挑刺”“找茬”、,在考核等等环节民主测评时,往往 得到不公正的评价,因而产生怕得罪人思想和畏难情绪,影 响案件评查工作的开展。

5、目前我院案件质量评查已纳入审判绩效考核,法官 审判实绩档案由审判质量档案扩展而成,作为年终表彰奖 励,评选各项先进的重要依据。

6、对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的建议: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 作,应由审委会专委和资深法官组成评查小组。

(二)在均衡结案方面

1、在均衡结案方面,我院于 20年制定了《澄迈县人 民法院均衡结案管理办法》 研究室负责均衡结案工作的统计。

具体措施是:

(1)审管办是院均衡结案工作的日常管理 机构,根据研究室的统计结果,负责检查各业务部门当月收 结案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各办案人员的结案数、结案率向 全院通报,以提高整体结案率和个人结案率。

(2)制定了业7 务部门和法官个人的结案考核指标必须达到的目标。

(3)制 定了奖惩制度,在均衡结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其取得 的成绩记入干警业绩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和晋升提拔的重要 依据,分值排名在最后的部门不得评为各项先进集体。

2、近三年的结案数据情况,与实施均衡结案措施后结 案情况的比较,现在半年结案和年底结案考核前突击结案的 情况有很大改善。

3、阻碍均衡结案的主要原因是个别法官对均衡结案工 作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在审判绩效考核方面

1、我院制订了《澄迈县人民法院均衡结案管理办法》 对审判绩效进行考核。

审判绩效考核主要包括

研究室、(1)审管办、立案庭等部门在均衡结案工作中所负责的工作。

2)(业务部门和法官个人的结案考核指标必须达到的目标。

(3)未能完成均衡结案目标应承担的责任。

2、我院已将审判绩效与法官的年终考核及法院选任人 才相挂钩。

五、对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

1、是否有必要进行审判流程管理科学化建设? 是(是(是(√)√)√)否(否(否())))

2、进行审判流程管理科学化建设是否迫在眉睫? 3、审判流程管理科学化能否促行审判工作?

4、全省法院是否应统一审判流程管理制度?

(1)三级法院统一一套审判流程管理制度

(2)三级法院按级别统一审判流程管理制度(√)

(3)各法院自行制定审判流程管理制度

(4)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基本内容统一,部分内容由各。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3

本人对贵司董事及公司领导给予良好的工作平台及合作机会表示十分的感谢!对各部门经理骨干及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表示崇高的敬意!回顾将近一年以来的工作。大体上能有效地按计划实施各项工作任务,为今后在业务开拓中更好地扬长避短,现将有关事项总结如下:

一、管理成效

1、细心领会公司企业文化,迅速融入公司管理团体。

2、具有较敏锐的管理触觉和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境界,战略思维明确清晰,工作态度及生活作风严谨,在团队中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3、能按公司董事及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意图统领物业公司全局工作,在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经营的同时,利用《资讯》沟通宣传平台和举办各种活动的契机,全力配合宣导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4、深入调研各小区管理现状,科学分析公司的管理机制,客观诊断各种问题,熟悉和掌握公司整体运作,寻找改善和提升管理服务质量的可行办法,运筹和整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紧密围绕“创造优质生活空间”经营理念,在全局工作中,全力推行产业化管理模式(特点: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通过将近一年以来的努力和实施,各小区的管理基本能在原有基础上步入正轨,并达到良性循环。

5、根据工作调研综合报告,建立物管服务新牌子,合理调整物业公司组织架构,通过合法手续途径,将“市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改为“市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公司旗下各个楼盘中,实行标准、规范、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外展示统一形象,为企业的全面升级启动了新的动力。

6、规范了公司的物业管理文本,密切配合营销工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并结合本公司各楼盘实际情况,会同营销部商讨和编制了《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管理公约》、《装修手册》等文本。从年9月份开始,按业务流程要求,在华庭和花园中正常颁发和执行,弥补了既往在操作上存在的各种欠缺,为今后的管理避免了各种被动。

7、建立和完善了部分的管理规章和作业流程,在贯彻实施中认真监督。物业公司从统一管理以来,先后制定的管理制度(规定)共8份,操作规程(流程)共23份。在操作上,有章可循、步调一致。

8、按ISO操作指导原则,建立了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各板块工作情况设定明确工作指标,对体系的内容组成和操作要求于年12月底对领班级以上的人员实行了专题培训,为年的质量管理铺好工作基础。

9、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员工业务水平。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先后编写了《管理与服务》、《物管政策法规》、《礼仪常识》、《礼仪》等培训讲义,并与营销部门联合举办了相应的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尤其在2007年12月份,为提高管理人员的消防意识和管理能力,公司还派出了物业公司管理人员共6人到市消防局进行了为期3天的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考试,各获取《消防安全资格证书》。

10、强化各小区清洁卫生管理,对各楼盘、各区域工作范围合理分工,明确工作时段安排和作业标准,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加强了各管理处现场跟进检查验证工作,维护了大局环境的整洁达标。

11、在绿化管理方面,配置了部分较先进的操作机械,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对三个楼盘绿化植物、草坪修剪和养护工作,要求于每月5日前提交完整的工作计划,通过审核后,分发到各管理处负责人跟进督导完成相应工作。在机械操作方面,指定专人须经过严格的现场培训后,方可操作,明确了工作责任人,克服了过去多人随意操作,机械屡修屡坏的现象,在人力物力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目的,在工作效率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12、在保安管理上,实行统一招聘、培训和调配。2018,的治安环境较为严峻,尤其是地段的治安环境较为复杂,但在我们公司旗下的三个小区内,没有发生过一宗典型的治安刑事或消防火灾事故,维护了各小区良好的治安局面。

13、在设备设施维护方面,没有任何一宗人为事故现象,各项主要设施运行正常有序。

14、在10月底,将三个楼盘的业主房屋档案资料实行统一管理,设立了物业公司档案资料室,对各种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管理,建立了规范的文件标识,存放整齐。

15、在10月份中,督导完成花园7、8幢验收接管及交楼工作,协调做好该区域的汽车位建设共19个,现已分配使用了15个。

16、督导华庭管理处完成了二期车位的划分划线工作,跟进完成了地面铁栏工程(铁栏总长度392米,露天小车位29个,露天摩托车位23个),在10月份已正常执行收费。

17、在12月份中,督导华庭管理处完成了26--29幢验收按管及交楼工作。

18、将三个楼盘日常工作的“会议类”、“计划总结类”、“物业例检类”列入公司《议事日程》,强化现场工作管理,截止2007年12月底,在三个楼盘中,基本清理解决了各楼梯底、楼梯通道、天台顶各种各杂物乱堆乱放现象。尤其是对居的整治中,工作效果较为显著。

19、根据董事办指引和要求,组织居业主委员会主要成员召开业务工作座谈会议,听取业委会各种宝贵意见,为公司上级领导提供各种可靠的参考信息,加深了公司与业委会的感情联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0、在招聘用工方面,密切配合行政人事部工作,对面试考核严格把关,确保人事作业和岗位工作正常运作。

