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田螺三年级作文(通用8篇)
摸田螺三年级作文 篇1
摸田螺三年级作文
星期六下午,妈妈带我们去平阳坑农家乐玩,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农家乐,第一个节目就是摸田螺。我急急忙忙下了小溪,妈妈见状,关切地嘱咐我:“程皓,你要小心,这里很滑的。”我点了点头说:“知道啦!”
于是,我急切地搜寻起目标来。因为我是第一次摸田螺,没什么经验,所以找了老半天,才找了几个空壳的,我火热的心也渐渐熄灭了。正当快要泄气时,我忽然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看见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头边上粘着几个正在“窃窃私语”的田螺,拿过来一看,里面全是肉,我高兴极了,那颗将要熄灭的火热的心再次燃烧起来。
我想:田螺是不是都喜欢吸附在石头上呢?我试了试,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翻起一块大石头,一看,果然不假,上面全都是田螺,我真是又惊又喜。于是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好朋友——蔡铮,他半信半疑地说:“那我们齐心协力搬块更大的,怎么样?”我不假思索地说:“OK。”我俩互击了一下掌,表示签好了“合同”。我说:“我们分头找吧,找到大石头时叫一声。”“好的。”蔡铮爽快地答应了。
我低着头弯着腰慢慢地边翻边找,忽然听见蔡铮大声喊:“老胡,快过来!”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巨石,一个人搬不动,于是我们一起用力:“嘿哟,嘿哟!”终于把它给翻了过来,一看,田螺满满的,又大又多!我说:“抢哟,抢哟。”“我们都是好兄弟,不用抢,我的袋子破了,都放你那里吧,晚上大家一起吃。”“说得对!”于是,我们就一把摸光石头上的田螺,又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了。
“快来看呀,田螺大聚会——!”张萍阿姨兴奋地叫着。我们急急忙忙走过去一看,“哇,太多啦!”正要伸手去摸,阿姨连忙制止道:“停一下,先拍张照!”还没等拍完,我和蔡铮就迫不及待地抢着摸了好几把田螺,其他小朋友看了都羡慕极了!全心浩的妈妈说:“晚上就吃你们两个的田螺啦。”我俩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吧。”……
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摸田螺既可以让我们美餐一顿,又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真是美哉悠哉!
摸田螺三年级作文 篇2
一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 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 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素材。观察是作文的前提, 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有: (1) 有顺序地观察; (2) 抓住特点观察; (3) 有重点地观察; (4) 调动多种感官 (如手摸、鼻嗅、耳听) ; (5) 有联想地观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才能较全面地了解事物, 把握事物特点。如有位学生观察小花猫, 就要引导他主要观察小花猫的耳朵、眼睛、嘴巴、胡子、爪子、尾巴、毛、走路的神态和玩耍的情景等。这样指导学生通过不断实践, 就能有顺序地观察事物, 作文也就做到言之有序了。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家庭、学校中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 有让人高兴的, 也有令人难忘的, 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把这些事情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学生每天上学的路上, 观察到的周围丰富多彩的景色, 以及在校园内开展的各类活动等, 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李吉林老师曾说:“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 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教师应和孩子一起去欣赏这个童话般的世界, 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用心感受, 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 把观察到的、印象深的、有体会的人、事、物、现象等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 日子久了, 学生就能积累更多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引发想象, 提高兴趣
