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物理试卷解析

2024-11-29

高中会考物理试卷解析(通用8篇)

高中会考物理试卷解析 篇1

银州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静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的区域内,电势也一定处处为零 B.电场强度处处相同的区域内,电势也一定处处相同 C.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跟等势面平行 D.沿着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势总是不断降低的 2. 对于电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只电容器所充电荷量越大,电容就越大

B.对于固定电容器,它的带电量跟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 C.电容器的带电量跟加在两极间的电压成反比 D.如果一个电容器没有带电,也就没有电容

3. 质子和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半径相同的圆周运动,则质子的动能和粒子的动能之比等于()A.4:1 B.1:1

C.1:2

D.2:1

4. 在xOy平面中有一通电直导线与Ox、Oy轴相交,导线中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该区域有匀强磁场,通电下导线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与Oz轴的正方向相同。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可能是()A.沿x轴负方向

B.沿y轴负方向 C.沿z轴正方向

D.沿z轴负方向

5.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行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

zFOyxI平均速率。小李坐汽车外出旅行时,汽车行驶在沪宁高速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小李乘坐

A.16km/h

B.96km/h

C.240km/h

D.480km/h 6. 在如图所示的点电荷Q的电场中,一试探电荷从A点分别移动到B、C、D、E各点,B、C、D、E在以Q为圆心的圆周上,则电场力

第 1 页,共 6 页

A.从A到B做功最大 B.从A到C做功最大 C.从A到E做功最大 D.做功都一样大

试题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删除或修改此行

7. 200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用时10天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过往的各国商船护航。如下图所示,此次护航从三亚启航,经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总航程四千五百海里。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护航舰艇很大,所以不能将其看做质点 B.“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根据图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8. 下列哪些做法是不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A.印染厂保持适当的湿度

B.油罐车运油时要装上一条拖地的金属链

C.在地毯中夹杂0.05mm0.07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D.做静电实验时,实验室要通气,以避免空气中有过多的水蒸气

9. 如图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O、B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C、D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0 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第 2 页,共 6 页 D.A、C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

10.如右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不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二、填空题

11.在北京奥运会上,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从离开平台到手接触水面,运动员可以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为________s,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运动员可视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取g=10m/s2

12.甲、乙两单摆,同时同地做简谐运动,甲完成10次全振运动时,乙完成25次全振动,若乙的摆长为1m,则甲的摆长为______m。

三、解答题

13.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个光滑弧形轨道,其末端水平,且与处于同一竖直面内的光滑圆形轨道的最低端相切,并平滑连接。A、B两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细绳拴接在一起,在它们中间夹住一个被压缩的微小轻质弹簧。两滑块从弧形轨道上的某一高处P点由静止滑下,当两滑块刚滑入圆形轨道最低点时拴接两滑块的绳突然断开,弹簧迅速将两滑块弹开,其中前面的滑块A沿圆形轨道运动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后面的滑块B恰能返回P点。已知圆形轨道的半径R=0.72m,滑块A的质量mA=0.4kg,滑块B的质量mB=0.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²,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求:(1)滑块A运动到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的大小;(2)两滑块开始下滑时距圆形轨道底端的高度h;(3)弹簧在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中释放的弹性势能。

14.子弹从枪口射出速度大小是30m/s,某人每隔1s竖直向上开枪,假定子弹在升降过程中都不相碰,不计空气阻力,试问:(g取10m/s)2第 3 页,共 6 页(1)空中最多能有几颗子弹?

(2)设在t0时,将第一颗子弹射出,在哪些时刻它和以后射出的子弹在空中相遇而过?(3)这些子弹在距射出处多高的地方依次与第一颗子弹相遇?

15.运行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滑行,经3.5s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的1s内、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

16.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110m/s竖直上抛,同时小球B从一高为h4m的平台上以初速v26m/s竖直上抛。忽略空气阻力,两球同时到达同一高度的时间、地点和速度分别为多少?(g取10m/s)

2第 4 页,共 6 页 银州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A.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但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高低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故A错误;

B.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等,但电势沿电场线方向降低,故B错误;

C.电场线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即电场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与等势面垂直,各点电场强度方向就是电场线各点切线方向,故C错误;

D.电场强度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故D正确。故选:D 2. 【答案】B 【解析】解:A、电容器带电荷量越大,板间电压越大,而电容不变.故A错误.

B、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对于固定电容器,电容C不变,由定义式C=可知,则带电荷量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故B正确.

C、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CU,当电容C一定时,电量与电压成正比.当电容C变化时,电量与电压不成正比.故C错误.

D、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与电容器的电量、电压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电容的理解能力,抓住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定义式是关键. 3. 【答案】B 4. 【答案】AB 5. 【答案】B 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点电荷的电场分布特点可知,B、C、D、E四点位于对场源电荷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即位于同一等势面上,将试探电荷从A点移到同一等势面上电场力做功相等,所以只有选项D正确; 考点:等势面、静电力做功 7. 【答案】 8. 【答案】D 9. 【答案】ABD 【解析】A.根据安培定则判断:两直线电流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均垂直于MN向下,O点的磁感应强度不为0,故选项A错误;

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选项B错误;

C.根据对称性,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C选项正确;

第 5 页,共 6 页 D.A、C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故选项D错误。故选:ABD。