21、强化员工工作纪律,果断地处理了个别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及个别员工,加强了巡岗检查工作制度,降低了员工违规机率,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经统计显示和对比,9--10月份,对违规员工处罚处理共44宗(扣罚金额共625元),奖励1宗(奖金25元);11--12月份,对违规员处罚处理共19宗(扣罚金额共445元);奖励2宗(奖金60元)。

23、理清居各种欠费乱帐,加大费用追缴力度,在追收费用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公司调任负责居经理工作以来,从2017年月日实施追收,通过各方面努力,至2018年月底,将元的欠款老帐追回了元。截止2018年月日,经清盘统计显示,三个月以上的住宅类欠款为元;商铺类欠款为元;2018年11--12月份欠款部分为元;三项欠款总金额为元。

24、在华庭和花园停车收费管理方面,规范了《停车租赁协议书》,明确了“停车场管理规定”,杜绝了各种管理漏洞。

二、不足之处

1、因前期阶段侧重于务实性工作拓展,在团队形象建设中抓管和重视不够理想,尽管在也操作上作了一定的努力,从表象上看,改观进度似乎缓慢,加上原有队伍的朝气较为低落,在人们感觉和印象中很一般,所以,人们对整体形象和感观评价方面还打了一定的折扣(如:保安衣装视觉形象较差、服务前台衣装没有统一标准等因素尚未改善)。

2、管理层人员虽有一定的进步,但工作意识及步伐尚未跟上公司的发展要求,尤其在执行力、监督力方面还是比较软弱,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不多。

3、前台信息管理及设备配置不够完善,至今的物业管理软件尚未配置到位。针对现有三大楼,在资料管理、收费管费、房屋管理、车场车位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还是运用手工操作,信息反馈比较缓慢。

4、业务公关及外联工作有些做得不够,业务信息、管理信息等行业动态不够灵通。例如:上级对保安人头管理费的征收问题,应是典型的例子,以本人经验浅见,如果我司平时注重与公安机关的主管领导或关键领导有密切沟通,那么其属下的保安公司应不敢过多的干预。再者,物业公司每被市建设局或市房协通知参加的研讨会议太少,在上级主管部门印象中不够深刻,所以,对我司的重视和业务指导显然不够。

三、今后展望

1、按公司董事指导思想,根据2005经营管理工作计划开展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实现预定管理目标。

2、抓好软、硬件管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3、持以之恒地抓好“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树立业主良好口碑。

4、加强管理层人员服务意识和成本意识,充分发挥集体聪明才智,勇于开拓创新,为缔造企业品牌出谋献策,为企业的全面升级共同努力。

以上绩效,离不开公司董事及各级领导支持关怀和正确指导,更离不开广大同仁的努力拼搏和积极配合。在新的一年里,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全盘工作,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有着得力的公司领导核心支持指导下,有着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我相信,公司的整体业绩一定获得更繁荣昌盛!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4

时光如梭,2018年即将过去,回顾自己在这一年来的工作,收获和感触颇多。本人有幸得到公司的信任和认可,提升我为经营管理一部副班长一职,使我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积累了管理经验。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及各位同事的协助下,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了公司给予的各项工作。现就2018工作、思想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下:

一、本主要工作1、2月份,代表集团参加电视台表演《勇士》,得到领导一致好评。

2、2月14日情人节抽奖活动的宣传工作,促进了商场销售。

3、2月29日参与维稳综治计生签约大会。

4、3月1日----6月10日期间,调往物业部参与前后门改造监督工作,成立监督小组,主要由、和我负责。主要有4个防护工作,包括人流出入的安全、施工人员的防护、晚上施工安全、自然灾害。期间施工顺利进行,施工人员零违规。前后门改造工作圆满竣工。

5、4月15日参与商场纪律教育会议,内容包括: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坚持四个一致,反对自由主义。

6、4月22日,副班长以上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发表了对《解放思想,反对自由主义》的心得体会。总结出解放思想,反对自由主义,在日常管理,要有创新管理,提出日常文件与实际结合起来,与信息管理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7、5月7日,提出公司指导书《商品质量管理规定》和《退换货管理实施规定》的修改工作,主要由、和我负责。

8、6月1日起,我商场禁止使用塑料袋,只能使用环保胶袋,认真做好监督工作。

9、6月30日参与长城信用卡在我商场进行积分消费的培训工作。

10、7月份,提出关于提高专柜销售的建议,但因期间下雨天较多,推广活动效果不明显,且促销让利不多,价格偏低,令销售提升不大。

11、9月份期间的维稳工作,做好安全防范。

12、9月份协助撤场专柜和装修工作,配合物业部场地调整。由于装修期间噪音和灰尘的影响,做好对旁边柜台的解说工作。

13、10月8、9日参与公司举办的“金秋欢乐夜”,是其中一名舞蹈演员。整个晚会的表演非常成功。

14、10月10日参与集团公司举办的“趣味运动会”。主题是:我参与,我快乐。

15、11月份,副主任以下人员考核,通过合理评价,更好推动公司发展。

16、每月中旬做好综合大检查,内容包括员工的仪容仪表、经营范围、有无中文标示、仓库摆放要求等。

17、每月3期组织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总共培训9期,共80余人。

18、每月下旬,由梁文毅和我负责消防器材和应急灯的检查。

19、每天负责早会,传达公司文件和精神。

二、本的思想情况

1、坚决服从领导,认真执行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贯彻落实到岗位实际工作中,始终把维护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

2、遵循公司的经营理念“效益第一,实现共赢”及服务理念“标准服务,真品真心”,以公司企业文化精神为中心,有意识培养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的集体荣誉。

3、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持严谨自律的工作,给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

4、在工作中严格管理,处理问题公平、公正,有错就罚,大胆管理,树立威信。

5、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状况,加强沟通管理,赢得员工对我的信任。

6、不断要求上进,希望在思想认识和日常工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和提升,并以此激发大家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感受人生乐趣。

以上是我一年中力争做到、做好的方面。纵观一年的工作,客观的自我剖析,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工作经验和相关管理知识仍需进一步学习和积累,请领导批评指正,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和改正。

2018年即将过去,迎来了满怀信心的2019年,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在这里,提一些个人意见,希望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做出贡献,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个别文件管理,尽可能使用电脑化管理。这样可以减少纸张的浪费,又可以环保,资料又可以永久保存。

2、不断完善各种制度,资料能及时更新。

3、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凝聚力,可以分部门组织。

4、公司会员管理,尽可能利用广大会员,做到反馈专柜促销信息,促进销售。

总而言之,总结这一年以来的工作,我是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竭力做好本职工作。在2019年,我将继续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管理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管理人员工作总结5篇精选

2.公司管理者工作总结范文5篇

3.管理人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4.管理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版本

5.企业管理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上级法院,下级法院,执行管理,审判管理

一、理论探源:上下级法院执行业务管理关系与公安、审判业务关系定位

(一) 民事强制执行权的定位与分类

要理顺上下级法院之间的执行业务管理关系, 必须厘清强制执行权的定位、性质及与此相关的内部结构和要素。

1. 定位与性质

关于民事执行权的定位和性质, 有行政权说, 司法权说, 双重属性说。其中双重属性说又可分为以行政权为主的主次说、以司法权与行政权的有机结合从而构成完整且独立的复合性强制执行权的复合说、兼具行政权与司法权双重属性的兼具说[1]。还有人认为执行权是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权力[2]。

