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改写作文

2024-05-18

三衢道中改写作文(通用4篇)

三衢道中改写作文 篇1

三衢道中改写作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唉!一连下了好多天的雨了,好长时间都没出门和老朋友们聚餐游玩了,感觉整个人都要发霉了,每天就盼着天晴。

昨天早上,淅淅沥沥的雨居然停了,晌午时,许久未见的太阳升上了天空,把大地照得格外明亮,我的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今早醒来,太阳又高高挂在天空,大地一片明媚。我缕了缕胡子,决定去登三衢山。

我邀上三五好友,一同来到山下的小溪边。小溪“哗啦哗啦”地流淌着,仿佛唱着欢快的歌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近一看,溪水碧波荡漾,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我们登上小舟,乘着清风,泛舟溪上。沿岸青山环绕,花草丰茂,风景十分秀丽。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不知不觉已到了小溪的尽头。

我和友人游兴未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石板小路向山上进发,山林里弥漫着树木花草的芬芳,夹杂着一点酸涩的果香。这是什么果子的香味呢?我抬头望去,只见路旁的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子。树上的叶子碧绿无比,因为前几日下雨的缘故,叶片上还残留着几颗晶莹透亮的雨珠,看着,我的心儿也变得纯净起来。一位友人开口道:“咦,这不是梅树吗?看样子梅子已经熟透了!到山顶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摘几个尝尝。”大伙儿都表示赞同。

就这样,我和友人边走边看,边看边聊,不一会儿就登上了山顶。山顶山风习习,吹得微微发热的我们阵阵清凉,好不畅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和友人立于山巅,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吟诗作赋,其乐融融。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也该下山了。下山的路旁,树木高大苍翠、枝繁叶茂,比来时的还要葱郁,里面时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那清脆婉转的叫声,给我们回家的路增添了许多生趣。

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到家之后,我乘着兴致赋诗一首——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认知来自三衢道中 篇2

托马斯的户外艺术馆

去年10月,托马斯与衢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建文结识于美国雷德温市的安德森艺术中心。此次到衢州,托马斯一方面是来看徐建文,另一方面带来了他的“东到西西到东—户外艺术馆”方案。托马斯说,Kvadratas文化集团(托马斯是创建者之一)所做的户外艺术展示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八年,曾先后在美国、俄罗斯等国进行过艺术展;他们寻求合作是为了建立文化项目信息资料库,举办艺术展与艺术家作品推介会,开展各种专题研讨会;在商业方面也可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创办陶艺品合作公司。

1965年出生的托马斯在国际上建有80多个艺术展览,立陶宛孔子学院的博览会展览是托马斯创设的户外艺术馆之一。它长8.4米,宽1.3米,高2.2米。托马斯说,由金属框架和钢化玻璃制作的固定的户外博物馆是为了交流文化与信息,从而促进中国和立陶宛艺术家的交流。

2013年,托马斯将和鲁玉华一道,在波罗的海三国举行“中国和立陶宛陶瓷艺术作品展和中国茶艺系列讲座与欣赏活动”。

立陶宛孔子学院

鲁玉华现年三十六岁,她说她的名字是立陶宛中文老师取的。鲁玉华会说中文,但不太会写。鲁玉华说,她二十四岁时接触到了中国的“鼎”,然后就深深迷恋上中国文化。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有亚洲学,包括印度学、波斯学等,她学的是汉学,目前是汉学研究生。为了找寻中国文化,鲁玉华曾多次到中国,先后到过洛阳、西安、上海和西藏等,鲁玉华说:“中国的文化是那么迷人,有孔子、佛家、道家、中医、茶道、水墨画等,再过三十年,我都看不过来。”

鲁玉华告诉记者,立陶宛孔子学院是2010年10月成立的,设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里,大约有两三位来自中国的教师,曾举办过中国传统画展、剪纸作品展、茶艺欣赏等活动。“在立陶宛,来孔子学院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立陶宛学生很渴望了解中国。”鲁玉华说:“孔子学院在立陶宛的设立,除了为学汉语提供平台外,能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鲁玉华还自豪地称,她本人就是立陶宛孔子学院的志愿者。

看了衢州画家陈明新、潘宇的国画作品后,鲁玉华说,她有个朋友是跟日本人学水墨画的,可能不正宗,这回真正看到中国的水墨画了,真是幸运。

这里有“传统的信仰”

托马斯的作品以“空间和时间组成了构成艺术的中枢”为理论基础,其十字形直线与两边的弧线所形成的张力,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的紧张感,作品曾在波兰、美国、俄罗斯等国展出过,在欧美国家具有一定影响力。除了绘画,他现阶段把精力放在陶瓷工艺制作上。

