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基本笔画教学设计

2024-09-06

毛笔基本笔画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毛笔基本笔画教学设计 篇1

三年级下册 毛笔书写教学

毛笔基本笔画一 长点 授课教师:长远妈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对字的笔画和结构发表简单见解,初具书法作品审美能力。

2、能力目标:体验从墨画游戏到点画练习的乐趣,发现点的书写方法。

3、情感目标: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从学习书法中懂得一些道理。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点的笔画是比较难写的一种,关键是边行边提,聚锋收笔的部分。

2、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过程:

一.上课,同学们上午好。咱们开始上书法课,还记得老师教的写字姿势吗?头正身直脚放平,左手右手八字形。很好,那我们一起再做一遍,看谁做得做好。(课件出示)

二.今天呢,我们来认识一位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课件出示)这个颜真卿公园在咱们平原的北边陵城区,有机会你可以看看。公园里有一面颜真卿的书法墙,吸引了很多书法爱好者,能近距离的欣赏到颜真卿的作品。这个《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成名之作,碑文端庄秀丽,很多学习毛笔书法的从此碑下手。《颜勤礼碑》呢,是颜真卿晚年的一个作品。是颜真卿为他的曾祖父做立的一个墓碑,颜勤礼呢就是他曾祖父的名字。三.新课

我从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碑文里找出来了六个字。这些字都有不同的点,方点、竖点、长点,那我们今天只学习长点。板书课题。

在学习书写长点之前,我先来看看你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带来了吗?很好,先来看看咱们的好朋友毛笔,你还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大家的记性特别好。那握笔歌呢,一起来。

拇指食指笔上捏,中指随后紧钩贴,无名指头向外抵,小指帮忙不要歇。图上这个小姑娘,你和她一样做得非常棒。四.教授长点

好,现在先把你的书写用具放好。做好了,注意你的坐姿。

点画是最小的一个笔画,人家说横画像一个平衡木,竖画像支撑的脚,撇捺像人的左右手。点画像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我们今天所要书写的长点,是这样的。(教师板演)1.点的基本写法

长点的嘴巴很长,啄木鸟的嘴巴一样,超长。一笔写好。点的运笔要领:

(1)顺锋起笔,边行边按

(2)再边行边提

(3)聚锋收笔。

板演空心长点。学生和老师一起,四指并拢,拇指向内,一起来123。

2、视频示范长点写法。教师示范(投影)。

3、学生练习。拿出发下去的空心长点,学生开始练写第一面。老师巡视。

4、教师再范写空心长点,让学生再练写空心长点的第二面。展示学生书法作品,教师指导。

5.看名家视频长点的书写。教师示范(投影)。学生自己动手在米字格上开始练习写长点。教师分组指导。要求坐姿,握笔姿势,毛笔的运笔教师都要做指导。

6、欣赏名家作品,能抓住长点的特点,找出字帖中的长点。五.作业: 练习书写长点。

毛笔基本笔画教学设计 篇2

一、运用“取象比类”, 引导小学生欣赏笔画的自然美

1.“取象比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取象比类”思维方式源于《周易》, 即运用自然形象, 依靠比喻、象征、类比等手法找出不同现象或事物间的相似性, 体现在书法艺术中, 就是给简单的笔画赋予了自然之神韵, 使之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突显出自然与生命的“形”“意”“韵”。我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奔雷坠石之奇, 鸿飞兽骇之姿。”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篇中写道:“夫书肈于自然, 自然既立, 阴阳生焉。”基本含义是汉字笔画摹写自然景物而产生形意感, 书法也因此成为艺术, 时如高峰坠石般险绝, 时如行云流水般舒畅, 时如雷霆万钧, 时如碧波荡漾, 所以, 书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这种美。

2. 引导小学生欣赏书法基本笔画的“取象”之美

(1) 引导学生发现基本笔画对自然与生命的描摹美

学习基本笔画时, 教师要引导、启发小学生根据所学笔画联想到熟悉的事物, 建构二者之形似与神同, 来欣赏笔画之美。

如楷书中“撇”与“捺”的线条非常柔韧, 教师写一个长撇后, 启发学生想像瓜子、杏仁之形;在写一个捺后, 引导学生联想长刀、兰叶、象牙之状;当两个笔画组合在一起时,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人健步疾走之姿、鸟翩翩飞舞之态。再如, “点”像桃核、像蝌蚪;“横”犹如千里阵云, 绵延而来, 倏然而上;“戈钩”像刚劲下垂的青松;“横撇弯钩”像人的耳朵;“横折钩”像怒吼的狮口;“竖钩”或“竖提”像早春秃枝上新发的幼芽等。这些形象的比喻有助于引导小学生通过联想, 感受汉字基本笔画对大自然的描摹之美。

(2) 利用课件动画, 引导小学生发现笔画对自然与生命的“取象”之美

汉字基本笔画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描摹, 但经过汉字的长期演化, 二者之间的神似不容易被小学生轻松认出, 所以书法教师要加强引导与启发, 根据小学生喜欢观看彩图, 并且百看不厌的年龄特点, 可以利用课件加以强化, 吸引小学生去发现基本笔画对自然的“取象”之美。

如, 教学“卧钩”时, 利用课件呈现给小学生这样一组画面:夜幕徐徐拉开, 映入眼帘的是空中几颗稀疏的小星, 随后一轮金黄的圆月伴着悠扬的乐声冉冉升起。这时运用动画效果将圆月平均分成三份, 并在下1/3处从左到右运用慢镜头做出“卧钩”这一笔画。这样, 小学生在欣赏圆月美的同时轻松领略到卧钩的写法, 并记住了卧钩的外形特征, 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如图1) 。

再如, 学写“竖弯钩”, 教师先呈现一幅美景图:蔚蓝的湖面上游动着两只雪白的天鹅。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欣赏天鹅外形美的基础上引入基本笔画“竖弯钩”, 组织学生找出二者的相似性, 再利用动画效果将“竖弯钩”平移, 使其与天鹅的外形轮廓相重叠, 让小学生领略到汉字笔画的自然美 (如图2) 。

总之, 要想引导小学生欣赏汉字基本笔画的艺术美, 要多下工夫, 认真分析, 深入体会, 抓住其中的技巧和规律, 才有助于开阔胸襟, 轻松自如地把这种美落实到笔端。

二、体验基本笔画的节奏变化, 感悟书写中的韵律美

汉字笔画描摹自然与生命时所体现出的是静态美, 而书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则是动态美, 即书写时呈现出的节奏变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在书写中体验与感受。

1. 书法在变化中呈现韵律美

书法的艺术美根本在于其笔画变化无穷, 给人以视觉享受。例如, 王羲之的《兰亭序》之所以流传千古,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笔画富于变化, 如其中的二十一个“之”无一雷同, 各字形异势异, 此作品已成为书史佳话, 变化之楷模。书法家在书写时通过变化展现生命的涌动, 构筑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他们通过提、按、转、折、顿、挫、撮、揉等运笔方法, 形成粗细、浓淡、快慢、强弱、轻重、刚柔、缓急、疾涩等变化形式, 通过笔墨变化展示出生命的节奏。当代书法家王学仲先生说书法是“弹在纸上的弦音”。当书写活动与笔画变化融为一体时, 心理上的愉悦、畅快感就会油然而生, 给人其乐无穷的美感享受。