笔者基本赞同浙江省高院童兆洪副院长和肖建国教授关于民事执行权是司法权下独立于审判权的一项法院强制权的观点, 但认为除了民事案件外, 包括刑事、行政裁判与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裁定及其他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法院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在内的强制执行权都是法院的强制执行权范围, 是独立于 (如仲裁等准) 司法审判权的一项法院强制权[3]。如果各类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权不属于以审判权为代表或以审判权的运用为基础的司法权, 而只是执行决定或命令的行政权的话, 那么执行局等机构就无权对生效裁判、仲裁裁决书等执行依据进行审查, 哪怕主要是形式上的审查, 也无权将没有执行内容或不应当立案的执行案件退回给法院的立案部门。如果强制执行权这种司法权没有强制性, 就与典型的审判司法权没有多少差别, 将成为“只有判断”、对社会及“对剑 (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权) 和钱包 (立法拨款部门和立法权) 都{缺乏最终}影响”和实际影响的空壳司法权[4]。如果执行权没有强制力, 法院判处了罪犯刑罚, 基本上可以不执行就释放;判决债务应当履行, 但不履行也没有法律后果, 这样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5]。

2. 分类

在人民法院审判权与执行权关系、强制执行权内部分权运行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上, 相对于审执合一而言的审执分立、相对于传统的执行案件由一个承办人一竿子办到底而言的执行裁决 (判) 权 (以及近年来逐步被认可的执行监督权) 与执行实施权由执行局内设的不同机构分别行使 (裁执分离) 原则, 可以说是这个领域为多数人所接受的真理。执行裁判权本身也存在法院内部的 (执行实施权与监督权) 的横向监督及上级法院的纵向监督, 但本文除非有特别说明, 不在执行裁判权的横向与纵向监督意义上使用执行裁判权[6]。因而笔者倾向于执行监督权与审判 (二审和再审) 监督权类似, 是一项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执行权[7]。审执分立主要指审判权和包括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判权、监督权在内的执行权整体分离。执行裁判 (决) 权与审判权类似, 执行监督与诉讼程序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功能是审判监督的上诉审与再审监督类似。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和审判监督权都是由有关业务庭通过诉讼程序来运行的, 与其类似的执行裁判权和执行监督权也应当由相应的机构通过类似诉讼的程序来运行, 鉴于执行裁判权和执行监督权的行使均应通过类诉讼程序进行, 且其启动等程序均主要与执行实施 (部分与执行立案) 行为有关, 从该二项权能具有统一性及节约司法资源等因素考量, 可以单独设置强制执行争议的执行裁判监督综合机构[8]。综上, 笔者认为, 强制执行权包括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判权和执行监督权三项相对独立的权能, 其中执行实施权具有更多的行政权色彩, 执行裁判权和执行监督权具有更多的司法权色彩, 可以说后两者是具有准司法权性质的执行权。

(二) 上下级公安与法院审判业务管理关系定位

1. 上下级公安业务关系

我们知道, 我国各个层级的公安机关及其基层派出所受理案件同样遵循管辖权和分级负责原则, 当然, 对于重大的刑事案件等视情实行首应负责制, 即第一个受理报案的公安机关有义务核实有关案件线索等情况并转告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上级公安机关受理。在案件侦查过程中, 发现案情复杂, 下级公安机关通常可以逐级向上级公安机关请求指导和帮助, 上级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需要下级公安机关协助的, 可以按程序和案情需要直接命令或动用某个、某些公安机关甚至所有下级公安机关的警力, 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员应当服从指挥和调度。可见, 公安机关在 (特别是有关刑事的) 案件办理、相关协助事务和警力人员调配等与业务有关的管理方面基本上实现了全国一盘棋, 形成了上下 (级公安机关) 之间领导、协作、配合, 左右 (管辖区域不同的公安机关, 在案件办理等业务方面均服从全国最高公安机关公安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其他所有公安机关均为其下级单位) 之间联动、协作的公安业务管理关系。实践证明, 这种以垂直型为主导, 辅之以各地、各层级公安机关之间无条件协作、联动而形成的网格化的业务管理关系基本上能适应我国公安机关预防、打击违法犯罪, 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的职能。

2. 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管理关系

(1) 管理和审判业务管理

审判管理在我国已存在多年, 但百度百科还没有“审判管理”这个词条对审判管理作出定义, 这也正说明将审判管理作为一种现象和问题加以重视、研究, 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参照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审判工作管理及上述对管理的定义, 我们将审判业务管理或称审判工作管理、审判管理表述为:人民法院通过组织、领导、指导、评价、监督、制约等方法, 对审判业务工作进行合理安排, 对司法过程进行严格规范, 对审判质效进行科学考评, 对司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确保司法 (审判业务活动) 公正、廉洁、高效运行的各种活动和过程的总和[9]。

(2) 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管理关系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院组织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上下级法院之间管理关系的主要内容是是审级监督和业务指导关系, 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无权行使, 各级各类法院依法相对独立地行使审判权。然而鉴于案件的法律适用等敏感问题在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内部请示汇报盛行、发改案件增多等弊端均与上下级法院之间关于审判业务的关系有关, 及各级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被扭曲, 既变相剥夺当事人的上诉权, 又浪费了大量的司法和社会资源, 且有损法院和司法的公正形象。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 落实“三五改革纲要”要求, 于2010年底下发了作为改革和完善上下级法院关系, 优化法院系统内部职权配置成果体现和智慧结晶的《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进一步规范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审判业务关系, 明确了监督指导的范围与程序, 有利于保障各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至此, 可以说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审判业务已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并将不断完善[10]。

(三) 上下级法院执行业务管理关系

1. 法院执行业务管理

执行业务管理又称执行工作管理, 是广义的审判 (包括从立案到分案、排期、开庭、裁判、执行等各个审判环节) 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由质量管理、效率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等内容构成的系统工程, 在这个大系统中, 长效机制发挥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央分别于1999年、2005年和2007年先后3次下发重要文件, 有力了推动并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人民法院主办、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工作参与的执行工作格局。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 要求强化执行职能, 着力解决执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全面提升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 切实改进和完善执行工作体制机制, 着力推进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 2010年最高法院发布了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11]。

2. 上下级法院执行业务管理关系

上下级法院之间的执行业务管理关系是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 上下级法院之间的执行业务管理关系即上下级法院执行机构在处理案件等执行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等相互关系及其他应当遵守的原则等。我国《宪法》和《法院组织法》对上下级法院执行机构及其相互之间的业务管理等关系至今没有规定。当然, 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认识到了执行权与审判权的明显差异, 早在2000年1月起陆续下发了《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决定》等规范性文件, 在各地试行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并初见成效的基础上, 确立了上级 (高级) 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执行工作从管案、管事、管人等方面加强管理、监督和协调的原则。 (1) 2011年春最高人民法院又下发《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作为审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执行工作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内容。 (2) 因而, 加强执行工作管理已成为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必修课, 根据执行权的种类及其行使方式等不同特点, 科学构建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执行业务管理关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之一。

二、实例参照:初步构建双线型的上下级执行业务关系

(一) 上下级执行业务关系与公安、审判业务关系异同

从上文已论及的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权的定位、性质与分类、特点看, 执行实施业务与公安业务比较类似, 都有较明显的强制色彩, 执行裁判监督业务与审判业务相类似, 都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解决争议, 当然这两组业务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

