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2024-06-20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通用7篇)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篇1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简称《大气十条》和《实施细则》),指导能源行业承担源头治理和清洁能源保障供应的责任,特制定《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能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限期完成”的原则,加快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着力保障清洁能源供应,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显著降低能源生产和使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 响,促进能源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二)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天然气(不包含煤制气)消费比重达到7%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重点城市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

中期目标: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天然气(不包含煤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9%以上,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全国范围内供应国 V标准车用汽柴油。逐步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山东省接受外输电比例,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远期目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总量控制取得明显成效,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转变不断深入,以较低的能源增速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形成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治理重点污染源

(三)加大火电、石化和燃煤锅炉污染治理力度

任务:采用先进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实施在役机组综合升级改造;提高石化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催化裂化装置安装脱硫设施,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和管理;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原油成品油码头进行油气回收治理,燃煤锅炉进行脱硫除尘改造,加强运行监管。

目标:确保按期达标排放,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火电、石化企业及燃煤锅炉项目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措施:继续完善“上大压小”措施。重点做好东北、华北地区小火电淘汰工作,争取2014年关停200万千瓦。

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设施,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现有燃煤机组进行除尘升级改造,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执行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所有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安装脱硫设施,全面推行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加强生产、储存和输送过程挥发 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燃煤锅炉现有除尘设施实施升级改造;火电、石化企业和燃煤锅炉要加强环保设施运行 维护,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排放不达标的火电机组要进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电网企业不得调度其发电。

2014年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完成石化行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2017年 底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现有炼化企业的燃煤设施,基本完成天然气替代或由周边电厂供汽供电。在气源有保障的条件下,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 域基本完成炼化企业燃煤设施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 关中、甘宁、乌鲁木齐城市群等“三区十群”范围内,除列入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的项目外,不再安排新的炼油项目。

(四)加强分散燃煤治理

任务:全面推进民用清洁燃煤供应和燃煤设施清洁改造,逐步减少京津冀地区民用散煤利用量。

目标: 2017年底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基本建立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密闭配煤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村的清洁煤供应网络,洁净煤使用率达到90%以上。

措施:建设区域煤炭优质化配送中心。根据区域煤炭资源特点和煤炭用户对煤炭的质量需求,合理规划建设全密闭煤炭优质化加工和配送中心,通过选煤、配煤、型 煤、低阶煤提质等先进的煤炭优质化加工技术,提高、优化煤炭质量,逐步形成分区域优质化清洁化供应煤炭产品的布局。

制定严格的民用煤炭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加快制定优质散煤、低排放型煤等民用煤炭产品质量的地方标准,对硫分、灰分、挥发分、排放指标等进行更严格的限制,不符合标准的煤炭不允许销售和使用。推行优质洁净、低排放煤炭产品的替代机制,全面取消劣质散煤的销售和使用。

强化煤炭产品质量监管。煤炭经营企业必须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标识,无标识的煤炭产品不能销售和使用。质量监督部门对煤炭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达不到相关标准的煤炭不允许销售和使用。煤炭生产、加工、经营等企业必须生产和出售符合标准的煤炭产品。

加强对煤炭供应、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环保监督。各种煤堆、料堆实现全密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加快运煤列车及装卸设施的全封闭改造,减少运输过 程中的原煤损耗和煤尘污染。在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防尘措施,控制扬尘污染。严查劣质煤销售和使用,加强对煤炭加工、存储地环保设施的执法检 查。建立煤炭管理信息系统,对煤炭供应、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实现动态监管。

推广先进民用炉具。制定先进民用炉具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对先进炉具消费者实行补贴,调动购买和使用先进炉具的积极性,提高民用燃煤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三、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五)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任务:适应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推行“一挂双控”(与经济增长挂钩,能源消费 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双控制)措施。做好能源统计与预测预警,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引导全社会科学用能。

目标: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比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措施:按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各地区分解目标的落实工作,有序推进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全国能源统计普查,加快建设重点用能单 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能源消费监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并及时调控各地区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和用电量等指标。总结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经验,适时启动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

2015年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0个地级市启动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开展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

(六)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任务:结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要求,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制定耗煤项目煤炭减量替代管理办法,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压减无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分散或直接燃煤,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目标:到2017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净削减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300万吨、1000万吨、4000万吨和2000万吨。

措施:提高燃煤锅炉、窑炉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整治无污染物治理设施和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燃煤锅炉、窑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工程建 设,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聚集区,通过集中建设热 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天津市、河北 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北京市建成区取消所有燃煤锅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 成区原则上不得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 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到2017年底,天津市燃煤机组装机容量控制在1400万千瓦以 内,河北省全部淘汰10万千瓦以下非热电联产燃煤机组,启动淘汰20万千瓦以下的非热电联产燃煤机组。

四、保障清洁能源供应

(七)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

任务:在具备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煤炭富集地区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加快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缓解人口稠密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

目标:到2015年底,向京津冀鲁地区新增送电规模200万千瓦。到2017年底,向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域新增送电规模6800万千瓦,其中京津冀鲁地区4100万千瓦,长三角地区2200万千瓦,珠三角地区500万千瓦。

措施:在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采用安全、高效、经济先进输电技术,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东地区以及西南能源基地向华东和广东省的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等12条电力外输通道,进一步扩大北电南送、西电东送规模。

华 北电网部分,重点建设蒙西至天津南、内蒙古锡盟经北京、天津至山东、陕北榆横至山东、内蒙古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加强华北地区500千伏电网网架,扩大 山西、陕西送电京津唐能力,进行绥中电厂改接;华东电网部分,重点建设安徽淮南经江苏至上海、宁夏宁东至浙江、内蒙古锡盟至江苏泰州和山西晋东至江苏输电 通道;南方电网部分,重点建设滇西北至广东输电通道。

(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

任务:督促炼油企业升级改造,拓展煤制油、生物燃料等新的清洁油品来源,加快推进清洁油品供应,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目标: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措施:制定出台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国内已有炼厂升级改造,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新项目建设,理顺成品油价格,确保按时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 油。加强相关部门间的配合,对成品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全过程监管,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

