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共11篇)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1
2018春新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阅读 1.社戏/鲁迅 2.回延安/贺敬之 3*.安塞腰鼓/刘成章 4*.灯笼/吴伯萧 写作 学习仿写 口语交际 应对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7*.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写作 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三单元
9.桃花源记/陶渊明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1*.核舟记/魏学洢 12.《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写作 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诗经》 子衿/《诗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第四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 13.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任务二 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 举办演讲比赛
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梁衡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19*.登勃朗峰/马克•吐温 20*.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 写作 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 即席讲话
第六单元
21.《庄子》故事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23*.马说/韩愈 24.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卖炭翁/白居易 写作 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友人/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卜算子•咏梅/陆游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2
一、十分勤劳的父亲
我家的台阶父亲觉得太低。但是, 这三级台阶也是年轻时的父亲勤劳的结果。“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 用三块青石板铺成”。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这可是一块一块“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的, 而且是“一口气背到家”的。“父亲”的力气可真大, 这样节省了石料钱。力气大而且勤劳, 父亲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家。父亲的个子高, 力气又大, 长年累月地在地里劳作, 但毫无怨言。
父亲的勤劳还可以从那双脚上看出来。“他的脚板宽大, 裂着许多干沟, 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 他一般都去凼里洗, 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父亲的脚, 要过年才在家里用板刷刷洗一次, 而这次, “我为他倒水, 倒出的是一盆泥浆, 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有这样一双脚的“父亲”, 是农民的本色, 是农民的骄傲, 这是一双多么勤劳的脚啊。和那些笼在袜子里鞋里的细皮嫩肉的, 还要去“洗脚城”享受一番的脚相比, 父亲的脚, 可以说是“铁脚”, 踏踏实实地生长在泥土之中。
父亲的每一年, 都在勤劳中度过。“于是,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 四个月去山里砍柴, 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哪一天闲得了?
二、非常节俭的父亲
父亲十分勤劳, 也非常节俭。这是中国广大农民的本色, 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 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 父亲感到太可惜”。一双草鞋, 现在还有多少人看重?尤其是那些几千块钱一双的名牌鞋子, 买来没穿几天就因不够时髦而丢弃的“大款”, 不知作何感想。当然, 经济发达了, 条件好了享受一下是可以的, 但浪费永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父亲要建新屋, 这是一个长久的打算。“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 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终于“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高”。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一块石头, 在今天有几许人看中了?除了像“父亲”这样节俭的农民。“勤俭持家, 家大业大”, 这是农民的信念、追求、希望。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舍不得穿一件新衣服, 舍不得穿一双新鞋, 这就是“父亲”样的农民啊。“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这应该是作为燃料, 物尽其用了。
三、需要尊重的父亲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而其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其实, 父亲也需要尊重。就算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农民, 中国的农民, 没有社会地位, 但不能没有人格。愚昧也好, 落后也行, 就是不能丢了自己的人格。中国人口十几亿, 多的就是农民。每个农民都能在人格上进行自我塑造, 在潜意识里提高自己的地位, 那么, 中国人的脊梁一定会挺得更直。
的确, “家乡地势低, 屋基做高些, 不太容易进水”。这是实用一说。“另外还有一说,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这个目标, 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终于, 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新台阶砌好, 九级, 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这时, 我们不妨揣摩一下“父亲”的心理:在不大自然之中, 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骄傲自豪吗?老实厚道的“父亲”, 不懂得炫耀, 但他的内心应该是有一丝满足的。别人尊重与否, 姑且不论, 但自己尊重自己总行吧。父亲一生的奋斗, 就是要赢得尊重。
四、心情沉重的父亲
父亲辛辛苦苦勤劳节俭了大半生, 积铢累寸,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实现了, 心头的喜悦自是难以言说。但是, 新屋落成了, 有了九级台阶了, 人却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年轻时, 背三百来斤的青石板, 能从山上一口气背回家。但在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时,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是呀, 自然法则, 岁月不饶人, 当年的壮小伙子, 而今成了力不从心的老人了。“有一天,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 在上台阶时, 父亲的腰又闪了。虽经母亲的土方医治, 但父亲毕竟老了, 再不敢让他担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 又觉得很烦躁”。连在自己骄傲的青石台阶上坐坐, 也“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人聊天了, “偶尔出去一趟, 回来时, 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的确, 父亲的心情是沉重的。有时, 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后, 就会陷入一种迷惘之中。而父亲呢?怎么了?那极短的头发, 像“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高低不齐, 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五、结语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3