2. 引导小学生在书写中体验韵律美

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书写中掌握提、按、运、顿、收等笔法, 并且从中体验运笔快慢与用力轻重的节奏变化, 从中领悟生命的艺术, 体验到艺术美, 就要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经典书法创作, 感受书法家笔下基本笔画的千变万化, 从中领略无穷的艺术魅力。

(1) 教小学生欣赏基本笔画的线条变化之美

书法是隐性知识, 这种知识经过长期积累, 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 传播起来很困难, 这是所有书法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如何把书写过程中腕力与笔力的变化教给学生, 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 就需要认真研究如何把书法基本要素“翻译”成通俗易懂、为学生所熟悉的语言。

老子在《道德经》的首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道可道, 非常道。”虽然道不可言说, 可老子又不得不坐而言道, 所以只好采取“强为之名”的办法, 以“似”“譬”“若”等字眼来代替。写字亦如此, 要想让学生理解基本笔画的变化, 虽不易用语言直接表述书写者的腕力、指力动作的舒展与收缩, 但仍可像老子论道一样, 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如用骨力、气力、笔力、神采等词语来描述, 这些属于人的行为和自然的状态, 虽然也不易被学生理解, 但还是比较直观的。

如褚河南曾经用“印印泥”比喻笔力。印印泥是古时盖章的方法, 印泥由泥做成, 故盖章时不宜用力过重, 否则泥就瘪, 粘到印上;也不能太轻, 轻则印出来的字就不清晰。用印印泥来比喻笔力, 形象地表达了书写时腕力与指力的限度, 化无形于有形, 形象贴近, 易于理解。所以教师应尽可能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来比喻书法笔画的变化, 使小学生更形象地体验笔画的变化之美。

(2) 让小学生在书写中体验线条变化的美

当小学生意识到书法线条的变化后, 就应该让他们在书写中体验这种美感, 把握轻与重、快与慢、提与顿的关系, 灵活运用, 让每一笔画都富有美感。笔调的轻重, 当以提、按、顿、挫等形式表达出来时, 就产生了强烈的节奏。应让小学生学会笔法, 体验节奏, 产生心理的愉悦感。

其一, 体验笔调轻重带来的美感。首先, 让学生能够看到笔调的轻重, 便于模仿。例如, 让小学生体验起笔、运笔、收笔三个步骤笔调轻重变化。教师在事先画好的田字格中用粉笔示范运笔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笔调的轻重, 感悟用力的大小。如写横,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示范, 起笔时用力下顿, 划痕就重;接着向右运行, 渐行渐压, 笔痕越来越重;收笔时用力右下顿笔, 笔画更加加重。通过观察笔画的变化, 让小学生体验笔调轻重变化带来的美感。

其次, 让学生随老师同步训练, 体验节奏变化。观察的同时, 学生也要参与, 把手拿出, 随老师一起做动作, 老师笔调粗, 学生就要重用力, 老师笔调轻, 学生就需轻用力。这样, 学生就随老师一起或重或轻地享受着书写的愉悦。如捺的写法:轻起笔, 然后逐渐加力向右下运笔, 势如刀切肉, 到捺脚处再加力顿笔, 最后逐渐提笔写出捺脚, 状如金刀。学生边写边体验, 纯熟之后就会领悟到美感。

其二, 体验书写快慢带来的美感。书写快慢带来笔画粗细的变化。比如:笔尖上提时, 速度加快, 点画就细;笔尖下按时, 速度减慢, 点画就粗。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生体验到这种变化。

首先, 教小学生学会联想, 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笔画书写快慢建立联系, 加强直观感受。如让学生联想, 起笔时犹如重物从天而降, 或似惊蛇入草;行笔时则调整节奏, 由快变慢, 力求笔画稳健, 像雄鹰在空中滑翔;收笔时由慢变快, 在疾劲的动作中收笔, 犹如冲刺, 给整个运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就这样, 让小学生从书写中感受到生活中美的真谛。

其次, 与学生一起体验, 运笔速度的快慢缓急像生命律动。生命活动有张有弛, 写字活动亦如此, 急速处, 必然全神贯注, 敛神静气;悠缓处, 心旷神怡, 无比放松。在教小学生写字过程中, 有意让书写过程充满快慢缓急的变化, 教师示范, 学生书写, 一起欣赏、感受书写节律的变化, 从中体验美感。

三、引导小学生欣赏汉字基本笔画之间的和谐美

1. 汉字基本笔画之间存在着和谐美

中国的汉字基本上呈矩形, 笔画与笔画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每一笔画就像建筑材料, 各种材料之间的和谐搭配构成独特的风格, 形成汉字的结构美。故学书写字, 笔画之间应做到比例对称, 和谐统一, 这是构成朴素端正之美的最基本形式。

2. 引导小学生发现汉字基本笔画的和谐美

汉字的美在于基本笔画之间的协调搭配,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 学会欣赏, 就要引导他们找出基本笔画之间的对应关系, 列举如下。

(1) 体验呼应之美

所谓呼应之美, 在于汉字基本笔画之间的协调照应, 即基本笔画之间的联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此笔画的变化必引起彼笔画的变化, 二者之间存在着和谐搭配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这种关系, 美感自然产生。

(2) 体验避让之美

避让之美在于笔画之间对空间的合理分配上, 既不能拥挤, 也不能分散, 要形成一种错落有致、整洁有序的空间, 让人产生舒适、优雅之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美。

如“必”字教学。引导学生先写“心”,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来一客人‘丿’, 怎样安排就座?”自然导入到“必”字教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安放“丿”, 经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后, 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心”字中间的两点很懂礼貌, 见来了客人“丿”, 赶紧让个位子, 于是“必”字便形成了, 这时, 基本笔画之间的和谐美自然产生。另如“朝”“城”等。

(3) 体验托举之美

所谓托举之美, 是指要符合自然规律, 上面娇小体轻, 下面宽大厚重, 这样才稳定。写字亦如此, 上部笔画要写得窄小, 下部笔画要写得宽大, 显出上轻下重, 下面能稳稳地托住上面, 符合空间与物理规律, 美感也就由此产生。

如“旦”字教学,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暗灰的地平线上, 一轮红日正从线下渐渐升起, 霎时, 挣脱束缚, 离开地表, 这一瞬间“旦”字产生。教师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领悟这一意境:“日”好比太阳, “一”就好比地平线, 写时要把地平线写长、加粗, 体现一种托举之美。再如“土”“止”“上”“生”等。

