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801考研心得分析(共4篇)
复旦金融801考研心得分析 篇1
单纯的执着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11年中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毕业那年考五道口金融,未进复试。后参加工作,准备二战。第二年准备考复旦金融学硕,没考上。12年9月份离职准备13年复旦金融学考试,现在已通过复试。
复试那天,天气很冷,很多准备考14年复旦经院的同学早早到那,很多人等候一天,只想从我们过来人这边取点经验,那份用心让我感动。记得那天我和很多同学说了话,也重复回答很多问题,到后来嗓子都有点哑了,我也答应一些同学复试成绩出来后我会写点东西,让大家看看。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初原因。
这些天一直在酝酿这篇文章该如何去写,中间也有一些纠结,担心自己想写的不是你们想要的,你们想要的我不想写。但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写这篇文章,也是对自己这些年的一个回忆与纪念吧。望能惠于有缘人。
由于好久没写过东西了,文字可能有点晦涩,望见谅。另外有些东西不是文章能写出来,也不是能通过看文章能体会的,所以我的很多想法也只能止于文字,更深的东西需要大家在生活中去体会,我自己也要继续修行。本文的第一段写的很简单,但其中很多很多事我无法细说,只能说我的经历和经验有很大的特殊性,我的经验对于大家的可参考性有限,我也不希望大家能完全参考,三战本身不应该成为膜拜的对象。
写到这,我决定将本文的题目定为单纯的执着,以下是正文。
关于历程
先说说这些年我的经历吧,可能有点说来话长了,大家可略过不看。从小到大我的数学一直不错,也很喜欢,高考时第一志愿填的是中南大学(我也是高考填志愿时才知道母校的)统计学,生物技术是填在后面(听生物老师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呵呵),但最终还是被调剂到了生物技术专业。
高考结束时我偶然(纯属偶然,也没有人推荐,主要是看那本书顺眼)买了一本书《伟大的博弈》(the great game),那可以说是我金融的启蒙读物吧,开始对于金融经济有了一些淡淡的冲动吧。
入大学后,第一学期是真心好好学习了,结果也很不错,当时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好好继续学习,争取保研出国之类的吧。但由于大一下学期个人问题,影响了心情,自然影响了学业。另外也发现自己对于生物科研难提起兴趣,所以开始有了换专业的想法,但终未换成。大二以后就将学业放下了,做了很多琐碎的事,各种活动,家教,兼职,创业等等,着实很累,像大学时一个英语老师说我叫瞎忙,也对。但现在回头来看,用心经历过都会有收获。生活中每一种尝试都是在扩充认知总计的信息集,也可以说是熟悉自己的效用函数和比较优势,为之后做选择做准备。
大二快结束时,自己开始有想法考金融,当时简单的动机还是想去挣钱,以后能回到生物做点事情再当官啥的。当时彪哥(松韵辩论协会其他的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这些年给了我很多支持与感动,在此谢过)也跨考金融,他当时就和我说人行(五道口)很不错,我也没多想,我是一个很骄傲的人,觉得要考就考最好的,难度不是问题,现在想来,那时还是太单纯了。
定下目标后,我就没有多想,一心准备考试。那时五道口还没有并入清华,考的专业课那个多啊,现在想来是有点后怕。所以大三一年我基本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基本上是与金融有关的我都看。很多同学让我推荐书,我觉得没事的时候去逛图书馆吧,挑顺眼的书看就好,多看书是有用的。我想我的经济金融的基础应该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到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针对性准备考研。在自习教室遇到了一个同考五道口的研友(超),他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我们之间会有很多思考的交流,学社会科学的一定要有独立思考以及思考的交流。另外受他的影响我开始看《读书》(一本很好的思考读物),基本上每期都看,应该说对于我的社科思维有很大帮助。我们一起复习直到考试。第一年考试总分是385,未过复试线,后来总结主要原因是最后一个月的复习状态没有保持好,心态还是不够稳定,后来者需引戒。
由于单纯的骄傲,没去想调剂的事,直接找工作了。第一份工作(也是迄今最后一份工作)是关于碳资产开发的,主要负责项目投资分析,复习期间金融的学习对我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体会到用心学的都是有价值的。我三月份就开始上班了,毕业季基本上没有去享受,现在想来有些失落。