1. 执行实施业务与公安业务之差异

二者之间主要的差异有两点。发生的基础和条件不同。执行实施因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未得到主动履行而由申请执行人或有关国家机关 (机构) 发动, 执行实施指向的对象已经得到确认。而公安业务由当事人报案、举报, 或有关机关、组织移送或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 从而由其决定是否启动, 指向 (控) 的对象处于不确定状态。业务成果或结论的效力不同。公安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的侦查结论是否具有最终效力, 取决于其是否进入法院 (含检察院对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 的司法审查程序。而执行实施本身就是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内容的强制实现, 除非该实施行为本身违法, 实施行为的成果通常具有最终效力。

2. 执行裁判监督业务与审判业务之差异

二者之间主要的差异有三点。首先, 发生的原因不同。审判业务因诉讼主体提起诉讼而发生, 刑事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提起公诉、辩护方进行辩护, 法院经审理最终裁判解决是否构成犯罪、应当处何种刑罚的争议;民商事和行政案件等由原告向法院起诉而启动审判程序。执行裁判和监督案件通常与执行实施行为有关, 由执行裁判案件当事人提出或执行监督机构发现实施行为是否合法的不同意见而启动审查程序。其次, 审判和审查的审级次数不同。审判业务遵循两审终审制 (死刑案件另有复核程序) , 因执行比审判更注重效率, 执行裁判监督案件通常经过一次诉讼或复议审查即结束。最后, 上级法院监督的程序不同。诉讼案件的监督上级法院采用判决、裁定形式, 当事人通常参与上级法院的 (监督———二审或再审) 审判程序;执行裁判监督案件上级法院可以直接纠正、指令纠正, 当事人不一定参加。

(二) 参照上下级公安、审判业务关系构建执行业务关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根据执行权的分类及特点, 参照上下级公安和法院审判系统的业务关系构建科学的执行业务关系不仅如上文所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非常紧迫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1. 必要性

执行难尚未根本缓解及案例所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业务的管理、监督、协调、指导的理论成果缺乏, 实践上定位与关系不明确、以致令基层法院和当事人无所适从, 已经严重影响到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执行工作的科学管理, 社会各界呼唤建立、强化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监督、协调与指导体制。近年来涉诉信访居高不下, 其中涉执行信访在涉诉信访占比中超过2/3, 虽然与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执行联动等机制尚在形成中有关, 但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监督、协调、指导的强度、力度不够, 其运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不当也是重要原因。

2. 现实可行性

上文已经提到自2000年起至2011年初, 党中央、最高法院已下发过多份重要文件, 各地法院也如火如荼地尝试执行管理体制改革, 从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案件、事务、人员等的统一管理、监督、协调, 直至执行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内容及构建执行长效机制的目标都有规定, 这些都为确立新型的上下级法院执行业务管理关系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三) 构建的初步设想

1. 党委和最高法院对全国执行工作统一领导、主办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仅靠人民法院及其执行机构的力量难以尽快、有效破解执行难, 必须依靠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党委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大力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最高法院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的主办作用。最高法院在2009年下发法发[2009]4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后, 2010年又与中央19部门会签、下发法发[2010]15号《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 目前执行系统的主要任务在于细化、落实这些规定。

2. 实施业务以纵向的领导、管理为主线、明线

在最高法院对全国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监督、协调、指导的前提下, 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的实际, 在各高级法院辖区内参照上下级公安业务关系建立垂直型的纵向领导、管理关系, 高级法院对辖区内各级法院与执行实施有关的案件、事务、人员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指导。

3. 以高院辖区内外的横向执行协作为辅线、暗线

法院辖区内外执行案件和事务的横向协作, 是与上下级法院执行协作相对的, 但是这种横向协作都是最高法院统一领导下的协作。去年以来全国法院执行系统开展的委托执行案件清理活动, 既是执行条线案多人少、自顾不暇的反映, 又是高院辖区内外的执行横向协作缺失的结果。笔者认为减少本已捉襟见肘的执行力量和司法资源的浪费, 消除视外来 (受托等) 案件为继子现象, 除了将委托案件的办理列入执行考评范围外, 各高级法院之间、高院辖区内各中级法院辖区之间签订执行协作 (代理) 协议, 特别是区域内的高级、中级法院辖区建立横向的执行协作区是执行业务关系的另一个发展方向[12]。

4. 裁判监督业务参照审判业务关系

上文已论及上下级法院执行裁判监督业务关系属审判序列关系,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业务工作依法定的保障当事人正当权益的程序和方式方法进行监督、协调和指导。

我国建立执行长效机制的号角已经吹响, 加强上下级法院执行业务管理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尝试、改革, 目前各方面刚开始起步, 但最终建立符合执行实施业务和执行裁判监督业务特点的上下级法院执行业务管理关系是关心法院执行工作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如本文能引起同仁们的点滴共鸣, 笔者将欣慰不已。

参考文献

[1]丁巧仁, 等.执行改革理论与实务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37-39.

[2]谭秋桂.民事执行原理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43.

[3]肖建国.执行体制改革必须重申的一个基本观念[M]//齐奇, 等.执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70.

[4]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274.

[5]厉以宁.经济转型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N].浙江日报, 2009-06-01 (11) .

[6]代正伟.指定执行中裁判行为的承接与变更[M]//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工作指导.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170.

[7]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法院执行理论与实务研究[M]//强制执行立法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0:174.

[8]杨荣馨.中国强制执行法试拟稿课题组.强制执行立法的探索与构建——中国强制执行法 (试拟稿) 条文与释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6-113;何东宁, 王斌初.执行裁判庭单独设置的理性思考[M]//黄松有.执行工作指导,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218-231.

[9]审判业务管理的定义.程乐群, 健全完善“六大体系”构建新型审判管理机制[J].中国审判, 2011, (2) :88.

[10]董治良.对规范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判, 2011, (3) :84-85.

[11]江必新.全面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执行工作的科学管理[J].人民司法, (应用) , 2011:8.

法院审判管理的新分析 篇3

关键词:审判管理;分析;完善

审判管理是我国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帮手,其目的是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而有效方法就是构建科学的审判管理机制。在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在不断出现各种矛盾及纠纷,人民也对司法的了解及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审判管理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故应构建科学的审判管理机制,而在此之前更应了解我国法院审判管理机制的现状。

一、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目前的审判管理机制并不完善,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过于注重上下级的服从及管理,虽然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判质量,但是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普及,人们对司法的了解更加深刻,对公正、公开、独立、民主的追求,也对我国审判管理机制的要求更高。与此同时,我国审判管理机制的一些不足与弊端也呈现出来。

1.行政化的审判管理权力

审判管理权力不同于审判权与行政权,审判管理具有同时追求公平和效率两个目标,而审判权追求的是公平,行政权追求的是效率,审判管理权力则介乎于两者中间,但又不同于其他两者。可以看出审判管理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但是司法审判事务作为审判管理的对象而使其不同于行政事务,服务司法审判,践行司法公正是其主要目标。但与有我国法院的审判管理权力偏向行政化,造成对审判管理属性和职能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对公正的追求由于太过于追求效率而受到影响。例如,在审判实践中,一些法院本应将公正性和合法性放在第一位,保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但却在绩效考评中设置了繁杂的标准,致使法官职权弱化。