丰富的想象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学生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如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课文后, 习作里安排了编写童话,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如《雪花和梅花》、《大海和小溪》、《棉花和石头》、《黑猫和白猫》等题目请学生小组合作编写故事,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充实、更加生动。
三鼓励阅读, 积累语言
光有作文的素材,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 也就写不出好作文。有了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升。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一些词好句, 定期检查。课外再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 要求他们熟读成诵, 并学习运用。同时在班队课、阅读课, 校本课时, 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四范文引路, 学会仿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教材中有些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 它们的结构或首尾呼应, 或由总到分, 或由分到总, 或先总再分再到总, 内容有详有略, 有的描写或点面结合, 或动静结合, 有的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教学中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指导学生仿写时, 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 让学生围绕总起句, 写分述部分。通过仿写让学生明白了应观察什么, 在重点段应写什么……同时也是使学生的作文从无话可说到说得多、说得好、说得精彩慢慢过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引导学生作文, 就必须教会学生仿写。
五先说后写, 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要让学生说真话, 写真事。教学时, 我重视说的训练, 先让学生在教师或同学们面前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 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成作文, 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六激励为主, 增强信心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或对能带来愉快情绪的事情感兴趣, 进而就会对这件事更加关心。因此在作文讲评时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
优秀的小学生作文推荐:摸田螺 篇3
今天下午一点多,我、阿敏表姐、思琪表姐还有晨晨和馨馨两个表侄女,相约一起去小溪边摸田螺。
由于晨晨和馨馨年纪比较小,不能让她们下水,只能让她们在小溪中间,由许许多多沙子和小石头搭建的“地”上站着。而我则担任了阿敏表姐派来看管她们、不让她们下水的“士兵”,于是我就只能在她们附近的水域去摸田螺。而阿敏表姐、思琪表姐则到了另一边的深水域。
敏敏表姐告诉我们,摸田螺是有技巧的。首先站在清水边看看有没有黑色的小东西,如果有,那很可能是小田螺。这时就把它们捡起来看看,看看是不是空壳还是其他东西;如果田螺开口处没有像房子一样圆形的门关闭着,有可能是空壳或死了的;如果有,就是活的田螺。如果是活的田螺的话,那就看它个头会不会太小,如果太小就没什么肉;如果太大,肉就不好吃;所以挑一些个头适中的比较好,吃起来既美味又有肉。
我那个水域收成不好啊,没摸到多少田螺。再一看思琪表姐和敏表姐,她们已经越过小溪柳树那边摸到小河那边去了。我只能继续在我负责的浑水和清水交错的水域摸田螺。看看她们满满的收获,我也好想去那么远点的水域摸田螺啊,可惜责任所在,要看管两个表侄女,哎!
过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们终于带着一大盆田螺开开心心地满载而归……
作者:温可欣
五年级有趣的田螺作文 篇4
我吃过田螺,那味道真好,一闻我就想流口水,我恨不得马上就炒来吃。
田螺长得象一个小啦叭,又象一只大蜗牛。头上有一对可爱的小触角,身体会常常从壳里探出来。只要你用手指碰一碰它,它就马上钻进壳里,然后把它的小盖子盖紧那“小啦叭”。
这些田螺淘气极了,它们就是要沿着盆壁往上爬。刚开始,我去看田螺,看见它们全都躺在那,没什么动静。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又去看它们,发现好几个田螺都爬到盆沿上了。它们是不是想逃跑,还是想看看盆外的世界?
今天早上,我又看见盆里有一个个小球。开始我以为是脏东西,再仔细一看,我惊奇地叫了起来:“那是田螺的小宝宝呢!”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小宝宝也长出了两个触角,真可爱。我马上跟妈妈说:“不要吃它们了,我们放了它们吧?”妈妈同意了,不过我还是有点舍不得,就拿了十几个放在小盆里养,其它都放到荔湾湖里去了。我把它们倒出来时,有几个紧紧地粘住袋子,还舍不得离开。
下午,我又发现有一个田螺把整个身体都钻出壳外,还在不停地扭着。我看这田螺是想让我知道它是怎样生宝宝的。我还发现好几个田螺紧紧地抱在一起,特别团结,是不是怕我把它们吃了呢?我真想告诉田螺们:“我不吃你们,不用怕!”