工作后我的想法是先好好了解行业,学点东西,后期离职二战。那一年五道口要并入清华(现已并入),培养模式将转入专硕。另外一年多的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对于这个社会的一些了解,发现自己可能对做学术的兴趣大一点,因此我准备转战复旦(基本上是金融学硕还招考研学生的唯一名校)。
工作后陆陆续续有了一些准备,但工作后没几个月,由于意外因素再战的想法被迫推迟(考研的放弃对于住在一起准备考研的学弟瀚应产生了负面影响,至今任感到愧疚,好在结果终究是好人好报),甚至有段时间放弃了考研的想法。之后我一直安心工作,本来没打算12年考,也基本没准备,在大学室友兼好友(中)怂恿下还是报了名,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多了次考试经验。
进入2012年,上半年基本上读研还不在计划范围内(生而在世,责任应在理想之前),好在生活境况好转,加上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所在行业的不景气和公司晋升的不顺(减少了考研的机会成本),我在2012年9月份决定辞职考研,最后与公司协商后,于9月下旬开始请假三个月考研。之前我也还一直住在母校,所以考研准备也自然还在中南。
总的感觉工作之后,知道了学习的珍贵,学习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另外有很多朋友(中,邱,赵,杜,武,孙,陈等)的陪伴,所以并不孤单。我很幸运的在一个考研氛围很好的教室里找到了一个固定座位。考研的这100天生活规律大致如下:
早上7:15起 洗漱 早餐
7:45 看政治半个小时
8:15 一套数学题
10:30 看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政治或做题 11:15 午餐 午睡
13:45 政治15分钟左右
14:00 英语(真题或长难句)或专业课 16:30 政治半小时 17:00 晚餐
18:30 专业课或英语
10:00 回宿舍 收拾11:30睡觉
以上是大致的生活规律,这100天中基本上有85天达到了上面的要求,中间也有休息,爬山,睡觉,电影,中国好声音等。基本上我每天都是和中(他考的是本专业)在一起准备,应该说他对我帮助也很大,幸运的是他也以专业第一考上了(不过他们专业就他一个人考,呵呵)。
由于中南政策安排,我不能在中南参加考试,最后只能在长沙市考试院报名考试,最后考场是安排在长沙一个中学(记得那天中南负责的老师说,你在中南考了两次都没考上,说不定换个地方就考上了,看来是借他吉言了)。由于自己估计不足以及信息滞后,最后在考场旁边租房子考试问题上遇到了麻烦,附近好的房子被考生提前在定完(类似后来者需注意)。好在高中同学海后来帮我订到了如家的一个房间,这对我考试的发挥有很大帮助。考试那几天长沙下了大雪,好在那几天我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比较好,加上海的房子的优势,我发挥得很好。考后自我感觉也比较好。
考完后的第二天我就会公司上班了,工作了一个月,年假后便来上海等成绩了,并在上海过的年(爸妈在上海闵行郊区打工)。记得成绩出来那一天,老爸和我一起打电话查分,并且打了两次以确认,成绩是431.电话查分很紧张,这个成绩对于我来说在意料之中,但当成绩真达到自己预期时,还是很惊喜的,当时和老爸相拥而庆。
成绩出来之后,我就搬到复旦来了(感谢鑫的帮助),一直旁听经院研究生的课和一些讲座,途中遇见了同来准备复试的沐,基本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一起学习、交流、打球,反倒没怎么有针对性为复试准备(就最后两三天用以往复试题练练)。之间每周去参加了复旦外院几个美女弄的英语角(叫思语堂),这应该说对我的复试口语有一定帮助,之前我英语是开不了口。
顺便说一句,复试排名出来之前,我基本上每天逛论坛,想了解一些排名情况,也参加投票之类的,事实证明论坛的排名很不可靠,大家以后别轻信。
之后便是复试,基本上都很顺利和幸运,就连我最担心的英语口语都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应该感谢沐和外院的几位美女。
现在官方正式的预录取名单还未出,但我想基本上算是尘埃落定了吧。实话说,由于朋友们的帮助以及幸运,初试和复试发挥都异常好,最近自己都感觉有点飘,也有些膨胀,也许这篇文章中都有些得瑟的影子,如无意间让人感到不适,在此歉过。
关于选择
这些天,甚至这些年很多人问过我关于考研选择的事。实话说,这个问题真心很难回答,毕竟人生而不同,不可能像经济学假设中简单假设那样有同质的效用函数。我的选择是基于我自身的效用函数,而为他人提供选择建议是需要去理解别人的效用函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真的很难。还是先说自己吧。
