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 评课稿

2024-08-14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 评课稿(共6篇)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 评课稿 篇1

语文园地一

一、教材分析:

这次语文园地安排内容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相互联系,以“自己的课余生活”为话题,通过交流,培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懂得怎样使自己的课余生活更有意义,学会安排课余生活。通过对口语交际的回忆,充分安排习作内容写下来。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交流,积累学习方法。

二、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练习习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见闻。3.辨别多音字,积累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练习背诵古诗。

5、比较字形,学习识字方法,感悟祖国文字的魅力。

6、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口语交际与习作。

四、教学准备:PPT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我的发现 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目标:使学生从五组词语中,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的现象,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思。让学生读一读这五组词语: 假装 假日 好奇 问好 白发 发现 朝向 朝霞 摇晃 晃眼

想一想从每一组词语中的带点字发现了什么;再说一说这些字在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假日(读jià,意思是照规定或经批准,可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假装(读jiǎ,不真实的,跟原来不一样的,和“真”相反。)问好(读hǎo,意思是安好。)好奇(读hào,意思是喜爱。)发现(读fā,意思是揭露、打开。)白发(读fà,意思是头发。)

朝向(读cháo,意思是向着、对着。)朝霞(读zhāo,意思是早晨。)摇晃(读huàng,意思是摇动、摆动。)晃眼(读huǎng,意思是光线强烈。)说一说这些带点的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让学生先把诗歌自己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成诵。(2)理解古诗内容: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诗歌写了一个小孩坐在能遮住身子的草苔中学钓鱼,远处有人向他问路,他急忙摆手却不回答,原来是怕惊跑了水里的鱼。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读读认认

珠——朱 桥——乔 停——亭 襟——禁 亿——乙 谋——某 障——章 诗——寺 绿——录

让学生认得“朱、乔、亭、禁、乙、某、章、寺、录”九个汉字。这些字都是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上,去掉形旁可以独立成字的声旁,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但字义不同。比一比,前后2个字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用“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发现每组两个字的特点,自主识字。)

用每组的两个字分别口头组一些词语,以巩固读音和区别字义。将学生口头组成的词写下来,再读一读。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 学习过程:

一、读题,明确主题。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问题引入,学生准备。

1、什么是课余生活?你的课余做了哪些事?

2、你在自己的课余生活中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3、认真听别的同学介绍他们的课余生活,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

4、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三、以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

要点:以说说发生在课余中有趣的事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说。结合具体的事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评一评别的同学的课余生活,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说说自己今后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四、交流方式: 1、4-6人为小组交流,选1人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中,让学生进行评一评的交流。

3、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习作 学习过程:

一、情况分析:

这是第一次写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鲜的学习过程,本次习作重点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因此,本次习作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

二、明确习作题目

本次习作是以“我的课余生活”为题。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1、引导学生读题要求。

2、回忆我们在口语交际时讲过的内容,想一想你准备写些什么?

3、让1-2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打算。供其他学生参考。

三、学生独立习作。

四、写好后,读一读给同学听或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这次展示台活动主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

二、展示中让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作适当的介绍:

1、为什么展示这些物品?

2、说说自己的收获?

3、评一评别人的展示?

4、这次展示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教师小结

第一次习作讲评

一、【题意分析】

这一次习作是在学生口语交际后进行的,也是在口语交际中学生交流的课余生活为题材进行的。因此,可以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自己愿意写的事。

二、【讲评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习作的方法,怎样完整的用语言表达一件事,提高习作能力,增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几篇优秀小学生习作。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题目,明白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

(二)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情况。

1、本次习作概况:

本次习作是同学们的第一次习作,从题目的要求来看,要求不高: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行了。这次习作大部分的同学都达到了要求,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要求,不过只要努力,是能写好自己的习作的。

2、优秀的习作:

挑选几个同学写得好的作品。

(三)优秀习作交流:

让上面提到名的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同学们议论从他们的习作中你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教师小结

习作就是要我们用书面语言形式来告诉别人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你写明白了,别人能从读你的习作中知道发生什么事,这件是怎样发生的、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是什么。那么你的习作就是很优秀的习作了。