小学毛笔楷书基本笔画教学的尝试 篇3

一、 联系物象,体察笔画形态

读帖是临帖的基础和先导,这要求学习书法者对字帖的观察要精,即使看似简单的基本笔画也须如此。对于读帖指导,先入为主的局部提示,往往使学生陷入局部夸张的误区。因此,笔画教学时,教师首先应重视指导学生读笔画的总体形态,帮助他们形成笔画的总体印象,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把握。须知,整体造型的形象生动是目标,局部的刻画是为造就整体的形态服务的。

课堂上,我主要运用了联系物象体察和吟诵歌诀记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斜捺时,我出示了两幅图画,一把弯弯的大刀(图1)和一个斜捺(图2)。两相比较,学生一下子就发现这两个图形总体形态的相似度极高,斜捺便与学生熟知的大刀形象建立起了初步联系,斜捺形态的总体印象逐渐形成。深入观察后,学生又会发现就连细节部分,这两个图形也很像一对孪生兄弟,如:捺的起笔部分像刀把,行笔部分像刀身,收笔部分像刀尖,这三个部分让大刀和斜捺都出现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其次它们都是由细向粗逐渐过渡,最后出尖;第三,它们的边缘比较流畅,显得清劲爽利。在此基础上,出示描述斜捺形态的口诀:

一波三折,中部略弯;

由细到粗,头圆尾尖。

这样,物象赋予笔画更为可感的形象,儿歌既能帮助学生抓住要点,又易于学生接受,体察吟诵之间,学生就能从大处着眼,全面准确、清晰生动地把握笔画形态。如此教学,不但易学易记,而且有趣。

二、 立足形态,体悟运笔方法

运笔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指写出所要求的笔画形态的方法,因此,造型是目标,笔法是手段;形态为笔法提供依据,笔法为造就形态服务,并在造就的形态中得到检验。离开形态空谈笔法正如纸上谈兵,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唯有分清本末,从形态要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得的笔法要领才能更加有效地被学生所领悟和接受。

仍以斜捺教学为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因为斜捺的起笔部分是圆圆的,所以要逆锋起笔;因为斜捺整体上是由细变粗的,所以行笔时要边行边按,由轻到重;因为捺脚处是最粗的,所以要顿一下笔;因为要在斜捺的末尾形成一个尖,所以出锋时要边写边提;因为斜捺画一波三折之势,所以行笔时应随势调整笔锋;因为笔画呈现出清劲爽利的意态,所以运笔就要做到节奏明快,承接流畅……(图2)讨论结束,教师总结书写要领如下:

笔锋逆入又轻翻,渐行渐按略带弯。

捺脚一顿即轻提,向右平抽尾出尖。

这样,学生获得的笔法才是有根的,才是真正被悟出来的,也才是有生命力的,它会自我生长为学生的一种领悟能力,这远远超出了写好某个笔画的价值。

三、 组合笔画,体验结体奥妙

结体,指的是点画布置及结构安排,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把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组合成造型美观的汉字。对于整个写字教学过程来说,结体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楷书结体的规律、方法不但繁多,而且理解运用更为不易。如果让学生在初涉书法阶段就意识到这一点,掌握一些基本的结体规则,培养他们的结体意识,对今后的书法教学必将大有裨益;反之,学生则易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逐渐形成把基本笔画写好,就能把字练好的错误意识,进而,走上一段书法训练的弯路,甚至还可能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只重点画,无视整体。因此,在这一阶段及早渗透结体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运用简单组合笔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领会。

例如,在教学完横画与竖画后,我就让学生临习“十”“三”等字;教学完撇与捺后,就让学生临习“ 人”“未”等字。读帖时引导他们观察,如何组合笔画,才能写好这些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得出:一般情况下,横画与竖画组合时要横细竖粗;多横组合时要间距均匀又各有变化;撇捺组合时要撇轻捺重、撇短捺长;撇捺与横组合时,横画宜收敛,撇捺要舒展……这些虽是简单的笔画组合,却可以培养学生的结体意识,为今后的单字书写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反复评改,提升书写能力

基本笔画的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仅靠短期的专项训练难以奏效。但非要等到把基本笔画写好后再练结构不但事倍功半,而且枯燥的训练还会使学生彻底丧失练字的兴趣。因而教师在笔画教学中并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相反会很快进入偏旁、结体、乃至谋篇布局的教学阶段。但此时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基本笔画的书写并未过关,作为教师仍应将笔画书写的修正完善和巩固内化贯穿教学全过程,否则不过关的笔画材料绝对无法建起端正美观的汉字大厦,成篇书法作品的临写和创作更将无从谈起。教学中,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1. 在反复纠错中提升。纠错首先要查找错误,确定目标后方可予以纠正,而评价无疑是最佳的查找方法。评价的方法有自评、师评、互评和集体评四种,其中指向笔画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笔画形态和笔画关系。笔画形态的评价指向笔画本身;笔画关系的评价指向汉字结体。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运笔方法不易被学生一下子全部领悟和掌握,所以错误的书写往往会经常出现,教师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将笔画的纠错工作进行到底。

2. 在大量训练中内化。教学中,我们在重视纠错的同时,还要努力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大量单字、结构、章法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笔画训练的成果,最终真正掌握书写技法,形成书写能力。

欧体基本笔画《横》教学设计 篇4

1、认识“横折”的形态特点和书写方法,包括起笔、行笔。

2、掌握“横折”的书写要领,掌握折笔处的动作技巧。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先读帖,再临帖,后评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横折”,掌握“横”与“竖”连接处的书写。

教学难点:掌握“横折”书写要领,写好本课笔画和例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横”、“竖”两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谁能说说这两种基本笔画的运笔过程。

2、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书法的世界,来继续探究和学习“横折”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了解“横折”的基本形态,学写“横折”。

1、请同学们看字,这两个基本笔画的名字是什么?(横画、竖画)它们的写法谁还记得?

2、用毛笔在黑板上用水书写,学生跟着用手指书空,边写边说运笔过程。

3、今天我们来学习“横折”的写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横折”有什么特点?

4、(出示比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画形态特点:(分小组讨论)

5、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折”的行笔特点。

6、教师分析讲解:

(1)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2)详细讲解: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小学一年级写字:

7、师领生写,边写边说要点。评议。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折”,师行间巡视辅导。(播放古典音乐)

1、设置情景:

[横折门诊]——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让学生做医生给书写的“横折”挑一挑毛病。

2、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互相评议)

(三)学习书写带“横折”的字。

1、课件出示范字。(课件出示)

日田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动画演示)

6、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7、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相互评议。

三、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基本笔画之横竖撇捺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竖撇捺”。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

激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写出这样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啊? 练习出一手好字,使人终身受益。从今天开始老师就来教大家学习怎样写好基本笔画。

导入过渡: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是写好钢笔字基础中的基础,就好比房屋是由砖头、瓦、木头等建成,要建成房屋就离不开一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木头。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

板书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横竖撇捺”书写要领。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横: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活泼。写横画不论长短,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势。但也不能太斜,以5°~7°为宜,一般短横要斜,长横基本平正。(出示教学视频)

竖:竖画在汉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它要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弯腰曲背。(出示教学视频)