我事后分析自己考研选择最终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兴趣和理想,想法也很单纯,一是喜欢,二是要考就考好点的。当然我的兴趣和理想都有变过,好在关注点都还在金融上,所以就坚持了下来。另外大学的充实忙碌以及工作让我对自己的认知相对提高,这对于我做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我是一个在抉择上相对果敢(当然需做好充分的前期信息收集分析工作),转换角色较快,选定后基本上不怎么徘徊,这种性格应该对我考研帮助很大。
接下来是我对于人生选择的一点想法,主观性可能较强,不一定对,大家批判地看吧。
经济学上的选择一般而言在既有约束下的实现效用最大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认识清楚自身的既有约束和效用函数,也就是认识自己。当然对自己完全认知是不可能的,所以任何选择都会有一点风险,有时候感性的选择未必不是最优,我考研之路也有很大随性而行的成分,但不管如何我认为有两点需要去考虑:
1、是否喜欢或者说爱吧(效用函数)。
2、是否擅长(比较优势)。
以上两点的不同排列组合决定了选择的不同等级,也取决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比较。我的排序是:
最好:自然是爱且擅长,这也是经济学想要达到的最好境界,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并以此为乐,有一点马的自由王国的意味。
次之:不擅长但爱。这种选择意味着价值性选择,享受的是过程本身而而结果(如金钱)或结果带来的其他享受。或者说是为爱而工作本身带来的效用可以去弥补放弃自己擅长工作而带来的损失。有点马的劳动是第一需求的意味。
再次之:不爱但擅长。这种选择是一种工具性选择,有点曲线救国的意味。没有享受过程本身,甚至过程带来的是负效用,通过结果带来的衍生效用(用钱去享受其他消费)来弥补奋斗过程中的效用损失。
最差:不爱也不擅长。这种选择基本上是自虐。这种选择一般不是主观意愿,一般是由于自身分析不足,选择上一种的后果。也就是你认为你选择了一件你不爱但擅长的事,但后来发现这事其实也不擅长,那就悲剧了。
所以我一般不会去选择第三种,也就是我不会去做自己讨厌的事。当然没得选择时候也没办法了。另外我固执地认为你不喜欢一样东西活一个人,你有多大可能喜欢它或他(她)给你带来的生活?!
当然第二种也有风险,那就是一开始喜欢后来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种情况主要是不清楚自己的选择东西是什么导致的。所以在选择之前,对于选择标的(金融和金融行业到底是怎样的?)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知是很重要的。
其实我自己也感觉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分析好那两样是很难得,需要很大的信息收集成本和分析成本,而且人是会变的,所以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清楚自己约束的条件下(责任和经济支持)跟随自己的意愿,选择之后就单纯的去坚持吧,除非你确定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坚持现在是最好的选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路径依赖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做法,也就是不知道干嘛时,就该干嘛干嘛。
就我看来,选择金融一般有两种动机,一是能找好工作;二是喜欢。我是经历了从一到二的转变,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还会转回到一,但当下我是二(呵呵)。当然可能在潜意识里因为有一作为保底,所以更加勇敢了,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但不管如何,我觉得对于要考金融研究生的后来者来说,应该需要认真思考着两个动机的理性程度。
喜欢本身是很主观的,所以我不多置评,我只是感觉莫名的喜欢可能才是真正的喜欢,因为别人喜欢而喜欢是较差的喜欢。
关于工作,金融的高薪是大家都看到的,但是人们总是关注一个群体中金字塔顶端人群的光鲜一面,很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失真。我现在还未没有踏入金融行业,所以还没有发言权。但就我工作的经验来说,市场是很公平的,想要多大收获就必须获得多大付出,除非你天生异禀或者有很强的继承资本。另外我认为一般热门事物本身都有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至少其应该不会是被低估的。但不管怎么说,中国金融(其实是几乎所有行业)高端人才应该还是很缺乏的,所有事做到极致了都是稀缺的。