要写好习作,还得要我们多积累优秀的好词好句,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使习作语言丰富,更能让读你习作的人有更深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习会了习作的方法:确定要写的事,然后再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好后还要自己读一读,没写明白的地方,修改一下,再读一读,把事情写明白就行了。

(五)课外阅读

找几篇优秀习作读一读,积累优秀词句。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2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 页 2013-3-26 25 太阳是大家的(61-62)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及社会的安宁。

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2 页 2013-3-26

第一课时

一、做传话游戏,导入新课:

1、做传话小游戏:第一排看好老师准备的纸条,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后排的同学听,后排同学继续往后传,最后一个同学把听到的内容大声说出来。(艳阳高照、金光四射、旭日东升、阳光明媚)读读词语,并说说都与什么有关。

2、过渡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设疑(预设: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大家是指谁?)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分节读诗歌内容。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彤”的读音)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1、第一小节

(1)指名读,学生评议。(课件展示:第一小节)(2)自由练读。

(3)引导学生想象,指导朗读好句子: A、你在朗读时看到什么样的景象?(指名说)B、指导理解“红彤彤”(4)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从这一节中,你知道太阳是属于谁的?〔板书:白云〕

2、第二小节

(1)自由练读第二小节,思考:太阳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2)指名回答,并想象有了太阳,它们各会怎么样。〔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3)自由练读第二节,同桌互读,全班起立后齐读第二小节并加上动作(4)指导理解省略号(课件显示:省略号变红),并想象说话。(5)小结:太阳属于鲜花、小树等,太阳还会属于谁呢?往后读吧!

3、第3、4小节(课件出示:

三、四小节)(1)自由读,同桌互读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3 页 2013-3-26(2)指名读第三节,指导读好感叹句与问句后再齐读。(3)指名读第四小节,指导读好最后三行。

(4)分角色读好三、四节(课件出示:分老师、男生、女生、全班这些角色)A、练习读。

生分角色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5)指导理解第四节,联系第二小节说话训练

(6)小结:全世界的人和物都渴望太阳,并希望拥有太阳,所以说太阳是属于大家的。擦掉两个问号。

4、拓展:想象说话

师:同学们,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太阳,不仅太阳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之间不也是朋友吗?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你想的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什么?(课件展示:书中插图)小结:是啊!让我们一起放飞手中的和平鸽,(生做放飞的动作)让她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

四、朗读全诗,升华情感。

全班起立表演的诗朗诵《太阳是大家的》。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抄写生字词语两次,你认为难写的多写几次。

2、摘录文中你最喜欢的小节。

3、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4、可以根据第一小节的内容画一幅画。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4 页 2013-3-26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评一评: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三、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四、学习生字

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五、拓展阅读

太阳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上的人民应和睦相处,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说一说: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5 页 2013-3-26 一面红旗(63-64)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 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课文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第一部分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 艰难;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第三部分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 了救助。课文思路清晰,在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理解”的内涵,即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来。“国际理解”并不是放弃民族自尊,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二是学习一些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四、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6 页 2013-3-26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c、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7 页 2013-3-26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a、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三、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四、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五、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一写自己读过课文的感想。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了维护国旗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8 页 2013-3-26 面包店老 板为之感动,救助他的事。本组教材模块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教学中应围绕“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9 页 2013-3-26 27 卖木雕的少年(65-66)

一、教材简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 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 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等词语,并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难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四、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相关资料。

五、课时安排:2课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0 页 2013-3-26

第一课时

一、资源共享

1、老师请班内两位家中有电脑的同学把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1 页 2013-3-26

第二课时

一、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二、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2、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三、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四、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2 页 2013-3-26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67)

一、教材简析: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 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新闻文体一般要求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二、学习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三、学习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3 页 2013-3-26 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2)朗读感悟。(3)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A、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B、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1)学生理解分析。(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3)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4 页 2013-3-26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5 页 2013-3-26

语文园地七(68-70)

一、学习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学习准备: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 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 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二、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6 页 2013-3-26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四、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 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二、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三、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7 页 2013-3-26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 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三、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四、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五、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六、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七、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八、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8 页 2013-3-26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2)开火车轮读词语。

2、想一想: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1)自主发现。(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