刘文奇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再加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小游戏,只要教师看不到就会分神。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采用西安交大义务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加工与表达能力、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本课内容以“任务”为引导,以“活动主题”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技术的功能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photoshop软件、Flash软件应用的应用,具体知识点如下:
photoshop软件:了解photoshop软件的功能与主要特点;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启动与退出;掌握基本图像的处理和综合运用。
Flash软件:学会利用Flash软件制作简单的电脑动画。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2、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取得打好基础。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五、课时安排
内容
第一单元
图像的加工与表达
课时 调整参数图像新
2课时 虚化背景显主体
2课时 巧用滤镜造风雪
2课时 修复图像更美观
2课时 画龙点睛添文字
2课时 合成图像做海报
第二单元
动画的加工和表达
动画怎样来形成 动作渐变显生机
形状渐变题文字
背景音乐添意境
动画发布学问多
期末复习与检测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目录 篇4
科学之光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2 梁思成的故事
比较·探究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拓展阅读
我们这双手 科学家的数字武器
单元写作
单元能力测试
第二单元
当代视线 细菌的启示 2 保修
比较·探究
东施效颦话语词
拓展阅读
剃头匠
单元写作
单元能力测试
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书中书简(节选)2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比较·探究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牛虻就义
拓展阅读
囚歌 就义诗 我的“自白”书
单元写作
单元能力测试 期中检测题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与朱元思书 2 三峡
比较·探究
黄山记 三峡
拓展阅读
诗词九首
单元写作
单元能力测试
第五单元
花之君子 爱莲说 2 芙蕖
比较·探究
诗词三首 荔枝图序
拓展阅读
清塘荷韵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 竹
单元写作
单元能力测试
第六单元
历史智慧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曹刿论战
比较·探究
唐且不辱使命
拓展阅读
晏子使楚 讽谏小议
单元写作
单元能力测试 期末检测题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2、《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思念父亲 点出背影(2-6)回忆往事 描绘背影(7)思念父亲 再现背影
四、课文欣赏
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背影。我的父亲。父爱。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
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㈡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通过穿戴、动作等细节描写,把父亲最本质、最真诚的内心情感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读出深沉的父爱,是爱,让“背影”定格在作者心中,也永恒在读者心里,成为一幅质朴深沉的父爱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二、思考讨论1:父疼子
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⑷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思考讨论2: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四次流泪,两次自责:
A.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伤心之泪
B.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C.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D.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E.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三、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学生明确: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教师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四、拓展迁移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
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五、感受深情(放背景动画《懂你》)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五、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6
1.懂得说明事物时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
2.知道什么叫“特征”,懂得说明事物的特征不仅要对事物表象进行说明,还必须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3.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说明文。
1课时
师: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一发现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完全不一样。写作文也是一样,想要写好说明文,就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猜一猜
1.出示投影1。
“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生猜一阵后)师小结:上述文字因为没能说清这种动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板书:事物的特征)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2。
“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师:你能看出来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
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更能清楚地看出是写兔?
小结:兔。写出了兔的毛、眼睛、耳朵处的独有标志。3.出示投影3。
(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有哪些标志?”