拓展新的成品油来源,发挥煤制油和生物燃料超低硫的优势,推进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长治等煤炭液化项目以及浙江舟山、江苏镇江、广东湛江等生物燃料项目建设,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供优于国V标准的清洁油品。

2015年底前,燕山、天津、大港石化等炼厂完成升级改造,华北石化完成改扩建,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2300万吨以上;高桥、上海、大连、金 陵石化完成升级改造,镇海、扬子等炼厂完成改扩建,向长三角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4100万吨以上;广州、惠州、茂名等炼厂完成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湛 江、揭阳以及惠州二期等炼油项目建设,向珠三角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2200万吨以上。加快河北曹妃甸,洛阳石化、荆门石化以及克拉玛依石化改扩建等炼 油项目建设,以满足清洁油品消费增长需要,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

(九)增加天然气供应

任务:增加常规天然气生产,加快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加快主干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储气和城市调峰 设施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先保障民用气、供暖用气和民用、采暖的“煤改气”,有序推进替代工业、商业用途的燃煤锅炉、自备电站用煤。

目标:2015年,全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2500亿立方米。2017年,全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3300亿立方米。

措施:着力增强气源保障能力。提高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主产区产量,加快开发海上天然气;突破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规模开采利用技术装备瓶 颈,在坚持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水资源有保障的前提下,推进煤制气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引进天然气资源。到2015年,国内常规气(含致密 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进口管道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1385亿、65亿、100亿、90亿和450亿立方米,长期LNG合同进口达到2500万 吨;到2017年,国内常规气(含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进口管道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1650亿、100亿、170亿、320亿和650亿立 方米,长期LNG合同进口达到3400万吨。

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建设陕京四线、蒙西煤制气管道、永清-泰州联络线、青宁管道等干支线管网以及唐山、天津、青岛等3个LNG接收站。建成中亚C线、D线 及西气东输三、四、五线等主干管道,将进口中亚天然气和新疆、青海等增产天然气输送至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通过中缅天然气管道逐步扩大缅甸天然气进口,供应西南地区;建设新疆煤制气管道,将西部煤制气输往华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完善京津冀鲁、东北等地区的现有储气库,新建适当规模的地下储气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建设以LNG储罐为主,地下储气库和中小储罐为辅的调峰系统。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储气能力建设。

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气。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民用,有序推进“煤改气”项目建设,优先加快实施保民生、保重点的民用煤改气项目。鼓 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在气源落实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替代分散燃煤。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加强燃气发电项目管理,在气源落实的前提 下,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

(十)安全高效推进核电建设

任务:贯彻落实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推进核电建设。

目标: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力争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800亿千瓦时。

措施: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最高安全要求建设核电项目。加大在建核电项目全过程管理,保障建设质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建成红沿河2-4号、宁德2-4号、福清1-4号、阳江1-4号、方家山1-2号、三门1-2号、海阳1-2号、台山1-2号、昌江1-2号、防城港1-2号等项目。新建项目 从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择优选取,近期重点安排在靠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电力负荷中心的区域。

(十一)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

任务: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有序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开发利用;提高机组利用效率,优先调度新能源电力,减少弃电。

目标:2015年,全国水、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9、1.0和0.35亿千瓦,生物质能利用规模5000万吨标煤;2017年,水、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3、1.5和0.7亿千瓦,生物质能利用规模7000万吨标煤。

措施:建设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和雅鲁藏布江中游等重点流域水电基地,西部地区水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对中东部地区水能资源实施扩机增容和升级改造,装机容量达到9000万千瓦。

有序推进甘肃、内蒙古、新疆、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等风电基地建设,同步推进配套电网建设,解决弃风限电问题,大力推动内陆分散式风电开发。促 进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风电在京津唐电网的消纳,京津唐电网风电上网电量所占比重2015年提高到10%,2017年提高到15%。

积极扩大国内光伏发电应用,优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稳步推进青海、新疆、甘肃等太 阳能资源丰富、荒漠化土地闲置的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建设。到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

促进生物质发电调整转型,重点推动生物质热电联产、醇电联产综合利用,加快生物质能供热应用,继续推动非粮燃料乙醇试点、生物柴油和航空涡轮生物燃料产业 化示范。2017年,实现生物质发电装机110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产能达到500万吨;生物沼气利用量达到22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利用量 超过1500万吨。

积极推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重点在京津冀鲁等建筑利用条件优越、建筑用能需求旺盛的地区推广地温能供暖和制冷应用。鼓励开展中深层地热能的梯级利用,大 力推广“政府主导、政企合作、技术进步、环境友好、造福百姓”的雄县模式,建立中深层地热能供暖与发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模式。到2015年,全国地热 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

督促电网企业加快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按照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的原则,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在更大范围内消化可再生能源。完善调峰调频备用补偿政策,推进大用户直供电,鼓励就地消纳清洁能源,缓解弃风、弃水突出矛盾,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十二)推动煤炭高效清洁转化

任务:加强煤炭质量管理,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升级示范,加快先进发电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应用,促进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

目标:2017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煤制气产量达到320亿立方米、煤制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综合能效达到50%左右。

措施:鼓励在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大中型煤矿配套建设选煤厂,提高煤炭洗选率。完善煤炭产品质量和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制定煤炭质量管理办法,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和异地利用,禁止进口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炭,限制高硫石油焦的进口,提高炼焦精煤、高炉喷吹用煤产品质量和利用效率。

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高标准、高水平发展。坚持“示范先行”,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主技术,加强不同技 术间的耦合集成,逐步实现“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坚持科学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鄂尔多斯盆地煤制清洁燃料基地、蒙东褐煤加工 转化基地以及新疆煤制气基地,增强我国清洁燃料保障能力。

加快先进发电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应用,加强天津IGCC示范项目的运行管理,推进泰州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高效燃煤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在试验示范基 础上推广应用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加快700度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研发,2018年前启动相关示范 电站项目建设。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将煤炭更多地用于燃烧效率高且污染治理措施到位的燃煤电厂。

(十三)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任务:有序承接能源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在条件适宜的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供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

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政策体系。2017年底前,每年新增生物质能供热面积350万平方米,每年新增生物质能工业供热利用量150万吨标煤。