3、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4、说一说: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2、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19 页 2013-3-26(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三、趣味语文

1、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 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 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2、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b、指名读。(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a、小组说。b、全班交流。

3、拓展活动(1)说“笔”。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者:邱凤燕

第 20 页 2013-3-26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 评课稿 篇3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叙述故事来再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千古名诗的创作情景。“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举,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是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吕老师在教学中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引导学生层层剥茧般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融情感悟,了解诗歌写作的背景和缘由,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悟诗情。

本课作为“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讨课,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的核心理念,即“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我们发现,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是有些拘谨的,但随后我们能却分明地感受到学生的状态越来越积极主动了,学生的情感越来越真挚细腻的,学生的思维越发活跃开放了,学生的发言更为精彩个性了,这和吕老师合理的教学设计、巧妙的点拨引导是分不开的。本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以题入手,分层研读,诗文相融,感受诗境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吕老师先引导学生初悟课题,从字面上去理解这行诗,接着引导学生再悟课题,感受文意。她以课题为线索,抓住了课题中的关键词,来分层引导学生研读故事。首先抓“佳节”,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有关词句,抓住“一大早”“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等关键词语,感受人们欢度重阳佳节时的热闹快乐。再抓“思亲”,引导学生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探究他“思亲”的原因,明白他是触景伤情,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接着引导学生感受王维是如何“思亲”的,抓住“思绪万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通过“登高远眺、头插茱萸、总要、手挽着手”感悟王维的兄弟情深和往日相聚的快乐,又抓住

“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和文中那个省略号,去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入境”“妙悟”,升华着内心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了充分的铺垫。值得一提的是,吕老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共设计了四次让学生朗读课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课题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动情,说明他们的理解感受在不断深化,思想情感在不断升华。吕老师还能有意识地巧妙地引导学生读出课文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形象,她常常在问学生:“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看似简单的提问,却蕴藏着一个老师的教育智慧,因为她真正尊重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给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空间,可以让原本凝炼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精彩的交流感悟中变得有血有肉,丰满形象,体现了“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建构性”。……

二、联系生活,激活情感,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重在抒情,所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和诗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是学生能动情诵读诗文,理解诗句含义的前提。吕老师在教学中一方面用自己充沛的情感感染着学生,另一方面采用了联系生活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入境地体会人们登高游玩时的兴高采烈,吕老师就问学生:“你有没有和家人一起登高的经历,你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一下子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读出了人们欢度重阳的快乐。帮助学生体验诗情、走入诗人内心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让学生想得更远,悟得更深。为了使学生体会王维的“思亲”之情,吕老师创设了几种特定的情境,她用低沉深情的语调说:“王维15岁那年,离开家乡,独自去京城长安考状元,直到21岁才考取功名,这么多年,每当吃饭时,餐桌前只有一个人,王维心里怎么样?天凉了,抚摸着身上的衣服,看着那又细有密的针脚,心里在想谁?生病了,如果在家里,有父母兄弟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现在怎么样?”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对王维的思亲之情便有了更鲜活形象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动情诵诗,理解诗意,品味诗韵

在学生了解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创作的完整情景后,吕老师出示了全诗,告诉学生:“我们读书要把自己放进课文,现在,你就是小王维,来吟诵自己刚刚创作的诗歌吧。”孩子总喜欢把自己假想成某一兴趣的角色,他们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热情,听说老师让他当诗人王维,马上就来劲儿了,加上有了学文时丰富的情感积淀,学生的动情诵读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他们一个个抑扬顿挫地朗读着“自己创作的诗”,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小王维,我注意到最后一个穿黄棉衣的女孩更是读得摇头晃脑,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在学生朗读全诗后,吕老师又以角色采访地形式追问:“小王维,你有什么感受?”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巧妙地指点关键词的含义,为下一环节讲述诗意作准备。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吕老师又创设了一个非常精彩而富有趣味的情境:王维写完了这首诗,把诗给了客栈的客人看。一位客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句写得真好,你能给我解释解释意思吗?”