“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小结:写出了兔的形态特点,当然事物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形态,特征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4.出示投影4。
“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球,见到阳光就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师归纳小结:写特征不仅要写出它的独有标志,而且还必须写得细致具体。(板书:细致具体)1 解释特征: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或者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二)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
1.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1)观察。在观察中通过比较找出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相互区别的地方。(2)实践。通过亲自做去了解事物的特征。(3)查阅有关资料。
总之要把事物的特征写好,一要观察,二要分析,才能说得准确、扼要。2.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请说明“水与豆浆”各自的特征:
(1)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水是无嗅、无味的。
(2)豆浆是一种乳白色液体,是由大豆经过研磨后与水混合而成的饮品。(三)说明特征
1.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要仔细观察、研究、分析。但不一定逐个介绍,要根据客观需要和写作目的来取舍。
2.确定事物特征的方法:
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机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124页的“写作实践”第一题,以“________的自白”为题,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你观察的特点。不少于500字。
学生思考,拟出大意,先写出一个片段。教师总结。
1.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
请围绕你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你印象深刻的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7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
新闻阅读
1、消息二则/毛泽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飞天”凌空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浩然
樊云芳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 蒲海洋任务二
新闻采访 任务三
新闻写作 口语交际 讲述 阅读
5、藤野先生/鲁迅
6、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7*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8*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写作
学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阅读
9、三峡/郦道元
10、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1* 与朱元思书/吴均
12、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黄鹤楼/崔颢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龟虽寿/曹操
赠从弟(其二)/刘桢
梁甫行/曹植
第四单元
阅读
13、背影/朱自清
14、白杨礼赞/茅盾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
16* 昆明的雨/汪曾祺
写作
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阅读
17、中国石拱桥/茅以昇
18、苏州园林/叶圣陶
19* 蝉/法布尔
20* 梦回繁华/毛宁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口语交际
复述与转述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阅读
21、《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愚公移山/《列子》
23*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写作
表达要得体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8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以及具体说明。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2.学习本文的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重点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把握文中说明事物时清晰准确的语言。难点
体会本文选择组织材料的特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图示法、延伸拓展法。
有关故宫博物院的鸟瞰图,关于“前朝”、“内廷”的图片资料。
2课时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1.《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1979年1l期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2.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现称为故宫,意为 过去的皇宫。它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有什么特点?(2)本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提示:
(1)故宫的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及其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等等;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本文主要按空间顺序介绍。
2.说明建筑物,使用空间顺序是最合理的。因为,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方位。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两位同学用简短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作者参观故宫的路线。(提示:根据文章的行文顺序和所述内容进行概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做如下归纳:
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细观太和殿,略观中和殿→出保和殿一走向内廷,略看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出后三宫→进御花园,观赏景色→走出顺贞门、神武门→最后登景山鸟瞰故宫全景。
1.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本文的顺序,既是作者的参观路线,又是故宫的建筑顺序。本文按照空间关系,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由前到后,又由内到外来安排说明顺序。文章先简介故宫的总体布局,赞美建筑艺术,然后分述,最后对具体分述作综合概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与说明的目的。故宫的建筑顺序和作者的参观路线也是如此,因而,本文的说明顺序也应以此为序来安排。
2.阅读课文,画出游览示意图。先在文中找出作者参观的立足点,再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要求学生按照作者的参观线路去游览故宫,弄清几个城门、大殿和后宫的方位、特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和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具体画出一张本文作者参观故宫的线路图。教师巡回辅导,这样,让学生对故宫有个总的了解,为下面的分段学习做准备。
3.细读第1、2自然段,弄清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重点把握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4.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作者游览故宫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是表示游踪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归纳:起点——天安门,“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体现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过五带桥向北,故宫的主要建筑就是前朝(三大殿、武英殿、文华殿)和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下一节课,我们就请同学做导游,大显身手,带大家去领略三大殿的庄严威武。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已了解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请同学们一起回答:文中具体写故宫的总体布局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1.学生研读第4~10自然段三大殿部分。
(1)为什么重点介绍太和殿?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以什么为立足点?
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所以要重点介绍;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的,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仰望殿顶;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
(2)作者为什么要围绕“雕龙宝座”描写姿态各异的龙?有什么作用?