撇: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结构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势的作用。撇的形态舒展,笔意流畅,潇洒时如同兰叶,竖实处恰似大象的长牙,撇画用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速度由慢而快,线条由粗而细,颜色由深到浅。撇时要行笔轻捷均呈撇尖形,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处的位置而定,力求准确,使字搭配稳当。(出示教学视频)

捺:捺,亦同人的手足。古人说,捺的“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捺有斜捺,平捺之分,斜捺往往顺着斜撇而来,角度为45°;平捺因在字的下面,大都取逆势,角度较平,古时讲一波三折,有波势,有折态,有节奏。写捺最忌一笔拓下,又忌曲折过度;一笔拓下,无波味,不成具体形态;曲折过度,棱角太突出,非常不自然。(出示教学视频)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横竖撇捺”的字。(下发作业纸)

(四)总结评价

行书 基本笔画 篇6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 反捺点: 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曲头点: 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长点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

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

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回锋。隼尾点: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左右点: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行书第一章第二单元:横

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带锋横: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变化在发笔处。

下凹横: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条呈下凹状。轻重横:尖锋入纸后,笔右行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

行书第一章第三单元:竖

曲头竖: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竖画之悬针,笔锋逆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弧竖:最后一竖,势向右凹,形成弧曲使整个字更显风神。

并列横:数横并列有轻重,长短,仰覆之变化。

重轻横: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时,由重转轻,收笔处略重回锋。

短竖: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力量稍重,使右旁点画虽少仍是稳固。

反笔竖:此长竖起笔处作由右向左的反方向,以示与其他畅字用笔之不同。

开叉竖:羲之写兰亭用的是鼠须硬毫,故偶有开叉,此笔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应顺其自然。

相向竖:左右两竖作相互对峙,相互包围之势,使能相互呼应,名曰相向。

并列竖:数竖并列,在起笔方向,长短,粗细等方面都有变化,使参差不齐,变化复杂。带钩竖:行书用笔动荡感极强,此竖画至出钩处向右上钩出,既不作悬针,亦不作垂露。

露锋竖:作字左竖露锋入纸,作弯势下竖,收笔回锋。相背竖:左右两竖都有内凹之势,作背靠背状,名曰相背。行书第一章第四单元:撇、挑

平撇:第一笔属平撇,笔锋逆入后向左平的撇出,线条饱满而出锋锐利。

斜撇:用笔取逆后,笔锋向左斜出,势微曲,壮健有力,力送锋尖,沉稳不飘。

长曲撇:此撇长而微弯,其势先直后向左撇出,极为醒目。短撇:此短撇短而有力,如鸟啄木。

尖锋撇:此撇尖锋入纸后,迅即铺毫,然略弯撇出,头尾都尖,中间厚重。兰叶撇:此长撇,入锋略重后即向左下行笔,其间由重转轻,由轻转重后很快撇出,飘逸如兰叶。

回锋撇:在撇至出锋处,忽作收笔,使头呈圆形,力聚于中,十分厚重,含蓄。

曲头撇:左撇头呈弯曲,其形折,出锋处上钩。

曲折撇:此撇长而中间有曲折,可见行笔之波动出锋处又戛然而止,回笔收锋,很含蓄。

弧撇:此撇起笔逆入后,竖直而下即向左推出,出锋尖利,中间有很大弧曲,此撇线条浑厚。

带钩撇:此撇由重至轻,至出锋处突然折锋钩出,出钩处稍作发力。

反撇:此撇呈反势,接出钩的牵丝,笔由下向上反手作平撇,转折处的轻重不易掌撑,难度很大。

开叉撇:此撇出锋处笔锋开叉,行笔重而出撇快,笔又硬,故偶然开叉,不必故意为之。

并列撇:三撇并列,方向和轻重都不雷同,不使刻板。

回锋挑:和字左挑,实是两笔,先行笔向左下折锋,由原路向右上挑出,是先回锋再上挑,使蓄力更足,力感更强。

短挑:挑法用力在起笔处,得力在出锋处故应快速有力,短而不松。垂头挑:女字上挑起笔时,笔由下向上,有一牵丝露出,故其头下垂。长挑:或字下挑长而有曲,出锋处与撇相呼应。

行书第一章第五单元:钩、折

竖钩:先作竖画,至出钩处,锋略上提,使得力得势后向左钩出。

心钩:尖锋入纸后,向右下方作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钩时作顿挫,得势后向左上顺势钩出,此钩宜稍长。

戈钩:笔锋逆入后,引笔作斜势下行,中间微弯但不能太弯,至出锋处蹲锋得势上钩。竖弯钩:竖弯后向右横画,渐行渐重,在出锋处,先蹲处得势,迅速向上略外倾地钩出,钩很厚重。

背抛钩:即风字右边的横折右斜钩,此笔宜笔势带侧,用腕力打弯,顺势斜出,使钩饱满有力。蟹爪钩:逆锋入纸后先写竖画,至出钩时将笔向左平推,然后再向上钩出,形似蟹爪,此笔是王书的特色。

圆曲钩:最后一笔,接横画后,顺势竖下,由轻至重,其势弯圆,再顺势出钩,极为自然。横折竖钩:月字右半,先写横画,折后写竖画,其势微弯,顿后上钩。横钩:长横至折角处,提笔后重按,调正笔锋后向左钩出。

下垂钩:此钩的特点是出钩时,笔顺势下垂出锋,与圆曲钩略同。

回锋藏钩:最后一笔原是竖弯钩然此处并不钩出,而似写一横出锋处回笔将锋藏入画中。平钩:最后一笔也是竖钩,然此钩是向左平推而出,有托住上部之意。横折:横画行笔至转弯处,作提按圆折直下,转折不露圭角。

竖折:先作竖画,至转折处作顿挫提按,折锋向右,如写横画,收笔回锋。左斜折:最后二笔,逆锋入纸后,向左微斜而下,转折后向右作点画。右斜折:横画行笔至转折后,向内微斜而行,然后出钩,其折圆浑。行书第一章第六单元:捺

平捺:逆锋入纸后,即向右行笔,一波三折,顿后将锋平出,此捺势甚平。斜捺:尖锋入纸后,即铺毫重按,向右下行笔,顿后出锋,此捺势斜甚有力感。

回锋捺:此捺与平捺相似,然行笔轻重有变,出锋处并不捺出,而是回笔将锋收入画内。带钩捺:最后一笔是长捺,出锋时笔略向下带出,有一小钩。

长点捺:最后一笔以长点代捺,笔由轻而重,再回锋收笔,头是圆形。隼尾捺: 最后一笔如捺如点,笔在中间作一顿挫,突然笔出锋,露出锋尖,如鹰隼之尾。

反捺:此捺作反势,逆锋入纸后,笔向上凸起铺毫,然后向右下行笔,出锋处笔又内拗而出,其形与一般捺相反,也需有高度的行笔技巧。

短捺:最后一笔逆入后速行向右下迅笔,稍作提按即回锋收笔,行笔短促有力,但捺的动作已全部完成。

重捺:最后一捺为与上两笔相衬,故行笔特重,中间提按也不明显,出锋时突然将笔提出,略露锋尖。

波折捺:此捺行笔时起伏波折,收笔回锋。

曲头捺:起笔处行笔曲折,然后再波折作捺,捺势圆润,锋也作收。

兰叶捺: 此捺行笔势甚平稳,惟头尾轻,中间略重,也似兰叶写法。

平头捺:此捺亦很有特色,其头齐平,也显稳重,然行笔较难掌撑。

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指导 篇7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字中,最后一笔是竖用悬针竖,竖画不在最后一笔,用垂露竖。

