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2024-10-20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精选3篇)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篇1

《唐玄奘西行取经》说课稿

作者:王小杰

《唐玄奘西行取经》说课稿 说教材: 《唐玄奘西行取经》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描写著名人物的记叙文,主要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苦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3.理解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说教学理念 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取经经过中的重点段落反复品读,引导学生运用“读读--找找--议议--品析”的方法学习课文,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多种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品质。 五、说学法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捕捉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的能力,所以采取形式多样的“读”来学习这篇课文,边读边画边想象边体会,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六、说教学流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激趣导入--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清脉络--精读探究体验--总结升华情感--课外拓展延伸。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问:“知道唐玄奘是谁吗?”(“知道--《西游记》里的唐僧”),你印象中的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能明辨是非,一路上总需要三个徒弟的保护……)历史上西行求法的唐玄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他为什么要西行取经?取经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学了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整体感知: 1、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段号。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来理解。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出示一组词语指名读 (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 (三)再读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唐玄奘西行取经这件事,那么请同学快速默读一下课文,说说哪些自然段写了取经原因 ? 哪些自然段写了取经经过? 哪些自然段写了取经影响 ? (小结:一、(1取经原因 二、(2-10)取经经过 三、(11-13)取经影响 )2)那么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取经的原因呢?从这一自然中你感受到了唐玄奘的什么品质?(精通--学识渊博 治学严谨) (四)精读探究体验 课文第二部分是全文重心所在,这里有许多重点文句和文段 教学时以我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字里行间感悟玄奘品质。为此,通过创设情境引读、配乐范读等,学生悟读、练读、入情入境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自然段,画出玄奘西行取经的时间和经过的地方。(结合课件小结) ②玄奘西行取经历时,行程五万多里,其中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让我们随着电影重温历史,回到公元七世纪吧。(观看电影《玄奘大师》片段,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展示了特定的情境,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加上充满激情的解说,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很快进入文章中的意境中去。减缓了理解难点的坡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③让我们从历史回到课本,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悟到了玄奘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重点句段: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感受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 从第 7、8自然段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体会玄奘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求法的品质。(师配乐范读) ④ 配乐齐读.个性化朗读,同桌互读、小组交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小结:玄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竺求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文中哪一个词来最能代表这个意思?(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能说出“不畏艰险、意志坚定 不轻易向困难屈服”等词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百折不挠) ⑤玄奘西行经过了一百一十个国家,他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无冕之王”,他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几乎整个亚洲,他的名字都在流传,此时此刻你想对玄奘说些什么呢? 4小组合作学习最后一部分:过渡: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经,这些真经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回国后玄奘潜心做了哪些事情?(要点: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五)总结升华情感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玄奘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他历尽艰险,百折不挠,终于取回了真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著名学者季羡林曾称赞玄奘是“中国的脊梁”(板书)其实他是我们洛阳偃师侯氏镇人,是我们洛阳人的骄傲,让我们发扬和继承他的精神,让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播放《玄奘之歌》(配画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升华情感。)(六)课外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鉴真东渡》《苏式牧羊》 2)写一篇读后感。(通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增加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对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的理解。)板书设计:百折不挠唐玄奘西行取经中国脊梁(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唐玄奘西行取经》说课稿 (S版五年级上册)]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篇2

教室快要打扫完了。但是, 还有一大堆垃圾在教室后面的地上。清扫垃圾可是又脏又累的事啊!三个值日生, 都背对着垃圾堆, 各自打算着“如意”算盘!是有大圾在教后面又累的事啊!三个值日生, 都背如意”算盘!

这个胖胖的“和尚”, 滚圆的脑袋, 短而粗的身材, 样子傻, 心眼可不傻。你瞧, 他正席地而坐, 头滚圆的脑袋, 短而粗的身你瞧, 他正席地而坐, 头耷拉得低低的, 垂到了胸前。两只眼睛时而迅速地两只眼睛时而迅速地朝后面瞟上几眼, 又马上把目光收回到目光收回到手里拿着的早已看烦的小人书上。他心里嘀咕着:“我就那么傻呀, 去倒垃圾, 你们清闲, 想得倒美!现在我装着看书, 老师来了, 我就说没看见。再说, 我已经扫了两排地啦!对, 就这么书上。他呀, 去倒垃现在我装着没看见。再对, 就这么办!”你看, 多“高明”的主意!主意!

再看另一位小“和尚”, 双手插在裤兜里, 脚下踩着一个小足球, 皱着眉头, 好像在思考双手小足考问题。不过他思考的并不是什么学习上的问题, 而是怎么让别人去倒垃圾。在他看来, 倒垃圾是吃亏的事, 吃亏的事不能干!那两个人在干什么呢?他很想扭头去看看。可是不能看, 万一被他们发现了我没事干, 一定会让我去倒垃圾!嗯, 不能扭头, 只能皱紧眉头!

还有一位高个子的“和尚”。他对“吃亏”自然也了解。那两个“和尚”的一举一动, 他都看在眼里, 他心里发出了一声冷笑:“没门儿!上次就是我倒的垃尚了举心圾……”其实上次倒垃圾的不是他, 而是另有其人, 只不过那两个“和尚”没看见罢了。你看他, 吹着轻快的口哨, 手里拿着一把尺子, 兴致勃勃地逗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只蝴蝶, 好悠闲呀!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篇3

文/凌子越

《西游·降魔篇》票房大热,但在不断的艺术创造与加工中,玄奘的真实面目却越来越模糊:他如何出家?怎样出使西域?是否真的有徒弟?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那么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历史中的真实情况吧。

“破格”出家

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袆,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据《续高僧传》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是县官,母亲是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玄奘是第四子。玄奘自幼父母双亡,造成了幼年困顿的局面。玄奘的二哥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去学习佛教经典。公元614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过考试选择27人出家为僧。在举行考试的那一天,陈袆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当时就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一句久存心底的话从陈袆嘴里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本来就欣赏他的相貌,又惊佩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被破格录取。

勇敢的“偷渡者”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戒贤的弟子,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十万颂。玄奘听到这个消息如获至宝,亲自登门向这位印度高僧请教。玄奘听他说戒贤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纳兰陀寺讲学,于是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27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传奇”的三个徒弟

西游记中的徒弟是唐僧取經之初收的,现实中的徒弟却是在取经之后收的。

第一个徒弟是在唐僧回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一个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记忆力几乎没人能比得过他。这跟孙悟空很相似,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相对于大唐来说本来就是异族人了,而且神通广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窥基,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窥基当和尚有三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三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很是相似。

第三个徒弟,应该是圆测大师,新罗国的王子,也是个外国人,也是学术渊博,与窥基大师齐名。圆测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

杨贵妃为何没被立为皇后?

文/翟文明

白居易《长恨歌》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贵妃的情形:记述杨贵妃生前的,有“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诗句。可见,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是十分深挚的。唐明皇既然这么爱杨贵妃,为什么没有将她册立为皇后呢?

上一篇:地委书记秦如培在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工作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汽机整套启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