另一位客人也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样在情境活动中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方式,真是妙趣横生,学生学得兴致勃勃,他们一步步品出了诗韵,这就体现了“发展性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活学知识”。

四、拓展内涵,指导运用,以点带面,丰富积累

“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已成了广为传诵的经典诗句了,而“佳节”的内涵也不再局限于文中的“重阳节”了,吕老师能关注这一点,拓展诗句的内涵,并创设了多种情境,指导学生活学活用。中秋节,爸爸妈妈出差在外地,他们会吟诵……春节,边防战士守卫边疆,不能回家,他们会吟诵……元宵节,哥哥在外国读书,不能回家,他会深情地吟道……(我想这里是否再开放些,老师创设了一两种情境后,干脆让学生来创设合理的情境,用上这句名诗表达情感。)这样的拓展内涵,指导运用,我想就体现了“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延展性”。这一“延展性”还体现在吕老师能以点带面,丰富学生的积累。当指导学生感受重阳节时大街上的热闹后,吕老师请学生说说脑海中还想到了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样的画面?在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到王维的浓浓乡愁之后,吕老师又引导学生背诵了三句曾经学过的同样表达诗人乡愁的诗句,并告诉学生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要求学生课后搜集一下,开一个“思乡诵诗会”。

其实,吕老师这堂课上的亮点还不止这些,比如出示一幅图,标上东南西北,标上“长安”“蒲州”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各一方”的含义,课前利用读诗句猜季节,读诗句猜节日的游戏把学生引入学诗读文的情境。

还有最后的总结全文部分,吕老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身边的活资源,一个和他们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同学即将出国去加拿大学习了,老师把这首诗作为礼物,送给要远离家乡和祖国的那个孩子,让她动情地来诵读,又鼓励其他学生用心朗读,把这首诗作为临别的礼物送给朋友。当时听到这里,非常感动,我想,所有的孩子,特别是那位将要远行的孩子,今天的这堂课必将成为她一生中美好的记忆。这也体现了“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商榷之处:

1、展开想象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些超越学生经验的想象有时会浪费时间,弄巧成拙。

2、拓展要适度,阅读教学的根本还在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感悟研读上,只有很好的立足文本,才能更好的超越文本。

苏教版三上数学 第一单元测试 篇4

班级

姓名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

(每空1分,共30分)

1.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261×3的积是()位数,621×3的积是()位数。

6×405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

2.小明一把大约可抓起120粒黄豆,照这样计算,5把大约能抓起()

粒黄豆。

3.一辆卡车一次运走65袋水泥,运走300袋水泥,()次就够了。

4.在○里填上<、>或=。

7×280

208×7

105×2×4

105×8

5×80

6×70      9×302

9×320

5.6时=()分

5分=()秒

6.在80×□<650中,□最大能填()。

7.下面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用线连一连。

496×5

240

504×6

2500

386×7

2800

290×8

3000

8.按要求填写:

(1)在504×8、906×4、9×502、7×604算式中,得数小于4000的算式是()。

(2)□的个数是○的3倍。(在横线上画□)

○○○○

(3)400×6积的末尾共有()个0,320×5积的末尾共有()个0。

9.红带子长25米,黄带子的长是红带子的4倍,黄带子长()米。黄带子比红带子长了()米。

10.顾老师从美团网上买一张电影票是28元,她想和爸爸、妈妈周五晚上一起去看电影,请你估算一下,花100元钱买票够吗?(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并完成相应的填空。)

不够

想:

把28看作(),()×()=()

○()

三、计算。

(共24分)

1.口算。8分

21×3=

16×3=

50×6=

7×5+6=

101×7=

900×6=

27×3=

4×8+7=

2.用竖式计算。16分

407×3=

805×4=

328×5=

5×369=

319×4=

286×6=

125×8=

306×5=

二、填表:请你算一算,将下表填写完整。

(6分)

溜冰鞋每双385元

篮球每只180元

书包每只106元

4双

6只

5只

共()元

共()元

共()元

三、解决问题。

(共40分)

1.去年放养了384尾鱼苗,今年

放养了多少尾鱼苗?(本题4分)

2.希望小学图书室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上上都放了285本书,借出386本,还剩多少本?(本题5分)

3、奶奶买了一根5米长的红丝带编中国结。(本题8分)

(1)编一个中国节要用红丝带110厘米,编3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

(2)编好3个后,这根红丝带还剩多少厘米?还够编两个中国结吗?