点睛: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再结合矢量的合成知识求解。10.【答案】C

二、填空题

11.【答案】1.7s 12.【答案】6.25

三、解答题

13.【答案】(1)(2)0.8m(3)4J 【解析】试题分析:(1)设滑块A恰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g=mA v2==m/s(2)设滑块A在圆形轨道最低点被弹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1,对于滑块A从圆形轨道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Av12=mAg•2R+mAv22

v1=6m/s 设滑块A和B运动到圆形轨道最低点速度大小为v0,对滑块A和B下滑到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根据动能

2定理,有(mA+mB)gh=(mA+mB)v0

同理滑块B在圆形轨道最低点被弹出时的速度大小也为v0,弹簧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对于A、B两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A+mB)v0=mA v1-mBv0 解得:h=0.8 m(3)设弹簧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中释放的弹性势能为Ep,对于弹开两滑块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 22(mA+mB)v0+ Ep=mAv1+mBv0

解得:Ep=“4” J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强,解决综合问题的重点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分过程灵活应用相应的物理规律;优先考虑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注重整体过程的物理规律;尤其是对于弹簧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AB 两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14.【答案】(1)6颗子弹

(2)t123.5s;t134.0s;t144.5s;t155.0s;t165.5s(t12表示第1颗子弹与第2颗子弹在空中相遇的时间)(3)h1243.75m;h1340m;h1433.75m;h1525m;h1613.75m 15.【答案】3∶5∶6 16.【答案】t1s,h5m,vA0,vB4m/s(符号表示B球运动方向向下)

第 6 页,共 6 页

高中会考物理试卷解析 篇2

一、高中物理习题解析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的习题解析中,存在的问题枚不胜数 ,而在这些问题之中,虽然最主要的就那么几个,很难解决。下面我们就说说几个最主要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就是学生对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在高中物理习题解析上难以得到提高。习题的解析是需要非常坚实的知识基础的, 因为一个小知识点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习题无法正确解出,所以基础知识是习题解析所必需的。例如:AB两个小球带9Q和-3Q的电荷,固定在相距为L的位置上,现有一电荷量为Q的小球C,问它放在什么位置受到的静电力为零? 解析:这道题所考查的就是静电力知识点的运用,知识点掌握熟练的学生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要让静电力为零,小球C所受AB静电力必 须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 , 利用静电 力公式就可以简单地求出结果, 而静电力知识掌握不完整解题就会出现问题。要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必须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基础知识,为习题的解析打好基础。

其次,就是学生在解题中解题的方向和目的都不太明确,导致解题时解题程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在解题中找到一个中心, 完全搞不懂为什么解题, 为什么是这样解题。例如: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在地球表面(不计空气阻力)和月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问在上升过程中,它们的重力势能变化量是否相等? 解析:这道题所需要考虑的就只是重力势能的变化, 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动力势能,物体初始速度相等,故而在最高点速度均为零,动能变化量相同,所以重力势能变化量也是相等的。可有些学生就会去考虑重力不同所带来的问题,根本不能找到解题的中心,导致解题困难。老师们应当为学生进行分类的习题讲解,对每类题都进行归类总结,将知识点进行对应的分类,让同学们能够在看到题目将题目归结到某类型题下, 从而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快捷简单地解出习题。

最后,学生在解题时总是会机械式地解题,所以在遇到一些并不熟悉的习题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们多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尝试运用多种的方法解题,并找出最合适的方法,经过解题之后能收为己用。这样,学生就能解决一定程度的难题,思维也会更活跃,习题解析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高中物理习题解析教学的完善

高中学生物理习题的解析能力的好坏,大多取决于老师们习题教学质量的好坏, 与学生本身能力并无多大关系,但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努力。在习题教学中,老师们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疑问,哪些方面有困难,从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们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当做到对习题的“一题多解 ”,让学生了解到 解一道题 的多种不同 方法。例 如 :火车刹车后7s停止,设火车匀速直线运动,其在最后一秒位移为2m,求火车刹车过程中的位移及火车初速度为多少? 解析这道题的解法就有很多种:(1)利用基本公式及平均速度,先求在第7s时的平均速度,6s末速度可知,进而求出加速度及初速度,也就得到了位移。 (2)逆向思维,将减速视为加速,反过来看,初末速度已知后,得到加速度,根据1s与7s时位移比得出初速度。 (3)做出第7s时的速度-时间图像,放大后面积就是总位移。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这道题进行求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解题, 还能够在多种解题方法中找出这些方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更深入,从而很好地解决某一类的问题。

其次,在高中物理习题的教学中,老师们还应当进行“一题多问”,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知识结构。“一题多问”就是通过对某道习题的多种角度、多种层次的问题提出,使得一些知识点或是整个学科的知识达到整合。

最后,老师们还要做到“一题多变”,通过对某一习题的综合分析掌握某一类的习题。在老师们的帮助下,让学生对某道物理题进行深入的解析,变换思考习题的形式,理解习题中所蕴含的物理规律,让学生更好地解题。

在高中物理习题的解析之中, 老师们应当适当安排习题数量及做题时间,让学生多多解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要努力的学习物理知识,为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多多地练习。相信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的高中物理习题解析能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物理习题的解析可以算是学生存在的一大问题,很多学生不会灵活运用习题的解析方法,使得做题和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物理成绩也难以提高。本文就高中物理习题解析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到高中物理习题的解析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再对老师的习题教学进行完善与提高,以求高中学生的物理习题解析能力更上一层楼。

高中会考物理试卷解析 篇3

题目如图1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

(1)若乙的速度为v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

(2)若乙的速度为2v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

(3)保持乙的速度2v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 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

分析与解答1.以传送带乙作为参考系,侧向方向初速度为v0,传送带乙方向初速度为v0,工件滑上乙时相对乙的速度为v′,方向如图2所示.滑上乙时滑动摩擦力方向如图2所示.

f=μFN=μmg,θ=45°

x轴方向: F合=μmgsin45°=22μmg

a=F合m=22μmgm=22μg,02-v20=-2as

s=v202a=v202μg=2v202μg

图2图3

态问题.一定要注意:发生故障后,各元件的连接方式,以及各电表测的是哪部分的电压、电流值.