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而对故宫的说明也应突出龙。封建时代,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尊严。
(3)三大殿为什么会建筑在中轴线上?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皇帝的宝座就是这条线上的中心点,借以象征皇权。一切都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这样可以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4)文中太和殿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雄伟的大殿,精心的仪仗安排,神秘的色彩→显示皇帝的威严。
(5)读第9~10自然段,回答: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什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作者在介绍三大殿时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9自然段写中和殿的外形和用途。第10自然段写保和殿的用途。这两段都是略写。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作者略写后两殿而详写太和殿,就是因为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位置重要。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太和殿又是故宫建筑群中的代表。突出太和殿诸方面的特色也就体现了整个故宫的特色,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研读“内廷”部分。
(1)内廷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后三宫在气氛和图饰上与三大殿相比有什么变化? 主要介绍后三宫和御花园;介绍了建筑物的功用、布局、特点、历史,图案的变化少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图饰中又加入了凤饰。
(2)假如你由神武门出发要到天安门与另一队同学汇合,要穿过哪些门、哪些大殿?(对照示意图,进一步熟悉路程,了解故宫的布局)(3)小结学习本文后在写作说明文方面得到的启示。
①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以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③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重点介绍三大殿的中心——太和殿。
故宫,这个被人们称为“不到故宫,不算去过北京”的地方,不仅是皇帝们的宫殿,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才智,使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方位:城中之城——故宫第一部分博物院(第1~2规模宏大,自然段)概貌形体壮丽总写
故宫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概貌
总说三大殿(中心)→建筑精美故宫外观:高奇博物太和殿→形体壮丽内饰:姿态(详)→布局统一第二部分位置:中轴院(第3~15分写自然段)→规模宏大中和殿(略):形状、作用保和殿(略):历史作用
后三宫:彩画图案略写写御花园:如苏州园林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景山风景优美:→描写外部环境空间顺序先总后
分详略有致1.顺序合理。
具体说明故宫的布局和构成F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即纵贯故宫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故宫的建筑物。这既符合故宫的建筑顺序,又与作者的参观路线一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后三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作者在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说明的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这样写来井然有序。
2.重点突出。
全文以写宫殿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历史变革为辅;其中详写了宫殿等,略写了宫中的文物和其他宫殿,这样既使读者对故宫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又能对它重要的部分和主要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3.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文章在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时,适当地借助于描写。对金銮殿的外貌和内部布置都做了生动的描绘。全文以参观故宫博物院为线索,记下了所见所闻,“从天安门往里走……”“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等。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描写和说明中。如在写故宫的建筑结构时,流露出赞叹的感情:“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故宫博物院 游踪
建筑的精美人民的智慧
赞颂
政治的中心专权和奢侈
揭露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9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2.领悟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3.理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及海浪和雨的形象。难点: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现实世界中,人会唱歌,鸟也会唱歌,那么其它的动植物或一些物象会唱歌吗?而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却唱出了一曲《浪之歌》《雨之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一下作者为它们唱出了怎样一首歌吧!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3.检查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三、听读《浪之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1.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思考:(1)“浪”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满了对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浪之歌》中海浪具有什么样的情怀?诗人与海浪有什么关系?
(3)美读技巧:
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挫。
四、自主学习《雨之歌》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三读: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3.思考:(1)《雨之歌》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描绘雨?(2)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第1-4自然段﹚ :写雨是一个奉献者的形象,滋润万物,传递信息。第二部分: ﹙第5-6自然段﹚ :写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暗示尘世人生也是一个循环。第三部分: ﹙第1-4自然段﹚ :写雨来到了人的世界,而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的世界运动过程的各种形式。
五、研讨探究,深入理解
1.你知道在本文中,浪和雨各代表着什么形象吗?谈谈你对它的理解。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雨:奉献者的使者形象。
2.你能够说一说两首诗的异同吗?
