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精选8篇)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篇1
附件1: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 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学校申报材料”,同时将纸质件各1份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邮编:100816),逾期不予受理。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人:葛元杰,010-66097663,韩丽颖,010-66096672;传真:010-66092064。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附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篇2
按照重大专项实施工作的要求, 现发布《“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以下简称“申报指南”, 见附件1) 。有关申报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应遵循的原则
1、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研究。申报单位应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 (可从科技部网站下载) 并结合每个课题的具体情况, 提出专利申请和标准文稿的相关指标, 做好本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状况分析。
2、专项注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指南针对课题特点, 提出了产学研用结合的要求, 申报单位应按要求落实, 并提出知识产权、成果共享以及转化机制。
3、注重发挥地方作用。由地方审核、汇总报送课题申报材料。指南中对能够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课题明确提出了地方财政投入的比例要求, 各地方应按要求落实资金承诺, 对于其他课题也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
4、申报单位要统筹利用已有资源和成果, 详细阐述与课题相关的优势和基础, 包括已承担的相关国家项目以及与本专项的衔接方案;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
5、申报单位应依据《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可从财政部、科技部网站下载) , 据实编报预算。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 (包括地方财政投入、企业投资等) 的比例应不高于各课题规定, 并应按要求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对于入选的课题, 若中央财政资金预算被评审核减后, 在签合同时原承诺的其他来源资金的总额不得等比例减少, 差额部分由课题承担单位自筹解决。原则上, 自筹经费由企业落实, 高校不承担自筹经费。
6、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课题执行过程中将根据阶段考核情况, 分阶段拨付中央财政经费。部分课题将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的资助方式 (预拨启动经费不超过30%) , 已在各课题的经费要求中标明。其他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资助方式。
7、专项注重顶层设计, 申报单位应认真研究相关课题之间衔接关系, 加强系统设计, 制定具体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合理分解任务, 明确研发进度和重要考核节点。
二、申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重大专项课题承担实行法人负责制, 法人单位是课题申报和实施的责任主体。申报单位应是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运行管理规范。牵头申报单位应对联合单位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牵头申报单位应是课题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该课题内部组织实施的管理者。对于集团公司, 如具体工作由子公司承担, 为便于经费使用和管理, 应由子公司直接申报。
2、联合申报时, 联合单位数量 (不包括牵头单位) 不超过各课题的有关规定。其他单位可以协作方式参与课题实施。具体要求详见各课题指南。
3、申报内容应在指南所设课题范围之内, 对某一课题的整体研究内容进行申报。
4、课题负责人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或取得博士学位, 年龄不超过55岁 (1959年1月1日后出生) 。课题负责人投入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 在国内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9个月。
5、申报单位 (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 对同一课题不得重复申报。同一申报人只能同时负责一项本专项课题 (包括在研课题) 。
6、申报单位需按照要求如实、完整地填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书) 》软件中的各项内容, 提供相关附件材料, 并按相应规定加盖公章和签字。
7、各申报单位需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地方对口专项的管理工作机构, 经地方对口管理工作机构审核、汇总后集中报送。
三、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报材料构成及规格
申报单位需编制和递交的申报材料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书) 》 (纸件) 及其电子文件 (*.KAS) 构成。
申报书填写要求详见填写说明 (附件2) 。各申报单位须使用课题申报软件 (附件3) 填报, 软件使用方法详见附件3中的《用户使用说明书》。课题申报资料填报结束后应通过申报软件用A4纸双面打印, 正文与附件一起简易装订成书册, 一式2份 (均为盖章原件, 封面表明正本) 。同时通过申报软件导出电子版 (.KAS格式) 文件, 以光盘形式提交。电子文件名称格式为:“课题编号_单位名称_课题名称_申报书” (例如:1-1_单位名称_TD-LTE/TD-SCDMA/GSM多模多频智能终端单芯片研发_申报书) 。
2、形式审查的内容
收到各单位的申报材料后,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以下简称专项办) 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内容详见附件4。
通过形式审查的课题申报材料, 专项办将通知有关单位参加课题评审答辩。答辩时, 还需提供申报材料10份副本, 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3、申报材料的递交方式
报送程序:各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专项的管理工作机构 (各地对口专项的管理工作机构名单见附件5) , 由各地方对口专项的管理工作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 由地方对口机构汇总并行文, 通过快递或派专人将申报材料按时间要求集中送达至规定地点, 逾期不予受理。
集中受理时间:2013年5月26日~27日 (9:00~18:00) 。
接收单位:“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收件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1号三层307房间, 100045 (联系电话68094542)
收件人:张航、于敏、张翠、孙姬
咨询电话:010-68205251 68205249 (工作时间8:30-17:30)
传真:010-68205249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篇3
关键词:业扩;三指定;治理
作者简介:张颖(1976-),女,福建南平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业局,高级经济师。(福建厦门361004)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127-02
面对“三指定”专项治理这一重大任务,厦门电业局(以下简称“我局”)在解放思想中求突破,在更新观念中找途径,在体制创新中寻答案,着力抓好“动员、组织、整改、巩固”四个关键工作步骤,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一些有益的经验,收获了一些心得,发现了一些难点,并找到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主要做法
1.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贯,确保思想基础坚实牢靠
一是对主业各层面开展宣贯活动。先后组织12场次学习宣贯会,深入解读“三个办法”等重要监管政策,培训到位率100%,组织集中考试巩固学习成效。
二是在集体企业内部树立危机意识,要求员工积极应对变革,在市场竞争中规范服务,树立以质取胜的公平竞争理念。
三是向社会公开治理决心。通过企业网站、营业厅、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发布我局规范业扩市场行为公告书。在各营业窗口和大型社区,发放“三个办法”宣传资料共6000多册。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服务,告知书签收率达100%。邀请厦门市发改委、经发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参加座谈会,广泛宣传业扩市场的全面开放。
2.全力加強组织领导,周密制定治理方案
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参与部门工作职责,做到各岗有职有责。
周密细致。制定了《用户受电工程“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整改工作按12个方面、31个专题进行分工,明确各分项工作的整改目标、工作内容和进度安排等,有效保证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有序推进。
3.全面开展清理工作,自查自纠深入有效
全面开展五项清理工作。一是开展业扩管理制度清理工作。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了《10kV及以下业扩流程管理办法》等9个制度,废止了《业扩设计单位资格审核确认管理办法》等12个制度。二是开展主多界面清理工作。检查营业场所,确保不存在集体企业在场所内设点服务的现象;抽查营勘现场,确保不存在与集体企业人员联勘现象;抽查业扩工程各项通知表单,确保主多界面清晰。三是开展营业档案清理工作。规范10kV客户营业档案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在档案中出现集体企业相关资料和集体企业工作人员签章。四是开展供电方案规范工作。全面检查业扩供电方案,重点是确保必要信息的完整性,对随意变更供电方案的,实行“说清楚”制度。五是开展业扩收费清理工作。严禁自立收费项目或擅自调整收费标准,规范集体企业的工程收费。
精心组织“规范经营、精益管理月”活动。针对6月供电检查中监管部门反馈的问题,我局在7月组织开展了这项活动,要求全局各部门对检查结果由点及面、深入挖掘、积极整改,实现“共性问题彻底整治”。
举一反三对照自我开展排查。我局组织各专业、各部门认真学习各级监管报告和文件,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对报告披露的其他供电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多次自查,共计发现问题27项,完成整改工作20项,其余7项也均按整改计划的进度要求推进。
4.多措并举夯实管理基础,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核对SG186系统基础数据。组织六大分局全面排查SG186系统电子档案,彻底消灭业扩流程“体外循环”现象,对系统时间和单据时间不一致现象进行专项整改,在系统中真实还原业扩流程各环节进度情况。开展SG186与GPMS系统信息比对,提高SG186系统基础数据完整性。