如何抓好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篇5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 就如“无水之源”,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使他们自觉自发的经常练笔, 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 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因此, 我在揭示每次的习作题目前, 总是以有趣的谜语、动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教学《习作2》“我的自画像”时, 我先声情并茂地描述了本班一位学生的特征, 让同学们猜是谁, 大家的兴趣一下就来了, 纷纷举起了手, 我趁机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给自己画张像。如果大家根据你的描述猜出是谁, 那就说明你的习作成功了。接着,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 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再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不出现自己的名字, 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念, 学生猜, 结果大多数学生写的都能被猜中是谁。这时, 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对于那些学生猜不出的作品, 仍要鼓励, 师生一起共同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消除作文的畏惧情绪。
二、指导观察, 积累素材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 去评论, 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 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或从上到下, 或从远及近, 或由表及里, 或先人后景。例如, 写一处秋景时, 我先组织学生有目的的参观校园。虽然校园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但让他们直接说出有什么特点, 还是无从说起。因此, 我带领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重点指导观察校园的花坛。从花园的位置、形状, 花园里花的种类、姿态、颜色、气味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边观察边指导, 教给观察方法, 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 细致观察的习惯。除此之外, 我还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 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并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 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 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 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 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 而是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一起开展体育比赛、游戏、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 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实感了。通过以上训练,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写起作文就有内容可写了。
三、学习例文, 由仿到写
苏教版教材每次习作都安排有例文, 例文起着指导学生写作的任务。例文都用的是孩子的语气, 写得是孩子的生活, 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 篇幅短小, 格调清新, 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作文起步, 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放的过程中, 抓住例文的特点仿写。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读懂例文, 明白例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把学例文落到实处, 使例文起到范例作用。如:《习作6》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文具, 教学时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出示几种文具的名称,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学生通过自读思考, 分组讨论, 交流汇报, 教师点拨, 明白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 抓住了铅笔刨刀的形状、结构、颜色等特点和它的用途, 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自我介绍, 语言生动形象。通过例文学习, 学生明白了写好一个物体就要仔细观察, 抓住事物特点, 介绍清楚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同时要运用适当的叙述手法。接着, 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文具,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说说它的特点和用途, 教师相继出示一些词语供学生借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可采取自由练说, 小组交流, 相互补充, 代表发言, 师生共评等方式练习口述。最后起草作文, 修改誊写。
四、读写结合, 读中学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人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让大家知道, 或者用嘴说, 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 吸收和表达, 一个是进, 从外到内, 一个是出, 从内到外。”因此, 语文教材中的几十篇范文, 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好材料。这些范文可是学生习作的好例子, 要抓住这些例子的一些契合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将范文中生动的词语, 典范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采用了总分的写法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为了让学生学会这种自然的总分写法, 我就让学生以“田野里好一派丰收的景象”为开头写一段话, 描写自己眼中的秋天丰收的景象, 巩固内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再如, 学了《三袋麦子》, 让学生续编故事。学了《石榴》一文, 让学生学习从外到内, 由视觉到味觉的方法写一种水果, 可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这样读写结合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课堂知识, 发展语言, 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注重讲评, 激励为主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很感兴趣, 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 于是对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关心, 想再试试, 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 作文讲评要尽可能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文,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在每次的作文批改中, 只要学生能把句子写通顺, 错别字少, 符合习作要求, 我就给高分。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好词, 一个好句, 我就给予表扬, 肯定他的成绩, 并在评语中写上“你有进步了!”“不错, 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话语。这样能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厌烦心理, 不那么怕写作文。
总之,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 更新教育理念, 认真、扎实的抓好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 为高年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 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如何进行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呢?