措施:结合资源特点和区域用能需求,大力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提高分散利用规模;加快在工业区和中小城镇推广应用生物质能供热,就近生产和消费,替代燃煤锅炉;探索风电就地消纳的新模式,提高风电设备利用效率,压减燃煤消耗总量。优先在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中推广生物质热电 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地热、太阳能热利用、热泵等新型供暖方式,建设200个新能源供热城镇。

在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实施差别化的能源、价格和产业政策,在能源资源地形成成本洼地,科学有序承接电解铝、多晶硅、钢铁、冶金、建筑陶瓷等能源密 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严格落实产能过剩行业宏观调控政策,防止落后产能异地迁建,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并转化为经济优势。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选择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城市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采取统一规划、规范设计的方式,积极推动各类新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区域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和建筑中的应用,到2015年建成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占城市能源消费比例达到6%。

(十四)推广分布式供能方式

任务:以城市、工业园区等能源消费中心为重点,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以自主运行为主的方式解决特定区域用电需求。

目标:2015年,力争建成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2017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达到3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措施:出台分布式发电及余热余压余气发电并网指导意见,允许分布式能源企业作为独立电力(热力)供应商向区域内供电(热、冷),鼓励各类投资者建设分布式 能源项目。2015年底前,重点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安排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2017年底前,全国推广使用天 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计划,在江苏、浙江、河北等地选择中小城镇开展以LNG为基础的分布式能源试点。

按照“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电网平衡”原则,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开拓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就地利用的分散式风电,完善调峰、调频、备用等系统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补贴政策。

(十五)加快储能技术研发应用

任务:以车用动力为重点,加快智能电网及先进储能关键技术、材料和装备的研究和系统集成,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改善风电、太阳能等间歇式能源出力特性。

目标:掌握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突破10兆瓦级空气储能、兆瓦级超导储能等关键技术,2015年形成为50万辆电动汽车供电的配套充电设施,2017年为更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市场提供充电基础设施保障。

措施:研究制定储能技术和政策发展路线图,开展先进储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及示范试点,明确技术实现路径和阶段目标,从宏观政策、电价机制、技术标准、应用支持等方面保障和促进储能技术发展。以智能电网为应用方向,开展先进储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及示范试点。加快电动汽车供充电产业链相关技术标准的研 究、制定和发布,加大充电设施等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六、健全协调管理机制

(十六)建立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

建立国家能源局、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有关地方政府及重点能源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十个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以及重点能源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相关领导同志担任负责人。

地方政府负责落实本行政区域内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新建燃煤项目煤量替代、民用天然气供应安全、天然气城市调峰设施建设、天然气需求侧管理、“煤改 气”、新能源供热、分布式能源发展、小火电淘汰以及本方案确定的其它任务,加强火电厂、石化企业、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及成品油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协助相关 能源企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的用地、用水等配套条件。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企业负责落实油品质量升级、天然气保供增供、石化污染物治理等任务。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神华等企业负责落实小 火电淘汰,火电污染物治理等任务,推进西部富煤地区外送电基地建设。中核、中广核、中电投等企业负责推进东部沿海地区核电项目建设。国网、南网等电网企业 负责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无歧视接入分布式能源,配合做好大用户直供、输配分开等改革试点工作。

(十七)制定分省区能源保障方案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大气十条》、《实施细则》以及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于2014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本行政区域能源保障方案,与国家能源局衔接后,适时发布。

(十八)完善工作制度

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于每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末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每月至少向国家能源局报送一次工作信息,及时反映最新进展、主要成果、重大问题、重要经验等内容。

国家能源局与相关能源企业就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签订任务书,并实行目标管理。项目单位每季度至少向国家能源局报告一次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

(十九)加强考核监督

加强对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公布。对于考核结果优良的地方和企业,在产业布局、资金支持、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考核中存在严重问题、重点项目推进不力的地方和企业,将严格问责。

七、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二十)强化规划政策引导

结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统筹推进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各项工作,加强宏观规划指导,加快煤炭深加工、炼油、电网建设、生物质 能供热等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出台,严格依法做好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抓紧制定并发布《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考核办法》、《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 法》、《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办法》、《关于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规划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关于稳步推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加快电网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生物质能供热实施 方案》等配套政策。

(二十一)加大能源科技投入

依托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发电、分布式能源、节能减排与污染控制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投入,重点支持煤炭洗选加工、煤气化、合成燃料、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先进燃烧等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十二)明确总量控制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工作的责任主体。将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各地区和高耗能行业监测预警体系。

(二十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以实施大用户直接购电和售电侧改革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调度交易机制和电价形成机制改革,保障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优先并网,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 及交易制度和新增水电跨省区交易机制。稳步推进天然气管网体制改革,促进管网公平接入和公平开放。明确政府与企业油气储备及应急义务和责任。完善煤炭与煤 层气协调开发机制。推进页岩气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十四)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

开展电力企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管,加大火电项目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力度,促进燃煤机组烟气在线监测准确、真实。环保设施未按规定投运或排放不达标 的,依法不予颁发或吊销电力业务许可证。加大节能发电调度、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和全额保障性收购的监管力度,推进跨省区电能交易、发电权交易、大用户直供 等灵活电能交易,减少弃风、弃水、弃光。开展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提高管网设施运营效率,促进油气市场有序发展。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监管。加强能 源价格监管。加强能源监管体系建设,建立能源监管统计、监测、预警及考核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受理投诉举报案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五)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建立健全反映资源紧缺程度、市场供需形势以及生态环境等外部成本的能源价格体系,推进并完善峰谷电价政策,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政策,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执行力度,逐步扩大以能耗为基础的阶梯电价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价格机制,深化 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行天然气季节差价、阶梯气价、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

(二十六)研究财金支持政策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和非常规能源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研究落实先进生物燃料、清洁供暖设施等补贴政策与标准。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能源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给予必要支持。