客房价格

单人间:88元

双人间:138元

三人间:150元

4、右边是某旅游景区宾馆客房的价格。(本题8分)

(1)住3个双人间和1个单人间一共要花多少钱?

(2)该宾馆共有三人间56个,国庆期间,某旅游团共有170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能否安排?

5.2014年共有52个星期零1天,2014年一共有多少天?(本题5分)

6.国庆七天假期,小军一共看了105页书,小明每天看18页,他们俩,谁看的多,多少页?(本题5分)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 评课稿 篇5

白水县田家炳中学

刘芳利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我的说课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分两点来谈:语文课程总目标、内容目标。说教材是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教材结构、立体整合四个方面来谈。说建议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三点来说。

一、说课标

先说“语文课程总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我从三个维度目标来说: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汉语拼音,能讲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式,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能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想法。

2、过程与方法 进行探究性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爱国、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再说“内容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本单元特点,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鼓励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说教材 先说编写特点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本单元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对课文主题的分析讨论,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样解读,注重学生自己的 情感体验,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注重了自身的艺术性和内在的实用性。

教材在封面及插图的设计上有较强的艺术特色,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流动着艺术美。教材还注重实用性,如单元提示、课前小语、研读与练习、读一读 写一写、课后小知识,都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切合学生实际的。

3、注重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综合学习。

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研讨与练习” “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这就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教材最有特色的部分是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安排的活动有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烦恼;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周围成年人少年时期的烦恼,通过采访,与他们交流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最后还设置情景,要求打电话帮小学同学常君解脱烦恼。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注重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材课后的名著导读充分体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材还把语文学习放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如学习了《丑小鸭》之后,要求“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看他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并在班上交流”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再说编写体例:

通过知识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本册教材的编排上的突出特点是板块设计,它包括主题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和附录四个部分,主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就本单元来讲,前有单元导读,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习重难点做了明确的提示。然后精读略读五篇课文穿插安排,课前由课文提示导入新课,点明中心,课后安排有研读与练习,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并指导性地进行拓展延伸,读一读,写一写更是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又是一个补充、总结、提升的阶段。整个单元是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编写的。

接着说教材结构,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五篇课文,从不同 国度、不同时空,不同领域来选材,鲁迅先生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林海音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与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安徒生以童话的形式,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两位外国作家普希金和弗罗斯特分别告诉我们人生态度应积极乐观,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应慎重;王安石则借事说理,借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一切都旨在引领学生从他人的成长足迹中,学会坚强,战胜软弱。

最后说立体整合,我先就“成长”这一主题做以整合,分析人教版教材在编写上主题的相辅相成:我们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的第一单元都是就人生感悟与启迪来引导学生,八年级下用一二两个单元引领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成长经历的酸甜苦辣,九年级上下册中也都涉及成长话题,并让学生回顾知识,感悟人生,体味世态人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长”这一主题不仅贯穿始终,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遵循着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一成长规律。

同时,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将初中六册课本中所选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整合,有散文,有小说。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的《阿长与<山海经>》,下册的《藤野先生》与本文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随机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让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总量。这也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三、说建议: 先说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校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我有以下教学建议:

1、基础知识常抓不懈,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30个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利用导学案,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借助工具书完成导学案,课堂上积极展示。

3、重视朗读。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理解课文,体味作品。

4、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分层教学,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次指导,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活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所有建议的施行,都体现了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说评价建议: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我常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进行评价。小组评价,检查重点词语的听写、重点语段的背诵、默写,尤其是对作文的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从导学案的完成质量、课堂的展示、作文的讲评和阶段检测四方面来进行评价。

课堂展示环节,课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园地的书面展示,课内小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等情况,都注重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团结意识和学习效果。

作文讲评环节,在学生互评互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评析,看作文,看评语,再在课堂上就典型作文全班进行分析。一改过去学生写作文,教师写评语两个环节的脱节现象。

三上第2单元《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6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第二单元 我和我的家 1.我来画棵家庭树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了解家庭成员的容貌及性格特征。2.感受家庭亲情,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教学重点: 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教学难点: 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教学准备:

PPT课件。

歌曲《可爱的家庭》。准备一张自己家的全家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7)