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之我见 篇6
一、多开展活动, 提高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树立自信。 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经常是学生描写的对象, 教师要事先布置学生观察或直接组织学生到现场边观察边写, 要求学生仔细看、尝、闻。 如学习了《家乡的红橘》一课, 文中对成熟的红橘的颜色、形状、味道做了详细描述。 课后安排一个写作小练笔, 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让同学们每个人带一种水果到校,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和吃法等,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 他们一边观察, 一边写作, 一节课下来, 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写出近两百个字的作文。 为写好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文, 我平时经常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到操场做游戏、拔杂草、上街搞卫生。 在活动课上, 活动开展之前, 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语言, 体会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 活动后, 让学生以《记一次开心的比赛》为题写一篇作文, 由于情景历历在目, 落笔就比较快, 让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写, 积极性提高了。
二、注重语言多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可见积累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 应从基础知识入手, 认识更多的字, 积累更多的词汇, 熟记更多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 多读课外书, 不但要读作文方面的书而且要多读课外书, 把书中那些优秀的词句摘录下来, 这样日积月累, 集腋成裘, 说话就能出口成章, 作文时就可以随心所欲, 妙笔生花, 写出的文章自然就不会东拼西凑, 干瘪无味。
三、引导学生多说
为消除学生作文畏难情绪, 从心理上使学生不再怕写作, 我常常对学生说, 作文并不难, 只是把你所见、所闻、所想有顺序的写下来就得了。 另外, 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 他们的作文往往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 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文字, 究其原因, 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 针对这一现象, 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 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有一次作文课上, 我先对一名爱说话的小男生提问:“你给同学们讲讲你的爸爸或者妈妈吧。 ”这位同学先奇怪, 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多岁, 个子不算高, 披着长头发。 ”我点了点头, 他接着补充说:“我妈妈对我很好, 对奶奶也很好, 还特别关心我的学习。 ”我满意地笑了。 接着提问了其他几个同学, 效果都不错。 我走到黑板前板书了作文题目《我的妈妈》, 然后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 这样做, 学生感到胸有成竹, 写起来较顺手。
四、在评改作文中多鼓励、多指导
首先, 学生有了写作欲望, 教师要给予鼓励, 即使是三言两语的流水账作文, 教师也应引导他们把某些方面写得更具体些, 这样才使文章中心更突出, 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他们, 毕竟他们只有十来岁, 胆子小的同学甚至不能够把自己做的一件事完整地叙述出来, 何况让他用笔表达, 还要用上好词、好句, 更增加了他写作的难度。 对写作差, 不合要求的, 切忌讽刺挖苦, 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 多说鼓励性的语言, 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 使他们对写作有自信心。 其次, 抓住大部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在讲评过程中通过设置灵活多样的欣赏环节, 如“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等, 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畅谈自己的写作思路, 同时还注意肯定学生的相对进步, 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绩的机会。 在欣赏过程中要注意“赏中有评”, 先用启迪性的语言点拨,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 各抒己见, 并用自己的眼光评评好在哪里, 欠缺在哪里, 唤起学生“我要修改, 我要写得更好”的心理需求, 主动修改习作, 使他们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而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策略 篇7
一、概括自然段意, 渗透取材知识
“材料”是文章的物质基础, 是表达文章中心、写出好文章的重要因素。只有选取了一个或一组好的材料作为基础, 才有可能打造出一篇好的文章。而初学习作的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或是写不好的关键就是:拿到作文题目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就是作文取材能力弱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时机, 渗透习作的取材知识。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 课文围绕“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一中心, 写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和北大荒物产的丰富两大方面。其中, 写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分别选取了“天空中流云的色彩美”、“小河的清澈见底”、“原野的热闹非凡”3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描绘。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课文各自然段段意之后, 不要急于收场, 围绕习作的取材知识, 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仅从“三个方面”写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 难道是因为北大荒秋天的美景只有这“三个方面”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会想到:
生1:秋天, 树叶变黄, 被秋风一吹就会像小蝴蝶一样飞舞着落到地上, 这时的情景也很美。
生2:秋天郊外的草地上、山坡上会开一些美丽的小花, 很美……