石材行业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篇2

石材业是南安市最大的支柱产业,全市现有石材加工企业1500多家,拥有以官桥、水头、石井为主要基地的石材产业集散地群,基本形成集矿山开采、石材加工、磨具磨料制造、检测仪器、批发市尝出口贸易、承揽工程业务等门类齐全的石材产业链,全市创年产值150亿元,占南安市全年社会生产总值25。8%。石材企业主要利用各种大理石、花岗岩板材生产加工板材、异型石、工艺石等各类石材产品,并通过技术革新把边角废料、石粉、石渣制成人造大理石、马赛克、石粉砖等新型产品,成功实现变废为宝,走上了持续、循环的发展道路。虽然石材产业产值巨大、财税贡献较大,但不容忽视的是其环境污染问题,石材加工中所使用切机、磨机等设备产生了大量的石粉、碎石,带来了空气、水源污染以及土地板结等环境问题。石材行业污染已成为制约南安市石材产业发展的瓶颈。强化石材行业污染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石材行业污染整治工作情况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石材业污染整治工作一直是南安市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每年均纳入环保工作加以推进。特别是去年以来,结合近海污染整治工作,着力解决近岸海域“一黑一白”状况,把石材行业污染整治提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市政府陈荣法市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吴顺情副市长抓工作落实,成立了以分管领导吴顺情副市长为组长,水头镇、石井镇、监察局、环保局、电力总公司等单位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石材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南政文〔XX〕473号),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石材行业污染整治各项工作,协调解决石材行业污染整治各项问题。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实加强对石材行业污染整治的领导。

(2)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治方案。XX年10月24日,市政府陈荣法市长带领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寿溪现场进行调研,并在水头镇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石材行业污染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在深入调查摸底基础上,结合近海整治的实际情况,于XX年10月31日,市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南安市石材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南政办〔XX〕338号),确定石材行业污染整治的工作目标。各乡镇(街道)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各自相应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将石材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驻村包片工作队及村委会明确责任人,保证按时完成整治工作。

(3)加大宣传,营造整治氛围。市政府分管领导吴顺情副市长分别在石井镇、水头镇等重点乡镇召开石材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千人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南安市石材整治工作。同时,制作石材专项整治大型户外广告牌、标语上墙(水头镇、石井镇各30条标语,官桥镇、康美镇、柳城街道办事处各20条)、印发XX张宣传单等形式加大石材污染整治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参与石材整治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强化政策导向,引导石材行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石材业污染综合整治中,以集中建厂、规模发展、整合提升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石材行业污染状况,引导石材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求所有新建企业符合市、镇工业用地规划,防止盲目布点建设。二是把好环评审批关,所有新建石材企业必须建在工业集中区内且投资规模达到3000万元以上。三是整合提升旧石材厂。把原先设备陈旧、环保设施不达标、规模孝浪费资源、耗电大的企业,通过整合提升,建成规模大、设备新、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环保达标的企业。四是规范环保设施建设,要求所有新建、整合企业按照环保规范化建设标准,建设环保设施,改善厂容厂貌。

(5)强化监管,落实整改。市政府分管领导吴顺情副市长多次组织环保、工商、电力等有关部门及有关乡镇联合执法,对全市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停产整治措施,促使企业完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落实环保工作要求,同时加大对“三无”石材企业的打击力度,一经发现坚决予以取缔关闭。为加大石材整治工作力度,市政府分管领导吴顺情副市长多次在水头、石井等石材重点乡镇主持召开全市深化石材企业污染整治工作现场办公会议,协调解决整治工作有关问题,并组织执法人员到现场对未完成整改的石材企业进行拉闸停电停产整治和严厉查处跨县市区违法排污石材企业。各相关乡镇建立了石材整治巡逻队,加强石材整治的日常监管,防止污染反弹,巩固整治成果。

(二)主要工作成效

(1)标本兼治,铁腕整治石材污染企业。一是关闭取缔“三无”石材企业。XX年以来,南安市共多次组织环保、工商、电力、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从源头整治石材企业污染,关闭取缔了255家“三无”石材企业及染板厂。二是铁腕整治石材污染企业,对全市789家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停产整治措施,全市石材企业基本完成污染防治设施的整改,通过整治验收恢复供电生产,石材企业配套建设沉淀池、竖流罐等污水处理设施,并逐步完善环保设施,建立企业环保规章制度,全市现有100多家大型石材企业采用向污水中组合添加无机及有机絮凝剂,另外其他中小型企业采取向污水中添加沉淀剂,污水处理后均可循环回用。通过整治,石材企业实现规范化,企业废水实行“零排放”,废水循环利用,石粉、碎石集中运输到指定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或者运输到相关的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废物回收利用。

(2)加大投入,建设石粉、碎石处置常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石粉、碎石处置场,逐步完善和规范石材企业建设环保基础设施。水头镇、石井镇在原有建成的小型石粉填埋场基础上,于XX年又各自投资XX多万元,在后房村、江崎村、老港村和院下大围建设了4个各占地200亩以上的大型石粉、碎石处置场,并已投入使用,年新增容纳石粉能力600万立方米。同时,购买石粉运输车、组建石粉运输队伍,清理石材企业的石粉、碎石,集中运输到指定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或者运输到相关的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废物回收,为解决石粉、碎石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3)开展清淤疏浚,溪流污染整治稳步推进。一是投资150万元,全面完成后店溪3。6公里清淤、疏浚,河道淤积的石粉泥全部清理完毕;二是开展寿溪流域清淤工作,累计投入整治资金3524。2万元,市、镇、村三级共投入1941。2万元,完成寿溪干流及支流5。1公里(干流3。1公里,支流2。0公里)河道的清淤、疏浚和寿溪北侧堤路整治。其中,水利局投资70万元,完成寿溪流域清淤工程的测算规划,完成工程图纸、概算、技术标书的设计文件、分标和施工放样等工作;石井镇投资1000万元,完成寿溪干流及支流3。6公里(干流1。6公里,支流2。0公里)河道的清淤、疏浚,并对干流加高堤岸及支流两岸砌石加固;水头镇投资511。2万元,完成寿溪干流1。5公里的清淤、疏浚;福建海联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83万元,委托中建二局土木公司对海联创业园区寿溪流域部分进行整治,寿溪堤岸已有800m整治通过验收。后店溪、寿溪水质明显改善,整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三、石材行业综合利用情况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对策