图7

例6如图7甲所示是一火警报警装置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是半导体热敏电阻(传感器),它的电阻R随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7乙所示,该电路的输出端a、b接报警器,当传感器所在处出现火情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和a、b两端电压U与出现火情前相比().

A.I变大,U变大B.I变小,U变小

C.I变小,U变大D.I变大,U变小

解析由图可知,半导体热敏电阻R2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R2处有火情时,温度升高,电阻减小,则整个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r、R4、R1上电压降增大,路端电压降低,R3两端电压降低,I3减小,因而电流表示数增大.正确答案是D.

点评本题是由于电路中存在一个热电阻,当所处环境温度变化时,电阻发生变化,从而使电路出现动态变化,然后根据程序法可讨论各部分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收稿日期:2014-09-24)

2.以传送带乙作为参考系,侧向初速度为v0,传送带乙方向初速度为2v0,工件滑上乙时相对乙的速度为v′,方向如图3所示.

sinθ=v0v20+(2v0)2=55

cosθ=2v0v20+(2v0)2=255

f1=μmgsinθ=55μmg

f2=μmgcosθ=255μmg

x轴方向:初速度为v0,a=f1m=55μg 末速度为零

运动时间t=v0a=5v0μg

以地面为参考系,传送带乙方向:

初速度为零,a=f2m=255μg,t=5v0μg

v=v0+at,v=255μg×5v0μg=2v0

图4

3.法一: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增加的动能:

EK=12m(2v0)2-12mv20=32mv20

以传送带乙为参考系,初速度为v′=v20+(2v0)2=5v0,a=-μg 末速度为零

02-(5v0)2=2(-μg)s相对,s相对=5v202μg

工件在乙上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Q=fs相对=μmg×5v202μg=52mv20

根据功能关系:

W电=EK+Q

W电=32mv20+52mv20=4mv20

电动机平均功率:

p=W电t=4mv205v0μg=455μmgv0

法二:对传送带乙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由传送带乙对工件摩擦力方向可得工件对传送带乙摩擦力方向,如图4所示.由于传送带做匀速运动,传送带乙F合=0,可得电动机对传送带乙的作用力F=f ′=μmg.

传送带乙运动的位移

X穿=2v0t=2v0×5v0μg=

25v20μg

根据功的定义式:

W电=FX传cosθ=μmg×25v20μg×255=4mv20

p=W电5=455

μmgv0

教学中的启示:平时教学中强化基本概念教学.例如本题中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在教学中一定要找出相对运动方向,明确相对运动方向是指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位置的变化,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对于基本概念教学,教师本身要抓住基本概念的核心部分,在备课中要以核心概念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或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课后练习和以后的学习中可采用“常回头”策略,遇到之前的重点概念可顺带复习巩固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化.

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例如本题第3问在求解电动机所做的功时,可用能量守恒的观点,电动机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工件与传送带乙摩擦产生的内能和工件增加的动能.也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找到电动机对传送带乙的作用力,找到传送带乙的位移,用功的定义式来计算.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讲透一类题,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变式训练的方式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一节课可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整理和消化,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经常批改作业,找学生交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思维角度备课,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教师要精心设计有较高价值的问题,追求学生思维的质量,思维的密度.要精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物理基本思想方法教学.例如本题第2问,在求工件速度时,必然先要研究侧向方向去求时间,再研究传送带乙方向,根据运动学公式求速度,本题运用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平时教学中要渗透一些物理基本思想,高中物理基本思想方法主要有能量转化与守恒、等效替代、图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假设法、极限法、整体法、理想模型等.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找出哪些问题具有共性的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到黑板板演一些重要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归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高中会考物理试卷解析 篇4

(2)如果将1、3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   Ω. 10.(17分)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   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处应成   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ⅰ)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

(ⅱ)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a可用s1、s3和△t表示为a=。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   mm,s3=   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m/s2。

(ⅲ)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小车的质量为。

11.(16分)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点.先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级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 12.(19分)一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与在某矿井底部摆动周期的比值为k.设地球的半径为R.假定地球的密度均匀.已知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求矿井的深度d. 13.(20分)一探险队员在探险时遇到一山沟,山沟的一侧竖直,另一侧的坡面呈抛物线形状。此队员从山沟的竖直一侧,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跳向另一侧坡面。如图所示,以沟底的O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y.已知,山沟竖直一侧的高度为2h,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x2,探险队员的质量为m。人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

(2)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多大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多少?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考点】84:布朗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45:布朗运动专题. 【分析】布朗运动是小微粒受到的分子的撞击的不平衡产生的,是小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 【解答】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D、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明确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其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6分)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Pb,则()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 【考点】JA: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4O:衰变和半衰期专题. 【分析】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根据质量数的变化,可以求出α衰变的次数;

再结合电荷数的变化,可以求出β衰变的次数。

【解答】解: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比较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即发生了α衰变次数:;

电荷数应减少14,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β衰变次数:n=m×2﹣(92﹣82)=4,所以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原子核衰变次数的计算,熟记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变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6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 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 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考点】HC: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实验题;

54G:光的干涉专题. 【分析】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判断如何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 【解答】解:光的干涉现象中,条纹间距公式,即干涉条纹间距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成反比。