再说说兴趣和比较优势是否可以培养,我觉得是可以的,尤其是比较优势,时间换空间的,我的考研结果应该也是用青春换来的。至于培养兴趣,应该来说也是可以,但总感觉培养兴趣总有点怪怪的感觉,就像那句感情是可以培养起来的一样,关键是你得想明白为什么要去培养。另外兴趣和擅长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擅长了一样东西的人一般会喜欢上它,喜欢一样东西的人也愿意为去努力地擅长它。但我的感觉还是兴趣的内生性强一点,有可能是天生的,擅长这个东西可塑性相对会高一些。所以我做选择时喜欢还是放在第一位。
上面零碎的说了很多,关于选择总结一句就是,了解自己选的是什么,喜欢就好。
关于心态
关于选择,大家的异质性很强,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价值标准。但当选择已定,或者有明确目标且准备为之奋斗时,好的心态应该有相对一致的范式。我也真心觉得心态是考研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下: 专注;
经济学中的一个定理叫做一个工具难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除非巧合(就是两个目标线性正相关)。放到考研上说就是,一心难二用,所以考研时尽量让自己有独立的时间去准备,准备时就安心看书,学习,啥也不要想。对于那些在职考研的,这需要异常强大的定力,需要在学习时将工作甚至生活完全抛开,心无旁骛。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离职了。复习期间电脑基本上可以闲置,上自习时手机可以不带或者飞行模式。我是一个自制力比较差的人,我的经验是当自己主观不能控制自己时,就创造客观约束来控制自己,让学习成为唯一的选择,那就不会纠结了。坚定:
很多人在准备过程中会动摇,个中原因很多,这也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必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走到最后,因为一开始本来就有许多人就不该踏上这条路,只是他在中途才发现而已。但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选择时,还是坚持吧,尽管可能不成功,但用心付出总会有收获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我认为这个世界做所有事情的最好的状态就是让其成为一种习惯,考研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在咬牙坚持,但这需要很高的境界,我未达到。考研本身就是一种选拔考试,选拔本身就有一定压力测试的成份,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在考研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人类本身对于透支性压力的本能反应就是身体懒惰性休息和胡思乱想(基本上是再选择考虑或恐惧)。胡思乱想在潜意识里就是在为自己放弃或懒惰找合理的解释。如何克服胡思乱想可能决定了考研成败。我的经验如下:
1)保持身体良好状态,要有放松和锻炼的计划。考研是个长跑,节奏很重要。
2)至少有个大致计划,写出来也好,尽量让自己学习充实一下,不要给自己留时间去胡思乱想;
3)学会屏蔽噪音,考研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无关信息(如不考研同学的娱乐、工作等)引起胡思乱想。每当自己胡思乱想是就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否是个问题,是否有思考的必要?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放到考研之后去思考?如果现在考研是我必然选择,我想这个问题何用?
4)找一个足够坚定的研友,相互鼓励。乐观
我本身是一个乐观自信甚至有点自负的人,自认为比较幸运。一个朋友说我乐观自信的人无法理解悲观忧郁人的心态,所以关于乐观心态的保持可能有点天生的成份,我关于乐观一些看法可能有人不会认同,大家可跳过。
另外说一下,乐观和悲观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这个世界是由乐观者推动前进的,但需要悲观者的警惕和提醒以保证不至于失控,当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都过度乐观时,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
但就考研过程来说,乐观的心态是比悲观心态要好,因为只有乐观才有前进的动力。我对于保持乐观心态的经验如下:
1)学会自我满足,要去想能够有机会去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很多人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当你认为幸福是捡来的或者事情本来可以更糟时,你将倍加珍惜现在。接受平淡追求卓越才是最好的乐观。