(1)出台政策,引进和扶持石粉、碎石综合利用项目。近几年来,南安市在加大石材行业环保监管力度的同时,积极利用政策杠杆,引进和扶持石粉、碎石综合利用项目,鼓励石材行业发展模式转型。一是出台政策鼓励消化石粉碎石。出台了《关于促进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XX—XX年南安市石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石粉碎石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实行石粉碎石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集中回收加工利用,组织石材生产企业将石粉碎石直接运送综合利用企业。二是鼓励推广以石粉碎石为原料的新型墙材。在《南安市规划建设局关于推广国能新型建材的通知》中明确制定若干政策扶持以石粉、碎石为原料的新型墙材公司,加大取缔实心粘土砖的执法力度,鼓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优先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为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最大限度的消耗石粉碎石等工业废料。

(2)政府规划、企业投资,引导入驻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解决以往石材企厂房随意沿江沿溪择地而建、边角碎石随地丢弃的问题,南安市规划建设了滨海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中泰(石井)石材循环经济园区和石井边角料集中处理加工园区等3个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园区建设以企业投资为主,通过严格控制区域外新建石材企业,并对综合利用企业的交通匝道等配套建设给予资助,引导企业入驻。3个园区各具特点:一是滨海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通过引进福建国能、莱特、南星等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做到碎石、石粉等固体废弃物不出园区,变废为宝。二是中泰(石井)石材循环经济园区。引导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下石材企业集中入驻,区内统一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统一收集利用石粉石渣,配套利废加工项目,从源头上控制废弃物产生。三是石井边角料集中处理加工园区,拟统一收集并分类处理石材边角废料,加工成石材再利用产品。

(3)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石粉、碎石变废物为宝。南安市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石粉、碎石综合利用课题研究,开发出上百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粉、碎石利用技术,提供了12类、88种可供开发产品目录。通过研发,石粉、碎石补制成了环保轻型建筑砌块、天然石漆、各种装饰性强的人造岗石、复合板、石材马赛克和精美的卫浴用品及石拼画。这些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广阔。

(二)主要工作成效

目前,南安市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共有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多家,年产值达12。6亿元,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率可达75%,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行的发展态势。南安市石材循环经济主要包括水循环利用、石粉综合利用和碎石综合利用等三方面。

(1)水循环利用方面。南安市政府在石材企业中广泛推广使用石材行业污水处理系统以提高工业用水率,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石材行业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向污水中添加多种絮凝剂,促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难以沉淀的微细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加快其沉降速度,缩短污水处理时间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中悬浮物的含量等。石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石材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活水与沉淀物分离,活水能够再次用于工业生产,沉淀物经过压滤可形成工业废渣。经过系统净化处理的污水能全部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工业用水,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日益贫乏的水资源。目前,南安市石材行业用水基本上均可实现循环利用。

(2)石粉综合利用方面。XX年国家建设部等四部委已发出禁用粘土实心砖的联合通知和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南安市委、市政府紧抓此良好机遇,大力发展以石粉为原料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既消化了废弃物石粉,又延伸了石材产业链。目前,南安市每年综合利用石粉可达100万吨。

以石粉为原料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砖、烧结砖等,是南安市石粉综合利用的主要做法。典型企业有国能建材、莱特建材、通盛墙材等。XX年10月市委、市政府引进中国节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石粉综合利用项目,设立福建国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2。69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石粉加气混凝土制品制造企业之一,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火、防火、隔音、保温等优越的性能。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38亿元现已竣工投产,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可年产30万立方米的石粉加气混凝土砌块和1亿块蒸压砖,预计年可消耗石粉40—60万吨,目前该企业已被认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并有望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

与此同时,不少传统建陶企业也把目光转向石粉的再利用,通过将这些“废物”资源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南安协进建材有限公司发挥创新意识,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利用当地石粉废料代替矿石生产瓷砖,形成特有的石粉配方技术,石粉替代比例高达30%,每年可消耗石粉12万吨,既减少了矿石的开采,缓解了环境压力,又节约生产成本,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3)碎石综合利用方面。南星大理石、万灵石业、裕源石艺、鹏翔岗石、广泰祥岗石、皇冠岗石等利用废弃碎石生产石材马赛克工艺品、石材复合板、人造岗石,年可综合利用碎石110万吨。

岗石是以废弃石板材边角料、碎石、石粉为主要原料,可添加贝壳、玻璃等材料作点缀,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经真空搅拌、高压震动、成型固化等步骤加工而成。岗石的生产使南安市上千家石材企业的废弃边角料、碎石得到充分利用,减缓了环境压力。如泉州市鹏翔岗石有限公司采用意大利最先进技术—真空振动加压成形技术生产标准规格板,将筛癣粘合和压磨等工序,生产出色彩缤纷、耐压性强的新型石材产品,其价格约为天然大理石的35%,是南安市利用碎石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工程;万灵石艺公司的石材马赛克工艺装饰品和石拼油画按个性化需求进行制作和生产,已从商品走向工艺品,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深受园际市场欢迎。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南安市石材产业循环经济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省政府办公厅在对南安市发展石材循环经济进行了实地调研后,省政府黄小晶省长、李川、苏增添副省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下大力气推广发展南安市石材循环经济。省经贸委把南安市中泰(苏内)集控工业园区确定为XX年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能建材、南星大理石、宏发集团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能建材、莱特建材、通盛墙材、南星大理石、鹏翔岗石还获得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通过这些优秀园区(企业)的示范带动,进一步加强石材产业的循环经济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整治工作压力大、包袱重。近年来,南安市开展石材行业整治工作上难度大,全市共有石材企业1500多家,并且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因此,在整治过程中,必须加大处置和监管力度。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南安市在石材行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工作推进力度也是前所未有。但由于环境污染历史欠账多,要全面改善沿海乡镇面貌仍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二)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一部分石材企业规模小且属于家庭经营模式,企业主的管理水平不高,限制了企业层次的提升,其弊大于利,不利于石材行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南安市石材污染整治取得较大成效,但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下一步南安市将继续深化和推进石材整治和近海污染整治工作,确保全市石材整治目标计划的实现。