一、赏析照片,揭示课题

1.师导入:(出示树林图片)孩子们,你们看,这可是一片神奇的树林。这树林里,每一棵树后面都藏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呢。

①看,照片上的小朋友是谁呀?来介绍这张照片上的家人吧。

(三张家庭照片分别引出: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②这里还藏着我们班许多小朋友的家庭照片呢,还想看吗?(快速播放小朋友的家庭照。)

2.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小朋友拿出照片向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的幸福家人吧。

3.一说起家人呀,小朋友们都笑得特别甜。我们和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就像一棵温馨的家庭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棵家庭树。(板书课题)

二、认识家庭树,了解家庭结构

1.了解树形

大树是从树根开始长的,树根为整棵大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树干坚强有力,支 8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撑着整棵大树;嫩嫩的、绿绿的树叶最可爱,就长在枝头。

2.摆家庭树

①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把我们家里的这些成员都请进家庭树,你觉得应该怎么摆呢?哪些人应该摆在树根的位置上呢?指生答,说说理由。

小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家中年纪最大的,就像大树的树根;而且,他们同一辈的,我们可以把他们排成一排。

②爸爸妈妈摆在哪儿呢?我呢?

小结:爷爷奶奶生了爸爸,外公外婆生了妈妈;爸爸和妈妈结婚后又生了我。③师生一起玩拍手歌,理一理小家庭的关系。3.理清父系亲属及关系

①刚才我们说的是小家庭,生活中,我们都还有一个大家庭呢,这个大家庭中有很多亲戚。请大家想一想,爸爸这边的亲戚有哪些人?

小结:伯伯、叔叔、姑姑都是爸爸的(兄弟姐妹)。②这些亲戚在这棵家庭树上应该摆在哪儿呢?为什么? 小结:他们都是爷爷奶奶的(子女)。

③伯伯、叔叔的孩子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应该怎么称呼呢?(哪个小朋友家里有伯伯的?伯伯的孩子你叫他什么?是亲哥哥吗?)小结:伯伯叔叔的儿女是我的堂兄妹。师: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有堂兄妹呢?指生说。④姑姑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称呼呢? 姑姑的儿女是我的表兄妹。

⑤为什么叔叔、伯伯的孩子我们叫堂兄妹,姑姑的儿子我们却叫表兄妹呢?(姑姑跟姑父结婚后,他们生的孩子,随的是姑父的姓,跟我的姓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孩子是我的表兄妹。)

⑥下面我要增加难度考一考大家了,还会不会呢? 我是叔叔、伯伯的()。男生、女生说一说。我是爷爷、奶奶的()。男生、女生说一说。

⑦我们一起来一次幸福擂台赛吧,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觉得最扎实。爸爸的哥哥叫()

我是叔叔的()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爸爸的弟弟叫()

我是姑姑的()爸爸的姐妹叫()

我是伯伯的()伯伯的子女是我的()

我是奶奶的()姑姑的子女是我的()

我是爷爷的()4.理清母系亲属及关系

①妈妈这边的亲戚又有哪些人呢?他们在这棵家庭树上该摆在什么位置呢?接下来,请同桌小朋友合作也来摆一摆。

指生读一读要求:同桌合作,先找出妈妈这边的亲戚小卡片,然后贴到家庭树的恰当位置上;贴好后请把没有用到的小卡片和垃圾重新装回信封,并坐端正。

②学生自由摆。

③指生说。妈妈的姐妹叫姨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舅舅、姨妈的儿女叫表兄妹。

反馈:有没有贴得不一样的小朋友?

④在大家庭中,跟我同一辈的有表兄妹,也有堂兄妹。你们的家中哪些人是你的表兄妹,哪些人是你的堂兄妹呢?谁来介绍一下。

⑤下面难度系数增加了:我是舅舅、姨妈的什么人?(外甥、外甥女)我是外公外婆的什么人?(外孙、外孙女)

⑥刚才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把妈妈这边的亲戚也理清楚了。接下来,我要请个小老师来问,其他小朋友来答。10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第二课时(8)

一、创设情境,巩固认识

1.情境设置:老师带大家到平平家看看。你们瞧,平平家今天来客人了。? ①妈妈赶紧迎出来,笑眯眯地说:“爸爸妈妈来了。”小朋友,请你们来当当小主人平平,迎接一下这两位客人吧。

②又来了很多客人呢,小主人,你们怎么迎接他们呢?