建立业扩标准化服务体系。制订和完善全局统一的客户经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将开放市场后的作业需求纳入该指导书。推行该指导书和客户经理全程负责制,依靠“双引擎”确保工作标准高起步,整改要求稳落地。
完善业扩绩效评价办法。修订《厦门电业局业扩工程评价管理办法》,增加“三指定”考核的专项指标。委托外部咨询公司,对客户报装“三权”落实情况进行闭环回访,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为业扩流程改进指明方向,做到“进程监控与结果评价并重,问题发现与持续改进协同”。
主动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在供电营业窗口设置自助服务终端,方便客户查询业务内容及有关政策,检索具备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资料。并在窗口滚动屏公示在办工程信息以及办理进程,发布客户受电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实现工程信息的透明化,确保客户“三权”的有效实现,树立规范诚信的企业形象。
牵线搭桥,服务三大市场企业。一是召开业扩工程“供需见面会”。2010年我局层面组织召开7场供需见面会,为客户和施工企业创造条件,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合计共有40多家施工企业和120多家客户参会。见面会详细介绍我局业扩工程市场化运作情况,针对业扩报装环节中的代表性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就客户办电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难点进行了一一解答,促成“项目对接”。分局层面也组织召开了多场见面会。二是成立专门服务小组。为新进入厦门市场的设计、施工企业开展协调服务工作,主动了解其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针对存在问题修订相关制度、完善相关业务流程。
5.建章立制巩固整改成效,廉洁自律建立长效机制
编制客户经理团队“三指定”知识建设制度。对我局现有业扩知识库进行拓展,增加“三指定”专项知识,定期进行“三指定”专项知识培训和考试,并建立考试成绩与个人绩效和业务晋级或淘汰相结合的制度。
建立业扩月度巡检机制。我局营销部在各分局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各分局互查巡检工作和专项稽查,形成巡检常态机制,并将检查结果定期通报,借此不断巩固整改成效。
出台业扩廉政工作要求。编制《厦门电业局用户受电工程“五项不准”》岗位红线制度,杜绝发生以电谋私、内外勾结、侵害用户利益等违纪违法行为;建立全员廉政教育制度和业扩报装关键环节危险点监督制度,对关键岗位人员特别是三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对“苗头性”问题施行岗位回避原则,确保“干事、干净”的廉政标准。
二、“三指定”专项治理成效
1.全体员工概念入心、知行合一
经过整改,全局上下“三不指定”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上下齐心、通力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经营,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和集体企业竞争力的新观念逐步树立。
2.三大市场占有率稳步下降
截止到2010年底,厦门地区共有23家外部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我局送电项目三大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至:施工87.53%、设计70.05%,设备42.86%。
3.健康、公平市场环境逐步形成
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业扩三大市场的垄断格局已经被打破,健康、公平、有序的市场正逐步形成,业扩工程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困惑与难点
1.电网的公共安全难以保障
电力客户的受电装置接入电网后,将与电网设备紧密相联。电力客户受电工程在设计、施工、供货单位的选择上,大多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经验。实施“三不指定”后,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容易发生低价竞标、低价中标、低价购买的状况,信誉较高、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企业及产品在“价格战”中极有可能“出局”。客户的受电装置工程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将有可能引起越级跳闸,直接危及电网安全和公共安全。
2.电力多經将难以承受市场全面放开的冲击
业扩工程建设是电力多经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业扩三大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是多经企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实施“三不指定”后,经营管理相对规范的电力多经企业,短期内将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良莠不齐的市场中不规范、低成本的无序竞争行为。势必导致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等方面的业务流失,经营效益下滑、职工队伍不稳定。
3.电力行风与廉政建设将面临挑战
行风与廉政建设一直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实施“三不指定”后,受利益驱动,一方面厂家会利诱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成为其推销员,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可能寻租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供电企业队伍中容易滋生违法违纪现象,使我们的廉政建设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四、今后“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
要继续做好“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我们应积极主动、负重前行,并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客户供电服务需求的变化情况,开拓思路、攻克管理难点,进一步深入推进“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
二是不断增强客户经理团队服务意识,全面提升业扩服务水平,实现服务标准指标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要求规范化、服务过程人性化的目标。
三是积极搭建三大市场企业沟通机制,全面规范集体企业市场行为、做好市场表率,更好地塑造和传播“责任央企”的形象。
五、小结
总之,实施“三不指定”、打破业扩市场垄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是每一个电业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只要我们信念坚定、扎实稳健、不断推进治理工作,最终一定能在保障电网公共安全、维护电力客户合法利益和维持集体企业效益上,收获“多赢”。
(责任编辑:刘辉)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篇4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以实际应用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其主要目标为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10类(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研制一批重大药物,完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我国由仿制向创制、由医药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十三五”期间专项将继续坚持创新定位和“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的“三重”原则,以产品和技术为主线,以完成自主创新药物与急需品种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中药现代化取得突破性成果、引领医药行业发展与推动行业转型和实现国产药品的国际化等五大预期重大标志性成果为目标,在战略需求和现实需求两个维度上,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重大项目,实现“突”的跨越。同时依据《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聚焦调整意见的通知》(国科发专〔2015〕78号)要求,将重点任务由原五大任务板块调整为品种与关键技术、核心创新平台能力建设两部分,不再单独支持候选药物、一般性大品种技术改造、单纯性技术研发和孵化基地建设等项目。
2018年是专项“十三五”期间的重要阶段,将紧紧围绕专项总体目标,遴选优秀项目,查缺补漏、完善布局,同时立足长远,进行前瞻性部署,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18年课题立项主要以定向委托、定向择优、公开择优方式组织,适度进行后补助的支持,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定向委托和定向择优课题以国家重大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强化课题的顶层设计。定向委托课题明确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按照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组织集成优势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正式申报书,经专家多轮论证不断完善后形成立项建议。定向择优课题采取公开申报,由符合条件的优势单位自主申报,经专家评审确定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并提出整合建议,由牵头单位组织各参与单位再次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正式申报书,通过专家多轮论证不断完善后形成立项建议。公开择优课题由申报单位自主申报,经评审专家两轮评审后,择优遴选并分类整合(采取二级合同单独管理)后提出立项建议,如符合定向择优课题支持方向的则纳入相应课题。
鼓励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或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项目产生的成果申报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科学家和在国内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课题;鼓励国内课题申报单位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发机构联合申请。新药品种临床研究课题原则上由企业牵头申报;新药品种类课题原则上单一品种单独申报,不得多个打包。
2018年新立项课题组织立项工作将继续依托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并由专业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发展中心)具体实施。
一、研究方向 1.定向委托课题