(一)继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巩固整治成果。加大石材整治的日常监管力度,增加现场监管频次,开展经常性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检查,依法处理污染防治设施擅停闲置或偷漏排行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石材行业污染专项整治成果,防止污染反弹。

(二)继续加强宣传,营造整治氛围。深入宣传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继续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忧患意识;依托各种宣传载体,创新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载体,公开曝光环境违法案件,强化环境问题的深度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继续开展寿溪清淤疏浚。在原有完成寿溪干流及支流5。1公里河道的清淤、疏浚和寿溪北侧堤路整治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对寿溪延平桥至下店桥河段全长2。312公里的清淤、疏浚和筑堤等整治工作。寿溪整治是一项事关解决下店村内涝和寿溪行洪安全大事,完成后可有效提高防洪行洪能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篇3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报告

本文介绍了20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排放以及治理状况;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技术取得的进展及重点发展领域,并对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作 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 Committee for Solid Wastes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CAEPI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北京,100037 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 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年,卷(期): “”(11) 分类号:X324 关键词: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处理利用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26号)、《关于加快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粤府〔2012〕36号)和《广东省“十二五”时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方案》(粤府办〔2012〕118号),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市场,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治理资格,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承担环境污染治理业务的能力;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是指为适应和满足环境保护的特殊需求,对我省从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的能力及范围等进行行业确认和评价。

第三条 认定范围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与振动以及污染修复等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五个专业类别。

第四条 凡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省环保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均可申请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

第五条 资格证书分为甲级、乙级和临时资格证书三种类型。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请资格证书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有固定的办公、设计、实验场所;

(三)具备承担与资格等级相适应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分析化验能力;

(四)有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七条申请甲级资格证书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除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0万元人民币。

(二)具备不少于15名相关专业的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且专业与所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业务配套合理,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每类污染治理工程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

(三)持有临时资格证书且独立承担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投资额累计达1000万元以上或持有乙级资格证书且独立承担3个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所承担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正常,并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是否不能直接申请甲级)

(四)具有一定的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在从事的污染治理专业中,主导技术至少有一项获得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或省级行业协会评定的奖项或国家专利。

(五)具有固定的相关设备生产场所和生产设备。

第八条 申请乙级正式资格证书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除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不少于300万元人民币。

(二)具备不少于8名相关专业的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且专业与所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业务配套合理,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每类污染治理工程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

(三)持有临时资格证书且独立承担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投资额累计达300万元以上或独立承担3个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所承担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正常,并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第九条申请临时资格证书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除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二)具备不少于4名相关专业的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且专业与所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业务配套合理,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少于1人,每一类专业类别污染治理工程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

第十条 申报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的单位,应提交下列申报材料:

(一)资格证书申请表(附电子文档);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三)工作场所自有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复印件;

(四)资格标准要求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证明等复印件。申请一类以上资格证书的,每增加一类,应增加不少于3名具有环境工程相关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少于1名;

(五)技术装备和实验室的能力证明;

(六)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的证明材料;

(七)提供资格标准要求的工程实例材料,包括:工程项目合同、方案、主要图纸图签、用户意见、项目验收监测报告及验收报告。其中,申报临时证书的单位不必提供工程实例材料,但须提供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绩有效证明材料;

(八)其他证明材料。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十一条 申请资格证书的单位将填写好的申请表及相关申请材料报送省环保产业协会。

第十二条 省环保产业协会收到申报材料后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初步达到要求的,对申报单位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三条 省环保产业协会组织设立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评审委员会,对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及现场核查意见进行评审,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在“广东环保产业网”进行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予以批准并颁发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证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重新申请领取资格证书:

(一)需要增加新的专业类别的;

(二)临时资格证书需要转为正式资格证书的;

(三)资格证书需要升级的;

(四)正式资格证书有效期届满的。

第十五条正式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持证单位应向省环保产业协会申请资格证书续证,经重新核准后予以换证。逾期不提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资格证书作废。临时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一年。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持证单位应向省环保产业协会申请正式资格证书,经认定后予以颁发正式资格证书,暂时达不到转正要求的持证单位可申请延长临时资格证书使用期一年;延期后仍达不到转正要求的,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十六条持有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颁发的环境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满足本办法相关要求的可直接申报正式资格证书。

第四章管理和监督

第十七条 获得资格证书单位必须与省环保产业协会签订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行业自律承诺书,承诺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业准则,遵守自律规则。

第十八条 持甲级资格证书单位可承担工程投资5000万元及以下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持乙级资格证书单位可承担工程投资1000万元及以下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噪声治理项目300万元及以下);持临时资格证书单位可承担工程投资200万元及以下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噪声治理项目100万元及以下)。

第十九条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法律、法规有相关特殊规定的,持证单位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30日内向省环保产业协会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一)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

(二)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住所变更的。

第二十一条持证单位办理变更手续,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持证单位变更申请表;

(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身份证、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复印件;

(三)单位变更后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资格证书正、副本原件。

第二十二条 资格证书实行年检制度。持证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提交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报告表、上一有关资质条件变化、业绩证明等年检资料以及资格证书副本一并报省环保产业协会。省环保产业协会对所提交资料进行审核抽查,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通过年检;对达不到原资格条件的,按实际达到的标准重新核定等级和类别或取消资格证书。第二十三条 在广东环保产业网上设置信息平台。及时登载申报单位公示、公告信息;登载获证单位基本情况和实施项目的备案信息;登载获证单位年检情况信息;提供公众投诉和监督平台。第二十四条 持证单位有下列情节之一的,省环保产业协会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中止使用资格证书或吊销资格证书:

(一)以欺骗弄虚作假手段申请资格的;

(二)出卖、转让、出借、涂改、伪造资格证书的;

(三)擅自超越资质级别或范围承接业务的;

(四)允许无证单位或个人挂靠其名下,从事环境污染治理业务的;

(五)因持证单位原因造成所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出现重大事故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被吊销资格证书的单位,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下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统一制定,可在广东环保产业网下载。

(一)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申请表(见附件2);