2.程式化的审判管理模式

审判管理过程中过度重视量化考核但却忽略了对人身的考虑。审判管理权是用来监督法官依法办案,而不是成为阻挠法官办案的障碍,过于程序化的审判管理模式对于审判管理的目标起着相反的作用。

3.分散化的审判管理组织

人员的多元化和分工的不同是审判委员会的特色,它使得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发挥不出来。正、副院长,其他党组成员和主要业务庭的庭长组成审判委员会。由于审判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都有着明确的审判业务分工,通过他们的专业优势和业务特长来确定他们在具体案件中的分工,但是在对复杂案件的讨论时,承办案件的业务庭长或分管领导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致使其他成员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基本保持中立或赞成,这样就很难发挥集体的作用。

二、我国审判管理制度完善的构想

目前我国的审判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各方面都有欠缺,针对有欠缺的方面应给予完善。审判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所以一定要合理的、科学的构建审判管理制度。

1.加强审判管理组织集中化

法院审判管理组织的分散化阻碍了审判管理绩效的提升,重塑审判管理组织就要求克服审判管理组织的分散化,加强审判管理组织集中化就更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审判管理绩效,增强审判管理组织的整合性。同时,通过重塑审判管理组织,使各管理人员各司其职,避免相互推诿,保证审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审判管理水平。

2.审判绩效考核的完善

审判绩效考评机制应当避免过度化考核和数据排名对审判质量的影响,遵循适度量化原则。大多数法院过于重视量化考核,却不重视人身以及审判质量。审评绩效考核机制是一项重要制度关于法院内部对各部门进行科学考核和民主管理的。质和效是审判的标准,无论刻意的去追求哪一个,都会使另一个受到影响,而我们就需要做到质与量的平衡,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使得评判公平有效率。审判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在根本上说也是取决于考评机制是否科学。建立奖惩制度方式来推进案件的进行,调动广大法官的积极性,提升办案质量及效果。

3.审判管理方式的创新

审判管理方式的改进近年来都受到各个法院的重视,但是整体较为落后。要加强审判方式的创新,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审判方式信息化建设,组建法院审判的专门信息化管理,应用网络技术对审判管理的帮助,来完成网上信息的完善,建立网上举报系统,有利于监督贿赂及受贿行为,更有利于审判管理的进行,而不是只专注于线下的建设,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及监控。

4.加强审判管理队伍的建设

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有懂业务、管理才能和精通办公信息化的人才,为此成立审判管理机构时要积极扩充复合型管理人才到审判管理部门,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的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审判管理人才培训,将培养管理人才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总结

在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背景下,加强审判管理机制的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不但有想法,而且更有作为,才能在司法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才能在如何建设更加科学的审判管理机制方面有更好的想法,提高其质量与效率,为人民更好的服务,加强审判管理组织集中化,审判绩效考核的完善,加强审判管理队伍的建设,审判管理方式的创新等都是建立科学的审判管理机制的好策略,我们更应从实际出发,联系社会现实,建设更加有人情味的审判管理制度,让法官及管理人员都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 篇4

本文作者:肖文

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肖文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审判管理工作,着眼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审判管理体系,适应对审判质量和效率管理的新要求,逐步实现审判质量评估体系化、审判流程管理软件化、审判考核自动化等要求,结合上级法院积极推进案件质量评估、审判流程管理、司法档案管理等工作需要,现就建立健全审判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等问题制定相关细则如下:

1、对本院审结生效、执行结案并归档的案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考评检查;评定案件质量等次,界定案件差错责任;筛选优秀案件和优秀裁判文书,负责本院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具体工作。

2、负责本院审判流程监督和检查工作。对案件的立案、分案、审限、结案、归档、卷宗移送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

3、庭审监督。每月不少于一次不定期随机选出案件按照排定的开庭日期和地点进行庭审的旁听,监督内容包括程序和实体两方面。主要包括审判是否公开、是否按期开庭,合议庭审判作风是否严肃,当事人诉讼权利是否得到保障等。

3、围绕审判质量和效率,开展统计、分析、评估、通报、决策建议工作,并就有关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监督、检查和通报。每月对二审法院重审、改判案件进行统计,对其程序和实体分别进行审查。审查后,及时填写“案件质量评查表”、“案件评查报告”,上报至上级法院。

4、开展重点案件督查和各类专项检查,组织办案质量考评,办案情况综合分析

5、负责本院审判部门和法官的审判业绩考评和司法档案管理工作。

6、对影响审判质量和效率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进行收集、梳理、通报、反馈,提出决策建议;负责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和检查。

7、负责人大和上级领导交办案件督办工作。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 篇5

按照院党组的统一部署,由党组成员、副院长刘茂仕带队,中院审管办正副主任和全州各基层法院分管审判管理工作的院领导、审判管理机构负责人组成的审判管理 工作考察组(19人)于11月20日至24日,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进行了学习考察,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龚成,审委会专职委员谢杨,审管办主 任吴红艳等热情接待了考察组。考察期间,考察组采取集体座谈、现场观摩、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考察法院的审判管理机构设置、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 查、审判绩效考核的具体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学习考察。其间,考察人员浏览了该院的审判管理工作档案,了解了该院审判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充分听取了该院的 经验介绍,交流了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考察情况

(一)成都中院基本情况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座落成都市中心,成立于1950年10月,现占地面积13.6亩,总建筑面积29540平方米,审判法庭建筑面积10277平方米,综 合办公楼建筑面积15327平方米,附属设施面积3936平方米。建有27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审判法庭,设有9个调解室,并拥有一座集微机网络、集团 电话、电子显示、电子门锁、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办公大楼。另在成都市文武路建有法官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2843平方米。在郫县 建有法警训练基地,占地50亩。目前正在新建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

成都中院内设刑一庭、刑二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民四庭、行政庭、审监庭、立案庭、执行局等11 个业务部门及政治部、纪检组(监察室)、机关党委、办公室、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法警支队、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技术室、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等10个行 政部门。现有在编干警406名,其中博士生2人,研究生50人,本科生323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全院干警总人数的86.45%;审判长(执行长)45人。下辖高新区、锦江区、金牛区等20个基层法院。

2002年以来,该院立足案多人少、办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案件质量低下的实际,以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机制与塑造具备先进理念的高素质职业化 法官队伍为目标,实施了全方位的改革。改革推动了该院整体工作的快速发展。2003年以来,成都中院共有103项(次)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奖励,曾被最高法 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并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光荣称号。该院党组连续多年被市委评为“四好班子”。最高法院肖扬、王胜俊院长等领 导先后多次到该院视察,并充分肯定该院的工作。