A、红光波长大于黄光波长,则条纹间距增大,故A正确;

B、蓝光波长小于黄光波长,则条纹间距减小,故B错误;

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条纹间距增大,故C正确;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减小。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4.(6分)质量分别为m1和m2、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q1=q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 B.若m1=m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 C.若q1≠q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 D.若m1≠m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 【考点】48: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CI: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 【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半径和周期公式即可判断. 【解答】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已知两粒子动量相等,A、若q1=q2,则它们的圆周运动半径一定相等,选项A正确;

B、若m1=m2,不能确定两粒子电量关系,不能确定半径是否相等,选项B错;

C、由周期公式T=可知:仅由电量或质量关系,无法确定两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否相等,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熟记和运用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进行合理变形和推导,难度适中.   5.(6分)如图,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o、b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c、d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a、c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 【考点】C6: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确定两根导线在a、b、c、d四点磁场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

【解答】解:A、根据右手螺旋定则,M处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N处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合成后磁感应强度不等于0.故A错误。

B、M在a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在b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N在a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b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场强的叠加知,a、b两点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错误。

C、M在c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cM偏下,在d出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dM偏下,N在c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cN偏下,在d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dN偏下,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c处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d处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且合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故C正确。

D、a、c两点的磁场方向都是竖直向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其周围磁场方向的关系,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

6.(6分)一台电风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20V.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电风扇的用电量为()A.3.9×10﹣4度 B.5.5×10﹣2度 C.7.8×10﹣2度 D.11.0×10﹣2度 【考点】BG:电功、电功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5:恒定电流专题. 【分析】分三段运用W=UIt求解电功,最后得到总功,换算成度数. 【解答】解:用电量为:

W=UI1t1+UI2t2+UI3t3=U(I1t1+I2t2+I3t3)=220V×(0.3A×10×60s+0.4A×600s+0.2A×2400s)=1.98×105J 1KWh=3.6×106J 故W=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分三段求解电功,最后要换算成KWh,要知道1KWh=3.6×106J.   7.(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m B.m C.1m D.m 【考点】F4:横波的图象;

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分析】熟练应用由质点振动关系判断质点间距公式,把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联系起来. 【解答】解:图(b)所示质点在t=0时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图(c)所示质点在t=0时,x=﹣0.05(振幅的一半),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结合波形图找到对应的点,若图(c)所示质点在图(b)所示质点的左侧有,当n=0时,B正确;

若图(c)所示质点在图(b)所示质点的右侧有,当n=0时,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振动图象、波动图象及相关知识,难度较大,要仔细分析.   8.(6分)如图,大小相同的摆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3m,摆长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两球刚好接触,现将摆球a向左边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B.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C.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 D.发生第二次碰撞时,两球在各自的平衡位置 【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

6C:机械能守恒定律;

76:单摆的周期.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52K:动量与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综合. 【分析】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由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出碰后的速度,然后答题. 【解答】解:A、两球在碰撞前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1+3mv2,两球碰撞是弹性的,故机械能守恒,即:mv02=mv12+3mv22,解两式得:v1=﹣,v2=,可见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

B、因两球质量不相等,故两球碰后的动量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碰撞后两球做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设绳长为L,设球的最大摆角分别为α、β,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对a球:mv12=mgL(1﹣cosα),对b球:•3mv22=3mgL(1﹣cosβ),解得:cosα=cosβ,则α=β,即: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相同,故C错误;

D、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可知,两球摆动周期相同,经半个周期后,两球在平衡位置处发生第二次碰撞,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此为选择题,解答分析方法很基础,但是解答速度一定很慢,如果能利用一些重要结论,就能迅速给出答案.比方说,关于碰撞的“动静“模型,发生弹性碰撞时,被碰物体获得的速度最大,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被碰物体获得的速度最小,最大速度为最小速度的两倍,最小速度易求,最大速度也就易得,本题若用到碰撞的重要结论,可以很快捷地给出答案.   二、解答题 9.(6分)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1、2、3.用欧姆表测得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Ω,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Ω,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Ω.(1)在虚线框中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

(2)如果将1、3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 0.6 Ω. 【考点】BB: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BJ: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5:恒定电流专题. 【分析】(1)电阻连接无非是串联、并联或者混连,画出各种可能性,然后结合题意分析;

(2)根据电阻的串并联知识求解即可. 【解答】解:(1)因为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与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之和等于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所以2为中间的结点,又因为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与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的差等于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的一半,故2、3之间有两个电阻并联,后再与第三个电阻串联,每个电阻均为1Ω,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2)将1、3用导线相连后,等效电路如图所示:1、2之间的等效电阻,故R=0.6Ω;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

(2)0.6. 【点评】本题考查黑箱探测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计算,关键画出各种可能的电路进行分析.   10.(17分)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 间隔均匀 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处应成 线性 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ⅰ)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 远小于小车及其所载砝码总质量。

(ⅱ)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a可用s1、s3和△t表示为a=。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 24.2 mm,s3= 47.2 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1.15 m/s2。

(ⅲ)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小车的质量为。

【考点】M6: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实验题;

522: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1、①平衡摩擦力的标准为小车可以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间隔均匀⑥由a=,故=,故与m成线性关系 2、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该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x=aT2 由a=,故=+,故成线性关系,且斜率为,设小车质量为M,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写出与小车上砝码质量m+M的表达式,然后结合斜率与截距概念求解即可 【解答】解:(1)①平衡摩擦力的标准为小车可以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间隔均匀。