(二)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变更申请表(见附件3);

(三)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报告表(见附件4);

(四)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临时)延期申请表(见附件5);

(五)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自律承诺书(见附件6)。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环保产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

附件2: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申请表

附件3: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变更申请表

附件4: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报告表

附件5: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临时)延期申请表

附件6: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自律承诺书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环境污染治理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市政府规定的二级以上天数为目标,以控制城区环境污染、改善城区环境质量为重点,控制新污染,治理旧污染,严惩违法排污,完成“蓝天碧水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各项指标任务,为建设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整治目标

严厉打击城区各类违法排污、违法建设行为,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减少噪声污染,年削减烟尘排放2842吨、二氧化硫排放3038吨,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70天。

三、整治任务

整治范围为东外环以西、南外环以北、西外环以东、108国道以南城区范围内的工业窑炉、采暖锅炉、茶浴炉、宾馆饭店营业性炉灶、露天饮食炉灶等燃煤污染源和促销音响设备。具体任务为:

1、根据区域位置,古城外茶浴炉改造为太阳能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古城内茶浴炉改造为电热水器等清洁型设施。改造宾馆、饭店的营业性炉灶,全部使用气、电、油等洁净型燃料,拆除原有燃煤灶口。由县委副书记郝向明负责,环保局组织实施,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接待办、电力公司、古陶镇、社区配合。

2、取缔露天饮食炉灶和促销音响设备。由人大副主任李焕进负责,执法局组织实施,工商局、环保局、社区配合。

3、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关闭淘汰列入文件名单的15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城区工业企业和窑炉。由政府副县长王金宝负责,经贸局组织实施,环保局、工商局、电力公司、古陶镇配合。

4、推进集中供气公司、峰岩集中供热公司、沃瑞思集中供热公司、洁源天然气公司按划定区域和整治进度铺设配套管网。根据集中供热供气进度,积极实施入网集中供热供气,对原有采暖锅炉实施限期拆除或治理改造,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对不具备集中供热供气条件的,推广使用洁净型煤并安装除尘、脱硫设施,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随着集中供热供气进度,分年度逐步改造。由纪检委书记王润明、政协副主席安修彪负责,城建局组织实施,环保局、工商局、公安局、质监局、接待办、电力公司、古陶镇、社区配合。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与调查摸底阶段

成立县城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领导组,制定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城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各牵头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分行业、分类别、分区域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做到底子清楚,任务明确,为整治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集中整治阶段

7月底前取缔露天饮食炉灶和促销音响设备;7月底前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茶浴炉改造,8月底前完成经营生产性单位茶浴炉改造;8月底前关闭淘汰列入平政发[20XX]44号文件名单的15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城区工业企业和窑炉;9月15日前完成宾馆饭店的营业性炉灶改造,全部使用气、电、油等清洁型燃料;10月底前,根据集中供热供气进度,根据集中供热供气的能力和条件,按照先行政事业单位,后生产经营性单位的顺序,对原有采暖锅炉予以拆除或治理改造。

3、检查验收阶段

由县城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领导组对各牵头单位综合整治完成情况逐户进行检查验收、评比打分。并根据验收结果,严格奖惩,实行以奖代补,对验收合格者予以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为推进城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县政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督查监察推动”的工作机制,成立全县城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领导组(名单附后),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协调作战。牵头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按时间、标准完成任务;规划局要组织编制集中供热供气规划,划定集中供热供气区域和各供热供气公司管辖区域;工商局负责实施牵头单位移送案件的营业执照吊销工作;电力公司负责实施牵头单位移送案件的断电、拆除供电设施工作;接待办负责取消逾期完不成改造任务的宾馆饭店的定点接待资格;公安局配合各牵头单位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法等违法犯罪行为;古陶镇、社区积极配合所辖区域内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从而形成配合有力、部门联动、层层落实的落实机制。县领导组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由牵头单位一把手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下步工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宣传,舆论造势。新闻办、广电中心和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标语、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综合整治的时间要求、方法步骤、政策规定做到家喻户晓。对城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进展进展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进行公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科学规划,政策扶持。集中供热供气是城区锅炉改造的前提和基础,规划、城建部门和供热供气公司要在科学规划、安全施工、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加快管网铺设进度,带动整治,促进改造,为圆满完成整治任务创造条件。从政策上对城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予以扶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除行政事业单位外,其他单位改造0.5吨以上、1吨以下的锅炉、茶浴炉,每台补助5000元,改造1吨以上锅炉、茶浴炉,每台补助10000元。同时,对带头实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由领导组验收合格后及时兑现。

(四)严格执法,保证效果。城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排污单位和个人作为直接责任人和投资主体,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拖延、抵制整治。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要依法及时进行取缔,需要进行案件移送的,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断电、吊证。对妨碍公务、阻碍执法的,公安部门要给予严厉打击,推动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篇6

碧水蓝天、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既是城市科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指标,也是建设“一区一城”新房山、实现“房山梦”的重要任务。然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正影响着你我身心健康,更与我们的生态宜居梦想背道而驰。

为了有效优化城市环境,让广大市民呼吸上更新鲜的空气,房山区率先行动,全民动员,集全区之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我们大家既是现在的行动者,更是未来的受益者。为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1、做低碳生活的引导者。为了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健康,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烹饪用油,拒绝露天烧烤。倡导绿色家居,多用节能家电、环保产品。树立绿色生活方式,随手关灯、少用空调、节约用电。

2、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大气质量事关群众身心健康,也事关房山投资环境和整体形象。为尽早驱散漫天阴霾,出行时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交地铁、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方式,给房山的交通减轻一些负担,让房山的空气减少一些污染。

3、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蓝天你我共有,美丽要靠大家。”大气治理从小事做起,绿色生活从身边开始。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宣传绿色生活知识,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建设生态宜居新房山汇聚正能量!

市民朋友们:你出力、我出力,蓝天更美丽;你添彩、我添彩,房山更精彩。我们是房山的主人,我们工作在房山,住在房山,热爱房山、建设房山、美化房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为把房山建设成为一个竞争力更强、知名度更广、文明程度更高、人居环境更佳的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而努力!