来衢州期间,托马斯、鲁玉华特意去了一趟江西景德镇。在那里,他们参观并考察了著名的湖田古窑遗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在三宝国际陶艺村,托马斯与鲁玉华狂购了不少陶瓷艺术品。他们买瓷器一定要买釉下彩的青花,说这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托马斯和鲁玉华整理包裹时,六个大袋里有陶瓷、紫砂壶、中药、茶叶、像章、仿古钱币、墨条、宣纸等物。光毛笔,托马斯就在衢州新桥街买了三十多支。

托马斯对衢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卿口制瓷作坊大感兴趣,冒着小雨参观。他甚至表示,要在立陶宛老家的农场里,也模仿三卿口造一个龙窑,只不过要小一点。

在衢州期间,托马斯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讲了一堂关于陶艺的课。“艺术家不仅是色彩的调理师,而且是精神的挑战者。”托马斯认为,艺术要“唤醒心灵,体验物质及抽象现象背后的精神实质”。托马斯说,在欧洲,当代艺术很普及,透过解构与再结构,创造新的视觉感观很重要,但只有“传统的信仰”才是精神的“内在驱力”。而他在衢州所见的一切,都源于传统的创造。

由文化搭建的友谊之桥

连日逗留,托马斯看了南宗孔庙、老街、旧书店等,非常惊讶衢州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抽空,他还专门看了衢州油画研究会会长傅文伟的工作室。托马斯对傅文伟的油画,陈明新、潘宇的国画,徐建文的版画,徐也的平面设计等大加赞赏。此外,托马斯还到笔者家交流了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及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化。

衢州孔庙掌门人、孔子七十五代嫡长孙孔祥楷向托马斯赠送了精美礼物。衢州篆刻高手段小鸿还为托马斯刻了一枚印章。而徐建文、潘宇、徐也、傅文伟几乎全程陪同。托马斯说,在这之前,他只知道中国有孔子和毛泽东,对其他文化方面的事则很陌生。“衢州朋友为我介绍了许多,是他们让我认识了中国文化。”托马斯表示,非常感谢衢州朋友的友谊,这里接触到的要回家慢慢消化。

鲁玉华因事提前两天离开衢州,不然交流可以更深更多。

有意思的是,托马斯表示,他的“爱情故事”即起源于中国茶。他说,有一回他和一位美丽的女孩逛街,在一家小店里他们平生第一次喝中国功夫茶,感觉隽永的茶香便如同芬芳的爱情。托马斯把因茶结缘的“爱情”当作世间最美妙的回味。临行前,托马斯在衢州新马路买了一把紫砂的“西施壶”,他表示要把这壶带回立陶宛送给美丽的妻子。

托马斯作为首位来衢州的立陶宛艺术家,他有一种使命感—推动和平与进步,加强文化、学术的交流。□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Lithuanian Artist Gains Understanding of China through Quzhou

By Zhong Qian

From May 29 to June 5, 2012, Professor Tomss Jurgis Dsunora with Vilnius Academy of Arts of Lithuania visited Quzhou with the assistance of Lithuanian Confucius Institute. The 8-day visit was designed to be a program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Lithuania.

nlc202309010209

In October 2011, the professor met Xu Jianwen at the Anderson Center of Red Wing, a city of Minnesota, USA. Quzhou and Red Wing are sister cities for a long while. Xu Jianwen, president of Quzhou Artists Association, was in Red Wing for a cultural program between the twin cities. This time, Professor Dsunora came to see Mr. Xu and brought along a project for an outdoor art museum. Kvadratas Culture Group based in Lithuania, of which Professor Dsunora is a founding member, has dedicated itself to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cultural activitie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including outdoor art displays, a databank on cultural projects, promotional events for art exhibitions and artists, symposiums on various subjects, cultural tourism, and business for making potteries.

The 47-year-old Professor Dsunora has installed more than 80 art galleries across the world. The art gallery at Lithuanian Confucius Institute is designed to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ese and Lithuanian artists. The freestanding structure of steel and reinforced glass measures 8.4 meters in length, 1.3 meters in width and 2.2 meters in height.