中字是相向 作字两竖是向背

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指导

1.点的写法

(1)点的特点:头尖、身体肥、尾部圆。它的背部是拱起的,腹部是平的。它既象分开的一瓣大蒜,又像飞溅出的一滴水珠。(2)书写方法

右下点:书写时起笔要轻,向右下侧按。落笔慢而重,适度回锋收笔。左右点:左点是右点的反方向行笔,右点就是前边的右下点。

相向点:左点起笔轻,向右下侧按;右点起笔重按,转锋向左下轻出笔锋。三点水:第一、二笔都是右下点,第三笔则是提画。

四点底:第一点是左下点,其余三个点都是右下点,其中第二、第三点都要写小一些,第一、四点要大一些。如

京 2.横的写法

(1)认识横的特点:在几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横在一个字中起横梁作用。所以,横在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动作都要交待清楚,不能含糊。(2)书写方法。

长横:起笔稍重,然后略提起,由左向右收笔,取势左低右高,与水平线倾斜。最后,回锋收笔。

左尖横:落笔轻,向右上用力移动,趋势稍微上翘,收笔重顿。这个笔画看上去像平撇,但是,运笔则是由左向右。

右尖横:落笔重,逐渐向右上滑去,呈上翘状,收笔时不作顿,顺势轻收,但不出锋。

斜横:起笔稍重,然后轻轻提起向右运笔。横的斜度比长横要大。收笔略顿,重而缓。如

王 3.竖的写法。

(1)竖的特点:竖在一个字中起着支柱作用,因此,要写得平正,不歪,尽量做到垂直,挺拔有力。有的还把竖画称之为直画。只有这样写,才能做到不失重心,立地稳固。(2)书写方法

垂露竖:起笔略重,向右作点画,顿后提笔向下缓缓行笔。行至末端用力下顿后回锋收笔。整个笔画做到直立而不僵,使它有轻重感。

悬针竖:落笔向右重顿,而后转锋向下均匀行笔。中间要略慢一些。待出锋时直下,略快,似悬针一般,锋要尖细。

短竖:落笔要重,顿后提笔下行,直到末端。收笔稍停,不用力作顿。回锋时慢向上收笔。如

悬针竖用于字形简单明朗而又对称的字,其他就用锤露竖。短竖一般用垂露,长竖在中既可用悬针也可用垂露,长竖在左用垂露,长竖在右一般用悬针。书法无定规!

书法小知识--垂露竖和悬针竖各自在什么情况下用?

(垂露竖和悬针竖各自在什么情况下用?

许多同学在学习完垂露竖和悬针竖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他们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使用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规律?现在我根据经验总结一下,希望供大家参考。

垂露竖和悬针竖的使用时候规律与长短没多大关系,在长短上也没有规律可遵循。

判断竖画是否为悬针竖有一种简便的辅助办法,就是根据笔画顺序判断。即:悬针竖一定是字的末笔。也就是说字的最后一笔如果是竖画,通常为悬针竖。

如:‚那、即、听、科、钟、蜂、神‛等(只有个别字例外,即:‚个、介、并、引、川、州、渊‛等)。

如果竖画不是末笔则为垂露竖。还有悬针竖用垂露竖写也不影响字的美观。

总结一下:垂露竖是一个通用的竖,可以代替悬针竖使用,但悬针竖就不一定能代替垂露竖使用了。

例如:‚木‛字的垂露竖不能拿悬针竖代替。但‚年‛字的悬针竖可以用垂露竖代替。等等...还有在具体书写中,如果连续两个字是悬针,那有时要改用一个为垂露竖,主要是不让字的锋芒太多,属于审美方面的要求,多在软

笔书法里体现的多一些,一般硬笔书法不太强调。

一般情况总结如下:

1.竖在字右半部分的,用悬针为宜。如 那、即、听

2.竖跟口,横搭配的,用悬针为宜。如 中、千、申、干

3.左边为撇,两者皆可。并、开、邝、卯

【延伸阅读】

1.悬针。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与垂露为两种形体。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但锋尖耳。不可如鼠尾。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后人遂以为法。‛

2.垂露。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4.撇的写法。

(1)撇的特点:“撇”画是向左伸展的一笔。它的形态变化多样。无论怎样变化,都要注意体现姿态舒展的特点。首尾粗细的变化不能太突然,弧度也要适当。力度要贯彻到笔尖。(2)书写方法

起笔向右顿,转竖直向下,中间缓慢行笔,积蓄笔势。临近收笔时,用力向左下撇出。撇出时要运力到底,出锋要快。如

5.捺的写法。

(1)捺的特点:捺画是向右下方伸出的一笔。它是汉字里的主要笔画。捺的写法要有起有伏,上边线要平直,不要凹下去。捺脚要力足丰富,不可缺角,不要下拖作狐尾样,也不要翘得术高。(2)书写方法

直捺:下笔轻,处械上向右下行笔,渐行渐重。在捺的末端要稍重顿一下笔,而后捺出。捺出的底要取平。

平捺:回锋落笔向左逆入转而向右下平行带弧度运行,最后顿笔按下,向右上快出锋捺出。捺的底刃要向右上翘起。整个笔画首尾在一个平面上。短捺:顺势落笔,轻用力向右下行笔。行笔中由细到粗,稍停,转笔向右用力捺出。如

6.钩的写法。

(1)“钩”画是承接别的笔画来写的,接竖的是竖钩,接磺的是横钩。钩画根据汉字结构搭配的需要,呈现不同的形态。(2)书写方法

竖钩:起笔稍微重一些,顿而向下出笔。到接近收笔时,顿而向左上斜势钩出来,与竖成锐角。

弯钩:弯钩也叫弧弯色。写的时候,用笔尖轻落纸上,由轻而重。从左上向右下,双转左下,呈右弯形。到接近收笔处向左上转,稍停,提笔钩出。竖弯钩:起笔、行笔同竖画,而后稿右弯出弯后移到钩处,折笔向上钩出。行笔过程中,注意使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