至此, 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是啊!北大荒秋天的美景远远不只是作者所描绘的这“三方面”, 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 将所有的美景都一一写出来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从中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典型、最合适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写。从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取材”, 在写作中应该如何取材。教师还可随即安排一些相应的取材练习, 根据所教学的文章的不同类型———人、事、物、景, 给出不同命题。根据《北大荒的秋天》这篇文章可出一些写景类作文, 如《美丽的校园》, 学生比较容易列出写作材料: (1) 学校校门的造型美; (2) 教学大楼的雄伟; (3) 校园的花坛之美; (4) 校园文化长廊的美……与此同时, 还应向学生强调提出:不同的材料 (内容) 要分开来写, 即各成一个自然段, 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楚明了。
二、通过分段教学, 介绍文章结构
选取了较好的写作材料, 却不一定能将文章写出色, 材料的安排即文章结构的处理是一个突破点。小学生作文, 特别是三年级学生的入门作文, 限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教师不宜讲太多、太深奥、太复杂的文章结构。教师可从简单的“三段式”文章结构入手, 让学生认识到:一篇完整的文章包括“三段式”, 即开头、中间、结尾3部分。而文章“三段式”的认识, 可在分段教学环节中加以渗透。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 课文主要讲了暑假里, 爸爸带聪聪到青岛旅游, 途中教聪聪用身边的“无字词典”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意思, 并教育聪聪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仅要会查有字词典, 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的事。此文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 结构完整。在教学中,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哪几个自然段讲了爸爸教聪聪用“无字词典”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意思, 有目的地挑出文章的主体———中间部分。这样一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给课文分了段:开头部分讲了署假里, 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结尾部分讲了爸爸教育聪聪要学会查“无字词典”。随即, 在学生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 教师要进一步围绕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何为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让学生知道, 写文章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才算完整, 这篇课文的开头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中间部分写爸爸教聪聪用“无字词典”准确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结尾部分点明了聪聪这次随爸爸去青岛旅游的收获。教师在讲解、介绍的过程中, 还可随手配上简明的示意图, 便于学生理解, 加深认识, 形成“三段式”的习作概念。而有的课文源于文章结构的灵活多样, 看起来似乎不够完整。如《石榴》一课,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我的家乡”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2~4自然段分别讲了“春天石榴”的枝、叶、花的长势;石榴的样子;石榴的味道。遇到类似的文章, 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文章“三段式”结构的补充训练, 给课文加个合适的结尾。学生通过对全文的学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 作出了这样简单的结尾:
生1:听了我的介绍, 你是不是也想到我家乡的石榴园来逛一逛呢?家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生2:你想尝尝我家乡的石榴吗?那就赶快来吧!
生3:我爱家乡的石榴园, 更爱家乡的石榴……
在如此潜移默化的引导中, 学生便可领会文章“三段式”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中心思想, 安排写作详略
写作文不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必须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将所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详略安排,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做到主题鲜明、中心明确。教师可在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教学环节中, 渗透写作“详略安排”的知识。如《赶海》一课, 课文主要讲了“我”童年时赶海的趣事, 抒发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而“赶海”这件趣事又包括了起因———暑假里“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经过———在沙滩上抓蟹捉虾;结果———满载而归。待学生理清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童年时赶海的趣事) 抒发了什么? (作者童年生活的无穷无趣) 至此,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赶海”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环节中, 哪个环节最能体现出其中的乐趣?或哪个环节最有趣, 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便能很快作出判断:最有趣的是在沙滩上抓蟹捉虾的部分。然后结合课文, 教师再深入引导:“赶海”这件事体现的就是一个“趣”字, 围绕这个“趣”字, 作者抓住了最能表现乐趣的部分作为重点, 用了较多的笔墨作了讲述, 也就是重要内容的详写, 而起因和结果部分对表现赶海的“乐趣”作用不大, 所以作为次要内容, 作者只用了较少的笔墨进行了交待, 其中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甚至是只字不提, 如“我”如何闹舅舅?“我们”怎么来到海边?一路上说了什么?看到、听到了什么?是怎么回去的等等, 这就是对次要内容的略写。写文章就应该这样——围绕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安排好详略, 写出的文章才能不偏题、不跑题。为了加深学生对写作“详略安排”的认识, 教师还可当即给学生安排相关的判断练习。如《奶油大战》, 这是很多学生在过生日时所经历过的开心事, 这奶油大战的前前后后也会发生很多事, 师生共同将其列出: (1) 准备蛋糕、糖、水果; (2) 伙伴陆续到场; (3) 收礼物; (4) 许愿、唱生日歌; (5) 切蛋糕、分蛋糕; (6) 抹奶油大战; (7) 收拾战场; (8) 散伙。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判断, 以上环节哪些一定要详写?哪些要略写?哪些甚至可以只字不提?这样一来, 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便很容易理解写作详略的要领了。