During his stay in Quzhou, the Lithuanian visited Southern Confucius Temple, the old street of Quzhou, an old bookstore. He also visited the studio of Fu Wenwei, the chairperson of Oil Painting Society of Quzhou. He was accompanied by Xu Jianwen, Fu Wenwei, traditional Chinese artist Pan Yu, graphic designer Xu Ye. The professor commented on his tour of Quzhou: before he came to Quzhou, Confucius and Mao Zedong were all he had known about China. The visit to Quzhou gave him a lot and it would take him a long time to digest what he had experienced here. □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篇3

1、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结合注释、图画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舒畅愉悦、游兴未尽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去哪游过山玩过水,感受心情如何?今天阳光明媚正是出游的好天气,我们就跟随宋朝诗人曾几一起游浙江省的三衢山。

2、了解诗人

曾几是何许人也?但我们学过他的学生陆游的诗——《游山西村》,生齐背《游山西村》。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著有《茶山集》。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二、解诗题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哪“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呢?(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注意字音。(“三、宋、子、四”这些字都是平舌音)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4、师范读,生自主练习朗读,指名读诗。(虽然读得有些夸张,但沉浸在自己的朗读中就会被自己的声音所陶醉。)

5、配乐朗读。(蜗牛与黄鹂鸟原版伴奏)

四、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对比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体会“日日晴”带来的喜悦心情。)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如果泛舟小溪,你会欣赏哪些风景或者做哪些有趣的事呢?(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诗人游兴未尽的心情。)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对比学习,出示幽静的绿荫和有黄鹂鸣叫的绿荫图谈谈黄鹂为归程途中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拓展带有黄鹂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配乐诵读(纯音乐—渔舟唱晚)。谈谈游三衢山的感受?

六、吟唱古诗(雅乐诗唱—三衢道中)

在古代把不配乐的称为“诗”,将配乐的称为“歌”,通过歌声的高低、快慢传达出你游三衢山的感受。

7、作业拓展:小练笔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写景,却处处锲入感情,用你手中的笔描述游三衢山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8、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宋曾几

行:小溪+山行

游兴未尽

三衢道中改写作文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感受了大诗人杜甫和苏轼笔下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秀丽宜人的江南初夏风景,感受诗人清新流畅的诗风。好吗?

板书:《三衢道中》

宋曾几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诗题了解作者

谁来大声朗读诗题?好!请!一起读一次!

诗人姓曾名几出示“曾”多音字曾ceng经姓氏读zeng

关于曾几,你了解多少呢?请为大家介绍

教师简单概括介绍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同学们,再读一读诗题,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或者说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

生:道就是道路

师:很好!三衢道中就是三衢山的道路上。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表达自己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记忆阀,回忆一下我们理解诗句的方法有哪些?

生: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调换语序补省略

2、读诗句了解大意

师:好那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句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请注意字音要准,边读边理解它的`意思,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好了能大声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请你来读

生朗读

有没有意见没有读得很好!祝贺你!

三、细读感悟汇报交流诗句意思

1、通过刚才的朗读,大概对诗句的意思有所理解,对吗?那请你说说你对哪个词或句的理解?大声点

预设:

生1: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句诗是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

师:作者出游碰上晴和的好天气,心情怎样?(很好)是啊!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碰上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心情自然是为之一爽,游兴欲浓了。

那你能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吗?试试吧孩子

读得怎样?太棒了一起读师生齐读

生2:我通过注释知道了“小溪泛尽”就是乘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却”的意思是再、又。

师:看注释理解很好那你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好吗

生:这句话就是说作者乘着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又步行走山路。

师:同学们对这个解释满意不(满意)好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喜欢乘船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乘着小船游行好不惬意啊!可是作者乘船直到小溪的尽头,溪尽了,作者仍游兴未尽啊!怎么办呢?(步行)于是停船靠岸改为步行山路,继续游玩,作者的心情怎么样?开心愉悦

是啊!一个“却”字道出了作者高涨的游兴。

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作者的心情有信心吗好!开始!

师:那这后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说

生3:“阴”就是树荫。“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说归途中的路途仍旧是一片绿荫,还比来时的路上多了几声黄鹂的叫声。

师:说得真好!可你怎么知道是写归途呢?

生:绿荫不减来时路从这句话知道是写返回的图中情景,在和来时路进行对比,现在景色更美心情更舒畅!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看来作者对这次出游是非常满意的了

是啊!“来时路”这三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将此行悄然过渡到规程。作者写归途中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助兴,更加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2、齐读整首诗读出作者心情愉悦情感高涨的变化

四、美读成诵

1、个别读

哪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

2、小组读全班齐读

3、背诵读到这里,有人能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吗

好请你来

一起来背开始

五、拓展延伸

出示江南春光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江南的风景图,相信大家都感觉很美很美,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一场视觉盛宴。请用自己积累到的诗句或是其他的优美语句来描绘一下眼前的风景,好吗想好了请举手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与鼓励和指导

上一篇:幼儿园的安全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河州的夏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