⑥由a=,故=+,故与m成线性关系。

(2)(ⅰ)设小车的质量为M,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为m,设绳子上拉力为F,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 解得a= 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F=Ma=mg 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重力。所以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该远小于小车及其所载砝码总质量。

(ⅱ)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x=aT2 即s3﹣s1=2a(5△t)2 a= 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24.2mm,s3=47.2mm。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5m/s2。

(ⅲ)设小车质量为M,小车受到外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

所以,=+ 所以,﹣m图象的斜率为,故F=,纵轴截距为b==kM,所以,M= 故答案为:(1)间隔均匀;

线性。

(2)(ⅰ)远小于小车及其所载砝码总质量。

(ⅱ);

24.2mm;

47.2mm;

1.15;

(ⅲ),【点评】实验问题要掌握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和误差来源;

遇到涉及图象的问题时,要先根据物理规律写出关于纵轴与横轴的函数表达式,再根据斜率和截距的概念求解即可。

11.(16分)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点.先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级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 【考点】2G: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3C:共点力的平衡;

AS:电容器的动态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7: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电场力和拉力,根据U=Ed、Q=cU、F=qE以及平衡条件分两次列方程后求解出电容器极板电量Q的表达式进行讨论. 【解答】解:设电容器的电容为C,第一次充电Q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两板间为匀强电场,场强,设电场中小球带电量为q,则所受电场力F1=qE1 小球在电容器中受重力,电场力和拉力平衡,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有:F1=mgtanθ1 综合以上各式得:

第二次充电后,电容器带电量为:Q+△Q,同理可得:

将方向夹角带入解得:△Q=2Q 答: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为2Q.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中电场力、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等,关键结合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12.(19分)一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与在某矿井底部摆动周期的比值为k.设地球的半径为R.假定地球的密度均匀.已知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求矿井的深度d. 【考点】75:单摆和单摆的回复力.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51C:单摆问题. 【分析】利用单摆周期公式和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其重力,矿井内单摆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看作是半径为(R﹣d)的球体施加的,即可联立求解. 【解答】解:在地面处,单摆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其重力,即mg=,单摆的在地面的摆动周期 设地球密度为ρ,地球的质量M= 综合以上四得得: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内单摆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看作是半径为(R﹣d)的球体施加的,同理单摆的摆动周期 而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与矿井底部摆动周期之比 解得:d=R(1﹣K2)答;

矿井的深度为R(1﹣K2)【点评】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单摆的周期公式,意在考查对基本物理规律的分析计算能力.   13.(20分)一探险队员在探险时遇到一山沟,山沟的一侧竖直,另一侧的坡面呈抛物线形状。此队员从山沟的竖直一侧,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跳向另一侧坡面。如图所示,以沟底的O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y.已知,山沟竖直一侧的高度为2h,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x2,探险队员的质量为m。人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

(2)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多大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多少? 【考点】43:平抛运动;

65:动能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52D: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 【分析】(1)由平抛运动规律列出等式。由整个过程中根据由动能定理求解(2)根据动能的表达式应用数学方法求解。

【解答】解:(1)设探险队员跳到坡面上时水平位移为x,竖直位移为H,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H=,整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mgH=EK﹣m 由几何关系,y=2h﹣H 坡面的抛物线方程y=x2 解以上各式得:EK=m+(2)由EK=m+ 令=ngh,则EK=mgh+=mgh(+)当n=1时,即=gh,探险队员的动能最小,最小值为Emin= v0= 答:(1)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是m+;

(2)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

高中会考物理试卷解析 篇5

1.化简[3-52] 的结果为

A.5 B.5

C.-5 D.-5

解析:[3-52] =(352) =5 =5 =5.

答案:B

2.若log513log36log6x=2,则x等于 ()

A.9 B.19

C.25 D.125

解析:由换底公式,得lg 13lg 5lg 6lg 3lg xlg 6=2,

-lg xlg 5=2.

lg x=-2lg 5=lg 125.x=125.

答案:D

3.(江西高考)若f(x)= ,则f(x)的定义域为 ()

A.(-12,0) B.(-12,0]

C.(-12,+) D.(0,+)

解析:f(x)要有意义,需log (2x+1)0,

即01,解得-12

答案:A

4.函数y=(a2-1)x在(-,+)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a|2

C.a2 D .12

解析:由0

12.

答案:D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

5.函数y=ax-1的定义域是(-,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1

C.0

解析:由ax-10得ax1,又知此函数的定义域为(-,0],即当x0时,ax1恒成立,0

答案:C

6.函数y=x12x|x|的图像的大致 形状是 ()

解析:原函数式化为y=12x,x0,-12x,x0.

答案:D

7.函数y=3x-1-2, x1,13x-1-2, x1的值域是 ()

A.(-2,-1) B.(-2,+)

C.(-,-1] D.(-2,-1]

解析:当x1时,031-1=1,

-23x-1-2-1.

当x1时,(13)x(13)1,0(13)x-1(13)0=1,

则-2 (13)x-1-2 1-2=-1.

答案:D

8.某工厂6年来生产甲种产品的情况是:前3年年产量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快,后3年年产量保持不变,则该厂6年来生产甲种产品的总产量C与时间t(年)的函数关系图像为

()

解析:由题意知前3年年产量增大速度越来越快, 可知在单位时间内,C的值增大的很快,从而可判定结果.