1.1 创新生物技术药评价及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疫苗、抗体、重组蛋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等创新生物技术药研发及国际化发展需求,开展关键质量属性的创新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化研究:建立系列转基因细胞等体外生物活性替代测定新方法、CD19及CD20-CART等治疗性细胞产品成药性及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及药效学模型以及人源创新抗体药物评价新模型;建立HPV等新型多价疫苗、新表达系统疫苗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的创新性评价技术及符合国内外新药审评规范的质控标准;建立传统疫苗创新性再评价技术体系;支持疫苗WHO预认证相关研究。考核指标:建立2-3种转基因细胞等细胞活性测定替代新方法并应用于细胞因子、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单抗和双特异性抗体的评价;建立2-3个用于人源抗体成药评价的人源化嵌合小鼠模型;建立2-3个治疗性细胞产品药学及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药效学评价模型,并形成规范的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新型疫苗质量标准3-5种;建立2-3种已上市疫苗对变异株效力的再评价体系;主持1-2项生物技术药评价用国际标准品的研制。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委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共同牵头,联合国家级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其他优势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实施。
2.定向择优课题
2.1 器官纤维化防治药物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开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等创新药物研发;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治疗药物新靶点研究成果,开展相关创新品种研发。鼓励开展固定剂量复方以及新型给药技术和新制剂研发。
考核指标:获得2-3个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至少8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拟支持课题数:2-3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2.2 个性化药物及其伴随分子诊断试剂研发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针对恶性肿瘤等的个性化抗体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及相应的伴随分子表型诊断试剂盒研究;对已上市的抗体药物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展适合中国人群适应症的临床研究,确定其个性化分子表型,建立该药物的伴随诊断方法,申报新适应症批件。
考核指标:完成一批抗体及小分子药物个性化评价,获得新适应症注册批件10-15项及伴随分子表型诊断试剂盒注册证10-15项。拟支持课题数:2-3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2.3 埃博拉等新疫苗及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埃博拉疫苗的临床和产业化研究;针对我国流行毒株,开展布尼亚病毒、诺如病毒、登革热等临床急需疫苗研制;开展采用新型重组载体等新技术以及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
考核指标:埃博拉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1-2个临床急需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或完成临床研究,建成质量评价标准;1-2个基于新技术及1-2个基于新佐剂的疫苗完成临床前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拟支持课题数:3-4项。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2.4 基于大数据的中药新药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中药治疗具有特色的疾病,系统整理和挖掘文献记载、临床用药经验等数据,选择临床确有良好疗效或特色的传统方、名方验方、协定方及医院制剂等,借鉴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和组学等新技术,按照现代新药研发要求和规范,研发中药新药。考核指标:获得2-3项中药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至少5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拟支持课题数:1-2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2.5 中药先进制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为提升中药产品质量,推动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结合重大品种,开展先进中药制药技术研究。参照国际先进制药理念,将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与中药制药技术融合,搭建数字化中药制造技术平台,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生产质量标准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引领国际发展。考核指标:建立中药先进制药技术平台,建立2条示范性生产线;形成5-8项中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在不少于5家企业10个中药品种中应用。拟支持课题数:1-2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与集成电路、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专项技术平台联合,组织相关企业联合实施。
2.6 示范性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围绕10类(种)重大疾病,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I-Ⅳ期临床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前沿的新药临床评价关键技术和大规模随机多中心临床和结局研究。
考核指标:每年新开展若干项新药专项支持和国内企业发起的Ⅰ-Ⅳ期临床试验。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5项。
有关说明:支持承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任务的医疗机构。2.7 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人体芯片、生物标志物、3D细胞模型、计算机毒性预测、活体成像技术、干细胞诱导分化细胞模型等体外替代方法和前瞻性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一步完善药物依赖性评价、大动物生殖毒性评价、致癌性评价以及眼科毒理学评价等技术和方法;开展新型细胞治疗产品、新抗体、新疫苗、重组蛋白、核酸药物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技术新品种,中药新药以及特殊制剂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开展临床检验等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研究;开展国际互认及国际毒理学家资质认证;完善电子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开展重大创新药物品种的全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
考核指标:建立10-15项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新技术;相关技术体系通过国际认证;完成不少于50个创新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
拟支持课题数:1项。有关说明:由GLP机构牵头,组织相关科研院所或企业申报。优先支持既往承担过专项课题的GLP机构。
2.8 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项目
研究内容:围绕促进新药研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需求,带动和促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开放性新药创制共性技术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制约从研发链到产业链的核心关键瓶颈技术,重点研究并提升靶点研究与确认、化合物优化、工艺研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评价和上市后临床价值评价等技术水平;构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产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平台,研究并完善加快创新药物和临床亟需药物上市的政策保障体系,形成区域化示范效应。
考核指标:建成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整合集成、优势突出的全链条开放性新药成果转移转化公共关键技术和系统服务平台,达到新药研发全链条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高质量一站式服务能力,每年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100个以上(其中一类新药不低于30个),5个以上关键技术平台(包括GLP、GCP)获得国际认证或国际行业认可;突破10项以上核心关键技术并在品种研发或产业化中应用;至少支持50个新药品种国内申报,其中30个新药品种国际国内申报;至少支持10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推进10个以上已上市新药的临床价值再评价研究;培育/孵化30家具有显著创新能力的新药研发/生产企业,培育3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3项。
有关说明:由省级有关部门组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牵头联合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申报,要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基础,具备从药物发现、临床前评价到临床评价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能力,所在区域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级政府将医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并出台或承诺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准入与产业激励政策,具有良好改革示范效应,要求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比例不低于1:2:3。
3.公开择优课题
3.1 重大新药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临床价值大、市场前景好,处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的原创性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新药研发及其相关关键技术研究,鼓励开展具有优势、特色的固定剂量复方以及新型给药技术和新制剂研发;立足长远发展需求,积极转化和应用国内外新药研发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药物新靶标以及基于新靶标、新作用机制等创新药物发现研究。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品种完成临床前或临床研究,并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临床研究阶段药物不限,临床前药物不超过50项。