2)自我暗示,保持对成功的憧憬,天天想着自己能达到的最佳成绩,并为之奋斗。这个有点意淫的成分,但我在考研过程中我就一直暗示自己可以考460(并想着每科能考的最高分),最低也能考400,最后的成绩就是这个的平均。经济学告诉我们,预期是能够自我实现的,所以很多事想多了就会心想事成。
关于学习
我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巧办法,所以也无法传授什么捷径。
自己觉得学习这东西来不得取巧,取巧的风险很大,出来混的迟早要还。有价值的东西(政治可以除外)都应该扎扎实实的学,不要老是想着捷径什么的,再说别人的捷径也不一定适合你。
我本来这一部分只想写一句话,好好学习,多看书。但感觉还是应该多写一点,毕竟很多人是冲着这一部分来得,接下来还是分科写一点吧,但估计还是会让大家失望,我的经验参考性不强。
专业课:
我的经济学基础在第一年考研时打下的,所以很多具体的学习过程也忘了,很多同学问我看哪些书,我真的记得不是很清了,只知道自己是看了蛮多书的,个人觉得书这东西特别是教科书,只要没错,基本上都差不多,只是内容深浅多少的问题。
这次考研我学习用书如下:
指定教材:基本每本书都看了三四遍,习题指南做了两遍。我是按照真题的权重分配看书仔细程度的。翔高的复习指南:除了货银都看了一两遍,这个是第二次考试时网上买的,第三次考研时才去看,感觉还行吧,但还是指定教材最重要。
小川行长的文章和经院老师的观点收集了看了一两遍。小川的文章真心很不错。
真题做了两遍多吧。包括之前856的题。如果就考试而言,真题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其他的零碎的记不清了。
另外,经济学的学习一定要去思考,没事的时候拍拍脑袋,想想一些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对于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刚接触经济的跨专业学生来说,一开始要好好看书,别想着什么新闻之类的,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瓶颈的感觉,但不要怕,要继续坚持看书,瓶颈过去后你会发现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每一次纠结都会是一次涅槃。
大家毕竟是要考试,所以还是多看指定参考书吧,专业课要拿高分需要时间积累,所以不可定太高目标,110就好,如果科班出身的可以追求高点,但注意边际效益,拉分还是在公共课。
数学: 这个网上经验太多了,很多考满分的,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只提一点,数学一定要奔着150分去,在基础打好后,多做套题,每套至少两遍(真题和模拟题);
英语: 背单词(推荐一个手机软件:我爱背单词 我是从高中单词开始背的)长难句(到爱问知识人里面搜搜,每句要琢磨两遍以上,要看懂)真题(15年的真题阅读部分至少5遍以上,多多益善,总结出题人思路)
其他的我没什么经验了,阅读好了,完型和翻译自然就好了。写作我心中的痛,我没有发言权,我想背点文章如真题阅读或新概念应该是有作用的。
政治:
这门科目就是一纯应试科目了,几乎无营养。大家要想高分的话,大纲解析8遍以上,做做真题和一点选择题吧,也不要太多(什么2000之类的就算了),关键还是看大纲解析。后期模拟题出来了,看到就做做吧,另外对照大纲解析看真题的出题点。不要寄希望于押题,可能会悲剧。
关于报班:
我只能说我没有报过任何班,但也许我要是第一年报班就考上了呢,谁知道呢,所以我没有发言权。报的话一定要报一个口碑好一点的。如果自己自学效率高的话,不报较好。
关于二战或三战
由于我是一个三战的考生,我在这说一说的心路吧。
1、我第一次和第三次考的时候没有想过考不上怎么办,第二次没想过考上怎么办,我觉得这个问题考完有的是时间去思考;
2、我每次考都会和家里商量好,我会和他们说的心底的想法,也会努力地让他们理解我的想法,也就是统一家的效用函数或幸福取向吧。父母的支持和理解真心重要。
3、选择前把所有物质准备都做好,我第三次离职之前准备8000的备考资金,让我能在准备时不用为钱烦恼。(不过现在是要开始烦恼了,有需要家教的没?嘿嘿)
4、选择后就不要去想自己是否是二战或三战的了,一心准备就是,把每次都当做自己最后的奋斗,不要在意结果以及别人的眼光,要知道家里人在支持你就好。
5、对于要不要二战或三战,我觉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因为理想坚持到现在的,为理想而奋斗真心会很幸福。可以参照选择篇。
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了,以后有想说的再加吧。文章有点长,也写了很多天,希望能有点社会价值吧。
最后说说题目,在单纯与执着之间我更喜欢单纯。单纯才会勇敢,执着放得始终。
2013 04 05 爽
复旦大学金融专业二战考研 篇2
和女友一道考了两年的研,其中经院管院数院都有接触到,最后都录取在数院,对复旦经管数院都有一些了解。对想考复旦金融的各位,一定有对你重要的信息。
两年下来,关于考研有很多感触。关于如何复习,如何规划,论坛上有不少好帖子,除了复习,我想更多聊聊考研其他的事儿。
为什么考研?