建议人:xxx

玉溪河污染治理整治方案 篇7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县城区人口的逐渐增多,玉溪河两岸及其水质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还制约着我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为此,结合玉溪河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以改善玉溪河水环境质量为目的,彻底消除玉溪河“黑臭河垃圾河”,全面提升玉溪河防洪排涝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二、整治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着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原则,采取综合整治、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力争两年时间内消除我县玉溪河“黑臭河垃圾河”现象,使玉溪河河岸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具体目标

1、全面清理玉溪河道干流及各支流中各类垃圾及河底淤泥,做到河面清洁,无明显垃圾漂浮,河岸整洁干爽,无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等,消除垃圾河现象。

2、全面推进黑臭河道治理,根据河道污染现状及原因实行标本兼治,制定城区污水管网收集整治方案,力争2018年底新老城区各污水收集支管网及主管网全部建设完成,所有污废水均能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河道两侧再无污水排入河道,基本消除河道黑臭现象。

3、建立有效的河道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河道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公众对河道环境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三、玉溪河污染现状及原因

1、主河道及各支流河道中垃圾乱倾倒现象严重,随处可见成堆的垃圾,不堪入目;

2、沿河岸虽敷设有污水收集管道,但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雨污不分离,没有污水收集支管网,污水收集不全面,没有做到应收尽收,污水收集管网形同虚设,造成大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河内;二是污水收集管道从玉龙湖到县医院这段,是由原来的排洪沟渠充当的排污管道,其造成洪水季节大量河水灌入污水管道里,使得污水量增多,各种污染因子浓度下降,下游的污水处理厂根本不敢让这样的污水进入厂内处理,只有直接排入河内;三是污水管网缺乏长期管理和维护,管道内长期积存了大量垃圾堵塞管道而无人清理,污水量大的时候直接从检查井冒出来排入河内。管道破、漏等无人及时维护;四是城南新区江与城、大学城、大龙阡经适房、303绕城道移民搬迁片区没有敷设污水收集管网,其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3、沿岸企事业单位环保意识淡薄,以牺牲环境换来暂时的经济利益,其生产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四、整治措施

(一)全面开展河道及两岸垃圾清理,一是全面清理玉溪河从源头起干流及各支流河面各类垃圾,特别是对打捞到的病死动物,严格按规定实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全面清理河岸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三是彻底清除致使水质发黑发臭的,长期以来堆积的淤泥以及淤泥中沉积的垃圾,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工作。

(二)全面推进新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沿河片污。一是完善主管网建设工作,将目前还未纳入污水收集范围的新城区建设好污水收集主管网。二是对新老城区按照污水流向划分污水收集片区,并对每个片区建设支管网和分支管网,让污水收集管网进小区,进排污单位和企业,进排污的每家每户,彻底做到雨污分流,杜绝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三是对已建设的污水收集主管网进行改造。首先是将原来用排洪渠作为污水主管道的部分改造为真正的污水管,避免洪水期河水灌入影响污水浓度和流量;其次是对原污水收集主管道进行清理,清除各类垃圾及淤泥造成的管道堵塞问题。

(三)对河道两岸开展生态驳坎及绿化建设,建造优美的河道环境。

五、整治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玉溪河污染治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街道主任副组长,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河道管理办、县工贸局、县农牧局、县卫生局主要领导为成员。街道主任负责整治行动具体工作。

(二)协调配合、明确责任。玉溪河污染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实行由县政府统一调配,各部门各司其责,统一行动,信息共享,建立稳定的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开展综合整治。

1.对玉溪河干流及各支流垃圾及河底淤泥清理。(责任单位:县河道办、青龙街道和玉水街道,配合协调: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

2.对新老城区污水收集主管网建设及改造。(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协调配合:青龙、玉水街道、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工贸局、县卫生局、县农牧局)

3.对新老城区支管网和分支管网建设。(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协调配合:青龙、玉水街道、县环保局、县工贸局、县农牧局、县卫生局)

4.对河道两岸开展生态驳坎及绿化建设。(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协调配合:青龙、玉水街道、县水务局、县环保局)

5.河道整治成效的长效管理。(责任单位:县河道办,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

(三)加强整治力度、强化督查。本次专项整治主要任务是彻底消除玉溪河“黑臭河垃圾河”现象,各责任单位必须加强整治力度,按照整治时间节点,加快整治进度,确保整治取得实效。对工作严重滞后、工作不主动、整治力度不强、措施不到位等导致整治工作严重滞后、整治成效公众意见较大的,实行追责问责。

(四)落实资金、强化保障。

(五)部门联动,加强执法。由县环保、住建、水务、城管执法、河道办等部门及站所开展联合执法,始终保持零容忍、严处罚的高压执法态势,加大对工业、加工业、建筑泥浆、餐饮业、养殖业、服务业等各类污染物违法排放行为的查处力度。

(六)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本次玉溪河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力度报道,树立典型、曝光落后、强化引导,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对于公众举报的垃圾河、黑臭河各类向河道违法排污行为,第一时间受理,并组织核查和整治。积极引导公众既当监督者又当参与者,健全公众监督队伍,积极鼓励居民建立义务护河队、环境监督员等队伍,动员全民积极参与治河护河。

六、整治后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河面保洁及垃圾入河管理。一是建立县河道管理办,由县河道管理办及县城管局负责河道管理工作,包括河道日常管理及河道两侧保洁、垃圾入河管理等,落实河道保洁分片负责制,明确河段保洁责任人,并加大保洁工作的奖惩力度,落实河道保洁奖惩机制,把保洁工作的好坏与经济利益挂钩,切实发挥保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河道保洁常态化管理到位。二是落实河面河岸保洁联动机制,形成河面、河岸统一管理的局面,杜绝河面河岸垃圾养护人员互相推诿的行为。三是增设沿河垃圾屋等垃圾收集硬件设施,进一步健全沿河垃圾收集系统

(二)加强污水管网后期维护管理。一是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定期清掏,避免因堵塞造成污水排入河道;二是加强污水收集管道日常维护,发现破损及时修复,保证已建排水管网发挥效益。

上一篇: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下一篇:我的工作日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