③小主人这么热情,这些客人又会怎么夸平平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来夸一夸平平吧。(预设:能用上今天学过的一个称呼吗?)

叔叔说:

;姑姑说:

; 舅舅说:

;姨妈说:

2.小结:在快乐的大家庭里,一家人你敬我,我敬你,大家相亲相爱。

二、分享幸福,感受亲情

1.小朋友和家人都相亲相爱,瞧,这一家人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啊。①这是谁的家庭呢?

②看得出,你们一家人特别开心。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你长得既像爸爸,又像妈妈。你能说说自己身上哪个地方像爸爸,哪个地方像妈妈吗?

③是啊,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幸福小宝贝。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来说说,你们身上哪些地方烙上了爸爸妈妈的影子?

④遗传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有时候我们可能长得不太像爸爸妈妈,但却跟大家庭里其他亲戚长得很像。哪个小朋友来说说除了爸爸、妈妈,你还跟大家庭中的谁也长得很像?

2.除了外貌相似,我们的身上还有很多地跟方烙上了爸爸妈妈的影子,比如说共同的兴趣、相似的性格。请你也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说说你哪个方面很像家里的人。

学生自由说。指生说。

3.欣赏歌曲及家人照片:小朋友们,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来幸福地唱一唱,告诉所有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庭》,学生跟着唱。)

4.愿快乐、幸福永远住在我们的家,愿小朋友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11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2.家人关爱我成长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心,从而激发学生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合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乐于分担家务,培养家庭责任感。教学准备:

1.向父母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现在的身高体重,并作好记录。2.调查爸爸或妈妈一天的活动并做好记录,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时间.3.卡纸每人一张 4.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

一、回顾成长的旅程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照片,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位同学成长的旅程——

2.出示课件:

师:谁知道自己刚出时的体重是多少,身高是多少?现在体重和身高是多少?教师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3.小结: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从刚刚出生时的小不点成长为今天三年级的小学生,老师算了算,从出生到今天,小朋友们已经在这个世界里生活了三千多天,在这三千多天个日子里,你们从五六斤重的小娃娃一点点地长到了今天这样高、这样重的小学生。那么,你知道在这三千多天里,谁最辛苦?谁对我们的成长功劳最大?(出示课题:家人关爱我成长)

教师引导:和小朋友一样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娃娃到现在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12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出示课题:家人关爱我成长)读题:家人关爱我成长

二、寻找成长的足迹

过渡:其实在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中都倾注着家人的爱,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家人的关爱里,他们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让我们走进“故事屋”,去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1、出示《雨中情》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2.师:这样的故事相信在大家身上也发生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温馨的回忆。3.出示课件一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小组交流:老师相信同学们还有很多幸福的回忆,那就轻轻地说出来,与你的小组成员一同分享。可以拿出自己小时候用过的物品或照片分组介绍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下小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到了家人对你的关爱,那么你学习上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又是如何关爱你的呢?(怎么安慰你的呢?怎么鼓励你的呢?)

(生病;学习;生活;生日时;成功时——如获奖时、进步时,解出一题难题时等;失意或失败时——如心情不好事、竞选落榜时、考试考匝时、比赛失误时等;赛前、试前紧张或缺少自信时等)

4.小组选代表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学生从中体会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5.小结:同学们,从你们的故事中,老师知道了家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么多的故事,每一个都那么感人,说也说不完。

从这些故事当中,我们体会到了(家人对我们的爱或家人对我们倾注了他们无限的关爱)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第二课时(10)

一、体会家人的辛苦

1.同学们,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那么多的爱,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体贴他们,你们了解父母的辛苦吗?请大家看一位普通妈妈的一天(播放录像:《妈妈的一天》师旁白)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调查表“父母一天的活动”“我一天的课余活动”(课本28页)

(1)看一看父母一天活动的调查表,我有什么发现?(2)再看看我的一天的调查表,你发现了什么?(3)我们跟爸爸妈妈不一样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讨论)4.小结:

同学们,工作、家务,占据了爸爸妈妈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而我们的时间呢?除了学习,用来洗碗,扫地,擦桌子等的时间却很少,有的同学甚至是零,通过刚才的对比,你有什么要说吗?