我选择复旦时,一是想在上海工作,二是想换到金融专业。很多人都是为了考研而考研,都觉得本科不好找工作啊,甚至想逃避社会多年两年书的,于是考研。若只想到这一层,你考上研究生很可能还得为工作犯愁,因为读研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读研大都是提供一个平台,若想找一份好工作,更需要你的专业素养,个人品性,还是工作经验。与一些学长聊天,听到往往你的实习好与否,就决定你毕业后工作好与否。关于职业规划,推荐一本书《发掘你的竞争力》。
选择适合你的专业、学校
第一年我报考的管院,女友是经院,悲催的是都因为一门课给卡了。我是英语没过线啊,女友专业课没过线(复旦专业课自主命题第一年,很多信息都不清楚,没多少人过线)。到了今年,管院报录上涨到比近40:1,缩招一半;经院学硕、专硕今年分倒是降了点。我从管院调剂到了数院,女友第一志愿是数院。
每年报考信息都有变化,你很难预测,你能做的就是多做点准备工作,多认识些本专业的人,万一没考上又该怎么办,调剂?工作?继续考?插一句,一个好的.本科背景往往能为你的调剂助力不少。数院当时接收调剂生,基本都是985及本校生。像是考经院学硕,分数差一些,也能调剂到经院专硕。考研不单是好好学,其他这些准备往往能救你的命。
还有,金融啊,计算机啊,医学啊,这些年年都是热门中的热门,你要再选一个热门的学校,竞争可想而知。我是一个支持寻找自己喜欢工作的人,与其读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拼死拼活的竞争,为何不考虑读自己喜欢点的,冷门点的专业?热门专业有更多就业岗位,冷门专业竞争更少,大多也能获得不错甚至高昂的收入。
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喜欢保送的学生,对那些高分被刷背景又好的学生,有的专业会将其与一志愿的学生一视同仁的复试(我还看到福建某学校一专业故意压分,一志愿过线人数不到录取人数一半,大量招收调剂的例子)。
抱怨这些事儿没一点意思,换位思考,学校当然想要更好的学生。作为考生,只能试着去避免这些风险。若你的实力就在往年分数线上下,你就得多关注各种信息,必要时考虑换专业。
复旦金融各个专业
数院的课是和经院一起上的,管院数院专业也才开了3,4年;我了解到的是(可能有错),只要是金融专业,出去找工作差别不大,但各个院系的人脉,院里给的资源有差别。不过,就算不是一个院系的,也都是复旦校友。就业好坏跟大环境更有关。
。
复旦金融801考研心得分析 篇3
本人排名不高,勉强上400,所以大致可以说说各科的准备,以为后来者借鉴!
一、政治70+
我考得一般,自己感觉也不太好,经验也不敢说太多,我是主要靠红宝书来着,序列一比红宝书还厚有没有,虽然说红宝书初看觉着看不来,不知道它说的是啥,但我是先参考其他的比较薄的提纲要领的参考书,大致摸熟了一般考试出题的考点,然后再去看红宝书,用铅笔画出重点,然后看多几遍,不需要背的,只要看了足够多遍,不背都记得!
二、数学三145
这个分数我还是挺满意的,虽然木有满分,但还是不错的哈,关于数学,我最推荐的就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超级爱那本的啊,虽然我也听说过陈文灯的,说陈的技巧啊之类的比较多,但是个人认为不用计较什么技巧,如果你练得熟悉的话,考试时间非常足够的,我还是提前一小时多就做完了,然后检查了两遍才过去半小时,熬得不行了就提前离开考场来着,完全不需要你掌握什么技巧啊之类的.,只要非常扎实的基础就足够了!