(1)两首诗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2)诗人借“浪”和“雨”的物象,抒发的是(博大的“爱”)的情怀。(3)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3.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 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如: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缠绵任性,痴情„„的浪。如:让山河欢乐,让花草欢笑,滋润万物,传递爱情,充满爱心,启迪心扉„„的雨。4.作者借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借雨之歌,表达诗人愿为万物付出爱心和愿为万物传递爱的信息的意愿。5.这两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抒情特点的诗.它首先必须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不仅仅在于消极方面,它更在于积极方面.它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它不同于诗意的散文,它更在于篇幅的短小和诗质的致密,或者不如说,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而散文诗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
6.语言特点: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灵性,想象新奇。(3)成语、文言词的使用,有文采。(4)押韵,朗朗上口。
六、拓展延伸
1.《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
2.以《„„之歌》为题目,仿照《浪之歌》《雨之歌》的形式,歌颂一种事物或自然现象。
七、达标检测 1.学生独立完成。
2.以小组为单位,互批互改。3.教师搜集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八、作业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10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xiè()了,正是娲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蔌蔌地.流下眼泪。
(1)给加点的字注音。差()使
奔丧()..答案:chāi sānɡ(2)根据拼音写汉字。交xiè()答案:卸 藉
(3)语段中有两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答案:娲 祸 蔌蔌 簌簌 2.选词填空。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悲惨 暗淡 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2)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
(妥帖 妥善 妥当);颇踌躇了一会。(3)我赶紧
(擦 拭 抹)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答案:(1)惨淡(2)妥帖(3)拭 3.文学常识填空。
《背影》的作者是
,字
,江苏扬州人,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答案:朱自清 佩弦 散文 踪迹 4.课内阅读。
阅读文章第6段,完成后面问题。
(1)这段文字真切感人,原因在于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
,并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答案: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征(或父亲的背影)
③那年,父亲近60岁了,又患了肝病,他骨瘦如柴,虚弱无力。那时,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了,只有刚结婚的小哥同我和父母一起过,小哥的媳妇看到父母年老又有病,不能做活,我又读书,觉得同我们一起过是吃亏的,故此,对供我上学是颇不情愿的。父亲为了证明我们三人不全是吃闲饭的,就硬撑着下地。
④那年秋天收土豆,嫂子说忙不过来,执意要我回家收秋,我不敢违拗,只好请假回去,我怕落的功课太多,做活的间隙,看几眼书,哥嫂不愿意了,怨我的心事不在做活上,有气的哥哥抡起鞭子使劲地打那头拉犁的年迈老牛,眼看鞭子就要落到我的身上。父亲脸色青黄,大口喘着气,他从哥哥的手中拿过鞭子,扶着犁杖向着地的那头走去,犁杖太重了,病得一阵风就能刮倒的父亲,被犁杖带着踉踉跄跄地往前跑。瘦削的父亲架不起衣服,宽大的黑褂子在风中一飘一飘的,父亲像一个影子人,飘荡在苍茫空旷的天地间,跑了两条垄,就一头栽倒在地上了,此后许久起不了床。
⑤又是一个初冬的下午,父亲来了,他赶着牛车,拉一车柴火。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一捆捆从山上扛回来的,他没力气,每次只能背两小捆。老师看父亲吃力的样子,招呼一些男同学,帮助我把车卸了,父亲蹲在墙角,灰黄的脸上挂着感激的笑。
⑥卸完车,父亲让我跟他到镇上去一趟。他送柴火,也把那些草穗拉来了。
⑦到镇上的货站,卖了草穗。我看父亲脸色已冻得发白了,我说去吃碗馄饨,暖暖身子吧。父亲说不用,一会儿就到家了,他把卖草穗的18元钱全给了我,又从青棉袄里襟的小兜子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21元钱,他叮嘱我一定要拿好,并告诉我这钱是悄悄地给我攒下的,不要跟别人说。
⑧我的心苍凉而沉重,有说不出的酸楚,我把父亲送出小镇,过了白水桥,就是通往家乡的山路了。⑨父亲站住了,他说:“你照管好自己,以后遇事要往前想,就总有奔头!”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看我。说罢,他转过身,手牵着牛的缰绳往前走,父亲与黑牛并肩走在空旷的山路上。寒冬的风呼呼地刮动着,父亲只穿一件黑棉袄,外边没有皮袄大衣之类遮寒,他弓着身子,一只手牵着牛,一只手遮在额前挡风,吃力地往前走。我望着他一步步走远,后来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视线里那凄寒的背影,渐渐变成一个黑点儿,一会儿融进苍茫的暮色里了。
⑩不想,这背影竟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父亲回去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⑪今天,父亲勾起了我点点滴滴的忆念。可父亲留给我的记忆仍旧是模糊的:他的笑容是模糊的,他的喜怒是模糊的,就连他的面庞似乎都是模糊的;而留在记忆中最深切的仍是那身着黑衣的、踉跄而凄寒的背影!