答案:A

9.设函数f(x)=log2x-1, x2,12x-1, x2,若f(x0)1,则x0的取值范围是 ()

A.(-,0)(2,+) B.(0,2)

C.(-,-1)(3,+) D.(-1,3)

解析:当x02时,∵f(x0)1,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

log2(x0-1)1,即x0当 x02时,由f(x0)1得(12)x0-11,(12)x0(12)-1,

x0-1.

x0(-,-1)(3,+).

答案:C

10.函数f(x)=loga(bx)的图像如图,其中a,b为常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01

B.a1,0

C.a1,b1

D.0

解析:由于函数单调递增,a1,

又f(1)0,即logab0=loga1,b1.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若函数y=13x x[-1,0],3x x0,1],则f(log3 )=________.

解析:∵-1=log3

f(log3 )=(13)log3 =3-log3 =3log32=2.

答案:2

12.化简: =________.

解析:原式=

=

=a a =a.[

答案:a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

13.若函数y=2x+1,y=b,y=-2x-1三图像无公共点,结合图像求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如图.

当-11时,此三函数的图像无公共点.

答案:[-1,1]

14.已知f(x)=log3x的值域是[-1,1],那么它的反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

解析:∵-1log3x1,

log313log3xlog33,133.

f(x)=log3x的定义域是[13,3],

f(x)=log3x的反函数的值域是[13,3].

答案:[13,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15.(12分)设函数y=2|x+1|-|x-1|.

(1)讨论y=f(x)的单调性, 作出其图像;

(2)求f(x)22的解集.

解:(1)y=22,x1,22x, -11,2-2, x-1.

当x1或x-1时,y=f(x)是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当-11时,y=4x单调递增,

故y=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1),其图像如图.

(2)当 x1时,y=422成立,

当-11时,由y=22x22=22 =2 ,

得2x32,x34,341,

当x-1时,y=2-2=1422不成立,

综上,f(x)22的解集为[34,+).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

16.(12分)设a1,若对于任意的x[a,2a ],都有y[a,a2]满足方程logax+logay=3,求a的取值范围.

解:∵logax+logay=3,logaxy=3.

xy=a3.y=a3x.

函数y=a3x(a1)为减函数,

又当x=a时,y=a2,当x=2a时,y=a32a=a22 ,

a22,a2[a,a2].a22a.

又a1,a2.a的取值范围为a2.

17.(12分)若-3log12x-12,求f(x)=(log2x2)(log2x4)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

解:f(x)=(log2x-1)(log2x-2)

=(log2x)2-3log2x+2=(log2x-32)2-14.

又∵-3log x-12,12log2x3.

当log2x=32时,f(x)min=f(22)=-14;

当log2x=3时,f(x)max=f(8)=2.

18.(14分)已知函数f(x)=2x-12x+1,

(1)证明函数f(x)是R上的增函数;

(2)求函数f(x)的值域;

(3)令g(x)=xfx,判定函数g(x)的奇偶性,并证明.

解:(1)证明:设x1,x2是R内任意两个值,且x10,y2-y1=f(x2)-f(x1)=2x2-12x2+1-2x1-12x1+1 =22x2-22x12x1+12x2+1=22x2-2x12x1+12x2+1,

当x10.

又2x1+10,2x2+10,y2-y10,

f(x)是R上的增函数;

(2)f(x)=2x+1-22x+1=1-22x+1,

∵2x+11,022x+12,

即-2-22x+10,-11-22x+11.

f(x)的值域为(-1,1);

(3)由题意知g(x)=xfx=2x+12x-1x,

易知函数g(x)的定义域为(-,0)(0,+),

g(-x)=(-x)2-x+12-x-1=(-x)1+2x1-2x=x2x+12x-1=g(x),

高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解析 篇6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于它所受各种力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力间的相互关系也正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反映。

所以说,许多力学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以及后面电磁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基本功,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是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与它周围的物体隔离开来,分析周围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是什么性质的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并把它们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并进行分解计算。

具体而言受力分析一般步骤是:

(1)确定研究对象;

(2)将其他物体隔离开,判断这个物体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3)画受力图,并进行正交分解。(有时候会用到力的封闭三角形来求解)

(4)在x与y两个坐标轴进行投影计算合力,列方程,联系题意求解。

最基础的三种力分析: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只要研究的对象是实际物体,重力就肯定存在。

弹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弹力,但接触不一定有弹力,只有当接触处存在弹性形变时,弹力才会出现。

一道高中物理题的解析与变形 篇7

题目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中的一道课后习题, 描述如下:一个圆盘在水平面内匀速转动, 角速度是4rad/s。盘上距盘中心0.10m的位置有一个质量为0.10kg的小物体能够随圆盘一起运动, 如图1所示。

(1) 求小物体所受向心力的大小。

(2) 关于小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甲、乙两人有不同意见:甲认为这个向心力等于圆盘对小物体的静摩擦力, 指向圆心;乙认为小物体有向前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即向后, 而不是与运动方向垂直, 因此向心力不可能是静摩擦力。你的意见是什么?说明理由。

问题一让我们求小物体所受向心力的大小, 小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学生可以根据公式直接求得向心力的大小:F=mω2r=0.1×42×0.1N=0.16N。

问题二让我们判断向心力的来源, 这是一个难点。我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圆盘对它的支持力, 这时应指出物体的轨迹是在圆盘上的一个圆周, 圆心在转轴上且在轨迹的中心, 这样便于学生找出向心力的来源, 如图1 所示, 虚线是物体的轨迹。同时应提醒学生, 物体能够随圆盘一起运动, 即物体与圆盘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因此小物体不受滑动摩擦力。这时, 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判断出, 是静摩擦力提供了向心力, 其在轨迹平面内且方向指向圆心, 如图1 所示。即物体有沿半径方向远离圆心的趋势, 则甲的说法是正确的, 乙的说法是错误的。