怎样准备数学呢?我知道,直接上手复习全书对你们可能难度太大,我推荐一本是高教出版的,数学大纲解析,我知道你做这本肯定有不懂的,那么做好标记留着,等之后上手复习全书,那么你就知道你是哪里不懂了。它里面的题基本上比复习全书还基础,是很好的开头来着。此外,我个人不推荐看课本来着,因为教材的话很多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浪费时间,如果做题时不懂的话可以翻课本来找答案,但是先把教材做一遍这种方法我很不推荐!除非是你真的基础很差很差……至于怎么看复习全书,就是做题呗,如果不懂就做个标记,当你过了好几遍,你就可以感觉到值得标记的题越来越少了。
我推荐把复习全书至少做3遍,我自己是做了4遍再加上1遍是把曾经标记出来的题做一遍,另外不要对数学掉以轻心,越到最后越要坚持每天做点数学,不要以为自己之前做很多了所以冲刺的时候可以把数学放一放,数学三讲的就是熟练度,题目都很简单,就是看你的熟练度,你只要几天不做题了就会手生,考场上就会容易出错误,一定要当心当心再当心啊!
三、英语二70+
我英语一向很差,所以这个分数我已经满足了……至于经验就算了,不祸害后来的学子们了……
四、专业课110
这个成绩说不上好,但也是我苦心得来的啊,我是跨专业的,本科非金融,不过好歹和金融有点联系,所以货银和国金我还比较好接受,而对公司金融和投资学那真真是一头雾水啊,货银和国金我都是看课本,偶尔看看其他人出的货银和国金,不过那些我也就借鉴下而已,印象不深,还是以看教材为主,而公司金融果然还是要看看罗斯的那本啊,虽然说两者其实设计上并不一样,很多东西不同,但是也有重复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些是朱叶的书上说不清楚的,可以参考罗斯的来加以深化,至于投资学,我知道有些人推荐了金融市场学,呃,我也用了,但是里面有蛮多刘红忠里面木有的内容,其实可以忽略来着,因为431基本上不超过那些教材的,所以我觉得金融市场学那本书一般性,其实还是看课本比较好,虽然刘的书里面很多公式,但是基本除了BS公式其他都不考,而且一些章节基本不用看不会考,所以只要看那些会考部分的概念性问题就好了,任务不算重来着,至于是哪些章节不考我倒是忘了,反正你多翻翻论坛里面的帖子,有人说过的,我超级亏的啊,是把全书的概念都看完了的最后一个月才知道有些部分不会考,浪费了时间真是!
复旦金融801考研心得分析 篇4
所属学院:经济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经济学[02]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金融硕士[0251]
二、研究方向
03(全日制)商业银行管理
04(全日制)证券与衍生工具投资
05(全日制)公司金融
06(全日制)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
07(全日制)定量金融
08(全日制)供应链金融
09(全日制)基金管理(非全日制)国际金融(全日制)大数据金融(全日制)互联网金融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1金融学综合
新祥旭考研
2018年考研专业课全年复习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
着重基础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梳理。该阶段要保持踏实认真的态度,深入研修。
建议复习专业课时可以交叉进行,一天可以看两门专业课或更多。可交替进行,减少疲劳,提高效率。
该阶段可以认真听听辅导班的课,仔细看书,做好笔记,增进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2.强化提高阶段
该阶段要对照真题进行复习,深入分析考点,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的研究。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需要把在基础复习中看过的书的内容进行整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该阶段要大量地做练习,并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找出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检验自己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并且要反复地看书,消化考点。
通过强化阶段的学习,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完全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能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
该阶段要背诵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理论。3.冲刺阶段
找出对自己来说价值最高、效率最高,也就是脑力活动的最佳时间段,把重点的。难度大的任务尽量安排在这一时间去做。由于考试时间是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上午专业一,下午专业二,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适当的根据考试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复习时间。同时要在后期进行模拟考试,主要练习自己的答题速度,因为专业课考试看似题目不多,但是需要写在答题纸上的字数要求有很多,大部分考生都反应考试时间不够或相对比较紧张,因而平时一定要加快自己的答题速度。
在冲刺阶段,最好要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只要认真复习,脚踏实地的看书,考出好成绩,并不是难事。
新祥旭考研
【复旦金融801考研心得分析】推荐阅读: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考研11-05
复旦大学法学考研经验心得之初试篇05-17
复旦考研真题文学07-13
复旦大学固体物理考研08-27
2011复旦药学考研经验08-16
复旦大学考研哲学部分09-04
考研:复旦大学报考信息汇总12-16
复旦大学药学院考研08-16
复旦大学药学考研经验10-16
复旦大学考研参考书目11-13