3.2 临床亟需药品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我国防治疾病的用药需求,解决临床亟需药品的可及性,重点支持以下领域的新药、首仿药及其制剂研发:艾滋病、乙肝、丙肝、耐药性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药物及耐药菌防治药物;儿童用药物,鼓励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开展研究;罕见病治疗急需药物;眼科疾病治疗药物及制剂;针对阿片类和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的戒毒药物;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它临床亟需药品。结合制剂改良等需求,针对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或克服现有重大品种的不足,开展化学药、中药及生物药新制剂研发。
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品种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书、注册批件或生产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有关说明: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3.3 国产药品国际化相关研究
研究内容:支持国产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及其制剂开展国际临床研究,进行临床研究数据的评价,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及技术壁垒,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上市,或通过WHO预认证。考核指标:完成国际临床试验并获得上市或出口许可。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有关说明: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均可申报,鼓励国际国内同时申报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3.4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
申报范围:2015年6月以来获得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核发的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且在相应研发阶段未获得本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重点支持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及临床需求大、市场前景好的首仿药,以及通过欧美等发达国家注册、获得上市许可的国产药物。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有关说明: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均可申报。
二、申报评审方式
根据不同的立项方式,具体申报及评审流程如下:
(一)定向委托课题。
采用一轮申报方式。委托的牵头单位严格按照指南规定要求,组织集成优势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正式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论证,牵头单位组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立项建议。
(二)定向择优课题。
采用两轮申报方式。
——预申报和推荐。针对指南定向择优课题内容(或部分内容)组织申报(可单独亦可联合优势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预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预申报后,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工作。第一轮评审重点对申报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承担团队能力和基础等进行评价。提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及课题集成的建议。第一轮评审原则上不进行会议答辩或召开论证会,必要时可根据需求临时组织答辩或论证。
——正式申报和第二轮评审。牵头单位收到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申报通知后,组织参与单位编写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重点对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团队、研究目标、考核指标等进行多轮论证,提出立项建议。
(三)公开择优课题。
采用两轮申报方式。
——预申报和推荐。申报单位针对指南公开择优课题内容组织申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预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
——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预申报后,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工作。第一轮评审重点对申报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承担团队的能力和基础进行评价,遴选优势单位形成进入第二轮评审的课题。——正式申报和第二轮评审。申报单位收到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申报通知后,编写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阶段进行分类集成,提出立项建议。课题采取任务归类、子课题二级合同单独管理的方式进行立项和过程管理。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采用一轮申报方式,申报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直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正式申报书,经推荐单位上报科技发展中心后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根据专家评审情况提出立项建议。
三、经费支持
申报单位所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主管部门原则上应承诺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配套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企业申报课题应有明确的自筹经费投入,并先行投入研发经费,自筹经费与申报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各申报单位应按照研发需求,实事求是编制经费预算。若中央财政经费预算被评审核减后,原承诺的其他来源资金的总额不得等比例减少。
四、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指南中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有关说明、实施期限、申报方式等要求进行申报。
(二)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6年7月31日前)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过去5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同一课题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单一途径推荐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三)课题负责人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7年7月3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两年以上并有固定工作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课题负责人应为该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课题。
(四)为确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任务的完成,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课题(含子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本专项课题。课题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课题和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含子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含子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本专项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任务。任务合同书执行期到2017年12月31日前的在研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课题申报书前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五)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不得牵头或参与本专项课题申报。
(六)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申请作为本专项的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课题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七)课题负责人过去3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
(八)课题负责人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地填写课题申报书,保证课题申报书的真实性,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进行重复申报。对于故意在课题申报中提供虚假资料的,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课题,纳入诚信记录,并在3年内取消个人申报本专项的资格,根据实际情况,对申报单位给予通报和处理。
(九)联合申报各方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任务、责任和经费。其他单位以协作方式参与课题实施。
(十)国内课题申报单位可以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发机构联合申请。但境外研发机构所需研究经费须自行解决,并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约定。
(十一)因药物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和不规范等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处罚期间的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合同研究组织不得申报相关研究课题。
(十二)既往承担专项课题(含子课题),验收结论为“不通过”的单位和负责人不得申报课题。
(十三)课题申请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十四)其他曾严重违反专项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人员不得申报。
五、申报流程