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本题的理解存在两个疑问, 疑问一:如何判断出物体具有沿半径方向远离圆盘的趋势?疑问二:小物体由于惯性会有沿轨迹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 它是否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受静摩擦力?笔者对这两个疑问的解答如下:

在解答疑问一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知, 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比如:汽车转弯的时候, 坐在车里的人会有沿转弯半径方向向外倒的感觉, 然后进一步说明圆盘做圆周运动就像汽车转弯一样, 而小物体就像在汽车里的人, 会有沿轨迹半径远离圆盘的趋势。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去感知, 有助于他们判断出小物体具有沿轨迹半径远离圆心的趋势。

在解答疑问二的时候, 要告诉学生, 小物体由于惯性会有沿轨迹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 这是由牛顿第一定律判断得出的, 但是只有在惯性参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才成立, 而转动的圆盘是非惯性参照系, 即在圆盘参照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是不成立的, 因此, 这个倾向是相对于地面参考系这个惯性参照系而言的, 而不是相对于圆盘而言的。即小物体相对于圆盘没有沿切线飞去的倾向, 故它在切线方向上不受静摩擦力。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弄清楚, 把相对于地面沿切线飞去的倾向当成了相对于圆盘沿切线飞去的倾向, 导致了疑问的产生。我们也可以假设小物体在切线方向上受静摩擦力, 则这个静摩擦力势必会改变小物体速度的大小, 这就与小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情况不符, 从而判断出小物体在切线方向上不受静摩擦力。

在原题的基础上, 可将题目变形, 以达到巩固学生知识基础的目的。题目变形如下:小物体随圆盘一起做加速运动, 这个时候小物体的向心力的来源是什么呢?这种情况下, 静摩擦力不再指向圆心, 其位于轨迹平面内且方向偏向小物体运动的方向, 如图2 所示。静摩擦力的一个分力f1指向圆心, 提供向心力, 另一个分力f2指向物体运动的方向, 使其加速, 则小物体做非匀变速圆周运动。将题目变形后, 引导学生与原题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的区别: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所受合外力充当向心力, 方向指向圆心;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时, 所受合外力的一个分力充当向心力, 此时合外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圆心。

此题主要考察向心力的来源, 受力分析是重点,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 先把我们能确定的物体所受的力分析出来, 如重力、支持力。如果学生难以判断某个力是否存在, 则可以引导学生假设这个力存在, 进而分析这样得到的结果是否与物体的实际运动状态一致, 若不一致, 则该力不存在。这种假设分析的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 是一种巧妙的受力分析的方法。

摘要:本文由一道高中物理题出发, 分析了这道题的求解方法;然后指出了学生对本题存在的疑问, 并对疑问做了解答;然后在原题的基础上将题目变形, 比较了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最后总结了受力分析的一个小窍门。

关键词:向心力,静摩擦力,趋势,切线

参考文献

[1]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28.

[2]刘广亚.例谈圆周运动解题技巧[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4, (7) .

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的行动研究 篇8

试卷讲评课是以补弱纠错和能力提升立意的课型,要注重方法性,体现代表性,着眼提高性。讲评课倡导“问题归类式”的教学策略,即:整体评价,突出激励性与导向性,使学生明确努力目标;归类剖析,突出典型性与拓展性,使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同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由易到难,突出层次性与时效性,使学生在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补偿,突出落实性与实效性,补救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

一、展示考情,多元评价

考情展示包括成绩分布展示、成绩走势展示、错题分布展示、优秀试卷展示、创新方法展示,意在使每个学生明确班级在年级群体中的位置,个人在班级群体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努力目标。多元评价主要是指位次高低评价、位次升降评价、错误性质评价,使学生通过暴露的错误,明确学习的重点与学习的目标。

1.教师活动

(1)展示班级成绩分布与成绩走势。主要包括:班级整体成绩及走势,班级内成绩分布,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姓名及成绩,进步比较大的学生姓名及成绩。

(2)分类展示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题号与难度系数。

(3)归纳由错题所反映的共性问题,投放并引领学生认定学习目标。主要从基础知识、解题方法、解题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说明,并依此引领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2.学生活动

(1)根据成绩分布,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及与上次考试相比成绩的走势,确定下一步的努力目标。

(2)把错题分布与自己的试卷错题进行比对,明确哪些是班级的共性错误,哪些是自己的个性错误,以确定学习策略。

(3)根据老师对错题的解析,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确认自己所存在的不足,认定学习目标,并积极纠错。

二、自主纠错,反思问题

自主纠错是有效的二次学习。自主纠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反思出错原因,给学生搭建再学习、再认识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共性问题,增强教师讲评的针对性,避免泛泛的讲解对成绩好的学生造成时间浪费,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与提高。自主纠错的一般程序是:展示参考答案→自我反思顿悟→互动研讨纠错→个性针对点拨。

1.教师活动

(1)展示参考答案,提出自主纠错要求。主要有纠错时间要求、错题规范解答要求和纠错方法建议等。

(2)进行个性指导,帮助纠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纠错,调控纠错速度,最大限度地解决个性问题。

(3)进一步锁定共性问题,思考共性问题的产生原因,确定讲评方案。

2.学生活动

(1)依据参考答案,针对自己的错题,反思当时的做题思路,找出出错原因,及时进行纠正。

(2)对自己独立纠错有困难的题目,与同学共同研讨或向老师请教,力争把错误最大限度地在自主纠错过程中解决,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3)针对错题自主弥补知识缺陷,以增强参与集体纠错的实力,提升听课效果。