斜钩:落笔稍顿,向右下慢慢行笔。到接近出钩时,蓄势后用力翻笔向上钩出。整个笔画要挺胸收腹,不要过弯。

卧钩:落笔轻轻,由细到粗,朝右下稍斜后向右平移,最后向右上昂起钩出。钩要朝左上。

横钩:东笔略重,均匀用力向右行笔。到转折处向右下略顿,蓄势后快速向左下钩出。

我7.折的写法。

(1)折的特点:“折”画也和钩画一样,是附属在别的笔画上的。它经常在汉字中出现。折的变化多在于它的角度。(2)书写方法

竖折:起笔稍重,顿而向处。到转折处向左上回笔再向右横出,咯顿而回锋。转折之处要有圆弧,富于弹性。

竖弯折:起笔同竖画,到转折处要呈弯曲状,有弧度。收笔时要略顿而回锋。它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鹅一样,弯处有圆弧,缓慢折过来。横折:横折是先横后的,折角也成九十度,像人的胳膊弯曲一样。横折的竖略向左弯。它的写法是下笔同横法,折时作顿。

撇折:起笔重顿,用力向左下行笔。到转折处稍停,转笔快速向右上挑去。如

8.提的写法。

(1)提的特点:“提”画又叫“挑”,是汉字中从左下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笔。写提要回想写短撇的用笔方法。这实际是短撇的反方向。(2)书写方法

平提:起笔要用力,稍顿后用力快速向右上方挑出。为了蓄势以增加笔力,可逆锋起笔。同时注意不要把挑拉得过长,显得软弱。

竖提:起笔用力,稍顿后快速向上方挑出,注意挑的角度要比平提大一些,接近于竖直。如

结 构 方 式

例 字

间 架 比 例 独 体 结 构

米、日

方正

品 字 形 结 构

品、森

各部分相等

上 下 结 构

思、华

霜、花

基、想

上 中 下 结 构

意、褒、裹

左 右 结 构

村、联

伟、搞

刚、郭

左 中 右 结 构

街、坳

滩、傲

全 包 围 结 构

圆、国

半 包 围 结 构

医、叵

庆、尾

匀、句

遍、建

闻、闲

上下相等

上小下大

上大下小

上中下相等

上中下不等

左右相等

左窄右宽

左宽右窄

左中右相等

左中右不等

全包围

左包右

左上包右下

右上包左下

左下包右上

上包下

函、凶

下包上

黄自元书法间架结构92法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

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

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

(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

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

(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如:恩、息、必、志

(34)伸钩之字应抱持。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如:鸠、辉

(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如:鸟、马

(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

(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

(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如;冠、寇、宅

(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如:风、飞、气

(46)横腕笔,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47)纵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如;庭、居、底

(48)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如:友、及、反、皮

(49)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

(50)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51)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

(52)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53)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

(54)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55)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

(56)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7)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

(58)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

(59)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

(60)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

(61)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

(62)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

(63)字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

(66)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

(67)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

(68)趁(ㄨ)的写法要左右相称。如:琴、吝、各、谷

(69)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70)虽宜瘦的字,但不要显得太瘦。如:了、寸、才、卜

(71)笔画少的字,要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72)笔画多的字,要写的均匀。如:赢、鼎

(73)堆叠的字,也要消溶纳实,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

(74)积累的字,要笔画清晰。如:糜、零、靡

(75)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76)末钩应该稍微拖长一点,使之好象带有往下的趋势。如:丁、宇、亭

(77)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如:远、还、逮

(78)横长撇短 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莫、矣、矢、契

(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如:作、仰、冲、行

(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宝盖的钩,要写的象鸟在看它自己的胸部一样就妙;如:官、空、宰、(82)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一样就好。如:赫、鹧、鬻(yu)

(83)从“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印、叩、却

(84)从“邑”(右阝)的字,以此为标准;如:郊、郑、邻

(85)从“阜”(左阝)的字,以此为标准。如:阪、陔

(86)从“登”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如:登、凳

(87)从“祭”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如:祭、蔡、察

(88)从“聚”字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聚

(89)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

(90)从“亻”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

(91)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

(92)从“乱”字中的竖弯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乳、乱、色

1、笔画的书写规律。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8种。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在笔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规范写法。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及变化的规律:

⑴运笔的规律。楷书的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书写任何笔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

⑵变化的规律。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在“月”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千”字中就要写成短撇。这些笔画在不同汉字中又有一定的变化,如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反、禾、后”等字;而在字的左上部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失、朱”等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揣摩笔画的变化规律。

2、结构的处理规律。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以下是三条正楷字结构的处理规律:

⑴横平竖直。汉字中,横画和竖画占的比重最大,要求写得正,写得稳。正和稳的具体表现就是横要平,竖要直。这里所讲的“横平”,不是绝对的水平,而是视觉上的平稳,书写时略呈左低右高 的斜势。竖直有两种基本要求:只有单一的竖画,要求正且直;有对称的两竖画,是短竖的,可以呈上开下合之势,是长竖的,可以基本并行。

⑵间距匀称。在汉字中,有许多笔画是连续平等排列的,一画与一画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如“曹”字,有七个横画,横画间隔的空隙就要均匀。

⑶主次有别。这一规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突出主笔。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一般来讲,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顶盖、横腰、底托和垂中线。突出了这一笔,字就显得平稳,富有神采。如“鱼”字,最后一横是主笔,书写时就要写得长一点。二是突出主体。一个字由两个或几个部分并合的,其中有一部分处于主导部位,其它部分则要收缩、容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稳定字形。如“眼”字,“艮”是全字的主体,而“目”旁就要写得紧缩。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汉字的笔顺规则是:

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小到大(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如“仗”,笔顺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丶。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一、一般规则:

1、先撇后捺 : 人

2、先横后竖:十

3、从上到下:三

4、从左到右:理

5、先外后里: 问

6、先外后里在封口: 国

7、先中间后两边:小

二、补充规则

1、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衣

2、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发

3、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厅

4、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远

5、左下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凶

6、左上右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同

7、上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上后里在左下

区 写字笔顺口诀:

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 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

中间突出先中①,右上有点后补②; 上包下时先外③,下包上时先内④; 三框首横末折⑤,大囗最后封底⑥; 分歧遵照《规范》⑦,做到流畅美观。注释:

① 中间突出的字,如“山”、“小”、“办”、“水”、“承”等。② 上有点的字,如“犬”、“尤”、“戈”、“龙”、“成”等。③ 上包下的字,如“冈”、“同”、“网”、“周”、等。④ 下包上的字,如“凶”、“画”、“函”、“幽”等。

⑤ “三框”也叫“匠字框”,如“区”、“匹”、“巨”、“医”等。⑥ “大囗”即大口框,如“四”、“回”、“园”、“国”等。

各种基本笔画的写法

中国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所以,要想写好中国汉字,必须先写好基本笔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清康有为也说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以往的硬笔书法教材中介绍过很多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其他教学方法,整理出一套“口诀教学法”。所谓“口诀教学法”,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练习基本笔画的同时,心里默念口诀,边念边写,也可以让学生边齐读边写,读与写的速度是一样的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所选例字中出现的基本笔画都是以前学过的。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实践证明,这种办法见效快,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并掌握各种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写出的笔画基本能达到硬笔书法的要求,并且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教学中如能结合其它教学方法,如:“形象教学法”、“画辅助线教学法”、“数学渗透法”等,效果更佳。