申报单位根据申报指南要求,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申报书。推荐单位对课题申报单位及联合单位的资质、科研能力等进行审核,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统一报送。推荐单位主要有: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机构,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推荐单位应依据隶属关系或属地管理原则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课题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军委后勤保障部限推荐有隶属关系的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限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行业协会推荐其会员单位。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申报后,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
根据课题不同立项方式,课题申报分为一轮申报和两轮申报两种,立项方式详见专项申报指南。
(一)网上填报。
课题申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报。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单位注册、账号创建、在线填报、在线提交等工作,报送至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完成在线审查并上报。填报信息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评审答辩的依据。请按照时间要求完成网上填报工作。
1.单位注册。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在线注册,具体注册流程及要求请认真阅读公共服务平台说明。已经注册的申报单位不需要重新注册,未注册单位建议尽早完成注册。2.账号创建。单位注册通过审核后,申报单位使用所注册的账号(单位管理员账号)登录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申报用户账号,并将申报课题在线授权给申报用户。
3.在线填报。申报用户在线填报申报材料,完成后提交至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确认后,将申报材料在线提交至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审核后提交到科技发展中心。
4.填报时间。一轮申报课题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时间为:2017年8月1日以后-2017年9月11日17:00,两轮申报课题第一轮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时间为:2017年8月1日以后-2017年8月15日17:00。请申报单位合理安排课题填报时间,按时提交课题申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网站:http://service.most.cn/ 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传真:010-88654001/4002/4003/4004/4005。技术支持邮箱:program@most.cn
(二)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网上填报截止后5个自然日内(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发展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三)材料报送。课题申报书在线提交后,申报单位下载打印申报书电子版,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附件一并装订成册(简易胶装),一式2份(均为盖章原件,封面标注正本,自行存档份数自定);电子版光盘一份。
申报单位于网上填报截止后7个自然日内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送达科技发展中心。
(四)集中形式审查。收到申报材料后,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开展集中形式审查。
通过形式审查的课题,将进入后续评审环节。答辩的具体要求由科技发展中心另行通知。
(五)请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提交和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六)材料报送地址与咨询电话:
受理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篇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课题组织申报办法
一、申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发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教育科学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为教育强国建设服务。
二、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围绕教育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三、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厅局级以上领导职务,能够担负起课题研究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其他类别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备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3年3月5日之后出生)。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在读的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
四、课题申请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五、本拟设国家重大和重点(含重大和重点的委托项目)课题若干,对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委托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课题承担者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领导确定。
六、本增设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西部项目。该项目用于资助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教育研究人员,重点围绕西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更好地服务西部教育和社会发展。西部项目设国家一般和国家青年课题,共30项左右,与项目一同申报评审,申报时无需单独注明为西部项目,资助强度和要求与国家一般和国家青年相同,其立项及管理办法按哲社办要求执行。
七、本只设国家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指南,其他类别课题不设指南。申报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的,其名称须与指南保持一致,不得自行更改或添加副标题;重大招标课题需参加现场答辩,不参加答辩视为自动放弃。流标的重大和重点课题,可以通过委托形式进行研究。其他类别课题由申请人自拟课题名称,鼓励开展反映国家需要和国际趋势的前瞻性、创新性课题研究,不支持以编译著作、编写教材、编写丛书、编写工具书为直接目的课题研究。自拟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涉及14个学科。依照《申请书》列出的学科分类代码填写相应学科,跨学科课题根据“尽量靠近”原则选定一类学科进行申报。国防军事教育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由全军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另行组织。
九、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继续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内司局、直属单位要着力把关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特别是要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十、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为50万元、国家重点课题为35万元、国家一般课题为20万元,国家青年基金课题为20万元;西部项目20万元;教育部重点课题为3万元、教育部青年专项为2万元。申请人要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定申报课题类别,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合理科学的经费预算。
十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完成时限,国家重大、重点招标课题原则上要求在2年内完成;其他类别课题在1-3年完成。最长年限不超过5年。
十二、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对课题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最多参与两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2)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标注日期在2018年3月5日之前的可以申请,需附证明)。(3)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国家重大课题投标者的要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投标者的要求相同。(5)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6)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7)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8)凡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十三、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5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5年内不得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凡在课题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被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十四、课题实行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初评和专家会议集中复评方式。中小学和幼儿园申请人申报课题,实行单列单评,并给予一定比例的立项数量倾斜。
十五、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获准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最终成果实行结题鉴定制度,鉴定等级予以公示。除特殊情况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