三、错因剖析,引领归纳

突出针对性是讲评课最基本的教学要领,归类评析是讲评课基本的教学策略。对于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也不能面面俱到,要引领学生根据错误特征剖析出错原因,根据出错原因和错误特征进行问题归类,以提升讲评的实效性,这是集体纠错的第一阶段,是纠正错因的阶段。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有:相关知识理解不准,相关方法掌握不牢,相关能力不足,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展示错题归类,阐述思维依据→评析错误特征,确认出错原因→明确典型问题,自主感悟补弱。

1.教师活动

(1)展示错题归类,阐述归类依据。教师在批阅试卷和撰写讲评课教案的过程中,对各道题目的出错特征和错因进行初步分析,根据错因进行归类,并指出其中出错最集中的是哪一道题,以让学生明确主攻方向。

(2)针对每类错题中出错最集中的题目,一方面展示搜集到的错误特征,另一方面创设平台让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出错的思维过程,让全班同学共同审视、反思,通过互动进一步评析出错原因。

(3)进行知识铺垫,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书学习,让学生顿悟错因,针对错因自主补弱。

2.学生活动

(1)审视错题,确认错因。审视题目的错误特征,明确怎样是错误的。领会老师对错题分类的基本思想和出错原因的解析,确认自己的错误是不是如此造成的。

(2)交流展示,互动评析。一方面主动展示自己出错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评价他人展示的思维过程,在互动评析中实现共同提高。

(3)顿悟错因,自主补弱。反思自己题目出错的原因,确认自己的薄弱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弱学习,以减小后续知识的学习困难。

四、典例展示,拓展提升

怎样是正确的,怎样才能把题目做对,是讲评课必须解决的中心问题,这是集体纠错的第二阶段,是探究正确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阶段。该环节的教学重在追究出错的思维过程,要做到典型性,在每类错题中选一道比较典型的作为例题,并从出错率最高的题目切入,在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解决关键问题。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再度审视题目,顿悟出错原因→思考探究方法,充分展示思路→互动评析完善,思路方法提炼→应用感悟内化,跟踪强化训练→同类题型链接,变换迁移拓展。

1.教师活动

(1)指明错题典例,指导探究思路。针对典型错题,介绍审题策略、审题要领和审题技巧,指导学生在充分审题的过程中,弄清题目的物理情景,顿悟自己的出错原因,探究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领学生评析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指导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让学生板演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引领学生互动评析解题过程和解题环节,概括题目的特征,提炼思路和方法。

(3)链接相近特征的题目,让学生对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感悟与内化。对于某一类型的题目只有一道题的情景,要投放相近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对于某一类型的题目有若干道题目的情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同类型其他题目的纠错,以解决试卷讲评课的时空矛盾。

2.学生活动

(1)仔细审视题目,充分探究方法。再度进行审题,确认自己在审题方面的出错环节和出错原因,走出误区。在全面、正确审题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互动研讨,探究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尝试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2)展示解题过程,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主动展示自己的解题成果,积极参与对他人解题成果的评价,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概括题目特征,提炼出解决此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

(3)自主强化训练,感悟、内化、提升。自主完成强化训练题或同类型的其他错题,自觉养成根据题目特征确定解题方法的思维习惯,学会方法迁移,实现通过研讨一道题学会解决一类题。

五、同类变式,内化提高

针对补偿是学生的二次学习过程,既是对讲评效果的强化、内化,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补救,确保所学知识的完整性。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做到针对性(依据典例,一一对应)、及时性(跟踪补偿,及时反馈)和落实性(出现新问题,及时补救)。补偿教学切忌两个极端:一个是补偿题目太难,已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又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恶性循环,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另一个是补偿题太简单,没有思维空间,达不到补偿和提高的目的,低效重复,造成时间的浪费。

1.教师活动

(1)投放补偿练习题,提出时间要求、学习方式要求、解题规范要求。

(2)巡回指导,进行个性帮扶。

(3)落实做题情况,补救薄弱环节。

2.学生活动

(1)完成针对补偿题,进一步感悟由典型错例所探究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深入思考困惑,必要时主动与同学研讨或及时向老师请教。

(3)主动反馈做题情况,自觉接受老师的补救教学。

六、关注个体,规范作答

教学中对个性关注不够是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讲评课上总是解决既定问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新问题更不被重视,讲评结束,就以为所有问题均以解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由于学生学习素质的个体差异,导致在集体纠错过程中理解接受程度不一,同时由于不同学生出错问题的离散性,集体纠错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这一实际问题得不到充分关注,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出现知识和能力的负积累,最终导致两极分化。所以经过自主纠错和集体纠错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满分卷,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考查内容,梳理并提出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以个别对话的方式解决,落实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消除负积累,确保后继课程学习的顺利进行。

1.教师活动

(1)界定时间,要求学生反思、感悟、内化全课解决的问题,发现并及时提出还没有彻底搞懂的问题。

(2)巡回指导,关注学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个性问题进行对话引领,最大限度地消除个体薄弱。

(3)要求学生整理错题,做出满分卷,自我完善。

2.学生活动

(1)主动感悟全课,向老师提出自己还没有彻底搞懂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

(2)大胆展示思想,以让老师明白自己的思维误区;领会老师的点拨引导,积极顿悟错误,及时消除盲点。

(3)落实典型错题的进一步整理内化,主动尝试做满分卷。

上一篇:海南旅游作文500字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父亲节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