(二)成都中院审判管理改革情况

1、改革的缘由和成效

成都中院审判管理改革始于2007年该院现任院长牛敏刚上任后发现法院普遍存在着审判管理权边缘化的问题。许多法院审判管理陷入职责不清、无章可循、监督 失范的局面,院、庭长“不愿管”少了责任,“不能管”成了借口,“怎么管”成为普遍的困惑。遂责令相关部门对此进行调研。该院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法院内部 存在两套并行的权责构架——由法官组成的审判组织(行使审判权),以及由院、庭长组成的行政领导层级架构(行使审判管理权)。由于院、庭长身份与法官身份 的重合和不加区分,上述两种权责在运行中容易产生混同,审判权行政化、审判管理权边缘化的问题相应产生。由此,自2007年9月开始,在全国法院率先启动 了探索以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配置为核心的“两权”改革。“两权”即指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前者是审判组织及审判法官的权力,后者是在审判组织的审判权和 院、庭长的行政权之间形成的以指导权、监督权、审判资源分配权和上下级审判组织之间衔接为主要内容的既区别于审判权,又区别于行政权的一种权力。该院认 为,只要抓住“两权”的正确配置和行使,厘清两种权责边界,规范两种权责运行,就抓住了开展审判管理工作的关键,微观上可解决院、庭长审判管理职责不清的 问题,中观上可解决法院改革不配套的问题,宏观上可解决法院内部审判管理运行机制缺失的问题。

经过3年的运行,该院基本形成了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清晰界定,对内建立法官业绩记录评价体系,对外实现审判公开,执行案件实行“层级管理、分权制衡”的符 合中国司法制度的审判运行机制。考察过该项改革的领导、专家以及法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此项改革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2010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视察四川时,对成都中院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以“两权改革”为核心的审判运行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视察成都中院,在听取了该院“两权改革”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成都中院“两权改革”取得的成绩,认为此项 改革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效确保了司法工作的公正高效,确保了司法廉洁,正确评估了法官和院、庭长的绩效,值得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

2、改革的主要内容

成都中院“两权”改革的目的是:厘清权责边界,规范权责运行,原则是:一是保障审判组织依法行使审判权,明晰法官及书记员、法官助理等辅助人员的职权。二是落实审判管理机构院、庭长的点、线、面层级职责。

(1)明晰两种权力,优化核心配置

作为审判运行机制的核心和主线,“两权”运行机制通过明确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的内容、权力主体和行使方式、范围,整合内部资源,挖掘内部潜力,实现了审判 权和审判管理权的逻辑分离、无缝连接、有机结合和双向制约监督,规制了审判权得到充分保障和审判管理权得到有效行使的一对矛盾。一是明确审判权与审判管理 权的各自权责。区分了同一主体具有的院、庭长和法官身份,明确了审判组织行使对案件的审判权,审判机构行使对审判活动的管理权,并分别规定了审判组织、审 判人员、审判辅助人员的职责,梳理了78项审执责权点;分别规定了院长、庭长、审委会专职委员的管理职责,设置了66项审执管理责权点。二是明确审判权与 审判管理权的行使方,工作报告《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审判权的行使依法采取案件审理、合议、判决的方式进行;审判管理权的行使则主要采取审查审核、复议建议、签署文书、旁听庭审、列席 合议、查阅卷宗、听取报告等方式,在点、线、面上发挥审判管理作用。点上行使对案件实体的审核权,管住重要案件和审判质量效果不高的个别法官。规定了必须 由审委会审理的15类案件、经院长审核可以提请审判委员会审理的12类案件、必须由副院长审核的11类案件以及由庭长管理的内容。线上行使对案件的程序审 批权,管住案件的运行流程和评估、拍卖、鉴定等重要程序环节。面上行使对案件的综合指导,以“五会”(即:审判长联系会、案件通报分析会、案例评析会、案 件质量评析会、信访情况分析会)的形式,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和问题,统一裁判尺度。三是明确审判组织与审判机构行使权力的关系。明确审判管理权对裁判权的行 使具有监督权,对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有指导权,但不能代替裁判权。在不同类型的案件上,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既有独立的权能又相互结合;在不同的审判事务 上,按照权力属性分别行使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从而形成权力规范化、职责标准化、监督过程化的管理模式,避免院、庭长干涉案件审理、随意过问案件、放任不 管审判。

(2)配套三大体系,实现规范管理

为保障作为“两权”核心的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运行机制的有效和刚性运转,该院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构建起了以案件流程监控、案件效果宏观评估、个案质量检查 评价三大体系为主体的立体、动态、规范的管理框架,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全院目标管理和全员素质记载评价机制,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运行体 系。一是建立完善案件流程监控体系。以法定完成时限为依据,以时限管理为核心,以时限警示、时限通报和节点冻结为内容,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对案件在审 判、执行各程序性环节运行情况进行有序的动态跟踪、监控和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对案件动态的过程监控,有效管理了案件运行的环节和时限,促进审判效率的提 高。二是建立完善案件效果宏观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审判质效的量化模型,即编制审判公正、审判效率和审判效果的构成指标、所占权数以及合成方法,运用多项指 标综合评价技术方法,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和排序、比较,较好地实现了对法院整体和各类审判工作质效、各审判业务部门和各审执人员审判工作质效的评估和引 导。三是建立完善个案质量检查评价体系。采用常规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的手段,对法官审结并归档的案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检查,评定案件质量等 次,较好地实现了检验司法产品质量,规范法官办案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公正、效率、社会效果、审判技能、审判作风五大指标为核心的考评体系,形成了 定量化评价模式和系统。

3、具体做法

经过考察、交流,考察组认为成都中院“两权改革”之所以成功,主要利益于采取了以下做法。

(1)抓规范,制度先行是核心。改革要取得成效,制度框架是核心,构建机制是必然。“两权”改革推行以来,该院分阶段、分对象、分层次适时制定制度全程 进行指导和规范。改革之初,制定了《关于审判组织及院、庭长、审判人员审判职责和审判管理职责的若干规定》;在全市法院整体推进改革之时,制定了《关于加 强基层法院审判组织的审判职责与审判机构的审判管理职责的指导意见》并要求各法院根据各自的案件数量、类型、审判资源等实际在两个月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 见;同时出台了《关于构建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有效运行制约监督工作机制的意见》及实施细则等20多项配套制度,深化本院各部门的改革,并以检查、考核等方 式保障其有效实施,从而保证了改革始终在规范、有序、可控的前提下进行。

(2)抓关键,网络技术作支撑。该院认为,改革要顺利进行,网上办案是基础,制度框架是核心,软件研发是关键。近3年来,该院通过开发网上办案系统、电子 卷宗广域网运用系统、审判与执行对接系统等,实现了两级法院所有案件信息的适时录入和全过程的网上办案,并相继全面实现网上办公和网上管理。“两权”改革 推行以来,在现有的审判和管理系统基础上,又专门研发了保障两权运行的软件系统,建立了两权管理的统一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为主把点线面管理纳入网上 办案的审判流程管理,建立起一整套全面性、系统性、立体性的刚性运行制度。该系统对应点线面管理分为案件实体审核、案件程序审批、案件综合指导三个子项 目,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根据关键词识别案件的管理程序,并自动提示承办法官案件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或院长、庭长审核,未经讨论决定或审核的,承办 法官不能自行结案;对软件尚不能识别的案件,在规定情形范围内由法官主动申请提交或由院、庭长主动介入管理。通过将不同的管理层级和相应管理理由进行一一 固定对应设置,在程序上形成不可省略的自动提示节点,实现了管理有依据、权力有监督,该管的必须管、管到位,不该管的不能管、不越权。