(选文有删减)1.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答:
6.学习了《背影》一文后,同学们深受感动,班委会决定召开“父爱如山”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渲染班会气氛,请你推荐一首描写父爱的歌曲作为主题音乐。
答:(2)有一位同学写了一首小诗赞美父爱,请你补充出横线上的内容。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 父爱如雨,为你洗濯心灵; 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努力时,; 成功时。
(3)父亲在我们的成长中倾注了浓浓的爱,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要懂得感恩与回报。日常生活中你会做哪些事来报答父亲?
答:
答案(示例):(1)刘和刚演唱的《父亲》。(2)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 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3)①每天为父亲做一件小事。如给父亲端杯水、捶捶背、揉揉肩。②找时间与父亲聊天,了解父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父亲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三、写作练笔
7.【写法借鉴】作者所写的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深深铭刻在无数读者心中。这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使用。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读懂课文内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什么是类比,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结合书下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总结文言现象及学习规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并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总结文言现象及文言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教学过程: 导学: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机智善辩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谁能讲一个机智善辩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我国古人机智善辩的故事--《晏子使楚》。探究:
二、诵读课文
1、自由默读或轻声读一遍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教师用课件列出重点生字:晏(yàn)缚(fù)酣(hān)曷(hé)枳(zhì)熙(xī)
2、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也
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精导:
三、合作翻译
让学生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几个不同于现代汉语特点的文言句式整理出来。通假字: 曷--何 熙--嬉
古今异义词: 方(古:将要 今:方的形状)对(古:对上说的话或回答 今:正确)坐(古:犯罪 今:坐下)
避席(古:离开座位 今:避:躲开;席:席子)徒(古:只 今:徒弟)
其实(古:它们的果实 今:实际上)
得无(古:莫非 今:得:得到;无:没有。)病(古:辱 今:疾病)固(古:本来 今:坚固)
特殊文言句式:
判断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肯定判决)
圣人非所与熙也。(否定判断)
翻译时语序需调整的:何以也——以何也 何坐——坐何
何为者也——为何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缚一人诣王 提升:
四、感悟形象,体会语言
1、在朗读楚王手下的对话时,应让学生体会到楚王手下为讨得楚王欢心,积极出主意以辱晏子,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的心态,应读出一种谄媚的语气;对楚王,应读出一种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的语气;对晏子,应读出一种沉着冷静,不卑不亢的语气。根据学生读的语气,教师总结出人物形象的特点。板书:
晏子: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楚王:盛气凌人、傲慢无礼
2、师引导。为了使人物 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可在人物对话时适当加一些描写,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可以先揣摩一下此时人物的心理,然后再想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气,可以 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一定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教师提示:如“王视晏子曰”,添加一些细节,先揣摩一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楚王肯定是幸灾乐祸的心理,可以这样添加:楚王听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右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瞟了晏子一眼,然后故作惊讶地说。)
(示 例:晏子——晏子早就对楚王进行察言观色,看到楚王偷偷地瞟了自己一眼,知道楚王不怀好意。当楚王把矛头指向整个齐国人善盗时,晏子的思想正在激烈地斗争着:这明明是对我们齐国的污蔑,可自己又无法证明这个人不是齐国人。这次出使,国君对我寄予厚望,自己又不能失礼,怎么办?晏子突然想到有关橘树和枳树的故事,心头豁然一亮,有了主意。于是晏子慢慢地站起身来,从容地离开座位,向众人扫视了一眼,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
楚王——楚王听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鼻子上沁出密密的汗珠,下意识地玩弄着手里的酒杯,干笑了几声说道„„)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改写成500字左右的一个小故事。
【新版八年级上语文目录】推荐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教学案例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08-10
(新版)人教版初高中语文目录10-12
2023外研新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M2 短语句子09-07
【新版】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用装饰色彩来表达》教案【名校精品】06-05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