四、赏析优美句子, 指导写作技巧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8
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根据课程要求和三年级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定位, 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 一定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 让学生明白学习作文是为了什么, 避免学生因为没有学习目标而茫然地学习, 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学段作文起步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作文起步, 在教材中设置了习作环节, 例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二, 主题是“我的自画像”, 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以作文习作的形式为自己画“自画像”, 如何用文字进行自我介绍, 突出特点且让人印象深刻, 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主题下, 要明确学生的写作方向, 首先为自己画一幅画像, 考虑应当如何构图, 同时考虑自己有哪些特点, 长相方面和身材方面的特点应当如何刻画。其次联系到写作上, 用文字描述自己, 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 否则读者很难从文字中抓住重点。
为了让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 可以通过写作要求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我的自画像”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我描述, 按照外貌、身材、衣着、性格和爱好等有条理地写作;其次还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描写的重点, 所写的作文让读者能够通过文字进行识别。通过写作要求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中也能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二、丰富教学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学段作文起步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毕竟学生对于初接触的东西需要一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而不是产生抵触感, 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重点, 如果学生不愿意或者害怕写作, 学生又怎么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年级学段作文起步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 要注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写作实践相联系, 遵循兴趣教学的第一原则开展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 让学生产生想要写作的愿望, 再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形成思考观察和实践的学习链。
开放性习作环节最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没有固定题目的限制,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先让学生在内心有表达的欲望, 再指导学生有序地习作, 课堂气氛轻松, 也让学生更喜欢写作。“我手写我心”是作文写作的追求, 三年级学段作文起步教学也一样, 先让学生感受和思考, 再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感受。比如, 教师组织学生室外进行“两人三足”的比赛, 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对合作肯定深有体会, 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整齐的步伐冲破终点, 学生肯定是充满喜悦的。之后就可以安排习作让学生先描述活动内容, 可以突出活动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锻炼学生描述的写作能力, 然后要求学生写出活动的感想, 这也是学生最想表达的内容。学生可能描述友情, 也可能描述胜利的喜悦, 总之是让学生写自己想要写的内容, 学生有想要表达的欲望非常重要。
三、注意巩固基础, 重视写作方法
三年级学段的学生在学习作文时, 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引导, 学生始终是在“乱爬”, 没有目标也没有帮助, 学生始终是迷茫的状态, 这样进行作文的起步对于学生来说非常不利。作文起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更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作文基础,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尽快地帮助学生掌握, 让学生在指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是学生进行作文起步的关键, 只有细心地观察, 学生才有写作的素材。比如, 三年级上册习作三的主题, 要求学生描写景物和动物, 很明显需要学生先观察景物和动物, 才能构建整个作文。那么这个观察不是无序的,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观察, 先观察景物营造背景, 在观察动物为背景增添元素, 这样观察学生更容易在心中形成图画, 习作描写时也更加细致。
2.指导学生进行思考。除了从观察中获取写作材料, 有时还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创作也是作文创作的源泉。所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 还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习作增添不少色彩。比如, 三年级上册习作二“我的自画像”, 如果只是生硬地刻画外貌身材等, 对于读者来说比较容易分辨, 但是内容的平淡可能很难突出个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来丰富习作的内容。描述五官时, 考虑到个性特点, 可以用新奇的比喻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才会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季小敏.搀、扶、帮、带:小学起步作文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 2014 (16) .
[2]赵华.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3) .
【摸田螺三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田螺的作文07-09
我的妈妈三年级作文300字-三年级作文07-23
有书陪伴的日子三年级优秀作文_三年级作文05-19
三年级作文冬至08-27
游三年级作文10-20
小学三年级作文06-22
三年级作文教学08-23
边界**三年级作文05-10
小河作文三年级05-17
泪花三年级作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