(3)抓奖惩,激励手段保长效。成都中院对基层法院、中院各审判庭均进行审判质效评估,并建立了与考核奖惩挂钩的制度。不仅在审理案件时实按审判实绩授 权,在晋职晋级、福利待遇,尤其是业务部门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也坚持做到了绩效突出者优先。对合议庭、审判长、承办法官审理案件实行按审判实绩授权的原 则,审判实绩好的合议庭、审判长、承办法官审理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审判实绩差的合议庭、审判长、承办法官,审判机构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裁判 水平;要严格行使审判权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审判绩效好的法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审判绩效差的法官限制其审判权的行使直至提请免除其审判资格;明确合议 庭、审判长、承办法官的审判职责,做到审判长统筹有力,合议庭成员分工合理、衔接有序,法官助理、书记员辅助到位。近3年来提拔重用的干部均系绩效突出的 干部。

二、对我院的启示

成都市两级法院工作“两权改革”符合司法改革的方向,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审判管理的要求,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仅专程到该院参观学习的全国各中级级法院就有近100家。“成都模式”为我州各级法院提高审判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案件质量效率,提供了诸多经验。通过这次考察学习,考察组认为对我州两级法院而言,有 以下几点启示。

1、必须要有院领导全方位的支持作后盾。成都中院在最初开展“两权改革”时,并非一帆风顺,既遇到过少数基层法院或明或暗的抵制,也与中院少数内部庭室、法官产生过激烈突出。是院领导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才保证了“两权改革”顺利开展。该院自始至终参与该项工作的吴红艳主任不无感慨地告诉我们,审判管理工作 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实践中矛盾十分尖锐,如果没有以牛敏院长为首的党组一班人无条件的支持和大开绿灯,该院的“两权改革”早就夭折了。

2、必须要有人才齐备的审管队伍作保障。审判管理改革是一项大的改革措施,成都中院不仅成立了审管办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并且在选调人员时也极为注重根据岗 位选择各方面的人才,既有审判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老同志,也有文字功底较强的年轻同志,还有精通计算机的专业人才,同时还有擅长思考、创新意识强的干 部。此外还采取强化培训和在晋职晋级、评先创优时倾斜等得力措施,增强其岗位责任感和尊荣感,为审判管理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搭建好平台。同时加大审管办和业 务部门的人员交流力度,既将精通业务的后备人才交流到审管办,又将具备条件的审判管理工作人员交流到业务部门。以双向交流来推动了两级法院审判管理意识、审判管理能力和审判业务水平的整体均衡发展。

3、必须要有本土化的管理软件作支撑。考察中我们感觉到成都两级法院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实现了电子卷宗网上传送、庭审监控、案件流程自动监 控、各类司法统计报表和绩效考评自动生成等功能。最初我们以为投资巨大,但该院审管办称其投入并不大,3年时间两级法院仅投入1600多万元,其秘决在于 他们不直接购买市场上的成品软件,而是由审管办与开发商联合开发软件,既成本低廉,又切合实际需要。这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我院来说应当是一条低投入高 产出的新途径。

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总结 篇6

审判监督是对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通过再审程序予以纠正的司法救济机制。审判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于法院切实纠正错案,保障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司法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市各级法院十分重视审判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审判监督改革,建立了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依法受理、审结了一批再审案件,促进了全市各级法院办案质量的提高。年1月至今年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再审案件79件,审结77件;其中判决维持34件,改判16件,发回重审8件,其它19件。

1、正确把好立案关,保障确有错误的案件进入再审程序。按照“立审分立”的原则,对全市法院申诉复查、再审案件的审查立案,从审监庭划归到立案庭统一管理和监督。正确把握和畅通提起再审程序的主要途径,按照提起再审程序的五种情形(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对当事人的申诉,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对本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由立案庭统一受理审查,依照法定程序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启动再审程序。一年来,全市法院依法共启动再审程序79次。

2、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审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一是认真落实“审监分立”的要求,市中院和6个基层法院设立和健全审判监督机构,成立了审判监督庭,配备了一些精干法官。二是进一步明确审判监督职责范围,将原属于审判监督庭职责的信访接待等工作分离出去,明确审判监督庭承担再审、抗诉、赔偿确认等职责,使审判监督庭“纠正错误裁判”这一职能更加明确和强化。三是进一步规范再审程序,制定一些规范庭前准备和庭审环节的制度,特别是实行庭前证据交换、无争议事实庭前认定、繁简分流等措施后,增强了庭审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再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3、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减少再审案件的数量。首先,市各级法院重视对一审案件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市中院制定并实施《案件质量评查规定》,对案件办理的程序、实体、文书制作、审判纪律等10个方面,由评查专班审核把关,审核结果每季度在全院进行通报,年终据此进行奖惩。一年多来,市中院案件评查专班共核查各类诉讼案件1140余件,发现有质量瑕疵的案件442个。其次,严肃认真地审理二审案件,市中院民一庭、民二庭、刑二庭等主要二审业务庭审慎纠正上诉案件中的错误,一年多来,各类二审案件656件,审结545件,其中维持原判266件,改判123件,发回重审75件,其他66件,较好地保证了审判质量。再次,加强对案件审理流程的全程跟踪监督,每一件案件进入法院后,即由立案庭对立案、开庭、结案、执行等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并全程跟踪监督,审判各个环节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减少了超级别、超地域管辖立案和有案不立、乱立案的情形发生。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了全市法院办案质量的提高。

4、注重做好调解息诉工作,减轻再审工作的压力。全市法院坚持“能调则调、多调少判”的原则,规定再审民事案件要优先考虑调解结案,尽量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即使调解不成的案件,也要做好疏导工作,特别是注意避免强判。一年来,全市法院调解结案民事再审案件达12件,使一些多年缠诉、多次上访的案件得以解决,既减轻了再审工作的压力,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加强人大转办交办案件的办理,促进了再审案件的质量提高。市中院把认真办理市人大转办、交办的案件(包括信访交办案件)作为促进审判监督工作的动力,分管院长每件必看,承办部门认真研究收件、市人大转办交办的具体意见,对确有错误的案件,及时提请院长和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启动再审程序;院办公室负责全程跟踪督办。这些办理人大交办转办案件的措施带动和促进了再审案件的办理质量。一年多来,市中院共受理的市人大转办、交办案件96件,已办结73件。

二、审判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少数案件的办案效率不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少数案件反复审裁,有的长达十多年,至今尚未结案,当事人反复申诉上访。

2、少数法官素质难以适应繁重的审判任务。客观上讲,目前我市两级法院每年需要审理的各类案件多达上万件,案件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繁重;主观上看,极少数法官或法律素养不高,或责任心不强,或作风不正,或思想不纯,致使少数案件审理粗糙。

3、一些再审人员存在“怕得罪人”等错误认识。特别是在纠正本院裁判时,容易产生“自己人跟自己人过不去”、“有损法院形象”、“不利于单位内部团结”等错误想法。

4、法律对再审案件的抗诉规定不很明确,致使法院与检察院之间在法律认识上存在一些分岐,特别是在审级审限等问题上有不同认识,影响了审判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审监队伍建设。“审监庭的法官是监督办案的法官,是监督法官的法官。”市各级法院要一方面切实加强审监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民商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对业务能力不适应审判监督工作的法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队伍业务水平的高标准。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敬业精神,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办案”的问题。要认真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根据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对相关环节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切实增强办案人员的责任心;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加强廉政教育,加大违法违纪事件的查处力度,确保司法廉洁。