本教材即是应用“口诀教学法”进行授课的。

一、横的写法

在各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横在一个字中起着横梁的作用。在楷书中,横画写得好坏,关系到字的骨力。特别是长横,一定要写得平稳、劲健、厚重、灵动。切不可写的死气沉沉,呆如木棍。横有长横及短横之分。

1、长横

长横的写法为:下笔顿笔,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书写长横时,心里可默念口诀:“重——轻——重——回锋”。长横在每个字中都是主要笔画。一定要认真写好。

长横的形态是两边粗,中间细,中间略微有向上的弧度,看上去好似一条拱形的大桥。书写时略向上倾斜,倾斜幅度为3度——5度之间。如:“一”字。

2、短横

短横又叫“左尖横”。写法为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写短横时心里要默念口诀:“轻——重——回锋”。

短横的形态是左边尖,右边圆。笔画平而不弯,略带些斜势,如:“

二、三”等字。注意短横有时也需要写长一些。

二、竖的写法

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竖不直,则字不正。竖有上尖竖、垂露竖、悬针竖及短竖之分。

1、上尖竖

上尖竖的写法是:起笔轻,由轻到重,向下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写上尖竖时默念口诀:“轻——重——回锋”。

上尖竖的形态是:上边尖,下边圆,有时需要向左或向右略微倾斜。如:“工、王”等字。

2、垂露竖

垂露竖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回锋收笔。口诀:“顿笔——行笔——回锋”。垂露竖多以主要笔画出现在字中,要认真练好。

垂露竖的样子就象一根草棍上附着一滴水珠,又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斜右歪,更不能弯腰曲背。如:“土、干”等字。

3、悬针竖

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下逐渐提笔收笔。口诀:“顿笔——行笔——收笔”。悬针竖多为主笔,要认真练好。

悬针竖如同一根尖朝下竖立的钢针。写时要注意力到笔尖,要写得锋利劲健,切不可至尾处飘曲而出。如:“

十、丰”等字。

4、短竖

短竖的起笔与垂露、悬针竖基本相同,只是向下行笔至尽端有横托住,所以自然提笔离纸即可。口诀:“顿笔——行笔——收笔”。一般情况下,短竖与垂露竖可通用。如:“上、正”等字。

三、撇的写法

撇的写法特别多。按方向分有平撇、斜撇(斜撇又分短撇与长撇)、竖撇等;按用笔来分,有回锋撇、兰叶撇、弯头撇等。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这里先介绍平撇、短撇、长撇、竖撇。

1、平撇

平撇写法为下笔顿笔,然后向左方(略向下)撇出。平撇多出现在竖或竖弯钩的上面。口诀:“顿笔——撇出”。如:“千、壬”等字。

2、短撇

短撇的形态和用笔与平撇相同,只有取势的斜度变为向左下方出锋。短撇一般在短横的左面。如:“牛、生、”等字。

平撇、短撇都形如鸟嘴啄食,行笔迅速有力,似宝剑出锋,干净利落,尖锐有力。

3、长撇

长撇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左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提笔收笔。口诀:“顿笔——行笔——撇出”。长撇多为主笔,要认真练好。

长撇如大象的牙齿般坚实有力。长撇的行笔角度是随着字形的变化而变化的。行笔时要略带弯度,力送尾端。如:“左、在”等字。

4、竖撇

竖撇的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左下方撇出。口诀:“顿笔——行笔——撇出”。

竖撇的形态是上边直,下边弯,先竖后撇,上部取直陡之势,行笔至全画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方成弧形撇出。如:“井、升”等字。

四、提的写法

提又称“挑”。提的书写要快捷有力,不能拖泥带水。特别要防止提写成对号形或打弯无力。提又分平提及斜提。

1、平提(右尖横、平挑)

平提也叫“右尖横”或“平挑”。写法是下笔顿笔然后向右方挑出。口诀:“顿笔——挑出”。

平提的形状象一把锋利的短剑。一般来说工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等最下面的提都用平提。如:“址、圳”等字。

2、斜提(斜挑)

斜提也叫“斜挑”。写法与平提基本一致,只是取势方向为向右上方挑出,形状好似犀牛角冲上天。斜提一般用在提手旁或牛字旁当中。如:“牡、牲”等字。

五、点的写法

楷书中的点丰富多采,变化无穷。有侧点、垂点、横点、竖点、撇点、挑点等。点的面积虽小,形态各异,但都如人的眼睛,精光四射,顾盼生情,如能写好,则最为传神。因此,点要写的浑厚有力,神采飞扬,起笔收笔不能头尾不分,随意拖抹。

1、侧点(右点)

侧点又称“右点”。写法为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

侧点的形状是头尖、背鼓、尾圆、腹收。既象掰开的一瓣蒜,又象一粒苹果核。在点当中,侧点的应用是最多的,所以一定要把侧点练好。如“下、斗”等字。

2、垂点(左点)

垂点也叫“左点”。写法是由轻到重向左下顿笔,略带弯度,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垂点多用在竖心旁或宝盖头,有时需向左或向右倾斜。

垂点的形状是上面尖,下面圆。形似一滴下落的水珠。如:“忏、州”等字。

3、其它点

(1)、横点实际上是短横的缩写,如:“非、耳”等字。

(2)、撇点即短撇的缩写,如:“平、半”等字。

(3)、竖点为短竖的缩写,如:“主、立”等字。

(4)、挑点即斜提的缩写,如:“汁、江”等字。

以上这些点只要掌握了相应笔画的写法,相应的点也就能写好了。因此,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其写法了。

六、捺的写法

捺是汉字里的主要笔画。撇和捺好比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相称。捺角要如刀一般锐利有力。整个捺画要有起伏变化。因捺画在字中都以主笔出现,要进行重点练习。

1、斜捺

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重按,最后向右提笔收笔。口诀:“轻——重按——捺出”。

注意斜捺不是一波三折,而是从左上到右下略带弯度。捺脚要像人脚站在地上一样稳而有力。为了能让学生正确掌握斜捺的写法,可借助硬币(如:1角、5角、1元等)进行书写练习。如写完的捺和硬币的边缘大至吻合,这个捺写得就比较正确。如:“人、大”等字。

2、曲头捺

起笔略重,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一波三折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重按,最后向右提笔收笔。口诀:“略重——轻——重按——捺出”。

曲头捺的形态犹如一把大刀,要写得舒展开阔,锐利有力。如:“入、八”等字。

3、平捺

平捺的写法同曲头捺完全一样,只是行笔方向不同,应向右行笔,略向下倾斜,同时注意要有一波三折的形态,不能平直,要如水波起伏之状。如:“之、乏”等字。

4、反捺(长点)