十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采用三级审核管理制度。第一级为“申报者所在单位”(如学校、院系、科研院所等),第二级为“省部级管理部门”(含各省级教育规划办、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第三级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规办)。各级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不得收取任何申报评审费用。全规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七、项目申报材料从全规办网站(http://onsgep.moe.edu.cn)下载。申请书文本须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至省部级管理部门,最后由省部级管理部门审核盖章后报全规办。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篇6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聚变能源由于资源丰富和近无污染,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以未来建堆所涉及的国际前沿科学和技术目标为努力方向,加强国内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相关的聚变能源技术研究和创新,发展聚变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以参加ITER计划为契机,全面消化吸收关键技术;加快国内聚变发展,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我为主开展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详细工程设计,并结合以往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在我国的“东方超环”(EAST)、“中国环流器2号改进型”(HL-2M)托卡马克装置上
开展与CFETR物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为CFETR的建设奠定坚实科学基础。加大聚变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大力提升我国聚变能发展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聚变研发队伍。
2018年,本专项将以聚变堆未来科学研究为目标,加快国内聚变发展,重点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CFETR关键技术预研及聚变堆材料研发等工作,继续推动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8年拟优先支持13个方向,国拨总经费3.5亿元。指南方向1~9,每个指南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指南方向10~13,每个指南方向拟支持4个项目,国拨总经费不超过4800万元。
本专项的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原则上所有项目应整体申报。指南方向1~9项目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指南 — 2 —
方向10~13的项目下不设课题。
对于指南方向1~9,原则上只立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及建立规模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安排课题;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1.面向聚变堆的先进偏滤器位形实现和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CFETR,发展雪花、三叉(Tripod)等先进偏滤器位形的控制和识别技术。通过解决垂直不稳定性控制及先进偏滤器位形的精确识别等关键问题,发展基于双X点连线长度和角度的控制算法,研发具备有效控制双X点、多打击点等复杂磁拓扑位形的先进控制系统。在大功率辅助加热条件下,开展大拉长比、高三角形变的先进偏滤器位形实验研究,掌握先进偏滤器位形的稳定控制技术,为CFETR的工程设计和未来运行提供
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在辅助加热功率大于4 MW条件下实现具有雪花、Tripod先进偏滤器位形的等离子体运行;实现X点及打击点识别时间小于1毫秒,位置控制精度小于1厘米;实现大拉长比(1.5~1.8)和高三角形变(0.2~0.6)先进偏滤器位形的等离子体控制;实现热负荷控制小于10MW/m2稳定运行。
2.面向CFETR的等离子体稳态集成控制技术及实验验证 研究内容:建立能够验证CFETR稳态运行要求的先进等离子体控制集成框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控制、通讯和数据框架,并发展相关软件;集成诊断、加热及其它外部控制手段,研究发展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控制模型和策略,实现对高性能等离子体性能和行为的控制,包括:位形、压强、偏滤器热负荷和磁流体(MHD)稳定性等的控制以及破裂预警与防护;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探索等离子体动理学分布参数的主动控制方法和策略;在高参数下验证等离子体控制模型,优化和完善控制器,运用先 — 4 —
进的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高性能等离子体的稳态运行平台。
考核指标: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控制及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不少于2个独立物理控制量(压强、功率等)下的稳定、长脉冲(大于200秒)高约束先行实验,验证控制系统和主要控制算法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控制系统需具备未来复杂工况下集成、安全预警、扩展等功能。
3.面向ITER/CFETR的高热负荷控制及相关物理研究 研究内容:瞄准ITER/CFETR高约束、高热负荷条件下等离子体运行的物理机制与运行控制问题开展研究。利用主动送气、杂质注入等手段,实现部分及完全偏滤器脱靶的高约束模运行;探索偏滤器热沉积区展宽与主动调控靶板热负荷、粒子流的方法和机理;在不同第一壁材料的条件下,探索解决10 MW/m2 量级热负荷问题的实验手段,并与芯部等离子体高约束性能运行模式相兼容;发展相关测量诊断,开展热沉积区展宽、脱靶产生机理、高约束运行模式与偏滤器兼容等关键物理问题研究,为ITER及
CFETR在偏滤器高热负荷条件下的高约束模式的稳定运行提供科学和工程基础。
考核指标:实现半脱靶及全脱靶高约束模式(beta_N > 2.5,H98>1.0)的可靠控制运行;在大于5倍电流扩散时间尺度、初始偏滤器靶板峰值热负荷10 MW/m2 量级基础上,提供至少两种实现偏滤器靶板热负荷降低50%以上的控制手段;在偏滤器热负荷有效控制条件下,芯部等离子体约束性能下降小于20%。
4.氘氚聚变等离子体中alpha粒子过程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影响的理论模拟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ITER氘氚运行和CFETR物理设计需要,开发用于模拟alpha粒子物理及相关能量、粒子输运过程的数值模拟程序,开展燃烧等离子体氘氚聚变条件下alpha粒子物理过程的理论、模拟研究,计算能量增益Q≥5条件下alpha粒子密度空间分布剖面和能谱分布,分析alpha粒子物理过程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影响。
考核指标:开发出可模拟ITER/CFETR氘氚聚变等离子体的混杂数值模拟程序,模拟alpha粒子激发的本征模和慢化、热化等能量输运过程,并计算出能量增益Q≥5条件下alpha粒子密度空间剖面和能谱分布;根据ITER/CFETR设计参数,计算、评估Q≥5条件下燃烧等离子体中alpha粒子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影响。
5.长脉冲高功率速调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在消化吸收ITER 0.5 MW长脉冲速调管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国产大功率速调管的设计、关键技术预研、集成和整管调试研究,研制长脉冲高功率速调管,并能用于国内托卡马克实验。
考核指标:建立长脉冲MW级速调管的生产工艺规范,提供两只样管;样管工作频率4.6 GHz,输出功率不小于0.5 MW,脉冲长度大于100秒。
6.聚变堆新型结构类材料的高效制备及性能测试
研究内容:根据CFETR对关键材料服役性能的要求,开展高洁净度熔炼和热机械加工技术研究,并优化合金成分及界面设计,实现材料强度与韧性、高温和抗辐照性能的同步提高,研发出新型抗辐照熔炼ODS低活化钢(兼顾其它可大规模生产的弥散强化低活化钢)、铜合金材料等。针对上述材料进行系统的力学、热学、磁学及焊接、重离子辐照、氢同位素渗透滞留等性能测试。
考核指标:结构钢:氧化物颗粒尺度不大于10 nm,数密度不小于1024/m3,热力耦合作用下不发生聚集长大;400℃~500℃/200 dpa重离子辐照后,辐照肿胀率小于0.1%;室温冲击功≥250J、延伸率≥22%,韧脆转变温度≤﹣90℃;650℃/120 MPa蠕变断裂时间不小于5000小时。单件铸锭重量不小于200公斤。首批材料2020年基本满足入堆中子辐照的要求。热沉铜合金:室温热导率≥300 W/m·K,室温抗拉强度≥500 MPa,屈服强度≥400 MPa,延伸率≥18%;450℃抗拉强度≥300 MPa,屈服强度≥260 MPa,450℃/50 MPa蠕变速率不大于10-9s-1;400℃~500℃/50 dpa — 8 —
重离子辐照后,辐照肿胀率低于0.1%。
7.CFETR国产先进材料小样品高剂量中子辐照及结构性能测评
研究内容:根据CFETR的要求,针对包层结构、第一壁、偏滤器、热沉及阻氚涂层等五种先进国产材料,利用国内外现有条件,进行小样品的高剂量中子辐照及结构与性能测评。测试分析10~50 dpa反应堆中子辐照条件下各种候选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系统宏观力学性能,并结合反应堆中子辐照过程中氦、氢含量的影响及小样品与标准宏观样品的对应关系,评价面向CFETR的候选国产先进材料在10~50 dpa中子辐照条件下的微观与宏观性能及服役行为。
考核指标:获得五种以上国产先进材料在中子辐照条件下(其中结构类材料不低于30 dpa、第一壁材料不低于10 dpa)的下述实验数据:不同温度下的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至少包括硬度、拉伸性能、断裂韧性及韧脆转变温度等)、辐照肿胀率、热
导率(对于钨合金和热沉等材料),以及蠕变与阻氚(氢同位素)性能等;建立小样品中子辐照的实验结果与标准宏观样品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我国聚变堆材料小样品的标准实验体系。
8.聚变堆金属材料中子辐照计算模拟
研究内容:基于CFETR对材料中子辐照损伤评价预测与高性能抗辐照材料研发的要求,构建从微观、介观到宏观的金属材料中子辐照计算模拟平台。开展金属材料中子辐照损伤模拟研究,建立表征辐照缺陷演化的关键参数数据库;结合相关实验数据构建基于辐照缺陷演化特征的力学性能模型,计算分析不同dpa与氢、氦浓度条件下材料缺陷结构与力学性能,获得材料微结构/辐照缺陷演化与服役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选取典型He/dpa条件下的中子辐照实验,对比验证模拟平台的有效性。计算和预测3~5 dpa聚变中子辐照条件下的金属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为CFETR一期材料服役行为评价和二期中子辐照模拟提供预测。
考核指标: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子辐照多尺度计算模 — 10 —
拟平台;选取1~2个典型的He/dpa条件下的中子辐照实验数据,验证计算模拟平台的有效性,实现中子辐照下金属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的预测;预测3~5 dpa聚变中子辐照条件下金属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
9.基于托卡马克位形优化的新方法探索
研究内容:以提升芯部等离子体性能,提高边界热流和杂质的排出能力,增强磁流体稳定性、减小乃至避免等离子体大破裂为目标,开展基于托卡马克位形进行优化的新方法探索研究,并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实验验证,评估托卡马克位形优化对等离子体稳定性和约束的影响。
考核指标:
给出一种基于托卡马克位形进行优化的新方法的概念设计,完成可行性的评估报告。
10.聚变堆条件下磁流体稳定性和高能量粒子若干挑战性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Greenwald密度极限物理机制、破裂逃逸电子过程及其缓解、破裂过程中晕电流作用、alpha粒子激发本征模谱、燃烧等离子体诊断新方法等方面的实验、理论、模拟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下列之一):在Greenwald密度极限物理机制的实验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从实验和/或理论上理解破裂逃逸电子的物理机制、提出有效的缓解办法;开发出破裂过程中的晕电流作用的程序或实验测量方法;给出氘氚运行模式下alpha粒子激发的本征模功率谱分布;提出一种可用于燃烧等离子体诊断的新方法。