2、切实加强对审判监督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市各级法院要继续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一审、二审案件的质量上,尽量减少再审案件的来源;要积极落实高法关于案件复查再审工作的要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耐心听取当事人的申诉,细致审查申诉材料;要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对确有错误的案件,坚决启动再审程序,切实解决“立案难”的问题;对不能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要多做解释、说服工作。要重视调解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复杂、疑难、社会影响大、矛盾易激化的案件,要多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尽可能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尽量避免强判,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双赢的结果。

3、审监业务部门要依法开展审判监督工作。审监业务部门要理直气壮地依法开展工作,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对确有错误的案件,不管是谁审的,谁批的,都要排除干扰,秉公办案,依法纠正。要进一步加强再审过程中调查权的行使,重视重大疑难案件证据的重新调查、鉴定或勘验工作,重视证据的全面客观审查、核实工作,以保证再审案件的质量。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 篇7

本工程地下1层,地上4层。地下层为车库、厨房和配电室等设备用房,分为4个防火分区。1层为大法庭、中审判庭、餐厅和办公室,大法庭层高12 m,中审判庭层高6 m,餐厅和办公室层高4 m;2层为办公室及会议室,左半部分层高6 m,右半部分层高4 m;3层层高4.2 m;4层层高4.5 m,会议室局部层高5.4 m。总建筑面积15 243.29 m2,地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全框架结构,多层公共建筑,二级耐火等级。

2 设计范围

1)采暖系统、集中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2)厨房的通风、空调由甲方委托专业公司负责设计和施工。

3 设计依据

JGJ 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736—201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42—201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4 设计内容

4.1 室内设计参数确定

室内设计参数见表1。

4.2 室外设计参数确定

1)夏季: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2℃;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3.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8℃;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1 m/s。2)冬季: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2℃;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5℃;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冬季相对湿度51%,主导风向NNW;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7 m/s。3)冬季大气压为914,夏季大气压为901,海拔高度为975 m。

4.3 空调、采暖系统的设计

1)本工程在办公室、会议室、餐厅、资料室等设集中式空调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在审判庭、多功能厅等高大空间设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夏季用空调制冷,冬季用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在卫生间设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2)冷热源系统:空调冷源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热源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和(备用热源)城市热力(二次水)热水系统。不同季节运行工况的转换靠阀门的切换来实现。空调冷水温度7℃12℃,空调热水温度40℃/50℃。

3)空调系统设计:地下厨房的空调由专业厨房公司负责。地上部分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根据平面特点,1层设4个新风系统,2层,3层每层设2个新风系统,4层设3个新风系统。空调水系统为一次泵双管制异程系统,系统的定压和补水由主机房进行。空调冷负荷为974.2 k W,冷指标为85 W/m2,热负荷为573.1 k W,热指标为50 W/m2。

空调冷凝水经管道汇合后就近排至卫生间的污水池内。空调风机盘管采用三速开关进行风量调节,借以控制室内温度。新风机组风量不变,进风管上设电动多叶调节阀随新风机的启停自动连锁开关。所有设备均能就地启停。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中心应能立即关闭所有的空调通风设备。

4)采暖系统设计:本工程在卫生间和高大空间设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与空调系统共用热源和总管。地板采暖埋地管用PEX管,公称外径为20 mm,壁厚为1.9 mm,要求保证管材质量,耐久性50年。埋地管不得有接头,且不宜在冬季施工。分配器用定型铜制品,供水管上设阀门和过滤器,回水管上设阀门。分配器出口与埋地管的连接端设具有调节功能的阀门,用来手动调节相应房间的室内温度。设地板采暖的地面按贴陶瓷地砖计算散热量。

5 空调系统的控制

1)新风阀与送风机联动,停止运行时,新风机联动关闭新风阀;设置热水阀先于风机和风阀开启、后于风机和风阀关闭的连锁装置;设热水调节阀最小开度限制,并在空气加热器出水温度达到下限5℃时,开大热水调节阀并报警,由人工手动恢复。

2)在空调机组中效过滤器两侧设压差控制器,对过滤器进行监测并报警,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更换过滤器。

6 通风系统设计

1)卫生间设有集中排风系统,选用带止回阀的排气扇。公共卫生间的排风排入土建预留的竖井,经屋顶排出室外。

补充空气由空调区引入,卫生间保持负压、以防止异味溢出。

2)厨房装设机械送风、排风系统。有油烟的排风采用静电除油设备处理后排入大气,排放浓度要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要求。

油烟净化设施的去除效率不小于85%,排放浓度不大于2.0 mg/m3。厨房的全面排风在屋顶设置风机直接排入大气。厨房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0次/h考虑。厨房新风于冬季预先加热(16℃)后送至工作岗位。厨房排风机除手动启闭外应与厨房内的燃气浓度报警仪联动。

3)地下配电室、车库等无外窗的房间设有机械送风系统,兼做排烟时的补风系统。

7 排烟系统的设计

1)本工程中的走廊及各房间均满足自然通风及排烟的要求。2)地下车库和地下无外窗的房间设机械排烟系统。车库有两个直接对外的出入口,不设机械补风;地下无外窗房间设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为排烟量的60%。3)地下车库分为三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两个多叶防火排烟口。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打开相应防烟风区的排烟口(也可人工就地开启和消防控制室启闭),同时连锁启动地下室的排烟风机进行机械排烟。补风机与相应区域的排烟口连锁启停。烟气温度超过280℃时,排烟口自动关闭。4)风管穿越防火墙、机房、变配电等重要房间及垂直风道与每层水平风道的交接处设置防火阀。厨房排油烟风管防火阀的关闭温度为150℃,排烟管道防火阀的关闭温度为280℃,其他通风空调风管防火阀的关闭温度为70℃。5)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小于30 m,与相邻安全出口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1.5 m。

8 节能设计

1)本工程属于ⅡB气候区,按公共建筑考虑。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建筑专业提供):体型系数0.197;窗墙比:东0.27,西0.46,南0.49,北0.50;传热系数(W/(m2·K)):屋顶0.53,外墙0.57,外门窗2.2,玻璃幕墙1.8。3)采用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为节能建筑。4)建筑入口设有热计量装置计量冷热表。5)所有冷热水管道均有保温措施并选用经济厚度,以减少能量损失。6)本工程用天正软件进行了热负荷和逐时逐项冷负荷计算。新风系统在预冷预热时可关闭。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部分的新风直接送入房间。空调水系统为闭式循环两管制。

9 环保设计

1)新风机、排风机均采用隔振和消声措施。吊装的送、排风机采用弹性减振悬吊式支架安装。2)空调房间的新风量满足卫生标准要求。3)废气排放:厕所等废气高空排向室外,厨房油烟经处理合格后高空排放。

摘要:结合某人民法院审判大楼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大楼暖通及空调设计的范围与依据,主要阐述了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排烟系统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节能环保设计措施,确保了暖通及空调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空调系统,通风系统,节能设计,排烟系统

参考文献

[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J].暖通空调动力,2009,27(7):89-92.

上一篇:校园文明礼仪宣传语下一篇:元宵节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