二、我能为家人做什么

1.我能为家人做什么

(1)家人为我们付出了的辛苦是数不尽,道不完的,那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

(课件:我能为家人做什么?)

(2)如果你遇到下面这种情景,你会怎么做?(出示:情景模拟)(a)爸爸下班回到家,我会……

(b)中午家里午饭做好了,这时我会……

(c)妈妈生病了,我会……

(d)我还能做什么 ……

2.制作卡片

(1)刚才有些同学已经说出对爸爸妈妈的爱,其他同学肯定也想表达,请同学们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卡纸上。(配乐《烛光里的妈妈》)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2)汇报,评价

(3)回家后悄悄地放在爸爸妈妈的枕头下,书桌旁,给他们一个惊喜。3.总结延伸:

同学们,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深情的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倾注了他们全部的关怀,让我们在享受他们关爱的同时,也去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课件出示《我爱我的家》,配乐《我爱我的家》)15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3.负责任的家庭小成员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主要情况,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是自己的责任。

2.了解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育学生懂得为家人分忧,注重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家庭及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愿意为父母分担辛苦和家务,关心家长,愿意参加家务劳动;当好父母的小帮手,尽到一个家庭小成员的责任。

5.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和自觉纠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的美德。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懂得为家人分忧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难点: 使学生愿意为父母分担辛苦和家务以及明白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一、导入新课

1.(可以找一些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老师:同学们,平时你们家的家务都是谁做的呢? 2.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应不应该分担一些家务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二、负责任的家庭小成员

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这位同学利用星期天,体验了一次当“妈妈”的感觉,他都有什么感受呢?大家说一说。

你做过这样的体验吗?你当时的体验是怎样的呢? 16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已经够辛苦了,可回来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可想他们有多么的辛苦!我们是家庭的一员,是家里的小主人,我们也应分担一些家务,这样既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又培养了自己爱劳动的好习惯,大家说对不对呢? 可有的同学说家人不让他们做家务;还有的说我不会做家务,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可以向自己的家人说明这也是自己的责任,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于不会做的家务,我们可以学着做,大家说是不是呢?(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好孩子”、“帮忙洗菜”、“洗碗”、“打鸡蛋”、“做家务”、“做饭”等。)

我们都做过哪些家务活呢?大家来说一说吧!

下面大家打开课本,这里有一张家务劳动记录卡,我们可以以此为例,自己也做一张家务劳动记录卡,来记录自己做家务的情况,大家说好吗?

家务劳动可以培养我们爱劳动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我们还应养成更多的良好习惯,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第二课时(12)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来看一看该怎样吃饭呢?然后说一说。

我们应该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要少而精。吃饭时,营养要全面,不挑食,不偏食,这样才能使身体强壮,更好的学习。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良好的饮食习惯”;图片“不挑食”;还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的知识。)老师:这回大家明白了吗?

我们除了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外,还有好多的好习惯要养成,大家打开课本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做的好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节俭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我们应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不攀比,不浪费,大家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好习惯呢?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良好的生活习惯”;图片“回收旧电池”、“回收”、“变废为宝美化家庭环境”、“节约用水”、“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我们正在长身体,生活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才能身体健康,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课本第三十二页中,哪些同学做的好呢?说一说。

大家知道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呢?我们该怎样做?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不良习惯”;音频“电视迷上课”;图片“迷恋游戏”、“抽烟”;还可讲“看电视节目的利与弊”、“令人忧虑的电子游戏机”等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家庭是我们幸福成长的摇篮,我们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爱和家人的关怀,因此我们也要把我们的爱献给家中的每一位亲人,共享家庭欢乐。(过渡)

二、共享家庭欢乐

我们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她和家人欢乐吗?

大家还有什么好方式,好方法能给家庭添欢乐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懂得了承担家务劳动是自己的责任。知道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应自觉纠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 17 18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设计者:陈卯

2018年10月

上一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教学反思下一篇:简答题事业单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