11.聚变堆条件下约束与输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环形磁约束等离子体电磁湍流及其对输运过程的影响、高参数聚变等离子体中杂质对输运过程的影响、强磁场约束下改善约束模(I模)形成机制、芯部输运垒形成机制、聚变等离子体湍流诊断新方法等方面的实验、理论、模拟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下列之一):在托卡马克电磁湍流实验或理 — 12 —
论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在杂质影响方面取得重要实验或理论研究成果;强场条件下I模形成机制的实验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芯部输运垒形成机制的实验或理论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
12.20 MW/m2条件下聚变堆部件探索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未来聚变堆20 MW/m2高热负荷的运行条件,探索降低高热负荷、延缓高热负荷部件寿命的方法,设计新的移除高热负荷的部件、研制快速移能的材料和部件,开展相关的工程实验,掌握有效控制杂质、快速移能的方法;研究长脉冲、高参数条件下杂质输运及等离子体与壁强相互作用过程。
考核指标(完成下列之一):提出长脉冲、高参数、20 MW/m2热负荷条件下降低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强度的方法,并做出详细工程计算和设计;提出可承受20 MW/m2热负荷的新材料设计,研制出该设计所需的样品材料,并给出材料性能测试结果;提出可承受20 MW/m2热负荷的工程结构设计,研制出该设计所需的
单元部件,并完成设计所需测试实验;在高参数条件下杂质输运及等离子体与壁强相互作用过程研究方面有重要进展。
13.部件级阻氚涂层制备技术及服役性能评价
研究内容:发展聚变堆结构包层或氚工厂系统管道(或容器)内壁阻氚涂层制备工艺技术,研究部件级、特别是异形部件阻氚功能涂层服役工况下综合性能变化规律,建立相关实验模拟与可靠性评价方法,提出改善阻氚涂层综合性能的技术措施。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篇7
外经贸协调发展和结构调整方面,提到促进茧丝绸产业优化结构和国际化发展。在支持对外投资合作重点项目方面,提到鼓励根据国家有关重点规划,围绕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钢铁、有色金属深加工、建材及化工生产线、汽车、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优势产业,以及农业、林业等国家重点规划的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对外投资合作。其中茧丝绸产业、铁路、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五个领域或最受益。
[五大受益领域]
茧丝绸产业
通知中提到,促进茧丝绸产业优化结构和国际化发展。按支持蚕桑主要病虫害防治、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丝绸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丝绸印染后整理加工升级、丝绸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铁路
近期中国和俄罗斯、泰国铁路合作方面均有实质性突破,中国南车和北车合并在铁路设备“走出去”方面再添助力,铁路作为中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通过外贸专项资金的支持,“走出去”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航空航天
中俄航天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航天强国也作为国家战略升至一定高度。继铁路“走出去”和核电“走出去”外,卫星“走出去”成为新的方向,航天航空方面专项资金的申报会给技术研发方面提供资金保障。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国内过剩产能较多,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行和亚投行的正式成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将在长期低迷之后走出困境。专项资金中提及工程机械,通过工程机械的出口,可以消化国内既有的过剩产能,推动行业转型。
船舶和海洋工程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篇8
一、关于组织好项目申报工作
2006年以来,全省相继在108个镇、3331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全省还深入实施了泥草房改造、绿化村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人畜分离、道路建设、美化亮化、村内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省里每年都拿出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补助,前4年省投入专项资金7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40.04亿元,完成各类项目建设12140个,省专项资金放大效应达到了1:16.5。应该说,几年来,在省市县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做到了使用管理科学、规范和高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从2010年起,全省新农村建设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省里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补助。
前段时间,经过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报请王守臣副省长批准,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今年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管理指南,这次会议后下发各地组织实施。今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相比,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往年我们在3月20日左右就下发了项目申报指南,紧接着就开始培训,今年由于工作目标和要求发生很大变化,前期省里研究协调占用很多时间,项目申报和培训时间较往年晚半个月,而且按省里统一要求在6月底前专项资金要下拨到各地,从现在算起,我们有效工作时间不到2个月;二是任务重。今年有1000个示范村,数量上比往年200多个试点(推进)村相比增加了近5倍,有的县(市)示范村达30多个。无论是项目立项研究、填表审核、手续审批,还是实际踏查、项目汇总、综合审定等,工作量远远超过往年;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更加认真细致,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
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吉林省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吉农综字[2010]166号)文件精神要求,今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
(二)补助原则主要有4条:一是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各村最高申报金额不得超过20万元(秸秆气化站除外),并根据示范村规模大小、建设实际和原有条件基础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二是重点支持。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三是相对集中。今年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纳入省统一管理专项资金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专项资金管理提出“纳入审委会管理的专项资金,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预算执行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审委会不予通过,省财政不予拨款。”鉴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各地在申报项目时,还是尽量要有一定的规模,避免出现项目过小过多、投资分散的情况。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四是尊重民意。各地在上报项目时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强制要求村里申报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
(三)项目目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工程;五是清洁能源建设,主要是支持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对于建设户用沼气池、大沼气池、秸秆汽化炉不予支持;六是村部建设,包括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室、信息服务站、村多功能室(农民夜校)等,要一室多用;七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八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九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十是村屯广播设施,选择少部分村试点,在文化活动室配备村屯广播设施。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而确定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
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即使是前几年新农村建设欠下的债,也不允许利用今年和今后的专项资金偿还债务。发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 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按每个县(市、区)示范村数量、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和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确定支持规模。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提出“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硬性要求。省里的总体想法是对示范村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項,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各示范村申报的项目进行捆绑为一个项目,各示范村申报项目补助资金相加超过4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同类项目申报补助总额度是否超过了40万元,没有达到就协调各村进行调整安排。
(五)申报程序 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县、乡(镇)、村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计划,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省农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
(六)时限要求 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于4月9日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下发,并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4月20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今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今年同去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的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