反捺也叫“长点”。反捺的写法与侧点一样,也可以说是在侧点的基础上变长。如:“头、不”等字。

七、钩的写法

钩画是承接别的笔画来写的。如何与其他笔画有机组合是写好钩画的关键。凡钩都要短小精悍,形态如鹰嘴一样尖锐有力。如果写得过大,势必软弱无力,其形态必然不美观。写钩时,力量要集中在笔的尖端,笔尖停顿一下,然后势如用脚踢球,迅猛地一脚踢出去,这样写出来的钩呈饱满锐利的三角形。钩的变化虽多,写法大致相同,只是方向、长短不同罢了。钩画分为横钩、竖钩、竖提、斜钩、卧钩、曲钩、竖弯钩等。

1、横钩

横钩可以是长横与钩的组合,也可以是短横与钩的组合。以长横为例:写法是下笔顿笔,向右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然后向左下钩出。口诀:“顿笔——行笔——顿笔——钩出”。

横钩多用在“宝盖头”中。写横钩时,出钩的角度约45度,正好是“米”字格中左斜线的角度,钩的方向指向字的中心,好比鸟视其胸。如:“买、宝”等字。

2、竖钩(左向钩)

竖钩又叫“左向钩”。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然后向左上方钩出。口诀:“顿笔——行笔——顿笔——钩出”。竖钩多为主笔,要写好。

竖钩的尖角约为45度,钩的形态好象一只驼鸟低头向后看,要写得饱满健壮,尖角锐利。如“寸、才”等字。

3、竖提(右向钩)

竖提又叫“右向钩”。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然后向右上方钩出。口诀:“顿笔——行笔——顿笔——挑出”。

竖提的写法及形态同竖钩完全一样,只是钩时向右上方罢了。如:“衣、长”等字。

4、斜钩(戈钩)

斜钩也叫“戈钩”。写法为下笔顿笔,略弯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最后向上钩出。口诀:“顿笔——行笔——顿笔——钩出”。

斜钩在汉字的结构中笔画较突出,收笔时向右下伸长,象古代兵器中的“长戈”。在汉字的搭配中,好象英勇的武士手持长戈,冲杀在战场上。所以斜钩要写得劲健有力而又舒展。斜钩在行笔过程中要略带弯度。带有斜钩的字上部宜偏左,斜钩右下长,钩向右上方。如:“式、戒”等字。

5、卧钩(心钩)

卧钩也叫“心钩”。写法为下笔轻,由轻到重成弧形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最后向左上钩出。口诀:“轻——重——顿笔——钩出”。

卧钩的形态好象我们吃饭用的小碗左侧至碗底的部分。写时可沿着想象的小碗的左侧向右下行笔再向右平移,至碗底的右侧停顿,再向左上钩出。如:“心、必”等字。

6、曲钩(弯钩)

曲钩也叫“弯钩”。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时向右带弯度,行笔到位后略停,然后向左上钩出。口诀:“顿笔——行笔——顿笔——钩出”。

写曲钩时要注意弯度的大小要根据字的不同而不同。如:“手、乎”等字弯的就小一点,“狂、豕”等字则要弯的大一些。

7、竖弯钩(浮鹅钩)

竖弯钩也叫“浮鹅钩”。写法: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转弯右行,至钩处略停,最后向上钩出。口诀:“顿笔——行笔——转弯——顿笔——钩出”。

竖弯钩的样子很像一只大鹅向前挺着胸脯,头颈略向后仰,浮在水面上,所以也叫“浮鹅钩”。写时要注意竖的部分略向左倾斜,中间转弯要圆滑,下部横成水平同时略向下呈弧形,钩尖向上挑起。有竖弯钩的字上部要偏左,钩在字的最右侧。如:“元、毛”等字。

八、折的写法

在汉字的结构搭配中,有些基本笔画要根据搭配方位或取势不同的需要,用折笔连接起来形成复合笔画。这就是说,写好复合笔画的关键是写好折。其实写折就好比在操场上练习正步走,转弯时来个立定、转向,然后再径直向前走。也就是说写折时要停笔,转折后再向前行笔。初学写折可分两笔来写,可断而再起,或提而再按,不要顿的太重,多出疙瘩,也不要太随便,写成脱肩的样子。转折要自然浑厚、有棱有角,体现字的骨力。折画主要有横折、竖折、撇折、横撇、圆折等。

1、横折

横折是由横画和竖画组成的,好象一根木条折过来一样。横折又分长折及短折两种。横折的收笔可带钩或带隐钩(隐钩是带有钩的趋势但又不像钩那样明显),也可回锋收笔。

(1)、长折:多数情况下长折的横短而折长并且折的方向直下。写法是先写短横,到转折处略顿一下,即转直垂下,收笔时带钩或带隐钩。如:“日、月”等字。

(2)、短折:短折多为横长而折短,折的方向向左下倾斜。写法同长折一样,只是方向偏向左下。短折可以与长横组合也可以与短横组合。如:“口、刀”等字。

2、竖折

竖折是竖和横的连写,就象人的胳膊弯曲一样。写法是下笔先写竖,竖的部分有时需向左或向右略微倾斜,至转折处要略慢而重,随即翻笔由左向右写横,最后回锋收笔。如:“山、区”等字。

3、撇折

撇折的写法有三种。

(1)、撇与提组成。写法是先写一短撇,到折的地方把笔略顿一下,接着提笔向右上挑出。如:“云、台”等字。

(2)、撇与横组成。写法是先写一短撇,然后翻笔向右写短

横,如:“东、车”等字。

(3)、撇与反捺组成。写法是由重到轻写撇,再由轻到重向右下写反捺。注意:反捺的角度要根据字的不同而不同,用笔要清楚。如:“女、母”等字。

4、横撇

下笔写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撇要出尖,一笔写成。如:“又、支”等字。

5、圆折

圆折是一种特殊的折。它不象前面所讲的折都是由两笔连接而成,圆折只有一笔,中间不需要断开或顿笔。圆折的写法与竖弯钩的写法相似,只是收笔时不向上写钩,而是回锋收笔。如:“

七、四”等字。

九、各种复杂笔画的写法

有了基本笔画的书写基础,再来练习各种复杂笔画的写法就容易多了。因为,所有的复杂笔画都是由各种基本笔画组合变化而来的。

1、横折弯钩(背抛钩)

又叫“背抛钩”。取向左弧势,如背手抛物。前半部分同横折的写法相同,折下的竖画要向左弯,这样处理会使弯折处圆转而无棱角。行笔到弯处后,笔锋向右平移,最后向上钩出。如“

九、几”等字。

2、竖折折钩

起笔同竖折,竖笔略向左倾斜,写完横后再折笔向左下写竖钩,下部的竖仍向左倾斜,最后向左上钩出。如:“马、与”等字。

3、横折斜钩

先写横画,而后转笔向下折。折的时候要写斜钩。斜钩要写的挺胸收腹,逆笔挑起,钩朝左上。如:“飞、风”等字。

4、横撇弯钩

实际就是横撇与曲钩的结合。多用在耳刀旁中。横撇要小,钩要有力。如:“子、阳”等字。

5、横折折撇

横折折撇有两种写法。

(1)、第一种用在建字旁。写法是到折时要顿笔,要写出棱角,撇略长。如:“廷、延”等字。

上一篇:数据库营销的操作技巧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拼音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