(七)项目核查 今年4月20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逐村逐项踏查核实,4月底前根据核实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和确定补助项目和资金安排计划。考虑到今年示范村数量较多,要求各地要提前进行实际踏查,充分考察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建设成本,要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在指导各地工作中,一方面,要求各示范村要尽量扩大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对那些投资规模过大、建设周期过长的项目,要尽量进行调整,省专项资金补助额度有限,最好还是用在刀刃上。
(八)需注意的五个问题
1.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 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长期规划,尤其是将来三年要分年度进行项目规划,具体到实施哪些项目,项目建设时间等一些细节,各地、各示范村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性、降低规划成本。去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基本上已经完成,部分村屯规划也已完成,要求已经完成村屯规划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做过规划的村屯要抓紧进行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建设。在项目申报中要按照规划进行申报,不能做无用规划,随意规划。
2.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项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农户的院墙和大门建设是示范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示范村的面貌能不能改变,示范村能否做到村容整洁,关键在于这类项目建设,但是由于院墙和大门建设不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所以今年没有纳入到支持目录中。但是各地在考虑示范村建设项目时,一定要把院墙和大门建设作为重点,抓紧建设,早见成效。市县两级在安排资金投入时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实好,建立起一个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年终检查评比考核中,环境整治工作将是省里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希望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塑造村屯生态环境良好的健康形象。
3.坚持以专项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示范村建设光靠省里专项资金投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既不现实,也不是长远之计。要解决投入问题,就要改变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今年国家财政部扩大了在我省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初步选定200个乡镇,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各地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组织农民多投资投劳,以争取国家财政部的农村“一事一议”奖补支持。总之,要以省专项资金投入以及村里投入为引导,利用全社会的帮扶机制,吸引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方面投入,通过军民共建、村企共建、能人援建、干部还返乡帮建等多种有效形式推进建设。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
4.坚持实事求是申报好秸秆气化项目 按照省里的要求,从2010年起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项目,总体考虑数量在20个左右,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一般的村,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对于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也进行一个全面考核。各县(市、区)对于条件不具备、投入无法解决、村班子组织能力不强的村要坚决调整不得申报。
5.坚持尊重民意 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做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开10天。
二、关于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近几年,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 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历年来省级试点村镇、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重点推进村及今年新确定的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特别是年度奖补资金、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资金、农村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若有现在仍未下拨2009年专项资金的,务于近期将资金拨付到位。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制度 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實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四是建档立卷。对于过去开展的农村泥草房改造、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 从前段时间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调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县(市、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是严肃规范的,专项资金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受环境评估未通过、配套资金不到位、先建后补、人为调整项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项目串项、串村使用专项资金问题,还有的地方存在着资金挂帐、项目无法实施问题,这些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必须指出的是,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村镇问题,又有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今后,哪个地方再出现这样问题,就取消哪个示范村资格,同时对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提出批评,并取消年终省级先进的资格。
三、关于做好专项资金检查工作
随着中央和我省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汇集到各地的“三农”政策性资金越来越多,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能不能使用好,使用得不到位,已经引起了省纪检监察部门、省审计厅的高度重视。近几年,省审计厅每年都安排专项审计,省纪检委也多次组织力量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执法检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是涉农专项资金中检查的重点。各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专项资金检查工作。
(一)开展专项资金自查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组织一次全面深入的自查,对四年来特别是2009年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可采取与当地财政、审计、纪检部门联检,以及跨县(市、区)互检互学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研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将采取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和总结、推广。
(二)明确检查工作内容 一是检查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有无滞拨和挤占挪用情况。二是检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具体包括:是否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独立核算;专项资金到位后,是否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在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設项目过程中,是否按照上报省里的项目计划使用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公开、公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备采购方面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实行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票据凭证是否真实、资料是否完备;建设项目是否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否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严格遵守工程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三是检查项目效益情况。主要检查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是否达到可研报告或立项报告的预期指标;是否按计划开工和完工,是否及时办理各项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及时交付使用,项目是否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调度和上报检查情况 各县(市、区)要在4月25日前完成自检工作,自检工作结束后,要形成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各市(州)新农村办进行复查,各市(州)复查报告以及各县(市、区)专题报告,由各市(州)4月30日前统一报省里。省新农村办在此期间进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存在问题的县(市、区)整改情况,并对全省这次自检工作进行全面调度,力争在5月10日前全面完成检查任务。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办法】推荐阅读:
数控机床专项2013年课题申报指南12-17
专项研究05-08
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研究09-22
热泵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分析09-29
农村专项计划申报材料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